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04-11 08: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病理学学习;学生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4-01
一、摆正心态,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意思是说,只有学生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才能很好的传授自己的知识。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第一好感,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你。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病理学,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我认为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急不躁不骄不馁,中专生不太可能为你在各种教学竞赛上争荣誉,他们有时候甚至连作业都会偷懒,所以不要给自己定下不可能完成的教学目标,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耐心的去挖掘学生本身最大的潜力。学生失败了要给予鼓励,成功了要给予表扬。②教师要注重个人素质。中专生的社会经验要比初、高中生多,所以老师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在工作态度上一丝不苟。首先在知识上折服学生,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除此之外,老师的品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高尚的品行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行为举止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精益求精,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中专生的医学基础课学不好,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普遍不重视,觉得以后没有用,更别提课下复习练习了。每当看到有同学在我的课上非常认真的练习雕牙时,我都会调侃的说:“牙雕的不错嘛,有空帮我雕一口啊,我先准备着等老了好用!”于是同学总会笑笑停住了手。所以,想要中专生学好病理学,就必须抓住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使他们相信病理学不难学,相信病理学可以学以致用。具体我是这样实践的:
1.明晰的教学思路,构建病理学知识框架。中专生业余时间活动多,学习效率不高,就要求我们医学基础课老师不能按部就班地去教学,要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哪里是重点应该详讲,哪里应该略讲,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中专生文化基础大都不牢固,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就是说要仔细揣摩他们的学习心理,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错误,为学生增加信心。把一个知识点讲好永远比略讲10个知识点要有效。
2.生动的讲解方法,从听懂到掌握。学生学习病理学应该分成3个阶段,听懂,记住,掌握。中专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听懂。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可将死板的医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先把相关的旧知识先回顾一下。不要小看这一步,在我的实践中,有一次讲炎症的渗出过程,学生们竟然连血管中的成份都记不清了,由此可见复习回顾的重要性。
其次来说说记忆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最容易的一步对于“中专生”却变得很困难,因为中专生能够在课下主动去记忆知识点的学生太少了,所以任课老师一定要花心思去帮助他们,我总是想办法把知识点编成各种口诀来减小记忆难度,例如在讲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充血一大、红、热;淤血一大、紫、凉。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红、肿、热、痛等。学生用心去记可能很快就能记住,但不能持久,总是忘记或者是混淆。因此,我有时会拿出一些难度适中,紧扣知识点的病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分析,去演板,这才是能让学生产生自信的关键一步,一定要让学生产生一种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感觉。
三、传授学习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篇2
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这种状况,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病人的治疗和愈后有极大的影响。本科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血吸虫病人,通过医务人员的细致观察及早发现病人的精神症状,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162例晚期病人。其中男95例,女67例:年龄8~64岁;腹水型102例、巨脾型46例、侏儒型5例、结肠增殖型9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适当的心理护理,除了4例病人死亡,余均好转出院,病人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良好。
2护理措施
2.1心理评估
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状况评估,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病人,主要通过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病人的整个住院期间。
2.2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
2.2.1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早期阶段
患者刚入院后心理恐惧、消极,急于探听自己的病情,担心难以治愈。此时医务人员应详细讲解晚期血吸虫病的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和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2病程中心理护理
这是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阶段: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病人耐心、热心、细心的关怀,取得其信任,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给病人心理支持。通过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给病人以安慰,以稳定其情绪,消除其消极心理,增强治疗的信心。
(2)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情绪。由于晚期血吸虫病病程长,患者反复接受治疗、检查,且转归不理想,难免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随时随地与病人交谈,消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孤独无助、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宣讲优秀的好转病例,让病人认识到自身对家人和社会的价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应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沟通应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的治疗经验、治疗效果好的病例,增加信赖感,解除病人的疑虑;同时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病人认真配合。
(4)丰富病人的生活,转移注意力。比如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组织病人交流联谊活动等方式使病人忘记病情的痛苦,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3康复期心理护理
(1)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邀请患者的亲戚、朋友等经常来探视、看望病人,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2)加大国家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力度的宣传,减轻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担忧。(3)生活指导:无论患者是哪种类型的晚期血吸虫病,都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病人的生活、生产、心理问题,因此,康复护理不能靠“替代”解决,指导患者在调适好心理状态下,进行轻度的生产、生活自理,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篇3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心理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47-02
脑供血不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也就是指人脑的血压无法满足供应需求进而使脑功能出现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脑干出血以及血压偏高[1]。简单的说,情绪的波动使人体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呈上升趋势,最终使患者的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现象,造成血压逐渐升高,心跳变快。经临床研究显示,情绪的波动使指端脉搏容积呈下降趋势[2]。因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与情绪的波动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分别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并经临床检查均符合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将本组82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5.1±4.5)岁;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3.5±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方式对患者进行讲解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其有一定的相关了解和认知。同时,向患者介绍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告知患者情绪波动带来的严重影响,进而使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的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2 控制情绪
由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家庭背景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例如:为患者发放相关知识的手册以及播放宣传片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2.3 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发展,并讲解情绪的波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带来的影响,这样一来,患者的家属就会格外注意,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并且一起面对疾病,进而树立治疗信心。同时,患者家属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有利于患者稳定情绪。
1.3 观察指标
采取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使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患者,组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1 50.67±5.43 36.56±3.02 52.45±6.56 31.73±5.67
对照组 41 57.58±4.93 47.35±3.93 54.92±7.43 44.59±7.95
3 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脑供血不足是最为常见的,并且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扩张血管或者通过改善微循环进行治疗,进而使人脑达到充足供血和供氧的目的得以实现[3-4]。相关报道显示,情绪的波动对脑供血不足患者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次研究活动显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能让患者对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此外,使患者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大提高[5]。由图中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情绪变化显著,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相比,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脑供血不足过程中,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不良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得到明显的改善,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大大减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闫秋芝.脑供血不足患者66例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8):426-426.
[2]张英.46例脑供血不足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4(30):71-72.
[3]俞萍.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102-102,103.
篇4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统计10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理状况。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具有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孤独失落、多疑、乐观、依赖等心理问题。结论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病;心理分析;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脑血管病显著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病人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1],因此心理护理显得有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对10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6例,男66例,女4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例,脑梗死59例,脑出血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
1.2 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具有焦虑恐惧、悲观抑郁、孤独失落、多疑、乐观、依赖等心理问题。
2 心理分析
2.1 焦虑恐惧脑血管患者病前多无明显症状,突然起病,常会导致语言、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言语不清、失语,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瘫痪等。由于陌生的环境、知识的缺乏、疾病的威胁,使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
2.2 悲观抑郁脑血管病病程长,所需费用高,治疗和康复需长期坚持才会有一定的效果,患者容易对预后失去希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抑郁心理,不愿与人交谈或经常发脾气,拒绝治疗和护理。
2.3 孤独失落老年患者在社会或家庭中扮演支配者的角色[2]。患病后,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使心理备受打击,感觉自己成了“无用”的人,甚至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而儿女已成家立业,忽视了对父母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交流。使得老年患者的孤独失落感增加。
2.4 多疑部分老年患者变得非常敏感,怀疑自己的病情、治疗、预后,既想了解有关疾病的信息,又疑心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用药是否对症,同样的问题会反复询问或向多人询问,疑虑重重,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苦闷、忧愁等。
2.5 乐观少部分老年患者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对病情盲目乐观,以致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影响疾病康复。
2.6 依赖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疾病及年龄的关系,很多生活上的事情由家人及护理人员代劳,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即使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也要依靠他人,直接影响康复训练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3 护 理
3.1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询问病情,并向患者做人院宣教,主动介绍医院、科室的环境,常规护理,作息时间,主管医生、护士及科室主要人员姓名,让患者尽快了解科室人员及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同时向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原因、诱因及相关知识,告知疾病注意事项,指导饮食,康复的一般知识,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3.2 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抑郁的病人不勉强其配合,让其发泄心中的苦闷,给予心理支持,情绪稳定后征得病人同意再做各项治疗护理[3]。介绍科室恢复较好的患者,以事实病例进行说服,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制定细致的治疗护理方案,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3.3 尊重、关心、体贴老年患者,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多关心、多问候。解释病情时要耐心,语速要慢,态度和蔼,经常到病床前与他们交谈,听他们述说病情,征求意见和建议,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的孤独失落感。
3.4 护理人员要耐心听取老年患者对病情的叙述,对他们的询问要百问不厌,交谈时,做到大方、自然。经常讲解治疗和用药知识,让同种疾病疗效明显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放松心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取得最佳的疗效。
3.5 加强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宣教时侧重脑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的讲解,使患者和家属从根本上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并加以重视,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得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6 要尊重老年患者的意见与要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可批评和训斥,要讲道理进行规劝。经常鼓励尽最大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脸、刷牙等,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树立信心,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摆脱依赖心理。
4 讨 论
老年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绝大多数伴随心理问题。心理状态在疾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通过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亚菊,林海萍.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的作用[J].家庭护士,2006,4(2):18-19.
篇5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1 不同类型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该类患者共45例,以新感染者为主,患者对血吸虫病比较陌生,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其心理活动。具体表现为:情绪紧张、对该病不了解、经常找医生打听病情、担心病情过重难以医治,因而造成失眠、纳差、情绪不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2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该类患者408例,多数是疫区20—50岁的青壮年,这些人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或是家长,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而造成重复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有乏力、腹痛、腹泻等轻度症状,大多数患者与正常人一样,能吃、能睡、能劳动,常常表现为无所谓,进而影响其全家人的血防依从性。
1.3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该类患者59例,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因经常住院离开劳动工作岗位及家庭和亲人精神上比较空虚,情绪不稳定,有的患者提出过分要求,多数患者胡思乱想,自认为自己已是无药可救了,只等死神的到来,常常表现为恐惧、紧张或悲观绝望,或焦急渴求或疑虑不安,这些心理活动对疾病的转归起着消极的作用。
2 护理对策
2.1对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多给予爱护,做好精神安慰工作,调整心理平衡,消除紧张情绪,是身心护理的关键,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使患者建立亲切感和信赖感,消除恐惧紧张心理,诱导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针对他们缺乏血防常识的缺点,要向他们进行血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安排他们看实物、图片,增强血防意识,自觉同血吸虫病作斗争。
2.2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某些有错误认识的患者应多给予说理开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突出心理治疗和精神护理的重要手段。针对他们对血吸虫病危害的认识不足,要请同室或别病室的晚期血吸虫病友进行献身说法,介绍其病史,因病而家贫的家史,使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认识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性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进而改变其卫生行为,提高其全家血防依从性。
2.3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必须从整体护理观点出发,根据病情和不同患者心理活动分别进行相应的生物性护理和心理护理,首先要制定护理方案,重点针对出血和休克、肝昏迷等重症患者渴求不安心理,除进行仔细观察和配合医生进行止血,抗休克外,还应给以细心照料,耐心开导。其次,注意患者的个性,也要注意血吸虫病患者群体的共性,社会环境、亲友病友的心理、言行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因此,要做好他们的工作,使消极影响变成积极影响,有利于心理稳定。对具有悲观绝望心理的患者,要关心安慰他们,使患者坚持住院,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更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和教育,术前除一般心理护理外,特别请患者信赖的手术医师给其讲解手术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等,请手术成功者介绍亲身体会,并及时与家属、有关单位联系,解决手术费用[2]。术后,用和蔼可亲的言行,周到的护理及严谨认真的态度,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因素所致的恐惧、焦虑情绪。此类患者希望被重视的心理需求更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护理,使术后疗效得以巩固。
2.4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了解血吸虫病的特征,掌握其心理护理方法,在具体施护过程中,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对策,区别对待患者。其次需掌握有效施护的技巧(护患沟通的技巧,心理危机的处理与调停策略等)。对于患者无端的敌意反应、应在高度同情的基础上谅解并关心患者,恰到好处地疏通指导,并积极创造宽松的气氛,缓解患者的不依从性(不信任、不配合、发脾气等)。第三应具有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及良好的修养。第四要倾注更多的心血,用心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总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开展对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篇6
《风湿性疾病临床护理研讨班》第三届正式开始了。这次学习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为主题,与会的有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护士长张XX、XX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护士长陈XX、XX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XX及护士长梁XX、王XX、以及全国30多个省份60多位护士长及护士……整个学习过程,氛围活跃、座无虚席、内容丰富。
通过这四天的学习,我掌握了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患者的管理,了解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的新进展,学习到了如何正确配置生物制剂及如何预防病员的不良反应,知道了国内外慢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其实我对慢病管理很感兴趣,例如台湾的魏XX教授讲到:“在台湾,我们是主动到社区,主动筛找病人,并且送药到口。”这也就是一级预防在台湾的真实写照。针对慢性病人,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等等,慢病管理显得更重要,“让患者自己在红萝卜和棍子里选择。依从性好,就能得到红萝卜(保险的补贴);否则,红萝卜就没有了。”
篇7
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
[摘要] 目的 分析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给予研究组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血压变化。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关键词] 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高血压;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4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a)-01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of benner pury and metoprolol tartrate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lderly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randomly, forty-one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enner pury therapy,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benner pury and metoprolol tartrate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blood pressure chang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6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75.61%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After treatment,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0.05), which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enner Pury and metoprolol tartrate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is significant, and can reduce levels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enner Pury; Metoprolol tartrate;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Heart failure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内科疾病,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变化和老年人口增加,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资料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50%患有高血压[2]。心力衰竭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也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3]。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贝那普利是常用药物之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治疗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应用价值更高的治疗方式,该研究采用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方式和单使用贝那普利方式分别对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者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方便选取8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选入标准:①年龄≥60岁患者;②原发性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③对治疗中所使用的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药物无过敏反应患者;④能够谨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患者。排除标准:①对酒石酸美托洛尔、贝那普利药物无法耐受者;②有交流障碍患者;③有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患者;④患有肝脏、心脏等重大器官疾病患者;⑤心功能分级在Ⅲ级以上者。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2~80岁,平均(73.56±5.14)岁;病程2~15年,平均(7.26±2.43)年。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2~82岁,平均(73.97±5.52)岁;病程2~14年,平均(7.14±2.17)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生产批号:20100602)治疗。口服,1次/d,10 mg/次。研究组:给予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贝那普利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另加酒石酸美托洛尔(生产批号:20100905,规格25 mg),口服,2次/d,100 mg/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参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标准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10 mmHg,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患者舒张压或收缩压下降幅度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n(%)]描述、χ2检验临床效果等计数资料,用(x±s)描述、t检验舒张压、收缩压、LVEDD、HR、LVEF等计量资料,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3 讨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通常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发病机制为心脏负荷长期受到加重,容易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浆儿茶酚胺增高,从而引起心室重构,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出现心力衰竭[4-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使用的贝那普利药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患者服用后可以帮助其改善肝脏中血管素的消解,从而起到降压、舒缓血管的作用[6]。但单独使用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治疗作用,但效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对于心衰的治疗作用微弱。
酒石酸美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其半衰期长达20 h,该药在降压方面药理机制为:①通过阻滞心脏β受体,起到降低心输出量、抑制心肌收缩作用。②对中枢神经和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β受体实施阻滞,能够优先抑制和减少儿茶酚胺与肾上腺素的释放与分泌,达到降压的目的。③抑制肾素分泌,降低血压[7]。此外,酒石酸美托洛尔在抑制心力衰竭方面有以下药理机制:①降低周围循环阻力,可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脏负荷。②将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可保护心肌细胞。③将心室率减慢,从而可以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④增加心肌电稳定性,从而改善心功能,进而对心力衰竭的发展起到控制和延缓作用[8]。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内那普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减慢患者心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血压。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学者袁丹[5]在研究中表明,采用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后SBP(121.6±13.3)mmHg,DBP(79.7±9.1)mmHg,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治疗后血压值[SBP(140.1±17.0)mmHg和DBP(88.1±9.3)mmHg],同时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360.5±69.6)m也显著长于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组(328.4±68.2)m,应用价值较高。其与该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提示采用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单使用贝那普利更佳,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贝那普利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唐遇春,彭睿.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33):155-156.
[2] 邱建喜.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7):1373-1374.
[3] 宋梅.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51-152.
[4] 李敏,杨梅先.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47-48.
[5] 袁丹.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122-123.
[6] 张梅,史洁.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 北方药学,2015,12(6):36-37.
[7] 陈雪莲,温西浩,靳艳玲.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6):113-114.
篇8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ST-T异常;QT;U波;心律失常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亦高,亦多发生心电图改变,直接影响患者康复与生存率,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笔者对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本院收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ECG改变规律及发生机制,以利于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脑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70岁以上2例、60~69岁4例、50~59岁19例、40~49岁16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产心电图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于24 h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2 结果
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98例,占81.7%;正常22例,占18.3%。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39例,占同组的88.6%,表现为ST-T异常、Q-T间期延长、U波明显者共25例(56.8%),其中心律失常7例(15.9%)、左室肥大劳损5例(11.4%)、传导阻滞2例(4.5%)、心电图正常5例(11.4%)。脑血栓组心电图异常59例,占同组的77.6%,表现为ST-T异常、Q-T时间延长、U波明显者共35例(46.1%),其中心律失常22例(28.9%)、左室肥大劳损2例(2.6%)、心电图正常17例(22.4%)。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管循环障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引起心脏活动改变,即使没有原发性心脏病亦可出现心电图的异常。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与出血量的大小有关,出血量越大,异常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小。主要表现有心肌缺血性改变或心肌劳损以及各种心律失常,以左心室肥厚、ST段下降、高大T波为最常见。本组ST-T异常、QT间期延长、U波明显者共60例(50.0%),其中心律失常29例(24.2%)、左室肥大劳损7例(5.8%)。主要系血肿及其并发的脑水肿压迫脑组织损伤。导致下丘脑调节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时引起各种神经一体液因子的激活从而使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导致心电不稳定区域增加,心室肌复极不一致。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均可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神经细胞、纤维、胶质及血管等组织结构连续崩解破坏,此时大量钾离子外流,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破坏了其复杂的控制机制,从而产生脑缺血瀑布效应[1],引起一系列生化和代谢改变的恶性循环。同时大量出血形成血肿以及脑水肿可使脑组织受压、推移、向下压迫丘脑和下丘脑引起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会出现异常的心电。
早在1947年Byer等曾首次报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致心电图T波异常,以后陆续有类似报道,并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此类神经源性改变主要就是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ST段抬高、下移或平直延长,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Q-T间期延长),其次为心律失常[2](窦速、窦缓、房颤、早搏、少数病例有厚的心电图改变考虑可能与部分患者长期的高血压病史有传导阻滞)。本组病例中的心电图改变符合报道。至于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考虑可能与部分患者长期的高血压病史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累及丘脑下部、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及心电图改变,称为脑心综合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是多方面的,有报道,其中基底节区及脑干部出血或梗死者的心电图变化明显,相反周边部的变化较小,即是同心圆性改变[3],与本资料有相似结果。其发生机制有几种看法:①与血浆儿茶酚胺有关,中枢神经受损常影响视丘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并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加速儿茶酚胺合成,造成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影响心肌的复极而出现S-T、T改变及Q-T延长[4];②脑血管病因意识障碍及使用脱水剂合并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引起Q-T延长及明显U波[5];③P波的高尖,认为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而非右心负荷过重;④急性脑血管病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亦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激活,儿茶酚胺升高,引起心肌受损或有醛固酮分泌异常[4];⑤心律失常的发生认为是刺激迷走神经,形成心血管反射所致[6];⑥心脑血管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后遗症多,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了解这类疾病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能有效地阻止患者病情的进展,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新志,韩群英,郭学芳.中风脑病诊断全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0-248.
[2] 焦丽萍.颈椎脱位并颈椎损伤致心电图异常一例.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增刊):58.
[3] 划吉林,段德新,吴志美.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35-37.
[4] 郭淑霞.临床荟萃,1996,11(1):15.
篇9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特殊常无家属陪护,由于患者的心理压力大,监护室里的环境、仪器及各种设备的报警声,以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常给病人带来紧张、烦躁、孤独、恐惧、抑郁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易影响病人的病情好转,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06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对应的心里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选106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龄34——99岁,监护时间一般为2——15天。
2、心理特征分析
2.1心理问题 所选病例中的中年患者,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多种问题,发病急,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老年人生理上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心理上易产生失落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感,情绪波动较大,易急噪、固执、多疑,甚至对医护人员会产生不信任感。
2.2原因分析 (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对环境陌生。(2)取消家属陪护,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让患者增加孤独感。(3)病房内配备的各种先进的抢救设备、仪器,以及监护仪的报警声,都会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4)频繁的检查,治疗措施的实施,紧张而忙碌的气氛,患者会产生焦虑。(5)病室内其他病友的病情恶化或死亡,均会引起病人的恐慌情绪。
3、护理对策
3.1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除了有熟练及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病人生理及心理变化的能力。病人因病情发作被家属送到医院来就诊,疾病的痛苦,死亡的威胁,加上环境的改变,最易产生恐惧、紧张不安情绪。此时我们要观察到病人情绪细微的变化,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房的基本情况,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向患者说明各种监护仪使用的目的及在使用中可能发出的声响,使其有思想准备,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量统一时间安排治疗护理操作,并争取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我们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言行会给病人带来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负性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情绪。要做到良好的言行要注意以下几点:回答病人的病情时,既要有说话艺术又不可以含混吞吐,以免病人产生疑虑;对待病人要态度温和、言语诚恳但不怜悯;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用药、仪器设备的使用目的时,要用通俗易懂,使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生活,使其能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措施的实行;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或抢救时,及时拉起窗帘遮挡,以免给其他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减轻或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
3.2消除孤独、寂寞心理 主动的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并努力帮病人解决,以减轻病人家属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尤其是面对性格内向的病人,更是应该多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了解病人身体的不适,心理的需求,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并针对病人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10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并发症
材料与方法
2003年5月~2005年5月收治25例尿毒症患者,年龄28~65岁,其中男16例,女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例,高血压并发肾功能衰竭6例,糖尿病肾病7例。出现尿毒症时间为0.5~3年。其中高血压及贫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各种电解质紊乱均有心电图改变,为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
透析指征:①血尿素氮(BUN)≥28.6mmol/L;②血肌酐(Cr)≥707μmol/L;③内生肌酐清除率≤0.08ml/(s・1.73m2);④出现心力衰竭或尿毒症性心包炎;⑤高血钾:血钾≥6.5mmol/L。
血透方法:25例患者中有21例每周进行血透2次,2例患者每周1次或2周3次,3例患者每周透析3次。透析时间除诱导透析为3小时外,常规透析均为每次4.5小时,治疗3个月后行疗效统计。
结 果
透析前后疗效见表1。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任何年龄组的尿毒症患者均可发生高血压及贫血,而40岁以上的病人出现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炎及心律失常多见,病程一般在2~3年以上。
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①尿毒症性心肌病;②高血压;③水潴留、容量负荷过大;④心包炎;⑤动脉粥样硬化亦可导致心力衰竭;⑥血透动-静脉内瘘之后血液分流量每分钟可达400~700ml,加重了心脏负荷;⑦所用醋酸盐透析液有抑制心肌收缩作用;⑧本组12例中有4例因肺部感染而诱发心衰。
对心衰处理要进行充分透析和超滤脱水,以减少容量负荷。对心肌病患者,同时要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对肺部感染者,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或者先锋必控制感染后,心衰方能完全控制。
心包炎:发生原因与贻误治疗有关。有学者报道于透析过程中发生的心包炎多为血性心包积液[1]。本组对容量负荷过度引起的心包积液,治疗中采取限制钠盐摄入,进行超滤脱水等措施。
高血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80%~90%[2]。大部分病人病情反复,必须服用降压药物,如拜新同、洛汀新、倍他乐克等。本组高血压治疗效果与文献中报道相符合[3],推测与肾素分泌过多有关。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增加了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我们总结了25例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共有9种,其中高血压可发生高血压心脏病,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也可导致心律失常。所以,这些并发症均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治疗结果表明,对此类患者应进行充分透析,同时对不同的并发症及时用适当的药物对症治疗,则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只有处理好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才能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这点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平,黄哈尔.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心血管问题.中华肾脏病杂志,1986,2(1):24.
- 上一篇: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下一篇: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