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且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以及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

第三条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第二章税源管理

第四条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首次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或协议(以下简称合同)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第五条扣缴义务人每次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应当自签订合同(包括修改、补充、延期合同)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见附件1)、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文本为外文的应同时附送中文译本。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六条扣缴义务人应当设立代扣代缴税款账簿和合同资料档案,准确记录企业所得税的扣缴情况,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第三章征收管理

第七条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

本条所称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支付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

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以下简称扣缴表)及相关资料,并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

第八条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计算的下列应纳税所得额:

(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扣除税法规定之外的税费支出。

(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征收率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或者税收协定规定的更低的税率。

第九条扣缴义务人对外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为人民币以外货币的,在申报扣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扣缴当日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条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第十一条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法规规定,给予非居民企业减免税优惠的,应按相关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对未经审批或者减免税申请未得到批准之前,扣缴义务人发生支付款项的,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非居民企业可以适用的税收协定与本办法有不同规定的,可申请执行税收协定规定;非居民企业未提出执行税收协定规定申请的,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非居民企业已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征税后,提出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申请的,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确认应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的,对多缴纳的税款应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第十四条因非居民企业拒绝代扣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暂停支付相当于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款的款项,并在1日之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报送书面情况说明。

第十五条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非居民企业应于扣缴义务人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之日起7日内,到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人向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应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

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与所得发生地不在一地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自确定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联络函》(见附件2),告知非居民企业的申报纳税事项。

第十六条非居民企业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在中国境内存在多处所得发生地,并选定其中之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向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如实报告有关情况。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申报纳税后,应将非居民企业申报缴纳所得税情况书面通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和其他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七条非居民企业未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由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收集、查实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及其支付人(以下简称其他支付人)的相关信息,并向其他支付人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从其他支付人应付的款项中,追缴该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款和滞纳金。

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与申报纳税所在地不在一地的,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给予配合和协助。

第十八条对多次付款的合同项目,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前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同全部付款明细、前期扣缴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办理扣缴税款清算手续。

第四章后续管理

第十九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见附件3),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了解合同签约内容与实际履行中的动态变化,监控合同款项支付、代扣代缴税款等情况。必要时应查核企业相关账簿,掌握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收益等支付和列支情况,特别是未实际支付但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情况,有否漏扣企业所得税问题。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备案合同资料、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记录、对外售付汇开具税务证明等监管资料和已申报扣缴税款情况,核对办理税款清算手续。

第二十条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对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实施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检查结果及时传递给同级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专项检查可以采取国、地税联合检查的方式。

第二十一条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中,遇有需要向税收协定缔约对方获取涉税信息或告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税收违法行为时,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70号)规定办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所述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未依法变更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扣缴义务人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的,未按规定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表的,未履行扣缴义务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税款的、或者应扣未扣税款的,非居民企业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附则

篇2

当前,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构成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是企业形成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也日益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有形固定资产的构建不同,如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具有如下特点:(1)高投入,高风险。发达国家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无形资产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风险,其风险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2)创新性和高收益性。无形资产的研发能够形成独特的、不同于以往的新产品、新技术,具有创新性,而这种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项目一旦开发成功,就能够开辟新的产品或服务领域,形成技术垄断的优势,从而带来超额垄断利润,具有高收益性。(3)研发周期长。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产品和技术的导入期企业往往出现亏损;产品进入成长期后,由于其技术上的垄断性而带来利润的迅速增长;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出现和竞争者的涌入,超额利润逐渐消失;在现有产品和技术走向衰落以前,企业又要投资开发更新的技术和产品,为进入下一轮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做准备。可见,无形资产的研发具有周期性,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循环的创新过程。(4)支出的内容比较复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可以具体分为研究支出与开发费用两类,支出的内容名目也比较多,不易与企业的其他经营支出相区分。

目前在我国全社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中,政府仍然扮演着主要角色,政府在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姚洋(2001)等人的研究表明,政府在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投资方面占主导地位并非有效率的状态,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政府所创办的公共科研机构的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对企业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政府投资的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往往不重视技术的商业市场价值,所以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应更多地由企业来承担。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投入,我国税法对无形资产的研发与投资活动有一系列税收优惠和鼓励性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08年实施后,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摊销、转让与投资的涉税处理和税收优惠规定进行了统一,为各类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与管理活动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庄粉荣(2010)分不同的税种对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投资业务提供了不少纳税筹划的案例,为本文的研究开拓了思路。由于无形资产研发支出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合理区分无形资产研究支出、开发费用和一般经营支出的界限,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无形资产研发活动的风险和成本。本文主要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法相关规定的差异出发,结合最新的税收法规,就无形资产研发、转让与投资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纳税筹划建议,同时对于商誉等特殊项目的纳税影响问题,也一并加以探讨。

二、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确认为无形资产。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除了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外,必须是经依法申请取得。可见对于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未取得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文件,则税法不予以资本化,可按期间费用在税前扣除,从而产生所得税核算上的暂时性差异。关于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2月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企业从事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当年实际发生额在所得税前扣除,并可按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在税前加计扣除后,形成所得税核算的永久性差异,就可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轻所得税税负,以至当期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

[例1]宏源公司2010年发生某新产品项目的研发费512万元,该项目属于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的规定项目,尚未取得知识产权法律证书,已作为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确认入账。当年未对研发费用作纳税调整的税前利润总额为220万元。公司在进行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就研发费用进行纳税调整,对加计和调整扣除项目列报如下:

(1)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包括工薪费用、公积金、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共28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工薪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合计202万元,按国税发(2008)116号文规定可再按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01万元。

(2)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折旧费共18万元,可按50%加计扣除9万元;

(3)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费、动力费50万元,已记入研发费用账户,并可按50%加计扣除,即再扣除25万元。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内容为软件摊销费10万元,按50%加计扣除,可再抵减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5)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154万元(含原材料及半成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委外研发费),在税前加计50%扣除,即再扣除77万元。

(6)研发成果论证、鉴定费8万元,转入研发费用专设账户,作为纳税调整项目在税前扣除并加计50%扣除,合计可扣除12万元。

假定宏源公司当年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以上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额(含其他纳税调整扣除额)合计为229万元,公司的税前利润220万元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9万元,当年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例1中,由于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宏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由盈余转为亏损,那么这部分亏损额是否可以按税法规定,结转到以后5年补亏呢?对此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并未明确答复。笔者认为,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来看,结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的申报格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质是在计算纳税调整后所得或应纳税所得额之前的一个法定扣除项目,企业扣除加计的研发费用后形成的或增加的亏损,是依据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后形成的“合法”的税前亏损,应按照税法对年度亏损弥补的规定结转下一年,用以后5年的所得弥补。

三、研发投资会计处理方式选择

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一般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设施费、材料费、人工费、合同服务费、外购无形资产费以及相关的间接费用。目前,国际上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由于研发活动中存在的较大风险,按照谨慎性原则,把研发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即全部费用化,这就是所谓的销记法;另一种方法是按配比原则,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研发费用确认为资产,并在以后得到与此费用相关的收入时再进行摊销,即有条件的资本化(或称为递延法)。两种方法相比较,销记法有利于将研发支出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能够减少研发活动当期的所得税支出;而递延法下研发支出不能抵减当期的所得税,但可以在确认为无形资产后通过无形资产的摊销来减轻后期的所得税税负。采用销记法的代表性国家为美国,而允许有条件采用递延法的代表性国家有英国和澳大利亚。如前所述,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无形资产开发费用采用有条件的递延法;由于税法对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与会计准则有差异,同时在实务中对于如何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支出,以及会计上对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的条件并无严格的标准,这就为通过选择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研发支出的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另外,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有所差异。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不需要按年度进行摊销,仅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而在新所得税法下可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摊销额可在税前扣除。而且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企业对研究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这样,如果企业预计后续几年企业的利润会大幅增长,应纳税所得比较高,可以采用递延法将研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并通过无形资产成本的加计摊销来抵减后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企业研发活动当年的应纳税所得比较高,则可以采用销记法,将研发支出费用化以减少当期的所得税支出。

[例2]科源公司2011年发生研发费用支出670万元,当年不考虑研发费用影响的税前利润为50万元,预计后续5年不考虑2011年研发支出影响的税前利润分别为8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180万元和90万元,假定公司2011-2016年中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基于以上预测,科源公司将研发费用中的620万元界定为技术开发支出,采用递延法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在年底前就相关技术成果申请取得了专利证书,其余的50万元采用销记法计入管理费用。2011年末纳税申报时将专利权的开发成本620万元作为无形资产列报,当年所得税前不予扣除,但从次年起按其成本的150%即930万元,分10年摊销,每年摊销93万。这样,公司2011年扣除研发费用后的税前利润为0元,预计2012-2016年的5年内,扣除了上述无形资产摊销额的税前利润(等于应纳税所得)分别为-13万元、27万元、57万元、87万元和-3万元,其中2012和2016两年不须缴纳企业所得税,2013-2015年间每年的所得税税负也较无形资产加计摊销扣除前大幅下降。

通过例2,可见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纳税筹划不限于当期,而是应当在合理预测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作跨期的考虑。特别是当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期比较长时,企业对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做资本化处理并享受(不短于10年的)加计摊销,能够获得长期的节税利益。

四、无形资产转让与投资的税收筹划问题

税法规定,转让无形资产的须按转让额的5%缴纳营业税,而且转让收益还要计入应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在无形资产转让业务中具有税收筹划空间的主要是与设备转让相配套的软件和专有技术的转让业务。以下是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路与建议:

(1)如果设备的销售方是商业企业,并且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可将转让设备相关的专用技术或收取的其他技术服务费用合并在设备价款中收取并申报纳税。这样设备与技术合并转让可以统一适用3%的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较之分开收取而对技术转让收入计征5%的营业税可降低2%的适用税率。

(2)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的政策。销售软件的企业可利用此规定,在销售有关设备的同时销售相关的软件和其他无形资产,对软件产品的销售额开具增值税发票计征增值税,可以比专门进行无形资产转让应缴纳5%的营业税降低大约2%的税负。

(3)对于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转让业务的所得税计征问题,《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0条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税法上视为转让无形资产和投资两项交易,在未发生资产评估增值的情况下则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不需要缴纳所得税。而且税法规定,企业以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其价值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摊销,作为管理费用在税前扣除。企业可以利用上述条款进行无形资产转让与投资的纳税筹划,用好这些税收优惠规定。如,当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时据实申报,500万元限额以上的技术对外转让,则可采用以无形资产投资的方式,从而减少应税所得,减轻所得税税负。

[例3]宝源公司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账面成本(计税基础)为80万元。现拟转让这项专利技术。如果公司单独将该专利转让,可获得转让收入100万元。如果将该专利按公允价值折价向其他公司投资入股,每年可获得不固定的股息收入,且长期股息收益率预期不低于宝源公司的必要投资报酬率。预计公司当年的技术转让所得合计不超过500万元,宝源公司采取哪种转让方式更有利。

方案一:将专利权单独转让。在这种方式下,由于转让专利权属于转让无形资产,为营业税征税对象,应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应交营业税为100×5%=5万元,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5×(7%+3%)=0.5万元。这部分所得与其他技术转让所得合计不超过500万元的免税收入限额,免征企业所得税。公司实际转让的税后所得为:

100-(5+0.5)=94.5(万元)。

方案二:将专利技术折合成股份,向其他公司(居民企业)投资入股,参与被投资公司的利润分配。

首先,按照营业税有关规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获得被投资公司不固定的股息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其次,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税法上视为转让无形资产和投资两项交易,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无形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计算资产转让所得和损失。如果宝源公司对此项专利权按100万元的公允价值对外折价入股,发生资产评估增值20万元,则应视为资产转让所得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按适用税率25%计,将增加企业所得税税负20×25%=5(万元)。

再次,以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比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处理,以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100万元)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考虑以上税负和所得后,宝源公司即期的税后收益为:

100-5=95(万元)

两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二的税后收益大于方案一0.5万元,而且后续还可取得被投资公司分配的不固定股息,股息收益率不低于公司的必要投资报酬率,故应选择方案二。因此,在对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投资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不同的税种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计算综合税负或税后净收益。此外,当收益和成本涉及多个纳税年度时,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按折现后的金额进行比较和选择。

五、商誉等特殊项目的纳税影响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创商誉不应确认,从而也不得计算摊销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在非同一控制情况下发生的企业并购,并购企业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大于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外购商誉),作为商誉单独入账。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的并购成本大于所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作为商誉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会计准则中,商誉由于不具有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与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范围不同,我国税法将商誉视为无形资产的内容,如《营业税税目税率表》第八项税目所称的转让无形资产,包括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关于转让商誉,税法的解释是指“转让商誉的使用权的行为”。但究竟什么是商誉,在税收征管中对转让商誉使用权的行为应如何界定,税法中没有详细规定。由于商誉的使用权与企业的经营权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母公司将所并购的子公司的经营权以承包、租赁等方式转让出去,则经营权受让方可视为取得商誉的使用权,母公司为此收取的承包、租赁费用中相当于商誉使用费的收入应计征营业税。对于这部分商誉使用费的计税基础,可采用专门的评估方法,按照承包、租赁费收入中超过正常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的部分来核定。

对于企业因债务重组、合并而转让商誉的涉税处理,笔者认为,首先,商誉的所有权是不能单独转让的,只能随企业的整体转让而发生转移。其次,依税法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其初始取得时支付的成本作为计税成本。如果原母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确认对特定子公司的外购商誉,则原母公司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中包含外购商誉的价值且不得从计税成本中扣除。如果原母公司将持有该子公司的股权通过并购或债务重组再次转让,其所收到之对价的公允价值(或用以抵偿债务之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它们与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的差额——即转让子公司的溢(折)价,都属于原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转让的收益(或损失),在扣除受让方的股权支付额对应的可暂不征税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后,作为投资转让所得(损失)并入原母公司即转让方的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对这部分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如果原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成本不相等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无论是否需要做纳税调整,在计算子公司转让溢(折)价时扣除的原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中已经包含了原外购商誉的价值,因此原母公司不需要单独就商誉所有权的转让进行纳税申报,也无需单独确认商誉的处置损益。

关于商誉的成本是否应当在所得税前予以摊销扣除,笔者认为,首先如上所述,自创商誉的成本不得计算摊销费用在税前扣除。其次,对于外购商誉的支出,税法也不允许摊销,而只有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才准予扣除。如果商誉在后期发生减值,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主体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确认的商誉,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企业所得税法不认可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的减值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除财政部、国税总局另有规定外,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调整各该资产的计税基础,这些资产组以后转让或清算处置时发生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在申报纳税时不考虑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因此,商誉的减值测试一般无需考虑其所得税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他税收法规对无形资产研发支出以及转让和投资税务处理的相关规定较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有较大差异,这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根据新所得税法的要求健全会计核算、及时把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对无形资产的研发和管理活动进行纳税筹划,以实现纳税支出最小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3

该文件成为我国软件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其后陆续有根据该文件制订的其他有关软件的政策,各地方也根据该文件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文件。该文件从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吸引与培养政策、采购政策、软件企业认定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提出了对软件产业鼓励的具体措施。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软件公司可以享受以下的优惠政策:

一 软件产品登记后享受的优惠政策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未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或被撤销登记的软件产品,不得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符合本办法规定并经登记和备案的国产软件产品,均可享受《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根据该条规定,在我国软件产品实行的强制登记制度,对软件公司来说这并不痛苦,因为登记以后带来的是政策的优惠。

1、税收的优惠

软件产品经登记生效后,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政策的优惠

符合《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并经登记和备案的国产软件产品,均可享受《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这个政策各地不一样,但是软件业作为倍受鼓励的行业,享受到的政策优惠是非常实在的。

二 软件企业认证后享受的优惠政策

1、税收优惠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专门有一章规定。其第三章五个条款全部讲的是对软件企业的“税收政策”可以归纳为:

(1) 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2) 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 软件企业人员薪酬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4) 对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5) 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其他优惠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详细规定可很多项优惠政策,具体有:

(1) 投融资方面:国家从科技发展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基础软件开发,对于软件企业上市给以优先政策;

(2) 出口政策方面:软件出口,享受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可享受软件自营出口权;

(3) 采购政策方面: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系统,应优先由国内企业承担,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应优先采用国产软件系统;

3、重点软件企业

(1)重点软件企业享受的优惠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第七条规定:“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条件

《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是指业经软件企业认定机构认定,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软件企业:

(一)软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

(二)年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且软件出口额占本企业年营业收入50%以上;或软件出口额占到本企业年营业收入70%以上。

(三)根据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国家软件产业投资指南,在某些软件重要领域销售收入列前五位。“

三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

1、高新技术产品范围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第四条规定,高新技术范围如下:1、电子与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5、航空航天技术,6、现代农业技术,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8、环境保护新技术,9、海洋工程技术,10、核应用技术, 11、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科学技术部对高新技术范围和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适时进行补充和修订。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第五条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1、从事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认定。2、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4、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5、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6、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综上:软件公司的产品只要在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其他条件非常容易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

3、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各地方并不十分一致,主要体现在税收上,有的地方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

四 申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享受的优惠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是政府专项基金,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立。设立该项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扶持、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该基金服务对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企业和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创新基金的条件

1、申请的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依法登记注册,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2)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2)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的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能大量吸纳就业、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项目。

综上:国内软件公司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条件非常符合创新基金的服务对象,软件公司应当积极申请。

(二)创新基金给付方式

1、贷款贴息:对已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的创新项目,原则上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其使用银行贷款。一般按贷款额年利息的50%-100%给予补贴,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2、无偿资助: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补助。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企业须有等额以上的自有匹配资金。

篇4

我公司是建筑安装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我们开发票都是到税务局代开,代开发票时税务局当时就从账户上扣除了所得税,比例按1.8%扣除,这种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应该放在利润表哪里?是放在利前还是利后?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吉林省 邓岩)

在线专家:

针对您的情况、以税票做为原始凭证,做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以发票记账联为原始凭证、做如下分录:

借: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井结转相关成本。

期末按核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做如下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此时的所得税费用填列在利润项目之前利润总额项目之后。

至于代开票时确认的所得税,最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中体现,与利润表没关系,更不用考虑是税前还是税后。

退货的处理

本期退货并且记账的和跨月退货记账一样吗?都是用原来的会计分录,然后再用负数填一遍吗?(河北省 陶贤铭)

在线专家:

严格来讲,应区分各种情况:

1)在财务报表报出前,发生的上年的销售退回,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上年报表相关项目数据以及本年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

2)如果财务报表已报出,发生的上年的销售退回,冲销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成本。

3)发生的本年销售退回,直接冲减本期的销售收入、成本。

固定资产大修理

某企业对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费用5000元,应分摊的修理人员工资1000元,领用原材料10000元,该批原材料应负担的进项税为1700元。分录怎么做?(河北省 张苗苗)

在线专家:

如果该大修符合资本化条件,则处理应为:

借:在建工程 16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原材料 10000

如果该修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则不增加在建工程成本,因为是车间生产经营用设备,直接计入制造费用即可。

出口销售怎么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出口销售发票/报关单/核销单/银行水单,我怎么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以那个单据为准?例如:购入鱼加工成鱼片,全部加工出口销售10万美元(FOB价),采购水产原料30万元人民币,税款9.1万元人民币。汇率6.3,增值税17%,退税率13%。问题: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630000(100000x6.3)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63000。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391000

贷:原材料――鱼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1000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5200[100000x6.3x(0.17-0.13)]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5200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5200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25200

允许扣除的CIF价的运费、保险费计人费用还是成本,还有佣金,会计凭证怎么做?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征税率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退税率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征税率退税率) (天津市 冯小萍)

在线专家;

根据您的情况,您的处理有不妥之处。处理思路应该是这样:

增值税有关“出口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

1 应该是先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FOB)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二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3 计算“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退退税额二出口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退税率;

4 计算“应退税额”(只有2计算的结果为负值时寸可能退税):比较3与2绝对值的大小,取其小者,即为“应退税额”;

5 计算“当期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以上会计分录应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吏增值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即应退税额)

应吏税费――应交增值税仕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吏增值税(出口退税)

财务软件折旧

关于财务软件一般折旧几年?是不是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谢谢!(北京市 姚菲菲)

在线专家:

依据《财税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的规定,企事业单位购入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摊销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转租业务处理

A公司把一幢房租给我公司,租金20万元,我们又转租给B公司,租金22万元。会计分录是否这样做:

我公司租进来做:

借:管理费用――其他

贷:银行存款

转租出去: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河北省 汪金珊)

在线专家:

您的处理不正确。支付的租金应该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取得收入的分录正确。

企业间往来账处理

我公司经常跟其他企业之间发生大额资金往来(100万以上),性质无非是暂借款,不付利息的。如果是暂时借出的,都

放在其他应收款,借入的都入在其他应付款,我不知道这样做合不合适?如果这样做用电汇凭证可不可以人账了?还需不需要对方开收据过来?请赐教怎样做才合理。(江苏省 毛瑁)

在线专家:

企业之间的临时借款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款项的往来需要收款方开具收据作为附件。

汽车抵广告费的处理

我公司收到一辆汽车抵广告费,该辆汽车已经过户到集团名下,我公司是集团下单独核算的子公司,对于该辆抵广告费的汽车我公司应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应附哪些附件?(河北省 姚萍)

在线专家:

形式上车辆是过户到集团公司的名下,因您公司是子公司,所以您公司作为车辆入账是不合适的,即使入账,车辆的折旧和所发生的相关费用也是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如果要扣除应该过户到您公司的名下。

您公司可以做如下的分录,如果广告费没有挂账,分录是,

借:固定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

如果广告费已经挂账:

借:固定资产

贷:应收账款

需要双方签订的抵债协议及过户手续。

车辆购置税的处理

购入的车辆作为固定资产,那么车辆购置税是进固定资产吗?(四川省 杨怡)

在线专家:

需要进成本。车辆购置税是一次性缴纳的,因此它可以不通过“应交税费”账户进行核算。在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企业实际缴纳的车辆购置税,应当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医院会计处理

请问(医院)会计报表中的结余分配在年末时是不是要转人事业基金,不能留余额?(河南省 佟晓)

在线专家:

除从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外,结余分配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不再提取其他各项基金。结余分配提取“应交所得税”、“专用基金”后的未分配结佘,全数转入“事业基金”。

重组业务中个人股东如何适用税收政策呢?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文件主要解决了企业股东股权收购特殊性处理问题。但多数企业股东中有自然人股东,对于自然人股东股权收购行为是否也可以按特殊性税务处理?(北京市 王维)

在线专家:

财税[2009]59号不是针对自然人股东行为规范的,对于重组中涉及自然人股东的,要适用国税函[2005)319号文。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319号)规定,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

上述重组中,自然人股东取得股权或非股权支付额,要依法按财产转让计算个税。

合伙企业的股票转让收入如何适用营业税和个税政策?

我想成立一个合伙企业,主要从事股票买卖,赚取差价。请问该合伙企业的股票转让收入是否要缴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另外,个人独资企业的股票转让收入是否需要缴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广东省 张筱强)

在线专家:

个人成立合伙企业,不是企业,不能按企业的相关规定执行。

我们看看国家对个人从事金融商品的买卖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第一条规定:“对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从事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鉴于营业税纳税人的定义为“单位和个人”,合伙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不属于个人的范畴,应属于单位的范畴,不符合上述免征营业税的条件。

另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转让股票所得继续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财税字(1996]61号)文件规定:“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继续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里的个人为自然人,不包括个人合伙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

所以,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腹票转让收入需要交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利息目前如何确定涉税收入?

金融机构贷款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是否应该冲减利息收入?(河南省 程鹏飞)

在线专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3号)规定,属于逾期贷款,其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应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即金融企业逾期90天仍未收回的贷款利息,可以按收付实现制确认营业收入,也可以按会计确认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税务利息收入,

从上述规定看,23号文的规定更加灵活,考虑了会计核算的一致性,也即,对于会计上,针对逾期贷款,即使已经逾期未收到,但核算了利息收入,那么,此时税法上也可以保持和会计一致,进行收入的确认。

假如,对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则税法上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外国公司在境内提供建筑劳务涉税如何规定和处理的?

有一公司要和国外一家公司签订工程安装服务合同,由国外公司到我国提供服务。我国对国外公司的劳务如何规范涉税管理的?国外公司需要在我国缴纳什么税?(新疆自治区 孙晓慧)

在线专家: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从上述规定看,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需要设立经营机构,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此类企业的机构,是在国内登记的,由其境内机构自行申报纳税。

对于国外公司未在境内设立机构的,我国实行源泉扣缴管理规定,规定扣缴义务人。

营业税方面,《营业税暂行条例》的第十一条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人为扣缴丈务人;在境内没有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条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

[2009]3号)第三条明确,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第七条明确,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

从上述规定看,工程安装服务,是建筑安装劳务,境内设立机构的,由其机构自行申报纳税,否则,境内单位按规定代扣营业税,适用3%税率,还要依法代扣预提10%的企业所得税。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是否必须提供外部证据?

一般损失需要提供外部证据,因为外部证据有说服力和公信力,那是否企业的损失都必须提供外部证据,才能税前扣除呢?(天津市 陈婷)

在线专家:

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三章:资产损失确认证据,对资产损失的证据进行了规范。

具体针对自行计算扣除类和申请审批类分别给出了一般性的规范。

企业发生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应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做好资产损失的确认工作,井保留好有关资产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及内部审批证明等证据,以备税务机关日常检查。

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

88号文在一般性规范的指引下,针对不同的资产给出了具体的适用规定。

一般损失需要提供外部证据,因为外部证据有说服力和公信力,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可以不提供外部证据的损失,根据88号文件内容,可以不提供外部证据的损失,经过整理汇总如下:

1 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中,单笔金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企业作出专项说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认定为损失。

2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单项或批量金颉较小(金额较小是占企业同类存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税所得、增加亏损10%或10万元以下),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确认损失。

3 金融企业对于余额在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农村信用社为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抵押质押贷款,追索1年以上,无法收回的。

4 银行卡透支款项余额在2万元以下(含2万元),追索2年以上仍无法收回。

关于非税收入的政策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4号)文件,对公益扣除比例、公益事业的范围、公益性群众团体的范围,适用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公益性群众团体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行政管理级次分别使用由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者《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上述规定中,提及了《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请问,何为非税收入呢?票据方面有何规定呢? (福建省 徐文君)

在线专家:

非税收入是和税收收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财综[2004]53号文对政府“非税收入”解释为,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井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委托的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执收单位”)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及省政府制定的有关行政规章、规定所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均应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由执收单位凭《财政票据购领证》在各地财政局票管中心购领。

票据的管理设计,各省均有明确规定,比如:《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5]876号),设置了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的具体种类,规定了各种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的适用范围、式样、规格、联次、内容等。2004年9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明确,按照“统一印制,分级管理”的原则,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统一制定。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地区的非税收入票据监管工作。

私募基金投资

想了解一下私募基金的特点以及如何投资私募基金。(山西省 王佩荣)

专家: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相对于公募而言的,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私募基金在我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一般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比较宽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专业技巧性,收益回报通常较高。私募基金在基金封闭期间,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

目前中国的私募按投资标的分土要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阳光化后又叫做阳光私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以IPO为目的)、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即VC)。对于多数有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目前主要能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渠道就是阳光私募。

阳光私募是一种信托合同,是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信托基金,涉及四个参与方:投资顾问公司(通常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托公司、证券托管券商、资金托管银行。投资顾问公司负责投资的具体操作;信托公司负责信托合同的签订,资金的接收和收益的分配、基金净值的核算和公布等;证券托管券商是股票的托管方;

银行是资金的托管方。

阳光私募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阳光私募不得公开发行。不得在媒体上做营销宣传,营销方法土要是向熟人募集或者口碑相传。二、阳光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客户进行收益分成。阳光私募的固定管理费很少,土要依靠超额业绩费未创造收入。一般收取2。%的超额业绩费。当阳光私募基金产生盈利时,私募基金管理人会提取其中的20%作为回报。但该超额业绩费只有在基金净值每次创出新高后才可以提取,所以阳光私募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对下行风险的控制相对严格。三、股票投资比例灵活。阳光私募基金仓位可以在0~100%之间,而公募股票基全的仓位不能低于60%四、购买门槛较高。阳光私募基金的最低购买额度一般不少于100万元,而公募基金的最低购买额度是1000元。五、有6或12个月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内赎回受到一定限制。封闭期结束后一般每月公布一次净值井开放申赎。

投资者选择阳光私募基金投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一,考察过往业绩。重点考察阳光私募过去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业绩,在排名前20位的阳光私募基金中选择。要综合考虑,因为业绩排名时刻都在变动。二、考察阳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团队实力。阳光私募的领军人物主要来自基金公司、券商研究所、券商资产管理部以及民间高手等。能力差别较大,要重点考察其领军人物的工作经历、过往业绩以及在行业内的名望。三、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进行选择。阳光私募的最低认购额度主要有三个档次:10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阳光私募的发行份额一般只有50份、但300万元以上的不受此限制。总之,阳光私募基金一次性投资资金较大,投资者需要慎重投资。

如何确定股票的目标价位

请问专家,有什么技术指标能够比较理想地确定股票的目标价位?(河南省 晓风)

专家:

关于股票目标价位,实际上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常难做出很准确的预判,一般来说,投资者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合适的心理价位,对投资股票能做一定的调查分析,同时设立止损点。凡是出现巨大亏损的,都是由于入市的时候没有设立止损点。而设立了止损点就必须执行,尤其在今天刚买进就套牢,如果发现错了,就应该卖出。千万不可以盲目地进去买,然后盲目地等待上涨,再盲目地被套牢。

二是前期阻力位。前期阻力位,是指当股价接近前期阻力位时。如果不能再增动量,则跃过此阻力位的难度会非常大,投资者不妨清仓或减仓。股价运动过程中,每次高点的形成都有其特殊原因,而这一高点一旦形成,将会对该股后续的股价运动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则是该点位附近被套的筹码在股价再次运动至此时会产生解套要求,再则是股价行进至此时投资者会产生心理上的畏惧,获利回吐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如果前期阻力位,特别是重要的阻力位没有被有效突破,或者投资者此时股票的定价存在疑惑,则可以考虑减仓,如果正好处于市场的高点,则有清仓的必要。

三是判断大盘走势。在通常情况下,个股与大盘的联动性还是非常强的,大盘处于升势时买股票赚钱的概率远远超过大盘处于盘势或跌势时,如果大盘见顶,则差不多90%的股票都会随之下跌。故判断大盘是否见顶是考虑是否卖出股票的一个重要指标。按这种方法操作有几点需注意:一是对大盘的见顶迹象和信号能有一定把握;其次要承担另外不随大盘表现的10%股票此时继续上升的风险。

四是注意一些主要指标的变化。比如注意股价是否破了某一均线;注意是不是放量下跌,成交量放大且股价下跌,十有八九是主力出货,投资者必须谨慎对待;拒绝中阴线,无论大盘还是个股,如果发现跌破了大众公认的强支撑,当天有收中阴线的趋势,都必须加以警惕,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见了中阴线都应该考虑出货。

白银投资

从去年开始,投资白银在市场上相当火爆,想了解投资白银有什么比较好的渠道?(天津市 陆梅红)

专家:

在通胀环境下,投资黄金、白银等重金属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由于白银价格低于黄金价格,投资起点低,非常适合个人投资者。

目前白银投资渠道分为三种:实物银、纸白银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g(T+D)。适合投资的实物银主要是一些黄金公司推出的投资银条产品。纸白银业务目前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都有。纸白银与纸黄金类似,是一种个人凭证式白银,投资者按银行报价在账面上买卖“虚拟”白银,个人通过把握国际白银走势低吸高抛,赚取白银价格的波动差价,投资者的买卖交易记录只在个人预先开立的“白银账户”上体现,不发生实物白银的提取和交割。

与前两者相比,白银T+D业务是最适合“以小博大”的投资渠道。白银T+D的业务模式与黄金T+D业务几乎相同,同样具有保证金交易、双向投资、全天候交易等特点,由于在T+D交易中使用的是杠杆机制,加上白银的价格比较低,因此投资门槛很低,更适合个人投资者。目前工行、兴业、深发展对白银T+D业务的保证金比例最低为15%,民生的最低保证金比例为10.5%。白银T+D交易单位为1手=1000克。如果按照15%的保证金比例来计算,投资1手白银需要的资金为1000元左右。白银T+D的手续费是按照交易金额来计算的,手续费率的范围约为交易金额的万分之十四到万分之十八,还可进行多空两个方向的操作,非常具有价格优势。

白银T+D业务买卖双方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确立买卖合约,该合约不必以实物交收,买卖双方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买入或者卖出以平掉持有的合约。在持仓期间将会发生每天合约总金额万分之二的延期费(其支付方向要根据当日交收申报的情况来定)。延期费是“延期补偿费”的简称,是因客户延期交收而发生的资金或贵金属实物的融通成本。延期费为万分之二,买卖双方需当天支付。延期费的支付方向是根据交申报数量与收货申报数量对比确定的,当交货申报量小于收货申报量时,空头持仓向多头持仓支付延期费;当交货申报量大于收贷申报量时,多头持仓向空头持仓付延期费;当交货申报量等于收货申报量时,不发生延期费支付。

白银T+D业务支持双向交易,投资者可以根据对市场的判断,选择做多还是做空。交易时间全天候,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30,晚间21:00―02:30,投资者可自主把握交割时间,由于白银T+D业务可以在晚上进行交易,而且波动最活跃的时候也恰恰是在晚上,适合白天上班的投资者,免去了炒股时要在白天看盘的麻烦。白银T+D业务实施当日无负债制度,浮盈浮亏当天清算。白银T+D业务采取保证金交易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品下午三点半到次日三点半算一个交易日,委托交易当日有效,也就是说上午或下午的交易指令到晚上就失效了,需重新挂单。

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税收制度 税收中性 税收调控 公平与效率

一、21世纪

1.20世纪末市场化程度已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步建立

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双重体制格局还没有彻底改变。不过,即使仍然沿用“双重体制”,也是非国有经济这一新的体制成分以及与之相关的市场机制开始占据优势,国有经济的份额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传统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这样,当前的体制格局实际上可以概括为: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新体制已从“边缘”向“中心”靠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制格局变动基本上是沿着“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迹运行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可以概括为市场化进程,因而市场化程度指标可以用来表示体制改革所能达到的水平。

2.21世纪的上半叶,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全可能的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过20年的改革,

体是国家,因而税收政策的制定及其运用体现着国家的宏观目标与偏好,从而国家运用税收引导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时,有着其他各种经济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调控力,直接有效,强制规范,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一般认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节经济周期,实现经济稳定;二是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公平收入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在税制建设上,税收调控的要求是:及时、足额、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掌握必要的财力、物力,在我国当前突出的表现应该是提高整个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调节供求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矫正收入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包括缩小地区间差距。

举世瞩目的1994年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制体系。新税制运行两年来,保证了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新税制是成功的。如果从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关系分析,94税改正确把握了两者的关系,在税改主要内容上体现了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辩证统一。

从流转税改革来看,取消工商统一税,实行内外资企业统一的流转税制: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整个工业生产和流通领域,税率趋向统一,这都体现了税收中性的一面;在普遍开征增值税的同时,对烟酒等11种消费品和石油、天然气等7种矿产品分别开征了消费税和资源税,并实行差别较大的税率,这又体现了税收对特种消费品高额收益和自然资源级差收益的非中性的特殊调节。就增值税本身来说,规定了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以及减免税优惠规定,这又体现了它非中性的一面。再就绝大多数产品适用同一基本税率这一中性特征来看,由于各种产品的供求弹性不同,必然会影响税负转嫁的程度,从而影响产品的相对价格和生产者消费者的抉择,其税制运行结果又会是非中性的。这反过来说明,绝对的中性税收是没有的,税收中性与非中性、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是辩证统一的。从所得税改革来看,通过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税利分流,取消税前还贷,取消国有大中型企业调节税,取消企业税后征集“两金”,取消奖金税等一系列措施,使所得税向中性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同时仍存在非中性的问题,就企业所得税而言,一是内外资企业仍实行两套税制,税负不平;二是税率上内资企业仍实行33%、28%、17%三档税率;三是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保留了大量的减免税优惠。从所得税改革的整体来看,既通过税收的中性化为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创造了必要条件,又通过税收的非中性措施体现了对小企业、特殊行业企业(如残疾人企业)的照顾,在这里体现了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辩证统一。

与此同时,新税制还通过统一税政,集中税权,理顺分配关系,取消困难性减免,严格控制偷漏税,强化税收征管等方式,在有效地保障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体现了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辩证统一。

在进一步完善新税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正确处理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关系,例如,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建立统一的法人或公司所得税制,体现税收中性的要求。但即便是实行统一税率,现存的内外资企业的大量减免优惠规定也很难取消或统一,有些规定甚至是很必要的,这在事实上表现为一定的非中性。再如,流转税中的增值税被公认为是具有中性优势的税种,但仍在税率(三档)、进项税额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征税办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非中性。即使今后通过改进完善有关规定也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对待税收中性原则,应坚持相对论,防止绝对化。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辩证关系,也才能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相符、又符合

式,再转向所得税为主体模式。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为第一步的模式转换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国外经验看,一国税制结构从流转税为主体模式转向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模式,其经济条件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0美元左右。如日本转换时的水平为789美元,美国815美元、英国717美元、原西德647美元。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达700美元左右,这还是根据市场汇率计算出来的,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我国的经济实力远超出该水平。所以,我国税制结构模式的转换,不仅具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过剩下需求不足这一重大难题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模式转换的经济条件。

3.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而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三种最基本的形式,即: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而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和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障项目多少不一,基金筹集标准高低不同,资金管理分散,筹集成本高,调剂面窄,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力的监督,普遍存在资金浪费、挪用问题,无法专款专用,难以满足保障支出的需要。较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参照国际经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社会保障法,开征社会保障税。具体实施方案是:(1)在保障项目上,设立退休、失业和医疗三个必缴税目,对工伤和生育等保障项目,暂时仍由企业或家庭自我保障。(2)结合大多数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为雇主(公司)、雇员和个体经营者的现实情况和我国国情,我国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原则上也应该是所有支付工薪的单位、工薪收入者和个体经营者。(3)按照国际惯例,社会保障税的计税依据为雇员的工薪收入(不包括资本利得、利息、股息所得等)、个体经营者的纯收益额或营业利润;在税率上一般按比例税率征收,并且对税基的最高额有限定,当然限征额要根据物价指数适时调整。(4)社会保障税可作为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在分享比例上,目前可将税款的大部分划归地方收入,少部分划归中央,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调剂。(5)社会保障税应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税款入库后再拨付给社会保障部门使用支配,为此必须改变目前多头分散管理的局面,在地方机构改革中成立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5.加大费税改革的力度,为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提供宽松环境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方式,税费的界限和关系也是十分清晰的。但在我国,由于政府职能转换的滞后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政府部门间、单位间、地区间的相互攀比、巧立名目、提高标准、使得非税收入持续快速膨胀,现在已到了严重失控的地步。从全国的情况看,1996年非税收入已达9798亿元,比当年税收收入的6909亿元多出近3000亿元,“费”与“税”的比例高达1:0.704,“费”大于“税”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增长速度看,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1988年为4l 5亿元,1992年为600亿元,1996年高达2900亿元,非税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gdp和税收的增长速度。无论是税费之比还是非税的增长速度在当今世界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篇6

一、个税改革困局简述

改革开放,既造就了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伴随着收入分配的分化。鉴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转变方式的财税体制”,以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并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委员、资深财税专家高培勇先生指出,由于三者皆与财税体制调整密切相关,故“财税所担负的职责和所承担的压力是空前的,必然要经历一个深刻而痛苦的过程”。信哉斯言。对于调节收入分配而言,由于政府在初次分配领域的调节手段有限,二次分配即财税调节就成为当然之选。学界通说认为,个税从目前的分类所得税制过渡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有助于实现“劫富济贫”,而非一味提升“免征额”,压缩后续个税改革的空间。

受现行“间接加截留”征管体制的制约,即现行征管手段只能针对间接税和现金流量,而不具备针对财产税等直接税和财产存量环节的征管能力制约,个税改革尚须攻克诸多难关。

易言之,下列问题须慎重考虑并未雨绸缪:与个税改革相配套的全员申报制度和第三方信息(利益相关人)申报制度、税收保全制度和税收代扣代缴制度、税务行政协助制度和反避税制度向自然人延伸(现行反避税制度局限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纳税主体)、部颁税法规则的审议制度和税法共同体的建立等,乃至个税“所得”范围的立法表述等问题,均有待深入研究并逐步完善。伴随个税改革的推进,企业纳税主体向自然人纳税主体重心位移,迄今处于沉睡状态的公民将被唤醒,宪法文本意义上的公民将被激活,届时,公民对于财政税收信息公开的诉求将海量膨胀,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税收争议协调与解决机制也应适时配套,以体现制度供给的适应性和回应性。离开这些制度配套,个税税制改革将孤掌难鸣。故个税税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重而道远。因此,其实际推进之时间表,应该慎重权衡,妥善抉择,并充分考虑诸多配套措施能否跟进,对政治权威的影响如何,等等。

然而,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对国家实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诉求和压力与日俱增,调节收入分配的任务不容懈怠。如果说,择机开征物业税等财产税是执政党在回应人民的期待和履行走向“共同富裕”的政治承诺,那么,收入分配的公平调节,则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则追求公平,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个税改革理应担负起调节收入分配的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欲实现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完善税制”和“加强征管”是两个相互联系但有区别的思路,二者可综合布局,协调推进,相互相承,不能只顾研究“税制改革”而忽视“加强征管”。实务中,在税制改革未臻完善的前提下,为加强高收入者个税的征管,国税发[2005]120号《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和加强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制度;国税发[2006]162号《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规定,12万元以上者自2007年起必须履行自行申报义务,等等。不过,上述措施牵涉到税务机关之外的因素太多,其协税护税制度,必依赖诸如工商、司法、房产、商务、证劵、银行、出入境、外汇等其他部门配合方能奏功,因此,如果协税护税制度阙如,税收征管的制度创新不力,针对高收入者个税管理的诸多措施,势必难有作为。

二、制度创新与协税护税

有观点认为,协税护税必待法律修订完善后方能启动,否则即违法。这是一种教条且肤浅的法治观念。笔者以为,现行征管体制之下,协税护税已经存在制定法依据,尚有制度空间可以开拓,《税收征管法》第五条、第六条和《实施细则》对此均有规定。由此,协税护税既有法律依据,亦有路径可寻。诚然,制定法不可能面面俱到,法律不完备性乃是永恒的命题,“制定法欠缺”将无时不在。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行政协助是指行政机关之间应当基于行政的整体性、统一性,相互提供协助,共同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税收行政协助,其内容是向税务机关提供税收信息,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有遵照义务而无推辞理由。换言之,协助乃是行政机关的一项内在职责,不以法条规定详尽妥帖为先决条件,那种凡事必修法先行的认识,不自觉地陷入立法依赖主义。

建国后,我国建立起了高效运转的行政系统,靠贯彻红头文件和行政指令管理,无需借助签订合同等外

在形式,即具有高效且强大的动员能力。高效和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成为中国政府管理的一个特色和优势。实际上,正如制度经济学家科斯指出,企业组织存在的核心在于,高效内部行政指令能减少签订外部合约的交易成本。政府组织亦然。日前,诸多税务机关已经探索出许多协税护税的措施,以《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为例,协税护税范围已经扩大和延伸到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其他税务机关亦有相关探索和实践。这些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亟待总结提炼和推广。

日前,国家税总出台国税函(2011)50号文,加快了加强高收入者个税征管的改革步伐。文件对高收入者的征管措施提出诸多具体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加强高收入者个税征管的有力步骤。纵览国税函(2011)50号全文,其亮点在于税收行政协助从无所作为走向积极有为,从坐而论道走向躬身起行。本文不揣浅陋,对协税护税的可能路径试作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三、高收入者个税征管中协税护税的具体途径

在税收信息的获取和税源监控方面,税务机关受到多方制约,因此,强化征管和完善协税护税制度的出发点就是分析涉税信息源,并将其归类。简言之,其信息源包括国家司法机关、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公法团体和介入税收法律关系的第三方主体等。本文试作简要探讨。

首先,国家司法机关协助。司法机关在涉及财产转让交易、企业破产、产权转让纠纷、清算案件等一切财产纠纷案件,有审查其交易是否完税的义务,在未审查其交易是否完税的前提下,不得结案或者做出法律裁决。在实务上,一项交易没有完税,参与交易的相关主体其权利义务状态未定,其法律地位将处于未决状态。因此,民事案件特别是各类合同纠纷、财产纠纷、股东清算纠纷中,一项交易已经合法纳税的,或者对纳税事项做出处理约定的,可以做出判决;没有合法纳税的,或者未纳税又没有明确其纳税责任的,应将相关信息通报税务机关处理。目前,司法机关全面适用法律的理念阙如,其税法意识急待加强。笔者曾亲历多起股东清算案,法院无视《税收征管法》规定的企业清算注销之前的清税结票程序,仅考虑民事关系而迳行判决。实际上,只有“税后利润”才是股东清算标的,“税前利润”不得作为法院判决股东清算的依据;企业破产清算案中,有法院将国家税收视为普通民事债权,既不考虑税收优先权也不通知税务机关,出现将国家税收视为“放弃债权”的案例实不鲜见。当前,对司法机关而言,要明确并强化其税收行政协助义务的观念;对税务机关而言,要与司法机关研究制定经常沟通联系和信息交流协调机制。

其次,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协助。是指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履行向税务机关通报汇总涉税信息的义务。比如,国土管理、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工商管理、商务部门、证券登记和知识产权登记管理机构,应对财产交易(股权、证券、产权、地产、房产、知识产权)或房屋租赁等信息向税务机关履行通报义务。例如,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应对两年不进行工商年检的公司和其股东等信息,向税务机关履行通报义务,以杜绝藉吊销营业执照等手段,不经清税而恶意逃避国家税收的行为;其他国家机关比如海关、金融(保险、证券和银行)监管机构、财政、审计等部门亦负有向税务机关通报涉税信息的法定义务。财政部门拥有诸多政府采购信息,这些政府采购信息关涉诸多涉税交易;审计部门对诸多资金的使用和交易进行审计,自然获取许多涉税信息;在外国人非居民(或居民)纳税人的税务管理方面,政府的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公安派出所,负有向税务机关报告涉税信息的义务。理论上,在现行分类所得税制之下,一切财产转让交易信息均可以通过税收协助制度得到交流和呈现,从而解决税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方协助制度。指纳税主体之外的参与交易的私法主体履行通报税收信息的税收行政协助制度。也称之为第三方协助制度或税收利益相关人协助制度。比如,公司、企业(如银行等)、合伙和税收利益相关人(扣缴义务人、交易关联方和其他交易对象等)履行向税务机关就交易和所得提供涉税信息的协作义务。这一义务在税法和行政法上称之为“协力义务”,税收协力义务是税收行政协助的一部分。比如,对中国或者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而言,其负有如实向我国税务机关报告资金流转信息的义务;对税收利益相关人(公司、企业、合伙、个人、社会团体、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而言,皆负有向税务机关报告涉税交易信息的义务。客观上,如果税收信息不断涌向税务机关,税收机关可以将纳税人的自行申报信息与利益相关人申报的涉税信息进行比对,从中发现和监控税收违法行为。第三方协助机制的“制定法欠缺”是显然的,但并非没有法律依据。现行《税收征管法》第五条第三款、第二十五条和第五十七条等,均构成第三方协助义务的法源。

公法或社会团体协助。一些行使公权力的公法团体(执政党和参政党机关、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履行政治职能的政治机关除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行业管理协会(如足协、篮协、乒协、羽协、科协、轻工业协会等),履行向税务机关提供税收信息的协助义务。公法团体在税收行政协助中分两种情况,有时系交易主体身份,处于税收利益相关人地位;有时处于行业管理者的地位,因管理工作而归集并掌握众多涉税交易信息。

中国特色的保障机制。目前,应该强化税收行政协助的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含司法机关)的观念。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渐将协助主体延伸至公法团体或税收利益相关人。在现行体制之下,还可以考虑发挥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系统的作用,在现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制度中注入税收信息通报即税收行政协助的新内容,使得税务信息从各主管部门源源不断地向税务机关汇聚,以解决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源信息困境。由此,可以将税收行政协助的制度建设与《行政监察法》和《税收征管法》的修订相衔接,并与党纪党规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