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04-12 08:2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定

篇1

(一)合理设置合同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合理设置合同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化的必要条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

(二)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规范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项目不分大小轻重都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减少项目执行中的纷争。

(三)严密制订合同违约条款,保证合同履行的规范化

在起草建设工程项目合同时要审视夺度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违约情况,缜密的制定好违约责任和赔偿措施的合同条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争议,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及时地解决争议问题。

(四)加强工程合同的索赔管理工作

合同的索赔管理要求承发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合理预测合同履行时可能会发生的违约情况;严格明确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同风险,科学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保护己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视合同终结的评估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个工程合同终结后的评估是对这个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其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的执行情况,现行法律法规的应用情况,以及合同中容易出现问题条款的注意事项。及时有效的评估工作对合同的履约能力、索赔原因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做到科学的分析汇总,能为以后相似的工程项目提供管理经验的借鉴,比如在造价控制方面需考虑进的因素。为了规范建设工程合同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法律风险,要将合同管理工作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了首次使用世界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采用微软.NET技术架构,实施“大集中”管理模式的中国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初步实现了统一、集成、规范、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规范经营与合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合同管理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普遍提高了合同管理效率和有效降低了合同管理成本。

二、结语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阶段;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 TE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是国际上通用的、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建设工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因此,建设工程管理是以合同为核心。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承包合同,这是合同订立初始阶段的合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招标投标从属于合同管理的范畴。

一、建设工程中合同管理对招标投标工作的影响

合同文本是招标文件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合同文本也是投标单位进行报价的重要依据。但往往合同管理人员对招投标过程理解不深入,认为招标过程和合同签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招投标只是为了确定投标单位,而确定了投标单位之后才正式进入最终合同的签订阶段。合同管理人员没有加强对招标阶段合同文本的重视,导致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对工程项目认识不全面不准确,缺乏可靠的测算依据而导致报价不合理,投标质量低下。这些招投标过程和合同签订过程脱节的现象,使招标失去真正的意义,远远达不到招标工作应有的效果。同时在后期合同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较为被动的局面。只有将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实现招标的真正意义,合同才能顺利有效地执行,从而保障建设工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关系

建设工程招投标属于建设工程合同的谈判和订立阶段,招投标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之一,是合同管理的前一个步骤。招投标更强调竞争性条款的成果,招标人预想以最小的运作成本,建成质量符合规范的建设工程;投标人预图以最小的施工管理成本,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完成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获取最大的利润。招投标是双方为达到最佳经济利益的博弈,招投标过程受有关招标投标方面法律法规的约束,但这个过程中双方未形成合同关系,表现的是一个市场交易行为。广义上来说,招投标可以看作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是个例的管理,在某个时间点或特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管理事件,一般是合同管理的事前管理,招投标的成果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3]。

合同是招标文件和投标书进一步规范化的产物,只有签订施工合同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化。也就是说,合同是招标投标成果的双方承诺以法律形式落实的契约。双方只有签订了施工合同,招投标的交易行为才以法律形式正式固定下来,双方的权利义务,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管理是个全面、系统、持续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预期的合同管理目标的活动,包括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的管理。建设工程合同以招投标文件为依据,并不是简单的雷同照搬,针对建设工程具有技术性强、环节多、涉及面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方面的特点,当事人按照招投标文件规定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范的原则下,将合同细化和完善是需要的,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

三、加强建设工程招标阶段合同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1、项目信息力求精确,善于调查沟通

招标人及投标人应做充分调查,大量取得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项目进行地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工程惯例等;在此基础上与业主积极进行沟通,包括招投标人之间书面方式的询问、答疑等,充分利用标前澄清会议,进行三方深度接触。澄清会议上,业主对于投标文件的疑问,文件中的矛盾、错误、不清楚的地方,投标人可进行答复、解释,甚至对实施方案、组织措施或工期也作出修改,使其更符合项目实际。而关于投标范围、工作划分接口、工作深度等内容,将可能会产生理解偏差的信息,需与业主进行进一步确认[2]。

2、招标阶段合同条款的确切编制

招标文件从性质上不仅是招标人的要约邀请,还相当于招标人的要约。招标文件直接关系到项目合同管理,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2.1 技术条款和合同条款的合理性。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和合同条款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在项目招标准备工作之前就应制定出来。技术条款反映发包人对招标项目的概况、招标范围、招标工作内容、工期、质量、安全等技术方面的各项论述与规定。合同条款反映发包人对招标项目合同管理方面承发包双方责权利的各项规定。技术条款和合同条款制定得科学、合理,能够使项目实施要求更清晰,项目管理承发包方双方的责权利更明晰、公正、公平,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更顺畅。在条款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行业内类似项目的管理经验,充分征求具体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多找一些专家进行专业咨询,尽量采用同行业先进的管理规定,确保制定出的各项条款规定可操作性强、易于施行,切实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2.2 提高招标工作组织者的综合能力,衔接好合同管理工作。作为一个项目的招标工作组织者,不仅牵头负责招标的程序性工作,也负责组织招标文件的审查。参与招标文件审查的专家、各部门的专业人员,都是从各自负责的内容上进行把关,前后相关内容上的衔接和对应,需要招标工作组织者总体把关。因此,招标文件的质量高低,与招标工作组织者的综合能力相关较大。

作为一名招标工作组织者,要组织好一次招标工作,应从熟悉招标项目的设计报告开始,在招标文件的编制、审查、定稿过程中,全过程认真、细致把关,邀请招标项目涉及到的各专业专家、相关管理部门管理者都参与招标文件的审查,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使各专业技术和管理都有分工把关,努力做到招标项目的管理无缝连接,才能确保招标文件的高质量,进而实现合同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在项目实施开始之前,招标工作组织者应该给具体合同管理者进行合同交底,或者直接邀请具体合同管理者参与到招标文件审查过程中,使具体合同管理者了解和掌握前期招标文件中基于通用技术条款和通用合同条款都考虑了哪些特殊影响因素等,这样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顺利交接,能更好地促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评审工作

首先,完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个阶段的评审。这一阶段的评审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个是工程投标阶段对招标文件的评审工作,一个是合同签署阶段的合同文本的评审,另一部分是对施工合同的全面评审。其次,积极建立相关的合同评审大纲。评审大纲的建立,可以让评审工作更加顺利,且有章可循,能保障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建设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审核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目的主要是及时发现施工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招投标文件和建设工程合同是建设工程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律凭证,在实践中两者必须相互整合,协调运转,才能实现招投标文件和建设工程合同的一体化运作。只有熟练掌握现行建设工程合同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遵循经济规律,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才有利于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宋韶.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4):98-99。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合同

0前言

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还不健全、不完善,还没有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内的指导实施准则,社会中介组织服务尚不规范,在概念认识与理解上还存在着局限等,直接使用这些国际项目管理合同文本会产生很多问题。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状况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障碍,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和借鉴国际项目管理合同条件,设计出适合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

1制订项目管理合同文本的要求和原则

(1)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管理。

合同应促使项目的参加者按照现代项目管理原理和实践管理好自己的工作,鼓励各方合作,而不是互相制衡,能体现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双方有互相通知责任,有知情权,合同双方之间的关系密切,才能克服大量未预料的困难,减少争执,并易于解决;要求双方诚实信用,互相信任,能照顾各方的利益,使项目参加者各方都能满意,实现多赢;强调公平合理,公平地分担工作和责任,工作和报酬之间应平衡。在保证合同法律的严谨性和严密性的前提下,更趋向工程,使用工程语言,文体清晰、简洁、易读易懂,注重符合工程管理的需要,促进良好的管理。

(2)灵活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

合同文本应尽可能全面,尽可能多的采用选择性条款,人们在使用时就可以通过对条款的选择或删除对合同文本加以灵活运用,这样也可以减少专用条款的数量,减少人们的随意性。同时,通过灵活运用选择性条款,又可以使同一个合同文本有更广泛的适应性,适用于多种合同策略(如不同的承发包方式,不同的专业领域等);适用于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如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目标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适用于单一承包商或多个承包商联营承包;适用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法律基础等。

(3)概括但不失完备性。

合同文本应包含合同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基础将双方各方面的需要和意图概括反映出来。同时,将合同中应该具备的条款明列出来,使合同条款尽可能全面、完整,避免发生条款遗漏、残缺等问题。

(4)规范性。

合同文本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制定,具有相应的规范性。而且合同文本应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使合同双方在使用合同文本时避免意思表示不全面、不确切,防止显失公平和违反法律的条款。合同双方签订了合同后,实际上就将自己的签约行为纳入了依法办事的轨道,要接收合同文本的制约。

(5)其他要求。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新的发展,对合同还有许多新的要求。如合同应体现工程项目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强化对“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要求;合同应反映工程项目的全生命期管理和集成化管理的要求;合同应反映供应链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甚至合同还应包容许多工程采用虚拟组织的方式运作。

2我国使用国际项目管理合同的环境

2.1现实状况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筑市场还不健全,不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等相关要素市场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具体对国际项目管理委托合同文件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监理的素质尚不足以承担起项目管理的重任。

(2)政府质量监督制度使市场主体质量责任代位。

(3)专业人士组织或行业协会尚未发挥足够作用,社会中介组织服务尚不规范。

(4)管理体制不顺和手段欠缺。

2.2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与建设工程合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新颁法律共同确立了基本完整的工程合同法律框架,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相关的法律主要有:

建设法律: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合同法、政府采购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

建设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建设部部门规章主要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行办法、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

规范性文件:包括关于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等。

3构建我国项目管理委托合同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为了形成我国的项目管理合同文本,我们应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的不同情况,把握国际项目管理合同文件中的相对固定的文本结构部分,有针对性地借鉴和吸收国际项目管理合同文件。(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文本结构。

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状况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障碍,构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时,可以参考国际项目管理委托合同的总体框架,合同结构如图1所示: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文本内容。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文本的内容应能体现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并进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一定的贡献。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文本的通用条件参照国际项目管理合同,项目管理委托服务范围考虑我国目前建设工程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内容,将其整理分类后形成菜单式服务,在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内容中具体内容见附录。

4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的应用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能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有业主实行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责任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2003年初,建设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企业,通过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按照有关资质管理规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但是,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有很多现象背离了项目管理的初衷。为了使国际项目管理合同能在一个较为适当的环境下使用,我们应逐步改善我国的现实状况,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

(2)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建设市场在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运行机制、中介服务、价格政策和社会习惯等方面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我们必须建立法制的、政府监督的、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中介市场,加大投资中介服务的法律责任,为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3)加强与国际项目管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加强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体系,引进和开发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4)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为此,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口头协议;私下合同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相关法规还很不完善,加之一些思想观念及管理体制存在的深层问题,使得实际工作中施工合同执行情况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一、施工合同中常见问题

(一)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脱节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它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招投标中“经济标”、“技术标”编制及管理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分属公司内不同职能部门。一旦投标中标,施工合同与甲方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给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往往流于形式,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脱节。

(二)部分施工合同文件对履约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显失公平

但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针对承包方的,其中较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其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权利义务应是对等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对而言,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向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的规定。这导致建设单位中存在着一味强调造价一次性包死,又不计风险包干费。对施工合同周期内的政策性价款调整不承认,使最后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投标书的内容不相符。

(三)部分施工合同背离招标文件和内容,违背条款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招标文件是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发出的订立施工合同的要约,投标文件是施工企业回复建设单位签约中全部条款的承诺,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意思的表示。由此看来,招投标文件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口头协议”、“私下合同”屡禁不止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经常为迎合业主代表或工程监理要求,存在并执行着“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所谓“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在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往往合同与私下协议并存,正式合同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对外检查,以应付各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实际执行是以合同补充条款形式或干脆用君子协定(口头协议),此类条款常常是私下合同,秘而不宣,起到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作用,这样把招投标产生的中标合同部分或全部,换成违法或违反国家及政府管理规定的内容。这种违法协议通常表现在工程进度不合理压缩,工程设计的局部变更,工程材料及设备的替换等方面。

(五)施工企业合同法律和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签定不规范

工程合同的签订不规范而且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主要表现在:(1)不习惯按法律规定规范合同。不少承发包双方,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是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工程项目和自身的具体情况,逐条分析,认真订立。如:有的业主和承包方认为彼此“关系不错”“交往很深”,不应在订立合同上“较真”,草草订个大概,待工程完工后再说,致使合同流于形式;待工程实施起来,一旦涉及经济利益,由于施工合同中缺少约束彼此行为的条款,最终导致工程纠纷的发生;(2)不习惯按合同办事。出现问题不找合同,而是习惯于找领导协调,或者请客送礼。即使是正当的索赔也不能理直气壮的提出;(3)不设立合同管理部门和专业合同管理人才缺乏。大多数项目管理机构都未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工程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有效的动态合同管理。

二、改善工程施工合同的对策,减少工程投标风险

1.实行工程造价改革,量价分离、市场定价是理顺招、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关系的前提。分析众多施工企业现行的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尽管施工合同中的合同条件就是招、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标”部分工程造价是依据社会的平均生产能力及社会人、材、机的市场平均价格综合编制而成,这种静态的工程造价体系往往是多年不变,已远远不能适应一般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要求,与企业的施工定额及市场“工、料、机”价格相背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企业不得不放弃招、投标中的造价相关条款,重新编制施工预算,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然而,工程造价实现量价分离后,工程量清单将由投资商或业主委托设计单位依据图纸直接计算,可减少图纸理解错误,并大大减少工程量计算的重复劳动。

2.大力推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招、投标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表述形式。随着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不断完善,广大业主及施工企业将能提高对合同文本的认识,大力推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的表述形式,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合同管理的现状,减少合同中的矛盾与错误,提高合同履约率,进而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3.加强承、发包商对合同的法律认识。依法运用施工合同监督、评审等管理手段,在施工进程中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引起的合同矛盾纠纷,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把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作为约束建筑市场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建筑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由于高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变得非常简单,它将彻底改变时空概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某一项目中各行专家可同时实施专业监控,相互密切配合,使管理成本降至最低,并使各专业分包、专业技术、技能达到最高,实现进度、质量的最优配置。

4.加强中标承包合同的价格管理。随着工程造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定价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管理必将成为施工管理的有效工具,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单项报价及招投标文件中质量、进度条款作为施工合同执行的鉴控依据。同时,由于在建设工程中引进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中介管理机构,他们受业主委托进驻施工现场,参与工程管理,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外行管理内行、合同管理依据不足等现象。根据监理工程师随工程进度提出的质量、进度报告,造价工程师依据单项清单报价进行合同经济指标的控制与审核,由业主确认后,施工单位获得工程进度款。因此保证了施工合同中质量、进度、投资的动态控制,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建设工程从工程招投标管理到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施工全过程动态管理与监控。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管理制度

前言

自从合同管理方式出台以来,我国大部门企业的主要经营便是依靠合同的形式在进行当中,合同签订及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能否有效进行合同管理,把好合同关,是企业成功实现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工程的建设一般会需要牵涉到很多的施工单位,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因此,企业之间就必须要签订各种形式的合同。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今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相应应对措施。

一、合同管理的常见问题

1工程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不能正确的用在相关的合同管理中

施工合同管理本身是在招投标合同管理的前提存在的。可在实际工程中,两者没有有效的结合、相互分离,认为签订的施工管理合同与工程项目招投标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合同。部分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二者之间的联系划分给不同的项目管理处,使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和施工合同管理不能合理的运用,使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2施工合同的签订与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不相符合

招标文件中要约邀请和承诺,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定标后,招标方和中标方签订施工合同时,在某些建设单位仍然存在着只顾强调造价一次性包干,但又没有计算风险包干费,甚至出现对施工合同周期内政策性价款的调整都不承认的现象,这就使得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文件与招标文件、投标书的内容不符。

3施工合同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签订

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发包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没有按照施工合同管理的相关流程分配任务和进行管控,导致出现不报建、压级压价、不招标的现象、更有甚者出现法制观念不强以及强硬地性让施工企业垫资承包,使得施工合同中主要条款不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施工过程中某些单位没有考虑赶工措施费和风险包干费,不与施工单位协商,仅以每平方米的报价与他们签订合同,导致施工单位的相关权利在合同中没有保障。

4正式合同签订后不进行实际履行

正式合同指合同形式正规、内容合法、且当事人双方必须履行的合同合约。但实际工程中,双方当事人没有真正履行正规合同,这就导致了出现所谓的私下合同,使得正规合同只是为了应付管理部门的审查。双方当事人为使各自得到利益,私下的合同屡禁不止,这就难免会出现违法、违反管理规定的正规合同内容。

5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没有正确给予监理工程师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制,还处于在示范文本正式实施的初期,还是试行阶段,目前没有能够进行全面推行,这就使得示范文本对监理工程师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也就非常有限,这种规定事实上是把监理工程师定位为相应的甲方代表,显然,这种定位方式未能把握注监理人以及监理工程师的原有的本质和核心,当然也就没能正确地认识到监理工程师的地位和作用。

6施工合同管理法滞后出现执法不力

在《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行政法规中,规定施工合同一经成立,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认真、全面履行合同,否则责任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有关当事人私自变更已经法定程序确定的要约与承诺内容,另行签订内容不同的施工合同,对此行为,现行有关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私下合同的订立违反了某些法律规范,只能按无效合同来处理它。

二、有效实施合同管理的策略

1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

对于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首先就要落实合同管理中相应机构、及其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建立起合同管理审查和分级督促管理制度,让合同管理逐渐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要明确合同相关业务部门及其承办人、合同的相关审查部门和经办人、合同相关批准机构和涉及人员、合同归档部门和管理人的职责及权限。最后,合同管理中相对应的制度规章,就必须严格遵照要求执行外,还必须有合适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所制定制度的更新,更应当适应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方面及商业竞争习惯的变化。

2认真落实好项目调查、合同审查及其履行监督等关键环节

从合同谈判至签约,必须对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满足、资历资信情况和能够履约的可靠性进行严格审查。具体承办人员必须对相关的业务事实内容详尽地告知给合同审查人员,在充分了解合同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必须认真谨慎地对合同条款加以推敲,并保证合同的条款齐全、准确;且应使文字表述确切无误,尽可能地避免合同中条款之间的矛盾性;对于格式合同,应严格避免出现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义务、减少对方主要权利等现象出现;且应提高合同变更和新增文件程序的管理;及时正确地发送函件等通知义务;重视证据的收集并确其有效性;在行使合同权利时应确保诉讼的时效性。同时,公司或企业必须建立重大项目和合同专项审查管理制度。

3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应提高

强调合同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必须时应对管理层和机构进行相应的培训应,这是公司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这不仅可提高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能力,而且可以建立“业务未动、法律先行”的全局观念。最后在合同审查和管理的专业管理人基础上,具体提高合同管理人自身,应该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责、权、利的分工。

4合同管理制度应动静结合

企业必须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合同管理中、后期争议的发生,而且可以及时规避措施建立的滞后性,并可以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公司应在合同纠纷处理完毕后对整个事件过程作出评估和总结,分清成因,追究责任,并实行四不放过原则。因此,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是公司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重合同、讲诚信&的企业文化形象的具体体现,更是公司依法治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最终是提升合同管理能力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合同管理进行展开,它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核心。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管理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为更好的促使各方自觉执行合同约定的条款,降低或规避建设市场风险,起到维护建设市场的秩序,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正常实施,我国可以在工程实践中建立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切实把好项目调查、合同审查和履行监督的各个环节,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并建立动静相结合的合同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篇6

第一条为加强塘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依照国家、水利部有关规程规定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省水利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及其有关法律、法规等,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塘坝整治办负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乡(镇)村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第三条塘坝工程实行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

1、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2、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负责人,按各自参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现场人员负具体责任

第四条塘坝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设计、施工单位保证,县塘坝整治办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第五条参与塘坝工程建设的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教育,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建立和完善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制,设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施工单位的设备与材料必须使用国家的合格产品,并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

第七条重要隐蔽工程以及关健隐蔽部位的工程质量,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程施工。

第八条在工程完工后要按规定进行验收。工程建设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质量不合格的必须返工或补修直至验收合格。否则,不予签证,工程项目部不予支付工程款和验收,施工单位不得离场或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第九条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到县塘坝整治办申报开工报告,工程验收应当有县塘坝整治办出具的质量合格的评价意见和评定报告,否则,不得进行验收和交付使用。

第二章工程项目部质量管理

第十条工程项目部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从工程开始到竣工验收,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工程项目部对工程负总责。

第十一条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按有关规定,择优选择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选定应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参建各方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在合同文件中,必须有工程质量条款,明确图纸、资料、材料、设备等的质量标准及合同双方的质量责任。

第十二条项目部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工程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检测。

第十三条项目部要按照工程项目的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工程质量月报,以文字形式如实反映工程形象进度、已完工程的合格率,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项目质量责任人要对报告的内容签字负责。

第十四条项目部要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有关行业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第十五条工程完工后,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进行初验,评定质量等级;牵头组织参建单位整理各类竣工验收报告,申请县塘坝整治办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设计、施工的质量管理按照《省水利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章附则

篇7

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管理应当作为监理机构履行安全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掌握其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依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安全防护、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等协调各参建单位齐抓共管,形成系统、长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安全措施费用的有效落实,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除或减小建筑安全事故给监理行业及从业人员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

关键词: 事故责任方法程序

Pick to: safety supervis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establishment, to the supervisor organization daily safety management work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Measures of safety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 cost shall be used as the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to per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ecurity, must have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ervision norms,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te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measures costs and to use the management provision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units concerned to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formation system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urity measures costs, ensure construction staff's life, the property security,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and staff supervision industry to bring social adverse effects.

Keywords: accident liability method program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进入到了一个全面的提速阶段。为保证建筑市场有序、健康、和谐的发展,减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国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等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参建单位必须依法履行各自安全管理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由于个别企业或企业个别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足,职业道德低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放松或放弃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减少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进而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在近几年频繁发生。2009年5月10日,西安某科技大学公寓楼工程因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未能落实,致使外墙保温施工的2名施工人员坠落死亡;2010年1月9日,扬州市某商住楼工程因卸料平台未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必须的技术性加固措施,致使坍塌,造成3人死亡;2010年7月28日,南京市某拆迁工地现场,因未对地下管道的泄露做好应急防护措施准备工作,致使管道破坏泄漏后发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15人重伤,过百人轻伤……分析近几年所发生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多半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未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所致。

国家建设部在2005年颁布并实施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称《管理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及其费用的管理明确了程序、方法及各参建单位的法律责任,也使监理机构对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管理有据可依。同时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支付计划作为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已作为建设单位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必要条件。江苏全省范围内使用的第四套施工用表中也设定了专门的《工程安全防护措施费用使用计划报审表》。可见国家及地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管理已相当重视。

二、 监理机构对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管理的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始终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各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其责任和风险也逐步加大,趋于明显。监理人员应不断强化各种法律、法规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的学习,全面履行监理安全责任,特别要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管理加以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力保该费用能够切实落实到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中去。目前阶段,监理机构对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管理基本还集中在费用支付的程序管理层面上,但笔者认为,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费用在施工阶段的落实监督,是现场安全监理工作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监理机构若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对其定义及管理规定能够全面掌握。

定义: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此费用在招投标阶段为不可竞争费用。

适用范围: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拆除工程。

费用支付: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总额在施工合同签订后,在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本为一个定值,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预付、支付计划进行支付,并在主体工程完成后付清所有措施费用的基本费用。

三、 监理机构对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基本管理程序及方法

3.1了解施工合同 ,识别安全管理环境, 编制管理计划

合同管理是监理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机构应充分了解施工合同中有关安全管理的要求、责任,全面掌握安全防护措施费的预付、支付、使用、调整等约定。依据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施工技术难度等识别安全管理环境,并在《施工安全管理监理实施细则》中设专篇制定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的管理措施、计划、程序等,以作为监理机构对安全防护措施费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篇8

关键词:施工合同;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以及与工程建设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等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这是由合同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独特的作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措施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我们要对工程的合同进行管理。而且我们对合同的管理不仅仅是在开始时,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之中都有合理的进行。要及时的跟进,而且要系统的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工作。此外,要对合同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不仅要将合同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管理,还要将一些变化及时的处理。这样才能防止损失的发生。

一、合同管理在工程变更的重要性

工程变更涉及到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记录、签证记工单等资料,这些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实效性是反映工程变更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合同中应对工程变更的发生作出明确的界定,对变更后工程造价的计量计价作出明确的约定。

(1) 工程合同应约定工程变更必须真实,即真正发生了原设计或原招标文件中所没有的工程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承包人自己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并明确检验方法。承发包双方管理人员应做到诚实信用,加强责任心,在工程变更资料中真实地反映变更内容的部位和范围,并具体说明这些变更是由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所提出的。防止在工程变更中以小充大,甚至无中生有的现象发生。

(2) 工程变更的有效性是指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工程变更资料的会签程序,只有完全符合会签手续的工程变更资料才是有效的。由于大部分工程变更都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增加,因此,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变更必须有造价人员的签字。而目前大部分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谁有签字权,谁没有签字权,更没有约定造价人员的签字权,这是很容易使工程造价失控的。工程造价的确定和计算,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工作。对工程变更的内容,造价人员应预先进行测算和分析,当分析结果发现工程造价增长较大时,造价人员应及时向发包人反映,取消变更或者找出替代方案,以控制工程造价的增加。只有合同中对工程变更资料的有效性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后,在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才是有据可行的,才能避免“干了再算”的被动管理现象的发生。

(3) 工程合同应约定工程变更资料办理的时间限制程序和违约责任,即变更资料的时效性。工程建设是一个期间很长的过程,施工的内容也复杂多样。对发生变更的工程牵涉到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办理变更资料,将会损害承发包双方的利益,带来合同纠纷。现在许多工程都有到竣工验收时才集中办理签证签字手续的现象,这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极不正常的,往往会有很大漏洞产生,使工程造价失去控制的失败。

二、完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措施

(一)建立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措施

合同管理系统,就是施工企业从上向下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实行系统管理。作为独立法人的施工企业,建立合同专门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等同于企业成本管理部或工程部,是内部管理机构。各项目经理部也设立专职合同管理人员,隶属于企业合同专门管理机构。施工企业应制定施工合同管理办法,将合同管理系统的职责、权利、分工,用内部管理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将合同管理系统分为两极,公司级和项目级。

(二)制定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

除了有专门的合同管理体系外,施工企业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

1.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施工企业特点,公司层面应设立合同管理专门部门,项目部层面应有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及人员,合同分级管理制度就是要明确公司层面及项目部层面合同管理人员不同的职责。公司层面合同管理主要职能应体现在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制订统一的合同范本;指导、协助项目部依法签订合同,办理合同签章手续;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及时将履行完毕的工程项目合同进行整理并移交档案室存档。项目部主要是对合同对方的资信状况进行审查;对合同条款与合同对方进行谈判,合同价款、合同合法性报公司层面审核;合同履行过程中做好合同的履行或变更。

2.合同的审查批准制度

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还应实行审查、批准制度。即在各业务部门会签后,送交合同专门管理机构或法律顾问审查,再报请法人代表签署意见,明确表示同意对外正式签订合同。这样,通过严格的手续,使合同签订的基础更加牢靠。

3.印章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的合同专用章是代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外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签订合同的凭证。因此,企业对合同专用章的使用、保管要有严格的规定,要建立合同使用登记记录,合同专用章要由合同管理人员专门保管、签印,实行专章专用,尤其不准在空白合同上加盖印章。凡外出签订合同应由合同专用章的管理人员与办理签约的人一同前往签约。如合同专用章管理人员利用合同专用章谋取个人私利,应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三、合同风险管理防范

(一)做好合同签订时的管理,为履行合同打好基础

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结构复杂、受场内场外环境影响大,不可预见性因素多的特点。施工合同应尽量做到内容完整,条款说尽,表联明确、严密。为此,合同谈判人员要在合法、依法、平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信息的调研与反馈,制定出严密、周详、可行的谈判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认真履行合同,加强履约管理

1.分析合同漏洞,解释争议内容。

工程施工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再标准的合同也难免会有漏洞,找出漏洞并加以补充,此可减少合同双方的争执。另外合同双方争执的起因往往是对合同条款理解的不一致,分析条文的意思,就条文的理解达成一致,才能为索赔工作打开通道。

2.分析合同风险,制定风险对策。

界定和确认工程项目所承担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影响程度大小,才能找到对策和措施去控制风险,规避风险。

3.分解合同并落实合同责任。

主要是加强合同交底工作:项目经理部对所有的合同均进行交底,以会议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向全体员工介绍各个合同的承包范围、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合同的主要经济指标,合同存在的风险,履约中应注意的问题,将合同责任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职能部门与个人。同时,设置专职合同管理,对项目各部门的履约情况进行管理、分析,协调各部门的联系,这样可加大合同管理。

(三)加强合同履约过程控制

合同控制指承包商的合同管理组织为保证合同所约定的各项义务的全面完成及各项权利的实现,以合同分析的成果为基准,对整个合同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检查、对比、引导及纠正的管理活动。

合同的控制方法有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拟订和采取预防性措施,以保证目标得以实现。被动控制是从计划的实际中发现偏差,对偏差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的控制方式。

合同控制的首要内容是对合同实施情况追踪,追踪的对象如:具体的合同事件:包括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分包商的工作:对分包商的工程缺陷提出意见,提出警告,责成他们改进。

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跟踪:他们是否及时下连命令,做出答复,及时支付工程款项、追踪工程的总体情况:如整体工程的秩序如何,已完工程是否通过验收,有无大的工程事故,进度是否出现拖期,计划和实际成本有无大的偏差等。通过追踪收集、整理,能反映出实际状况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如进度报表、质量报告,成本和费用收支报表等,将这些信息与工程目标,如合同文件进行对比分析,对偏差进行处理,进行调整,可以采取组织措施派遣得力的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技术措施,采取更有效的施工方案或新技术;可以采取经济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经济激励;最有效的措施是合同措施,如找出业主的责任,通过索赔降低自己的损失。如发现业主有意不支付工程款,发生合同亏损,要及早确定战略,采取各种办法,减少仓己的损失。

结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人要增强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更关键的是要增强合同风险意识并学会科学的防范和控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闫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探讨.山西建筑.2004.

[2]程森.浅谈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山东水利.2004.

篇9

【关键词】 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1)04-164-02

自1988年以来,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先后经历了试点、稳步发展和全面推行三个阶段。1988年7月,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的颁布,正式启动了工程监理的试点工作,1988年至1992年,在部分省市和行业开展了试点工作;1993年至1995年,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稳步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从1996年开始,在建设领域全面推行了工程监理制度,目前在全国铁道、交通、水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等各类建设工程中普遍实施了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监理制度的推行,对控制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内地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尤其是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奥运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和大中型建设项目上,工程监理的作用日益明显。工程监理制与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共同组成了内地工程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

二十三年来,我国工程监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工程监理企业已有6106家。监理从业人员67.5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37万人。目前共有14.14万人取得了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约有9.91万人进行了监理工程师注册。工程监理行业已形成了总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师、监理员三个层次的人才队伍。

但是,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还存在或面临诸多问题,如监理市场不规范,条块分割、地方保护,鱼目混珠,低价揽活、劣质服务,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少,监理人员专业单一,水平低、素质差等,有点是发展过程中的,有的是制度造成的问题。本文拟就监理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方面提出问题并展开探讨。

1 监理人员从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考试制度法规建设存在滞后和缺失。2006年出台的《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7号)废止了1992年出台的《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建设部令第18号),加强了对监理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同时废止了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现行唯一的依据是1996年8月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建监〔1996〕462号),显然,现阶段监理工程师考试制度的法规建设存在缺失和滞后。

1.2 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不足,不足以覆盖在建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监理企业6106家,监理从业人员67.54万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近10万人,注册监理工程师约占从业人员的14%,其中,江苏省拥有全国监理工程师注册人数约10000人。据江苏统计年鉴2010电子版统计数据,江苏省2007~2009这三年施工房屋面积每年以近10000万平方米递增,分别为79901、90144、99659万平方米。假定40000万平方米在建工程必须监理,每2万平方米配备一名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也只能覆盖工程总量的50%,数量明显不足。

另外,需要建设主管部门重视的现象,每年报考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急剧下降,从2003年的10万多人,直降到2009年的4万多人。按照工程建设量逐年增加的实际需求,报考人数应当稳步增加,并应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上,才能适应工作需求。而事实是,非但没有逐年增加,反而不断减少,后继无人!

1.3 “虚假挂靠”仍然存在,人员分流加剧注册监理工程师短缺。建设部于1992年出台18号令,一直到1997年才组织全国第一次监理工程师考试,监理企业对监理工程师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在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前,我国对监理企业和个人注册实行年检制度,规定不同级别的企业拥有不同数量的监理工程师,在定级、升级时缺一不可,年检时达不到80%还面临降级的危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观上是对监理企业和人员实施规范管理,但客观上形成了监理工程师注册“虚假挂靠”的畸形市场。

2007年建设部出台《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158号令,大大降低了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的要求。2006年建设部出台《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第147号令,规定了更加严格的注册和申报注册条件,一人有多项工程建设类执业注册资格,必须在一个单位注册,否则不批准注册,以及要求核对社会保险机构出具的参加社会保险的清单原件及复印件,使注册虚挂现象总体上得到控制。但因资质需要,注册虚挂现象还仍然存在。但从另一方面看,无监理资质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也拥有一部分注册监理工程师,形成人员分流,客观上加剧注册监理工程师人员短缺。

1.4 对注册监理工程师之外的监理从业人员管理存在缺乏依据和手段。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项目总监、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都必须是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从统计数据可知,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仅占从业人数的14%左右,在现场监理机构人员组成中,大多数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任专业监理工程师较少。

根据住建部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系统统计,江苏省拥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11382人(截止2011年9月19日),位居全国第一。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笔者近期参加的省示范监理项目评优考核活动中,一些曾获表彰的现场监理机构中,都多少存在以监理员代替专业监理工程师行使其职责的现象。

在现场监理工作中,总监理工程师是必要的,但是,专业工程师、监理员更是不可缺少的,大量的具体工作仍然需要他们完成。那么,对专业工程师、监理员这一层面的从业人员又如何管理呢?纵观历年来国家制订的相关规章,都是针对注册监理工程师,对注册监理工程师之外的监理从业人员,尚无相关规定,管理缺乏依据和方法,这是一个必须面对而又不容忽视的现实。

2 监理人员从业管理思路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2章术语中规定:“监理工程师取得国家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监理人员。”

第三章监理人员的职责中规定:“一名总监理工程师只宜担任一项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工作。当需要同时担任多项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工作时,须经建设单位同意,且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按此规定,从事现场监理工作,无论是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还是专业监理工程师,都必须是注册监理工程师。由于真正从事监理工作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导致一个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多个项目总监,最多担任7~8个项目,甚至用虚假挂靠人员担任总监;担任总监的注册监理工程师尚且不足,任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情况就更无从谈起,较常见的现象是,一个企业里土建专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都去当总监,其他几名安装专业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全公司项目的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自《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000年出台至今,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在这期间,各地曾先后出台了地方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核)办法和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不足的困境,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病,如各地设置考试(核)标准尺度不同,跨地区之间互不承认,变相地成为地方保护的工具,屡遭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叫停”。

目前的监理行业已走过全面推行阶段,即将进入发展提高阶段。针对目前的现状,个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尽快出台《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管理办法》,修订《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参照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的有关规定,按难易程度不同设定一、二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并区分注册专业。已完成注册及通过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合格者,直接定级为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建议从2012年起按新考试办法执行,让一部分有工作能力但又不能通过现有注册资格考试的人员有个出路,并纳入管理范围。

2.2 结合新出台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等有关内容,修订《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对监理从业人员要求进行细分,设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师、监理员等不同岗位。对一等工程项目总监必须由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二级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一等工程项目总监需设置必要的评估程序,通过评估后方可担任;二、三等工程项目总监由二级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

2.3 制订监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违法违规人员的清出机制。项目监理机构中,专业工程师不必强调一定为注册监理工程师,如果是当然更好。对具有工程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五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暂未通过(甚至终身不能通过)一、二级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可以经过工程监理的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经省(直辖)市监理协会考核(试)合格后,颁发专业工程师监理上岗证书,担任专业工程师岗位职务,并纳入管理范围。

2.4 对具有工程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工程类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经过工程监理的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经聘用企业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担任监理员岗位职务。

3 监理人员从业管理建议

3.1 充分发挥监理行业协会的带头作用。通过协会加强监理行业自律自我监督,制定监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监理从业人员考核和执业评估、监理服务质量评估办法等。

3.2 建立完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将建设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质量监督等主体全部纳入管理平台。

3.3 建立完善监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工程建设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不断更新,监理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更新知识结构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篇10

一、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程价款结算凭证不规范。按规定工程承包合同在签订时需工商管理部门等合同监管部门公证签章,由于单位中对合同规范意识不强,而忽略了合同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在支付工程预付款时,要求建设单位凭有效的预收工程款票据、工程进度表及工程承包合同支付工程款。按规定工程进度审查表必须由工程项目负责人,根据合同及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认真验证、审核,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工程进度表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实际的施工工程量,甚至工程进度表没有监理及相关人员签字盖章。

(2)会计核算不能准确反映施工进度。从目前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看,大多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既负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又兼管本单位基本建设财务核算,很容易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等同起来。其次,多数基建财务人员只停留在会计核算中,普遍缺乏对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参与不多,以致在工程款拨付时处于被动地位。

(3)超范围列支、挪用工程款。基本建设资金是专项用于某一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资金,要求专款专用。从某种意义来说,凡是用于为完成此项工程合理的耗费,都能列入此项建设项目支出。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文件都没有明确规定为完成此项工作人工费的开支渠道,有些单位为了使人工费支出“名正言顺”,申请成立临时机构,有的单位为了开支人工费甚至虚开发票。某些建设单位把自身运作的成本费用如差旅费、接待费等管理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管费。有的单位虚报材料、巧立名目套取国家资金。

(4)审批程序不规范,支付随意性较大。在工程价款结算时不按合同规定执行,超合同部分手续不完善,无设计变更通知书和补充合同;支付手续中只有施工方签字,无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签字;工程价款结算无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等作为依据;变更初始设计手续不规范,个别单位不经有关部门审批,擅自变更建设项目。个别单位在项目实施中,变更了初始设计,但账面反映和初设设计相符,会计核算没有反映真实的工程施工情况。

二、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工作完善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加大会计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执行财经法规的意识。加强《会计法》和其他会计法规的宣传学习活动,举办培训班和知识竞赛形式,多渠道宣传会计法规。其次,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可以采取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第三,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财务人员除了掌握足够的会计知识外,还要充分了解项目概算、工程预(结)算、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及相关知识,提高基本建设财务工作水平。

(2)明确支付比例,规范支付程序。首先,要重点审核预付工程款的比例、标准是否合理合法。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按合同约定拨付,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对重大工程项目,按年度工程计划逐年预付。计价执行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

B50500—2003)的工程,实体性消耗和非实体性消耗部分应在合同中分别约定预付款比例。其次,支付工程款时,支付凭证必须提供齐全,如工程进度审计证明、工程质量证明、工程造价结算审计书等。第三,支付程序规范化,如分段工程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出拨款申请,监理单位、监督机构对分段工程量和施工进度进行检查验收,施工质量合格,工程进度符合时间要求,分别签署同意支付进度工程款意见,共同审核,严格按规定结算工程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