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管理心得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合同管理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物资供应环境市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但其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各种数据的处理上手工操作还占较大比例,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适应。为此,探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对于改进企业的财会工作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一、完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框架及条款
任何一种管理形式都有其特有的框架和结构,经济合同也不例外,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框架是以市场经济和物资供应为前提进行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效益评价体系。
第一,思想体系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体系的宏观基础即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和物资供应管理体制;(2)体系的价值序列为法-理-情;(3)体系的立足点为自律和自卫;(4)体系的理论基础即知识性,包括法律、法规、系统控制、信息论、电脑技术、效益分析;逻辑性,包括目标设立与优化、人才培训、机构制度完善、标准化和实践等,时间性,包括合同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等。
第二,组织体系的主干是:主体决策-业务制衡-全程控制。一是审批采购计划和订立合同;制订合同管理制度;解决合同签订履行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决定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奖惩等。二是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承办经济合同管理的具体任务;三是各业务部门配备一批熟悉业务知识和具有丰富合同管理经验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合同,向上反馈合同管理信息等。
第三,制度体系主要包括:(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本单位合同实行由专门合同管理机构全面统一管理合同的制度。(2)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对外签订合同一律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书面授权委托,授权人或复人在规定的权限、范围、期限内签订合同。(3)合同审查制度,即规定各有关部门在合同审查中的职责、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审查时限,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履行的制度。(4)市场调研和市场竞价制度,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合同标的价格、质量和厂家品牌等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采取招议标订货、批量订货、等方式,优选供应厂商,努力追求物资的功能价格比最优化。(5)主体资信调查制度,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情况及委托人等进行认真考察,并逐一建立起客户档案。资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方单位是法人还是其他经济组织,是个体工商户还是农村承包经营户;对方单位的地址、规模、性质、主管部门、成立的时间、注册资金数额;通过审查营业执照,看合同标的是否属于对方经营范围,确保有履约能力;企业法人代表人或负责人品性、学识是否优良t委托人资格是否真实,合法,手续是否齐全t通过税务部门咨询,看对方近三年经营效益状况,对方所持的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每年及时参加了年检。(6)文本审查制度,文本审查是签约的实施阶段,其目的是保证合同合法、合理,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文本审查时要严格把握。 (7)履约检查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将履行情况与合同约定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履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看是否按合同约定方法、时间、地点进行了标地物交付;看价款或酬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是否有逾期现象;看货物包装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生违约或纠纷是否追究对方单位的违约责任,纠纷发生后是否按合同约定方式或法律法规方式解决。如需向人民法院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是否在有效期内办理或申请仲裁手续。(8)限额审批制度,对于不同类别的物资采购合同在审批会签后,规定限额以上的合同还要分别由主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签批,再由合同部门审核盖章后方可生效。
第四,效益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评价的指标体系。(2)效益的评价方法。(3)合同成本的构成。
二、实行全面合同管理
在研究和建立合同管理模式时,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不脱离现状又不停留于现状,从现状向既定的目标过渡。力求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统一,理论性操作性与实际可操作性相统一,既满足现实应用的要求又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力求避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分析、现象罗列和一般化经验总结上,要着力于目标管理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论的运用上,由此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探索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阶段性的管理目标;(2)制订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协调性和开放性的完整管理体系;(3)确立一个具有动态的,受信息调节而又符合法律规范的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对外经济合同中,应把所有的物资采购业务纳入合同管理,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上,对反映经济活力契约化水平的各项指标实行全额管理。主要包括以下要求:一是规范使用合同文本。二是实行合同全过程管理。三是运行业务合同化机制。。
篇2
Abstract: For bette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ave to strengthen inter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funds in default, enhanc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 reduce cost fund outflow, for controll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enhancing enterprise's capital energ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关键词: 施工企业;资金短缺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capital shortage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08-02
0引言
企业的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庞大、而且沉淀时间较长,债权资产难以变现,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就会产生“供血不足”,出现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严重短缺的状况,被拖欠工程款数额巨大,资产质量低下,偿债能力不足。特别是资金的回收额与施工产值存在严重不平衡,拖欠工程款和施工规模成正比,施工产值完成越多,拖欠工程款增长越快。现对施工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如下:
1外部因素
1.1 施工企业被长期拖欠工程款是造成资金短缺的直接原因。由于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建设项目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使施工企业被拖欠的工程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工程做得越多,欠得越多,前清后欠,边清边欠。
1.2 建设单位往往把尾房抵给施工企业冲减拖欠工程款,施工企业因为害怕拖欠款长期收不回来形成坏帐,迫于无赖,只得接受。从账面上看,拖欠工程款减少了,但现金流量并没有增加,而且,抵债资产产权过户还需要支付税金和费用,空置房还需要缴纳物管费等,施工企业的资金更是雪上加霜。
1.3 施工企业“找米下锅”和经营区域的向外延伸,使承揽工程任务的成本和费用加大。而目前的工程大多数是低价中标,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和农民工工资及福利的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极其微薄,管理稍不到位,项目就会亏损,增大了资金支付额。
2内部因素
2.1 企业负担过重。国有企业和国有体制改制后的施工企业,包袱过重,病退、待岗职工多,加上普遍存在企业办社会的情况,非生产性开支大,消耗了企业的部分资金。
2.2 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多,管理链长,职能重叠,机构费用开支大,消耗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使可用于生产周转的资金更加紧缺。
2.3 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就是施工现场分散,生产过程中变数多,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疏漏,监管力度不够,项目承包不严肃,包盈不包亏,亏损项目比例增大,收不抵支,造成资金亏空。
2.4 企业管理层对清理应收账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清欠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组织指挥不力,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清欠效果不明显。同时,由于责任划分不清,激励机制不完善,清欠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也影响清欠效果。
2.5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担心得罪业主,影响后期工程任务的承揽,对于一些债权单位恶意拖欠工程款的行为,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造成拖欠款越拖越久,最终形成呆坏帐。
3改变施工企业资金现状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3.1.1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应当明确责任。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应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抓好资金的收取和运用工作,明确资金收取的第一责任人。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企业资金的筹措、回收、使用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负责企业资金核算、内部各经济核算实体之间的往来。
3.1.2 施工企业应当认真做好资金管理的各种基础工作。施工企业的各个工程项目部及附属的后勤厂站,应在施工预算、工期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劳务作业计划等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的总分包合同编制工程项目资金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工程项目在各阶段的资金余缺情况,为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月末应及时找甲方签定已完工程量,及时结算甲供材料,根据施工合同的付款条件及时向甲方收取工程款,如甲方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则应及时调整资金收支计划。总之,做好资金收支的计划、控制、分析工作,做到资金流向合理,运用得当,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3.1.3 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执行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利用资金,通过加强现金流的运转控制,实行对资金集中管理,明确各层面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将财务控制与业务管理相结合来指导资金的管理和运营,保证现金流的良性运转。资金的支付要有合同、有计划、有审批程序,并严格控制委托付款。合理利用外部资金,对工程项目分包和人工费分包收取一定数量的履约保证金,利用企业的商业信誉延长外部资金在企业的停留时间。对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公开招标,争取更多的折扣和延长付款期限。
3.1.4 拓宽融资渠道,盘活沉淀资产。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在争取银行信贷和各类担保支持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对占用资源而无效益的沉淀资产,进行清理和盘活。如抵债回来的房产,可采取出租、销售、抵押给债权方等方式变现,既盘活了资产又减轻了资金压力。
3.1.5 实行“资金池”管理制度,将所属各项目部、分公司的资金高度集中,统一调度,实现企业内部资金资源的整合,以抗衡外部资金市场的严峻考验。在企业内部资金划拨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建立内部融资渠道来代替外部融资,通过管理上的协调带来更高的生产力、更低的资金成本和更大的利润。此外,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各自项目部、分公司的闲置资金,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的总额,节约利息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借统还,获取规模经济的效益。
3.2 加强拖欠工程款的管理
3.2.1 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制。面对当前的建筑市场形势,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清理拖欠工程款的部门并安排专门的清欠人员,来负责本单位的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工作。
①做好基础工作,建立工程项目经济档案。施工企业应十分重视工程项目经济资料的收集、归纳工作,进行整理归档,及时有效地反映工程的财务状况,帮助管理者对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各时点的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②建立工程项目的应收款台帐。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整理,编制收款台帐。台帐应动态地反映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已完工程量和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及时判断应收工程款的风险大小,以便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③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的发展变化情况。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企业的经济状况瞬息万变,债务单位发展的好坏,经济效益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应收款的风险大小,所以,要经常收集各债务单位的经济变化情况,以便在适当的时机,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等到对方已失去了偿债能力时再去采取强制手段,就为时已晚了。
3.2.2 对拖欠工程款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收款措施。
①按帐龄分析法管理应收账款。一般来说,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财务风险较小,应采取去人去函催收,协商解决的办法,以保持与建设单位良好的合作关系。两至三年的拖欠工程款财务风险较大,应重点防范,与债务单位反复磋商交涉,对债务情况进行反复分析研究,采取行政投诉、司法诉讼等手段来防范财务风险的扩大。五年以上的拖欠工程款收回的希望十分渺茫,形成坏帐的可能性大,采取司法手段强制收回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②按拖欠原因分析管理应收账款。充分掌握债务单位的经济状况,认真分析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正确评估和判断,区别情况分别采取制定还款计划、进行债务重组和司法手段等形式予以清理回收。
3.3 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减少成本资金流出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低成本的竞争,是垫资能力的竞争,企业要获得利润,就必须加强管理,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市场利润是风险利润,往往只是预期结果,难以转变为现金利润。而企业通过各种管理措施降低成本和费用所取得的利润才是真实可靠的。降低成本可节约资金,减轻生产资金供应上的压力,缓解资金短缺矛盾。
3.3.1 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成本意识,把一切为了经济效益的意识深刻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农民工班组除了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标语、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将一些简捷的成本控制措施,小改革小发明等施工经验,以板报、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3.3.2 完善合同条款,从法律上避免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或者利用不够,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蒙受损失、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业务部门参与定稿,然后由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顾问、公司领导等审查。对于工程项目的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的签订,同样需要层层把关,集中签章,从而减少因合同条款不严密造成损失的风险。
3.3.3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工程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对项目部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的履行职责。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委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既要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克服资金短缺的矛盾,又要扩大生产规模,这是施工企业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面临的一道难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只有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加强拖欠工程款的管理,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减少成本资金流出等一系列的措施,较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的资金风险,增强了企业的资金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才在大浪淘沙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旻.浅谈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的资金管理[J].四川建筑,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