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4-10 16:0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开拓技术创新新路子。目前,虚拟生产战略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基本上没有或拥有很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将其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职能部门――“总部”,总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者,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虚拟生产战略”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上采用外包等方式进行分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约束

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主力军,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企业竞爭力的来源。很多国家、地区的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维持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爭力的重要措施。內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撐,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通过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保证企业的长期产出。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公共品属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夠带来私人收益,而且能夠带来更高的社会收益,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平均私人收益是25%,而其平均社会收益为56%,比平均私人收益的2倍还有高。因此,从理论上讲,共性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夠带来更大的社会收益,接近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这是很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內很多实证研究亦证实了这一观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政府财政补贴力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也就越高。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地方政府也愿意通过技术创新资助、技术创新补贴、稅收优惠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目标和财政目标。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政府有推动技术创新专案的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生存、竞爭的需要,也应该积极得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然而与大企业不同,我国中小企业两极分化严重,既有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准领先的企业,也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能过剩的企业,而且前者的数量较少,而后者的数量眾多,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的中下游水准,竞爭力较差。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主要由国家主道,科研机构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直都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加上技术创新专案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使得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开发很少,主要投资技术创新水准低、投资回报快的专案。另一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或者仅在维持,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技术创新的意愿并不强烈,在生产中大多是通过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果。国际上普遍观点一致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产,当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有竞爭力。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只有28%,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我国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意识有待提高。

(二)创新人才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重很低。中小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加上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资讯和创新技术源等方面都不能与大企业相较,因此也很难吸引研发人才在中小企业工作。虽然,今年来这一现状有所改善,一些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吸纳了一部分业务能力较高的研发人才,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研发人才匮乏的现状并沒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三)创新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资金有限,融资管道有限,缺少技术创新必须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从企业內部资金来看,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可以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从外部资金来看,一方面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的绝大部分分给了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获得的部分很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与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小,时间短,成本高,眾多中小企业每年从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不超过各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紧缺。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每年约投入当年销售收入的5%-10%进行研发投入,但是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和利润相对较少,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有意愿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国家可以给予补贴甚至是加大政府补贴的强度。当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这和发达国家近17%的研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还面临著研发投入分布不均的问题,大部分研发投入在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得到的研发投入少之又少。为了促进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国家可以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提供帮助。

(二)拓宽融资管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管道能有效帮助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利用政策引道,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例如,设立信用担保基金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其次,适度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事实上,我国民间资本数额庞大而且非常活跃,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管道,但是金融体系的限制,民间借贷成本很高,适度放宽金融体系让民间资本合法进入市场,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高资金,同时也能減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才能有意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及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稅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实现。

作者:罗翀 单位: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璐,陈红,秦宇.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道刊,2009(4):25-26

[2]张裕民.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解決对策[J].现代商业,2010(7):118-119

篇3

摘要: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大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比较,探究更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157-0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王中华、赵曙东依照技术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为三大基本模式,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主要模式。代传奇通过总结归纳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内、外部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决策的三层次模型,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创新项目应该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张玉韬、吴凤平运用AHP分析法比较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不断地积累资金和高技术人才,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的

结论。

1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数目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以工业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43769个,其中包括9448个大型工业企业,53886个中型工业企业和280455个小型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据了总工业企业97.3%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担保问题等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发展。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研究开发费用昂贵以及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性,只能依靠模仿其他产品,并进行生产与销售,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力量不足。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渠道和广告宣传,而不能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造成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很多企业经营者缺少管理经验,其中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族型企业,企业员工主要是家庭成员,因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三大模式

自主创新(Independent Innovation)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独立进行管理。

模仿创新(Simul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合作创新(Collabor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

3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3.1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并且自主创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拓市场。我国目前有少部分中小企业成功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下面以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华丹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因而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加强企业创新理念,吸纳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而且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并不建议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希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敢于创新同时又拥有大量创新人才的部分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3.2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这种创新方式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企业关注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是在产品已经占据市场的前提下,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较好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但是实行这种模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创造。

3.3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之和的效应,实施合作创新的合作各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因而合作创新模式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又包括企业委托、企业合作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多种情况。

企业委托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资金并确定研发要求和目标,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科研人员、必要的技术设备,由这些科研人员自主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交给企业。这种模式能够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利于提高企业自己的创造力。

企业合作模式是指为了完成某一技术或产品研究开发,几个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合作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开发并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是几个企业合作,也可以是几个企业和高等院校、几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合作各方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分担风险。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但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一些利益纠纷。

建立产学研基地指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签订合同,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一般由企业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提供研发所需的一些设备和人员,人员主要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这种方式对高校来说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更多新技术,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研究成果。

综上,本文认为对于部分创新能力较强,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选择尝试自主创新模式,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应以合作创新模式为主,模仿创新模式为辅,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实现多方的“共赢”。另外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学习其他大型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莉莉,黄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2006,(12).

[2] 王中华,赵曙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

 国科技论坛,2009,(7).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2-0047-02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更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政策。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的根本之路,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中小企业来说,主要融资方式有两个:从银行渠道以债权的方式融资和从证券市场或其他渠道以股权的方式融资。这两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目前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一是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三是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四是中小企业通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其他抵押资产。五是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小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相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本身就比较低,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少,利润空间更是狭小。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从一个较低层次上告别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档次的提升,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效益下降在所难免。六是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我国占中小企业大多数的私营企业的领导者初中、高中、大专文化程度分别为56.3%、35.1%和8.2%,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较高外,其他中小企业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一是金融机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金融机构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大量的信贷资金在政府和媒介的催化作用下,流向了国有大企业。二是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15%左右。三是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难落实。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与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特别是不动产)等抵押物偏好相左,妨碍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四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信用不足也影响了其筹资能力。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经营人员素质差,并且所处行业仍以“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风险产业”为主,这种产业属性决定了中小企业一般处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领域,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之中小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关系,存在信用观念差等问题,这些都是商业银行不愿向其贷款的原因。五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由于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主板上市的条件,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能在二板市场上市,也为数不多,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拒于证券市场门外。公司债券的发行也受到严格的限制,需要较高的信用评级、较大的资产规模,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可望而不可即。加之我国基金组织以及其他融资公司还处于初建阶段,其融资渠道也并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效机会。而政府在搞活中小企业,加强资金融通方面,也没有采取优惠的扶持政策,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1.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一是降低抵押收费标准,改变目前各地办理贷款抵押的登记、评估、公证等收费标准不统一,综合收费率高的状况,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使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银行融资支持。二是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营业收入免征或降低营业税,或允许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损失贷款自主核销,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和处置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四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于高科技领域。五是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门槛,简化新成立的中小企业的审批手续,降低登记费,对最低注册资金要求应降低。六是建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七是立法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2.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比率在75%以上,为适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中小银行应朝着全功能服务的方向努力,广泛筹措和运用科技开发推广资金,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

3.努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因此,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并使之尽快完善和成熟起来。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帮助和引导科技机构与企业面向金融市场,以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科技开发推广资金。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板已于2004年在深交所成立,截止2008年10月,已有273家中小企业通过中小板上市融资,这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开端,但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境内外融资、招商,在国内主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并为在海外上市创造条件。中小企业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新经营观念,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增强资本运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提高融资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速建立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以辽宁为例,由于金融环境不佳,辽宁省的金融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款差额巨大。到2007年末,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762亿元。而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却十分紧张,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造成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资信水平缺失。调查显示,辽宁企业信用位居全国第8位,信用认同率仅有8.9%,居于上海(55.9%)、北京(45.3%)、江苏(35.1%)、广东(34.7%)、山东(29.1%)、浙江(25%)和天津(17.4%)之后,中小企业信用较差是导致辽宁企业信用认同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5.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目前风险投资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不够大,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要改变政府资金直接投资中小企业的做法,将政府原来的各类科技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早期投资基金,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人士投资、管理,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量,可使更多创业企业受益,又可以避免过去政府各类扶持基金直接资助企业所带来的不良效果。为了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鼓励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政府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强化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三是引进国际资本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同等税收待遇。四是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变现平台。

6.培育债券融资条件,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近年来,多层次融资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企业债券融资取得了一定发展,对银企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靠外源性间接融资。但从长远来看,债券融资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供完善企业债券融资的条件,坚持市场化思路、规范化运作,加快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债券融资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中的地位。

7.有效利用典当融资方式。典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金融行业,也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型和源头。近年来中国的典当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典当业向融资的发展,既拓展了经营范围,增加了经济收益,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典当之所以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主要在于:一是典当比其他融资方式更便捷,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当户的资金需求;二是经营产品灵活机动;三是期限短,周转快;四是由于是实物质押、抵押,不涉及信用。目前尽管典当行在数量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首先典当行业协会应该为典当行业与政府之间架起桥梁,当好政府部门的助手;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促进典当业发展;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为典当企业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加大行业宣传,不断提高典当行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综上所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融资方式的创新,这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融资方式创新,而且需要不断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品种的创新,建立并完善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完善证券市场各类投资基金等,以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进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J].国外建材科技,2004,(1).

[2]张兵,穆雷蕾.自主创新呼唤金融创新[J].中国改革,2006,(9).

[3]佟美玲,赵维双.发挥政府职能 推动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信息,2007,(18).

[4]徐文丽.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J].探索与争鸣,2004,(12).

篇5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对策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化建设中,中小企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完善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中小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持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由小变大的发展机会,关键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唯有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才能赢得和保持优势。

1 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劣势分析

1.1 优势分析

(1)快速的市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与大企业相比它们的经营活动更多地直接地面对消费者,更快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同时,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可以迅速而准确传递给有关的决策者,并且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利用。

(2)技术创新体制灵活。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安排相对灵活且有弹性,不具有官僚体制的特征,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组织环境较宽松自由,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培育。

(3)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小。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是指由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转换为另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的损失和需要支付的费用。中小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小、替代差距小,从而具有转换成本小的优势,很容易在环境有利时进行技术创新,环境不利时随时撤出,转向其他产业进行技术创新。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技术跳跃进行创新侵入新的产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4)容易获得管理层能参与和支持。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决策层的参与和支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除了对技术创新制定战略外,通常还亲自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或者组织和领导技术创新工作,真正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角;这样,就大大简化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也有效地促进创新技术向商品化转移。

1.2 劣势分析

(1)创新型人才短缺。由于的、体制的、经济的、认识的、机制的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各类人才,现有的和引进的人才也难以留住和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并且也制定了更加详细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但是仍然难以摆脱“没人才得不到人才,有人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低层次的知识结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2)创新资金不足。中小企业一般自有创业资本少、经营风险大、信用程度较差,加上政府的支持不足,不仅很难从资本市场融通资本,也很难从货币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易碰到资本实力短绌的瓶颈制约。

(3)自主创新的能力差。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在技术创新上很难和大企业进行竞争,要想在核心技术上赶超大企业的可能性很小。除少数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原始资本积累以及采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方式发展起来的,对外部技术依赖性过大,缺乏稳定的技术源,而且很多都是依赖于同一个“技术源”,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

(4)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弱。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信息手段落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也不健全。

(5)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了创新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例,因此知识产权的确立是一种直接的创新激励手段,但中小企业常常因无法承担昂贵的诉讼费用而无奈接受知识产权被盗所带来的经济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损失的局面,导致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为得不到强化和产生不公平感,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

2 中小企业技创新对策

2.1 进入风投,规范财务管理

(1)引入风险投资。发展知识经济,要借风险投资一臂之力。我国风险投资业已经有了发展,但由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制约因素,风险投资的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目前成果转化中靠风险资金支持的仅占2.3%,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在目前国内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就成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

(2)规范财务管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和资金需求现状,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融资和资金使用策略:①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企业反倒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融资能力;②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③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2.2 建立技术联盟

(1)解决资源不足。企业战略必须有资源作保证,、发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科技人员、发展信息、研究经费、经验技能、仪器设备、营销知识、原材料等。随着技术竞争加剧,对企业的资源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技术竞争迫使企业要不断地投入资源,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合作来管理环境,以解决获取资源的不确定性问题,以保证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

(2)降低开发成本。在价值工程中,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生产成本指产品的开发、设计试造以及制造费用。研究开发、设计试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期间需要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和充足的经费保证。由于存在技术风险,以及中小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综合实力差异,因此,单一中小企业就面临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的选择。选择的标准是最小风险和最小开发成本。

2.3 启动人才战略

(1)确认人才需求的标准。高级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同一般的资源不同,具有专用性和主观能动性,它并不是在任何的企业都能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的,同时如果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其施展才能的空间时,人才就会离开企业或变得一文不值。

(2)尊重和爱护人才。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是全都应注意的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原因就在于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利用人力资源方面,从总体上处于劣势,如若在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则将进一步增加自己选用人才的困难,使人才要么进不来,要么留不住。从实践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方面,首先特别要注意对人才各种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其在职业安全、稳定,必要的社会保障方面,对企业有充分的信任。其次,企业要根据条件尽力为他们创造对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交流和进一步的机会,使其不感到受企业规模的局限,有足够的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的余地。对他们的各种创新思想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和实事求是的支持。

(3)培养对人才的信任感。中小企业往往在对人才的需求和使用上表现出极大的矛盾,一方面经营管理对人才是“求贤若渴”,不惜花大力气引进;另一方面对待引进到企业的人才上却又是“叶公好龙”,害怕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引进人才的不信任,造成管理者对外来人才总是处处防备,不敢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在一些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严重了技术创新思维的充分展开。

2.4 整合企业文化

(1)风险与稳健的文化整合。降低风险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企业实行经营者自负盈亏,所以经营管理者寻求生产稳健和利润平稳,必须对生产过程和各项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对风险进行规避。技术创新是一个存在风险、前景无法准确预测的活动,必然与稳健的企业文化发生冲突。创新,尤其是重大的创新可能引发企业整个结构性变革,带来巨大风险,管理者会抵制这种风险。管理者总看到新技术的缺陷以及未形成市场,而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在新产品尚不存在或未完全成熟时是无法决定其市场前景的。市场很可能很快被一个根本性创新产品所占领。企业经营者宁可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传统技术的开发,但创新的收益存在递减性,技术的替代使企业失去生命力。

(2)控制与求异的文化整合。企业管理注重控制,计划、决策、协调、监督等着眼于控制,生产、销售、财务是实施有效控制的主要领域,通过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目标。生产管理与创新整合不是同一性质的领导活动,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生产部门与创新部门在认识上存在价值分歧,作为企业领导,需要注意二者的差异,并加以整合。既鼓励创新的产生,让创新创性的源头始终活跃,又注意生产上的可控制性和企业自身条件,以创新来整合。

(3)个人与集体的文化整合。创新活动的实现关键靠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有个性,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创新的信息,形成创新构思。这样的人不可能接受集体过多的控制,企业集体文化中反映集体行为的服从、守纪的文化内容,会引起个人的反抗。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能注意在创新部门创造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理解创新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使个人的创新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建立不同于生产部门的创新价值判断体系和激励普生机制,形成与其企业整体文化相适应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企业整体的行为和文化。

2.5 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在技术创新后,要权衡利弊,对应该申请专利的产品或技术要及时申请,避免他人仿制,对已取得专利权的产品,要充分利用赋予的保护权,或请专利局调处,或向法院起诉,及时制止他人侵犯自己的权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善于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请求他人专利无效或阻止他人取得专利权,解除对本企业的发展障碍。

1 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6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超利润来源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稀缺资源,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就需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这种强势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推动企业发展,获得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在保持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本身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更是影响我国技术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对于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把握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及分析

(一)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现象并存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政府的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还没有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融资渠道。市场上缺乏对于创新项目和刚刚走出实验室的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咨询服务,有关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信息交流也不通畅,这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闲置风险资金。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政府对于创新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还不够。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也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加剧。

(二)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融资需求的增加现象并存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营风险较高,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因阶段不同而不同。对于技术创新刚刚起步的企业,一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大,未来的发展状况又很难判断,另一方面由于银行遵循安全性高和风险性小的原则发放贷款,企业创业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获得银行贷款非常难,表现为资金的需求与银行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对于技术创新较成熟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步入正轨,为了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而需要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自我积累能力弱,管理不规范,可抵押资产少,资信状况较差,同时中小企业贷款急、少、频的特点增加了银行的信贷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对其贷款的意愿,表现为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与银行经营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无论从哪个阶段分析,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都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与融资能力之间的矛盾。

(三)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能力不足并存

资金对于企业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样,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取得资金,保持资金链的顺畅。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之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甚至于发生坏账,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的扩张伴随着资金需求的增加,内部由于资金周转的限制,内部融资不足,影响了内部的造血功能。从外部融资情况看,一旦发生资金紧张的情况,企业主要采用自筹和向银行贷款取得资金,而通过其它借款途径或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很低,如果取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较为困难,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表现为外部供血不够。因此,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不足并存现象严重地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运作失衡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主要运用于设备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经常性的流动资金、临时性的流动资金、以及临时损失方面。但是用于设备、项目投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金的很少,主要的资金是用于短期流动资金,表现为企业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和短期资金的需求不平衡。另外,从资金的来源看,小型企业对于短期资金的需求,基本上通过自有资金,还可能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但是长期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抵押资产量小,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又无法从股市获得投资资金。最后,从资金的周转状况分析,中小企业主要关注与短期资金的运作与效益,很少关注长期资金的投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平衡长、短期资金的操作与筹集。

三、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的多元化策略

(一)完善各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第一,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功率不确定,风险较高,而且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较弱。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融资中的问题:拓宽风险资金的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建立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地方金融机构,由最了解地方性区域发展的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的融资服务,或者有意识地在总行下设置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融资事宜。对于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格,信贷条件给予优惠。第二,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金融监管制度。依据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与大企业不同的金融监管业务。第三,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制度是补偿中小企业担保不足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信用担保机构的区分。是以财政资金为主,还是以自用资金为主;是专业性的还是兼营的。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制度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促进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的性质。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应当体现一种倾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还是非重点的行业,融资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国家的政策,通过制度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业务的开展、资源的共享、税收优惠、危机救助等指向,有效防范行业风险,使之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

(二)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完整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多层次主要指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主要体现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小额资本市场,主要负责技术创新处于不同阶段的融资。银行的多层次主要表现为应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如同其他银行一样,也应当设立总行、分行、支行几个层次,专门负责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多渠道、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非银行的资本市场以及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共同服务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构建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咨询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无偿或低价的法律援助服务,使中小企业减少许多麻烦和法律纠纷;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整合现有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管理等现代化企业所必备人才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建立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吸纳同一地区和领域的中小企业入会,定期交流、探讨相关技术问题,对会员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与中介机构沟通、合作,及时与政府沟通,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既可以完成单个企业无法进行的技术创新,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开发成本和开发风险。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自身筹资能力

第一,合理分配资金结构。根据资金用途是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是设备投资还是流动资金,恰当均衡地筹措相应资金。对于经常性的流动资金,可以通过反复借款或者长期而稳定的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对于土地、建筑物、设备投资,由于具有长期收回的特点,可以采用借款和吸收投资的方式来筹集,这些资金和自有资金可以视作长期未定的资金来源。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要平衡好两个期限:还款期限和由收益决定的回收期限,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以及还款年限的平衡。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还要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分析,做好投资效果评价,评价时以现金流为基础而不能以利润为基础。第二,加强以现金流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现金流量比企业的损益更具客观性,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尺度,受到金融业和投资人的一致认可。改善现金流量加强资金管理要做到合理守法地增加企业的利润、压缩企业的库存,加快资金回流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改善资金的回收和支付条件。第三,要积极公开经营信息,加强与各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为了加强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中小企业应当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经营战略等信息,及时、有效地向金融机构做出披露。因此,为了披露相关的数据,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中的优劣势、企业的市场动向、客户的需求等信息做出及时的分析,并在经营过程中要及时传播、搜集、反馈、分析有关的财务数据。这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有助于向有关的金融机构公开自己的信息,增强企业经营道德,提高企业信用。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的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为安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的数量在安徽企业数量上也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根据安徽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8.5万个,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企业为75,747个,占总量的89.1%,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企业为8,694个,占总量的10.2%,1,000人以上的企业为577个,仅占总量的0.7%。根据2003年我国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可以看出,安徽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达到了90%以上。

到2006年,全省中小企业增至13.5万个,同比增长16.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7%;上缴税收273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4%;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6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安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徽经济如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依靠大量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那么,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只有走技术创新这一条道路。

一、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保守思想,使得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了相对稳定、相对清闲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所和事业单位,而不愿进入企业。据有关部门调查,只有38%的研发人员选择了企业,而且大多数人都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中小企业研究人员匮乏,使得创新缺乏推动力量。同时,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来自乡镇,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所需的文化氛围,更不用说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了。安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2006年全省共有专业技术人员数100.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拥有81.0万人,占总人数的80.5%;在这100.6万人中,事业单位和机关拥有70.5万人,企业只有30.0万人,企业占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30%,那么中小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可想而知。

(二)经济总量小,缺乏技术创新资金。技术创新是一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应在2%以上,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每年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只有1%的低水平投入。这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中小企业市场融资非常困难,所以资金不足是困扰其进行技术创新的一大问题。

2005年安徽重点企业188家,其中大型企业56家,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是110家和13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56家大型企业却创造了99.7亿元的利润,而中小企业的利润总额只有29.2亿元。利润少、银行贷款困难、间接融资渠道狭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就少,所以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R&D经费投入不足。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安徽2008年R&D经费投入98.3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1.11%。而一些发达省份的R&D经费投入达到几百亿元,排名前五位的江苏、北京、广东、山东和上海都在300亿元以上,其中江苏最多,达到580.9亿元,差不多是安徽的6倍,R&D经费投入强度最大的是北京,达到5.25%,是安徽的五倍。安徽R&D经费投入排在全国的第16位,R&D经费投入强度排全国的第12位,均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由于政府在R&D经费方面的投入又向龙头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少之又少。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客观的社会经济环境。安徽社会经济总体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产生了较大差距,更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下,从整体上看,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使得在促进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方面不如其他发达省份。而且安徽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较晚,不够发达,缺乏有效的面向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管理咨询、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二、提高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努力吸纳高素质人才,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要促使人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企业创新事业。安徽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合肥是有名的科教城。中小企业企业可以采取高福利、高薪酬等措施,吸引、留住人才,壮大智力资本。2006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在校研究生25,069人;普通高校83所,在校生66.4万人,这些人才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

(二)加大科技投入规模,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转化。目前,安徽中小企业科技投入强度偏低、科技力量较弱、技术实力普遍较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不断在低水平层次上恶性竞争。所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实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要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就要加大对中小企业R&D经费的投入力度,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且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寻求同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与研发;最后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培养中小企业长久的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实力的提升改变生存方式。

(三)开辟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要进行技术创新必然要借助于外部资金支持。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还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和融资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普遍比较困难。这当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银行的问题。安徽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向银行担保,为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设立专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安徽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都要以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起点。产业政策方面要鼓励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税收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减少税收甚至免除税收。而且政府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还要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科技型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各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1)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年6月25日的数据显示,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2)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到2003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2万家,比2002年增加14%。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468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6%。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用于技术创新资源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虽然技术开发成本较高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一定的疑虑,但大多数的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产品的核心要素,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力,并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然而资金筹集困难引发的资金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障碍。同时,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过高也使得部分行业企业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状况,当企业的经营性资金存在困难时,也就更谈不上投入技术创新以寻求未来收益了。

(2)技术开发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技术创新,人才为本。科技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大部分新兴城市,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企业投资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等局限,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较难留住中高级人才;同时,熟悉工艺技术的高级技工短缺更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3)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直到1999年才创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的对象主要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如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对其他类型(如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特别是工艺创新问题重视不够。对全国5万家不同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0%的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持乐观态度,但当让他们选择怎么干时,多达73.3%的企业选择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企业。这表明,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最急于投入的不是高新技术,而是如何在现有产品和技术上创新,以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功能。

2.信息不畅妨碍企业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

信息平台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对于相关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从而妨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和转化活动。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并不通畅,获取的行业技术信息不及时且较为凌乱;另一方面,技术交易平台的不完善也妨碍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再创新活动。

3.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外部学习能力较弱

开拓外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评估和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吸收能力的强弱。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传统行为习惯和创新行为模式的影响,往往不重视组织学习,或是一开始就选择依赖外部技术资源的路径,使企业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传统。其结果是,企业在技术与产品上都是国有企业的克隆,微观上与国有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宏观上造成了产业结构雷同,投资则属于低水平的重复。

4.自身积累的薄弱使企业抵抗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很脆弱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活动,这种风险可以分为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技术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能力较弱,只能进行单一技术产品的开发活动,很难从事多种途径的产品技术替代研究,一旦一种技术创新失败,则意味着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失败。在市场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将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能力有限,主要是由于资金的短缺和缺少市场经验,中小企业难以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开发投资的超额回报。

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工协作的观点

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改变其在资源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缺陷,若干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成合作创新体,或者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进行分工协作,能够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由技术创新所引起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成合作创新体之后,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有利于隐性知识、先进技术等在合作主体间扩散,使其技术学习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合作创新能够形成整体优势,最终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韩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选择[J].中小企业,2005年第9期,第43―46页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12-0076-04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1世纪尤其是在中国已加入WTO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政策体系,是一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激励、引导、保护、协调和规范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及其他相关创新主体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包括国家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管理体制等创新外部环境,它们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还包括激励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等创新机制,它们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各种机制。

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财税支持体系及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

1 法律支持体系

中国尚未制定出一部不分所有制性质的关于振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和《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些立法或以所有制为标准或以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法律法规从功能上扶持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2 金融支持体系

中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尤其大型国有企业配置资金,优惠政策上几乎全对大中型企业倾斜,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满足信用社、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贷款条件,贷款相当困难。对于直接债务融资,票据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短期资金融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同时发行企业债券的严格要求更让中小企业望尘莫及。风险投资在中国开始起步并逐渐成熟,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方面的重要突破。

3 财税支持体系

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方式分为以下方面:第一,财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专项补贴,如研究补贴、培训补贴等。第二,政府专项基金。通过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和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第三,政府采购政策。2003年1月1日,中国颁布实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只有一些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折旧政策方面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税收规定,并散见于各种税法规定或文件规章中。

4 社会服务化支持体系

中国社会服务体系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最近几年在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咨询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以来,不仅咨询服务的机构骤增,咨询业的收入迅速增长,而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人才服务机构相继建立。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与省、市、县人才市场的四级网络。此外,为新创高技术企业或进行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孵化器在中国也有了迅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 法律环境建设不够完备与具体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些条件,但是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常常越俎代庖,凡是较为重大的项目,从规划到建设管理都一把抓。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法规政策上缺乏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措施,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缺少有关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虽然中国于2003年1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由于它是调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律,故没能规定得很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十分有限,这就必然会影响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 融资环境差,技术创新资金缺乏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格局,建立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种投资渠道。然而,当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因素,这说明技术创新投融资体制还不适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

3 财税支持体系的缺陷

从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来看,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补贴的应用环节有待完善。二是运用政府采购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业务投资的机会也还有待完善。三是从税收方面来看,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扶持手段单一、力度不大。四是在税务服务上,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法咨询、纳税辅导、建账建制辅导等服务相对不足。五是“税费倒挂”现象依然存在,中小企业的负担仍然很沉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4 缺乏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缺乏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产学研联合不够以及大中小企业合作不够,中国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开发指导、技术成果的转让与推广、法律支援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其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中小企业很难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才培训机构与储备系统,也很难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因此,如果没有建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将很难依靠自身的实力进行技术创新。

三、对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体系

法律法规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通过这些法律,可以明确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

权益。

1 尽快制定专项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2年6月29日的正式公布,这对于规范政府的行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该法案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太笼统、不易操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弱者地位决定了法律对其保护是应该具体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方面西方国家的有关法律建设则先进了许多,其法律规定都是相当具体、明确的。所以,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必须以其为总纲,尽快研究制定一系列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某一方面诸如公平竞争、产业扶持、创新扶持、金融扶持等专项法规,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2 清理现有的政府规章

按照政府许可的原则,对现行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规章、政策规定在前一阶段初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彻底清理,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按照WTO非歧视性原则,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再有歧视性待遇,从而实现“两个平等”,一个是政治平等,就是从长远考虑出发,所有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一视同仁;另一个是机会平等,就是在产业准入条件、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发放等方面向中小企业打开大门。

(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应该包括:

1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从长远考虑应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该银行的设立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中长期银行贷款及直接融资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但在目前阶段,专门设置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似乎不太可能,可将农业发展银行代替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也可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

2 创新直接融资方式

一是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有许多无论到创业板市场还是到二板市场,其条件都不具备,但仍存在融资需求的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就是为这些中小企业服务的,特别是其中的高科技企业获得创业和发展所需资金就得靠这一重要来源。二是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产业,以追求因企业成长而获得长期收益为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其功能之一在于将成千上万份分散的中小额风险投资资金集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

3 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其一是建立综合配套的融资体系。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应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纠正过度流向大企业的倾向,安排一定比例(比如不少于1/3)的信贷资金给中小企业。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制度创新,除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外,还可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诸如冲销坏账和补贴资本金等措施,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其二是拓展相应的银行中间业务。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开办信托、委托、保险、担保、咨询、保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其三是拓宽其他融资渠道。比如发展融资租赁业,尝试发行中小企业可转换债券等。

(三)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支持体系

1 实行财政援助

一是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就是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某种产业、某类企业的发展,而且清楚地表明了政策意图。财政补贴通常是无偿支出,但补贴是有限的,,而且是非普惠的,是要体现财政效率原则的。二是政府采购。该措施可以规定政府采购单中划定一定比例给中小企业,规定大企业必须向中小企业分包一部分零配件和产品,规定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适度优先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等等。三是补助金。补助金制度是一事一时的临时措施,且纳入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种直接援助,补助金主要投放于创业、技术研发与地区结构改善等领域。

2 提供税收优惠

第一,取消按所有制性质制定的税收政策优惠,使各种经济成份在税收政策上待遇平等,为各类经济性质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第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变目前外资企业优惠多,内资企业优惠少,使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的现象,要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照顾。第三,加快企业折旧,对中小企业一定数额的利润再投资实行税收抵免,投资的净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税额中扣除。第四,对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确需特殊优惠的中小企业,应实行先征后退或定向补贴的做法。第五,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前者的企业应税所得,只纳企业所得税,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后者的企业应税所得,不纳企业所得税,而据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缴纳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

3 切实减轻税费负担

在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中小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作为财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之前的过渡措施,可以借鉴局部地区采用的“一道费”做法,即取消形形的收费项目,代之以政府的一次征收,以此杜绝各部门、各方面向中小企业乱伸手、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四)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发达国家实践已充分证明,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发展相当重要。

1 健全社会服务网络

从世界发达国家看,许多国家除了在政府机构内部设立必要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外,还设有比较健全的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它们按市场化运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政府主导型,即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参与和协助建立;(2)社会自主型,即由社会各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建立;(3)行业组织型,作为实施政策的助手和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4)混合型,即由以上主办者共同建立的机构。我国这方面的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还不太健全,即使是已经建立起来的,也需要进行业务规范,特别是应当对那些收费和服务严重失衡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整治,以提高服务质量。

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成立后,再联通区域、行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通过存量资源调整、社会各方参与,调动和吸引各方面的力量,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新设立的中小企业可获得社会化服务中心推荐的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和审计等服务,服务费用享受优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对中小企业创业者进行的创业培训,培训费用全免;对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给予补贴。

2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首先,要把加快中小企业上网步伐作为当务之急。其次,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扩展市场,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自我革新能力和缩短革新周期,提高管理水平,寻找合资合作对象,提升高层竞争能力等。再次,实现内外网络并举,尽快实现企业运作电子化、网络化。

政府应集中资金,运用先进技术,加快对现有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信息传输平台、多媒体宽带网、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政府是各种信息最高权威的拥有者,在各级政府中,可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设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全国性、地区性中小企业信息网。

3 建立咨询诊断系统

中小企业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扭转经营管理的落后局面,建立咨询社、诊断所等机构,运用科学方式找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严格地说,中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具有真正的企业发展战略,因此在经营上表现了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要帮助企业在分析掌握政府对这个行业在宏观政策和法规上方向性的动态,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找准产业定位,重组产业优势。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政策法规 协同创新

1 概述

近20年,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不断向国际化企业模式迈进。但是中小企业目前的产品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价格上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掩盖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小企业的外部需求环境开始萎缩,与此同时,国内经营环境也开始恶化,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劳动工资上涨等因素使中小企业失去了低成本投资的国际分工比较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寸步难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以致核心技术相对匮乏。而创新不仅是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建立核心技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经济发展看潮中坚持推进中小企业核心技术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2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内企业的生产活动和技术研究日趋国际化,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相对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总体还很低,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较长,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效。相关数据表明,美国和日本对国外技术依存度都在5%以下,而我国则达到50%以上。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持续这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技术研发能力相对匮乏,短期内无法摆脱发展困境。

3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

3.1 缺乏有力的国家政策扶持

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手段,将成为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我国政府自8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企业扶持政策,但取得的效果都不甚明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能真正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现有信贷政策也不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3.2 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其融资来源受到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以中小企业居多,受社会信用环境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制约,很难得到银行强有力的信贷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所需中长期资金贷款严重不足。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较为普遍,货款无法及时回笼,流动资金得不到保障。然而,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供应不足会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具有资金放大作用,起到一个杠杆效应,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从而解除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所以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3.3 专业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中缺乏技术人才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从技术研发角度来分析,目前国内科技人才的组织架构有很多不科学之处,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才居多,而资金和技术相对匮乏的中小型企业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科技人才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宽松、高效的技术环境来施展自己的专业所学,而中小企业恰恰因为资金、技术困境难以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的发展空间,造成留人难。

3.4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当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尚未建立与企业发展机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管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弱项。这具体体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内部管理机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以致在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难以抓住新机会,无法自主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与此同时,缺乏对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和激励,使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内外压力。

4 策略建议

4.1 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法规及服务机构

政府是打造创新性企业的有力支持。政府机构在服务企业时要有担当,勇于挑战自我,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将既有优惠政策逐一梳理出来,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让企业享受更多、更好的政策红利。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和发展路径,在质量、价格同等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现行。对初创型企业,采取上门服务、开会培训等形式,指导企业如何享受政策红利,从新产品申报、专利申请等入手,使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好处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对于成长型企业,诸暨采取了积极鼓励其与高校院所合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的方式引导。而对于成熟型企业,则鼓励其做强研发机构,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领军企业。

4.2 建立协同创新系统

协同创新系统主要构成因素包括企业、研发部门、大学、政府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条件在创新实践中通过企业之间、企业与研发部门、大学等其他机构的相互合作模式。首先,企业间的合作可以使中小企业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联合发展,优势互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现在普遍呼吁倡导的中小企业聚群发展模式就是典型的协同创新模式。意大利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专业产品区,意大利的70多个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以某个产业为中心形成的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群不仅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产业群的巨大吸聚作用,还可以把资金及各类人才、先进技术都吸引过来,从而更快的促进产业群的发展。除此之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大学和研究机构是新知识和新技术发明创造的重要来源,是创造和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中心。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式地或非正式地相互作用、合作,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新的科学知识以促进其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除此之外,各类服务机构的协调运作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剂,能够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国的中小企业众多,且规模较小,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它的有效运作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成功升级转型起关键作用。

4.3 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其作用的环境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不断发展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源自于当地对企业创新的引导和培育。作为政府,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相关行业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肃清政策障碍。同时,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围绕产业链实施技术创新,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升级和主导产业高技术再造;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工作,强化技术培训,充分体现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同时利用股份制改革,给予技术人才技术入股,让技术创新人才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成长中来。建立创新人才团队,提高全员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4.4 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宽松的企业上市融资环境

为推进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政府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应设立私营企业发展基金,对发展前景好、有特色品牌的私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大技术改造贴息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鼓励成立私营担保机构,积极扩大融资担保领域,以此敦促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研发投资效率,加强中小企业专利前期研制和后续运营的战略规划,开展创新活动,实践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另外,积极开拓企业上市融资渠道,让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能够吸取各类投资基金,并能够通过上市,让这些投资能够快速收回同时促进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Keizer,J.A.,J.I.M.Halman,andM.Song(2002),FromExperience:

ApplyingtheRiskDiagnosingMethodologyRDM, TheJournalofProdu

ductInnovationManagement,Vol.19,no3,pp.213-233.

[2]王保安.中国经济升级版应如何打造[J].求是,2014(01).

[3]吕一博,苏敬勤,傅宇.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P:14-23.

[4]关文静.意大利的创新国家体系的构建和借鉴意义[J].世界经济情况,2010(2)P: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