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

篇1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由于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全国范围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分析研究企业层面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机理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宏观思考,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人社会整体运行之中,发挥其最佳功能,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工会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实施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格局。工会组织实施确定了工会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大局和维护职工利益的统一,是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结合点。1.工会融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有三个基本点:落实依靠方针,共谋企业发展,这是党委、行政和工会的共识;企业增效、实力增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职工收益增加,福利待遇提高,实现收人最大化,达到利益共赢;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核心作用,行政的中心作用,工会的群众性特点,实现三方优势的最佳结合。2.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的重要任务,是工会组织存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工人在劳动关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里固然有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的社会背景,无疑也与职工文化基础差,技能单一,创新适应能力弱有关。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看意义有两点:一是维护职工的就业权。职工创新素质的提高,竞争实力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价格升值,可以获得劳动岗位或较优厚的待遇;二是维护职工的发展权。职工通过知识技能的积累,成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促使职工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的拥有量,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带有长久性和根本性,对此,各级工会必须有充分的认识。3.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基金。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有必要的经费投人,这是保证此项活动持久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坚持荣誉称号和利益原则相统一。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县级以上的工会都应筹划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基金。经费来源一是争取财政投人,二是工会按比例投人的教育经费,三是社会筹集,四是通过市场运作,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对此普遍缺乏市场意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大多在本企业展示推广,应考虑与行政协商,把有社会价值和有重大经济效益的项目通过合作、股份、专利转让等形式进行市场运行,其利润的部分或全部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基金,实现良性循环。4.与工会“建家”相结合,纳人各级工会工作考核的内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应成为工会建设“职工之家”的重要标准,纳人工会制度创新范围。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创新结果,职工技术等级晋升人数,全员参与人数,技术创新成果转让等,应成为对相关工会组织考核的重要指标。上级工会可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评比总结,务求实效。

篇2

先进操作法是公司广大职工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探索实践而形成的发明创造,是公司的重要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总结、命名、表彰、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是工会紧紧围绕公司战略目标,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职工搭建了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平台。自2005年开展第一批先进操作法评审、命名活动以来,历经三届,打造形成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势品牌,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持续驱动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关键环节,不断完善职工先进操作法运行体系

1、强化顶层设计,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公司工会把职工先进操作法作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内容和精品工程进行打造,特别是注重活动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1)建立两年一评审的制度,保证先进操作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技术含金量;(2)建立完整的挖掘、整理、评审、命名、表彰、推广先进操作法的运行体系,每个环节制定具体的规则要求和工作程序;(3)建立先进操作法整套运行机制,涵盖组织领导、内外部协调、奖励激励以及先进操作法本身创新发展机制。

2011年,根据股份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党政工团联合下发了《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对包括先进操作法在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为职工先进操作法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做实五大关键环节,坚持守正才能出新。(1)深入挖掘。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的初衷就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一样,使潜藏在职工中的绝技绝活保留、传承。面对工种多、技术复杂的现实情况,一线申报的项目是否可称为绝技绝活,是否保证相应的技术含金量等是集先进操作法的关键环节。为此,工会不断总结经验,采取车间申报、工会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专人定期深入车间,仔细观察、反复对比、精心总结一线职工的操作过程,协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进行理论提升和总结,解决他们会干好、不会说明,能口头说明、缺少理论支持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论支撑,精准地表达和展示了职工的智慧,提高了车间和技术工人参与的积极性。(2)精炼总结。先进操作法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要诀就是把复杂的操作方法表述为最简单的概括,归纳总结,坚持做到精炼、准确,易于推广时的记忆和操作。我们在对“付明祥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分析调试操作法”进行总结时,根据对工作准备、故障判断、故障排查三个阶段的操作流程的提炼,总结,概括为“十项准备动作”、“六看十一查”和“一听五查”操作方法,体现出精准概括、总结到位、简单易懂、操作灵活的特点。我们对“于冰一次加热、锻造快速加工NX70型平车中拉杆操作法”进行提炼,总结出“8个步骤和8项注意”的操作要诀,保证了该项操作法在推广时简单、明了、直观。(3)严格评审。评审分为预审和正式评审两个阶段,预审由公司工会安排专人负责把关,正式评审则组织专家严格审查。预审负责人具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对一般的操作法在此阶段就进行淘汰。正式评审则更加严格,所有评审人员全部由公司级专家担任,经过对操作法全面资料审查、视频了解、现场答辩等环节,经半数以上专家同意,才能成为公司级的先进操作法,从而保证被命名为先进操作法的申报项目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技绝活。(4)审慎命名。在先进操作法命上自己的名字,对技术工人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励和至高的荣誉。但是先进操作法产生过程存在不同的情形,有的是操作者本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探索、总结出来的;有的是经过一代代操作者不断积累、沉淀、传承下来的;还有的是几个人合力创造发明的。因此公司工会对先进操作法的命名一直非常慎重,需要经过本人承诺、所在车间证明和公示等措施,确保命名无疑议。(5)强化推广。先进操作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先进操作法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工艺流程改进,甚至提升至标准化工艺规程,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我们坚持做到先进操作法要被公司技术主管部门审定为标准操作工艺后方可推广。这些先进操作法的评审、推广对产品工艺流程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毕岁礼HXD3电力机车牵引杆梁半圆孔镗削操作法”,初审时发现“四头镗刀对刀量块”和“牵引杆梁安放找正”的问题,我们积极与技术部门沟通,得到重视和采纳,改进了量具、工装和加工工序,并纳入标准工艺规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先进操作法的诞生,经过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是操作者本人知识、技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凝结了广大参与者共同的关心、关爱和培育,也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公司工会坚持2年开展一次先进操作法评审工作,每一批先进操作法也就10个左右,就是秉持认真严肃的态度,使认定的先进操作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实现载体创新,取得关键突破,有序推进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发展

1、不断实现载体创新发展。公司工会挖掘和传承先进操作法走过了由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的传统模式到采用录相机录相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运用电脑制作PPT形式的三步曲。言传身教存在受众面窄,而且极易造成传承中断的情况。多媒体光盘需要高端摄像设备和较高的编辑技术,后期制作难度大。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公司工会先进操作法载体现在普遍采用PPT形式,通过制作高品质的PPT片,展现出先进操作法的神奇,也体现出与时代的高度契合性。这项方法被大连市总工会评为2011年度创新工作奖。

2、先进操作法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自2005年开始,历经三届先进操作法评审和推广,先进操作法本身也在创新和发展。第一批认定的10个先进操作法基本是在生产一线领域挖掘整理的,更多地侧重于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绝技绝活。我们在开展的第二批先进操作法时,将先进操作法征集挖掘工作扩展至技术和管理领域,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选定技术设计及软件开发等领域。先进操作法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里开展,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同时也在技术、管理职工中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目前,公司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操作法又增添了新的内涵,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先进操作法与高端产品、高精设备、高尖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先进操作法的高技术性。“万传广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充分发挥龙门加工中心机床的功能和潜力,通过编写逻辑性强、简洁通用和自保护功能的程序,创造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新方法。“高云巍265柴油机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操作法”,编写高效安全的加工程序,改进深孔加工刀具参数,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和切削油等手段,解决了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的技术性难题。

公司职工先进操作法在推进的过程中,从形式创新,到载体创新,到内涵创新,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始终紧随企业科技进步过程,始终保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与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紧密融合,从而保证了先进操作法鲜活的生命力。

三、提高效益和效率,畅通成长成才通道,切实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功效

1、着眼工艺流程改进提升,提高先进操作法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贡献率。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以来,在征集、总结、整理、推广各个环节,都注重其与工艺流程的密切结合。先进操作法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后,提升为标准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高世和球墨曲轴表面裂纹消除操作法”不仅创造了“曲轴表面裂纹、缺陷修复”的奇迹,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每根曲轴历年平均价格20万元计算,累计节省费用达660余万元。“陈柏宁等人机车电气屏柜预布线操作法”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机车电气配线标准化要求和铁标的相关布线标准,而且相比传统工艺减少了二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达3倍以上。可以说,每一个先进操作法都是工艺技术的改革,都创造了显著的效益,这就是大力推广先进操作法的价值所在。

2、着眼荣誉激励和目标引领,提高职工对技术创新的热情和参与率。在大连机车公司,先进操作法就是一面创新的旗帜,一个技术的标杆,它成为技术工人追求的目标,吸引着技术工人热情参与,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不断激发着职工的创新激情。当我们看到车体车间高级工人技师姜新为使自己在多年实践中总结的“桥式吊车主接触器电气故障快速排查操作方法”能够参与到公司第三批先进操作法评审,动员家属共同参与,夫妻俩人齐上阵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和精力制作PPT时,我们就能感受到职工对先进操作法的重视程度,也真正能领会职工技术创新的魅力和吸引力。

篇3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8)01-0115-08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行业异质性;工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技术进步;环境保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依靠工业扩张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却日益趋紧。目前,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是支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工业高质量发展又依托于技术创新。由于各行业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创新活动不同,行业异质性问题突出,这决定了在不同类型行业中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因此,如何在不同行业背景下实施合理环境规制政策的同时加强工业技术创新是政府及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行业异质性的角度出发,在Griliches-Jaffe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期获得针对性的结论,为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已作了一定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MichealPorter提出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尽管环境规制会导致治污成本增加,但合理的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在弥补环境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绩效,继而提高企业竞争力〔1〕。对于“波特假说”的成立与否,国外学者对此已有大量研究,并持有不同意见。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波特假说”,如Lan-jouw,Mody,Murty和Kumar,他们认为环境规制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2~3〕。另一些学者的结论则不支持“波特假说”,如Jaffe,Palmer,Cesaroni和Arduini,他们认为环境规制同技术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5〕。

国内学者对环境规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普遍认为环境规制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有些学者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展开研究,如王国印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波特假说”成立,经济较落后的中部地区不支持“波特假说”,并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负面影响〔6〕;沈能等的研究结果与王国印等的结果一致,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说明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7〕。有些学者从时期差异的角度展开研究,赵红等的研究成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滞后3期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中长期满足“波特假说”〔8〕;李阳等应用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存在长期促进效应,其结果同赵红等一致,但同时存在行业异质性〔9〕;蒋伏心等采用两步GMM法发现环境规制同技术创新之间呈动态“U”型关系,在长期情况下也符合“波特假说”〔10〕。另外一些学者从行业异质性的角度展开研究,如王锋正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R&D效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对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规制〔11〕;然而任胜钢等的研究结果则不相同,他们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中、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作用,然而对重度污染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12〕。

从以上文献梳理结果来看,目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地域差异性、时期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学者们在地域差异性、时期差异性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在行业差异性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行业异质性视角下,将工业行业分类为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基于Griliches-Jaffe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不同类型行业间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不同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行业分类

考虑到2012年前后工业行业分类和命名存在差異,本文根据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统计口径,选取2009~2015年41个工业行业中3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其中,由于“B11开采辅助活动”“B12其他采矿业”“C41其他制造业”“C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D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数据缺失过多,“C40仪器仪表制造业”2010年后行业分类发生变化,故从样本中移除。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将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整合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将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整合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各工业行业分类采用李玲等的方法计算各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并按照污染物排放强度将行业分为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13〕。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计算各行业单位收入污染物排放量:

(3)将上述各污染物标准化值进行等权加和平均,计算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平均得分:

(4)将平均得分汇总,得到各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γ。

根据上述方法,使用201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各制造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并按照γ值将各工业行业分为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若γ≤0.0828,行业为清洁型行业,若γ>0.0828则该行业为污染型行业(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根据201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整理。

(二)模型设计

Griliches提出Jaffe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在Jaffe的知识生产体系中,知识生产是一种多投入的知识产出的过程,其关键是知识创新〔14〕。借鉴常规C-D生产函数,得出知识生产函数如下所示:

因问题探讨需要,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加入环境规制变量(ER)以及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改进后的函数两边取对数得:

根据前文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呈非线性分布,可能存在门槛效应。此处采用Hansen创建的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分析〔15〕。其基本形式为:

(三)变量界定

1.被解釋变量

技术创新(cre)。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其所发表的专利数量上,考虑不同年份政府政策、授权标准的差异性,许多受政策或社会环境等影响未被授权的专利也会被利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故本文选用“专利申请数”来衡量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解释变量

环境规制(ER)。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指标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衡量:一是根据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衡量,如张中元和赵国庆等使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二氧化硫去除率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16〕;二是根据污染物处理费用进行衡量,如张成等使用工业污染总投资与主营业务成本、工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17〕;三是采用GDP/Energy指标进行衡量,如SoniaBenkheder使用GDP/Energy(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衡量环境规制,他认为该指标能够很好地衡量政府环境规制的真实效果〔18〕;四是采用综合指数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如傅京燕和李丽莎将废水、废气、废渣数据进行线性标准化处理,再分别赋予其权重测量环境规制强度〔19〕;五是通过计算单位污染物治理投入进行衡量,如王勇等基于单位污染物所需治理投入的思想,构建了新的指标对环境规制进行衡量〔20〕。

上述前两种指标均存在单一化缺点,第三种指标不适用于分行业研究,由于2011年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已不再对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SO2排放达标量”进行统计,导致数据缺失,因而也不采用第四种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本文借鉴第五种方法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测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3.控制变量

技术创新投入。创新投入主要包括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K)以及人力投入(L),资金投入是研发过程的基础,人力投入是研发过程的关键。本文选取“R&D内部经费投入”、“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来衡量资金投入以及人力投入。

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Schumpeter提出的“熊彼特假说”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21〕。本文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与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比值衡量企业规模。

所用数据均来自2010~2016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计量结果的影响,本文借鉴朱平芳等构造的R&D价格指数,对“R&D经费内部支出”进行平减,其公式如下:R&D价格指数=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2〕。式中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进行平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3.0对模型进行估计。在对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确定了门槛个数,进而确定具体的模型形式。本文分别从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假设条件出发,以环境规制(ER)为门槛变量和解释变量,技术创新(cre)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对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进行门槛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清洁型行业分别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检验;污染型行业分别在5%、1%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检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文运用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两个门槛值γ1和γ2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为了得到更加精确、客观的回归结果,本文采用考虑了异方差的稳健标准方法对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3和表4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在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中,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对清洁型行业而言,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第一个门槛值0.223时,影响系数显著为负数(-1.115);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一个门槛值0.223但小于第二个门槛值0.257时,影响系数变大但仍为负数(-0.769);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二个门槛值0.257时,影响系数继续变大并由负数转变为正数(0.778)。对污染型行业而言,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第一个门槛值0.326时,影响系数显著为负数(-0.857);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一个门槛值0.326但小于第二个门槛值0.828时,影响系数变大但仍为负数(-0.553);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二个门槛值0.828时,影响系数继续变大并由负数转变为正数(0.808)。由此可以看出,在两类企业中,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均先呈折线,后呈“U”型关系,当环境规制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对技术创新有激励作用,此时“波特假说”成立。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所以呈这种关系,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企业在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压力下,首先会从环境污染的末端出发,增加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以满足政府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这一行为对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产生挤出作用。随着资金投入的减少,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抑制。从回归结果上看,在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中,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均显著为正的,并且系数都较大,即研发资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总成本不断增加,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会尝试从污染治理的技术出发,通过治污技术的创新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此时,该行为对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的挤出作用将会减小,但对技术创新仍有抑制作用。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继续提高,当其超过“U”型曲线“拐点”时,无法接受过高环境规制的小规模企业会逐渐退出市场,留下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行业整体规模扩大,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回归结果显示,在清洁型行业中行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数,在污染型行业中行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虽不显著,但系数仍为正数,说明行业规模的扩大,整体上会促进技术创新。不仅如此,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治污技术创新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这将会对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倒逼机制”,使得企业将目光转向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来降低污染整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获取更多利润。

(2)在清洁型行业与污染型行业中,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门槛值存在明显差异,即其“U”型曲线拐点存在较大差异。清洁型行业中“U”型曲线拐点处的环境规制强度为0.257,而污染型行业为0.828。这说明了清洁型行业较污染型行业更早跨越“拐点”,即清洁型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规制提高的反应速度比污染型行业快。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1)在一个行业中,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调节成本的大小。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时,固定资产比(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越大,通过生产技术调节来降低污染的成本越高,对环境规制容忍度就越高,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越强〔23〕。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5年各清洁型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总额约为6465亿元,各污染型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总额约为13931亿元,污染型行业的固定资产总额约为清洁型行业固定资产总额的2倍多。图1为两类行业的固定资产比,结果显示除个别行业外,污染型行业的固定资产比明显高于清洁型行业。在清洁型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小,技术调节成本较小、设备更新相对较易,因此当面图1清洁型行业与污染型行业固定资产比对不断提高的环境规制时,企业能够较快地进行技术创新;在污染型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大,技术调节成本也较大,企业面对不断提高的环境规制要求时会优先从治污投资出发增加治污成本,从而挤占创新投入,因此污染型行业的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的反应较慢。(2)从各行业特性出发,以生产资料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组成的清洁型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以石油、金属、化工等重工业组成的污染型行业污染排放量大但治污能力强。因此当面临环境规制加强时,污染型行业能承受的强度较大并倾向于治污技术的创新,而清洁型行业则倾向于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来减少污染排放。

(3)根据门槛检验结果,本文以2015年各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为判断标准,将研究的34个行业按照环境规制强度进行分组(见表5)。在低、中规制组中,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呈负相关;高规制组中,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之间呈正相关。由表5可看出,按照环境规制强度分组,清洁型行业与污染型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截至2015年,清洁型行业集中分布在高规制组,而污染型行业集中分布在低规制和中规制组。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采用2009~2015年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1)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呈“U”型关系,政府应适度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使其尽早跨越拐点,在控制环境污染的同时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篇4

3月16日,聚焦“智能时代・数字经济”这一主题,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年会全方位解读了业界的关注焦点――如何把握IT创新驱动产业融合,敏锐洞察产业新趋势;如何依托新模式构建产业新生态,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如何借助智能技术拓展平台型应用,全面提升服务新能力。

智能时代来临

数字经济创新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莅临大会并致辞,明确指出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智能时代全面来临,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成为新的引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效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使能者,推动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不但对既有经济模式形成颠覆重塑,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催生了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数字经济2030:

产业跃升的中国战略

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发表了题为《数字经济2030――产业跃升的中国战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2016年G20峰会提出的“数字经济”,为IT产业未来10至20年的演进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基于未来世界所具备感知、智慧、行动和进化的特征,生态进化的数字经济2030将呈现全新智能设施――万物互联、全新驱动要素――数据核爆和全新交互模式――业态新生三个层面的变化;并产生产业融合、秩序重构和角色转化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催生接入、数据和新生三个方向的机会,接入的机会在于海量的“端”、丰富的形态和巨大的市场,数据的机会在于海量的“端”引发数据核爆、改变产业结构和未来业态。

汇聚权威专家

热议时代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沈昌祥,美国硅谷排名第一孵化器创始人史蒂夫・霍夫曼和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刚,分别深入阐述了ICT演进与创新、可信计算、未来黑科技与硅谷独角兽以及新兴产业投资。IBM、甲骨文、英伟达、华为、浪潮、阿里巴巴、360、用友、东软、紫光西部数据、山东易华录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以及宿州高新区、杭州萧山区等重点园区领导等共聚一堂,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智能园区建设、共享数字经济等领域,通过主题演讲和高峰对话,密切关注智能时代的技术机遇,深度解读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共同探讨中国IT市场新价值。

篇5

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开发职工智力资源和创造潜能的有效举措。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按照全总工会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应是各级工会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践,谈谈对新形势下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认识和思考。

一、扩大创新活动的内涵,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更具生命力。

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创造力,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是企业保持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以劳动竞赛、技术革新、“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技术攻关、职工素质提升为切入点,着重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降耗、以及对工器具、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革新。

二、开发职工创造力,培养职工创造精神。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创造力。企业创造力的源泉蕴藏在广大职工中,广大职工是创新智慧和方法的提供者,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开发职工的创造力,要重视一线职工的创新能力,教育职工立足工作岗位搞创新,及时选准创新主题和重点,确立创新目标和计划,确定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产品研制、设备调试等方面攻关克难的积极性,才能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抓好“四个结合”,构建职工技术创新平台。

1、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与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创新要求的职工队伍,作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导师带徒活动,选树各种技术标兵、技术能手、“金牌员工”、“优秀班组长”等,运用经济技术创新这个有效载体,为职工搭建多层次学习、交流和创先争优平台。

2、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要与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紧密结合。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一门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技能,创造一项最佳操作方法,提一项优秀合理化建议,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特别要对QC活动、合理化建议、选题攻关等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扎实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合理化建议的收集、筛选、归类、评审等基础性工作。

3、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要与劳动竞赛紧密结合。把劳动竞赛活动作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拓展竞赛的内容,加强竞赛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号召广大职工在劳动竞赛中“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形成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总结出一套先进操作法”“申请一项技术专利”,确保劳动竞赛目标全面完成。

4、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要与加强标准化班组建设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开展优秀班组、“金牌班长”、“优秀员工”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班前会、政工例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班组学习、班组建设经验交流和班组优秀创新成果等。

四、加强“五个机制”建设,推进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1、建立引导机制。坚持每年召开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大会,安排布置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重点工作,确立技术攻关、科技研发课题,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发动,利用文件、会议、简报、宣传栏、橱窗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会创新的理念。

2、建立管理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类指导、专业评定”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会牵头抓、专业部室配合抓、车间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管理流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形成管理有系统,制度有保证、激励有政策的运作局面。

3、建立培训机制。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工会要把以“创争”活动为契机,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活动,开办各类培训班,设立岗位练兵台、题板、题库,定期对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情况跟踪检查。

4、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力度,职工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由基层班组随时征集登记,车间分会当月进行评审和奖励,企业半年及年底统一评审表彰,对在创新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在职位晋升、技师评聘等方面给予加分等等,调动职工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5、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创新奖励基金,采取直接与工资挂钩等形式,对取得创新成果的职工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物质、升职晋级奖励。在精神奖励方面,可采取大会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张榜公布,或用职工的名字来命名技术创新成果,以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

篇6

一、认真领会各级工会组织精神,高标准定位

各级工会组织“关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安排意见”下发后,公司工会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确立了三个领先目标:一是在党工共建活动中技术领先;二是在科技兴矿课题攻关上技术领先;三是在爱岗敬业创效益上科技领先。围绕这三个方面,工会出台了《钱家营矿业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安排意见》和《钱家营矿业公司“学练比聘”活动实施办法》,从动员和发动职工学技术用技术入手,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细化职工学技术用技术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为此,我们将群众性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摆到了公司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公司工会牵头,制定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办法。针对公司各专业安全、生产和经营实际,搞好活动前的调查摸底,分专业制定了公关课题,并拿到公司党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进行立项。

2、在奖励政策上,公司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作用考虑,凡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在奖励政策上,除了上级奖励外,公司加大一倍的标准进行奖励,将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

3、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导向,制定发展规划和总体部署,强调创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基层单位的落实上。为此,我们积极发动基层工会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创新工作方案,积极发现技术人才,由单一作战,拓展到团队作战,凝集技术尖子们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把生产、安全的难题作为攻坚克难的议题,组织团队攻关,发挥技术优势,将科技兴矿的势头推向高峰。

4、拓宽职工外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的空间,为职工提供学习技术和实施技术创新的空间。

5、会同公司生产技术部等部门专业人员对各单位的技改立项进行审核和评定,用统一的标准制约技术创新工作不流于形式,力求实效。

二、确立中心,重点突破

在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上,我们重点把握让那些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和人才站到引领位置,确立以先模引路的形式,注重技术优势的发挥,首先确定了开拓专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始建了王宝贵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2009年10月,工会创建了以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王宝贵命名的公司第一个机电创新工作室――王宝贵井下机电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有创新团队成员10人,主要从事硬岩巷道进尺机电设备检修急难问题解决、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与创新工作。工作室创建以来,在机电设备性能改进上取得了明显成就,大大提升了公司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迄今,先后完成了26个技术创新项目,这些创新项目在生产实践中的投入与应用,有力推动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程。他们发明了《斜巷绞车松车自动带电连锁装置》成功实现了斜巷运输带电松车,彻底解决了斜巷运输绞车松车速度快、紧急刹车易断绳跑车导致恶性事故发生的难题,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了斜巷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发明了《水幕与喷浆机电气闭锁装置》实现了喷浆机与水幕雾化的闭锁联动,达到了喷浆机喷浆时水幕雾化随即打开,水幕不喷雾喷浆机不喷浆的闭锁效果,解决了多年来喷浆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危及职工身体健康的难题,以上两个项目均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并在煤矿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工会建立素质提升工程管理体系,打造技术兴矿团队。

1、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党委领导、工会实施的原则,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各基层区科也分别建立了由党政工团负责人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本单位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公司自上而下形成了完整的稳步实施、畅顺推进的素质提升工程管理体系。公司工会按照统一安排,组织各种比武、先进操作法以及“五小”创新建议征集、汇总和提炼,使我公司职工提素质活动目标明确,责任清楚,组织到位,有序协调、没有空档,逐步走向了秩序化、规范化。

2、为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我们本着“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以“学、练、比、聘”为载体,全面推开提素质活动。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

首先,开展集中技术培训。公司工会与组织人事部培训中心联合制定了全年培训安排,依托“五大培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28个基层区科30多个工种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

其次,为了给职工学习创造好的条件,给每个基层单位工会投资购买了10种500多册各类技术书籍,建立了职工学习书屋,为职工自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最后,我们采取理论培训与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对照设备、开关、仪器、仪表等进行实物教学。每年,组织实物演练教学24场次,参加人数达近千人次,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

篇7

进十强”和推进区域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职工技协发挥优势、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市职工技协以职工创新成果奖评选为契机,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不断夯实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基础、扩

大组织规模、整合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党员职工骨干在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及职工技协组织优势,引领广大职工积极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及创新能力。

一是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积极引导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技术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职工乐意、企业欢迎的技能竞赛活动。

二是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目标,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力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实现“新跨越、进

十强”中发挥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全市共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协作3962项;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515项;技术开发63项;技术转让36项;技术咨询879项;技术服务1657项。

三是积极配合市总经济技术部组织实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自2010年以来,先后组织了两届职工创新奖评选表彰工作。共有672项职工创新成果参加评选,先后有160项成果获得市政府表彰

。其中,波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两个职工创新成果还荣获了第六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充分彰显了职工一流的创新能力。

四是注重“三个结合”(把普遍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相结合、把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把职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以提升职工科技创新能力和学习新知识、新技

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名师带高徒”、“比学赶帮超”等创先争优等活动,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2011年,全市各级职工技协组织共

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1期,培训职工4882人次,153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篇8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始建于1899年,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唯一一家既能研制和检修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又能研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企业。内燃机车市场占有率一直居于同行业第一位,电力机车研制能力居于领军者行列,“机车摇篮”美名享誉海内外。

这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机车制造企业,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是大连工人运动和全国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发祥地。

立足新起点 谋划新思路 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各项工作

近几年,正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发展史上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引领作用?如何服务发展大局,维护职工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会工作者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各项工作。”许滨主席一语掷地,“必须密切联系职工、竭诚服务职工、推动工作创新。”

在创新发展和竭诚服务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在中国北车股份公司工会的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根据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创新和发展公司工会工作。

打铁先要自身硬。公司工会首先从加强自身建设抓起,促进工会干部转作风提素质。他们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他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点围绕服务公司深化改革、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早立项、勤调研,确保调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他们组织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培训,强化业务知识、法律素养、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各基层工会按照“组织建设好、活动开展好、制度落实好、权益维护好、工作效果好”的五个建家内容,扎实推进工会“职工之家”建设。他们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职工、竭诚服务职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工作建设。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会面貌换然一新。

用心服务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工会工作者最核心的要求,干成事则成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自觉行动。走进公司工会,看到的总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个人都在用心工作……

搭建职工发展平台 促进职工技能提升 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职工发挥自身创造性的舞台。为更好地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他们打造职工经济创新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技术比武、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这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大手笔。

――2012年,他们组织开展了公司第三批职工先进操作法评审工作,广泛开展立项攻关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年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攻关项目91项,有质量的合理化建议282项。毛正石等25名职工获大连市技术创新荣誉称号和创新成果奖。承办并组织职工参加辽宁省首届“技师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辽宁赛区选拔赛,公司代表队勇夺钳工比赛团体和个人冠军,并获大赛突出贡献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零字工程”竞赛活动,公司工会荣获2012年度大连市“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奖。公司荣获中国北车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5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创新优秀成果奖。

――2013年,他们抓住工作重点,继续深入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各级工会组织坚持把产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提高合理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产品质量开展立项攻关、抓好职工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等途径开展活动,为公司持续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开展了“质量零缺陷”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专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职工创新活动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共组织完成了184个攻关项目,实施了406个合理化建议。成立“毛正石、刁培松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在专项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催生了如“整铸气缸盖工艺攻关”等一批优秀项目。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零字工程”竞赛活动,公司荣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的2013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2014年,他们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抓住生产经营重点难点,着力开展“班组质量零缺陷”、“保增长、担指标、促发展”等主题创新活动,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更好对接生产,更好地服务经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为了鼓励职工勇于创新、大胆创新,公司工会在第四批职工先进操作法评选过程中加大激励政策,即被评为公司第四批职工先进操作法的优秀项目由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共同颁发项目获奖证书,并以此作为职工职业技术资格晋升和劳模等先进人物评选的重要依据和优先条件,同时在公司技术人才、专家的评选中优先予以推荐。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运行过程中,公司工会始终高度关注,科学管理,支持发展,促进其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影响力、辐射力。2014年7月,“毛正石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的《整铸汽缸盖工艺攻关》项目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福建省总工会承办的2014年第九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中荣获银奖。这是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推动职工积极参与区域性、行业性经济技术创新交流学习活动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2014年,对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来说,是经济技术创新的收获年。公司荣获大连市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铸锻分公司铸造车间高级技师毛正石、柴油机公司机械二车间高级技师万传广荣获大连市技术创新能手称号;柴油机公司总装车间高级技师凌元完成的《265柴油机线路防护罩设计》、城铁分公司高级技师黄中跃完成的《铝合金车体福克加工中心夹具》等22个项目被评为大连市群众性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这是一份份艰辛的付出,更是一份份可喜的收获!

在打造职工经济创新平台的同时,他们还着力打造主题劳动竞赛、保质量保安全和职工技能大赛等三个特色平台。开展的“班组质量零缺陷”劳动竞赛活动,使劳动竞赛向质量工作延伸、向班组单元融入、向生产一线职工贴近,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司产品质量提升。“班组质量零缺陷”劳动竞赛活动得到公司党政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来公司调研考查的国务院领导的肯定。2014年9月9日,国务委员王勇到公司考查调研时还特别强调,“生产关键在质量,质量在班组”,对公司工会开展的“班组质量零缺陷”劳动竞赛给予赞许。

为了助推公司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和主营业务收入站稳定增长,公司工会建立并持续发挥工会组织“保质量、保安全”三项机制作用。在贯彻职工代表质量安全巡查机制上,公司工会坚持定期组织从事质量、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工代表成立督查组,开展质量安全巡视活动,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坚持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公司发展”等专项活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公司工会连续两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

公司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积极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阶梯,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成为职工提升技能、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激发出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在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电焊高级技师于静,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中国北车集团十大杰出女性等称号。于静就是在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代表人物,和于静一样在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还有很多职工。

大连机车辆有限公司工会以创新工会工作为主线,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搭建职工职业发展平台,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全面促进了职工技能提升,凝聚了职业的创造力量,在全面深化公司改革发展中体现了工会新作为。

尽心竭力服务职工 塑造职工之家品牌 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大连机车辆有限公司有在职职工9000余人,要满足职工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困难重重。然而,在服务职工的责任驱使下,工会工作者在服务职工的岗位上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用心服务,切实做好关爱职工服务职工工作。

为了让职工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公司工会领导达成共识:“从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开展送温暖工程的重要性,就能更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开展送温暖活动。坚持服务职工理念,坚持维护职工权益,就一定能将送温暖工程这件好事办得更实,把实事办得更好,使广大职工在温暖道路上走得更加有力。”

在中国北车股份公司工会的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他们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把为职工解困,为公司分忧作为工作目标,规范运作模式,加大投入力度,丰富帮扶内涵,使送温暖工程真正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民心工程。

为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他们构筑有效屏障,不断丰富内涵。坚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高度重视送温暖工程,始终把解决职工困难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公司的实际出发,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制度、困难职工生活补助制度、女职工温暖工程基金管理使用制度、职工健康疗养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等一系列送温暖工作制度,形成了严格的制度管理体系,确保职工送温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了拓展服务职工的领域和内容,他们强化“五个工程”体系建设,即:扎实开展“温暖送千家工程”、积极创设“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工程”、认真开展“困难职工救急济困工程”、真情开展“连心扶助结对子工程”、精心开展“金秋助学”联动工程。将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做为服务职工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在开展“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促进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扎实开展,在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中促进“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深入推进。为推动送温暖工程的大力实施和规范化运行,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始终保持这些制度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实际相符合,坚持从制度改进入手,推动送温暖活动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如在开展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工作中,公司工会注意调研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资金筹措制度、调整提高补贴标准、科学规范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微机管理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办法的运行机制。公司工会还特别注重活动的宣传功效,让“有病人帮我,无病我帮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在公司范围内广为传播,广为接纳。

为使工会服务困难职工工作做实做细,他们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实行网络化、动态化管理。每年,公司工会都要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建立困难职工的“六清”档案(家庭成员清、收入情况清、致困原因清、身体状况清、个人专长清、帮扶措施清),按照标准界定特困、重困和一般困难职工,形成规范的困难职工档案,并且将所有在档的困难职工全部纳入全国工会联网的全国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系统。同时,通过加强动态管理,使困难职工全部纳入工会组织的服务和帮助之下。

在探索建立竭诚服务职工长效机制,打造送温暖工程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送温暖工程要创新,要发展,要贴近企业实际,满足职工需求,就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此,公司工会坚持理念创新驱动,在实施职工互助合作保障工作过程中,提出了职工互助合作保障机制要向集体企业拓展的工作思路,即以分厂为单位,以集体制职工为对象,建立集体企业职工互助合作保障机制,以缓解集体企业职工就医压力,帮助他们分忧解困。这一举措得到公司党政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也赢得了广大集体企业职工的热烈欢迎。

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真心实意为职工热情服务,尽心竭力为职工排优解难。”这是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全体工会干部的座佑铭。许滨主席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工会要带着对职工群众的爱去做好工作,只有把职工群众作为自己的亲人,满腔热枕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满足职工群众的需求,才无愧工会是职工之家的称呼。

正是凭着这股对职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正是凭着这种对职工关心爱护的特殊感情,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送温暖活动成为暖人心、聚力量、促和谐的民心工程,也成为公司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的一个响亮品牌。工会组织让职工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从而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赞扬和社会各届的好评。

创新工作新思路 推进文化建设 建立职工文体活动自主管理机制

近年来,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努力发展富有时代特点、符合职工需求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坚持开展职工文化促进行动,精心策划开展传承机车文化、机车传统、机车精神的职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建设为了职工,文化发展依靠职工,文化成果惠及职工”的效果与作用。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文体协会成立于2009年12月17日,至今已走过近五个年头,由成立之初的九个单项文体协会,发展成现在14个单项文体协会。每个协会固定会员有百人左右,整个文体协会会员达几千人。文体协会是公司工会为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探索成立的文体活动由职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文体组织,打破了文体活动过去自上而下组织的老套路,改变成为现在自下而上由职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新做法。实现文体活动职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增强了工会组织的活力,满足了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受职工的欢迎。文体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各类活动800多次,职工参与次数达80000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

在探索建立职工文体活动自主管理机制实践中,公司工会为职工自主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支持,创造条件搭建四个平台:一是借势而为,有效发挥协会的特点功能。二是物力支持,给予职工文体活动以必要财力保障。三是开辟文体网站,展示协会风采,拓宽宣传平台。大连机车职工文体网站--“风景这边独好”日益成为公司工会、公司文体协会,及广大职工展示工作作为、工作成果、精神岁月的极好平台。14个协会都建立了标准化的工作页面,各协会及时在网站上举行活动的通知通告和开展活动情况的信息,公司工会也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将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工会活动到网站上,供各级工会组织和各协会进行交流学习。日前,文体网站的点击率逐年提高,已由最初的300余次提高到现在的3000余次,如今年公司工会组织文艺小分队下基层送演出视频,点击达到8000余次。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做到科学管理。

篇9

一、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

1、大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展示职工技能提升职工素质,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促进企业增效节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转发《市工会2009—2012年发展纲要》、颁发了《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组织开展首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重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

3、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广泛组织和动员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跨越式发展和区域性现代化滨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4、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将职工技术创新纳入全市创新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职工技术创新目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做好多层次、多专业、多门类的技能创新培训,把技能创新培训同传经授业、名师带高徒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培训与职工技能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工人技师、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作用,大力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挖掘职工中的绝活、绝招、绝技,做好传、帮、带。市总工会汇制职工技能比赛目录和规划,广泛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及行业性的技能比赛活动,对在全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理论、实际操作获得成绩优异的选手和行业系统技能大赛单项前六名选手、企业(集团)技能大赛单项第一名的选手,由市总工会授予“市职工技术标兵”、“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以上获奖选手给予晋升(或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等级。选树一大批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金牌职工,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5、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产、学、研有机结合,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紧紧围绕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环节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创新型发明创造、节约型工艺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经费由市财政从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列支,并根据成果不同,由市总工会分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金牌职工”等荣誉称号;特等奖项目牵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市劳动模范”候选人优先推荐;对获奖的技术工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或申报)高一级技术等级证书。在职工中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开发一种新产品,创新一项新记录,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化为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自觉行动。

6、以加强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科协等各级组织大力支持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技协活动创造优良环境。发展和扩大职工技协会员,把劳动模范、优秀技师、能工巧匠、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吸收充实到职工技协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专业分会作用,广泛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协作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组织技协会员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难题会诊、工艺改造攻关等技术协作活动,提高技协会员服务意识,扩大技协组织影响力。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为项目对接牵线搭桥,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以创建节约型企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能减排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之中,从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出发,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为内容的节能竞赛、节能攻关、发明创造活动,开展“节约能手”、“节能标兵”、“节能班组”、“节能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度电、一方气做起,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风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机制,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8、成立市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小组,成员由市总工会、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经信委、市农委、市科协、市职工技术协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由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市职工技协办公室共同承担。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研究解决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分类指导工作。

篇10

在21世纪,企事业的成长与发展都依赖于人才资源,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知识,它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都有成功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来证明:在企事业中非常明显的作用就是人才优势。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取得瞩世成功的秘诀,就是它拥有了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他们既精通高新技术,又善于经营。新世纪企事业单位经营的成功,由此可见不仅要技术新、设备好、资金足、信息快,同时,更要依靠具体的高智慧的创新人才来运作,所以说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企事业单位目前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创新活动是否能够成功,获得人才资源是关键,这就取决于企事业单位是否能够培育和开发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资源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过程才能培育出。企事业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提前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规划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企事业单位成功的秘诀是尊重知识、相信科学,培养人才;如果忽视知识,就会人才枯竭,这是失误企事业的根源。因此,当前企事业必须营造出一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和运行机制,要促使企事业单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和重用人才,通过以上手段,就会激发广大员工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智慧的追求,从而主动创新学习。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要打破学历、资历、地区界限,企事业单位要把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在这过程中,企事业单位还要重奖创新的有力人才,让真正的智慧者成为富有者,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留住人才。通过“人才战略”的实施,为企事业人才的失衡筑牢了一道防线,从而取得主动权,就不会出现人才断层和人才空白,从而让企事业单位不断出现有效的活力和生机。在注重发挥“显才”作用的同时,企事业更要注重“潜才”的培养和发掘。知识积累和独创性思维来源于人的创新,只有不断地为员工提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企事业单位才能培养其独创性,“潜才”才能显现。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企事业单位中的创新人才出来。美国微软公司发展壮大的奇迹,代表了“人才开发战略”的巨大成功。

2技术的创新

企事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是技术的创新,它是保证企事业长盛不衰的基本途径,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方式中引入的新的技术,即企事业中从开始投入产品到后来整个物质产品生产问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革。具体内容有:1)开始企事业独自研发并自行开展的基础理论与应用;2)研究出新的产品;3)对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进行商品生产;4)用新技术与新商品去开发更大的新市场。因而可见,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在市场领域的延伸和实现则是市场创新,毫无疑问的是,技术创新又依赖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和科学成果的增长。就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在发达国家企事业中而言,概括起来说其实就是紧紧围绕产品创新这个要素,利用新设备积极开发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很显然,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定是朝着促使产业结构向环保、省能源、省资源、高效、高附加值和知识集约化的方向在转变。在今天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紧密结合成一条不可分割的链条时代,技术与产品创新的保证与前导已经是研究与开发了。最近几年,国外企业界特别重视研究与开发创新,他们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研究与开发中,可在我们国内,企事业单位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却不够,投入到开发与研究的费用远远少于发达国家。因此说,若要谋求长远发展,企事业单位就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国内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如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海尔集团、格力电器、联想集团曾经就是凭借着技术创新一跃成为中国企事业界靓丽的明星企业。如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企事业单位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要围绕企事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断技术创新,检验技术创新成败的标准是市场实现的程度。这点可以借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的话:我们制定政策时,不是先调查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品,然后再投其所好去生产,而是以新产品去引导他们来购买进行消费。这就是依靠创新产品从而进行市场创新。企事业单位生产、发展壮大的支柱和腾飞的翅膀是新技术,同时它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取得成功的企事业单位,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相互竞争取得胜负的关键就是它们是否采用了新技术来从事生产,有时在基本条件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竞争胜负的结果也是新技术是否采用。格力空调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国内外多家公司抢占空调市场份额的你争我夺的世界大战中,通过空调变频的技术创新,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空调生产领域的龙头老大,靠的就是一流的技术优势。

3制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