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核电 合同管理 标准化 探讨
核电站包括材料、化学、机械、电子及其核物理等领域,是一个集现代高技术凝聚的企业,它的合同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的有效管理。
一、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概述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企业会从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合同管理标准,包括建立程序化合同管理体系,形成规范化合同程序、模式、内容及措施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在进行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首先,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要具有合法性,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法令,这是最基础的特点。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合同标准,把推荐性和强制性特点,完美有效的结合起来。制定企业合同标准时,在管理程序与职责内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合同签订者、合同类型,在不违背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的对合同标准做出一些改变,体现合同的实用性原则。
最后,作为企业而存在那就离不开利益一说,在所有原则都遵循的情况下,会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换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这也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利益兼顾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核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
(一)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体系
(1)合同管理指导原则。合同管理指导原则是指按照《合同与采购手册》的内容规定及其包含的管理程序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一种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合同管理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选择信誉度高,财力物力雄厚的承包商进行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充分考虑我国核电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的现状,努力的建立多元成熟化的核电市场。经济与效率是合同签订的基础要求,因此合同的形成一般都采用既经济又有效率的办法来尽全力满足所需产品的质量要求,还要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按照核电站自身的技术性,采用适合的先进技术,防止一味的追求高、尖、精技术要求。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利于通过各方来共同制衡防范风险,减少贪污犯罪出现的几率。例如中核集团下的某核电站,在企业合同管理上,就利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协作,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效,降低了的出现,是反腐保廉、公正、公平、通力协作成功的代表。
(2)合同的组织设计。核电站依照合同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各个不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体系。包括按照合同要求而提供服务或物质采购的立项申请部门(又称用户部门);统一对公司的某类资产或业务部门进行调度协调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同时对符合公司管理政策的一系列规定负有责任的商务部门;审查、监督承包商所供材料质量的质量保证部门;预控、编制核电企业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部门以及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部门等。
(3)合同的运作模式。企业合同管理的部门大都采用矩形式运作,不同的合同工作,选派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采购组进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自动解散回归原部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适当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与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确保企业的公正廉洁。
但是,矩形式的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在采购项目组中,容易增加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而忽略其的权力,也会滋生出责任心降低、双重指挥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完成的进度。在这个问题上,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权限与授权制度进行解决,分为3个不同层面的权限限制:由商务部门直接决定500-3000美元的采购案;3000-50000美元的采购,则需要有三家及其以上的询价措施,共同填写合同签订的推荐书,交由与之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在50000美元以上的,则需要商务部门、立项申请部门、预算控制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组成专项小组,进行合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在合同的批准上,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财务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如下图所示。
(二)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措施
核电站的合同标准化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因此核电站采用了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合同管理标准化进行了改进提高。
(1)定期对合同管理程序进行完善梳理。在核电企业合同管理下,要建立管理程序梳理制度,同时建立对合同管理问题的反馈渠道,定期对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梳理与总结,及时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增补或修订不适宜企业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程序,以确保合同管理程序的适用及有效性。
(2)制定企业合同的标准范本。核电企业所涉及领域广,签订的合同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业务的不同,要制定出不同标准的合同格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合同签订条款不一的问题,降低了合同签订的风险,提高了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3)形成标准的采购流程。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防止企业因为采购流程的不规范,或是采购人员能力不足使得采购出现偏差等,必须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化的采购程序。
三、结语
核电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核电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它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合理的合同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完成对核电企业的管理,获取更大程度上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fferent GIS standardized forma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the solution and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results effect are described.
关键词:3S技术;GIS格式;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和标准化;资源共享
Key words: 3S technology;GIS format;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81-01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技术的应用,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数据处理的速度已经是任何传统的模式不可比拟和达到的,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我们的房地产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房地产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时代的机遇,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房地产管理,让房地产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1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在运用做正在筹划运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房地产管理。
但由于存在以下原因:
1.1 各地的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操作模式不同。
1.2 软件设计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绝大多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软件设计方面没有很强的实力,无法完全自己设计,必须委托软件公司来进行设计和编制,而软件公司又不懂得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流程,这中间的沟通理解和系统维护就是一个大问题。
1.3 目前统一的GIS格式,在编制系统时,使用的时空数据模型、数据库的类型、二次开发的软件平台等等各不相同,空间数据难以共享,有的在自身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都不能很好地转换和共享,如有很多软件在房地产产籍档案和房地产测绘部分难以完全与整个系统链接共享,特别是房产图数字化后的属性特征没有分层存放、分幅图与分层分户图不能完全对应,自身的测绘部分都不能实现数据共享,更谈不上与整个系统接口和共享,这就不能体现网络化办公的优越性,很难充分利用高科技达到我们的管理目的管理要求;所以造成了各地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不相同,互不兼容,有的能满足目前的管理需要,有的则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有的完全瘫痪,还有的甚至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就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便民服务,对于房地产管理部门来说,提高人员素质,增大科技含量,运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要想达到以上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2.1 制定房地产管理的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根据房地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结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建设部应按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城市和县城等不同规模分别制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管理的各项具体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作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基本框架,就拿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交易管理来说,何种性质的登记在交易科,是先测绘还是先到产权科或交易科初步审定后在测绘,各种登记需要何种必须的资料,各项具体业务应如何衔接等等,而不要像目前这样,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业务规定和流程,还有些地方制定的业务规定与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这就很难说是因地制宜还是不规范。
2.2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尽管建设部这几年推荐过和认定过一些《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前面提高过的多种原因,实践证明这些软件还是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而不能全面推广使用,给目前正在筹划《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困惑,到底该如何设计软件?
在制定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业务规定及流程后,应组织从事房地产管理一线人员与软件公司一道进行设计和编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各地建立该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的定点服务站,如果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或规范有变动,由建设部通过设在各地的服务站及时给予升级和修改。这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使用,甚至可以把使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结合起来管理,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3规范化和标准化后的效果
在房地产管理的机构体制、业务规定、业务流程及《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后,能带来如下好处:
3.1 便于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各项业务规定统一,各个业务流程清晰,可以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2 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少走弯路,提高资金利用率。有了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规模,选用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房地产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自己探索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加速了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3.3 有利于政府上网和资源共享。房地产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城市房地产的各种状况和属性特征,为政府进行相关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统一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后,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资料凋阅、利用和数据统计、分析很容易,体现了现代化房地产管理的高效、快捷、优质的特点。
篇3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始建立生产、技术和管理准则,对工程组织、协调、控制、人员、经费以及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2.1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部门工业之间和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标准通道,能有效减少不同技术标准之间互相适应的时间。标准化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监督五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标注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大力发展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仍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落后。电力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多数企业直接实施“拿来主义”,套用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实施的标注化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严重不符,影响了管理效率。
2.2.2 标准体系不健全。电力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重视力度较大,在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工作方面较为出色,但与管理标准配套的技术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标准内容不健全,影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降低管理效率。
2.2.3 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进度,但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继续运行,这不利于国家标准制度的实施。多数电力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标准,没有对人身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不对应,也影响了我国电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2.2.4 标准化管理应用性不强。我国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标准,但各项标准制度缺乏应用性,没有对企业生产运行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才是整个企业标注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才能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配电网工程是电力系统基础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以配电网工程为例,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
3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标准化要求 配电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策划、招标管理、建设协调、原材料进场检测以及设计交底等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定,根据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投资额度制定工程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①项目策划时,要按照基建部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策划范本,结合工程情况,变质项目管理策划;②招标阶段,根据施工、监理招标管理规定,参与招标工作;③建设协调方面,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主动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通道手续办理等问题;④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组织协调的描述、质量控制中的检验、试验程序等。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工程质量的关键,设计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其寿命,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时应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变更情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图纸会审工作则由参见单位各级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成果要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部门执行。⑥原材料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均需要进行检验和复检。
3.2 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施工流程要标准化,制定工程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巡视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施工进度方面,要按照合同编制工期组织工程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当施工期间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时,应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若需要进行技术变更,则应通过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旁站、巡视监理制度》、《工序质量交接验收管理制度》、《见证取样送检管理制度》以及《原材料跟踪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实施。再次,施工安全方面,应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以及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事故后,应根据事故性质,分级上报,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性质特别严重的,应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5日内书写质量事故报告。最后,工程质量责任及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定期资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和招评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建设单位及人员岗位的质量责任和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职能重复或职责不清带来的质量隐患。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工程竣工阶段的标注化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管理制度,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分项、分步的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立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配电网工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规范性、完整性,为后期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能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完善机制 提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01:1.
篇4
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省、市领导机关及行业管理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集团公司结合实际也相继提出了执行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和规定,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工地,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努力建立企业的识别系统,有效的包装企业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也是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鉴于此目的,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现状及行业新的发展要求,特制订《南京鸿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条例》。
一、施工现场涵盖范围及执行标准
1、施工现场所指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2、标准化系建设部颁布的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
3、标准图表、标牌专指南京市建工部门认定的标准(安全标识、强制性标准等);集团公司统一设定的临时设施、围栏、施工通道、大门等规格,统一的标牌尺寸、色别等标准。
二、考核级准及考核责任
1、考核划分等级。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达标工地。
2、实行考核评分制(按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省级文明工地:≥90分以上者;市级文明工地:≥85分以上者;达标工地:≥70分以上者。
3、实行考核责任制。集团公司分管条线、部门负责验收、批准;分公司经理负责督办、落实;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人员分管责任;分承包商或劳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
4、实行考核挂钩制。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级准目标必须写进项目责任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同时与管理费用、承包收入分配挂钩实施奖罚(具体奖罚规定参照公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奖惩条例)。
三、自本条例颁布之日起,凡新开工程中,除农民复建房外,其它合同工程都要创建市级文明工地。工程开工后,收取工程安全保证金。完成创建目标的,此保证金在获得文明工地证书后,如数返还。不能按目标任务完成的,此保证金予以没收,转入安全基金账户。
四、新开工程均需将调整后的现场平面布置图、现场标化等工作逐级审核,考核组根据申报等级目标,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开工前验收与施工过程中的考核原则上与安全检查同步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抓好长效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有关分公司、项目部及责任人要坚持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并及时检查、整改、落实。
五、配套文件: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行业、企业的图表、标牌样表;____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核表。
篇5
一、保险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保险业2015 年的全国保费收入达到约2.4 万亿元,而2010 年只有1.3 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4%;总资产从2010 年的5 万亿元猛增到2015 年的12 万亿元;整个行业的利润则从2010 年的837 亿元大幅增长到2015 年的月2824 亿元,达到2.4倍的增幅。我国保险业对国际保险市场的增长贡献率为26%,全球排名则由第6 位上升至第3 位,成为全球保险市场的佼佼者。2015 年,我国保险业迎来历史上盈利最好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然表现抢眼。由于低息环境下的保险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可以预见,2016 年仍将为保险行业的景气高点。保险在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经拓展至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在现代金融、农业保障、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期,以及经济驱动因素的转变期,服务行业将替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险业迎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新常态下,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必然大有作为。保险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新的形势下,要实现保险业的发展目标,必须开创保险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新高度,从战略角度将行业发展与标准化结合起来,把握保险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探求中国特色的保险标准化之路。
二、保险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先进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随着保险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保险新业务、新产品、服务新领域和新的管理方式不断涌现,中外保险公司之间、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领域、其他行业之间的交易频率愈加频繁,交易规模日益膨胀,市场中不同实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依存程度不断增强,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同时保险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强,保险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保险技术、产品、业务、管理和服务标准。企业标准化能够将企业的生产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规范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使之达到科学化和程序化,打造生产和经营的最佳秩序,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
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许
多保险企业习惯于用制度进行管理,忽略标准的应用,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高度,很难上升到现代化管理的水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殊不知,制定制度是在垒墙,而标准化管理就像是在修路。如规章制度定性多、定量少,大多缺少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工作要求,不便操作和考核。而管理标准运用5W1H(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方法编写,有定量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要求,容易操作和考核。所以标准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让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保险企业科学实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与保险业先进企业快速缩小差距,有利于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接轨,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降低企业成本保险企业的成本
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业务支出、营业费用以及各类准备金提转差。其中,业务支出所占的比例最高,主要包括赔款及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出保费等。企业标准化是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或者复杂的工作细分成比较小的步骤或者环节,然后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操作规范的设计,达到工作步骤少、完成时间少、成本低等效果。以保险理赔为例,在理赔数据采集和客户服务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可以保证采集的赔案信息格式统一,增加准确性和可用性,实现精准理赔,同时能在缩短客户理赔时效、减少客户理赔成本、控制公司赔付风险方面发挥有益作用。通过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保险企业可以对成本加强控制,使得企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 协议)中规定,当需要制定技术法规并且已有相应国际标准或者其相应部分即将时,各成员须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或其相应部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基础。这就是说,谁主导了国际标准,谁就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拥有了该领域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就在国际经济竞争和发展中获得了较大优势,就能在市场及资源的分配中抢占先机。保险企业加强自身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推动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转化,使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走在国内前列,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有益。
三、保险标准化亟待改革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文件。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标准化事业飞跃发展,标准化体系已初步形成,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标准化研制水平持续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是标准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标准化事业大发展的机遇期以及改革创新的攻坚期。2015 年12 月17 日,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标准化专项规划。此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同时也做出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此规划的贯彻实施,势必有效地推动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水平。全面开展保险业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保险业标准化改革,是保险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
做好保险业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保险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助推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信息化水平。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保标委2015 年工作会议上表示,虽然保险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属于初级发展水平,现行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标准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数量仍然偏少,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大,落地实施情况仍不尽理想。十三五是加快构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关键时期,也是保险业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保险业标准化尤其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构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适应十三五保险市场发展需要,改革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在促进保险业提质增效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保险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保险企业在推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贯彻标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制约因素。根据笔者多年的保险企业标准化从业经验,总体来说,保险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大多还都处于初级管理阶段,尤其是一些小的保险实体,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是缺失的,导致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笔者认为,每个保险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某个或者几个问题。
(一)标准化组织机构不健全
组织机构在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企业所认知,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推行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很多保险企业的标准化组织都是信息技术部门的某个处室(科室),甚至没有组织,只有标准化管理岗或者兼岗的员工。无组织、临时组织或者小型的虚拟组织,是导致保险企业标准化建设发展缓慢、很难发挥标准化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大多也经历了由无组织向临时组织、由临时组织向实体与虚拟结合的组织、最终发展到专业的实体组织的历程。保险企业建立和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应根据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企业发展战略及管理目标,成立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共同参与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如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管理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夯实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有效增强标准落地实施的能力,不断提高标准的执行力。
(二)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
制度不明,流程不畅,是影响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问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联系企业所有职能部门的桥梁及纽带。保险企业的产品线、渠道管理、技术和公共服务等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存在内在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能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由制订标准、推广实施标准、监督反馈、修订标准等系列活动构成,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先进的管理体系能够使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得到监督,这是保险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落脚点。有效发挥标准的效益,必须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标准化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标准化管理工作相对不容易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很多保险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人员大多处于一种松散的管理状态,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影响了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影响了标准化管理的水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保险企业应将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纳入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范畴。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立成熟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宣导,重视岗位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与标准化团体或单位以及高校合作,帮助和促进员工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同时,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管理专家团队,由内外部标准化专家组成,负责接受咨询、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组织学习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企业员工贯彻、推行和落实标准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认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的综合效应,树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意识。
(四)企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除了管理、机制和人员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保险企业缺少标准化体系的全面规划也是导致标准化管理基础不扎实的重要原因。根据笔者的了解,保险企业往往不重视标准的体系化,偏重信息化标准的研制,忽略产品、业务、服务等相关标准的建设。企业要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必须着眼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方面(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合并为管理标准亦可),按照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科学先进、简便易懂、实用有效的原则,科学编制标准化体系表,做好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长期规划,同时做好企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不断夯实标准化体系的基础。
篇6
关键词:监理质量过程管理进度控制
Abstract: 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trol of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strengthen contractor self test system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strict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process monitoring. To achieve the quality of prevention projects are not qualified, so as to ensure the excellent quality.
Key words: quality process managementprogres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项目工程做好工程监理质量、进度控制及其意义
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是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承包人自检体系的管理,严格做好中间的质量检验及现场质量验收,做好工序监测,强调以事前控制为主的原则,严格开工报告的审批,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杜绝施工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有关质量标准。监理受建设项目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工程进度监理目标是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总工期要求。
二、施工过程中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而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变化,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类:
1.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项目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的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2.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的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根本保证。
3.是围绕监理任务的落实而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
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和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工作先后开展的顺序和衔接,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三、严格做好做优工程项目监理内部标准化管理是质量、进度控
制工作的基础
工程项目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工程项目监理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一目了然地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好的程序安排、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的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工程项目监理内部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
四、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矛盾之间做好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工程师遵循客观规律去操作,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1.监理进度控制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进度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的水平和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的综合素质。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单位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的投入,投入的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施工承建单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能否全面覆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的根本保证。选准一个守信用、重合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选用一个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不相适应的不合格施工承包单位,监理是难以通过控制来实现合同目标的,能做到的也仅仅就是通过监控把合同风险减少到一定程度。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转化矛盾、化解矛盾,把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工程项目建设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同风险。因此,衡量监理控制的成败就不仅仅直接地表现在合同目标是否顺利实现,更重要的还表现为监理控制水平和水平的发挥。即衡量监理控制的成效,一方面看所承建的项目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另一方面当合同目标没有实现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监理对工程建设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怎样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呢?那就是考察监理进度控制的科学化程度。监理进度控制依据的科学性包括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质量标准、设计文件、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等。这些都是监理工作之本,都是从长期工程建设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产物。监理工程师对监理依据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进度控制是否科学化的根本就在于是否按照这些依据去控制。科学产物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控,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积极慎重引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加以科学利用。
2.监理质量控制程序的科学性
监理质量控制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工程实体监理过程中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要使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具有科学性, 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的主要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的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是否科学;②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的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的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的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控制的主要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化。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使其各项程序中的控制内容满足能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性。
五、体会
1.抓进度控制
首先落实进度的责任,建立进度协调制度,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结合合同工期及各单位的进度计划,对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材料供贷计划、工程进度等实行动态控制,按合同要求及时协调各方,努力满足总工期的进度要求。
篇7
【关键词】标准化;项目管理;长输管道;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造血细胞,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窗口。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加强项目管理,尤其是牢牢把握住项目标准化管理这根主线不放松,提高工程项目运行质量,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标准化管理的具体作用
1.1标准化工作是项目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项目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项目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格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从新工艺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才能使项目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标准化工作是项目联系各部门的纽带。项目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而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约束彼此,才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运行。避免仅是依领导指令行事,而不是依章行事,也可以防止人浮于事,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
1.3项目标准化是稳定和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离不开标准,没有先进的标准,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产品标准是否先进、合理以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长输管道项目也一样,标准是否先进、合理以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都会直接影响到长输管道的施工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是全部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而它们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项目通过贯彻标准还能揭示出施工质量的差距,使项目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促进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1.4项目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工序合理归纳和优化、控制了多样化和复杂化。如果对施工工序合理优化,就能为项目高效率利用施工设备和流水化施工创造条件,达到提高效益、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使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2、项目标准化流程管理
2.1工程前期管理
工程中标后,首先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技术员、预算员等对工程进行成本测算,并将控制施工成本的思想贯彻落实到项目部的每一名管理人员,对利润进行合理预测,用预算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最终实现利润合理化。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成本管理较以前那种“只重干活、不懂算账”的管理方式更能给项目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次,目前长输管道工程量大,工期紧,只凭一家单位施工很难达到业主的要求,因此,将部分工程量交由分包队伍施工是必不可少的,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择优确定分包队伍:一是分包队伍必须具备“三证”: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许可证;二是有较好施工业绩、施工经验、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机械设备实力、人员管理实力;三是要有永争一流、长期合作思想;四是要有讲信誉、顾大局、识大体思想;五是单位内部干部、员工亲属队伍不能择用。同时要建立劳务分包队伍档案,对分包队伍进行评价建档信誉好的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分包队伍确定后,即可按以下原则和步骤完成各项前期管理工作:一是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边安家边施工;二是分工负责,及时与甲方及监理现场负责人取得联系,并要求“三交”,即交桩、交图、交地;三要派专人同当地政府联系(如村组、地方派出所等),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政府有关规定,得到各级政府部门支持;第四主管领导要组织技术干部进行审图、现场踏线并将结果速返业主或总监,确认无误后,做好可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
2.2项目过程管理
一是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召开施工动员交底会,针对项目的工期、进度、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提出要求。树立“六高六化”思想,即高起点、高素质、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制度正规化、成本先控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施工规范化。二是认真组织各部门制订相应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技术部门职工规范,内部承包、部分分包合同签订方案,定分包队伍、单价以及招标方式,经集体研究方可采取合理价格。三是组织技术部门、计划部门财务人员对业主合同进行研究,吃透合同精神,着重在工程变更索赔签证上下功夫,找出变更索赔依据,制定奖励措施,向变更索赔要效益,调动变更索赔人员积极性。四是对上亿重点投资、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要重点突破,组织专家组科技攻关,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业主、监理认定后按此方案实施,没有特殊情况不许变更。五是每月25日前后召开项目月度总结会议,总结本月施工执行情况及安全、质量进度和存在的工程问题,商讨改正措施,并下达下月项目施工计划。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六是项目部设专职安全质检、试验测量人员,成立专家攻关小组和责任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实行内部监理制。七是人员安排合理化,压缩非工作人员。同时,搞好后勤管理工作,项目部定期不定期对物资设备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2.3项目竣工管理及回访
要搞好内部业务资料整理,当天的事情当天办完,专人负责;做到工程竣工后,资料一次清,不留尾巴,给业主、监理留下良好印象;一年保修期期满后,项目经理、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主动上门咨询、回访,包括季节性回访、技术性回访、保修期结束回访,并填写回访单;发生质量问题及时抢修,听取业主或使用单位意见及建议,争取下次再次合作。
3、标准化管理措施
3.1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调动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标准化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补充标准化相关知识,特别是技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熟悉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经营管理状况,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同时要有较强自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利用最新知识和技术。
篇8
中图分类号: F530.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
1 引言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势态,但形势仍然严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生产法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标准不完善,因此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是各行各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3]。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核电建设现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田湾核电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现状,对改进田湾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讨论。
2 田湾核电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
田湾现场现有包括监理公司在内的4家公司在现开展工作。根据公司已全面开展土建安装施工的其它核电项目现场情况,可以预见田湾现场土建施工全面展开时,现场各类分包商人员会大幅增加。在现场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高对各级分包方的安全管理效果,改善各级分包商之间存在安全工作接口的效率的有效手段。田湾核电项目现场主要从安全生产程序、人员安全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三个方面开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1 安全生产程序标准化
田湾核电项目现场通过编制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内容实现安全生产程序的标准化。共49份各类程序文件,详细规定了项目现场HSE管理责任及目标,隐患排查与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安全生产各方面的内容。项目现场依据安全管理程序,开展包括组织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分析更新危险源与环境因素清单与控制方法;应急预案的演练等工作。
同时,田湾核电项目现场编发了“施工单位程序标准化对照表”,对施工单位明确提出了在安全生产投入,现场HSE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应急预案,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等21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现场各级分包商的安全管理程序全面覆盖现场需要控制的安全生产的关键点。
2.2 人员安全标准化管理
田湾核电项目要求项目现场“三类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要求各级各类人员有效履行安全职责,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人员对合同安全条款、相关协议、技术交底专项和安全技术方案按照职责规定履行了审查和签字手续。各种施工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安全操作程序及经批准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进行作业。
同时组织分包商依据标准规范,结合工作经验编制“挤淤爆破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焊工标准化作业流程”等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作业方法,要符合作业和人员劳动特点;提出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有毒有害因素时,作业者必须穿戴的防护用具用品以及处置办法。
2.3 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
核电建设现场生产组合复杂的特性,要求在文明施工上保持一致,制定和执行统一标准,使得各个分包商和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现场的安全生产。
田湾核电项目现场根据中核集团编制的《核电工程建设项目HSE标准化图册》和工程公司编制的标准化图册实施细则,对场容场貌、区域布置、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道路交通设施、环境卫生、成品保护等现场14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开展检查,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并对不符合标准化图册要求的设施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
3 田湾核电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改进
3.1 安全生产程序标准化
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方面,虽然田湾核电项目现场已建立各类管理安全生产程序,但存在部分程序内容与现场实际不适应,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结合现场工作增强程序与现场实际的符合性和程序的执行。
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理顺各相关管理程序或制度之间的接口,减少程序之间不同部门的职责中的歧义。同时增加有关班组安全管理的程序,加强对班组安全工作的管理,控制未遂事件和异常事件,避免和防止分包商发生各类事故。
3.2 人员安全标准化管理
在人员安全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作业人员虽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但依然存在高处作业不挂安全带等习惯性违章,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的情况。
需加强作业人员的授权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是分包商根据长期专业工作经验的安全规范要求总结形成的,作业人员只能通过统一标准化操作流程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该岗位工作的授权。具备与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应。
3.3 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
由于《核电工程建设项目HSE标准化图册》交完,部分早期入场工作的分包商未进行标准化工作,导致现场出现标志不统一,安全防护设施的安置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
需要在项目各项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中提出遵循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并对各级分包商宣贯《核电工程建设项目HSE标准化图册》,确保分包商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文明施工。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过程中,树立标杆施工区域严格按照《核电工程建设项目HSE标准化图册》的要求,通过观摩会、现场会等形式及时推广经验,并给予适当奖励。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扩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地的范围,提高工作质量,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除以上三方面外,需应加强标准化监督,一是针对分包商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实施监督检查,确认其标准化程度;二是针对分包商施工的过程采用检查表、危险等级评价的形式进行监督检查,确认过程中有没有危险或有害因素;三针是开展对作业人员的监督检查,确认作业人员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施工。
按照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采用国际通用的现代安全管理动态循环的PDCA模式。即:策划(P. Plan)、实施(D. Do)、检查(C. Check)、改进(A. Act),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田湾核电项目现场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更好地建立。
4 结语
田湾核电项目现场已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但需要在安全生产程序、人员安全管理、文明施工三方面细化内容,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水平,实现专业达标、岗位达标和企业达标,从而促进田湾核电现场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瑞艳,陈璐,闫浩春,等. 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建筑科技,2011,P:9-11
篇9
关键词:理论依据;工程项目;运作实施;管理方法;创新;效果
1 推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1.1 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工程项目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体制改革中移植和创新的一种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管理方式。 我司以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切入点,即是对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一种探索、创新和有效结合。
1.2 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 纵观以往传统施工管理方法的弊端,无一不与管理无标准、不规范相关联。 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即是倡导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项目管理趋向规范,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1.3 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些工程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所致。因此,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
2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特征
2.1 基本框架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活动要素,构筑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三大系列标准框架, 以每个系列的每项具体工作、每件具体事务、每种技术要求、每道施工工序为一个小单元,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具体标准。
其中,工作标准主要包括项目部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各项职能业务工作标准及全员的岗位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客体,分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主要依据所担负工程的施工项目范围,分项分工序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操作技术规范。三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使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始终处于标准的控制和调节之下。
2.2 基本特征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创新性。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对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扬弃和创新,突出制度标准管理,较好地克服了人治管理的随意性弊端。②科学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制定标准,而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③系统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④实用性。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依据项目实际制定各项标准, 每项标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化要求, 既有原则性规定,又有具体性规定, 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
3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运作实施
施工管理在创新和应用这一科学管理方法中,着重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3.1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推动和指导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制定了《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印成小册子发至各部门及每个工程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和工班长。 要求每个工程项目从组织上场起,就要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参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制定健全本项目的全面管理标准,为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前提。
3.2 加强思想导向, 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的实施,须有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才能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为此一要正确导向。 推行初始,必须针对职工思想出现的各种模糊认识和消极反映,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以澄清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 二要强化领导。 为使全面标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得以有序持久地开展,各项目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由项目党政主管挂帅,并建立条块分工的职能部门责任制,除认真执行本部门工作标准外,还负责分工范围内有关标准检查落实。三要突出重点。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涉及面宽,内容广泛,如果没有重点泛泛而抓,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在顾及全面的同时, 坚持把对全局影响最大、尚属薄弱环节的管理标准作为重点落实。四要典型引路。我司自前几年开始在项目管理中推行工程全面标准化管理以来,做到每一年召开一次现场会,表彰先进,树立样板,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以典型引路,指导和推动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在其他项目部的开展。
3.3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标准化管理的强制力。在运作实施中,为使各项标准都能充分发挥效能,各项目部制定有贯彻标准化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措施,把落实标准化管理与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基本原则和做法是严格按标准办事,奖惩分明。 这样做,使自觉贯彻标准者得到了鼓励,贯彻标准不力者受到触动,从而使标准的执行,形成互相督促、互相监控、共同运行机制,使项目生产力要素的配置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4 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效果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适应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它的实施对于确保工期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都显示出较好的效用。
4.1 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改善了管理状况。 由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把项目的各项管理要素组成更加严密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以往项目部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项目部领导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想全局、抓重点,争取了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动权。二是增强了管理实效。 由于标准化管理将项目的工作、管理、技术要求,制定出定性、定量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加之奖惩严明,改变了以往工作无章可循的弊端,使职工逐步养成了按标准办事的作风,增强了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三是提高了管理素质。 健全的管理标准,为大批新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员提供了管理依据,为施展才干创造了条件。为企业发展生产经营锻造了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
4.2 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确立了更高的起点和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公司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和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自年初推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以来,全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优良率以上,实现了"大工程创名牌,小工程出精品"的创优目标。
4.3 加快了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
工程项目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合同履约水平,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逐年提高, 一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亿元。
4.4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 明晰了项目的责权利关系,促使职工在施工生产中加强责任成本核算,树立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意识, 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有效促进了全局经济效益的提高。
4.5 强化了施工队伍的全面建设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重在标准化,突出全面性,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只顾眼前生产、 不顾队伍长远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把"三线建设"文化线、生活线和卫生保健线纳入标准化体系,有效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活环境。 同时,由于规定了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 职工的行为得以规范,日常工作井然有序,工余活动丰富多彩,从而使职工队伍呈现和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篇10
关键词:标准化 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由于工程项目较为分散,遍布全国各地,集中管理难度加大,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将相应地延伸,公司层面若管控深入不足,很易导致企业步入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的恶境。笔者认为,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是增强项目经营能力、提高管控水平、建立项目文明施工常态化的有效方法,是强化精细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标准化管理来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向管理要效益”,否则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谈一下有关标准化建设的体会。
1 主要工作措施
1.1 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保证标准化管理的有序推进和顺利实施,应把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必须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公司层面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在项目层面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公司标准化管理思路、举措的落实。
1.2 梳理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
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度是保障,定期对公司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并制定一套针对项目层面的标准化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汇编。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项目管理各过程有章可循。
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重点,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在技术、管理和作业方面的标准,完善企业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跟踪管理、过程控制。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项目地域差别设计符合自身的管理标准,新项目一上马根据业主的要求可制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项目部按照标准执行,避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3 注重项目前期策划
工程项目中标后,公司组织一批业务主干,各要素管理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理顺项目各项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策划,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以及各种资源的配置进行策划,并编制策划方案。公司对项目实行红线责任成本管理,由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进行测算,并规定红线责任成本目标,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全、质量、工期目标等形成一定的实施方案,指导项目部施工。
1.4 实施要素集中管理
在已建立的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基础上,从财务资金管理、物资机械设备管理、劳务队伍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各生产管理要素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健全公司层面对项目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实现项目作为成本中心、企业作为利润中心的集约化管理目标。
1.4.1 资金集中管理。公司对各项目部资金实行全面集中管控,项目各类资金必须统一归集到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实行月度资金计划管理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每月公司根据各项目存款余额和资金使用计划统一拨付,全面推行电子审批,通过规范标准的流程,公司掌握了项目的收支状况,控制了资金的流向与流量,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加上公司定期组织资金使用专项检查,可防范项目资金风险,增强资金计划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4.2 物资集中管理。物资管理要充分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以项目管理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物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改变传统分散低效能的物资管理现状,提高公司物资采购能力和物资管理水平。项目所需材料,统一由公司集中采购供应,零星材料可由项目部自行采购。
1.4.3 机械设备集中。实行项目设备集中配置管理模式,对中小型设备,要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做到账实相符。对大型设备等安全风险高的大型设备,在管、用、养、修、拆等环节上定人定岗,专人专班,全程跟踪。
1.4.4 劳务分包集中管理。公司制定劳务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对劳务队伍实行集中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分包准入,定期对劳务队伍履约情况进行评审,落实“黑名单”制度,凡是上过“黑名单”的劳务队伍,不再继续使用;严格分包合同监控、过程评价、费用结算等制度,加强单价定额和验工计价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并且在公司层面有目的性的进行劳务资源储备,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公司从任务量上重点扶持。
施工组织设计集中。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全部由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完成或牵头完成,项目部只负责落实施组中的各项管理要求。
1.5 与架子队建设相结合
项目部“瘦身”,打造“架子队”。公司根据项目情况统一制定项目人员配备方案,以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人员总量控制,以岗选人,以工作定人,岗位设置权限,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满足管理要求,杜绝以人定岗、人浮于事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进行人员增减调整。同时为加强现场过程控制,可通过组建“架子队”,选用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架子队管控层,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通过适当改造,管理上采用以职工带劳务人员的“架子队”的用工模式。
1.6 内部承包管理,责权利相结合
项目部建立内部承包核算体系,项目部与架子队签订内部管理责任承包书,架子队与作业班组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层层落实责任,与绩效挂钩。通过一定形式赋予架子队相应的管理权限,明确现场管理费、劳务费、材料损耗耗数量、机械台班数量、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等方面控制责任。
1.7 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
除明确项目部和架子队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把管理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管理过程中追求精、细、实,执行时讲究标准化、规范化,这样能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1.8 强化考核手段
采取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手段,把标准化管理纳入建设项目日常检查、考核和评价的范围,形成闭环管理。公司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以红线责任成本管理考核为主线,机关部门深入管控各生产要素,进行定期动态考核。项目部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分析各项管理控制中的问题和漏洞,制定整改措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绩效水平拉开档次,建立多劳多得机制,全员管理成本,调动全员生产、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上台阶、上层次。
1.9 强化执行力
项目没有执行力,所有的标准化管理和目标都是空谈,提高执行力是重中之重,明晰责任、责任目标、完成期限,强化督办,盯住不执行的人,盯住不执行的事情,盯住重复发生的问题,严格奖惩,发挥杠杆作用,做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打造执行力强的团队精神,形成一种务实、目标明确、高效快速的执行文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不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口上,而是真正落实到现场、落实到班组、落实到工序、落实到作业人员。以详细分解的任务为目标,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1.10 提高专业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是开展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把岗位做专、做精、做细。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2 结语
通过标准化管理,能使项目管理经验得到推广,建立资源平台,合理使用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实现项目经营效益。统一的标准和现场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能展示出企业品牌,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和市场的维护。同时,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企业能否形成项目管理标准化,标准化能否得到执行落实,对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世界500强企业标准化管理工具.海天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