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0 16:0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工作计划

篇1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坚持“农业稳乡”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放在首位。一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继续发展优质稻及杂交玉米的种植等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特色红薯种植,形成了以澄山、仁堂等村为主的种植基地。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三是大力发展药材种植,扩种以黄金葛、百合、金银花等为主的药材种植,面积达3000亩。四是突出抓好大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新增规模养殖场2个,实现年出栏牲猪5万余头。五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落实科技兴农措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会议、墙报、宣传栏、技术咨询服务,参观学习,办班培训,大办“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种养业的科学技术,积极引进优质品种,推广良种良法,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三、做好粮食补贴和据实发放工作,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认真做好2013年度农户种粮补贴面积的核实和统计工作,资料做到准确无误,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抓好林业生产工作,维护林区秩序稳定

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大防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与各村签定森林防火责任状,落实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建立防火预案制度,成立防火救火应急小分队等工作措施,确保今年全乡无重大火情、火灾。二是加大山林矛盾排查调解力度,着力解决一批影响林区秩序稳定的山林矛盾和纠纷。三是抓好造林备耕工作,计划今年全乡完成新造林1800亩;四是抓好全乡林政管理,切实维护林区正常秩序,确保林业生产稳步发展。

五、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加快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突出抓好人饮二期工程动工运行;二是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突出项目及政策的争取工作,尽快实施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项目;三是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四是不断扩大骨干山塘的清淤及渠道的整修工作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农业灌溉体系功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产出的稳定增加。

六、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一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常年要到达100%,狂犬病免疫密度到达90%以上。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免疫抗体合格率到达80%以上;二是组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产地检疫开展面、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流通领域动物及动物产品持证率到达100%,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工作,建立畜禽防疫档案,免疫档案规范建档率100%、发证率100%、牲畜二维码耳标配挂率100%;三是加强动物疫情控制、扑灭控制工作,打击“瘦肉精”等禁用药品及非法添加物工作,确保不发生因“瘦肉精”孔雀石绿等禁用药品及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中毒事件。

七、抓好农村能源建设

根据市下达我乡沼气池、太阳能建设及两省灶的推广任务,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村,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动员群众大力建设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及推广两省灶,确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八、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

一是建立健全减负工作责任状,将减负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年中和年末各开展一次农民负担综合检查,年内开展三次以上的暗访督查,及时查处和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三是全面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涉农收费筹劳管理,严格把好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的审核审批关和资金使用关,确保专款专用;四是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测网络,落实减负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九、继续跟踪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抓好好我乡扶贫开发工作,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完成市下达给我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搞好村级扶贫互助基金的试点工作。

篇2

一、农业工作亮点。

(一)设施农业有新突破。

2013年前,我区设施大棚仅有绿佳100亩、旧州罗冯肚100亩共200亩。2013年,我局争取市级配套资金,有效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和社会资金,全区新建蔬菜大棚535亩,累计达735亩,提高了我区种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我区2013年还新增喷滴灌设施6782亩,累计达22782多亩;新增农机具2769台,累计达15419台套;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累计达53个;新建户用型沼气池150个,累计达7437个。

(二)品牌农业有新突破。

2013年前,我区品牌仍处在注册阶段,虽创注了品牌50多个,但在全省叫得响的品牌仅有4家,品牌所带来的效益还未显现。为了增强农民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益,2013年,我区积极帮助企业、农民培育品牌,并充分利用第三届荔枝文化节、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等平台,制做展板,印发宣传资料,展示特色农产品,重点推介了光明之路、云淮、昌农等11个品牌,提高了我区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畜禽产业有新突破。

2013年,我区成功引进伟德牧业有限公司在红旗镇仁让村建设20万只蛋鸡场和泓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30万只蛋鸡生物技术养殖示范基地,填补了我区没有蛋鸡养殖场的空白。此外,我区还积极引进广东“一号土猪”优良品种,建成最大的黑猪养殖基地,目前该基地存栏优良黑猪9800多头,保育猪30000多头,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坡牧榕文昌鸡养殖小区实现年出栏100万只以上,成为我区最大的文昌鸡养殖基地。

(四)林下经济有新突破。

2013年,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成绩显著,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共种植砂姜、高良姜等南药近万亩,产量1.75万吨,产值近亿元;林下训养果子狸3000多只。此外,我区还提前完成“绿化宝岛”工程建设任务,共槙树造林7563亩,占总任务7335亩的103%,之后又新增造林3000亩,为完成省级任务做出了贡献。

(五)荔枝文化节有新突破。

以往荔枝文化节,只有荔枝大比拼活动和文艺表演。而今年第三届荔枝文化节,除了有荔枝大比拼活动和文艺表演外,增加了荔枝竞拍活动、宣传片、特色农产品展示、“科技兴农,商标富农”宣传咨询活动、参观游览休闲农业、“绿色崛起,阳光”农业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相约荔枝节”互动路演、“文化送戏到农家”琼剧演出、“九龙戏水,玩乐农家”自驾游启动仪式、“花果飘香,美丽”摄影采风活动、“科技下乡到农家”科普知识讲座等。在荔枝文化节上,还展示了我区的休闲农业、农业品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次荔枝文化节,提高了的知名度,并促进了三门坡荔枝产业的发展。2013年,三门坡新增荔枝3000亩,使三门坡荔枝达到4万亩(包红明农场)。

(六)休闲农业有新突破。

2013年,我区休闲农业发展加快,建成了红旗泮边休闲农庄、荷塘印象、旧州堆插世外桃源等一批高品质休闲景点,提升了我区休闲农业的档次。据不全完统计,全区已建成休闲观光农业17家,总面积0.9万多亩,总投资0.27亿多元,年营业收入0.17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我区农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新建的常年蔬菜基地由于选址不当,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缺乏政府政策监管,出现了部分大棚闲置现象,没有发挥“菜篮子”工程应有作用。二是由于没有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面对农药、种子、化肥、饲料、兽药等农资市场监管、农机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林业和渔业执法检查时,缺乏人员、经费、装备等,造成工作开展难度大,监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处于难作为状态。三是专项资金使用缓慢,主要表现在市级资金已拨付到区一级,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许多专项资金呆滞,从而影响了许多项目进展缓慢。四是农业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如森林防火工作,全区有森林47多万亩,而全年防火经费才4万元,平均每亩经费不足0.1元。此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检疫等工作中,全年的经费安排也是很少。五是农业补贴缺乏有效机制,如常年蔬菜生产、合作社扶持等方面,还未建立起长效的奖罚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创建现代农业示范点。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而我区的农业仍处于传统生产方式,现代农业才刚刚起步。为了促进我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能,2014年,我们将积极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创建现代农业示范点1-2个,带动我区现代农业发展。

(二)继续实施“商标富农”战略。

2014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商标富农”战略,不但引导企业、农民创注品牌,还将帮助企业、农民培育品牌,打造品牌,真正发挥品牌效益,达到富农目的。2014年,力争培育2-3个在全省叫得响的农业品牌,1-2个在全国有知名度的农业品牌。

(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基本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形势喜人。2014年,我们将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力争在三门坡、大坡、红旗等镇发展林下种植砂姜、高良姜等1.2万亩;在、红旗等镇发展林下训养果子狸5000只。此外,我们将引导农民发展养蜂业、种植花卉等。

篇3

(一)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报名

开展农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推进我州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我州农广校把农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鉴定作为每年的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按照省农广校“特有工种农业—251号鉴定站”下达的任务,年初就召开全州农广校会议,由校长对鉴定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各县分校结合本县实际,找准切入点,狠抓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并针对14种农业行业就业准入职业,积极组织报名。一是对农机技术人员、农业种植行业技术人员、沼气建设技术人员开展宣传;二是针对职业中学学生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在参加高考中可以加分的政策,各鉴定点人员深入职业中学和农村中学开展宣传;三是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四是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开展宣传。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学员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和鉴定,全州报名人数达719人。其中:丘北县果树工中级工报名人数329人,沼气生产工初级工报名人数97人;马关县农业机械操作工初级工报名人数160人;砚山县沼气生产工初级工报名人数66人;××县沼气生产工初级工报名人数60人;西畴县果树工中级工报名人数12人。

(二)强化伍管理,部门配合,精心组织实施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精通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懂得培训方法和鉴定程序的考评员队伍的强力支撑。为此,州、县鉴定点领导把考评员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开展农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到2009年,全州农广校具有考评员资格证的教师达到了19人,建立了由333名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涉及多个单位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全面协调是保障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2009年我州鉴定工作就是分别与丘北、西畴县职业技术中学,马关县农业机械学校,砚山、丘北、××县农业环境工作站等单位的紧密配合下实施的。

鉴定点在每次鉴定工作开展时,严格按照中央农广校《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的要求组织实施,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明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根据鉴定的工种、人数和涉及的单位,本着就近、就地的原则来安排培训和鉴定,选择督导人员和考评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如西畴县职中有12名毕业生报名参加鉴定,但因人数少,达不到单独设立鉴定考点要求,为了不让这批学员错过鉴定,州农广校根据就近原则,把这12人调配到丘北县共同参加鉴定。鉴定前一周召开考前筹备会议,对本次鉴定工作进行周密布置和安排。从培训教师和考评员的安排,鉴定场地和工具的准备,到意外受伤使用的创可贴等医药用品都准备妥当,力求使鉴定工作做得周密、顺畅、圆满。

(三)注重培训效果,确保考评质量

农职业技能鉴定是依据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程,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活动。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校在开展鉴定工作中注重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让学员经过培训后成为懂理论、善操作的技术能手。参与鉴定的学员在报名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了保障技能鉴定的质量和合格率,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和水平,根据所学专业和鉴定的不同等级,严格按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作,培训教师都是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担任。

考评时,考评员按照技能鉴定考评标准严格进行,督导小组领导进行巡视和监督,每个人都要佩戴胸卡,持证上岗。理论考试采用单人、单桌、单行闭卷考试,每考场人数在30人以内,由两个监考老师负责监考。学员必须持准考证对号入座,严肃考纪,杜绝作弊。考试结束后,由考评小组统一阅卷,经理论考试及格的学员方能参加技能操作考核。操作考核根据考试内容细分小组,例如内容涉及口答、识图、操作的,考评小组就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配备3个考评员打分。学员按考评内容分小组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的学员才能进入场地,非考评员和考试学员不可进入考试现场。对于识图和口答类题型,按照要求准备足够题量,由考评员随机抽题让学员解答。技能操作中由学员独立完成各项考核内容,考评员不得进行任何提示。考评过程中由考评员按照各项评分标准严格打分,确保了考场的纪律和鉴定的质量。

(四)认真统计数据,及时上报材料,做好工作总结

每次技能鉴定完毕,州农广校都要求各县技能鉴定点认真统计汇总本次鉴定的有关数据和信息,及时制作需要上报的表册和材料,仔细核对,确保无误。对鉴定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的鉴定工作积累经验。

2009年,全州农广校农职业技能鉴定点共有719人报名参加了培训和鉴定,有672人通过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获取了农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其中:男488人,女184人,合格率达到了93.46%。丘北县、西畴县果树工中级工培训和鉴定,合格324人。合格人员中按性别分,男148人,女176人为。理论考试平均分71.79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70.75分,合格率为95.01%。马关县农机操作工初级工培训和鉴定160人,全部合格。其中:男159人,女1人。理论考试平均分67.5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65.2分,合格率为100%。砚山县、丘北县、××县沼气生产工初级工培训和鉴定218人,合格188人。其中:男181人,女7人。理论考试平均分72.8分,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67.9分,合格率为86.24%。

(五)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难以在农民工中开展鉴定

我州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自2002年实施以来,多数参加鉴定的人员是参加“三校生”考试的职中学生,事业单位农技人员和工厂职工。由于我州属农业大州,经济不发达,培训经费不足,加之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经济困难,培训费难于承担。因此如果没有专项培训经费,很难在农民工中开展培训和鉴定,鉴定面难以拓宽。

2、缺乏地方农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

国家对职业技能鉴定制定了收费标准,但没有把农职业行业特有工种具体分类、分级并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一些省市针对各行业工种制定了地方性收费标准,但云南省没有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的具体文件,致使在鉴定收费中出现了困难。

3、鉴定教材不配套,培训场地不完善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员参加鉴定的工种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农业部多数工种没有统编培训教材,培训内容与考试教材分离,影响了学员的考试成绩。各鉴定点培训和鉴定场地条件设施不完善,当培训和鉴定人数多时往往要借用协办单位设施和场地,制约了鉴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二、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全州计划开展农职业技能鉴定300人,为顺利完成鉴定任务,特提出如下措施:

(一)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鉴定辐射率和规模

按照“多一项技能,多一本证书,多一条就业出路”和“培训一个专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实际,选择不同的工种和等级进行培训及鉴定。特别要深入农村开展培训和鉴定,使农职业鉴定工作辐射到农村,使青壮年农民受益。培训经费由学员出一点,各级政府配套一点,在农村组织青壮年农民工培训和鉴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各县农广校继续深入职中、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系统及农村开展招生宣传,积极组织学员报名,提高鉴定辐射率和规模。

(二)鉴定工种与培训教材配套,完善鉴定点设施条件

根据不同工种,尽量选用与本专业内容相近的教材进行培训,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尽最大努力,逐步完善鉴定点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建设,把传统教室升级为多媒体培训教室,健全鉴定所需的设备。

篇4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2006年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之年。我们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为目的,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载体,强服务、壮产业、优结构、铸品牌、增投入、夯基础,不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2006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

—农业总产值达19.7亿元,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60元,增长9%;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39万亩,粮食总产达10万吨以上;

—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3400吨以上,总产值达到3.3亿元,其中名茶产量达到2800吨,产值3.2亿元;

—实现全年水果产量7.5万吨,产值1.4亿元; —全年社会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2.5亿元;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次,产量2.13万吨,产值3600万元;

—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产值达到7700万元。

篇5

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经营单位严格自律、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监管机制,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登记备案制度,严厉打击制售禁用农业化学投入品行为,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业化学投入品直供连锁配送体系,逐步形成横向联合、纵向协作、运行高效的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新格局,从源头上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络,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监管,实现“一个满意”“两个安全”“四个确保”的目标。“一个满意”,即农民群众满意;“两个安全”即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化学投入品质量安全;“四个确保”,一是杜绝在种植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杜绝在果菜茶产区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度高残留农药,杜绝在出口农产品示范区使用进口国限用农药,确保不发生因农药残留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二是确保农业化学投入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100%纳入监管、监控范围,假冒伪劣农业化学投入品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三是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进口国质量安全标准;四是确保不发生因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事故,全力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对各项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评价、激励和监督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粉刷固定宣传标语、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对制售假劣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切实营造有利于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严格市场准入。凡在我县经营的农业化学投入品产品应到县农安办审核登记备案,签订《质量承诺书》,并对所有审核批准进入市场的农药产品粘贴审核标识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建立审核农业化学投入品样品展示大厅,对已备案的农业化学投入品予以存档。对审核不合格的农业化学投入品产品,不予备案,不准进入我县农资市场。凡未经备案在我县销售的农业化学投入品,将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篇6

1、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广播等方式使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发放小麦“一喷三防”农药1次,共计12吨,为粮食生产安全奠定了基础;办理玉米良种补贴65459.85亩,补贴资金654598.5元,办理小麦良种补贴65459.85亩,补贴资金654598.5元;进行锅炉改造工作,对乡政府机关和大韩庄学校的锅炉进行环保改造,对73户农户进行了取暖炉更换。

2、加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政策宣传,严格审查购机者资格,协助群众办理补贴的相关手续,本次共计审核54户农机户。

3、农情信息的调查与。一是制定出小麦各个生育期的生产管理措施,指导农民进行分类管理;二是随时调查掌握农业生产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截至目前,已在政府无线广播上对各村农业生产类信息12余条。

1、制定全乡南排河流域水利建设整体规划,积极协调上级部门资金,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2、协调县水务局对武庄子、曹庄子危桥进行修复,明年即可开工建设。

3、大流口节水灌溉工程,现已铺设管道1000余亩,新建扬水站一座.

4、积极推进大白头、小白头修建排涝灌溉工程,目前已争取县水务局投资20万元,预计近期开工建设。

5、积极推进农村管网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后枣园、马台子、小官庄、大张庄、小张庄、小流口6个村,目前有7个村实现了集中供水。

6、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完成南水北调土地征迁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认真落实各项上级政策,做好2015年春季防疫工作,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防疫中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免疫档案、免疫证的填写和发放规范化。耳标佩戴率、防疫密度达到100%,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保证了我乡疫情不发生、不扩散。重点扶持养殖大户,位于大白冢的__渤兴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占地3000亩,现羊存栏7000只,驴160头,牛150头。

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廊沧高速出口绿廊工程建设,春季在达子店、大白头等2个村与52户农户签订绿化用地协议,植树面积83.3亩,种植了白蜡和速生杨两个品种,该项工作目前都已完成。利用冬季造林的有利时机,继续实施沧东工业园区南北主干道绿色廊道工程,在通道两侧各建设59米宽的绿化带,涉及望海寺、大白冢2个村,与1060户农户签订绿化协议,植树面积980 亩,挖隔离沟10800 米。为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我们提前动手,对诱蛾器材进行维修,向各村发放防治白蛾药品,落实了各村监测员,随时监测疫情的发展,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并组织防治专业队,对各公路沿线和重点村庄进行重点防治,坚决控制好第一代美国白蛾。

1、继续做好各种农业补贴,包括玉米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

2、认真做好“七下八上”关键期间防汛工作,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立足于防大汛,扎实做好防汛工作。

篇7

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市九次党代会及“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为动力,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工作指导的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一)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2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554.3亿元,增长15.7%,连续多年保持了较快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实现地域财政收入758.63亿元,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02亿元,增长22.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5%,提高0.2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30.3亿元,增长1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11.2亿元,增长23.4%;利税332.3亿元,增长27.9%。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等约束性指标进一步呈下降趋势。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9%。

(二)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5.89∶45.53∶48.58。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05家,比去年初增加10家,全市53%以上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范围。粮经比例调整为70.5∶29.5。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99.4亿元,增长1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1%。支柱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列入“*”规划重点发展的冶金钢铁、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51.2亿元,增长3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5.3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41亿元,增长17.5%,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1.8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43.8%,提高0.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7亿元,增长23.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3.3亿元,增长36.1%;第二产业投资395.1亿元,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386.7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713.3亿元,增长30.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调整为3.8∶34.3∶61.9。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引进市外投资619.8亿元,增长1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8%。

(四)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357.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围绕筹办第*全运会,一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加快推进。奥体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主体已基本完成,大明湖综合整治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腊山新客站片区完成规划。北园大街高架路竣工通车,济菏、济莱高速*段竣工通车,胶济铁路客运专用线工程开工建设。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93.2亿元,增长20.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9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8.4万平方米。

(五)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62.18亿美元,增长41.7%。其中出口34.35亿美元,增长40.8%。经济外向度达到18.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亿美元,增长3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拓展。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47亿美元,增长80%。承建的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印度贾苏古达电站、巴西电站等大项目进展顺利。境外投资增长势头较好,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9家,在境外设立服务企业、网上购物营销公司、离岸公司等新兴投资方式相继涌现,境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六)社会民生继续得到改善。社会就业进一步扩大,全年城镇安置就业再就业13.3万人次,其中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3545户4927人。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4.5万人,比去年初增加近1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0.1万人,增加17.5万人。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被列入国务院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6.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发祥巷片区拆迁完成,经一路两侧、馆驿街、振兴街等片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经济适用房完成17万平方米,提供经济适用房1000套以上;累计资助住房困难家庭7000户(次)以上,提供实物配租住房161套。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8005.1元,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1元,增长15%。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后劲不强的矛盾仍较突出;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欠发达地区发展活力不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还不够到位;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抗灾能力仍然较弱;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改善民生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是“*”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迎接*全运会的攻坚年。安排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省会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今年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间的产业转移、跨国并购和投资、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世界经济保持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从国内环境看,国家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确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投资的重点放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领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稳固。在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经济加快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从我市实际看,全市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将为全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省会城市的发展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迎接全运会,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领域的一大批建设项目将陆续展开,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牢固。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困难和矛盾短期内难以完全克服,还会产生后续影响。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对我市的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会产生一定影响。三是我市重工业比重偏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将对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四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加快欠发达县区的发展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五是思想观念、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在加快省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安排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12%,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12%和13.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出口增长1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提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3∶45.1∶49.6。三次产业投资比例调整为3.9∶31.5∶64.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5%,提高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8.4%,提高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6%。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15%,提高0.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安置就业再就业1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3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3.62%,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7.6%。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仍然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分解下达。

三、20*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部署,在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围绕增强全市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力争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在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同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办好9家国家级、37家省级和10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瞄准国际国内本行业先进水平,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提升研发水平,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搞好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继续加强我市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完善“政企产学研金”发展模式,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推动重点行业的调整重组,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工业、高技术高加工度制造业。重点支持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产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重点支持浪潮产业园和科技园的续建,加快中兴*手机配套化及软件测试生产、同欣电子半导体项目、齐鲁制药神经修复剂、福瑞达生物制药技改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汽车制造、数控机床、电站锅炉等产品的技术提升,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例。用好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三块牌子,实行政策、资金、人才集中扶持政策,使之尽快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围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比较优势,力争在优化经济结构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研发、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强化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建设,集中培植7个重点服务业区(市)(包括六区和章丘市),泉城路商业街、盖家沟物流等5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和*商行、中创软件等27个重点服务业企业,争取走出一条以集约化园区为依托、大企业为支撑、特色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路子。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强农资、农技、农机等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体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服务经济快速发展。适应国家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的宏观政策,认真清理不适应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障碍,引导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规模。抓住国家投资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加快迎接全运会和恒隆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产见效。二是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力争冶金钢铁、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抓好现有大企业规模膨胀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工业大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围绕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重汽工业园、吉利汽车、青年汽车、机车工厂迁建、力诺集团300兆瓦光伏发电、华光电子、青岛啤酒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抓紧编制和完善重大产业链发展规划并加快实施,为工业发展积累后劲。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消除市场准入障碍,鼓励引导民营经济以投资、参股、控股等形式,进入竞争性领域,凡允许外资进入的,全面对民营经济放开。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突出问题,促进其快速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加快连接县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本地产业发展和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研究实施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快车道。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品牌的扶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抓好现有11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同时,再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进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行列。坚持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三位一体的思路,力争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54万户,比去年增长3.4%。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抓好国家优质粮食基地建设,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牧业生产规模,力争蔬菜、林果、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0.6%、5.9%和35.4%。针对去年猪肉等副食品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大力抓好生猪等副食品生产,扩大供应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和无害化,建立完善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疫病防治体系、检验监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00万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达到300个,比去年增加16个。四是持续推进农民增收、生态富民、医疗惠民等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新发展农村民用沼气4万户,建设32处大中型联户沼气工程;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32万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继续抓好村村通公路工程,搞好维护保养;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3万亩,其中重点区域荒山绿化3万亩,实现退耕还林(果)2万亩。五是启动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前期工作。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在黄河以北青银高速以南大桥、桑梓店、崔寨三镇建立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东联供水、大站水库扩容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垛庄水库除险加固、商河清源湖、济阳澄波湖等平原水库、邢家渡、胡家岸引黄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完成3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一批小流域治理项目。进一步提高气象、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水平,加强抗旱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特别是迎接2009年全运会的实际,今年全市投资的重点是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等,要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安排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增长2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3亿元,占3.9%,增长22%;第二产业435亿元,占31.5%,增长10%;第三产业892亿元,占64.6%,增长25%。一是继续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节能降耗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投资结构上层次、上水平。安排城建投资600亿元,增长68%;社会事业投资160亿元,增长25%。二是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对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明确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加快形成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全方位抓好资金筹措。加快推进市场化融资,努力扩大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确保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计划引进市外投资720亿元,增长16%,占全社会投资的52%。

(五)围绕高标准高质量办好全运会,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以迎接*全运会为重点,加快推进与全运会密切相关的重点城建和综合整治项目,促进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市容市貌和城市载体功能上一个大台阶。一是全力抓好全运会重点项目建设。奥体中心“一场三馆”等项目力争年底前完工,开工全运村、奥体酒店、历城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抓好大明湖扩建改造、环城公园通航等项目建设。启动西客站片区安置房和片区道路主干网建设。二是全力抓好环境整治。基本完成旅游路、经十路、奥体中心周边、绕城高速公路两侧等58座破损山体治理任务。对市内68个小区环境进行整治,完成30个小区整治工作。开展“平改坡”,对主要干道和重要景观区域周边700幢房屋实施“平改坡”或立面装新改造。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基本完成主要道路、高层建筑的亮化美化工程;同时,基本解决城区背街小巷的路灯照明。三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重点是新建或改建贤文路、二环东路高架路等10条道路,同时配套建设BRT快速公交。加快推进济商高速公路、黄河北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加快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加快实施腊山分洪工程,完成城区主要排洪河道的整修改造,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五是抓好供热、供气、供水等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快推进黄台电厂以大代小城市供热工程、西部热电厂等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禹城—崔寨、担山屯—平安店天然气输气工程。完成花园庄东路、徐家花园、西十里河北街、毕家洼片区、二七中街、三里庄、西凤凰街供水管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户表改造20万户。六是进一步强化市容整治。加大占道经营、沿街广告、建设工地等规范化治理,加强垃圾清运,尽力消灭垃圾死角;推进拆墙透绿和绿化美化,展示城市文明、整洁新形象;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及城区落叶全面禁烧。

(六)强化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国家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县(市)区、部门和企业,安排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去年水平降低4.6%,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38%,化学需氧量排放降低3.62%。一是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持扶优汰劣,严把产业政策关口和土地、信贷闸门,有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三是突出抓好钢铁、水泥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和100家重点能耗大户节能降耗工作,强化资源节约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投入,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大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氛围。四是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实施章丘华电公司1-2号机组脱硫、北郊热电厂1-3号机组脱硫等一批减排项目,实施市区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完成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减排目标。

篇8

一、调整充实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消防安全工作目标

1.人人重视消防、人人参与消防、人人学会消防落到实处。

2.消除火灾隐患,杜绝事故发生,确保办公室、实验室、库房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

3.火险隐患整改率达100%。

4.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面达100%。要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安全教育课等向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

5、消防设施、器材完好率达100%。

三、消防安全工作重点

1.加强档案库房管理;加强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根据各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进行火险疏散演练。

2.加强各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配套消防设备,完善规章制度。

3.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四、消防安全工作措施

1.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消防法》等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初步掌握消防基本常识和消防技能。落实“一畅两会”(各建筑物所有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人员会扑救初起火灾、会报警自救逃生)的具体要求。

2.定期召开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布置消防工作,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把消防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到每位成员、每个部门,充分调动全局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3.每年召开一至两次消防安全工作培训会。主要对干部职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消防知识水平,懂得火灾的起因、火险的预防、一畅两会、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火场自救逃生方法等。

4.每月不定期地派专人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器材及时更换处理。各部门负责人要经常性的对本管辖区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及时派人解决处理。

篇9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快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启动实施“双十百万”农业特色经济工程(以下简称“双十百万”工程)即从年起,用35年时间,全区培育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特色村100个,发展农村专业大户10000户。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双十百万”工程的重要意义

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全区农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布局散、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龙头企业的整体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有利于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实施“双十百万”工程。探索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把龙头企业的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镇村户三级示范片和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融为一体,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化经营上档升级,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引导农业农村工作方法由过去单独抓生产转到重点育龙头、跑市场、抓销售上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抓好“双十百万”工程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认真实施,抓出成效。

二、实施“双十百万”工程的总体要求

优秀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村和农村专业大户的创建标准如下:根据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优秀龙头企业的创建标准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1.发展目标。区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步伐,努力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2012年,力争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达到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5000万元;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达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000万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1000万元;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达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500万元。全区十大优秀龙头企业实现“225目标,即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5亿元。

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二是企业效益较好。企业连续三年盈利,2.创建标准。一是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固定资产1500万元以上。年利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小于60%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强,银行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无偷漏税记录,当年上缴税金完成95%以上;按时发放职工工资,足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三是项目示范带动性较强。建立“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集中连片建立生产基地1000亩以上,带动区内种植农户5000户以上或养殖农户2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或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的50%来自区内。四是企业产品竞争力较强。市内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环保政策以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化生产、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三年无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标准

获得法人资格,1.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有完善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和风险防范机制明确规范。

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2.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产品获得“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按标准化要求建立生产基地。有一个以上注册商标,有统一包装和品牌。

其中农民成员80%以上,4.入社成员1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盈利及二次返利50万元以上,成员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

三)特色村的创建标准

包括农业项目和农村二、三产业项目,1.支柱项目不超过2个。不含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若为种养业,其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若含有二、三产业,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季节性作物单项品种(如榨菜等)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建有100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园。2.种植业支柱项目常年性作物单项品种播种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

行业特色明显,3.从事二、三产业支柱项目的从业人员人数占在家劳动力的50%以上。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50%以上。

四)农村专业大户的创建标准

以一个项目为主,农村专业大户是指农村从事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并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支柱项目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80%以上。种植业支柱项目的种植面积在5亩以上,收入2万元以上;养殖业支柱项目年收入5万元以上;二、三产业支柱项目年收入20万元以上。

三、双十百万”工程的实施管理办法

综合审定,双十百万”工程的实施管理办法是自愿申报。动态管理,达标验收。

一)申报。每年12月份申报(年为6月底前申报)次年1月份验收。

根据条件自愿向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申报,1.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申报。区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交创建方案和创建申报表一式两份(见附件)

提交创建方案和创建申请表一式两份(见附件)2.特色村的创建申报。镇街根据条件自愿向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申报。

报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备案。3.农村专业大户的创建申报。由镇街提出发展计划。

二)由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实地查看、调查走访等形式进行综合审查后,审定。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村申报备案后。报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批创建单位资格,并下达年度创建目标。

篇10

(一)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

1、推广旱育秧技术26000亩,比2012年增加1000亩。3、推广水稻浸种技术27000亩,比2012年增加1000亩。

4、推广秸杆还田技术47000亩,比2012年增加8000亩。6、推广机械插秧新技术,集中在绵河10组示范300亩。

(二)农业生产项目争取

1、争取小麦创高产项目亩,集中在五方、同义村实施。

2、争取水稻创高产项目1000—亩。

(三)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

1、大、小春新品种试验、示范。引进新品种小麦、油菜各2—3个,水稻新品种5—7个,集中成片进行比对试验、示范,选出适应本区域优质高产良种,为了农户今后用种提供坚强保证。

2、新品种推广转化,小麦推广3—5个,油菜2—4个,水稻推广5—10个,逐步取消退化减产老品种。

(四)农业生产培训宣传

1 21、抓好大小春技术培训:10月底前培训小春6000人次,3月底前培训大春6000人次,措施是:分村实施。

2、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宣传、指导、咨询一系列服务工作,深入村组、农户、田块中去工作。

3、抓好大小春技术资料的发放:计划大小春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0000份,将科技种田技术送到农户手中。

(五)植保工作方面

1、抓好小****剂拌种,控制麦类条锈病、白粉病的发生,减少施药次数,减少投资,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为广大农户提供安全食品和安全生产。

2、抓好大春病、虫、草、鼠的测报,及时防治信息,特别是水稻的苗瘟、穗瘟病的预防和控制,抓好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对二化螟虫的防治准确、及时,不留死角和残留。对水稻下种前必须采取药剂浸种。

二、科协工作

1、抓好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月活动搞好本镇的科技赶场活动。结合科普活动的深入,力争向市科普部争取科普宣传栏8个。

2、打造一个协会向推荐为十强科协。

3、向市科协争取立项一至二项。

4、结合本镇种、养、加的特点,与市科协、省科协保持高度联系,并把我镇特色推向科技领域,推向市场。

三、其它工作

(一)农经管理(二)农业产业化

1、进一步抓双瓦村蔬菜基地工作,协助村上做好基地种植规划、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等服务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