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教育方式范文
时间:2023-04-10 16:0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式学习
前言
现今新课改工作的逐步推进化,使研究性学习方式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教学学习中.研究式的学习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也已成为课改工作开展中的一次重要尝试.此种教学模式的主体为学生,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引导者.此种方式的应用可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帮助提升教学的质量.在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可帮助获取到较好效果.
1.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学习疑问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印象多为一门枯燥的学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通常是采用一个被动的态度听课,很少会对教师所说提出疑问.而在研究式学习方式的应用中,教师需注意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难题.当学生提出疑问之后,教师需给予其正面积极的鼓励及肯定,并运用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找寻到问题,并展开全面化的分析探究活动,最终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在研究式学习方式的应用之下,教师的正面、科学鼓励可帮助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
2.在实际问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针对其开展研究讨论活动,促使教学课堂成为问题的展示、讨论平台.如在统计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某个班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度”问题,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采用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整体等知识点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指导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统计知识,增强研究性教学效果.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有机结合数学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思想及方式,积极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使其个性特长得以良好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勇敢提出学习中的疑问,以此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善于讨论问题,增强其质疑意识.与此同时,还需注意从数学课本中积极挖掘一些研究性学习资源.在数学课本中,众多定理、公式的证明、推断均为优良的研究学习材料.如三角函数、正余弦公式的推断、直线倾斜角及斜率等.将这些数学定理、公式作为依据,设置好实际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3.积极创设适宜的研究学习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增强整个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以往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极为单一、陈旧化,缺乏了必要的趣味性,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研究积极性.所以,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积极创设出一些适宜的情境来为数学教学提供助力.一个和谐适宜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为高中数学教学获取增添一抹丰富的色彩,增强其生动、活力,进而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4.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开放题的探究中,可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研究的思想,而开放题的解答便是整个探究活动,可充分体现出数学问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解答对象的状态.在数学开放题的探究学习中,可为因材施教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助力,积极培养出学生灵活、创新思维,促使其思维得以发散.并促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获取到充沛的成就感及数学知识的魅力.在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数学开放题的应用极为重要.开放题的核心关键在于积极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其独立思考意识.将此类数学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可实现数学教学活动的开放、个性化.此类数学题的性质多为:改变命题结构、提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究性及思考角度,赋予数学题一种全新的解释.如在解三角形、空间结合体、统计、概率等内容的学习中,均可设置一些数学开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式学习.不过应注意的是,在此类数学题的设置中,需注意的是无论是自主创造新题还是对传统习题进行改造,均需将使用目的作为关键,并依照使用目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开放题中开展研究式学习,可为解题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解决各类数学难题提供助力.而在开放题的编制中,需注意可充分体现出完整的数学思想,富有极为突出的数学特色,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数学内涵.
5.结语
在高中数学的研究式学习中,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性、探索性极为注重,强调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对整个学习活动评价的关注,重视学生研究式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评定及改进,以此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反思及改进提供助力.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个性,挖掘潜在才能,积极创设出一个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创新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在研究式学习中,可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学习疑问、在实际问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创设适宜的研究学习情境、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研究式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文宇.高中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STS;教育方式;应用
引言:按新课标的要求,十分关注高中物理和技术以及社会的关联。而且物理与STS教育具有广泛联系。STS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的物理教学需要向学生介绍STS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于STS的认识,推进STS的教育。将STS教育运用于高中的物理教学中。
一、STS教育的含义
所谓的STS就是指科学与技术及社会,它属于新兴的一门学科,主要代表新型的发展观、教育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STS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STS教育就是将学科的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关注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作用,重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STS教育侧重学校的开放化和现代化以及社会化的教学。
另外,STS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人本性等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促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现今的社会需求,以及教育与科技间的联系,特别是高中的物理教学。物理与社会的现象、社会生产活动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将STS教育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结合起来,对于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高中的物理教学重要的任务。
二、STS教育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一)重视物理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高中的物理教材内,包含着许多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是抽象化和理论化的讲解其内容,因此,在新时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抽象化内容适宜的运用STS教育方式进行渗透,将学习的物理知识详细的展开讲解和分析。结合课改的要求,将当代先进的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例如,新型材料研制成果和应用途径;超导体的应用;现代的航空技术以及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状况和走向;集成电路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的运用;防伪新技术等,以使得物理课堂具有现代化的生机。
另外,高中物理教师应将系统的分析物理知识的特点,找到其与STS教育的结合点,并且将生活的热点、焦点以及重点问题系统的整理出来,以便于在相应的教学知识点上与这些问题相结合,将现实的问题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相结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体现STS教育方式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科学价值的培养。
(二)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参与
对于高中的物理教学,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的锻炼,促进其独立的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极易将STS教育渗入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究现实的社会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噪声污染等问题。促进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这不仅增长了学生所学习的关于科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单位或是工地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这也就把STS教育推向更广阔的领域,而且相应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相结合
物理教学和其它的学科建立起联系,相互结合是STS教学渗入物理教学重要的手段。高中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关注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养成看问题的更高视角,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借助综合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于电磁场的相关知识学习,教师可以将电磁场和农作物相结合,使得学生认识到电磁场与农作物的关系,以及对其造成的影响。另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相关地理知识点。因此,借助物理知识和其它的知识相结合,不但锻炼了学生对于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促进学生关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四)定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
科普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STS教学也是科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是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途径之一。因此,可以定期的举办科普知识的讲座,联系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为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得学生了解更多物理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增强学生的能力。以进一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的进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论:物理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方面,物理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实际、生产活动以及科技相联系,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STS教育方式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将其进一步的推广还是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关注STS教育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方式,促进STS教育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白玲.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年04期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6
室内理论课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的内容与形式,不同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室外体育课,也不同于其它文化学科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特殊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采用什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是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两个方面。在此,本文从高中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来分析与探讨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一、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方式
不管何种体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当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作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方式时,主要体现在师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两方面。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是师生反映“教”与“学”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认知,其核心是教学思维方式。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操作而言,教学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
如何选择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基于目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特性,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来看,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需要完成1个学分(1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多年的课程标准实施经验得知,有很大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内容,是不能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的,这些内容必须与具体的动作技术、运动技能、练习方法相联系,在具体的身体练习过程中进行体验,才能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但有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内容,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加上学生对体育学习存在的一些思维定式问题,需要在室内进行系统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第二,通过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能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高中的体育学习,能从中领悟到体育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积极的影响。其内容主要是为完成高中阶段体育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须具备的进行体育学习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学生锻炼身体、科学健身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第三,室内理论课内容的系统性要强。也就是说在室外身体运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教学中,很难采用渗透策略进行教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再就是需要通过以系统讲解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才能完成的内容。在此前提条件下,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框架,确定“以形成学生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目的,考虑高中学生高考实情的内容框架。”[1]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以“科学健身”为教学内容的主题线索
高中学段是在初中学段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个特殊阶段。就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而言,高中教育是从国民教育阶段转入专门人才培养阶段的关节点;从知识技能教学上讲,高中阶段是从一般知识技能走向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转接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发展成熟和道德伦理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恰好处在人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重要环节。高中教育具有“基础加选择”的基本特性。因此,对于高中室内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需在初中所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体育意识,能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树立终生体育意识。因此,在确定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主题时,以“科学健身”的主题,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择与按排,以健身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来串联所选择的内容。
2.以“全面发展”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布局
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选择与设计的结构需要包括:其一,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阅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理论知识对锻炼身体的意义和价值,并能进一步认识自己身体发展与生命存在的关系,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锻炼。其次,有利于使学生明确身体锻炼与健康的关系,能知道营养和能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以身体练习的体育学习对身体的完善和发展的价值。第三,能使学生关注健身知识技能,了解健身知识技能的内容与方法,学习我国传统的养身健身理论方法,并能指导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因此,以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选择“如何把身体运动、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调适等作为健身的手段,及如何使身体运动与其它健身手段协调配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定量为主进行健身效果评价的相关知识。”[2]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布局。
3.以“考前调节”为教学内容的操作策略
高中阶段学生大都需要面临来自高考的压力,如何缓解,需要进行相应的考前身心调节,这为体育学科如何为学生的高考服务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为此,在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整个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高考前身心调适”主题活动内容。让学生能在考前的身心调适活动中,针对自己高考前身心紧张的问题,依据身心调适的相关原理,用健身知识技能进行高考前的身心调适。主要内容分别从身体运动、营养卫生、生活制度、自然力、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选择。
(二)教师教学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3]教师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主要是通过自身所形成的体育思维方式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室内理论课这种特殊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体育思维方式“是指使用体育思维工具(体育语词概念)对体育素材进行装置,以形成素材运用时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4]在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体育及相关的“运动”、“竞技”、“娱乐”、“健身”、“健康”等名词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中,需要随顺人的生命本源,尊重个体实情,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为前提。因此,需要教师在正确体育概念的思维下,选择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来串联各种对身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室内理论课内容,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的阶段性,选择恰当的时机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应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为自己的身体发展和完善服务。
(三)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方式而言,主要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内在学习程式,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5]而思维方式的基本元素是概念,正确概念的生成源于对体育正确认识。在体育室内理论教学实践中,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体育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并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认识这样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概念。如,知道体育是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身体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身体教育,社会团体对成员的身体教育,国家对国民的身体教育;竞技是以获得名次和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竞技运动,主要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开展竞技比赛,提高竞技水平,为个人、团体、地区和国家所争得利益;身体娱乐是以满足人在心理上获得最大快乐刺激为目的的身体娱乐,主要包括:在娱乐、文化、教育中的游戏、消遣、解闷、散心等活动,与工作生活相关;健身是从人的身体出发,又归结于人的身体,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逻辑起点。体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健身,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需要采用身体运动、营养与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的调适等多种健身手段,才能达成健身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概念,明白和清楚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是做什么的,需要做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
二、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教学的功能上讲,“教学思维方式深刻地制约着师生对教学存在的选择、整理、评价等过程。”[6]教学思维方式使师生有选择地接受有关教学存在的信息,并以一定的知识去同化、整理这些信息,并转化成能具体表现的行为方式。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而言,在选择和设计了教学内容,并在适当的教学思维方式基础上,如何采用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学时段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教学时段的安排方式
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时段安排,要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注重体育室内理论课的灵活性特点,针对高中阶段的不同年级的特性进行安排。
1.相对稳定的时段安排
高中阶段分为高一、高二、高三等阶段,在安排体育室内理论时,可进行如下分类。新生入学(最好是新生军训时);第一个学期的中后期(天气冷时);第二学期开始,高二的第一个学期,高三高考“一模考试”前。这些阶段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需要在固定的时段完成。如,“走进高中体育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指导”,“健身跑(耐久跑)与生命发展”,“身体运动与高考前的身心调适”等。
2.顺应天气变化的安排
南方地区天气变化大、雨天多,而室内体育场地有限,难已满足雨天体育课场地的需要。为此,可利用这些时段来进行室内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其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可以分散进行。如,“健身与‘饮’”,“健身与‘食’”,“健身与生活制度”,“健身与‘自然力’”,“利用‘徒手操’进行健身的知识技能”,“借助器材进行健身的知识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健身知识技能”等。
(二)教学组织的形成方式
体育室内理论的组织非常重要,其组织形式与室外体育课和其它文化课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学地点的多样性,如,有时在行政班的课室,有时在室内运动场馆,有时在“电教室”,有时在会议室等。其次,学生人数的随机性,会因不同的课次情况有多有少。因此,在思考教学组织形式时,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选择适合的理论课教学地点
选择适宜的教学地点,是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因天气原因需要进行的室内理论课,如何就近就快地选择教学地点非常重要。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对体育室内理论课的地点选择,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其一是,自然行政班课室,主要是对于相对稳定的教学时段安排的教学内容。第二是,在学校会议厅或较大的电教室,主要是教学内容需要全年级或多个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第三是,在体育运动场馆附近的室内场地,主要是针对室外课中突然遇到天气变化而需要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的情况。
2.“年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年级体育课”是对于同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汇集于自然行政班、运动选项教学、体育能力差异分组、多个自然行政班组合的一种组织形式。”[7]在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组织时,要从全年级的整体出发,采用“年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用全年级、多个自然行政班、自然行政班、选项教学班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活动。在授课时,依据同一年级体育教师的学识特点,安排适合于每个教师自己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方式
要上好体育室内理论课,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室内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就需要进行室内理论课的准备,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准备不同于室外常规课的准备,也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准备,因为这种课在很多时候是不定时的,大多需要随天气变化而定。为此,需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手段。
1.每次体育课都要备好理论教案
如果不考虑进行室内体育理论课的事,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备好一个教案已是常规,无需考虑什么理论课的事。但要想保证每次体育课不受天气因素和场地器材的影响,都能正常进行,就需要一次体育课准备两个教案,特别是准备好室内理论课的教案,以便在天气变化这种特殊情况下,能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确保体育教学的课时。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
“要上好室内体育理论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储备足够的室内体育课教学资源,已便教学中及时调用。”[8]这其中需要做好:年级组的教师要作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准备,特别需要依据本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建立开放式的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拟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法库和教学策略库。
3.做好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记录
很多的体育室内理论课不是在相对固定的时段进行的,同一年级,有的班上了某一内容,有的班还没有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了不使教学进度出现错误,需要进行体育室内理论教学的随课记录。这一点非常重要,体育教师需要施教多个班,而天气的变化是不定时的,难以预测。因此,要将不同教学班上课的时间、地点、教学人员、讲授内容、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记录。
参考文献:
[1]庄宏远等.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J].体育教学,2012(11):45-46.
[2]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健身知识技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40-43.
[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1290.
[4]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有正确的思维[J].中国学校体育,2013(1):40-43.
[5]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J].中国学校体育,2012(3): 39-42.
[6]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教育研究,2010(12):66-69.
[7]邓若锋等.“年级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0(8):40-43.
[8]邓若锋等. 雨天不让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的三点做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2(6):50.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而不是只对知识、结论进行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教师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地理知识的过程,通过认真学习获得收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选择适合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涵盖丰富,教师要严格分析、选择适合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内容,从而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效率。比如一些地理名词、地理术语、区域概念等需要学生记忆性的知识就没必要进行探究,而一些原理的形成过程、规律的产生原因等知识都是适合用来探究的。
比如,在学习第一章《行星地球》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演示来探究昼夜交替、昼长夜短的变化规律。教师提供主要道具,地球仪、手电筒、硬纸版等。学生将硬纸板裁出四个与地球仪经线圈等长的圆圈,每个圆圈等分成两种颜色,把手电筒作为光源,放在地球仪的一侧。在春分日到来时,将一个圆圈套在地球仪上,当作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与照不到的半个地球的分界线;讲解晨昏线时,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晨线和昏线。通过地球仪的自转,观察晨昏线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了解到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其周期由什么决定,对地球有那些影响。夏至、秋分、冬至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记载相关的数据和现象并总结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探究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一些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片段或者有关报道,提出问题:“楼兰古城怎么消失了?”学生通过短暂的思考得出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然后进行分组探究。由于学生不能到当地进行实质性的考察,只能通过网络或书本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分工搜集信息、资料,然后将资料整合,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主要观点。最后教师将每组观点进行评价,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化。
通过小组探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还促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强烈意识,并从身边做起。
3.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多元化、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要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说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关注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创作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对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潜在能力,调整其学习方法和自身的教学方法,这都有利于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加强自身的发展,从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2.探究式学习方法有效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缺陷和天赋,如果教师能发现学生的天赋,并为其天赋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我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培养其大胆质疑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品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地理资料和图像,利用地理知识总结地理信息,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将学习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展的趋势。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探究式教学的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天景.浅谈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版),2008,(10).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52-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伯语・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大多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的。
要走出古诗教学的困境,让学生真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走进文学的殿堂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我们有必要对古诗词的特征入手,漫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注重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方式,直到今天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诵读能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并可以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也没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中也忽视了诗词的诵读,只注重诗词的基础知识,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可以说古诗词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掌握的只是词义的解释与答题的技巧,丧失了古诗词本应有的特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词。首先诵读要注重诗歌的平仄对仗与押韵,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诵读诗词,从而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音韵美感。其次诵读不只是发出声音,应是心、眼、鼻、耳的全身投入,教师可以播放适宜的音乐或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诗词意境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诗词韵味。再次诵读古诗词不能是简单的完成任务,在读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个性化的理解。如诵读一些忧伤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伤心事,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品味意境
司空图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对古诗词进行诗词对比
由于每首古诗词的创作者的生长背景、喜好个性、人生际遇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创作时就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以及同一创作者而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达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举个例子说,在学习由李煜创作的《望江南》时就可以插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将两者进行对比。前者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由国君沦为阶下囚后创作的,诗中描写了睡梦中重温旧时生活的欢乐以及梦醒后现实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恋;而后者则是诗人杜甫在经历游离失所的生活之后,为在成都西郭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而感到的欣喜之情,诗中对草堂附近春意盎然的景色进行了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两首风格迥异的诗词,是由两个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作者创作的,致使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赞诃夫说:"教学应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批判意识、质疑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一般来讲,在诗歌教学中,要较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如同一诗人的比较,同一时代的比较,同一类别比较等,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品鉴出诗人的诗风情怀和诗句的意境情感。这些举措,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雅斯尔曾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同样,古诗词的教学其实也是引导一个灵魂去体会另一个灵魂的感觉,因此,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通过"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品读赏析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总之,数目众多的古诗词代表着传统文化精华和经典,高中语文教学中赏析古诗词鉴赏活动正是一种提高综合素质的文化活动。面对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致使每个人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多了解典故和古代文言文的字词解析。为较好实现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需求,积极创新,重点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意境以及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何书芹.也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误区[J].学苑教育.2011(21).
[2] 程相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2).
[3] 戎振纲.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反思[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Z1).
篇6
关键词:探索式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 作用 应用
一、 探索式教学法的含义及作用
探索式教学法其实是一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是目前教育界颇为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充分肯定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指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念就是探索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探索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探索式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思路、方法、理念的要求与传统教学显著不同,所以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应用的时候都感觉无从下手,总是顾此失彼,探索式教学法没用好,导致课堂环节过多、教学思路混乱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 探索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激发学生探索意识的基础,只有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才可能形成探索学习的意识,才能享受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的形成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作为引导。尤其是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课的时候根据课堂内容把西方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质地貌、人文历史、神话故事等融入其中,让学生感觉学习英语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自然学生就会愿意学,那么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就会更加强烈。学生们逐步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学的乐趣,探索意识也就形成了。
2. 科学设置疑问,调动学生探索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为学生科学合理地设置疑问对激发学生探索很有益处,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了疑问,才会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尤其是面对高中学生,他门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再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探究为什么。所以,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包括单词、语法、句法、写作等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学生能力科学地设置疑问,并利用这些循序渐进的疑问逐步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带着解决问题的意识去听课,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会集中。并且,当学生在认真听课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后,他自己的自信心也就逐步树立起来了,自然也就会在探索中发现乐趣,并最终形成探索的意识。
3. 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以往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鉴于英语的特殊性质,很多教师都非常强调“死记硬背”。当然,这种方式或许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是有效的,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则用处不大。而要想真正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魅力,养成学习英语的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换言之,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再将现成的理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具体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潜在的集体主义精神、团体协作精神都激发出来,进一步形成探索意识。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针对课堂上学习的某个知识点通过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的过程让学生们分组搜集信息,整理、分析、汇总,最后教师开展评价。每个小组为了能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更好的成绩都会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并且力求通过探索把工作做得更好,探索学习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三、 结语
总之,在教师双边的教学中,不断地用探索式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构建高中英语的有效课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提高的理念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因此,探索式教学必然也会相应地得到更多的重视,尤其是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逐步多元化的背景下,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意识,已经成为一种时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汪九龄,陈绍安.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英语课堂[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2002(29).
篇7
老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老师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有比较开拓的思维去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讲授。老师的素质涉及方方面面,不应该单纯的只是重视学历的高低,对于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应该加强重视。
2、深入挖掘教材
高中语文教学并不仅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发掘,更要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取一个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所谓的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就是指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一个文本,必须要用心去钻研,和自己的文本进行对话,和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和知识系统以及编者进行对话,和教师自己进行对话。这同样是对教材进行研读,要求教师必须要反复阅读教材,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生平,仔细琢磨作者在当时写作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讲授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比如像《阿Q正传》和《岳阳楼记》的讲授,一定要将鲁迅和欧阳修生活的年代和他们的生平了解清楚,并且把作者写本篇文章的时代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掌握文章的感情思路,更好的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这种思路适合于各种文章的学习,对于古诗词也是非常实用的。
3、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培养能够引起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我国的著名教育家朱熹认为,如果教书育人并不能够发觉其意趣,那么,这个人根本不热爱学习。由此可见,没有一个积极的兴趣和态度,学生根本不会去学习。虽然兴趣十分容易使学生感到满足,但是却很难做到持久,更加不利于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培养,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性的语文知识。高中学生已经到了依靠意志力量来维持很长注意力的阶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够仅仅采用趣味来吸引学生,必须要使学生知道高中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重视起语文科目。在教学实践中,像一些比较枯燥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如:《沁园春·雪》、《师说》和《归园田居》,这些都是属于比较枯燥的需要背的东西。但是为了加强学生们的记忆,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故事的引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其记忆。像《师说》,可以将当时发生的很多小故事,穿插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比如像孔子和孔子弟子之间的很多小故事,都会对课堂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4、开展各种活动
篇8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已全面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1)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开放式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58-01
高中英语教学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已经也是广大师生的共识。所以,基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探究更加新颖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构建高中英语教学的“开放式课堂”,是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路,值得进一步的尝试和应用。
一、“开放式课堂”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推进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不仅是广大英语教师的直接职责,更是推进高中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本质需要。我们都知道,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大本营”,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之所以要引入“开放式课堂”的概念和教学方法,就是基于英语课堂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具体的,所谓的“开放式课堂”,指的是课堂环境和形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课堂主体的延展化。将“开放式课堂”构建与英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大大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What’s a sandstorm?②What’s the weather experts’advice when a sandstorm comes? ③Why do they advise so?”之后,要让学生们把问题带入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因此,把“开放式课堂”构建作为提升高中英语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有效路径,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现实操作中也必然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功能性作用。比如,拓宽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面,即千方百计的强化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开放式课堂的一个表现。基于此,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凸显无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英语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融洽,这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理想局面。因此,诸如此类的“开放式课堂”构建思路和方向,都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二、构建高中英语教学“开放式课堂”的思路和方法
1.打造“开放式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型学习
开放式课堂的构建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即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时候要充分考量“开放式课堂氛围”的需求,将学生的任务驱动活动与学习要求结合起来。例如,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教学工作的难点。在构建“开放式英语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将阅读教学作为一个“示范田”。具体的做法为,通过语篇教学来掌握课本知识,并通过完成由多媒体课件设置的有关课文中语言知识方面的一系列Task-based activities(任务驱动型活动)来体验和运用语言。具体设计如下:
快速阅读/略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提出有关文章大意内容的问题并要求其他四组中的任意一组来回答跳读,根据文意,语境快速获取词义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构词法,句意及文意猜测生词。
不难看出,以上阅读活动的设计遵循了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头脑反映也很灵活,他们不仅获得相当的成就感,且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并通过体验和运用语言促进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与情感体验的衔接。
2.创设合理的“开放式问题情境”,进一步活跃英语课堂
高中英语的教学与初中阶段截然不同,对于学生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更进一步,而且难度也在加大。所以,打造“开放式课堂”,要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应用水平。从对英语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再到最终的实践应用,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例如,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借此构建英语的开放式课堂,是很好的办法。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授课之前预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按照“5W”或“3W”的方法进行,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一方面,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提升课堂授课与教学的效率。
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互助式学习,形成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
高中英语学习是语言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开放式课堂”也是一种建立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的多角度、多手段、多元化的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高中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英语课堂可以通过开放的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内容,开拓教学渠道,实现语言实践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原本死板的授课时间进行有机的分解,给学生的互动和互助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把课堂45分钟授课时间氛围“(30+15)分钟”的模式,即前面的30分钟开展常规授课,后面的15分钟完全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开展自主谈论和交流,彻底激活整个课堂。大凡此类的开放式和互动式的教学,不断可以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型、探究型和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9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但是,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很多老师往往忽视实践教学,大多是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二)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则在下面听。老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性较弱,而且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
(三)学生科学素养的缺乏
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很多生物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般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较少甚至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建议
针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就要求老师注重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遵循知识的规律性,注意先从感性材料入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通过生物实验的操作,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加深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飞跃。这里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老师在讲解光合作用章节时,有的学生认为植物生长中需要的有机物是来自土壤,这是学生的认识,那么老师就可以进行实验,进行实验教学,做一个“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完成再认识,即真正理解植物生长中需要的有机物实际上来自有机物的光合作用。这样在教学中,就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还要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同样是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一般来讲,这个实验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在实验中还需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挡起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没有将叶子全部遮挡起来?然后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思考。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就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景。比如在讲解“人体免疫调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伤口化脓、大面积烧伤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情景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体的免疫系统,然后进行思考,这样让学生加深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法
在生物学科中,很多的知识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时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丰富的图文信息和动画效果,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课时,学生在“主动运输”的理解上比较困难,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老师只是依靠理论讲解,学生还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老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另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适当扩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它还具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在具体的生物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养成科学的认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该紧跟新课程理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后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2]王曜东.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