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精选范文
时间:2023-03-16 01: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诗歌精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雄是值得使人们去赞美,学习其美好品质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歌颂英雄的现代诗,一起来看看吧!
当赞歌再度唱响
——写在英雄故里
当年你纵身一跃的地方
生长出一座巍峨的高山
《滿江红》悲愤的仰天长啸
又多了一阙慷慨悲壮的词牌
黄河上高吭的船夫号子
此起彼伏,一声声
呼唤着骠悍不屈的民族之魂
千迴百转,流淌到今天
把你为国雪耻的壮举
化作一座英雄的丰碑
耸立于白云蓝天之间。
五千年的民族从不低头
五千年的民族流淌着英雄血
仇恨燃烧的危急时候
每一根骨头都坚硬如铁
只须振臂一呼,便可响彻天地
所有不屈的生命
都可以走进历史
走进民族英雄的行列
看看这个英雄的民族
看看这片不屈的土地
当我们在英雄故里再唱英雄
当祖国的南海风云四起
每一个让窥视者胆寒的国之利器
都是我们众志成城的血肉之躯
你的名字
默念你的名字
他已融进狼牙山的群峰
融进峭立的岩石
融为碧涛林海
融入山谷青青的野草
诵读你的名字
他已响彻纪念碑的上空
白云驻足倾听
星星默默观望
峭壁颔首树木肃立
凝视你的名字
他在识字课本里
在连环画册里
在荧屏上在人心中
铭记你的名字
不忘那场战争
牢记历史荣耀
尊严与耻辱
信仰与和平……
都已镌刻灵魂之柱
你的名字
映着日月的光辉
歌颂英雄
我们必须明白
我们的生活来源于
无数人对使命的忠诚
我们的幸福来源于
热血男儿不畏凶险的坚定
“8·12”火灾爆炸事故中
面对大爆炸火灾
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英勇牺牲的
那些现役与非现役消防员
都是勇敢的英雄
英雄必须被致敬
不管他们生前
属于哪个阶层
我们必须向英雄致敬
因为他们是国家的长城
因为他们是民族的精英
他们的牺牲给了我们生活的保障
他们的牺牲给了我们岁月的安定
他们的牺牲
彰显出了人间的大爱
他们的牺牲
彰显出了人间的真情
他们是时代潮头的弄潮儿
他们是守护祖国祥和的排头兵
他们无愧于时代的重托
他们无愧于人民的尊崇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他们是尽职尽责的消防兵
歌颂英雄
青锋直刺一百个世纪
马蹄声里
历史被扯成碎片
蝴蝶般飞舞在
昏浊的泪烛前
风起了吧
东风 西风 南风 北风
大海里
又能起几寸波涛
何况大海 也不过
囚在那口酒碗里
一仰脖 任心中
山崩海啸
受伤了
随手扯片乌云包扎
怒视着的
仍是那高不可测的幽冥上
天堂与地狱相唱和的狂笑
即使只剩下了一口气
也还能仰天长啸
震落满天星辰
去淹没那
宇宙间
胆战心惊的鬼哭神嚎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为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
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
天塌下来双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
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故里
英雄故里是一朵红硕的花,
佩戴在祖国大地的胸襟;
英雄故里是一面不倒的旗,
高高飘扬在人们的心里。
走向这里的路很近,
象回乡的路一样熟悉;
走向这里的路很远,
来自狼烟遍地血与火的记忆
怀着高山仰止的崇敬,走进你!
怀着波涛起伏的激情,走进你!
路旁的老柳树高擎如伞,绿荫匝地,
象英勇的哨兵,
守卫着这块不屈的土地;
村里的满井泉汩汩有声,清澈见底,
象深情的眼睛,
凝视着这片血运旺盛的土地。
这里的每一扇门扉都很淳朴,
操着和英雄一样的亲切乡音;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
讲述着英雄在苦难中成长的过去。
在英雄的塑像前瞻仰,
我仰问于天,
我们信仰的天空,
还有多少雾霾天气?
在英雄的故居前沉思,
我叩问于地,
我们的精神家园,
还有多少未被污染的绿地?
走在英雄走过的路上扪心自问,
我的脚步
是否还那么堂堂正正,坚定有力
在英雄的遗物面前自省,
我的脊梁,
是否还那么坦荡无私,正直挺立?
紧紧拉住乡亲们的手啊,
还有多少亲如一家的话语?
坐在热哄哄的土炕上,
已经陌生了多远的距离?
走进你,走进英雄的根!
走进你,走进英雄的土地!
当英雄赞歌再度唱响,
江河为之扬波,群山为之奋起,
每一寸土地,都有激情燃烧的回音。
继往开来的新一辈啊,
经历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伟大的民族之魂啊,
让世界瞩目,让人类仰视,
在祖国广袤的疆域里,
生生不息!
英雄赞歌
在骄阳如火的七月
比天气更热烈的是英雄故里
在英雄名字的.感召下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
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下的英雄塑像
更加庄严肃穆,高大无比。
当英雄赞歌再次响起
我们的队伍
在英雄的旗帜下再度聚集。
这是一个浓荫深掩的普通村庄
我们的英雄就来自这里
这是一条象乡音一样朴实的乡路
走过英雄的最初的足迹
在人们记忆里
他永远是廿一岁朝阳般的年记
在历史的记忆里
他是这个民族不屈的英雄魂
他原本和我们一样普通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
他应声而来,挺身而出
历经血与火的锤炼
为了民族的尊严
毅然舍弃了年轻的生命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
化成一座比狼牙山更高的高峰
如果不是那个狼烟遍地的岁月
他也许在平凡生活中劳碌一生
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使他走完了从平凡到英雄的历程
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
象一颗明亮的金星
永远闪耀在祖国历史的天空。
我们缅怀英雄
因为一个民族
不能忘记英雄
我们呼唤英雄
因为一个时代
不能没有英雄
我们歌唱英雄
因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更多的英雄
我们向英雄致敬
因为每一个华夏儿女
都有一个英雄的梦
在英雄旗帜的召唤下
在祖国大地的每一条道路上
篇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首先要说说我们的孙校长。因为,这套校本教材是孙校长带领我校的语文教师编写而成的。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9年暑假前夕,孙校长给我们全校语文教师“洗脑”的情景。他说,我校的“情智教育”已研究多年了,那么,情智语文当追求什么呢?他认为情智语文当有两大追求:其一,追求教给孩子最好的语文;其二,追求让孩子们乐学语文。
什么该是教给孩子最好的语文呢?他说道,我们祖先留下的国学经典灿若明珠。诵读这些经典,可以修身养性正德,可以丰富人的底蕴、改变人的气质,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除了国学经典之外,经典的古体诗歌、现代诗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我们要建设好我们的情智语文校本教材,内容要精选适合孩子诵读的“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编好这套教材,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在编写的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发现经典实在太多了,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究竟选用哪些给孩子们呢?孙校长的要求是:一定要选适合孩子的,一定要选最好的。于是孙校长请来了国学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儿童文学家,帮我们论证。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论证,这套《情智语文校本教材》终于在2009年国庆节期间诞生了。
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用好校本教材,孙校长亲自指导大家。“儿童论语”“走近李白”……这些讲座、示范课至今还历历在目。他还组织教师开展国学、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比赛,并且请来了方素珍、梅子涵等专家指导。通过两年校本教材的使用,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以前买衣服非名牌不要,自从读了校本教材上的“衣贵洁,不贵华”之后,再也不要买名牌了。赵司令员说:“我的孙子赵闻达自从学了校本教材后,对背诵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在家非要背诵诗词呢。”
篇3
一、找到感觉,爱上诗歌
感觉是我们对诗的形式或诗形象的外在情感的反映,是诗歌欣赏的第一步。我们所体会到的诗歌形象是一种知觉形象,这种知觉形象包含我们的一些主观因素,我们在欣赏诗歌时,有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感受。因此,我在学生刚进入高一时,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感觉,让学生爱上诗歌。在必修一的学习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现代诗歌单元,紧接着在必修二的学习过程中,又慢慢地接触到了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所以,在学生接触诗歌之初,我就先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系统地整理出来,结合所学篇目,带领学生认识诗歌,让学生对于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与此同时,我还将课本和习题中出现的经典诗歌篇目精选出10首,将全班分为10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首诗歌的学习,然后通过学习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小报上呈现的内容包括了画面、内容两部分。其中画面部分,是小组成员中大家要推选出一位学生根据本组负责的诗歌画出诗歌主要内容,其他组员则负责整理诗歌相关内容,有作者简介、诗歌翻译、手法简析,并将自己负责整理的内容以文字形式呈现在诗歌小报上。
二、受到感染,走进诗歌
感染是我们在欣赏诗歌作品时,为诗的形象所影响,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乐其所乐,苦其所苦。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品”“多说”。“品”是品味诗歌的语言,以提高学生对一首诗的感染程度。“说”是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形象描述,进入诗境。通过“品”“说”感觉、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并在“感觉”与“体会”的基础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并被诗人的强烈情感所感动,这就是诗歌欣赏时被感染的现象。
我将学生练习册《全品》中出现的所有诗歌题目精选出10首,将全班分为10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首诗歌的讲解。要求如下:
1.准备环节:每小组同时开始准备资料,成员分工明确,并将自己负责的内容形成预习学案,文字精练,突出重点。
预习学案:
(1)每人负责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并上交书面内容。
(2)将本组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形成书面文字。
2.讲解内容:
(1)作者简介,与诗歌相关的背景介绍。
(2)题目解读、重点字词释义、本着落实原则,美译诗歌。
(3)简析主要艺术手法,概括全诗主旨。(附:板书)
3.将练习册上的习题融入诗歌讲解的过程中,要求有审题和讲解分析两个环节,语言精练。
三、产生感触,鉴赏诗歌
感触是我们被诗的信息所激发出来的与之相关的一些感慨和思考。这可能是对诗的形象的感慨和认识,也可能是由诗的形象联想感悟,推及到对其他事物的感慨、思考与理解。鉴于高一和高二两年对于诗歌鉴赏的学习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最后复习时,教师应该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几个方面带领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专题复习。这一阶段,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以课本为载体,以学过的经典诗歌为例,进一步巩固诗歌鉴赏知识点。主要从高考考试大纲当中规定的部分入手,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②以月考、模考中出现的典型诗歌为例,明确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五“读”法。a.读题目。因为诗歌是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透过诗歌的题目,我们能够迅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如《蜀相》《书愤》《夜归鹿门歌》《登岳阳楼》《旅夜书怀》。b.读作者。我们可以从一些熟悉的作者身上明确他的诗歌风格,也可以通过这个作者了解某个时代。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白居易的雅俗共赏,李贺的奇诡变幻,李商隐的含蓄绰约,杜牧的清丽俊逸,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等。又如北朝战乱尚武精神,南朝安定男女情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等。c.读注解。因为注解可以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些内容解说重点字词、典故,可以帮助消除阅读障碍。d.读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具有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作用。诗歌当中经常出现一些意向,如表达思乡之情的柳树,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的月,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流水,喻高尚情操的梅,表达忧愁忧思的子规,纯洁、脱俗、高洁的莲,坚强清高的,傲霜斗雪的青松等。e.读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向。③将近三年高考试卷上的诗歌鉴赏题目以及模考典型题目整理在一起,带领学生分析题目,比较差异,总结规律。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诗歌,教师适当准确的“导”只是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诗歌,热爱诗歌,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篇4
1.初步学习运用意象和修辞来抒情的基本方法。
2.学习运用简单的诗歌写作技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
1.选择并运用适当的意象进行抒情的基本方法。
2.总结有关抒情思维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2010年安徽省中、高考语文卷中的两道作文题导入,并简析抒情的两种方式,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两类。将自然之中的松竹梅兰、长亭短亭等当作借以抒情的对象,使之成为传递丰富思想情感的载体。借物抒情即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的方法。
(二)写法讲授
环节一:评析――探究――练笔
1.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选段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连续使用的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
2.写法探究。
在写作中,如何表达丰富的情感,如何写出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呢?(1)丰富情感具体化; (2)本色语言修辞化。
师讲述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
3.情境练笔。
结合相关图片,以“记忆2010”为主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环节二:评析――练笔
1.品读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思考:这首小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将情感寄托于哪些具体的意象上?
示例:(1)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2)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实物 之上。
2.课堂练笔。
请以“思念”这种抽象的情感为中心,写一段文字。
要求:借助具体的意象表达情感。
师讲述象征手法的相关知识: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在文学作品中,借助象征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象征能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也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生练习,自由诵读所写文字。
(三)阅读推荐
阅读小诗《相思》,读后试总结有关抒情的思维规律。
打开电视机 / 台北――雨 / 台北――雨 / 天天如此 / 雨多得出奇 / 说奇倒也不奇 / 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 / 倾洒在那里
师生总结:(1)明确所要抒发的情感;(2)寻找切合的中心意象;(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四)作业布置
从下列文题中任选一题,试用一组意象抒感。
题一:《离别母校的前夕――― 》
题二:《清明节的哀思――缅怀―――亲友》
四、教学反思
结合本次省级课题研讨活动的主题,我选择以“学会抒情”作为教学内容。想到诗歌是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最直接的一种文学体裁,就拟定了如上的教学目标。由于在应试作文中,诗歌这种体裁通常被排除在外,关于诗歌的写作,教师一般也不会涉及。但是,诗歌是最精练优美的文字,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科书都精选了大量的诗歌,同时,学会欣赏诗歌也能促进学生在写作时更好地抒感,增强文采。因此,作为作文教学的课例,我尝试设计这样一堂课,既让学生赏析经典现代诗歌中蕴含的美,又教给学生运用意象和修辞来抒情的简单技法,并引导学生利用写作技巧进行简单的文段创作。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的知识的讲授。“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教学时,我着重讲授了“借助象征选取意象”的思维模式。这一模式应该是抒感的最主要方法,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的讲授,帮助学生们理解了“意象”的本质,即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象,同时在联想的深层给人以意义(某一实体事物或精神内容)。学生在明确借助意象来抒情的关键是抓住情感与象征体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后,最终完成构思和写作。
2.典型例子的选取。教学初始的导入,我选取了2010年的中考和高考的两个文题,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写作要求的细微变化,由此过渡到“诗歌”这一文体,进而提出教学的内容“学会抒情”。教学中,我分别选择了高一上学期课本(必修一)中的诗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和九年级下册中的《乡愁》,学生都较为熟悉,便于后面的品读、赏析环节的展开。
3.“品”“评”“悟”“练”的结合。作文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引,结合“本色作文”的特质,我将“熏陶”“感染”当作学法指导的主要手段。在例文的品读中贯穿以写法的指引,将课堂练笔与感悟体会结合起来。作家王小波曾说过,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的。为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抒情的写作要求,我还与学生一起诵读他们所写的文字,使学生学会读文字,写文字,听文字。通过学生的当堂练习,那浓浓的诗意为“本色作文教学”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篇5
【关键词】诵读 积累 诗歌内容 诗人风格 诗歌意象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从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学习只强调如何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历年来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对诗歌教学的体会,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二、积累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诗歌分类标准很多,常见的是按内容分类的有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还要把握时代特征,仔细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它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等等。我们应加强对作家的感性认识,注重归纳各个作家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古人云:"诗言志"。意象是诗歌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诗歌中的杨柳、流水、残月、松、竹、梅、等意象都是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东西。古人"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们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三注意。首先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其次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书面表达训练
篇6
一、 自主学习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要求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念,初中语文的作业设计要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要学生在进行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进行行为上的实践、思想上的拓展以及大脑的开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深刻的感受语文这种交际工具的特征,因此基于自主学习理念背景下对作业的设计和处理均存在着一定的需求。
在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处理中,须要对以往课本上的作业以及教师口头上布置的作业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内容上的修整,以达到精选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状况,进行有目的性的开放。拓展式训练,以期弥补教材内容、作业的空洞,使得作业达到的效益最大化。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使得作业的价值体现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理念的要求。
二、自主学习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思考
(一)自主学习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原则
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包括语文内容的听、说、读、写的训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进行自主学习理念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围绕教材,进行课本内容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2.作业类型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作业设计有所侧重,尽量满足全面发展,又能针对性的优先发展某一能力;4.作业设计生动化,以期使学生有完成作业的欲望,并且允许学生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创造。
(二) 自主学习理念下作业设计的类型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下的作业设计与处理要求体现作业本身的趣味性、小组间的合作性、问题的探究性、生命性以及社会性特征。
1.兴趣性作业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中肯定了兴趣的重要性,认为兴趣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既要顾及教学目标,又要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需要我们尽量做到“趣”的最大化,从而真正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地融入到写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以及记忆。
例如学习完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之后,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作为作业,画一张送爸爸出门时爸爸的背影,并让学生们留作纪念,学生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会观察父亲的样貌,有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还可以“时尚”为话题,谈谈学生对他们周围的个别学生奇装异服的看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可以让他们发挥自身想象的能力,在进行作文的评述时,优秀作文的表彰作用也会积极地影响学生们,使其加深印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2.层次性作业
层次性作业要求作业的设计与处理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状态,并且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时候头脑和记忆能够层层递进,保证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设计作业要根据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层次上的递进:学习动机、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尽量做到分层教学设计,使得作业更好地辅助教学。
3.合作性作业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作业中,大部分的作业是书面性质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须要进行语言交流以及情境接触,因此学生的一般书面作业,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合作性作业需要合作完成。合作性的作业可以包括辩论、新闻采访以及课本剧的编演等,经过小组间的合作实现学生对语言的锻炼最大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换,也更容易带动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并积极地参与,使得小组知识共享,能力共进。
4.实践探究性作业
语文的学习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要进行很多的实践,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提高。因此要在作业中适量地添加一些有效性的实践作业,这个过程须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让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创新,以期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他们经常参与语言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语言实际体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自主学习背景下提高作业效果的策略
(一)作业方法的指导策略
学生完成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需要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认知能力。学生带着知识内容去做作业,这样效率就会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提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老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坐姿等。不鼓励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边复习边做作业,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方式进行合理的指导。
(二)作业的批改、检查及反馈策略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批改和检查作业,是老师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反馈。批改方法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等。
检查方法可采取家长协助、组内监督、全班抽查等。
(三)作业评价的策略
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形成性评价,两者并重。既重结果,更强调过程。
1.对学生在作业中体现的思维,以及完成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与评价。当然,语言是激励性而婉转的。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反馈,使他们及时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以求不断地改进。
对学生阶段性的作业状况进行评价,或是学生之间互评。
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课堂渗透;文化魅力
引言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汉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汉语学习人群不断扩大。如今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在国外,有孔子学院。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交流方法,能够读懂中国字,说清中国话。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基本的汉语知识之外,还需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采用有效的传播策略,让更多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一、常用的传播策略方法
(一)课堂渗透法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合理的运用策略,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见缝插针”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授课中出现的“你好”日常问候语句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阐述讲解:与同龄人、平辈份的人打招呼、问候是用你好即可,但是,在遇到老年人、长辈等,打招呼问候时,就要用“您好”这一词语。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接着向学生们讲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长幼尊卑,以及敬老爱老的儒家思想。又如,讲授“帽子”这一词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明,中国人不喜欢戴绿颜色的帽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帽子”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代称,可以告诉学生们关于“绿帽子”背后的故事。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到地道的汉语知识,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可以活跃课程氛围。再如,教师在运用PPT授课,展示婚礼中的祝福语、红包等,汉语知识时,学生们会说出自己对新人的结婚祝福贺词,“祝你们幸福!”。在展示的中国式婚礼中,新娘都用盖头盖着,这种情况,会引起学生们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掺入一些关于中国婚礼的传统文化习俗,例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婚之前新郎新娘不见面等,虽然是一种旧式的文化,在今天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还是可以和学生们讲述一下的。
(二)文化专题展示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知识的教授,不是单调的进行。在不影响整体课程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接近的文化进行专题展示。集成一些传统文化资料,巧妙合理的嵌入到汉语教学中去。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诗歌,教师可以专门收集一些代表性强的诗歌作品,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分析,并调动学生们对诗歌背后的文化思考。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诗歌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先秦的诗经、礼乐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近现代诗歌等。每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时代背景等,教师要有选择性的向学生们进行介绍。这种专题性的传统文化传播教育方法,会大大加深学生们学习印象,从而逐渐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诗词歌赋。
(三)课外活动实践传播法
有条件的学校,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时,除了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主动研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某些文化性较强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学校,在端午节期间,鼓励学生们到食堂观看包粽子,学生们在观看并品尝粽子的同时,一定会思考,这种做法特别的事食物,到底是怎么来的。在这时,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解清楚,粽子的故事。北方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种经典的历史故事,会大大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如,在重阳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登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九九重阳,登高望远。重阳节亦称“登高节”,秋高气爽、遍地黄花时节,登山游览,欣赏深秋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学生们在登山过程中,可以加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还可以抒怀胸臆。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传播策略
(一)在传播内容方面,要专注异同,循序渐进
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在传授汉语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十分复杂庞杂。对于一般的外国学生,如果不加选择的进行传播教育,不仅会给学生们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还会引起学生们抵触心理。从这个角度分析,在传播传统文化上,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在内容层面,要专注异同,遵循循序渐进的顺序。例如,在学生所在国家与我国历史背景方面的相似,这就是一个较好的文化传播切入点。这种准确的切入,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接触新文化时产生的抵触心理。在基于相同的文化基础上进行介绍讲解后,教师就可以把我恰当的时机,讲述一些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对中华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一般来说,教师要按照先物质文化,再抽象文化的顺序进行介绍。因为,物质类的文化,具有可感可知,具有实物形态,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接触和掌握,而抽象文化,大多是一些人文精神,需要学生们在掌握一定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才能理解。教师在选择讲述一些物质类文化时,还需要注意,要尽量回避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军事话题,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们注意力,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去用心思考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物质类的文化,如饮食、武术、剪纸等,这些具体的东西,本身也承载着一定的精神类文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并进行合理的解释。让学生们在理解物质文化背后的人文故事后,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一些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等。通过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在传播方式上,要多元展开,零距接触
面对初次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外国学生,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将文化融入到零距离接触活动中,这样才能显得的更加生动有趣。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不能真正影响学生们的内心,尤其是对于国外留学生,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需要通过切身的体验才能感受到。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丰富和创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或者其他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折纸文化,告诉学生们古代中国的剪窗花、皮影、戏曲等文化,其实是有一定联系的,让学生们在折纸游戏、玩耍皮影游戏过程中,领悟到这种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学生们的切身体验,才能真正明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尽多可能的以文化活动展开,让每一位汉语学习者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例如:中国书画、太极拳、剪纸的亲身学习等;观看中国电影,学唱中国戏剧等,让学生置身于中华传统文化,保持一种零距离的亲近感。又如,在一节特别的文化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外国留学生在学校教室里体验中国茶文化。学生们和教师围坐一起,学习中国茶道礼仪,品味亲手泡好的香茗,直接地感受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像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喜爱中国文化,提升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这也是我在海外当汉语教师志愿者时所收获的重要经验。还有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当中国茶邂逅葡萄酒”为主题的中葡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场地设在葡萄牙的一家著名酒庄内,现场很有欧洲风情,葡萄牙学生表演了古筝演奏和舞蹈,现场同时提供中国淡雅清香的茶叶和葡萄牙清爽独特的葡萄酒,中外文化地融合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化传播活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借鉴。
三、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些建议思考
(一)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们来说,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汉语文化知识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优秀文化知识和精神价值,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传播给学生。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要能够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教师要注重将传统优秀文化同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照,弘扬现代经典人文精神文化。作为新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外,还要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人师表,精神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著作,参加传统文化研究班,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在工作中,边学边用,注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同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文化价值精神的有效弘扬传播。
(二)精选独具中国特质的文化进行传播,提高传播的穿透力
中华传统文化系统非常庞大,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对经典的传统文化的进行有效筛选凝练,其传播效果必然不会太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凝练和筛选,在分门别类后精选一些领域影响力大的文化进行精准传播,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其影响力非常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对这种文化,要凝练其核心精神内涵,制作符合受教者的传播内容,融合汉语教学的相关知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像对方方言文化、中华美食文化、经典文学文化等,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的代表作品,都是非常好的传播素材,要运用这样的传播素材,提高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穿透力。
(三)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的文化传播,深化立体的多层次的推广和交流
要使中国文化取得更为深远的影响,还应当发挥和加强民间组织的作用。民间组织能以更灵活的传播方法和更多样的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的受众。民间组织更多参与,能使中华文化在国际范围内传播更广、影响更深;同时也可以避免文化传播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而受到质疑,进而阻碍受众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因此,有必要对从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民间组织从政策、资金、人员、资讯等各个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四、结束语随着汉语在世界语言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文化潮流。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我们论述了一些常用的传播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水平和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思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江琳.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D].苏州:苏州大学,2015.
[2]王谟勇.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传播中华文化的原则和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