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绩效管理工作内容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薪酬绩效管理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绩效面谈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时下企业管理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近年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大有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蔓延之势。从百度搜索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更热衷于“绩效考核”,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非全部。本文拟探讨企业为什么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以及开展绩效管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为什么企业更热衷于绩效考核
原因一:从工作的内容上看,绩效管理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持续性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比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投入,涉及到的工作深度和广度也更大。我国真正全面学习、应用各种管理知识也才二十年左右,要在企业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原因二: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可以准确锁定特定人群的调资,有效降低全面调资方案所造成的冲击。
一直以来,薪酬分配长期困扰着企业管理者,每次调资都让管理者很头痛。每次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薪酬分配方案时,都会改变企业薪酬的侧重点和倾向。在企业调整薪酬时,往往总是受益者歌颂,利益受损者则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薪酬调整后员工之间相互攀比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企业几次调整薪酬方案后,几乎所有员工被触及过,整体工作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企业调资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有了绩效考核,窘况不再出现。通过为不同群体或个人制订区别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薪酬,薪酬方案变得更科学和易于推行,期间即使有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也只能从自身工作表现和业绩上找原因,无法责怪企业和管理者。
管理者通过为各群体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可以实现区别调资,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这种方法明显区别于过去所有人员都套用同一薪酬分配方案的情况,能准确锁定需要侧重和倾向的群体,并对其进行薪酬调整。
二、为什么需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
1、单纯的绩效考核对于持续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很不明显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开展绩效考核来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者来说,单纯的绩效考核效果很不明显,考核过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通过观察发现,绩效考核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一:推行操之过急。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手段之一,它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但由于种种夸大宣传,使许多企业领导认为,只要实行了绩效考核就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在这种高期望值的推动下,出现了绩效考核的推行操之过急,指标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强制推行等不当做法,这也为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原因二:主观评价指标的评分不好把握。公司对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靠各部门的经理完成,各部门的经理在给员工打分时全凭自己的感觉。有些管理者对员工的评价高于实际,使绩效考核过松;有些管理者对本部门员工的评价低于实际表现,导致出现考核过严倾向。这样,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就不存在了。
原因三:人力资源部门代包代办。由于企业各部门及人力资源部门本身对于绩效考核认识不透彻,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均为人力资源部门代包代办,从前期的各级员工宣传培训、各类考核方案的设置、考核指标选择、考核过程的组织实施、数据结果的汇总等来看,整个过程基本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参与,也很少有各直线主管配合,员工对于整个过程也不太关心。在这种考核方式中更不会看到绩效反馈和绩效面谈等环节,考核对于企业的作用仅停留在方便薪酬发放上。
原因四:考核指标设置过于详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细观不少部门经理设置的考核方案,经常在一个方案中设置多达二十项以上的考核指标,包含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经了解,一些经理人是为了将方案做得更详尽,力求科学合理;另一些经理则是希望能够长期使用一份详尽的考核方案。如果依据这种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发放薪酬,每月薪酬发放时都需要进行一次广泛的评分,以及海量的指标汇总和统计计算,极为耗费人力。这种详尽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另一个负面作用就是,由于制订的指标过多,指标制订者很难估算出各指标的主要波动区域和极限值,以及各指标波动对最终考核结果造成的影响幅度,往往是每月考核结束后,由于考核结果波动过大严重影响公平,考核者不得不人为将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十足的吃力不讨好。
2、持续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持续的绩效提升
绩效管理关注于持续发现和解决企业的绩效问题,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好的PDCA管理循环特性,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按PDCA大致可分解为:分析现况提出绩效目标;执行和实施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反馈出现的问题,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制订新的绩效目标。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的持续的管理流程,正是这种持续的、关注企业战略的、不断适应变化的管理方法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绩效提升。
3、从绩效管理切入,能迅速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各界人士广泛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美国国际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HR)就提出,人力资源部门除了要充当好人力资源专家外,还必须做好“业务伙伴”、“变革推动者”以及“领导者”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提出,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企业发展的最高视野来看待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由于绩效管理能够影响和波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好的切人深度和广度,且新的管理理念也很容易在绩效管理中得到体现,绩效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和推行新理念的切入点。通过将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能更快、更有效地实现新观念和新角色的转换,将人力资源部门快速转变和升级为业务伙伴及变革推动者,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密切关注和服务于企业战略。
篇2
关键词:绩效管理;激励;结果应用;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赵江龙(1984-),男,陕西渭南人,延安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杨锦荣(1981-),男,陕西宝鸡人,延安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90-02
一、目标描述
1.理念和策略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延安供电局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工作中,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坚持系统管理和过程管理,遵循“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原则,建立统一规范、上下衔接、左右协同、全方位覆盖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支撑体系,强化目标管理,突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注重文化氛围营造,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2.范围和目标
在构建和实践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延安供电局切实按照公司集约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总体设计、强化责任、明晰考核、突出应用”的总体原则,有序开展绩效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在绩效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绩效管理的原则,即理念与导向的统一、绩效框架的统一、绩效流程的统一和绩效责任的统一。
二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化理念,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广泛动员各层级员工积极参与,有力地保证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三是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建设,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应用到奖金分配、工资调整、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等方面,并在员工成长方面积极应用,形成长效分析改进机制,对各项绩效管理的制度标准、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寻求突破,真正建立起绩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主要做法
1.主要流程说明
(1)积极实践探索,明确工作思路。一是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绩效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在企业中的突出地位,弘扬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的全过程管理;“和谐共赢”强调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和人企和谐,实现职工更优秀、企业更卓越。二是建立了以组织绩效、员工绩效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以部门业绩考核为主线,强化全员绩效考核建设,全面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三是明确了“夯实基础、提升管理、改进绩效、实现双赢”的绩效管理目标。“夯实基础”,即不断夯实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撑基础;“提升管理”,即不断提升绩效管理工作整体管理水平;“改进绩效”,即不断改进企业绩效和员工绩效;“实现双赢”,即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双赢。
(2)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根据公司业绩考核和企业负责人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结合延安供电局总体的工作目标要求,按照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突出核心的思路,全面梳理组织层面、部门层面、岗位层面的绩效指标,修订完善《延安供电局部门(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办法》,根据各部门、单位的经营范围和业务重点,明确各部门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及考核指标目标值,重点加强对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的考核,明确考核分值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强部门业绩考核,提升部门总体执行能力。
建立了完整统一的绩效指标库。明晰绩效指标分解流程,确保指标分解工作的层层落实。以年度绩效指标为例,主要设置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类指标、安全生产管理指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指标,年度业绩考核分为年度关键业绩考核、日常考评、局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四好”班子评价四个部分。年度关键业绩考核占40%、日常考评占40%、局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占10%。“四好”班子评价占10%。如:年度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以各部门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确定的指标内容为准;日常考评指标包括以下15项量化指标: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包含综合计划、同业对标等指标)、月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安全管理、党风廉政及反腐败工作、重点工作督办及内部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及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及舆情监控、物资集约化管理、行风及优质服务、信息化管理、职工培训、新闻宣传、后勤管理。最终建立覆盖全局主业各部门、班组、岗位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3)以强化责任落实为核心的绩效管理责任体系。长期以来,电力企业专业化管理色彩比较浓厚,企业化管理色彩相对不足。与之相对应,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各级人员重视“管事”,忽视“管人”,轻视“绩效”。而根据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各层级人员在担任业务负责人的同时,要对职工的绩效状况进行反馈,而且要关注职工的培养与发展,对职工的能力提升进行指导。延安供电局通过制度办法建立和固化了各层级的绩效考核制度,细化落实了责任体系,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绩效管理制度的主线,将绩效责任作为绩效管理责任链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形成主管领导对主要领导负责、中层干部对主管领导负责、员工对中层干部负责、主要领导对员工负责的全过程管控体系,既保证了绩效责任和压力的层层传递,也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4)以闭环管理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流程体系。从组织和个人、年度和月度、目标设定和结果考核等三个维度明晰绩效管理流程,即组织年、月度绩效目标设定和结果评定,个人年度绩效目标设定和结果评定,个人月度绩效结果评定。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主管领导、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之间多维互动的绩效考核体系,就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沟通或面谈,共同制定绩效提升计划,从而实现了绩效的闭环管理。
(5)以深化激励为目标的绩效配套保障体系。全面梳理了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避免了绩效责任的重叠和真空。初步建立不同岗位状态下的薪酬分配模式,形成与员工发展相适应的岗位成长机制,加大薪酬向一线、重要岗位倾斜力度,进一步理顺了收入分配关系。同时,将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竞赛调考、科技进步纳入薪酬激励,进一步提升薪酬激励的作用。
(6)以突出应用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修订完善《延安供电局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中层干部考核的重点,以强化工作执行、提升工作效率为核心,全面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全方位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明确中层干部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力度,将中层干部下一年度薪酬水平和年度兑现奖与中层干部考核结果进行有效挂钩,不断激励中层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执行力。如: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前10名(含第10名)的,下一年度内执行岗位所在归级区间薪酬待遇上限;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11~30(含第30名)名的,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维持原待遇不变,奖金系数执行所在岗位归级区间上限;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中间名次的,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奖金系数维持原待遇不变;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后10名的,下一年度内执行岗位所在归级区间薪酬待遇下限;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后3名的,下一年度内执行岗位工资所在归级区间下限,奖金系数按照所在归级区间下限的基础上下浮0.1执行。从年度考核结果得分前10名的中层干部中选拔推荐3名作为局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
二是修订完善《延安供电局员工考核办法》,明确员工考核主要以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和工作态度考核为主,实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考核以月度绩效考核为主,主要考核员工的业绩和劳动纪律,年度考核以横向互评、纵向考评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明确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力度,将员工下一年度岗级薪酬水平与员工年度考核结果进行有效挂钩。员工年度最终考核结果,按年度最终考核得分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员工年度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变动、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优秀”在下一年度内,执行所在职级薪酬待遇上限;“良好”在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不变,奖金系数执行所在职级上限;“合格”在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不变,下一年度评先选优和后备干部推荐原则上不予以考虑;“不合格”在下一年度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执行所在职级下限,下一年度的进修、评先选优和后备干部推荐原则上不予以考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员工,在下一年度内,岗位薪酬待遇可上浮一档;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员工,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均下浮一个职级,按照新职级的下限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执行;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员工优先享受参加教育培训、进修、评优评先和后备干部推荐的待遇。不断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以提升员工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保证体系
(1)建章立制,强化组织与制度保障。要持续有效地开展绩效管理,理念输导与机制保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延安供电局从强化组织保障入手,成立了各层级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管控和指导,制定延安供电局《部门(单位)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考核评价办法》和《全员绩效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完善员工岗位说明书,出台配套实施的相关细则。通过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绩效管理组织与管理机构,实现了组织与制度保障的有机融合,保证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2)文化引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职工是绩效管理的主人。要想使绩效管理工作真正落地,必须发挥好“参与管理”的作用,切实让广大职工参与绩效管理建设应用的全过程。为此,延安供电局采用专题会议、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网络信息、热线电话答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系统操作培训。为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和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评估与改进
1.评估方法
绩效管理专业的评估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科学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绩效管理体系运转流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三是绩效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延安供电局绩效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了初步成效: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已经初步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延安供电局以绩效标准化为载体,以深化结果应用为基础,全员绩效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落实,人力资源部门的行政事务性职能逐渐淡化,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和职能也得以重新定位和释放。
二是在管理重点上,逐步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以前各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的职能普遍分散,各种考核办法自成体系,考核指标粗细不均,考核内容与全局目标的关联不够紧密,考核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通过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生产经营和管理、经济责任制等各项考核办法整合在一起,并形成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
三是在管理模式上,逐步由“重视管事、忽视管人”向“管人管事相结合”转变。通过明确各层级员工绩效责任,各级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有了重新定位,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关注员工的绩效提升与能力发展。
四是在管理效力上,逐步由“均等文化”向“高绩效文化”转变。以前各部门、单位对于员工相对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办法,企业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等业绩的压力往往停留在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层面,没有真正分解和传递到广大员工身上,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建立现代绩效管理体系,将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紧密结合,真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追求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3.实践体会
通过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优秀的绩效文化,是顺利开展绩效管理的前提。只有强化执行,努力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的绩效文化、构建注重实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全员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全方位顺利开展。
二是坚强的组织领导,是深层推进绩效管理的关键。绩效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仅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可能把工作做好,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员工共同参与和协调推进。
三是实用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长效保障。管理的变革常常伴随着制度的创新。全员绩效管理要实现长效运行,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驾护航。只有将管理的责任、流程和结果应用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全员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常态运行和长效应用。
篇3
摘 要 对于我国供电企业而言,实现薪酬与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对于员工管理和企业经营是非常关键的,本篇论文在对薪酬激励机制中绩效管理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实现薪酬与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实现途径提出具体的建议,望能够提升我国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绩效管理 薪酬激励 员工管理
一、薪酬激励机制中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薪酬激励机制与基本分配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供电企业需创建完善化的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真正地把员工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企业的薪酬具体分配、岗位的调动任免及相关教育培训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促使薪酬激励制度中绩效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与此同时,要把绩效考核内容与最后的考核结果作为进行员工调动及相关工作调整的一个主要的参考标准,涉及重要岗位的聘任时应优先考虑高绩效的员工。并且,需把最终的考评结果作为开展各项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挑选优秀的员工来参加企业的系统化培训,对绩效考核不佳的员工查找弱项,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培训,以促使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性的提升,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引导。唯有将薪酬与绩效管理与员工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薪酬绩效的激励作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当中激发起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能动性,使员工与企业在同一目标下实现共同发展。
二、利用绩效管理完善供电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
(一)创建多元化的薪酬结构,提高绩效工资比例
一直以来,我国供电企业在薪酬制度方面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大部分处在放空的状态,许多企业依然侧重利用现金来进行员工的激励,薪酬方案的选择通常是将企业的发展规模指标作为主要根据,形式单一化现象严重,这=对供电企业的正常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薪酬应当与其现有的工作业绩情况直接联系起来,注重绩效管理与长期激励在薪酬结构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创建多元化的薪酬结构,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提高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与此同时,注重对供电企业管理能够发挥激励作用的一系列因素,需对企业管理层的离职与退休保障加以特别的注重,这样对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可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层薪酬分配制度,强化经营效益导向
从供电企业角度进行分析,企业管理层属于一个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其中详细涵盖了企业总裁、总经理、副总裁、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各分部门管理者。在整个企业管理层中要实行有明确等级划分的薪酬分配制度,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显著性的提高。譬如,在企业管理层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实施大差距的薪酬分配机制,能够使得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绩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增加绩效年薪的比重,激发广大管理者工作的积极能动性,促使供电企业各阶段工作目标达成;同时,对激励行为进行科学合理性掌控,可对企业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绩效年薪及长期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可促使企业高管工作人员的收入因经营业绩提高而得到明显地增加,也利于薪酬激励机制顺利建立实施。
(三)实现薪酬与绩效管理公平性和竞争性
公正公平是促使薪酬达到满足奖励的主要途径,供电企业若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维护公平正义、创建良好的可信度,那么就需要令员工明白收获与付出成正比关系的道理。供电企业需要从企业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两方面着手,其中,内部公平指的是供电企业中相同岗位、相同绩效的薪酬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不同岗位、不同绩效的薪酬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不管是哪一岗位都要与各自所作出的贡献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促使薪酬公平化的顺利实现。外部公平指的是供电企业对本区域同类行业相同规模岗位,在保证企业相似规模岗位的基础上,使得企业薪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这是吸纳更多人才的良好方法。
(四)实现薪酬和绩效管理与福利项目的有效结合
供电企业员工在保证强制利待遇的基本前提下要通过特别福利项目来实现薪酬与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譬如:健康检查、旅游、交通费、带薪休假等各种福利。通常这种福利待遇具有一定的激励性作用,尤其是福利项目中需展现出“特别”,针对绩效管理考核需彰显出与企业独特有贡献的员工可实施特别的福利待遇。福利待遇需创建在“员工需要、员工喜欢、具有竞争、展现公平”四大标准,以此实现最佳的薪酬与绩效管理成效。
三、结语
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发展优势,则需要创建完善化的薪酬激励机制,为企业员工供应优质的工作氛围,利用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最大限度上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能动性,做好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与监督,促使各层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全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郝瑞丽.实行绩效管理以优化电力薪酬激励机制[J].华北电业,2012(5).
[2] 王旭芬.供电企业如何实现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激励效应[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31-32,42.
篇4
在总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围绕联社“4+4”工作总要求,结合人力资源部具体工作,现将我近期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薪酬绩效管理方面
2018年4月,总行成立薪酬管理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负责薪酬管理办法及绩效考核政策的制定、绩效管理过程的监督。同时,联社绩效考核平台上线,我行作为第一批推广上线单位参加了联社绩效考核平台操作培训班,并将2018年薪酬绩效管理办法初稿配置系统进行试运行。2018年6月,为促进我行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建立健全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经过总行业务部门讨论及征求各支行意见后印发了《河南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薪酬绩效管理办法》,真正实现按业绩、质量计酬,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机制,推动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10月联社新一代人力资源系统薪酬社保模块上线,我行参加了系统操作培训,薪酬模块将实现基础工资的核算,与绩效考核平台结合后将计算出员工总工资,为实现信息化考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档案管理方面
档案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事档案记录了职工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的全部工作经历,为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整性、规范性,根据联社相关工作要求,组织人员认真做好人事档案再审核工作,主要通过核查翻阅全县职工530余本档案,针对审核发现问题台账,结合人力资源系统中职工自己填写的社会关系、教育学历、奖惩及工作简历等以及人事档案中相关证明材料逐人进行整改完善,并重新审定制作了《人事档案审核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为总行选拔、任用、考核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期的工作,反省自身,在工作和学习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细节,把工作做细致,继续拓宽知识面,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是结合联社档案再审核工作要求们进一步完善干部员工档案资料信息,确保广大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为总行选拔、任用、考核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对将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及时更新员工档案信息;三是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制度,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严格执行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等。
篇5
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革和经济社会化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特色社会经济的快速繁荣和发展,技术的创新、就业困境的缓解,但是,随着国内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若想真正地实现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充分认识和考虑培养人才对于促进企业的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手人才资源的主导作用和其重要性,开发和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这是一个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的一个基本前提,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制度就是留住优秀人才,发展优秀人才的根本。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研究问题,同时它们也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核心内容。
1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1.1绩效管理的意义
绩效管理指依照既定的方法,经过科学的手段掌握清楚每个员工的工作和其能力的情况还有员工的素质等,同时对其成果的完成进行合理的评价。绩效管理是一项双向的管理活动,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评价的同时,员工也能够在工作中取得信息反馈,及时改善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了解本人的长处和短处。绩效管理具备一定的周期性和系统性,企业应该经常性地进行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把各阶段的审查内容和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整理和组合,使数据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一般情形下,企业会建立薪酬体系,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考核的成果关联,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以至于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
1.2绩效管理的方法
1.2.1目标绩效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目标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点明,使企业职责转变成为工作目标是目标绩效管理的中心思想,根据工作目标创建工作方案,同时拟定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1.2.2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可以使企业全局的战略目标转变为可考核的详细方针,作为一项新式的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分为客户、内部运营、财务、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这些步骤互相关联、互相约束、互相成就,可以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和完全,从而对绩效管理起到推动的作用。
1.2.3关键业绩指标绩效管理法
关键业绩指标绩效管理法是指对企业战略目标实行分化,全盘归纳问题并辨别影响有关目标达成的不同因素,依照影响因素的关键程度确定关键目标权重,以便作为绩效考核准则。
2企业绩效考核量化体系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偏离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偏离了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不能够逐层分解,会导致目标定位模糊,并大大降低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相关性。现阶段,企业的战略目标不能在绩效管理中充分体现,不仅如此,企业可能还没有细化战略目标的过程。很多部门经理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缺乏认识。他们不知道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企业的领导比较清楚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内容,可是企业所属的员工不清楚的比较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没有从员工的实际管理、实际利益和长期职业发展出发。绩效管理在实施中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一来绩效管理就脱离了对员工的实际工作,只是走个过场,员工业绩的好坏仅仅是由企业的管理者而决定。以目前的情形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
2.2绩效考核系统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考核采用的仍然是自上而下的考核形式,企业的绩效考核也就是对企业各部门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主体和模式将会同时产生“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现象。在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评审人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个人利益对被评审人作出精准和客观的评价。企业的考核主体主要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考核者也没有与员工以面对面沟通关于绩效工作中的不易之处,同时并未要求员工汇报工作计划和进度。整个绩效管理流程趋于形式化,过程不规范、不严谨。
2.3激励形式单一
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给员工提供激励的办法是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企业忽略了这一点,通常的奖励只和薪酬相关。可这只是员工的工作而获得的报酬,激励效果并不理想。此外,业绩评估标准并不科学合理,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目前,大部分企业没有精神奖励,不能有效改善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绩效管理优化的实施
3.1明确企业绩效考核目标
合理地制定公司的考核目标,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绩效管理不仅是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基本依据,也是现代化企业中常见的一种管理手段。所谓的绩效管理是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细化,并将其落实到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再与其他公司员工的全部绩效结合在一起来达成公司的整体绩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自己个人的目标保持一致。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想要得到实现,首先必须需要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其次明确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最后保证绩效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否则这些都只会是纸上谈兵。
3.2基于平衡计分卡对绩效进行分解
所以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也是其绩效管理结构里的必然组成部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立后,将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再被分配到员工和每一位个人。通过一步步地进行了分解,企业正常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就已经能够将自己的战略意识和责任根植于其中,同时巩固了员工的意识,成功地把计划和目标都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来,这样我们才会创建更切合实际的指标和责任,加强对战略指标的制定和工作参与性及完成程度,可以给我们的企业发展和战略目标完成贡献出一份力。
每个部门的任务是为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基础上开始细分,紧接着一点一点继续细化,同时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保障。所以,部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两方也是各有各的优点。每个部门的绩效指标,不仅包含部门和业务的分工,还有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引入平衡计分法用来完善部门的指标体系,从而使绩效管理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每个员工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方法基本一致,但是个人平衡记分卡的指标是由部门间接分解得来的。
3.3企业员工参与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的对象是员工,因此企业员工必须充分参与,了解的同时,熟悉绩效管理改进后的绩效体系。还需认同企业的绩效体系,这样能够对绩效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提供保障。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参与讨论现存的不足和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创建员工的工作目标等。组织绩效辅导,除了可以尽早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防止问题的出现、加强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协作。改善企业的组织构成,订立科学、合规的工作制度,同时贯彻实施,注重人员交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还需要将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员工更加自觉、自主,让员工可以参与其中,对于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更加重视。
3.4优化岗位绩效指标
对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岗位绩效指标的优化便是重中之重。除了修整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之外,还需要在各个岗位订立合理、细化的考核指标。在完善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斟酌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将个人与企业的发展融合,促使岗位绩效指标更具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对岗位进行针对性的指标和工作分析。职责分析通常指的是科学、合理的工作剖析可对岗位职责理解的更加清楚明了。因为,企业需依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水平以及领导能力等实际情况,以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基础,并结合员工的自我发展,优化岗位绩效指标。最后量化相关的绩效指标。
4制定完善的绩效管理保障措施
4.1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更加对于全面的统计和有效的标准化数据分析的重视。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除了针对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进行铺垫,同时对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剖析。为保障企业日常的绩效管理工作合理的进行,离不开科学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技术飞快发展的当下,熟练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使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4.2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激励制度
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激励制度。在完善绩效管理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将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目标是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加努力的进行工作,保持高效率的完成企业所设定的任务和目标。员工的个人利益可根据工作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判断,也可根据任务目标的完成程度和质量以及贡献率作为绩效考核标准。员工可以根据企业设定的任务和目标的结果来优化绩效管理的设计。年度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可以作为员工晋升和评价的标准条件。此外,企业在设计和完善绩效管理激励制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员工的胜任情况。不断优化企业的绩效管理激励制度,员工方能意识到绩效管理与自身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员工薪酬的差异化可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
篇6
1 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落后
在很多事业单位里,对人力资源管理缺少相应的认识,未引起足够关注。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而将其归于传统的行政办公室,以至很多相关的专项工作无从开展。二是虽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门,却认为对单位的影响不大,不被重视,仅作为应付档案管理及资料申报等。三是缺乏专门管理人才,即使想做好此项工作却总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影响了工作进程。
1.2 绩效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绩效管理。这无疑为事业单位的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抓手。但现行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较为陈旧,管理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完善,具体的工作流程不规范。致使很多地方不依据已有的绩效管理标准和规定进行考核,考核流于形式。此外,绩效管理考核的指标设置不合理,脱离实际,使得可操作性不强。再就是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利用效果较差,缺乏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与交流,对于绩效管理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缺乏修正措施,单纯地将得出的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奖罚的依据。
1.3 缺乏有效的职工激励机制
职工薪酬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关键程序,科学的职工薪酬能有效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目前事业单位分配方面平均主义仍然存在,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实行后,不少地方误将正常的职工激励和福利措施归为“不正之风”,无法发挥激励职工的作用。加上现有的职工薪酬设计资历、职位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于新职工保护、优秀职工付出考虑较少,造成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1.4 专业培训能力不足
随着整体行业市场的淘汰和调整,大部分事业单位部分中高层管理人才通过“以战代学”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经历和专业能力。但是在整体上还是缺乏系统的专业性培训,缺乏比较完善的运作思路和流程设计理念,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而从管理层方面上讲,优秀的专业型管理类人才并不能批量出现和培养,而这部分人才又恰恰是目前最紧迫需要的。此外,很多单位很少主动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主要依赖于职工自身,处于“放鸭子”状态。
2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实现策略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
事业单位职工既不同于公务员能几年晋升一级,也不同与企业可按照经营业绩取得较高的工资奖金,因而在近、远期的工作预期上,均明显低于机关和企业。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公开、公平、可预期的晋升通道,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该制度应该包括:一是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制度,二是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及实际情况建立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三是与技术职称和技术职务相匹配的分配管理办法。
2.2 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保证绩效考核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同时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要按照事业单位分类管理要求,结合行业特征和单位特点,形成完善、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明确考核的流程,促使绩效考核的科学化与程序化。同时应重视绩效管理与评价的过程,缩小人为操作空间,保证考核结果能够促进出事业单位的发展。
2.3 职工参与薪酬的决策
在事业单位中的薪酬管理体系中,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应该让所有职工都参与薪酬管理的决策,减小职工方面带来的压力。此外,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薪酬级别要相对更高,事业单位通过具备竞争力的薪酬才可留住优秀人才。在薪酬决策过程中,应该和职工有效沟通,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根据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规定并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最终作出本单位薪酬的具体规定。同时,应该全面调查同行业与相关岗位中的薪酬情况,动态调节薪酬标准,保证本单位薪酬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样方可确保薪酬水平既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目标,又得到职工的认可,从而逐渐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2.4 重视事业单位人才培训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培训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演示法、专家教授法与团队培训法。事业单位的培训应该立足于未来发展的目标,加大投入,逐渐提高职工的能力与水平。事业单位的培训方式也应该能够反映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程度。培训不仅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还能对社会产生某些影响力,从而提升单位的正面形象。人才培训中,首先应确定培训目的。同时,还应重视观念方面的培训,帮助职工充分了解事业单位文化、管理制度等,以此形成独特的文化培训氛围。另外,还应该了解本职位职责及所需技能,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并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如授课、轮岗或担任助理等以获得技能的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还需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有差异性的培训,增强培训系统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不同职工的需要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以提高其综合人力资源素质。
篇7
一、供电企业绩效薪酬管理现状
推行绩效薪酬管理是进一步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县级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薪酬管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薪酬管理出现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员工观念意识落后,对薪酬管理缺乏全面的了解,片面认为是增加工作量,是挑毛病。二是存在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重考核轻管理的现象。三是薪酬管理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绩效考核与岗位职能方面存在脱节。
二、如何强化县级供电企业绩效薪酬管理
(一)提高认识。为让正确的绩效薪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加大对绩效薪酬管理的认知与认识力度,开展广泛的宣贯培训,使公司全体员工真正理解什么是绩效,为什么要搞绩效,搞绩效薪酬管理的目的以及作用,消除澄清员工对薪酬管理错误及模糊认识,减少执行中的阻力。
(二)成立组织完善制度。公司成立绩效薪酬管理委员会,负责单位管理机关、员工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重大制度和事项的审定等工作。根据市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及本实施办法,分解落实考核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本单位管理机关、员工的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绩效委员会下设绩效薪酬考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起草本单位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全员绩效薪酬考核工作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绩效薪酬管理工作的反馈信息,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结果,向绩效薪酬管理委员会提供报告与建议,处理员工绩效申诉等日常工作。公司健全完善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薪酬考核体系,促进员工努力方向与公司发展目标相融合,更好地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提升。公司推广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开展岗位薪点工资套改,工资由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和辅助工资三个单元组成。科学核定岗位工资薪点值,实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注重能力的薪酬分配制度,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结果等动态晋升薪级,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向业绩突出人员倾斜。
(三)建立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公司研究制定管理机关和一线员工绩效管理优化提升方案,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改进年度考核方式,突出业绩考核主导,客观评价各单位综合工作成效。将岗位绩效考评与月度、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考核的指标、方法、结果运用进行统筹,确保兼容和相互参照使用。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有效、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不能量化的指标,采取领导评价与职工互评相结合,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围绕公司年度主要目标,构建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以经营业绩为主导,科学制定考核办法,考核项分通用条件、必备条件、月工作计划、部门协同工作四项内容。薪酬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党群工作部、办公室、纪检监察、发展建设部人员,定点定时开展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每月1至3日为考核日,考核上月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各部委指派专人担任绩效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薪酬管理和工作计划完成依据的收集整理,负责与薪酬考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联络,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工作计划完成的佐证材料,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审核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在审核期间内未能提供工作计划完成佐证材料或不到指定地点审核的单位,一律视为工作计划的未完成,按照工作计划未完成处理,特殊情况有考核组现场实地落实。考核结果由薪酬办公室汇总后交绩效管理委员会集体审核,集体审核通过签字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结果,每月5日前由人力资源部考核结果,每月10日核定部门绩效工资总额。
(四)推行目标清单制管理。公司以工作清单的方式推进目标管理。各专业部门依据落责的重点任务、承担的业绩指标和对标的位次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强对清单任务“以季控月、以月控周”的过程管控,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预期完成的结果和工作起始时间,目标结果纳入全员薪酬考核,在考核中提高目标清单完成的分值权重,确保目标任务清单刚性执行。各部门每周上报清单任务进展,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对月度完成结果及绩效证明详细核查,评价结果在OA系统公示。目标清单制管理使公司各项工作做到可控、能控、在控,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管理效能的提升,确保了年度目标稳健推进、高效落实。
(五)开展同业对标管理。加强同业对标过程管理,做到目标量化、指标细化、管控动态化、考核实时化,完善同业对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总经理对季度专业位次后三名“约谈”机制,对低于年度目标、位次下滑的指标,相关部门要在绩效会议上进行检讨分析、明确改进措施,确保同业对标取得好成绩,对全市排名位次为考核依据,考核位次在前三名的给予加分,考核后三名者给予减分。公司以实现与公司地位相称为目标,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到强项争先、弱项进位、消除落后,努力提升对标位次,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管理水平。围绕落责的重点任务、承担的业绩指标和对标的位次,制定针对性措施。
篇8
关键词:资源管理;绩效管理;企业管理
当前,我国有着相当多的企业已认识到绩效考核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企业的实际运作效果却欠佳,主要是因为目前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着明显缺点。集中表现在绩效判断的主观性,以及不同管理者的评定不能比较;反馈延迟,使员工因好的绩效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而产生挫折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系统思考绩效考核工作,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需要时才发挥作用,视人为固有劳动力,只重拥有和使用,不重视开发和流动,使得人才既进不来,也流不出去,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
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了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为。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为企业补充人员,发放工资等),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别人做嫁衣”。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 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长官意志”,忽视了制度建设。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就业“铁饭碗”、干部“铁交椅”、分配“大锅饭”在限制了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强化个人对集体的服从, 这就抑制了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
4.当前形势下,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要采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协条、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不但要考虑人才需要和人才配备,而且要着眼于未来,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企业在经费预算上不应以节约为目标,而是与对资本或信息投资一样,谋求在特定时期内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值,即同样追求高效率,高回报。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二、 就如何加强企业绩效管理提出的相应对策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
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 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优化企业教育培训,意味着企业要以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充分实施制定纠偏措施,另一方面给各级管理层反馈预算执行的动态信息,指导经营决策。
三、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企业中人员的薪酬、晋升是以员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企业中的培训也是由于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上级为下级设立目标,而下级着眼于目标实现而产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挖掘集团员工潜在的培训需求,而且对培训内容、质量等会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一,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沟通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部门或个人新的目标应超出前一阶段目标,激励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绩效管理循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得到全面提升。
其二,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其三,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一般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年度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年度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四、企业集团人力资源及绩效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体系不能决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自考核、培训从人力资源部分离出来后,一般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事实上是由三个部门构成,即人力资源部、考核部、培训部。其分工是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岗位调配、薪资福利三块工作,考核部负责集团的绩效管理工作,培训部负责集团的培训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没有。
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事务性、临时性的工作上,真正花在深层人力资源开发上的时间很少,这跟一个企业集团的文化氛围及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在企业集团,员工的奖惩决定、奖金分配、调职、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并不由人力资源体系直接决定。而这种企业氛围真正制约了绩效管理工作的牵引和激发作用的发挥。
2.绩效管理的“短板”所在
绩效管理是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的,价值观反映出企业的优先选择、强调企业所关心的事情。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但是员工绩效的改善、提高是以加薪、晋升等为利益驱动的。按照一般企业集团目前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能力做到为员工加薪、晋升。这就造成了员工想通过竞聘“中层副职或助理”(更高管理层)来达到提薪目的的混乱局面。
有人说我们可以引导员工走“职业化”。我们认为这只是权益之计,长期推进“职业化”,而没有加薪等利益措施做驱动,最终可能把一个企业集团变成一所学校。因此,薪酬晋升体制才是真正人力资源深层开发及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短板”。而且这块“短板”在短期内补上的可能性有多大,除了老板外没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五、改善企业集团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
1.绩效管理部门应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给自己定好位
依据企业集团的价值观,要想让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牵引和激励的作用,必需把握绩效管理的主导思想,即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且把员工工作绩效与薪酬、晋升等挂钩,转变员工的观念,让绩效管理的思想深入员工心中,清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让员工明白绩效考核不是主管对员工挥舞的“大棒”,也不应成为无原则“和稀泥”式的人人都好,考核更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提高。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它虽是按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但它也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包含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工作沟通。通过沟通考核者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核者,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如果考核不能激发员工发展并整合为公司成长,那我们考核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且借助纵向延伸的考评体系,在公司中要形成的价值创造的传导和放大机制。
因此,尤其要提升考核者的现代经理人意识和素质能力,真正使他们在公司管理的各个层次发挥牵引力。强化企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开发,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主题。
2.加强对考核者的“上岗”培训
作为一个企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利润,再往长远考虑是保护企业良性发展力。而我们往往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较为功力的短期目的或是考核量表本身。我们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离不开“人”的因素。尤其是“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产生80%效益的是那20%骨干员工,也就是那些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层经理、主管们。不能保证他们的绩效水平稳步提高,何谈企业绩效地改善与发展呢?
为了保证这种培训的效果,绩效管理部门首先要得到集团高层领导旗帜鲜明的支持;其次,要让大大小小的经理们都明白,没有“上岗证”,他们也无资格对下属实施考核,这样的“资格认证”并非给他们“添麻烦”,实际上是对他们提高管理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第三,对课时及时间的安排要针对集团特点以及考核者们的素质水平,不能让培训指导走形式,而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行各工种的工作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往往是一个涉及多种行业和工种的大集团,这一直是考核工作的难点。因为员工的工作与生产工人、操作人员相比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在考核实施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员工也确实需要得到一种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与认可,否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得到维持和提高,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也形成不了。为了开发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进行有效工作分析,确认每个工种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成为确立这些工种考核标准的必要环节。
因此,作为绩效管理部门,加强与各项目和主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广泛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为每个工种的员工做出职位说明书,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流程与职责有十分明确的认识,也使员工从心理意识上进入状态、接受考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要求,不同的工作职位说明书,考核指标也理所当然有所不同。
4.多方争取,让绩效考核成为薪酬发放及职位晋升的依据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要在管理中形成管理思路,形成公司成长的正面反馈机制,这是比尔.盖茨为我们描述的企业成长机制。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或者说绩效考核要真正能在公司的价值创造中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必须要注重薪酬分配、职位晋升的杠杆作用的发挥,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从现在的物质分配来看,主要有工资、奖金以及福利津贴,在工资方面、要充分让个人的工作能力、绩效在工资的组成结构中占有合理的位置,并成为个人工资提高的主要因素。
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工作本身的激励,要不断创造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并将之给予有创造、进取精神的高绩效员工,给他们创造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这样让考核评价真正成为企业组织内部成员薪酬分配、职位晋升的客观、合理依据。
5.在集团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集团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同时绩效管理也要成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集团必须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晋升、薪酬发放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机制。
总之,企业集团在组织变革中,要有系统的眼光和思维,同时要敢于迈开步伐,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适时推动组织的变革,把企业集团推进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企业。
参考文献:
[1]许玉林.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
篇9
关键词:大型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3
一、企业绩效管理基本理论
(一)绩效管理
学术界对绩效管理概念的研究产生于上世纪 70年代,美国学者Beer研究提出,企业为了改进企业绩效并增强其发展潜力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即为绩效管理。
截止到目前,学术界对绩效管理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企业绩效管理有如下三种:
1.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这种理论认为绩效管理应着眼于整个组织,因此该类定义认为绩效管理是企业辅助实现其组织战略的一个环节;
2.对企业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这种理论认为,绩效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的员工在管理者的指导之下,按照既定方案完成工作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3.对上述两者的综合进行管理。该理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一套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它是把企业全体员工以及管理者的工作与企业使命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对企业员工和部门进行管理的系统,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些职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达到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1]。
(二)绩效管理的适用范围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绩效管理即以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为准,对部门进行职责定位分析、对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分析,确定员工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定期收集整理、汇总、分析评价各部门以及各员工的绩效结果,该绩效结果将成为员工的薪酬、福利、晋升机会的评判标准,为员工的职业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引导员工持续改进和提升。所以,本文认为绩效管理广泛适用于各类非经济实体和经济实体[2]。
(三)绩效管理常用的工具
绩效管理工具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四种: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标杆管理以及诸如量表法等一些微观领域适用的具体方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式是以沟通为主,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挂钩,激发员工的自制力和自主性,逐渐减少指挥式方法的使用。
一般来说,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点:(1)绩效管理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紧密联系。(2)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分析其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奖励助。(3)与员工共同制定具体颗星的工作目标。(4)主要是针对短期目标,对短期目标的考核可操作性较强。具体来说,目标管理法下,绩效管理主要有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和反馈四个步骤。
2.关键绩效指标法
作为评估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分解后产生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性指标体系。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企业内部正常生产经营的过程及活动。
关键绩效指标法在选择具体的指标时应当遵循三大原则:(1)指标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也指企业的战略及业务流程基本保持不变;(2)目标是否具有可分解性。是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分解成企业内部部门与个人的具体目标;(3)目标的可量化性。量化为主、定性为辅的标准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
3.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应运而生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解决绩效评价和战略实施两大问题。平衡计分卡一方面能够有效反映企业无形资产如何转化为价值,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以客户度满意为导向,强调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突出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3]。
4.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企业对自身业务进行精准划分与分类,与同业同类指标值进行对比研究,找到差距,并分析引起该项差距的本质原因,作为后续改进的依据。想要实施标杆管理法,企业应当能够客观实际地分析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实力,据此制定符合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战略发展规划。
二、A公司效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A公司绩效管理实施的现状
1.绩效管理目标
A公司属于省属大型能源企业,在该省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A公司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从而加紧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实施办法。
具体来说,A公司绩效管理的实施措施为:把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作为标杆和导向,企业年度业绩考核指标是具体目标,对既定目标进行详细分解,对员工按照指标进行逐层考核,使员工与各个岗位职责的要求相匹配,并以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指标为准,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A公司在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时,高度重视公司各部门员工在工作目标与努力方向上达成一致,激励各部门与员工持续改进其工作方法以实现持续发展。
2.实施措施
A公司员工考核的内容包括四部分:业绩考核、量化评价、民主测评和领导评价。综合得分为:量化评价*30%+民主测评*30%+部门领导评价*25%+分管领导评价*15%。
(1)量化评分标准如下表1所示:
(2)民主测评标准如下表2所示:
(3)综合评分表如下表3所示:
3.取得的成绩
自从A公司实施绩效管理以来,在一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上班的与不上班的绩效考核好;二是干的多的不干的少待遇好;三是有竞争压力的部门比没竞争压力的部门考核结果好。四是公司员工的整体精神作风与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二)A公司绩效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绩效管理的精准认识
首先,A公司在实施其绩效管理时,暴露了其公司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能正确意识到绩效管理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绩效管理效果的最终达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也就无法切实有效地指导和安排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其次,在绩效管理工作方面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缺乏坚实的业务积累,也没有进行详尽的调研,给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困难。
再次,企业员工尚未正确理解绩效管理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于重要性,无法正确认识绩效管理能给员工个人与企业带来良性互动的积极作用。
上述一系列表现说明A公司唉实施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在宣传动员、机构支撑、制度支持与运行环境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导致绩效管理未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本文认为, 在实施绩效管理方面,A公司首要问题出在其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准确也不到位。
2.未能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紧密挂钩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公司的整体目标,而对于A公司来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完成来自上级的指令,这就导致虽然员工出勤率有所提高,员工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竞争,但这些表面的形式改善与公司整体目标并无直接的联系。
同时,因为未将这些任务综合总结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也无法分解后分配到对应的部门与员工身上。对具体的任务员工并不深入了解,只是对自己的份内工作负责,因此未将员工个人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挂钩,二者联系度很小。
3.绩效管理的考核基本流于形式
A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考核结果往往并不能客观公正地衡量员工的贡献大小和工作能力,以此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就不是很恰当。所以绩效工资尽管从表面看上去有所差别,但实际是平均轮换且员工轮流坐庄的形式,高绩效工资和低绩效工资之间规律切换。有的直属单位甚至只是进行工资名称的转换,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考核要求。这种情况下,直属单位通常仅仅简单地的把原有工资当中的一部分划分为绩效工资,考核环节更是直接省略,故绩效考核最终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4]。
4.未有效应用考核结果
A公司推行绩效管理以来,只是简单的把绩效考核当作发放工资的依据之一,绩效考核的结果既没有对绩效好的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也没有对绩效差的员工起到惩戒作用。因此,员工都将绩效管理看作绩效工资改革而做的表面文章,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三)A公司的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精准认识绩效管理的问题
究其原因,是上级主管部门缺乏较为对绩效管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无法由上而下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传导至基层员工。基层员工看不到绩效管理对其自身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也无法认识到绩效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和员工自身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所以绩效管理的实施从根源上来说是一种被动式的措施而非主动式、接受性的管理机制。
2.未能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紧密挂钩的问题
追根溯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系统、科学的量化,也就没有将目标有效传导到企业各部门,传递给其基层的员工就更是无从谈起。员工对于企业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根本无心了解,多年来的工作也是例行公事,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都并无太大变化。
3.绩效管理的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
究其原因,是因为考核方法本身就不科学且不合理,使企业员工内心深处无法信服这些做法,从而产生一系列应付行为。二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和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导致大家一团和气的局面,评来评去始终都是走形式主义。三是因为考核的结果没有被有效地应用,大家看不到考核有无差别。
4.未有效应用考核结果的问题
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对员工奖惩的职能,它仅仅是作为一个牵头机构来负责绩效考核的工作。二是考核本身制定的标准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直接按照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理由不充分。三是即使考核系统较完善,产出的结果也很精确,但是考虑到员工职业发展及后续上升不只取决于个人能力这一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家族的势力、裙带关系和权势等多重影响因素,所以将其作为提拔、晋升、奖励员工唯一的参考依据也是不现实的。
三、A公司改进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绩效管理体制
为保证A公司的绩效管理能够公平公正地运行,本文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绩效管理机构来维护绩效管理制度,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例如设置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并下设群众监督办公室和绩效管理办公室。
1.由公司高层组成绩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建立、评审与完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监督绩效管理过程;维护绩效管理体系。
2.设立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绩效管理办公室作为服务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工作,为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提供服务。
3.群众监督办公室主要担任绩效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工作,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尽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
做好事前做好辅助工作,改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才能顺利推行绩效管理制度。为了能让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企业及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普及知识以及员工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不断提升和进步。
(三)增强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制度的联系
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管理手段,通过激励一方面能够引导员工不断改进工作为企业更好的做贡献,另一方面也能对员工个人发展起到正面作用,最终实现双赢。
管理当中常用的方法即物质激励,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应将激励手段运用于绩效管理当中。企业应当建立与绩效管理相关的薪酬制度,对员工做出的促进企业发展行为给予物质奖励,对违背企业发展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一方面能够将薪酬与绩效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使员工能够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5]。
(四)合理运用绩效管理的结果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内容,绩效考核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如果企业管理者仅仅关注考核结果,简单地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员工薪酬和判断其晋升与否的依据,就容易导致为考核而考核使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这显然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
因此,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意义和作用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动态评估、维护绩效管理体系
本文认为,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基础的。战略目巳范ㄖ后,就可以设计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尽管相对来讲,企业的战略目标是较稳定的,但由于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有相应该阶段不同的发展目标。因此,绩效管理体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企业应当根据其发展阶段定期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调整。
上述绩效管理体系评估结束后,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此外,绩效管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动态评审机制,是确保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
本文认为,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进行一次绩效管理体系的评审工作,一般来说,可以将其安排在年度绩效考核工作结束之后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丹.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初探[J].现代商业,2010,14:12-13.
[2]王永干.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中国电力企业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1:15-20.
[3]易开刚.KPI考核、内涵、流程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05:70-89.
篇10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156-02
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战略目标,通过采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和指标,运用科学可衡量的办法,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在完成生产经营过程中既定任务的工作绩效和效果进行价值评价的过程。绩效考核实施工作包括考核计划、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反馈这几个方面。
一、考核计划
绩效管理走向成功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对员工应该实现的工作绩效进行探讨并达成共识的过程。绩效计划工作开展的有效和到位与否,对于绩效管理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核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建立绩效管理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协助总经理开展对公司高层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工作;审查并完善所在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方案;协调各部门之间开展绩效管理活动;接受和解决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各种咨询和投诉;检查并督促各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拟定实施绩效管理的时间计划安排。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拟定出完整的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暂定考核周期为一年。在每个季度检查、督促并调整企业各部门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对于考核指标完成的情况。(3)拟定相关制度和规范。为了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执行,拟定出配套的实施制度和具体的规范,并同时定出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具体开展绩效管理的工作计划。(4)开展绩效考核。根据指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将考核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单位,开始对不同岗位和个人实施考核。(5)沟通反馈改进。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对公司岗位和个人开展结果评估,将考核结果向个人进行反馈,与之沟通,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考核方式
确定符合企业和员工实际情况的考核者是绩效考核工作得以展开的第一步。通常,考核者应该能够比较持续和全面地考察被考核者的工作状况;同时又能够比较客观真实正确地评价考核者的情况。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可以作为考核者的有:上级、同事(同级部门)、下级、员工自己、客户五种:
1.员工自身评价。员工自身评价是指被考核者对自己在绩效考核周期间内的对照考核指标完成的工作情况。自我评价要求被考核者能够比较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自己在绩效考核周期内的业绩、态度和能力。
2.上级考核。主要指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时应注意:考核者应当本着对公司、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事求是、比较客观的考核,从而便于发展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没有主观偏见,不以个人喜好作为评价标准。
3.下级考核。即下级员工对上级管理者的考核。在进行考核工作时,考核者应本着对企业和工作负责的想法,遵照客观事实,科学严谨地开展考核;另外,考核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时候应当采用无记名评价的方式。
4.员工互评。也称为同级考核。该考核方式适用于所有管理岗位的人员。考核者应本着对工作、所在单位、团队伙伴负责的态度,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科学开展考核;同时应当衡量和评价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以及能力,而不是把被考核者的性格脾气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应尽量做到规范、公正公开,避免个人亲疏好恶或者公报私仇的现象。
5.客户评价。有一些企业也把客户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有些特殊的岗位,只有客户是能够直接观察并衡量员工绩效工作情况的人,所以这种情况下,顾客是对此类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最好对象。
三、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
绩效评价结束后,为了让员工能够了解自身工作情况,管理者应当把绩效结果的具体情况、员工目标完成的情况、没有完成的原因以及今后改进的计划向员工进行反馈。通过员工和管理者的绩效结果的持续反馈和沟通,员工的绩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1.结果的沟通。管理者完成对员工的绩效情况考核评价工作后,应该和员工进行本次绩效考核所得结果的沟通和分析。通过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对绩效考核情况的持续沟通,员工的绩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升。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否可以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环节的绩效结果的反馈和沟通。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实施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来解决;同时通过绩效结果的沟通反馈,员工可以非常清楚地知悉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情况的看法;另外通过绩效结果的沟通反馈,管理者和被考核者在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下一个阶段绩效的目标和改进措施。
2.结果的运用。为了能够通过绩效管理工作激发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业绩和能力,管理者应当合理地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通常,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核结果加以运用。
(1)结果直接与薪酬挂钩。考核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绩效,于是要求和薪酬挂钩,如果绩效考核结果不和薪酬挂钩,绩效考核往往成为形式,所以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绩效考核得分与绩效工资系数的转换,反应考核结果与报酬的对应关系。(2)职位的轮换。管理者可以根据考核结果的积累,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也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员工对其现有职位的适应性。如果考核能级比较好的员工,在目前的岗位上无法发挥其全部的才能;也或者考核能级比较低的员工,没办法适应现有的职位。对这两种情况可以参加考核结果并结合个人选择,将其调换至适宜的岗位,真正做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3)员工职位升迁或调配的依据。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在某一阶段持续的绩效考核的情况来选拔员工和职务升迁。(4)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共同分析员工绩效考核完成的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员工未来改进工作的计划和目标等。通过这样持续的沟通,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绩效,从而帮助员工达成个人职业目标,同时也能够帮助员工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
参考文献:
[1] 赵刚.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及其实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