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同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8 11:2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合同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企业 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误区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1-03
一、现代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运作离不开法治建设。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公司制。以法治理念作为构建原则的公司制较好地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运行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治化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运作必须坚持法治化的方向。企业法治化运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等各个纵向过程,合同管理遍布于企业采购、销售、运输、劳动用工、技术管理等各个横向层面。优秀的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合法性、预测性、规范性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业务性和法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为企业提供市场现实性与前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进而将合同管理与企业愿景完美结合,避免在合同决策、合同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风险。反之,一个企业做得再好、再强,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不会走得更远,一个不经意间的合同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多年的努力与积累瞬间崩塌。
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的合同相关人员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的总称。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在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好的制度,这是做好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不是写在纸上,发个文件就万事大吉。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合同管理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但又要对企业合同管理适度超前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超前性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度超前则在执行中遇到阻力过大,同样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因此,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履行管理。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如果只是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管理,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可能成为无用功。但是合同履行管理具有的分散性、长期性、实践性及多部门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合同履行管理难度最大。首先,企业应当着力加强合同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合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决不是合同管理员一个人的事。企业合同履行管理更要注重培育合同业务人员的交易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建设,奠定合同履行管理的基础。其次,制定合同履行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建立严格的合同履行责任人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不符合项即时报告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日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等。再之,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企业合同分类管理的原则介入到重点合同的履行管理中去,为合同履行提供全过程履行支持和监督,避免只有在合同履行出现异常时才被动介入处理。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并加强合同履行中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和合同异动、终止时的应对机制。
6.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结论
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考试辅导教材.合同管理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 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
[3] 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才智,2009(1)
[4]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江汉论坛,2008(9)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综合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实施合同管理的历史不长,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是建筑工程有关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合同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建筑工程有关合同当事人合同意识淡漠,合同管理综合水平普遍低下; 三是建筑工程合同商谈签订不够严谨、履行流于形式,出现虚假、无效合同以及合同纠纷频发等各种乱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提高建筑工程合同各方的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是建筑市场法制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现从当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研讨,力求使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能转变观念,增强合同管理意识,落实管理措施,提高合同综合管理能力,使建筑工程合同真正成为规范各方行为的法律文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合同系统管理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的法律意识的淡薄、合同管理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尚不能满足建筑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亟待解决法律法规的合同管理体系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的问题。总结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大都因工程合同管理出现问题而起,出问题的合同管理不外乎是合同管理制度不建全,或是合同管理的制度执行率较低,要不然就是缺少一个良好的合同法律法规的管理环境。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关各方常疏于工程合同管理的系统研究,缺少严谨的工程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索赔以及工程合同结算的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则是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根结。
1.2只重视人际关系,疏于合同规范管理
受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在建筑行业中,权利和人情往往实际所处位置相对较高,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常受制于权利和人脉关系,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原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签订的建筑工程合同大都流于形式,脱离法治轨道。工程合同形式五花八门、合同履行随意、变更草率,甚至出现与《建筑法》《合同法》背道而驰的情况。
1.3建筑工程合同谈判签约不规范,有失公平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有关配套的法律体系尚在完善当中,导致承、发包人合同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有些强势的发包人自我保护意志过于强烈,利用合同有利地位,强加承包人签订不平等条款。从合同签约到履行始终处于弱势的承包人,迫于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大都顺应、从属和附和发包人,大都不敢拿起法律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使得在建筑工程合同在签约和履行过程中,失去建筑工程合同的所必须的公正、平等法律属性。
1.4 “阴、阳合同”充斥建筑市场,扰乱了建筑工程管理秩序
常常发现发包人通过招标市场确定中标人以后,往往因利益驱使就同一发包的建筑工程,违规与中标人签订“阴、阳合同”。 “阳合同”是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签订,只用于工程合同备案和办理项目建设报建、报检等手续;另一份改变了招标合同实质性内容,承、发包人私下协商签订的“阴合同” 用于实际合同的履行,蒙骗政府监管。“阴、阳合同”不仅扰乱了招、投标建筑市场,而且还为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提供了条件,是目前建筑市场产生的“豆腐渣”工程、“低值低价”工程、“烂尾楼”工程的主要原因。由于未经公证和备案了其违规行为
1.5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合同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涉及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法律法规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需要掌握有关专业管理知识,还应具备灵活运用和积极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因而对参与合同管理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合同管理岗位上缺乏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法律、以及商务谈判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致使合同管理仅限于合同文本收收、发发的工程资料管理,更谈不上全过程动态、科学管理,这也是合同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2.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综合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应是项目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管理目标均由工程合同确定的,是通过全过程的合同管理来实现的,关系到建设各方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合同管理的内容主要由合同的谈判订立、合同的履行、索赔的处理以及合同清算等方面组成。提高建筑合同综合管理效能,首先要建立起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体系,明确合同管理各方的管理权限与职责,从合同商谈签订、到履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其次建立健全有关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合同管理体系能正常高效运转。再次要通过提高合同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来提高合同管理综合能力。在现代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工程合同评审制、工程合同备案制,合同交底制度、合同履约考核等有关制度,严格索赔、合同变更、索赔处理以及合同纠纷处理等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合同风险管理能力,加大对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运转,为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综合管理能力创造条件。
2.2重视合同谈判与签约,加强合同变更的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属于诺承合同,是承、发包人等有关各方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最基本的依据,是约束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按《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循“合法、公正、平等”基本原则,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条款应体现双方共同意愿。因此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解决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确定和风险等特点,合同履行过程中受项目建设环境、现场施工条件以及工程变更等诸多因素影响,工程合同变更情况在所难免,加强工程变更管理首先要深入现场把好变更签证关、索赔关、结算关,其次要加强沟通严格合同变更管理程序,从根本上解决 “低价合同、高价结算”以及工程建设合同纠纷频发等问题。
2.3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工程监理的第三方管理的作用
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合同备案审查以及监督管理,及时完善合同法律法规体系,努力为规范合同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发挥监理等第三方合同管理的作用,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特点,建立推行工程监理责任制,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严格工程变更、合同索赔等管理,充分发挥监理以及第三方的合同管理应有的作用。
2.4承包人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合同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工程,工程承包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尤其是在当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承包人更要转变思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除了主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还应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合同管理专业管理、综合协调管理能力,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合法的合同权利,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结语
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综合管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提高。对于促进合同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完善我国项目管理、加强工程风险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伯聪,施工中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于成本控制 [J].科技传媒,2010,(6)
[2]何伯洲,刘禹洲,工程建设合同于合同管理[M] . 2版.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风险控制保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流程的管理才是完善的风险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企业各环节的控制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内控制度包括客户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法务管理制度等业务关键点的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业绩考核制度等保障性制度体系。从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控股,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企业在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做业务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分别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要安排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经营风险评估,排查、化解、有效控制业务流程各个环节风险点,避免造成损失。具体来说,企业可安排经营管理组从贸易模式、客户资信、经营效益、进销存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审核;企业管理组或法律事务组可负责从法律风险角度进行审核,重点审核经营合同是否存在重大隐患和漏洞;财务组(包括资金结算组)主要负责从资金使用、防范资金风险、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审核。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上,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国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贸易规则的规范化和信用保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贸险具有保障国内贸易安全的作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买家信用风险,包括因买方破产、无力偿付债务以及买方拖欠货款而产生的商业风险,可缓解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带来的风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当上述风险发生时,在企业难以收回货款,造成应收账款损失时,提供损失补偿。2012年,商务部发文五成补助力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同时确定补助项目承办机构的七家保险公司。企业可以在内贸业务中,有效地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降低财务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事中防范
1.加强合同管理,把好风险防范的之门业务合同是企业风险防范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完善、有效的合同,可以有效对各方权力和责任进行约定,也是解决纠纷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企业所有商品贸易业务均要签订书面合同,并按合同管理办法及法律风险防范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合同的签订和履约,防范合同风险,确保企业权益不受损害。因此,签好合同,按规范操作,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条:(1)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签订合同,内容一定要完整、准确,要件不能有遗漏。对合同格式和文本拟定,争取主动,应尽量采用本企业的标准版本,如果使用对方格式合同,应用本企业的版本加以对照,从差异中寻找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并加以修正,争取增加对我方有利的条款。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规避以后环节发生风险。严禁签订显失公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合同。(3)企业签订合同,应履行必要的基本审查,重点关注工商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件、授权委托书、特殊商品的经营许可证等。特殊情况下,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4)企业应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控,强化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反馈。在合同履行中发现条款有误、对方有欺诈行为,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对方协商一致,按照管理权限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协商不成,应采取补救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应特别注意,在合并履行中,对同一客户同一品种的大宗商品贸易实行单结单清,在上一合同未履行完毕之前,严禁新开信用贸易合同,防止用新合同掩盖旧合同存在的不足,造成更大的风险。
2.加强客户信息跟踪,及早识别突发信用风险定期拜访重要客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资信变动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对信用等级偏低和资信异常的客户,及时采取收紧信用等措施,防范信用风险,保障货款的及时回笼。企业应制订客户信用额度制度,根据客户信用档案记录、市场情况等,区别不同客户类别,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周期。对单一客户应设置赊销总额限制,每一客户的信用额度应与其支付能力相对应,严禁对客户超额放大财务杠杆。及时调整客户的信用额度,调整应收账款的状态,做好应收风险与客户资信相匹配。
3.加强信息化建设,固化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完善业务风控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动各成员公司优化完善业务软件系统,将业务流程中识别的风险嵌入ERP系统,在业务运行中实时动态提示和及时处置。最好让技术公司在ERP管理系统中增加“国内贸易”、“境外贸易”两个模块,使其反馈的内贸业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切实消除了人为风险因素。
三、事后信用风险防范
1.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实行应收款项责任管理,做到每笔应收款项有专人负责。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应妥善保管,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定期与销售部门、客户对账,督促款项回收。要定期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企业要建立销售考核责任制,明确业务人员的销售考核包括应收账款的回收、账龄以及追收额度与销售绩效奖惩挂钩,形成销售业绩和货款回笼并重的管理模式。
2.加强法务管理与风险应对建立逾期账款管理办法,根据客户的最新情况,及时采取催收、资产保全、法律诉讼等管理程序,根据信用风险的状态和程度,及时启用相关程序,甚至法务程序,以便及时做到风险管控,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信用损失。在确认无法收回时,也及时与相关保险公司进行索赔,通过信用保险,降低信用损失。
3.加强内部控制执行检查与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风险防范的手段,只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才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及早识别信用风险,及早应对信用风险,防范信用损失。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分析业务流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股效果。同时,考核是内控执行的保障,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考核,在企业内做好有法必依,违法必纠的法制文化,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涉及较大损失还应查明原因,落实追究责任。
篇4
近几年来,电力企业利用合同这一形式进行市场交易,取得了显着成绩。虽然我们的合同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但不尽如人意。在购电售电、电力并网、物资采购、投资合资、设备购销、股权转让、建设施工、土地使用、担保、租赁等合同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签约把关不严,签订的合同存在着缺陷,履约过程控制不力等。
合同管理既是一种经营行为,又是一种法律行为。如何在合同管理中规避合同的法律风险,我们作如下探究。
一、要形成人员、部门、制度三落实的合同管理格局
当前,社会信用普遍较差,合同履约成本高、履约效率低下,为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企业要形成人员、部门、制度三落实的合同管理格局。
在企业的决策层应有经理或经营副经理分管合同事务;在管理层应有合同管理部门人员专管合同,或者明确某个部门人员兼管合同。在执行层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承办合同。切实做到合同工作有人布置,有人负责,有人承办,有人考核。
要真正做到合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应建立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或者叫《合同管理规定》)是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中最核心的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制订的规范性文件。
企业要认真制订或修订自己的《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合同评审及签订、法人授权委托、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及使用、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合同纠纷的处理、内部合同的管理、合同报表及合同档案管理、合同关闭及结算、合同的检查评价等都应一一作出明确规定。
《合同管理办法》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办法中应明确规定企业有关人员在合同管理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要实现合同管理“三落实”,不可忽视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即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有的企业把自己的法律顾问等同于“消防员”,忽视了“防疫员”的作用。不少法律顾问一年到头主要忙于打官司,而为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抓好合同管理的法律服务做得不够。企业要充分调动法律顾问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企业经营决策活动,并提出相关法律意见,让他们大胆地进行企业合同管理、参与商务谈判、做好诉讼、仲裁方面的法律工作。
要实现合同管理“三落实”,企业要加强全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重点是推进本企业的普法规划的实施,首先抓好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和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能力!
事实证明,合同管理“三落实”抓得好的电力企业,合同纠纷或合同法律风险就很少发生,企业的合法权益就少受到侵害或不受侵害。
二、要认真把好合同签订关
(一)谈判、审查、批准等三权分立及其责任
要签一个好的合同,应认真把好签约关。这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工作,体现了规避合同风险,防患于未然的法律要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险恶性的一种自我约束。
签订合同要把好合同谈判、审查、批准等三关。一般情况下,这三关的把关权应该分立,使其互相制约。
合同谈判人员负责考察合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经营范围、履约能力。洽谈人要对合同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可得利益负责。
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密,意思表示是否确切,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评价和审查。审查人员对合同的合法性和严密性负责。一般来说,任何合同未经审查不得签约,不得签订在前,审查在后。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行使合同的批准权。合同是否签订生效,企业能否依约履行,对企业生产经营是否有利,由批准人决定。批准人对合同的经济效益和法律风险承担责任。
(二) 把好合同签订关的一些具体作法
1、要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情况
为了避免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的风险,我们在签订合同之前要认真审查对方的经济实力、履约能力、资信情况、商业信誉等情况,千万不能盲目地和对方签订合同。
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有3种:(1)营业执照——属非法人企业的;(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法人企业的;(3)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属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是我国法律中用来证明企业身份的文件,上面记载的事项是法定的,了解上面记载的事项,有助于我们对对方的认识和了解。
篇5
一、如何做好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工作
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团队是公司直接面对业主的第一阵营,其职能和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信誉和市场。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也为公司项目的顺利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何做好海外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发挥其职能与作用,本人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合同分解、风险识别工作。
合同分解、风险识别是合同管理主要的工作之一。合同管理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项目的整体计划等方面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忽视项目的整体进展和最终目标。然后要根据所生产的合同分解文件逐一识别每项工作的潜在风险。每项工作的风险都包括技术上的风险以及商务上的风险。技术和商务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因此,合同风险识别的工作应该由合同管理团队的组织下各相关团队共同协作完成。
2.做好日常监控、关键里程碑控制的工作。
项目执行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对于项目监控。第一个是日常监控工作要求在发现某一项工作发生偏离时,应及时主动的和相应专业团队沟通对偏离工作进行纠正。第二个是关键里程碑控制,关键里程碑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要求投标者必须根据里程碑的节点来安排执行项目计划。所以必须要做好对关键里程碑的管控,如果发现工作无法按照里程碑时间要求按时完成,那么将立即作为紧急情况汇报给项目管理层面,作为紧急任务立即解决。
3.做好联系业主、服务业主的工作。
在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也肩负着联系业主、服务业主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求合同经理不仅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对项目合同掌握和熟悉,还要掌握业主对合同的理解和要求。总的来说,做好联系业主、服务业主的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既要满足业主的要求,也要维护公司的利益;既要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也要灵活处理好合同及合同以外业主提出的要求。
二、目前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各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基本能够完成各自的职能工作,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制约和影响着海外合同管理团队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1.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团队建设还不能满足做好海外业务工作的需要。
近些年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取得突破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这造成了对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加强合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合同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公司海外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还不能满足做好相关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团队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队伍相对较为年轻,在海外项目上的工作经验较少。
2.合同管理团队的作用的发挥还有待加强。
一是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理顺;二是对于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授权不够充分,很多时候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影响工作效率和其他工作。
3.对合同管理团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和有效。
团队成员经常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在用户现场长期工作。由于公司现在的待遇和制度还不能有效激励,让在现场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安心的长期在海外做好工作,故此,就需要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轮换,导致新的现场人员要重新了解和熟悉该区域所有的一切。
三、海外项目管理的工作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个人通过在负责海外项目合同的管理和与其他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团队进行沟通,有如下建议。
1.加强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针对每一位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制定培训计划,尽快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海外项目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增加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数量,这样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临时原因需要其他人接管时,接替的人再短时间内无法上手。所以,保持团队一定的人数是十分必要的。
2.健全完善海外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团队在海外项目团队中的角色和定位应该更加明确。明确和细化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有利于合同管理团队更加高效的运作。同时应该不断完善在海外项目合同执行中的各种流程,包括合同变更的审批流程,补充协议的审批流程。这些事项对合同是否能顺利执行都是至关重要的。
3.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篇6
作为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水电站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工程建设投资控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影响投资控制关键性因素。如何充分调动电站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从投资控制的主观影响因素和重要环节入手,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投资控制手段,结合中小型水电站投资控制管理实例,重点分析中小型水电站投资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1.1强化设计龙头作用,提高设计深度和精度,从设计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投资根据经验统计,设计阶段成果对项目建设投资影响程度占75%,因此在招标设计阶段进一步提高设计深度和精度是控制投资的关键因素。强化全周期设计优化,在预可研、可研阶段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多方案比选和论证,寻求技术经济最优的设计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施工图优化和施工措施优化,在满足同等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充分、合理地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在资源配置方面,加大对设计阶段时间和资金投入,增加设计力量,提高设计服务质量;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相关设计管理制度,规范设计成果的深度和精度要求,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在激励机制方面,设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建立设计服务考评机制,引入监督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以激发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业主要进一步强化主导作用,发挥其总协调的职能和作用,提高设计成果的深度和精度,加强对新增变更方案措施的技术、经济审查,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真正做到从设计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某水电站在如何提高设计成果、激发设计人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采取主要做法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建立健全设计合同履约考评办法,设立节点考核基金和投资优化奖励。每月由业主组成考评组定期对设计履约情况进行全面考评,通过考评强化对设计合同全要素的管理,促进设计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和现场服务质量,主动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实践证明,强化设计管理取得效果良好,电站实现了提前投产发电,控制节约效果明显。
1.2强化监理现场管控作用,提高现场监督服务水平和质量,从加强现场监管力度提高投资管控水平监理人员作为业主聘请的现场管理代表,在合同约定范围内对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等关键性因素进行控制性管理。监理投入的人员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等,成为制约工程投资控制的因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人员数量和质量方面远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情况,表现为监理人员数量投入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更换频繁,不利于监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导致现场施工管理和商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给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对投资缺乏有效管控。在如何发挥监理工程师在投资控制方面的作用上,结合某水电站采取的主要做法,建立健全业主对监理合同履约考评办法。每月定期由业主组成考评组对监理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考评,通过考评强化对监理合同的全要素管理,完善监理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适度提高现场监理人员收入,引导监理公司把优势资源配置到核心岗位上,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现场监理服务质量;与监理公司总部建立合同履约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向监理公司总部通报现场监理履约情况,加强与总部沟通和联系,争取监理公司总部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促进现场监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发挥监理工程师在投资控制方面的管控作用,真正做到把好投资控制的第一关。
1.3强化承包商合同履约意识,提高承包商对分包商管控能力,通过合同管理创新增强投资控制效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筑市场不断扩大,大额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导致总承包商对中小型项目施工合同履约重视程度不够。对中小型项目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和管理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中小型项目大多采用切块分包的模式,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管控力度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给合同履约带来不可控风险。结合某水电站的做法,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与承包商总部合同履约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强化承包商合同履约责任主体。定期将现场合同履约情况向承包商总部进行通报,借助承包商总部管理平台,争取承包商总部对项目部更多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和管理支持,强化合同资源配置和现场管理,促进项目合同顺利履约。(2)督促总承包商加强对分包商管控力度,严防“以包代管”。中小型水电站因投资额相对较小,承包商多采用管理型承包,对非主体工程进行切块分包,应督促总承包商从分包合同管理模式、资金支付、生产要素控制等方面加强管控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履约。(3)强化合同管理制度创新,破解合同资源配置难题。结合项目合同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分析项目合同履约风险,准确把握合同执行重点和难点,应势而变,顺势勇为,择机适度采用合同费用资源化的模式,破解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不愿意主动投入资源的难题,强化合同资源配置,确保合同顺利履约。
1.4强化合同管理执行,转变管理思路,实现施工管理到合同管理转变,通过加强合同执行力增强投资效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型项目管理模式多以管理型项目为主,实行切块分包,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管控力度相对较弱,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拥有话语权。加强对承包合同的生产要素和全过程管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实现从施工管理到合同管理的转变,全员参与合同管理,以合同条款作为管理的标准,强化合同执行力,一切都按合同约定办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应严格审查工程变更方案和措施,防止增加不必要的投资成本。通过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条款学习,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和监理现场负责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制度培训宣贯,让合同管理者熟悉合同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理解合同条款实质性要求,用合同语言说话,用合同条款办事,真正做到依靠合同来管理工程、建设工程。
1.5加强甲供材料采购、供应、核销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过度消耗,强化甲供材料统筹管理控制投资成本一般工程建设成本中甲供材料所占比重相当大,用动态的思路和平衡的原理搞好甲供材料“采购、供应、核销、库存”统筹管理,对投资成本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成立甲供材料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从组织上保障甲供材料的管理流程顺畅,搞好甲供材料统筹管理。(2)建立和完善甲供材料定价机制,采用招标阶段同期市场价格进入合同清单组价,让甲供材料供应价与市场价格相对统一,消除甲供材料市场价与供应价格差异的“二元制”结构,从源头上避免倒卖材料获取价差的行为。(3)加强甲供材料供应计划的审核工作,用动态的思路和平衡的原理搞好甲供材料“采购、供应、核销、库存”统筹管理。在编制工程进度月计划的同时要编制材料需求计划,根据需求计划结合库存量及适量储备量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作为甲供材料核销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平衡甲供材料库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加强对甲供材料需求计划的审核,确保甲供材料需求计划的严肃性和合理性。(4)建立甲供材料核销报表制度。每季度定期对甲供材料核销一次,核销时间与工程进度结算报表结算时间一致。根据实际消耗量与理论消耗量对比及时进行材料核销,并对每季度材料核销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总结,重点分析是否存在材料消耗不合理的现象。
1.6加强工程计量和结算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与索赔,增强投资管控能力严格按照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开展计量和结算工作,做到工程计量和结算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加强计量的及时性,遵循计量的合规性,重视计量的严谨性,特别是针对隐蔽工程项目的计量和结算,对计量人员的资格、计量校核、计量支撑性材料等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计量签证随意性和把关不严。主要做法有:(1)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建议业主方配置专业的测量工程师或计量工程师,通过增加专业资源配置,加强计量管理,特别是对隐蔽工程的计量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因计量原因造成投资不必要增加;(2)提高计量的合规性,熟悉工程量清单规范、合同文件和定额编制说明,规范和完善计量支撑材料,避免不合理的计量和不规范的计量;(3)高度重视计量的管理工作,适度依托监理工程师,加强对监理计量工作管理,提高监管力度,发挥监理现场管控作用,让监理工程师把好投资控制的第一关;(4)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索赔,合同双方各尽其职,各司其责,严格按合同要求履行合同义务和责任,避免随意改变和突破边界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变更和索赔。
2结语
篇7
EPC总承包,是港口机械工程项目的一种主流商业模式,包括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设备供货、施工、安装、调试、服务等。港口机械EPC项目的主要成功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行业背景(客户关系)、重大项目业绩、工程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增长模式需要从粗放型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微观层面而言,企业则要更加注重从管理效率的提高中得到效益,避免盲目扩大规模。这不仅仅是客观环境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实践证明,管理水平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效益,而每一个港口机械EPC项目的商务管理水平则直接影响到工程企业的收入。因此,如何在具体EPC项目中实行科学有效的商务管理是很多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港口机械EPC项目的商务管理现状
EPC项目的供应商通常是综合实力比较均衡的企业,本文选取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机械企业为研究案例。该企业自身定位于系统方案供应商,以港口机械工程设计与总承包为龙头,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为支撑,核心优势业务以散状物料输送机械为主,客户群体为国内外港口工程建设与运营商。目前,该企业已在业内颇具影响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一定知名度,整体方案设计能力得到认可。
该企业的EPC项目商务管理工作包括与项目各方建立协调关系,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合作环境;对项目的费用和进度做出综合管理和控制;依据合同处理与业主或供应商的变更、纠纷、索赔、仲裁等事宜;港口机械竣工后组织交工和结算等工作,取得业主签发的正式验收文件;总结项目经验,整理资料归档等。
(一)商务管理流程
1.项目策划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EPC项目前期商务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总体规划、合同条款设计等。该阶段以业主需求的确定为标志,进行投标,以项目中标为成果。
2.项目启动阶段。启动阶段主要进行正式立项工作,包括组建项目团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采购计划,分析合同签订时的预计项目成本和收益。必要时,项目经理还应编制沟通计划、费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等。
3.项目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指的是按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具体工作的阶段,是港口机械项目实现产品的过程,该阶段以机械设备的移交为标志。本阶段的商务工作包括供应商评审选择、监督制造与供货等,是工作量最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多的阶段,商务管理的难度也最高。
4.项目结算阶段。 项目完工后,项目经理在特定期限内组织与业主办理完工项目的结算,并对业主开出全额发票;同时将完工报告提交财务部备案。
(二)商务管理核心员工
在港口机械EPC项目中,项目经理作为企业的代表与业主联系,在合同条款和企业规定的范围内对项目负全面责任。成本控制经理负责合同管理和有关商务文件的整理归档,对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解释EPC合同条款及变更,处理向业主催收款项及索赔等事项,制定项目费用控制计划并编制报告,参与供应商评审。采购经理全面负责EPC项目材料采购工作,包括组织谈判、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供应商履行供货责任等。财务经理参加项目的经济预测和决策,指导并监督项目的财务运作,归集项目成本,编制项目的会计账目,机械竣工后对整个项目成本进行分析。
二、商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尚未建立专业化的商务管理制度
合理高效的商务管理制度能够为开展业务提供很好的指导。由于国内外港口机械工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过去简单的财务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今天EPC项目的需求。目前我国对港口机械项目的研究较少,商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较差、管理手段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精细化商务管理的要求。
(二)缺失项目风险识别和预防机制
项目业主、总包方、供应商都仅关注自身短期利益和资源耗损,一出现问题就通过法律诉讼解决,没有建立风险预测和解决的机制。
(三)财务人员缺乏港口机械知识基础
目前该企业港口机械项目商务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项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财会人员没有多少机械知识基础,缺乏既懂港口机械EPC项目预算、决算又能熟练编制会计账目的复合人才。
三、加强商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定制健全的EPC 项目商务管理制度
港口机械项目EPC项目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在以往商务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打造适合自身的商务管理制度是当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商务管理制度包括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建议企业汲取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类似工程企业的管理办法,不断创新,力求在短时间内实现商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和培训体系
篇8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问题;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会面临复杂多样的经济环境,而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公平、公正,而合同管理的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正好维护了市场经济发展秩序,因此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部分。就目前而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展经营活动时主要是通过合同的签订进行,合同中体现了企业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买卖双方都有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如何更好的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等问题成为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必要性分析
(一)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规范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参与配置的前提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合同管理成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全过程,即自项目论证决策至最终的审批、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过程,所有的内容均需保证依法合规。让企业依法管理,按合同条款办事,一同遵守信用,按照约定经营,这便是企业保持自身信誉、持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办法。由此,企业方面才可以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参与竞争,进而抓住市场经济的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首先,借助合规运行,企业能够于合同签订的时候即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同时获取十分有利的证据;除此之外,针对合同具体执行状况展开监督,一旦其中一方出现违约导致另一方的权益受损,则被违约方是能够按照合同相应条款维护自身权益的,由此便会大大的降低被违约方的经济损失。
(三)合同管理合法合规运行时减少企业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竞争者来讲,其具有管理层级多,管理方面鱼龙混杂的状态,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风险也比较大,企业面临的如此局面很容易让企业产生经济纠纷而导致相应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企业很容易因为合同内容不完善或者是违约责任处理不明确等原因造成更大的风险。因此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管理,合同依法合规运行机制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经营秩序,成为企业减少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不强和违规处罚力度不大从合同管理来讲,一般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是由于相关人员不按规则行事,未依据相应条款的内容开展活动。虽然我国的法治基础在不断的壮大,企业依法办事的观念不断深入,但是还是存在个别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仍然实行经验主义,按照原有的方式办事,认为合同只是为了结算走的一道形式而已,没有明确的规定合同双方的责任。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极其混乱,没有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条例,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合同管理条例,但是合同在签订之后没有按照合同办事,实际操作与相关的制度办法严重脱节,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意识很容易给企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部分状况下还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企业执行合同过程当中若出现违规性的内容,如果未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便可能导致类似状况的再次出现,对于企业权益来讲是很大的损害。
(二)合同管理基础薄弱合同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无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合同管理工作对于知识掌握度、专业程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对公司的各项运营都要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企业中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基础比较的薄弱,同时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合同管理一直浮于表面。其次,企业的合同文本还不够完善,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是在内容上还不是非常完善,而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按照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合同,导致合同内容不够完善,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风险。
(三)合同签约不及时合同签订不及时是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首先,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十分繁杂,且整体效率较低。企业的最初目的是进行全面化管理,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导致了审批流程的繁多、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合同经办人办事效率低,没有对签订的合同及时的履行审批的流程,最后,由于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的复杂,特别是招标的业务,往往会因为财务预算的问题延迟合同履行的进度,还存在一些企业因为生产的原因,需要先下计划才能签合同导致部分事项已经执行而在合同中没有反应出来,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引发更多的风险。
(四)合同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不佳当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债权债务经济纠纷,这反映了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部分是因为未就合作队形予以资质审查,所签合同的整体规范度也较低,未进行严格化的办事,这样便会造成违规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强化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若干意见
(一)提高领导及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和健全合同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升员工责任观念,优化合同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按照合同法与企业真实状况执行合同。在这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培训制度、文本管理制度、考惩制度、法人授权委托书的管理、合同专用章的管理、经济纠纷处理的条例等。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相关的制度应该科学合理,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依法合规教育,如展开“依法治企,依法合规”的活动,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主要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履行各部门职责,落实好自身的责任,在所有人员一同的奋斗下,实现合同审查防范风险的目标。
(二)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第一,构建合同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全面的了解合同的具体执行状况,便会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与信息技术关联起来。借助资金、技术的支持,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样能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也使得合同执行更加的公平公正。其次是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对于企业来讲,其需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修订合同示范文本,这样才能够优化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合同示范文本包含更多、更科学化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对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对不适用的合同示范文本的状况予以考核。最后,便是关于合同的签订问题。企业方面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流程,保证整个审批流程的流畅性,除此之外,效率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只有通过严格化的执行,才可确保合同的正常签订。除此之外,在企业发展中,审核与监管同样是需关注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整体合同签订比例较低的部门、人员,更需开展考核,了解低下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式。
(三)加强合同管理法律意识首先,需提升法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在招聘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把优秀的人才放置在合同管理岗位,以“人岗合一”的方式,推动合同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让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专门性人才,这样才能够让法律知识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其次,要加大对合同管理员的培训,企业通过内部组织相关的培训、或是借助网络课程等各类方式,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事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充分的发挥法律人员的作用,企业内部可以成立法律事务部门,配备专门的法务管理人员,企业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法务管理人员来参与到项目的谈判、投标、合同文本的起草中,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法学大学生或是公司律师等,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出一份力,帮助企业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改革发展。
(四)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加大合同依法合规管理的考核力度企业方面需参照实际情况,就当下的合同管理条例进行改进,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完善合同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内容与方式。该考核制度不仅针对于企业得领导班子,还包括合同经办人、管理人员、合同审核人员、商务谈判人员等。对领导班子重点考核合同签订及时率以及合同完成情况,并增加其在年度经营承包考核中的权重,对合同审批和经办人主要考核合同的审批效率和审查质量。同时针对于那些签订合同相对推迟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追究领导责任,针对拖延审查审批、审查把关不严的违规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罚。
(五)加快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创新按照依法治企以及企业的相关的法律依据,根据系统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该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应该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法律风险出现的原因,通过各类方法尝试识别法律风险,进行预防,减少各类风险的出现。按照风险的状况,由内部管理制度出发,把企业内部所有的管理机制都纳入法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把每个岗位的责任都视为自己的责任。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要企业内部全员参加,不断的完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流程,在多样的法律环境中,开展动态化的考核与评估。同时对法律风险和控制的重点进行实时调整和更新,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并做到持续的、全面的、动态的法律风险防控,使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控向内部管理风险防空转化,由此促进内部法律风险体系的整体优化,切实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篇9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的签署、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以及合同可能产生的争议和合同索赔问题。随着建筑工程行业转为买方市场,签订合同时,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往往提出一系列苛刻的合同条款,同时由于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风险意识防范较差、忽视合同履行中资料的收集等原因,引发了大量的工程合同纠纷案件。
1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大体上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履行和合同履行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1.1 重视合同的策划和成本分析
合同前期的策划,包括成本的对比分析、施工方案的经济分析、分包合同的管理、合同风险的策划以及资金的统筹和合同中各种关系的协调。
首先,合同策划要明确公司和项目的发展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有操作指导意义的策划。通过对合同预算收入和投标预算、目标责任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合同中存在的亏损点,指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合同的盈利性。
其次,将投标方案与实际技术方案进行对比,找出合适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分包,对劳务、指定的分包等进行分包管理,避免产生违法分包。
最后,结合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资金的配置,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将合同存在的风险进行分解,指定相应的负责人,建立全方位的合同履行方案。
1.2 重视合同签订前审查、评估
在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前要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机制,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健全、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如何补救等等。
(1)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和分析
在合同采用的文本上,要尽可能采用国家建设部统一的合同规范性范本或者是公司经过专业的法务人员反复评审、论证的合同文本。合同签订之前要根据合同的内容对合同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并进行系统化的评审。
(2)重视合同谈判人员的专业性
一般来说,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会讲究谈判的策略性,不仅可以有效抵御合同向对方的利益诱惑而且可以在合同条款上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谈判,在公司利益和项目施工技术等条件等综合考虑下有效降低合同带来的风险。
(3)重视对拟签订合同的评审
待签订的合同,一般来说,合同要经过市场部、商务部、法务部、审计部等部门从不同专业领域逐一评审才可以达到最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风险。
1)确定是否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招标,确定合同方与招投标中选定的是否一致,招标投标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并确定合同双方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效:(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2)对合同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防。进行分析寻找潜在风险的工作需要有公司的法务人员或者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对拟定的合同进行合法性分析和风险预防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使待定合同具有预见性,明确合同订立的时间、对合同中的歧义性条款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法律意见。
1.3 提高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管理意识
合同签署阶段最大的风险是对合同签署时对合同方相关权限的审查。首先,避免无权和表见的出现。其次,注重审查待签订合同公司提供的资质材料,明确合同签署人与招标文件中是否一致,涉及合同的生效时间、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可能引起的纠纷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确定。
1.4 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管理、监管
合同的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的进行合同管理,采取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工作报送制度、进度款审查审批制度以及动态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1)及时合同交底、明确责任分解
签署合同后,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如在合同履约风险方面,由法务人员或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合同管理人员分解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中的责任和风险,从法律角度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操作性的预防措施或解决办法。
(2)合同履行中的工作报送制度
合同履行中工作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将项目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送,如采取工程周报、月报的形式,及时将工程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报送。在物资、设备、劳务、工程进度方面的各项进展和变化要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关情形。
(3)建立动态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参照合同交底,分析项目工程的特殊性,进行动态的、灵活的管理。可以利用补充合同,来往函件等多种形式弥补签订合同时的不足,改善不利的条件。
1)在合同交底之后,确定合同中责任的分解,要结合合同进一步完善责任分解表,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并且根据合同履行中出现的变化及时的更新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建立动态合同管理台账,规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项目合同管理要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贯穿于整个合同履行当中,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使合同履约、来往函件、结算付款等形成一条专业化、程序化。
1.5 完善合同履行后的管理、评价
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工作始终,真实、客观的反映项目上工作的情况。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对合同履行后各种资料的分类、整理、编号、装订、归档等工作,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合同管理后的资料管理,避免出现资料的丢失、泄密,关键是对合同签订时至合同履行完毕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对合同履行进行客观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其中的不足,完善合同管理措施。另外,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进一步培训,完善合同管理,逐渐建立完善的、系统的项目合同管理机制。
2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在项目所有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合同的管理不能采取单调的程序式的管理,要建立动态的、灵活的管理,建立系统的、完备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方法、改进管理技巧, 重视合同履约后的总结与工作改进,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用完善的合同管理带动项目各项工作的日益规范化、系统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参考文献
[1] 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J].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3).
[2] 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R].2008年5月22日,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篇10
关键词标准合同企业合同管理企业标准
一、合同文本的种类及标准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书面合同,才能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和利益。再好的权利义务安排,如果不能形成书面合同,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合同实践,合同书分为特定合同文本、示范合同文本和标准合同文本。特定合同文本是针对特定的业务一事一议而起草的文本,一般不进行大量重复使用;而示范合同文本,一般是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国际团体或企业等的,可以反复使用,但是不需要强制使用的文本;与特定文本和示范文本不同,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制定单位以最大程度满足己方利益为宗旨,针对某类业务,强制推行使用的文本。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也被称为格式合同,合同对方没有谈判、修改的空间。例如航空公司的机票格式合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银行的开户协议、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提供的文本。本文中讨论的标准文本与此有所不同,虽然由处于有利谈判地位的企业制定和强制使用,但是合同双方可以针对业务特点和价格等因素,对合同部分条款,有商务谈判空间,合同双方可以经过商务博弈形成最终文本。标准合同,在石油、工程、化工、运输等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
二、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属于施工类企业,与业务单一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涉及到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多个板块业务类型合同。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实行标准合同的推广使用,规避因合同文本选择不当引起的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引,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它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商业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标准合同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具体表现为:1.标准合同是经过实际业务较长时间的反复运用而总结出来的,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业务的基本需求和对标准合同制定方关注的合同风险点进行全面保护。标准合同具有使用广泛性,在某类型业务中适用,其适用面大,适用频率高,适用时间长,适用相对方较广。同时,标准合同规范了合同内容,节约了谈判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同交易效率。2.在企业推广标准合同,掌握标准合同制定的主动权,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有效地防范与化解经营上的风险,维护企业的权益。3.标准合同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加强标准合同相关工作,为合同人员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提高效率。4.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采用标准化合同有助于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秩序,也能够让其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升企业形象。总的来看,在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合同体系是企业解决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往往涉及的合同种类较多,合同周期长,项目实施风险大,虽然合同的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在标准合同管理工作中还是容易存在一些不足:1.对标准合同制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观点认为,标准合同就是法律部门的工作,缺乏与法律部门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2.标准文本不能及时修订、更新。企业一些合同使用人员在使用标准合同过程中,如果没有形成合同风险总结和分享的长效意识,则很难将经验教训固化下来,也难以为合同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3.标准合同的制定跟不上企业国际化速度。在标准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如果一味地秉着保护合同制定方利益,有着设置霸王条款的思维,这也难以跟上企业国际化的进程。4.合同的部分经办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其合同风险意识淡薄,也缺乏基本的合同法律知识,对标准文本条款的理解上也不够全面。选用标准文本后,有着一劳永逸的懒惰思维。针对项目独有风险点,不能及时完善和修改条款,没有将项目的实际风险与标准文本进行很好地融合
- 上一篇: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重点
- 下一篇:合同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