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0 16:0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体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体育教育

篇1

一、创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创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对学生的人生观、教学观、学习观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教学的训练两方面。在对学生的观念培养方面,我们教师要做到带头作用,主张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创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将所有的教学方式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自身的反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给学生支持,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情况,真正实现民主教学。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只有融入情感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只有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投身其中。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良好体育学习氛围地营造,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调动参与的主动性。

理论课大多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理论讲述,而是要发动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主体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在互动中学到知识。

体育是一门以室外活动为主的学科,这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更为直接、更为频繁,这样更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互动。因此,在室外活动时,我们尽量为学生组织与开展一些集体类项目,让学生拥有更多交流、交谈与合作的机会。在彼此的交流中来加强联系,沟通情感,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来,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三、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不断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学习热情。如投掷实心球练习时,可找出五位体育骨干来到队前,每人相距两臂间隔站成一队,然后侧向学生从第一人到第五人,分别做上前脚体前持球、上左脚头上持球、上左脚背躬头后持球、头上持球在脚跟进下肢充分蹬伸和挥臂投球后体前屈的分解动作造型。

四、加强习惯养成,培养运动意识

兴趣是人类学习、坚持的第一动力。据调查研究,多数能够长期运动的人能够在锻炼上持之以恒的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其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大纲中,重点强调这把加强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原因。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深刻了解其颁布意义,更需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其未来的效果,只有深刻了解后才能在根本意识上去实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的自身乐趣,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通过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的乐趣,加强对自己的运动锻炼,发现自己本身的运动才能,最终感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体质加强,从而在实际上对运动产生的动力,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想要培养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除了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科学、合理地锻炼,所以教师也需要建立合适的体育锻炼计划,充分发挥体育魅力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五、实施多元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传统的以批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采用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与体育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更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体育的认可,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篇2

1.1城乡体育教育资源比例失衡

在教育资源整体失衡的大环境下,体育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也就愈加明显,无论是在教师资源、教学器材,还是教学管理、课堂规划上,都存在着此类问题。体育教师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导因素,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规划上,城市更加注重教师的培养和选拔,通过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和督促教学,而乡村则无力顾及,缺乏必要的支持和监管。

1.2传统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改善

体育教育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很有市场,但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固守成规,机械模仿,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变迁。在城市教育中,存在活动时间过长,教学环节不完整,过于单一的现象。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在文化课和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和体格素质的练习是片面的,因为他们忽略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应加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本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达到应有的体育教育目的。

1.3体育课时间被随意占用

体育课是副科,这种想法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然被广泛认同,因此,素质教育掩盖下的应试教育变得更加可怕。在很多学校,体育课程经常被挤占,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高中学生文化课成绩决定着未来的一切,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高中老师都对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有过高的要求,甚至很多高中院校对体育课都极其忽视,部分占用体育课时间,减少学生体育课时,已经成为个别院校默认的应试突击方式。因此,尽管体育课程被排到相应课程里,但还是经常被占用。体育课的随意占用,直接导致高中体育的不能实施教学,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培养锻炼,致使身体素质下降。

1.4师资队伍应该加强建设

经调查发现,体育教师中有很多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任,这同样是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造成的。很多学校不愿意再拿有限的编制招聘专职的体育教师;而且,体育教师缺乏有效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得到应有的培训和指导,教师没有时间学习及科研,个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同时,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现有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知识结构单一陈旧。压力大、待遇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原因,大部分的高中体育教师每天至少有3~4节课,待遇却远比不上主科教师,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容易产生情绪,如果再缺乏监管和有效应对措施的话,就会导致体育教育效果较差。从体育教育的意义方向上来看,高中教育体教育在高中阶段,能促进学生的体质,磨练它们的刻苦意识,促进高中生的身体形态,体能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的发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根本意义,针对问题与现状,对其进行根本改变。

二、高中体育未来发展方向

2.1摆脱应教模式

体育是人类锻炼自身本能,帮助意志力成长的有效运动,在国外,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其他科目教育,在国外体育教育的思想意识当中“,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比如美国的体育教育,不仅纳税人花大量的金钱进行设施建设,政府同样出资赞助优秀项目,并且在社会上兴起围绕体育活动的各种项目,比如橄榄球、篮球等都是从各个学校当中选取学生进行种子培养,因此良好的投资教育加上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了体育发展极大的生存空间。而我国体育发展的道路坎坷正是因为“前途渺茫”,既没有良好的训练环境,更没有针对体育所形成的社会投资,这就导致体育教育培养的范围极度缩小,最终只能依靠国家进行补助,而我国在体育教育补助方面也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体育沦为了高中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名词”这正是体育教育的悲哀。因此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如何紧密的联系社会,如何将其形成“产业”就成了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2摆脱传统思想

如果说高中体育教育是耽误学生学习,或者是浪费时间的教育,那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在内的所有教育都是浪费时间。我们人类之所以生存就是因为有着良好的身体以及行为规范,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又何谈“好好学习”。社会调查科显示,我国2013年城市人口生活状态低迷,62%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少年居然占据了比白领工作者还大的比例。在此提出两个疑问(:1)白领工作压力较大,时间并不富裕,所以容易产生亚健康状态,但是作为青年学生为何也会出现这种状态。(2)学生在学校每天都应当得到锻炼,但是为何亚健康状态是以伴随着所有高中学生。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并没有得到全方面的体育培养,要知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即使在学术上、商业中再有成就,短暂的生命并不能带来任何的意义,因此注重体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还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所以对于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的理念是,应当以学生的健康为主。

2.3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教育投资却仅仅占据整体国民生产总值的1.5%,那么体育投资又能占据多少。通过观察现代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体育投资恐怕只是学校装点门面的“手段”,已经连投资都算不上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如何能产生高效率。但是摆脱这种学习氛围又谈何容易,这是一个国家总体政策决定,所以想要发展体育教育就应当从基础的商业化入手,任何妄谈教育模式的言论都只是空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发展了经济,才能大力发展教育模式、培养教育人才、塑造教育对象。欣慰的是中国现代社会当中还是有很多企业家有战略眼光,他们能够摆脱社会舆论的压力,将体育真正的商业化,比如少林寺在2013年投资大量资金注入“少林足球”当中,在自身赚取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为体育训练以及体育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有经济基础的大门,从而直接触动了经济与教育模式的同时发展。一些学者每天都在大谈特谈学习氛围,但是却从来也说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如果知识纯粹只是摆设,那么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真正的知识是用于生活当中、用于经济当中、用于危难当中的,而这些才是衬托知识伟大的重要氛围,没有了对比参照,一切的一切只是空想。知识如此,体育更是如此,在此之前听到过许多专家都会说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陷入社会当中,不要出卖知识”。人是社会组成,更是社会属性,而知识是社会当中的应用工具,如果不融入社会我们怎么生存,如果不出卖知识我们怎么生活。体育当然可以看做成商业化,体育教育也当然可以引用民间资金,只要这一切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经济增长,那么不是比所谓的“空谈”要更切合实际吗。因此我们对待培养体育氛围大可不必墨守陈规,对待培养高中生体育学习也不用觉得耽误了学生的前途,因为只要有良好的制度与应用模式,任何教育与学习都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前提在于我们真的去“做”,而不是“说”。

三、结语

篇3

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快乐教学,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各种不同方法对快乐体育特点、作用以及心理学依据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相关教学方法。

关键词:

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学校体育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主要价值就是其能够对人们身心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快乐体育的体现主要就是使学生对运动特性进行学习,对于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乐趣能够充分体验,在此基础上使运动习惯形成,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够真正得到快乐。

1快乐体育的特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乐,在乐中将体育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从中得到愉悦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氛围中快乐参与,并且使其在学习体育知识及技能过程中能够对体育运动乐趣充分体会,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

2快乐体育教学的作用

对于快乐体育而言,其比较关注学生个性,注重多向交流信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性教学,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学习方法的实效性,积极营造宽松、愉悦且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及技能教育,同时要对学生实施人格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浓厚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具备顽强意志,能够通过适当方法来对自身体育学习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例如,教学“三人三绳三角形同步内摇跳法”时,在学生将第二个环节“协同教学,自主探究”完成之后,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引导:第一,“同学们在进行内摇跳法训练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呢?”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对回忆自身训练情景,并且能够对学习中所遇到障碍深刻体会。第二,“同学们是否知道其中原因呢,是否能够沟通在此练习找出答案呢?”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尝试,在教师引导之下,可准确把握相关技巧,从而能够不断改进自己动作,最终可使其将相关技巧及动作较好掌握。第三,“三人内摇跳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能不能把它稍稍变化发展成另一种摇法或跳法呢?”对于这一问题而言,其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及创造新动作需求相符合,可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尝试。第四,“同学们,你为其他同学表演你发明的动作吗?”这一问题与学生好胜心较强的特点比较符合,并且能够创造空间使学生创新,学生三人同上同下,一次跨越和两次穿越,一人跨越两绳。一方面,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明确指向;另一方面,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依据“疑问-假说-实验-探索-验证-认识”这一顺序掌握及理解技术,可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具备较强主体性,可使学生主导性及学生主体性两者之间实现有效融合,其结果就是能够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能够对知识及技能真正理解及掌握,将学习方法掌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最终完成教师预期教学,并且能够使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技术要求能够得以较好满足。

3快乐体育的心理学依据

在实际体育教学或者体育训练过程中,若运动性质与享受心理相背离,或者运动比较单调及乏味,则必然会使学生有厌恶感产生,使学生感觉比较压抑,最终导致学生在运动训练中行动迟缓,而选择快乐体育教学形式,可使运动性质与学生心理特点更加符合,可使学生保证情绪高涨,使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实现。

4培养体育兴趣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快乐体育教学理论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得到广泛应用,其注重在学生实际学习及实际生活中运动乐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爱好属于运动的重要动力,在某种行为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则必然会有兴趣爱好产生。

5激发体育动机

第一,目标设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参与属于具有目的的一种行为,所以可通过设置学习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比如,在立定跳远训练过程中,由于其动作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小学阶段便出现在达标项目中。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能会对其缺乏新鲜感,若能够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使教学目标能够转变成为学生内在需求,则能够在自我意识控制下实行体育训练,从而使学生主动性及能动性增强。第二,创设情境。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不改变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前提下,可将教学方法改变,使体育活动能够更加新颖,从而可使学生猎奇心理得以较好满足。另外,创设问题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认识内驱力,可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增强其主动性,同时也可适当组织体育竞赛,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第三,积极反馈。在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之后,教师可及时分析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体育教学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从而可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也能够获得喜悦感及快乐感,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自觉主动参与。

总而言之,快乐体育能够面向所有学生,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兴趣爱好及体育需求为着手点,通过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对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及能力进行培养,可对体育锻炼必要性较好理解,逐渐形成科学健身良好习惯。

作者:秦贤美 单位: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育创新 体育项目 素质教育

一、前言

社会调查显示,我国近些年城市人口生活状态低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较高,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比白领工作者还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锻炼太少,也从中映射出了我国目前中学生体育教育面临很大的问题,需要改革和创新。作者有十年的高中体育教学经验,根据工作中的体会认为,体育教育的创新改革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注重全民健身精神、人格塑造、教育去功利化几个方面重点改革。

二、体育教育理念创新改革

体育教育理念是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育管理的根源所在。体育教育理念主导了体育教育的大方向,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理念过多的关注教育结果,长期受教育大纲、基础课程等制度的限制,忽略了体育教育中的感情因素。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应该更加注重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需求的满足,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习惯中去。体育教育通过让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认知,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行为,使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同时得到培养和锻炼。另外,体育教育中应该更加强调人格的塑造。这种人格塑造将影响学生一生。

三、多样化的体育教育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行为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有非常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尝试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多种丰富的体育形式来吸引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通过举办体育协会、课外俱乐部等团体,让学生在体育课之外也能接触到更多的体育活动。另外,通过校际友谊赛、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比赛项目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协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题性的体育主题活动,体育知识讲座、结合讲座内容及各种报刊杂志内容,组织班级甚至全校性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开展现有的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内容,也应该加入一些新鲜的项目。如:空竹、蹴鞠、射箭、散打、拳击、舞蹈、桥牌等等内容。使得学生更加具有可选择性。

四、特色体育项目建设

学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结合地域、学校特点、学校传统、校园文化等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凝练并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目前,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之下,学校更愿意投入精力放在文化课程中。然而,从长远的教育发展来看,形成几项自己特色的体育项目有助于提升整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为未来给学校增加一张闪亮的名片。

五、体育教育的人格塑造

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诱导、启发、参与等多种形式方法,能够对人的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格是气质、性格、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知识智力、意向、经验、态度、抱负、观念、理想等方面的综合特征。比如,通过长跑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通过足球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体育活动中的竞争与对抗,能够锻炼学生正确处理胜利和失败。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会在遇到竞争与对抗时做到客观的分析问题、正确的评价得与失,能够及时的修改或者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计划并且善于平衡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做到不贻误时机。

六、体育教育去功利化

尽管教育部门倡导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但在各种对学校的考核和评价中,文化课考试成绩依然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体育则“无伤大雅”。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育走向了两个功利化的极端:第一,高考加分的诱惑,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更多的加分,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而是绞尽脑汁的通过体育荣誉来获得加分,忽略了体育教育的本质;第二,被排挤边缘化,体育课程往往在高三阶段就不断的为其他的高考科目让路,成了被忽略的对象。

七、结束语

在全面推动和开展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通过体育教育理念创新改革、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体育项目来对高中体育教育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去功利化,同时有注重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人格塑造。将体育教育回归到体育的本质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 张传丽.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 36) : 58- 59.

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赏;表扬;罚;批评;技巧

高中体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能够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与此同时,让他们接受体育精神的熏陶,了解体育精神,从而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顽强的身心适应能力,能自觉规范自我行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可谓益处良多,所以,我们既应重视体育教学,又应该重视教学的技巧性。

笔者就从事多年的体育教育的经验和积累,在文中探讨了对高中生进行赏与罚的一些技巧和策略,以抛砖引玉。只是希望赏罚的这种艺术手段,能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最优化。

一、赏要大,罚要小

大多数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鼓励和表扬更容易被学生接

受,他们受到表扬之后,整个人都会变得自信、积极,能够产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所以,我们要把表扬放大,让它成为一种榜样,一面旗帜。让其他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赏的荣耀

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方面的感情需要,同时希望得到满足。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想要得到表扬的欲望,从而更加努力、向上。

与表扬相对立的,就是批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应该多鼓励学生,多表扬他们,从而促使他们大胆地想象和创新。因为,批评如若使用不当,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低落,恐惧,缺乏自信心,对师生之间的信任感的建立也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一味地夸奖,不对他们的错误进行追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让他们变得更肆无忌惮。罚,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将它缩小,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软硬兼施,既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不至于引起他们的反感。

二、赏要明,罚要暗

表扬的一定是好的行为,可以为人表率的。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受到表扬,沉浸在他们羡慕的目光里,显得无比满足和自豪。值得表扬的人或事,老师应该点名,当众进行奖赏,使学生渴望被羡慕的心理得到满足。而批评则恰恰相反,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在同龄人面前丢脸,所以,责罚一定要在私底下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即使是想让更多的人都以此为警戒,也应该注意语气的婉转,或是一种暗示的方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要比当众批评学生效果要好

得多。

三、赏要及时,罚要适时

一般情况下,表扬应及时。就像我们上体育课时进行长跑一

样,一开始领先的那个同学,如果没有人在一旁加油打气,为他的优秀表现呐喊助威,那么,我想他跑一会就会觉得无趣,觉得没有动力,最后冠军就不知会花落谁家了。同样,如果同学们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本来兴高采烈,以为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老师却无动于衷,就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就算事后进行了奖赏,也不会比那时候就夸奖他,更让他高兴。

惩罚则相反,一件错事,也许会是无心之失,我们要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反省,如果他们能够自己主动承认错误,那要比批评他们效果来得更好。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承认,那我们就应该找合适的时间,以一种谈话的方式,慢慢渗透,让学生明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应是善意的,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是为了他好,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赏要艺术,罚要严肃

表扬,既要正确地使用,也要讲究艺术性。表扬要恰当,要大气,让学生觉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公正公平的,要保持学生对老师评定对错的信任感。同时,让学生养成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精

神。表扬的言语既不要夸大其词,又不要显得无足轻重,无论是天平的指针向哪一边偏得多了,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影响。

批评也是一样,不能言过其实,不然就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感,甚至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情,以后想要补救,就会难上加难。批评不同于表扬,批评时要求老师态度要严肃,要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以恶小而为

之。但是严肃中也要不失教师的慈爱,不要因为一点小错,就让学生的心理蒙受阴影,这会让他们以后做得畏首畏尾,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也对老师产生畏惧,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

篇6

【关键词】愉快教学;高中体育;体育教学

一、改变传统的老师占课堂的主体地位为以学生为主

无论是哪个学科,在高中的教育中老师总是占有课堂的主导地位。体育课上,通常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做示范,教学生各种项目的姿势,可是学生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使这样,最后老师还是会强迫学生跟着自己学,并且强调学生必须学会,而不是学生自己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这样一来,很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然而,在愉快体育教育中,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在课堂上,学生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而老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自己进行体育锻炼,改变传统的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除此之外,因为班级里的学生体质和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体育锻炼计划。有的学生体制比较弱,所以老师应该为他们制定比正常体育锻炼的标准低一些的体育学习计划;而有的学生天生运动细胞就相当发达,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体能教他们一些额外的体育项目;还有一些学生对运动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制定一些有趣的体育项目来激发这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愉快体育教学不但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得到提高、让学生感觉到快乐,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l展。而且高中体育教学的绩效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实现开始体育课程的真正目的。

二、愉快体育教学理念需要时时向学生传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身体素质也不是学生们一朝一夕可能锻炼成功的。现在高中一般一个星期只能安排两节体育课,所以说,如果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的话,是远远达不到高中生体育锻炼标准的。想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必须时刻提醒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这种锻炼指的并不是像体育课那样强度的锻炼模式,而是要学生下课时间不要再在教室里学习,放下课本,走到操场上活动活动筋骨,缓解一下课堂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劳累感。愉快的体育教育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许在上课时有一道题自己有一些思路,可是怎么也无法解开,可是当学生到操场上放松之后再回到教室,之前解不开的题就会很容易解开了。愉快体育教学也具有感染性,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可能会不喜欢甚至是排斥这种教育模式,可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而喜欢上愉快体育教学模式;愉快体育教育模式也具有传染性,当一个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和益处,其它的学生也会纷纷效仿,那么学校的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有可能会上升一个台阶。与此同时,愉快体育教育也为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建立了基础。

三、把呆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很单调的,而且也不具备挑战性更加没有趣味性。那么,这样的课堂如何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会得到多大的提高。所以,进行愉快体育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课堂改革,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营造造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做几个与所学的运动项目相关的小游戏,比如说排球运动;学生围成一个圈,首先老师制定一个学生站到圈里面,然后用打排球的动作向上打球,并叫班级学生的学号,被叫到学号的学生要接住球,接不住的要在圈内做5个蹲起,然后喊下一个,这样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高中会打排球的基本动作。另外,老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小的比赛,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玩耍高中习,让学生即不能感觉到课堂沉闷的气氛,有可以体会玩游戏的乐趣,可谓劳逸结合。

结语

高中生正是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需要均衡的营养,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有必要的。不管做什么,健康的身体都是其前提条件。学生上学不只是要求智力的单方面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愉快体育教育是开启这五项能力均衡发展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快乐体育”教学的尝试[J].张先松.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2]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J].张艳芳.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

[3]“愉快教育”是提高素质的好方法[J].段秀英.中国职工教育.2007(04)

[4]创设积极愉快学习环境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J].吕传蕴.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篇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合作学习”是通过形成小组合作的模式,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教学指导,创造合作情景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的身心同步的健康成长,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在实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并且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与普通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且做到有教无类,这就让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不至于被忽略。与此同时,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会竭尽全力地帮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增强落后学生的存在感。例如,在健美操教学初期阶段,是由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以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要领与特点。在健美操教学的中期和后期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始减弱,主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编排出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健美操动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以健美操教学为例。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过程是:让学生在健美操教学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然后随着对健美操动作技巧的领会,逐步深入地理解健美操的真正乐趣;在完全掌握要领之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且拥有了运动的成就感。在快乐体育思想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健美操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尝试模仿基本动作,逐步培养学习健美操的兴趣,之后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待学生对于健美操基本动作完全掌握之后,可以渐渐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创新式的健美操动作组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全面认同并接受健美操给自身发展带来的乐趣。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多元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街舞、形体操、拉丁舞等元素加入健美操的编排当中,以增强学生的多领域的才能。最后,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成绩进行评定,对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让所有学生能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完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篇8

在教育学理论上,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目前对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来说,分层教学是最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因为其基本理论就是尊重学生的能力、特点、喜好,先制定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案,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地完善不足的环节。其主要的理论是“最近发展理论”,并且强调的是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分层教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必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分层教育针对性强,对教育对象分层有多种方法,目前主要有四种分层方法:①学生分层(把具有一类特点的学生分成一组);②目标分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的好坏分为不同程度的组别);③教学分层(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分层,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教育);④评价分层(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方式)。

二、高中体育分层教育的实施方法

1.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长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在体育的学习中也是如此。有的学生擅长跑,有的擅长跳高,有的喜欢球类运动,等等,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对体育不同的兴趣爱好,把喜欢同一类体育项目的学生划分在一组,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中,会发挥得更好。

2.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育素质分层教学

经常锻炼的学生体育素质一般都很好,平时不锻炼的,相对来说体育素质会差一些。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考虑这些客观上的差异,而会把具有不同素质的学生,以同样的进度和要求进行同样的体育项目教学,而且在成绩达标方面,要求统一的成绩,这是不合理的。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当他完不成老师的目标时,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3.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体育理论教学

比如在对学生的足球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看成一整体,按掌握足球技巧层次的不同分为A、B、C三个级别,A组是掌握技巧最好的,B组是稍微好一些的,C组为掌握足球技巧最差的。对于A组,老师讲解的知识要有所深入,要有专业的足球知识。对于B组而言,讲解的内容稍微降低难度。对于C组,当然是讲解些基本的足球技巧,如果太深入,肯定理解不了,同时会造成学生失去对足球的学习兴趣。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各层次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和讨论,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记忆深度,也在各层次学生之间形成了互补学习。

4.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认真研究学生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案。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在不同的领域有适合学生本身的培养目标。为此就要求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过硬,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做到了如指掌。例如,针对女学生,体育教师可以讲解一些适合女孩子的体育项目;针对男学生,体育教师可以讲解男孩子喜欢的体育项目。使男女学生在体育方面寻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分层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其成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比如横向评价、纵向评价、动态评价等。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单一的指标否定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可能比较擅长长跑,但是不擅长篮球运动,教师不能说他体育素质不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能使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同时挖掘自己的体育长处和潜质,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不但在喜欢的体育项目上多加努力,也在必须掌握而没能掌握的技能上多下工夫,既做到全面发展,也能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分层教育是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是一种创新教学的新理念。高中体育教学实行分层教育十分适合当代教育“终身发展”的理念,也有利于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在教学的方法上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继续探索研究。学校方面应当组织教师队伍,针对体育分层教学,深入研究更多的教学方案,为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M].课程·教材·教法,2002(7).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端正态度;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锻炼身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符合当前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标准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高中体育课上,应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体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体能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长期的学习压力导致其身体素质水平较差,体能训练对于高中生来说也变得尤其重要。通过体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和免疫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专业方法的指导下强身健体,使自己的身体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提供动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学生由于天气变化产生的患病现象。

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其推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高中学校只看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将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唯一标准,甚至为了增加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以削减体育课时间作为手段,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体能训练也就更无从谈起,而且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极度不重视,导致学校在体育教学设施的提供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设施的陈旧和缺乏现象更使得学生没有锻炼的机会和条件。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受到学校的影响也并不强,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为其他文化课亮绿灯的现象,通过将体育课置换成文化课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上述种种现象都表明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设施的不完善现象以及体育老师的不作为,削减了学生正常的锻炼时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得到保障。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研究

1.重视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

体育老师在体能训练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为学生的训练提供专业化和科学性的指导。体能训练要求老师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给予特定的训练强度和方法,因此,老师必须对班上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条件进行详细了解,主要应该了解有哪些学生有着身体上的疾病或者暂时身体不适现象,便于老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得体能训练更加适合学生的身体需要。体能训练需要老师掌握诸多专业性的知识,对于训练方法的选择、训练技巧的运用以及相关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都具有很多要求,所以,作为实施体能训练的老师,一定要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体能训练指导。

2.端正训练态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老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告诉学生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训练成果的显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锻炼目标。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建立长期的锻炼计划,且对于体能训练能够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出现由于看不到训练效果而中途放弃训练的现象。另外,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根据课堂时间、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最佳的训练,在学生对于当前的训练内容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后,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其当前需要的训练策略,对于学生不能够很好完成训练内容的情况,老师要仔细查找原因,在确定当前训练内容对于这些学生来讲确实存在困难时,应该及时变更教学策略,降低训练难度,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

3.创新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主要涵盖速度、耐力、力量等专项训练,老师可以对这些训练方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全能型的小游戏,让学生运足球,首先考察运足球的速度,然后便是运足球过障碍,最后考察学生的力量,看谁能将足球踢得最远。通过一整套的训练,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以有效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能训练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策略,尤其是对处在较大学习压力下的高中生来说,体能训练可以依据其最需要实现提升的地方进行专项或者全方位的训练,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身体素质水平的极大提升,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孙大伟,刘二伟.体能训练基本原理的生化分析[J].科技信息,2014(04).

篇10

一、激励教育的作用分析

1、激励教育能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项目学生是有惧怕心理的,以背越式跳高为例。这个项目学生就有惧怕心理,尤其是女生。基本上不敢跳。如果教学方法运用不得当,势必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减少甚至不使用抱怨刺激的言辞,如“快跳呀”“摔不死呀”“你不跳一辈子也跳不过去”“你们这些胆小鬼”“懦夫”等等。教师想通过这种刺激,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正因为这些话,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一生无法挽回的影响。从而对体育课丧失兴趣,甚至长生惧怕心理和对抗情绪。此时教师若能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鼓励学生使他们能勇敢的去跳,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去练习。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去建立自信,体会进步和成功的。

教师在上课之前,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各个项目的能力和专长。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敬佩你,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跳高课为例:首先,讲解跳高的起源、特点和性能。结合奥运会等田经知识,使他们逐渐对跳高产生兴趣和好感,讲解学习跳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一次跳高课是不容易的,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有些学校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将来我们当中一部分同学也许这一辈子就这一次了,所以要认真练习。

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做出示范,讲解要点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跳高动作。指出学生错误动作的同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方法或制定改正的方案。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学生紧张、惶恐的心理,还能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对未来充满信心。

2、激励教育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人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因此激励教育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必须全面了解,要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或者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分析原因,找到成功的办法。

例如:有的同学弹跳好,但是过杆动作不好,我就鼓励他说,你跳的很高,如果髋关节再向上顶一些就更好了;有的同学过杆动作不错,但起跳动作不好,影响了跨越高度。我就表扬他说:你的过杆动作非常漂亮,如果助跑和起跳的动作衔接的好的话,你还可以跳更高。

激励教育的实践已经证明,正确、合理的运用激励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信、快乐的氛围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产生追求的欲望,自觉钻研探讨各种问题,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激励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1、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是激励教育的阶梯。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表扬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才能。

对学生的激励不是“真实的谎言”,更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华丽词藻,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激励才会具有激励作用。我经常在体育课上提与数学、物理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同学学习文化课和体育课练习的兴趣。例如,提问:随着横杆的升高,起跳点是向里移还是向外移?有的同学们说向里有说向外的。经过老师的提示他们知道了,那是数学当中的抛物线原理。随着横杆的升高,抛物线的开口就越大,所以,起跳点就会向外移。另外,利用物理当中的能量守衡定律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起跳时,右腿膝关节上提内扣,由动能变成势能,从而提高了起跳的势能,使我们能够跳的更高。而且,教育他们把自然科学知识和体育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了他们过去认为的体育课就是玩,的错误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玩中身体得到锻炼。对他们加以表扬使他们加深了对课的理解。以达到对这个项目的学习要求。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励教育的关键。

激励教育要尊重学生,注重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因人施教”。对学生来讲,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气、热情的评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荡学生回答完问题或做成一件事情时,总会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你,这时你满意的微笑,就能起到最好的鼓励作用,当他们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时,你一个安抚性的动作或中肯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