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合同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08 11:2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新合同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新合同管理办法

篇1

我市自1995年《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市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使之健康发展,目前劳动合同制度在我市已经基本确立。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型用人机制为我市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加强劳动管理,减少劳动纠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全市在岗职工131488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119912人。其中女职工62156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54603人;35岁以下的职工49201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46865人。其中女职工26991人,已签劳动合同的25139人;36—39岁的职工29884人,已签劳动合同的25821人。其中女职工11502人,已签劳动合同9709人;40—44岁的职工26435人,已签劳动合同23767人。其中女职工11264人,已签劳动合同9413人;45岁以上的职工25968人,已签劳动合同23459人。其中女职工12399人,已签劳动合同10342人。

二、我市劳动合同制度推进情况。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我市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始于1995年劳动法颁布以后,XX年来劳动合同制度经过了从不被人们了解到现在自觉执行的阶段。

一是宣传《劳动法》提高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认识。借宣传“劳动法”之机,积极组织宣传车,制作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印发宣传品、宣传劳动合同的意义,使广大职工群众逐渐认识到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力随着生产发展的变化,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同时又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性,劳动合同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权的实现、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Safety control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施工单位必须将工程质量与安全因素纳入重点考虑范围,视质量为生命、视安全为灵魂,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者要实时把握整个项目的安全与进度,对每一个环节的安全与质量严格把关,做好协调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确保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不仅包括管理现场施工的安全生产,还包括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需要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做到职责分明,所有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要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承担一定的责任。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免由人或物带来的一切不安全威胁,防止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完成。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发展不平衡

建筑施工企业间的发展差距过大,发展稳定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的要求是安全措施全面,现场管理有序。优秀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过程有着推动作用;反之,管理水平低的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实力弱,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要求不严格,管理手段也不到位,对质量控制有较大的影响。

2.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中,拥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当今建筑施工市场的要求,与建筑工程现状不相符,导致相应的施工管理手段不够全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进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建立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

2.3、缺少高端专业施工管理人才,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建筑管理人才的竞争,高级、专业的施工管理人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如今,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行业中,普遍缺乏高端专业性的人才,这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缺乏高级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资源,会增加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难度,使建筑企业缺乏工程市场竞争力,发展路途变短,在工程施工管理改革的路上会被慢慢淘汰。少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落伍,使得工程管理质量低下,在建筑工程行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落后的管理技术阻止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改革,对人才的更新换代要做到定期化、最新化,及时掌握最先进的工程管理技术。

2.4、施工企业对于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中,施工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的认识不足,造成施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过度依赖于业主、监理及监督管理机构。这就使得企业自身的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难以体现。施工企业内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意识逐渐下降,质量安全管理的队伍素质在下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流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施工企业会逐渐丧失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开展的能力,造成施工企业质量与安全控制力度不足。

3、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大多具有吃苦、胆大、蛮干的淳朴本质。因此对这些奉献在施工前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有必要,目的是不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增强其自我安全防范及自救能力,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在落实三级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一定的考核评分;其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常识、现场经验分享活动,把安全教育以这种寓教于乐的特殊化的形式进行日常普及,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2、建立安全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关键是要建立职责分明的质量安全责任制,由公司总经理牵头,然后是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及全部工作人员层层落实,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同时制定完善的现场安全操作章程,任何个人都应该在这个章程的指导下进行工作。由领导带头照章程办事,并且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成立专门的质量与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对违章办事的人员进行适度的处罚,使其受到教育,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狠抓工程质量,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3.3、加强合同管理

要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优秀的合同管理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改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施工合同在签订成功后就带有合同的法律效力,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按照所签订的合同款项来执行,所以说,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手段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很有效的办法。建筑工程建设期的时间很长,有时甚至会达到几年,对工期如此之久的建筑工程来说,保证合同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合同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完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注意,在建筑施工期间,一定要严格监督合同管理的执行,一定要及时控制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合同管理而造成的失误。

3.4、引入并更新施工技术与设备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是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硬性保障,再强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与设备做支撑,可以集中吸收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善于学习和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重点引入新技术、新的施工设备与新的施工工艺,不断增加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积极更新设备和设施,以此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引进和吸收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还要做好组织规划工作,在工程建设开始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3.5、加强施工巡查,建立现场紧急预案

在施工现场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小组成员并细分责任,在施工现场张贴小组成员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一旦出现安全意外事故,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紧急处理。同时,施工现场应该配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质以及相关设备,能在事故发生的最近时间内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在施工现场应该加强巡查,相关安全人员应该随时随地的了解施工动态,适时检查工地上的各种防范措施是否照章进行,监督施工单位是否及时的对施工现场的操作设备进行日常维修与养护,第一时间内发现安全隐患,并将这种隐患及时进行排除。一旦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一定要当场立即指出,找出原因,勒令整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房地产热潮一直居高不下,建筑行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始终是这个行业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控制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对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还不够全面,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导致各种施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很有必要,对于切实降低施工事故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舟.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21:21.

[2]孙南博.浅析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4,06:260.

[3]宋迁.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高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4:57-58.

篇3

1人员保障

为了促进油田地面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把好质量关,进一步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人员上的保障。一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基建管理人员队伍,通过选拔和培训,让专业功底扎实、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领导和其它重要管理岗位;二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油田工程建设服务,要特别加强对工程监理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教育。三是对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岗前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四是对于参与油田工程建设的外部队伍,要严格审查项目部组织机构配置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人员资格是否满足,否则不得工程项目中从事相关工作。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地面工程基建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油田公司基建工程管理规定》、《油田公司基建工程企业资质审查管理办法》、《油田公司基建工程服务队伍选定管理办法》、《油田公司基建工程施工管理办法》、《油田公司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油田公司基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基建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并下发《油田公司基建工程监理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的执行,保证基建管理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根据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及油田公司最新要求,不断对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对于新的工作内容,原有制度不能涵盖的,要制定或补充新的工作要求和流程,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实现凡事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组织结构保障

组织协调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制定相应的协调管理程序,建立稳定有序的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实行分层次协调。在油田公司层面,牵头协调的主管部门是基建工程处,统一协调质量监督单位、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明确以建设单位为责任主体,针对某个具体项目建立质量保证机构。以某采油厂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为例,工程项目经理部各成员职责可以做以下安排:

组长主要职责:组长由主管地面工程的厂长兼任,作为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决策主体,主要负责工程项目投资以及各项工作审查和决策,并对决策结果负主要责任;项目经理部组长要每月组织各部门召开项目运行协调会,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副组长主要职责:副组长由主管地面工程的副总工程师兼任,协助组长积极推行全面工程管理,加强投资控制,保证工程达到各项标准要求,努力创建优质工程;协助组长组织各部门召开项目运行协调会,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建工程科作为基建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职责:负责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负责前期管理(包括施工队伍的厂内审批、合同的起草及厂内审批程序的办理、开工报告等)、现场运行管理(包括工程量确认、设计变更及施工联络单的提出办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工程合同履约等;负责审核施工单位编制工程运行计划大表及单项工程运行进度计划;负责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召开工程协调会,协调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负责每个月向项目经理部进行书面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方案落实情况、招投标情况、合同签订情况、项目运行进度、竣工验收情况及下步工作安排等。

其它相关科室为分责管理部门的职责。地质研究所:负责仪器仪表的施工质量把关和检定工作;采油工艺所:负责工程方案设计、图纸会审以及设计变更等工作,负责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和实现投资控制的方案把关;规划计划科:负责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及监督,负责项目中土建工程的方案、技术质量把关,负责项目的预决算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协调会,集中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负责项目后评价、评估工作;企管法规科:负责组织工程项目合同会签、合同签订,施工队伍准入资质审以及招投标管理;生产运行科:负责工程项目中供配电工程的图纸审核、施工技术质量把关,负责现场“三通一平”的组织协调等,负责工程征用地、供电、用水的组织协调工作;安全环保科:负责工程中各项安全环保措施的技术审核及落实情况监督等,负责审批工程中非常规作业票;财务科:负责工程款支付,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甲乙供材的价格审批、财务管理、工程转资管理,参与投资后评估及评价工作。

4资金保障

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基建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编制年度投资项目建议计划,严格审查工程实施方案,摸清项目投资底数,减少投资需求的误差,为口后准确下达工程投资打好基础。避免项目资金不足造成合同履行困难,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现象,进而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质量方面的资金投入。投入专项资金,配备必要的质量检测设备;安排足够的培训经费,选送质量管理人员外出进行培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开展主要工种技能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更新和淘汰落后的施工设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人的疲劳程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设立工程质量专项奖,开展评选优秀地面工程项目管理成果、优秀地面工程论文和优质工程活动,并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地面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5其他保障

加强基建工程科的基础工作管理。一是重新梳理质量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上级文件和新木基建管理模式,修订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形成考核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台帐,制定管理规定和措施,加强对监理、施工队伍的管理;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合同管理。一是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制定过程中要请工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把关,充实完善质量条款;二是合同审核人员要懂业务,要有质量意识,要认真负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和改正,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纠纷。

加强监理管理,提升监理业务素质。认真审核监理规划、细则,特别是人员和设备的审查,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置;认真考核监理人员,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坚决不用;严格要求项目监理部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监理责任心仍然是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建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加强对现场监理的考核,调动监理工作的积极性,专业监理要不断学习,培训,掌握专业知识。

加强对检测工作的管理,组织检测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公司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公司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检测方案,落实公司关于检测工作的各项要求。要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与监督考核,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处理。

参考文献:

[1]韩其俊.安全检吮矸ㄔ诎踩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3, 19(4):13~16.

[2]许光华.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项目质量管理[J].水电勘察设计,2004,158~161

篇4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部属事业单位。

第三条

基本建设项目由规划财务司归口管理,负责权限范围内的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工作。驻部纪检监察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包括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投资估算在100万元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单纯购置等国家规定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

第五条

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经我部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3000万元以下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部规划财务司组织审批,其初步设计(概算)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

部属事业单位办公楼建设项目,经我部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

第二章 项目申报审批

第六条

根据相关规划,我部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储备库。有基本建设任务的相关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申报纳入我部基本建设项目储备库。

第七条

项目单位应委托具备乙级及以上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与申报文件一并报送我部。

(一)项目建议书:项目单位根据国家相关规划、行业政策和自身发展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项目单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建设的必要性、选址及建设条件、规模及内容、工程技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能源节约评价、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建设周期和工程进度安排等。落实各项建设和运行保障条件,并按有关规定取得相关许可、审查意见。

(三)初步设计(含概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应对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的可靠性和投资规模的合理性进行优化和细化。初步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的有关要求。

第八条

投资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估算总投资百分之十,或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技术方案等发生重大变更的项目,应重新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九条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审批权限,规划财务司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对项目进行初审或审批。

总投资估算在3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直接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

第三章 项目实施和监管

第十条

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的程序、质量、安全、进度、资金使用(结算)、决算和竣工等全过程负责。项目法人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项目实施机构,建立项目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基本建设项目执行招投标制。项目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进行招标。

第十二条

基本建设项目执行工程监理制。按照有关规定,项目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

第十三条

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单位应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履行合同。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应依法办理相关开工手续。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按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完成施工图设计;

(二)年度投资计划和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三)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已确定;

(四)已取得属地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五条

建立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制度。项目单位应于每年6月和12月将项目进展情况报规划财务司。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应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项目建设资金。违反规定使用项目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签订的各项合同和工程洽商协议等,经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确认后,及时与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结算。

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并报规划财务司,或由规划财务司转报财政部门组织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项目竣工验收前,应进行项目档案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单项工程验收,并按有关规定,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项目单位在完成项目单项验收后,应报请项目审批部门组织竣工验收,或由项目审批部门委托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基建、财务、行政等部门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落户手续,交付使用。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除以上各项规定外,项目单位还应根据所在属地有关管理规定,办理各阶段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利用自筹资金建设的基本建设项目,适用本办法。

部属社会团体基本建设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环发〔1999〕266号)同时废止。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1.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全文

2.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

3.关于最新的建设工程管理条例

4.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篇5

Abstrac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arket is very competitive, where a number of bidding units blindly pursued the low-cost bid in order to reduce investment. In parts of the reform attempts bidding, we explore the new ways of bidding by the market price, based on its own power offer their own "non-base numb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unfixed cost bidding and through the unfixed cost bidding risk analysi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risks.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风险;对策

Key words: no tender bid;risk;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42-02

0引言

无标底招标是招标单位在招标中不设标底或者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而是将项目合同授予投标书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且具有最低评标价格的投标人。这种招投标方式采用最新的经济学理念,量、价分离,既科学又合理,而且极为高效,贴近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所以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市场和建筑商的欢迎。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有优点就会有缺点,这是相辅相成的,以下我们对“无标底”招标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逐一的分析。

1实施无标底招标所面临的风险

任何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都是建立在某一特定市场基础上的,所以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其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所囿,无论是建筑商还是建筑市场的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在不少方面还不能完全市场化,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如果不以审慎的态度加以辨析和筛选,贸然的照搬国际上通用的模式,很可能会在国内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进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1.1 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任何改革都是对某一群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甚至是剥夺,因此毫无疑问,那些在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总不愿意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处,总是有意无意地对改革进行抵触,或者持观望心理,这是阻碍新制度推行的最根本原因,具体到国内的建筑市场上,则会大大地制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的顺利推行[1]。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的来说,由于接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时间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实行方法,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从方式到程序都比较混乱。缺少一套完整的无标底招标管理办法,无标底招标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许多的漏洞。比如手续不全开工,要求垫资,拖欠工程款等。

1.3 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主要是承包商与投资人互相串通,沆瀣一气,做出很多违法违规的事情来,长此以往,整个建筑市场都会受到严重损害[2]。

1.4 招投标价格虚高。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的来说,由于接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时间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实行方法,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从方式到程序都比较混乱。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无法合理的确定基准价,从而造成招标价格超过合理水平,甚至会出现最低价格也高于基准价的现象。

2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大无底招标的宣传力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率先更新观念,转变管理职能,为无标底招标的采用、发展积极营造条件;建筑市场主体观念转变,投资商应遵循市场规则,消除买方市场意识,依法办事。承包商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和解决自身竞争能力,寻求适应WTO规则的途径,以崭新的观念意识适应和挑战建筑市场。

2.2 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无标底招标要求有成熟、开放的建筑市场,需有法可依,为此应加快市场完善步伐,加大规范建设市场的力度,确保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清出机制,确保规范、统一、有序、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查处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标行为。通过调整和完善己颁布法规中与现行要求不相适应的条款以及完善工程担保法和工程保险制度,搞好市场监管。同时应培育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守信的激励和失信的惩罚机制[2]。

2.3 强化施工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机构应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约动态,力争在工程招标活动过程中加大施工合同在评标中的作用,增加重合同、守信誉的分值,使重合同守信誉的承包商在招投标活动中占优势地位[4]。

2.4 加快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在无标底招标中,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争性投标基础,使承包商能够独立计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价格机制,实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类别划分标准,放开价格控制,实行由当事人根据市场自主定价的原则。

2.5 业主风险的防范措施招标文件应保留业主认为投标报价全部异常时,重新进行招标的权力。业主应在开标前编制一个标底,以合理的幅度作为报价上限,依次判断投标价格是否异常,投标文件需包含施工图预算,供业主分析报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另外保证评标方法的严谨、公正、可靠。确定评价办法前应预测开标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测算经济标和技术标的适宜权重,建立技术标每项评审内容相应造价的数学模型。

3无标底招标工作中如何防范投标价低于成本价

为保证公平竞争,防范供应商低于成本报价,经多方面多层次研究可采取以下策略:

3.1 坚持无标底招标与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的配套使用,完善投标制度,避免低信誉行为的发生。

3.2 严格投标商资质审查制度,对投标商的资质进行三连审(招标机构初审、招标管理部门复审、评标专家决审)和共同签名确认(审查人签字,存档备查),这样可以确保邀请投标商的资信和实力。

3.3 严格把好技术评审关,评委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商的投标项目的质量、性能、技术方案做认真的评审,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凡是不实质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废标。

3.4 仔细做好商务评审,对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要认真核实,有分项报价的要逐项审查,保证投标报价的正确性、完整性,公正性,排除投标商有意或大意漏报、误报现象,保证公平竞争[6]。

4结束语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和参与各方的行为,逐渐建立一个完善的招投标新机制,从而克服弊端,发挥优势,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走改革之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从发展趋势来看,无标底招标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红立,任宏.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2]卢志刚,邢忠锋.浅议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1).

[3]耿鸿宾.试论无标底招标与低价中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春来.无标底招投标制度与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匹配性初探[J].建筑施工,2003,(3):229-230.

[5]牛波,李晓钏.建设项目中无标底招标的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9).

篇6

[关键词]钻井工程 项目管理 必要性 承包方式 合同管理

一、概述

钻井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它是一种复杂、系统、科学专业生产活动。钻井工程是日以继夜的生产活动,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崛起,其功能也在不断创新,由早期传统陆地石油钻井、地质勘探向更加复杂海洋石油钻井、天然气能源钻井、地球气候变化勘探钻井发展,而这些复杂钻井工艺除了对科学技术有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钻井工程管理模式提出了更系统、全面要求。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必然产物,它是研究在时间和资金一定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计划、控制和组织达到特定目标性科学。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可以有效解决在钻井工程中所出现效率低、质量差、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一些通病。通过对国内外已成熟钻井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了解,针对国内钻井企业现状,解读建立钻井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从而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钻井工程相关企业协调协作能力,相互配合能力,来为钻井工程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二、钻井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必要性

1.由于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依靠大量石油、天然气、复合型等自然资源,因此要求一些从事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企业加速对地下资源开采速度和提高开采量。但目前一些开采企业钻井施工项目,在全年人员与设备不停运转情况下,不仅达不到预定发展目标要求,还与专家根据现有技术和设备情况所预测钻井能力要求相差很大,这不但降低了开采速度和开采量,企业还要承担相关人员工资、奖金,负担这些设备维护和管理费用,从而大量增加油气田开支。

2.钻井工程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随着国际钻井工程技术发展,一些先进钻井技术也传入我国,被我们所利用,但钻井工程分工越来越细,自然导致相紧密联系一些附属企业和技术如测井、固井等企业与钻井开采技术成为一个庞大系统工程。目前大部分石油钻井公司依然采用原始,简单石油钻探技术来发掘油田,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是企业背上沉重经济负担。

3.由于一些油气田勘探开发属国有性质,其中国有企业将一些钻井工程项目分包给一些承包商,即有石油公司确定勘探任务,由钻井承包商进行钻井作业并承担风险。但这种关系是在非法人实体和企业间进行,在实践中出现了石油公司无法监督,承包商机构庞大局面,使钻井工程出现混乱局面,影响工程进度及生产质量。

4.目前一些油气田公司还存在全井包干制,就是油气田公司提供勘查和设计资料,而将所有决策权、材料采购权、技术准备和指导工作均有承包商自行负责,但一些承包商却不具备承担这些风险能力,自然在一些气候及其他不可抗拒原因造成风险便转嫁给油气田公司来承担,加大了油气田公司损失。

三、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具体做法

1.油气田企业设置专门部门承担某一工程管理职责,首先明确自身职责,严格制定油气田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区分油气田公司、承包商职责和要承担责任,做到责任经济效益相挂钩。对于已经完成企业生产指标的承包商给与奖励,对于完不成生产指标的承包商进行处罚,这样极大调动广大施工人员积极性。

2.在承包方式上,钻井工程项目承包可以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钻井项目钻井队实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生产实力和有良好信誉承保对象。这种方法为项目承包提供了一种科学评价手段,同时也为油气田企业评价各作业队伍提供了一种有效科学方法参考。

3.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勘查,认真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提供相关地质调查数据、设计井深等书面文件和设计文件,制定详细、科学、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难点施工方案,会同各承包商进行商讨,并一致通过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分发给各相关单位或个人,并依照此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施工中对违反该施工组织设计并造成质量事故,有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4.合同管理。在选择好承包方式后,实行项目管理合同制,要用合同来明确各方技术经济责任,把合同签订、检查、执行等贯彻落实到项目管理始终。

5.项目控制和实施。在实际钻井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检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队伍钻井质量、工期、成本,及时纠差,以保证钻井项目合同和钻井目标得意实现。施工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于预算成本,工期控制不当导致工期延长,致使开采日期延后等带来损失都是由于钻井工程中管理不善造成,而通过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从而提高钻井工程各项指标在规范、合理控制下进行,推动其后期经济效益。

四、结论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今天,如何大幅度提高钻井技术发展,保证能源供应,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课题。除了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外,建立健全钻井工程项目管理,依靠项目管理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可以说,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必将为钻井工程发展带来更加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戴金星.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009.4.

[2]杨茁.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学会,2008.6.

[3]李田宁.现代石油钻井工程关键技术实用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12.

[4]陆青云.钻井工程施工新技术及标准规范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法律问题;保密;查新合同;知识产权;隐私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4-0084-04

科技查新(以下简称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围绕查新项目科学技术要点,针对查新点,查证其新颖性的信息咨询服务[15]。查新是基于公开文献的一项文献情报信息活动,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因此,在查新过程中必将会涉及诸多法律问题。

查新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献信息咨询工作,受到广大查新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笔者2012年3月1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选用“主题=查新 AND 主题=法律+知识产权+合同+隐私+保密+著作权;2000-2012”检索策略,命中114篇,其中涉及查新服务法律问题的只有18篇。邵琼对医学查新工作中涉及的保密和查新合同问题进行了论述[2],庄乐林等对查新检索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3-7],胡晓慧对科技查新合同签署和管理常见问题进行研究[8],赵红等对参考咨询中的知识产权和读者隐私权问题进行研究[9-14],Klinefelter,A.对数字馆藏时代版权法律对馆级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图书馆传统咨询的影响进行研究,涉及参考咨询工作中的复制、资源合理使用、用户隐私(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习惯和具体内容等信息)、数字资源索引等方面[15]。由此可见,目前对一般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较多,尚缺少对查新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1 查新工作中的保密要求

查新服务中涉及的保密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秘密;另一类是非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非国家秘密事项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不属于国家秘密范围,而根据查新当事人约定必须予以保密的事项。这些秘密虽然不属于国家秘密,但是公开后会对当事人利益造成损害[16]。查新工作中查新委托人提交查新项目研究内容都属于秘密信息,部分查新委托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列举的秘密事项,如与国家重大决策事务相关的查新委托、军工科研院所或军队委托的与国防建设相关的查新委托等。为保证查新的顺利、准确开展,查新机构往往需要查新委托人填写查新委托书,委托书中包括查新项目研究团队对该项目许多重要信息,包括项目立意、理念创新、研究目标、关键技术、技术指标、产品生产线、应用领域等。这些内容都属于查新委托方保有的核心技术秘密,一旦向第三方泄露,可能会对查新委托人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影响[4]。

因此,保守查新工作中接触到的秘密是查新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16]。为确保查新工作中相关机构和人员对保守秘密的重视,在查新机构与查新委托方签署的《科技查新委托合同》中都有明确的保密条款,用于规范查新工作中对相关技术秘密的保密问题。对违反保密条款,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科技查新规范》明确规定,除了查新委托人或由查新委托人明确指定的人或机构、法律法规允许的第三方、具有管辖权的专业检查组织外,查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秘密和查新结果。查新机构违反查新合同,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转让查新项目的技术秘密,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

为杜绝查新服务中泄密事件的发生,保障查新委托方的相关权益,查新机构可以从人员意识、制度建设、技术防范等方面采取措施:

(1)培养查新从业人员自觉保守查新秘密的职业道德。查新人员是查新工作中最可能导致查新委托机构信息、查新项目技术内容等相关信息泄密的主体,因此,要加强查新人员的查新保密教育,使查新人员有强烈的查新保密意识,加强查新工作细节的管理,避免有意或无意中泄漏查新秘密,给读者和查新机构自身带来麻烦。

(2)根据查新机构自身特点,制定严格的查新保密制度。在提高查新人员查新保密意识的基础上,查新机构应就查新信息保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查新档案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

(3)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防范技术泄密。在查新实践中需要传递信息时避免使用不安全的信息传递方式,防止他人恶意窃密等。国图查新中心在2006年接待过某军工机构委托的查新项目,由于查新委托人一时疏忽,将军队备案的U盘在查新机构电脑进行了插拔。为了避免造成泄密,查新员及时采用物理断网操作,并及时联系查新机构安全人员对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进行安全处理。由此可见,查新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泄密可能。目前,许多查新机构都开通了查新网络委托途径(包括网络表单委托和邮件委托),查新过程中查新工作人员与查新委托方的沟通也往往借助于邮件,这些环节都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所以,对一些特殊的查新项目,特别是涉及国家重大决策、军工国防等查新项目,尽量避免通过网络传递和交流,避免查新相关信息的泄漏。

此外,要特别注意将查新档案保存在不联网的存储设备中。目前,国家图书馆查新中心在查新档案管理中通过将查新档案保存在“双网”电脑的非联网系统中,较好的规避了查新档案的网络泄密问题。

2 查新工作中的合同管理

《科技查新规范》第5条规定:对于每一个查新项目,查新机构与查新委托人应当依法订立并履行查新合同;查新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查新合同双方应当在查新合同上签字(盖章)。此外,明确了查新合同一般应包括的具体条款,具体包括(1)查新项目名称;(2)查新合同双方各自的基本情况;(3)查新目的;(4)查新点;(5)查新要求;(6)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包括查新项目的主要科学技术特征,技术参数或者指标,应用范围等;(7)参考文献;(8)查新委托人提供的资料清单;(9)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10)保密责任;(11)查新报告的使用范围;(12)查新费用及其支付方式;(13)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名称和术语的解释[1]。

查新合同是查新机构和查新委托人在委托查新服务时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友好协商,反映双方真实意图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文件,是查新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解决纠纷的原始依据,是查新工作得以依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查新双方一旦签署了查新合同,就必须按照查新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共促查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查新合同在查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查新机构都非常注重查新合同的签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2.1 查新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条件,无法签署查新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签署双方均必须具有法律关系的主体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关系主体包括民族、国家和国家机关、自然人、法人4类。查新委托人,不管是机构还是自然人,都符合宪法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条件[17]。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查新机构并不具备独立法人的条件,只是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情报所或图书馆的下属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科技查新规范》的要求由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上级机构与查新委托人签署具有法律意义的查新合同,常代之以《科技查新委托协议》或《科技查新委托单》等委托协议文本。如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为国家图书馆下属查新机构,本身并不具备独立法人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以国家图书馆名义与查新委托方签署严格意义上的合同,目前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通过签署《科技查新委托协议》的方式来确认查新委托。这些查新委托协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查新合同,但是基于当前的现实状况,如果能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查新合同应包括的所有条款,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查新双方都无异议,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2.2 查新合同部分条款变更

科技查新合同中“项目科学技术要点”、“项目查新点”和“查新要求”是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基础,查新双方在签署查新合同时都会加以明确。在具体查新实践中,有时候查新委托方根据查新机构文献检索结果,需要对“科学技术要点”、“查新点”或“查新要求”进行调整,这一调整相当于改变了查新工作的基础,因此,在签署查新合同时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明确的约定。目前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新签署新的查新合同;另外一种是在查新合同中增加补充说明。前者主要用在查新工作基本完成且修改后的内容和原来差别较大,后者主要用在对相关信息变动较小,而且查新工作还处于初始检索阶段。

为了确保查新合同的有序规范管理,查新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查新合同管理办法,同时强化查新人员的合同素养,在具体查新实践中严格执行查新合同签署和履行程序,为查新双方提供法律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保障。

3 查新工作中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或“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知识产权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无形财产,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必须经过法律直接确认,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18]。查新服务作为一项文献情报服务,在具体实践中与知识产权具有密切的联系。

3.1 查新委托人提交委托信息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查新工作中,为了顺利完成查新,查新机构会在查新合同中要求查新委托人在委托查新时提交与查新课题相关的项目申请书、项目技术文件、成果说明书、专利说明书和权力要求书、委托方已发表或即将发表的研究论文等文件。这些文件都是查新委托方相关权利人的智力创造成果,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查新机构工作人员在查新工作中获得委托人提交的相关文件后,除了要妥善保管,做好保密工作外,也不得将这些文件私自复印、传播或出版[19]。

3.2 查新文献检索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3.2.1 文献数据库检索中的知识产权

在网络环境下,查新检索中常用的资源基本实现了从纸本向网络数据库的载体转换,网络数据库资源成了查新工作中的主要检索工具。除了查新机构自建数据库外,其他网络数据库主要是通过向数据库商购买使用权,数据库商拥有该数据库资源的知识产权。查新机构引进的文献数据库都有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范围的限制,超出限制即为侵权。查新人员必须根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以及本单位和数据库商签订的订购使用合同规定,合理使用相关数据库资源避免侵犯数据库商的知识产权。对查新人员来说,利用文献数据库进行查新相关文献检索主要涉及数据库资源的复制权问题。正常情况下,查新人员根据合同约定,在本馆的IP区域内进行检索、阅览、下载、打印已获使用权的数据库数据,不进行恶意批量下载,一般不会构成侵权[4]。但是,如果查新人员违反与数据库商签署的合同规定,出现违反合同约定的数据库使用情况,如通过协议外IP地址进行检索,恶意下载数据库数据,从数据库中套录数据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就将构成对数据库商知识产权的侵犯。

3.2.2 手检工具书及刊物的知识产权

查新工作查证的是委托项目查新点的新颖性,《科技查新规范》对新颖性的有如下定义:新颖性是指在查新委托日以前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1]。而数据库资源在收录内容的时间上具有相对滞后性,无法满足新颖性查证要求的查新委托日前这一时间要求,因此,查新检索资源不能局限于文献数据库资源,一些纸本工具书、最新期刊、缺少机检途径的文献资源也是查新的检索范围。查新工作中利用手检工具书或其他文献资源主要涉及相关资源的复制权问题,若复制用途仅以查新为目的不为侵权[5]。但是在查新工作中,有时候查新委托方希望查新机构提供大量与查新项目相关的全文。查新机构大量复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全部或部分出售给查新委托方,根据著作权法,该行为属著作权侵权行为。因此,在查新手工检索过程中也要注意规避著作权侵权问题。

3.2.3 检索网络资源的知识产权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将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文献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外,很多信息,如企业产品信息、专业论坛等资源也选择网络进行。网络资源包括大量的专业学协会网站、各种报纸、新闻、各种组织机构的产品信息以及原始技术报告等。与专业数据库相比,网络资源具有覆盖面广,更新及时等特点。网络作为信息公开的途径之一,是对传统书刊报等公开文献的重要补充,因此,网络资源逐步成为查新工作中必检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上各种受版权保护的资料常常同公众可以免费使用的资料混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经允许使用和复制这些资料。因此,检索网络资源时要恪守“合理使用”原则,不做不恰当的外延,对网站上版权所有声明,不得随意下载的告示要多加注意,否则不知何时,在我们提供查新服务的同时成为侵权的被告。

3.3 查新报告的知识产权问题

查新报告是对科研项目的立项、科技成果鉴定、科研奖励、技术引进等提供的事实性情报依据。在查新工作中,查新人员以判别委托方提供查新项目查新点新颖性为目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从情报角度对研究课题或成果特性进行研究,编写出有根据,有对比,有建议的查新报告,客观全面地反映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行性,为项目综合评价提供依据[19]。查新报告中查新结论的撰写,倾注了查新机构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工作,查新报告本身也是一份极其重要的知识产权作品,也应当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享有《著作权法》赋予的合法权益[7]。《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18]。查新报告就属于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如果查新双方在查新合同中没有就查新报告著作权的归属进行约定的,查新报告著作权应属于查新机构。

此外,查新报告作为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也有“合理使用”的问题。查新报告著作权归查新机构所有,查新委托人未经查新机构授权,将同一份查新报告多次用于不同等级、不同规格的鉴定和评奖,实际上侵犯了查新机构对查新报告的许可使用权。因为在查新委托时委托人只是申请就特定机构或级别的科研立项或科研奖励进行查新,因此,该查新报告只许可查新委托人一次使用,如多次反复使用,则造成侵权。

总之,知识产权是包括查新在内几乎所有参考咨询服务无法回避的法律问题,查新机构和查新人员在查新实践中必须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严守对文献资源的合理使用规定,杜绝出现查新委托方、文献资源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侵权行为。同时,也应向用户明确查新报告作为查新人员智力劳动结果的著作权归属。

4 结 语

作为一项民事法律关系行为,查新工作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法律问题需要引起查新相关人员的关注。为确保查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查新机构和查新委托人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和操作,严守保密原则、重视查新合同管理、通过各种具体措施来规避查新工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共同促进查新业务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发挥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邵琼,徐翔.医学查新工作中的法律问题[J].医学情报工作,2005,(4):304-305.

[3]庄乐林.网络环境中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的知识产权保护[J].石河子科技,2010,(2):6-7.

[4]徐晓宇.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查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182-183.

[5]张群.科技查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情报探索,2004,(3):56-57.

[6]柳晓春.试论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责任问题[J].医学情报工作,1995,(2):30-33.

[7]吴永毅.网络环境下查新咨询工作的知识产权保护[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35.

[8]胡晓慧.科技查新合同常见问题对策及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06,(6):49-50.

[9]赵红.参考咨询服务中知识产权问题浅析[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6,(1):14-17.

[10]潘小枫.参考咨询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5,(11):29-31.

[11]朱海雅,刘伟成.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6):36-38.

[12]卢琰.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用户的隐私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07,(6):76-78.

[13]周芳笃.论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用户隐私权的保护[J].图书馆学刊,2011,(10):79-81.

[14]梁妍.虚拟参考咨询用户隐私权制度保护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情报探索,2010,(1):37-38.

[15]Klinefelter,Anne.Copyright and Electronic Library Resources:An Overview of How the Law Is Affecting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s[J].Leg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01,19(3/4):175-193.

[16]中国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篇8

摘要:目前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发包单位为了减少投资,盲目追求低价中标。基于这种客观情况,目前出现了一种的名叫“无标底”招投标的新式招标实施方案。本文分析了无标底招标的内涵,并通过对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的剖析,提出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风险;对策

无标底招标是招标单位在招标中不设标底或者即使设标底也不作为评标标准,而是将项目合同授予投标书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且具有最低评标价格的投标人。这种招投标方式采用最新的经济学理念,量、价分离,既科学又合理,而且极为高效,贴近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所以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市场和建筑商的欢迎。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有优点就会有缺点,这是相辅相成的,以下我们对“无标底”招标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逐一的分析。

1实施无标底招标所面临的风险

任何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都是建立在某一特定市场基础上的,所以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其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所囿,无论是建筑商还是建筑市场的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在不少方面还不能完全市场化,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如果不以审慎的态度加以辨析和筛选,贸然的照搬国际上通用的模式,很可能会在国内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进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1.1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任何改革都是对某一群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甚至是剥夺,因此毫无疑问,那些在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总不愿意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处,总是有意无意地对改革进行抵触,或者持观望心理,这是阻碍新制度推行的最根本原因,具体到国内的建筑市场上,则会大大地制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的顺利推行[1]。

1.2法律法规不健全。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的来说,由于接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时间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实行方法,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从方式到程序都比较混乱。缺少一套完整的无标底招标管理办法,无标底招标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许多的漏洞。比如手续不全开工,要求垫资,拖欠工程款等。写作秘书

1.3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主要是承包商与投资人互相串通,沆瀣一气,做出很多违法违规的事情来,长此以往,整个建筑市场都会受到严重损害[2]。

1.4招投标价格虚高。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的来说,由于接触“无标底”招投标制度时间不长,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实行方法,导致整个招标过程从方式到程序都比较混乱。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无法合理的确定基准价,从而造成招标价格超过合理水平,甚至会出现最低价格也高于基准价的现象。

2防范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无底招标的宣传力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率先更新观念,转变管理职能,为无标底招标的采用、发展积极营造条件;建筑市场主体观念转变,投资商应遵循市场规则,消除买方市场意识,依法办事。承包商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和解决自身竞争能力,寻求适应WTO规则的途径,以崭新的观念意识适应和挑战建筑市场。

2.2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和法规无标底招标要求有成熟、开放的建筑市场,需有法可依,为此应加快市场完善步伐,加大规范建设市场的力度,确保公开、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清出机制,确保规范、统一、有序、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查处低于成本价的恶意竞标行为。通过调整和完善己颁布法规中与现行要求不相适应的条款以及完善工程担保法和工程保险制度,搞好市场监管。同时应培育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守信的激励和失信的惩罚机制[2]。

2.3强化施工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机构应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约动态,力争在工程招标活动过程中加大施工合同在评标中的作用,增加重合同、守信誉的分值,使重合同守信誉的承包商在招投标活动中占优势地位。2.4加快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在无标底招标中,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争性投标基础,使承包商能够独立计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价格机制,实行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类别划分标准,放开价格控制,实行由当事人根据市场自主定价的原则。

2.5业主风险的防范措施招标文件应保留业主认为投标报价全部异常时,重新进行招标的权力。业主应在开标前编制一个标底,以合理的幅度作为报价上限,依次判断投标价格是否异常,投标文件需包含施工图预算,供业主分析报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另外保证评标方法的严谨、公正、可靠。确定评价办法前应预测开标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测算经济标和技术标的适宜权重,建立技术标每项评审内容相应造价的数学模型。

3无标底招标工作中如何防范投标价低于成本价

为保证公平竞争,防范供应商低于成本报价,经多方面多层次研究可采取以下策略:

3.1坚持无标底招标与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的配套使用,完善投标制度,避免低信誉行为的发生。

3.2严格投标商资质审查制度,对投标商的资质进行三连审(招标机构初审、招标管理部门复审、评标专家决审)和共同签名确认(审查人签字,存档备查),这样可以确保邀请投标商的资信和实力。

3.3严格把好技术评审关,评委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商的投标项目的质量、性能、技术方案做认真的评审,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凡是不实质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废标。

3.4仔细做好商务评审,对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要认真核实,有分项报价的要逐项审查,保证投标报价的正确性、完整性,公正性,排除投标商有意或大意漏报、误报现象,保证公平竞争[6]。

4结束语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和参与各方的行为,逐渐建立一个完善的招投标新机制,从而克服弊端,发挥优势,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走改革之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从发展趋势来看,无标底招标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红立,任宏.无标底招标实施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2]卢志刚,邢忠锋.浅议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3]耿鸿宾.试论无标底招标与低价中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春来.无标底招投标制度与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匹配性初探[J].建筑施工,2003,(3):229-230.

篇9

最新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具体内容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公路建设监督管理,维护公路建设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路建设的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路建设是指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和公路渡口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交)工验收和后评价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监督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公路建设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公路建设监督检查,并给予支持与配合,不得拒绝或阻碍。

第二章监督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第五条公路建设监督管理的职责包括:

(一)监督国家有关公路建设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执行;

(二)监督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的履行;

(三)监督公路建设市场秩序;

(四)监督公路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五)监督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

(六)指导、检查下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七)依法查处公路建设违法行为。

第六条交通部对全国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依据职责负责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和交通部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施工许可、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安全管理的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除应当由交通部实施的监督管理职责外,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交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在履行公路建设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要求:

(一) 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公路建设的文件和资料;

(二) 进入被检查单位的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三)对发现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其他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三章建设程序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职责权限审批或核准公路建设项目,不得越权审批、核准项目或擅自简化建设程序。

第九条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

(二)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

(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七)根据批准的项目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

(八)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和财产移交手续;

(九)竣工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后评价。

国务院对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另有简化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十条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规划,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组织投资人招标工作,依法确定投资人;

(三)投资人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按规定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

(四)根据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应当按项目隶属关系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查;

(五)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六)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

(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拆迁等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八)根据批准的项目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

(九)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图表、工程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

(十)竣工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后评价。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职责权限负责组织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设计文件、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人招标、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招标文件、项目申请报告等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编制办法或有关规定编制,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质量和深度要求。

第十二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依法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单位,采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办理施工许可,组织项目实施,组织项目交工验收,准备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

第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已批准的公路工程设计,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设计变更的,应当按照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对各合同段进行交工验收,并完成项目交工验收报告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交通主管部门在15天内没有对备案项目的交工验收报告提出异议,项目法人可开放交通进入试运营期。试运营期不得超过3年。

通车试运营2年后,交通主管部门应组织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可转为正式运营。对未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没有备案的工程开放交通进行试运营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试运营。

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应当符合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

第四章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对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查处建设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对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情况应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公路建设市场依法实行准入管理。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或其委托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应当满足拟建项目的管理需要,符合交通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从业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的相应资质后,方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公路建设市场必须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公路建设市场实行地方保护,不得限制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依法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第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从事公路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承担公路建设相关责任和义务,对建设项目质量、投资和工期负责。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依法开展招标活动,不得接受投标人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不得随意压缩建设工期,禁止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

第二十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公路工程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在其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无证或越级承揽工程。

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必须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禁止转包或违法分包。

第五章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公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根据交通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并对监督工作质量负责。

第二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和监理规范的要求,采用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形式对工程实施监理,对不符合工程质量与安全要求的工程应当责令施工单位返工。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二十四条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具备与质量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试验检测条件,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交通部制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鉴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阻挠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鉴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工程实施中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二十六条公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项目法人应在24小时内按项目管理隶属关系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质量事故同时报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受委托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调查处理一般工程质量事故;交通部会同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特别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对于使用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公路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对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

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合理安排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八条对于企业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依法对资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严格执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不准侵占、挪用等有关管理规定;

(二)是否严格执行概预算管理规定,有无将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

(三)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及时到位;

(四)是否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情况,工程预备费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五)是否在控制额度内按规定使用建设管理费,按规定的比例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有无非法扩大建设成本的问题;

(六)是否按规定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财产移交手续,形成的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帐管理;

(七)财会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并配备相适应的财会人员。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凭证帐册、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是否健全、规范。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二)按规定审核、汇总、编报、批复年度公路建设支出预算、财务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三)合理安排资金,及时调度、拨付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

(四)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与调整、财务决算;

(五)监督检查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违法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六)收集、汇总、报送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信息,审查、编报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七)督促项目法人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八)督促项目法人及时按规定办理财产移交手续,规范资产管理。

第七章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开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工程进展、工程质量情况、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处理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二条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标示牌应当标明该项工程的作业内容,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公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路建设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检举和投诉。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公路建设活动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第三十五条对举报内容属实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八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拒绝或阻碍依法进行公路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越权审批、核准或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可给予警告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项目法人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视情节可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工程设计,责令限期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组织项目交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停止使用,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对收费公路项目应当停止收费。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项目法人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随意压缩工期,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承包单位弄虚作假、无证或越级承揽工程任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或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承包单位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监理酬金的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履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职责、不承担质量监督责任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责令整改或者给予警告。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监理单位将不合格的工程、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按合格予以签认的,责令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单位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未经监理签认的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责令改正,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忽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对项目法人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资金拨付;对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其2年至5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的处罚;对情节严重的监理单位,还可给予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给予警告处罚,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项目法人侵占、挪用公路建设资金,非法扩大建设成本,责令限期整改,可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有关人员,具有行贿、索贿、受贿行为,损害国家、单位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20xx年8月1日起施行。

公路管理的技术分级高速

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25000辆以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连续行驶,全部设置立体交叉和控制出入,并以长途运输为主的公路。

一级

能够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5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要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快速行驶、部分控制出入和部分设置立体交叉的公路。

二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xx~5000辆,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型工矿区以及运输繁重的城郊公路。

三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xx辆以下,沟通县与县或县与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投资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新时期下,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严格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并对投资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项目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造价与投资的内涵概述

1、造价与投资的内涵

造价和投资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很多类似点,但是两者内涵不同。从目的来分析,做好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所投出的货币能够回收,并达到增值目的;然而做好造价是要求投资项目工程价格的水平能够保持在目标范围额度内;从行为的过程来分析,投资行为过程涵盖了资金投入、项目控制、项目实施以及资金回收四方面内容,而造价的行为过程涵盖了确定造价、过程控制以及竣工结算三方面内容,显而易见,投资的行为过程长于造价行为过程。

2、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和投资控制的影响项目投资者最大的追求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用最小的投资得到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项目从确立实施到工程结算的全过程。投资决策阶段就是控制造价的第一步,它是工程整体成本控制的第一关,是工程项目价格控制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在决策阶段就制定了错误的目标,会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和结算全盘的失败。

三、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分析

1、我国现行的投资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投资管理失控。

2、我国现行的工程投资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我国确定工程投资往往是以定额为依据,定额单价又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3、现行投资控制中,占十分重要地位的合同管理还未完全规范化和法制化。一方面,合同条款不够严密,实施过程中合同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不一,影响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足,有法不依。如工程的支付往往就不能按合同及时支付,承包方不得不通过回扣等手段获得工程款,由此也造成了建筑行业中行贿较为严重的局面。

4、造价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不能适应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技术素质差,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二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三是缺乏经济和法律知识,处理索赔能力差,尤其是缺乏对国际工程管理中的FIDIC合同条件的理解。

5、项目决策重视不够,甚至决策失误。这主要表现:项目的定位不准,造成项目实施中的反复;投资估算、概算的计算方法不准确,数据不准确;施工准备不充分;招投标过程不规范,流于形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失控。

四、工程实施期间暂估价项目投资控制的要点

1、招标管理要求

(1)建设单位与承包人认同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对暂估价项目的招标比选工作非常重要,承包人承诺联合其它合同段制定市场调查方案,明确市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时间安排、调查方式等,经建设单位确认后,正式向有关调查对象发出。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报建设单位。

为了做好后续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建设单位将派员参加有关市场调查,承包人需做好有关工作衔接与安排。

(2)合同文件中已初步明确有关暂估价项目的资格条件,承包人应结合设计方案等最新情况核查有关资格条件,确保招标既能选择到优质企业,又具备足够的竞争性。采用联合体招标或同类型招标项目的具体中标原则及优先顺序,将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3)承包人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程序要求,统筹安排,加强沟通和协调,提早启动有关准备工作,注重文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编制暂估价项目的总体实施计划,并在各暂估价项目招标工作启动前,编制各招标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节点(含市场调查、招标文件编审等),报建设单位确认,以利于工作配合和推进。

(4)为配合建设单位审定暂估价项目的投标控制价,承包人承诺尽快整理已完同类项目的造价资料并报送建设单位;同时,将造价调查纳入到市场调查中,客观、实事求是地整理有关调查情况,并在完成调查后一定时限内,与反馈资料一并报送建设单位。

(5)暂估价项目的投标控制价原则上应与招标文件一并上报建设单位审查。

(6)根据监察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为进一步确保暂估价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双方一致同意暂估价项目的评标工作原则上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2、暂估价分包项目

(1)根据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暂估价分包项目按照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双方明确暂估价分包项目采用联合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商,承包人同意作为上述暂估价分包项目招标的牵头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牵头工作,其它合同段予以配合。

(3)承包人应组织对潜在分包商进行相关业绩、资质情况的调查及询价,并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后报建设单位。

(4)暂估价分包项目原则上须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然后上报建设单位审查,承包人不需再另行上报工作大纲。

(5)双方同意,承包人为暂估价分包项目需要缴纳的税费(如果有)包含在暂估价项目合同价款内。

3、暂估价材料设备项目

(1)根据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暂估价材料设备采购按照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双方明确暂估价项目采用联合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承包人同意作为上述暂估价项目招标的牵头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牵头工作,其它合同段予以配合。

(3)承包人应组织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相关业绩、资质情况的调查及询价,并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后报建设单位。

(4)暂估价材料设备项目原则上须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包括商务部分及相应技术标准和要求等),经上报建设单位审查后实施,承包人不需再另行上报工作大纲。

(5)双方同意,承包人为暂估价采购项目需要缴纳的税费(如果有)包含在暂估价项目合同价款内。

五、建议

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是工程从决策到结算全过程的控制,是降低建设项目成本,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是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结算的全过程控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积极的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就能有效地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概预算之内,保证建设项目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最大化实现建设项目的质量、完成工期和投资目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管理是项目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项目投资者获得最大利益的核心因素。因此,投资者今后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的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