员工管理原则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员工管理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员工管理原则

篇1

公司员工出差管理细则一一、目的

为规范出差人员管理,搞好成本控制,本着励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出差制度》适用于因工作需要,到外地出差,当日无法返回者的管理。

三、管理职责

综合管理部负责出差人员的统一管理。

1.总经理负责部长以上(含)出差人员的审批;

2.各部门主管副总经理负责部长以下出差人员的审批。

3.财务部负责经批准后的出差费用预付与报销结算。

四、出差申请办理程序

1.出差人员事先填写《员工出差申请单》(也可以计划形式提出),说明出差事项、日期、交通工具安排。

2.部长(含)以上人员的出差由总经理审核批准,部长以下人员的出差由各部门主管副总审核批准,签字后的《员工出差申请单》交办综合管理部备存。

3.因时间紧急,来不及办理出差申请者,应由先口头报告出差审批领导,出差返回公司后补办申请手续。

五、出差费用领报规则

1.差旅费申领

1)出差人员须于出差前1天,预算差旅所需费用,填写借款凭证。

2)交总经理签字,财务经理核实。

3)到出纳处借款。

2.差旅费报销

1)出差人员返回后一星期内必须报账(特殊情况除外)。

2)报销时须将有关单据在《凭证粘贴签》上粘贴齐备,并在每张单据的背面注明消费事项。

3)交部门主管(部长)和总经理签字。

4)财务部审核后,到纳处报销。

3.有预支差旅费而逾期未报销者,出纳有权催促,逾一个工资期者,出纳应从其工资中扣还借支之差旅费。

4.出差期间由本公司或有关单位提供出差交通工具、交通费或住宿费;出差者不得再申报相应费用。

5.出差中途除因病或遭意外灾害或因实际需要由主管指示延期外,不得因私事或借故延长差期,否则除不予报销差旅费外,并依情节轻重论处。

六、差旅费计算标准

1.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用,除往返目的地的交通费用,凭票据实报实销外,出差目的地的住宿费用采取限额控制,伙食费补贴采取包干制,市区交通费报销为:部长级(含)以上人员可以坐出租车凭票报销,一般人员只能坐公交车凭票报销。

2.部门副经理(含)以下人员到出差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以硬卧、客车、轮船为主,严格控制软卧和高等客仓,未经总经理批准不得乘坐飞机。800公里或(8小时)以上乘火车者享受硬卧,不坐硬卧而坐硬座者,可享受车票全额的50%的额外补贴,800公里(8小时)以下只能乘硬坐,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经分管领导批示,方可执行

3.招待客户所发生各项费用在3000元(含)以下的,须事先征得分管副总同意,凭有效发票申请报销。招待费用超过3000元以上的,须事先征得总经理的同意,凭有效发票申请报销。

4.差旅费按一般管理人员(包括车间班组长)、部长(包括车间主任、厂长、工程师)、副总经理及以上人员三个级别标准申领,凡与高阶层人员一同出差者,差旅费可参照高阶层人员标准申领。

5.出差人员所达目的地的车费、住宿费、市区交通费在标准与要求范围内凭正规票据实报实销,超过标准部分自负;伙食费补贴按标准包干报销。

城市级别 阶层 沿海特区、直辖市、省会城市 地市级城市

县(区)级城市

伙食费 住宿费

伙食费 住宿费

伙食费 住宿费

注:(1)沿海特区指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广州、海南、宁波、温州、大连、青岛。(2)出差打的费用按实际情况可予报销。

七、当日往返出差费用计算标准

1.包括在公司所在地外勤任务。

2.当日往返出差除交通费用按票据实报实销外,如是逾越公司用餐时间可报误餐费每餐20元。

3.公司派出参加培训、学习、支援等公务的员工,按照30元/天的标准报销工作餐费。但若其费用已由公司或有关单位支付者,不得再申请报销。

4.在公司所在地外勤任务时,一律以公交车代步,不得乘计程车,否则费用自理。除非特殊情况,但要经部长查实,经总经理特批。

5.如果两人(同性)一同出差,提倡同吃同住,尽量节约开支。

八、出差承包费日期计算标准

1.差旅承包费按实际出差日数申报,从本地出发上午12点以前离开按一天计算;中午12点以后离开按半天计算,返回本地中午12点以前到达按半天计算;中午12点以后到达按一天计算。

2.出差的路线和时间如果与申请路线和时间发生变化,必须提前告诉部门主管,否则绕道产生的费用和时间不予计算。

九、出差外勤纪律

1.员工出差应本着节约原则,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保持良好职业素质,与客户约见、商谈准备充分,秉公办事,不得徇私、受贿、索贿、谋取私利,违者按章从严处罚。

2.出差期间,员工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治安管理条例,并洁身自爱,违法者后果自负,公司概不负责。

3.员工出差在外,行事应谨慎,凡由本人原因造成的意外灾害事故,公司不予任何经济补偿。

七、附则

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制定、修改、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公司员工出差管理细则二一、审批程序

1. 凡因公出差,必须要事先填写《外出报告单》履行审批手续,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有效,否则不予报销费用并按事假处理。

2. 如有特殊情况来不及办理审批手续或出差中事务变化需要延时的,在出差回厂后一天内补办审批手续。

3. 员工出差一天由本部长审批,一天以上经部长审核由总经理审批,各部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由总经理审批。

4. 凡因公出差需要向公司财务预支费用的,凭审批的《外出报告单》,由总经理批准借支。

二、乘车规定

1. 行程500公里以上跨夜间(217点)的火车,允许买硬卧票。

2. 市内公共汽车、火车、长途汽车凭票报销。

3. 打的原则上提前申请、特殊情况事后及时说明。

4. 特殊情况或需乘飞机的由总经理批准。

三、出差补助标准

1.餐补:50公里以内的需就餐的每餐10元,50公里以外的每餐15元。

2.住宿:出差需住宿的按县级市60元每夜,地级市80元每夜,省会城市100元每夜,直辖市及沿海、特区120元每夜。

3.其它:有客户及特殊情况需要安排吃饭、住宿的,逐级请示最终由总经理确认同意后安排并报销。

4.当日出差没有就餐的没有补助,当天返回的没有住宿费。

注:所有外出人员由公司承担就餐、住宿费用的没有出差补助。

四、回到公司后,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填写《报销单》,由部门负责人(或安排人)审核签字,最终经总经理审批再到财务部报销。

公司员工出差管理细则三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出差预算的管理并做到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差旅交通工具的管理

第二条 交通工具的选择标准:

(1) 白天(6:00-19:00)乘车超过6小时(含),夜间(19:00-6:00)乘车超过4小时(含)可乘坐硬卧,低于上述时间应乘坐硬(软)座席位。

(2) 远途(时间超过6小时)出差一般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特殊情况下采用汽车出行,一般火车超过六个小时可以选择卧铺出行,特殊情况,可向总经理申请选择乘坐飞机。

(3) 差旅期间应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机场和市区之间如无紧急情况应乘坐机场大巴,如需乘坐出租汽车,必须在报销时注明原因,该部分交通费随同机票一起报销。

(4) 出差人员在出差地根据需要,原则上乘坐公交车、地铁,特殊情况可以考虑乘坐出租车。

第三章 出差人员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 短期出差人员的规定

(1) 因工作需要离开工作常驻地前往国内其他地区,一个月以下的出差称之为短期出差。短期出差的员工每人150元住宿标准,同性别员工超出两位出差时,应入住双人或三人标间,有特殊情况报除外,但需先向总经理汇报并取得答复。

(2) 深圳、珠海等地出差误餐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70元,其他地区出差午餐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50元。

(3) 出差期间有对外招待餐报销时,参与招待餐的每人每次抵扣当天日误餐补助的一半。

第四条 长期出差人员的规定

(1) 由公司安排派往到外地且工作在一个月(含)以上的人员,称之为长期出差。对于长期出差的人员,为节约住宿费开支应在当地租房住宿。

(2) 长期出差租房初期(指租房当月),可自行购买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公司一次性给予每人300元的标准,凭票据报销,以后产生的相关费用则由个人承担。

(3) 长期出差期间深圳、珠海等地出差误餐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50元,其他地区每人每天30元标准。

(4) 长期出差期间每人每天给20元差旅补助,与误餐补助合并一起发放。

(5) 出差期间有对外招待餐报销时,参与招待餐的每人每次抵扣当天日误餐补助的一半。

(6) 长期出差期间如外出办事原则上乘坐公交车、地铁,特殊情况可考虑乘坐出租车。

第四章 出差借款与报销

第五条 借款

(1) 借款的首要原则是前账不清,后款不借。

(2) 出差或其他用途需借大笔现金时,应提前向财务预约,并有总经理审批;

(3) 借款要及时清还,公务结束后3日内到财务部结算还款。无正当理由过期不结算者,扣发借款人工资,直至扣清为止。

(4) 借款额度与借款人工资挂钩,参照出差费用标准,原则上不得超过借款人的月工资收入。

第六条 报销程序及出差费用的报销

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按财务规范粘贴差旅费报销单总经理审核签字财务部核实财务领款报销。

第五章 差旅管理

第七条 出差报道

(1) 原则上出差出发时间在中午12点以前的可以不来公司报到;出差出发时间在中午12点以后的要来公司报到,特殊原因不来公司的必须有总经理批准。

(2) 出差返回时间(以机票、车票上的到达时间为准)在中午12点以前的要来公司报到;出差返回时间在中午12点以后的经总经理批准后可不来公司报到。

第八条 本市出差

(1) 原则上要求使用本公司交通工具,不报销任何费用和补助;

(2) 如因特殊原因未派车的,出差之交通费用凭乘车票据实数报销,乘坐出租车需取得总经理同意后方可;

第九条 市外出差:

(1) 差旅费应据实填报,如发现有虚报不实者,除将所领差旅费追回外,并视情节轻重,予以惩处。

(2) 出差不享受休息待遇,要保证每天工作时间和一定的工作绩效,但重大节假日(春节、元旦、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可酌情给以补贴。

第六章 附则

第十条 出差纪律

(1) 遵纪守法;

(2) 遵守公司制度;

(3) 注意安全,不从事危险活动;

(4) 不从事有损公司形象、品牌形象、公司政策的活动;

(5) 不谈论与公司形象、品牌形象、公司原则和公司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6) 不给客户制造正常工作以外的难题和提出正常工作以外的要求;

篇2

关键词:电力线路施工;安全管理

1电力线路施工中安全管理现状

1.1安全管理仅限于口头形式。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他们更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容易忽略到影响长远发展的一些因素,例如安全管理培训。即使是提到这个问题,也只是口头提醒,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这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线路施工,无法保障其安全问题[1]。1.2施工团队欠缺专业技能。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相对放松,对员工要求也不是很高,也未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使得员工没有掌握专业的知识,安全意识不够强,而只关注于表面流程,这些就为安全问题埋下了很大隐患[2]。少数企业情况更为严重,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他们将一个系统的步骤划分开来,招聘一些临时工[3]。这些临时工自身就有很多的不足,包括没有专业知识能力,学历不够等。

2电力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原则

在一个电力企业中,安全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不仅如此,安全管理也是一门学问,是带有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拥有非常广泛的范围,包括与之相关的人员、项目所需的设备,甚至是所在地环境。2.1依法开展安全管理原则。确保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首先要从精神层面重视起来,应加大电力线路安全施工管理。为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需将电力线路安全施工管理放入法律层面。这就对管理层人员有了更多要求,应了解有关法律和相关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管理的相关信息。2.2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原则。对于安全管理这个问题,要将人员安全问题作为首要因素,以人文本是行业立足之本。如若出现安全事故,应首先保证人员安全,确定好人员安全无误后,再去考虑财产安全以及其它问题。在安全施工管理中,应包含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当中,应将以下两种注意事项当做重点:首先是人员因素,应将其进行正规操作。其次是设备安全问题,在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好设备状态,从而更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在安全管理当中与人员行为密不可分,所以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管理。2.3落实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原则。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设置上,主要负责人必须为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的落实上也必须时刻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能够保证项目在实行过程中保持有序的状态。主要问题必须聚焦在原则问题上,确保安全、预防、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电力线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强化员工施工过程的安全意识。外在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施工,这就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不小的阻碍,增加工作的压力。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关键,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相关国家规定安排员工从事机械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产量、安全、质量之间的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坚持“把预防放在主要位置,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则,如果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项目出现不安全设备,项目负责人必须及时想出正确的应对办法,解除项目的安全隐患。3.2健全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在项目开工之前,相关领导必须建立非常完善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落实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做到定期考核。其次,考核必须公正,不公正的考核必然会导致考核机制如同虚设。无论职位如何、工龄多少,在安全责任考核中都是完全平等的,每个人的行为和工作态度都是考核的重点,在考核期结束以后,结果必须公开,所有员工都有权利知晓考核结果。考核机制的设置,主要目的在于督促、监督各位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保持严谨态度,牢牢记住安全第一的原则。

篇3

关键词: 工程施工;管理原则;策略;施工工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lso gradually in building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got great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has close relation, but also to make people's property and and life safety get damage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o good to make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to further improve.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princi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inciples; Strategies; Construc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现场管理好坏是施工企业的立企之基和信誉保证。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注重寻找施工管理的理论和原则,也有更多的学者,通过实践和观察来总结出现场管理的原则,让企业有章可循,有则可依,通过现场施工经验,也查阅了一些观点理论,笔者认为现场管理属于新兴的管理学范畴,在实践中也有共性,综合起来,有以下一些原则可循。

1. 1 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是万物之本,是任何理论之真理所在,现场管理要达到企业既定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经济目标,施工现场的所有对应管理措施都应当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用合理的管理来换取企业合理的目标和利润。

1. 2 标准化、规范化

这一原则已经被国际化,所说的一系列ISO标准,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准则,甚至规范到流水线上的每个动作的协调程度,上厕所要占用多少时间。标准到每一块砖的尺寸的偏差是多少,标准到建筑规范越来越精细的建筑施工要求,砌块之间的缝隙是多少,饱满度是多少,墙体的垂直度是多少,厕所地漏和地面的高差不能大于1 cm,等等。这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所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

1. 3 效益最大化

建筑产品体积庞大价值昂贵,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浪费,累加起来,可能就会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在笔者的企业中,我曾经观察过,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图设计不合理,现场水泥堆场、砂石堆料场、钢筋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场地等因场地位置设计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每年都大得惊人。再有因为工序不合理,不同施工队伍交叉作业,不注意成品保护,无意中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的产品,而造成的再次施工或补救,这种经济浪费也大得惊人。每个施工队伍、施工班组都是施工企业的一部分,他们累计起来的节约,就会给整个企业节约很大一块成本,任何时候降低成本、节约成本,追求效益更大,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目标和原则。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2. 1 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2. 2 严格把好材料关

现代建筑工程有材料新、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的特点,并且经常有许多新兴材料出现和应用的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保障之本。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由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标准等,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更取决于各个管理环节:第一,用现代知识优选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使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第二,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建筑材料最新信息,从而优选建筑材料的供货厂家;第三,合理的统筹建筑材料供应节奏,确保正常施工;第四,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第五,抓好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第六,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记录工作。

2. 3 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 4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加强建筑机械的技术及操作人员的专人管理与专业教育培养,在建筑企业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操作、维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操作、维护、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的操作、维护、管理的应变能力;其次要抓好各种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教育与训练,要结合本单位本工程的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请建筑机械专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全方位的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建筑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高效、低耗。要抓好操作、管理、维修队伍的建设,做到后继有人,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维修和保障的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与可靠性。

2. 5 重视人员的因素,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怎样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地组合成近卫军呢? 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迫、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的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 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2. 6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对施工来讲是质量和进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主要是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完成好每一道施工工艺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以劣充优。每道工序完工后,要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再交质检部门联合检专项检,层层把关,做好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控制,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进度一般是按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对一个项目而言,总是干变万化的,在执行中总是有偏差的,因此在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不断的完善,才能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2. 7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集中体现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涉及到项目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各项专业管理的经济效果。施工现场管理好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施工单位的面貌。直接体现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也是贯彻有关法规的“焦点”,是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有半点疏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施工井然有序,管理有制度,内部资料齐全,安全措施得力,质量管理目标明确、效果显著、不扰民、不污染环境,而且开展文明施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薪酬管理;公平性;措施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薪酬结构不断的丰富,从而增加了薪酬之间的差距,员工们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一、公平的原则和分类

1.公平和效率。公平与平等还有着一定的差异,平等主要强调了无差别的收入,也就是指收入均等,效率主要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大小,随着我国分配制度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从效率和公平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创新,逐渐的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渐的到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统一起来,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学界的理解和认识,保障分配领域内的效率和公平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2.公平的分类。(1)外部公平。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必须要保障员工们感觉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外部同行业的类似职位薪酬水平相比是公平的,就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满意度,从而会愿意继续留下工作,如果感觉自己的薪酬远远比外部同类行业的薪酬水平低的时候,就会出现跳槽的现象。(2)内部公平。每个组织内部都会存在着不同的职位,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责任都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能够体现出组织内员工的公平性,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最终制定相应的薪酬分配体制,才能够保障其公平性。(3)个体公平。薪酬公平性主要会体现在绩效方面,其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员工们所做的工作与其他员工类似,但是绩效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差距,企业往往会通过绩效加薪和其他绩效奖金等方式充分的体现出员工们的个人价值。(4)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薪酬管理的过程和实施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们对于企业薪酬制度公平性的看法,尤其是暗箱操作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员工们不信任企业的薪酬制度,必须要通过公开、透明的与员工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出的薪酬决策而制定的薪酬制度会被广大员工们认可,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二、基于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原则及影响因素分析

公平性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主要必须要保障外部、内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对公平,从外部公平来讲,企业员工所得到的薪酬应该与其他公司的报酬相当,从内部公平来讲,企业必须要结合员工们实际岗位的内容和价值支付相应的薪酬,从而才能够保障员工们感受到自身劳动所得到的薪酬是比较公平的,从而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内工作。从个体公平来讲,企业必须要结合岗位员工个人的价值和贡献多少来评价并且支付相应的薪酬,也就是指薪酬体系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通过绩效加以体现出来。目前,我国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现象,出现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其一,受到平均主义的长期影响,我国在发展初期阶段,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主要就是平均主义薪酬,认为每个人的薪酬均等,从而才能够保障其公平性,不仅无法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因为薪酬杠杆失去了其作用,导致企业员工们的效率比较低。其二,暗箱操作,由于受到暗箱操作的影响,导致薪酬体系不公平、不公开,进而导致员工们对于企业的信任极低。其三,受到主观观念的影响,公平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员工们缺乏交流和沟通,并不了解别人的贡献,仅仅看最后的酬劳,就会认为别人的比自己要多,最终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三、完善公平性薪酬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

1.科学实施绩效管理。必须要在公平性的基础上建立薪酬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好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如果没有科学的绩效管理工作,就无法保障其具有公平的薪酬体系,绩效考核必须要制定十分明确的目的,不能因为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仅仅是手段,并不能作为最后的目的。考核项目以及内容必须要能够突出重点,从而才能够体现出公平性。考核标准必须要得到明确,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才能够真正的对员工们开展全面、公平的考核,保障员工们对于考核的信服。考核的方式必须要多样化,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依然选择了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方式,往往会因为私人关系等原因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必须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方式,使其能够得到十分精准的考核意见,从而消除员工们的不公平感觉。最后,必须要及时的反馈考核结果,考核人员应该将最终的考核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员工们,员工们能够结合考核的结果针对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最终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绩效考核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和价值。

2.积极组织薪酬沟通。员工们对于自身的薪酬十分的敏感,对于薪酬公平性的评价往往是在自身了解的信息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应该积极的组织薪酬沟通工作,让员工们应该了解的薪酬信息及时的传达给他们,从而才能够保障员工们对于薪酬体系公平性的评价标准逐渐的向企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要让员工们了解政策性信息,其主要包括了企业薪酬等级评价依据以及组合方式等政策性,然后应该让员工们及时的了解技术性信息,其主要包括了岗位评价、能力以及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让员工们及时的了解企业所支付给自身薪酬的推算过程。最后,必须要及时的告知其结果类信息,其主要包括了员工们薪酬的明细以及发展情况等信息,让员工们能够了解自身占据总薪酬的水平,从而理解企业在薪酬竞争方面所做出的改变和努力。

3.合理设计薪酬激励。在进行薪酬管理体系建立的时候,必须要保障薪酬激励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薪酬在外部、内部以及个人三个维度的公平性。薪酬激励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其一,薪酬差别性原则,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以及对企业不同的贡献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薪酬水平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差别,才能够不断的激励员工们上进。其二,及时调整的基本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薪酬激励必须要得到不断的调整,从而才能够保障其公平性,进一步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其三,激励后进和突出先进的基本原则,薪酬激励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优秀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奖励,对于落后的员工应该适当的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最终体现出公平性。其四,多方满意的基本原则,薪酬激励制度应该能够让个人、企业以及国家都十分的满意,从而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对公平性。

4.宣贯平等薪酬观念。薪酬管理在进行建立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新时展的步伐,不断的改变传统观念,宣贯平等薪酬观念。企业必须要坚持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必须要真正的重视员工们的发展。员工薪酬的发放必须要保障其公开性以及透明性,否则薪酬水平再高也不会得到员工们的满意度。企业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出差异化薪酬观念,才能够真正的明白薪酬分配并不是均等制,必须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的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才能够建立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们十分重视薪酬管理体系的公平性,必须要结合新时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薪酬管理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我国薪酬管理体系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2]伍晓奕.企业增强员工薪酬公平感的对策.科学与管理.2010.[3]匡素勋.论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技术经济.2011.10.

篇5

一、缺少社会责任的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员工录用方面,一些企业在对员工的招聘录用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拒绝招聘残疾人、肝病毒携带者等一些弱势群体及缺少经验的毕业生等行为。在员工培训方面,目前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大多侧重于技术性培训,目的在于企业的短期收益,往往将对员工进行操作安全等培训视作对企业成本消耗。在员工任用方面,几乎所有员工都最关心薪资、保险、以及未来的发展等等在工作时能够获得的收获。然而,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却让人担忧。在越来越推崇社会责任管理的环境下,长期建立在盘剥员工基础上的“高利益”,将会出现员工忠诚度下降、积极性不高等各种劳工问题。在员工解聘方面,许多企业并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处理解聘问题,企业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而是将问题统统抛给政府和社会。

种种问题说明,对员工的管理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本就密不可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企业是否对自己的员工履行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与员工管理整合的必然性

目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被认为是形成积极社会反响的一种方式,是企业维护和提高社会、组织自身福利的一种责任表现。但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仍有待研究,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还亟待解决。因此,这也是作为组织管理核心之一的员工管理应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原因。

随着人力资源职能外包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出现,传统的人员管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遭遇了瓶颈。这就要求对员工的管理要创造新的价值、扩展新的职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原来支持性部门转变为与企业战略价值相匹配的核心部门。而企业社会责任又恰好可以为它提供了实现这种新价值的途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为企业计划和实施社会责任活动,并可以成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活动的一个常设部门。当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广泛结合时,人力资源将起到重要的杠杆作用,不仅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做出努力,更在雇主品牌、员工参与、生产率提高和环境友好型工作环境的构建和发展上具有更多的战略意义。

三、整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首先是企业的短期成本上升。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重视员工发展,因此要求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培训力度。

其次是员工管理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社会责任整合的员工管理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变革的反作用力,将会给整合带来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企业要做的就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由此推动员工管理模式的变革。

第三是管理层理念的转变。管理层的理念,对于社会责任与员工管理的整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责任观的内部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责任观在企业上下逐步深入人心,形成管理层的自觉行为,让管理层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稳步提升企业责任履行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四、包含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员工管理

1.员工录用管理。在录用员工之前,企业要首先对员工的就业负责,保障能够提供持久稳定的工作岗位。企业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在对员工进行选拔录用、以及任命的环节中,企业要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员工招聘筛选的程序。此外,企业还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2.员工培训管理。企业为员工进行培训和开发,提高扩展其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避免就业转换的刚性,同时也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企业培养优秀员工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培养合格成员,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以人力资源测评与员工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依据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开发体系,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

3.员工任用管理。在任用员工之后,就要为职工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条件。要关心每名员工的身心健康,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为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企业应紧跟国际最新社会责任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令法规,及时收集和分析本行业在安全、环保方面的相关信息,建立“预防”机制。这样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会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和忠诚度。

在绩效管理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公平的、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反映员工的价值体现。对于绩效管理,要制定明确的量化目标,定期回顾,加强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反馈和辅导工作,以此帮助员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在薪酬管理及福利政策方面,应建立公平的、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应当提供与员工价值、业绩相匹配的薪酬,为保障员工的生活需要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支持,同时也促进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这样做,不仅会提高员工忠诚度,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还会大大地减轻社会的压力,而且保险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将为个人在未来某时失去工作或不能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6

公关礼仪是人们从事公关活动的行为规范。由于公关礼仪是建立在业缘基础上的现代礼仪,因而它除了遵循人类共同应有的交往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礼仪的系统整体原则

礼仪是一个完整体系,几千年来已经无所不包,因而在对外交往和公关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它的整体性,并注意采集信息应完整,因为来宾或合作对象的性别、年龄、国籍、州籍、民族、宗教、信仰、职业都决定了他适应并喜好什么样的礼仪接待,搞错一个环节都可能招来“100-1=0”的效果。

(二)公平对等原则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傲慢,冷漠,或曲意逢迎,都会被视为不礼貌。应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动友好,热情又有所节制。

(三)遵时守约原则

现代社会社会节奏加快、遵时守约更为重要,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再正当的理由失约后也应道谦。

(四)尊重习俗原则与风俗禁忌原则

“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进门见礼,出门问忌”,这些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外交往中不懂外国禁忌,不懂不同民族的禁忌,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后果。

(五)和谐适度原则

使用礼仪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恰当处理。

(六)外事礼宾顺序原则

(七)女士优先原则

“Ladies first”,(女士优先)是西方的一项体现教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绅士风度与骑士风度的体现。虽然男女平等了,但在涉外时这一点是万不可忽视的。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问题

1.1对施工材料控制不到位。材料主要就是建筑的基本材料,在施工建设中对于材料的要求十分高,同时这也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质量,这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实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很多时候到会遇到材料问题,这需要我们能够及时的对材料进行全面控制,对材料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这也就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1.2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主要不是具有先进的机器,主要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人员素质,提高较好的材料,对于建筑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相对的团队制度实施,对建筑工程中每一项工作认真落实,高效的完成团队中的每一项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施工效益,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我们还要更具实际情况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一些技术性员工要加强思想工作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1.3施工中不易保证产品质量。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工序十分多,对于产品施工程序的不断增加,施工数量的不断怎增加,要对施工企业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花费大量的人力,也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减少人力物力,有效的避免一些特殊问题的出现,对于整体来说又是施工企业形象的展现,有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施工质量的管理的施工项目现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很多都是不确定的目前工程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原则

2.1经济性。施工企业主要就是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阶段是整体建筑工程中最花费时间的环节,也是耗费最大的中心环节,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我们要对其成本进行有效的考虑,保证在合理的施工范围之类。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要更好的树立节约环保的施工理念,争取达到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2.2标准化。对于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阶段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施工阶段施工项目管理体现出来,同时在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也能有效的提高整个施工效率,要有效的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每一位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规划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也能更好的避免施工现场中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施工阶段能够顺利进行,在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2.3质量化。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就是保证建筑最重要的核心评估因素,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成败问题,建筑物用户的生命安全和投资方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我们要不断的强化项目管理中质量监督,更好的让其参与到工程设计的整个阶段,讲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的质量原则。

3、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措施

3.1加强质量管理。对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我们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其更好的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提高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对于质量意识的培养还要通过岗前培养,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增加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增加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对施工阶段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对于施工阶段每个过程需要全面的监控,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记录,同时也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解决,对施工期间完成的工程进行抽样检查,在对一些质量检查不达标的产品,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我们要严格监督,保证质量符合标准,对施工阶段中要加强施工技术和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严格的监督,要严格保证施工中所用材料的合格化。3.2加强投资管理。加强施工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投资进行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项目的预算是我们每一个工程需要的任务,对其资金和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我们还要对施工管理中具体的情况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实际投资数据的分析,并将世基投资与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实际的投资超出了预算,我们就需要对其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避免以下不合理的投资。3.3加强进度管理。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要按照制定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要合理有效的安排施工顺序,最后按照施工的情况制顶相应的施工计划,在保证建筑工程进度的同时要提高施工质量,有效的减少施工中出现漏洞,其次还需要加强施工中进行监督管理,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需要保证施工计划有效的落实在实践工程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对比,再出现不一至的时候,要对引起的原因进行分析检查,最后进行解决,完善施工方案,尽量避免最后实际与计划工期的现象出现的状况。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施工过程,这就要要求项目经营者采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纳入正规化,使建筑工程项目向着预定的目标健康发展,并最终顺利实现。更好的开拓创新和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成功的项目管理之路。

作者:高迎春 杨慕峰 单位: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汾西矿业集团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全生.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及问题控制[J]民营科技2011(06)

[2]朱立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J]价值工程2013(07)

篇8

电子阅览室管理员工作职责

一、管理人员必须遵守岗位职责,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严格遵守馆里规定的开放时间。

二、管理人员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要认真负责,必须对本室计算机设备技术、运行故障现象等有关数据情况要了解、掌握和熟悉,保证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三、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有事必须先请假,获准后方可离岗。

四、具体负责电子阅览室的工作:

1)做好器材的登记工作;

2)做好电脑设备的保养工作;

3)做好本室的财务登记工作;

4)管理好读者的上网秩序,制止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保证电子阅览室的环境安静;

5)做好卫生工作,保证室内清洁整齐;

6)熟悉电子阅览室配备的灭火设备和防盗设施。

五、负责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日常维修、维护工作,做到勤检查、勤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遇到不能自行修理的故障,应及时联系外修,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六、下班后要检查设备现状,是否有丢失、损坏,如有要及时对号追查,并将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

七、管理人员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持设备完好状态。

八、管理人员对工作要高度负责,防盗、防火、防雨、防触电。下班后关闭电源及窗户,锁好房门。

电子阅览室工作职责

1.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图书馆和本室的规章制度。工作时间不得串岗,脱岗,不能打磕睡,做私事。

2. 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每班的交接工作,仔细检查交接班工作记录,负责统计每天接待读者人次。

3. 工作人员负责电子阅览室常规的管理工作。检查室内微机工作状况,出现问题及时做好工作记录,填写设备维修单交给技术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4. 工作人员要主动向学生宣传上机规则,负责学生上机登记,注册工作。

5. 工作人员要指导读者正确使用微机,耐心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6. 工作人员要随时巡视,检查阅览室读者的上机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防止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和设备丢失。

7. 当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当天的机费统计工作,每月末将当月机费上交给办公室。

8. 当班工作人员要处理好电子阅览室的突发事件。

9. 工作人员统计电子阅览室设备损坏和丢失情况,并报办公室处理。

10. 工作人员非工作原因上机一律交费,如发现有作弊现象,除扣发双方工作人员当日奖金外,工作人员还将计工作失误,年终作扣分处理。

11. 工作人员作好安全检查工作,负责每天下班关好门窗,空调等设备,最后却断电源。

12. 倒班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请假一天扣出勤奖30元。

电子阅览室工作职责范文

一、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开放与管理,光盘等多媒体图书资料的流通、刻录、复制工作。

二、本室实行有偿服务,依据统一收费标准从一卡通中扣除,做好阅读量和收入统计与月报工作。

三、负责光盘等多媒体的整理工作。分编室移交的电子图书、光盘、磁带、录象带等文献资料签收后并及时按类上架,及时将读者的阅读需求反馈给文献采访部门,以提高电子文献馆藏质量。

四、熟悉馆藏电子文献和网上信息资源,热心为读者答疑解难,做好读者信息咨询工作,辅导读者正确使用本馆检索系统及利用Internet网查找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五、督促读者遵守本室管理规定,爱护室内一切设备,熟悉并掌握室内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负责设备和系统的一般维护。

六、严格控制使用一切外来软件,保证本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正常规范操作和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七、熟练掌握本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按馆长分配的工作岗位和任务设置相应的权

限,如因工作失职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将追究相关责任。

八、有责任指导、督察读者规范使用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及各种设备。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控制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产品体积比较大,施工周期也是比较长,所用材料品种也是繁杂,在施工过程中,应受到环境、气候、人员的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施工的工艺、技术措施、工程造价等所有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不同的程度的缺陷,使得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如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把工程让给没有资质证书、标价低的承包商承包,又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管理,导致建筑有的梁钢筋有断裂,地基下陷,外墙瓷砖掉落,像这样的危房谁敢居住呢?

1 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其次,要设置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工序活动质量的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的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的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确保的难度大小来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检验、材料的构配件、各分部与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企业中最经常的质量管理活动,是施工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最基本保证。加强建筑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样板制度的落实。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工序中,往往都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好工序的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的措施是比较有效。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首先要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来分析能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在以后操作中有可能会存在问题,以便实行重点的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者予以清退来处理,减轻质量的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与检查者在工作中有明确的直观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第四,避免因普遍操作性问题,引起大范围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中工程工序在开展前一定要对样板工序产品检查及验收,避免大范围的返工,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的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所有的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问题务必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避免积重难返还更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如能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

(3)对于承包商在工程建筑施工工序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样品的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2 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2.1 施工单位应以市场价格来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要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要进行调整。

2.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以及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是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它就包括了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责任网络以及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却又不管。

2.3 动态控制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次性的,所以成本的控制就要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首先就应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要进行总结。

2.4 目标管理原则

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确定好目标。目标确定以后应注意其合理性,如果目标太高就会容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确保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的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也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

3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名誉与这个单位的管理的素质。所以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第一,如果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么就是最大的隐患,也就是最大的危险,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安全管理的好坏涉及生命安全,作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做足安全措施,对所有进场的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1)建筑施工企业的实体化。将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务公司整合,成为实体的公司。有牌子和有管理人员,还要有稳定的技术工人和特种作业人员与普通工人。切实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让他们可以成为企业的一份子。纠正散兵游勇式的队伍,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严格考核,可采取内部上岗资质证(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相关管理部门操作证)的管理模式,为建筑工地提供合格的,有一定素质的劳务队伍。

(2)禁止使用挂靠施工。首先就要从招投标开始,严格的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项目经理应实行注册制。其次是政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进行检查,凡是挂靠施工、私自分包的工程一经查出,要严肃处理。最后实行群众举报的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对群众举报有功人员还要实行奖励。

(3)加强政府的督导,落实好主体责任。实行安全文明的施工制度。在建设业主招投标时,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费和临时措施费用交给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保证金。如果发现安全措施的制度没有落实好,要是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等行为,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给予处罚,就在保证金中直接扣除。从而加强施工业主的责任心,切实把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挂勾,确保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筑安全质量与人们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才能造出精品工程,在建筑工程场地是一个事故多发场合,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危部门”之一,可见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做为企业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所有的员工能自觉遵守安全的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就可以保障企业生存与工程的效益。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应使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每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郑真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14.

[2]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

[3]向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21.

[4]刘鑫,楼丁齐,周艳.浅析建筑工程如何优化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S5.

[5]林文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09,8.

篇10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万众~心,奋起抗击冰雪灾害,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抗

击冰雪灾害的战斗给应急管理研究留下了深刻的思考:(i)体现了应急预案的被动性和有限性。即应急预案难以充分预料危机事件复杂演化中的具体问题,应急决策比应急预案更需要引起管理机构的重视;(2)突出了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事关民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等关键性资源配置的应急决策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伦理的复杂性范畴。解决这样的复杂性问题,不仅需要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需要规范应急管理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决策者和应急管理机构的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的属性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问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有自发资源和公共资源两种类型,有人、财、物、信息等存在形式。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决策指挥人员、参谋咨询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媒体人员等,是应急管理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资源。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决定物、信、财等资源的效用与效能的关键因素。信息资源是公共危机相关信息及其传播途径、媒介、载体的总称。信息资源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政府要依靠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群众、调动群众。另一方面,政府要借助信息资源了解群众的现状与需求,进而借助信息资源驱动人、财、物等资源间接满足社会需求。物质资源是指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技术装备等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资源。它是各种管理方案落实到实处的物质基础,还是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和应急管理的物质保障。财政资源包括用于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各种财政预算、基金、保险、补贴、专向拨款等以货币或存款等形式存在的资源。财政资源是调动外部或间接资源的总枢纽,是影响应急决策自由度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财政与物质资源储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危机状态下,财政资源转换为物质资源受到多种条件的约束。一是时间约束,即转换需要一定时间;二是价格约束,危机状态下的价格将被扭曲,严重偏离价值规律;三是供给约束,即所急需的物质资源并不容易直接得到。因此必须重视物质资源的储备。但是,并非仅有物质资源就可以应对公共危机。相对于公共危机的属性,物质资源储备很难做到充足和万元一失,因此,必须重视财政资源与物质资源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协调,做到保障有力。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属性

公共危机是指对社会公众或社会正常秩序、发展进程等构成巨大现实损失或潜在危险的事态。它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社会性、扩散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公共危机基本属性的本质在于其产生与发展必将产生一系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从而致使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失衡。公共危机的实质是以资源为基础.以人类社会为核心.以价值规范和生存发展秩序为主体的原有社会平衡体系的破缺。公共危机既有风险性与破坏性,又有机遇性与建设性,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危害与破坏之中孕育着建设性和新的机遇。危机是危险与机遇的统一,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之中颠簸前进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危机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指公共管理机构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公共危机发展的各阶段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期有效预防、处理和化解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具有主体多元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安全、秩序和稳定等内在的平衡。受到公众监督和约束等特征。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目标的实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并维持其发展运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标存在两个层面,即满意层面和最优层面。满意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以维持现有社会平衡结构体系为目标。重点在于恢复。效率、经济、稳定和可靠等目标是其内在基本要求。最优层面是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在满意层面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不仅力求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最少失误、最高效率等最优准则,而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共危机。主张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变危机为契机,重点在于建设。

三、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指明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为了谁”和“依靠谁”。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公民的危机意识和自咎互救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尽量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当危机发生后用最有效的措施保护人,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和安全,而无论代价有多大,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最高准则,也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整个过程和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效率性原则。公共危机的属性决定了效率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生命。效率性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时间上的效率性至关重要,公共危机一旦发生,必须迅速反应.全面调动资源

开展危机救治,缓解各类资源的供需矛盾,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重建社会平衡体系。另一方面,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不可或缺。从资源角度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个资源储备与消耗补充的全过程。在该过程中所消耗与占用资源带来的各种成本的总和就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成本。因此,只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效、合理、充分地使用资源,不断降低耗费与占用资源所带来的无效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各项成本,才能满足效率性原则。

3.可持续原则。公共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遇。公共危机对原有平衡体系的危害与破坏也孕育着改革与发展的良机,是社会进步与自我完善的契机。进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要兼顾长远.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作为代价。公共危机应急

管理中的资源占用与消耗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必须把危机管理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策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4.公平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重视公平。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内在本质要求。尤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时更要如此。公平不是平均,公平要有主次。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中,要把握整体的平衡,抓主要矛盾,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最普遍、最基本、最强烈的资源需求,以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全面缓解次要矛盾.避免各类资源需求矛盾之间的相互激荡。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重视不同环境下不同群体对不同资源的特性需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有选择、有重点、有次序地逐步化解各类次要矛盾,消除局部失衡现象。

5.管控结合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要坚持统一指挥,注重关键资源的控制,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确保对公共危机的控制,决策机构必须集中时间精力和有限资源,抓主要矛盾,确保对主流信息、安全人才、安全设施、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物资等核心资源的控制,实现其科学优化配置与快速有效调度,保障总体局面的稳定与控制,从而为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其他工作环节提供坚实可靠基础与强有力支撑。同时,还要围绕危机事态的发展变化,将以控制为主和以管理为主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统筹结合起来。这是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与et常公共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必然要求。

6.协调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依照资源属性,对各类资源及其供给和实际需求进行协调的过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类资源的所有者性质不同,职责不同,价值与利益取向也会有所差异,而且在应对公共危机的介入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效的协调必须把个体的、局部的力量聚合成整体的力量,发挥资源整体的最大效用。因此,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配置必须坚持协调性原则,整合各种资源,并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统一指挥、有效协调,发挥整体功效,提高效率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

7.稳定性原则。社会平衡体系的平衡与稳定是相对的,必须明确区分和正确对待发展中的适度失衡与失稳。一方面。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如果一味地追求稳定与平衡则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易丧失发展与完善的机会。另一方面,并非环境发生变化或一出现失衡或失稳就意味着公共危机已经出现。必须判断该变化是否已经冲击到组织体整体的基本目标,并严重影响其发展。否则,对公共危机的过度反应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其他不利于发展的失衡或失稳,甚至激化矛盾。

8.开放性原则。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不仅取决于现有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取决于对所需资源的协调获取能力。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一方面在努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还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寻求外部资源协助,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其他范围的公共危机,及时提供支援与帮助,以期达到预防与控制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配置,要将内部资源外移,以便在不同区域和范围内得到整合与共享:还要将外部资源内移,增强所需的关键资源的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