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收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1 08:4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征收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收征收与管理

篇1

【关键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征收管理,相关建议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发展及现状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改革拉开序幕。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10省市。2013 年 12 月 13 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对改征增值税后应税服务范围的确定、税率的设定等方面作了相应调整,此文件于2014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内,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 17%;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邮电业服务,税率为 11%;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税率为 6%。通过拟定几档不同的税率,在纳税人整体税负水平不增加的情况下,将营业税逐步并入增值税中,使得征管工作能够平稳过渡。铁路运输业和邮电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后,相关劳务属于应税劳务,比照《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一般规定执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推行,在税收上带来了许多成效。其一是优化了税制,避免了重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大流转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13 年 ,在已纳入试点的 116 万户纳税人中,超过 95%的纳税人税负不同程度的下降,减税规模约为 251 亿元,平均减税幅度为 31%。其中:试点小规模纳税人大多由原营业税 5%的适用税率降为增值税 3%的征收率,且按不含税价格计征,税负较原来下降 40%左右;试点一般纳税人税负下降的面也超过了 70%。其二是扩大了内需,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持续深入,增值税抵扣链条的逐步完整、纳税人整体税负的下降,增值税税制特有的良税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三是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试点企业用于技术服务支出产生的进项税额准予抵扣,使得企业不会因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而背负沉重的负担。其四是改善了出口企业税负,出口退税横向扩展明显,退税范围由货物向服务领域扩展,技术咨询和转让等开始享受免税政策,国际运输和研发、设计服务也被纳入出口零税率范围。这两项主要政策变化,增加了享受出口退税的产品种类,有效降低了出口企业税负,提高了服务类和货物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中存在的问题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系统化的巨大工程,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第一是分税制税收征管基础受到挑战,1994 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提出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征管制度性安排,增值税这个全国最大的税种毫无悬念的划归为共享税,确定的分配比例是 75%:25%,中央政府占大部分。绝大部分营业税归由地方政府支配是这个标准出台的前置条件。营业税则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收入归属中央,其他均归属地方财政。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属于地方大税种的营业税每年都在大幅萎缩,当初设置改革分配比例的基础已经受到巨大挑战。在各地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大幅提高的当下,随着营业税的取消,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将被切断,地方财政收入无法保障出现缺口,这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会让地方政府更加依靠土地和资源。因此,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重构问题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征管制度安排性方面面临的首要难题。第二是征管模式上,营业税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和管理,是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最大税种,而增值税则由各级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对服务业由征营业税改为征增值税,自然会涉及到税收征收管理机构变化的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就牵出了对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管辖权和管辖范围进行重构的问题。改革后如果确定由地税机关负责增值税新增部分的征收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现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不过会出现同一税种由两个税务机关共同征管的局面,不便于业务指导和规范。第三是基层征管力度薄弱,“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自行申报、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成果,提升服务质量,搭建方便纳税人操作的申报征收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愿,但也会受到纳税人个人素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篇2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强化土地税收(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下同)管理,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加强部门协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地方税务、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税收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共同研究强化土地税收征管的办法和措施,通过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办公、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沟通情况和信息,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积极研究强化征管的措施、信息共享方式、协作配合办法。?

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地方税务、财政部门的需要,提供现有的地籍资料和相关地价资料,包括权利人名称、土地权属状况、等级、价格等情况资料,以便税务部门掌握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加强土地税收的管理。?

对于通过征用或者出让、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以及出租土地使用权或变更土地登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后,应及时把有关信息告知当地的地方税务、财政部门。?

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对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获取的地籍资料和相关地价资料,只能用于征税之目的,并有责任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予以保密。?

三、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地籍资料和相关地价资料,加强土地税收的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税收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税源登记档案和土地税收数据库内的信息。要定期将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取得的地籍资料等相关信息与房地产税收征管的有关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漏征税的土地,分析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并进一步规范土地税收的征收管理办法,做到应收尽收。

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在征管工作中,如发现纳税人没有办理用地手续或未进行土地登记的,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告知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土地管理。?

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使用权权属登记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纳税人出具完税(或减免税)凭证后,再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对于未出具完税(或减免税)凭证的,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办理土地登记后,应将完税(或减免税)凭证一联与权属登记资料一并归档备查。?

五、为了方便纳税人,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商,创造条件,在土地登记、审批场所设立税收征收窗口。?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用地情况检查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发现擅自转让(受让)土地的,除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外,还应查验土地使用人的完税(或减免税)凭证,对于不能出具完税(或减免税)凭证的,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地价评估动态监测及基准地价确定更新等基础工作,规范土地市场交易行为和涉税评估行为,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土地管理方面的检查。?

六、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已有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成果,合理划分和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等级和税额标准,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土地收益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土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及时提供现有税源登记档案及税源数据库中有关房地产价值等信息。?

省级地方税务部门应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分等的资料,对全省范围内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分等定级和确定适用税额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对各市、县、镇的税额标准进行综合平衡,使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分等定级和确定的税额标准能够客观反映各地间地价和土地收益的差别。

各市、县、镇的地方税务部门应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定级资料,对本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划分和适用税额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等级划分不合理或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偏低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适时做出调整。?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水的需求大幅增长。而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带来大量的硬化地面又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淹水,同时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也使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充分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化、涵养地下水、降低面源污染、减轻城市洪涝和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和修复城市水环境,就需要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治理和保护河湖要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的意义

市政道路雨水收集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收集利用,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城市市政道路雨水收集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当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集雨用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设施资金。

2、市政道路雨水收集方法分析

2.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国外较合理的初期雨水处理方式是通过下凹绿地的净化作用,将雨水入渗地下,通过土地系统净化处理,或者初期雨水进污水处理管道,后期直排河道。而国内的处理方式多采用初期雨水收集后弃流。结合国内外初期雨水处理的方式,基于源头减量、就地处理的原则,提出了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2.1.1雨水口

道路径流经过雨水篦子的过滤,将垃圾树叶拦截。在雨水口底部设有沉淀池,用于沉降道路雨水的大颗粒杂质,防止过滤器堵塞。雨水口下部安装果壳过滤器,花生壳滤料粒径4~6mm。道路径流在过滤器中经过第一次过滤后流入渗透池。为解决果壳过滤器的使用期限不长的问题,过滤器设计成抽屉式方便更换安装。

2.1.2渗滤井

渗滤井由现有的渗透池(井)改进,渗透池体积按初期雨水量设计,形状设计为长扁形,有助于入渗补给地下水,减小在人行道上的开挖施工量和对地下各种管线的不良影响。渗滤井通过果壳过滤器与雨水口相连,果壳过滤器出水口处布设有纵向带孔管道,增加前期的布水能力,提高渗滤井的运作效率。渗滤井顶部通有检查井,以防渗滤井堵塞破坏。渗滤井底部呈凹形,方便沉淀物的集中处理。

2.1.3后期雨水收集

降雨量较大时,初期雨水达到设计的收集量,后期雨水在雨水口中高位溢流,由雨水口附近的雨水管统一收集至道路一端的蓄水池,以备更好的利用。

2.2雨水收集利用工艺流程

2.2.1工艺流程图

说明:经处理后的洁净雨水与中水有效连接,作为中水补水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图)

2.2.2工艺流程说明

(1)雨水首先经过弃流过滤装置完成对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排放。绿地雨水无需弃流;

(2)经过初期雨水弃流后的屋面雨水和路面雨水通过雨水排放收集系统进行收集,或设置在绿地里的雨水口进行收集;

(3)收集到的雨水经雨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可达到观赏性水景用水要求,处理系统以过滤、消毒为主;

(4)雨水储水池--人工湖设计时需考虑降雨的不均匀性,将大部分的雨水收集回用。同时人工湖四周可设置溢流沟,多余的雨水通过人工湖四周的沟进行渗透;

(5)渗透式铺装铺设于人行道、广场,降水时,雨水可迅速渗入地下。

2.3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置及用途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我国也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市政道路雨水回收主要分为:

2.3.1雨水量计算

市政道路雨水收集需要先对年均可利用雨水量进行计算,收集小区总汇水面积确定后,还需要对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进行测量和确定。考虑雨水回用用途对水质要求,将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收集,再经过初期弃流后进入PP(聚丙烯)模块组合水池进行储存,经雨水过滤板过滤后即可回用。按设计规范要求,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1~3mm径流厚度(流域面积上所得水层的厚度),路面雨水初期弃流可采用3~5 mm径流厚度,水池计算容积已抛去弃流雨水量,即为实际可收集雨水量。结合实际用水量及水池的实际占地情况,雨水收集时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地方建立蓄水池。余量雨水以溢流形势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一次降雨可供回用总水量需要科学测定。

2.3.2雨水回收的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般需与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

2.3.3雨水回收的综合利用

雨水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的一般模式是将地面雨水通过雨漏管和暗渠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在积水模块箱中安装水处理设备对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处理。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后的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质明显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质好。如某工程建有景观池,水体面积1327.162m2,作为处理后雨水的储水池,供景观绿化等取用。小区建有一座中水处理站,用于绿化和冲洗道路用水,由中水供给。雨水可与中水互为备用水源。其次,部分绿地要求做成下凹绿地,绿地比道路低5~10Cm,确保雨水顺利入地,雨水入渗量大于小区设计径流总量的三分之一。考虑本项目硬化面积较大,在道路硬化时,尽量考虑采用透水材料,保证雨水的入渗回补。

2.3.4雨水回用

考虑到雨水的保质周期,设计人员还需仔细考虑每天的雨水回用量。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市政道路雨水收集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浇洒及景观补水,考虑雨水的水质,以及对用水水质的要求,雨水在经过初期弃流后的水质为:CODcr70~100 mg/L;SS20~40 mg/L。所以雨水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即可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在雨水的收集利用过程中,初期降雨水质质量,若质量较差应该将初期降雨的雨水予以排除,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

2.3.5其他市政雨水应用

(1)绿化用水,景观设计选种植物若为暖季型,可按暖季型的一级养护标准来确定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

(2)道路浇洒用水,可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选取道路浇洒定额为0.5 L/ m 2·次, 早晚各一次,年均浇洒天数为240天( 参考当地气候条件) ,年均用水量为:6614.1×0.5×2×240/1000=1587.38m3/a;

(3)车库地面冲洗用水,车库地面冲洗定额取2L/m2·d,全年冲洗天数按120天计,则年用水量为:11500×2×120/1000=2760m3/a。

结束语

雨水利用工程是一项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建设文明卫生城市,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洪涝,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一、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失范现象

(一)改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性分析

政府非税收入是满足人民公共需要的必要资金来源,公共财政主要是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税收可以看作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中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部分的成本补偿或者价格,但政府提供的大量准公共产品中,具有个人受益性质的部分显然是不应该由税收来进行补偿的,否则有失公平,也会造成消费的拥挤,这部分就应该由非税收入来进行补偿。因此,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是公共财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政府活动与市场、个人活动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政府应按照民主法治的要求,以市场和公众的需要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体现公平、效率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则,构建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这对于解决当前公共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致使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失范及其危害

从公平分配的角度看,非税收入所取得的收入应有具体的使用途径和支出方向,必须专项专用,然而现实中却成了各单位、部门的“小金库”,这种收费制度的框架设计使收费所得与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直接相联系,许多行政部门利用管理中的种种弊端和漏洞谋取收费资金,以达到优越的办公住房条件、高额奖金津贴,而国有资产收益缺乏有效而规范的分配制度也造成了不同行业之间职工收入水平差距过大,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失范分散了国家财力,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效应的发挥;加重了企业负担,由于这些收费大都硬性摊派、强制征缴,而不管企业是否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因而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不符合财政收入中性的要求,没有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多数非税收入都被部门用作筹资的手段而“重征收、轻服务”,并非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设置非税收入项目,因此,一些最急需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提供不足,一些收入数额较大的项目也并未用于为人民提供相关的服务,如土地批租收入等,而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费附加等收费项目则是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不足的重要原因。最后,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来看,我国诸多法律、法规规定了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非税收入项目,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但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主要原因即在于各地并非以保护环境为最大目标,政府可采用的手段并非只有收费一种,还有其他行政手段,而由于利益的驱使,各地更倾向于收费而较少使用勒令关闭、限期休整等手段。

二、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失范的成因

我国目前依然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薄弱。财政职能和管理体制也尚未完善,在预算内税收收入难以满足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所需的资金时,非税收入便成为政府筹资和管理中税收收入无法替代的重要手段,非税收入迅速且非常规的增长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阶段性特征

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法律形式赋予地方财政独立的一级财政地位,从而确立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稳定。但是,目前体制在某些方面的过渡性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财权、事权在各级财政之间匹配不够,省以下财政体制缺乏规范。在事权划分上,中央政府存在着向地方、部门分散事权的倾向,与这种事权划分相对应的是财权划分,在正税收入划分上,凡税源覆盖全国而且流动性大的税种以及调节功能大的税种划归中央,凡税源比较固定而且税基比较狭窄的税种划归地方。一般会形成如下格局:中央收入大于中央支出,地方支出大于地方收入,当地方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难以保障地方的行政部门行政经费和难以满足地方政府投资资金需要时,地方政府、地方行政部门便倾向于采取收费的形式来作为融资渠道,扩张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导致非税收入的非常规增长。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而不应该参与竞争性领域,通过一段时期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范围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政府履行其职能的方式在向多元化转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明确以后,一方面,理论与现实都要求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人力、财力用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纠正市场失灵;而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体制保留着强烈的体制上的路径依赖,存在着很多职能“错位”的现象,直接的结果就是财政支出规模庞大,而财政收入方面的改革却是以税制规范为主,收入增长难以满足支出的需要,因而必然导致非税收入的增长。

(三)缺乏有效的立法和监督机制

首先是财政分配法律地位的不明确,我国在法律上缺乏对财政分配主体地位的明确规定,由于未制定财政基本法,财政分配的法律地位并没有明确界定,在(预算法)中也未就财政分配的主体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财政对非税收入规模的控制缺乏法律依据。其次是地方政府往往不满足于简单的调控,更倾向于以行政手段增加自己的权威,非税收入本身一般以部门法规为行为依据,从内容上很多规定都是于本部门有利且承担义务尽可能少,很难有规范的途径予以监督,地方政府所拥有的收费立项权往往就成为其多渠道筹集资金来落实财权进而扩展自己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政策建议

按照市场经济中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凡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都应纳入财政预算,不允许在国家预算规定之外还有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因此必须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本质要求,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一)明确非税收入的范围,统一管理职责

加强对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对非税收入正本清源,区别其不同项目的性质,通过清理整顿实施分类改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之“分流归位”。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应坚决予以取缔。一些本就属于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范围的应以税收为筹资来源,非税收入项目应相应取消;某些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收入,可纳入现有税种之内或开征新

税;政府部门向法人或居民实施特定管理和提供特殊服务所收取的各种证照收费、注册费,向国有资源使用者收取的管理费。按法律规定取得的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项目应继续存在并加以规范等。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上,非税收入是政府及其所属的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收取的各项资金,它的属性就是财政资金,因此非税收入的征管主体只能是管理政府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非税收入改革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只有在完善分税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所以,必须进一步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按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首先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使公共服务的提供达到最优。其次,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财权,一方面按税种的性质划分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给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权。这样可以在保证地方拥有充足财力的同时,将地方的收费转为税收。改变地方可以随意收费的状况,使地方政府行为得到约束。再次,应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弥补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中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和税收划分方式的不足等。

(三)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首先要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收支两条线”是推进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到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阻力较大,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随着改革推进,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各部门政策外待遇相差悬殊,由于直接触及部门和单位既得利益,因此调整的难度和遭遇的抵触必然很大;二是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过多过乱,易于转移和隐匿资金,逃避监督,成为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其次要逐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的改革,通过科学地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和管理,将非税收入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再次就是应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并在账户管理上清理执收单位在银行的一切账户,取消各种形式的收入过渡账户,最终实现国库单一账户的管理。

(四)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手段

一是严格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票据的管理是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源头,也是监督执收单位是否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一个关键环节。加强票据管理总的原则是要做到统一领发、统一使用、统一保管、统一核销和统一监督,力求票据与项目相结合、票据与收入相结合、票据与稽核相结合。二是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以“金财工程”收入管理系统为基础,结合非税收入管理的内容,设计开发非税收入管理软件,以科技为依托,实现非税收入从票据领购到自动核销、单位开票到自动入账、银行代收到传递信息、财政处理信息到分类管理等环节的一系列工作的微机网络化管理。

(五)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强化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

篇5

关键词:水资源费;水资源管理;互利互进

水,是生命的源头,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我国水资源含量不断的减少,有科学家预言,“如果不及时开展对于水资源的管控工作,我国的水资源终将枯竭,人类文明也终将随之消亡”,至此,针对水资源的管控刻不容缓。自一九九二年我省颁布[1992]11号文件起,“水资源费”这一名词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水资源费”即水资源使用费,即指对于我省城镇范围内水源内取水、用水的单位针对其所取用水源进行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随着征收工作的逐步深入,我省水资源管理逐渐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之间初现“双赢”趋势。

一、 由地税代扣代征水资源费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 地税代扣水资源费的优势分析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水资源费大都由政府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交由该地区地税部门代扣代缴。其最为明显的优势便是地方税务部门大都有着较为成熟的税款、费用征收经验,便于征收环节相关工作具体、妥善实施。与此同时,将水资源费的征收依托于原有的地税征收系统,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水利部门针对水资源费征收的研究、管理投入,大大降低了水资源费征收的成本支出。其次,由地税部门以收缴税款的方式成熟、强制、系统的征收能够保障水资源费按时、按额足量征收,从而保障了水资源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妥善落实。

(二) 地税代扣水资源费存在的问题

由地税征收水资源费较大程度的阻隔了水资源管理部门与其取水用户间的联系,为管理部门后续针对水源节约及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用户与管理部门间的脱节,使得“取水许可”的管理、计量设施的安装等问题更加严峻,使得水资源管理部门无法切实监督用水用户的水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 如何进一步实现水资源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双赢

如何实现水资源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间的“双赢”程度,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拉近其两者间的关系,进而使其互进互促,从而使得我国水资源管理达到双赢。

(一) 处理好征收主体、征收部门及水资源管理间的关系

第一,便是要处理好水资源费其收费主体及征收机部门间的关系,明确我国法律赋予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水资源管理处仍旧是水资源费的主体征收部门,水资源管理部门不能“放任”水资源费的征收,仍需对其征收情况附有相应的管理职责,如果水资源费用没有得到及时、足额的征缴,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其负责并进行后续的征缴工作。第二,便是需要处理好水资源费征收和水资源管理间的关系。首先来说,向水资源使用的企业征收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收费使用的方式能够限制很多不必要的水资源使用支出,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其次,水资源费的征收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其日常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从而保障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

(二) 各方协同努力,确保征收工作落实到位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规定,水资源费的征收需要遵循“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基本原则。所以,无论从上述任何一方来看,各部门都有职责将水资源费的收取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首先,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宣传、讲座等工作,向需要缴纳水资源费的企业、个人进行相关法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的阐述、讲解工作,也要对新颁布的资源费征收政策等实际应用项目进行解读,使其明确缴纳的水资源费的意义,使其能够自动自觉的按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从而保障地区的水资源费征缴。其次,可以实施部门间的联合动作,搞好地税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配合工作,由地税部门及时反馈水资源费的实际征缴情况,对于未按时缴纳费用的企业及个人有水资源部门进行其相关责任人的追讨等工作,从而保障水资源费的征收。

(三) 将水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化

在水资源费实施地税部门征缴后,避免由于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时效问题而产生的信息脱节、滞后等问题,应由该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和地税征缴部门协同进行针对如何缓解该问题的沟通,并将结果书面化、规范化,进而形成较为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条例。

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费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绝不是单一发展的项目,两者之间应呈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共赢”趋势,从而使得我国水资源管控能够有计划地长期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6

一、当前我国纳税激励机制的现状

当前,我国主要使用的纳税激励机制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税收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几种措施。其具体内容为:

第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将根据纳税人的税务登记情况、纳税申报情况、账簿凭证管理情况、税款缴纳以及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情况给纳税人打分,依据不同的分数段将纳税人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将享受不同的纳税待遇。对A类纳税人实行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放宽发票领购限量以及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的待遇。

第二,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规定:在纳税人的评估处理环节上,如果纳税人因为缺少相关税法知识造成理解偏差、计算填写错误或者确实存在缴税困难等情况,其自行补正申报只需要补缴相应税款和滞纳金,可免予行政处罚或起诉。因此,纳税评估这一办法给予了不诚信纳税人自我披露和自我纠错的机会,是税收征管中纳税激励措施之一。

第三,税务稽查以及税收行政刑事处罚。税务稽查以及对纳税人违法行为的行政与刑事处罚也是税收征管中的负面纳税激励手段,并且目前在我国的纳税激励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四,部分地区采取的税收返还激励措施。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纳税激励。这种激励措施属于直接激励,但通常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并且返还的税种主要是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当前我国纳税激励机制的不足

我国现有纳税激励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负面激励为主,缺乏相应的正面激励机制。当前我国税收征管中的纳税激励机制虽包括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等正面激励措施,对于诚信纳税人给予一定的优待,但是这一纳税激励手段仅能适用于法人,范围有限。而能适用于所有纳税人的纳税激励方式则为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税收违法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措施,这种激励方式是负面的激励方式。因此,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正面激励措施。

第二,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心理,在激励机制制定上尚未完善。目前我国的税收激励主要以监督打击的负面激励为主,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心理,因而纳税人虽然在行动上并未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但其心理仍然会存在抵触情绪。

第三,覆盖范围太窄,现行纳税激励机制仅对部分纳税人适用。当前我国的纳税激励机制中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收返还都是针对一定范围的纳税人的,范围有限。综上可见,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中的纳税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纳税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笔者认为,应当站在诚信纳税人与不诚信纳税人的双重角度对纳税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站在诚信纳税人的角度上,应当完善与之对应的正面纳税激励机制。正面纳税激励机制又可以分为直接激励和外部激励两种方式。直接激励即为税收返还等物质奖励,但这种方式会产生税式支出,从而减少政府税收收入。外部激励机制分为精神激励和促进纳税人发展的激励,这种激励方式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的心理因素,也是我国现有纳税激励机制所欠缺的部分。因此,建立外部激励机制对于完善当前我国纳税激励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认为,构建对诚信纳税人的外部激励机制主要建立在我国现有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的纳税激励实际经验,应将我国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其适用所有纳税人。参照美国的信用体系,可以将纳税人的信用状况分为四类:知法且自愿守法者、想守法但不知法者、知法但不完全守法者及故意违法者。税务机关根据四类纳税人的不同表现,确定为税务当局信任、一般信任、不信任三个不同的层次,并给予不同的税收待遇。对于诚信纳税人,可在其办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时开通绿色通道,节约其纳税奉行成本。同时,税务机关应当将纳税人的信用评定结果记录在纳税人的信用档案中,,使其诚信情况与贷款直接挂钩。对于诚信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与银行协商,赋予其优先贷款的机会,间接为纳税人提供在业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能够鼓励纳税人继续诚信纳税,另一方面则可以让纳税人得到了尊重感,从而鼓励其继续自愿依法纳税。

篇7

【关键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

一、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概念

国土资源预算管理是指国土资源部门根据部门实际,对所有资源进行科学预算,并做好资源的合理分配及管理,从而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促进作用。国土资源税收预算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在税收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具体的地质调查研究以及土地资源研究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进行预算,确保财政税收的收入与支出科学、有效。

二、当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财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预算之前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核算,并由财务部门根据核算结果制定合理的预算章程,最终得出预算结果。但是,当前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一些与财务相关的部门(如税收、公会、财务等)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参与性不高,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预算管理资金不到位

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及管理,实现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促进作用。但在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中,预算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因此这方面工作划拨的资金有限。管理负责人害怕费时费力,为了节约资金,预算工作只能蜻蜓点水。开展不深入就难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预算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财务、审计等专业,对财务、审计人员在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部分财务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知识陈旧,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方面的相关信息掌握甚少,导致了部分人员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无法胜任工作要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进而影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增强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科学性举措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机制

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套健全、完备的预算管理制度机制。在制度的制约下,应建立起相互配合、协作的预算决策层、预算职能层以及预算责任层,各层真正做到各尽其责、各展其能,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保证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预算决策层主要是由国土资源部门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制定国土资源财政税收计划、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审议。具体而言,为了确保整个预算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算决策层需要为预算过程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程序、步骤,并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详细的目标责任书,审核预算草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预算职能层主要是由由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组成,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层,其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算岗位,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落实有效。预算责任层设置的初衷在于责任人除了做好预算编制外,还要担负起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的监督工作。因此,预算责任层应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严格按照相应的预算标准开展工作,必要时应该聘请专业预算员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转变预算管理人员观念,提高人员职业素养

国土资源财政税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培训,转变落后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预算工作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而言,预算管理人员要熟知预算管理相关法律政策,明确财政税收预算管理流程,具备会计、审计、核算、管理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善于运用管理学知识对预算工作进行统筹、落实。在大数据时代,预算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新技术,打破过去单纯以统计数字为核算依据的传统财务技术局限,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统计工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核算草案,得出准确的预算结果。预算管理人员在具备过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以财政税收收支平衡为目标的传统理念向以市场和利润为工作方向的现代化理念过渡。

(三)从资金管理入手,增强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

国土资源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资金管理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到位。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与资金预算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优势。因此,国土资源部门要想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从资金管理的角度入手,提高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要精准编制预算,确保资本预算得到严格的编制和审核,全过程把控好预算执行的进度。严格强化监督,主动接受预算审查监督,有效实施预算审计监督,扎实推进预算公开监督。

四、结语

我国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有助于国土资源部门财政收支公开、透明,有助于我国国土资源的战略性发展。增强我国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机制,转变预算管理人员观念,提高人员职业素养,从资金管理入手,增强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化波.加强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3,(24).

[2]孟秀萍.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5,(11).

篇8

论文摘要:农业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水费征收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业水费征收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业水费征收中存在的难度大、征收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农业水费征收基本情况

农业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收费,对于保证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的农业水费制度,基本上是按1985年国务院的《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执行。自2000年起,水利工程水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管理;2003年7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正式颁布《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完全纳入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农业水价虽几经调整逐步提高,但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与影响,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价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多年来,水费的征收都是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实物计量、货币结算”的方式实施的,在九十年代后期改为“按亩计量、货币征收”的方式,农业水费征收难度较大,征收率低。以四川省通济堰灌区为例,农业供水自流33元/亩、提灌23元/亩。2009年至2011年,其东坡区农业水费仅收到水费总额的77%,彭山灌区仅为67%。这已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管理的正常运行,造成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供水安全和防汛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二、农业水费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征收方式不合理

多年来,农业水费的计收采取“委托代收为主,部门自收为辅”的单一模式,农业水费由财政代收,代收过程中水管单位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奖金和其他业务费,不仅收费成本高,而且代收的水费也不能及时足额划拨到水利部门,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搭车收费的现象,这严重损坏了水利行业的形象,而水利部门却无能为力,造成农业水费计收工作被动和水费的流失,这种收费方式也已愈来愈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二)征收环节过多

水管单位委托各县财政代收,县财政下达到乡镇,乡镇再把水费征收任务下达到村,以村为单位征收,有的县水费征收过程中还要多增加水务局这个环节,征收环节过多,出现了各个环节普遍存在截留挪用水费问题,水利部门缺少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导致水费征收不到位,征收率低。

(三)水费征收管理混乱,监督机制不健全

水管部门与水费征收部门严重脱节,存在着管水部门不收费,收费部门不管水的局面;导致水利部门对水费的征收和正确使用无法有效监督,政府越位管理不善,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的规范管理和良好运行。

(四)水价过低

水管单位尽管努力强化管理,降低水成本,但其成本却仍不能从政府部门批准的综合供水水价中得到补偿;且近年来耕地不断减少,农业水费收入逐年降低,水管单位承受着越来越大的亏损压力。

(五)水费拖欠严重

以四川省通济堰灌区为例,灌溉区各县财政多年来水费不到位,长期拖欠,有些应收款已成为呆坏账无法收回,给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灌区每年的清淤和防洪管理负担由于工程老化而逐年加重,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用较高,工业水费受市场经济影响,大量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行,用水量时多时少,工业水费极不稳定。而地方政府每年只按职工人数划拨少量经费,由此造成单位所收费用无法维持现有职工的工资发放,单位人员经费、管理费用和日常维修养护只能通过贷款自筹解决,年应付利息达到60余万元,发展严重受到限制。 转贴于

三、农业水费征收管理办法的建议

水利工程是一项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事业,是农业、工业、国民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命脉,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水利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受益于民,需要对水费征收管理中现有问题进行改进。

(1)建议国家取消农业水费,这一举措不但可以减轻农民负担,突出水利行业的社会公益职能,还可以杜绝政府或有关部门截留挪用水费资金,使水费真正意义上的用在水利工程运行和维护上。对水管单位应列为事业编制,人员经费全额拨款,以保证水利管理队伍的稳定,更好地为社会事业服务。

(2)建议国家安排投资对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养护,以帮助水管单位改善工程规模,及时维修和定期检修水利工程。以消除潜在的隐患,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高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服务水平。

(3)水管单位贷款应由国家帮助解决。随着2010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落实,水管单位压力更大,不但要负担在职职工的工资、福利,由于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没有全社会化,退休人员并未与单位完全脱钩,单位还要负担退休人员增加的工资,而资金来源一直得不到解决。在绩效工资的落实兑现上,财政比较困难地方的水管单位按照低标准执行,财政富裕地方的水管单位则按高标准执行,执行标准不同、方式不同,造成很多社会矛盾。有的水管单位不得不依赖银行贷款维持运行,建议国家帮助解决水管单位贷款的同时,制定出明确的资金来源渠道及合理的人员经费补助标准,以缓解水管单位压力,真正发挥防洪抗旱的社会职能。

(4)提高工业供水水价,对于城市规划,企业发展占用渠道管护范围以及损坏水工建筑设施等违反《水法》的行为,国家应对水管单位按《水法》执行的惩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以保证水管单位的正常运行,促进节约用水、高效用水。

(5)加强外部监督,保证水费合理使用。财政、审计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水管单位的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和农业水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水费使用中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监督水管单位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支,把水费资金真正用在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上。

四、结束语

水利管理单位是灌区工农业生产、城市环境建设、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灌区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命脉”和保障作用。为了管理好、运用好水利工程,国家应加强对水管单位的重视和管理,落实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一定的工程运行经费,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2009年对因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入院患者进行腺样体和扁桃体手术切除治疗60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与方法 60例患儿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3岁,病程8个月~5年。所有患儿均有睡眠打鼾、憋气、睡眠不安、张口呼吸等症状。白天嗜睡12例;多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28例;夜间睡眠时多汗20例;夜惊、夜啼10例;夜间遗尿8例;生长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26例。均通过多导睡眠监测,OSAHS轻度10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60例患儿均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3~5d出院。随访3~6个月,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睡眠打鼾完全消失49例,明显好转11例;均无憋气、张口呼吸,总有效率100%,获得满意疗效。

二、心理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心里护理则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现在医疗改革,护理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本组患者都为年龄较小的患者,患者对于环境陌生,而这陌生的环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难于在短时间内适应,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在制度上提倡家长陪护,从而消除患儿及家长的顾虑。入院时应细心自信的介绍病房的环境及主管护师,与患儿交谈时应采用温和的语气,而威胁、恐吓的语气不要用。应向患儿家属仔细的讲解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纯的保守治疗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使患儿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术前准备

积极完善术前的检查及准备工作,术前出完善相关的基本术前检查如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出凝血时间等外,应详细的评估患儿的年龄、身高、营养状况及有无感染等状况,以便充分的排除手术和麻醉的禁忌症,使患儿处于一个手术的最佳状态。体重对于患儿是个重要的指标,以便于衡量书中的液体量。全麻术前应禁食水,以防止全麻时呕吐误吸。术前30分可给予适量的阿托品及鲁米那纳以达到抑制腺体分泌及减少口腔分泌物的目的。

2.术后护理

2.1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比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口咽通气道等,并了解患儿手术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全麻未清醒者采用半俯卧位,以有利于口腔内分泌物的流出。当患儿清醒后采用平卧位6h后,头偏向一侧。禁食6h,以防止麻醉后呕吐情况的发生。6h后进食温凉冷饮,次日进食温凉流质饮食,3d后可进食软质饮食,2周后才可正常饮食。

2.2由于患儿年纪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护理上应重点关注患儿全麻后的反应情况,观察患儿的反应就很重要,所以要求对护理工作要求就更为严格,观察患儿术后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及术腔的出血情况这就很重要的。

2.3气道管理显得尤为的重要,在全麻术后的6h内。由于全麻使用肌松药及全麻药的的残留问题,患儿的肌张力尚未完全恢复,特别容易导致舌根后坠,阻塞患儿的呼吸道。小儿的呼吸道狭窄的问题,所以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若患儿表现为面色青紫、躁动不安,紧急处理措施是迅速正确托起下颌,放置口咽通气道,并且要立即及时有效地吸出呼吸道内分泌和给予大流量吸氧,这个并发症对于患儿来说是最致命的,所以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4全麻插管术后咽部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黏膜水肿 可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10mg,这样可有效的减轻粘膜的水肿,有利于患儿的呼吸,防止气道阻塞情况的发生。术后应该严密观察扁桃体窝的出血情况,应告诉患儿及家属将口咽分泌物轻轻吐入弯盘内 以便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量,观察患儿全麻术后的总的出血量,防止无法估计患儿的总失血量而造成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正常情况下,术腔可能会有少量的渗血,但是渗血量应该逐渐减少,最后应没有出血为止。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患儿是否有痰中带血增多或吐鲜血的情况,或者患儿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全麻未清醒或患儿入睡后有频繁的吞咽动作等 均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止血准备。

2.5扁桃体术后患儿的创面暴露,咽痛较为明显,从而患儿进食减少,导致抵抗力下降,故特别容易感染。如果患儿术后第3天体温突然升高或术后体温一直持续在38℃以上,查体可见患儿的扁桃体窝白膜生长不良或者不生,舌腭弓、咽腭弓肿胀明显,均提示有感染,应及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患儿的感染情况的发生。患儿术后的口腔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术后应给予患儿漱口液,这样可以清除口腔内的污物,从而有效的防止口腔内感染的发生。

2.6患儿术后营养的支持非常的重要,由于患儿年龄小,从而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伤口疼痛常使患儿拒绝各种治疗,因此作为医护人员,要和家长沟通,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及水分的摄入,维持好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鼓励患儿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从而有效的促进伤口的愈合,这样也能有效的增加抵抗力,防止感染的发生。

3.出院情况

出院时向患儿及家长说明半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多休息,避免受凉感冒,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对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除术治疗扁桃体腺样体及肥大症的患儿,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身心评估,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术后加强对切口渗血的观察与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 可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减轻他们术前的忧虑和术后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4.讨论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儿童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都是因为鼻咽部反复炎症或炎症刺激,从而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肥大,堵塞后鼻孔,是患儿经鼻呼吸发生困难。这样腺样体肥大都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同时存在,是引起儿童上气道狭窄或阻塞的最常见原因。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儿童OSAHS,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呼吸道管理,指导患儿合理进食,对巩固疗效和促进患儿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污水处理;费用;征收;问题;对策

1.前言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也不断增加,这就给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对此加强了重视程度。只有有效的进行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各级政府针对地方征收工作制定管理政策与制度,采用多种丰富的征收方案,确保征收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才能在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顺畅运行的同时,促使城市功能优化,水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进而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然而,征收数额表明其各地的征收工作不成熟,状况不甚良好,急需发展探究。鉴于此,为了促进征收工作进行,要对征收工作所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优化征收工作的途径方式。

2.当前征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有所提升,但在其征收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仍是需要解决的,其整体形并不乐观。

2.1征收法律依据不足

目前,涉及到污水处理费征收的法律依据很少,2008年2月2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仅仅在第四十四条规定: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费、管理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许可,缺乏具体性征收依据,国务院对此也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

2.2征收可操作性不强

2.2.1对取水户没有进行分类征收。现今,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的计征方式只是单一的按照用户取用水量来进行,而没有采取相应的分类措施。这种方式下,对取用水用户造成很大压力,有一种观点表示:污水处理费针对的方面应该是污水排放量。更有人表示:耗水率加大的地方如:地温空调,绿化用水等的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存在较大差距。2.2.2对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如何核减。相关行政部门在进行处理核减问题时遇到阻碍,其一,对于污水处理设施自建的用户,难以有效评判其污水排放量达标与否。而现今的大部分水行政部门,其污水排放检测设施建立还不完善。这一设施虽在环保部门有较多的设立,但不同部门间的职能和利益有冲突,这就使得数据共享无法做到持续性,及时性。其二,难以确定污水处理设施自建用户核减量大小。现今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然而由于其所排放的污水有不同多样的形式,种类,污染物,其核减标准,大小就难以确定。这也并不是水利部门一方便能解决的问题。

2.3征收中与环保部门有冲突

现如今,排污费由环保部门负责征收,污水超标排污费(由于用户超标排放污水的产生的罚款形式)就在其中,征收工作中,上一级环保部门直接对重点企业单位进行征收,可见征收力度甚强,从而使得多数用水单位对排污费的重视度极高,而忽视污水处理费。除此以外,多数企业单位觉得,对于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方面,环保部门已对其征收了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就不应再重复缴纳,从而不配合也不支持水利部门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这种费种混乱问题,也阻碍着污水处理费的征收。

3.对策和建议

只有尽快解决征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有利于征收工作的可操作性,才有利于征收工作的规范化,才有利于征收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3.1加快立法步伐

现如今,污水处理费征收形势要求其工作务必不断增强。鉴于此,为了确保征收工作实施更顺利有效,层面更高,就要对其征收工作制度进行总结分析完善优化,通过更加权威的法律法规来辅助工作,从而使其法律地位得到提升,允许其在高层次的法律轨道下执行。同时,为提升社会各界的关注度,重视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对其相关措施进行优化,对征收加强管理刚性。

3.2明确征收范围

在征收范围的认定上,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清哪些设施属于城市排水设施,其具体范围是多大,具体设施有哪些,划分出哪些区域内的取用水户应该缴纳,哪些不用缴纳,这样征收人员与取用水户就会明明白白。当然,这一工作的落实还需要地方政府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界定,并公开向社会公布。

3.3实行分类征收

在分类征收工作中,取用水用户自备水源成为主要问题,尤其是集中在取用水大户上。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自备水取用水户的征收工作,都可以通过正常统一的标准方式进行。而特殊情况的用户,则通过:一,地温空调用户,征收方式就要选择上下水管计量差的手段,这种方法就要求其取水口总管处和注水管道处都要安装计量设施,污水处理费就可以通过注水表和取水表的数目差核算出来。二,污水处理设施自建用户,要严格遵循补偿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维护费的原则,在用户提出相关申请后,地方政府要切实分析评估其处理规模,污水排放实际量和取用水实际量等,该过程要结合水利,财政,环保等多方部门,并由上述部门提出建议来制定核减标准,在取得地方政府批准后执行,从而使核减比例标准合理有效,方便执行。

上述分类征收标准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数据就能准确制定出来的,其对比较核还要反复验证的同时,上级权威部门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完善。

3.4政府应对涉及环保部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解决途径

通过再建排放检测设施来解决检查取用水户污水排放量达标与否的问题是不科学的,这种浪费资金,复建重建的措施也是财力和时间不允许的。针对此类问题,地方政府要对其采取有效的分析部署,通过地方政府接收环保部门按月上报的信息,再将其转输于水利部门,同时该上报制度也要经由专人负责,并完善其监督机制。由此,水利部门不仅掌握了用户排放污水量达标与否,还可以向用户合理清晰的阐述重复收费问题是否发生。同时,对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主要指因超标排放污水而进行的罚款),政府要结合月报的情况,严格要求其在缴费时,将检测结果报告交于缴费单位后进行。污水超标排放费,一定要在其法律检测认定后进行收取,严格避免通过估算形式随意征收的现象,这样才能谨遵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相互制约与监督,保证征收工作开展。

3.5加大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力度

在征收污水处理费工作中,其基础手段是提升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然而若想使征收更远更深的发展,这些远远不够。工作中,其负面影响往往是由于对于态度差,不配合工作的“钉子户”的处理方式不到位,不合理造成的,长此以往,征收工作就会进行的更加艰难。针对上述问题,缺乏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起不到具体作用,依靠法律强制执行便是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