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防汛抗旱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防汛抗旱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工作目标
2008年全区防汛防旱工作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按照科学防洪、依法防洪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准备、早部署,加大汛前检查力度,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握工作主动权。总的目标要求是: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长江堤防不决口,保证区内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遇设计标准内洪水,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遇一般干旱确保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遇特大干旱保证人民生活及重点用水需要,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做到思想上一丝不苟,责任上一环不漏,指挥上一着不失,措施上一抓到底,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二、汛前准备工作
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按照“准备早、措施实、应急快”的原则,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总结以往防汛防旱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区防汛工作的要求,做好08年防汛各项准备。强化落实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做好以下防汛准备工作:
1、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工作。
3月中旬开始,区防指办公室已下发通知,要求各街道(乡)、沿江各单位开展汛前大检查工作。各单位已进行了一轮检查,检查中也发现几处江堤护坡、丁坝被淘涮松动、下塌的情况,区防指已责成相关责任单位于5月底完成修复工作。各街道、沿江各单位要抓住汛期到来前的有限时间,再次组织人员对所属水利工程设施进行认真检查。今年的汛前检查继续实行防汛检查负责制和全过程跟踪,努力做到每一处工情清楚,不留盲区和死角。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今年检查发现的险工隐患,检查是否制定了消险防案和度汛措施。是否落实行政和技术责任人。(2)对遇暴雨,易发生漫溢、淹没的街道排水设施、乡村河道等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是否采取疏通、清淤、清障和维修加固等措施,是否制定了应急预案。(3)对一些沿江及内河涵闸的运行状况、机电设备、启闭系统、闸身、闸门、消力池等进行祥细检查,确保汛期正常运行。(4)通过防汛检查,要建立险工信息资料库,内容包括险工基本情况、度汛措施、图片等资料。(5)各级、各单位防汛责任制制定和落实情况,各种防汛预案制定的情况。(6)检查各单位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对库存的防汛物资认真查点,查清物资器材的数量和质量,落实防汛物资保管值班责任制,制作各级防汛物资储备分布图、统计表、责任人等。
2、加大险工险段度汛措施的落实。
对于今年查出的险工隐患,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工程修复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定修复方案,落实施工队伍进行修复,确保5月底前完成修复工作。对暂时不能消险的险工隐患,必须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定度汛预案,汛期要密切关注、备足防汛物资、加强防守,确保安全度汛。
3、进一步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要加大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各街道、沿江各单位要对防汛防旱责任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落实。要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调整充实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落实到各类工程。
4、认真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各级防办要针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各地防汛工作特点,对2008年度的防汛防旱防台预案及应急预案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使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区防指办公室要加强指导,督促各街道(乡)完成防汛防旱工作预案编写和修订。
5、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落实好防汛抢险队伍。防汛物资的储备是防汛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抢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区本级及各乡镇、沿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都要按照防汛责任状的要求,认真落实物资储备工作。由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防汛物资储备台帐,做到心中有数,抢险时能拿得出,用得上。同时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好防汛抢险三支队伍。
6、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进一步做好清淤清障工作。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是恢复和提高河道防洪、引排能力的有力措施。各乡镇要将河道清淤清联工作作为防汛防旱的主要工作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坚决制止新的违法设障案件发生。根据《防洪法》、《江苏省防洪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种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乱垦乱种,侵占河床搭建房屋等违法行为。对河道上严重影响防洪、排涝的障碍物在主汛期前组织人力进行突击清淤,确保河道引排畅通。
三、汛期工作
进入汛期(6月-9月)后,各地要全面进行组织发动,认真落实各项防汛防旱等工作措施,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1、区、街道(乡)、沿江各单位要加强防汛值班,认真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明确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预案;深入一线,加强对防汛防旱工作的督查,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灾情、工情动态变化,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天气、水雨情预测预报情况。根据水旱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增强决策科学性。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认真做好雨、水情和灾害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为领导正确决策、科学调度提供依据。
3、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落实日常巡查制度,责任到人,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沿江单位抢险队要随时待命。区防指要加强险情处理的技术指导。汛期要严格执行防汛防旱预案。按照《涵闸运行规范》及有关操作规程科学调度涵闸运行。
4、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按照《江苏省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及《国家防总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及时报送灾情险情。要规范上报程序,及时掌握突发险情、灾情,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核实沟通,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防指报告。
四、汛后工作
汛期结束后,要做好防汛防旱工作总结。
1、认真分析汛情、灾情,评估灾害影响及防洪减灾效益,总结本年度防汛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年度工作要点,区防办要在10月底前将防汛防旱工作总结上报市防指。
2、开展水利工程汛后大检查,对汛期出现的险工险段登记造册,制定除险加固和维修工程计划,并付诸实施。
篇2
一、工作重点
1、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完成镇统筹城乡的整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及各村规划。
2、抓好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在卫红村先试点完成后再全镇推进。
3、抓好土地信托流转工作注册成立镇土地托管投资有限公司,信托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进一步规范全镇土地流转行为,引进1家以上农业开发企业。
4、抓好农民集中区建设重点抓好白沙洲、杉木村两个集中居住区建设,重点解决饮用水、进出道路、居民用电、下水道、亮化绿化工程(共需资金2600万元),规范居民准入机制等问题,进一步规划其它村的集中居住区建设。
5、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卫红村、杉木村、白沙洲、村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6、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镇整体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硬化农村公路22公里,按县道标准启动Y351(湖石线)、Y352(分邓线)及滨江观光公路(沾青线即桃荷公路延伸至修山电站路段)建设,完成改造电灌机埠18处、山坪塘清淤180口、3000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整体推进电气化镇建设,完成3个学校建设项目,抓好卫生院建设,加快政府办公楼建设。
7、抓好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在卫红村先行试点,再进行全镇推进。
8、抓好工作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城乡产业,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创新。
二、工作支持
根据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完成上述工作,恳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1、国土局:支持解决镇项目建设用土指标60亩以上,土地整理项目资金3500万元,集镇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资金400万元。支持农村集体所有权、使用权、农民宅基地确权颁证。
2、民政局:支持集中居住区危房改造等项目。
3、财政局: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启动资金100万元、小农水项目500万元、解决两个复迁地工程负债资金1981万元,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
4、农业局:支持桃荷公路两侧农村清洁工程及污水改造项目,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争取相关项目落户。
5、住建局:支持做好镇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及各村规划,安排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及亮化绿化项目,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80万元。允许生产生活垃圾纳入县城统一处理。
6、农村部:支持追加“一事一议”项目,助推清洁工程整体推进,解决垃圾清运车一台。争取农村一事一议财政补贴集中连片治理项目。
7、发改局:支持集中居住区自来水厂建设项目落户,其它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
8、物价局:支持解决20万元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资金。
9、水利局:支持安排水土保持项目、泉水井村3000人口安全饮水工程项目、50万元山平塘清淤资金、50万元排灌机埠建设资金、100万元防汛抗旱等其他资金,将鸡公塘安全饮水工程提前实施。
10、城建司:支持将核电临建区土地受益股份收购,解决办公大楼建设资金1000万元。
11、卫生局:支持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设及50万元伍家洲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12、教育局:支持解决廖家坝中心幼儿园基地建设项目、李家港小学综合楼工程建设项目、中学合格化学校建设项目。收购镇政府机关,将中心校行管人员搬入镇政府机关办公并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腾空中心校办公楼,撤并贺家坪(D级危房)、太平两所小学至中心校集中办学。
13、环保局:支持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申报1000万元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落户。
14、林业局:支持解决15公里林业公路建设指标、200亩竹林丰产基地建设指标、集中居住区及桃荷公路绿化工程建设。
15、文广新局:支持加强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6、体育局:支持解决集中居住区健身器材10套。
17、经合局:支持引进一家以上农业开发企业。
18、经管局: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加强对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指导。
19、电力局:支持将镇所有村(剩余19个小村)进行电气化村改造。无偿解决两个集中居住区电力设施建设。
20、交通局:支持解决22公里农村公路硬化指标、分邓线及湖石线公路路肩的陪护。支持Y351(湖石线)、Y352(分邓线)及滨江观光公路(沾青线即桃荷公路延伸至修山电站路段)按县道标准建设。
21、核电办:支持桃荷公路的美化绿化提质工作,支持解决核电遗留问题,协调核电公司供应复迁地饮水、用水工作。
22、房产局:支持农村房屋的确权颁证。
23、科技局:支持科技项目落户。
24、人社局:支持劳动力培训就业及失地农民保障工作。
25、公路局:支持将桃荷公路改造成柏油路,支持桃荷公路的养护工作。
26、人民银行:支持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融资平台。
篇3
关键字:公共危机;防御体系;国债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公共风险。除了具有必然性特征外,公共风险以及许多重大公共事件还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除了在公共事件突发以后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外,政府的另外一项职能就是防范、化解和降低公共事件突发的风险。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经济发展压力巨大,目前更多的则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公共危机风险的防范。
一、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的弊端
2008年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多事之秋,在举家欢庆之际,一场开国以来罕见波及南方各省的雪灾,不仅给我国的交通系统带来了严峻考验,也使国内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走出雪灾的阴影,“5.12”的汶川8级大地震又把我国送到了1976年的噩梦中,还未定神,南方多省份又迎来了持续的强降雨天气,使得我国原本脆弱的公共危机应急机制雪上加霜。在接二连三的突发性事件强压下,我国处理公共危机的体制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主要有:
(一)事前投入少,仅依赖事后投入,财政压力大。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压力巨大,因而更多地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对卫生、社会保障等配套体系的投入,当遇到突发性的涉及面大的公共危机时,现存的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不堪负重,公共危机的妥善处理则主要依赖于事后的投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目前的相关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中央投入严重不足,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富裕的地方,卫生体系等建设的越来越好,贫困的地方,由于市(区、县)政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卫生等体系的建设也就难以分得一杯羹。目前,全国有1/2的县、2/3的乡都有财政缺口,无力应对公共风险和公共危机引发的突发性支出。而且多年来中央相关的投入资金变化甚微,贫困地区难以得到中央资金援助,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对于贫困地方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当公共危机发生在贫困地区时,则主要依赖于事后的处理。
(二)公共危机应急机制限于城乡,农村投入少。尽管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没有城乡之分,但是从危机发生的源头来看偶然性中具有必然性,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社会安全事件以外,其他的公共危机如: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受灾体则主要是偏远的乡镇地区,而预防性等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有天壤之别。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一直局限在城市,致使农村诸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体系、交通及信息体系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匮乏,广大农村成为受突发性公共危机威胁最大的薄弱环节。
二、构建公共危机防御体系下的国债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类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公共风险损失巨大且难以预测,超出了社会个体预防、应对和灾后恢复的能力。为了社会稳定,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公共风险预防和应对的最后承担者,致使财政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应急性治理、后期治理、政策性治理等方面的支出压力日益增大。这种情况下,国债需承担起应有的职责,使政府能够在不破坏原有经济计划的基础上更好地投入到经济的建设、发展中去。
(一)公共危机的应急治理――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目前,当地区发生特大公共危机时,体制上还停留在“地方自救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的财政拨付需要滞后一段时间,而地方的财政能力有限,从而错过了应对危机的时机。虽然国债资金可以适时调整方向,支援受灾区应对公共危机,但是相对于受灾区庞大的资金需求来说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因此,必须有一个体制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为受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也为中央调拨资金赢得时间,尽量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冲击。从目前的财政支出体系来看,国债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2006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国际通用的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出现,为解决上述矛盾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当国内某地区受到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冲击时,中央可以按灾区所需在第一时间里拨付,为灾区提供充裕的资金援助。在中央拨出资金后,财政账户上会出现临时性头寸不足,此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设计理念,迅速地发行短期国债资金用于弥补中央暂时性挪用的拨付资金,以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最大限度地保证非受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于国债资金的归还,一方面可以通过短期国债的滚动发行,以新债还旧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央压缩全国非涉及经济领域的费用如会议费、出国考察费等,其次还可以通过中央在来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时,预留出专项资金来偿还国债资金。
(二)公共危机的后期治理――专项国债资金。此次的“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几乎把汶川等地区移为平地,因此战略性灾后重建需要庞大的资金,虽然中央紧缩开支安排了700亿元投入灾区,社会也捐款了300亿元,但这仅能满足紧急救助,还远远解决不了灾区的资金缺口。有专家估计,此次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区重建所需的投资总额很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如何筹集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呢?有专家建议发行特别国债,且发行额度不应小于3,000亿元,筹集的资金重点用于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居民安置项目、教育与医疗保健项目等。
笔者也同意清议教授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的观点,主要是鉴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因为国内已无长期建设国债可供灾区重建使用,2008年总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才300亿元,还主要用于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公共危机防御体系的建设;其次,因为我国常年财政赤字,在没有突发性公共危机下,都已经是赤字的了,如果挪用大量的其他建设资金势必要影响非受灾区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也都是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如果仅仅是挪用其他财政支出资金,那么将倒逼财政部多发国债以弥补因挪用资金而额外增加的赤字,与其被动地发行国债还不如主动地发行特别国债;第三,已有前车之鉴,我国当年开发大西北的时候,就是运用发行国债的方式,在不影响经济整体运行的情况下,完成了国家的宏伟规划,因此可以借鉴此,使用特别国债资金重建灾区家园;第四,鉴于在地震期间,全国人民涌现出来的捐赠,发行特别意义上的国债更是适时所需,一方面能够满足人民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回赠人民爱心的良好时机。在当前形势下发行特别国债,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央行因吸收过剩流动性而不断加剧的负债压力,同时还可以舒缓因经济增长减速而扩大的就业压力。
(三)完善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公共危机防御体系――国债资金的新投向。加快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公共危机防御体系的建设工作,首先要从体制上解决城乡分治,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其次逐年增加对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将公共危机防御体制覆盖到全社会。
鉴于中央对公共危机防御体制的投入资金有限,目前农村等偏远地区防御体制的建立、完善主要依赖于国债资金的投入。国务院2006年的工作要点更是提出: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防汛抗旱和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节水灌溉、沼气、电网、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强教育、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2007年在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上,继续跟进上一年政府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对公共危机的抵御能力。
随着财政政策的转型,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资金越来越少,因而可供用于农村公共危机防御体制建立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少。2007年发行的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中有323亿元用于偏远乡镇、农村公共危机防御体制的建立,但是2008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总量都没有超过300亿元,甚至还有专家学者提议停发长期建设国债,依照目前趋减的情形来看,在不久的将来,偏远乡镇、农村公共危机防御体制的建设又缺少了一项有力的资金援助。
长期建设国债的趋减或是停发是因为国债投资固定资产带动其他投资资金的全盘增长,引致经济结构局部过热,但是依照目前国债资金的投资方向来看,长期建设国债并没有停发的必要,且我国偏远的乡镇、农村幅员辽阔,其公共危机防御体制的建立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投入缺乏的情形下,只能依赖于国债资金,因此即使是停发长期建设国债,也需要发行专项国债,集全社会资源来建设、发展偏远地区的公共危机防御体制。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康,刘尚希主编.公共财政与公共危机―“非典”引发的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
- 上一篇:税务系统资产管理办法
- 下一篇:消防管理人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