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1 08:3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疾人工作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坚持摸清底数、夯实基础、提档升级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力争通过2—3年的时间,全面增强和提高规范化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为扎实推进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和任务
全市残联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要进一步着眼创新发展、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提升能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固本强基、提升素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全面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健全、残疾人工作队伍稳定、残疾人服务基础坚实、残疾人基本制度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顺畅的目标。全市残联组织要围绕工作目标,从残疾人基层组织、规章制度、财务、信息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各级组织,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
1、健全残联组织。坚持组织机构先行、基础设施为重、服务效能为主的方针,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配强班子,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全达标,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
2、完善协会组织。建立健全残疾人“五个专门协会”,社区(村)残协做到全覆盖。对残疾人专职委员实行合同、动态、实名制管理和岗前培训、工作考核。
3、加强队伍培训。大力推进实施“强基育人”工程,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残疾人服务队伍、社会助残志愿者队伍教育、管理和培训方式,实现“职责明确、一专多能”的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加强“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建设,拓宽优秀残疾人干部选拔渠道。
4、夯实服务基础。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设施、充实项目、提升功能,努力实现残疾人综合服务效益高、管理标准化。
5、开展残联系统专兼职工作者状况专项调查。结合“强基育人”工程的持续开展,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专门协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的管理;进一步摸清各类残疾人组织、镇(办事处)和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专门协会工作人员、助残志愿者的底数,完善相关人员台帐;进一步理顺和摸清残联组织的基本状况。搞清各类社会助残组织的总数、登记注册情况、活动场所及驻地、基本信息、服务状况等情况。
6、以全市残疾人信息统计平台为支撑,做好残疾人组织、残疾人信息监测、采集和录入工作,逐步完善残疾人组织、服务和残疾人人口数据库,着力打造信息互通、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二)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完善残联组织基础管理制度。
1、完善基本制度。坚持分层分类有序推进的方针,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对不符合事业发展要求的要及时废止,对不适应事业发展要求的要及时修订,对事业需要而又没有的要抓紧建立。
2、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专项调查。依托残疾人人口基本数据库,进一步摸清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现状与重点服务需求,重点是持证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残疾儿童、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接受教育、就业扶持、托养服务、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对象数量、现有服务情况、托底服务需求、实际服务能力等内宾,摸清底细,区分层次,明确重点。
3、落实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和各方面的参与、监督工作机制。每年要专项报告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主席团成员的日常沟通联系,创造条件方便委员了解残疾人工作进展情况和人、财、物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听取和答复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严格加强和落实部门经费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摸清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资金及项目管理。
1、强化绩效管理。根据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和残疾人工作专项资金规模、各类服务项目、综合服务设施和现有资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员、财务、资产、项目涉及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做到管理依据清、程序规范明、基础数据准、过程监督实、落实成效好。
2、扎实开展残联组织财务管理状况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残联组织各类服务项目的基本状况,上级拨付专项资金、本级提供配套资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资金、残联组织接受慈善捐赠资金物品、企事业单位创收收入等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残联管理资产的使用情况。
3、严格资金管理,进一步健全决策审批程序。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安排、资金审批使用、资产登记监管的工作机制,大额资金使用、重要项目安排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健全规范专项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资金使用管理,落实论证、决策、审批、监管、评估责任制。认真分析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范违规操作和资金风险。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程序,防止违规运行。
4、抓好项目监管,进一步落实跟踪问效措施。立足于为残疾人办实事、求实效,加强服务项目、服务实体的绩效管理,使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重点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管,完善项目执行情况的绩效评价,特别是第三方评价。建立和完善重大服务项目绩效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强化责任,规范程序。严格项目申报、审批、执行、监督、评估工作流程,完善项目配套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和项目效益进行跟踪问效,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和社会效益。
三、工作安排
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制定方案阶段。认真组织相关知识、相关业务的学习研讨、培训和工作指导,努力提高对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认真分析本地残疾人基本工作状况,摸清找准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可操作性措施。
(二)部署方案、落实任务阶段。分解落实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专项调查和残情大调研,摸清搞实工作底数;注重总结树立工作规范,建章立制,重点加强资金管理、队伍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安排、资金审批使用、资产登记监管的工作机制,落实各类资金管理决策、审批、监管责任制度和规范办法。严格项目执行的工作程序、管理办法,加强绩效管理。规范残联组织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健全充实基础信息数据库,努力实现基础数据的动态监管和资源共享。
(三)总结交流、成果问效阶段。统筹汇总基础数据,做好专项调查和残情大调研成果的运用工作。总结基层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管理制度建设成果,完善和规范决策程序、工作机制、过程监管、绩效评价、督查问责等管理措施。梳理汇总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重点服务需求,完善相关基础数据动态管理工作。全面摸清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情况,完善残联系统专兼职工作者的日常管理措施。适时安排开展交流、典型宣传、工作报告等活动,不断深化基层规范化建设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目标、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管理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规范化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部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残联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综合部具体牵头,结合实际整合工作力量,明确年度建设目标,完善推进措施。
篇2
一、指导原则
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以解决残疾人就业、从业为手段,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坚持基地以企业为载体,通过基地带农户、加工户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坚持残联扶持、企业奉献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膨胀基地规模,发展壮大基地实力,扶持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二、基地类型
1、企业安置型。依靠现有的各类企业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联给予政策扶持。
2、辐射带动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合同价回收产品等形式,吸纳农村残疾人从业,达到脱贫致富。
三、基地标准
1、残疾人扶贫基地要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福利企业不含应达减免税比例的残疾人)或安排残疾人从业不少于20户。
2、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以企业为基础,并在土地使用政策上给予支持,扶持残疾人通过有效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为宗旨的扶贫载体,是容纳残疾人集体劳动生产的场所。
3、残疾人扶贫基地是指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
4、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基地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
5、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
6、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优良品种、生产工具、资金扶持的功能。
7、残疾人扶贫基地由市残联挂牌确认。
四、申报程序及时间安排
1、各镇、街道根据建设扶贫基地的标准及要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方案。
2、各镇、街道残联根据全市统一规划,调查论证后,认真填报《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审批表》、《扶持残疾人从业脱贫项目可行性报告》,《创建基地计划书和协议书》及《市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计划书主要内容有:主要目标、保障措施、时间安排、执行计划负责人等(协议书样本附后),各镇、街道对基地初审核实后,于4月底前将以上报表报市残联审批。
3、市残联于7月下旬组织力量,对基地建设情况,会同市财政部门实地进行审核,审定达标后,将所需扶持资金直接划拨到扶贫基地,确保专款专用。
五、基地的经营和管理
1、基地接受残联的指导和检查,由基地自主经营,全权管理,残联不提供担保,不负经济、民事等法律责任。
2、基地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条件的可在基地内部单列帐户,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基地不搞终身制,对照基地标准,合格的继续挂牌,不合格的给予摘牌处理。对于已建立的基地,具有发展潜力,并能按照基地标准,每年多安置残疾人不少于10人,可以作为巩固基地继续扶持。
4、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决定和调整帮扶残疾人从业项目,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帮扶协议样本、终止与残疾职工的用工合同等事项要及时报市残联认可备案,市残联将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
5、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每年11月10日前,镇、街道扶贫基地都要向市残联康复就业科如实填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附后)和当年扶贫基地工作总结及下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扶持残疾人脱贫目标。
六、基地检查验收标准
1、基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要与残疾人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安排残疾人从业要与残疾人签订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协议,从业残疾人户年人均收入不低于2000元。
2、基地必须当年见效,残疾人工资当月兑现。基地要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基地管理与服务制度上墙。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帐务清楚、劳动合同、帮扶协议、帮扶情况记录、残疾人就业、从业花名册及收入状况等资料齐全。
3、基地每年要组织一次对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计划按管理权限提前10天送市残联康复就业科。
七、扶持资金的标准及使用监督
新建和巩固基地按1-2万元资金进行扶持,扶持资金从市残疾人保障金中列支。市残联会同审计部门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设,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局和市残联对扶贫基地的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
篇3
第二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是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而设立的具有专项用途的政府性基金,属于地方财政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均须按不少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按年度缴纳残保金。
第四条用人单位在规定比例内每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按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保金。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不足1人而在0.5人以上的,按安排1名残疾人计算;不足0.5人的可免于安排,但需按比例缴纳残保金。安排1名盲人或重残人就业的,按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残保金计算公式为:(上年度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1.5%-上年度单位已安排残疾职工人数)×全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单位应交纳残保金数。
第五条残疾职工是指在国家法定劳动年龄内,持有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无业残疾人中被用人单位录用,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用工合同、安排适应的岗位、依法享有平等的工资和基本社会保险的职工。已离休、退休和不在岗的残疾人不计入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
单位在职职工是指在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各类人员,不包括离、退休和不在岗人员。纳税单位的在职职工总数参照其计税工资人数核定;其他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可参照市劳动、人事、民政、统计等部门的有关数据核定。
第六条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缴纳的残保金从单位收入和上年行政经费结余(结转)中列支。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缴纳的残保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七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非企业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保金,由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残疾人劳服机构)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核定和征收。各类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应缴纳的残保金,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均由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负责核定,统一委托市地税局负责征收,并按现行规费征收办法和规定的解缴级次,实行就地征收管理。
中央、省属驻仙桃市区单位应缴纳的残保金,经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委托授权后,由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负责核定和征收。
第八条残保金征收办法:
(一)各用人单位应于每年4月15日前,将本单位《上年度劳动统计年报表》、《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情况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表》、在岗残疾职工的身份证、就业体检表、残疾人证、基本养老保险证、劳动用工合同书以及工资领取单等相关资料,报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审查确认。各种报表以独立核算单位为基本填报单位,不得在系统内合并填报。
(二)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依法审查核定各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残保金的应缴纳数额。属市地税局代征的,须将应缴纳残保金单位的名单、应缴费金额等相关信息汇总,传递给市地税局作为征收依据。
(三)未按要求和时间报送相关申报资料或未参加年审的单位,按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认定,由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有关数据,结合用人单位实际,确定单位应缴纳的残保金数,报市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审定。属市地税局代征的,须将审定结果传递给市地税局,作为征收依据。
(四)每年6月30日前,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和市地税局分别向应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用人单位应在接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后15日内,向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或市地税局申报缴纳残保金。
第九条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和市地税局征收残保金必须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专用财政票据。
第十条残保金缴入国库,填列“基金预算收入”科目第87类“其他部门基金收入”第8704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财政部门拨付残保金,填列“基金预算支出”科目第87类“其他部门基金支出”第8704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
第十一条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因经费困难,企业因严重自然灾害、政策性亏损等原因,需要减免残保金的,须在每年5月底前,将书面申请和经审计的上年底财务报告,送市残联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审核,报市财政局和市残联批准后,酌情予以减免。
按期缴纳残保金确有困难的用人单位,经向市残联和市地税局申请同意后,可以缓缴残保金;缓缴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期满后须如数补缴。
第十二条市财政局、地税局、残联和人民银行要切实加强残保金的征收管理工作,由市财政局牵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残保金征收工作专项检查,对拒绝缴纳、未经批准逾期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予以追缴和查处。
对未经批准逾期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市残联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要依法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金额5‰的滞纳金。对弄虚作假或拒绝缴纳残保金的,要依照《*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第20条、第21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残保金实行预决算审批制度。市残联应按照规定编制残保金预决算,报市财政局审批和省残联备案。残保金必须专款专用,年终结余转下年使用。残保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按规定用于缴纳上级支出;
(二)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三)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四)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五)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
(六)适当补助残疾人劳服机构的经费开支。
第十四条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和市地税局应切实加强征收残保金的会统核算和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征收残保金,对未及时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要做好催缴工作。对违反残保金征收管理规定,随意少核、少征残保金,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贪赃枉法造成残保金流失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市残联及其所属残疾人劳服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残保金收支和使用情况应按年度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篇4
为进一步明确2014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推动全镇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经研究,制定2014年民政工作百分赛考核意见如下:
一、考核内容和计分标准
1、殡葬改革(15分)
禁止遗体偷埋土葬,按7‰的死亡率计算火化率达100%,每低1个百分点扣5分。实行殡葬改革当日报告制度,如漏报、迟报的一例扣1分;因漏报、迟报导致偷埋土葬的,村(居)委会通过工作自行处理的有一例扣5分,需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的有一例扣10分,扣完为止,严禁以罚代法;镇区非法公墓暂定封存,严禁新增墓穴,每发现一例新增坟头(墓、碑)扣2分,同时由所在村组织力量自行平毁。禁止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骨灰装盒后可就近寄存殡仪馆、村(居)骨灰存放室或平地深埋,深埋时不留坟头(墓、碑);提倡以片(或村)为单位建设公益性骨灰存放室,建成验收合格在民政百分赛考核中加记15分。
2、城乡低保(20分)
城乡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将不符条件的对象予以核减,将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上报,如漏报、瞒报、违规办理,见一例扣5分,同时流失的低保资金由村(居)负责追回。村(居)建立低保档案,如无扣5分。
3、双拥工作(5分)
创建双拥工作站,开展各项活动,完善台帐资料,资料不全的扣3分,凡在镇及镇以上检查中失分的扣5分。
4、老龄工作(10分)
老年协会挂牌办公,如无扣2分,建立老年活动室,组织老年人正常活动,并做好记载,无活动室扣3分,活动不正常扣2分,记录不全的扣1分。落实“安康关爱行动”,完成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费收缴任务,每少10人扣0.5分,每多10人加1分,加减分不超过5分。
5、五保供养(10分)
提供好五保户在吃、穿、住、医、葬、教等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配合敬老院做好在院五保老人的管理协调工作,发现一例协调不到位扣2分。
6、基层民主管理(5分)
按照《市村务公开目录》进行村务公开,不按规定公开的扣1分;健全村级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开展民主议事活动,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未实行民主决策的扣1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未开展活动扣0.5分。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履行职能,健全工作台账,未按要求的扣1分。
7、民政(10分)
坚持工作分级负责,控制越级上访,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工作。凡非政策性到镇民政部门上访的每1人(次)扣1分,到上访的每1人(次)扣2分,到以上上访的每1人(次)扣5分,扣完为止。
8、残疾人工作(20分)
(1)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10分)
积极完成非重残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任务,多保不限,未完成任务的不得分,超额完成任务的加分,每超基数5%的加记0.5分,累计不超过5分。
(2)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5分)
认真做好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及时上报死亡人员或不符条件对象名单,如漏报、瞒报、违规办理,造成救助资金流失,由村(居)负责追回,同时见一例扣2分。
(3)日常工作(5分)
认真做好残疾人其他工作,积极上报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到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疗养,未上报的扣1分,上报的得基本分;村(居)残疾人协会台账健全、记录规范、活动正常,如无或不健全扣2分。
9、其他工作(5分)
积极完成镇民政办交办的工作任务,及时上报各类资料报表,上报不及时扣1分。凡在民政上享受定期补助的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烈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病退军人、两参人员、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60岁以上的烈士子女、老复员军人(老残疾军人)遗孀、高龄老人等】因死亡必须立即上报核减,如未及时上报,造成资金流失,由村(居)负责追回,同时见一例扣2分。
二、加分项目
凡提供创建工作现场或受市以上表彰的,实行加分。提供现场的:5分,10分,省15分,国家20分;受市以上表彰的:3分,6分,省9分,国家12分,同类型的按最高部门表彰的计算,不重复记分。踊跃投稿,凡在《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等发表文章的每篇加20分,在《民政》、民政网站等上发表文章或信息的,每篇(每条)加15分(凭刊物原件考核)。
篇5
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将我县的助残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交流,能够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全市的残疾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和谐发展理念,让残疾弱势群体共享社会文明进步
我县共有各类残疾人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弱势群体。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如何实现好、保障好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解决他们收入普遍偏低、生活缺乏保障、自救能力较弱的现实问题,成为县委、县政府“求发展、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议题之一,并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逐步清晰的过程。
为掌握全县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尽快解决现实问题,县委、县政府最初安排了一名主管领导深入一线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由电视台把资料带回来,在常委(扩大)会议上进行播放。面对特困残疾人生活窘困的画面,在场的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想办法、寻出路,再难也要解决特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让这一弱势群体共享社会文明进步”这一扶残助残的共识由此很快形成。按照“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更新机制、共创和谐”的指导思想,一系列措施随之出台:
每年将扶危济困和助残工作纳入为百姓办实事的具体内容,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问题;在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实施“五个一”工作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每人分包一个特困残疾人家庭,从日常生活到残疾人就业、子女上学等事项一包到底;建立长效机制,残联与民政部门统一协调,把名经济困难残疾人列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经常性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
扎实的工作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县多次被省、市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先后三次承办全省残疾人工作现场会,年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称号。省残联理事长同志评价我县实现了四个“全省第一”:第一个开展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第一个建立了为残疾人无偿发放物品的“爱心超市”,第一个进行了乡镇残联换届,第一个成立了乡镇残疾人慈善救助会。
二、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为贫困残疾人撑起安居的蓝天
随着助残工作的拓展和深化,解决好残疾人住房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安全舒适的住房,就谈不上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县自年起,按照“摸清底数、分清缓急、动态追踪、逐步消除”的工作思路,连续实施“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万元,维修、翻建残疾人危房户、间,名残疾人喜迁新居。危改工程的大力度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营造了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促进了干群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今年,我们又将残疾人危房改造列为解决好“三方面问题”的重要内容,确定全县剩余危房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月底即可全部完工。几年中,我们牢牢把握了三点:
1、工作上求细。为查清底数,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对全县个乡镇个村街的残疾人进行逐户走访,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为实施“危改工程”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改造计划,保证新出现的危房能够得到及时改造。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对涉及到的残疾人进行提前妥善安置,做到有处住、有人管、有饭吃,确保民心工程真正让群众满意。
2、工程上求严。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乡镇分别确定具体责任人。为有序推进,建立了档案跟踪制度,根据危房破损程度及残疾人生活状况,制定具体改造方案和资金支付清单,不搞平均分配,保证整体工作效果。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一步到位原则,统一施工材料,统一施工标准,安排专人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验收,保证改造后的房屋既美观又耐用,不留隐患。
3、力量上求广。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县乡两级政府拿大头,并向上级争取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种筹资渠道。在责任机制上,分解落实乡镇、村街和有关部门责任,形成齐抓共建机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质量、督导进度,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解决危改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务实举措,感召了广大群众,出现了许多群众为危改工程出义工、捐砖瓦木料的感人场景。
三、延伸织密服务网络,让残疾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活便利
住房仅仅是生活必需的一个方面,要使特困群体切实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提供“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的便利,对此我们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1、以“爱心超市”为平台,建立经常性救助机制。扶贫助残工作不仅要能够“救急”,最重要的要靠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其有序运行。作为一种尝试,我县于年建立了“爱心超市”,通过拓宽社会捐赠渠道,实现了贫困残疾人的经常化救济,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一是抓基础。为解决“爱心超市”的办公地点和启动物资,县委、县政府为县残联及时划拨了新的办公场地,腾出平方米楼房作为“爱心超市”;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捐赠活动,仅在三天时间里就收到衣物万件,捐款万元,为“爱心超市”的日后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是抓管理。安排了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物品存储库房,配备了消毒设施,对收到的衣物进行清理、消毒、分类;制定了《募集与接收制度》、《仓储与保管制度》、《发放与领取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保证了“爱心超市”有效运转。
三是抓延伸。按照“分片服务,就近领取”的原则,在部分乡镇建立了“爱心分社”,更加方便社会捐赠和残疾人领取物品;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实行上门服务。
三年来,“爱心超市”共发放衣物万余件,发放特困救助款、慰问品总值近万元,为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实际困难。电视台、日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县“爱心超市”救济模式进行了报道,中残联领导来我县进行调研,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2、以“慈善救助会”为载体,建立全民救助机制。助残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年月,我县首先在镇成立了以救助困难残疾人为主的“慈善救助会”,资金来源以社会募捐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目前,“残疾人慈善救助会”已发展到个乡镇,四年来先后募集资金万元,救助贫困残疾人人次,“慈善救助会”被残疾人称为“有求必应、有难就帮”的民间“110”。
篇6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就业援助 制度构建 政策建议
对农村残疾人实施就业援助的意义
对农村残疾人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不仅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劳动就业权益,而且可以助其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为家庭和社会减负增效。①
就业是提高农村残疾人自信心和参与社会的首要条件。农村未就业残疾人靠家庭供养的占到76.9%以上。《临沂市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中关于“就业对自己的影响”,56.8%的人认为没有工作压力非常大,26.7%的人认为压力比较大。另访谈发现,未就业农村残疾人的活动范围很小,几乎每天窝在家里。这些人很难得到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尊重,在社会上也没有地位。如果他们有工作,就业带来的经济收入,不仅可以改变家人和亲戚朋友对他们的看法,而且会使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处境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从而对社会产生认同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只有参与工作,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才有可能进行平等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体之间的隔离因素,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取得共识,从而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农村残疾人就业可以为社会增加人力资源。邓朴方曾指出:“残疾人自身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必须充分发掘残疾人潜能,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②以临沂市为例,根据残疾人数据库统计,处在就业年龄段且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22.4万人,其中农村残疾人17.5万人。很明显,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大军。他们的就业不仅解决了残疾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可以促进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村残疾人是社会成员之一,也是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主体。做好农村残疾人就业工作,对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给予其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的平等地位和均等机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
健全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农村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农村残疾人大多生活贫困,完全靠自己劳动收入生活的不到30%,已就业的残疾人也存在就业质量差、劳动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就业资本不足,目前的就业援助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不能满足农村残疾人就业需要所致。
农村残疾人自身就业资本缺乏。农村残疾人的就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是指农村残疾人所拥有的、影响其就业的经济条件、文化知识水平、劳动技能、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以及政府公共政策资源的综合。
农村残疾人缺少就业的人力资本。近几年来,农民就业出现了分化,外出打工已经成了农民就业的主要形式。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已经有近7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由农业就业向非农就业的转移,完全农业就业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的14.2%。③在农民转移就业过程中,具有体力与一定知识的农民是农民工的主体。而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18周岁及以上的残疾人中未上过学或仅上过小学的比例为8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2%,④转移就业困难。
农村残疾人缺乏创业的经济资本。由于残疾人未就业或就业质量低,没有收入或收入少,更有甚者还需要专人照顾,影响到家庭的收入,残疾人家庭往往是“一人有病,全家致贫”。而农村社会保障不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多数农村残疾人在保险性收入等潜在收入上几乎为零。据统计,2010年全国农村残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39.2元,是城镇残疾人收入(9365.8元)的50.6%,占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0%。⑤多数农村残疾人所有的固定资产基本就是自己居住的房屋,加上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农具。因此,无法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的投资。
农村残疾人社会资本质量相对较差。对临沂市33个乡镇的调查发现:农村残疾人的社会资本质量较低,同质性高,网络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是由血缘、婚姻、邻里关系等构成。受“门当户对”和“人以群分”等观念的影响,他们的社会关系一般是同质性较高的人群,能给残疾人提供高层次就业帮助的可能性很小。
农村残疾人获得的外部就业支持不足。我国《就业促进法》专章规定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各地也把残疾人作为就业援助的对象。目前,各级政府对残疾人实施就业促进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分散就业,通过税收减免和小额贴息贷款等鼓励残疾人自主就业。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村残疾人社会资本的缺失,这些政策对农村残疾人来说,受惠者极少。以临沂市为例,已就业的农村残疾人中仅有5.6%是按比例到企业分散就业,另有3.2%到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的只占农村残疾人的1.5%。由于小额贴息贷款数量少,担保难,农村残疾人很少有人能申请上。由此可见,现有的国家就业促进政策对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所起作用并不明显。
健全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的构想
针对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资本的缺失情况和现实需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市成功的就业援助实践经验,现就健全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保障机制。就业援助工作保障机制是对农村残疾人实施就业援助的基础,包括提供就业援助所需的资金和人员等基本条件。首先要有资金保障,政府除了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门用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以外,还应另行安排财政预算作为培训资金和工作经费,明确每年用于残疾人就业援助的资金比例和增长幅度。其次要加快和谐社区建设,为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打造坚实平台。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主要是在基层,重点是在乡镇和行政村开展的。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各行政村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帮扶措施,如派驻大学生村官等,加快社区经济和文化建设步伐,为残疾人就业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再次是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就业信息系统,实现市、县、乡、村之间就业信息资源的快速流通,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最后要充实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完善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配套措施。首先要有整体规划,政府应根据农村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援助规划,落实年度援助计划。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政府主导,残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有计划性地对农村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指导。再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残疾人培训活动的民间机构或企业进行奖励或补助,通过政府补贴费用、减免税费、给予奖励等方式,鼓励他们开展农村残疾人培训活动。
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就业岗位。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不管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机构,也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组织,只要能够并愿意为农村残疾人就业提供岗位,政府都应该加以鼓励,并按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要健全鼓励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的特惠政策,如针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规模发放数目不等的创业基金;适当增加残疾人贴息贷款的数额;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园,给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税收优惠等全方位的扶持帮助等。要实施开发性就业,深度拓展农村残疾人在本地的就业空间。各级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条件,吸引多种经济组织参与农村经济开发。对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发挥农村可再生资源优势并能够安排适龄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积极支持。同时采取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先等政策,培植农业龙头企业。要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农村残疾人就业。各级政府要合理安排公益岗位专项资金,同时制定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更多的适宜农村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使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逐步增加。
建立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绩效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各级残联负责落实,其他部门搞好协调配合。要对各单位配合情况以及各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问责。(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法学院)
注释
①.
②http://news.省略/video/2008-11/11/content_10340152.htm.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白内障患者统计、筛选、手术和费用报销的规范化、长效化机制,保证所有白内障患者特别是贫困白内障及时脱盲复明,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全面加强区级医院的眼科建设,让每位有康复需求的白内障患者都能及时得到复明手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使全区所有积存的和新增的白内障患者都能得到复明手术治疗;将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列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全面建立针对白内障盲人复明手术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工作标准及主要内容
1.组织领导无障碍
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卫生、财政、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协调运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创建工作纳入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纲要、区卫生工作“十一五”规划、相关防盲治盲工作规划;建立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
2.白内障筛查及组织输送无障碍
①发现病员。建立长效、高度负责的随报机制,乡(镇)、社区(村)医生、康复员、残疾人工作专职干事、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对辖区贫困白内障患者随发现、随登记、随报告;每年组织开展白内障患者调查摸底,掌握辖区内白内障患者特别是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发生情况和手术需求情况。
②筛查患者。乡镇残联对发现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要通过上报区残联后及时转介到定点医院眼科进一步筛查、确诊。
③输(转)送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乡镇残联要做好转介、跟踪服务,对已确诊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好救助服务、登记、审核及上报审批工作;按照定点医院确定的手术时间,组织贫困白内障患者到定点医院实施手术,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④建档回访。社区(村)医生、康复员或乡镇残联工作人员,要做好术后贫困白内障患者回访服务。回访的重点包括术后效果、本人生活、家庭贫困及改善情况等,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档案。社区(村)回访率要达到100%,乡镇残联抽查回访率达到50%以上。
3.公共白内障认知无障碍
①区残联、区卫生局要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的救助政策宣传到社区、家庭。向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好“知情服务”工作,让患者本人及家庭三知情:一是知情白内障病症的防治知识;二是知情政府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的有关政策、救助减免等规定;三是知情贫困白内障患者应到何时何处报名、筛查、手术,怎样办理免费、优惠复明手术申请手续,切实让贫困白内障患者受益。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现“白内障无障碍”的重要意义。
②加强协作,普及知识。区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白内障防治知识和贫困白内障复明政策宣传;卫生部门将白内障复明列入三下乡、“全民保健计划”、“爱眼日”、“防盲治盲知识普及”等工作中;残联组织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贫困白内障手术受益者的宣传报道,利用每年的“助残日”、“爱眼日”、“盲人节”等,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爱眼护眼意识。
乡(镇)、社区(村)要利用辖区宣传阵地,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居民广泛宣传白内障防治知识,使所辖区域内的白内障患者和居民认知率达80%以上;60岁以上高发重点人群的白内障防治知识认知率达90%以上。社区(村)卫生、康复服务站(点)要有白内障防治等宣传材料。
4.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
①由区残联和区卫生局确定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
②宿迁市中医院和*区珠江医院为全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各医院至少有1名能独立完成现代囊外摘除白内障和植入人工晶体手术、熟练掌握白内障复明手术技术的眼科医生,承担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全区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人数应占有康复需求白内障患者的85%以上,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0%以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的患者不低于9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率达90%。
③定点医院要有手术室和相应的手术设备,有专门的手术医疗组,有诊疗常规和手术方案,对术后患者进行跟踪服务,避免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手术能力达到本地区筛查患者的80%以上。
5.患者承受手术费用无障碍
①对全区享受城乡低保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医疗费用全免手术,对未享受城乡低保的而又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减免手术费用,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按当地相关医疗保障制度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报销办法执行。
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费用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报销;有自费能力的白内障患者自行解决手术费用。
③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凭相关证件复印件及证明材料,到乡镇残联领取、填写《*区白内障复明优惠手术审批表》,经逐级审核后,报区残联审批。患者持区残联出据的《*区白内障患者优惠手术通知书》,到定点医院进行手术,手术费用按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后,再到区残联办理医疗费补助。
④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免费手术对象: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白内障患者凭低保证复印件(要有照片和低保证号),如果是配偶患白内障,要有证明配偶的相关材料。
优惠手术对象:低收入家庭患者由乡镇出具家庭情况说明,由区残联审核属实方可办理申请。
⑤定点医院手术收费标准
白内障患者每例手术费用700元,手术费用包括:术前眼科检查、常规检查,人工晶体、术后用药及处置等手术费用。
6.白内障服务机制运行无障碍
保证新生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及时手术复明一例。
四、创建活动的组织、经费和政策保障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
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组成的“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残联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创建活动,各成员单位派一名联络员参与办公室工作。各乡镇、*经济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并制订例会制度、检查制度、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制度等。
2.建立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①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组织记者深入定点医院和患者群众中现场采访,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②教育部门负责把眼保健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
③民政部门负责参与贫困和重点优抚对象中白内障患者的审核、确定,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救助。
④财政部门根据创建活动需要,负责落实符合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经费的筹措,确保及时足额划拨,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政策,为复明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就业服务。
⑥卫生部门负责建立初级眼保健网络,落实定点手术医院的组织管理、专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病员筛查工作;会同区残联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定点医院进行审查验收,督促定点手术医院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跟踪和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好并发症等具体问题,如出现医疗纠纷,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⑦慈善总会负责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筹集手术资金,使更多的贫困白内障致盲残疾人都能获得免费复明手术。
⑧红十字会负责组织人员到社区和农村基层开展义诊咨询、白内障手术病员筛查和宣传防治眼病科普知识等活动。
⑨残联组织负责进行白内障患者的摸底调查,贫困患者的审核、审批,并协同卫生部门做好病员筛查工作,对筛查认定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患者填写《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审批表》,同时负责具体制定复明工作计划,输送病员,确保患者按时到医院手术。
3.检查制度
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白内障复明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是复明人数、复明质量和救助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病员发现、报告、筛查、审批等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验收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市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办公室。
4.经费和政策保障
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经费落实到位,全免手术费用由区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社会捐助等渠道予以解决,减免费用由定点医疗单位和区财政共同分担。同时,区残联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用于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经费。
②建立手术意外保险制度。对因出现手术意外、术后并发症的后续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补偿。
五、实施步骤
共分六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年6月—8月)
①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区政府牵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
②通过广播、电视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公众了解政府对贫困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意义及救助补贴等有关政策规定,动员残疾人就近就地报名登记,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白内障复明政策和防治知识宣传,将白内障复明列入卫生系统“全民保健计划”、“防盲治盲知识普及”等系列宣传活动中,使白内障致盲残疾人及家属对白内障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③在全国助残日、爱眼日等活动期间,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残联等部门组织眼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义诊、咨询及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电视专题片、宣传画、知识手册和社区防盲治盲知识培训,减少疾病发生。
2.调查摸底阶段(20*年7月—8月)
①由区政府牵头,区残联、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和医疗单位等参与,成立调查小组,负责领导实施全区调查摸底工作。
②建立基层普查队伍。各乡镇负责牵头,结合基层卫生网络建立普查队伍,人员由基层医疗专业人员及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残联等部门抽调,包括村、社区人员参与。区卫生局负责对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
③普查登记造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调查登记、审批、汇总表格。各乡镇的普查要逐村、逐户、逐人调查,对贫困白内障致盲残疾人,各乡镇负责汇总登记造册,做到不漏一人。
3.筛查复查核定阶段(20*年8月—9月)
①初步筛查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在乡镇卫生院初查登记的基础上,村(社区)负责组织登记在册的人员到指定地点,由眼科医生复查确定手术适应症人员,并由乡镇进行登记。
贫困白内障致盲残疾人凭社区出具的证明到乡镇报名登记,并填写《江苏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登记表》,乡镇签署意见加盖印章,经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后,介绍到指定的医院施行免费手术。手术医院负责填写《江苏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登记表》一式三份,自存一份,报市、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一份。
②复查审定由区手术医院负责。各乡镇负责把初筛人员送到定点手术医院。对复查审定的人员由医院确认写病历,区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最后填卡、入册。
③认真做好年度手术完成数量的汇总汇报工作,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白内障复明手术汇总表》,并交省备案。
4.实施手术阶段(20*年9月)
①区卫生局负责指导、督促手术定点医院医疗技术、设备等的充实和加强,保证手术质量。
②各承担手术任务的医院要抽调政治思想好、有奉献精神、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成立医疗组。
③实施手术前,医疗组要对手术对象进行最后全部复查、审定,要有完整的手术方案,由手术对象本人或委托人签署手术意见书,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④手术后,医院应对手术对象用药或留院观察,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人员,要及时处理。如出现手术问题,按照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
⑤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眼科专家,到手术定点医院检查手术实施情况。
5.检查验收和总结表彰阶段(20*年10月)
根据《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区检查验收评分表》要求,由区创建领导小组,按照自查自评(县级)、复查复评、考评验收的程序,经市创建领导小组验收同意后,上报上级相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篇8
一、就业政策落实迅速
今年以来,人社局始终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三创四建”活动中关于稳就业、保民生、促创业的活动主题,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及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稳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一)建章立制,措施有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及省市各级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稳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人社局在促进就业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管理体系建设、稳就业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完成、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创业载体建设、青年见习计划政策落实、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落实、重点人群就业安置、支持企业稳定发展政策落实等几方面建章立制出台文件,采取多项措施,并实时跟踪督导各项政策实施效果,有效保证了就业工作开展。
(二)就业补助资金使用严格规范
截至目前,共拨付就业补助资金745.2万元,其中:拨付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491万元,惠及373人;公岗社保补贴146万元,惠及373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5万元,惠及71人;初次创业社保补贴13万元,惠及15人;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补贴0.2万元,涉及两个企业,惠及2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50万元,惠及502人。资金拨付进度与去年同期持平。
在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就业补助资金管理的政策规定基础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规范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程序。一是每年年初即制定就业补助资金收支计划,规定补贴范围,确定补贴规模。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制定相关办法,相继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众创空间房租物业水电费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对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房租、物业水电费补贴县级给予补充补贴;制定了《县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对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工作进行了规范;出台了《县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规范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和补贴的申报程序。三是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支出,杜绝擅自扩大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范围,虚列、转移、挤占挪用、滞留就业补助资金等违规情况,确保就业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四是对各类补贴的申报办理实行台帐化管理,要求申报单位对各类资料实行专业归档,分类管理。五是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基础台帐,资金财务帐簿、凭证做到了合法、真实,帐表相符、帐证相符、帐实相符。
(三)城镇新增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我县城镇新增就业3703人,完成全年任务4100人的90%。实际工作中不存在将以前年度已就业人员重复纳入统计的现象,做到了就业人员的就业单位、就业时间等基本信息齐全。登记失业统计中不存在设立户籍等门槛限制的现象,为方便群众办理,精简了登记材料,做实了线上登记办理,并加强了动态跟踪管理。不存在盲目攀比数据追求目标完成的行为。每月上报数据前相关科室都会采取与各保险经办机构、工商登记数据进行比对等方式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1、领导重视,组织完善
县委、县政府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年初就对今年的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工作开展以来,市第六督查组多次到现场悉心指导工作,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县委组织部对城镇新增就业工作实行“周调度”制度,每周组织调度会,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调度。以上这些为我们做好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重要保证。
2、明确措施,强力推进
结合“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着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来抓。通过狠抓“六个一批”,就业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实现了稳中向好。一是落实惠企政策吸纳就业一批。落实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及社会保险费减免返还政策,发挥促就业、防失业、保生活的功能。全县骨干企业未出现大规模减人现象,华兴公司在疫情期间不但未减人还增加工作人员。二是优化创业环境带动就业一批。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及入驻孵化基地房租物业补贴政策,通过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简化小微企业、创业个人申请贷款手续,促进了多渠道创业。今年单笔担保贷款金额由15万提高到了20万,贷款期限由三年两轮次提高到三年三轮次。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拓展带动了就业。今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贷款金额1240万元,支持创业109人,带动就业532人,带动就业较去年同期增加280人。在去年两家孵化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一家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共有123家创业团队及小微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带动就业684人。三是鼓励自主择业灵活就业一批。通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鼓励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扩大灵活就业。四是推行就业见习制度成功推送一批。确定了8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岗位85个。五是创新职介方式介绍成功一批。通过线上招聘、微信公众号、基层信息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依托“公共招聘网”为企业招聘信息,成功介绍就业。截至目前共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992个。六是加强岗位援助托底安置一批。开发了200个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公岗安置,托底稳定就业。
(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省、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安排,我县承担的培训任务全年为4440人次。截至目前,我县已培训3566人次,完成培训任务的80.3%;拨付技能提升专账资金170.1万元。具体工作中:一是针对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育婴员、保育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焊工、电工等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就业技能。二是专账资金按照应拨尽拨的原则,对7月份前提出线上开班申请、并已完成线上培训的,按照拨付40%的原则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位,不存在应拨未拨状况。三是组织技能提升专班人员进村入企,调查了解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企业用工情况和岗前或转岗培训需求、培训科目(工种)等,并宣传讲解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组织动员他们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线上平台现有培训课件难以满足企业培训需求。我县已有5家培训机构提出了线上培训计划,但与平台对接时,有的平台没有相关培训内容,或现有培训内容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受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限制,有的企业职工线上培训可以进行分散式、间歇性学习,但实操训练因工作场地(或岗位)分散,难以开展多人集中式实操训练,难以长时间集中实训。
(五)援企稳岗政策得到严格落实
1、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工作。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国务院、省关于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落实,依照文件规定的减免标准和时限全部完成,将划型结果确定前征收的单位部分社保费,通过原缴费渠道全部退还企业。划型结果全险种保持一致。截至目前已减免社保费4667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3800万元;工伤保险费649万元;失业保险费218万元。
2、及时落实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我县先期对207家企业发放了稳岗补贴,标准为企业上年度缴费的50%,涉及职工6484人,资金192.7万元。后依据政策,对其中195家中小微型企业提高标准至上年度缴费的100%,也已补发完成,涉及职工5531人,资金138.9万元。
3、失业保险扩大保障范围政策得到很好落实。通过精准推送信息,电子显示屏连续滚动播放宣传政策,在经办窗口摆放宣传材料,逐一电话联系,一对一宣讲政策等方式大力宣传,现已有75人纳入了扩围后新的保障范围,政策受益率达0.5%以上。所有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人群,全部由系统审核,三级审批后再由系统发放,实现了全面取消社银人工报盘、全面取消手工经办、全面取消直接收支现金业务的“三个全面取消”。严格按时间节点、发放标准进行发放,保证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等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六)就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1、就业扶贫工作
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人员118人安排了就业,就业率100%,其中单位就业65人,灵活就业25人,扶贫专岗就业28人,对10人进行了免费培训,其中3人已经培训完成,7人正在培训当中,培训工种有电工、焊工、保育员。
2、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
自2020届户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通过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下发后,人社局对下发数据进行了汇总核实,仔细核对毕业生信息,逐条校验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生源地等相关信息,有缺项、漏项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对信息准确无误的立即开展就业服务,通过电话联系、微信交流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走访摸排,准确掌握每一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需求、就业状况。对有就业需求的人员进行了求职登记并推荐合适的岗位信息,提供就业见习机会。由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汇总统计2020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562人,截至目前,已完成实名登记562人,为463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咨询服务。目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7%,比省厅目标高出4个百分点。
3、征集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商务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青团市委员会、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印发<市青年就业见习三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廊人社字[2019]101号)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就业见习管理制度,提升青年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结合本县实际,人社局2020年7月制定出台《县就业见习管理办法》,面向全县征集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截至目前,已认定8家单位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共提供85个就业见习岗位。
4、创业担保贷款工作
截至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笔,贷款金额1870万元,贷款笔数、贷款金额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增长。今年以来,人社局加大了创业担保贷款后期跟踪、管理工作的力度,在每个季度审核贴息资金时,采取多种措施跟踪创业者正常使用贷款经营情况:一是协调社保经办机构,检查创业者是否存在其他单位就业参加社保情况;二是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到工商部门检查创业者是否存在注销营业执照等问题;三是通过打电话和视频连线等方式检查创业者是否存在非正常经营、非正常使用贷款等情况。自查中未发现贷款对象不符合政策扶持条件的现象,贷款资金也已全部用到创业活动中。
二、强举措、严标准,落实民生政策
(一)扶贫兜底保障工作。严格按照《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按照“户申请,村评议,乡核实,县审批”的程序,将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兜底保障范围。截至目前,我县共有115户260人纳入了低保保障范围,10户10人纳入了特困供养范围。
(二)城乡低保工作。严格落实《县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比对办法》、《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由民政、房管、人社、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共同核查机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目前,我县城乡低保标准达每人每月685元,今年以来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000.8万元,惠及城乡低保40748人次。
(三)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严格落实《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报发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严格审批程序、强化动态管理,保障政策落实。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17.5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12440人次,标准为每人每月255元;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29.5万元,惠及重度残疾人32923人次,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
(四)临时救助工作。积极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突发紧急困难。截至目前,共发放临时救助金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户4人。
篇9
社会事业委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全镇工作大局,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为有机生态和谐新城镇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将今年工作和明年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一、教育工作:
1、全面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抓好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层层签订校(园)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校长园长安全责任。以“三防”建设为重点,各校(园)安装了无线联网报警系统,在教学楼走廊、班级、食堂、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监控探头,提升物防技防水平。
2、创办“数字化校园”,两处学校实现电子白板教学,并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教育信息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3、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北__*学校教学综合楼项目于10月25 日顺利开工。盆泉幼儿园、郭泉教学点餐厅工程开工建设。
二、民政工作:
1、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从7月开始,对全镇农村低保进行重新审核复查。今年按照上级提标扩面要求,新增低保516人,按照动态管理原则,取消不符合条件78人。
2、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提高。11月18日,把王家庄敬老院和谢家店敬老院合并,实施规范化管理。目前,我镇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45人,分散供养162人。
3、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扎实有效。临时救助1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8万元;协助申请大病救助143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264500元,有效地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春节期间发放救助面粉1100袋、花生油100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4、双拥优抚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了南邢部队、三七二武警中队,为14户伤残军人、优抚对象及困难户及时发放冬春救济补助物品及慰问金24000元。为168名60岁以上复员军人申请生活补贴,为8户特别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发放资金16000元。八一前夕,为全镇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62万元,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优抚对象的关心和帮助。
5、认真抓好残疾人工作。积极为21户残疾人危房改造申请资金63000元,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为两户残疾人进行坡道改造,发放轮椅、拐杖等残疾人辅助器具112件,为他们生活提供方便。
三、计划生育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坚持重大节假日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以全镇12个大集为主要宣传阵地,通过设置咨询台、展板、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宣传车播放录音磁带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
2、提高查体率,做好查环查孕工作,确保长效措施落实率。分别在3-4月份和8-9月份进行两次健康查体,增加长效措施落实率。
3、认真做好人口信息核查,提高统计合格率。对全镇20-45岁的育龄妇女信息进行核查,核查8007人,对所有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对正常运营的590家工商注册企业进行育龄妇女信息采集登记。
4、完成了计生协会、流动人口、利益导向、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的工作。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结合区计生局开展的“百日执法行动”,多方面做工作,完成清理违法生育案件10件。
5、认真做好免费孕检及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四、体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镇、村级文体广场的基础设施配置。新建文体广场2处(上结村、南沙井村),市级统筹健身工程的7处文体广场体育器材已发放到村,8处农村健身工程及一处 社区健身工程的体育器材也将在年底发放到位,
2、组织各类活动:参与组织“庆国庆、体彩进社区文艺汇演”活动;组织镇机关干部参加区教体局举办的“国民体质检测”活动。
五、卫生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1、顺利开展了新农合筹资工作。
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做好传染病防治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学校食堂、饭店、食品摊点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在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3、对60岁以上参合农民进行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
六、便民服务中心管理:
10月12日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集中办公,统一管理,窗口操作,共设置农村财务委托、村级公章、民政优抚、劳动保障等四大类窗口,现有窗口工作人员11人。为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起到便民、惠民作用,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入手,切实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考勤请假等制度,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七、认真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中心工作及包片包村工作。
参与组织了“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便民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北__*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及建镇两周年庆典仪式等活动。认真做好所包片稳定及其他各项工作。
2013年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有机生态和谐新城镇做出积极贡献。
一、教育工作:
1、以安全排查为手段,狠抓安全教育与制度落实,确保校园实现安全稳定零事故。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重点抓好北__*学校综合楼、盆泉幼儿园、郭泉幼儿园建设,确保北__*学校、盆泉幼儿园校安工程顺利完工及郭泉幼儿园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做好镇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搞好金晶学校操场的改建和楼顶维修,以及下庄学校厕所的改建工程,完成下庄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升办学品味。
二、民政工作:
1、健全规范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加强城乡低保政策调控和规范化管理,加强档案管事,做到资料齐全,整齐划一,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在去年底低保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低保核查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到低保家庭进行核查,确保能进能出、应保尽保。
2、重点抓好镇敬老院整合提升,不断加强和改善老人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集中供养率,积极争创星级敬老院。
3、认真落实双拥优抚政策。做好春节,“八一”期间部队的走访慰问,“八一”期间与武警二中队搞一次军民庆八一联欢会。
4、进一步对下庄西庵烈士祠进行改建,做好“慈心一日捐”工作。
三、计划生育工作:
1、强化责任,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与41个村及一个单位、18个镇直部门、42个计生专职员及计生办工作人员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
2、做好查体工作和村级随访,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及时安排每年两次查体工作,对重点村进行三次查体。对由于各种原因未查体的及时随访,资料变更及时到位,确保查体效果。
3、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努力提高到位率。及时与计生局执法队沟通,结合每个违法生育户的状况,多方面做工作,力争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到位率。
4、加强免费孕检宣传力度,做到应检尽检。
四、体育工作:
1、依托本镇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人文环境,积极争办更多有影响、有特色、有效益的体育活动。精心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结合重大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如:乒乓球赛、篮球赛、象棋赛、趣味体育活动比赛、爬山以及健步走等体育活动。
2、全面推进群众体育健身工程,统筹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向上积极争取体育健身器材,做好省级扶贫健身工程的落实工作,查漏补缺,力争2013年做到村村都有文体广场、健身场地,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
3、在镇政府驻地规划建设一处大型文体健身活动中心,配有健身路径、乒乓球台、塑胶灯光篮球场等设施,进一步活跃本镇体育活动氛围。
五、卫生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1、严格执行新医改政策,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3、着力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免疫规划工作。
4、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协助做好下一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力争实现参合率稳中有升。
5、重点抓好南__*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改造项目。
六、便民服务中心管理: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园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活服务中心环卫绿化中心负责公园的管理工作。公园管理办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公司负责公园建设、养护和负担管理费用。
第二章园容管理
第四条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依据公园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进行公园建设;
2、建立健全公园管理的各项制度;
3、负责公园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4、负责公园园容管理和保护;
5、负责游园管理;
6、负责安全管理;
7、公园全天开放,但在规定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30—6:00)承担以上职责。
第五条为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休憩场所,公园景观、设施、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1、园林设施完好、安全、无损坏,基本做到维护及时到位。
2、园林植物基本生长正常,新建绿地各种植物四年内达到正常形态。树木树冠修剪及时,行道树缺株率不超过4%,绿地内无死树。
3、公园人工湖要经常清理湖面垃圾,定期换水。
4、分区域、责任到人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
5、花坛、花带轮廓基本清晰,无缺损。
第六条公园的各类标牌、文字图形应当规范。公园入口处明显位置放置游园示意图、公园简介、游园须知;主要路口防止指示标牌,危险地带放置警示标牌。
第七条在公园内开展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各类活动应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在公园管理办的管理下,方可开展。
活动期间,举办单位及时清理垃圾等各类废弃物,不得损坏公园树木、草坪、设施。造成损坏应当赔偿。
公园内游人自发组织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应当服从公园管理办的管理。
第八条公园内不得放置影响公园景观的商业广告。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九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节假日游园活动和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条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汛、防火和安全用电等工作,及时处理枯枝危树,配备消防和抢救器材并定期保养、更新。
第十一条公园内的各类设备,实施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质量和安全检验,并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第十二条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第四章游园管理
第十三条制定游园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对不文明游园行为进行劝阻,维护正常游园秩序。
第十四条为游客提供文明、热情、周到、方便的服务。
第十五条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绿化及设施,遵守公园管理规定,服从管理。
第十六条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使用的手摇、瘦腿轮椅车和儿童车以及用于公园维护的作业车辆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办允许不得进入公园。
第十七条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1、进行营业性照相;
2、在建(构)筑物、自然景物及各类设施上攀爬、涂写、刻划、张贴(公园管理办划字用于管理的除外);
3、随意堆放物料,在树上、绿篱上吊挂、晾晒物品;
4、在指定的体育运动场所之外的区域打球、踢球等进行的体育活动;
5、翻越围墙、栏杆、绿篱;
6、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果核)、烟头、口香糖等废弃物;
7、携带不栓绳的宠物;
8、在禁火区吸烟、使用明火;
9、在非游泳区游泳;
10、强行向游人兜售物品,影响公园秩序;
11、采挖植物,攀折花木,损毁草坪、树木;
12、焚烧垃圾及杂物;
13、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
14、随意倾倒杂物、垃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
15、未经许可,擅自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
16、其他损害公园绿化及设施、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办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车辆未经允许进入公园或施工车辆进入(作业车辆)不听公园统一指挥的,对非机动车辆处以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辆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2、在建(构)筑物、各类设施和自然景物及各类设施上攀爬、涂写、刻划、张贴;随意堆放物料,在树上、绿篱上吊挂、晾晒物品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在指定的体育运动场所之外的区域打球、踢球等进行的体育活动;翻越围墙、栏杆、绿篱;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果核)、烟头、口香糖等废弃物;在禁火区吸烟、使用明火;在非游泳
区游泳;强行向游人兜售物品;未经许可,擅自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4、携带不系绳索的宠物进入公园者处以50元到100元罚款,并承担该宠物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和责任。
5、采挖植物,攀折花木,损毁草坪、树木;焚烧垃圾及杂物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6、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公园管理办应当按本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园管理办的上级主管部门应授予公园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力、相应的待遇,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支持其履行好公园的职责。
第二十条公园管理的主管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一切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