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篇1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经济

1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降水量265~630mm,年蒸发量1 600mm以上,年均气温-2 ℃,无绝对无霜期。土地总面积7 193km2,其中耕地面积55 693hm2,草原面积462 499hm2,森林覆盖面积170 338hm2(乔灌),工矿企业、居民等用地16 133hm2,未利用地14 637hm2。(上述数据摘自天祝县土地详查资料)。全县总人口22万,其中农牧业人口18万人,是一个传统的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境内有两大水系,即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以乌鞘岭为界,岭南为黄河流域上中游生态区(流域面积3 63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0.50%)是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补给涵养地和庄浪河的发源地;岭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石羊河流域(流域面积3 55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50%)的水源涵养区。他们养育着下游200多万人民,保证了数百家工矿企业用水,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命脉。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严重退化,森林线逐年后退,农牧业生产结构失调,农业生产条件及水平日趋低下。林草覆盖由五六十年代的87%下降到现在的35%左右,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受阻,人民生活水平低而不稳。

2坚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天祝县依据甘肃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主要有两大区域,即干旱草原区和土石山区。根据1994年《武威地区小流域普查成果汇编》,境内有小流域115条,其中:黄河流域69条,内陆河流域46条。水土流失总面积4 675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平均侵蚀强度4 800t/(km2・a),平均风速3~5m/s。尤其是各流域的浅山地区(主要指内陆河流域)和干旱草原区(主要指松山水系和庄浪河东岸各流域)由于受全球干旱气候的影响,年降水不足300mm,本来就不甚茂密的植被越来越稀疏,“三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全县范围来讲,全县总面积7 193km2,总人口达到23万,人口密度32人/km2,超出国际环境组织提出干旱、半干旱山区人口最大负载能力20人/km2,每平方公里超载12人。因此环境承载能力明显超载,过牧、滥垦乱种等人为破坏现象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逐年加剧。在尊重自然规律,正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3近几年小流域治理成果及效益

3.1小流域治理成果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缓减小流域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合理利用流域水土光热资源,促进农、林、牧、副等各业协调发展的十分有效途径。从1992年起至今十几年间,我们围绕这一思路,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点、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冰鲁家沟流域、宽沟流域、打柴沟流域、小壕沟流域),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9.50 km2,其中新修梯田889.30hm2,使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3hm2,新修涝池两座,配套灌溉渠道4.60km,使100hm2梯田能够得到有效的灌溉;造林、封禁、种草等措施计7 248hm2,使林草覆盖平均达到45.20%;铺设自来水管道7.50km,解决了两条小流域主干道27km。做到了山、水、田、路、林(草)综合配置,达到了除害兴利,立体开发区资源的目的。

3.2治理效益

3.2.1经济效益显著,群众收入提高。从项目规划到实施方案的落实等方面,注重考虑了努力提高群众收入这一根本性任务。一是修建梯田,增强基本农田的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在项目区,1990年与2002年相比,虽然因退耕还林(草)粮田面积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却呈现上升的势头。冰鲁家沟流域2001年退耕还林(草)100 hm2,粮食面积减少,但因在流域治理中,新修梯田113.20hm2,粮食总产量由31.30万kg提高到34万kg,人均增长近100kg。宽沟小流域的石板湾村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新增基本农田163hm2,其中新增水浇地8hm2,粮食单产治理前为2 250kg/hm2,治理后通过各种兴农措施,单产提高到4 500kg/hm2(2002年调查数),创出了我县农业开发的奇迹。二是群众得到了实惠。通过农、牧、草(林)等结构的调整,使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农村各业增产增值,使山区人均年收入由1994年的526元增加到1 050元(2002年调查),经济收入近翻一番。封禁治理措施的落实,解决了各类乏弱畜的补饲困难,为山区畜牧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2.2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水保治理,项目区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899.30hm2,维修和利用旧输水管道,新修涝池调蓄灌溉,发展水浇地近100hm2;解决了两条小流域的人畜饮水困难,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大了劳务输出,发展农副业,为流域群众全面走向小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2.3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效益的发挥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期。从目前几个示范流域的治理成果看,累计完成封禁3 368hm2,种草(含当年人工草)2 251hm2,造林1 629hm2。只要加强对治理成果的管理力度,相信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的趋势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4今后的治理设想

天祝县80%的人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生产生活条件严酷、经济落后的山区。只要全面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各项治理措施配置,依托退耕还林(草)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适合天祝县情的生态型农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进而推动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又好又快的发展。

4.1宣传到位,政策保障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和预防保护,使群众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入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管理工作中去,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使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也要健全基层执法机构,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依法制止乱占耕地,乱垦荒地,超载过牧等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改变边治理边破坏,治理成效不长久的弊端。在执法过程中要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草原、林业等执法队伍加强配合,并取得公、检、法的支持,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做好预防监督执法工作。

4.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以黄河流域特别是庄浪河东岸小流域为重点,以“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发展经济”为主导思想,根据各小流域的立地条件,在农田、林地、草地、荒地、道路、村庄等比例调整中,做到互相协调,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并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措施,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向产业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加快山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对降雨相对较小的松山水系各小流域,根据当地气候特性和土地条件、农业经营方式以牧业为主的特点,大力提倡封禁治理,引导农牧民因地制宜地采用分区禁牧、轮封、轮牧等方式,积极推行舍饲养畜;同时利用“三个亮点”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发展牧区水利,解决好牧区水源,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封育养护来恢复植被,建立牧业饲草料基地。内陆河流域,以生态自我修复为主线,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正确处理自然修复与人工重建生态环境的关系,突出封禁保护、草场改良、配套轮牧和禁牧等措施,加大生态修复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力度,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3生态移民,加快小城镇建设

我县有农业人口已近20万左右,占全县总人口的82%,特别是居住在各流域山区的群众居住条件差而且比较分散。此区域坡耕地及草原面积在2 900km2以上。因此,把居住过于分散的各流域山区水源涵养地的农户搬迁到交通便利,发展速度较快的地方实施小城镇建设,将坡耕地退耕还草,实施封禁治理,使植被自我恢复。在小城镇周围发展集约型生产经营性项目,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特种养殖业和第三产业,这样既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又能为改善群众生活、发展农村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做到从根本上解决人为破坏生态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3+1”教学模式一、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村管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积聚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涉及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国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一部分高职高专近几年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单向性,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所以适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所以应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技术知识,能够及时解决一般的农业技术问题。做到上能写字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提升农业的管理水平。

(3)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开展,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财政与金融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村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根本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平。

(4)具有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解决农村融资和财务管理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的建设。

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二、独立学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五大模块”, 即基本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政治人文体育模块和基础知识及信息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农业政策、就业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基本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共性”能力问题,即学生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和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等基本能力。专业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中“个性” 能力问题,体现了专业特色,是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它由专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素质技能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乡村社会学、植物生产技术、畜牧概论、水产概论、设施农业概论等课程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农业产业中基本的技术问题;其中,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农村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主要课程统计学、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学基础、农村投资项目评估、农业推广学等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中“应用”能力问题,主要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来实现,即校内专业实训类课程和校外课程实践环节。主要课程有“农村投资项目评估”、“ 农村会计学”仿真性模拟实训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建立“班村共建”农村、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培养全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市场对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够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2)设置 “技能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管理相结合,在体现“农”的专业特色基础上,课程设置的顺序、时间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一一对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即三年课程教学和实训加一年社会综合实践,共设置45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类课程15门、专业素质课程19门、课程实训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6门,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体育、农村政策、农村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网络技术、英语、数学、体育、农村信息、微观经济学;专业技能课程: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训:植物生产技术实践。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时事政治、农村法律法规;专业素质课程:乡村社会学、农业管理学、农业推广学;专业技能课程:设施农业概论;课程实训:设施农业实践。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农村经济常识;专业素质基础课程:农村产品营销学、农村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技能课程:农村会计学;课程实训:农村会计学全真模拟实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专业技能课程:新农村规划与科学发展、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水产概论;课程实训:农村财务管理。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素质课程:农村投资项目评估、税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农村经济纠纷处理、畜牧概论;课程实训:电子商务。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其方法可采取专题调研和分析、农村市场调查与预测,并撰写毕业论文。

科学的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服务“三农” 经济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农村生产技术人员,又能当好一名“村官”,解决农村一些现实问题。

(3) 突出“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既是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每学期对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形成“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演练,如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③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寒暑假回乡公益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回乡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系列调查活动。

三、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1. 突出专业特色,解决好农村管理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在增加农科类课程的门数的同时,使农业技术与管理各门课程与经济类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合理,突出其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和拓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

2.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篇3

1.1认识不足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被动,虽然,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2.1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2.2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2.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畅通基层经济管理的上传下达、意见反馈,应该建设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监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馈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享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诊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2.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篇4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1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从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两个方面总结了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并支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1.1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村经济管理的强化可以使各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构建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1.2提供理论指导与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被推上了历史节点,社会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高效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水平与要求。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指导,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农村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阵地,发展农村经济要从农业生产入手。随着科技发展,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机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接受先进机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学会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2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指导和约束。管理制度在构建时要以农民认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基础,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机器进行农产品的加工,以拓展农产品市场,在丰富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管理工作中的细节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合作社建设、账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越发复杂,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的责任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家不断强调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工作创新,要强化细节管理。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与农民进行接触,了解农民的具体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报告的撰写,以减轻农民负担。

篇5

关键词:管理职能 相关制度 管理意识

党在经济发展中给了农村很大的政策支持,政策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我国是农业大国,甚至是在世界农业产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世界粮食安全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中,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保障。所以,怎样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已是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繁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任务及要求

农村经济管理是围绕加强农村基础性思路中而来的,并且还要不断地完善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同时,要分析出如何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深入贯彻政府在农村经济中的主体职能,相关部门必须得坚持行政管理力度、行政监督及执法,并从中找到合理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经济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目标。因此,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必须得明确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这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所以,想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得充分了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得从农村管理中着手,主要是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过关农村经济管理的部门必须得积极加强对农村财务民主管理的审计工作,强化各部门的职能,同时积极广泛的实行财务改革管理机制,进而确保农村资源的合理优化,以及安全运转。其次是要着重从减轻农村经济负担入手,这也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在解决这项问题当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一个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机构,用来做好有关经济监督和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对流动性资金进行统一规化,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统筹管理,并肩负起农民的监督检查和上访等问题的落实,还得做好相应的负担反弹防治。第三就是利用经济组织专业合作方面着手来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要想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得掌握好农民和农村市场的关系,依据市场的发展需求,来不断地构建出多种形式,并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的方式,对社会化的服务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积极、深入探索,并且还要借鉴其它农村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同时引入先进的专业合作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很有效的方式。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1、不断地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目前,针对我国农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想要改善,就必须得转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的一些落后现象,切合实际做好发展实际情况的研究和调查。尤其是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系统的进行分析和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想要搞好经济信息系统的监测和调查体系的改革,得及时准确的做好农民收入的统计和分析,为以后的农村宏观经济调查提供良好的基础,这样还会为贯彻与落实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础。

2、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和巩固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双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和普及相应的土地承包法,并且响应国家政策,切合实际做好登记和相关的颁证工作,用法律来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占有和使用等方面的权利。且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问题,加快土地承包仲裁队伍的建设,不断地推进仲裁工作的制度化及规范化。

3、加强农村各部门对经管工作的正确认识

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村经济管理;路径

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随着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突显,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1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农村实际需求,国家对于农村基建设施投入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也是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基础保障。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保障,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因为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农民的意识导致出现了较多的管理问题,常见的问题有款项使用不明确,土地的租赁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等,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之前首先要对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2农村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2.1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对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主要执行者,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更是直接参与者,因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效果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1]。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进行经济管理的一般是村委会或者村支书,虽然全民的受教育程度在逐年提升,但是在农村地区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经济管理的问题,还要进行村务管理,需要完成的工作过多且繁杂。除此之外,在进行经济管理之前,其对于相关专业训练的参与度较少,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问题。

2.2农村经济管理的监督力度低

在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监督人员是村民,因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低,在监督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形式化监督,随着对监督问题重视性的提高,虽然部分村民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监督中存在着监督力度小的问题,形成了从众性较高的监督现象。

2.3使用的管理形式过于传统

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交通和信息不畅的问题,导致村民受传统小农经济经营思想较深的影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是较为传统的账本形式,在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问题和漏洞。在农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虽然部分村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大部分的村落还处于待普及的过程中,普及后还涉及人员培训的问题,因此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的优化也是农村经济管理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3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效率的措施

3.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农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对后期的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主要的优化途径之一。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培养,而且要进行廉洁教育和诚实教育,降低小官巨贪现象的发生率。

3.2加强监督力度

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监督不仅是优化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效率稳步提升的基础保障。在实现村民经济管理自治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村民对相关制度的认知,进行制度普及教育。在监督各项投票过程中,应在保证村民了解政策的前提下使相关投票公开、公平、公正。

篇7

一、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农村各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行业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而提供能直观反映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经济统计资料,为各级政府机关制定农村经济政策、规划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1]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农村经济工作考评的主要依据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与分析,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农村当前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县乡(镇)村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的绩效考评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并且这些依据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呈现,为不同地区干部间的工作成果与绩效比较提供了可能,进而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二)农村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预测了农村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乡镇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依据,避免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管理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农村经济计划编制的可靠依据

经济计划的制定需要真实可靠的经济数据为支撑,脱离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经济计划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农村经济计划的制定需要以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并制定出符合农村当前经济环境和发展规律的中短期经济计划,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统计机构力量薄弱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地域广阔而分散,乡镇、村落的数量极为庞大,致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繁重的任务量,而目前农村统计机构普遍人员不足、力量薄弱,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农业生产活动周期长,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鲜明,农户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生产资料使用、收入分配等方面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2]因此,农业经济统计工作要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就必须对经营分散的广大农户的生产、收入、消费及累计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的统计,期间涉及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多样的统计方法,工作难度较大,而目前乡镇机构统计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应对繁重的统计任务,导致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

(二)农村统计工作经费不足

农村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目前统计项目还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支持,导致农村统计工作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统计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支出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经费不足,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也难以开展,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统计人员技能水平有限,不利于统计结果的质量提升。

(三)行政管理工作的干扰

农民人均收入是农村经济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地方行政干部政绩情况的重要体现,与行政干部的晋升相挂钩。[3]因此,很多行政干部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市场变动影响下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随意篡改、虚报业绩,这种片面化的绩效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四)统计制度混乱,统计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干部并没有真正认识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相应的统计制度也没有切实落实执行,导致统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明晰,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此外,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致使统计项目不断增加,而当前落后的统计方式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经济形势,很多项目的统计方式和评测体系都存在问题,不能真实反应农村经济发展状况。[4]

三、改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

完善的农村经济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规范开展的基础,农村经济统计部门应该严格依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统计制度规范统计行为,不断完善并落实农村经济统计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经济统计系统,同时加强对数据的考核和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此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伪造、虚报行为要予以严肃地处罚,坚决杜绝这种不良之风的滋生。

(二)改革农村经济统计方法

农村经济统计的项目多样,内容庞杂,需要对统计内容进行系统地归类与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标准和相关指标,并对其具体的含义和统计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抽样调查体制,在具体的调查工作中综合考虑调查对象特点和调查方法适用条件,选择最佳的调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结果的质量。

(三)提高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考核,加强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和业务能力,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树立职业道德优秀典型,强化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作风优良、结构优化的复合型统计人员,促进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考虑把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村经济统计队伍中,让他们挑大梁、负重担,以提高整体的业务素质。

(四)加快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统计网络对提高统计数据准确度的作用,把农村经济统计网络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建立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库,为大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便利,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统计指标的分析与运算,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质量;提升途径

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一项大事,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必须通过各项政策来实现,在实际中必须依据农村各项经济统计数据。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及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农业工作整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各级政府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统计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1抓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评定乡镇政府工作

实施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是基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关键。但是,考评基层政府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成绩,就需要对相关经济发展数据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将这些内容作为评定当地发展水平的标准,最终评定基层政府工作[2]。因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对各基层政府至关重要,也对今后政府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2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利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农村政策时,有效分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相关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1.3为乡镇政府部门提供切实的计划依据科学规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为制定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收集和整理各类数据,可以为之后政府制定发展计划及规划提供可靠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复杂的统计系统与薄弱的统计网络难以适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对农村工作做出各项统计任务,工作量复杂而繁琐。但从事农村经济统计的工作人员不足,想要实现及时、全面而有效的统计工作难度较大[3]。加之现在农村经济形势复杂,很多农村家庭经营都由过去的单一化演变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网络体系。要想准确搜集各类统计对象的情况,实属困难。

2.2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较难适应现在的工作需求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势必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从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都是在农村会计中寻找的兼职人员,他们大多专业素质不高,很多还未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财务知识、专业技能非常欠缺,这也直接导致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困难。

2.3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与当前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

目前,政府对基层乡镇(村)的考核工作还存在很多片面因素,不少统计人员迫于上级考核的压力,甚至不惜篡改或瞒报相关数据,导致统计工作失真,这也给准确真实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带来干扰。有时甚至有部分官员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将农村经济的发展真实现状隐瞒,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会因此受到干扰,严重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3.1摆脱农村经济统计窘境,规范制度改革创新

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该项工作,政府的议事日程及工作计划中也应将统计工作纳入其中,在推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时,可以采取政策、法治及经济等多种方式进行,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为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维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步入有序正常的工作范畴[4]。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相关制度,完善统计流程,实现审计管理的不断强化,评估手段要严格化、制度化,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众多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加强相应的监管力度。

3.2导入新型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减少统计误差是新型统计方法的主要目标,因此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时,应当考虑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制定发展模式,修改过去的农村经济统计相关指标,改革经营层次及方法,制定出一套适宜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3.3提高农村经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在农村,要定期组织统计业务培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有机结合。也可以采取各种工作会议形式代替培训,或聘请专家学者到现场指导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必要时可以对这些岗位中的业务人员进行示范,帮助从业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等新型统计手段,提高综合素质[5]。农村经济统计人员也可以接受分期分批的整体或局部培训,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农村经济统计队伍,为农村的经济统计工作作出贡献。

4结语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其统计质量关乎各级政府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全局考虑,加大设备投入、加大人员培训,转变思维观念,加大统计方法的学习与创新,力争使得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聂帅.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2):138-139.

[2]付红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蔬菜,2017(3):46-47.

[3]杜艳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21.

[4]李忠民.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5(35):2.

篇9

1当前的具体状态

农村经管活动是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要素,虽说当前国家高度的关注农村,不过要想把此类方法开展好,就要靠着相关的管控机构花费大的代价带起开展管控。它的本质意义是为带动农村进步,处理该项经济事项的重点内容是切实的提升农业的物质生产能力,切实的提升工作的效率,经由合理的管控体系来开展管控活动。不过,当前的状态不是很好。站在特定的层次上来看,它是我们国家农村经济不合理的存在的关键体现。要想开展好该项经济活动,就要认真地分析经管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比如管控组织的素养交底,农民的竞争思想较差。

2面对的不利现象

工作者的综合素养较低。农村的管控人员一般是所在区域的民众,其可以经由两个层次展示出来。第一,当地人身为管控人员,比对于外来人员来讲,它们具有非常多的资源方面的优点,其对于所在区域的具体状态有着非常深入的掌控,其能够明确所在区域的优点和不利现象。不过,其从一定的层次上干扰到眼界,在分析不利现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袒护等现象,不能够精准的分析。此类管控组织面对的不利现象非常多,要靠着不断的吸收有活力的要素来对其充实,同时还要吸收一些有着优秀的综合素养的工作者,不过当前的具体状态是,农村区域的氛围对于人才的引进来讲不是很有力,其要靠着国家政策的指引来开展。农业政策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国家政策对农村倾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50.32%,乡村分布更是分散,每一地区的发展水平均有差异,而国家的政策就容易产生与农村发展不配套的问题。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阶段,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其它方面则缺少相应的政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农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农村因经济发展的滞后,造成了农民竞争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过去分散经营模式,这就无法与现在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相抗衡,并不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条件。所以,农村经营的范围受到局限,成为材料原产地而不是产品生产地,大大降低了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不足,农村经济管理者没有将市场竞争意识很好的传达给农民,致使他们深陷市场竞争而不知,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当前管控活动的关键要素

1设置合乎当前经济状态的法规体系

我们国家积极的开展德治和法制为一体的治国思想。对于农村来讲,更是如此,同时要更加的关注法制,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相关的管控工作者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条例,以此来确保活动开展顺畅。此类法规条例的落实在很大的层次上维护了农户的权益,同时伴随农村经济的高速前进,又发生了很多的不利现象,此时就规定要设置综合化的法规条例来积极的应对。此类不利现象要借助于管控工作者的综合分析,才能够确保问题得以有效地处理。

2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

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比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明确指出,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强化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农村经济发展会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大部分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未掌握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使用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多种问题,无法发挥新技术及新设备的作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应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应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并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1]。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逐年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若采用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变革。农业经济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应当协调各部门,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我国农业高速发展,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为农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2.1缺乏管理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拥有高素质管理人才,能够保证工作质量,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通常需要掌握多种农业知识,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能够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及外部环境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通常只选择单一农业研究方向,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学习与研究,专业技能严重缺失。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管理模式及方法十分落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难以留住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缺失是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2]。

2.2农村劳动力不足

在农村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产品销售。农产品销售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化,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务工获取收入。这部分人认为,农业生产只能实现温饱,无法获取较高经济收入。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耕作难度大,农业种植效益低下,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量耕地被闲置,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种植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导致农业技术应用人才缺失,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应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率低。

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提供制度保障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诸多作用。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把控发展方向,结合多种资料及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进而贯彻并落实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对农民的各项操作及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发展。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能够从多方面整合农业资源,将分散的农业资源集中并合理分配,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运用能够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优化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3]。

3.2提供理论指导

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强化对经济发展的管理,有利于明确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并发挥引导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对农业经济信息缺乏认知,通常依靠经验开展农业生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可知,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多种纠纷,不仅导致农民面临损失,也不利于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引,营造出稳定的发展环境。

3.3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加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首先,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转变,摒弃落后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化模式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应当充分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将较为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发挥资源优势,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地区发展[4]。

4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的措施

4.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不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发挥农业经济管理优势,强化管理,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是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理念,更新观念。结合管理工作现状,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应当明确农业资源界限,减少纠纷,实现农业管理目标。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些经济纠纷。若纠纷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农民利益。再次,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2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现阶段,人们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在农业领域发展中,强调环保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降低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当地需求,合理划分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在土地划分时,应扩大两种用地之间的距离,充分降低工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其次,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节目宣传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不燃烧秸秆、正确处理农业废弃物。再次,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农业生产营造出良好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3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应当积极培养并构建高素质专业管理队伍,发挥人才优势与作用,从根本上带动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且十分复杂,这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合格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多种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及技能,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为保证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制定多种鼓励政策,设置专项补贴资金,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及学习活动。经济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管理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积极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强化沟通,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这有助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建设高素质队伍,发挥人才优势,强化经济管理效率,带动农村经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成建.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山西农经,2020(20):71-72.

[2]李夫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市场,2020(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