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高中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程 新要求 有效性培训过程
一、引言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英语新课标》或《新课标》)。而此次新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标》与以往不同的是要改变过去英语课程过分偏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倾向。“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分为六、七、八、九四个级别,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达到七级的要求,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可以向八、九级目标努力。每个级别的要求或目标都是按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来设定的。语言技能也就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语言知识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指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意识等,以及通过学习培养出的合作精神、国际视野等;学习策略分为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的策略;文化意识主要指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
二、《高中英语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的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它更加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育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情感态度;发展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的突出关注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第一线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理解《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根据相应的变化,适时转换角色。
(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往过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应该贯通期间。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合理氛围。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
《新课标》颁布后,改变了全国通用一套教材并且一用就是多年的状况。现在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增加了,而且还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尊重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权。课程不是封闭的、分化的、固定不变的内容体系,而是开放的、整合的,向跨学科综合化方向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参与课程的规划研制,并与学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共同生成新课程,共同伴随新课程一起成长[2]。具体地说,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发个性化教材,可以是学科类的,也可以是活动类的,可以是学期课程,也可以是短期讲座。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和最终归宿,在课程改革中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直接感知课程,对课程的优劣、存在的利弊及其对学生的具体影响等情况了解最多。教师在利用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方案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等进行分析和批评,总结得与失,找出成败的原因,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包括及时对原有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重点、学习空间、教学方法等作进一步的重组和调整,并以自己的理解对课程进行再开发和再创造。
(三)要成为学生能动作用的关注者
《新课标》要求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课程的能动作用,承认学生作为课程管理主体的地位,承认学生本身就在创造着课程。从表面上看,课程是由特定的群体设计的;但从深层次看,课程是由学生来创造的。课程不完全是按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来实施的,学生正是通过与课程的相互作用,才得到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能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主体作用是他人替代不了的,教师的“教”是要通过学生的“学”而发挥作用的,“教”是为了“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只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师有效培训的内容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都要随之发生变化[3]。因此,为了帮助教师们跟上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引领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参培教师平时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直接教学经验,而对新的教育观念、原理等理论学习确实相当欠缺。新课程培训首先必须针对他们的问题,特别是在理论层面的不足,强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引领是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来加强参训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讲座是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最好平台。在讲座中,专家和参训教师很好互动,相互交流对话,可以促使参训教师达到内化理论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讲座也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二)观摩实践
“示范―模仿”是人类社会传递接受经验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也是培训活动中最为常用的模式之一。它是培训者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习这一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来逐步掌握所示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4]。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英语新课程教师培训,除了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行为中显现新课程理念。因而“观摩实践”在培训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出色的一线教师,给全体参训教师上一些观摩课。观摩课可以做到三个方面的定向,即:内容定向、课例定向和任务定向,从而提高观摩的针对性。观摩课后,任课教师说课,专家评课,参加培训的教师参与讨论,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为参训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践奠定基础。
(三)学习反思
研究性学习是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倡导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创造动机,而自主性学习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策略。新课程培训不仅要引导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和观摩实践,更要引导参训教师要善于思考,重视对参训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操作程序是:反思自学解疑反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参训教师反思、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自学来解疑,不断提升参训教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是一种研究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能力。不断的学习反思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力,而反思力的提升进而又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四)课题研究
教师的研究具有实践性特点,即在教育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它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其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培训中,要让受训教师逐步养成把理论探求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好习惯。可以就提交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到阶段性的实验报告,再到研究成果的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对参训教师进行训练,让他们熟悉教育科研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素养。通过在课题研究方面的带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结语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5]。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培训要确保有效,就必须求新、求实,学校、社会、教师都需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师培训时,应多方面鼓励参训教师在实践参与、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2.
[2]安徽省教育厅中专师范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校本培训指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34.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34.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35.
篇2
一、教育培训制度
(一)加大统筹力度,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行业配合、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国家应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促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市、县区政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由农业、人社、教育、发改、财政、土地、科技和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日常业务由市、县(区)农业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打造工作互动、平台互通、载体互融、资源共享的培训平台。
(二)健全完善体系,构建“一主多元”的培训网络
农广校是组织完整、体系健全、覆盖面广、贴近基层、经验丰富的农民教育培训队伍,要切实抓好《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地位,改善基本条件,完善教育教学手段,夯实实训条件。要按照“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重点依托各级农广校,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以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加快建立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三)拓宽多元投入渠道,落实经费保障
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投入的经费,应当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倾斜。落实农广校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财政预算经费,优先安排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争取将农广校农民中专教育纳入免学费及国家助学政策。同时,为了促进产业、经济与教育的结合,涉农专业免学费及国家助学政策的组织部门应由教育部门变为农业部门,至少应由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实施。
(四)优化教育模式,创新培训载体
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产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空间和培育载体。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明确培训对象,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明确培训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现实型和潜在型,现实型新型职业农民是目前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服务的职业群体,如种养大户、农业工人、农村经纪人等,是现阶段培育的主要对象。潜在型职业农民是有可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体,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职业农民的后代,即农业后继者,以及农村务农青年;愿意从事农业的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下岗工人、城镇居民等。要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征与差异,按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分层分类因人施教。
2. 优化培训内容。要以服务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指向来设置专业、优化培训内容。同时,按照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要求,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有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使受教育者有业,更要让受教育者主体性乐业和设计性创业。因此,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安排应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并涉及现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塑造,主要为作物生产、动物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土地规划、财务管理、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文化等管理、经济、法律、投资方面知识。
3. 创新培训载体。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和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扎实推进“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专家课堂”、“趣味课堂”一体化建设,采取课堂讲授与示范基地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相结合、专家面授和媒体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针对现实型和潜在型不同群体,灵活选择培训形式,对不具备脱产学习条件的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以产业基地为纽带、以企业为依托开展定点培训;对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以强村大社为阵地,进村入门,送教上门。对农业后继者、初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具备脱产学习条件的群体以涉农职业院校为主开展校园式集中培训。要坚持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建立职业农民跟踪回访培训服务机制,为职业农民不断学习和提高提供继续教育条件。
二、认定管理制度
只有通过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更好地扶持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使宝贵的土地资源由高素质的农民经营。认定管理要建立激励、制约、保障机制,明确认定条件和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和相关责任,还要形成等级能上能下、资质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办法。现阶段,认定条件和标准要保证有人愿意当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基本效益为参数,再按照从业年龄、接受教育培训程度、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带动农户数等划定标准。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要测算不同产业的合理生产经营规模,以高于同期农民工的平均收入水平,提出该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专业技能型与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以来自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服务的年收入高于当地从事非农简单劳动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认定主体应由政府负责、农业部门实施、委托专门机构具体承办,从现有条件和工作情况看,委托各地农广校承办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较为适宜。
篇3
一、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一)抓好宣传窗口建设。以农民知识化网站和《农民知识化工作简报》为主要阵地,发挥它们的窗口作用,贯彻政策,宣传举措,信息,交流经验,掌握动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举办"农民知识化宣传日"活动。为更好地给农民朋友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2月10日,在县人民广场,县农民知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经贸局、科技局、司法局等22个县直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农民知识化宣传日"活动。共发放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大众健康常识等宣传资料40余种,70000余份,接受咨询3000多人次。
(三)利用各级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浙江科技报》、《浙江农村信息报》、《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专题文章,让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来了解和关注我县农民知识化工作。
二、优化全县农民知识化教育资源。
在充分调查我县农民知识化教育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县农民知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如何优化我县培训资源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于5月2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县县农民知识化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泰农知[2008]14号)文件,全面启动我县农民知识化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力求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实行"政府团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培训品牌等措施,来实现"培训资源合理化、教育管理人性化、办学条件规范化、专业工种多样化"的目标。
三、发挥各部门单位优势,实施系列培训项目。
(一)针对"专业农民",发挥各乡镇培训学校作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各乡镇根据本地的发展优势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如大棚蔬菜栽培、优质茶叶生产、食草性动物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等技术培训,受训人员达22299人次。
(二)与县教育局联合开展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查工作。"2+1"、"3+1"和"另类"教育是今年农民知识化推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前瞻性,旨在促使初高中毕业生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即将步入社会的预备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更为培养"技术蓝领"奠定基础。开展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跟踪服务工作是在实施该项举措之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求全县各中学通过召开初高中毕业生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填报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跟踪服务登记表等方式,了解学生毕业后对继续学习和职业培训的需求,对毕业后要求进行职业培训的学生,按照专业需求意向进行分类统计,作为制订开展2+1"、"3+1"和"另类"教育实施方案的依据。
(三)与县茶叶特产局共同举办茶叶特产技术培训。下达了《2008年度农民知识化培训(茶叶特产)计划》,进行茶叶制作技能、杨梅与梨等果树高接换种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茶树良种扦插技术、茶叶无公害生产知识、茶叶加工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1005人次。
(四)与县农机管理总站联合举办中拖(农用车)驾驶技术培训班。共招收50名学员,于6月9日下达了各乡镇招收学员名额指标。参加培训人员按照市收费标准,需要交纳培训费1350元/人,通过农机部门减免500元/人和农民知识化补助200元/人,实际收费只需650/元,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五)与团县委联合实施农村青年人才教育培训工程。于6月10日完成部署,决定对农村从业青年和待业青年、外出务工青年、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和基层团支部负责人,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培训,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已于6月底前完成培训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六)委托县技工学校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共开设计算机应用、水电运行工、维修电工、服装车工、服装打版工、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建筑施工、美发、车工、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拌灰工、机械操作工、保健按摩师等16个专业,现已完成培训359人。
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程度,促进有序输出。
农民知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开渠道收集用工信息,争取用工定单,并通过已经建立的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和。。县电视台、农民知识化工作网站等媒介向全县招工信息。到目前为止,共招工信息23则。同时,积极争取国外用工合同,实现跨国劳务合作。截止至目前,有79人输出到俄罗斯,6人输出到日本。
五、组建劳务派遣组织机构。
为了最大限度的净化了用工的管理职能,减轻企业的工作负担,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市场竞争;理顺劳动关系,规范用工行为,使用人单位和劳务人员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拟组建劳务派遣组织。农民知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了《。。县县劳务派遣组织管理办法(试行)》讨论稿提交县政府。
六、开展外出"能人"宣传系列活动。
为实现从"。。县人经济"到"。。县经济"的转化,充分挖掘和发挥。。县在外创业"能人"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人际关系优势和精神优势,宣传在外"。。县能人"敢为天下先,重家乡感情,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既能享受最好的,又能承受最差的;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四千精神);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四自精神)的创业精神和他们的创业意识、独立自主意识与群体意识,使之转化为。。县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进一步促进农民知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组织了一支采访队伍,通过采用座谈、实地拍摄、人物访谈、制作短片、编写能人"小传"的方式,深入。。县"能人"创业地,到他们创办的企业挖掘一些创业方面的亮点和闯天下、闯市场、回报家乡等方面的典型及发展趋势,了解。。县人在外创业概况,总结。。县人创业规律。并在各级媒介进行宣传。
七、指导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服务站。
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壮大组织网络,指导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基本数据库和人才信息库,成立培训服务分中心和劳务输出服务站,负责为劳务输出人员做好有关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职称评审、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近段时间的工作,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农民知识化工程的成果,进一步发展了农民知识化的内涵,工作上实现了一些突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民知识化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创新的工程,当前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使农民知识化工程持续健康高效运行更是困难重重,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年度实现劳动技能培训0.8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预备劳动力培训2000人,增加输出劳务4000人的任务,进一步总结经验,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农民知识化工作简报》和农民知识化工作网站为主要载体,及时培训与用工信息,推广介绍各单位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反映县部门和各乡镇农民知识化工作开展情况,跟踪报道农民知识化工作动态信息,努力扩大农民知识化工作宣传覆盖面,真正让农民知识化家喻户晓,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并大力营造"外出经商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对外出"能人"进行系列宣传,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二、丰富形式,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各种培训设施、培训师资等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技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农函大等县内现有培训基地作用,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训。借助县外各类培训基地,实行委托培训,鼓励农民工在外地参加培训。扩大培训范围,抓紧初高中学生职业培训调查,积极开展"2+1"或"3+1"教育,使初高中毕业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立足当前,高瞻远瞩,制定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规划,努力创建我县的培训品牌。
三、健全网络,加快劳动力转移。认真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了解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市场就业信息和社会用工情况;加强与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各类劳务中介组织、职业介绍所的联系,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供需交流平台;以山海协作对口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积极牵线搭桥,主动与有关企业进行对接;充分借助县政府各驻外办事处、省市结对挂钩单位作用,适时开展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交流活动,努力争取培训"订单"和"协议";加快组建劳务派遣公司,规范和促进有序输出。
四、完善机制,保障系统运行。建立灵活的培训机制、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充分的就业机制。从经济人的观念出发,建立健全一系列良好的制度,把农民、企业和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自觉融入到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中来。重新整合并积极盘活农业资源,大胆改革农业资源产权制度,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试点性地成立区域性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办法,发展特色经济,减少土地对外出农民的束缚。
篇4
[关键词] 农民 培训 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40-01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农业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发挥合阳县农广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今年8月份以来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农业劳动力基本情况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调查工作,对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调研,为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些深思。
一、我县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
合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达36万人。这些劳动力中,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为占46.8%。绝大多数农民没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6%,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回流现象普遍。在家务农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不足,大多沿用传统方式,一些家庭仍徘徊在未解决温饱而辛苦劳作阶段。
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优先发展奶畜,主攻红提葡萄,优化苹果结构,扩大设施农业,提高粮食单产”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序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农民2万余人,阳光工程每年可以进行800人的培训,现现在在培训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进行培训的时间较短,没有给知识型和技术型人才创造较大的提升,提高的程度不明显。而且真正从事技能型、管理型劳动的人员很少 ,农民科技素质偏低。抽样调查表明,合阳县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4.8%;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5.3%.现在就具有职业农民技术的只占进行抽样调查村具有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2.3%。新阶段,农民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根据现在的状况可以看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要保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支持。这已经成为农业保持快速发展时的人才保证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农民进行科技教育的培训,还有农村新阶段剩余劳动力进行的转移培训及就业。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但要有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各级各部门及各界人士进行合作。目前,农民培训工作多部门均在开展,培训时间长短不一,补助标准多少不一,培训信息不能共享,存在一个学校或基地承担多种培训和一个农民参加不同种形式的多种培训的现象。
2. 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组织难度较大。一方面,现阶段的农民还没有强烈的意识进行农业科技的培训,一些传统的思想一致影响着农民,使他们还是墨守成规,不能对新的农业技术快速的接收。现在还要不断加大农业培训的规模和覆盖面。另一方面,新阶段,农村的劳动力存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需求意向都不一样的现象。这时进行培训时培训的对象不能一致,而且培训人员的接受能力较低。还有大部分农民居住的地点不集中,家里的事和农田的是相对较多,进行培训时组织起来相对较难。所以进行的培训多是粗放型专业的短期培训,这种教育培训工作使“人员、时间、效果”都不能较好的进行落实。
3.师资严重不足,培训专业难以需求。一方面,有限的资金投入决定了农民技能培训只能以短期为主。另一方面,由于培训依托农技部门和职业学校等职教机构,师资力量相对十分薄弱。
4.培训方式方法不活,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在培训中普遍存在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5.培训监管难度大。如阳光工程培训今年要求进行“三堂课”监管,而由于县阳光办缺乏工作经费,工作人员少,除了进行阳光工程监管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科室工作,加之一些培训基地对监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使监管难度加大。
三、对策及建议
1.整合资源,健全培训体制。积极整合项目、师资、人力、信息等各类培训资源,夯实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成立农民培训中心,统一培训补助标准,统一培训要求,统一进行监督,共享培训信息。
2.结合实际,提高培训效果。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要开发一批农民一看就懂、以学就会的“乡土教材”。要贴近实际,注重实际、实效、实用原则。
3.落实保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建议各级财政每年将农民培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和配套;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师资资源库,实现共享;适当增加培训基地数量,特别是民办基地数量,同时建议县级基地承担培训任务数量不超过500人,承担培训项目不超过2个。
4.丰富形式,确定培训针对性。各级培训机构应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民培训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总之,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任务,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已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彭永贤. 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工作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03:159-160.
[2] 张亮. 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产业升级;新生代农民工;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68—02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正在日渐突出,这一群体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但是由于欠缺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人力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沿海发达省份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培训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提升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据调查分析,全省约有1000万左右的“80后”农民,成为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逐渐从传统的农民与农民工群体中分离出来,积极地融入城市,这一变化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大大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但从产业发展、技能水平的视角看,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要求比农民工要高得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由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过程是艰难的。如果单纯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只是一个企业私有属性的边缘化的生产要素概念。但是,如果把外来务工人员视为产业工人,则必须赋予这一企业生产要素拥有一定的社会公共属性。那么,这就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概念或者“三农”问题,而是一个全局问题,需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解决,需要城乡统筹、需要政企校三个主体共同努力。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都重新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美国由“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转变,决不是简单回归“美国制造”,而是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在此过程中,美国不断完善其先进的教育体系,让产业工人有更多时间和经历去从事学习、创新、研究、交流等活动。但是,反观国内沿海发达地区,高素质产业工人的缺失与技术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当地企业的工艺创新与技术革新,这直接影响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可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是一条决胜之道。数据显示,目前进城务工人员中,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3%,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26.2%,高技能技工仅占技工的3%。高素质产业工人直接关系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因此,尽快解决教育培训滞后的问题,是农民工实现“产业工人化”最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之一。
二、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之后,特别在当下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政府主张企业自主创新,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的目标,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的重点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这都需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这些改变都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相应地改进、提高技能水平。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学历层次低、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这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不利,也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这有悖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
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在浙江等地的调研,我们发现,技术工人用工荒容易引发产业升级瓶颈。过度依赖劳动力上刚性的低成本,将阻碍经济升级,并可能大大延后经济自主发展路径的形成,这些年我们都可以通过媒体看到,浙江、广东等这些沿海地区不断出现一线操作工人用工荒的现象。如果不在劳动力价格与技能素质之间进行结构平衡,形成新的相对成本优势,该行业的产业升级就会出现“瓶颈”。因此,要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利的人才保障,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对策
借鉴国外的做法,我们可以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称之为城市务工青年新市民培训,尽快形成适应产业转型需要,以政府为主体、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参与下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系统工程。要根据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水平提升对人力资本、人口素质的要求,把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的产业工人和现代市民作为落脚点;在组织领导、制度安排、经费保障、资源整合、规划管理、培训机制、培训效用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从国内研究现状看,我们可以将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分为三个方面:(1)关于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的研究。主要观点概括为,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自主办学,靠服务求支持,靠贡献求发展。目前在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培训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更应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制度创新,这里就包含了办学机制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而高职院校更应该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和完善培训机制与模式,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开展积极的教育培训,可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空间。(2)关于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主要观点认为,在办学机制上要尝试打破僵化的办学模式,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在招生工作中,要放宽对年龄、学历的要求,简化招生入学手续,方便农民工学习。在培训模式上,要坚持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主动与企业用人单位联合,特别是对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解决就业问题。(3)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的研究。主要观点归纳为,继续教育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帮助其更好融入城市并为所在城市做出更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浙江省企业的用工现状、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升级的具体要求,我们探索与构建了适应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办学机制。具体的培训机制可从三个层面来构建:在宏观操作层面,经省级劳动人事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估和甄选,在符合要求的高职院校中设置产学结合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学院,承接大中型资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或者商贸服务型企业委托的培训订单;在中观操作层面,按照培训目标人群的市场细分,将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对象定位于优秀的务工青年,以“现代产业工人”或者“务工新市民”取代新生代农民工称谓。通过以政府补贴、校企合作为载体,以短期订单式与菜单式培训形式为基础,根据岗位特点与要求,建立脱产与半脱产形式的“务工新市民”培训办学模式。根据务工青年的“新市民“特征,重点放在对技能型、知识型、智慧型劳动力的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上;在微观操作层面,具体培训内容上,职业院校可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以及课程特点,开展以通用管理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竞争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归属为拓展式的培训模式。最终,通过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龙.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9).
[2]谢宇.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服务均等化探析[J].青年探索,2010(03).
[3]孙灵.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分析研究 [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教学质量 提升
乳源县位于粤北山区,学生整体水平较差,初中英语知识结构往往掌握不够完善和牢靠。就学生的该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互动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善,逐渐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缺失,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提升的实际问题
1.1传统讲授观念的转变障碍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理念上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以及是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未受到教师的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呆板,课堂交流大部分局限在课堂知识的提问当中,缺乏足够的互动性。新课标提出后,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在短时间难以转变,这导致了授课观念的转变产生一定障碍。另一方面,高中课程的课时较为紧张,内容相对复杂,教师难以调节课堂安排,而且越高年级的课文结构越为复杂,讲授过程中难以进行为深入的讲解,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讲授观念的转变。
1.2对教材本身的开发较少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教师过于重视辅助材料,而很少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开发。目前广东地区应用的人教版教材在结构、功能和话题的设置方面涵盖了英语应用的常用领域,并与现实贴合紧密,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标准体系。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追求学生分数,从而强调应对考试内容和方向,将做题定位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也有部分死板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未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和主次划分,在原本较为紧张的课时内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足
乳源山区的高中生源质量与其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劣势,因为师资力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学习环境较差,学生整体水平偏低,这导致学生在面对高中大信息量的课程时存在较大的压力,同时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较差。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此类问题,仍旧采用单纯的讲授方案,学生难以通过现有的学习弥补过去学习中所形成的缺陷,学习质量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二、改善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2.1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障碍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本身,因此,提升教师的素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英语教师进行专门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在教师之间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业务素质考核、继续教育培训等活动,对学校的教学状况和学生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应用而后推广。
2.2合理开发原始教材
教师应当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重点划分、整合和剔除,着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个单元中3-4篇的阅读量可以进行适当删减,把握重点,对于无法在课程中完成的部分建议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和学习。新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当前社会传播较为广泛的信息以及重大事件,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课Unit4 Earthquake一课,课文内容描写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其救援工作,其中warming-up部分通过两张图片引出话题“一旦地震发生,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表达。comprehending部分包括了三组联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课程本身与现下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内容联系,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英语语境当中,在用词的扩展方面也容易进行更为直观的联想,从而改善学习质量,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深度学习中。
2.3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首先,应当有效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单词、基础语法等。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初中学习阶段的单词记忆及背诵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可进行阶段性的单词基础巩固训练,每天设定额外的五组单词,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背诵,对学生的基础词汇量进行巩固。每天由课代表组织听写、教师不定期抽查是督促学生记单词的有效手段。
其次,逐步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英语学习的情境创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手段,如果学生朗读和背诵都不流畅,那就很难融入到语境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很难深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每一节的阅读模块中,挑选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文章供学生阅读背诵。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基础的英语词句和习惯用语,提升基础能力。目前广东高考英语要进行听力口语考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一些英美情景剧,让学生直接聆听标准的语音并领略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力口语能力。
最后,强化合作学习。学生存在较大的基础能力问题时,教师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快速改善学生水平,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则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和监督,让学生自行分担教师的部分工作。如口语练习中,教师无法对于每一个学生进行提问,小组之间则可以通过互相对比指出个别问题,将大部分问题消除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作文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写完后交换批改,尽量找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亦可不断加强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总结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将高中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单一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来,要更好的提升英语教学质量,首先要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进而全面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福.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9,(01).
[2]邓云.创设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J].西江教育论丛,2009,(02).
篇7
关键词: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经济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及内涵
1.1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3%,为调查所列12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位,比排列在第1位的“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和第2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低15.3%和7.9%。20世纪末,我国4.6亿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有1亿多,占22.7%,小学文化程度2亿多人,占45.5%。1960 年以前, 法国农民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总数的15%。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青年农民已有60%以上具有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的水平。
1.2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对于农民科学素质,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华指出6种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识;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中期、远期的发展意识;既要考虑本户、本村发展,也要照顾周边农户和地区发展的意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意识。要提高6种能力,即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的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组织、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就业、城市生存的能力。
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经济学思考
2.1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成本分析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受政府、农民、企业三方理性的选择性博弈制约。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间接成本在增大,而且农民对间接成本认识不足。从农民的角度来看,间接成本表现为外部的推力成本。
2.1.1制度成本
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功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但是,土地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
2.1.2技术转移成本
在市场化中,农民自然而然成为农业技术需求主体。由于农民素质偏低、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经营风险过高等原因导致农民对农业科技产品应用成本增大、投资效益不明显。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比较效益低,客观上造成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
2.1.3规模约束成本
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近十几年的追踪调查表明,分户承包经营以来,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在逐步缩小。一方面是产值成本增高,另一方面又是成本收益率下降。
2.1.4产业转移成本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成本支出和生活费支出都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但是发达地区更高的务工收入在弥补了较高的成本支出后仍然较之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较高的务工纯收入。产业转移成本的增大客观上对农民科学素质提高产生了挤出效应。
2.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直接成本
2.2.1教育成本
农民自身教育的低成本投入,没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低投入-低产出-低就业机会-低收入,形成了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的恶性循环。农民直接支出的教育成本的受益主体是处于初高中阶段和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青年。
2.2.2科技投入成本
农民科技投入成本情况差异较大,由于智力投资跟不上物质投资的需要,农业设施、设备、生产资料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导致无效劳动增加,产投比失衡,增大了成本,降低了收入。
2.2.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隐性成本
这里提出的隐性成本是指影响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心理、态度、行为改变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往往变现为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时滞性。隐性成本主要有心理成本、时间成本、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成本。
2.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效益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直接表现为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等,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和标准化、新农村建设等许多现实问题都依赖于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教育和培训是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形式。
2.3.1教育的产出效益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教育投入效益十分显著。“教育投资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
2.3.2培训的产出效益
农业部门调研表明,农民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增加收入2.13亿元,人均年增收496元。金湖县通过培训让制种农户掌握了制种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加强技术管理,实现亩均纯收入924.4元,户均收入10345元,比常规稻种每亩多收入600元左右。教育的受益群体大,覆盖范围广。培训的受益群体小,覆盖范围窄。
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3.1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
农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后备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在87岁的老教育家方明看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农民培训应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村组干部等三大对象作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农村村组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市场经济和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先行者。
3.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就业问题,形成有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职业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手段,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体。
3.3高度重视组织开发
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强化为农村服务的功能。在做好科技入户工程的同时,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入村工作、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入村工作、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入村工作。以基层政府为主组织开发,根本的思路是垫补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盲区。教育培训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但是解决不了社会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围绕提升劳务经济,培训打工人才,围绕工业强县,培训企业技能人才,围绕六大产业,培训产业适用人才,围绕全民创业,培训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创业、就业范围。
二、任务目标
培训农民工10000人,扶持创业1000人,带动就业5000人;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按每名2万元的标准,为500名大学生创业提供贴息贷款。
三、实施内容
1、确定培训机构。以县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十堰民生职业技术学校(家电培训中心)、县农广校、农机富民拖拉机驾校、县新宇职业培训学校等6所机构为重点培训机构。
2、整合培训项目。捆绑“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星火计划等农民工培训项目,集中培训万名农民工。其中:劳动保障部门技能就业计划4500人(含创业培训400人),农业部门阳光工程2500人,扶贫部门雨露计划1000人,教育部门职业教育培训2000人,科技部门星火计划500人。
3、筹措培训和创业扶持资金。争取和筹措培训资金1000万元人,用于万名农民工培训。其中:县财政预算培训资金100万元,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300万元、农业部门培训资金100万元、扶贫开发培训资金60万元、县职业技术学校325万元、科技部门培训资金30万元、产业培训资金85万元。筹措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50万元。整合中小企业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存入专户担保基金1000万元。
4、工作进度安排。第一季度培训1500人,扶持创业200人,带动就业1000人;第二季度培训3200人,扶持创业300人,带动就业1500人;第三季度培训3300人,扶持创业300人,带动就业1500人;第四季度培训2500人,扶持创业200人,带动就业1000人。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劳动力培训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计划、相关政策的制定及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扎实推进就业和培训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1名领导主抓,确定工作人员具体抓。
2、强化部门协作,推进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改、教育、科技、财政、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团县委、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抓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扶贫部门负责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团县委负责大学生创业扶持;工商、税务部门负责抓创业扶持政策落实。
3、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进一步规范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县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培训。
篇9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⑴备课。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架构,重点难点,知识的体系,运用自如,适当补充资料,考虑教法,每堂课都写好教学设计。通过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知识现状,学习情绪,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反复强调,精讲多练,指导学法。
⑵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气氛的创造,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启发性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言简洁明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线,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设计布置作业。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看,总体感觉学生自信心不够,分化严重,优等生少,一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得当,积极性不高,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也就不理想。这个年纪的学生又处于青春反叛期,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知识不够扎实,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但他们的年纪和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头脑灵活的,并且由于春季职校招生的缘故,现在在学的学生多数是具有自觉,向学的意识的。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课堂上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让他们先通过看书解决一,两个小问题,或者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一定的成功,师生再共同通过实验,演算或推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
第三,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拓展,综合能力,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他们的读题,审题,分析,应用的能力,和学生一起念题,划出关键词,读懂题目想要解决的问题,联系知识点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能随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为人师表,为学生着想,在学校举行的学生对老师满意度的调查中得到学生的肯定,在师德考评中得到优秀。
(3)课后辅导。日常教学中,主要通过作业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个人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时间进行指导。复习过程中,主要通过检测查缺补漏,鼓励学生主动找同学,老师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各次考试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指导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课堂练习时,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对好的教学方法分析整合。
除了组内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还积极听取其他相关学科如物理组,生物组的公开课,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积极参加中考工作的培训,切实吸收其他兄弟学校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与同学科的老师,同年段的老师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力争好的成绩。
三,对中考考试说明。
xxxx年中考题进行研究,并写成书面材料《化学中考和初高中衔接》,在组内进行发言。收集整理研究新题,习题,考题,及时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和思路。
四,积极配合组内教研教改实验工作的开展,改进实验,收集整理并写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经验总结。
撰稿书写了《初中化学课程素质教育素材分析及应用》参加省统一汇编。积极参加市进修学校举行的《20xx年化学中考模拟卷》的比赛,获得市三等奖。
五,不足与反思。
篇10
“职教改革改什么?其实质和核心就是改变观念,只有改变观念,才能改变命运、改变家庭,从而改变未来。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如何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教改革,使其在学校中学技能,在企业中提升自己,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农民才能真正转为市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谈到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意义,县委书记秦向东一语中的。
近日,在位于拜泉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求职超市”窗口,正在咨询外埠务工信息的该县兴国乡爱众村农民穆晓伟高兴地对记者说。4月26日天津市西青区就业合作协会拜泉县分会正式成立和该县、乡、村求职超市的正式运行,恰是一滴甘露,滋润着等待就业求职者的心田。
这是拜泉职教双轨制改革中‘高新企业+就业协会+三级求职超市’模式的重要一环,协会成立和三级求职超市的开业运行,对我县的职业教育改革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拜泉职业教育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实施阶段”。拜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毕德华对记者说。
拜泉是农业大县,拥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新增转移劳动力5000人左右,约有300多名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务农或外出就业,如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待就业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实现“三高”(高技能、高收入、高质量)就业,真正使劳动者从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是全面提高县域内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该县把职业教育改革纳入重要日程,把其纳入农村“四项”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思路,着力推进。制定了《拜泉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方案体现了“六重”理念:即“双重”出路,有上学意愿的,可就读中职和高职;再就业意愿的,可在求职超市中选择企业,通过面试即可就业。“双重”培训,县职教中心提供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内部提供岗前培训。“双重”保障,政府为就业人员提供维权保障,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待遇保障。“双重”改变,通过职业教育改变思想观念,通过培训就业改变家庭命运。“双重”考核,县委、县政府将职业教育改革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县教育局将职业教育改革纳入目标管理体系。
为扎实有效实施此项改革,该县先后派出由政府副县长、教育局局长、职教中心校长组成的考察小组赴广州、烟台、哈尔滨、天津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的经验和理念,结合拜泉的实际,形成拜泉县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采取“以行业定专业、以专业配师资、内引外联、以短养长”的方式,招收、培训职业技术专业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瞄准外埠和本地劳务市场需求,妥善安置剩余劳动力,全面提高县域内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同时,创新“企业+协会+超市”和“职教集团1+2”双轨制改革,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现省级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目标。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求职超市、成立天津市西青区就业合作协会拜泉分会、县职教中心加入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基地等措施,实现职业教育“双轨制”模式,打造“三高”品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用型和适应型人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高中数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