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11 08: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培育

前言

就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中的市场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现阶段中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市场中,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技术创新的内容以及对市场培育的作用

1.1 技术创新的内容

第一,我国的关键零部件技术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纯电动车领域,我国的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都获得了突破。第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业化以及整车研发进程推进有序。在电动车整车技术层面,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掌握动力系统、燃油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技术。国内企业加强了对于系列化产生的开发不,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果。第三,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以及嗜氡曜家丫开始逐步的完善,同时构建了有效的产品管理体系和法规。

1.2 技术创新对市场培育的作用

第一,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促进新产业的发展。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进行创新其实就是要做好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等工作,并将所研究出的成果推向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创新阶段时就要从市场需求上出发,挖掘出市场中的潜在需求。从促进需求的角度上来说,进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满足创造出新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需求。如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此外,进行技术创新还可以借助技术改造等来满足需求的规模[1]。第二,促进产业技术发展。随着能源问题的不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下,风电、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之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成本上有了一定的降低,这样也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球现在正在兴起一场以绿色低碳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尤其是在医药、工业以及农业等领域中尤为突出。

2 完善政府中的扶持政策

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就要不断完善政府上的扶持政策,真正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出现了逐渐降低的现象,这样也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且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计与生产等方面上都存在着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加之在后期阶段中需要更换电池等而出现了费用上,也使得许多的消费者逐渐放弃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法关注度与购买力。一些发达国家中,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就制定出了政府扶持的政策,这样也就包含了整个汽车产业。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层面上却还是关注示范运行整车等方面,这样也就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政策的扶持。为了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实现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方面就要及时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制定出完善的扶持政策。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对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链提供帮助,通过加大政府补贴以及优惠政策等来降低成本上的投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实现快速长远的发展[2]。

3 保证汽车产业市场划分准确

就目前来说,我国现阶段中的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上受到了自身技术性能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适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及时做好调整工作,通过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市场的划分与研究工作,挖掘出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者。为了保证消费者可以进行购买,企业方面还要对消费者提供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如补贴以及签售后服务合同等。在现阶段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划分为公共服务用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公务车市场、出租车市场以及集团用车市场。所以新能源汽车企业就要大力推广汽车租赁服务,在适当的范围内来运用新能源汽车,通过将租赁汽车的消费者转变为具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以此来保证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规模,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3]。

4 尊重发展的规律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坚持从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规律上出发,真正做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发展的效果。对纯电动汽车实现跨越发展,这样也就忽视了混合动力车的重要性,但是也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加之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以及电机等方面技术上受到了影响,这样也就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是中想要转变这一现象,满足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就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尊重市场发展的需求,先发展好混合动力技术,通过不断的推广与运用来提高发展的效果。

5 建立出完善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还应当要认识到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上的资金补贴,同时还要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果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单纯依靠政府上的补贴,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等来进行保护,很容易造成汽车企业出现研发动力不足等现象,这样也就出现了技术垄断等现象。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将企业中的销售与生产区开来,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中的研发力度,不断创新技术,保证企业可以生产出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这样也就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次,是要借鉴发达国家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对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等方面上,还要做好严格的规定与要求,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标,主动的购买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4]。

6 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要积极主动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宣传,真正做好消费者的引导工作,促使消费者主动的选择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国家与政府等方面已经认识到了重要性,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支持,但是在消费者的层面上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就要做好联合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的范围,以此来帮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掌握其性能,明确安全性,产生出购买的欲望。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上的扶持力度,同时还要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上出发,完善相关的体系,满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改革,2011(07):57-63.

[2]刘海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86.

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产业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066

1引言

中国绿色科技将清洁交通定义为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将交通运输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为最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中国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很多问题,包括汽车尾气排放、石油消耗和交通堵塞。新能源汽车集节能环保于一身,应运而生。但尽管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销量仍不尽如人意。有观点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重视远不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导致我国居民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度较低,因而,应尽快加大力度向消M者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理念。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不够,导致整车成本难以下降,所以,应尽量加快人才的培养,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使造车成本下降,才能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但是这些探究都只涉及了单一向度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对技术扩散理论的探究,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很多高端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技术并没有扩散。本文调查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并整理了有关文献,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扩散现状,认为技术扩散机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结合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扩散机制的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整理法,案例研究法,二手资料调查法。资料整理法,文章中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及整理,进一步总结了相关文献中对于技术扩散理论的解释,技术扩散的类型和技术扩散的模式,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方面的政策及经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扩散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扩散理论对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提出建议。

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资料整理法利用文本分析析取出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专利数量并进行分析。现有的研究多针对于定量分析。很少有对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现状、程度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通过对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法,以技术扩散理论为依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分析,并从技术扩散类型、模式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二,通过特定案例研究法研究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公司发展战略过程、研发技术现状,我们能够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福田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较高,技术创新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更好地利用技术扩散,通过强强联合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22案例选择

本文最终决定选择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福田公司与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比较对象。依据是,因为目前在我国,福田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企业,将其与我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企业群体进行比较能够很好地看出技术扩散的程度,所以本文将以上企业进行对比使结论更可靠。

23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文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一是案例企业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如公司简介、要点新闻、历史沿革等,大致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二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事件;三是新华网、汽车之家、中国汽车报网、中工网等媒体网站的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新闻,了解福田公司的报道新闻、分析和访谈文章;四是CNKI、百度学术等学术网站上对技术扩散理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文献。

3技术扩散理论

学术界最早对技术扩散进行研究的是社会学领域。现在技术扩散被定义为是一项技术从首次得到商业化应用,经过大力推广、普遍采用阶段,直至最后因落后而被淘汰的过程。根据我国学者傅家骥的理论,技术扩散是创新的推广、辐射与接纳相统一的过程。1904年,法国社会学家泰勒发现模仿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传播过程遵循S形曲线轨迹。20 世纪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其传播曲线呈现S形。罗杰斯认为,新技术被潜在采用者采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周围新的潜在采用者产生影响,成为新技术信息的提供者或传播者,从而加速了扩散过程,这样,这项新技术的未采用者不断减少,最后为零。

31技术扩散的概念

国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熊彼特创立的创新理论中的“模仿”。Mansfield较早提出技术扩散规则,他于1961年提出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Smith(1980)认为技术扩散是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里传到另一个使用者手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官建成(1995) 针对高技术扩散的特点,针对蔡莉(1994)的高技术扩散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扩展,并论述了用确定型扩散模型描述创新扩散的局限性,指出了进行随机性研究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若能得到很好的扩散效果,它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导方向。

32技术扩散模型

本文着重分析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此模型表明在技术扩散的初始阶段,关于新技术的信息来源很少,企业就会减少对应用新技术的信心,此时的技术扩散速率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扩散程度会不断加大,企业对技术了解也会相应增多,技术扩散速率变大且处于加速阶段。最后仅有一些少数落后企业尚未采用该技术,技术扩散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中,主要了解了技术扩散的概念、类型和模型。由此可知,技术扩散经历了一个由缓慢扩散到快速扩散乃至最后衰落的过程,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进与技术扩散的速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4案例分析

41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24万辆,美国占比最高,为366%,中国次之占据231%,德国、法国、日本、荷兰、英国总占比为221%,和中国持平。而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到全球总销量的60%以上。到2015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26万辆,各国中挪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国家,高达233%。荷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97%,超过1%的国家还有瑞典24%,法国市场占比12%,英国市场占比103%。

4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了长期、结构式的扶持政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近两年的年增速都保持在300%以上。2015年,中国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1万辆,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55万辆,中国占比已超过50%,保有量上中国已经占全球30%,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方面的研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原材料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并有能力产业化。在动力电池制造技术方面,已从半自动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技术开始转变,并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具备支撑电动汽车开展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技术和产业条件。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技术上并不差,但是为什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是如此缓慢?其原因正是我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只掌握在少灯笠凳种校没有得到扩散。

4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现状

以北汽福田公司为例,北汽有两个新能源生产模块,2011 年,福田汽车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1113 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454 件。2012年,福田汽车研发投入166081万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843件,同比增长8568%,其中,模具工厂申请的专利数量和质量连创新高,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虽然北汽福田的专利数量与质量都在进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福田公司在研发、生产等环节中都是依靠本企业的一条龙服务,没有合作。也就是说,没有进行技术扩散。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的来源并不在于国家对产业不够重视,也不在于技术不够先进、创新动力不足,而主要在于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扩散。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一定的技术保护措施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并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故步自封。政府也未从宏观角度制定合理的模式与机制。这是造成今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技术扩散的S形模型中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成功的技术扩散、滞后的技术扩散、未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扩散、不稳定的技术扩散。作为北汽福田这种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前端的企业,显然不是成功的技术扩散,从专利数量来看,北汽福田的技术扩散是滞后的、没有达到预期的,也就是说,在新技术出现的开始阶段,由于竞争关系,一些企业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技术专利,导致技术扩散滞后,最后不能达到预期。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角度看,这并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虽然北汽福田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企业是产品研发和生产一条龙,相反,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代表特斯拉的技术却是来自多个国家及科研院所。目前,特斯拉公司公开了企业的所有技术专利,其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扩散,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5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中的问题

技术水平差距越大,技术扩散所需要条件就越高,技术扩散发生的难度越大;技术水平差距越小,技术扩散所需条件相对越低,技术扩散发生的难度越低。目前我国各企业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做大做强的企业只有很少的几个,存在很多技术薄弱的企业,这就增加了技术扩散的难度。在政府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政府补贴占总政策内容的12%,税收鼓励仅仅占4%,是政府补贴的1/3,财税政策支持严重不足,导致技术不能有效地扩散。虽然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但是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研发投入都侧重于整车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重视不足,使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导致技术扩散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目前,我国几家大企业还是对于自主产权保护度较高,不愿与其他企业共享自己的专利技术,企业之间缺乏强强联合。在这一点上,政府也没有出台合理的政策与机制。这是造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原因。

6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的建议

61政府积极引导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难度大,很多技术缺乏相配套的产业支持等原因。此时,就需要政府在技术的研发上起到支持、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尚须完善的技术进行研发,并通过政策引导,将已经完善后的政策合理有效地扩散出去,对科研技术人员重视培养,提供补贴,培育带头企业,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做大做强。

62构建完整产业链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整车销量依然远远落后。通过分析,国家应继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的政策支持,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国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数量保有量大,且增长较快,但国内现有专利利用率却不高。说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扩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继续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使生产形成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使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应该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基地,大、中、小合作研发生产,分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更快地增加汽车销量,使政府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政策。

63国外技术扩散政策参考

631德国

德国为促进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技术扩散的具体措施,建立统一的研发平台。德国将以其经济部、交通部、环保部、教育研发部等政府关键部门的多项资金援助政策为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积极配合从而更好更快地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扩散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632美国

美国促进其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政府直接参与,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平台。截至2008年,美国能源部在资助企业研究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的资金达到了3000万美元,并在之后又进行了多次资助。

参考文献:

[1]赵浩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模式及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隋梦晴,李英集群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2(5):710-715

[3]郭兴磊,史乐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4):37-39

[4]韩晓芳,解学芳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创新扩散机制的互动关系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6(1):16-21

篇3

论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经验总结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二、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1.能源危机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世界各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2.金融危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龙源期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拉动经济复苏,获得市场[1]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3.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的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技术变革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常规的化石能源(煤、石油)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

(二)发展特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发展趋势,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了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代用燃料,已成为新型动力系统汽车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纯电动汽车借助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看好,各种资助和示范验证正在进行,真正进入市场将还有一个较长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合成燃料、醇类燃料、醚类等多种清洁替代能源,成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战略比较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趋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战略定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车用能源发展战略,克林顿时期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混合动力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布什时期追求零排放和对石油的零依赖,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期还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使用生物质燃料;近期奥巴马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施了总额48亿美金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其中40亿美金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龙源期刊。日本在2006年“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通过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应用等途径,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能够降低20%。重视生物燃料和燃料电池等技术开发,拟在2011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5万千升发展趋势,计划在五年内斥资2090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近期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计划到2020年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能够达到1350万辆。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

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将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早期以生物质燃料和天然气为主,在本世纪初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23%的石油替代,主要是生物质燃料、CNG以及氢燃料,但近期对于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欧洲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国家规划非常细致、系统,从基础研发做起,分阶段从研发产业化、基础设施方面给予统筹布局。2009年下半年德国的电动汽车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四)产业政策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形成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度重视产业初创期的政策扶持;主要采用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支持措施;税收、补贴政策往往与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相结合;注重加强对降低整车重量的政策引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本国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针对培育形成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关注点重在两个方面:大力支持先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2009年1月,韩国颁布“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13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4强。2009年9月,美国“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发展发展趋势,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

2009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免除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还提出在2009年11月后的一年时间里再提供23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车型的补贴龙源期刊。2009年7月1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总额10亿美元的“汽车折价退款机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计划为期一年;“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政府将提供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英国政府在2010年度预算案中提出“绿色复苏”计划,其核心是挑选2~3个城市作为仅适用电动汽车的纯绿色城市,重点推动普及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充电网络,保证电动汽车能在路边充电站及时充电;对放弃污染较高旧车、购买清洁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车2000英镑的补贴。

(五)发展趋势分析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负责储存并为电动机提供电能发展趋势,其性能、成本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从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趋势来看,镍氢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由于其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的优势,在短期内仍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性、低自放电率、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环保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较好,一旦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将成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选择。

在车用驱动电机领域,永磁无刷电动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性能较好,适合成为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已经在混合动力轿车上进行较多应用,但是受永磁材料工艺影响和限制较大,而且控制系统复杂,造价很高;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维护修理容易、可靠性好、转速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发展趋势,如果其技术瓶颈(转矩波动大、噪声大、需要位置检测器、结构复杂性较大等)得到突破,将更适合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

电子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领域,包括动力牵引系统控制、车辆行驶姿态控制、车身控制和信息传送。随着集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明显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三、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总结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发展规划制定。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根据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分阶段、分类别发展规划,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

2.基础研究资助。美国、日本、欧盟等地政府组织科研大攻关,协调全境范围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汽车和燃料厂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并对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直接补贴龙源期刊。

3.财税政策激励。各国政府通过财税政策降低消费环节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从经济上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措施包括:购置税减免、返还以及直接补贴,许多欧盟国家基于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制定车辆税费,针对消费者购置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给予税收减免;征收燃油税,欧盟实施高税率燃油税激励消费者选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柴油车。

4.技术法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普遍采用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并逐步提高技术标准,促使汽车生产商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新能源汽车。各国和地区的法规主要有:美国的CAFE标准和Tier标准、日本燃料经济性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欧洲自愿协议和欧盟尾气排放标准。

5.交通管理奖罚。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在交通管理措施中也有所体现,给予新能源汽车交通优先和停车免费等奖励,对高油耗、污染大的汽车采用惩罚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国际路线观察[J].决策,2010,(10).

[2]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3]张进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J].环境保护,2010,(18).

篇4

分析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在企业生产、销售及消费者购买环节的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税制设计政策支持导向不明、税收结构不合理、税负过重等问题。以上市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例,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作比较,提出促进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建议:调整税收结构,降低生产销售环节,加大使用和保有环节税收,同时降低税负,将使用环节税收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给予投资新能源汽车外部环境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税收结构;税收政策

近几年,迫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运而生。然而由于配套基础设施、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的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税收政策有利于推动该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引导购买消费行为发生转变,还可以引导生产者的研发和生产行为的转变。2011年国家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政府出台了很多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涉及的税种主要是生产环节的增值税、销售环节的消费税及企业所得税、消费者购买环节的车辆购置税、保有过程中的车船税及使用过程的燃油消费税等。下面以安徽省上市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梳理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各个环节目前正在使用的税收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环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种。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流转税为计税基础,相对税负较少,对汽车的销售价格影响不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在所有税负中占了很大的份额,也是影响汽车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以下主要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三个方面分析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的影响。1.增值税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目前增值税的税率主要有以下几种:6%、11%、13%、17%、免、抵、退等。对于运输公司适用11%的营改增税率;农用车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现代服务业如文化、兴业公司实行6%的增值税税率;出口汽车享受出口退税或者免税政策;而对于江淮汽车各个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及整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执行17%的所得税税率。增值税是按企业的规模和类型设置增值税税率,而新能源汽车只是作为江淮汽车公司的一个具体项目,政府并没有针对企业的某个项目设置不同的税率,因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并没有执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江汽的财务报表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有关的生产、销售环节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仍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是3%;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中间试验产品销售时也是17%的增值税税率。2.消费税目前,在消费税税率设置上,我国对于汽车产业的消费税税率是按排气量设置级差的,近年来对于用车大排量的税率逐渐提高,小排量税率有所降低,这种消费税税率的设置有利于消费者转向购买排放少无污染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一样,也以气缸容量为征税依据,不管是否属于新能源汽车,有气缸就征消费税,没气缸就免征。对于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无气缸也即没有消费税,但是燃料和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有气缸,并没有实行差别税收政策,政府在消费税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对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对混合动力和燃料新能源汽车设置差别化税收政策,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更低的消费税税率,这样才能在消费上体现节能减排汽车的优势,从而合理引导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3.企业所得税江淮汽车公司国内各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主要为15%、25%。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标准,不符合的执行25%的税率标准,新能源汽车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标准执行15%的税率政策,也就是说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与大多数传统汽车的所得税执行同样的税率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基计算上,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均不够成熟,广告费用、研发费用投入较多,税前扣除部分与传统汽车适用同样的标准,不利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也没有体现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的政策规定,没有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推广阶段所承担的比传统汽车更高的风险,可见所得税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阶段扶持力度不够。江淮汽车的固定资产普遍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费用的核算同传统汽车没有区别,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150%计入当期损益,对已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按150%摊销,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抑制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创新的动力。

(二)新能源汽车购买环节在车辆购置税上安徽省目前执行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凡购买节能环保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汽车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符合此三类的汽车仍执行10%的车辆购置税[1]。此项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三)新能源汽车使用和保有环节1.车船税2012年1月1日施行的新税法中规定新车船税按照车辆排气量为计税依据,对小排量车辆实行低税额,对大排量车辆采用高税额。目前对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同类车辆适用税额减半征税[2],这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引导。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车船税执行国家标准免征或者减半征收的政策。2.燃油税我国对汽车燃油和燃料均执行同样的标准,同时比率较低,其税收比例只占零售含税价格的17.82%,不足以通过燃油税调节燃油量的消耗,没有体现对燃料节能环保汽车的鼓励,没有体现税制对消费者选择节能环保产业的引导。

二、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设计政策支持导向未体现各国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的改革趋势都是以鼓励人们选择更加节能减排的交通方式,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正在研制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扶持政策,但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及研发费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一直都高于传统汽车,过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汽车相应的也承担了更高的税负。从汽车产业设计的税种剖析,安徽省目前仅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对部分新能源汽车实行了单独免税,其余税项未能体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不利于对传统汽车产业高污染高能耗的限制。所以说目前的税制设计,未能体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导向作用。

(二)税收结构不合理各个国家在税制结构设置导向上是一致的:即鼓励购买限制使用。据统计,发达国家购置环节税费占整个汽车税收的30%左右,保有和使用环节税费占70%;而我国汽车的税收结构正好与之相反,以价格和排量计算,税收主要集中在购买阶段占60%,保有和使用环节占40%[3]。我国新能源汽车税收结构及计税基础仍沿袭传统汽车,虽然表面看来这种税负结构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却抑制了汽车的销量。从长远发展来讲不利于节能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环境的治理。

(三)税负过重据统计,我国消费者在汽车购买的过程中承担的税费占整车价格的30%-67%,而美国汽车购买和销售过程中税收仅占汽车销售价格的6%,日本降为6%-11%[3]。从几者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仍沿袭传统汽车税收政策,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传统汽车,因而承担了更高的税收费用。应该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税收负担,从而推动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缺乏鼓励新能源汽车创新、投资的政策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配套的基础设施、资金、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加计扣除科研经费、加速计提折旧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而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车辆购置税及15%的企业所得税,不过大部分的传统汽车企业也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对新能源汽车也未体现鼓励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的优惠对象仅限于取得的收益行为,而对未取得收益的创新投入忽略考虑,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安徽省江淮汽车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仍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种核算方法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金回笼。在金融投资的资金流向上税收也没有合理的引导,目前金融企业统一的营业税5%,不论投资任何行业,统一标准,不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因为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周期长、成果转化慢,风险高,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应该合理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结合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方向,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政策。但目前在税收设置上并未体现这种引导作用,可以给予资金投向新能源行业的金融企业实行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同样对于技术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个人、企业给予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各项资金、技术、资源等流入到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其发展,既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又能达到资源有效配置。

三、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对策建议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现就安徽省现行税收政策改革和优化提出建议。

(一)调整税收结构,降低税负前文已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各个环节的税收政策,总体来说销售购买环节与使用和保有环节的税负比例为66%:34%,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30%:70%,也就是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购买环节的税负较重,使用和保有环节的税负较低,这种结构的税收政策不利于销售,同时也不利于环保和道路交通堵塞状况的改善。为了“鼓励购买,抑制使用”,我们的税收结构应该适当调整,降低车辆购买阶段的税费,刺激消费;提高车辆使用阶段的税费,控制使用减少道路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为:1.降低或减免增值税新能源汽车附加值高,与传统汽车相比价格过高,也就承担了更多的增值税。虽然增值税不直接增加汽车的生产成本,但流转税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增加了汽车的销售价格,过高的销售价格削弱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抑制传统汽车的销量,引导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政府应该降低或减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值税。首先,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值税税率。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对新能源汽车实行13%的增值税税率优惠政策。其次,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试验产品或样品免征增值税。研发阶段的产品属于试运行阶段,产品性能不稳定,免征增值税利于降低试验品的价格,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同时减轻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的负担,鼓励研发企业研发新产品的动力。最后,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同阶段实行差别增值税税收政策。在初创时期,研发投入大量资金,市场风险大同时又没有利润空间,企业偿债能力和举债能力比较差,可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100%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成长时期,企业已经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可实施即征即退50%的税收优惠,以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2.减免所得税或调整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出台有别于传统汽车行业但又更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动力,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新能源汽车项目可以税前预提研发科研基金,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减税的优惠政策可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也可通过税收手段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设备折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根据我国的税制结构特点,从“所得税优惠为主‘转向’流转税、所得税优惠并重”兼施,从深度、广度上更加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行为。

(二)将税负与环境污染相挂钩前文已述,应该调整新能源汽车的税收结构,降低购买阶段的税收,提高使用阶段的税收。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节能环保项目,为了积极应对资源压力和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应该鼓励人们使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如何在税收设计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优点,通过减少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或增加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来引导消费者选择。在税收设计中将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计税的一个参考标准,这样增加了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也突显了节能环保汽车的优势。同时增加了汽车使用环节的税收,控制车辆的使用,减少资源和环境压力。

(三)给予投资新能源汽车外部环境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公共基础设施相当薄弱,能源补给基站没有保障,消费者使用该汽车没有便捷的动力充电设施,这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大加气站、充电基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给予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或民间资本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途径。

总之,对于生产者而言,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能力,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以增强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可降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降低使用成本,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良性可持续发轨道。

参考文献:

[1]陈燕燕.购买新能源汽车将再享税收优惠.

[2]林莉,肖圆.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探析———基于上市汽车公司税负的现实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0,10(05):23-28.

[3]杨娜.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4:19-21.

[4]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84-90.

[5]乔亮国,李占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收与实务,2015,4(07):86-87.

[6]李维臻,鲜晓花.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04):62-64.

[7]李晶,李施雨.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措施[J].税务研究,2013,(10):92-93

[8]路春城,黄志刚.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分析[J].税务研究,2011,(05):29-32.

[9]孙庆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33-35.

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行业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01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是低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按照“低碳”规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

一、未来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

汽车行业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行业,汽车产业及零部件生产行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5-10年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我国汽车产业走低碳化道路,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在节能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势必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业发展的主导。新能源汽车是不以石油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国内外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几下几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以电动车为例,一方面电动车在启动时没有污染。而就效率而言,传统汽车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7%,电动车的效率是90%,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美国三大汽车在传统汽车消费市场上始终领先,但是最近几年,日系、韩系等一些轻型轿车在各国市场逐渐受到青睐。未来几年内将会逐步从高排量到低排量、逐步发展到电动车型。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汽车行业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环境中。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却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优惠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阶段,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于本世纪初,也就是说具体时间还不到1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推广试运行阶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新能源技术研发及消费环节比较薄弱。

2005年政府出台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的政策措施,明确到2030年电动车将占据我国汽车市场的50%的绝对量。2006年财政部决定对环保汽车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2009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元支持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总之,我国的电动汽车还是一个新型的产业,社会开放性刚刚开始。

与国外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力、高成本以及服务环境差。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上掌握着主动权,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另外,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较高,理性的消费者难以接受;再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无法上牌照、充电设施等配套措施缺乏使得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宏观层面:政策的支持是关键

目前,我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与美日等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还需要在政策上继续做出一些努力。一方面要指导和推动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紧密协作、政府积极扶持的三位一体的推动模式。另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对消费者可以采用国家直接补贴或者税收减免、无偿提供停车场地、发给电动汽车正式营运牌证、免收养路费、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

(二)微观层面的努力

1.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技术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动机组件、动力系统组件等)必须要增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有关新能源研发资金的投入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自身加大投入,对关键零部件企业提供研发资金的部分支持;另一方面,要颁布相关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的优惠政策。要从基本上保证我国关键零部件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

2.成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

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发展汽车新能源,企业内部必须确立总经理作为技术创新的领导组织者地位,成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心,完善组织体系。该技术中心,一是要掌握关键技术和领先技术,围绕企业自身的研发强项,开展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二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移植;三是通过竞争机制,培养一批技术开发带头人和一支技术骨干队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四、转型期间关键零部件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传统汽车零部件关系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一些核心技术的零部件还是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加快产业化;但是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放弃对传统动力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因为不管是从零部件产品的国内供给还是国外供给,目前还是以传统车组装为主要市场。

(二)对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节能、减排改造与升级

从传统内燃机到电动机的未来几十年战略转型期间,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能够一步式跨越完成。要在传统汽车部件生产技术基础上,加速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渐进转型显得更为现实。

篇6

创新驱动发展

在电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北汽集团最引以为傲的竞争资本之一。在商用车领域,福田欧辉作为国内最早致力于新能源客车研发、最早实现新能源客车商业化运营的企业,在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另据透露,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将添新丁――昌河汽车计划于上海车展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北斗星E。

智能汽车是汽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今年初,北汽全面推出了“NOVA-PLS”智能化发展战略,将Leve11到Leve14的路线图绘制得基本清晰,未来瞄准智能驾驶NOVA-Pilot、智能网联NOVA-Link、智能座舱NOVA-Space等内容,构建完成围绕汽车的全方位智能化体系。

加速产业链升级

自2014年提出战略转型目标以来,北汽集团就在服务化的道路上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整车制造与出行、后市场等服务业态的有机融合,2016年北汽集团服务贸易收入已达319亿元,一跃成为生态体系完备、业务模式多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北汽集团鹏龙平台已形成了以汽车销售、汽维修、汽车物流、配件服务与集团采购为主营,出租租赁、广告服务、二手车业务、平行进口等为支撑的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实现了与服务贸易业务的对接联动。

在金融业务方面,北汽去年成功入股九江银行,为汽车金融及汽车和通航融资租赁业务打开了发展空间。随着“两个转型”战略的逐步落地,北汽的业务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新的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紧随市场风向

北汽集团要做“整体出行方案的提供者”,仅仅制造并不够,北汽还关注制造出产品之后如何物尽其用的问题。因此,北汽在发展分时租赁和共享汽车等出行服务领域也做了有效的尝试。

4月8日,华夏出行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是北汽集团在共享经济时代推出的全新出行平台。华夏出行将打造千亿规模的全球化出行服务平台,形成人、车、路、网、商全产业链业务的闭环发展,实现整车制造与信息技术及金融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

北汽“共享汽车”将主要着眼新能源汽车应用,主推车型――北汽新能源ARCFOX-1将亮相上海车展。北汽的“共享汽车”计划于二季度上市,首先在北京望京等重点地区先行试点,逐步向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推广。布局跨界产业过去一年,北汽集团积极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政策,并通过黄骅工厂、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瑞丽生产基地等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通用航空产业是北汽集团落实向制造创新型和服务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北京通航将围绕飞机制造、飞机销售、通航运营和通航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构建通用航空的全产业价值链条,打造通用航空标杆企业。今年2月,北京通航法荷航飞机航线维修有限责任公司揭牌,这是北汽集团强势进军高端航空服务业的标志,其战略意义和未来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

整合国际资源

篇7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当下,“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制造4.0,甚至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这些概念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增长,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汽车行业要做的首先是安静下来,认真地分析、踏实地做事,勇敢地实践。未来10年对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瞿国春(中国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中国新能源汽车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官方将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发的支持,并促进新技术在传统动力系统上的应用。在技术标准方面,对于行业亟需、但短期内又无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将支持先行制定“团体标准”,以引导行业发展。

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电动车。应首先发展百姓买得起,使用方便的小型电动汽车,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不同层次电动车。

篇8

关键词:新兴产业 技术转轨 创生 汽车产业

技术转轨是新兴产业创生的基础

(一)技术轨道与产业生命周期

根据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产生一个类似于“S”型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同样,一项新技术产生初期,由于面临各种困难,发展比较缓慢,是为形成期;随着该项技术瓶颈问题的攻克,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为成长期;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受到材料、产业冲突、功能约束、市场等各因素的制约而使其发展达到一个极限,而进入成熟期;成熟期后,该项技术将会失去发展动力而进入衰退期。这样,技术轨道也形成一条接近“S”形的曲线(见图1)。

(二)技术转轨的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学者刘昌年、梅强提出,基于技术轨道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三种类型:一是顺轨式技术创新模式。企业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发展和演进,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使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出连续性、衍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二是跃轨式技术创新模式。这是企业基于技术轨道跃迁发展和演进的技术创新过程(见图2)。三是融轨式技术创新模式。在新旧技术轨道交替的过渡时期,技术范式处于一个混沌区,既需要技术轨道的多途径探索,也需要技术范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博弈。

本文研究的技术转轨是在融轨式技术创新模式下发生的,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使用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新旧技术轨道的交汇处实现技术轨道转移的过程(见图3)。这不同于技术跃迁,技术跃迁是基于跃轨式的技术创新模式产生的,是技术由原有轨道直接跳到更加一条轨道上。技术跃迁需要非常强的科研能力,是一种技术的升级,这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而技术转轨是在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技术的融合,这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技术转轨也不同于技术跨越。技术跨越是技术落后者以赶上或超过技术领先者技术能力为目标,以突破性自主技术创新为核心机能的,不同技术曲线之间的非连续技术进步的行为。技术跨越是技术落后者不经过技术领先者所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技术领先者目前的发展阶段,是一种技术跨阶段的发展。

(三) 技术转轨是新兴产业创生的基础

根据技术转轨的概念,技术是在两条交叉的轨道之间转移的,技术首先沿着第一条轨道发展,当该项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到达极限状态,很难再向前发展,为改变这种技术停滞不前的状态,就要寻找一条新的技术轨道,于是当第一条技术轨道与第二条技术轨道接轨时,实现技术转轨,从而可以使技术持续向前发展。依此类推,当第二条技术轨道与第三条轨道接轨时再次完成技术转轨。

技术转轨发生在技术极限状态,但在技术极限状态之前的技术快速发展期,新的技术轨道已经在运行了,第二条技术轨道在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在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技术转轨。这就是说,由于技术轨道的刚性,原有轨道技术会继续向前发展,但会有一部分技术会转向新的轨道,这一时间是新旧两种技术并行发展的时期,过一段时间,新技术轨道明朗化,成为主导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轨道。这样在原来的技术轨道上运行的产业,就逐渐被在新的技术轨道上运行的新兴产业所取代。技术转轨可达性是新兴产业创生前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在新兴产业创生前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准备,才能走过前期阶段,完成新兴产业的创生。因此,技术转轨是新兴产业创生的基础。

新兴产业创生的其他影响因素

首先,企业家群体的才能。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任何一种生产都需要投入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而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产业创生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家将影响企业创生的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只有进取心强的企业家才愿意去创新,只有企业家群体才可能创生新兴产业。所以,企业家的进取精神是新兴产业创生的核心动力。

其次,市场拓展的经济性。市场拓展是新兴产业创生过程中一个动态的循环,可以从创生成本和创生效益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新兴产业创生的影响。在企业家将技术转轨的成果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其成本非常大,这些成本和风险需要产业化带来的效益来解决和完善。

再次,制度安排的激励性。在新兴产业创生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困难会使企业创生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锐减,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度安排的激励性作用必不可少。

最后,资源匹配的适应性。资源不足很可能成为制约某一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煤、石油、稀有金属等都可能会影响新兴产业的创生。

新兴产业创生的阶段性主导因素及作用机理

(一)新技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不具有新兴产业创生的条件,主要受到技术和市场因素的制约。这一阶段,新技术已经产生但还未成熟,技术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市场化风险较大。而原有技术已相对成熟,是市场的主导技术,市场也已形成了消费惯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推广成本。这时期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尚不非常明朗,新技术存在很大风险。

(二)新旧技术混合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企业家群体的才能和市场拓展的经济性成为影响产业创生的主导因素。在新旧技术混合发展阶段,富有进取精神的企业家组织力量、整合资源,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兴产业,企业家群体的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新兴产业市场拓展的经济性依靠企业家群体的才能很难做到,制度因素同样成为这一时期关键因素,合理的制度可以激励企业家应用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的信心,促进企业完成新兴产业的创生过程。

(三)新技术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源区配的适应性成为主导因素。技术转轨完成,产业摆脱原有技术轨道沿新技术轨道快速发展,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资源方面的大量需求。因此,在这一阶段,资源匹配的适应性因素非常重要,宏观资源市场的大环境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将决定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

案例分析

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有一个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本文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汽车大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处在新兴产业创生的第二个阶段—新旧技术混合发展阶段,技术转轨还没有完全完成。其实,汽车产业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蒸汽动力技术产业阶段、汽油动力技术产业阶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阶段。而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有望率先完成技术转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的发展史是从蒸汽动力技术开始的。自1770年法国诞生第一辆蒸汽动力技术汽车以来,蒸汽汽车技术沿着其技术轨道发展了115年。1885年德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动力汽车,使得蒸汽动力技术转轨至汽油动力技术。在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最初年代,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其一直沿着“S”型轨道发展,直到100年后,技术发展到“S”形的末端,这时候汽油动力技术已经开始兴起,但是还不成熟,轨道还不清晰,人们还在不停的实验和改进中,这时候汽油动力技术轨道和蒸汽动力技术轨道交融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后,汽油动力技术日渐清晰,使得汽车技术轨道沿着汽油动力技术轨道走向了新的发展,完成了技术转轨,汽油动力技术汽车产业就创生了。

产业创生是一个不老命题,任何技术都会沿着“S”型轨道发展,也终将走向“S”形的末端,等待被新的产业取代。目前汽车大产业又处在创生另一个新兴产业的进程中,汽油动力汽车产业已经计入技术转轨的第二个阶段,新旧技术混合发展。但是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朗,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取代汽油动力汽车产业。

那么为什么汽油动力技术会走向“S”形末端呢?首先,汽油技术受到能源约束。汽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目前汽油能源供应趋紧。再次,汽油技术受到环境保护的约束。汽油燃烧会产生汽车尾气,已成为污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一大因素,世界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愈加关注,而且越来越不能容忍。再次,汽油动力技术已经发展到极限,没有创新的能量了,将会因停滞不前而逐步衰退。

那么新能源汽车技术轨道开始形成了吗?我们以电动汽车技术为例进行分析。电动汽车技术包括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都已经陆陆续续发展了100多年。截至目前为止,美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一些电动汽车概念车型,已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即电动汽车技术轨道已经开始和汽油动力技术轨道并行。且电动汽车技术轨道正在向汽油动力技术轨道接近,新旧技术正在混合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必将取代汽油动力技术,成为新的汽车动力技术。

但是,技术转轨不易完成,电动汽车技术要实现转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续驶里程。目前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一般在100到200公里之间,远低于汽油汽车的续驶里程。电动汽车技术要跨越第二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必须解决续驶里程问题。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未来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问题是可以得以解决的。

技术转轨完成后,电动汽车技术并不会立刻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有别的因素会影响其发展速度,生产成本和资源匹配的适应性即是两个重要的非技术转轨制约因素。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是电池组,它是电动汽车中价格最高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加快研发进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批量生产建立规模效应也是必由之路。汽油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资源匹配系统,而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资源匹配系统。

但企业降成本和解决电动汽车产业的资源匹配问题是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度安排方面的激励,这是国务院出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政府可以出资支持企业以重大项目的方式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并对电动汽车进行补贴,从而降低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建立密集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和鼓励燃料电池等动力设备的配套生产等。这样对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创生的进程起到重要的外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静,李北伟,董微微.技术创新对吉林省信息技术制造业和竞争力影响研究[J].情报科学,2012(2)

2.李北伟,鞠德珩.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创新问题[J].经济纵横,2010(8)

3.欧阳 .我国转型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2010(8)

4.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篇9

新能源汽车启动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

全球掀起新能源汽车热潮

全球性的石油资源紧缺与气候环境不断恶化使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发展节约能源与无废物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已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根据驱动系统和能源载体差别,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甲醇汽车、二甲醚汽车等。值得注意的是,甲醇汽车、二甲醚汽车、乙醇汽车发展条件受地区资源限制较大,不会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主流,以上几种均为内燃机驱动,与传统汽油车、柴油车相似,能量来源于煤炭或生物质能,可以减少碳排放,减少石油的依赖,但资源依赖性较强。目前,以储能电池技术为主基础的新能源汽车受到各国政府更多关注,是重要发展方向,代表类型包括各类电动汽车,目前主要包括采用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电动汽车,其能源利用率高,可综合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因而对于全球节约能源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燃料电池汽车是汽车的最终发展趋势。

节能减排、刺激经济政策是各国热衷于电动汽车的重要原因。为了加速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占领未来行业竞争的制高点,西方各国纷纷推出电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大购车补贴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十二五”规划定调新能源汽车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经审议已原则通过。《决定》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0年12月1日,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基本完成已进入部委会签阶段,会签完毕后将上报国务院。根据规划的总体思路、围绕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局,和进入产业化研发的模式,充分整合国家973、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资源优势。第二,要加大充电设施、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支持、支撑充换电成套技术和规模示范。第三,加快技术标准的研究,完善标准体系。第四,要深化市场推广、探索商业推动模式。第五,要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科技计划任务,以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为纽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跨行业的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前沿技术创新联盟。第六,完善公共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第七,要继续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的发展。

据了解,在产业路线图的设计方面,《规划》明确界定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新能源车范畴,并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将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并对其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同时,各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完善和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专项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如国家质检总局正开展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目前国家已提出了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已经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随着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即将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期间将快速发展,届时将带动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

锂电池材料需求预测

但目前锂电池在电动汽车的份额较小,电动汽车主要采用镍氢电池作为动力源。从2010年开始,汽车制造商开始大幅提高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比例,2010-2013年为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快速成长期,并于2013年达到226万辆,2013之后将进入稳步发展阶段,2015年达到近371万辆。

新能源汽车对锂电池的需求由于基数小的缘故,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达到566%,我们预计,2011、2012年的需求增速仍将高达100%,2013年以后,增速仍可维持在30%以上。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池需求量由2009年的0.25GWh爆发式增长至2015年的35.73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9.35%。

除新能源汽车外的其他产业对锂电池的需求稳步增长,我们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1.83%。全球锂电池的总需求规模在2009年达到13.08GWh,2015年预计达到60.83GWh,是2009年的4.65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9.20%。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其占比将由2009年的1.88%快速跃升至2015年的58.74%,2013年起将取代手机和笔记本成为锂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

锂电池材料包括构成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构成,锂电池的锂来源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电解质,基于我们前面的预测,若我们假设每GWh容量的锂电池需要1000吨碳酸锂、2000吨正极材料、300吨六氟磷酸锂、3000吨电解液及50万m2隔膜,则2015年将需要6.08万吨碳酸锂,12.17吨正极材料,1.82万吨六氟磷酸锂,18.25万吨电解液及30.41百万m2隔膜,需求量较大。

投资策略

锂电池材料行业相关个股较多,我们认为公司经营能力强,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有一定规模效应,产业链完善,未来有产能扩张或产业链延伸能力相关公司将超越行业发展,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我们看好锂电池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佛山照明(000541)、拥有高技术门槛的六氟磷酸锂电解质技术的多氟多(002407)、拥有隔膜技术的佛塑股份(000973)等个股投资机会。

篇10

富国基金经理李元博表示,继续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OLED在下半年的表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车和锂电池下半年还会超预期:OLED下半年也会有少量公司业绩兑现。这两个行业会有3到5年的增长逻辑,新能源汽车已经放量,OLED明年会放量。

投资应多关注当下

李元博认为,近年来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力挺而火爆的科技股实质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暂时处于梦想阶段,离规划目标还比较遥远,如规划中提到的“网络化制造”,因为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打通消费者和原材料供应商,需要网终技术、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类则是当下、近期会发生和产生效益的东西,例如已经在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他认为,从投资的角度讲,应该选择后者进行投资,这是投资里面相对择时的问题。

他补充说,梦想阶段的东西,在牛市下表现最好,因为牛市氛围人们对公司远期的现金流预期好,且货币政策和其他条件都比较宽松。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货币政策,实际上明显是偏紧的,股市存量减量博弈,投资应更多的关注当下,注重实际。

OLED明年会放量

对于未来市场走势及科技股的投资,李元博表示,市场中心会往下走。权威人士对稳增长的强调淡化,4月份以来货币政策是中性偏紧的状态,货币方面,央行在主动贬值,投资者会有点恐慌,但是这实际上是好事,不会有大的崩盘。市场不是大的熊市,也不需要完全的防御,还是有结构性机会的。主要看当期利润能不能反映到报表上来。牛市时选成长股主要看壁垒,弱市主更多地参考当期的利润兑现程度。

投资机会方面,李元博比较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整车和锂电池,这两个板块下半年还会超预期。此外,OLED也较为看好。他认为,今年会有少量公司业绩兑现。这两个行业会有3到5年的增长逻辑,新能源汽车已经放量,OLED明年会放量。短期看,计算机、电子,三季度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