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行动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水行动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水行动计划

篇1

空气、水,延续生命,缺一不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等,众多著名城市依水而建,水滋养了城市和城市人,但一场关于水的危机却在逼近。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发表报告称,全世界近十分之一的病例是不清洁的水导致的。

而在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而且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人口密集的中国城市,缺水矛盾尤其尖锐,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300余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如何化解水危机,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希冀?

直面水危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迅猛,但同时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其中就有水环境。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中国是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63立方米,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的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5,资源型缺水严重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化解北方的水生态危机,中国不得不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耗费上千亿元巨资。

以拥有历史美誉“千湖之省”的湖北省为例,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该省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从522个降到了217个;现存的湖泊面积也下降到2438.6平方公里,减少了66%。而在过去50年间,中国已有约1000个内陆湖泊在全国版图上消失。

和水资源的缺乏一样严重的是,我国现有湖泊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也极为严重。

根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有关统计,全国大江大河有超过1/5的监测断面为劣V类水体,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国控重点湖库中有39.3%为劣V类水体,还有约2.7亿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污染已从河流蔓延到近海,从地表延伸到地下,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新老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态势。

2009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上,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表示,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与环境恶化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以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3倍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但是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中国在行动

中国已经认识到水危机的紧迫性,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水利部启动了全国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试点工作,武汉、桂林、西安等10个城市已列为首批试点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称,仅在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为扩内需新增了1000亿元中央投资,其中用于水污染防治的资金就高达60亿元。未来2~3年内,中央还将投入900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及管网设施建设、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理处置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中央财政投入可以极大地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增强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为水污染治理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2009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通过了《武汉宣言》,提出各国政府、社会团体、水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私人企业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应当共同推进全球湖泊的治理与保护。

治污节水应并重

尽管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我国已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加大治污力度的同时,多举措节约用水也同样重要。

节水需要开源节流,多渠道、多元化寻求水资源。目前中国水源主要来自于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对雨水利用率相当低,雨水利用至今尚未列入国家节水战略,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与我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为了开源节流,印度许多地方政府一贯鼓励收集雨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印度专家就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项专门适用于大城市的地下水填充方案――“房顶雨水收集”方案。

顾名思义,该方案鼓励市民平整房顶蓄积雨水,再通过专门水管、水槽将雨水通过废弃水井等回灌地下。据说,除了缓解大城市因人口剧增带来的用水危机外,这个方案还有助于解决印度城市因排水系统陈旧造成雨季街道积水严重的问题。

当时的实验表明,每100平方米的房顶全年可收集5.5万升雨水,可负担一个5口之家4个月的用水。于是,不少印度人直接从屋顶收集雨水,导入院内的储水池,经过一个雨季储满后,就可以满足一年的饮水需求。

在新德里和另外一些大城市,高架在空中的立交桥也在节水中派上了用场。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的储水池。雨季来临时,雨水顺着立交桥的两侧经过排水沟直接进入桥下的水池,用于满足城市绿地的浇灌用水需求。在一些大型机场,水泥地面也便于雨水的收集,一些机场修建了宽约2尺、深1尺多的导流渠,将雨水导入机场附近的储水池内。

篇2

悉尼市拥有明确的环境和气候治理目标。例如,到2030年,日均碳排放量降至当前水平的70%,并且全部依赖转化过程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为城市运转供能;落实碳中和,使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占比到2050年超过50%。此外,到2031年,悉尼市的人口和住房发展目标是安置超过85000名市民,较2012年增长46%,并提供约50000处新住所,与此同时还要加快能源和气候治理。悉尼市长Clover Moore就此发表讲话时强调,今后4年十分关键,将决定世界各国能否落实《巴黎气候协定》确立的气候治理目标,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z氏度之内。

《环境行动计划(2016-2021)》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效实施。计划侧重于治理办公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城市能源供给产生的碳排放。该计划覆盖2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中心商务区和城市近郊两个区域。今后4年,悉尼市将经由这项计划总计投资1000万澳元,分别用于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新的水循环项目,并且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净零排放建筑。市政府相信行动计划包含的各项措施将主要帮助悉尼市建成低碳型城市、节水型城市和零废弃物城市,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城市向着活跃和互联的方向发展,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营造绿色清爽的城市环境,从而实现包括2030年环保目标在内的各项发展目标。

低碳型城市

悉尼市城市区域每年80%的碳排放来自于各类建筑,因此,市议会计划继续改造已有的资源密集型建筑,安装更多的太阳能电板,实现能效升级,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在促进清洁能源利用方面,悉尼市推广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即通过燃烧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燃气产出电力,同时利用生活供暖产出热水,为冷却装置加热或供能,以此实现低碳化的电力转化过程。截至目前,悉尼市政厅已经设有一处冷热电三联供加工厂。未来,政府还计划在市内的水上运动中心安装一套热电联产系统,这套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相类似的装置将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节水型城市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新的行动计划制定了具体措施,用于实现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即到2021年把饮用水的使用量控制在与2006年的水平持平。这些措施包括(1)在公园和公共建筑中安装智能仪表,以防止饮用水渗漏;(2)为公园和公共建筑接通可替代水资源供给,例如经过收集处理的雨水、地表水;(3)升级园林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4)对用水量高的建筑加以改造,安装高效节约型用水装置及设备;(5)把雨水花园和种植沟相结合,改善街景改造项目和开放空间绿化项目的用水效率。

零废弃物城市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行动计划将重点应对三方面问题,即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填埋场容量有限以及住房密度增加导致的废弃物管理压力。具体措施包括(1)把从城市建筑中收集的可循环废弃物分别归类,如纸张、纸板、塑料容器、打印机墨盒等;(2)把从园林中收集的园艺垃圾汇集到废弃物再利用场所,统一堆肥处理;(3)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工程产生的拆建垃圾统一运送到悉尼当地的废弃物循环中心,进行再利用、恢复或加工等处理。到2021年,预计95%的建筑垃圾和园林有机垃圾都能够实现回收。悉尼市还将实施废弃物审计,同时把资源回收目标列入市政废弃物管理服务的采购合同。

市长Moore表示,在实施这项环境行动计划的同时,悉尼市也正在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展开积极沟通,寻求必要的支持与协助。这其中就包括将建筑可持续性指标(BSI)或政府楼宇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标(BASIX)的要求翻倍,以确保新南威尔士州的住房建筑商是对环境负责的企业。BASIX的分数评定基于建筑的水利用及能源利用状况。市长Moore认为,随着新计划的批准收效,悉尼市的环境治理工作将显现出更多成效,这将使2017年成为兑现气候行动长期承诺过程中的关键年份。

篇3

日前,《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紧扣“全民参与”主线,立足首都特大消费型城市特点,内容涵盖市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向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发起的号召,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倡议,是引导全民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指南。

三大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三大目标:

一是公众节能减排理念深入普及,如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材料普及率城区≥75%,郊区≥70%,中小学节能减排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百名以上节能减排志愿者等。

二是节能减排行为不断深化,市民经常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的人数比例≥80%,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80%。市发改委资环处副处长郭庆山解释,《行动计划》对此目标的设定,意在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是节能减排先进典范广泛创建,评选创建500户节能减排家庭标兵和100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00个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10个节能环保低碳园区、500所绿色学校和50个节约型机关等,而且每年评选设立10个节能减排新闻奖。

五大主题活动

《行动计划》提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五大主题活动:

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科普知识进家庭社区、进政府机关、进学校等“十进”活动。编制节能减排科普挂图、科普知识读本、《首都节能减排公民指导手册》、创意科普剧等科普宣传品,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场所设立专门展区,向公众展示开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普实践活动。

二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节能减排“四个一”主题宣传活动。制作一批以节能减排知识、法规、政策、行为宣传引导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组织一批节能减排优秀方案征集、知识竞赛、公益演出、法规宣讲等特色宣传活动。拍摄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故事性强、科普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节能减排主题宣传片。组织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的展示展览活动。

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节能减排‘一二一’模式”。倡导每位市民做到每天进行一次以上节能减排相关活动、每年学会两种以上节能减排新知识新方法、每年参与一次以上大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设置不少于一名节能减排专兼职岗位、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节能减排专题推广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创优评选活动,鼓励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活动。

四是鼓励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节能减排科技需求调研“系列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系列活动,研究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新技术与新产品。建设“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

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选标准体系,评选创建出一批理念新、行动实、示范效果好、诚信度高的绿色发展典范。持续加强本市绿色发展成就的宣传推介,绘制绿色发展地图,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讯,推介节能减排实践示范标杆。

推进十大领域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十大领域行动。包括:

一是家庭社区节能减排行动。倡导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十件事。组织开展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搭建节能减排社区服务平台,开办周末社区旧货交易市场。推广社区“绿袖标”服务行动,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组织开展社区节能减排小窍门入户宣讲等活动。深化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鼓励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制肥设施。

二是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行动。推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6个办公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强制采购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标志的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推行政府机构合理用能,着重建立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节奖超罚等制度。带头践行公务绿色出行,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推动公务车节油。

三是学校节能减排行动。加强校园节能减排知识教育,组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征文、摄影、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节能减排校园创新阵地,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支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项目合作。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队伍,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积极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和规范化回收处置,加强公共水房、实验室等用电智能管理。

四是企业和园区节能减排行动。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节能减排,广泛开展“我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策”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活动。组织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效现金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创建节能环保低碳园区,鼓励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入园企业间形成能源资源阶梯循环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情结生产审核。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鼓励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中心,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

五是农村节能减排行动。统筹推动农村生活领域节能,积极开展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达标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深入挖掘设施农业和农机节能,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省力专用设施农机具。广泛推广节约型农业种植模式,持续推行“区域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试点。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六是宾馆饭店节能减排行动。积极推广绿色服务,鼓励减少一次性可用物资消耗量,推广绿色餐饮服务。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鼓励建立合理用能指南和内部巡视检查制度。推行能耗水耗设备智能化管理,全面普及节水设备。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建立餐厨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和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

七是商场超市节能减排行动。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加强绿色消费标识引导,鼓励商场超市设立节能产品展销专区或专柜。继续推行“限塑”与“限制过度包装”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日常自查见效活动。

八是休闲场所节能减排行动。加强节约用电管理,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强化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水行业发展,全面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水产品、器具。倡导绿色文明的休憩娱乐方式,布放位置醒目、有利于游客投放废物的分类垃圾箱。加大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多元收集、专业回收、集中处置模式。

九是建设工地节能减排行动。推进施工工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执行禁止与限制落后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加强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型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十是交通节能减排行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提倡大型超市、商场开设班车。鼓励自行车出行,推进不同自行车租赁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统一共享机制。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建立“无缝隙”交通换乘系统和微循环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组建5万辆规模“绿色车队”。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引导,推行泊车熄火,轻装行车灯节油措施。

八项重点活动

在《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的十大领域行动中,市发改委联合市住建委等其他相关委办局,对其中的重点活动进行了具体说明。包括:

组织开展家庭社会区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

家庭是全社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者。为倡导崇尚节能减排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计划》在社区、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开办居民家庭节能改造课堂。研究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家庭结合家庭装修自愿开展节能改造,完成上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改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给予荣誉和奖励。

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和志愿者队伍

在大力加强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强化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校园主体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技术专业人士,将学校打造为节能减排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阵地。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动员学生参与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通过“大手带小手,小手拉大手”全面提升家庭节能减排意识。在有节能减排相关专业和配套设施条件的学校,鼓励学校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基地。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走近家庭社区、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理念、知识宣讲。

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

鼓励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十二五”期间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电力、供热、交通灯重点领域企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基本实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由能源管理师担任。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促进企业科学用能、合理用能。

宾馆饭店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活动

宾馆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造首都服务的绿色品牌形象意义重大。未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配置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在餐饮服务单位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油脂集中统一,规范有序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鼓励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申报登记。

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

商场超市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阵地。未来五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节能超市”的宣传和建设,将电子商务网站、专营店、商场超市专区专柜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提高消费者对“节能超市”的认知度。并计划开展节能减排产品集中展示推广活动,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节能减排产品特价促销品类折扣促销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商场超市的绿色商务服务功能,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休闲场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活动

北京集聚的丰富文化、体育与休闲娱乐资源设施,是市民业余活动的重要空间。要在广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加强这些场所用地、用水节约管理。减少文博场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城市户外景观等大规模用电场所亮灯时间和降低开灯等级,在非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一律按平日要求开启夜景景观照明设施。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优化照明系统运行。关闭非必要使用的户外广告牌、霓虹灯等设施设备和大功率用电设施设备。倡导在自然光足够亮的情况下不使用照明设备,做到人走灯关,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活动

建设工地是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一个重要领域,是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延伸。要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确保现场噪音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使用密目式防护网、定期喷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其他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并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的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排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篇4

2、整理拟定2015年__区“保供水、抓节水”工作计划和考核细则。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台账资料整理工作。持续开展排水管网清淤疏通及污水管网检测工作。完成中心城区餐饮垃圾基础数据库;制定“五水共治”餐厨垃圾专项整治方案。

3、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__月拆除违法建筑1.91万平方米,今年累计拆除违法建筑3.8万平方米。迎接市对__、__“无违建乡镇(街道)”考评,草拟“无违建区”创建相关方案。

4、继续协调__公司接盘__公司燃气资产的各项协调工作,推进天然气气种转换等工作。继续推进老小区天然气改造协调工作。

5、完成__城管视频(二期)租赁服务项目协议签订,

召开开工前协调会议,完成租赁服务初稿。启动指挥中心到小港执法中队一条渣土管理视频专线链路施工。做好霞浦街道纳入__城管实施范围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6、文秘站:做好人大审议依法行政及政协派驻委员民主监督小组的对接工作。

7、全力落实“六小十题”整治行动。__月16至__月15日,我区__城管平台应解决数6646件,结案6646件,主动发现率100%,及时解决率100%,解决率100%。

1、继续实施市政设施精管细养。对__路、__路、__路架空线上改下工程收尾。城区沥青坑洞填补243平方米,维修破损人行道69.5米、侧石18米、警示杆5根;修复桥梁隔离桩3根、栏杆2米,对__、太河、岩河桥等5座桥开展下空间整治;修复电缆48米、电缆井1座。

2、打造园林生态景观精品工程。继续做好__路__景园北地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继续完成__路“五水共治”施工绿化恢复工作;对高速出口(__路高架桥下)裸地进行绿化。全区绿地施肥25吨,完成约65%任务;完成春季绿地苗木补种35%任务。组织城管系统义务植树,整理义务植树场地1600平方米。完成14块面积约519800平方米绿地认管认养。

3、提升城乡环卫作业能力。__月份,生活垃圾处理19292 吨,2015年累计处理39646.84吨;粪便处理2199吨,2015年累计处理5184吨。规划城区装潢垃圾的清运处置工作,并进行装潢垃圾定期的清运,2月进光大焚烧发电厂1745吨,累计进光大3864.52吨。

4、抓好综合服务能力提升。__月16日-__月15日,__城管中心共受理投诉、咨询196起,其中市__城管中心96310转办投诉15起,区长电话转办2起,____城管热线158起。办理道路挖掘手续1起。对综合项目绿化设计审核12个,综合项目验收2个,工业企业绿化竣工备案1个。处理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作业批准审批1份。

1、强化日常巡查。开展节后市容环境秩序大整治行动,重点治理无证设摊、占道经营、人行道违停、乱吊挂等问题,恢复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2月16至3月16日办理一般程序案件43起,并处罚金912390.5元,人行道抄告504起,处理754起。

2、做好新划转职能执法工作。月份,作出新划转职能处罚决定13起,其中盗采矿产资源非法采矿案件5起,无证餐饮案件8起,共计罚款35650元。

3、集中开展专项整治。__月份,共组织专项整治64次。其中组织建筑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23次,查扣无证建筑渣土运输车辆14辆。整治无照流动设摊300余起,暂扣经营物品100余件。整治占道跨门经营11次,教育整改600余家,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60多份。

1、继续强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计划召开全区深入推进“三改一拆”暨无违建区创建动员会,制定__区无违建区创建

实施方案和__区“无违建乡镇(街道)”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深入开展“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活动;开展“五水共治”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制定细化方案,实施店铺餐厨垃圾“小桶并大桶”试点;继续做好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复查有关资料台账整理工作。落实小港中队渣土监控视频光纤专线接入工作;继续清理__城管疑难积压问题。做好开放户外广告审批准备工作。

3、做好__路、__路、__路上改下工程的收尾工作,高架伸缩缝维修招投标,梳齿型伸缩缝维修,疏通疏港高速泰山路闸道排水沟,全线维修排水管道,城区桥梁常规检测招投标并实施。

篇5

就业促进工程。培训农民工129.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0.4万人,新型农民培训28.02万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2.27%、101.33%和93.4%;全面落实地震灾区就业援助政策,基本实现灾区“户户有就业”。

扶贫解困工程。启动实施984个村的新村扶贫工程,占目标任务的105.69%;扶持农村81.41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占目标任务的101.76%;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62.89万人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4.37万人发放扶助金5.0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0%。

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民族地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完成定居房建设3.93万户,占目标任务的89.63%;彝族地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完成改造3.5万户,占目标任务的352.92%;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人数达41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00%;2010年录取藏区参加“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9546人。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包虫病人群患病筛查11.8万人,免费药物治疗1.19万人,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71人。

教育助学工程。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对农村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向146.0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建成76个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占目标任务的380%;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605个,占目标任务的201.67%。

社会保障工程。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建、改扩建敬老院90所,占目标任务的90%;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42%,占目标任务的93.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25.9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437.9万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73.86%和243.27%。

医疗卫生工程。继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人数6614.35万人、参保率达95.02%,占目标任务的105.57%;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完成300个地震灾区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占目标任务的100%;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向38.07万名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发放补助资金1.55亿元。

百姓安居工程。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工3.4万户,完成1.42万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避让搬迁,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0%、102.91%;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40万口,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示范工程28处,分别占目标任务的89%、93.33%;解决了223.5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占目标任务的93.15%;加快地震灾区住房重建,完成农房重建4.53万户,占目标任务的100%。

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农村公路2.53万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26.6%;争取国家对我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投资计划3.19万公里,占目标任务的531.67%;亭子口水利工程、武都水库工程、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完成286座病险水库整治主体工程,占目标任务的95.3%;实现4765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占目标任务的105.9%;解决231个乡镇通宽带问题,占目标任务的93%;甘孜州253个行政村通电话,占目标任务的100%。

篇6

一是提高站位。湖州市把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列入“五水共治”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二是找准定位。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定位为保障水安全、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改善饮用水六个方面,所有的建设工作都紧紧围绕这六个方面展开。三是明确任务。制定了《湖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实施“1346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梳理细化了21项工作任务。

开启水生态文明建设“主引擎”

一是加快实施一批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目前,太嘉河、环湖河道两项工程已全线开工建设;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加快实施一批截污治污工程。累计实施了4座供水水库水源安全保障,16条清洁型小流域建设,199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227.5公里生活污水截污管网建设,149家重点污染企业整治提升和38座废弃矿山治理。三是加快实施一批引水调水工程。实施东太湖取水工程,配套供水管网已完成35公里建设。加快实施农田水利五项标准化工程,完成机埠改造335座,山塘整治39座,农田渠道改造292公里,建设喷微灌区面积0.9万亩。

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力”

一是建立河道生态建设机制。制定《湖州市农村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实施细则》、《湖州市河道生态建设技术指南》,推广应用生态护岸、生态浮岛等新技术,建设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二是深化河道长效保洁清淤机制。出台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采用无人机航拍等新手段加强督查考核。开展全市新一轮河道清淤工程,制定了《湖州市河道清淤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确保淤泥科学处置。三是完善水库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设立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对水源保护生态补偿。

篇7

2014年以来,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和美丽浙江建设,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水环境治理行动中,兴业银行提供了300亿元专项绿色融资,成为支持治水的金融主力军。在江苏,兴业银行为该省水域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提供信贷和融资达130多亿元……

支持水环境利用和保护只是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一个缩影。从10年前在国内银行业中最早介入绿色金融迄今,兴业银行已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层面实现企业个人全覆盖,创新推出了三类金融服务:节能减排融资服务、排放权金融服务和个人低碳金融服务。

经过10年发展,兴业银行选择的绿色金融之路越走越宽,成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表示,最初该行只是探索绿色金融业务,后来董事会开始从公司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思考绿色金融,提出了“寓义于利”,将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业务结合起来,并贯彻于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2005年,兴业银行开始探讨与国际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并于次年推出能效融资产品,将绿色金融理念与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结合。3年后,兴业银行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它不仅要求融资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还要求银行建立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

“10年前,很多人还没有绿色发展理念,认为我们银行管得太多了,束缚自己的手脚。在银行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引入赤道原则,推行绿色金融意味着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可能会降低。”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说。

兴业银行董事会的战略眼光颇具前瞻性:绿色经济的兴起和国家重视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事业,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历史机遇,低碳、循环、生态经济的发展也蕴含着巨大金融服务需求,需要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是以商业模式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的双赢之举。

兴业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实行绿色金融专业经营。该行在总行一级部门――环境金融部组建了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审查5个专业团队,并在全国33个一级分行设立环境金融中心,目前兴业银行拥有近200人的国内最大绿色金融专业团队。

“在我们总行层面专业团队中,节能减排、工业计量、环保等专业人员占近2/3,他们的专业技能判断力很强,对分行业务指导很有针对性。专业化审批、专业化审查,对提高资产质量很有好处。截至2015年3月底,我们在绿色金融领域贷款不良率仅为0.2%,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方智勇说。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造了业内多项第一:首推碳金融综合服务、首发低碳信用卡、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个上线基于银行系统的碳交易开户系统、首发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随着国家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试点不断推进,绿色金融“拓荒者”的脚步不断前行。目前,兴业银行已与国内7个国家级碳交易试点地区中的6个、11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区市中的9个分别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内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近年来兴业银行也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赤道原则修订等国际可持续标准制定,传递中国声音,维护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话语权,并主动走出国门,与越南、泰国、蒙古等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同业分享经验。

篇8

一、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实施清洁生产对提高企业污染防治水平,促进企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我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行清洁生产是改善我省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由于一些工业企业仍旧沿袭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防治方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城市大气环境处于较重污染程度,11个设区市有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水体污染严重,57.2%的河流断面处于重污染状态,15.8%的近岸海域为中度和重度污染;电磁辐射、居室污染和蔬菜、粮食作物的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实施清洁生产有利于污染防治由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为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控制,从而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推行清洁生产是缓解我省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我省人均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水资源量31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年能源缺口达50%;人均矿产资源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在全国居中下水平。同时我省企业消耗水平偏高,能源、原材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70%左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由过去的大量消耗资源(能源)转变为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行清洁生产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与环境相关的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在WTO新一轮贸易谈判中,环境问题将成为焦点之一。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不仅要求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只有实施清洁生产,提供符合环境标准的“清洁产品”,才能避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出口产品造成影响,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工作思路、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思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依法促进和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把推行清洁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与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相结合,促进我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年、2010年,全省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降低15%、20%以上,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降低15%、3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分别达1.87和1.78吨标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76%和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50%、55%以上;

———到2010年,推广100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培育100家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冶金、建材、医药、轻工、化工等重点行业60%以上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以质量效益为重点,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产品优质安全为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任务:

1、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工业促进局)要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本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本地区污染状况分析,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内容、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案的进度安排,以及优先实施的清洁生产重点投资项目规划和重点企业名单。

2、实施清洁生产重点企业管理和强制审核制度。

①将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清洁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作为清洁生产的重点,实施清洁生产重点企业管理制度。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环保局共同确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并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省环保局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按照促进清洁生产的需要,根据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口应安装污染物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对不公布或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企业,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

②凡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潜在产生有毒废弃物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省排放标准及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申请使用环保产业(节能)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企业,应当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省环保局和省发展改革委。

③对不按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省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环保局组织制定。

3、实施清洁生产自愿行动计划。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自愿与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工业促进局)、环保局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各市发展改革委(工业促进局)会同市环保局定期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实施清洁生产自愿行动计划企业的名单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环保局将实施清洁生产自愿行动计划中的典型企业,作为我省示范企业加以推广,带动全省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

4、重视生态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坚持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发展节水型产业;凡新建、改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并同步实施。加大冶金、电力、化工、纺织、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逐步扩大清洁高效能源的利用。积极扩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5、逐步拓宽清洁生产领域。在抓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同时,要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和实践扩展到农业、建筑业、矿产资源开发和服务业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积极探索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农产品系列化深加工的农业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种、养、加结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全省分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重点支持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微生物农业,建设农业生态园区,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建筑业。推广环保、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改善现场管理,加快建筑业清洁生产步伐。

———矿产资源开采业。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共生矿和伴生矿,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勘探、评价、开采和利用,推广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勘查、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服务业。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要积极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技术和设备,使用清洁洗涤剂和清洁燃料,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步伐。

三、政策措施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要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区域开发等规划,制定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协调全省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省环保局要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工作的监督管理。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选择技术实力强的技术机构作为我省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依托单位,受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环保局等部门委托制定全省清洁生产技术指南、指标体系,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审核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清洁生产整体技术水平

1、各级发展改革(工业促进局)、科技、金融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引导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高新技术和节能(水)技术及工艺,努力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①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②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成熟的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技术改造。③认真执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优先安排采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严格把关,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2、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在制定科技开发计划中应将清洁生产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积极安排清洁生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重点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产品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再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拓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引导科研院所开发适合我省省情的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我省清洁生产的总体技术水平。

(三)强化环境管理,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1、将清洁生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建设项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可行性研究中应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选用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及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中加以落实。对未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2、将推行清洁生产与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取得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的企业,应制定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案。

3、将清洁生产审核与排污许可证核发相结合。各级环保部门要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结果为基础作为核定企业排放总量的依据。对没有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排污总量的核定,应比照同类型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进行。

4、逐步建立废弃产品、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对列入国家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生产、销售单位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进行回收处理。各级发展改革(经贸)部门应对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社会公布。

5、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级环保局要严格环境执法,严肃查处各类污染环境行为,坚决制止企业非法排污。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因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被责令限期治理的企业,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并按规定期限达到治理要求,否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同意恢复生产,有关部门不得提供相应的生产条件。

(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1、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省级环保产业(节能)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技改项目贴息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产业结构调整贴息资金应优先支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清洁生产项目;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适当财政支持,建立清洁生产激励机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2、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实施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生产(或使用)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中的环保设备(产品)以及节水设备(产品),经省发展改革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组织认定(确认)后,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建设项目中使用国内不能生产而直接用于清洁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可以享受国家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股票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允许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相关费用科目。

3、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发展改革(工业促进局)、金融、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当重点支持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工业污染的清洁生产项目。

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污染防治项目以及企业采用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清洁生产项目,应优先立项,优先贷款,优先给予贷款贴息或担保支持,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大的工艺和设备。

4、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在我省冶金、轻工、建材、电力、医药等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行业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树立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环境清洁优美、经济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清洁生产企业,并在全省推广。

具体实施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环保局、省科技厅等部门共同制定。

篇9

过去的一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分业施策、严格准入,研究建立了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并存,加上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过程中,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虽然总体复苏,但仍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孕育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关键技术呈现交叉融合态势。发达国家凭借自身优势力图重振制造业,一些后发国家依托传统优势更多参与中低端市场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城乡、区域逐步协调发展,国内有效需求将逐步释放,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新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同时,在全国持续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严峻形势下,倒逼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压力增大。“两高一资”行业产能出现加快释放又会明显加大节能减排压力。随着工业潜在增长率下降,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任务更加迫切。

总体来看,支撑我国工业长期向好趋势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推进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更加凸显,我们面临的机遇仍大于挑战。

现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只有7年,要完成“十”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出发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惠及民生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

事实证明,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继续实施工业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计划,把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落实到位,在提质增效上迈出新步伐。

要继续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以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提高并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和安全等行业准入条件,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要坚定不移地化解过剩产能。工业领域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过剩产能淘汰工作,坚决不碰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总量控制这条“高压线”。

要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重点引导钢铁、水泥、船舶、光伏、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抓好稀土企业集团组建。优化企业做优做强政策环境,各地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和服务体系,努力消除制度障碍,在跨地区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分成等方面研究建立利益共享协调机制。

要加强工业节能减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攻关和示范。推进工业锅炉系统、变压器、内燃机、电机等重点工业产品能效提升,建设一批节水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立废旧铅酸蓄电池等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和尾矿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废旧电机、内燃机等再制造。

要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水平。以航空、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装备为重点,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及产品可靠性。推动建立完善国有资本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机制。落实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首台(套)保险机制。

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