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6 19:2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

1 高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

1.1高中生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 经过初中阶段的快速增长,到了高中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身高和体重都基本稳定,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男孩子肌肉增长较快,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加大,喉结变大,声音变粗;相对而言,女孩子的身体脂肪较多,身体线条很美,婀娜多姿。身体发育的逐步成熟促进了高中生性心理的发展。

1.2高中生身体机能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容量在1400g,兴奋与抑制比较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呼吸系统方面,男生肺活量在3600ml左右,女生在2500ml左右;在心血管系统,高中生的心率与成人接近,平均在78次/min左右。

2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无论是其生物性还是社会性都未发展成熟,处在从青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因而具有如下心理特点。

2.1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不安现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乐于开创、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和师长,不盲从,不轻信任何现成的东西。

2.2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独立处理问题。因而,表现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捍卫自己的观点。

2.3具有社会性 高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希望向大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他们痛心疾首,看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受到挑战,他们立志投笔从戎等等。他们想做国家、集体、社会主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2.4具有不成熟性 虽然高中生的生理指标接近成人,但是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等方面,具有不成熟性。他们思维敏捷,但是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是容易冲动;他们信誓旦旦,但是意志品质还不够坚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容易出现彷徨、矛盾、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逆反和对抗。

2.5心理出现闭锁倾向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向成人敞开心扉,他们的内心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了,甚至出现闭锁心理。表现为:他们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太愿意与成人交流,喜欢写日记,并用抽屉锁起来。这种闭锁心理使他们变得很孤独,希望被人理解,又不主动与人沟通。

3 重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与普通高中相比,重点高中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厚,生源质量好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背景下,重点高中的师生承载着比一般学校更重的压力。"高标准、高要求、高竞争性、高升学率、高投入、高产出…",这些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得重点高中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3.1学习类问题 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①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睡眠不规律、神经衰弱和记忆力下降等等;②是部分学生有厌学倾向;③是考试焦虑症,特别是遇到一些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3.2人际关系类问题 ①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高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缺乏关爱、理解、沟通,学生则会非常失望;②是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会流露出孤独感,直接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③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会造成孤僻、任性和专横等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这种现象在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青春期心理问题 ①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即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②是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敛。一个微笑可以使其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他们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可遇到父母或老师时却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解决,便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③是早恋现象。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面临着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的成分,不成熟。

3.4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生的挫折有来自学习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还有个人因素。面对挫折,学生的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反应一旦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那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长期关注和恢复。如:有的学生有早恋倾向,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强烈反对和一致抵制,结果学生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做出出格的行为,致使两个学生的学业都受到了损失,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4 重点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1领导要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按照每生10~15元的标准拨专款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邀请名人开办讲座、请专家进校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4.1.2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要"整洁、美观、大气",巧夺天工;校园绿化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人文环境包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得以养成、历练。

4.2班主任的心理指导策略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力量,高尚的人格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打造完美的人格,使自己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4.2.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接纳学生的言行,给学生以正面支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2.2开展积极健康的班级活动 如:召开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辩论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培养竞争意识,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心理素质。

4.2.3做好个别心理辅导,把握心理脉搏 教师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关心,跟踪教育。要经常与之谈话、交心,也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4.2.4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长介绍其典型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及时分享这些经验,查找自身的不足。

4.3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

4.3.1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许和关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设置学习悬念、采用激情式的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兴趣的迁移现象,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4.3.3实施成功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具体做法有: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告别自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②采用积极的评价法,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训斥,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体验;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4.4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4.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运用心理测验和调查问卷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那些学习好、成就动机强的优秀学生,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保证其成才;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其树立自信心。

4.4.2设立心理辅导和咨询室,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设立心理咨询室,"谈心信箱"、"心理网站",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交流、信件交流和网上交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4.4.3举办心理讲座,开办心理活动月,积极发挥集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如:"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考试焦虑的调试方法"、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心理活动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举办心理剧大赛,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到心理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连峰.论高中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

[2]阳萍.浅谈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陕西教育,2011(10)

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如何培养;心理健康

高中阶段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学生的前途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考验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阶段,由于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其中高中体育教学就在当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出现的不足之处

1.逻辑思维的能力在高中生的学习当中不断的形成与发展,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开始加强,自我独立的意识开始不断的形成,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独立独行,存在有较强的自尊心,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而且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定认可与赞赏,但是脆弱和敏感也是会存在于他们的内心当中,周围的舆论统也会对他们带来影响,低估或者高估自己,自负感与自卑感的心理比较的强烈。

2.随着情绪的稳定性在高中生中不断地加强,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控制和注意力,不再如以前那样容易冲动、任性,情绪动荡、喜怒无常的境况也随之减少,然而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情绪上还是不够稳,比较薄弱的意志力仍然存在,普遍存在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焦躁不安的情况在考试的前后还是经常的发生。

3.随着高中生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成熟,丰富多彩的情况在内心世界当中不断地形成与发展。但是增强了隐蔽性,对于自己的心思不会轻易的展现出来。对有友谊的关键性也能很好的重视起来,渴望同四周的师生建立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高中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的子女,兄弟姐妹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生活中从未体验过,因此,很多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已经养成,狭隘和自私的情况就会经常的在他们身上显露出来,对于人际交往当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进行解决。

二、运用高中体育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

1.对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研究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环节,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掌握,保证他们的身心可以和谐的发展,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对培养学生健康理论知识利用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传达,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2.在体育课当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当中进行对待,对所教班级男女生的个性与兴趣、男女同学之间的比例、身体情况等心理和身体的具体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地的培养,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体育老师要对高中学生较强的自主意识的特点进行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出发点,让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对体育运功进行选择。比如男同学普遍的喜欢运动,还都是强度比较大运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要多多围绕这样的运动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设置篮球、足球、短跑、长跑等一些运动量较大的运动项目,在通常的情况下,强度较小的体育运动是女生喜欢的,因此老师可以设置预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功项目供女同学进行应用。将更多类型的运动器材和运动类型呈现给学生们,使体育运功的乐趣在学生的心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进而培养出学生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与教材的特点进行结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有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存在于体育学科的教学当中,为了尽最大努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练习基本的队形和体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及其动作思维的能力和观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自制力,有利于将学生的群体合作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进行提升等。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在体育课当中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游戏,能使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充分的进行体会,与同学之间的情感加深,将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不断的进行提升。

4.对要求要合理的进行制定,在教学的时候,将一定的能力水平和要求提给学生,但是一定要符合实际。一旦要求太低,就起不到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一旦要求太高,学生过多的失败,就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对一定体育的原则进行区别的对待,不一样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学习重点,保证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胜利与成功的果实,没有一定的绝对标准存在于成功与否当中,对于成功的认识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心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体现出体育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结语:

通过文章以上内容的描述可以发现,在当代高中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完善。其中体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巨大帮助,在进行体育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不但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很好的掌握,并且对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上也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在高中阶段打下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因此,就要利用好体育课这个有利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的教学合理、有效的融入进去。

【参看文献】

[1]欧永钦.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05).

篇3

关 键 词 高中生物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6-0038-02

高中生除了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外,还会因身心的快速发展而引发诸多心理困扰。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现行高中生物课程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致力于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观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普遍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物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当贯彻这一理念,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1. 品味科学家故事,学会面对挫折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和模仿习得的。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态度和品德[1]。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加之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耐挫折能力较弱。为此,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科学家的人物故事资源,以科学家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复做了三千多次实验,不断吸取失败教训,终于成功培育出世界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再如,“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八年辛勤耕耘不辍,经过大量的杂交试验,才最终发现两大遗传定律。教学中,我们可适时引入这些故事,让学生“亲历”科学家曲折的科学研究之路,体验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领悟到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2.立足学科知识,科学认识性健康

高中生逐步走向“性成熟”,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历程。学生的身心在短期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往往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准备,会对“性”产生诸多困惑、羞愧、焦虑甚至厌恶等心理。我们在生物课教学中,结合生物遗传与进化等模块教学,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性”。

例如,在教学《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我们通过学习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等,指导学生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正确对待性冲动,形成健康的性心理,遵守性道德规范。而在学习《免疫调节》时,可由人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传播等,教育学生洁身自爱,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凸显学生主体,实现自我教育

高中生物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形成主体自觉和探究精神,学会自我教育,助力其身心健康发展。

1.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20世纪初,杜威提出了“附带学习”的概念,即伴随具体内容的学习而形成的对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情感态度,最重要的态度是养成继续学习的欲望[2]。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脱水缩合”是生物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下活动:学生起立,打开双臂,扮演氨基酸:左、右手分别代表氨基和羧基,腿代表H,头代表R基;同桌两人手拉手,代表“脱水缩合”,拉着的手代表肽键,拉手的两个学生代表二肽。第一排学生手拉手,表示一条多肽链,让他们算出肽键数;第二排学生手拉手,与第一排学生形成两条多肽链,再算出肽键数,由此可得出“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强化了生物学认知,不用死记硬背就深刻理解了概念。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又释放了心理压力。

2. 积极动手实验,提高学习主动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生物课教学可充分利用课内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的品质。

例如,在《显微镜使用》这节实验课上,我们让学生除了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哺乳动物红细胞等永久装片外,还亲自动手制作临时装片来观察。他们不但制作了两种植物黑藻和水绵的临时装片,还制作了自己口腔上皮和红细胞的临时装片。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细胞后,非常兴奋,并用手机拍下观察到的显微图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借助生物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主体自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三、尊重学生差异,突出因材施教

古往今来,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学提倡的原则,但往往知易行难。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生物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因材施教元素,在教学中,我们可搭建多种平台,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例如,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参加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而在制作生物模型活动中,让学生各展所长,通过分工与合作,完成模型制作,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乐于挑战难题的学生,我们则鼓励他们参加各级生物学联赛,让他们体会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克服自傲自负的情绪,学会戒骄戒躁,稳步成长。而对于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我们则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开展生物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外来入侵物种,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探究白花鬼针草对小白菜的化感作用”。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虚心向老师和社区居民请教,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生物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我们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榕.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3.

篇4

关键词:心理 教育 方法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有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将其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勤奋向上的教育。如《墨池记》中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而后世之人莫能及也”;《送东阳马生序》中“我”“执经叩问,行深山巨谷中,不嗜衣饰豪华”,终有所为;荀子的《劝学》一文则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

2、谦虚谨慎的教育。如《石钟山记》中作者考察了石钟山山名的由来,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像《断魂抢》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或是像《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4、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只有决心而没有毅力,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们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终于领略了雪中泰山之趣味。这些都启示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获到更多更好的麦穗。

5、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数次被陷害,罢官,放逐,但他仍旧不改初衷,提倡“美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司马迁在受腐刑之后完成的;《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临危险境遇,仍矢志不移……这些都是直面惨淡人生的范例。

6、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如《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1、背景分析法。了解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艰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许多名篇巨著往往是“不平则鸣”、“忧愤”的产物。“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写出这段名言的作者司马迁学习了前辈们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态度,创作了《史记》,这是一部令史学界和文学界都震惊的奇书。可是其创作过程异常艰难,许多学生都想象不到。这时,教师可用饱含感情的语调介绍它的由来。很多学生听了之后,对司马迁肃然起敬,他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2、拓展法。即讲清文意,以此为中心,进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而言。只有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以此为辐射点,进行联想。如:《伶官传序》中论述了人事的作用,所谓的人事就是人的主观努力。文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意都是说要谦虚谨慎,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文意,让学生联想还有哪些名言阐述了此道理。经过思考,学生列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为治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等名言警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明白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当学生明白命运的咽喉在自己手中时,就会抓住机遇,用行动改变未来。

3、比较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既可以同类课文中比较,也可在不同课文中比较;既可以比较相同处,也可以比较不同处。《送东阳马生序》中可比较“我”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勤奋的重要性。将《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和《断魂枪》中的沙子龙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他们实际上是一种人:在新事物面前固步自封、胆小怕事,沙子龙还有点慨叹自己的武艺过时,别里科夫则一味维护旧事物。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要适应时展,尽快接受新事物。轻松的比较中,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

篇5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1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从相关部门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有超过60%以上的学生存在中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已经发展到了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

高校大学生处于个人生理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性格与各项身体各项机能都与成人极为接近。但是,高校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发育水平不一,很容易在遇到学习挫折、情感危机时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二、高校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层面下足了功夫,对心理问题却认识甚浅,即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但是整体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

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很多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完善,专业性较低。学校管理者对于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等也未予以关注,心理教育活动无法持续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在面对自身心理隐患时难以启齿,有着深深的自卑心理;再加上心理存有问题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脆弱、敏感、自卑的,所以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心理教师的关心和关注。

2.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推进存在误区

从当前高校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教学管理者都错误地认为心理教育就是思想教育,这样便由思想选修课程的教师来进行心理辅导。须知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是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等同。同时,心理治疗不等同于思想工作,心理疾病也并非思想问题,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三、加强高校管理中的心理教育

1.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中,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要想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学院管理者和教师要通过多项策略,发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团活动相互结合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社团活动是大学生交流交往的特殊平台。在同龄人的沟通交流中,学生能够以真实面目示人。因此,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利用这一优势,在社团团队中设立心理咨询联系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促使学生加强与校园内外组织的联系,不断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

心理教育者可以联系大学内部或社会上的活动社团,通过绘画、登山、打乒乓球、骑自行车等团队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应对挫折、打击和困难,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窗的友谊,感受大学生活中幸福美好的一面。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各学科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处于一个显著位置,仅仅凭借单一的心理素质教育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实践效果。因此,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将这项教育方式融入学校具体教学管理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结合各个学科,对学生的不良心态。同时在学生所涉及的各个专业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学科专业知识融为一体,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全面、综合的心理辅导。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在诸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隐形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在大学时期的教育和辅导,确保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 人文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思想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突破性探索。

在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今天,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现实存在、情感、价值、命运,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趋势的关注。在强调实践与技能教学的高职院校,人文关怀更是一个重要的添加剂,充分地深入到教育教学中。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在校学习阶段是一名高职学生一生中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人生阅历,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高职教育高速发展之时,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就像是肥料和植物的关系:人文关怀必然要深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又需要人文关怀来“吸取养料,茁壮成长”。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高校在校生的主体结构已实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

在2009年10月初,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556名09级高职新生进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普查和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约有19.16%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SCL-90得分比全国常模低。而心理状况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依次是以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

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着青年人相同的个性特点,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质。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就会出现失常问题。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高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然后,各个高职院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其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但缺乏行为化,呼吁个性化。

在高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已经开始普及。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特殊的课程课程化?还是行为化、个性化?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现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做一门辅修课程、选修课程,甚至是通过课外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缺乏专业知识、课程缺乏系统安排和设计、上课条件简陋、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乏味等,让高职学生产生无所谓乃至厌烦情绪,如此单一的课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弊没有利,缺乏行为化和个性化。

行为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将理论知识付诸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摆脱阴影,离开怪圈,实现自我。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趋于多样性、传递性。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高职院校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开展例如团队辅导、参观、竞赛、联欢、交流、调研等多样化、情感传递性强的活动,充分让高职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相互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3.专业的心理咨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密切关联,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均为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身兼多职,不仅肩杠着其他繁杂的学生工作的压力,甚至更多的还承载着教学、科研等其他领域的学术压力。这就意味着心理咨询在现今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稀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仅仅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说话聊天,通过交流就可以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引导。

虽然心理咨询主要通过话语的形式进行交流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说话聊天并非是心理咨询的代名词。心理咨询是一种以保密为首要原则的人性化、个人化、内涵化的倾诉与聆听过程,并且必须在正式的心理咨询室中进行,使咨询者深切感受到平等、信任与认同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

四、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的途径

首先,加强学生“校园归属感”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谐校园是当今社会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中,学生在校才会有“归属感”,才会以校为家。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求学成才服务的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做到思想上关心到位,情感上关怀到位,增加相互间的沟通,使学生逐步形成校园责任感意识。

其次,深入学生家庭,探究学生心灵,与学生共成长。每个学生,都有着一个或许幸福美满,或许悲惨不幸的家庭。然后每个家庭背后,必定隐藏着从小根深蒂固的家庭环境教育与影响。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一起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共同成长。一般来说,高职学生会因为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或者高考失利,又承受着家庭的责怪,亲朋好友的惋惜,别人的轻视,所以不少人在心理上一直有种自卑心态。这种心态是学生在长期以来的家庭、社会环境中造成的。如何摈弃这种来自于周围环境压力的心理问题?在挖掘自身的优点,寻找童年时快乐的记忆,找回自信的同时,要合理定位,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次,利用网络这项日常化高科技,融于学生群体之中,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90后高职学生的代沟差异。在如今社会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应顺应时代的节奏,融到QQ、BLOG、空间日志、校内网等流行网络中去,及时挖掘学生动态信息,融于学生群体之中。

最后,关注高职学生内心真正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高职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在社会越来越体现自主性的今天,没有了毕业“包分配”,又在全球金融危机等这样的不利形势下,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内心真正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及行为,适当调节其心理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摸清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小茅.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另一种思考[J].教育科学,2002.

[2]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

[3]王凯.我院高职学生素质分析及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的实践与探索[EB/OL].202.43217.123/seqrch/cache.

[4]谢念湘,谢东东.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2.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与体会

G633.9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除了专业心理学教师外,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结合学科内容及根据相关知识点,有意识地挖掘可渗透的教学内容,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其智力与能力的同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生物学教师应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可教育的内容,对学生既给予知识上的教育,也帮助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成长。但也应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内容,需是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须避免抛开教材侈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作为生物学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科学处理好教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笔者就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 “动 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认识与体会。

一、结合人类大脑结构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可结合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讲述: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 1.5kg,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000em ,其中含有 150多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牛顿的大脑,无论从体积、重量、还是构造上都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根据实验与研究认为,除了天才儿童和低常儿童各占2% ~3%外,其余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相差无几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让学生通过对人类大脑的了解,明确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学生个体间之所以成绩不同,与个体的后天努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一次对学生发奋读书的很好动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结合学生自身体会,让学生学会记忆方法

在“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中,可由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明确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以及W习和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形式等,并让学生谈淡自己在学习中是如何记忆的。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有效的学习记忆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善于用脑。不宜长时间只学习同一内容,要交换脑力活动的内容,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②勤于用脑。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思维越来越敏捷,记忆更加深刻。③合理安排作息时问。合理安排学习、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对学习效率的提高、神经系统的保护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通过交流,不仅使学生很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的一些不足,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同学的一些做法,并认同人类的学习和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结合科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教学活动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至于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其中可结合“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例如,在 “激 素调节的发现”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若干问题引领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的历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的观点。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受挫、失败和成功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认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以此教育他们 “道路是曲折 的,前途是光明的”。敢于质疑,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毅力。同时,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的发现或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建立血糖调节模型,体验合作的乐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相互问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如果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就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授课的缺陷。

例如,在“激素调节的实例”教学中,设计“血糖平衡的调节”,可利用学习小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为节约课堂时问)相关材料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小组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示范活动方式,生生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模型构建的过程和结果,并在黑板上绘图或实物展示,讲述血糖调节的机理。通过模型构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加深各自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从中体验生生间交流团结合作的乐趣,使他们经历愉悦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善于利用“科学 技术社会”,远离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中,可利用教材中“科学、技术与社会”涉及的“拒绝,慎用心理药物”开展一次预防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录像资料,以生动形象的事例,把贩毒、吸毒人员的可悲下场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许多青少年是因好奇或在心情烦闷、彷徨无助等情况下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而吸毒的,利用教材的这份素材并借助多媒体、图片资料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远离的危害。

五、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生物学课外活动更应重视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各种生物学现象,并能搜集、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联系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师生通过讨论,认识:要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

最后,可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校内举办一次相关的宣传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知识,克服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多方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铁军. 生物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4(6):25-26.

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女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就提出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首次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高到理论性层面予以阐述,由此为“现代健康论”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学校教育,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体能、技能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基础学科,具有健体和健心的双重塑造功能,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复合交叠的影响,在校园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训练教学、轻心理教育”的不良状况,致使校园体育及其教学活动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困惑,教育功能也大为减弱和淡化。

新课程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有着重强调,指出所谓 “健康”,并非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有广泛、且更加科学的定义,“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完好的状态”。然而,从社会观察和校园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尤其现代女生不仅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存在远离、躲避和畏惧的消极现象。那如何正确看待职业高中女生的心理活动,加强其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试作出一些简要论述。

简析职业高中女生消极体育健康心态的成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学生大都生长于优越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普遍有着“90后”“00后”特质,对待身外之事严重地缺乏关爱之心、应有热情和进取精神。其次,职业高中生虽不乏聪慧元素,但许多人属于“唯情趣一族”,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位于“双差生”(文化成绩差、学习品质差)行列,尤其对于以训练为主、消耗较大的体育学习来说自然是寡情薄意。再次,职业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往往表现出含羞、烦躁、焦虑、抑郁、恐惧等不适情绪,性格心理不稳定;如果缺乏合理性引导和有效性帮助,她们就容易走向逆反甚至是不良的心理状态。最后,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意识及其教学模式,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既没有挖掘和显现课程教学中的休闲、娱乐、益智、塑身和美魅等元素,也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缺乏对职校体育的独特思考和教学创新,更缺乏对女性学生的特别关爱,从而使强健身体和愉悦心智的体育课程失去了应有的色彩。

职业高中女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以情趣教学为抓手,努力打造职业高中体育的快乐女生

由于性别差异和生理特征,职业高中女生往往表现出懒动疲劳、协调能力下降、动作迟缓、耐受力较差、锻炼积极性不高和含蓄害羞、敏感烦躁、怕被嘲笑等行为意识。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根据职业高中女生特点,安排难度适中和运动量相对较小的项目,在显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同时,充分激发体育学习情趣,不断增进她们的成功信念。比如,把划定石灰线的立定跳远改为呼啦圈连跳活动,可以迎合职业高中女生的情感需求,能够让她们在乐此不疲的训练中争先恐后,超额完成学习任务。再如,健美操、瑜伽、排球、羽毛球和韵律操等类的体育运动,长期受到女生的欣赏、青睐和推崇,既可有效地锻炼体魄、塑造美体、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从中赢得“1+1>2”的教学效果。

2、与专业相结合,因材施教,积极培养职业高中健康女生

体育课程既存在健体健心的一般性共同特征,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女生在专业取向、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活动,既可达到体能和技能训练的目的,又能为塑造她们的健康心态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比如:对于酒店专业的职业高中女生,教育并引导她们开展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保持其良好的精神气质及身体状态;对于导游专业的职业高中女生,侧重安排体形练习,可以有效训练肢体的柔韧性以及灵活性,培养她们的气质;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职业高中女生,则可教育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部位的强化训练,如头部、颈部和腰部的健身操以及身体倒立运动,以有效防治神经疲劳、视力下降、腰酸背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

3、以战略眼光为指向,努力打造职业高中女生的体育品质

篇9

关键词:职业高中;心理健康;建议研究

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与引导,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作为职业高中来说,必须认识到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限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这样就造成了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方面,应全面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确定出明确的教育目标,提高教育的效果。

2.消除不良影响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医学化与德育化,并及时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做好准确的定位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控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学生调节自我,从而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2.联合有效的力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相关教育设施,及时总结经验,利用好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尝试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总之,要做好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改革工作,因为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作者简介]陈文娟(1983—),女,学士,讲师,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思想品德教学部,研究方向为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李 凡(198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江西南昌 330100)

江西省教育厅2012年度教改课题“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 JXJG-12-34-6)

2011年5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该文件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组根据该文件精神,在2012年下学期尝试调整传统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获得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逻辑为载体、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已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笔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探索《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课程改造,构造成紧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强调以项目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动力为其特点,以典型案例、游戏、情境为载体,以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搭建学习模块,以当前高职大学生急需培养的心理调控能力组建学习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力争使相当部分学生具有创造、创新能力。

一、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该项目的开展设计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体验。因此,项目完成目标替代知识掌握目标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驱动力。通过本项目课程的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形的东西,而是对实际能力训练的帮助和支持;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延续,而是将生活实际中的种种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在某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边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边进行心理调控技能的训练,使实践和理论真正做到一体化。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的应用首先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预先计划好的教学活动,介绍相关专题涉及的心理学知识,创设一种符合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课堂情景,进一步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并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该课堂教学主题方面的情况。其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引发出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这方面的情况,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事例模拟的体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身心和活动的变化,从而达到通过项目教学法获得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目的。

比如讲述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先确定任务一,分析判断马加爵的情绪问题。首先引入案例“马加爵事件”,一个多年来梦寐以求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学生,为什么因打牌时被别人说作弊而选择了犯罪?学生分组谈论分析后,教师对相关情绪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教学,结合知识,进一步总结分析“马加爵事件”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任务二是进行情绪脸谱练习和学生具体情绪问题分析。通过不记名形式让学生在教师发给的白纸上把自己面临的情绪问题记下来,然后教师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突出的问题,再让学生抽取。可以把这些抽到的问题以分组讨论、班级共同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自然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情绪的管理。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还体现在优化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与教学的特定时境联系起来,通过项目教学法用一些特定的形式能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比如为了使学生对“自我”有更深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要求每位同学写出关于二十个“我是谁”,然后猜猜“她是谁”,进行“南北台比较”等,设计一系列切合大学生各方面条件和主题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介绍又有利于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以消化认识,极大地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以达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项目教学法的初衷。

3.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总得来说,“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MBA主要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课题组在《高职生细腻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颇受学生欢迎,在教学内容、形式和对课程的总体映像上,都显著的好于一般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看法的改变明显,效果显著。在自我评价的提高、班级氛围的改善方面,项目化教学课程效果也更加明显。以后将继续贯彻生动活泼、积极实用的原则,以由简入难,由小到大,由形式到内涵的逻辑顺序来编排项目任务设计。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内在领悟,不过度注重细小、零散知识点的传授。

[参考文献]

[1]吴晓琼.“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研究[J].学科教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