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4-11 08: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立法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立法工作意见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依据,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依法治理,建设“平安”、“法治”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二、工作任务

(一)紧紧围绕党的十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抓好以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使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有新的提高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十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新的要求,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精神状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法制宣传。围绕党的十确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实现“三大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强化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各村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镇辖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公职人员学法用法的监督、督促工作。要针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在学法用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4、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学、小学、小学要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计划“四落实”。各学校要深入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制副校长要为学校举办法制讲座或上法制课等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

5、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各村(居)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村级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挂图的作用,实现农民法制教育的普及化。大力加强农村资源、土地经营流转、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等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大村(居)支部“两委”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居)支部“两委”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二)加强法制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创新行政监督机制,逐步形成监察、审计、政府法制监督的有机整体,实现监督的整体效能。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三是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及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行政执法督办制度、申诉和检举等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三)深化“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民主法治村(居)”创星达标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加强基层基础,全面落实“平安”和“民主法治村(居)”创建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开展民主法治企业的创建活动。三是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推进学校、商场等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法制宣传教育组织网络,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一是调整充实镇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能。二是建立3-5人的普法讲师团队伍,制定工作规则,经常开展交流和授课活动,为基层群众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三是建立一支义务法制宣传员队伍。

三、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镇辖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工作推进实施,镇党委成立依法治理领导小组。

篇2

一、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一)福利企业应保障残疾职工的劳动权利,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适合残疾职工工作的劳动岗位。全勤上岗的残疾职工的劳动报酬必须坚持“同工同酬,适当照顾”的原则,且工资收入不低于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按月发放工资;残疾职工因个人原因不能全勤上岗的,可实施弹性工时制,其日(小时)工资标准不低于市劳动部门规定的标准(2年度日工资不低于33元/天,小时工资不低于4.1元/小时);在职不在岗的残疾职工最低收入不低于市民政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线(2年度不低于3120元)。残疾职工工资发放必须使用银行卡,银行卡必须发给残疾职工本人(或监护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发至残疾职工本人的,应报镇、街道、工业区(以下简称各镇)民政部门备案。

(二)福利企业必须按规定为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农村户口的必须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鼓励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非农户口的必须参加小城镇或城镇社会保险。

(三)福利企业作为安置残疾职工的特殊企业,应在厂纪、厂规等规章制度中体现对残疾职工的保护,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建造无障碍通道及设施。

二、维护福利企业合法利益

(一)福利企业有权拒缴未经批准或业已取消的收费项目。

(二)福利企业应按政策规定比例安排残疾职工就业,并保障到位,在此基础上,福利企业有权享受国家政策给予的税收优惠。

(三)各镇应继续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以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福利企业发展。从2年起在福利企业保障残疾职工权益到位的基础上,各镇收取的投资约定回报款原则上降低33%;对亏损微利企业,各镇可加大减免力度。各镇收取的投资约定回报款应主要用于重残无业、丧劳残疾人救济等社会福利事业。

三、进一步扶持福利企业发展

各镇要进一步支持福利企业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中规范福利企业,以规范促进福利企业发展。

各镇应制订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发展的规划。对残疾人进行分类,实行不同流向的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置福利企业集中就业,鼓励自主就业,有计划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加大重残无业及其他丧劳残疾人社会救济渠道。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部分福利企业招收丧劳残疾人,各镇应逐步予以调整。福利企业新增人员必须招收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新办福利企业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禁止老企业转办福利企业,应具有独立的生产区域、生产产品、单独的财务核算,招收残疾职工必须是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无业残疾人或原福利企业失业残疾职工。

篇3

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是第四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的活动,是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由“虚”变“实”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方法,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可以全面推进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实现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公共事务法制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形成全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用法、护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为此,2003年初,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和市文明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的实施意见》,力图通过创建活动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我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还聘请9名退休干部担任我市“四五”普法特邀督导员,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文件下发后,创建活动逐步以各种形式在各单位开展起来。为摸清全市各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2003年5月中旬由政法委、普法办和司法局组成的督查组对全市各单位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激励后进,5月下旬,及时在创建活动开展较好的××*镇召开了全市各签约单位参加的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现场会,以便以点带面,使创建工作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古牧地镇的经验介绍,与会的其他各单位进一步提高了对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开展了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的要求,目标和任务,从而为在全市各单位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活动奠定了基础。10月,召开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

为使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市各单位蓬勃开展起来,2004年4月,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召开了2004“四五”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暨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工作会,专门进行了部署和宣传动员,并对2003年第一批验收通过的73个先进单位颁发了“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匾牌。

一是全面做好前一年的考核验收工作。根据市委、政府统一安排,今年年初,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四个组,分别由市领导带队对已申报的87个单位进行考核验收。验收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座谈会、测试等验收程序,经最后综合评定,共有73个单位通过验收,通过率为30%。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篇4

一、提升高度,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局对依法理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按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设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依法理财试点工作作为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省财政部门依法理财试点方案》的主题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在全局范围进行依法理财专题讲座以及定期培训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把全局每一位财政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切实开展依法理财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做好全市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完成好省厅交给我局的任务,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有效指导全市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的开展

按照《*市财政系统依法理财试点工作方案》关于组织领导的安排,成立全市依法理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分范围、分重点指导和监督工作落实;尽快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全方位讨论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充实调整工作方案,安排筹备财政部可能在我市召开的依法理财现场会议;研究打造依法理财工作体系、制定方案实施细则和依法理财调研计划,协调动员全市财政系统积极开展工作,安排本年度全局依法理财工作任务,制定学习培训规划。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成立由办公室、组织人事处、预算处、监督检查处、条法处组成的局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督导小组,定期、定向对处室和单位承担的试点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起到全省依法理财试点示范单位的作用。

三、分解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夯实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基础

按照省厅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动员会和方案的要求,重点围绕落实以下六项任务,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一是以转变财政职能、履行财政职责、规范财政管理为重点,依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建立完善依法理财制度体系;二是规范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加强非税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管理,加快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三是以防止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浪费为重点,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监督效果;四是以完善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建立规范性文件立项、起草、审核、协调、审议、执行制度和运行机制;五是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人才作用为重点,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干部轮岗和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奖励规则,调动干部积极性;六是以强化权利内部制约为重点,完善内部会审制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工作机制,切实规范内部管理。

在明确、充实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局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以下统称各单位)工作职能的特点,围绕以上重点任务,做好落实。先由各单位按照“*市财政局依法理财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的内容,制定“*市财政局XX处依法理财试点工作规划”(见附件2),并于2009年5月22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全局方案实施细则,再由领导小组将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岗位,明确单位、岗位的责任;各单位根据工作分解情况,于每年初制定“*市财政局XX处依法理财试点09年度工作计划”(见附件3),确定具体任务的完成时限和效果;局依法理财试点工作督导小组根据计划汇总情况,研究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考核,并将依法理财试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范围,从而确保各项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篇5

一、主要任务和目标

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风电产业化体系,完成本市风能资源详细测量、评价和规划工作,掌握风力资源分布情况,建立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风电项目储备。引进培育具有技术研发、检测认证、试验测试等功能的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同时做好配套电网建设,实现风电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利用。

二、基本思路

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落实出台风电发展扶持政策,做好风能资源详细测量、评价和规划工作,以市场为导向,统筹优化风力资源配置,探讨推行风场出让公司化运作,实现风电的规模发展,提高风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内容及要求

(一)主管部门和运作机构

市发改局是我市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市风力发电项目开发权许可的前期审查和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组织协调。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价、风电发展规划、研究论证等内容。

成立专门从事风力发电开发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电开发公司”),参与全市风力发电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委托有关咨询或技术单位,具体承担我市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的实施,探讨推行风场出让公司化运作,以市场为导向,寻求通过招标等有偿出让的方式,优化风力资源配置,实现风力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二)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价

市发改局会同市气象局、风电开发公司等部门、单位通过招标或委托形式,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技术单位承担风能资源测量工作。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执行。风能资源测量设备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计量标准。委托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实施风能资源评价,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交评价成果,建立风能资源数据库。对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价成果、风能资源数据库,实行全市统筹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有偿管理使用。

(三)风电发展规划

风电发展规划以风能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按照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原则,明确发展目标,规划选定风电场场址并初步拟定开发顺序。

近海海域(滩涂)、沿海陆域、内陆山区丘陵地区,风力资源相对丰富。要重点围绕内陆山区丘陵测风开发,严格控制特殊保护区域,避开湿地候鸟迁徙地带等区域;严格控制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国防工程基地、董家口港区和临港产业区等海域及沿海陆域的开发。

风电发展规划应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建设发展规划,并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及海洋功能区规划等相衔接。

(四)研究论证

我市风电场项目在确定开发权前应开展有关研究论证工作。前期预可行性研究,包括风能资源测量、风能资源评价、项目业主确定前开展的研究论证等工作,由风电开发公司负责,其前期工作成果可实行有偿转让。

陆上风电场项目在确定开发权前应取得规划、环保、电力等相关部门的初步意见;海上风电场项目在确定开发权前应取得海洋渔业、规划、环保、电力等相关部门的初步意见。

未经许可,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工作。

(五)开发权授予

我市风力发电项目开发权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确定。风力发电项目原则上均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开发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开发权的风力发电项目,应符合国家和我市的特许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定。

获得风力发电项目开发权的企业必须与市政府就项目开发区域、项目规模、土地利用、项目预期效益及对当地自然、经济、生活环境影响等方面签署协议,与电力部门签署上网系统接入协议和上网电量购售合同,并按协议和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任何部门、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与风电开发企业签订风电开发协议或意向性文件。取得风电项目开发权的企业未经原授权机关许可不得擅自转让风场,倒卖项目。

(六)项目审批

被授予开发权的单位,应依法组建项目法人,并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向市发改局及时报送风力发电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发改局初审后上报市和省发改委核准,之前应当取得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批复文件,海上风力发电项目还要取得海洋、海事等相关批复文件。

(七)开发权出让

要加强风电进入报批手续项目、已签约测风项目和在谈项目的风场使用管理工作。坚持风场有偿竞价出让基本原则,合理确定风场出让基准价格,风电场开发权由风电开发公司统一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已进入报批手续的项目,在保证投资方申请开发权许可过程取得的权益基础上,按照基准价扣除其前期工作费用或按照半价收取风场出让费用;对已签约开始测风项目,统筹纳入全市风能测量评价工作;对在谈项目风场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有偿竞价出让。项目开发权确定后,项目投资方支付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偿付前期工作经费支出和补偿项目所在镇(村),扶持当地经济发展。

(八)建设用地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应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尽量使用未利用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避免破坏性建设,并尽量避开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依法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按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计算和征地。其中,非封闭管理的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用地,按照基础实际占用面积征地;风电场其它永久设施用地按照实际占地面积征地;建设施工期临时用地依法按规定办理。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初审后上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预审。

四、加强组织领导

篇6

为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规范城乡建设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管理秩序,保障全区城市化建设推进,根据全市违法建设整治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基础,区、镇(街道)联动,职能部门配合的防违拆违工作网络和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拆并举,突出以防止和遏制新的违法建设产生为重点,全力以赴,动真碰硬,全力遏制新增违法建设,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理历史违法建设,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职责履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是防治违法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各镇(街道)为违法建设主体;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是防治违法建设工作一线责任人;驻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为违法建设执法主体,区违整办为全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建设、住保房管、公安、国土、规划、工商等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积极履行职责,合力解决好违法建设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镇(街道)要加强违建巡查力度,及时遏制违建苗头。对于在建的个人违建,相关责任单位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制止,防止形成既成事实,缩短拆违周期,降低拆违成本;对于单位违建、群体性私人违建,相关责任单位要早发现、早出击,尽快遏制蔓延势头,并及时报区违整办。

(二)完善共管机制。充分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级职能,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协同保障的工作要求,上下联动,形成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合力。区政府定期召开例会,落实责任,专题推进防违、拆违工作。区违整办每月组织召开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例会,通报整治情况,研究解决违建案件和整治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镇(街道)也要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拆违工作抓紧抓实。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尤其是基层单位要加强违建整治信息、动向和经验的报送工作,形成信息共享、合作联动的工作局面。对新增500平方米以上的违法建设,实行即日即报制度,由区违整办及时上报区委、区政府。

(三)健全防控网络。将全区分为3个片区,由区城管局组建专管员队伍,执行每日包干巡查,及时掌握违建动态。各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巡查队伍,尤其要建立健全村(社区)违法建设巡、报、防、整四方面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工作通报制,聘用信息员队伍,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拓宽监督面及监督渠道,确保早发现、早查处、早拆除,及时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四)加大处置力度。针对当前违建屡禁不止、查处力度不强、决定执法流程时间较长的现象,强化依法处理,加大处置力度。对不服从行政执法停工通知的违建户,由区城管执法大队依法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对拒不停工、拒不拆除的,要及时采取强制措施,促进拆违工作落到实处。

(五)严肃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拆违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区监察局要会同区城管局制定拆违工作问责办法,对党员干部顶风违建或包庇、纵容违法建设的行为,一经查实,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对拆违工作不力、违建现象严重的地区、部门和单位,实施行政问责。对违法建设防控不力,出现新增违法建设的镇(街道)和村(社区),视情节追究相关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镇(街道)也要将村(社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整治中进展不力、推诿扯皮、纵容支持违法建设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整治重要性的认识,把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认真组建好违法建设整治工作队伍,确保“七个到位”,即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要层层分解整治工作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

篇7

1.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估标准,明确创建目标,努力提高创建实效,推进法治建设。要将创建活动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作用,使群众真正从法治创建中得到实惠。

2.深化依法治理。一是继续推进法治东城创建。认真探索法治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工作力度,推进法治创建活动规范运行。二是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辖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三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丰富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内涵,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深入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工作。各社区及相关部门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和“谁执法、谁治理”的要求,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专项依法治理活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3.加强阵地建设。加大大众传媒普法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便捷,更有针对性,更为群众喜闻乐见。加强普法窗口场所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法治主题公园(广场)、法制宣传长廊等大型普法教育阵地,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开展流动法制宣传。积极引导相关单位加强法制宣传栏、普法教育园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所的作用,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4.打造法治文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推进本土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促进法制文艺发展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建设,促进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组织推荐申报上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组织筹划法制宣传教育重要节点宣传活动,充分运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二、着力抓好普法重点内容和对象,推进全民法律素质提升

1.突出党的十精神的学习宣传。深刻领会党的十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党的十精神统揽、指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突出宪法的学习宣传。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3.突出新颁布或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立足当前社会和广大公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重点开展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新颁布或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巡回宣讲、阵地宣传、组织考试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新颁布或修订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

4.突出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法制宣传。围绕我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区,川南商务高地,宜居幸福”,早日实现“结合部科学发展领先区”的目标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好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5.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坚持并健全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领导干部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以及公务员法制培训等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学法用法的示范作用。

6.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辖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和法制副校长“五落实”,坚持校内法制教育课与社会第二课堂法制教育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效。结合职业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7.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重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新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化企事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权利义务意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8.加强社区居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辖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社区干部和“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积极学法用法,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有效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机制,规范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内容、途径和方式,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宣讲团成员、普法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法律进社会组织、进院落农户、进集贸市场、进公共场所、进建设工地、进寺观教堂、进网络等活动,根据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层面延伸,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使主题活动更好地深入基层,有效地服务群众,调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普法效果。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篇8

为进一步推动劳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现就全区2014年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以服务园区企业为重点,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转移、增收入”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就业环境,推动劳动力多渠道、大规模转移,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就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区累计实现转移就业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8亿元,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8万人、就地就近转移12万人。当年新增转移2万人,向经济开发区转移0.2万人,当年培训2万人。

三、工作重点

(一)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用工

一是成立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服务领导小组。由区政府牵头,劳动、财政、农业、交通、教育、扶贫办、工业园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末召集成员单位交流劳动力培训、经济开发区用工等情况。

二是鼓励向经济开发区企业输送劳动力。继续按区政府《关于加强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服务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培训、中介机构和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向经济开发区企业输送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并服务3个月的,按每输送1人给予100元奖励,集体的培训、中介机构按50%奖励给组织者个人。财政部门要做好劳动力培训奖励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劳动部门要认真做好资料的备案和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的考核力度,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在做好劳动力动态管理的基础上,要积极做好用工服务工作,要经常深入缺工企业,了解企业情况,做好现有人员的后续服务。同时提高对电焊、车工、数控车床等技术含量高工种的补助标准,增加对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补助标准,促进高技能人员向经济开发区转移。

三是加强培训机构、职介机构与企业用工的对接工作,建立用工信息对接机制。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开展对接服务,经常性召开培训机构、职介机构、缺工企业座谈会,企业负责人与培训机构、职介机构负责人建立稳定、直接的关系,提高对接的频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各类用人单位开放,吸引用人单位进场或委托招聘劳动力,定期举办“三方对接、联动招聘”活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职介机构同时进场招生、招聘,实行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的对接、用人单位与技能型人才的对接、职介机构与劳务派遣就业的对接。

四是强化用工帮办服务工作。按谁招商,谁负责用工帮办服务的原则,将企业缺工信息报送给各帮办单位,区企业用工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按季召开集中帮办活动,将帮办任务分解到各帮办单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帮办单位的自身优势,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二)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继续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准。去年确定的35所定点培训机构,为劳动力转移培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现有的这些培训机构开展工作不平衡,有少部分根本就没有开展培训工作,有的各自为战,而且规模小、力度弱,既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又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实施。下一步要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调整充实定点培训机构,继续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让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消除各自为战、重复投入、多头培训的不良现象。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和带动作用强的劳动力培训基地,切实提高技能培训水平。

二是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学员技能水平高低,关系到学员转移就业效果,关系到工程实施质量。按省里的规定,今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首先发放技能培训的培训卡,学员持卡培训,培训机构凭培训卡领取培训券,切实提高培训券的使用效果。要以“两后生”为重点,全力做好培训卡发放和技能培训工作。各培训机构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必要的实习和操作。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要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改进培训方式,以农村新增劳动力为重点,大力组织动员和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培训,积极扶持开展“校校结合、校企结合”培训,把培训向两头延伸,一是前移,把培训重心下沉,在乡镇、村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切实降低农民参训成本,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培训;二是后移,把培训阵地向城市、社区延伸,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促进劳动力培训技工化。

四是做强特色培训基地。加大对培训机构的宣传力度,彰显其办学功能,提升其知名度,促进培训机构向规模效益集聚,重点抓好数控车床、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电动缝纫等优势工种的突破,抓住民办职业学校机制灵活的特点,强化某个专业的突破,逐步放大特色培训基地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切实发挥乡镇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各乡镇职介机构要按照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建设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今年各乡镇都要建好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年底劳动部门要按星级服务中心标准进行考核,同时要合理确定人员方案,人员没到位的乡镇要根据编制数适当调剂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全省“镇镇通”网络的作用,热忱周到地为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真正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篇9

大家好!

创新管理战略,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面对近几年来行改革改制以来突飞猛进的变化,我们禁不住热血沸腾,信心倍增!创新管理战略,促进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及配合全局的能力,我想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敬岗爱业,竭诚奉献。作为银行一员,团结互助是我们每个人敬岗爱业的基本表现,是肩负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要求银行人员筑牢团结的思想基础,把整个银行成员的精力都集中到银行工作中,智慧都凝聚到开拓进取的事业中,行动都统一到共谋发展步调上,用团结凝聚人心,用团结凝聚力量,用团结创新业绩。用自信、温情、实力、技巧性的营销客户;用热心、细心、耐心、爱心地为每一位客户放心,让他们支持我行发展;任何时候都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用优质的服务吸引、壮大客户群体,实现经营目的。

(二)提升领导,抓好服务。作为一名,我坚持抓好为基层行服务工作,做好领导职能,即:领、导、统、御。“领”:就是引领、带领,主题词是愿景、战略、责任、规划;“导”:就是教导、疏通,主题词是流程、沟通、培育、权变;“统”:就是统整、融合,主题词是协调、聚力、集约、效率;“御”:就是驾御,制衡,主题词是组织、伦理、文化、凝心。强化发展的观念,用发展的思路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措施解问题,紧跟当今世界金融的发展潮流。

(三)抓好培训,提高素质。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行竞争能力的强弱,发展潜力的大小,要加大对员工的学习培训力度,完善覆盖全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岗位练兵,提高教育培训效能。在抓好规定必学的基础上,规范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差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重点、有倾向、分层次地抓好学习,把学习培训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使全体员工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主动地参与培训工作。

篇10

一、加快重点道路建设,打造江干畅通交通环境。

(一)、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主线,加快路网建设。

道路在交通网络中担负着“承上启下,连左接右”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全区应坚持交通建设优先,尽快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的格局;以建“经济路、平安路、环保路、和谐路”的要求,科学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推进江干区重点道路建设各项工作。

在“保质量、保安全、保畅通”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进度,着重切实抓好道路工程建设的组织施工。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在线路走向、建设标准等方面充分考虑道路运营安全的需要,做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加强道路运输的源头监管,加快推进事故多发点路段的整治、改造,提高道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防范道路安全事故。

(二)、以科技应用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道路交通运营效率。

道路车流量的增加使得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与使用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将日益突出,仅靠过去扩大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解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与日益紧张的交通资源约束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道路乃至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大幅度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等,实现交通运输内涵式的增长方式,使运输质量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这样,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逐渐相适应的趋势才有可能持续下去,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才有可能保持不变或继续增大的可能。

“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时,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推广智能交通系统,保证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随着德胜高架逐步建设开通,九堡客运中心的搬迁,德胜东路当前流量日益增大,与南北向通往乔司唯一道路的杭海路争夺通行时间,导致杭海路通行困难,由德胜东路—三卫村路段形成易堵点,交通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加快九乔路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杭海路方向车辆通行能力,从而增加德胜东路方向的通行时间。同时九沙大道延伸段的建设亦能分流部分途径德胜东路的车辆。

因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庆春东路东西向道路的流量日益增大,与南北向城市主动脉的秋涛路争夺通行时间的矛盾越加凸显。随着庆春路过江隧道的开通势必引来大量过境车流,形成新的交通堵点。因此,加快秋石高架后续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秋涛路方向车辆通行能力,从而增加庆春路方向的通行时间。同时凤起东路延伸段建设亦能分流部分途径庆春东路的车辆。

二、夯实交通设施基础,完善道路维护保养工作。

道路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道路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道路建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流量的增大、超重超限车辆增多,道路将会产生病害。路面建成后,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路面裂缝,导致路面坑洼、塌陷、积水严重等情况。

路面裂缝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维修,会随着裂缝的增大,以及雨、雪水的逐渐浸入,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或土基含水量增加,使路基承载力下降,加之行车荷载的作用,导致路基、路面破损;路面早期裂缝如不能及时修补,将很快发展成为网裂、松散甚至坑槽,降低路面寿命,严重地影响行车舒适,道路综合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在“十二五”时期,江干区应以区政府为主导,我大队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日常性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行驶道路的情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对已改建的水泥或沥青公路路面进行及时性、预防性养护,对路面坑槽、断板、拥包、龟裂、沉陷、翻浆等病害进行处置,加大日常养护管理力度。

三、完善隔离设施,严格划分道路交通走向。

随着目前江干区流动人口、车辆的日益增加,交通管理压力增大,目前道路的设施情况,已无法杜绝部分行人、车辆横穿,违反标线等违法行为,从而容易导致事故多发。设置路面隔离(以硬隔离、绿化隔离带等形式),严格划分道路交通走向,势必将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

通过设置隔离,可以阻止行人横穿街道,车辆随意调头,可将上下行车辆分隔,避免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碰撞,另交通岛、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上也需进行一定方式的绿化,以隔离的方式,组织城市交通网络,起到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作用。

同时隔离以绿化带的形式,其植物的绿色能够带给交通参与者视觉上的柔和舒适,可减轻司机视觉上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停管工作,缓解江干区停车难问题。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而小区配建停车泊位普遍较少,不能适应城市机动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停车供需缺口日益增大,停车矛盾凸显,同时,小区停车价格关系不顺,已有配建停车利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小区停车供需缺口。从而大量小区车辆停在区内道路甚至周边城市道路上,公共资源被小区停车占据,车辆充斥小区路面,拥挤不堪,

消防通道被占,安全隐患严重,更有部分车辆挤占小区人行道和绿化带停车,导致小区生活环境被破坏,安全系数降低。小区停车难问题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是城市安全的一个潜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队前期对江干辖区小区、公共建筑周边的勘察,系统的小区停车设施规划方法,对解决城市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全区实际,大队拟定三个小区停车场建设方案:

1、已建小区或其周围公园/绿地空地很大,可建传统地下停车场。

2、已建小区或其周围公园/绿地空地不是很大,可建地下立体机械停车场。

3、对改建地下车库不具备条件的建设较早的小区,根据小区布局情况,在角落或业主同意的部位(如自行车库),建设地面泊车位或立体停车库。

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将是“十二五”的重大课题,通过建立停车场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引导城市交通模式良性发展。

五、加强“压事故、减伤亡”工作,落实源头管理。

“压事故、减伤亡”工作一直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重点单位的源头管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大队与区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按照“政府总体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源头管理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