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10 16: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务管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税务机关;项目管理;意义方法

一、重点投资项目的概念、分类

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省、市和区(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备案、核准、立项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以及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纳入重点项目管理的其他项目。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重点建设项目可被划分为不同类别。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内容,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分为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生产性建设项目包括:1工业建设类(包括工业、国防和能源建设);2农业建设类(包括农、林、牧、渔和水利建设);3基础设施类(包括交通、邮电、通信、电力、地质普查、勘探、建筑业等建设);4商业建设类(包括营销、仓储、金融、保险、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建设);5技术改造类更新、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更新换代,而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包括:1办公用房建设类(包括各级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管理机关的办公用房);2居住建筑建设类(包括住宅、公寓、别墅等);3公共建筑建设类(包括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公用事业、咨询服务、宗教等建设);4其他不属于上述各类的其他非生产性建设。

以上划分的意义在于, 生产型项目在投入使用后能继续产生流转税税收,也是重点税源管理的重要对象,在税收监管上有承续性。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一般不会直接产生流转税税收,只会依据其财产性质产生财产性税收或享受减免税待遇,不会当然地成为重点税源管理对象,但仍是纳税服务的重点对象。

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储备项目、在建项目和已完工项目。储备项目是指已经达成较为成熟的投资意向,得到相关部门部分或全部审批、备案、核准、立项手续,尚未进入实质建设施工阶段的建设项目。在建项目是指已进入建设施工阶段的建设项目,可以细分为当年新建项目和往年续建项目。已完工项目是指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已结束,竣工验收已合格,尚在经营筹备期,尚未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以上划分的意义在于,不同建设阶段的建设项目,税务机关监管的重点不近相同,如储备项目重点监控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在建项目重点监控营业税、已完工项目重点监控企业所得税。

二、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意义

(一)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是保证税收收入的必然要求。

税收收入不仅来自于开门营业的企业、商户,也来自于土地使用权变更、建筑施工、技术改造等环节。一项重点建设项目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始,就几乎涉及了地税机关征管的全部主要税种。投资方成立项目公司要开始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转让土地要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受让土地要缴纳契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进入施工阶段支付各种款项,施工方要缴纳建筑业营业税、部分企业所得税,设计方、监理方要缴纳服务业营业税。可以说, 一个重点项目拉动的税收是巨大的,组织收入是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开展重点项目管理是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更高要求。

税源精细化管理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税源管理已经向分类管理、分行业管理、分级次管理方向化细分。重点建设项目虽未投入使用,但绝大多数都会成为重点税源大户。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将其纳入重点项目管理行列进行规范管理,是向地税机关税源精细化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开展重点项目管理是提升纳税服务盾量的迫切要求。

重点建设项目参与方多为重点税源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他们的涉税服务要求也有别于其他企业。为重点税源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已成为纳税服务工作的新方向。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均在探索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涉税审批、税务检查等方面,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项目筹备阶段,提前介入,按需服务;项目建设阶段全程跟踪,主动服务;项目投产后密切关注,帮扶服务。对特别重大的建设项目,可考虑派驻专门机构。

三、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监管的方法

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地陆续出台了开展重点项目管理的办法、方案。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应遵循如下方法:

(一)责任体系确定

税务机关应建立起三级监管责任体系。内部税源管理部门作为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信息采集、检考核,主管税务所负责征收管理、评估检,主管税收管理员是具体责任人,负责实地巡、具体管理。明晰的责任体系有助于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转。除此之外,也应要求项目投资方指定专人联系,用双向的责任体系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有效开展。

(二)信息来源法定

重点建设项目的信息来源应有法定的渠道。税源管理部门应同各级发改、经贸、国土资源、建设、规划、招商、交通、水利、工商、统计部门建立固定的工作联系,定期取得辖区内重点建设项目的审批、备案、核准、立项信息,作为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来源。当然,从法定渠道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其他渠道的重要作用。税源管理工作要坚持眼界开阔,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媒体广告、网络传媒等媒介,均可能是重点项目落户开工的第一报道者。在二者的地位上,法定渠道是基础,其他渠道是补充。交叉核对数据时,只有法定渠道获得的数据才能作为依据,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只能作为参照。

(三)管理制度规范

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应当实现以项目管理软件为依托,以项目为管理对象,税务机关通过对采集录入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分析比对和预警监督,达到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时动态监控。

1.全面监控制度。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应以投资方为抓手,由投资方汇总上报参与项目建设全部单位的涉税情况。在监控范围上,对与项目有关的投资方、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转让方、设计方、建筑施工方、设备安装方、装饰装修方、建筑监理方、销售方等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在监控税种上,对转让土地或不动产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受让土地的契税、土地使用税,施工方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设计监理方的营业税,房产陆续投入使用的房产税,投资方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各环节印花税全面监控;在监控时间上,要对项目从立项、征地、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装饰装修、竣工验收直至试营业全程开展监控。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必须依托功能强大,设计合理的专业软件进行,实现自动批量统计、分析、比对、预警功能。另外,根据现行营业税政策,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合同约定内容直接挂钩,税务机关可根据已掌握的合同情况,推断出代开发票和税款入库时间,提前设置预警指标,科学预测入库税收。

3.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管应以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为主。通过严格的税务登记管理,将参与项目的所有单位集中于项目建设当地。同时,也要注意与省、市一级税源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与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的协作配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监管不遗漏,不重复。

4.加强发票管理。发票管理,特别是建筑业代开发票管理是税务机关监管重点建设项目施工方的重要手段。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在发票的取得、使用、代开、缴销等环节加以控制、把关,实现以票管税。代开发票部门对涉及重大建设项目代开的发票,”申请开具项目内容”应明细到项目名称,同时设计专门台账,逐笔登记代开发票有关信息,录入项目管理软件,作为统计分析的基本数据。

5.坚持实地巡查。主管重点建设项目的责任人,根据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和重点项目监管的实际需要,应坚持并展定期巡工作。每月至少到项目现场实地进行巡一次,及时掌握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施工进度、税款缴纳和发票使用情况,找税收管理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实现动态监控。

6.开展专项评估。税务机关应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纳税评估。以纳税评估发现的疑点为约谈要点,与重大建设项目相关纳税人进行约谈沟通、纳税提醒或纳税辅导,督促其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提高纳税遵从度。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要科学确定不同的评估侧重点,提高评估效果。

篇2

一、强化物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中心对已有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加强管理节点的交叉衔接,织密制度网络体系。先后补充修订了物资计划接收处理规定、缺口料处理程序、押运人员遵守须知、涉物人员廉政公约等配送制度,计划管理业务往来九不准、与供应商廉政建设公约、大类指标绩效考核制度等计划管理制度,材料保管保养周期检查规定、库房环境5S管理要求、库房倒料通风防潮管理制度、材料库环境建设规范、出入库登记和出门证签认制度、火种管理和消防规定等制度。

2.加强计划的有效性、针对性

在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方面,努力克服资金紧张、代储份额锐减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认真执行总公司“两个不允许”策略。结合生产的季节特点、消耗规律,审定计划的合理性;加强电话调查、现场抽查,提高计划的针对性;掌握钻井生产进度,核实计划的真实性;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复购置、闲置,规避以物易物、逃避检验、套购资金等违规现象;坚持“计划会签”制度。计划针对性、准确性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物资集中采购率达到100%,计划准确率达到96%。

3.优化库存结构

建立季度物资管理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清仓查库,掌握库存和需求的匹配状态,控制好库存结构;定期进行弱动态、无动态、积压闲置的清理,确保库存结构合理、动态活跃;在仓储管理上,坚持按照中石化一级库管理标准认真操作,实现单据管理档案化;以供应处下达物资管理指标为参考,调整期初库存、压低期末库存,确保平均库存指标稳中求降。

4.加强信息沟通协调

近年来,中心结合工作实际,转变思维方式,工作关口前移,计划采购变电话联系为登门办理,业务员每天都来回穿梭于供应处和用料单位之间,提高了计划传递的及时率,保证了采购物资的准确率和符合率;加强与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督促各生产单位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上报计划,保证采购及时准确;加强与总公司各职能部门协作、积极配合,在保证钻井生产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管理,杜绝各种违规现象,把各种行为规范在了供应处政策允许和中心掌控范围内。

5.落实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

总公司制订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成立了废旧物资管理领导小组,物资配送中心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一是严格落实废旧物资处置业务规定,并将回收指标层层分解下达,严考核、硬兑现,不断加强废旧物资的收旧、换新、调剂利用;二是完善废旧物资基础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处理台帐,确保处理流程手续齐全。通过制度落实,提高废旧物资的回收率,堵塞漏洞。

二、推行精细管理,实现挖潜增效经营目标

1.加强定额管理

严格执行基层单位年度成本承包责任制,进行月度控制、季度分析,严格奖惩兑现。把经营的责任和主动权下移,各基层单位按照预算管理,进一步将成本指标细分,划小核算单元,使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个人,使人人能感觉到成本实实在在的压力,调动了集体的节约意识。

2.挖管理潜能

狠抓制度措施的落实,保障成本的合理使用。在车辆耗油指标方面,一是按吨公里计算油耗,二是区别车况;在车辆维修上,设立车况评定、维修预算、检修认定、修复检验等多重环节;在用电的管理上,严格“人走灯灭”,“暑期限时”降指标;在运费分配上,总结规律封顶管理;电话费使用,根据业务属性分配电话费用,提倡内部小号电话;对内部维修工作,加强施工预算、施工监督,对剩余材料及时登记回收。通过系列制度的推行,控制低效开支。

3.堵塞漏洞

对每个基层队进行费用承包动态定额控制,防止出现工作量变化、费用照常发生现象;根据季度经营情况分析,严格奖惩兑现;按照总公司节能工作的具体要求,规范水、电的管理,搞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

三、加强物流全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TK砂浆 施工管理 方法

1.工程简介

莺河一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田集村,地处襄阳、枣阳、宜城三区(市)交界处,拦截汉江支流莺河。莺河一库集水面积147.5km2,总库容为1.2166亿m3。莺河一库经过多次的扩建和持续开发,现已形成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主坝工程、一、二副坝工程、溢洪道工程、三、四副坝工程、高、低输水管工程和防汛道路工程。2010年10月,对高、低输水管混凝土剥落且有露筋现象的埋管和竖井、出现大面积混凝土碳化且有露筋现象的溢洪道一级泄槽(0+013.5~0+090.22)段左右侧边墙、一级消力池(0+090.22~0+113.22)段左右侧边墙等工程采用TK聚合物砂浆(由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研制)进行修补加固,总面积达2029m 2,防碳化喷涂面积约2200m2。

2.TK砂浆施工工艺

在水泥砂浆中加入TK聚合物,不仅使砂浆的收缩性、砂浆的粘结强度、砂浆的抗磨性和砂浆的强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砂浆在经过TK聚合物改性后化学性质为碱性,对钢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进行施工时,首先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然后施工基面进行润湿和清洗,对TK聚合物砂浆进行搅拌混合,最后在混凝土表面使用TK砂浆混合物进行抹面,抹面结束后,对砂浆表面进行养护作业并涂抹防碳化剂。

3.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的质量管理方法

3 . 1 溢洪道加固的施工质量管理

在对溢洪道进行加固的过程中,经过对方案进行认真的比选,决定使用加高坝体不扩建溢洪道的施工方案,此次溢洪道加固设计保持控制段、一级泄槽段、一级消力池段及部分明渠段线路不变,在原二级消力池之前进行局部线路调整,使之与尾水渠平顺连接,取消原三级消力池。调整后的溢洪道包括进口段、控制堰段、泄槽段、一级消力池、明渠段、二级陡槽、二级消力池、海漫段、抛石防冲槽段以及尾水渠段。溢洪道为开敞式正槽无闸门溢洪道,堰顶设计高程l32.70m,堰顶净宽30m。

3 . 2 高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高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高输水管的强度可以满足规定要求,在施工前要对高输水管进行结构复查,此次加固要对埋管和竖井表面的混凝土进行碳化处理,要对伸缩缝和裂缝进行灌浆处理。对高输水管的工作桥和原启进行拆除并重新建设。重建后工作桥的桥顶高程为l38.0m,桥长为19.5m。

3 . 3 低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低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内衬钢板外的结构,在施工前首先要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进行计算,要可以满足施工的相关规定标准,同时要对闸室埋管段混凝土进行碳化处理,要有效的对渗漏问题进行解决。另外此次施工的过程中,对工作桥和原启闭机房进行了拆除和重建,重建后工作桥桥顶高程为l38.0m,桥长为13.3m。

4.混凝土修补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修补及碳化处理工程主要是为溢洪道、高低输水管等部位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及混凝土碳化处理。在进行混凝土裂缝修补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化学灌浆处理方法进行施工,具体要求如图1所示。

4 . 1 修补施工中主要施工技术的管理

①基面清理、布设钻孔。使用高压气将裂缝两侧约10cm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后,再对灌浆孔进行钻孔,要求钻出灌浆孔直径为10mm的斜孔,钻孔角度约60度,孔的深度约15~20cm,孔之间的距离为0.5~1.0m。②钻孔压气检测。成孔后,采用压气检测方法对钻孔进行压气检测,主要对钻孔和裂缝的通透性进行测试,对没有和裂缝相切的钻孔进行补钻作业。③埋设灌浆嘴。灌浆孔打好后,对灌浆嘴进行埋设,同时使用环氧砂浆将灌浆嘴固结起来。④洗缝压水检验。在对裂缝和灌浆嘴通透性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压水检验和压气检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裂缝与灌浆嘴通透性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清洗裂缝中粉尘,在清洗时要将压力控制在0.6MPa以上。⑤称料。在进行称料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校核,要保证称量的准确性,所需灌浆料的多少是根据进浆量来决定的。⑥灌浆。在进行灌浆作业前,首先要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确定出灌浆所需的具体压力。莺河一库除险加固工程在经过试灌后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选定灌浆的压力为0.4~0.8MPa左右。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灌浆施工标准进行施工,首先从裂缝的一端开始,沿着裂缝进行一段一段的灌浆,如果在灌浆的过程中,遇到了倾斜的裂缝或者垂直情况,要从裂缝最低点开始逐渐向上进行灌浆。⑦封孔。施工验收后,使用切割机除去灌浆嘴并把原封缝处高出的地方用角磨机磨平。

4 . 2 施工质量的检查管理

①防渗性能检测。一般使用压水检查的方法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使用的检测方法是体积法,渗漏量要求小于0.01L/min(加压至0.3MPa,保持压力稳定5min)。②浆液充盈度检测。一般使用取芯检查浆液的方法来对浆液充盈度进行检查。

5.混凝土碳化处理技术的管理方法5 . 1凿毛施工的管理

在进行碳化处理时,要对碳化处理部位的旧混凝土进行凿毛,要将新鲜混凝土层面暴露出来,凿毛深度至少为2cm,为了避免在凿毛的过程中对未碳化和破损的好混凝土进行破坏,凿毛的深度不可过大。

5 . 2喷砂冲洗的施工管理

为了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基面,对凿毛的混凝土面进行高压喷砂,将松动的混凝土打掉。然后使用饮用水对工作基面进行连续、均匀地冲洗,并使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要求工作基面无明水。

5 . 3 TK聚合物砂浆配制的管理

为了获得所要求质量的TK聚合物砂浆须采用规定材料的配合比。TK聚合物净浆及砂浆施工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要参照下列规定在施工现场经试拌确定。配制TK聚合物净浆及TK聚合物砂浆的称量原则为重量称量,其误差应小于3%,称量容器应干净无油污。TK聚合物砂浆用人工或立式砂浆搅抖机拌和3min后,尽快运送施工地点,配制好的砂浆需在30~45min(视气候而定)内用完,一次拌和量需根据施工能力确定。

5 . 4 打底施工的管理方法

在对TK聚合物砂浆进行摊铺作业前,首先使用TK聚合物界面改性剂打底,在涂刷时力求薄而均匀,以增加砂浆与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5 . 5 抹面施工的管理方法

在使用TK砂浆抹面时,要保证TK抹面和刷涂改性剂协调进行,要使用手触摸改性剂时,有似粘非粘的感觉时尽快进行抹浆,当TK聚合物砂浆摊铺完毕后要立即压抹,操作速度要快,要求一次用力抹平,严禁反复抹面,如遇气泡要刺破压紧,保证表面密实。当涂层厚度大于2cm时必须分层施工,分层间隔时间视施工季节不同而定:一般为3~6h(前一层触干时进行下一层施工),每层厚度不超过2cm。

6.结语

莺河一库除险加固工程在使用TK砂浆的方法进行加固修补后,经过现场检查验收后未出现脱皮、碳化、裂缝等情况,仔细的对修补位置进行监测后,钻芯取样的抗压强度为32.1~42.2MPa符合规定要求,说明原混凝土和TK砂浆有比较不错的牢固程度。且溢洪道、输水管埋管和竖井在加固后经过风化、冻融冲刷等考验修补部位均未出现脱皮、腐蚀情况,效果非常不错。

参考文献:

[1]任国庆.TK聚合物砂浆在混凝土表面修补加固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17).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综合素质;管理机制;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做好财务管理对建筑工程单位的效益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所以,研究和分析财务管理方法对于建筑工程单位的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和分析了目前影响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即建立有效并完善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加强建筑工程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考核制度;加强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总结多年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的经验,结合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目前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财务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建筑工程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单位财务考核制度不健全;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

三、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

基于以上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出如下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建立有效并完善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加强建筑工程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考核制度;加强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建立有效并完善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完善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建筑工程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是发展财务管理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一环。要想使制度更加完善,这就要求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层更加重视财务管理,要多与财务人员结合,首先使管理层在意识上更加重视制度的完善。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仅有制度,不能较好地落实也是徒劳。最后,管理层也要做好带头作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不能因为是管理层而搞特殊。

(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人员能力的水平高低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不断地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意义重大。建筑工程单位应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单位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所谓内部培训就是让那些有经验、资历高的财务人员对新来的财务员工进行培训,尽快提升新来员工的能力;外部培训主要是指定期请相关的财务专家来单位进行培训,培训包括一些新的财务知识和一些大单位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第二,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是各部门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要想让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就要不断地加强交流和沟通。第三,财务人员之间要进行互帮互助并形成一定的良性竞争。互帮互助并进行良性的竞争是对一个优秀团队的基本要求。财务管理不断发展要依托于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

(三)加强建筑工程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保风险、债务风险等。根据上述风险,建筑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风险管理知识,预测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以便快速规避风险。其次,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对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要进行分析,减少承担风险的损失。

(四)完善建筑工程单位财务考核制度

将建筑企业的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和事先计划的指标加以比较,从而了解相关单位与个人是否完成了财务任务。财务考核指标指的是建筑企业与具体的个人都能承担并且可以进行控制的指标。通常情况下,按照所划分的责任指标来考核,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巨大作用。

(五)加强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是建筑工程单位内部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控制和优化配置的操作平台,所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对于提升建筑工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非常重要。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必须积极应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效益,优化行业决策。

(六)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建筑工程企业往往摊子大、管理松散,这就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监督原则、监督内容和相应的监督责任制。内部监督必须规范化和制度化,狠抓落实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责任制,同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同时,还需要拓宽检查的范围,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业务,对重要的业务和岗位要进行稽查,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必须进行监管审计,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预防作用,防微杜渐,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单位的领导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不断地强化内部审计的制度,明确企业内审工作的目的,实现制度化,做到实事求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决策执行效果的监督,把过去的事后监督变成是事前和事中监督。

四、总结

财务管理作为建筑工程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建筑工程单位的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所以,建筑工程单位要更加重视其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作为单位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总结以往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度各种有效的改进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将财务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侯春喜,冯前进,朱国营.对搞好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工作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8).

[2]汪丹,刘凤芹,苏宁,等.浅析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7(05).

[3]施永.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

[4]吴海文.浅谈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07(09).

[5]李晓华.试析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篇5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 财务管理 税务管理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营改增政策的提出,不仅优化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结构,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征税现象的出现,对国民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大好前提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想要保证并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效,财务管理人员就必须要紧抓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契机,对其给企业财务与税务管理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在提高其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更好的转型升级。[1]

一、营改增政策的概况

营改增政策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将企业应该缴纳的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而变更后的增值税不仅包含营业税,而且还包括有产品增值后产生的税款。我国自2012年开始试点以来,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已经覆盖各行各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业、电信业、建筑业、金融环保业以及不动产业等。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前,我国房地产营业税的税率为5%,建筑行业营业税的税率为3%。而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根据财政部与国家税务局联合下发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的相关规定要求,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营业税税率要提升到11%,[2]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经营和发展。其具体影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的影响。

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其产生了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旦发生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整体结构,从而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波动。从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和累计折旧都相应地减少,而且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去本身应缴纳的营业税之外,其期末余额也相应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会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金额得到降低,而其内部的流动资产与负债的比重则会提升。同时,从长远发展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还推动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对其发展制度的建设还能起到完善的作用。

(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从现阶段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表的影响主要包括长期影响和近期影响。从长期影响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不仅起到有效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成本和负担的作用,而且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为其进行资金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中,避免资金被套牢,起到扩展企业发展项目的作用。而从近期影响来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免除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原值税金,而税金金额和企业成本也得到了有效降低,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

(三)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各项投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承接多个工程项目,需要购置大量的施工装备设施,但是由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用于相抵,在一定程度就减少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金流出情况。因此,在保证资金稳定的同时,可以让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其他项目。其次,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金活动受到了影响。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其中的增值税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成本起到了有效降低的作用。最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还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资活动受到了影响。在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各个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为了更好、更多地占领房地产市场,企业就要不断地进行融资与筹资。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让这种局面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主要让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逐步壮大。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融资、筹资是具有阶段性的,具备很大风险隐患,反而会逐渐加重企业的负债金额。

三、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务管理中,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采购房地产建筑材料的影响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在采购房地产建筑材料时,不仅要注意采购的数量,而且还要着重注意质量,其中还包括一些大型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同时还有一些小型的建筑材料,如铁钉等。针对大型建筑材料的采购通常都是首选大店面,大店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具相关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若选择一些规模较小的店面进行采购,则无法开具出相关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采购建筑原材料这一环节上就无法对税务的增值税情况实行进项扣除,从而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成本。[4]

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采购建筑原材料时,即使能够开具发票,但依照我国现有的税务法规定,建筑原材料的砂石、混凝土等也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而施工企业缴纳的施工成本税却比材料税要低上一个百分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因此,企业想要更加适应营改增政策,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对使用的物资材料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例如,可采用招标的方式来采购建筑原材料,在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再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提出自己具体的要求。

(二)对房地产建设人力成本的影响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工程的建设时,离不开人力资源。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大多都是来源于农村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稀缺的问题,而且也让房地产工程的成效获得了一定的保障。但这些农民工由于没有正规的劳务公司对其负责,其流动性也比较大,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这方面也无法获取增值税发票。这样不仅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支出得到了增加,而且也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此,可通过人力外包机构来获得人力资源,如人力劳务公司等,通过其出具相关专业发票来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支出,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三)对房地产税务负担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务负担情况也造成了影响,如上文所分析,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前,房地产与建筑业的营业税的税率为5%,而自从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房地产与建筑业的营业税就提升到了11%。以某房地产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假设该房地产公司的年收入为1000万元,而生产成本为400万元,以增值税的税率11%和进项税率17%来计算,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前,1000万元乘以5%,计算出其营业税为50万元,而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最后计算出其增值税为40.97万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对于规模较小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显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进项金额大于营业收入额时,这项政策的实施才能起到降低企业税务负担的作用。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其本身特殊的性质,在税务工作经常出现税上加税的情况,通过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则有效避免了这种重复缴税的情况发生,在间接上也减少了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企业税负的降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结构。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对于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意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营改增政策进行概况分析,探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与税务管理的影响。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企业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造成影响。对税务管理方面造成的影响同样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房地产建筑材料的采购,对房地产建设人力成本以及对房地产税务负担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以让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实施营改增政策所造成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作者单位为成都地铁实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陈英(1978―),女,硕士,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涵.“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5(21):84-85.

[2] 陈素娣.“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9): 62.

篇6

现将劳动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19号〕(以下简称《规定》)转发给你们,根据《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情况,做如下补充,请各单位一并遵照执行。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作为以承担就业安置任务为主的特殊企业群体,曾为稳定我市城镇就业形势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劳服企业也必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根据《规定》的有关要求,在劳服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会议有关精神和新形势下劳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市劳动局、市体改委、市地税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应加强对我市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工作的领导,帮助和指导劳服企业健康有序的开展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工作。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把劳服企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使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更好的承担就业安置任务。

二、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时,应遵照《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市政府(1994)14号令〕和劳动部等四部委局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一并执行。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股权设置一般为职工个人股、集体共有股、法人股。股权设置比例由企业自定。但职工个人股和集体共有股应占企业总股本的51%以上。在职工个人股比例设置中提倡企业的负责人、生产经营骨干的股权多于一般职工。

三、劳服企业改建股份合作制须对企业资产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进行产权界定时,按照市劳动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的通知〉的通知》〔京劳服发(1997)208号〕有关产权界定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执行。资产评估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劳服企业产权界定结果,涉及国有资产的,应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涉及集体、个人及其他投资者所有的,由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资产核实,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全民所有制性质劳服企业改制工作,按《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委、市经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本市国有小企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1997)50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界定为国有资产的净资产,在征得出资主体和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后,可比照京政办发〔1997〕50号文,鼓励劳服企业职工出资购买转为职工个人股。对因净资产数额较大,一次性买断有困难的本企业职工,允许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限内分期付款,但首期付款额不得低于全部购买款的30%。对未付款部分不享有所有权。还可根据企业要求留给企业有偿使用并以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标准收取资产占用费。

五、界定为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的资产,可折股形成集体共有股,对集体共有股分得的股利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分配:一部分(约30%-40%)分配给现职职工;一部分(约30%-40%)分配给原企业离退休人员;一部分(约20%-30%)作为企业劳动分红。集体共有股股利的分配由职工(股东)大会决定。调离本企业的职工不再享有分红权。

六、按照《规定》的有关精神,原有劳服企业改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在做好上述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按下列程序办理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审批手续:

(一)根据《规定》的有关具体审批手续,凡原劳服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的,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管理权限分别报市或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审核;

(二)经市或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审核签署意见后,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1994〕第14号令《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京政办发〔1997〕5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再到同级委、办、局履行改制的审批手续;

(三)经同级委、办、局批准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改制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四)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改制注册登记后,按隶属关系将改制情况报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备案。

七、新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凡经劳动部门认定并发给《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的,并达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94)001号〕规定安置比例的,经当地地税部门批准,可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

八、原劳服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时,凡在享受减免税期内并继续承担就业安置任务、符合安置规定比例的,可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至减免税期满时止。

凡被劳动部确定的本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的劳服企业,自转制之日起视同新办企业,凡达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文件规定安置比例的,可从转制的当年算起享受劳服企业的减免税政策。

附件: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19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体改委(办)、税务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现予颁发,请遵照执行。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促进就业、平抑失业率和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是借鉴股份制的做法,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员入股,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三)实行民主管理;

(四)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

第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凡继续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的,仍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文件中规定的对劳服企业的优惠政策。

第五条  各级地方劳动部门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经费、生产扶持资金和失业保险金扶持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对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劳服企业,可用适量失业保险金作为向银行贷款的贴息。

第六条  各级地方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行业部门劳服企业管理机构应依照《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加强对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第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与主办或扶持单位签定协议,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经双方协议商定,劳服企业可有条件地为主办单位承担一定比例的职工子女和富余职工的安置任务。

第八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成本工资与税后利润按股分红和劳动分红的分配办法。并根据地方政府确定的工资指导线和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因素自主决定企业的工资水平。

第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依照规定标准为企业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费。

第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依法自主决定用人形式,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第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及其他投资者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其财产和正常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干涉。

第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党的活动。

第二章  企业的设立

第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采取原有企业改制和组建新企业两种方式设立。

新组建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由三名以上作为发起人,并有20名以上个人股东;原有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经原企业职工大会通过,有外来投资的,应征得投资者的同意。上述两种方式均需报地方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同意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由税务机关办理税收减免手续。

第十五条  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应向当地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实施方案;

(三)企业章程;

(四)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或新组建企业发起人协议书;

(五)企业财产验资确认书;

(六)企业资产所有者及投资者意见;

(七)劳服企业认定证书;

(八)审批机关要求的其它文件。

第十六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章程必须载明下列事项:

(一)企业的名称及场所;

(二)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三)企业设立方式、股金来源和股权设置;

(四)收益分配及亏损分担办法;

(五)股份管理办法;

(六)股东(职工)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及其职权;

(八)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九)企业组织机构及其职权;

(十)企业章程修订程序;

(十一)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的措施和办法;

(十二)其它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三章  产权界定

第十七条  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应在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组织指导下进行,并吸收投资者参加,成立清产核资小组,清理原有企业债权、债务,核实企业全部资产,界定企业的净资产产权,明确债权、债务的责任。

第十八条  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的结果,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报政府授权部门确认,并发给资产确认书。涉及国有资产的应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第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按下列原则进行产权界定:

(一)企业开办初期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全民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拨给的闲置设备等实物,界定为劳服企业集体资产。扶持的资金及非闲置设备等资产(折合资金),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无协议的按照国家为解决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就业的有关政策有偿使用。经双方签订协议,这部分资产可作为劳服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时主办单位国有法人投资,或作为继续安置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和富余职工的扶持条件。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所享受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所形成的资产,归企业集体所有,并依照国家规定,列为企业集体资本金。

(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借款等借贷资金形成的积累,归企业集体所有;全民单位提供担保并履行了连带责任的,全民单位应予以追索清偿。

(四)企业生产经营场地,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可继续有偿使用。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缴纳土地使用占用费。

(五)企业享受国家税前还贷和以税还贷等特殊优惠政策而形成的资产,属于扶持性国有资产,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企业公积金,单独列帐反映,国家保留对这部分资产处置权,不参与管理和收益。资产可用于企业发展和安置就业。

(六)投资主体不清的资产,以及接受无偿资助和捐赠所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

(七)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

(八)企业职工个人出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九)其他社会法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投资的法人所有。

第二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奖金、工资储备基金等,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第四章  股权设置

第二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股东,可以用货币投资,也可以用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折价入股。以无形资产作价折成股份,其金额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产的20%。

第二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根据资产来源和归属设置股权。其股份按投资主体分为:职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法人股。

(一)职工个人股,是指本企业职工个人出资及当年新安置的城镇失业人员带资入厂或以技术、实物、财产等投资入股的股金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为职工个人所有。

(二)职工集体股,是指在原有企业界定产权时,划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的资产构成的股份,其股权为本企业全体职工集体所有。

(三)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以其合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到劳服企业的股份,或扶持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合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为法人所有。法人股为优先股。企业章程应对优先股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职工应按照企业章程认购所规定的限量数额股份。新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个人股在本企业股本总额中应占主体。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劳服企业,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的股本总额应在企业股本总额中占主体。

第二十四条  职工个人股不得退股,但遇职工死亡、退休、调离、辞职或被企业辞退、除名、开除等,企业可根据情况购买职工持有的股份。当出现企业章程规定的特殊情况时,经股东大会同意,可由企业负责收购部分个人股份。企业收购的股份,可出售给企业其他职工或新参加企业的职工。

第二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不发行股票,只出具出资证明书,作为资产证明和分红依据。

第五章  收益分配

第二十六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按照国家对劳服企业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弥补前年企业亏损,不足弥补的亏损额,以企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的由股本金抵补。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三)提取公益金。

(四)支付劳动分红。

(五)支付优先股股利。

(六)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二十八条  个人股东的股份收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九条  职工集体股分得的股利,可拿出一定比例分配给在册离退休职工和现职职工。具体分配比例及标准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现职职工分配,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分配给职工;二是将分配的股利记入职工个人帐户,由企业有偿使用,企业扩股时可转增职工个人股股本。职工集体股分得的股利给职工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可单独列帐,企业扩股时,转增职工集体股股本。

第三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

第三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公积金应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或转增股本。

第三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公益金应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支出。

第三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

第六章  管理体制

第三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实行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合一制度。股东(职工)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议可实行一人一票制。股东(职工)大会应定期召开,听取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表决企业议案。股东(职工)大会行使下列权利:

(一)选举或罢免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二)决定企业的设立、合并、终止和清算;

(三)批准企业安置城镇失业人员的方案;

(四)修改企业章程;

(五)批准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对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定;

(七)决定企业发行债券;

(八)对其它重要事项作出决定。

第三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设立董事会。董事会为企业的决策机构,向股东(职工)大会负责。

第三十六条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规划;

(二)审定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三)决定召开股东(职工)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

(四)执行股东(职工)大会决议;

(五)制定企业增减注册资本方案;

(六)制定发行企业债券的方案;

(七)审定企业安置失业人员的方案;

(八)制定企业设立、合并、终止方案;

(九)制定企业章程修改方案;

(十)选聘企业经理(厂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标准和支付办法;

(十一)企业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第三十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设监事会。监事会是企业活动的监督机构,由三名以上单数监事组成。其活动方式依照企业章程规定。监事的任期每届不得超过四年,但可连任。监事不得兼任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职务。监事会议决议由三分之二以上监事表决同意,方可实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事会的主席或监事代表列席董事会会议;

(二)对董事和经理(厂长)履行职权进行监督;

(三)查阅企业财务帐簿和其它会计资料,要求董事会和经理就相关的问题作出书面报告;

(四)审核企业年度决算和清算的表册,并就审核的结果制作意见书,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

(五)必要时召集股东(职工)临时会议;

(六)对董事会和经理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行为进行制止,必要时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

第三十八条  监事会行使职权时,聘请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费用由企业承担。

第三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因其规模限制不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其有关职责由股东(职工)大会确定专门人员负责。

第四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由企业章程作出规定。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由股东(职工)大会选举产生,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和实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实施股东(职工)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决议;

(三)提出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规章制度草案;

(四)提出职工收益分配方案;

(五)提出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决定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任免副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决定副经理以下职工的奖励和处分;

(七)提出安置失业人员就业的方案;

(八)定期向股东(职工)会议和董事会报告工作,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九)行使企业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第四十一条  各级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税务部门,对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情况及享受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第七章  变更与清算

第四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企业合并应由各方签定协议,处理好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好企业人员。合并各方未清偿的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

第四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分立时应由分立各方签定协议。分立协议中应明确划分分立各方的财产、债权、债务。对企业债权的承担,应事先作出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债权人,并签定清偿债务的协议。经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的不得分立。

第四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合并与分立,应报当地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批准,依照规定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因宣告破产、撤销或其他原因而终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清算组织,限定日期做好企业财产清算工作和各种债务偿还工作。

第四十六条  破产的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其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二)应缴未缴的社会保险费;

(三)应缴未缴国家的税款;

(四)尚未偿付的债务。

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篇7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64-2

0 引言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被查出了税务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等。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税务风险内涵

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税务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存在未纳税、少纳税的现象,从而使得企业的声誉受损,严重的就要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行为使用税法不准确,多缴纳了税款,给自身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税务风险的特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主观性、必然性、预见性等[1]。

1.2 税务风险管理

只有提高了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企业的发展中,税务风险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制约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然后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税务风险进行判断和控制。在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充分了解税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并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的事前的识别、事中的管理控制和事后的评价,争取把税务风险扼杀在源头,最终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非常不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性分析法;另一种是定量分析法。部分企业都没有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也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增大了税务风险概率。

2.2 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力度不够

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加大对税务风险的宣传力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面对税务风险,企业不应该只是采用一种风险防控措施,应该把多种应对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也没有风险管理经验,一旦遇到风险管理问题,就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总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的单一性,风险应对措施的数量较少性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2]。

3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多种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完善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来说,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企业应该不断对自身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让企业的各级领导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指责,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降低税务风险概率。第二,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第三,企业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安排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把税务风险中的各个责任都明确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一旦遇到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应该定期做税务风险的汇报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相关的领导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税务决策,从而降低税务风险[3]。

3.2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还应该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方面技能知识的培训,让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税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用一些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扩充自身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其次,企业还应该定期召开税务风险管理座谈会,聘请一些相关的税务专家来莅临指导,不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把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频率,从而为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

在日常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定期加强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旦遇到任何税务风险问题,就应该及时沟通,随时交流意见,从而杜绝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就应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此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沟通平台,或者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外部信息获取与共享系统等,互相分享税务风险管理意见,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促进企业经营与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同时,企业可以把上述系统或者平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

3.4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税务管理时,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与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投身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与管理职能,以身作则,并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进行宣传,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杜绝工作中的不良之风,从而保证企业文化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谨且系统的工作,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 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6):34-39.

[3]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税务管理 纳税成本 纳税风险 税务筹划

税收是国家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的责任。因此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热点,特别对于企业来说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涉税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的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也随之增加。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使其持续发展,就必须面对这一重大难题,即加强税务管理,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政策方针,减少税收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成本,扩大企业利益,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打击能力。因此,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分心、研究、筹划、计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预测和报告等全过程管理的行为。它不仅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同时还包括企业涉税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组织,避免违规受罚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综合管理内容。加强税务管理有以下几大优点:

(1)有利于企业节约收税成本,减少额外开支,提高企业的收益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2)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人的纳税法律意识和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在学习和运用纳税的过程中,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3)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强税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加强税务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纳税成本和税务风险,这也是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办法。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纳税筹划意识

目前,由于税收筹划的真谛并未完全被企业所理解,企业总是不断的想尽办法偷税漏税,殊不知税收筹划最好的方法是用足税收优惠,这样既合法又经济实惠。筹划意识不仅仅让企业知道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更让企业了解到有纳税筹划的权利。

(二)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税收是国家维持其基本运作的保障,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但对于企业而言,税收是一种纯资金流出,缴税必然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即征纳双方的目标函数不同。相对于企业而言,税务机关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了解更深刻,而相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收支状况等更加了解。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纳税成本的增加。因此,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显得极为重要。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而引起的纠纷,从而节约税收成本。

(三)加强企业从投资到筹资再到生产经营过程的税收筹划

由于国家税收政策在不同地区、行业、方向、和产品中存在着差异,所以投资税收成本就有所差异。例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的出台,刺激企业向这些地方、这些行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成本 。

在筹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筹资形式,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筹资可以分为“借入资金”和“权益资金”两种形式。“权益资金”具有安全、长期、无需支付固定利息等优点,但是需要支付股息且股息不能从税前扣除,资金成本较高;“借入资金”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到期也是要还本付息,且风险较大。由于现在的公司经营形式多样,资金需求量不同,所以其选择筹资的方式也不同。加之各种利息费用税前扣除又有不同的标准,因此企业要加强税务管理,选择合理的资金筹划方式,以达到降低税款的目的。

从筹资到生产经营,时时刻刻存在税收筹划工作。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坏账的处理、存货计价、费用分摊等会计处理手段,实现延缓纳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四)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

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投资扭曲风险,税务执法偏差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赋目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认为所做筹划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因为理解的偏差或政策的变化而受到相关机关的打击。因此,税务筹划人员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并随着政策法规的改变能作出相应的改变措施。

投资扭曲风险是指纳税人应税收因素而去选择次优方案,以至于改变投资行为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税收的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就越大。

在税务执法活动中,税务机关本身所依赖的税法存在着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应为纳税行为,有了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就会存在税务执法偏差风险。

政府课税是对企业利益的分享,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益补偿前期的经营亏损,但政府并未承诺承担经营损失风险,这种不署名的合伙者使企业承受着自身经营风险。

加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也就要加强规避政策风险、投资扭曲风险、税务执法偏差风险和自身经营风险的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正确认识税收政策,注重税收法律政策变动;

(2)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3)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监管体系。

三、对加强税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坚持依法纳税、科学纳税,维护国家税收法规

(2)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3)建立完善税务筹划体系,加强企业的自身监督

四、结语

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不仅利于国家的税收,更有益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完善税务管理监督体系,加强税务筹划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 税务管理 对策

一、 引言

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同时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条件下,利用税收相关法规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递延缴纳税款或者是应纳税的减少,进而减少税收成本,达到企业税收成本最小化。税务管理是一种合法、合理的避税方式,与违法的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税收政策允许的。目前,随着社会市小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要充分重视企业的税务管理。

二、 目前企业税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企业税务管理的观念

目前,许多企业对税收管理还只是处于被动的层次上,往往只会遵照时间要求来交税,而且,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总是想方设法地希望可以少缴税,这样的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节省部分资金,然而,从长远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无法为企业的经营与投资行为做出合理的规划与统筹安排,阻碍了企业实现最大化的价值,因而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一些时候财务管理人员甚至还会因此违反了税法规定,进而导致了企业负担的加重。因此,企业相关人员的企业税务管理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管理者很大一部分对于企业内税收管理的重要性都没有充分认识,这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在税务方面未建立起高水平的基础。在基础薄弱的状况下,如果出现问题就无法做到更好的解决,同时,企业优秀的税收管理基础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起来的,因而,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平日企业管理时就需要将其列入重点。

(三)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税务管理的主导是税务本身,然而,执行者却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企业想要实现税务管理的有效运行,那么,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很多人员缺少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而且缺乏对税务管理的具体技术的了解,这往往会导致许多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不能够实现效益最优化。

三、完善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水平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低,这导致了企业的税务管理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把企业的税收管理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企业税收管理的形成过程贯穿在经营与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税务管理的优差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增强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能力,避免在税务方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或者是纰漏。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分级别分层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不规范违法行为的杜绝,进而防止税务风险的产生。

(二)促进战略管理与税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企业应该掌握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动态制定研究以及实行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并且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区域策略管理的连续性,注重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趋势发展,能够及时依据企业的发展形势实施调整或者进行改变。实现企业的税务管理与发展战略管理的有机联系。在企业目前的战略管理的条件下,逐步提升企业税收管理的科学性,把税务管理看作是企业战略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

(三)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的税务管理内容主要由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财务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首先,管理层需要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具体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够将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提升到一定的层次,不能只是把企业利益作为核心,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向相关财务部门查看税务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同时,财务工作人员,他们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因而,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相关法规法律的学习与掌握,定期参入到税务机关的例会当中,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相关的税务动向。除此之外,财务内部还要实行对企业税收管理的监督工作,财务主管对税务的具体事项直接负责。

(四)突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逐步做好企业税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升税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尤其要把企业税务管理的具体工作措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联系起来,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制定不同的策略,依据不同的国家税收规定要及时对企业税务管理应对策略进行调整,要认真进行区分,突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对企业的结构及规模进行研究,从经济合同的角度,增加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实现科学统筹与规划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如果想要稳定长远地发展,那么就需要对内部管理要多下功夫,特别要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要更多地投入精力。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舍弃以前陈旧的税务观念,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企业税务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实现财务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元存.论税收流失及其治理[J].税务与经济,2002(4)

[2]米岗.关于我国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几点认识[J].北方经济,2006(18)

篇10

企业税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价值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对企业纳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的总称。企业税务管理不仅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运用,依法避税的技巧和方法,事前筹划和计划等实施组织,同时还包括企业涉税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组织,避免违规受罚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综合管理内容。所以,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增加收入,更要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税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纳税人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筹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四个部分,这些管理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到受到税务管理的影响。(1)企业在筹资管理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资金需要量,而且要考虑企业的筹资成本。因此,要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就必须充分考虑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纳税因素,并对筹资方式、筹资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选择最合理的资本结构。(2)企业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而不同的经营方式通常需要负担不同的税收。对这些不同的经营方式做出合理的选择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3)投资是企业取得利润的前提,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活动。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投资收益。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国家为了支持特定行业或产品生产,往往规定一些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导致企业最终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就不同,因此企业必须做好税务管理工作。(4)税务管理对企业利润分配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组织形式的公司,其利润分配方式不同,对股东和企业所产生的税务影响也不同,从而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企业价值,影响企业今后发展的潜力。因此,税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税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在于依托税收法规的导向,通过对企业筹资、经营、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调整,寻求企业收益与税收负担的最佳配比,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