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篇1

    根据作者所在单位的多年跟踪调查,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主要的对口工作岗位为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股份公司证券部等单位从事投资以及客户服务岗位工作,这些岗位对实战能力要求较强,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投资咨询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因此,作为高职层次的投资管理类专业,设置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时应将投资咨询和投资决策能力作为本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当前主流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和投资分析策略,能够对当期证券市场的总体趋势和市场总体投资估值进行较为准确、合理的判断,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找投资热点,能够为投资者进行产品推荐和提供投资操作建议,能够在不同的市场行情实施成功率较高的投资操作等。因而,在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进行重构时了必须服务于这一独特的课程目标定位。

    二、课程内容重构的实践探索表

    1.根据课程目标定位来选取教学内容

    当前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内容包括证券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组合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应用分析、投资操作策略等内容,根据高职专业的面向证券行业一线岗位就业定位和以培养投资咨询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定位,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高职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在内容上舍弃了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的证券组合管理理论和金融工程应用分析两个模块,仅保留证券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操作策略三个模块。

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如何提高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效果,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1]。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应有很大的不同。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教学为主体的静态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该课程的教学。作为一名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应以课程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改革,以逐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流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而缺乏实践深度。而证券投资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学位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著名的K线理论、扇形理论、缺口理论、波浪理论等,对实际的证券投资分析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这些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传统教学存在课堂讲授比重太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目前,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只有师资队伍强的学校把证券投资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形成证券投资学和证券交易实务两门课程来进行教学,而大多数学校还是直接把理论和实践并为一门证券投资学课程,因此限于现有条件以及课时限制,造成了课堂讲授中以教师主导为主、教法单一,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转化为创造能力方面缺乏一些有效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国外优秀教材对投资基本分析的论述较少,对技术分析只字不提,对现资管理理论和方法则作为主要内容详加阐述;而反观我们的现状,主要讲授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四大部分,而作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证券组合管理、风险资产的定价与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与国际资本市场紧密联系的理论和应用部分并未在教学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性,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检查的摆设。同时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缺乏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就无从谈起。

二、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予以创新,加入优秀的教学元素。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个性化的、或综合包容性的教学方法模式。体现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隔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2]。可考虑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有:

(一)市场模拟操作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同时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期间不可能实际操作。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模拟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证券投资的模拟教学一般分为模拟交易实训、金融沙盘类互动演练和金融学术实验三个层次,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验基地两种模式。模拟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利用不同的模拟教学级别和模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笔者在模拟教学中采取了团队竞赛的方式,通过团队帐户和个人帐户的建立,提倡团队设计、实施、评估、调整团队投资方案、分析讨论团队中个人投资方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定条件下的分析能力。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开展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案例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设计案例的展示,如何提出思考问题、开展课堂内外小组讨论等,都是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中应反复思考的内容[3]。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案例,可以对书本上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说,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案例教学。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是指根据宏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投资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行业发展和公司财务状况等的分析,评估证券的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投资建议的一种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教学时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三个分析层次: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在当前状况投资哪类、哪只股票是合适的。先要设问: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哪个行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中属于优势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哪个企业是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较大作用?然后从相关软件中查找需要数据,分别对各层次进行分析,最后选出具体的投资对象。经过这样一个案例的讲解,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来选择投资对象。

(三)学生探究式学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因为课时较紧,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证(下转第295页)(上接第293页)券投资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课程与本课程的相关情况,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易懂或以前其他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在授课时,这部分内容可一带而过,节约时间,以便在重点、难点内容上下功夫。课后可以适当布置作业或小论文。这些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又使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看书、阅读相关杂志,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投资报告进行评点,能够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由感性投资上升为理性投资。在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会渐渐地有自己的看法,会主动探求一些问题。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证券投资学的内容紧贴金融市场,学生应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因特网,最为快捷、直观地将最新的财经类市场信息带入课堂,亦可以借助教学光盘将专家请入课堂,了解权威专家的观点。同时通过多媒体制作教案,教师可以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多维的图表将K线理论、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的运用和价、量、时、空等分析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适时的宏观经济信息、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和动态的财务报告等进行分析,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教学信息平台。

(五)开展课外教学,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需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一般可以选择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如能将证券交易所也作为实践基地则更好。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习,了解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了解如何进行投融资等;通过参观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感受交易场所的实际气氛、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通过基金管理公司的实习,掌握投资组合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等等。通过实践性教育,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结束语

总之,证券投资学在教学内容上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增加足够的实验与实训内容,将部分课堂教学转换到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基地。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我们也要适当改变教学评估体系。以往对教师的评估多采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乃至科研能力的评估,而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方面重视不够,这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评估体系要加大这方面的比重,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将应用型教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使得教师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4]。

参考文献

[1]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

[2]赵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篇3

关键词:证券;投资;汽车;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汽车行业的证券投资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6日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2010年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态势,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一个扩张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大好,对于各行各业都是一个利好消息。作为汽车行业,在宏观经济的推动下,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CPI下降说明经济萧条,民众购买力下降。大幅上涨预示通货膨胀,国家就会紧缩银根。大量信贷就是调节经济的有效杠杆,以刺激经济复苏。市场上钱少自然会流向生活必需品,股市低迷;流通充裕就会流向经济领域以求增值,股市首当其冲。所以,CPI适度上涨有益于股市、经济发展。

我国的CPI指数是在一个稳定的适度的上涨过程中,可以预见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出现变化,到2013年,购房、买车、医疗成了三大主要支出。由此,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助力。

(三)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国家统计局的城镇恩格尔系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口在食品以外的物品上的消费能力逐年增长,城镇居民是汽车行业的消费主力,他们掌握的“闲钱”的增多会增加购买汽车的可能性,对于汽车行业发展有着一定助力。

二、行业分析

(一)汽车行业周期性分析

1、定性分析。当前,我国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汽车行业规模较大。但是,厂商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

2、定量分析。(图1、图2、图3)

图片解析:汽车总体销量虽有小幅波动,但是相对平稳,稳中有升,同比增长虽有所放缓,但总体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

图片解析: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行业投资增速逐渐回归理性,汽车行业投资仍然增长。2013年1~3月,全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1,361.04亿元,同比增长15.3%。

图片解析:从图3可以看出,汽车销售收入增长迅猛,而利润涨势却相对平稳,收入很高,利润很低,产业增速较快,产出效果不佳。

小结:汽车产品属于耐用品,汽车行业属于制造业行业,是具有收入弹性的产业,汽车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该行业的发展状态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密切相关。

从上面定性定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汽车行业虽然发展迅速,投资规模、销量都有显著提高,但是汽车企业的利润却很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产业的投资规模、产出增长率都出现较快增长,但是利润的获得相对不多。因此,把我国汽车行业归属于处于成长期。一个成长期的行业在未来会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

(二)行业政策分析

1、国家政策。能从这些年政策的颁布看出国家逐渐放宽对低油耗汽车的限制,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的提倡。油价的上涨,石油能源的枯竭,PM2.5指标的超标,国家在对资源和环境的控制上正在逐步施压。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从政策解析上能看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也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2013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目前,我国对小排量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均实施补贴政策,预计2013年节能车补贴政策将继续调整,新补贴的门槛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生产企业技术升级。

2、地方政策。1994年上海开始控制车牌,2011年北京车牌开始摇号,2012年广州开始限购。面对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限购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北、上、广、贵阳等城市的带动下,2012年9月份,深圳传出将要限购的传言。随即,深圳市交警局声称,至少年内(即2012年)不会研究限牌限购或单双号。2012年深圳机动车保有量或超过200万辆,其日均上牌量在900辆,已经超过道路承载量。针对汽车拥有量的上升,以后各大城市对汽车的限购政策,限行政策也会相继推出,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行业前景分析

1、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我国经济呈现一个平稳的上升态势,也就是国家有钱,人民富裕。这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利好消息。国家经济的强势,会带动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改变了消费格局,增加了汽车这一耐用品的消费比例,未来的汽车市场颇具潜力。

2、从行业周期来看。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会有大量厂商介入,产业的供给能力大幅增加,产品竞争加剧。这一时期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处于成长期的汽车行业利润快速成长,其证券价格也呈现快速上扬趋势。

3、从行业政策来看。国家对于汽车行业有着明显的扶持倾向。这一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必然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助力这一行业的发展。然而,伴随着能源危机、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国家在助推这一行业的同时,政策上会慢慢暂缓耗油型汽车的支持力度,转而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

三、结论

篇4

    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在诸多的教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根据黄甫全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层次构成分类模式,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而模拟投资教学在诸多的教法中其综合性更强,在原理性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了技术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没有哪种教学方法同时涉及到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模拟投资教学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根据多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首选模拟投资教学法。

    1.2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教学的效果更好

    模拟投资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证券投资分析》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把《证券投资分析》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了一体,能够将证券市场基本分析方法和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了起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是由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所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和策略,能够体会到证券市场的喜悦和辛酸,加深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模拟投资教学法的特点

    2.1真实性

    证券模拟投资使用的是真实的证券投资软件,提供股市、期市的实时行情,包含沪深股市实时行情、港股行情、全球股市走势、权证、基金行情、期货行情、外汇行情、债券行情、黄金行情等,学生是在真实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交易,让学生进行的是真实模拟投资综合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们在跨证券、期货、外汇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模拟投资环境下,充分融合课堂上财经理论与交易实践经验,为未来在金融领域的事业发展铺垫专业基础。

    2.2趣味性

    模拟投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投资者的角色,在模拟投资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投资技能,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跃和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此外,证券的行情软件上有股民学校、博客、论股堂和网上客户论坛等,在观盘时,可以与其他的投资者在网上进行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实现参与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交流投资经验、分享投资成果。

    2.3实用性

    学生在证券模拟投资中所运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如OX图、移动平均线MACD、相对强弱指数(RSI)、腾落指数(ADL)、涨跌比率(ADR)、超买超卖线(OBOS)OBV线、随机指数(KD线)、乖离率(BIAS)、动向指数(DMI)、心理线(PSY)、人气指标动量指标(MTM)、震荡量指标(OSC)、威廉指数(%R)、成交量比率(VR)、均量线抛物线转向(SAR)、逆势操作系统、成交笔数指数点成交值宝塔线逆时钟曲线等)和证券投资理论(如K线理论、波浪理论和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等),在实际真实操盘中也同样实用。

    2.4综合性

    在模拟投资教学中,其综合性主要是体现在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术分析的各方面。首先是理论知识,模拟投资教学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和《财务管理》、《税法I》、《税法II》、《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理财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对这些课程的综合应用的基础上。比如,在对公司的分析中,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会运用到《会计学》、《财务管理》、《高等数学》和《微积分》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在投资中可能还会运用到一些专业学科的知识,比如,重庆啤酒的“乙型肝炎疫苗”事件,这支被乙肝疫苗概念捧至近400亿市值的股票,在重庆啤酒披露乙肝疫苗数据结果之后,出现连续9跌停,使很多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其次是在投资技术分析方面,需要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数理统计等知识,对证券投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分析。在运用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理论进行组合投资时,经常涉及到资本资产定价的分析、套利定价分析和证券组合的业绩评估等方面,这就需要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最后,证券投资的交易实际操作中,涉及到数学、金融、财政、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扩展其知识面,培养其综合、全面地使用各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涉及范围广泛,综合理论运用程度比较高。

    3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目前在大部分的高职学校使用模拟投资教学法

    教学时,大部分是以股票和期货的模拟投资为主,最多的是股票模拟投资,缺少黄金现货、外汇等一些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模拟投资,不利于学生风险意识的培养。另外,期货的模拟投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套期保值的投资理念,不利于提高学生归避风险的技能培养。解决办法: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通常是企业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由于套期保值时间跨度长,期货与现货市场变化莫测,对于学生来说操作难度很大,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操作,只能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3.2模拟投资教学法自身的缺陷:

    模拟与实际的差距。模拟投资不是真实的投资,学生在教学中的全心投入有限,影响教学效果。在模拟投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无法全心投入,这部分的学生女生占了大部分,这些学生一般情况下,过多的只注重操盘,忽视操盘前的投资分析,买卖有价证券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完成任务,资金账户的盈亏根本不放在心上,所以对于这些学生的训练和锻炼没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还有,模拟投资使用的软件和真实软件也有差距,模拟投资使用的软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会出现系统风险,不能够及时买卖股票。另外,由于是模拟投资,所以教师过多的注重技术分析、基本分析和投资技巧,而忽视投资风险的分析。

    3.3模拟投资与真实投资的心理差距。

    在模拟投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状况一般来说主要有:非真实感、无风险性安全感、新鲜感和沉浸感;而在真实投资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一般是:紧张感、严肃感和真实感等。在模拟投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使学生在进行模拟投资时的心理状态和其在真实投资时的心理状态相接近,接近程度越高,学生掌握投资技能的效果越好,所花费的时间也越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模拟投资时是否能真正完全进入投资角色心理而不是进入虚拟的投资环境,需要注重模拟投资教学所引起的心理反应。要随着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心理趋近的程度不断地进行修正教学策略和训练指导,努力缩小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的心理差距,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负责、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模拟投资教学。在模拟投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分析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的心理状态,监控和检测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两种状态中的心理状态是否相近,如果心理状态趋近,说明模拟投资教学达到了目的,反之,就需要分析心理差距的影响因素,然后再对模拟投资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

    3.4教学时间与学生操盘时间的矛盾。

    学生上课的时间是从早上8:00到12:00,下午2:30至6:30,而股市的开盘的时间是早上9:30到11:30,下午是13:00到15:00,学生只有1:00至2:30的时间操盘,观盘时间有限。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课程的时间安排在上午3、4节课,上课的时间是10:00~12:00;下午可以提前到1:00观盘和操盘,将课程安排在下午1-2节课,上课时间是2:30~4:20左右,这样可以协调教学时间与学生操盘时间的矛盾。

    3.5学校硬件和软件的不足。

    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使用模拟投资教学法需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需要仿真的电子实验室,该电子实验室具有先进的证券模拟实验软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联结我国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实用和真实的投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实时交易进行模拟投资,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建立仿真的电子实验室并有质量保证的硬件和先进证券交易软件是进行模拟投资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可是目前很多的院校由于经费的问题,难建立健全的仿真电子实验室。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抽出一定的教学时间,带学生到证券公司的投资大厅,让学生真实体会真实的投资环境。

篇5

关键词:定价权;微观层面;宏观层面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71-03

中国股票市场从90年代初起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1年4月,沪市的总市值为187798亿,流通市值为151790亿,深市总市值为84158亿,流通市值为52150亿,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这20年中,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监管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股市历来都有经济的晴雨表之称,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应该能较好的反映经济发展的成果。然而在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但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却在主要经济体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二。2010年11月12日,国际投行高盛向其投资者发出一份关于看空新兴经济体的邮件,邮件建议投资者卖空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进而导致沪指暴跌162点,跌幅达到5.16%,创造了当年A股指数的最大跌幅。虽然此次高盛事件纯属个例,但该事件还是引发了国内各方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在于为什么一封普通的投资建议邮件就能导致大盘暴跌?中国A股的定价权到底在谁手里?

本文认为,造成此次事件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各方对A股市场缺乏定价权,长期以来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足够重视争夺A股市场的定价权。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浓厚的投机氛围。有学者(王国刚,2005)即直接指出,中国股市定价权不容外移。为此,本文将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出发,浅谈中国A股市场的定价权问题。

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判断指标。因为机构投资者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投资管理专业化,投资组合多元化,投资行为规范化的原则。机构投资者担负着发现市场价值,进而减小市场波动的责任。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70%[1]。国内已有学者通过实证检验证明,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以后,上海证券市场和深圳证券市场的波动性都发生了结构性降低,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功能。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过程中,每次的政策推进都对市场起到了明显的稳定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近年来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与机构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而这种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即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投机心理。本文认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行为与投机行为的有机结合。成熟的投资行为确定市场的价值中枢,而投机行为能活跃市场气氛。可是近年来,国内机构投资者不但经常盲目追涨杀跌导致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崩溃,而且向普通投资者提供虚假投资报告,引发市场上盲目的投机。

众所周知,定价权含义是指公司对其产品价格制定拥有主动权,若改变产品定价不会对需求有负面影响。拥有定价权的公司在成本上升情况下可以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2]。股票市场中的定价权不但是指上市公司对其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而且指对大盘指数点位的预测。前者较为微观,而后者则表示宏观层面上的定价权。各投资分析机构对A股下一时间阶段点位进行预测,并且能影响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观点和行为,即视为拥有定价权。 例如此次高盛事件,在邮件中,高盛公司明确提示: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因而引发A股第二天开市后的暴跌。

一、从微观层面看A股定价权问题

首先从微观层面探讨定价权问题,也就是分析机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分析和预测,这其中包括研究部门的IPO报告和上市后针对公司的研究报告。

(一)A股IPO定价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IPO问题一直为投资者所诟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IPO定价过高和保荐人出具的研究报告真实可靠性。

我国IPO发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中国市场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打新股。一级市场极高的收益率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庞大的打新资金,保荐人、主承销商和询价机构组成的联合利益体联合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浓厚的投机氛围,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改革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以华锐风电(601558)为例,这是一家以制造风电设备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于2011年1月13日在沪市上市,发行价达到了90元,首日开盘价达到了87元,该股被誉为史上最贵的沪市主板个股。此次IPO预计募资34.465亿元,但实际募资却达到了94.59亿元,超募60亿元。但与火爆的发行价截然相反的是,华锐风电在上市后首日即下跌9.59%,机构资金浮亏1.81亿元。创造了重启IPO以来上市新股首日的最差表现。从投资的角度看,华锐风电上市时发行价的确定应该与业务类似的金风科技进行比较。两者在业务机构,市场地位,盈利前景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如果按金风科技的估值来确定华锐风电的发行价,则合理的价格区间是65-80元,90元的发行价远远偏离于正常区间。以后的价格波动也表明,华锐风电的股价长时间在70-80元之间盘整,逐步回归正常估值区间。业内人士曾分析,正是发行人与保荐人组成的联合利益体,才有了华锐风电赌博式的高发行价。武汉科技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指出,“发行人和保荐人是在赌博,成功发行后,这一棒已经交到了投资者手里。而发行人、保荐机构和询价机构之所以敢赌,主要是因为风电在概念上仍然具有炒作优势,中小投资者也乐于盲目跟风打新。”[3]

这正是投机氛围下A股定价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新股发行价非理性偏高,然后又通过不断的下跌逐步回到较为合理的水平,相关利益人却获利颇丰并离场。

在投机氛围下,IPO定价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保荐人对投资者出具盲目乐观,甚至虚假的招股报告。本文以新近上市的涪陵榨菜(002507)为例。

近年来,有关新股发行公司出具虚假材料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胜景山河因材料造假被取消IPO。而涪陵榨菜的上市申请报告同样引起媒体猜疑。例如公司第二大股东并没有兑现2008年收购股份时许下的陆续投入5亿元的承诺,而这一点并没有在招股说明书上说明。另一方面,如果该股东兑现承诺,则招股说明书上所说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资金缺口的问题将不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涪陵榨菜所在的细分行业是一个毫无技术壁垒,竞争激烈的行业。该公司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非靠任何核心技术,而只是强调品牌和宣传。涪陵榨菜自身的利润率维持在10%左右,这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也属偏低。因此该公司一经公布招股申请,即招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从投资的角度看,涪陵榨菜并非一家业绩优良,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而且公司在财务上也有不少硬伤。但是在招股说明书中,保荐人却将其描述为,打造中国的“榨菜航母”,并获得了53.81倍的发行市盈率[4]。而在涪陵榨菜上市首日,又遭各方资金爆炒,成为当年新股首日涨幅冠军。但上市之后股价便一路下挫,目前股价正回归价值。

在投机思想的主导下,我国新股发行时在定价方面主要是存在这两个问题,一是赌博式的高发行价,二是出具盲目乐观甚至虚假的招股报告以达到发行目的。这两个问题都不利于我国证券一级市场的正常发展,必须予以重视。

(二)分析机构出具虚假公司研究报告

各大券商的研究机构都会定期针对部分公司出具研究分析报告,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份分析公司基本面的良好资料,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部分机构研究员却出具事实不清甚至虚假的研究报告,以引发各界投资者的炒作并达到自身利益。

本文以中国宝安(000009)为例进行分析。湘财证券于2010年9月6日《中国宝安:房地产和新能源的价值明显低估》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到,“可为贝特瑞提供近2.68亿吨储量、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优质石墨矿产资源,确保原料供给稳定、持续”。国泰君安于2011年1月21日《估值奠定底线石墨烯打开巨大发展空间》的研究报告。信达证券2月21日《石墨烯让股价飞》的研究报告。平安证券于2010年9月名为《新能源助力宝安“老树发新芽”》的报告,在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中旬这段时间内,平安证券针对中国宝安了六篇研究报告,其中有4篇研究报告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另外两篇给予公司“推荐”评级。这一系列研究报告催生中国宝安的石墨烯概念,并助推中国宝安股价从2010年9月份的最低10元左右一路上涨至最高25.45元。事后中国宝安公告称公司并没有石墨烯,而券商则回应他们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只是从公司内部的一个机构投资者会议上获得这个消息。目前证监会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5]。

中国宝安事件只是国内券商研究报告乱象的一个缩影。这些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A股市场个股的定价准确性。

二、从宏观层面看A股定价问题

股票市场宏观层面定价,主要是对大盘未来走向进行预测的问题。对大盘指数进行预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目前境外投资者主要是通过QFII、H股和境内外的A股股指期货等三种方式,与国内机构投资者争夺A股定价权。

(一)境内外A股股指期货的争夺

国际上,投资者一般通过股指期货来稳定和发现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在A股未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境外投资者一般通过新加坡市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来买多卖空A股。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宣布印花税上调至千分之三,国内投资者当时无法进行交易,而国际投资者却利用时间差大幅卖空新华富时指数,当日沪指最终下跌6.5%。当月28日,是新华富时的一个交割日,沪指再度重挫,下跌164.4点,跌幅为4.03%。业内将此现象称之为“A50魔咒效应”,即每到交割日前期,海外对冲基金一方面卖空A50指数,另一方面向QFII融券;交割日当天再卖出向QFII融券的这些股票,打压国内A股指数,同时在新华富时指数的卖空交易上无风险套利。2010年4月,国内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从此内地投资者也能进行双边交易。更为重要的是,股指期货可以帮助投资者发现市场价值,从而减小市场波动。但是中国股指期货推出还不到20个交易日,沪市却已经大跌400多点,不仅没有起到维护股指稳定的作用,反而起了加速器的作用。而且在日后的走势中,股指从推出时的3100点一路下挫至2400点,多日出现涨跌幅超过4%甚至5%。股指期货的推出之所以未能有效降低波动幅度,一方面是制度缺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投资机构盲目投机造成的。

(二)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影响A股走势

自从QFII进入国内股票市场之后,QFII的举动就一直受到各界关注。由于在与QFII的争夺中一直处于劣势,国内机构投资者因此广受诟病。在2008年的行情中,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在指数下跌时盲目杀跌,而QFII却逐步加仓并最终把握和主导了反弹行情。一般认为,国内投资机构更了解国情,而QFII则更了解投资的真意。但国内机构投资者在与QFII的争夺中总是处于下风。在2008年行情中,上交所曾制作专门的图表分析主力机构的行为。结果表明,国内基金的非理性追涨与杀跌正是此涨与暴跌的主要制造者[6]。在摈弃价值投资者的道路上,国内基金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为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付出了不菲的学费,QFII也借此主导A股市场反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三)境外投资者通过H股影响A股走势

由于国内许多公司采用A+H的形式上市,而且香港市场同时允许买多卖空交易,因此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操作H股走势来影响A股走势。一种典型的操作方法是,如果境外投资者希望打压A股市场,则可以在港股市场卖空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股。虽然两地的交易和定价制度不尽相同,但是两地之间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联动效应。因而A股市场上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股票也会受到香港市场的影响而下跌,进而压制A股指数。

境外投资者一般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影响A股走势,进而逐步争夺A股的定价权。目前我国的券商以及其他投资研究机构有数百家,但是水平却参差不齐。如果与国际投行相比较,诸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大券商都难以望其项背。A股宏观层面的定价并不存在微观层面的投机问题,但仍揭示出国内研究机构实力的不足。宏观经济分析实力不足才导致大盘轻易受到高盛邮件的影响。通常一份优秀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应体现全球性的思维,因为全球化的经济把所有国家都连成一个整体。而国内很多券商经济分析师欠缺的正是这种全球性思维。国内的经济分析师缺乏整合全球经济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投资分析报告的能力。另外,国内的经济分析师普遍存在随意套用股票定价模型的问题。以占A股市场权重较大的银行业为例,国内分析师一般用花旗、汇丰等跨国银行的市盈率来估算国内上市银行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将银行业的估值权力让与国外机构。这种估价方法完全脱离了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相对于QFII,国内的投资机构的一大优势在于更加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但许多分析师却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模型,或不具备将中国特点融入理论模型的能力。在不能对国内的经济形势做出正确评估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大盘单边下跌时盲目杀跌进而市场估值体系崩溃的情况。

以上分析提出了我国A股市场定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本文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市场浓厚的投机气氛。但是,这种投机气氛一部分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不完善的国内制度造成的。为了让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能在A股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监管法律,并加大处罚力度

国内不完善的监管体系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浓厚的投机氛围。近几年来,国内市场陆续推出融资融券、创业板和股指期货,而且筹划推出国际板。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虽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也会带来许多实际问题,例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创业板问题。众多在上市前被保荐人热捧的上市公司,却业绩预警的公告。在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违规人员的处罚大部分停留在行业内的行政处罚,例如罚款、市场禁入或者吊销职业资格,只有极少部分案件才会提请司法部门处理。这种处罚力度无疑助长了证券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正如郎咸平教授一直所倡导的,证券市场应该“严刑峻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部分从业人员利用监管漏洞投机牟取暴利的行为。

2、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以达到市场化定价目的

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不少的漏洞,因而新股总是出现高市盈率,高股价,高破发率的现象。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许多保荐机构并不是从投资的角度去分析新上市公司,而是通过与发行人,询价机构组成利益联合体,公布非客观的研究分析报告和利用新股发行制度上的漏洞等方式,来引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从而谋取暴利。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陆续进行过几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然应该进一步出台监管法规,以确保发行人、保荐人、中介机构、询价机构等IPO参与主体的尽责归位。并且强化市场买卖双方的制衡机制,以优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上市新股的质量以及相对公平的发行价。同时也能为以后我国由核准制的发行制度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创造条件。

3、规范证券投资分析师的行为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师具有更为专业的投资素养和更为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他们的责任是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客观真实的投资报告。投资分析师对他们出具的投资报告应该负直接的法律责任,对于虚假研究报告从而牟取暴利的投资分析师,应予以严格的处罚,甚至提请司法部门介入。同时,也应该大力提高证券投资分析师的专业水平,在行业内实行淘汰制以筛选优秀的分析师。

4、提高各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分析能力

与国际投行相比,我国各大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造成国内机构每次与QFII争夺A股话语权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机构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当然这种浓厚的投机氛围与我国不完善的股票市场制度不无关系,但也与各大机构不能正确评估A股市场真实价值有关。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机构投资者不能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那么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成为空谈。因而机构投资者必须从前期模糊的价值投资、国际化投资理念中走出来:倡导以成长性投资和价值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理念;倡导国际化投资理念和本土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持续发掘、培育独特的中国概念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体现国家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引导全球投资者认识中国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而获得A股市场的定价权[7]。

5.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和相应的运营监管制度

完善和丰富市场体系,是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推出的创业板、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在我国证券发展史上都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业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股指期货交易制度所存在的漏洞等,都严重影响这些业务的健康发展,并且助长市场的非理性投机行为。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完善这些制度漏洞,必然为将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忧。

近年来,A股市场越来越多得受到国外投行的影响。国内机构投资者在与国际投行的竞争中,始终难以占据上风。一系列事件引发国内投资界对A股定价权是否旁落展开激烈讨论。本文认为,从QFII把握A股反弹行情,到高盛邮件事件,国内机构应该吸取足够的教训,并且重视A股定价权的争夺。而为了打好这场争夺战,国内机构投资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减少炒短线赚差价的交易次数,确立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意识。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投资与投机的有机组成。投资理念为整个市场确定价值中枢,而投机行为则活跃市场的交易。

作者单位:林国涛 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邓星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林国涛(1986- ),男,广东中山人,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邓星晨(1989- ),男,江西南昌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篇6

[关键词] 投资学 教学内容 课程

国内许多学者可能为了跟研究实物投资的投资经济学区别开来,将金融学专业的投资学课程称为证券投资学(比如,吴晓求,2006,等),但是,根据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的建议,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投资学10门,可见该学科组使用了投资学这一名称。国外一般都其称为Investment(投资学),比如,Williams F. Sharpe et al.(2001)、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结合国内外的情况,以免误解,我们认为应该统一名称为投资学。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国内投资学教学大纲一般讲授的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四大部分。从国外投资学教材来看,比如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也包括四大内容:证券市场与工具的介绍、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证券的估值和资产组合的业绩评价与管理。大体上看,国内与国外的教学内容差异不大,但是,如何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会使得教学效果迥然不同。以滋维・博迪等人编写的投资学教材来看,要用两个学期才能讲完,并且要突出重点,才能讲好。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像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这些内容只需适当提及即可,因为像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等课程都会涉及相关内容。

2.技术分析的内容必须讲,让学生明白投资管理不只是有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但是,讲授的课时不用太多,适当介绍即可,因为本来技术分析的内容繁多复杂,而且在实际应用时,五花八门,各有其道,也就是技术分析本身并无统一的框架。另外,技术分析知识的难度比投资组合理论要容易许多,可向学生推荐基本参考书,比如,罗伯特.D.爱德华、约翰・迈吉和巴塞提编写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等,让学生自学。

3.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期权定价公式等理论是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也是投资学的基础理论。只有理解了这些理论,才能说投资的基石是坚固的。以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心,建立一个框架将内容串起来,其后的证券估值和资产组合管理也要统一于这些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理解这些理论对于本科学生来说,面临经济学基础理论、数学以及资本市场的理解等方面的挑战,但是,诚如博迪等人(2006)所说,可以尽量去掉不必要的数学和技术性细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直觉,这种直觉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对新的观念和挑战。

4.来自资本市场的数据与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采用国内,还是国外的?国内许多老师认为,课程应该更多关注国内证券市场发生的事情(比如,初昌雄,2008,等)。在本人看来,这诚然没错,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日新月异,许多经验事实不具有规律性,耶鲁大学教授希勒在《非理性繁荣》强调,即使像美国证券市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市场许多统计规律与发现是否将来还可靠还是值得商榷。因此,在讲授时,国内与国外的援例不可偏废,应更偏向于国外市场。

二、投资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学习投资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个人或机构增加财富,而该课程又是集金融学大成之学科,一门综合性学科。投资学最好是在公司财务、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之后开设,因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是股票估值的基本功;微观经济学是投资学理论的基石;金融工程的部分基础理论与投资学相同;计量经济学是资产组合管理与分析的基本工具。没有这些基础课程的支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

三、教学与自学

投资学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投资学的教材,而不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恐怕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课外自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投资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投资学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伯恩斯坦的《投资革命》和其续集《投资新革命》等可读性强的介绍资本市场理论的书籍,它们将投资学高深的理论如何应用于投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以通俗读物的写作方式,用学者的严谨论证,向读者阐述了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演化机理。伯顿・麦基尔的《漫步华尔街》从理论的高度通俗地讲解了应如何进行投资。

2.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前人的经验总结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观摩和借鉴的捷径。这些经典书目包括:

一是投资大师的传记。像爱德温・李费佛(美)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股票与期货的投资者――李费佛的自传,数十年来一代又一资人的必读书,甚至被称为华尔街的投资圣经。罗杰・洛文斯坦的《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是关于巴菲特的传记,但是,要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与技巧,还需阅读小罗伯特・海格士多姆的《沃伦・巴菲特之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等。

二是投资技巧。像菲利普・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是巴菲特称为老师所写的书,提出了诸多一直被投资者采用的标准与原则。彼得・林奇等人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为怎样挑选股票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提出的CANSLIM方法非常适合跟踪当前股市热点,进行短线投资,学生容易学以致用。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晦涩难懂,却是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利器。杰克・茨威格的《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采访了市场上超级交易员与成功的投资家,介绍了他们成功的经验。

三是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投机热潮。像加尔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盘》介绍了美国的股市大崩盘。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投机与骗局》包含了两部书:查尔斯・马凯的《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困惑之惑》,前者描绘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和荷兰郁金香热潮的在繁荣与崩溃过程中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后者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的运作。

四、学习与实践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学习投资学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资本市场,通过模拟实践,就可以给他们补上这一课。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挑选三只深沪交易所交易的证券构成模拟投资组合,每两周可以替换一次。上课时学生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经验交流,老师点评,期末学生根据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自己的组合业绩进行评价,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最终组合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大部分学生经过两学期的投资学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既能掌握现代的投资学理论与基本框架,也初步具备了进行投资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德温・李费佛:股票作手回忆录[M].海南出版社,1999年12月

[2]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3]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8月

[4]彼得・伯恩斯坦:投资新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5]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v.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6]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8]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9]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投机与骗局[M].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

[10]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M].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

[11]加尔布雷思:1929年大崩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2]杰克・茨威格: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西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3]罗伯特.D.爱德华 约翰.迈吉 巴塞提:股市趋势技术分析[M].东方出版社,1997年2月

[14]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15]罗杰・洛文斯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M].海南出版社,1997年10月

[16]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年4月

[17]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M].股份公司教程,2004年1月

[18]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9]威廉.欧奈尔:笑傲股市(第三版)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

[20]Williams F. SharpeGordon J. Alexander:Investment(影印本)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1]希勒:非理性繁荣(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篇7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金融学 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77-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改革逐渐深入,新的金融模式兴起,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期待更大,高校金融学教育一致把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和领导型人才作为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特色和实际的精英人才的需要使得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国际接轨,重视创造能力成为主流趋势,而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和结构正是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最直观的反应。

我国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术界对金融的认知程度而不断变化。早期我国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和金融学理论的讲授,主要是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国内学术界对金融的理解和学术倾向主要集中在宏观范畴,金融学课程设置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两大主线,与传统的观点相符合,视金融机构为金融运行的中心,自此金融学的核心课程长期以宏观金融学课程为主,而微观金融学相关课程很少。随着对外开放和加入WTO,宏观金融理论不能充分地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中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微观金融课程的呼声就越来越高,国内高校增设微观金融学相关课程的趋势成为主流,公司金融、投资学等课程由于与实际联系密切,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符合学生的职业预期,也备受推崇。然而,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程多而广但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因此,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值得重视,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了给金融学专业学生后续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调整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统观我国金融学课程设置现状,一方面,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比较严重,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程以理论讲述为主,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匮乏,具有启发性、培养能力的课程较少或者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学生不能很好地构建知识体系,课程门类众多,内容重复现象较多,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而不够扎实。教育部对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有规定,专业基础课程由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等组成,专业核心课程由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财政学等组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宏观金融学理论课程的倾向是明显的,与当今金融学的实用性和微观倾向并不一致,也与社会对现代金融人才的需要相差甚远,不利于高校自主增设微观金融学课程。其结果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与实际应用接轨,进而延长了人才培养周期,降低了金融人才质量。

近年来,随着对国外商学院模式的金融学专业的推崇,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高校金融学专业为弥补课程设置的缺陷主动增加微观金融学相关课程;二是金融学相关的本科专业五花八门,如财务、财政、国际金融、农村金融、城市金融、货币银行、国际投资、证券投资等在各个大学都有成为独立的专业的例子。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呈现了以下现象。

(一)微观金融学课程仍然不足,课程设置选择有局限性

高校虽然努力增设投资学、公司金融等方面的课程,但微观金融学的课程数量和种类仍然非常有限,常常取决于在校教师的开课意愿和授课能力,并且容易出现忽略培养学生在财务会计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简单增加,整体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金融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之间存在互补性和整体性,本科阶段的学生只有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获得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适应进一步深造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要求。然而微观金融学课程以增设或专业选修课的形式纳入原有的课程设置安排,没有解决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问题,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混乱和对金融认知的不完全。

(三)教材内容陈旧,难以与国际接轨

国内金融专业的教科书普遍缺乏灵活性,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案例和习题老套。教材再版、改版时增改的内容变化不大,新增理论难以融合到整本教材体系中。教材的知识性和系统性被弱化,介绍性和描述性的内容较多。借鉴和使用国外教材的情况较少,教材内容难以与国际接轨。

三、中美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差异

美国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由通识课、公共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与选修课四部分组成,基本原则是把本科教学作为专业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认知。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美国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先修读公共核心课程,保证学生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以及统计、会计等金融学基本分析技能与工具。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原理等课程。美国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丰富,专业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只有三到四门,数量很少,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银行学、公司金融、投资学、国际货币和金融、各类金融机构的介绍等方面;另一部分是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丰富,特点是灵活性大,动态性强,有学校个性化特色。

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普通公共课、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所组成。普通公共课主要是高等教育统一要求的思政类课程和体育类课程,以及数学类、计算机类基础课。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指所有财经类专业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课程,通常由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等必修课程组成,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符合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基础必修课和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硬性规定,占据了课程整体的很大一部分比重,这部分学分的比重也比国外高校高。金融专业课程通常主要有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基本涵盖了主要金融学科的分支领域。近年来,逐渐增加了公司金融、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内容。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丰富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如果仅从总体课程的名目上看,我国与美国的差异不大,但比较来看,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

(一)对微观金融学课程重视的程度不同

金融学科的微观性被重视主要是由于西方金融理论分析视角和研究范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变化,因此美国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侧重于体现微观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对于证券投资领域的投资工具,通过按照类别设置固定收入证券、基金投资、期货与期权等课程供学生学习。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以上投资工具主要是通过证券投资学一门课讲述的,深度与透彻性有差异。美国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重视与实际热点和经济趋势相结合,比如针对房地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热点的实际,美国很多大学开设房地产金融课程,专门讲授房地产投资的融资结构与策略以及税收特征。我国高校开设课程仍侧重于宏观金融学,一门课程的信息含量大,内容广泛而深度较差。

(二)人才培养的导向存在差异

美国大学对金融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调本科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毕业生受市场的欢迎。美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倾向于设置不同的经济学研修班、专题研究小组,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两到三门修读。以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为例,其开设公司财务、新兴金融市场、投资学、企业家金融的研习班,让学生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并以参与课程讨论、撰写论文、在课堂上交流和汇报学习情况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的方式,使学生从知识学习与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

而我国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多定位于培养与金融相关的各个岗位上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的愿景和方向是好的,但本科教育只能成为目标实现的基础,所以目标因为难以实现而略显空洞。虽然多数高校在保留传统的授课方法之上,开始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盲目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要求而忽视过程培养,反而得不偿失,使学生“学艺不精”。现在我国高校逐渐将目标转向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课程结构的变化处于探索期,正是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的阶段。

(三)课程设置的结构与层次不同

美国高校注重分层次安排课程教学结构,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专业基础课门数不多,但在进入金融学专业课学习之前,保证学生通过前置课程在修读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循序渐进。众多金融学专业选修课程一般都有严格规定的选修前提,保证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适合自身的选择。为了提高金融学本科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素养,我国高校增设了不少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但课程的体系性安排较差,课程间缺乏必要衔接,一些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都会涉及,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容易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四)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不同

美国高校金融学专业选修课设置较多,充分体现了灵活多样的特点。各校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相应的开出大量的金融学专业选修课。选修课开设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紧密联系实际;紧跟金融学前沿理论进展;国际化色彩鲜明。课程内容比较新颖,更新速度快,为学生发展自己的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例,其沃顿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开设了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银行业、城市财政政策、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投资管理、投机市场、证券分析、跨国公司财务、房地产投资、城市房地产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固定收益证券、国际住房供给比较、基金投资、行为金融、风险资本与私人权益、财务分析、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共政策、投机市场、投资管理、金融机构、金融学中的实证方法介绍、持续期金融经济学、跨期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金融领域的实证研究等近三十门课程,充分体现了以上的特点。而我国普遍存在专业选修课设置较少的现象,并且金融学专业课程更新较慢,内容相对陈旧,时效性差。

四、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的调整策略――基于安索夫矩阵的分析方法

安索夫矩阵是管理学经典模型,由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于1975年提出。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广泛应用的策略分析工具之一。其模式如表格1所示。

表格1

可以看出安索夫矩阵的核心是两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层次,用途是基于实现一定目标进行策略分析,矩阵反映了结构性的特征。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宏观与微观课程之间的比重问题,二是课程系统性不强导致的学而难以致用问题。所以,本文借鉴安索夫矩阵并进行修改,把两个维度改成课程属性和课程应用,以期为优化课程设置结构提出科学的建议。修改的矩阵模型和课程设置选择与调整的策略分析如表格2所示。

表格2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的课程设置调整的策略,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合理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

五、启示和建议

(一)提高课程设置结构系统性,丰富选修课课程内容

将微观金融学核心课程纳入基础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课程设置结构系统性,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现代金融学观念。课程的设置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利用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仅仅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而将它列入课程体系的做法并不科学,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门课程应放到什么阶段开设,重点讲授哪部分内容,学生接受这门课程的内容需要哪些知识作铺垫等问题。同时,鉴于目前选修课数量较少的现状,高校应积极开展与实际结合并体现本校研究优势和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集中修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内容。

(二)提高课程设置动态性和灵活性,重视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新的理论和应用常以补充内容的形式加入原有的教学内容,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更注重基础理论的夯实和启发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增加研讨类型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提高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和灵活性,紧跟时代潮流。同时,可以借鉴和使用国外金融学专业教材,增设英文或双语课程,重视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殷孟波.金融学课程建设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2(7).

[2] 刘玉平.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海峡两岸金融教育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6).

[3] 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篇9

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无法获得盈利,在投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文通过对产生有限理性的原因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中小投资者应该在充分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的情况下,对要投资的股票需要在长期跟踪和考察后的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

【关键词】

完全理性;有限理性;根本的不确定性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别,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做出完美解释的异常现象。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方面有了重大发现,金融学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

1 完全理性

传统金融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私利的,是以利己为原则的。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对理性人或经济人的描述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他们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们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人人的利益”。对于具有完全理性的行为人来说,一切信息都是确定的,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可以预知不确定性的概率分布。行为人具有可以确定的效用函数、同质性以及一致性的偏好体系。行为人选择结果具有描述不变性、程序不变性和前后关系独立性。行为人具备完备的计算和推理能力,可以像计算机一样在数秒内从事无穷尽的计算步骤,同时也不存在感性因素对选择的干扰。行为人可以在各种方案或选择集中进行比较和挑选,以及知道各项方案所产生的全部后果。

2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

最早凯恩斯在他的《通论》中论述了情绪波动、长期预期状态及其对市场投资的影响,他认为行为人并不具有完全理性所能导致的完全预期,并且行为人的预期是不稳定的,这也因情绪而起。西蒙作为批判完全理性的行为人的集大成者,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致力于论证行为人的计算和推理能力受到限制,在西蒙的一系列著作中,他都系统地论述了行为人只具备受到限制的理性能力,认为行为人“意欲理性而只能有限地为之”。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事例就是国际象棋比赛:完成一次国际象棋比赛,大概需要10120 种走法,每一步走法所涉及的自己和对手的反应共有近103种连续走法,即使是最顶尖的棋手也只能在每步考虑到十几种走法而已。

特韦尔斯基(Amos Tversky)通过对选择的描述不变性、程序不变性和前后关系独立性假设实证研究发现,行为人是根据选择的描述而进行选择的,而非基于他自身的选择集。行为人经常根据对选择属性的重视程度与情境的和谐程度来制定偏好的顺序。行为人的优先选择是被选项集合所影响的,并且一个选项的受欢迎程度可以通过扩大集合来提高。另外行为人具有异质性和差异性偏好,行为人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知晓所有可能的方案,也无法量化全部选择的结果。

传统的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的,而证券市场上的各种异象,如股票溢价之谜、赢者输者效应、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规模效应、日历效应等无法用传统的金融理论解释。

3 有限理性概念的提出

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20世纪40年代,西蒙详尽而深刻地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现实之处,分析了它的两个致命弱点:

(1)假定目前状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

(2)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和“策略”的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

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西蒙的分析结论使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西蒙指出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了一种“经济人”。他们具有“经济”特征,具备所处环境的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至少也相当丰富和透彻;他们还具有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靠此能计算出在他们的备选行动方案中,哪个可以达到尺寸上的最高点。西蒙认为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

以稻草堆中寻针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缝衣服的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准则这两个命题纠正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西蒙提议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中。但是主流经济学却在最优决策和全部均衡的分析框架中将西蒙提到的这三方面研究全部吸收了。首先以Wald 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将不完全信息引入传统的最优决策模型和全部均衡及对策论模型,使得主流经济学中的最优决策和全部均衡模型可以用来揭示不完全信息对经济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以Radner(1996)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最优决策的计算成本引入经济模型,将西蒙提到的有限理性概念中的第二个因素变成了主流学派的数学模型。不少包含决策和计算成本的经济模型证明,如果计算和收集信息的费用很高的话,最优决策和全部均衡中都会出现直观决策,,按固定规则决策等看似不是完全最优化的决策过程,但这类决策不是西蒙所言的非最优化而只求满意的决策,而是考虑计算成本的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决策。因此西蒙提到的有限理性的三要件都没抓住有限理性概念的要害。

4 有限理性的原因分析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的存在,至今学者们无法对有限理性的根本形成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加强对产生有限理性的研究和认识,试图探明产生有限理性的根源。

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Scott)比较权威性地总结了三种有限理性的概念: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巨大成本所产生的后果;人类科学知识存量的有限或人类未加协助的信息储藏及推理能力的有限;人类理解或思维中存在着系统的扭曲。

4.1 根本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学家奈特Frank H.Knight (1921)指出有限理性的根基是根本的不确定性,他认为风险是一种人们可知其客观概率分布的不确定,而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人们不知道这一概率分布,甚至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这些将来事件对决策者而言是全新的、唯一的、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Georgescu-Roegen(1971),Shackle(1961), Slater和Spencer(2000)提出相应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完全信息是指决策者知道某一变量所有可能的取值,以及每一值发生的概率,而根本的不确定性是指决策者根本不知道变量有几个可能的值,更不知道每一个可能值发生的概率。这种根本的不确定性不是外生给定的自然界的不确定性,而是人类决策交互作用内生地产生的社会不确定性。换言之,哪怕自然界完全没有不确定性,人们决策互动的后果也可能产生根本的不确定性。凯恩斯(1973)将这种社会性内生的不确定性称为碰运气不确定性。

Tversky、Kahnerman(1974)共同指出由于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决策时所面对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决策者经常会采用低成本的,依其先天生态特征“可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决策者通常采用启发法而不是概率准则进行决策,这些决策方式往往会导致易得性启发偏差、代表性启发偏差、基于锚系调整的偏差等系统性偏差,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非理性现象。

黄有光,姚顺田,杨小凯,赵一民等经济学家通过瓦尔拉斯均衡模型研究有限理性理论。他们认为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是所有可能的激励机制中达至社会理性所需信息处理费用最小的激励机制,即瓦尔拉斯竞争机制在达到社会理性的条件下,对个人理性的要求最低,而个人决策面临的不是不完全信息,是根本的不确定性。每个决策者不但不知道他人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而且对有不确定性的参数个数,取值范围,及其概率分布一无所知。如果他们要获得这些不完全信息,收集不完全信息的费用惊人,信息处理的基础计算最优决策的费用也惊人。因此每个人只能按照看得见的市价做决策,而不理他人的决策及他人的私人信息。因此个人决策之间及其与价格的互动会产生社会性的根本不确定性。

4.2 行为人的生理限制

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弥勒(Miller)的研究认为:行为人自身的生理限制,也就是人在生理方面固有的计算和推理能力不足。行为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利用受到来自大脑记忆的天生限制,这也是导致行为人只能不完全理的内部原因。他发现行为人的快速短时记忆的容量只能(7+/-2)项,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入一项需要5-10秒钟,记忆组织是一种表列等级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有限内存,从内存到外存的存取需要时间,以及计算机的储存组织形式),这些是大脑加工所有任务的基本生理约束。正是这种约束使思维过程表现为一种串行处理或搜索状态,在同一时间内考虑的问题是有限的,从而也限制了人们的注意广度以及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速度和存量。与此相适应,注意广度和知识范围的限制又引起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而偏见和目标认同反过来又限制人们的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

世界行为金融研究顶尖专家Shefrin教授与Richard Thaler(1988)指出自我约束问题是决策非理性的重要根源,并通过引入心理账户变量和心理定格变量,对传统的基于完全理性的“生命周期假说”进行修正,提出了行为生命周期假说,有效地解释了人们在养老金储蓄计划中的有限理性决策。

行为经济学家Donoghue和Rabin等提出的“自我约束问题是人们决策非理性的重要根源”的基础上指出,虽然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自我约束问题的存在,却往往难以纠正它。由此可见,来自生理限制方面的约束是客观存在的,很难克服的约束,是人类在认知路上必须要承担的成本。

经济学家施密德在《制度和行为经济学》中认为人的大脑是具有模块性的,大脑信息处理的能力有限且不同组成部分具有某种独立的影响人类行为的能力,大脑的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行为和决策只能是有限理性的。

舒建平、谭燕芝(2007)认为行为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认知机制的固有限制使得在复杂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这是导致有限理性的根本原因。

4.3 信息处理成本限制

科恩里斯克(Conlisk)对有限理性的研究认为“存在丰富的经验证据证明有限理性是重要的,在大量有影响的文献中有限理性模型已经证明了它们自身的存在,标准分析中假设的完全理性理由是不充分的,它们的逻辑是模棱两可的,一项经济决策的作出是一种成本高昂贵的活动,一个好的经济学要求我们接受所有的成本”。科恩里斯克认为要达到完全理性是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人们支付不起维系完全理性的成本,在决策过程中也就只能是有限理性了。

信息处理成本是由周围环境造成的外在成本,而心智成本则是从节约内在成本出发。心智成本包括理性计算的思维成本、对信息理解和处理的成本、认知协调成本以及与情感、动机、偏好、价值观相关的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有限理性的重要根源,决定了人类理性和非理性运用的状态和程度。人类秉着理性经济的天性,当遇到复杂的外在环境时,需要动用很大的脑力去算计与推理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理性捷径来做出决策,有意地避免心智耗费。在人们的心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心智成本的最小化,因为人们依据直觉、情绪、路径依赖、经验判断等捷径作出决策。

哈耶克认为人的心智永远不可能被人的心智充分了解。人们了解、预测、控制心智的能力具有无法逾越的局限性。这些局限否定了理性主义对世界的某种理解。他认为心智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心智即是大脑的物理结构以某种共同的方式演化的结果,表现为大多数人在感知上非常近似;另一方面每个具体的环境和经验将导致心智沿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并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感知。于是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人所积累的所有经验将影响其认知的发展。

4.4 制度不完善的限制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科斯在批判了理性人假设时指出“应该从人的实际触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在现实制度赋的制约条件下,人们的理性也会受到制约。

美国哈佛大学梅奥教授的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也否定了古典管理理论中经济人的假设,表明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其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于是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5 避免有限理性的方法

在不确定性盛行、信息分散且不完全和知识分立的情形下,有限理性的个体必须借助于信念、意识形态和制度来弱化不确定性、稳定预期、协调社会行为和提高人类认识环境的能力。具体而言,行为人在有限理性的限制下将简化所面临的选择,具体措施有开设智力账户、有序地组织各种选择、进行选择性感知、形成习惯和标准操作程序使之为感知到的环境模型提供线索,并确定次要目标。

浙江工商大学何大安教授(2004)探讨了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问题。他假定行为经纪人有限理性的高低意味着目标函数效用值的高度,那么投资选择就明确包含着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问题。如果投资者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充分发挥认知能力,并对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妥善处理,就可能作出有限理性实现程度较高的抉择;相反,如果投资者只是在较短时间内作出抉择,则他通常只能实现有限理性程度较低的抉择。

6 结论综述

对于中国国内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如何降低根本的不确定性、行为人的生理限制、信息处理成本限制、制度不完善的限制等产生有限理性的影响,需要中小投资者进行如下的投资决策:

1)中小投资者应该注意自身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能力,从而降低行为人生理限制的影响,然后中小投资者由于自身的生理限制存在又会影响自身能力的提高;

2)在自身的能力满足能够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的基础上,中小投资者应该对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证券市场的走势情况和公司的价值评估等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调查或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从而降低由于资金、经历和心智等的信息处理成本的影响;

3)中小投资者应该建立长期投资的观念,因为对于经过长期跟踪和调查的股票其基本面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恶化,从而避免短期根本的不确定性;

4)中小投资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制度的情况下进行投资,避免因为对制度的不了解导致投资失误,避免制度不完善而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大安《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经济研究2005

[2]李亮《影响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因素分析》南京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