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6 19:2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篇1

〔关键词〕初中;青春期性教育;异往;性观念;性道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初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探讨初中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法,2009年5月,笔者采用自编“初中生青春期教育调查问卷”在我校(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作了一次关于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其中初一90人,初二78人,总共168人。初一和初二共有男生99人,女生69人。问卷调查过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青春期教育现状

1.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

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有44%到56%的学生选择由学校下发的资料,其次是来自父母、家庭的教育,第三个途径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第四个途径是来自影视和网络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父母是我校学生获得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渠道。由影视、网络途径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一是37%,略高于初二的21%,两个年级的男生都要高于女生。男生更多从网络、影视上获得青春期性知识。初中阶段的男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较强,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就更需要家长加强监控,避免低级、庸俗、黄色的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

2.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程度:初一、初二年级“非常了解”的平均达到6%,“一般了解”的初一48%,初二 60%,“不了解”的初一10%,初二14%,两个年级男生对青春期知识“不了解”的人数都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我校初中年级有一半学生对青春期性知识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

3.学生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

学生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两个年级排在前三位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异往。而对怀孕与避孕的知识、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学生的知晓率不高。首要原因与学生的年龄有关,这些学生处于13~15岁之间,年龄小,对这些知识还不太了解。另外,学校还没有在初中年级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对生殖及性健康知识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障碍,这就充分体现出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以性发育为标志的生理已经基本成熟,另一方面以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内心冲突为标志的心理尚未成熟。即青春期生理发育越来越提前,心理成熟越来越滞后。这一矛盾、冲突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更多的危机和困惑,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的心理老师,更需要将心理辅导课与青春期性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安度青春期。

4.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态度

希望学校开展青春期性知识方面教育的有29%到38%,持无所谓态度的有52%到61%,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9%)是不希望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羞于启齿”和回避心理而持“无所谓”的态度,并非不想获取青春期知识。

5.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态度

有49%到61%的学生选择“面对青春期基本上可以应对,还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只有9%到12%的学生选择“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会不知所措”,而且男生要高于女生。看来初中女生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发展都比男孩子更加成熟,能从更多渠道获得青春期知识,能更加从容、主动地应对青春期。

(二)初中生对异往的态度

1.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的感觉

与异性同学交往,学生回答“没有感觉”的初一占60%,初二占73%,男女生差异不大。其次是“有些紧张”“不好意思”“异常兴奋”。在传统观念中“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学交往应该有些紧张、局促、害羞、不好意思的感觉,而我校学生有一半多选择“没有感觉”。通过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紧张、拘束越来越少。经常可以在初中的班级里看到男女生追追打打、推推搡搡的现象。

(2)初中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早一两年进入青春期,相比而言女孩子更加成熟、自信、活泼、大方,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在一个班里成绩优秀、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往往都是女孩子。在女孩子心目中有品味、有魅力的阳光帅气男孩最有吸引力,而这样的男孩子在她们周围似乎找不到,于是这些女生对周围的男生往往不屑一顾,她们也更喜欢与同档次的女同学交往。另外,我校初一年级的一部分小男孩刚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还懵懵懂懂,不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或者是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他们往往更热衷于玩网络游戏,更喜欢与同龄男孩子交往。还有些男生认为周围的女生“太强势”“太野蛮”,性格不太讨人喜欢,有些男孩“以貌取人”,感觉周围的女生“不漂亮”“不可爱”。于是乎就对女生退避三舍。这就造成了男女生彼此隔膜、彼此疏离的现象。

(3)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说:“同班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男女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很自然,很平静,也就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说:“男女同学相处不可能完全像同性同学那样自然、平静。只是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心中有顾虑,担心别人看到自己选择“兴奋”“紧张”“不好意思”会说自己心理变态,所以只好选择“没有感觉。”

(4)目前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早恋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早恋的倾向便如临大敌。基于这种压力,初中生一般都会选择与异性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将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喜欢”“爱慕”压抑下去,避免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

2.与异性同学交往更愿意采用的方式

与异性同学交往大部分学生选择班级集体活动和课外小团体交往的方式,课外同学朋友的聚会、生日聚餐等小团体交往方式最受欢迎。“不想与异往”的占10%到13%。

3.学生对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对异往的指导的看法

在与异往的问题上,有32%到49%的学生选择“不需要”“不希望父母或老师干扰”,这大概与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增强有关。有些学生担心父母或老师知道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一般不会让大人知道。有15%到26%的学生选择“主动寻求他们帮助”。其实异往问题是困扰初中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宽容对待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可现实情况是父母和老师一发现早恋的苗头,就如临大敌,横加指责,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此学生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

4.学生对恋爱的看法

有49%到62%的学生选择“反对”中学生谈恋爱,我校学生整体上还比较单纯、幼稚,真正开始谈恋爱的很少,个别学生对某个异性同学会有“好感”“喜欢”“爱慕”等懵懵懂懂的情感,私下里会有发手机短信、QQ聊天、长时间打电话、写情书等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年龄还小,还不懂爱情,学生时代要以学业为重,目前还不会考虑恋爱问题。

(三)初中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1.假如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提出身体接触等过分的要求,学生的态度

2.学生对性的看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有72%到79%的学生认为“性”“很正常”,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认为是“不健康”、“很丑恶”。说明初中生对“性”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能正确看待,不认为性是羞耻、丑恶的。

三、建议与对策

1.青春期教育要遵循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适宜,即对不同年龄、不同状况的学生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所区别。适时,即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教育。适度,即性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

篇2

关键词:家长教养方式 青春期逆反

一、问题提出

青春期逆反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受到家长及学校的重视,很多研究对青春期逆反产生的原因,逆反的影响因素,逆反的应对等进行探索。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人们心理成熟的关键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1。此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成长的心理困惑,表现出各种防御行为,逆反心理就是其中一种2。

现代教育报(2016年3月30日)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自我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等等,现代教育报(2016年9月12日)讲到温暖的家庭正能量对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周国平讲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在给孩子打生命的底色,二在让孩子健康成长。

叶一舵 白丽英(2002)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李宏亮(2010)研究表明,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影响。少儿的个性是依靠后天的教育与和谐的环境形成的,我们不能忽略了家长对少儿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对立违抗障碍最主要的预测因素,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自主程度越低,其逆反心理就越强烈。那么,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青春期逆反是否有影响?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青春期逆反界定

丁淑婧等3从我国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逆反心理的理论及其研究,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结合文献对逆反心理种类和表现的介绍,将青春期逆反心理定义为: 青春期的学生感知到他们的自受到他人限制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认同、敌对情绪和反抗的行为倾向。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本研究中采用丁淑婧等将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定义: 青春期的学生感知到他们的自受到他人限制时,所表现出来的不认同、敌对情绪和反抗的行为倾向。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本研究从认知逆反、情绪逆反和行为逆反三个维度测量。

(二)家长教养方式界定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研究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Frances(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一种与教养有关的稳定态度和信念的综合体。川沙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变化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曾琦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形象,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陈陈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的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王志梅(200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王数青(2006)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候东辉(2008)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青少年的态度以及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

研究者对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也有很多维度,比如情感温暖一敌意和依恋一干涉两个维度;爱一敌意和自主一控制两个维度。

本研究把父母教养方式界定为在父母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对子女情感表现的组合方式。取黄希庭研究中理解交流和控制干涉两个维度来了解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理解交流是作为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第一要素,而青春逆反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强烈,对控制干涉有强烈的感知。

三、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对象: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及其家长。

五、研究过程

(一)被试

采取整年级取样法,选取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最后获得有效统计样本159名。

(二)工具

1、青春期逆反心理问卷

本量表该得到 Donnell 等关于逆反心理产生模型的支持。采用里克特 5点积分的形式,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依次记 1-5 分,本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认知逆反7个条目、情绪逆反8个条目、行为逆反5个条目。

2、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量表

借鉴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的《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量表》,问卷题目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五点记分法进行评定。问卷中的初中生亲子关系主要由理解交流、控制干涉、尊重喜爱、耐心宽容四个因子构成。该问卷关注于亲子关系质量,可检测初中生亲子关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选取理解交流、控制干涉两个因子,理解交流是作为初中生亲子关系的第一要素,而青春逆反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强烈,对控制干涉有强烈的感知。

3、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Excell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19.0进行管理和分析。

六、研究结果

为了考察家长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逆反各维度及逆反总体的影响,采用相关的统计方法,结果见表一。

(一)理解交流与逆反各维度

1、 理解交流与认知逆反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2、 理解交流与情绪逆反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3、 理解交流与行为逆反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4、 理解交流与逆反总体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

(二)控制干涉与逆反各维度

控制干涉与逆反各维度及逆反总体无显著相关。

七、研究讨论

(一)理解交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青春期学生逆反有重要影响,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越能理解交流孩子越不易逆反,家长的理解交流可以降低孩子各个维度的逆反:认知逆反、情绪逆反和行为逆反。

家庭教育理论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中学生从一个基本依靠本能生活的婴儿发展成一个合乎社会角色要求的、被社会环境认可和接纳的社会人,家庭教育起了重要的塑造和影响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的榜样,中学生从出生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中学生学会了社会规范,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并非由父母某个行为决定的,而要受到父母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

以往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情感理解的教养方式对七个人格维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父母惩罚、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某些人格维度有负性的影响作用。王中会研究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青少年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有积极作用,父亲的惩罚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对青少年的宜人性、人际关系有消极作用。父母采取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不仅直接降低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而且也会对内、外倾、责任和独立等人格特征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降低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水平。

那么,家长理解交流的教养方式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到学生青春期逆反,是否通过了学生人格的中介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控制干涉的作用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家长教养方式中的控制干涉因子对学生青春期逆反并未呈F显著相关。值得探讨,在已有研究中,在中国的文化里,子女对父母的严格会解读为关心,相对于忽视,严格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的文化里孩子对家长的控制干涉有着怎样的感知和解读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知的。

八、研究结论

家长的教养方式中理解交流因子和孩子青春期逆反呈现显著负相关,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交流将有助于降低孩子青春期的逆反。

参考文献:

[1]李荐中.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发生率与健康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6,1

[2]肖姝琦. 初二年级学生自主性两方面对逆反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2014.6:10-12

[3]刘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4]李重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怀化学院学报,2006

[5]王维勋.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中国临床康复,2005

[6]赵正铭.论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篇3

青春期教育是指青少年在这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包括性知识、性心理健康、人生观等教育。在我国,孩子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受青春期教育,而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近几年,这一问题才引起重视。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合适。前一段时间电视台和报纸在讨论孩子接受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间,可谓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说:“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始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按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后者的年龄还应提前,也就是现在的小学5―6年级才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

事实上,现在小学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调皮的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也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因为10―12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快速发育,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更加剧了孩子了解自身的渴望。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极易走入误区,出现性困惑、性无知以及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青春期教育应该从小学5―6年级时开始,此时帮助孩子们做好准备,以面对青春期到来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目前在小学内,青春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教材和授课时间都很少。人们总认为孩子们还小,接受这些知识为时尚早,因而不愿过多提及。其实,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并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尽早告诉孩子们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平安、健康地度过人生的敏感阶段,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篇4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青少年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初中女生正处于脆弱而多变的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道德问题都容易出现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她们。只有针对初中女生的青春期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才能使她们摆脱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等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对于女性而言,青春期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特别是女生由于父母外出不在身边,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女生们会感到惊慌而无所适,又不敢咨询老师,慢慢的就就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2.心理方面

女生们在青春期中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对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

2.1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许多孩子的父母由于长期外出打工,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当孩子有所偏差时,有些家长采用简单的训斥甚至打骂,加剧了该年龄段固有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2.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如果教师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就会使她们的心理遭到严重创伤。

2.3早恋问题。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由于留守的农村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及时教育引导的情况下,一些女生就会涉足早恋。

3.道德教育问题

处在当下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特别是女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3.1享乐意识严重。有些女生在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有的甚至为谋取个人的私利走上违法犯罪的路。

3.2家庭教育的松弛和误导,妨碍了女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对孩子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教育,不能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

3.3社会不良环境的耳濡目染,玷污了女生的洁白心灵。如一些涉及黄、赌、毒的报刊、书籍、影视作品、网站、不法网吧,严重腐蚀年轻一代。

3.4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3.5在对男女生关系的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

二、解决方法尝试

1.指导女生正确对待生理问题

帮助女生们了解女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先从女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和现象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女孩青春期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详细地解说了女孩青春期的生殖生理变化,指导她们青春期应该怎样保持个人卫生,注重自我保健,引导她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2.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自觉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2学会正常交往,引导健康情感

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早恋问题对部分女生心理困扰很大,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对女生的早恋困扰,教师和家长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应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对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3. 经常对女生们进行德育教育

(1)教育女生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女生,对父母、老师、朋友等周边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做好日常的每一件事。(2)教育女生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女生,培养学习责任心 ,培养家庭责任心 培养社会责任心。(3)做一个讲礼仪的女生,注意女生的仪表、言谈、仪态举止、见面礼仪、特殊公共场所礼仪。(4)做一个知性的女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拥有品位,试着发现生活里的美,跟有思想的优秀人交朋友,远离泡沫偶像剧,学会忍耐与宽容,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就让青春放肆一些,笑容灿烂一些。(5)教育女生们做一个独立的女生,学会愉快的接纳自己,充分利用表现自我的舞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6)教育女生做一个有理想的女生,要有努力学习的意志。(7)做一个文明诚实勤学守纪的中学生,要能正确区分美与丑(8)做个守法的女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篇5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

一、抓学校教育,切实把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

学校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现状告诉我们,学生进入青春期,虽然是自然规律,但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保证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让他们走出封闭,摆脱青春的困惑,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地踏入青春起跑线,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一)利用健康教育课堂向学生渗透青春期生理知识

青春期生理知识传授一般从五年级开始比较适宜。因为到了五年级,一部分学生身体开始发育,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有些学生会为自己身体变化感到不安,有的学生由于性知识不足,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某些疾病,而有些学生则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感到害羞,心理上有一定的负担,性格开始孤僻。因此,这时候教师很有必要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传授青春期性知识,帮助身体已发育的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是长大的表现,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帮助那些身体未发育的学生对自己以后身体发育变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男女生关系

小学生到了中年级,男女生之间就会产生一道无形的墙,表现在课桌上有了“三八线”;女生喜欢和女生一起玩,男生喜欢和男生一起玩;不愿意同异性同桌等。到了高年级,随着生理上发生变化,对异性的兴趣增加,逐渐进入朦胧的异性吸引阶段。有的学生会感到不安,当他们与异性接触的时候会出现脸红、不自在,举止呆板,辞不达意, 这种青春期的不良现象在女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有的学生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或是受探秘心理的支配,产生对异性的探奇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对异性的追求,多为男同学。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对小学生学习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必须马上给予积极的疏导。我们还应该发挥活动课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男女生交往的机会, 在活动中增进男女生之间的友谊,满足他们对异性的探奇心理。

(三)抓住青春期教育的重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驿站,但是这个驿站非常重要。怎样保护孩子平安度过青春期?这就要求青年期教育必须抓住重点。面对青春期教育大量资料,我们可以选出一些重要话题。例如:什么是青春期?何谓青春期健康?让学生懂得不光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什么是性?如何对待性问题?强化一生做一堂堂正正的人。告诉同学们世界很美妙,但也有垃圾。不要跟陌生人出去。不单独在异性同学家过夜。自己衣着不要太露。记住家长的电话,会拨打110。我从哪里来,如何做一个好子女? 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在不可选择的家庭中,如何做好一块调色板,调出家庭生活的暖色调,让家人生活得更开心,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学会喜欢自己。告诉学生,人的发育情况不同,发育较早的孩子,不要羞于面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不好的孩子,也不要责怪自己的父母。更不要因为自己的长相而去怨天尤人。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管你的身体是否处于你所期望的那种状况,要学会喜欢和珍视你的身体。同时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不要让别人随便触摸自己的身体。正确对待异性,友谊情感必不可少。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也随之变化,想与异往,又有点害羞与尴尬,加入集体活动中来,可以减少你的心理不适。用科学的方式去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年立志,脚踏实地,走好成才之路等等。

二、让家长参与青春期生理知识传授

篇6

13岁的佳佳刚上初中一年级,近来不知怎的,突然变得越来越爱漂亮,还总觉得自己胖,吵着说要减肥,不肯吃饭。佳佳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同事诉苦:13岁的孩子正在长身体,怎么能不吃饭?更何况,这孩子一点都不胖!

小刚妈妈近来一筹莫展。儿子15岁,近一年来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嫌妈妈唠叨,嫌爸爸不理解自己,觉得外面的人都比家里人好。妈妈很伤心,以前儿子和她特别亲,什么心里话都跟她讲,怎么突然变了?

婷婷妈妈最近更是忧心忡忡,因为她无意中发现15岁的女儿和同班一位男生特别要好,似乎有早恋迹象!婷婷妈妈很着急,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唯恐事情处理得不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医生的话:青春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时期之一,是人体从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同时,青春期也是事情最多、变化最大、孩子们心理最脆弱的时期。家长、老师和社会应当以最大的耐心和宽容,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特点:生理渐成熟,心理仍幼稚

青春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时期之一,是人体从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早一点,一般10~12岁就进入这个阶段,男孩的青春期一般要比女孩晚2~3年。

除生理发育外,青春期也是性心理走向成熟的开始。女孩子更爱漂亮了,男孩子也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男孩女孩都很关注异性是怎么评价自己的,都有希望跟异往的愿望。在初中的时候,男生和男生玩得多,女生和女生玩得多。但到了高中,大家都会用一种探索的眼光去看异性了,男孩女孩都显得比较敏感和脆弱,一方面非常渴望对方接近自己,另一方面又怕被别人知道。还有些女孩子非常爱漂亮,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怕胖,不愿意吃东西。从表面上看,她似乎有厌食症的倾向。但若仔细询问,我们会发现,她并不是厌食症,而是太关注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和对自己形象的评价。她没有和异性有深入的交流,并不知道男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只是缺乏自信,想当然地认为“越瘦越美”,于是就不愿意吃东西。

对策: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孩子的心理发育(包括个性特点)分3个阶段:开始的时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接下来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最后回过头来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青春期,基本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

篇7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机构,应该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渠道。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学校是郑重讨论性的问题的地方,是使男孩子明白卫生、节欲等问题的地方,也是使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明白性病危脸的地方。”事实上,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早已是“国际惯例”。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

然而在相对保守的东方世界,性教育却发展得有些缓慢。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学期要安排6~7课时上健康教育课。拿山西省临汾地区来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根本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只有在七年级生物下册的第一章《人的由来》中有三节有关青春期的生理知识的内容。

为此,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但是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老师,面对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应责无旁贷。对于课本上这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怎样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呢?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利用教材,科学严肃地讲解生理卫生

现在的孩子发育普遍提早,大多数七年级学生的青春期生理特点已十分明显,但心理的发育却相对比较滞后。面对自己身心的巨大变化,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恐慌和不安,同时还有许多烦恼和疑问又羞于向老师和家长请教。这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科学地认识自己,认识异性。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这部分内容时,书上有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图片,有的学生羞羞答答、半遮半掩,不敢用眼睛去直视课本,学生的这些反应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所以教师更应该大方、坦然、严肃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见我如此认真严肃,也随之认真地研究起来。

二、观看有关科普知识录像,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在教学中,播放有关青春期生理的科普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转移和升华,解除压抑和紧张,从而调节深层的本能。在男女同学相处时,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重点应在性道德教育方面,应教育他们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使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在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必须用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以符合社会要求。在与人交往中,要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要自尊、自爱、自重。而对来自体内的性骚动,要理智地加以克制;对来自社会的性刺激要有控制能力。

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青春期教育延伸到课外

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解决学生共同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这就决定了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只有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信任教师时,才会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诲,才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搭建起师生之间信赖的桥梁,使他们感到教师是在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上完课后,我说:“如果大家信任我,可以把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烦恼写在纸条上夹在作业中交来,我会尽力帮你们解决并保密。”后来陆续有学生写来纸条咨询青春期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一些留守学生和相对保守的女学生,每次我都及时回应,为解开他们的烦恼出谋划策。良好的师生关系让青春期教育在课外得以延伸,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篇8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有过“性过敏”阶段,只是有的人“过敏”程度深有的人浅,有的人遇到了很好的引导者,有的人却被“惟过敏”严重困扰。

案例回顾:

一倾诉者 小琴 14岁

小琴是位14岁的初中女生,从小就和表哥一起无拘无束地玩。现在,她开始喜欢单独与表哥在一起,看到表哥与别的女孩说话,她心中也会不高兴好一阵子。

二倾诉者 高中女生 16岁

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天上只有几颗星星,我去厕所,看到墙上好像有个东西一动,心里很害怕,但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黑暗中分明是一张男生的脸,吓得我大叫一声。然后,我的心整日都在咚咚跳,不知为什么,现在我见到男生就害怕,似乎他们的眼睛无时不在偷看我,躲又躲不掉。为此,我的学习热情完全被打消了,甚至想休学、退学

三倾诉 者某大学男生 19岁

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在爸妈的严格教育下,只知道念书。上大学后,班里的女同学个个都像朵花,娇艳妩媚,我总想试着去接近她们,可每次都弄个大红脸,甚至未等接近就满头大汗。有一次做梦,梦里我居然抱住一个女生

从此一见到女生,这种坏念头就出现,可我明白,这是不道德的,但就是克制不住,以致我只好整日躺在宿舍里蒙头睡觉,最怕见到女生。我痛苦之极,怎么也摆脱不掉这种念头。

“性过敏”从何而来?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性过敏”普遍困扰着青少年们,从14岁的初中生到19岁的大学生,“性过敏”都没有“放过”他们。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果就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这就是“性过敏”症发生的机理。

性过敏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社交恐怖症”,即害怕见到异性;或者是“强迫症”,对异性有遏制不住的想法:还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关于异性的情绪行为等,如生活中,一些青春期女孩开始着重穿衣打扮,在异性面前刻意表现自己,男孩子出现等,这都是青春期“性过敏”的源头。可以说,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疾病就是“性过敏”。

导致青春期“性过敏”除去生理上的内分泌紊乱外,更主要还是社会、家庭的教养不当,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失调或变态。

预防青春期“性过敏”

青春期“性过敏”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青少年免于遭遇“性过敏”的危害,度过个阳光灿烂、健康快乐的青春期。父母:帮助孩子更清晰的成长

性教育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青春期的男女,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们封闭着的天地里,充满了幻想和,但很少向父母透露。所以,家长们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

父母平时和孩子在一起,要以正确平和轻松的态度和孩子谈性,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孩子交谈,交换意见。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他是男是女,男女有别,还要跟他们讨论基本的性生理知识、社会伦理道德,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最忌的就是,当父母认为孩子的做法、想法不妥时,无端的谩骂和殴打。

这样,父母给孩子作了一个早期性教育,使其更清晰自己的成长过程,青少年也就多了一份免疫力。学校:伸出友爱之手

青少年性教育的另一个渠道是校园。所以,防治青少年的“性过敏”,学校也要出把力。

学校老师平时应该多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沟通,多向一些内向的或情绪不稳定的同学伸出友爱的双手。老师需教育孩子们懂得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的困难、挫折。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相互沟通,不懂的地方多请教老师、同学等,这样,当有的同学遇到“性过敏”问题时,他就能很好的跟同龄人,还有老师倾诉,交换意见,寻求安慰和开导,避免了越陷越深、误入歧途。医生走进青少年的内心

当有些青少年的“性过敏”症状已影响到了日常学习和生活时,就应找心理医生咨询。情况更严重者,可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兼顾的措施,双管齐下,缓解青少年“性过敏”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篇9

1. 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刚升入初中,学科增多,内容变深,加上不太适应初中生活,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压力都比较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适应,然而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 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比较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为此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使得同学关系僵化。

3. 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甚至想到轻生。

4. 独立意识增强。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 青春期问题的困扰。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 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现在许多学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理情感不够健康。

3. 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和家长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努力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并与家长联手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和教师作为长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榜样。另外,和谐的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长应为子女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及时引导和帮助。

2. 让新生及早适应初中生活。新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很陌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尽早适应。首先,可从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探讨,指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使学生掌握预习、专心听讲和及时的复习等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记忆规律、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沟通,了解同学,彼此间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并尽早成为好朋友。学生只有心情舒畅,才愿意学习,才能学好,才能喜欢初中生活。

3. 正确认识考试,减少学习压力。考试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每一次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有正确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寻找继续努力的方向,就可以说达到考试的目的了,大可不必用一次考试大做文章。当学生没考好时,应该与他一起找出原因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竞争不可避免,但要学会竞争。我们有的学生甚至想自己周围学习好的同学太多了,如果没有他们或许自己会排在学习好学生之列,尤其当班级转来优秀生时,不自觉地排挤嫉妒。为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会竞争,正确认识竞争而不是害怕竞争,学会通过竞争促进学习进步,能做到这一点学习压力就会变小,或使学习压力变为学习动力。

4. 让学生学会合作。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不够,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比如,小组学习中让学习好的学生负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当学困生学习有了进步,可以给小组加分并给帮助他的学生以充分肯定,使他能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还可以经常组织提高合作能力的活动,比如,跳长绳、足球比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与快乐。在心理健康课上还可以组织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快乐的游戏,通过合作游戏还能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协调。

5. 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现在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很高,目标定的太高,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家长的愿望是好的,然而有好的愿望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子女,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制定具可操作性的小目标。每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称赞与鼓励,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

篇10

上天给父母带来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附上一张说明书,要求你按步骤去养育,每一个孩子的降生都是一个不标准答案的开始。——翁丽玉

专家档案

翁丽玉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台湾亲子教育专家,在台湾创办了育欣幼儿园,现为台湾橄榄基金会总干事及董事长秘书。

昨日,台湾亲子教育专家翁丽玉做客省图书馆精英论坛,就青春路上孩子与父母的六种矛盾情结、青少年与父母的张力和冲突区、正确的解读青春期的七种尴尬等几个方面与家长进行了交流。

“原定8点钟的飞机从深圳到武汉,结果却因为深圳大雨航班被取消,改为12点钟的飞机,预定下午1点到,结果又延误了半个小时。这说明了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昨日,翁丽玉的报告一开始就意味深长,“用事实说话”。她说,上天给父母带来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附上一张说明书,要求你按步骤去养育,每一个孩子的降生都是一个不标准答案的开始。

翁丽玉表示,青春路上的孩子与父母有六种矛盾情结:一方面不肯做父母的影子,另一方面又极需要父母的帮助;一方面向往成人的自由,另一方面却又缺乏善用自由的智能她说,古有“二八佳人”(指十五六岁的美女),但现在的女孩子成熟得更早,十二岁左右就可能怀孕,因此家长面临的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也提前了。

翁丽玉说,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负面沟通通常是一种“三部曲”:挫折——怒气——咒骂。翁丽玉表示,对待这类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记住三个宝贵箴言: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言语暴戾,惹怒气;做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生气,只要正确地教导和警戒,养育他们;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在正道,成长之路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她还表示,其实有71%的孩子还是肯定父母和帮助他们成长的人的,在他们内心也都期待着父母有美好的形象。因此,作为父母要学会富化自身的角色,而不能成为一名论是说非的“判案法官”,成为一名“施暴警察”,要记住自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朋友、玩伴。

现场问答

即将上高一的儿子常谈论美女,怎么办?

昨日,在报告结束后,翁丽玉回答了现场诸多家长的提问。

家长:儿子今年13岁了,初中以后和孩子沟通就很少了,比如有时想和孩子一起到公园散步,孩子却不肯,这个时候总是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办?

翁丽玉:孩子现在在这个阶段,有生理恐惧心理,家长应该留意这个时期孩子的变化,尤其是孩子学习、作息、交友方面的异同加以总结,主动告知孩子,并耐心陪伴、及时沟通。

孩子学习不积极家长应告知学习动机

家长:你好,翁老师,我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女儿今年17岁,上高二,看周围的同事都送自己的孩子去留学,我也想叫她努力学习,然后去留学,结果她好像很不在意?

翁丽玉:孩子在学习中没感觉到自己的压力,所以孩子学习不积极,家长应该告知孩子的学习动机,寻找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参与学习计划当中来,引导孩子的学习。而且家长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要求孩子往什么路上走,让他们自己决定。

家长:孩子快10岁了,担心孩子到了青春期时无法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呢?

翁丽玉:家长自己要敢于承认自己的局限,应该和孩子一起努力,给予孩子鼓励和正面的引导。

“准小伙”谈美女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