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标准流程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管理标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方有句谚语,财富的一半是合同,合同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数据时代下的经济活动具有种类繁多、数据量大等特点,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合同管理贯穿经济活动的整个流程,合同管理能力的高低则是管理者流程优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合同管理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商务活动的集合,包括前期考察、调研、谈判、拟定文本、签订等环节;二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合同履行风险的控制,以及合同各环节的参与者的监督。利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更为有效地避免签订对企业不利的合同、提高合同管理工作效率。
二、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企业管理者重生产、重订单、轻管理,尤其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没有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有的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或管理人员,有的虽有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部门,但管理混乱或无序。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工作的无视或不够重视,造成合同管理工作主题缺失或管理无序。
2.合同审核不严,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审核的法律事务部门或企业法律顾问,有些企业设立了法务部门,但企业法务部门的法律顾问和各有关人员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和权限的规定不够明确,不能充分或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如在合同谈判和签订时把关不严、合同条款表达含糊、法律或合规性审核不够严格、合同履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
3.合同的管理和履行效率低下。企业缺乏高效、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及审核程序,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核、签约、履行等环节无法紧密衔接,造成合同管理无序混乱,合同履行效率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准确高效监督及反馈程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4.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没有制定涵盖合同起草、谈判、审核、签订、履行、监督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统一的合同编码体系,使合同管理缺乏制度依据;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履行合同条款的能力进行评审,对于企业常用业务合同进行文本格式化和通用条款优化等标准化工作没有开展。
三、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合同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要尊重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大数据时代下,合同管理亟待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使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实用可行。
1.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是经济和时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经济合同客观地反映着生产和流通的现实经济情况,它作为联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纽带与桥梁,在保障生产生活、经济发展顺利进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混合所有制和大数据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企业改革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愈加活跃,经济合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构成了大数据时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就客观地向我们提出了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问题。
2.合同管理的现状是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潜在动力。由于非标准化合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给经济合同的审核、履行、监督等环节带来很大困难与不便。要做到提升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减少合同管理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必须实施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大力推行合同管理制度化、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内容条款规范化,以及合同文本格式统一化。
3.合同管理标准化是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业务间的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大大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合同管理标准体系的模式
企业合同管理纷繁复杂,在大体上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
1.管理层次包括《合同分类编码体系》、《合同审核管理标准》、《销售(采购)合同管理标准》、《特殊合同类管理标准》等标准,这些管理标准分别对合同分类编码及各类型的合同在拟定、审核、签订及履行全过程中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管理方式及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2.操作层次包括《合同格式文本标准》、《合同要约推荐标准》等标准,格式文本是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一般在积累总结经济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完备成熟的格式文本不仅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1.合同管理制度的动态化。制度是基础,没有制度,任何管理工作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合同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任何企业都要建立健全适合于自身的的合同管理制度。首先要看有没有合同管理制度,其次要看合同管理流程有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最后要看现有的制度是否适应目前的企业合同管理,若不适应,则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将合同管理制度纳入动态化管理,合同管理制度要随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范围和形势的变化而改进,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让制度成为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瓶颈。
2.合同编码体系的清晰化。一个企业的合同的编码体系一般包括合同承办部门的代码、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序号、合同分类等,在合同编码体系中,合同承办部门代码和合同分类较为重要,一个能够清晰地表达了合同承办的主体,一个能够清晰地反映合同的类型,合同承办部门代码一般以部门英文缩写或部门在企业的习惯性代号作为编码,合同分类一般按照合同的经济性质分为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技术合同、担保合同等,合同分类看似简单,但直接关系到合同处理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为以后的合同管理流程带来很多不便。
3.合同审核流程的层次化。企业的合同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合同审核流程,审核流程要分类制定,各审核人员要责权清晰,层次分明,将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审核和签订的权限具体化,由于合同履行和监管也大多是由合同审核的参与人负责,通过完善合同审核流程,将合同审核流程层次化,进而明确各层次在合同管理中的权限与职责。
4.合同档案管理的日常化。合同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与合同管理相关数据的归集、整理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合同数据更加复杂,应当更加重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同承办人或者合同管理人员要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主动收集合同相关数据,包括合同签订前的项目审批文件、考察、咨询、谈判会议记录、法律及合规性审核等材料,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标的物签收、核验、合同变更等材料,合同履行后的经济效果评价、合同总结等材料,形成完备的合同管理档案。合同档案要纳入常态化管理,做到合同管理数据随产生、随收集,做到洽商记录不过夜、合同备案和审核意见表填制不过夜。
5.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互控化。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是一个互相衔接、联动的体系,每个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对其他岗位都有纠错、互控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
6.合同文本的格式化。合同文本的格式化首先以合同法为前提,尤其是格式化合同涵盖了法律规定的主要条款,在客观上起到了法制宣传的作用,提高合同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履行合同的自觉性,加强合同文本格式化的普及,也可大大减少经济合同纠纷。
7.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开发适用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软件系统,加强合同处理流程的信息化,不断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篇2
本文主要通过合同管理实践工作,结合广东、福建地区X销售企业在2000年至近期的经营管理情况阐述合同管理如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最终达到适应市场变化的目的。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有针对性的对广东、福建地区迅速成长的销售型企业的合同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销售企业;合同管理;适应市场
广东、福建等省经济活跃、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做为设立在该地区的销售企业,随近十几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改革。本文以某企业广东区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分支机构变化为例加以阐述。从2000年以来,该企业在华南地区跨省多次分立、整合。2004-2009年以华南区公司为主,管理本地区(广东、福建、海南)业务,人员合并办公。2010年后华南区公司各项工作重新分立为各省区公司管理。组织机构先后经历了省市级管理方式―省级公司直接管理模式(组织扁平化、垂直管理)―省地市级管理方式三个阶段模式。所辖地区也分别经历了各省独立―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合并―广东、海南两合并加福建省独立―各省独立。公司内部管理方式、管理地域范围不断变化、所处的经济环境复杂,需要从多方面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工作。
1 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制定
在华南区管理时期,最早结合总公司制度制定华南区合同管理制度,广东区合同管理制度是结合本区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原华南区制度基础上修订制定。并同时制定《合同管理权限及合同审查审批程序》。现行制度建立统一授权、归口把关、各负其责、相对集中的合同管理体制。公司所属各地市公司、公司本部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合同的论证、审查、签订、履行、监管等工作。
1.1建立统一管理、各负其责、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
改变原来的多部门管理,按相对集中归口把关、相对集中的方式管理。原来的由各主要业务部门各自承办合同、审核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即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模式,变为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后,成为现在的由公司所属各地市公司、机关各处室应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合同的论证、审查、签订、履行、监管等工作,形成职责清晰,工作明确、有效监督、规范控制的合同管理体制。
制度明确规定订立书面合同的标准要求。从基本环节控制风险。
1.2“各负其责”,严格“三项审查”制度
按照“事前预防、统一授权、相对集中管理、分专业审查把关、各负其责、全过程监督”的原则,公司所有合同在签订之前,必须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对合同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可行性、合法性、严密性、规范性、立项依据、资金渠道、技术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审查;公司法律部门及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公司签订合同实行分专业归口审查、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审查、专业技术审查、经济商务审查。对未履行三项审查及审批手续的全同,一律不得签订。
1.3公司合同审核以公司本部、地市分公司两级为审核主体
针对销售公司最基层单位人员工作性质侧重具体销售业务,法律专业人员极少,工作管理中心不同于省、市级管理性公司的特点。将合同审核的管理性工作上移至省市级分公司,即减少基层工作负担,又缩短合同审批流程、提高合同审批效率,符合各级工作侧重点。
1.4加强新业务、高风险项目的法律审查
对于招投标类合同、投资类高风险合同,公司制度明确规定:“立项、选商、谈判、会审、签订的程序进行。”“对合同项目进行必要的考察、论证、落实资金渠道、项目计划等保证合同全面履行的条件。”“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进行审查。”“进行合同谈判、组织招标、投标”。
1.5公司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工作紧密结合
广东区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规定:“招标人应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广东区公司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伊始,即将所有列入招标类别的合同审查流程设置招投标审核。所有相关合同,必须首先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招投标审核,达到招投标标准而未通过招投标审核的合同将被退回,从而避免产生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的情况发生。
2 合同管理信息化推广
以制度做保障,积极、快速推动合同信息化管理。
把合同管理进行网上审查审批等内容明确写入现行制度中。三省合并管理时期,合同数量大,公司合同管理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但按上级公司的总体安排,借助于当时的垂直管理、专业线分工的集中、统一特点,大力推动合同管理全面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强化合同信息系统的终端用户使用。加强与当时三省各专业线、各区域和各相关处室的沟通协调,各专业线从初期的不适应信息管理方式至形成习惯、到支持认可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认识到管理三省各级合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有着无法比拟的时间、空间优势,即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成为当时最早一批合同全面上线的企业之一,系统使用覆盖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分公司,用户数量超过550个,合同系统运行合同管理范围下至零售网点合同上至省级公司投资项目,合同运行数量达30057份。
3 合同管理细致与效率平衡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合同管理的细致性和对控制风险的高要求往往与合同签订效率相互制约。需要企业对合同管理审批环节的流程优化常抓不懈。公司的流程优化是从“娃娃”抓起的,基础好,也更易治理。从合同流程设置伊始,便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需要、工作效率要求,以满足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要求为目的。除重大合同外,合同审核流程简洁、无重复的专业技术性审核。公司重视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日常治理的效果显著。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的早期,流程即是一级审核即可完成三项重要审查,效率高为特点。公司的现行管理制度同时也明确“归口审查、各负其责”,在现在行制度的同时,也有明确的《合同审查权限及审查审批流程》,即避免了审查审批流程的事后确定的随意性,也免于造成流程不定的相互推委。
区分不同类别、不同性质、不同情况的合同,本着实际情况,按工作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关联交易合同、有标准文本的合同 、对时限性要求高的合同,符合三项审查及审批要求为上限要求。一般只通过一级审核,少用二级审核,避免相同专业性、技术性重复审查。
使用标准文本、金额较小、对时限性要求高、法律关系简单的合同,如: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主要产品采购、零售网点销售、零售网点维修、零售网点房屋租赁等合同,实行一级审查审批,只在二级分公司完成三项审查和审批即可签订,通常不同性质的审核节点4个,在承办人及时督办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审查审批环节并签订。对于其它法律关系简单的买卖、租赁、技术服务等合同审查审批合同审核节点总数一般为5个,金额小的4个。只有投资建设类的合同,法律关系复杂、金额大、无固定的标准文本,而实行二级审核,以严控各种风险。
日常控制流程延长,由于部分工作部门的内部工作分工需要,时常有相关部门要求增加流程审核要求。日久天长,流程便会逐渐加长。为控制这一情况发生。公司流程变化、调整实行审核制,流程调整由主要负责人审批,方可增加。同时,不定时安排合同审核流程检查瘦身。达到日常控制体重,效果好于超重后服药减肥。
4 应急合同审核控制
销售企业面向市场,工作难免需要应对“突发事件”,对时间及价格波动异常敏感的合同也需要应对这类“突发事件”。这客观上造成了个别合同事前审核不充分,事后补办。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各类人员的加入,这类情况也随之复杂。为控制这一情况,公司将其纳入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人事业绩指标考核范围。自上而下,重视合同提前充分审批签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大限度减少这一情况发生几率。
5 合同管理薄弱环节强化
履行控制,寻找最薄弱环节,明确职责。
合同履行是一个时时变化、需要不断更新的动态管理。合同的履行环节分散、不易集中;部分履行时间长、地域分散、履行承办人员更叠、衔接不顺畅。要求合同履行的直接管理部门有高度的相关性和责任感。合同履行历来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广东区现行合同管理制度,结合广东区工作实际,明确“合同承办单位全面负责合同履行”。做为销售企业,合同承办单位通过是该合同的需求部门,也是该合同的执行部门。直接掌握合同的全部履行过程,做为履行的责任部门,责无旁贷。
篇3
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都必须牢固的坚持“合同管理与信用建设并行”的方针,借此提振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士气”,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稳步推进。例如,企业在加强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全过程监控”,开展分权管理,着力提升合同的有效性,强化企业的信用和诚信。从资格审查到招投标任务的开展,到合同协议的拟定,再到合同的评审、签字盖章,最后到合同的生效……这整个的过程都是企业合同管理的内容,也是企业信用的直接体现。无疑,坚持合同管理,注重细节的监督与控制,一方面是企业内控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需求。在市场化融合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诚信与信用”并立的方针,而合同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还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其最终目的都是不断强化企业的信用与品牌美誉度,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强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丰富企业信用建设内涵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的信用建设的重要路径就是合同管理,二者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信用建设与合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合同管理方面,企业首先要坚持组织机构、相关部门的建设,构建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周密的制度化机制,为日常合同管理及应急工作提供基础保证。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企业的信用建设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例如,众所周知,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创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了对信用、合同工作的组织管理,要创建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由企业核心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管理体系。另外,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兼职合同管理员队伍,并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形成企业合同管理由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和管理人员经办负责的有效运行机制。只有这样,企业的合同信用管理机构才能不断健全,合同管理人员才能逐步到位,企业的整个信用合同管理架构也可以基本确立,从而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三、坚持“流程化”与“标准化”合同管理,夯实企业信用基础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份合同,都是企业信用记录的展示,都会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规范与参照。也就是说,企业的合同管理其实就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外延,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首先,企业要开展“流程化”合同管理,即将合同的执行、落实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切实提升合同管理的效能与效率,彰显企业的执行能力,为信用积累提供依据;其次,合同管理要坚持“标准化”原则,即合同的管理、操作应该严格依照标准化规章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合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例如,企业要在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信用建设,将合同的执行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对接起来,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合同管理的有效、有序。此外,要努力做好合同监管工作,要突出重点,加强监管,摒弃过去那种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纠纷处理的全面监管模式。企业要把有限的监管力量集中到对合同的重点监管和查处上来,形成以合同监管、管理带动企业信用建设的有效机制,不断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总之,企业将“流程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纳入到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合同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66-01
1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分析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见表1)。
2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应对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内控制度
第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组织控制。合同管理组织控制是对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界定,在组建内部组织机构时考虑必要的控制措施,从而使组织设置自开始之初就具备防错纠弊的功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组织控制要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方面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授权与执行分离、执行与审核分离、执行与记录分离等;另一方面是组织机构相互牵制,即部门在授权范围内职权不受外界干预、合同需经不同部门会签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杳等。
第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授权批准控制。在电力物资采购活动发生前,电力公司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相关部门及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进行控制,对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审批,从而确保各项活动的发生都经过正当授权,促使合同管理活动的合法及有效。
第三,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人力资源控制。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人力资源控制是对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素质考核的控制,贯穿于人员招收、培训以及使用的过程,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与其职务相适应(包括主管机构及人员、合同承办及管理人员、相关法律部门人员、印章管理及合同档案保管人员等)。
2.2 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来促使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
第一,制定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审计监督办法。电力公司要制定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审计监督办法,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益性,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情况,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在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审计监督过程中,电力公司要高效执行合同管理审计监督办法,结合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实践活动来及时发现合同条款中存在的不严密、不规范及其他问题,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有效实施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第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紧密结合。内部审计要以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为切入点,以事后审计为落脚点,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从需求计划、供货商资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终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从而对采购过程合同管理状况提出审计意见。
第三,开展专项审计。对重点项目或电力物资采购金额较大的项目,内部审计部门要组织实施合同管理方面的专项审计,针对合同管理的授权控制、组织控制、责任控制、目标控制、流程控制以及法纪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对不健全或已过时的控制制度,提醒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制订或修订,从而确保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所有事件都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2.3 构建闭环式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从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到履行终结,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为此电力公司要根据在内部审计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及内控管理的相关对应,围绕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周期,将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变更、合同付款、合同结算、合同履行、合同归档分析等纳入统一管理,建立严谨完善的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在此流程下,合同管理层次清楚,部门职责明确,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部门可全程跟踪合同的会签、审核、执行、统计、分析等过程,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及考核等均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2.4 其他措施
第一,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过程的管理。电力公司要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履约管理,严格按照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约定的设备生产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履行合同,同时在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与保管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料记录,对设备的生产进度、质量以及付款状况进行认真系统的积累和管理,遇到有纠纷发生的情况,也可以在协商不能解决的条件下,为准确及时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提供证据材料。
第二,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电力物资管理部门应定期聘请相关法律人员、财务人员及电力技术人员等举办诸如合同法规、合同知识和财会、电力物资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对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及合同经办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为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只有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才能有效防范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另一方面,电力公司要通过重点培训以及培养,造就一支具备相应专业背景,熟悉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环节、掌握企业管理流程、具备合同相关管理知识的合同管理和合同经办人员队伍,并保持其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此外,电力公司要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知识的更新,定期进行合同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合同管理和合同经办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防止合同管理及经办人员随时指派的情况发生。
3 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风险应对,对于电力公司防范经济风险、促进自身的法制化、科学化及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电力公司只要从构建完善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来促使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构建闭环式的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强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过程的管理、提高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就可以有效应对电力物资采购合同中发生的各种风险,切实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旭东.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视野,2013(24).
[2] 董付梅.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篇5
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众多竞争者的不断涌入,并且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尚不明朗,建材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现有的很多建材市场,虽然经营实现了专业化,但是从信息机制上还没有摆脱原有的管理模式,市场内部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导致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市场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为提升市场管理的技术水平和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市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本课题结合我国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建材市场管理的工作特点以及市场管理的实际需要,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与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使用PowerBuilder开发语言及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一个具有合同管理、收费管理、财产管理等业务的建材市场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介绍合同管理模块的分析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
1.1 合同管理
在整个市场管理中,合同管理主要管理的是市场与各业主间的合同关系管理,主要设计到的信息包括了业主信息,营业房信息,合同约定条款如合同有效期限、双方约定的标准费用等。考虑到市场规模大,业主数量多,并且市场与业主间的合同关系随着合同有效期的变更,市场管理部门员工的变动,依靠原有的手工记录和人工管理,显然会造成数据的混乱,导致整理、查询和使用的困难,在时间、人员和材料上的造成巨大的浪费。
1.2 合同管理模块将实现的功能
集中管理市场与各经营业主间的合同约定,并能及时提供合同到期提醒,保证市场处理合同业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合同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业主租用营业房,必发生合同关系,合同号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它将业主、营业房联系起来,合同的管理涉及合同的签定、更改、终止、查询、打印等。
功能模块:
(1)合同登记。字段有:合同号、业主名、签定日期、开始日、终止日、房号、标准费、支付间隔月、备注等;功能有:新增、删除、修改、保存、取消、退出等;设计表:contract、contractdetail。
(2)合同查询。按签定日、开始日、终止日、合同执行状态查询。
(3)合同到期提醒。按合同到期前7天,系统提示到期合同信息。
(4)合同报表。合同报表的样式设计、打印;涉及合同详细内容(contract.contract_info)。
3.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市场与业主签订租赁合同,合同中,将业主、营业房和收费联系起来。登记了合同的签订日期、合同执行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市场可以根据此日期设定,查询及时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或结束)。见图1
4.合同管理数据流程设计
图2 合同管理数据流程图
说明:合同管理模块中,市场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中,涉及到了业主数据(姓名)、营业房数据(业主租用的营业房编号)、今后合同具体实施当中需要预先设定的标准费、支付间隔月份、合同进行时间、水电初始度数等数据。从而进行合同登记,产生了具体的合同数据,得到经过整合处理的合同报表数据,以供查询和储存。为了保证对合同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规范好合同的履行时间,还可根据合同登记时的时间规定设置合同到期时间的提醒数据。这样,合同管理的基本功能得到实现。
5.E-R图设计
篇6
关键词:合同管理;三层C/S体系;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247-02
1 合同管理系统需求与功能分析
1.1 系统需求
面向大型制造企业,该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①用户众多,应尽量满足各方需要,用户界面应尽量直观、美观,操作应尽量简单;②应方便扩展,企业建立信息化系统因时而异,应需求而变,为节省企业开发成本,降低实施难度,应考虑异构系统的集成;③面对大量数据,其响应速度应该比较快,执行效率应该高;④由于企业产品性质,系统安全性必须保证。
1.2 功能需求
合同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对审批、签订后的合同,收集其基本信息并长期保存,提高查询效率,便于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提供预警催交项目。因而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合同基本信息录入、合同执行、合同查询与统计、合同预警和催交等四个部分。
在合同到货之后还需对货物进行待验,经过检验的货物才能执行退货、入库操作,因而也是合同执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需要提供系统维护和数据接入以及系统扩展的接口,这样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使该系统可以很好的扩展或被扩展,会降低开发成本。
1.3 功能模块
根据以上分析,该合同管理系统由合同基本信息管理、合同执行管理、合同查询统计管理、合同预警催交管理、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等六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实现录入合同头信息、录入合同明细信息、合同发票付款处理、合同预付款处理、合同退货处理、合同基本与综合信息查询和统计、合同到期预警、供应商信息与系统权限设置等功能,实现供应保障部门信息录入的信息化、科学化。
各模块功能说明:
①合同基本信息管理。该模块数据是合同管理系统中的静态信息之一,自合同签订审批开始,合同基本信息就固定不变,是合同其他管理模块的根本。合同基本信息细化成合同头与合同明细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节省数据空间。一旦合同基本信息确定,基本信息管理也就被冻结,只能进行查询不能进行修改。
②合同执行管理。该模块是合同管理中的核心,是合同管理系统中动态信息的集合。合同执行是对资金的掌控,供应商供货之后就要进行付款,视情况进行发票付款与预付款操作。
③合同查询统计管理。主要针对各种查询统计,用来评估供应部门的绩效,为计划部门提供反馈信息,方便计划部门对后续任务进行更合理的安排。
④合同预警催交管理。针对到期合同未完成交货任务的进行提前预警,一来通知供应商尽快交货,二来提醒生产部门以及计划部门针对不可预知的问题做出对策,以免影响企业的生产。
⑤供应商信息管理。该模块数据也是合同管理系统中的静态信息之一,主要是保存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并且根据供应商的历史交货记录进行定级评估,方便后续定货时对供应商的选择,更好的完成企业生产计划中的物资保障。
⑥系统管理。其中系统权限管理负责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身份进行验证并规定其操作权限,系统基本信息维护用来对系统整体安全性已经稳定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
2 合同管理系统数据流程
业务流程见图2。
3 合同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3.1 体系结构
根据系统需求,我们采用基于CORBA的三层C/S体系结构。
人机交互层就是客户端,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户通过此接口与系统进行交互。在身份验证机制下,用户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登陆,或者扫描自己的编码直接登陆此系统,在权限的严格控制下,进行查询、录入、管理、系统维护等等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应用程序服务器层实则由多层组成:执行层、业务逻辑层和层,它们共同构成了应用服务器层,是该系统的核心。一层是提供了与客户端的接口,二层是整个系统中的业务逻辑中枢,三层是数据库的连接接口,三者的统一构成了该系统的通信中枢。执行层主要是利用连接池技术来管理数据库的连接与断开,用连接池来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和使用情况等,减少了数据库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查询等操作效率。业务逻辑层主要用来承载系统功能的业务逻辑,该层有各种操作函数,作为客户端的操作基础,方便对数据库的存取。最后一层为层,考虑系统异构与扩展、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降低软件的维护升级成本,在该层提供了各种接口,使用CORBA的组件VisiBroker Agent来提高对数据的存取速度,达到在本地存取的效果。
数据服务层为Oracle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永久场所,根据功能需求,在该服务器上主要包含了合同基本信息库、合同执行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等多个数据库。
3.2 应用实例
按照上述所言,该合同管理系统的程序采用Delphi7.0进行开发编写,数据库是Oracle9.0i。该系统纳入了现代管理统计方法,将合同的各个阶段都包含了进去。如图4、图5分别是该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层的可视化界面和其中的发票付款界面。应用服务器层界面把在用的和空闲的连接池数清晰展示,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方便。发票付款界面主要用来录入有发票的付款记录,同时根据合同规定和实际操作需要进行冲减预付款,这里不仅刷新了发票付款明细表,同时更新了预付款明细表,而这一操作是通过放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来完成的,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和财务的清晰,方便查询管理。
此外,为了实现统计功能的标准化、科学化,在对合同信息进行统计处理时,一些合同标准应用如下:
同样是考核供应商的重要标准,是对供应商品质进行评估的依据。
以上三项标准的量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系统进行了补充,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增色不少。
4 总结
本文针对某大型制造企业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合同管理系统的系统与功能需求,提出了合同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该系统架构及实现技术开发了某大型制造企业合同管理系统,建立了生产部门与供应保障部门的有机联系。该系统在某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供应保障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资金投入加了道保险,明显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并为企业整体信息化做出重大贡献。
本文创新点在于将合同整个流程纳入到了管理系统之中,细化了各部门职责,跟踪合同执行,掌握合同入库数据及时反馈到计划生产部门,采用三层C/S体系,结合CORBA技术,便于扩展企业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7
1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合同管理风险隐含在整个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的全过程,主要集中体现在履行阶段。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准确把握合同管理风险的类型,分析产生的原因,切实采取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
1.1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范围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受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制约和影响,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规避的。而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1.3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责任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合同管理制度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因素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合同管理人员须认真仔细地对各个业务单位报送的合同进行审查、把关,严格做到“四不”标准,即:不规范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合法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经审核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有巨大经济风险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才能从源头上避免不完善合同的发生,切实提高合同签订的准确率。
3.3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确保合同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此,应建立并完善专业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熟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具有合同管理和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从事合同管理工作,以切实发挥人才在合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建立专业人员培训机制,注重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要适时举办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并定期举办合同管理经验交流会,或与咨询单位合作进行合同的研究、实践;定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采取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专业人员的思路。要建立专业人员考核机制,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合同履约情况等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逐步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在整个管理系统,营造重视合同管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篇8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1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1类型不同的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
在公司商业经济活动中因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类型也比较多,分类的不同时代所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也不一样。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
1.1.1物资采购
在现阶段的物资合同中经常存在着不合理和问题不明确、不全面的问题,比如说在物资合同中物资设备的型号、商标、规则、品种和等级等没有具体明确的进行标记。或者是关于买卖双方的名称登记不全,个人的信息和证件的信息不一致等,又或是在合同中对于相关的价款和酬金没有进行具体的说明,物资设备的产量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和介绍,一旦发生违约问题,相关的责任不明确等[1]。
1.1.2分包合同
在分包合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法律风险问题:第一是关于分包合同的签订问题,有的存在不签订分包合同的现象,或是签订的分包合同不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第二是关于分包、转包的相关流程不合乎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随意的进行多次分包,分包的单位不具备标准的资质等;第三是在验收计价和结算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流程不规范,这些都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明、企业款拖欠和工资拖欠的问题,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2]。
1.1.3担保合同
在公司合同当中的担保合同一旦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所涉及的金额就比较大,因此要加强对担保合同的重视,避免出现问题对项目企业施工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在担保合同管理中出现合同本身不具有相关的法律效力问题、实际担保的金额和项目和签订担保合同中的项目金额不相符、项目企业的项目部随意的对外进行担保以及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双方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进行划分等[3]。
1.1.4劳动合同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是和作业人员之间的问题,比如说短期企业内没有签订相关的雇佣协议或者是说协议的条款不规范、不合法;其次是在劳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相关的条款不合理的现象,双方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划分,没有将每一项条款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最后是相关的劳动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我国的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等。
1.2合同执行的不同阶段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合同的签订,第二个阶段是合同的执行,第三个阶段是合同的终止,在这三个阶段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问题,给项目的施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1第一阶段:合同签订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在招标的过程中对承建单位的资信状况、资质等级、经营范围和相关的履约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了解的不规范,审核的不到位。其次是关于合同中的内容,相关的条款不规范和不全面在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基本的条款内容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力或者是和相关的法律内容不相符,造成了内容不具有相关的法律效力。最后是在签订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存在暗箱操作和漏标的问题。
1.2.2第二阶段:合同履行
合同履行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落实执行的基础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在履行的过程中,业主出现的违约情况而施工企业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造成的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第二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自身的原因属于对合同的控制和制定,导致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对同类的合同文件和资料没有进行仔细的保管,出现了在不经债务人统一的情况下对债务进行第三方的转让。
1.2.3第三阶段:合同终止
在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认为合同管理的风险只存在于当前的签订和履行阶段,忽略了在合同终止之后的相关风险问题的防范,为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也要加强在终止阶段合同的管理。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施工企业对合同资料和档案没有妥善的管理,对合同中相关义务的履行没有执行彻底等都会造成相关法律风险问题的发生。
2合同管理风险问题表现
通过分析公司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的主要部位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合同签约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合同承办部门未留存对方主体资格、资信等基础材料。第二,合同审核程序方面。通过抽查部分合同发现,合同签署日期在法律审查流程结束之前,明显存在合同倒签的情况。第三,合同内容不全面。主要表现为部分合同文本中存在空白条款,合同要素不齐全。第四,合同档案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要求不统一,相关的资料不齐全,存在有的合同原件没法查找的情况。
3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关键点
合同管理风险把握关键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设置合同管理岗位。负责专门的格式合同,并负责非格式合同的编号及资料的收集归档,实施合同经办人的全流程管理。第二,严格审核合同主体资格。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核,主要从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资质、授权资料、履约能力和商业性方面进行审核。第三,注意合同条款的完备规范。形式上要注意是否有无空白的合同条款,是否有无任意涂改,签章日期是否完整;在内容上要注意主要条款是否明确,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四,合同的履行有全面细致。要注意保存好收集完整的资料,对补充、变更协议要固定并进行及时储存,注意购销合同中的货物要做产品验收,同时注意传真,电子邮件的恰当使用,必要的合同要做好交底工作。
4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相关防范策略
4.1构建和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在项目公司合同签订之前,相关的项目企业和施工企业要对施工的项目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规划,通过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对相关的公司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审查,针对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要明确进行划分和协商,对缺失的条款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和完善,针对公司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批和登记,对于整体流程要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并以此构建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才能更好地确保公司合同的法律效力。
4.2提高双方法律意识
无论是在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都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双方的法律意识,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定政策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针对内容、标准、流程进行明确的划分,才能有效地增强公司合同在内容上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严密性,有效地减少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合同的问题产生的各种纠纷,确保项目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正常有序顺利的完成相关的施工建设。
4.3推动动态化监管机制的实施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监督是确保合同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工作,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企业和范围要确保监管工作的合理实施,针对施工建设的进程按照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加强对合同执行落实情况的审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督促双方履行自身的义务和责任,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合同纠纷应急处理机制的构建,一旦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相关的法律纠纷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以及产生的影响及时的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处理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法律风险对公司项目造成的影响。
4.4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针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职业培训,针对在内容、标准和管理上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不断促进业务技能水平的提升,提高对合同人员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求持证上岗,规范公司合同的管理人员。
4.5严格合同管理操作规范
合同承办部门代表公司对外签订各类合同,负责调查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并收集相应资料,严格按程序履行合同报送审批,跟踪合同的履行,及时解决履行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合同档案。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必须经法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对外签署,签署合同前承包人应再次核对对方当事人的资质及授权,注意签合同时约定的生效条款,盖章要注意施印部门,应核实法务审计的审核意见,授权材料并确定签订日期后,方可施印。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合同生效前不得履行,如特殊情况,报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合同生效后全面履行,经办人明确己方义务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履行中与对方的往来文书资料,履行中发生的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报告。在合同发生变更时,建议形成书面变更协议,注意签署过程中发生变更情况。注意合同终止的相关事项,以及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合同的归档要注意,合同正本至少两份,归档合同的材料要符合合同管理制度。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司合同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双方人员的法律意识,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机制,加强在施工过程中合同履行进度的监督,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合同管理的工作质量,有效避免相关风险问题的产生,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林佳.招标公司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8).
篇9
关键词: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 分析 防范
引言
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一方或多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勘测设计单位由事业单位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机制,日渐增多的合同在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潜藏着合同风险。只有提高对合同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并运用合理措施有效避免合同风险,才能减少因合同纠纷给企业单位带来损失。本文针对合同风险与合同管理相关问题,就企业在合同等各阶段所可能存在的法律和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分辨,预防风险措施,合同管理与财务结算的配合关系及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研究,力求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管理效益。
1.合同风险
1.1合同风险的原因
1.1.1客观风险
客观风险是指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决定的,这种风险是无法避免并且客观存在的,如国家政策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市场价格的波动等等,客观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时效风险、变更风险等。
1.1.2人为风险
主动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对于招标工程项目,承包方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在心理不能平等的与发包商协商,对潜在的合同风险最大限度的予以接受。更有甚者,为了争取中标机会,在放弃自己权利的同时,在公平范围之外提出更为优惠的谈判条件,进而带来巨大风险。
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风险方法。承包方不从控制合同风险专业角度出发,不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判,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合同进行仔细、专业的研究及分析,不深入对诸如现场勘察、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条款等重要的基础工作的监督、调查,因此在投标文件中就埋下巨大隐患,并且最终将其转化为合同风险及管理风险。
没有专业、高效的合同谈判、签署团队。在对一些关键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到有效处置,进而导致合同中存在巨大合同风险因素;对重要问题,如价格、双方应履行的职责及在合同谈判与签署过程中,没有专业、高效的团队的帮助,使得合同风险可能性增加。
法律知识缺失。由于企业单位人员常常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在合同制定、谈判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2.合同风险主要形态
2.1合同风险管理
合同风险可以分为合同管理风险和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是显性风险,而合同管理风险则是解释性风险。合同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偏离合同预定时而采取的措施。合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合同风险辨识。即对合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判断、归类。
(2)合同风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
(3)合同风险控制。在合同风险管理中要时刻监控欲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地降低和规避了合同风险,并加以改进。
2.2常见的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潜藏在勘测设计企业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合同管理、履行合同等各阶段,在对合同风险辨识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专家辨别法和业务流程法。专家辨别法即通过对法律专家的询问,辨别出在合同管理风险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业务流程法即按照业务流程,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辨识。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组织结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信息管理风险。其中,组织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管理体制是否适应单位特点,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健全,合同管理部门功能是否健全,是否具备专业的法律顾问;人力资源风险是指公司人员的法律意识、管理部门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工作经验、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单位法律团队是否稳定;合同制度管理风险是指制度的健全程度、制度的明确程度、制度的动态可调性及制度的和谐性;合同业务流程风险是指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业务流程的效率性、业务流程的可操作性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合同信息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策的有用性、合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整个流程中,按照业务流程主要有:招标风险、签订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其中,合同招标风险是指投标合法性风险、投标规范性风险、投标人风险等,在投标过程中,有些应标项目未按照投标文件明确规定的规则进行,或者暗箱操作、泄露商业秘密等;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没有按照规定来进行审查或者审查过于形式,有些合同内容、职责交代不清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未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内容,未按照合同规定擅自变更数量、价格等内容,或者未按照合同规定单方解除合同,在合同产生纠纷时,并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就追究其他人的违约责任。
3.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做到风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合同制定、签署、履行、维权等流程中,提高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做到合同风险防范与规避,确保单位利益不受侵害。
3.1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聘请法律专家担任单位顾问,增强公司人员及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及工作经验,提高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及水平,努力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明确性、动态性及适应性,规范合同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及可操作水平,确保合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策的游泳性,增强合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做到合同标准文本全面、明确、使用范围明确。
3.2强化财务监督与合同风险管理的关系
加强财务部门在合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有力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财务人员要掌握合同知识,熟悉合同相关条款,掌握合同风险管理相关技巧,并认真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能;企业财务部门要规范合同管理,做到每笔经济业务都要签订合同,在签订大的经济合同时,做到上级部门备案,经审查后才能签署合同,否则财务部门不进行结算,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掌握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亲自监督合同完成质量。
3.3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
合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和加强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合同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企业单位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可以提高合同审批的效率,节约合同管理成本,加强合同透明度,提高管理监控能力。在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功能需求调查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要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的操作人员编写不同的教程,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总结
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对提高企业单位竞争力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合同风险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合同风险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控制企业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财务监督与合同管理的关系及合同信息化建设对合同管理的意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勘测设计单位的不断发展,只要做好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辉丽.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7,(95).
[2]向飞,陈友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94.
篇10
【关键词】合同管理;决策机制;流程管理
一、医院加强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有效推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市场扩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已进入一个持续增长时期,随着医院建设投入的增加,医疗单位基建、采购、合作与协作等经济事项大量增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签订合法的经济合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医院内部控制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完善、合同执行、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凸显,防范经济和法律风险,遏制经济纠纷,维护医院利益和权益,建立合同考察、论证、决策、招标、审核、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该签订合同的经济事项不签订合同
医院内部控制不规范,存在某些科室和领导以各种理由,不请示、不汇报,自行安排施工或采购的情况。大额项目未与对方签订合同就实施,造成要求不明,责任不清,验收、结算、付款无据可循,没有可靠的法律保障,存在较大的违约和纠纷风险。
2.合同签订前的决策程序不完善
合同签订前未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政策、方向等方面的评估,进而对合同缔约目的、预期效果进行决策性分析,形成合同决策意见,没有履行完整的考察、论证、决策程序。
3.合同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监督
合同执行、监督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清,合同具体问题不进行交接,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少,造成合同履行和监督不到位。合同签订后未及时与财务、审计、纪委等监督部门进行交底,造成合同执行、结算过程中监督部门无法对隐蔽工程、商品质量等及时验收、监督,无法规避潜在风险。
4.存在大量的格式合同
合同条文一般承办科室安排施工方或供货方拟定,条款梳理不仔细,而施工方和供货方拟定的合同细节一般都对自己有利。
三、合同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1.医院没有根据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制定和完善内控制度,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规定,没有完整的合同决策、招标、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导致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相互推诿,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经营风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2.责任不明确,没有指定合同管理和监督部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差。
3.承办科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专业知识匮乏,项目前期调查、论证不到位,调查、论证阶段过分依赖供货方和施工方。
4.没有充分发挥医院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各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在调查、论证及决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医院合同管理建议
1.做好前期控制工作,做好风险管理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完整的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项目的申请、审批、授权、考察调研、论证、招标洽谈、决策、审核、执行管理、监督管理、结算管理、后期管理程序。明确院级领导的责任,明确合同管理部门。
(2)明确责任,做好前期调查、论证工作。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职责范围,归口管理。一般的项目申请应有效益分析,大型项目的申请应有可行性分析,并经医院指定的部门审核。大型项目的论证应由承办科室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组织,参考医院现行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论证审批表》制定项目论证审批表,论证过程中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定价程序。根据项目性质和前期调查论证结果向院领导汇报后,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价比价等多种采购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完整的采购方案,合理确定采购价格。组织定价过程中,充分发挥承办科室、各专业委员会、监督部门、及有关技术、经济专家的作用。建立重大合同决策机制,必要时应参考法律顾问的意见。
2.注重流程管理,建立标准流程
(1)加强过程管理,做好各环节记录,确保各环节资料的追溯性,及时追踪履行情况。申请、论证、签订依据、采购方式、组织程序、执行、监督、存档、信息传递等过程有明确规定。
(2)明确各承办科室的合同管理岗位,制定在前期论证、文本起草、审批、审核、备案,授权方面的责任和管理办法,制度合同文本管理、履行、纠纷处理等流程管理制度,做到合同管理从始至终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加强签订环节管理。建立合同专用章制度,专人管理,分散医院公章的使用和管理压力。完善合同审批单,加强合同审批单的作用,合同签订过程中签订依据、洽谈纪要附在合同审批单后面作为重要审批依据。尽量不用乙方的格式合同,各承办科室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自己的格式合同。
(4)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合同签订后,承办科室首先送档案管理科存档,由档案管理科编号,档案管理科扫描后,存于数据库备查,相关职能科室根据医院赋予的查询权限查询合同等。节约合同存放空间、节约人力、物力。
3.明确责任,加强合同执行监督
(1)明确各类合同的监督部门。
(2)建立采购验收制度,大型项目的验收工作由承办科室组织,成立专门的验收组织,抽调参与论证和合同讨论的人员参与验收及纠纷处理工作,出具验收报告。异常情况书面汇报,及时处理。
(3)探讨合同的考核办法,指定的合同监督部门和预算办定期进行合同履行情况评估,纳入各科室的绩效考核。
五、标准的合同流程的建立
以基建项目为例,探讨标准合同管理流程的建立:
1.申请:基建科根据医院的发展情况提出需求,作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提交分管院领导审批。
2.审批:分管院领导根据基建科的申请提交党委会讨论,大型项目提交职代会讨论,根据党委会和职代会的讨论意见,反馈基建科。
3.授权:院领导授权基建科和相关科室共同进行考察调研和论证。
4.考察调研、论证:基建科和相关科室进行考察调研,收集潜在施工方的资料,包括其资质、实力、信誉、以前施工案例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并将论证结果提交分管领导审批。
5.招标洽谈:分管领导和院长根据项目性质进行决策,大型项目提交院党委或职代会同意后,提交院内招标管理部门,由招标管理部门组织、履行完整的招标洽谈程序,大型项目公开招标,招标过程中应有必要的监督部门如纪委、审计等的监督。
6.决策:招标结束后招标管理部门和基建科共同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提交党委会决策,决策结果反馈招标管理部门和基建科。
7.合同审核:由基建科起草合同文本,分别经招标办、纪委、财务、审计等监督部门审核后由院领导签批。
8.执行:基建科将合同向财务、审计、纪委等相关科室进行交底、存档,有条件的医院用信息系统进行交底,并按合同组织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需要的建筑材料、设备等每项都要走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
9.监督:基建科在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进度、隐蔽工程等及时在监督科室监督下组织验收,大型项目应有监理公司的参与或全过程管理。财务部门根据基建科和监督部门共同签署的验收单和付款通知单支付进度款。
10.结算管理:工程完工后基建科将结算申请报送相关部门审核结算,大型项目应委托外审机构进行结算,结算结果由纪委、审计等监督部门审核,并报分管领导、院长审批,财务部门根据结算审批意见支付工程款,并根据合同留足质保金。
11.合同执行审计: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承办科室的合同执行审计,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了解合作方的需求,对审计结果向院领导汇报和审批,审核结果与经济责任挂钩,提高合同执行部门的责任心。
探讨用完整的合同管理流程约束经济行为,做好医院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杜绝招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促进行风和廉政建设,控制医院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浅谈医院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医院信息,2010,1(3):33-70.
- 上一篇:项目管理部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食品安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