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篇1

为规范快递服务行为,确保快递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创立企业服务品牌,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客户满意度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既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更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二条公司奉行“以客户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用优质并具特色的服务满足客户期望,树立快递第一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把“客户满意”作为公司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三条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行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将致力于形象品牌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满意的快递服务。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营运及营运管理岗位的全体员工。

第二章服务质量规范

第一条公司在充分认识快递行业特点并兼顾其他行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了管理人员服务标准、快递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和运输机动车辆规范,为规范化服务提供共同执行的蓝本。

第二条经营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应做到:公正廉洁、诚信务实让快递人员放心;热情礼貌、语言规范让快递人员舒心;及时高效、倾力而为让快递人员称心;急之所急、想之所想让快递人员安心;人本关怀、温馨入微让快递人员顺心。

第三条快递从业人员基本要求:

一、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衣着整洁,发型朴实。

二、按规定着工装,女性束发。

三、语气和蔼可亲,语言文明礼貌。

四、快递人员应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您好!我是快递公司的,您的快件已到,请问今天有时间接收吗?”、“请问什么时候上门方便?”、“请仔细查收你的快件!”、“对快件有疑问请拨打”、“再见!”。

第四条快递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发生以下所列行为:

一、与顾客约定好时间,却不按时达到,也没有及时与顾客联系的。

二、在送(收)上门过程中私自收取顾客加急费。

三、在送(收)过程中私吞顾客赠品。

四、在送件过程中,没有等顾客检查完快件就离开的。

五、在送(收)过程中对顾客言语不礼貌的,以及与顾客发生争执的。

第五条热情服务,细致周到。

一、主动解决顾客在送(收)快件后的疑虑。

二、按照顾客要求的时间准时达到,并安全送(收)快件。

三、快递人员上门时自带鞋套和水杯,做到不给顾客增添任何麻烦。

四、因故不能按时到达顾客指定地方的,要提前给顾客打电话或另约时间,以免顾客等待。

第六条诚信服务,童叟无欺。

一、主动了解顾客对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并尽量予以满足,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时,应与顾客沟通,说明原因,提出合理建议,引导“服务提供”与“顾客期望”达成一致。

二、主动告知行业关于由顾客支付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的规定。

三、选择最有利于顾客送(收)件的收费方式,告知顾客并征得顾客的同意。

四、按规定或约定收取送(收)费,自觉主动出具发票。

五、在送件过程中,要主动要求顾客清点所收的快件(货物),对于代收款的客户,要当面给顾客验货,若有赠品要明白的告知顾客,在顾客无疑问的情况下,方可收款离开。

六、在送代收款顾客的时候,若有顾客在验货后因为质量问题拒不付款的情况,不可与顾客发生争执。

第七条文明服务,礼貌待客。

一、当非主观原因使服务提供不能满足顾客诉求时,须如实告知,求得谅解,并友好协商变更服务方案。

二、冷静对待矛盾或纠纷,耐心

第八条特色服务、创立品牌

一、执行预约服务时应严守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耐心等候。

二、了解快递行业的相关知识,在顾客有需求时向其讲解。

三、掌握向不同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技能。

第九条快递车辆服务质量标准:

一、车身(包括前后保险杠)颜色鲜亮、无明显擦痕,漆面无脱落或单点脱落但面积不超过1cm2,线条和车门字迹清晰、无缺损。

二、机盖中央黏贴专用图案标志平整、无卷边、无破损。

三、仪表板、内饰板、顶棚、后隔物板完好无伤损且洁净无积尘。

四、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设施有效。

第二章服务质量控制

第一条服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贯彻公司“安全快捷满意,诚信规范温馨,确保顾客满意,追求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

第二条公司建立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安营部经理执行、办公室主任监督、后勤保障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协助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服务策划、服务评审、服务提供、服务监督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三条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各职能单元履行如下职责:

1、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动态地组织调查顾客期望、评审顾客要求、制定服务标准、分析反馈信息,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保证体系协调运转。

2、安营部负责贯彻服务规范、监控服务提供过程、执行督察制度和纠正措施、评定快递员服务质量等级。

3、客户服务部负责调查顾客期望、拟定服务质量信息调查方案、收集分析服务质量反馈信息、受理处置顾客投诉、实施服务需求和服务质量评审、提出改进建议、评价并改进办公环境和秩序。客户服务服务部

4、后勤保障部负责提供快递运输车辆技术状况保持、车辆故障或事故救援、车容车貌整改等服务支持。

5、人力资源部负责了解培训需求、拟定并执行培训计划、验证培训效果。

第四条公司各岗位尤其是监控岗位管理人员应忠于职守、严守岗位、切实履行职责,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快递员的服务工作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及时高效地处置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第五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组成联合稽查组定期就快递员的执行规范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实记录、分类整理作为快递员考评和评价管控手段适宜性的基础数据。

第六条公司对快递员的服务质量状况实行等级管理,安营部依据相关记录对快递员的服务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快递员的服务质量等级,等级由高到低分为A、B、C三级。服务质量等级为动态管理,与之相对应的奖惩从《快递员管理制度》相关条款之规定。

第三章持续改进

第一条公司办公室应关注服务过程,抓点带面,通过公司网站、短信、内部刊物、行业刊物、宣传栏等载体及时表扬先进、暴露不足,营造并保持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员工创优争先。

第二条办公室及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部、信息服务部等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积极策划、认真组织相应的活动,以保持公司的活力和推进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

第三条客户服务部要拟定切实可行的服务质量信息调查方案并会同信息服务部予以实施。信息调查的时间间隔应能满足公司及时获取阶段质量反馈信息的需要。

第四条公司设专人值守公司公众网站的公开论坛,进行开放式交流沟通并筛选归纳出有效信息以供制定改进措施的参考。

第五条建立队务会和公司工作例会制度,在不同层面上提供内部交流沟通、互教互学的平台。各级管理者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达到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目的。

第六条人力资源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营运一线去发现培训需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针对性培训满足这种需求,并验证培训效果。

第四章其他

第一条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通过正规评审确认存在缺陷的情况下,经总经理批准可作修订。

第二条本制度内容与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和行业规定相冲突的,从其规定。

篇2

【关键词】 集团公司;税务管理;内容

集团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组织结构模式,一般由母子公司构成,研究其税务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税负并规避涉税风险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税务管理组织分工;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纳税申报;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税务审计及税务稽查;税务筹划;税务管理的奖惩办法。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税务政策及法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及时收集、税收法规;建立健全税务管理规章制度 ;研究会计、税务制度的差异,处理好二者关系;做好税务筹划,降低运营成本。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守国家税务政策,打造公司诚信纳税形象;维护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协调好公司与税务部门的关系。下面从七个方面论述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税务管理组织分工

大中型集团公司根据需要,可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隶属于集团财务部,集团本部及各子公司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流程;服务、指导、协调、监督各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子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进行论证并促进实施;建立与税务部门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和谐的税企关系;负责集团本部的纳税申报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子公司税务管理职责:执行集团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对本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负责本单位的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申报;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及筹划;负责本单位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涉税问题进行把关,在重大经济业务活动发生前与集团税务部门协商沟通和汇报,防止出现重大涉税问题。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制定业务流程中的税务处理流程,并执行税务处理流程的规定。

二、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发票管理

(一)税务登记方面

集团新设子公司办理税务登记前,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管理部门,由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根据税收征管范围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指导子公司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国、地税登记;子公司因经营场所变动需变更征管范围时,由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指导、协调办理;子公司宣布歇业或清算时,原则上应先对清算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问题解决完毕,再办理税务及工商注销手续。

(二)税务核算及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做好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设置账薄,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避免出现如兼营行为没有分开建账导致从高征税,核算不清导致核定征税,缺乏有效凭证导致企业所得税汇算调增损失。子公司应充分考虑税务成本,事前对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并积极进行税务筹划,事后对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税收异常变动的原因,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税收法规节约税收支出之目的。税收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开展,当公司税收筹划涉及到调整税收核算的,应按照税收筹划要求进行核算;对经济事项的处理涉及到税法和会计法中不明确之处,或税法与会计法之间存在冲突时,应作出一个合理选择。

(三)纳税申报方面

严格执行纳税申报流程。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税务会计每月依据应交税金明细账与相关涉税科目等资料填制纳税申报表,经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按规定上报,同时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子公司需延期申报时,应按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集团备案。

(四)发票管理方面

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领取、开具、接收和保管本单位的各类发票。在经济业务运行中,应按发票使用规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开具和取得合规的发票,严格杜绝跨期发票或过期发票列支成本费用;避免业务人员人为压票影响增值税抵扣和不能按期抄报税的情况。

三、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加强税务档案管理,定期对本单位税收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子公司应及时整理、装订本单位的税务报表,对每年所得税汇算中调整的明细事项,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每次国、地税稽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专项整理归档。税务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办理税务资料、档案的移交手续,按照会计法规要求,实施监交。

四、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

集团本部各单位应及时向集团税务部门提供有关纳税申报的资料,承担税款;集团本部单位的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在年终由集团税务部门负责收集清单,报董事会申请核销,经批准后向税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集团本部各单位在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的基础上,查明损失原因、分清损失的责任、完备损失的原始手续、资料,准确计算资产损失的计价金额,需做进项税转出的按要求转出。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参与合并纳税的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年终时按照集团公司财务部统一部署进行所得税汇算工作,股权发生变动不再符合合并纳税条件的,应及时将股权变动情况报告集团公司财务部。子公司进行财产损失申报、所得税汇算需聘请税务中介机构时应服从集团统一安排;各单位聘请中介机构作税务顾问,要将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双方合作的业务范围、费用等有关事项报告集团备案。

五、税务审计及检查方面

(一)税务审计方面

原则上由集团税务部门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专项审计。集团公司对审计过程实施监控,子公司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与集团沟通;子公司税务审计报告必须经集团审核确认,正式审计报告要交集团备案。

(二)税务检查方面

对子公司税务稽查事项的规定:对各级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子公司应积极配合;子公司财务主管为税务检查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接受询问和解释,向税务部门提供的各类资料,应经本单位财务主管审核批准;在得知纳税消息或接到纳税检查通知书时,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部门,对本单位存在的税务问题应及早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检查中,要积极与检查人员沟通,时刻关注整个检查进展情况,对涉及到集团层面的涉税处理事项,在了解事情全貌后给出答复;检查后应及时将稽查结果整理归档并交集团备案;税务检查结束后,子公司应积极取得税务检查结论草稿,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复核税务检查结论,并制定改进方案。

六、税务筹划

子公司财务主管和税务会计应积极关注和学习各类税收法规,要认真研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在经济业务发展过程中积极取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各种申报材料。各单位开展的各类税务筹划,实施前应征求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意见,筹划方案应提交集团备案;集团定期组织子公司讨论税收筹划论证会及举办讲座,提高税务人员税收筹划意识。

篇3

一、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

税收风险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对和处理)等手段,对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造成税款流失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控制。税收行业管理主要通过建立行业税收管理制度、行业税收分析、行业评估模型等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归类和分析,揭示同行业、同一税种税负的弹性区间和行业税收管理特征规律,以期达到控制行业税负,防止偷骗税行为发生,防范税收风险的目的。因此,两者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目标一致。将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应用到实际税收征管实践中,可使税收管理目标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2、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公平理论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主要着眼于公平感,而不是绝对的公平。公平感由三维构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分配公平指对资源结果的公平感受;程序公平则更强调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平性;互动公平关注的是执行程序中人际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即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广大纳税人特别是跨国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骨干、重点企业,通常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的程序、办税事项的流程、环节等希望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收征管和服务中更加公平、透明、高效。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透明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透明还包括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的纳税人,如对依法纳税的企业、操作性失误的企业、筹划性遵从的企业和恶意偷漏税企业进行分门别类的甄别,区划对待,税务机关采取相应的应对管理措施,进行必要的鼓励和纠正。这样更能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税收执法环境和纳税人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互补性和协作性。

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行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同行业同税种税负弹性区间。两者的共性特征是整合分析纳税人各种涉税申报数据指标,包括各项销售收入指标,各项财务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物耗、能耗指标等动态、静态指标,利用税务机关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一定的数理模型来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一个企业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或背离正常的指标体系,判断和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并为纳税评估、检查、审计、反避税等提供案源和线索。为此,将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有机结合,更能体现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监控管理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同时,也符合“两个减负”的根本要求和税源管理联动运行机制的根本宗旨。

4、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纳税人更具税法遵从性,纳税服务更具普惠性。

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一般可概括为自觉性遵从、筹划性遵从和对抗性遵从。从这几年的税收实际工作来看,广大纳税人随着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税收宣传和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增强,考虑到自身的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以及税收风险带来的税收成本等因素,往往选择自觉性遵从和筹划性遵从的纳税人越来越多。但采取对抗性遵从的纳税人还有一定的比例,偷、骗税等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对于依法遵从度高的企业,授予a级信誉等级,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在办理有关优惠政策审批、发票增量扩版等方面,应给予更为便捷的鼓励和扶持。对于采取对抗性遵从的纳税人,则应给予强有力的监管和打击。但不管是对税法遵从度高的企业,还是遵从度低的企业,纳税服务的普惠性原则必须坚持,政策引导和查漏纠错必须并举。在日管中,更应体现对存在税收风险的企业,通过及时预警提醒,下达管理建议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管理措施规范税收征管,提高税法遵从度,规避征纳双方税收风险。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促使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提高对税法的遵从性,纳税服务的普惠性。

二、实现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要从市局到分局到科建立起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要求下的专业化管理体制。根据不同的税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济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监控和指导。基层税务部门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形成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走势,对同类型、同税种、同行业的企业的全面纳税情况、税负状况和税收风

传奇小法师绝世游戏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高中篮球风云一剑惊仙重生之官道险隐患特征特性进行归类、剖析、评价、整改,探索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措施。其次,要在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整合和创新。目前无锡市局在跨国公司税收风险管理、流转税行业分析、所得税行业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制度管理基础和管理实践,要将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机整合再创新,形成符合无锡工作实际、基层工作实践的长效管理制度体系。第三,要将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安排,既能体现阶段性工作措施和成效,又能展示长远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引领工作方向。

2、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合无锡国税现有的跨国公司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行业评估模型)、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涉外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逐步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统一平台。可分三步走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充实、完善跨国公司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设计科学、合理的符合无锡经济行业特点的预警监控指标和行业税负区间值,实施实时重点监控。第二步,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税制的统一,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进行归并整合成一个管理系统平台,这样既有利于管理的统一性,又能为明年的汇缴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为开展所得税行业管理铺平道路。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将现有的跨国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和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进行归并整合,优势互补,建立既体现风险管理特征又展示行业管理特性的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水平。第三步,在实践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融入风险管理特征与行业管理特性的行业风险管理系统再进行大整合、大调整,全面形成对各税种、各行业、全方位、有重点的税源税基监控系统。

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实例分析、应用推广。

其实,无锡市国税系统在这几年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应用实践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实例,如江阴三分局的毛纺化纤、纺织行业评估模型、宜兴局铸钢用废行业风险模型管理、无锡市局的涉外税务审计行业指南、市局稽查局的行业检查指南、跨国公司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税源监控与风险管理模块以及流转税行业分析系统等,基层税务机关在应用这些模型、指南、系统过程中,则是各侧重点反映的效果和程度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加强税源税基监控力度,减少和防范税收风险。因此,我们要在税收征管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练实施风险管理与行业相结合的、形成管理合力和效应的实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网上交流、演示剖析、点评讲解、推广应用,使整体税收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篇4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构建测评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和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大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企业的生存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机制。作为监控企业风险和减轻市场损失的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其重要性不小。现代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对该机制进行分析与评估、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

(一)概念

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税务相关行为,因为它没有根据税法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监管。相关要求遵循而致使企业一段时间的利益相较于正常情况下获得的利益而言受损,且损失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分为:(1)企业所执行的纳税行为不符合或者违反了税法的规定及要求,如果没有纳税或减税等,在这种情况下,税法当局将采取惩罚措施。如退税,罚款加滞纳金或罚款处罚等,企业面临的风险;(2)企业的经营行为由于税法的误差而导致的税款缴纳的不必要负担。

(二)特点

1、主观性特点由于企业与纳税人之间对于税收制度的不同理解,使双方难以做到统一认知,进而容易引发税务风险的发生。2、必然性特点公司的业务基于利益最大化,因此公司将追求最小化税收成本。加之以上的主观性特点,更加促进了税务风险的增加,使得风险的防范更加困难。3、预先性特点在计算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时,还要计算企业风险。并对预算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尽量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二)企业风险的防范措施与方法

1、不断对企业的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1)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我国当前正在建设完善的法治社会,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税收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对于仍然存在的财务会计和税收规则,金融工作者必须努力把握差异。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制度,增强法律风险意识。(2)税务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税务人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委托下的各种税收行为的代表。税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加强企业财税的实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率。2、对于税务风险预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1)对于纳税人的权利要加以明确。任何人或者机构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对于纳税人来说,其不仅有着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纳税的义务,它也有相应的权利,纳税人和税务人员合理地澄清纳税人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2)正确合理地评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评估和检验是企业财务和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专业性很强的评估人员全面系统地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可以有效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3)对于税务风险要进行合理监控。企业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税收风险评估和财务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的必要性

(1)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在业务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得到很好的确认和完善。有效避免财务漏洞的出现,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对于企业中的不规范行为可以起到有效的规避作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可以加强员工的执行力与工作效率,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良性循环。(3)增强企业竞争的实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强化自身实力,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企业的领导和指挥,大力宣传和教育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代的发展。努力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强对于国家政策的认识,不断改进自身制度,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努力形成不怕吃苦、艰苦创业的精神氛围,加强员工内部团结,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势。(2)公司员工必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员工道德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如培训课程,研讨会和会议。对于培训和教育,应及时对员工进行检查,鼓励和表扬优秀员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工作,时刻关注国家的时政动态,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完善自身工作,健全企业制度,加强制度的普及。

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制度

(1)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和财产控制。资金周转是业务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对资金做好全面监控管理,及时配合资金的来源以及运用,对其进行合理预算,做好分配工作。其次,合理预测资金的收入和支付,以实现资金余额。最后,要加强各部门和员工的观念,做好自己的工作,增强责任感。(2)对于企业的财产控制要进行合理规范地操作,在采购物资的各个环节做到严格监控,标准化操作程序,以确保资产的注册,存储和验证的准确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账户,完善账户管理方法。(3)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增强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问责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强数据信息的保密性,规范工作流程。(4)强化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聘用合适的人才进行管理工作,对于关键性的工作环节要把控好,例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等。对于企业内部的印章、发票、账本等重要证件要合理保管。(5)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企业的审计部门及人员要做好审计工作,有效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企业的业务能够有序进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关于构建公司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议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完善

国家必须不断完善公司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法律法规,为处理税收风险提供法律依据。重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思想上加以重视。

(二)提高规范的强制性

明确公司权利义务的有关规定,提高法律约束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对于制度规范进行细化

不断调整和优化现有的规范及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对其进行简化转化,提高其可操作性。

篇5

一、关联企业概念

随着国际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国企业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关联企业这一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前世界各国对关联企业都有各自定义,“根据我国税法,将关联企业定义为与企业具有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和控制关系的、直接或间接的同为第三者控制的、其它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关系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简而言之,关联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间的法人联合体,也是通过多种经济纽带建立起的关联群体。例如海康威视在洛杉矶、印度、香港等地设立的全资及合资子公司,与其内地母公司便构成关联企业。在与海外子公司的交易中,关联企业间低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交易价格常常会被税务局认定为转移利润,如何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减少资金流通中的阻碍,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是同类型跨国企业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应对关联企业交易认定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树立正确认识

要避免被误认为关联企业转移利润事件的发生,最首要的,是要在企业内建立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与关联企业发生资金往来流动时,及时做好相应账目记录,以便在事后应对税务局的检查。同时,企业内要形成良好的风气,自觉遵守服从国内以及国际的相关税法规定,杜绝企业内发生为转移利润或是避税而实行转让定价,损害行业风气。海康威视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安防企业,应该为安防行业做好表率作用,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提高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与关联企业交易认定问题息息相关。税务问题不仅涉及企业相关资金问题,还涉及相应法律法规以及税务专业问题,因此,对负责企业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税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合理规避税务风险。其次,相关人员还要树立正确的工作道德观念,避免为片面追求利益而忽视道德的现象发生。

三、海外子公司涉税管理

(一)海外子公司涉税问题

1、缺乏对国内外相关税法的熟悉了解

在海外子公司涉税管理的问题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缺乏对国外相关税法规定的足够了解。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只有数十年时间,面对已日臻成熟完备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不论经验或是资质都存在许多不足,以海康威视为例,其在我们国内从技术到服务都数前列,但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海康威视便失去了其足够的竞争优势,加上当前国际上的许多税法规定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发展,特别是在税务问题上,由于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更加容易出现问题。这也阻碍了同类型企业在国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相关人员缺乏涉税问题敏锐度

同时,相关人员特别是涉外人员在处理涉税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敏锐度,尤其是在出现相关涉税问题后,没有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贻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此外,上文中提及的相关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也是导致其缺乏敏锐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康威视作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安防企业,财务人员一旦缺乏涉外税务问题的敏锐度,就极易导致相关税务问题的发生,从而给企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企业一旦被税务局认为关联交易,税务检查会影响海外子公司的正常运营。做为上市公司,税务检查会做为资产负债表附注在年报中进行信息披露,这些信息披露将给母公司以及海外子公司的股价、公司整体效益等产生负面的影响。

3、海外子公司税收筹划不足

税收筹划是一种税务预先安排行为,拥有事先性、合规性、周期性等特点,由于所在国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筹划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时效性,税收筹划不足或者出现和所在国实际税收法规不符合的情况,就会带来税务稽查的风险,企业会因此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财务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信息准确、真实。中国安防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层往往缺乏涉外税务经验,设定的税务筹划方案没有深入了解所在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会使税务筹划与逃税联系在一起,税收筹划基础十分薄弱。此外,中国安防企业低估了海外税务机关的办案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海外子公司涉税问题应对策略

1、明确税务管理目标

要合理应对海外子公司涉税问题,首先,母公司要明确其税务管理目标,从而对企业整体税务管理做到统筹规划。、以海康威视为例,可在企业内部开展涉税风险目标管理的培训项目,使企业内员工对税务管理产生明确认识,改进企业内涉税风险文化,从而降低税务管理成本,提高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中高层的税务管理信心。在被税务局认定为关联交易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对企业税务问题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基于税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及时筹备应对方案,降低在此情况下所会造成的企业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企业其他的负面影响。

2、设立最优纳税方案,积极应对税务风险

此外,企业还应设立最优纳税方案,考察分析海外子公司相关情况,制定税务风险最低、税后收益最大的税务筹划方案,从而在源头处有效的规避纳税风险,减少涉税问题的发生。税务筹划应该对海外子公司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统一税务筹划。在进行海外投资前,相关财务人员应该对所在国的税收法规有全面的了解,形成税务报告文件。在运营过程中,对海外子公司的税务问题既要从内部设立税务部门进行风险把控,也要咨询专业的税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税务咨询,以寻求最有利于企业的税务解决方案。对已经发生的税务罚款等事后问题,企业内财务人员应积极应对税务风险,从问题中找到自身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3、提高海外财务人员素质,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安防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的情况下,需要招聘财务税收理论知识扎实,又懂得当地语言的财务人员充实财务团队。在涉外税收实践中,可以通过调整财务岗位,派遣财务人员到成功的跨??企业定向培训,对财务人员加强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税收优惠政策的学习,系统学习并掌握转移定价等税收筹划的要点,提高现有财务人员的海外涉税水平。此外,中国安防企业在充分了解所在国财务、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适合海外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人员权限、明晰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规避海外子公司的涉税风险。

篇6

关键词:纺织企业 营改增 企业财务 管理影响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营改增的方案已经成为我国税收改革发展的主要决策。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如何解决好营改增方案在中小型纺织公司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中小型纺织公司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保证中小型纺织公司的自身利益不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中小型纺织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改革。

一、“营改增”理论概述

“营改增”的含义主要是指营业税改变成增值税,它是一种税收的转变形式。“营改增”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将企业之前缴纳的营业税的纳税款项转变成增值税的纳税款项。而所谓的增值税主要是指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所增值的部分进行赋税,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纳税的现象出现,同时也给企业缓解了纳税的负担。“营改增”刚开始主要是在两个行业进行试运行,第一个是交通运输行业;第二个是服务行业。在这两个行业中取得了有效的效果后,才在各种行业中应用。通过实践表明,“营改增”应用在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中,随公司的运营情况有比较大的影响,而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方面。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营改增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行“营改增”,这对财务人员在进行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执行“营改增”以后,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将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要求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这就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同时,在执行“营改增”以后,也对公司的发票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公司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力度,在增值税发票的“开票”和“受票”两个方面严格按税收政策的规定执行,才能使公司在“营改增”的过程中更好地防范纳税风险,如果出现违反制度的现象,公司不但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还会担负刑事风险。除此之外,执行“营改增”以后,相应地公司纳税率会有所下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公司的纳税压力,同时也对公司的营利情况提供了帮助。

(二)营改增对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还表现在企业税收管理方面。首先,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行“营改增”时,会给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之前缴纳的营业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内,而增值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外,两者完全属于两个概念。所以,当营业税改变成增值税后,各个公司需要对本公司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确认,同时还要对增值税的实际纳税情况进行确认,进而保证公司的实际经济利益。若公司没有对生产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调整,不仅会给整个公司的总销售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它们的赋税情况。其次,在执行“营改增”以后,也对公司运行税金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主要原因是会将公司的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变更,进而导致公司的纳税金额和公司的纳税核算模式进行改变,这就会导致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税负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企业税收管理方面和企业风险管理两个方面之外,还表现在税负方面。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行“营改增”时,会给公司的税负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营改增”会给规模比较小的公司提供一定的纳税优惠,这就会导致规模比较小的公司的税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在公司执行增值税之后,纳税人会根据相应的纳税范围对纳税金额进行调整,进而增加抵扣比例。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固定资产的数量比较多,使得能够抵扣的税负开始呈上升趋势,进而导致税率上下波动幅度比较大。对于其他的把劳务以及其他可抵扣资产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行业来看,他们的税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一些公司税负出现下降的情况。根据增值税的纳税公式来看,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主要与公司的实际经济收入以及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水平有关。而导致公司的税负受到影响的因素有三点,第一点是使用税率的平均水准;第二点是公司的毛利率;第三点是公司的经营成本中可以进行抵扣项目的占比。对中小型纺织公司来说,公司销售货物的税率和毛利率不因“营改增”有大的变化,对公司税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营成本中可以进行抵扣项目的占比有所上升,从而导致公司的税负有所下降。

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对营改增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税务筹划管理

首先,为了更好地将“营改增”应用到我国各个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中,首先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之间的区别。而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也就是说增值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外;第二个方面是营业税属于价内税,也就是说营业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内。因此,在进行公司实际经营成本预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选购产品的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同时还要把选购产品的实际支出税金纳入到公司实际经营成本中,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公司运营成本减少情况。在进行公司产品定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合理的定价,进而提升公司的实际经济利益。

其次,除了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有着严格的要求之外,同时还需要对销项税额的抵扣差额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年均销售额符合纳税标准的公司来说,在对生产材料进行选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将购买厂家是否可以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宜进行充分的考虑,而是一味地在意材料的价格,就会给公司在进行纳税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些具备纳税能力的公司来说,为了推动公司更好地发展,要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科学梳理,并根据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可以抵扣的税款和可以报销的税款进行梳理。同时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根据营改增方案实现科学管理筹划,进而减少企业负税。

(二)加强发票管理

在没有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前,执行营业税的各个公司在开具发票时,只要开具普通的发票就可以了,因此,各个公司也没有对发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自从执行“营改增”制度以后,我国的各个公司在开具发票时,就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因此,为了保证发票的可抵扣性,就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了推动我国各个公司更好地发展,除了要加强内部管理力度之外,还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知识的了解和培训。例如在购买建筑材料并委托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时,“营改增”税制改变促使公司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及时做好与建筑企业交流协调工作,取得相应可抵扣发票,减少不必要的税款流失。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复杂化,我国各项市场开始出现激烈的竞争,要想不被淘汰,公司在“营改增”过程中加强建立增值税发票的应用管理制度,在保证公司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减少负税目的。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深入熟悉“营改增”相关信息。在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为了保证公司更好地发展,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加大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对“营改增”制度的充分认识和掌握,并对“营改增”制度的三项内容进行及时了解。第一项是“营改增”制度的核心内容;第二项是“营改增”制度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第三项是“营改增”制度对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意义。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营改增”制度的全部信息,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正确确认计税基数和税率。自从我国开始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核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公司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核算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前,各个公司只需要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确认即可。在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各个公司要根据公司的运行情况来正确确认增值税计税基数,选择合理的税率,进而减少公司的负税情况。

自从我国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与税收改革制度共同发展,我国的中小型纺织公司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为了结合“营改增”税制的实施方案,我国的中小型纺织公司从各个环节入手,制定相关的纳税方案,为减少我国中小型纺织公司的税务开支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54- 155.

[2] 方艳.试论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统计与管理,2014(07):113- 114.

[3] 于志明.浅谈营改增对通信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143.

篇7

(一)法律逐步完善与征管实务法制化

1.2009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偷税罪改为了逃税罪。修正案对原偷税罪的定罪量刑方面作了很多重大的调整。修正案将偷税的手段从正列举改为概括式,即:“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只要是在本质上是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的方式,都可以认定为逃税的方式。逃税罪是由特殊主体所构成的犯罪,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才构成此罪,一旦确认为逃税罪成立,即为单位犯罪,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所规定的自然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处罚。

2.立法机构学习国外立法理念和方法,税务法规陆续修订出台,强化反避税,税收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如企业所得税特别纳税调整、关联交易申报、外国受控企业认定等新法规填补了立法空白;税法中原有很多易被用于避税操作的规定陆续被修订和完善,如过去特定人员安置达到一定比例即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改为按人头扣税的政策。

3.税务征管实务操作正在改善。

(1)税务机关强化征收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近年来,审计署、财政部专员办等外部监管部门对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力度逐年加大,客观上对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和优化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督查内审司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比较集中的税收政策执行、税前扣除、减免税、欠缓税等重大涉税审批事项的审计监督及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

(2)国家正加紧投资金税工程及纳税评估体系。建成后,海关、银行、电力、外汇、媒体、税务的信息将被共享和互通。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不同年度进行纵向比对,或者全行业、同地区的横向对比等方式,通过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发现企业申报数据可能存在的疑点。

(二)国家税务总局加强对大企业的服务和管理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新设大企业管理司,其主要工作是:对大型企业提供纳税服务工作、实施税源监控和管理、开展纳税评估、组织实施大企业的反避税调查与审计;并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对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三)其他企业税务行为的制约和监控环境

1.证券监管机构、新闻媒体、银行等外部机构都对企业的税务行为进行监管。税务信用信息已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受到越来越多部门的关注。如银行贷款、上市、海关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等等,都会查询企业是否有税务不良记录,一些平常没有引起企业足够重视的税务违法违章行为,很可能最终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受限。

2.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要求。大型企业编制并《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企业对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环境资源等七个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其中,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接受政府的监督,不得偷税、漏税、逃税。(四)宏观经济环境影响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由此看来,2010年的财政收支压力依然巨大,各级税务机关必将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征管漏洞。2.在国际政治和国内资源供给的双重压力下,相关部门已开始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税费或者碳税(费)政策在我国的实施。

二、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集团管控模式导向影响。实施“集中决策、分层管理”的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有其特殊性,需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子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子企业执行。为避免出现战略失控、风险失控、集团内部无序竞争、总部效率下降等管理失控问题,保证子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强化集团的控制力。集团总部主要集中在综合平衡和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子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实践经验的分享等等。

2.税务管理工作现状。(1)主要子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公司本部的税务管理工作,管理层重视税务工作,制定税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ERP系统中开发税务管理系统,控制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管理人员积极为各公司重大业务提供税务建议,取得了显著的收益。(2)多年的运作,集团积累起一批有税务管理经验的人才,分散在总部和各企业中,通过管控体系安排的一系列互动和交流,进行充分的利用、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日常税务管理中也经常产生新情况,比如企业发给员工的车贴、通讯补贴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等,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作为企业集团,该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将集团内税务管理最佳实践经验共享等。

3.集团税务管理工作的目标。(1)规避税务风险。一方面要避免公司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另一方面,要避免公司承担过多税务责任,多缴税金。(2)创造税务价值。为集团相关部门和子公司提供增值服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合理降低公司税负;遵纪守法,获得良好评价(如取得A类纳税人资格),提升公司社会形象。

三、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税务管理原则

1.依法纳税原则。(1)公司遵守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对于相关税收法规文件已明确规范的税务事项应严格执行;(2)对于具体税收法规文件尚未出台的、或政策规定不明确的,本着诚信原则,与主管税务机关充分沟通,做好沟通记录,填写内部审批报告,并做好应对预案;(3)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公司需履行税务登记等义务并享有权利。

2.合理节税原则。公司认同开展税务规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相关者利益协调。合理运用税务政策,打造和谐的内外税务环境,实现与政府、投资者、商业伙伴、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和谐。充分享受税收优惠。跟踪研究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顺应税收政策导向,推动国家鼓励业务的开展,收集资料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申请税收优惠。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公司战略规划指导下,通过对融资、投资、经营活动等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优化选择,提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税务规划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合理降低公司税金支出或推迟税金缴纳。

3.法人纳税原则。法人纳税原则主要明确了集团税务管理体系中,总部和子企业分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模式为分层管理。企业法人是纳税主体,独立承担纳税义务和责任。涉税人员根据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的授权与审批制度,承担相关责任。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总部在集团管控层面主要通过提供体系建设服务、税务信息服务、提供协调服务等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在公司法人层面通过规范和优化经济业务与交易的税务处理流程,开展重要业务税务规划等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

4.整体效益原则。战略管控型企业集团的子企业相关度较大,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间有比较多的经济往来。整体效益原则明确了集团内子企业间税务争议发生时和子企业内部多个税务规划方案选择时的判断标准是集团整体效益最优。在集团经营战略指导下,对企业所在产业价值链的税负进行分析研究,降低产业链的整体税负和税务风险,提升产业链的总体价值。税务规划中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除直接的税收成本外,还应充分考虑到税务规划中可能发生的各项隐性成本,如成本、交易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性税收、财务报告成本等。

5.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原则为集团税务管理明确了管理的宽度和深度。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是指:税务管理贯穿于业务(可以是投资项目,还可以是企业等等)的全生命周期,为业务从决策、建设、运营到清理或退出的各个生命阶段涉税事项提供税务管理和服务。包括以下两层:

(1)强化业务决策期的税务服务,通过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优化项目整体税负,降低业务全生命周期总成本。从业务设立之初就引进税务管理的概念,决策制定前进行税务影响分析和规划、税务尽职调查和相关税务合规性复核,帮助项目或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合的经营地点和组织形式。

篇8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经验借鉴

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它伴随着西方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领域的运用而兴起,旨在通过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规避税收流失风险的目标。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其管理效果显著,并有更多国家跟进的趋向。应该说,一国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就意味着该国原有的税收征管模式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出大企业税收管理为核心的新型征管模式。这一变化是企业规模扩大化、跨国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于我国税收管理部门如何管好正在大踏步前进和走向世界的我国大型企业来说,无疑会具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基本做法

1.明确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

各国对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均有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其共性具有这么几个方面:(1)大企业员工多、业务量大、经营管理复杂,涉及大量繁杂的税法问题和会计处理问题,是税收管理中比较棘手的部分,需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2)大企业税收收入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发挥技能,确保税款入库和税收执法的统一性与公正性;(3)许多大企业为跨国公司,涉及大量的海外业务,税务机关必须满足其特殊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加强纳税监管与服务,促进税收遵从。

2.以不同的方式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

当前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它们的组建方式主要有三种:(1)结合征管制度的改革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美国就是在1998年的征管制度大改革中设立的。(2)结合税制改革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萨尔瓦多是在1992年开征增值税时设立的;乌干达是在1998年合并征收所得税和增值税时设立的。(3)纯粹是为了加强大企业纳税管理而单独设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澳大利亚、英国、阿根廷等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3.大企业税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

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是在国家税务局底下设立大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大企业的税收事宜。大企业管理局再按税种、行业、区域下设管理机构,负责各税种、行业、区域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并与大企业管理局形成垂直领导的关系。如美国联邦税务局负责管理全国的14万多户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局总部下设国际税收、信息中心、法律咨询等9个处和5个派出分局,分局按照主要行业分别派驻在各行业在全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别是:零售、食品、医药分局,自然资源分局,财金分局,重工制造与建筑、运输分局,通讯、技术与媒体分局。行业工作量过大的,除分局所在地外,还可以在本行业比较集中的其他城市设立办事处。英国大企业局下设13个分局负责公司税征收,12个分局负责雇主的税收及基金的征收。另还按照行业设立15个组,派驻各地,大都在公司税分局所在地办公。这些小组有:(1)金融与财经;(2)保险;(3)建筑;(4)财产;(5)零售;(6)电力;(7)水;(8)媒体;(9)汽车制造;(10)石油;(11)医药;(12)电信;(13)航空;(14)铁路;(15)航天。

人员的配备是和大企业局所管理的户数与其业务功能相关的。如英国大企业管理局要管理800多家大企业和3000多名大雇主的税收征管,因此它有雇员790人,其中一线操作人员有700人,500人在公司税分局工作,200人在雇主税分局工作。澳大利亚有1000大企业和100多名最富有的个人需要大企业局来管理,大企业局共有1350名工作人员,其中500人在行业管理部门工作,其余的人散布在其它的部门,这些工作人员多为经济行业的专家,有会计师、律师、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金融分析师等。

4.发挥大企业税管机构的职能作用

(1)征管职能。大多数国家的大企业税管机构都具备所有的征管功能。但在“征”与“管”上的份量是不同的。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企业管理局只管所得税的征收。他们认为所得税征收最复杂,需要集中力量来管好,至于增值税和其它小税种都交给其它部门去管。而在管理方面,却很下功夫,对所管企业与个人都要进行全面审计。实地审计的工作人员可持特许证,无条件地获取纳税人的账册资料,以保证大企业都能如实纳税。

也有一部门国家如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它们的大企业税管机构只负责审计,不负责征税。如日本只在大企业税务局设有税务检查与犯罪调查部门,专门从事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调查。各大区局共有2000人负责对大企业的审计。

个别国家如乌拉圭则只用大企业税管机构进行征税。

(2)行业分析职能。英、澳等国均在大企业局内设有行业分析组派驻各地,具体分析各行业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掌握各行业的动向及存在的诸多风险,进行正确的风险分析,以化解矛盾,制定相应的政策,达到合理分配人力与物力的目的,澳大企业局有40%的人在这些部门工作。美国因按行业设立分局,因而它在行业分析方面力度最大。

5.确定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

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直接影响着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的规模。目前各国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不同。日本确定的大企业规模占整个企业总数的1.3%,是各国中最高的。澳大利亚的大企业有1000家,其规模占企业总数的0.25%。英国确定的大企业是800户,占企业总数的0.08%。美国大中型企业1446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墨西哥有14588户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0.2%。另外,加拿大确定的大企业数为12600户,菲律宾有833户。可见,由于各国在大企业范围确定上各有其考虑,故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6.明确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在大企业的界定标准上,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以注册资本为标准。日本就规定,凡注册资本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的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进行管理。(2)以销售或营业收入为标准。澳大利亚规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澳元的为大企业。大企业的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3)以资产作为标准。美国联邦税务局规定,凡资产超过1000万美国的公司、股份子公司、合伙公司即视为大中型企业,由联邦税务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负责管理。(4)以综合因素为标准。英国在确定大企业时,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没有制定一个量化的标准或是多因素的计算公式,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金融类的大企业因其业务多、复杂性一般都被纳入大企业的范围。

二、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1.明确为什么要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大型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增长,2001年全国共有大型企业9500余家,比2000年增长13.8%,其中97%为国有企业。另外,随着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些都给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改革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大企业税管机构来管理大型企业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我国推行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正在走出国门,这种跨国经营的模式,也给我们的税务管理带来管理的难度,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尽快建立大企业税管机构的必要性。

2.如何来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就意味着税收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怎样改?目前的思路有三种:一是学习美国的做法将目前的国税地税机构合并,重新按行业和企业规模来设立税管机构,包括大企业税管机构,这样做改动较大,且地域体制和分税制体制都将打破。二是分别在国税与地税系统里按企业规模来设立税管机构,但大企业税管机构应主要设在省会、中心城市或行业较为集中的地域。三是学习日本的做法不单独设立一个大企业征管机构,仅设一个大企业审计机构。在上述三种方法中,笔者以为以第二种方法最佳。因为它一方面避免了因征管体制巨变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又确实使大企业的征管步入正轨。

当然,由于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是一个牵涉面广,变动较大的税改系统工程,在决策前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与论证工作,因此笔者的建议只能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最终的决断权还在于政府。

参考文献:

1.秦凌郁岚《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透视及启示》中税网2004年12月17日

2.北京市东城区地税局《加强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税收管理的探讨》中国税网2006年9月22日

篇9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公司以海外直接投资、并购及国际工程承包等多种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风险与收益并存,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中国公司也出现了各种税务问题。根据多年海外工作经验,分析了中国公司海外经营中产生税务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应对“走出去”企业税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海外经营;税务;原因;管控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58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尤其是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抓住政策红利,纷纷抢滩海外,掀起了以形式多样、资源导向、项目多元、专业开发为特点的境外投资热潮。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所涉足地区和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自身经营管理和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中国公司在境外面临着种种异国税务问题,给公司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公司在“走出去”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务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防范各类税务风险,实现海外工程项目的正常、安全和健康运营。

1 中国公司海外经营中出现的税务问题

海外经营应遵守所在国与工程项目有关的税收政策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所得收入必须按规定依法纳税。如果企业不能充分了解所在国的税收种类、税率、征税方式和税收优惠,不能从会计制度以及签订合同等环节中采取合法的减税、免税和避税措施,或者避税失败,将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的大背景下,税务问题更呈不断上升之势。

从税务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来看,中国公司海外经营通常存在的税务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筹划的失败是税务问题的主要诱因。绝大多数中国公司海外经营时为降低税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都进行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合法性、超前性、长期性、预见性等特点,而国家税收政策、税收法规都在不断变化,由于其目的的特殊性和企业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税收筹划与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风险与收益并存。税务筹划是有风险的,即税务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涉嫌违法而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因此公司通过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成本时,要特别关注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和防范。

(2)中国公司由于没有对项目当地的会计和税务制度充分了解或存在机会主义的思想,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3)中国公司海外经营运作时,一般都会遇到当地税务机关例行性的外帐税务审计。在南美、中东、北非等不少国家都设有针对一定规模外资企业涉税事务的大企业管理局,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税务审计。由于东道国及母国的税收监管带来的税务检查、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税务纠纷和处罚措施,对企业经营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4)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充分用好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造成多付税金的风险。在投资架构安排实施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母国等各方的税务处理差异而导致的对所得双重征税的风险。

2 原因分析

公司的涉税管控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控制度以及涉税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海外经营的整体税务风险。由于近年来海外项目发展太快,相关人才储备没有跟上,各级管理者对此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有了项目,还是派遣国内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还是沿用国内那一套。即使这样,财务管理机构还是过于精简,人员是少之又少,在素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又担负大量的业务工作,导致管理上不完全到位。公司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相关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各国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理解偏差,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

税收筹划是建立在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涉税诚信基础之上,与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和相关人员对税务筹划的认识程度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旦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相关信息严重失真或领导部门对税务筹划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甚至于与找关系、钻空子等同起来,就会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基于这种基础的税务筹划,风险性会更大。个别中资公司管理层,低估了项目所在国特别是非洲、东南亚等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税务、海关和外汇管理机构的专业水准和执法能力,结果为自己的主观片面认识和错误的税务税收筹划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公司海外经营出现税务纠纷也有一些客观原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体制以及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跨文化冲突无处不在,给项目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国内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式整体移植导致水土不服,管理失效,严重者引致项目失败。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同,导致各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同,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差别很大,集中体现在税务处理方面。各国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差异给中国公司海外项目的税收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与很多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部分协定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很难落实到实际操作中。二是企业对各税种政策的掌握程度,因为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目较为复杂,因此在各税种的政策把握和计征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涉及的施工领域越来越广,承包商与国外公司间的各项合作也在扩大,合作收入的分配、资金的流动、成本的分摊、利润的分配、税金的缴纳等事项,都涉及多国法律、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操作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公司注册、税务登记、设备物资进出口、外汇管制、适用的会计制度等各国之间都有差异,这就要求公司管理层和业务经办人员熟悉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知己知彼,保证主动,防患于未然。

3 海外经营税务风险管控措施

3.1 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强化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境外工程自身及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给风险识别带来很多困难,已知的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风险。因此,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必须尽可能全面、细致和准确,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税务风险是与政府财税机构相关,与税收法律相关,所以海外企业应树立严格的守法观念,提高风险意识。排除无足轻重、麻痹大意思想,打消偷税漏税、违法筹划念头。把税务风险防范作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人人管风险、事事想风险”的氛围,把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3.2 完善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国际化和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是现阶段中国公司跨国经营过程中一项相对紧迫的任务。选拔和招聘有较好当地语言沟通能力、一定涉外税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海外项目的财务团队。母公司财务部门可适时调整财务岗位,增加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对海外公司管控能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除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熟悉业务、懂管理且有外语基础的人到国外高校接受系统的培训外,更要重视选派人员到成功的跨国公司学习与锻炼,参与跨国经营的具体业务,从实践中培养才干,积累经验。国际化公司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参加定向培训或定期培训等多种渠道,帮助项目经理、财务、进出口和法律等海外一线涉税人员加强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转移定价等税收筹划主要流程,了解、更新和掌握税法新知识,能及时合理地发现和估计潜在的税务风险。

3.3 优化管理体系,健全内控制度

国际化公司应坚持改革创新,建立灵活适用的国际经营管理体制和科学、高效、严密、可发展的制度和执行体系,并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国内经验和国际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海外市场的管理模式。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项目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境外项目内控制度要以中国的法律法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公司总部的内控制度为依据,同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在充分了解当地合同、财务、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清晰的管理制度,健全项目管理机构,划分人员权限、明确岗位职责、完善项目财务核算体系等,这样才能保证国外项目规范健康运行,为化解税务风险提供制度保证。

3.4 聘请当地中介,借助高水准“外脑”

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顾问等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为中资企业提供税收筹划服务,更重要的是规避涉税风险。中国公司境外经营不可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当地所有的政策法规,纳税信息滞后,通过中介服务可以做到未雨绸缪。中介税务服务的内容为纳税信誉评估,即通过税务鉴证,税务机关认可独立的审计报告,对纳税义务人的综合纳税情况给予信誉等级评估,因而减少纳税检查次数、给予公司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形象,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负面效应。中介机构通过事前独立的纳税检查,既帮助纳税人整改经济事项从而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又承担了涉税责任。

加强项目外账财务管理,聘用信誉可靠、工作能力强的当地会计师,特别是四大协助进行当地账务处理、税务申报、审核和编制当地税务部门要求报送的各种财务报表,发挥他们在语言和当地政策了解上的优势,这对海外项目处理好财务特别是税务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5 科学筹划、周密安排、合理避税

税务筹划是一项需要长期规划、综合考虑、细致实施的工作,它要求相关人员在实施时既要着眼于税法的基本原则考虑,又要从税法具体条款的操作性着手来进行规划。同时,节税应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结合起来,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从而谋求纳税人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实际操作时,应该要学法、懂法和守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法,这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基本保证。从筹划的实效性看,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还是远远不够的,各相关企业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向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综合考虑和全面权衡税务筹划所带来的风险,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适时更新筹划内容,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3.6 积极配合当地税务机关审计

海外项目在接到所在地税务机关的审计通知后,应当准确了解税务审计的性质、进场时间、审计内容等,提前准备好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缴税证明等文档,做好税务自查工作。企业应当在税务审计中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给税务机关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企业日后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配合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审计的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面对税务检查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采取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方式妥善处理。对于税务审计结论,特别是涉及补税或其他违法行为认定的,必须仔细审核,如存在争议,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企业应当依法行使权利,维护公司利益。中资企业海外项目机构应以税务审计为契机,针对审计结果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完善内控机制,规范税务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从劳务合作到工程承包,从单一产业到多轮驱动,中国公司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勇气,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外经营之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税务风险管控已是海外企业当务之急。海外经营的管理者特别是财税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反复探索并勇于实践税务风险管理,从而促进海外事业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红,王瑛琦.“走出去”国有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应对[J].国际税收,2013,(2).

篇10

01

20XX年除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外,我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全面深化推进基层营销单元准利润中心建设

进一步深化准利润中心管理制度,加大对责、权、利的统一。

(二)继续以本地网全成本财务评价为抓手,推行“全成本”管理,落实四条管理线成本归口管理的责任,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全面推动和深化本地网财务评价工作,进一步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推动本地网财务评价机制建设与完善,提升运营质量。

(三)全面深化降本增效活动,缓解成本需求与预算控制目标差距较大的压力,改进公司盈利能力。

继续推动和深化降本增效活动,全面推动降本增效工作上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体系,提升资金的全程管控能力与运行效率。

1、结合集团公司营业资金管控平台建设,加强营业资金管理工作和稽核工作。

2、加强资金预算与支付结算管理。提高资金预算的有效性和集中支付等关键指标的监控与考核评价。

3、加强债权、债务风险的控制,防范资金风险。

4、加强应收、预付款款项的管理,防止债权损失风险。

(五)进一步加大财务基础工作,全面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与价值。

1、进一步夯实财务信息质量的基础管理。强化财务信息质量责任管理,严格权责发生制原则,完善并落实核对制度,加强台账建立工作。

2、加强税务管理,夯实税务基础工作。坚决制止不合理的业务操作造成公司税赋增加及纳税调整等。加强涉税发票的管理。

(六)加强资产财务管理。

1、加强工程过程管理和工程成本管理。借助erp系统,进一步规范工程财务管理与工程成本核算工作。

2、加强产权管理与资产基础管理。严格落实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促进资产基础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02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说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年龄大了怕得罪人,坚持原则时总采取迂回的办法而不敢直言。二是开拓创新精神不够,接受新事物较慢。三是有时办事有急躁情绪,致使欲速而不达。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克服松懈情绪,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财务工作者。

03

经过7个月紧张的工作实践和总结,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岗位,因此,它要求出纳员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

1、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打算盘、用电脑、填支票、点钞票等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作为专职的出纳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物的财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

3、做好出纳工作首先要热爱出纳工作,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4、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也要有对外的保安措施,维护个人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5、出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精业、敬业,要竭力为公司工作,为公司的总体利益、为全体职工服务。

以上是我7个月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和努力提高业务技能,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迅速提高,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任职七个月来的述职报告,不妥之处,敬请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04

今年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这近一年的工作里,我收获颇丰也感触良多,在一个团队中,努力做到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环境、要求。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业务的不断深入,对于个公司经营的管理和财务处理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也会努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嗅觉,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取长补短。希望能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与支持,快速的融入到集团这一生机勃勃的团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