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范文

时间:2023-03-25 08: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场景描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场景描写

篇1

1、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大家便开始放烟花,那“嗖嗖嗖”、“啪啪啪”、“呼呼呼”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是与旧年的告别声;那转动的,喷涌的,闪光的烟花,争芳斗艳,又像是迎接新年的鲜花,激起了我们小孩子的兴趣。

2、我的哥哥、妹妹一起拿着烟花来到院子里。哥哥先拿了个“杜鹃花”,小心翼翼地点燃后,立即就开出了一朵“金花”。这花到处乱窜,一会独黄色的,一会儿是绿色的。我又点着“集锦”,那火星直冲上一米高的地方,又洒落下来,既像炼钢炉里的火花,又像美丽的喷泉。随后,“集锦”又喷出一道白色的火焰,仿佛一朵正在怒放的白菊,令人赏心悦目。妹妹的“魔术弹”更是奇妙,一会儿喷红,一会儿吐绿,把天空映得如同白昼。

3、这是,左邻右舍也都放起了烟花,到处五彩缤纷,到处欢声笑语。我们拍着手跳着,笑着,蹦着,手掌心拍红了也不知道。有趣的倒是那些胆小的孩子,用两只手蒙住了眼睛,可转动的大眼睛却从手指缝里在偷看。我们的笑脸映着火光,更加可爱。

4、“当,当,当……”12点钟声敲响了,大院里更是热闹非凡,鞭炮声直到黎明也没平静下来。那幸福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民的心中,真是难忘的一晚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参加铅球比赛的同学,他们顶着烈日,流着汗水,以矫健的英姿,用他们那有力的臂膀,将沉重的铅球奋力投出。

2、800米赛跑正在进行,跑道上的运动员如一匹匹矫健的奔马,你追我赶,跑道之外呐喊助威声彼起此伏,不绝于耳。

3、跳高跳远的同学拼尽全力,飞快地助跑,奋力起跳,跳了一次又一次,努力发挥最佳水平,力求超越自我。

4、运动场上紧张、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参赛的同学沉住气,暗中蓄积力量,奋勇争先,围观的同学蹦着、跳着,使劲地高声喊着:加油,加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6、《田园言怀》(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7、《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0、《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篇4

2、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4、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5、远处的山连绵起伏,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怎能不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山一旁的松树挺得笔直。

6、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7、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8、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9、早晨,深深呼吸满山满谷带霜的新鲜空气,感到精神抖擞,浑身是力量,仿佛一夜的功夫自己变成了一个能够上山擒虎入水捉蛟的出色猎手。

篇5

从场景描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生活,触手可及,可闻可感。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很多人都印象深刻。读者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人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以3D特效的形式,把贾府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地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

“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那些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如,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的凄凉场面,等等。

篇6

关键词:《使节》;场景系统;场景;非场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32-04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在小说技巧上的广泛实验对现代小说,特别是对从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到20世纪小说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变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代美学研究方法的转变和革新,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文艺创作活动,尤其是立普斯的心理学美学和费希纳的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因此,意识流小说初现端倪,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应运而生。作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正是深受这一影响并将之付诸创作实践的众多小说家当中的一员。他一生卷帙浩繁,作品文风独树,奠定了其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了解詹姆斯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审美观,有助于打开一个独特的视角,深入思考小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本文将以《使节》等小说的场景分析为例,来探讨詹姆斯作品中所体现的建立“场景系统”(the scenic system)这一创作原则的相关理论问题。

一、有机统一

詹姆斯始终把小说看成是一个有机体。他在许多场合都强调小说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有机统一。在这一方面,他其实是分别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和福楼拜的影响。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将行动或模仿行动的情节看作有机结构六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其理由是它贯穿于作品的整体,是作品的血与肉。因此,詹姆斯也同样宣称:“一部小说的灵魂是它的行动。”

詹姆斯还深受福楼拜的影响。他相信,从后者那儿可以学到小说结构的原则,即“连续而浑成一体,像任何其他有机体”。在这种有机体论的指导下,詹姆斯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把写小说的能力比喻为“建筑能力”(the architectural competence)。他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是这种能力的充分体现,并且还强调《使节》甚至更圆满地体现了这种能力[1]。他这样描述自己在写这两部小说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在一桩事情上我坚定不移,即虽然我必须为了建筑外观的别致而不断地添砖加瓦,但是我不会为任何有失均衡或关系失调的现象寻找任何借口。我会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用一些人的话说,我会盖一座拱顶如画、布满浮雕的大厦,可是我决不会让读者脚下的每一块方格图案、每一块土地不是朝着周围墙壁的根基沿伸。”[2]

《使节》自始至终采用斯特瑞塞的眼光,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斯特瑞塞的观察了解周围的人物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不仅使小说的叙述结构紧凑严密,而且也使故事富有戏剧悬念。在《使节》的序言中,詹姆斯很高兴地说:“我已经找到了一个美妙的方法了;……那方法就是只使用一个中心,而且始终保持在我的男主人公的意识范围之内。……斯特瑞塞对于这些事情的意识感受,而且唯有斯特瑞塞的意识感受,才会有助于我把他们表达出来;我将只是凭着他约略摸索到的对他们的了解来认识它们,因为他所进行的摸索将成为他最令人感兴趣的活动之一,而且完全遵循我所说的繁多而严格的规则所给予我的那种我会最热切地‘追求’的效果,会比遵循其他一切规律所可能给予我的还要多。”[3]

二、场景规律

詹姆斯尤其强调小说的“场景规律”(the scenic law),即场景的安排要跌宕有致,富有一种优美的节奏感。

在《使节》的序言中,詹姆斯非常诚恳地说:即使是在至善至美的作品中,也有一种理想的善中之美,其中的魅力将会把艺术的信念提到至高无上的程度。因为他确实认为,一部作品的主题可以说是会光彩焕发的,而《使节》的那个主题,他承认,就是自始至终为他呈现出那么一片光辉。因为该小说要做到了规则有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其故事情节经过巧妙设计,并且十分讲究叙述技巧,这样他才有幸可以坦率地把这部小说,列为他所有作品之中最好的作品[4]。

(一)场景之间必须规则有序

从该小说文本来看,美国场景只包括几个场景,即查德的家乡、其家族的工厂、周边的小镇等,显得有些单调,但每一个场景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而且各个场景又相对独立和完整,可以被看作一个小场景系统;法国场景系统包括十几个场景,场景之间不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而且存在着有机联系,是一个复杂的大场景系统,包括斯特瑞塞在伦敦下榻的旅馆、巴黎迈榭比大街、查德的住处、斯特瑞塞与查德初次相遇时的剧院包间、德・维奥内夫人的家里、巴黎圣母院、塞纳河左岸的餐馆等等。这一大一小的两个场景系统的每一个场景就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又包括或多或少的一些情节。

我利用给《使节》这一版本写序言的机会,必须主要地为它阐明它的场景具有连贯性。它在我们翻阅的时候尽可能地显得并不具有场景的特点,从而用世界上最古怪的方式把那个优点掩饰过去了;但是正如我们面前的这部作品那样,它截然分明地分为两个部分:酝酿着场景的、事实上往往是过分地酝酿着场景的部分,以及证明酝酿过程得当并且使其圆满完成的部分,或者说是场景。我想,可以明确地说,其中一切不属于场景的部分,都是被区别对待的酝酿过程,是画面的融合和组成部分。这些交替使用的手法,我想,从很早的阶段起,就显然要作为《使节》的结构和形式[5]。

从詹姆斯自己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小说理论渗透着许多朴素的结构主义观念:既然小说是一个有机体,那么每个场景本身都必须是一个有机体,场景与场景之间也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具备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场景之间必须创造悬念

詹姆斯在该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的运用,与传统小说的全知视角模式不仅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中,用这样的叙述方式造成的悬念十分常见,因为读者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逐步去认识其他人物、事件、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情况。例如,詹姆斯在《使节》第一章中就有这样一段:

斯特瑞塞先生在这次意外的相遇中得到了相当的满足,也就是说她得到了审美的极大满足,然后他马上邀请德・维奥内夫人与他共进午餐。在塞纳河左岸明媚的阳光下,他们开始了一次愉快的长谈。

细心而有教养的读者将会发现,我们在这个场景里所看到的一切,从本质上讲是詹姆斯看到的一切。然而,詹姆斯没有直接站出来向我们描述。我们是通过斯特瑞塞的心理状态,通过他的意识之镜来观察巴黎圣母院和德・维奥内夫人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巴黎圣母院也好,巴黎美女也好,都是斯特瑞塞的意识和心理的印象,本质上也归属于“非场景”描写。

斯特瑞塞在巴黎的文化历险是一个充满了回忆、想象、沉思的意识之旅。他对查德,对德・维奥内夫人,对巴黎圣母院,对巴黎甚至欧洲的认识和发现,是一个非常含混不清的心理历程。他在对真实场景(“场景”描写)的观察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想象部分(“非场景”描写)。他眼里那个完美女人的背影,有多少出自他对真实场景的真实观察,又有多少出自他的想象――不论是由“古老故事”唤醒的想象,还是由作者“戏剧性”创作的冲动所激发的想象,甚至是他自己“与世隔绝的深思”所导致的想象,此时此刻,我们也无法解释清楚。

(二)戏剧法与图画法

詹姆斯认为,就“素材”而言,《使节》属于“戏剧式的”。他说:“我除了用暗示的方法外,无法使其他人相互之间谈论他――幸亏运用了无比美妙的必要的戏剧手法,才通过种种同小说截然相反的途径,非常显著地取得了统一的效果:我对其他人根本没有一点儿兴趣,除非他们首先是他的人(首先不是他,而是他们中的一个)。”[13]但是,使小说产生戏剧效果的恰恰是“场景的一致”:戏剧之所以被掩盖,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结构被分成几个部分,为场景作铺垫;这些部分,或者说已经被分为几个场景的这些部分,合理并且圆满地完成了准备工作[14]。在这段话里,詹姆斯除了强调场景系统具有超越“场景”功能的优越性以外,还阐述了“非场景”成分同样具有产生戏剧效果的功能。

我如此一再强调我创作中的场景描写以后,还要想补充一下,……非场景描绘中的最恰如其分最有魅力的部分在恰当的处理下,仍然可保持其可理解性并坚持其作用的。……我注意到象我的主人公同查德・纽瑟姆初次见面的那种章节,它们虽然是非场景描绘的表现形式的绝对证明,却也紧紧地把握住――至少就主观意图而言――描写效果的。真要仔细而完整地报道在某个特定场合“发生”的事情,那就势必会或多或少地变成场景描绘了;……在书中描写到的那些章节里,在整个晴朗和暖和的巴黎的下午,从那俯瞰杜依莱莉花园的阳台上,我们用一个全然尚未试用过的视角,观察她在旅馆客厅中忧心忡忡的一个小时,在我们从而参与了她对那些同她本人有关的事情的含义的潜心研究之中。……那些书页中的这类描写就是一种为了取得对立和更新的魅力,坚持要处处表现其不同于场景描写的那种表现手法的优点的明显例证[15]。

詹姆斯的信徒珀西・卢伯克将这种方法归纳为“图画法”,即要使事件通过某个接受意识屏幕得到反映。詹姆斯本人虽然没有对“图画法”提出明确的定义,但是他的实践以及对这种方法的理论阐述明确了这样一个原理:与全知叙述模式不同,“图画法”要求故事外叙述者站在人物背后,通过人物眼光、人物意识展示故事中的事件。相对于全知叙述模式中那种全景叙述(panoramic),“图画法”侧重的是人物的内心意识,因此缺少传统意义上的事件或人物行动。不过,由于詹姆斯把人物意识活动看作小说的主要“事件”,我们不妨将人物意识称为小说的“心理事件”[16]。

综上所述,在《使节》中,詹姆斯巧妙地交替使用“图画法”和“戏剧法”来进行“非场景”描写或“场景”描写,使小说具有直接的戏剧效果。这一方法使展现人物真正的内心活动以及作者与人物的关系显得“经济”,因此,它在小说的有机结构中分别起到“铺垫”或“场景”的作用。由此可见,詹姆斯提出的“场景系统”虽然以他早期的“戏剧法”和“图画法”为基础,但是,“场景系统”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综合“戏剧法”和“图画法”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不仅使它们同时服务于小说主题,在整体上形成詹姆斯反复倡导的有机整体论和小说戏剧化观点,而且还使小说在形式上实现了有机结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2〕殷企平.詹姆斯小说理论述评.上海:外国语,1998,(4):29.

〔3〕〔4〕〔5〕〔7〕〔8〕〔10〕〔13〕〔14〕亨利・詹姆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小说的艺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28-329,320,334-335,322,317-318,335,332,337-338.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9-230.

篇7

学生高考不敢写记叙文,最怕两点:一是“假”,二是“低幼”。其根源是高中阶段学生长期得不到系统的提升训练。其实,掌握了记叙的技巧,学会艺术地写“真”,考场记叙文也可以引人入胜。

一、写事善现“场景”,描摹画面之“真”

叶圣陶说过: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田地里的农人能写,铺子里的伙计、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人物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活动,才富有生活气息;人物有活动场景的衬托,才更显真实。善摹场景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场景的选取,应选取自己熟悉的场景。如写老师或学生,可放在教室、办公室中写;其它熟悉的场景如超市、店铺、公园、饭店、操场、宿舍等,农村学生更有一片乡村特有的广阔天地。其次是场景的突现,即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场景逼真,如在眼前。突现场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可写周围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全方位烘托;亦可写场景中各种人物活动,从正面表现或侧面映衬。

人文环境描写:如2013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外婆的平衡生活》一文开头部分,从小山村的周围大环境写到农村房屋的外观,逼真再现农村生活的情景。

外婆居住的小山村,偏僻得让人发怵。百多人聚集在三两座山围成的平地上,远远看上去,房子豆腐块般拥挤着,倒也热闹。

外婆的房子背对西方,南北方向各有两户,主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到农闲,几个老姐妹便坐在院子一角,围着桌子,摆龙门阵,平和而温馨。东面也有一栋房子,是极其破败的土房,与外婆家的水泥小楼相比,特别寒碜,若不是门口挂着农具和塑料布之类的杂物,还以为这是被抛弃多年的空房子。

自然环境描写: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宿命》写一只猪的出逃,文中对夜色、山风、晚霞等的描写,渲染了“我”出逃过程中的悲壮氛围。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惊恐地望着我。它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幕布。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它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它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选段中,“我”的抗争从正面表现出逃场景;同伴的恐惧、母亲的赞许则从侧面衬托,使画面更为生动具体。

二、写人不忘“缺陷”,突现个性之“真”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缺陷,当然这里的缺陷是指非原则性的个性缺陷或偶尔的行为偏差,不损害人物的品行。这样的缺陷如同人物的标记,让读者阅读之后深深铭记。

人物缺陷描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展现人物“不完美的表征”,如丢三落四、口吃、爱喝小酒、好动、啰唆、较劲,等等。这些不完美的性格常会使人物引人注目;二是选取人物“不完美的事件”,常常表现为不合时宜,或一念之差做错后自我反省的事。

不完美的表征:2013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傻大的笑声》中对室友爱傻笑有夸张的描写。

高二的时候,宿舍来了一个河北籍的大个子,名叫舒哈大,相处久了,室友们都叫她傻大。有戏谑的意思,但她从来不计较,谁这样叫,她都高兴地答应。

一天,同宿舍的王玉书往傻大的QQ上发了一则消息,说本市某校有一女生身高1.85米,由于被盗,衣物全无,寻求身高1.85米的女生援助衣物若干,联系电话:187××××××××。

傻大收到消息后,急忙将身边衣物洗干净,叠在床头。中午的时候,室友们都在宿舍休息,傻大打电话联系,要把衣物送过去。谁知接电话的是同宿舍的刘毅,是个小女生,身高1.52米,而且说她没有被盗。室友们都笑了起来,傻大也不在乎,也咧开大嘴笑了,笑声把窗户震得咚咚响。

写傻大吃饭:

我们专门为她点了北方菜,可她坚持要吃辣椒。她涨红了脸,傻乎乎的样子,大嘴巴,口水直淌。我们笑了,她也笑了,咯咯的笑声,回荡在我们的心灵世界。

不完美的事件:上文选取的欺骗傻大的捐衣事件,不属“有意义事件”范畴,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再如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纸梯》中写父亲在超市睡着打鼾一事,虽不合时宜,却感人至深。

三、善用细节描写,因形象丰满而“真”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有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但更多来自想象、补充与艺术虚构。细节描写的主要形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丰富型”,即紧扣某一个动作或心理或环境特征,极尽描写之能事,细致入微地加以铺陈渲染,造成极富张力的文章情境。细节描写的另一种形式为“简约型”,廖廖几笔,形神毕现。两种细节描写方式体现了记叙文“该繁则繁,该简则简”的取舍原则,而不是事无巨细,一味详尽、啰唆拖沓。

“丰富型”铺陈渲染,情境尽出:如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一件小事》中对一只停在我前面男生肩上的蜘蛛的描写,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详尽刻画蜘蛛的细微动作,运用夸张的手法刻画我的紧张心理,构成极富张力的艺术情境。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犀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腿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将我包裹,然后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逼近。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想尖叫,嗓子却堵得慌,干得发疼;我想狂跳,双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简约型”廖廖几笔,形神毕现: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一文中,我的无心之举,给前桌女孩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作者在描写这一场景时,通过我“捂住了嘴巴”,她“咬着嘴唇”“低着头”“ 左手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游离的笑声”,几个典型的动作与情态,生动再现了当时课堂的情景。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节课上,老师的ppt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的这句话,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手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

四、适当艺术虚构,因旨意深远而“真”

中学语文教师对“虚构”一向较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有教学生“说假话”之嫌,本想艺术提升,结果弄巧成拙。但虚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使是写亲身经历的记叙文,从材料的取舍到想象画面与情节,都离不开虚构;虚构更可解决学生无经历可言、无生活可写的问题;虚构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虚构的形象寄托深远的意义,且合情合理、入情入境时,这样的虚构便成“艺术之真”。

记叙文的虚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能的现实”,一种是“荒诞的现实”。

“可能的现实”:现实中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如2013江西高考优秀作文《丢失了的鲁迅》,虚构了一个叫阿树的学生因迷恋鲁迅作品而耽搁了学习,又虚构了一次鲁迅作品辩论赛阿树失败,其中寓含的深意不言而喻——鲁迅敌不过应试。文章以夸张虚构的情节及荒诞的描写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篇8

【关键词】侧面描写;领悟;掌握;提高;写作能力

侧面描写的特点是不直接描写文章对象,而是描写由对象所引起的反响,或是描写和对象有关系的能够表现它的事物,使读者从这一些描写中产生联想和想象,由此来认识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写女子的美貌,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说的是这位女子的美貌能使鱼和雁惊得或“沉”或“落”,使皎洁的月亮和美丽的鲜花也因自愧不如而或“闭”或“羞”,这是用拟人手法写美丽女子所引起的反响,但那女子究竟容貌如何,则全凭读者自由想象,这便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女子,贾府下人兴儿向尤二姐说起林薛二人:“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一般的呢,又都知书识字,或出门上车,或在院子里遇见,我们连气儿也不敢出。”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敢出气时,他的回答是“是怕气儿出的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这是从兴儿的语言中写林、薛姑娘。试想,呼吸的气儿竟会吹倒林姑娘,她该是多么的娇弱;呼吸的气儿又会吹化了薛姑娘,她的肌肤该是多么的细嫩。像这样运用对话,写他人的感受来表现描写对象,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乐府双璧的《陌上桑》,描写一位名叫秦罗敷的佳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几句描写,自然不是为了表现“行者”、“少年”等,而是从对他们神情态度的描写上来表现罗敷的漂亮,这又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是由描写对象所引起的旁观者的反响上来进行描写的。侧面描写能够引起联想,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文章的容量因而增大,文章也能因此而显得富于变化。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和妙处,要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多作多向思维,从多方面作观察,从多方面挑选可以用来进行描写的材料,从多方面构想表现描写对象的方法,加强学生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作一些侧面描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林嗣环的《口技》,以准确笔触描述各种声音,再现了口技艺术家的表演情况和高超技艺外,还恰当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衬托方法,表现了口技艺术家的技艺高超。其一是道具的侧面描写,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前后呼应地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只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连续运用四个“一”字,渲染出了道具的简单;间隔反复地写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从而表明表演当中所发出的万千声响,都来自于简单道具和口,别无它物。所再现的日常家庭生活背景和紧张失火救火场面,并未凭借什么外物,完全出自表演者的一张口,衬托除了口技艺术家技艺的高超。其二是听众反应的侧面描写,作者写听众的反应更有独到之处。他不只是写听众对表演称绝叫好,而且具体描写了听众在聆听表演过程中的动作、神态、情绪的反应。全文的中心部分,则是正面写“善”。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精心模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先正面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侧面描写听众的情绪变化。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深化了文章主题。文中三次描写听众的反应,采用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第一个场景正面描写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的喧闹情景后,侧面描写观众竟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现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之笔,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在彼,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高超。第二个场景正而写闹而复静的情景后侧面描写听众的情绪,”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的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难以自持。再一次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第三个场景正面写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后侧面描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感到口技表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这一侧面描写,不能不让读者为之拍案叫绝。

篇9

所谓“片断作文”,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因此小作文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目前中考的小作文几乎都是片段描写,即记叙类的片段描写,下面就2014年中考小作文实例来谈一下应对策略。

【例文】(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题目:《老师、家长也来助威,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

要求:1.扩写;2.内容符合情境并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3.字数150字左右。

【考场病文1】

看,足球场的人好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地看着足球场上的比赛。第一场足球赛比完了,有的人在叹气,为比赛者输了而感到可惜,有的人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班级比赛赢了。而接着,又进行下一场比赛,同学们、老师和家长给比赛的人助威,他们非常的兴奋。

【问题】这篇习作,没有围绕作文题写,题目是:《老师、家长也来助威,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应围绕“热闹”描写当时的场景。而这篇习作突出的是“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没有写当时兴奋热闹的场景,而是写了“第一场足球赛比完了”的场景。也没有描写主要人物:老师,家长。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审好题,明确题目设定的情景,即要求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要紧扣这些要点来写。

【考场病文2】

有一个热爱足球的男孩,他的身体有些弱小,还体弱多病,常常只能站在足球场的观众席上观看。而他小小的身体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隐藏在其中。

“刚刚做完手术没多久,不太建议你有大的剧烈运动。”医生的话并没有阻挡他的热情,学校组织了一场足球赛,只为了他。

队员身着红色的队服,一个接一个地握手,比赛开始了。他是守门的那个,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足球。突然一个足球从他眼前飞过,他选择用扑倒的方式接球。

我听说后来比赛结果他们队赢了,只因为他。

【问题】除了没有围绕作文题写作之外,描写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胡编乱造。一个刚刚做完手术没多久的同学,家长、老师、学校都不可能不顾学生的健康及安全,让他参加激烈的足球比赛。而且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为了他”――只为一个生病、爱足球的同学。况且以他的身体状况,怎么会“选择用扑倒的方式接球”。这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注意生活积累造成的失误。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围绕题目,根据生活的真实生发开去,不能毫无根据地胡乱想象。

【考场病文3】

又到了周末了,每周一次的足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同学们自行组织的一个周末小活动,由两个来自不同学校的足球队进行比赛。场地很快就来了许多人,大家一个个都精神抖擞,队员更是显得自信满满。

终于开始了,双方的队员都互不相让,两个学校的啦啦队正在不停地呐喊助威,老师、家长也都赶来助威,整个球场瞬间沸腾起来,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

【问题】这篇习作犯了详略不当的毛病。开头的铺垫,交代太多,入题太慢了。先是介绍比赛的性质、规模、运动员的状态。一直没有围绕“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来写,最后才轻描淡写了两句。像“又到了周末了,每周一次的足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同学们自行组织的一个周末小活动,由两个来自不同学校的足球队进行比赛”这样的介绍性文字,都应删掉。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根据题目规定的中心来确定文章的详略,开头不必像600字的大作文那样有太多的铺垫,可直接入题。

【考场优秀范文1】

周末的早上,足球场周围的马路就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来来往往的人们穿梭在马路之间,今天,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就要拉开帷幕。

走进球场,各个班的学生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衣服,他们组成整齐的拉拉队,手舞足蹈地为队员鼓劲。比赛一开始,站在足球场边的老师大声呐喊,双手时而挥舞,时而握紧,部分学生家长也举着鼓励的牌子,涨红了脸大声喊着。

老师、家长也来助威,周末的足球场真热闹!

【评点】这篇习作入题较快,开头就描写了比赛的环境“足球场周围的马路就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交代了总体的场景气氛。接着具体分写不同的人:“各个班的学生”、“站在足球场边的老师”、“部分学生家长”。然后分别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如“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衣服”,动作描写如:“手舞足蹈地为队员鼓劲”“双手时而挥舞,时而握紧”“部分学生家长也举着鼓励的牌子”。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如“涨红了脸大声喊着”。

由此我们应注意:写小作文要围绕题目,根据题目对所涉及的人物进行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等方面进行描写。

【考场优秀范文2】

足球赛正火热地进行着,火热的阳光穿透燥热的空气,直射在球场上。同学们的双颊都红彤彤的,密密的汗珠挂在额头上、鼻尖上,却奋力挥舞双臂,随着全场的节拍极力喊着加油。球场上的球员顶着烈日,不停奔跑,不时用袖子擦去额头的汗水。不经意间,看台的围栏前站满了老师、家长,他们也来助威了,也随同学们的节奏挥动双臂,喊着加油。忽然,足球被快速射入球门,全场一片沸腾,掌声遍地,呼声满天。周末的足球场可真热闹!

篇10

与普通的语言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一定的使命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为文学作品服务的,文学作品往往会根据作者的思想,构建一个想象中的文学世界。在这个文学情境当中,也许能想象到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出现的,而作者则需要利用一定的英语语言艺术对文学作品里面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描述。在这种具体的描述过程中,作者利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主人公的情绪进行描写,有时候还需要对主人公的思想进行渲染,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主人公进行塑造,并且通过一定的语言艺术承担起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或者是寄托作者的哀思,并且给读者分享自己的欢笑。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描写当中,英语文学的意象性特征是最明显的特征。纵观英语文学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19世纪当中,说到意象派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意象派大师就要数庞德了。对于意象派来说,意象描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塑造一种意象,进而对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传递,这种思想感情可以是作者的忧思,也可以是作者的喜悦,抑或者是作者的批判。在意象派的诗歌创作当中,意象派诗歌作品主要坚持三个原则: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中的单一的意象原则;其次是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歌的用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简洁的原则;最后,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需要使诗歌具有音乐感,而不是强烈的韵律感。在这意象派诗歌的三种原则当中,每一个原则都是与语言艺术息息相关的。以庞德的两句诗为例进行分析———人群中出现的鬼影/正如盛开在潮湿漆黑枝丫上的花。在现实的环境当中,诗人描写的显然是火车站当中人来人往的场景,可是到了诗人那里,这么平淡的场景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树枝上盛开的花朵。诗人通过语言艺术将枯燥的场景描写的异常美丽,给生活赋予意象性特征,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英语文学语言的生动性特征

在英语文学作品当中,生动性也是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生动性具体是指作者通过用语言艺术进行描写,使所描写的画面塑造出具有生命性的特征,使所表达的思想以及画面具有灵动性,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使所要描写的场景就像真实的一样,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描述,具有一种在现场的感觉。在生动性方面的描述中,最著名的文学大家就是英国的狄更斯。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就很好地展现了狄更斯语言生动性的一面。如在《雾都孤儿》当中,狄更斯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成功地为读者勾画出了以下几个生动的主人公,在所有的角色塑造当中,最著名的要数有着凄苦悲彩的孤儿奥利弗以及心肠善良的梅丽太太,除此之外还有窃贼团伙费金。在《雾都孤儿》的具体描写当中,首先,狄更斯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穿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我们就很容易想象出各个角色的身份特点。除此之外,狄更斯还通过对《雾都孤儿》里面各个角色的语言进行描写,使各个角色的形象更加真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主人公,并且通过各个角色的衣着进行描写,可以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景进行展示,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并且通过小说中各个角色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整个社会的基本的思想感情和看法。因此,在英国文学作品当中,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方法,使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再现作者想要描写的社会环境,能够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作者在文学作品当中通过刻画一定的人物,当然作者的刻画可以是衣着方面的描写,也可以是故事人物的语言、情感和心灵的描写,使书中的主人公仿佛就在读者面前,让主人公更加生动形象。最后,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一切语言艺术都是为了传递作者的感情,和作者对社会的看法。

三、英语文学语言的情感性艺术特征

对于读者来说,读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作者刻画出的画面或者情感,有时读者还会对文学作品中传递的作者的感情进行揣摩,并感受作者想要说出的话。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作者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一些观点,而在观点的传递过程当中,作者往往是通过对一定的感情表达来进行的,当然,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可以是一种喜悦的感情,也可以是一种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亦或是一种对岁月看淡后的恬然和哲理。总而言之,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感彩,在文学作品中,不存在没有感情的枯燥描述,因此,对于英语文学作品来说,情感性是英国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在托马斯格雷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当中,这位伟大的伤感主义诗人很自然地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对古代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感,但是诗人所传递的当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忆,而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不满情绪,作者通过作品传递出了诗人自己的感情。提到英语诗歌当中的情感性艺术特征,就不得不提英国诗人济慈,在济慈的《夜莺颂》当中,诗人通过语言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诗歌当中,很显然,诗人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夜莺歌声的赞美,更多的是传递着诗人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的描写当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许是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因此,诗人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