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部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部合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部合同管理

篇1

关键词:钢材流通企业 内部控制 绩效管理 模式构建

我国钢材流通企业受钢铁市场运营模式和流通秩序的影响,具有多元性、分散性、多层次性,这间接导致我国钢材流通企业集中度偏低,市场化运作强,加剧了钢材市场竞争。钢材流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需要面对随时变化的市场行情、较高的加工成本、持续增长的经营成本等问题,这使得钢材流通企业发展日益困难。基于此点,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以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经营模式为主,从内部控制和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两方面来整顿企业,有效改善钢材流通企业现状,为促进企业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1.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1风险管理观念落后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我国大多数钢材流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钢材流通行业由于资金需求量大,再加上市场行情不稳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其经营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或规避风险,避免企业受到重创。然而,大部分钢材流通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钢材采购及销售上,过分看重销售规模和产品价格,忽视了钢材产品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一些钢材流通企业盲目贷款,扩大产品购销量,一旦钢材市场动荡,大量的库存可能会因惜售而滞销。一方面企业要承担产品价格倒挂的风险,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资金成本将使企业不堪重负,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影响后续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在资金深套后利用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等手段获贷以期走出困境,结果反而泥足深陷。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钢材流通企业已经陆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但就目前现状来看,企业内控制度过于形式化,其作用并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充分体现出来。究其缘由,其一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大环境形成较晚;其二是钢材流通企业对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三是钢材流通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具体和系统。以上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

1.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

尽管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已建立条理清晰的工作流程、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应的内部授权、以及内部监督等措施,但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严,企业在对各项活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或控制缺陷,致使内部控制效果不尽理想。

1.4内控监督机制缺乏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规范内部环境、强化内部控制关键人员,促使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有效落实于企业管理之中。但当前钢材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一方面是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另一方面是相关监督制度的制定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实用性不强,其中一些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应用效果。

2.对企业绩效管理的解读

2.1整体解读

在企业层级管理形态下,各职能部门承担着特定的工作内容,并完成既定的工作成果。这充分的说明了,绩效管理整体层面是以职能部门为代表。职能部门应当根据钢材市场体系,整个行业特点,钢材流通企业现状等相关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考核标准,对钢材流通企业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促使企业领导了解当前企业工作实力,经营现状,为后续合理的规划钢材产品经营活动创造条件。

2.2局部解读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绩效管理的局部层面以部门人员为代表。钢材流通企业中绩效管理的有效应用之一是制定奖惩机制,通过奖惩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予以适当的奖励,对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惩罚。另外,应当建立有效的绩效奖金发放机制,以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3.构建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模式

3.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钢材流通企业中构建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模式,首要的任务就是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控制度防范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时也能促进绩效管理合理、有效的实施。对于钢材流通企业来讲,内控制度应当围绕主业――钢材产品的经营,并兼顾绩效管理的要求合理编制。以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强调流程规范、授权有度、各负其责。具体内容如:

3.1.1建立健全的钢材采购制度。钢材质量、采购定价直接决定经营收益及后续经营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建立钢材采购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采购各个环节予以分析和考虑,如采购预算如何制定、付款方式如何选择、钢材质量如何检测、各环节具体操作人员如何授权审批等,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钢材采购制度。

3.1.2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可以促使钢材数量、质量等相关方面规范落实,通过强化库房登记记录、定期盘点等工作,提高钢材存储的安全性。由于大多数流通企业自身并不一定配备相应的仓储设施,因此对于优质第三方仓储企业的甄选尤为重要。这里同样强调,优质仓库选择标准、选择方法、选择流程及权限的明确。

3.2优化绩效评价机制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合理开展。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应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绩效管理手段,合理设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权重,建设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同时,要象内控制度一样,对绩效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管理,以体现管理者对员工的帮助和员工的绩效改进。同时,应该对内控制度的实施以及设计的各流程的重要控制点纳入绩效管理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并不断完善流程,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流程的不断优化,反过来提高公司整体的绩效。人力资源部门也应将内控制度的执行纳入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以推动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3.3健全与完善企业的监督体系

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材流通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契合度,促使两者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钢材流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首先,结合企业审计监督实际情况和监督要求,对企业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促使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完善内控体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健全性。

其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力,通过借助外部监督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促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均在监督之下实施。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透明度,为规范企业内部行为、树立企业形象创造条件。

4.结束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钢材流通企业需要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如随时变化的市场行情、不断增加的加工成本、持续增长的经营成本、恶意打压的竞争对手等。此种情况下,钢材流通企业应当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健全与完善企业的监督体系等措施的实施,构建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经营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效果,促进钢材流通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宏雪.基于市场细分的钢材流通企业增值服务难点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一、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采购管理位于供应链管理的上层,它是一个动态、持续性的过程,主要包括战略采购、采购执行和供应商管理三层业务。采购架起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连接着产品供应和生产。它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在生产易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还是复合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采购成本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率均能达到30%,最高可以达到70%,足以见得,采购管理、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实力,并最终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则表现的更加明显,杜邦分析结果显示,采购支出每节省2%,便可以使净资产收益率增加15%。因此,采购作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必须受到重视。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一环,其走在企业的最前沿,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都会通过采购直接反应到企业,企业在迅速反应的同时,无形中加密了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服务与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面临的挑战

(1)企业采购分散,尚未实现集中采购。目前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多以价格谈判为主,忽略了供应商的规模、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并且企业各部门多独自联系供应商,分散采购资料,并建有部门内独立的供应商数据库,企业内部的分散采购导致一个企业内建有多个有交叉的供应商数据库,这对于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以及与其建立长久的合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2)采购合同在管理和执行方面问题严重。企业在采购合同的管理和执行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经理的法律意识较差,对于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的风险意识比较薄落,仅仅把采购管理当做买卖关系来对待,而没有将合同管理纳入采购管理当中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要签订大量的采购合同,通常情况下,采购人员和项目经理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合同执行的情况无法及时上传,以致账目混乱,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无法顺利结束。(3)采购部门尚未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体系。公司采购部门在供应商的选择和开发过程中,只是将其当做一种交易,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看的非常单薄,他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价格合适,供应商可以随时换,但忽略了一点,维护与原有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建立一个新的供应商所需要的成本要小很多。并且公司在采购管理过程中,没有详尽的收集供应商的资料,没有建成供应商评价体系,仅靠采购人员和分公司经理的主观判断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这对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与维护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企业加紧转变采购模式,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统计,集中进行采购,发挥整体采购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信息失真,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腐败行为发生。采购部可以通过明确的分工,保证采购环节的公正公平。(2)加强企业采购合同的管理。首先,以合同管理为重点,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为防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产生合同问题上的纠葛,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采购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报跟踪,深入一线了解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以便有效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逐步使采购合同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建立规章制度,把好合同审查关。最后,搭建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合同管理。(3)加紧构建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要本着“质量优先、效率优先、规避风险、新老结合”的原则选择供应商,这是因为,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一块提高采购产品的品质,以获取双赢;第二,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选择高效的供应商,对于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十分有益;第三,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考察,确保合作可以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第四,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候,要不断开拓思路,提高对供应商的要求,淘汰不能适应要求的供应商,选择新的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在供应商精心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高效运作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曹旭光.智能化的SRM[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60~61

篇3

关键词:合同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一、前言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现象是,财务人员只是简单的核算员,在整个合同管理过程中从前期合同谈判,到合同签定、合同履行,以及最后合同结算,财务人员都很少参与更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财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负责报销、核算、统计,监督控制职能薄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立合同管理责任和风险控制措施变得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如何在财务管理中更好的实施合同管理职能是财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系列活动的总称。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合同管理,对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也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紧密联系,好的财务管理是实现合同管理的保证,他们共同促进企业严格遵守内部规范,完成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目前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先施工后签订合同,随意解除合同,合同变更不规范,合同履行内容和签订内容不一致,阴阳合同等。特别对于一些建筑安装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现在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施工队伍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采取各种不规范、不合法的运作手段,而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指标忽视合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纠纷、索赔层出不穷,无形中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为进一步规避各种各样的合同管理风险,财务管理中加强合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财务管理中如何加强合同管理

(一)财务部门对合同实行全过程管理

财务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做好合同管理要充分发挥关键环节的作用,通过合同订立前的风险预测,风险辨析;执行中的资金支付控制;合同收尾阶段的验收和履约监督等,保证合同管理程序的良好运行,实现全过程的财务管控。

1、合同订立前的风险预测,风险辨析

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量反应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在合同签订前财务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风险预测、风险辨析工作,认真分析要进行的合同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要格外谨慎,仔细调查对方的资信情况、履约能力,把可能的风险逐一分析,确定风险的类型,制定风险对策。合同风险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合同本身,财务人员要重点关注:格式文本,合同类型,变更事项,合同纠纷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配合,仔细审核合同内容、合同文本。尽量选用由国家统一颁发的通用性合同文本,条款不漏项,文字表达清晰,无含糊不清词语。同时充分利用法律资源中的担保制度、保险制度以及纠纷法律制度等,来降低和转移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加强风险预测职能,尤其要注意对方转嫁的风险,例如:企业在进行投标时,一般都会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缴纳投标保证金,其实质是招标企业为了避免投标有效期内投标人随意撤回。撤销投标或中标后不能提及履约金等行为造成的损失而进行的风险规避。对投标人来说合同订立越迟,资金成本则越高。总之,对风险的界定要有超前意识,及时收集和分析与风险有关的各种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对其进行监控提出预警。

2、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财务控制

首先,对合同生效后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收入情况、成本费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合同执行情况密切关注,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流程及审核办法。例如:凡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一律经财务主管审核并签署意见,再由财务部盖具合同专用章,并交由财务部统一存档。对于销售合同凡利润指标在规定比例范围的,且现款现货的合同,由财务主管最终审批;利润指标低于公司规定的,或有欠款信用不良情况的,财务主管签署意见后提交公司领导审批;销售人员最后须持审批手续齐全的合同到财务部盖具合同专用章,办理发票相关事宜。其次,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应遵循集中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优化投向的原则。资金管理由财务部负责和具体操作。对照合同履约实际,把好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对于合同款的支付要求做到: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各项合同支出都必须履行计划申报,批准下达的程序,并严格以批准的预算定额为依据。财务部门负责预算指标的审定,严格审批程序。

3、在合同的收尾阶段,加强合同的验收和履约监督。落实人员加强对甩项项目的管理,完备手续、资料,确保资金安全。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清理债权债务,做好合同款的催收工作。同时编制财务决算报告,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估。

4、抓好合同的变更和索赔工作。索赔是合同管理的继续,贯穿于合同履行的全过程。财务人员要提高的变更索赔意识,明确变更和索赔职责,把工作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财务人员及相关部门认真制定合同变更索赔工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在合同变更索赔过程中财务人员应积极发挥监督检查职能。监督重点如下:首先,合同变更理由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相关相关文件的规定;其次,原始记录、原始资料保管是否完整,合同资料的归档应分类进行,及时、系统、连续,无遗漏;最后,对相关费用进行审查。

(二)抓住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加强合同管理

1、加强采购合同的日常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突出合同管理人员的审核职能是降低风险的一个有效策略。首先,对合同文本的审查,签订前财务人员认真审查合同条款,对其中可能引起纠纷的地方予以删除或改进。杜绝含义模糊的条款出现在正式文本中,使条款的可操作性强。其次,督促监督采购部门制定相应的采购标准、质量标准及合理的价格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质量加减价条款使合同款贴近生产工艺。再者,定期检查采购部门是否做好供户的资质审查,为合同的签订把好关。其中包括供户的确定的依据审查、资格和信用审查、签订人的审查。采购部门每年应对供户进行系统评价,对达不到要求的供户进行淘汰,形成新的供户清单。对于新供户严格按组织考察,试用试供等环节合格后纳入合格供方。资质主要包括:生产许可、经营范围、特许进入、资质等级等。信用主要指的是诚信度,包括守约能力、纳税状况、售货服务状况、承诺兑现等。签订合同时要求对方将各类资质证书进行复印并加盖单位公章,以保证供方提供的资质具有法律效率。单位内部人员应严格按照授权范围签订合同,杜绝超越权限或无权限人员签订合同。

2、加强合同的综合管理,实现成本控制。坚持程序管理,择优选择分包商。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各分包单位做细致的调查,对其资质信用进行评价,将有关资料建档保存,择优选择分包商。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参考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确定合理的成本计划,指导企业的投标报价及其分包合同签订。合同签订后,为了把费用控制在合同金额以内,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一、杜绝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发生,发现合同履行异常,及时调查原因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运用经济指标进行成本分析,通过实际值与预算值,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避免超支,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三)财务部门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全面实行全过程考试、考核、检查。激活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成效性。通过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和重点的组织好学习,向相关人员介绍最新的《合同法》、《招投标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定期组织合同系统专业管理人员进厂培训,把合同相关法规的学习纳入继续教育日程,从思想上引起财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健全考核,激励、责任追究机制,对合同订立、执行过程中违法违规或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行为追究责任。

合同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只是简单的要约、承诺,而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合同管理中的监督、检查职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通过运用自身特有的方法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同时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所借鉴,财务管理对合同管理具有现实的重要应用价值,必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和认可。

参考文献:

篇4

一、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为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公司制定实施了《许昌烟机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并不断修订完善。对合同的审核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合法性和科学性。

根据《许昌烟机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规定,在签合同前,对采购物资进行招标。与中标单位拟订合同后,由采购部门填写“合同审签表”,并由公司主管领导和总经理审签。“合同审签表”与合同一起送审计部门审核,未经审计的合同不得加盖合同章,合同不生效,财务部门不予结算和付款。健全的合同审计制度,规范的操作,不仅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合同审计时有章可循,审计工作程序更加合理,而且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

二、对合同主体进行审计

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是确保合同法律效力的前提。为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避免因签订无效合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必须对合同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履约能力等进行审计。

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重点审查合同主体是否是依法登记的企业法人,或依法产生、存在的组织。不与不能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经济组织(如内部车间、分厂等)签订合同。

审查合同对方经营范围。重点审查其经营范围是否包括合同标的,是否超出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范围,是否无照经营。

审查合同对方主体有无履约能力。对对方的资质等进行调查,不与无履约能力的主体签订合同。

审查授权委托人的资格是否合法。经公司法人授权后的委托人方可代表本公司对外签订合同。委托人必须按照《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本着公平互利的原则,在委托权限及其期限范围内,依法签订合同。

三、合同签订前进行招标比价审计

1、注重对价格信息的收集。根据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合法性、公平性原则及“货比三家、比质比价”的原则,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之一就是价格审计。

建立合同审计台账,进行整理归档,对材料及产品价格、供应商信息进行跟踪管理。

做好市场调查,通过报纸、互联网了解价格信息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物资采购中的“暗箱操作”。

2、注重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为使合同价格审计更便捷、更规范,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为我们在ERP管理软件上建立了专门的“合同审计管理系统”及“物资采购招标系统”。事先将历次采购物资的价格、数量、供应商、合同订单号等情况按物料编码存入系统,形成采购情况分析曲线图。每次审计合同时,把需要采购的物料编码输入,该物料以前已采购批次的采购日期、价格、供应商、订单号及审核日期、审核人情况就被自动显示出来,如价格比原购入价格高,系统会自动提示,以便再次核实该物料价格。如价格没问题,通过审计后在设定的时期内有效。这大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合同审计工作效率,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3、注重对招标过程的审查监督。根据《许昌烟机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小量、小额采购“货比三家”,在ERP管理系统上进行价格比较;批量、大额采购进行公开招标,由审计部门牵头,成立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为主的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由监察室、财务部、工会组成的监督组对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督。

审查招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采购招标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其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招标结果的公正性。审计中重点审查评标委员会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许昌烟机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开展工作,有无主观性、随意性。并在审查合同时将合同与招标结果相核对,确保招标结果落到实处。

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招标文件是签订采购合同的重要依据,内容完整的招标文件是签订采购合同的基础。应重点审查招标文件中对投标方主体资格、资质、履约能力的要求,以及采购物资数量、规格、技术要求、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文件是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为以后采购合同的审计奠定基础。

审查评标办法的合理性。严格按照《许昌烟机公司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执行,出台合理的项目采购招标评标办法。本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对投标单位进行评价、比较、分析,选出信誉好、能够保证质量、按时供货的供应商,这对于保证供货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查中标价格的公正性。为公平起见,我们把各投标商的投标价格输入ERP“物资招标系统”,在保证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的前提下,遵循“成本最低原则”,系统自动筛选出最低投标价为中标价,并保存在系统中,作为下次招标的参考价。这样,既保证了采购物资的质优价廉,又避免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舞弊的发生。

四、对合同条款的审计

1、对合同内容的审计。根据《许昌烟机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采购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在合同审计中,发现合同有缺陷、合同遗漏必要条款和有不利条款的情况,就及时指出并要求送审部门予以补正;对于不符合审批送审条件的合同,及时对送审部门予以说明并要求送审部门补办手续后再送审;对于可行性有疑问的合同,会同技术、生产等有关部门慎重研究,得出一致意见,确保采购合同签订的可行性、合理性;对违反国家法律,损害企业利益,显失公平的“霸王合同”,严格把关,坚决查处,避免因该类合同给企业带来风险,造成损失。

2、对合同条款的审计。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书。依法签订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该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严密的合同条款是履行合同的前提,对采购合同条款进行审计,不仅有利于全面、及时履行合同,而且也可以减少双方在执行合同时发生争执,避免合同纠纷,从而有效降低合同风险。

当事人双方名称或姓名和住址。该条款是对合同主体的明确,也是落实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主要审查合同单位名称与中标单位是否一致,与所加盖的合同专用章名称是否一致。

标的。标的指采购的物资、设备、备品备件等,没有标的的合同是无法成立、无法履行的。审计时,重点审查合同标的物资是否与中标物资相符,是否按公司计划采购,查实是否属于无计划或超计划采购,型号规格是否齐全规范。

数量及质量要求。该条款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责任大小的关键条款,合同上必须清楚具体地写明。必须注明确切的数量及单位,如单位为套、对、盒等,要注明具体数量。质量要求要明确,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

价款或报酬。是指买方获得标的向卖方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代价,包括单价、总价。该条款是采购合同的核心条款。审计时要重点审查是否按招标中标结果签订合同,是否进行市场调查、询价、比价,价格是否含税,是否高于市场价。如价格过高,驳回合同,采购部门应查明原因,与卖方再次进行商谈,力争以公道价格采购到高质量的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结算方式及期限。采购合同应明确结算方式和付款期限,不得含糊其辞,同时审查是否按公司结算规定执行。公司规定采购合同签订原则上都是验货付款,如遇特殊情况需办理预付款,必须先经公司领导签批方可办理。付款期限应明确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期付款。成套设备及重要备件是否留有一定比例的质保金,质保金什么时候付清等。

交付标的物的方式、时间、地点。采购合同应明确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如货物运输是铁路还是公路;交货时间是否具体;交货地点是许昌站还是公司等。

验收标准、方法、地点及期限。验收标准应注明是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所签订的技术标准;是在卖方现场验收还是到货后在买方验收;验收期限是否约定。

违约责任及解决办法。订立合同时要做到“先小人,后君子”,对采购合同中能够预见到的各种不利因素要以条款的方式加以防范,运用法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审计时要注意违约处罚是否明确具体,如违约金的比例、赔偿范围等。解决争议的方式是否确定,如协商、仲裁、还是诉讼。

合同生效日期。合同是否经双方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篇5

关键词:物资采购;合同管理;风险

资采购中的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它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所以必须做好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如何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合同管理进行风险防控。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法律风险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有多种情况导致合同无效。双方订立合同无法履约,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让企业走入困境。违背法律法规合同、合同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合同或者合同主体不合规、在招投标过程中有违规现象签订的合同均会导致合同无效,所以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规定解决争议的条款,这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

(二)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是外部也可能是内部,合同双方因为支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降低或者合同当事人金融机构的关系恶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合同相对方也会受到影响。

(三)合同履约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合同欺诈导致法律风险,供应商如果依靠虚假证件参与投标,必须利用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相关法律条文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虚假投标要求其返还财产。对于合同标的金额重大、影响恶劣的事件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追究欺诈者的刑事责任。

二、如何防范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

(一)物资采购标前控制

1.做好物资采购标前审批是防范合同管理风险的制度保障,物资采购需求计划提报后,采购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标的做好招标前的立项审批工作。按项目金额大小报各级领导,对采购方式、使用单位、供应商选取等情况逐级提报给领导,领导必须有签署意见。

2.在招标委托单提报时一定要附上法律合同文本,标书中中要明确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法律条文、明确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对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筛选。要求供应商报价注明成本构成。报价单中报价必须注明是否含税、含运费、是否包括备件,包含多少备件等各种费用。

3.一定要严格审核供应商响应标书的情况。

4.防止最低价中标造成恶性竞争,物资采购正常的价格是买卖双方的相互尊重,如果忽视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无视招标结果产生的后续服务保修,势必造成企业购入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由于使用时间,后续服务无法保证,造成合同履约的拖拉、停止等现象的发生。

5.招标结果产生后,物资采购人员根据招标结果拟定采购合同后按照过程过程控制规定报相关领导及合同管理人员拟制、审批。同时注意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法律水平,进行有合同管理人员培训,防范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二)一定要建立建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体系

1.成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理不同于其它企业管理工作,职能上超越了其它管理工作,它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物资采购涉及大量财、物关系,如果合同定立过程中不严谨认真,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对等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同时物资企业在进行采购过程时也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选用一批懂法律、懂管理并且有很强的自律性的才做为合同管理人员,随时防控企业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化解经营风险。

2.在石化企业内部建立建全法律事务机构,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严细认真的斟酌各条款的用词是否精准。成立合同管理部门来审核管理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合同的履行,用规范的法律合同条款来保证物资采购的有续进行。保护采购过程中不可预见性,防止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重大的合同一定要有企业法人或者法人委托人及法律部门参加谈判和起草、签定,并且对合同的改造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对合同进行有效控制。健全企业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合同文本、专用章进行归口管理,物资采购合同必须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物资使用单位也要设置兼职合同管理人员,把合同管理与效效考核挂钩。合同履行中的纠纷也由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篇6

合同管理指合同当事人为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的与合同的签订、履行、救济、完成等一系列民事法律行为相关的管理。为更好的进行合同全面的管理,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合同管理关键环节的内部管理与控制:

1.上级机关下达的科研任务类合同。因此,对于科研类合同的评审,应有科研主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的参与。而此类合同的条款多数比较固定少有改动,通常根据政府、上级机关、军队的模板签订,法律条款的审核工作略微简单。

2.科研任务分包、技术外协类合同。因此,需要有科研主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参与。该类合同还要重视合同的起草工作,注意合同条款的约定应严于承接的科研任务合同或横向技术服务合同。

3.采购合同。科研事业单位采购类合同可分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和原材料采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需要在中央政府采购网完成,超过一定金额的,需要采取招投标方式完成,相关的采购流程完善,合同条款统一制定,对于此类合同可以相对简化内部评审流程,并由单位资产采购部门参加评审。原材料采购类合同,因采购次数多,形式比较固定,建议制定适合本单位采购要求的合同模板,简化评审。

4.合作协议等框架类合同。签订此类合同一般为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合同权利义务条款比较宽泛概括,多数未规定金额条款。此类合同如为科研协作类,重点关注合作的总体战略规划,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参与评审。如为对外技术服务类,则应注意合同条款的起草,技术服务的内容、知识产权归属、付款方式等条款的规定。因该类合同履行时间长,项目一般较大、甚至关系单位的未来发展,建议由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与评审工作。

5.其他维持单位日常运作类合同。此类合同涉及范围广,但对单位的总体运作经营的影响偏小,主要注意合同的起草审批工作,对于需要经常签订的合同可以制作合同模板,简化审批流程。

6.重视合同授权签字审批及用印程序。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由未经法定代表人授权的经办人签字,并加盖无法人资格的业务部门章的现象,此类合同虽不致无效,但属于效力待定合同,需要其法人追认后方生效。

7.重视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很多单位在签订完合同后便觉得万事大吉,不再重视合同的后期履行情况。而签订合同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合同履行、获得履行成果。因此,应重视合同的执行情况,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遇到合同履行异常,组织有关部门联合调查攻关,避免风险、减小损失。

8.合同档案管理。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及时对合同从签订到履行完成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备案、归档。以便出现纠纷时,尽快收集取证及时维护自身权利,避免、减小不必要的损失。

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关于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以供合同管理工作的参考。

(一)加强、完善全周期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订立的过程涉及供应商的选择、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较多环节,风险防范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流程,有章可循,才能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纠纷或损失的发生。建立健全全周期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合同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对外签订合同的性质,涉及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层级的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对有意合作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资信财政状况、研发生产供货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完善入库评审、复审、出库、比选等制度程序。

2.建立合同审批评审制度。合同管理部门应对本单位的合同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审批层级的合同评审流程,抓大放小,优化管理流程,重大合同应多部门联合会签或会议评审,并明确各参与评审部门的职责,只有建立层次清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合同审批评审制度,才能使合同的签订、履行、监督、纠纷处理等各个环节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

3.合同授权签字及用印管理制度。合同授权签字制度意在规避越权签署合同的情形,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合同的授权签字程序,对于重大合同由法定代表人签署,科研合同可授权分管科研的所领导或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签署,一般事务性合同或数额较小、数量多的技术服务合同可授权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署。合同印章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合同签署人权限,禁止在空白合同上加盖公章或合同章,加盖骑缝章防止合同内容、页码被替换的现象发生,并妥善保管印章,做好用印登记工作。

4.建立合同履行监督、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合同履行台账,及时跟踪合同履行的进展,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建立合同履行异常的报告机制,及时应变履行异常,第一时间搜集取证,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运用信息化系统的便捷、高效、智能的特点,可以节省纸质审批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可涵盖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从供应商管理、合同台账管理、合同审批评审程序、合同履行监督程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应包含统计分析功能,便于相关部门统计数据,监督检查。另外,还应建立预警机制,监督合同执行的进度、合同分期付款时间节点的预警。

(三)重视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对接科研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与科研管理系统、资产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相对接,实现资源、数据共享,信息有效融合,以合同贯穿整个项目审批全过程。避免各个管理信息化系统互为孤岛,造成业务流程被分割,重复审批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政府采购 财务 管理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日期的日益临近,政府采购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或提供公共服务活动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购买货物、工程或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要求政府成立专门的采购机构,统一负责需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位的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近年来财政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它可以节省政府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防止政府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开展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及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的发展。

一、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我国的政府预算编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以改良的,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预算编制权力过于分散,财政预算政府制度不够合理,对财政资金的调度和使用监督不力等等。在这种预算编制制度内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自然也存在类似或相同的问题,主要有采购预算价格偏离市场;采购技术指标尚须规范;集中采购比例偏低;预算程序欠规范;编制仓促;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收支内容和科目设置难以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利于强化政府受托资任,不能全面反映预算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进而不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帮助不大。由于政府采购预算多集中于专项支出中,在编制预算时较粗略,特别是一些公共的专项开支,经常要到期末才能根据主管部门的方案来确定是否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在期初的预算中无从确定,给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要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针对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发展,从财务管理方面着手提出改进策略。

2、管理体制不够完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部门物资获取走的是“等计划―吃财政―包分配”的发展道路,“等、要、靠”思想严重,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观念。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为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化采购要求,政府开始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实施政府采购,然而政府采购仍然受国家预算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管理职能不完善,开源节流、业务管理、运用资金、协调分配、制度执行、风险预警等方面均有待加强。许多政府采购的财务部门仅仅发挥了核算的职能,角色过于单一,同时政府采购财务的监督控制体制也相对乏力,这些存在的不足都会影响到我国政府采购效益的实现。

3、合同签订不够规范

合同是政府采购业务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凭证,也是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政府采购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合同的签订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疏漏。一是合同内容不完整,尤其是缺少对对方的制约条款,索赔事项不清。二是合同签订的程序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监控,有的只是采购部门大包大揽,没有监察、财务等部门的参与,导致许多无计划、超计划的合同无法兑现,给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被动。有的采购部门绕开管理人员,暗箱操作,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三是合同文本不规范,有的根本不符合法律要求,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政府采购部门如果在采购合同签订上没有认真履行义务,会为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埋下隐患,合同风险将最终转化为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消化,因此,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必须重视采购业务的合同管理问题。

4、供应商选择不够严谨

在我国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采购供应商的供应商选择有一定的随意性。第一,对合格分承包方审查不严,把部分无产品优质证书和产品鉴定评价等资料的生产厂家列入采购对象;第二,被试用承包方比例过大,试用方的资质、资信、质保及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照顾性的“人情”采购较多;第三,流通领域的承包方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以私营企业居多,他们以供货方便、快捷等优势,在采购部门占有一定的市场,甚至在个别采购部门的采购范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以上几点的供应商选择不严谨行为,都会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益,为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造成潜在风险,政府采购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

二、强化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的措施

1、准确编制预算,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采购项目对应资金只有预算单位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由财政直接支付。如果预算资金总额小于实际采购金额,则需要单位补付剩余部分资金,财政预算资金被完全使用。如果预算资金总额大于实际采购金额,则政府采购项目就会产生结余。按照财政规定结余的资金应该收回,如果预算单位需要使用应当重新编制预算。对资金本来就不宽裕的采购部门来说,充分利用剩余资金非常重要。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单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预算编制应当切合实际。政府采购资金获取的周期性决定了各采购部门经常处于资金紧张的状况,而政府采购的资金又不能直接拨入采购机构。为了使学校的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各单位在编制预算尤其是有关采购项目的预算时,应当精打细算。编制的预算应建立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不能为了争资金盲目扩大预算金额,造成不必要的资金积压。

(2)积极实施政府采购。财政预算批复后,才能执行政府采购项目。由于财政批复一般要到3―4月份才能下达,这样就造成了政府采购实际执行时间较晚。各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当在收到政府采购的批复后,登记台账,并通知采购需求部门认真执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对因客观情况变化而确实需要调整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敦促采购需求部门在年内实施与采购相关的行为。

(3)及时结清采购项目,结转剩余资金。政府采购项目结束以后,根据相关项目的台账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结余情况,如果有剩余的资金,应当向财政提出申请使用结余资金。根据政府采购的规定,如果预算单位需要使用结余资金应当根据需要重新编制采购预算,否则结余的资金到期将不能再使用。预算单位应当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政策,保证不因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减少实际可使用的资金,真正发挥政府采购在使用效益上的优势。

2、依据采购合同,落实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的管理

政府采购部门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应当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合同办理。

(1)采购款项的支付依据:《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九条规定的几个文件是必须提供的,另外采购中心的内控制度也应建立相应规定。如项目负责人审核制、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等,分次付款的,还应由财务部门正确提供已付款情况。

(2)采购款项的支付程序:一个采购项目实施完毕后,首先由采购机关组织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填写“质量验收报告”,接着由采购机关与采购单位填写“验收结算书”及“接受履行报告”,供应商根据上述报告填制由采购中心设计的“政府采购款项支付审批表”一式两联,经采购单位签字盖章后,交采购项目负责人审核,审核无误后交采购中心负责人审批,批准并签字后财务部门方可付款。

3、加强政府采购中的资产管理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依然存在对原有固定资产包括被更换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这是最容易被各级财政部门忽视的问题。目前,各地也没有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相应地对更换的旧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存在以下好处:首先,在部门之间相互调拨旧资产,如车辆、取暖锅炉调拨,可以有效地利用资产,使其不致被闲置浪费。这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来说,不失为一种合理利用资产的好做法。其次,对被更换资产进行拍卖处理。作为财政部门就是要尽职尽责,当好政府部门的“管家”,不但要管好用好资金,而且要管好用好资产,并对各部门所用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就可以相对节约财政资金,缓解财政资金紧缺与需求膨胀的矛盾。最后,可以防止财产的损失。购买新资产后,旧资产如被闲置,极易给有些人以可乘之机,将旧资产以种种手法据为己有,造成财产流失。

4、规范政府采购程序,确保采购项目及时登记入账

政府采购部门的业务保障对象一般规模较大,各部门分工明确,实施政府采购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为了保证政府采购业务高效、有序地进行,采购部门内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建立一套规范的采购程序。

只有严格按照采购程序办理有关的采购业务,才能确保采购部门的政府采购工作有序地进行,避免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并为财务部门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及时了解政府采购情况的动态提供有利的条件。政府采购的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5、从资金凭证入手,加强政府采购财务控制

采购资金是政府采购财务控制的工具、手段。采购部门总是极力从财务部门拿够钱,好与客户钱货两清或者尽量多备些物资,但财务部门则要满足资金多方面的需求,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财务需要了解采购合同,备有合同复印件,同时也要寻求最经济又切合实际的采购物资数量及金额并控制采购时间,以切合政府采购财务的实际情况。

财务控制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核查各种凭证。从正确性入手,审查订票、货票、出库单、运费及各种收据等各种凭证,重点审查各个凭证的数额、款项、品类、公司等,辨别其真假,如核查出矛盾,有出入或不一致,则拒付并追究责任;若手续不完备也要待手续完备之后才结算,这样才能保证付款、记录不出问题,凭证关一定要把好,保证政府采购的规范运行。

政府采购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经济活动,各采购部门内部的财务管理过程不尽相同。只有加强对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才能使相对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有序,使政府采购真正为采购部门的资金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洪亮:采购业务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05(9).

篇8

关键词:采购管理;价格控制;价格跟踪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提高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首当其冲是价格战。因此,企业除加强管理、优化组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外,更应注重构成产品的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的降低。而企业中各相关部门购进的原、辅材料、设备、建筑材料、各类商品及其他物资,都在不同层面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在一个企业中财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一个核算部门,为各个相关部门承办财务方面的经济业务,又是一个预算部门,为企业的整体规划来预算及筹集资金,它还是一个成本控制部门,这不仅仅包括日常票据审核报销的控制,还包含了生产成本费用的控制。一个企业是由许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部门组成的经营实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失控点则主要集中在直接管理人、财、物、和销权力的重要岗位和环节上,而这其中,企业物资采购就是一个既敏感、复杂、又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所以,现在很多的企业给财务部门增加了一项特殊的工作:采购价格控制。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购部门制定出有目标有战略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并从根本上制止了采购方面的跑、冒、滴、漏,具体做法是:

1、建章立制,理顺物资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

根据《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出既适合本单位现有条件,又不违反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度、规定。我单位制定了《采购招标及合同评审管理办法》,《物资采购与管理的考核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分明,使价格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采购工作规范有序,改进和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我公司规定了“四个不准”,要求所有采购合同不经审计不准签订合同,不签合同不准预付货款,各项采购无资金来源及价格不经审计不准投产,价格未经审计不准报销。

2、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搞好采购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管理采购工作,对采购工作和价格审计工作的影响也无疑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采购合同管理程序,将设计部门的电子版明细表直接导入采购合同管理程序,由财务部门按照事先做好的目标成本将成本细化到每一个零部件上,做为采购价格的限定价格,所有采购合同都输入程序当中。如果最终输入的采购价格高于限定的价格,将做出提示,如果不修改初始目标成本价格,不予通过。并且由专人进行程序内容录入,在全公司内联网,相关人员均可以在网上查询到所需的数据。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订货及多订货,并且通过查询可以及时发现漏订货的现象。由于事先做出了目标成本,通过程序随时控制成本发生的情况,对于成本即将高于目标限定价的,及时给予预警,高于目标的不予订货。用电脑代替人脑的控制,没有了人际关系的干扰,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也会有较大的促进。

3、完善基础工作,加强市场价格跟踪

(1)编制原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

以前可利用的信息非常少,往往都是通过平时订单的积累,手工的记录,对方出具的价格本等来审计价格,每查一个价格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现在我们通过前期大量的工作,整理编制了原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将曾经签订过合同的价格统统整理出来,按照不同类别、不同规格进行分类,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查询相关或同类部件的供货厂家和已签订的供货价格,这样就节省了后期很大的工作量,不必重复的翻阅厚厚的资料。

(2)编制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

广开渠道、多方收集信息,通过在网上查询价格,电话询价、报刊等手段,了解市场行情,随时跟踪市场价格的变动,形成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零部件价格的变动,加强采购价格的精细化管理。

4、推动阳光工程,实施比质比价采购

为杜绝“暗箱操作”,应积极倡导“阳光工程”,对大宗采购实施招标或议标,成立招标评审小组,吸纳生产、技术、采购、质量等相关人员参加,并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跟踪调查。建立《物资使用情况反馈制度》,不定时对各使用部门回访,让使用部门参与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监督;对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促使采购部门增强责任心。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坚持全方位审核。对采购物资在审价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以价审价,而是结合生产情况、根据生产计划、仓库库存等各方面信息,监督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物资的采购数量,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在价格审核过程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监督实施。

5、 建立外协、采购战略合作伙伴

篇9

关键字:公司;合同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部分:

1.背景

目前,中原公司的合同类型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公司的各类合同分别由各个执行部门各自负责,包括合同文本的起草、评审、谈判、签订、履行等。自去年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后,进一步明确了合同部作为公司合同统一归口管理部门,过去的一年当中,相继升版和编制了制度和程序,使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和规范现在公司的合同管理。这些制度和程序也执行了一段时间,各个部门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而这些意见和建议还是需要在执行过程当中不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持续提高公司的合同管理整体水平。

2.合同管理的现况

2.1制度和规定:目前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规定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公司层面的合同管理制度,公司的合同归口管理由合同部负责,目前,关于合同管理的公司层面制度有两个,分别为《中原公司合同管理规定》和《中原公司重大合同评审和备案管理规定》。

二是项目层面的合同管理程序,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的。

2.2管理现状:按照合同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2.2.1第一类 完全授权管理的合同,这包括人力资源合同和物业的租赁合同。这些合同分别由人力资源部和物业经营部全权管理,负责合同管理的所有事宜。

2.2.2第二类 实行备案管理的合同,主要是公司驻外机构签订的合同,包括上海采购经理部和恰希玛现场经理部,实行备案管理。

2.2.3第三类 归口管理的合同。现简要说明一下这类合同管理过程,详见下面流程图:

环节 流程图

合同评审

合同会签

合同备案

3.优化和建议

结合目前公司合同管理的现状,调研了合同部和相关部门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在此基础上,对以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合同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和建议,具体如下:

3.1信息化

公司总部、恰希玛现场经理部、上海采购经理部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其他驻外机构,分处异地,形成了空间的分离,对整个公司的合同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可以通过信息化对合同管理从合同起草、文本管理、合同评审、审批、合同签订、结算安排、执行进展、合同变更、到实际结款以及对合同结款情况统计分析的进行全方位管理。合同的管理流程都需要通过信息化来固化,合同管理信息化除了要将原先大量的纸质资料电子化,从而固化流程、解决工作量大的问题,还应能够对合同中包含的市场信息进行深层次的信息统计分析。

目前公司的合同管理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职能的分工,然后由不同的部门各自负责合同的不同内容,这样的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合同内容管理太分散,很容易导致合同的后期实施跟进情况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跟踪记录,并且当企业管理层要查看合同的整体情况也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这于企业的合同管理信息化显得不匹配。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对公司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3.2分类分级管理

中原公司同时涉及工程、物业、国际贸易等多个行业,因此也就造成了合同类型多而杂。包括了工程设计、监理、施工、调试、设备采购、劳动、租赁、修缮等多种合同。如何对合同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建议现有的合同分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和分类,比如对于人力资源部的劳动合同、物业经营部的租赁合同,是可以完全授权由人力资源部和物业经营部进行合同管理;对于上海采购经理部的设备采购类合同,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分别采取参与招投标等合同签订过程、监督检查合同管理过程、合同信息备案等手段进行合同管理;对于民用工程类的合同,可进行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尤其是合同的评审和审批;对于核工程类的合同,在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的、全过程的管理。

3.3加强合同评审和审批

不少合同风险,主要还是集中的合同签订前的过程当中,而想要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合同的评审和审批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过去的一年里,合同部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正在逐渐加强合同评审和审批,并通过信息资料部的配合,使这两个流程环节固化了下来。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细节的问题,比如软件不够人性化、流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清晰、评审的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等。这些问题必须随着合同制度的不断完善、合同管理经验的不断增加得到解决。一是要逐步升级合同管理软件或引进新软件;二是结合合同管理软件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合同评审和审批的流程;三是要丰富合同评审的方式方法,如针对重大的合同进行会议评审等。

3.4合同专用章需要统一归口管理

目前,尽管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是合同部,但是公司所有印章管理由办公室负责,公司印章的管理制度也是由办公室编制和负责解释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合同专用章使用和权限的不一致。因此,对于合同专用章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和标准。考虑到《中原公司授权管理规定》规定较为明确,且经过公司办公会讨论后确定的,建议按照这一规定使用合同专用章和修改相应的印章管理制度或程序,以便保持合同专用章的使用一致和制度的统一。

3.5合同文本的标准化

中原公司合同管理严格来说是从2014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有10年。随着中原公司合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参考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示范文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的出台中原公司自己的合同示范文本应该说一个趋势。这么做的意义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原公司的利益,规避潜在的合同风险。

中原有了自己的合同范本后,各个部门会更加熟悉和很快的掌握合同从签订到履行、变更直至终止的各项合同条款、尽早识别和规避其中合同风险,避免公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便于合同管理,包括合同评审、审批、履行、变更和争议的解决等。

3.减小合同管理的难度和加大合同管理的深度。

其实,建立合同范本的难度应该说并不是很大,比如设备采购、物业租赁以及一些合同已经有了自己的合同范本,可以根据合同不同类型,由合同各个执行部门和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共同编制公司各类合同的合同范文,再逐步完善。

3.6对驻外机构的合同管理

对于驻外机构负责的各类合同,包括采购经理部、现场经理部等,由于受地域条件和总部人员配置限制,比如采购经理部设在上海,下设有合同、计划、质保及相关专业等多个部门,人员配备比较完善。且在以往过程当中都是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合同的订立和实施是由采购部自行实施,合同部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管理。目前,对于这部分合同主要是实行的是备案管理,即将合同的信息定期向总部备案,属于事后的管理,可见备案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是有限的。

从宏观上分析来看,驻外机构涉及的合同,主要还是上海采购经理部负责的设备以及备品备件等采购合同,涉及金额大,部分设备制造周期比较长,对工程进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影响中原公司主要的经济效益的因素。建议采取以下方法对这部分合同进行管理:

第一,继续实行备案管理,保证合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对于重要设备的采购,所占金额比较大、工期较长等重要设备,比如主合同规定的25项重要设备,可以参与这些设备的招标、评标、定标、合同谈判等合同订立的过程。对于甚至于特别重要的关键设备,如压力容器、主泵、蒸发器等可参与设备见证点的见证,对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要节点的支付进行复核;

第三,对于其他一般设备采购合同,由于金额较小、工期较短、对成本和工程进度影响不大。可以结合公司的稽核,对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支付等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原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当中,是以工程总承包的角色,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上游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下游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原公司的项目管理,就是对于合同的管理。因此,不断加强和规范公司的合同管理,对于加强公司风险管理、提升公司项目管理水平、完成公司战略目标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多倍行距设置时1.5,以下给出个示范文)

[1]乌云娜,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8-27

篇10

关键词:后勤物资;展示采购;问题;对策

后勤物资战时采购是未来战争物资供给的保障,在未来战争中,后勤保障工作必然很繁重,后勤物资除了平时最基本的物资储备之外,战时应急采购也是内容之一,但是在后勤物资战时采购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后勤物资战时供给。

一、后勤物资战时采购的特征

后勤物资采购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战时物资采购,其是部队作战的保障,也是部队展开军事行动的保障,物质的充足性保证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较后勤日常物资采购来说,后勤物资战时采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简洁的采购程序

在平时的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其主要程序有三个阶段,其一是采购需求的确定阶段,其二是采购合同的形成阶段,其三是采购合同管理阶段。其中,第一个程序就是采购规划的制定,对采购需求进行审议,以此制定出采购计划,这个程序是由采购领导层来实现的,其余两个程序是对采购方式的确定以及采购合同的相关事宜,包括签订、履行等整个合同运行的过程。对于整个采购过程来说,具有规范化和程序化特征,然而,在实际的战争中,后勤需求要求的主要特点为数量大、时间短及质量高,因此在实际的物资采购中如果按照平时采购程序来进行采购无法满足战时的需求,要进行紧急采购,因此一定会简化程序,以保证战争的需要。

(二)单一性采购方式

在现如今,处于和平年代,部队后勤物资采购一般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与政府采购相同,而且时刻遵循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其原则是公平、公正及公开,利用平等竞争的方式,选择最佳的供应商,以实现物美价廉的目的。就采购方式而言,不同的采购项目要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最常用的采购方式就是招标,还有竞争、单一采购等,这些方式比较规范化,然而,在战争时期,因为战争爆发比较突然,而战时物资的需求具有及时性,为后勤物资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较短的采购时间,而且有较重的任务量,但是仍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其采购方式为国家统一采购,其方式较为单一。

(三)采购任务具有强制性

对于未来战争来说,受到信息化的影响,战争开始会比较突然,因此,战争需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后勤战时物资采购任务具有强制性。如果战争爆发,国家就会处于一种紧急状态,此时部队物资保障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而此时部队物资采购成为国家各项采购中的首要之选。国家可以强制要求相关企业为部队提供军事需要,而这种供应是国家规定的,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无法拒绝该采购行为,对于战争来说,这一特征更明显。

二、后勤物资战时采购问题

(一)后勤物资战时采购管理问题

后勤战时物资采购是保证战争物资供给的关键,也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为战争具有突然性,因此采购比较急迫,对于军队来说,无法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采购,对于平时采购的管理规定也没有遵守,使其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来不及通过多种采购方式进行采购,供应商问题也比较突出,难免有些投机行为,影响物资供给。

(二)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不善

物资采购合同是保证战时物资及时到位的关键,必须对其有效管理才能保证战时物资的保障,但是,因为部队对合同管理重视度不高,没有对合同履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物资采购无法满足战时的需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物资保障造成影响。

(三)军地联系不紧密

军地联系是及时表达物资需求的保障,也是对其物资采购行为进行监督的体现,但是,往往这一个因素被忽略掉,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却来不及解决,影响了军事需求的满足,当然对军队战斗力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

三、后勤物资战时采购对策

(一)注重供应商的选择,择优而选

由于后勤物资战时采购都是集中采购,因此供应商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好的供应商不但可以保证物资的及时到位,而且可以保证物资的质量。因为战争具有突发性,临时购买战时物资必然会手忙脚乱,因此要想选好供应商在平时就要防患于未然,物资采购部门在平时就要对相关物资的供应商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择优而选,重视物资企业的信誉度及产品的质量,为战时物资供应奠定基础。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后勤物资战时供应数据库,数据库中要对供应商的详细信息进行收录,同时要注意数据库的平时维护及更新,为战时物资的选择奠定基础,保证战时物资的及时性,为部队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注重战时物资采购方式的选择,保证灵活性

战争阶段,不可避免的就是战略物资的消耗,因此后勤保障工作非常繁重,而且后勤物资具有众多的种类,各种物资在进行采购时,要根据需求进行采购,而这种需求却不尽相同,因此,对战时物资采购方式选择时,要保证灵活性。一般情况下,对于战时会用到的专用性物资都是由部队进行集中采购,而对于不是军队专用物资,就需要供应商和政府的配合进行采购,而对于一些可以在市场中购买,数量极小的物资,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到市场中采购,以保证物资的及时性。

(三)注重战时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战时物资采购合同是在满足战时需求的前提下,部队为进行采购行为与相关供应商之间签订的物资供应的法律合同。物资采购合同是保证物资采购的基础,也是物资采购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满足战争需要的后勤保障。注重战时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可保证战略物资及时到位,是满足战时需求的关键,合同管理最主要是对合同履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包括物资完成的情况,物资的质量等。保证及时发现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补救。同时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了解,防止物资供给被耽误,影响后勤保障。

(四)注重军地联系

军地联系是部队物资需求的直接体现,针对平时军地联系被忽视的问题,要注重军地之间的联系,对于部队物资的实际需求可以及时反映,及时保障物资采购。后勤战时物资采购是部队与相关企业共同组成的经济行为,因此,部队为了优先采购必然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实现各个部门单位的监督职能,保证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使其战时物资可以及时供应,为战争奠定基础。

四、结语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未来战争中必然是在此背景下的联合作战,对于后勤战时物资的采购是保障部队战斗力的关键,也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基础,因为战争具有突发性,战时物资的需求也比较急迫,针对后勤战时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好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为满足战时物资需求奠定基础,而且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促进物资采购信息化的实现,提高采购的效率,保证战时物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邱林,戴强,王新选,等.后勤物资战时采购问题探讨[J].中国储运,2010(09).

[2]杨利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后勤物资采购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3(38).

[3]鞠立涛.面向部队非密物资采购服务的平台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姜海明.改革物资采购模式完善部门权力内控机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2).

[5]辛海燕,田敏,陈宇俊,等.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