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16:4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工作计划

篇1

一、电力施工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概述

(一)工程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内涵与构成

界定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运作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力与物力支出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过程。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从价值运动的角度阐述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为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工程供应链成本管理是施工单位为降低整体工程成本,应用供应链预算工具对系统内各关键管理要素进行协同与整合工作的总称。

区别于现有基于具体造价构成要素孤立地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方式,本文将何成旗等(2013)提出的“项目效益管理方圆图”的基本思想引入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从供应链各环节全过程、分层管理的角度将现有施工企业的成本具体划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一是决策成本主要是指公司总部在目标市场定位以及平衡供应链各环节相关关系主体的利益关系过程中间接发生的损耗支出,主要由供应链相关的机会成本构成(如非目标客户的流失成本)。其管控效果在集团公司层面综合经营绩效中具体体现。

二是管理成本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筑安装企业以及公司总部在有效整合上游规划设计单位,下游物资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以及劳务分包商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过程中发生的连接整合成本(如物资仓储成本、二次搬运成本、信息维护成本)和关系整合成本(如集团资金、税负以及物资集中采购成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管控的效果在核心企业经营绩效层面中具体体现。

三是运营作业成本指供应链内部具体业务循环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相关人力与物力损耗。根据其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区分为合同成本、责任成本以及实际成本三部分(运营作业层次相关成本效益关系见表1)。其管控的效果在供应链各环节运营绩效层面中具体体现。

(二)电力施工企业供应链成本管控体系

当前国有电力施工企业多是以各地市供电公司集体产业平台的形式存在,其生产供应网链多由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电力施工单位,处于业务上游的物资供应公司、设计与监理单位、成套设备制造商,以及位于业务下游的终端用户三部分组成。赵林度(2007)构建了一个由供应链网络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组件构成的供应链管理框架体系。姚建明(2014)提出,公司战略决定其运营战略,而运营战略通过平衡质量、成本、进度三者的关系,进而决定企业如何构建和管控运营系统(即“内外部供应链网络”)以及如何管理运营流程(即“供应链物流”)。本文将上述供应链管理框架同电力施工企业低成本战略以及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层次相结合,构建基于成本控制导向的电力工程供应链分层协同管控体系。另外,考虑到当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大多处于供应链管理初级阶段,公司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商业流等供应链要素整合程度不高的现状,本文仅对电力施工企业集团内部存在股权关系的各个成员之间供应链成本的整合管控进行分析。

1.公司的运营战略是在对当前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求以及政策环境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公司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决策与运营管理的工作原则,是判断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做正确的事”的依据。

2.供应链网络平台的构建是指在充分梳理供应链成员构成以及各环节间业务流程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层面业务主体的职责分工以及与之匹配的供应链仓储配送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减低由于内部职责分工不合理、各业务环节渠道不畅通,给公司整体带来的决策成本和管理成本损失。

3.供应链网络平台的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应用相关的管理手段,有效降低相关供应链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一是应用绩效和预算等具体的管理措施,对电力工程物流的流向、流速和流量等进行引导与筹划,实现对整个工程供应链物资供需关系的相对均衡,提升公司资产、物资的使用效率。二是通过对内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以固化业务流程的方式实现核心企业与相关业务单位之间的工作协同。

4.供应链网络平台的运营是将项目管理各业务环节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支出按照可控程度,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造价管理部门、项目部以及市场投标部门),并通过应用绩效和供应链预算等管理工具有效控制公司的项目运营成本。

二、电力工程供应链成本管控工作存在的不足

较之于房地产等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电力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活动具有管理颗粒度较小(项目数量较多且金额不大)且管理对象差异明显(采购物资种类规格繁杂)等特点。这给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控还存在如下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整体成本管控观念缺乏,导致相关决策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对目标市场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而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往往是强调外部订单的数量和金额,而对该订单的利润水平、自身的产能情况考虑不足,对外接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加大了公司的决策成本。

二是各供应链主体业务协同观念不足、相关内部管理成本较高。首先,各成员单位倾向于按照自身绩效目标和生产计划组织相关作业,其成本管理工作只关注特定的作业活动成本,而对于某一方面的作业成本削减可能会造成其他方面成本上升的后果考虑不足,加大了公司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成本”。其次,对供应链相关成本职能和相关管控流程的协同性分析不够。例如:在需求计划管理中部分设计单位技术规范编制质量较低、与现场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需求单》上技术参数填报不完整、描述不准确以及技术规范书与ERP申报行信息不一致等现象,使得物资采购计划报送准确率不高,导致供货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部分库存物资长期积压的问题屡见不鲜,加大公司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连接成本”。

三是成本控制方法单一、具体运营成本的管控效果有待改进。首先,现有的项目成本核算与预算控制的工作对象颗粒度过大、管理的精益化程度不足(往往只考虑具体项目层面的直接费用支出),对于消耗主要资源的活动及其责任主体缺乏有效的鉴别,这导致了生产性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其次,许多公司的项目信息化水平不高,核心企业同其他供应链成员之间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水平不高,制约了电力施工企业供应链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电力工程项目成本优化措施

地市层面的电力施工企业(多为各级供电公司下属的多经企业),为用户提供35千伏以下配电线路与设备的设计和施工服务是其主要业务范围。该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成熟度较高、市场准入门槛低,业主方对于施工方的选择余地较大。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客观上要求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在低成本运营战略的指导下合理确定目标客户,构建与战略目标匹配的的柔性化运营网络和管理手段并按照项目环节组织生产运营活动,有效降低项目总成本。

(一)选择低成本运营战略、规避决策失误带来的成本损失首先,对于具体的终端电力用户而言,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其更看重的是项目成本,即便将来交货期略长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对于公司自身能力而言,作为专业从事电力施工业务的单位,公司熟悉城市电网系统接入要求和技术标准、售后服务有保障,较之于其他外部施工单位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拓展外部业务市场过程中,公司的投标报价只要与竞争者最低报价偏差不大或者略高,公司获得用户订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因此,当前电力施工企业采用低成本运营策略,应选择那些用户对电力工程个性化技术需求不多、工艺标准化程度较高、项目回款较为容易的门槛型客户,作为公司外部市场拓展的重点,以期充分发挥公司规模化运作、标准化施工的组织和技术优势,有效减少由于盲目对外投标,给企业带来的决策成本损失。

(二)打造一体化的供应链网络平台,降低内部整合管理成本

一是明确公司总部、核心企业以及其他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职责分工,构建全面覆盖的供应链管控架构,防范由于内部职责分工不清给企业造成的“关系型管理成本”支出。(1)以物资管理全过程业务覆盖为基础,横向向前延伸到前端设计规划单位、向后延伸到物资供应商及下游的成套设备制造厂商。(2)遵循决策权与管理指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在纵向形成由战略决策中心(总部)、生产调度中心(核心施工企业)、业务作业中心(各供应链成员企业)三级中心构成的供应链网络架构,负责实施具体的业务操作。

二是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的特点,构建仓储配送网络体系,提升仓库和配送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仓储配送效率不高、无法充分满足实际生产进度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连接型管理成本”支出。一般采取集中库(主要针对标准化、贵重以及小件类的物资)与工程现场库(主要针对非标准化、大件、二次搬运成本较高的物资)相结合,集中配送、互为调剂的方式开展物资的调配工作。

(三)依托精益化的供应链管理工具,提升工程成本管控效果

一是统一不同业务环节之间信息的沟通标准和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失真给企业运营效率带来的损失。首先,构建面向工程一体化管理的项目ERP系统,揭示供应链内部不同项目物流运动之间的流向以及流速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物资积压、库存周转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损失。其次,通过物资分类编码、技术参数、技术规范的“三统一”,打造集团层面的物资信息标准体系,为后续运营环节开展集中采购规模、实现设备通用互换、供应链成员间资源调剂共享、有效降低物流采购成本奠定技术基础。

二是应用绩效和预算等具体的管理措施,分层次、分责任主体对各环节的业务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提升成本管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完善供应链成员经营绩效的考核机制,有效规范供应链团队成员对外接单的程序和行为。总部作为决策中心对供应链“经营效益”情况负责;核心施工企业作为利润中心对整个供应链“结算效益”完成情况负责;项目部和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作为成本中心对“管理效益”完成情况负责。其次,通过供应链成本预算同生产计划双向联动,以综合生产计划指导工程供应链成本预算计划,以成本预算计划验证和支撑物资需求计划,以物资需求计划引导采购计划,建立采购与需求双向联动的计划管理模式,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四)强化核心企业对业务的横向引领、减少供应链运营成本作为供应链核心的电力施工企业应按照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的要求,在物资平衡利库的基础上,牵头对供应链的相关业务环节开展成本协同管控工作,有效降低供应链总运营成本。

一是项目前期环节,合理确定“项目合同成本”,做好工程成本预控。首先,应做好投标项目的“质量”评价,严格杜绝“低于成本”报价的不合理行为。其次,应依据历年工程单位造价数据资料的积累,合理确定公司的投标估算报价,提升公司对外市场拓展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应尽量采用ECP(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模式进行对外投标,提升后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可控性。

二是工程前期环节,正确设定“项目责任成本”,提升采购的效益效率。首先,通过推行标准化设计提升物资标准化程度和年度需求数量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公司历年的单位造价数据,合理确定现场施工环节的“项目责任成本”。其次,通过合理选择采购的方式(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采购方法(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三是在项目施工环节,通过提升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之间协同度,有效控制人、材、机以及现场管理经费等“项目实际成本”支出。首先,建立采购计划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联动机制,统筹安排采购计划与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采购适时、供应及时。其次,建立物资需求“先利库、后采购”的常态机制,有效盘活公司资产,避免重复采购。最后,物资需求计划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作为生产进度计划的前提条件,发挥其对生产作业的优化和引导职能,减少不必要的积压和缺货,避免造成机会成本损失。

四是在项目结决算环节,在确保决算明细项目取费、算量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工程设计变更、索赔、调概补差等相关“开口项目”的结算工作,努力提升公司项目结算的效益空间。

五是在项目评价环节,应按照“责任成本—效益”原则做好各环节各责任主体成本管控效果的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另外,还应该对公司单位容量与线路长度造价数据予以及时修订,在总结项目管理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公司的成本管控水平。

篇2

[关键词]供应链 设计变更 物料管理 物料经理

随着20世纪90年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近几年供应链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多变的市场环境,建筑业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对于建筑业管理模式的完善可以运用供应链的相关知识来进行的。在一项工程中设计方,承包方,业主,供应方这几方之间协调合作是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供应链断裂而造成损失。本文主要以供应链中承包方物料管理的这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求能优化管理,确保供应链的衔接顺利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程。

一、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及问题的提出

1.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涵义

供应链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先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其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经销商有机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起源于制造业,但是随着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和机构开始逐渐把这一管理思想借鉴和运用在建筑业,同时也有研究和实践表明基于协作的供应链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有显著效果。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要武教授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给出一种广义的建筑业供应链的定义,同时也给出了一个狭义的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承包商为核心,由承包商、设计商和业主围绕建设项目组成的一个主要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关键建设过程的建设网络。我们现在对于建筑业的研究大多为狭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可以看出建筑供应链牵扯到三个利益主体,承包方,设计方,业主,其中承包方还有自己的分包方及材料供应方,而承包方与这二者的关系也可以成为一条独立的供应链,使其成为链中之链。在建筑供应链里由于有众多的参与方,这就为平衡各方利益使工程顺利完工增加了难度。

2.建筑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的管理水平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实践表明建筑业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有待改进。本文主要对建筑业供应链管理中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力图在此环节提高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同济大学的程敏认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材料供应商、施工生产过程及物流配送过程、上下游需求信息的偏差。这些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环节,一旦一方出现偏差则承包方与材料供应商的供应链条就不能稳定存在面临断裂的危险。现在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多基于设计未发生变更并着重在对这些节点出现不确定情况的分析上。但就建筑业的特殊性而言,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工程设计变更,而变更后的物料清单与原始清单相比,可能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某一特定工程需要材料供应方供应专门生产的材料,而工程中由于出现设计变更致使已订购物品浪费则可能导致承包方成本失控,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打击了承包方的积极性。发生上述情况就需要在承包方施工中对于物料的管理有前瞻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引入制造业供应链中物料管理的概念有助于物料进行系统、有序的管理,从而降低成本顺利完成工程。本文探讨设置物料经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及出现突发事件快速应对的可行性。

二、物料管理

1.物料管理及物料经理

制造业的物料管理是指订货、验收和供应作业的总称,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解决物料问题,包括协调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使不同物料之间的配合和性能表现符合设计要求,提供不同供应商之间以及供应商与公司各部门之间交流的平台,控制物料流动率。物料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保证当某种物品需要时就能够得到,并且与供应系统相关的总成本保持最小。一般来说,物料管理部门的职能包括以下方面:物料的计划和控制,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和采购的研究,来料质量控制,物料收发,仓储,库存控制。所以,物料管理较仓库管理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同时也包括仓库管理。物料经理是物料管理中主要负责人,通过对库存的严密监测物料经理能随时掌握物资的有关情况,并做出反应使企业不会因为物资的供应不足或过剩而超出计划的成本。物料经理不仅要时刻了解库存的情况,同时还要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随时跟踪,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和其他部门顺利的协作。减少和控制成本是物料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在通常情况下,一项库存物品使用的速率并不是由物料经理控制的,而是由使用这种物品的人决定的。这就需要物料经理熟悉供应的来源、价格谈判、运输方法、批量折扣、预算、检验与记录以及装运过程。此外,还需要有一个综合的系统来协调所有这些工作。物料经理就需要依靠建立库存控制原则与程序来实现保存成本、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最小化目标。在我国现今的实际工程中对于物料的管理仅仅是设置了资料员,但是建筑业对于物料的需求大,变数高,特别是对于特定物料的要求高,这就需要有效的系统对物料进行管理。

2.建筑工程中物料经理的职责

物料经理的职责是协调其他部门,通过人员管理、部门工作标准制定、部门工作目标设定、工作计划制定、库存管理、计划管理等实现其核心职能,在建筑工程中需要物料经理具备以上能力外同时要求物料经理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采购能力以及熟悉本项目的进展情况,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信息,结合内部资源状况,整理并编写详细的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并组织检查落实;根据用户订单,生产能力和库存,分别组织编制生产,采购,物料供应和出货计划;督促、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状况,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库存管理和控制全面负责生产物料的申请、采购、处置等工作。

现今在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没有明确提出有关物料经理的相关内容,工程中物料经理的职责往往由项目经理进行兼负,但是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兼负的责任过多精力有限,往往就很容易忽略对于物料的管理或者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以致延误工期。工程中对于物料的管理就主要交由资料员进行负责,但是资料员的管理的权限比较狭窄,而工程的顺利完成与否和物料的供应有直接的关系,它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协作,全局进行统筹安排,资料员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首先项目经理依然是一项工程中统领全局的主管人员,同时设一名物料经理主管材料的供应。物料经理的职责从大处说要着眼于整个工程,时刻关注工程进度,要和其他部门有顺畅的沟通,同时也要和设计方和监理工程师互通信息,能很好的了解彼此对工程的最新想法。从小处说对于物料的来源,价格的谈判,物料的检验及库存等事无巨细均要由物料经理进行负责。他与以前的资料员的工作有相同之处,但是所要负责的方面又更广泛,权力也较资料员更大,同时由协调作用也能避免各部门发生扯皮现象。

三、基于物料管理的建筑供应链集成策略

1.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的关系

由于建筑产品的一次性,单件性,施工现场固定等特性,建筑供应链具有生产集中,不稳定和不确定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考虑建筑供应链中各种复杂的组织行为,可以将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的关系归纳为信任、协作和竞争。

(1)信任。信任是众多伙伴关系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离不开相互信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信任在合作中的作用,一个交易伙伴只有在它值得其他企业信任的时候才是可信赖的。研究表明,信任有助于使得供应链中的各方充分发挥合作关系的潜力。当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相互信任时,他们才能够共享信息,理解对方的事务,定制信息系统投入人力和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对方服务。同时也要使双方不会感觉到有控制的必要,这样才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制约而且灵活机动,同时也能更深入理解对方意图从而合力为工程的完成更好的合作。

(2)协作。供应商是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之间相互协作可实现双赢的局面。供应商伙伴关系是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可以达到的最高层次的合作关系,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为者共同明确的目标而建立的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承包方与材料供应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降低库存成本,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

(3)竞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说过“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竞争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主要驱动力。材料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供应物料的质量,降低物料价格,使承包方节约成本,同时承包方可以要求对工程需要的特定物料进行加工,并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的竞争能分别提高各自的管理水平,并从竞争中逐步磨合以使二者能够更好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工程。

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之间的关系不仅有信任、协作、竞争还应该包括顺畅的沟通和信息共享等。建筑供应链是用户驱动型,承包商中标后,根据项目的自身的特点组建供应链,而供应链的进行也需要承包方和供应方及时沟通,使双方充分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双方的沟通也是一种信息的共享,通过资源共享降低供应链总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用户满意度。处理好供应链伙伴之间关系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它对工程顺利完工,提高管理绩效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也能使供应链的各方到达共赢的目标。

2.基于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供应链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通常被称为供应链例外。每一个不良事件都应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减少发生的几率。可以采用预防和截断这两种方法来处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就是找出供应链中可能发生的例外,估计其发生的概率,通过连锁和量化的影响制定反应迅速和推迟的链条,减少不良偏差或中断发生的可能性。截断是通过不良事件发生后主动介入来控制损失,比如链条中某些环节中断,则可以以其他的进行替代,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需要对备选环节的可获得性和它们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有详尽的了解,减少发生例外时对工程的冲击。例外可以发生在供应链每个环节,如供应,运输,贮存,需求,信任,沟通问题等环节都有发生例外的可能,当供应方传递错误的产品、错误的数量、在错误的条件下、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成本、交付错误的承包方这六种情况发生任何一种时,就认为例外发生。本文仅研究供应方发生意外情况事件的例外。

工程中施工阶段的突发事件很多。当进入施工阶段时工程出现设计变更,这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与其有关的各个部门都要更改原先的计划,施工单位也要按调整过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物料的供应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原来的材料供应方不能按照新的要求供应物料,则物料经理不得不考虑更换供应商。出现此种情况时工程面临的就是停工及成本增加等问题。虽然工作人员力保不出现上述现象,但是工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不能否定其出现的可能性,如何应对是工程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建筑业供应链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有上述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工商管理中物料经理的研究,认为在施工中物料经理应该有一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物料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避免由于物料管理不足造成承包方成本的损失,力争物尽其用。

(1)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

当物料问题发生时,物料经理首先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积极联络可靠的物料供应商寻找替补货源,为了确保与所需物料各方面出入不大,物料经理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系统。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物料经理要充分了解相关供应商的信息。好的供应商应能提品所必需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较低的运输成本、良好的售后服务和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良好的信用等等。其次,物料经理要应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供应商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评估标准,以便能及时了解供应商所提品的情况。再次,物料经理根据综合评估后选择出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之保持长期联系。同时物料经理还应当有必要的应急措施和调整战略,如在评估体系中把第二、三位供应商作为候补名额,并与之建立联系,当所选中的供应商也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可以从候补名额进行选择。

(2)良好的交流互动

在供应链关系中沟通也是双方重要的联系。选中供应商后物料经理要与供应商积极沟通,进行信息交流,使双方都能充分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由于项目各方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不同,难免会产生沟通的不畅,就需要双方运用各种方式及时互通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工程的延误。顺畅的交流对于物料经理来说能使其及时了解供应商的供货信息从而根据工程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供应商来说增加对于工程的信息掌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有利于双方成本的降低,达到双赢的目标。

(3)库存有效管理

工程中物料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库存管理。由于库存不能马上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承包方却要为库存物资承担资金、场地、人员占用而发生库存成本,所以需要物料经理对库存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库存又是工程中所必需的,对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作用重大,具有其积极的一面。库存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所以库存成本是库存控制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物料经理要充分了解库存情况根据工程进度使库存所需物料保持在适度水平,同时要有未雨绸缪的计划充分考虑工程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库存的物料即要满足工程使用,同时如果发生突况可以有足够后备物料进行供应,直到新的物料进场。

(4)高效的管理体系

物料经理上对项目经理负责,下对资料员进行管理,处于物料管理的核心地位。当发生突发事件物料经理处理物料的同时要及时和项目经理进行沟通通报库存情况,弄清工程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开始积极规划下一步安排。作为资料员的管理者,及时下达有关物料更改通知,并全程跟踪新物料进场情况,但不需事必躬亲,要给资料员一定的权力使其能灵活机动的应变突况。由此可以看出物料经理在物料管理中具有协调和居中联络的作用,如图:

四、结束语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有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控制。建筑业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应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达到实现资源互补的目的,每个节点要集中精力致力于提高各自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在工程中借用MBA的有关物料经理的概念,研究了设置这一职位的目的和可行性。分析在建筑工程特殊情况发生时,物料经理如何确保供应链顺畅工作,使得工程质量更安全可靠,同时供应链承包方和材料供应方也可获得最大收益。物料经理的设置分担了项目经理一部分的责任,同时也细化了场地物料的管理,使整个工程能更高效更有序的运作。但是有关物料经理的概念还没有进行实践,需要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运用以检验其可行性,从而发现其不足,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要武薛小龙: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9):86-90

[2]程敏林知炎余婕: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1:24-26

[3]覃汉松欧阳梓祥: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J].经济管理,2002,16:58-61

[4] 王性玉姚远: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两个优化模型[J].经济管理,2008,23-24:137-142

[5]鹿丽宁,李长燕:关于建筑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2,5(6):45-48

[6] Cooper M C,Elkram L M.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urchasing and logistics strateg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3,8(2):13-24.

[7]Donald Waters.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2005,2-37,78-104

[8]郑志宽赵庆祯徐伟: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优化[J].物流技术,2008,4,159-161

篇3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共享

一、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是在最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和提取的技术。新时期下,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采购、制造、物流和销售等管理环节带来了变革,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管理环节的运作效率。

(一)对企业采购管理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采购管理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使企业的采购方式发生改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企业采购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优化订单流程。在企业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采购环节的订单流程得到优化,由此可使采购时间随之缩短。如,消费者可将所需的产品及具体要求,通过互联网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发送给企业。而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使订单流程随之缩短。2.扩大采购范围。企业在采购管理环节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资采购,由此可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如,消费者需要某种商品时,可在互联网上对该商品进行订购,生成的订单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全球范围内拥有该产品的企业进行查找,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这是传统采购模式无法实现的。

(二)对企业制造管理的影响企业在制造管理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生产过程得到优化,有利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制造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压缩库存。对于企业而言,库存量与产品的销售密切相关,当库存量过大时,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大,如果库存量不足,则会影响产品的销售,由此使得库存量控制成为企业制造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在制造管理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对供需数据进行收集,经数据分析后,可为生产提供依据,在满足产品销售的前提下,将库存压缩到最低程度,这样能够显著降低管理成本。2.过程监测。企业在制造管理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如,企业可将传感器装置安装于生产现场,以此来采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生产中的缺陷和不足,加以优化改进,这样能够使产品质量得到提升。3.员工调度。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对以往的制造与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产品需求的旺季和淡季进行预测,旺季时多安排人员生产,淡季时缩减生产人员,从而达到员工优化配置的目标。

(三)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流管理能够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经营风险,其作用不容忽视。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优化运输路线。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待运输的产品进行分析,能够得出最优的运输组合方式,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对交通、天气等情况进行计算,从而找出最佳的运输路线,这样既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又能使运输车辆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2.优选仓储地点。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选出最佳的仓储地点,由此可显著缩短运输时间,有助于物流效率的提升。合理的仓储位置是确保货物准时送达的重要前提之一,借助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分析出一定区域内,最适宜建立仓储中心的位置,这样当接到产品订单时,能使送货时间基本保持一致,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四)对企业销售管理的影响销售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大数据技术对企业销售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优化定价。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对产品在各个季节中线上与线下的销售情况进行收集,进而生成销售曲线,利用该曲线,能找出产品在各季节销售时的最高和最低价,结合各季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情况,完成产品不同季节的定价,通过优化定价,提升产品的总体销售量。2.个性化服务。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的需求有所差别,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及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对产品的需要。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展客户调查,运用大数据分析,统计不同群体对产品的要求,据此对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为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这样能够使产品的销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企业管理模式优化

(一)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企业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模式中,搭建起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推进财务流程再造,如图1所示。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上,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财务管理模式优化。1.建设数据库。企业要建设Hadoop数据平台+MPP数据库,扩大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数据存储量,使平台能够集成下属各单位、各部门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数据查询效率,满足各部门和管理层及时调取财务数据信息的需求,实现快速对账。2.加强流程制度检查。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运行过程中,企业应成立检查小组对各部门的财务流程再造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根据业务流程要求对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中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财务管理的漏洞环节,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流程。

(二)优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着预算分析不到位、财务数据关注不足、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影响着预算目标的实现。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要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增强预算的可执行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纳入预算编制、预算纠偏、预算变更、预算分析评价、统计报表等功能,使系统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关数据信息,完成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监控,如图2所示。1.优化战略目标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项数据信息,包括行业预测信息、行业发展指数、风险指标、政策信息等,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提取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企业管理者根据提取的信息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优化,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战略要素的相关性,预测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2.优化预算监控。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预算执行环节进行优化,在预算监控系统中增加预算预警功能,对预算重点支出项目进行监控。企业可设置多区段预警条件,明确安全值和预警值,一旦出现实际支出超出设定值的情况,则发出预警。同时,企业预算管理系统还可与ERP系统进行对接,使预算管理系统及时共享到企业人力、财务、物资以及供应链环节的实际数据,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3.优化预算反馈环节。大数据技术能够从并不相关的数据中找到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通过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再结合业务数据,能够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为优化改进提供依据。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预算反馈环节进行优化,以汽运企业为例,燃料与轮胎耗用在主营业务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企业可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车载GPS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交通情况、天气情况等,为运输车辆提供最优线路,降低成本。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篇5

[关键词] 钢铁企业 设备管理 信息化

在新的体制下,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而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更新陈旧的设备是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制约,设备与管理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它起步早,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按需修理)制、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的全面生产维修制(TPM)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尽管钢铁企业逐渐更换了部分陈旧设备,加强了设备管理,但其在实现企业或企业间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还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近年来,冶金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率的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过去国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管理的内容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产和经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

3.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在企业及其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认为,设备是为生产服务的,对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维修管理。其实不然,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出发,设备管理子系统与设计、制造、使用、工程技术、财务等管理子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在设备寿命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若要确保其可靠、高效、低成本,就必须调动业务流程上的所有部门协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展综合管理。由于以往对设备管理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在设备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基于供应链基础上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全员设备管理格局。

4.设备管理缺乏反馈机制。由于设备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因而人为的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设备管理的前半生)与选型、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设备管理的后半生)分割开来,客观上造成了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脱节,及后半生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这样不能形成有效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影响了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设备管理的全程最优。

5.注重短期效益,忽视设备管理。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部分钢铁企业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片面的追求低成本,拼设备,抓产量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设备带病运行,磨损加剧,故障增加,形成不良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影响到产品质量,同时也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因而,所谓设备为发展生产服务,不仅是为完成当前的生产经营计划服务,而更重要的是重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技术水平,保持后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服务。

6.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方法单一,难以发挥方法、手段综合运用的最优效果。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和经验管理为主,而很少主动、系统地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设备管理新技术,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理论、决策理论等。设备管理信息化是当前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钢铁企业的竞争最终落实在管理能力与价值链效率的竞争上。为此,一些企业选择了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有效改善全程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支持规模经营的途径。钢铁企业由于资本运作的动态、管理模式的调整、政策法规的限制与变化、行业特点、投资力度等多方复杂因素,因此IT战略规划也就撤得更加复杂、困难和必要。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发展较慢,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因而,如何在设备的装备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加强设备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之信息化思路

设备管理信息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概念,我国一些设备管理工程专家认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对设备管理各个阶段管理需求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智能处理、电子化处理,首先是设备管理的现代化,然后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它涵盖设备前期管理、资产台帐管理、设备状态和维护管理(含使用、点检、管理)、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备件管理、技术改造管理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等。总的说来,设备管理信息化就是从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等全面的观点出发,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综合管理。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Pla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面向设备管理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在企业生产日益复杂,生产装备成为企业生产基础,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相关的维修、保养、点检、和备品备件的供应的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显然,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然成为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MIS是一个技术管理系统,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思路都通过PMIS得以体现,一个高水平的完整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设备一生的基础、技术和经济要素的管理。这一综合管理的总体思路主要体现为:

1.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规范基础信息,为深层次的管理提供保证。系统将通过规范化设备基础信息和工作流程,保证钢铁企业设备系统、设备等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的高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对设备资产运行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建立动态的设备统计系统,加强设备的一生管理,延长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

2.综合先进的管理思想,提高设备技术管理水平。PMIS应实现计算机对设备运行、技术状态、点检、状态检测、检验、检定、保养、维修、、事故故障、技术改造等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并结合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状态维修、可靠性维修等)开展设备工程系统技术分析,通过先进的任务提示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设备点检、状态检测、检验、检定、保养、维修、工作,并实现设备的更新改造及大修项目的工作计划、备品备件安排、人力资源安排、资金计划、相关分承包商以及项目的实施等工作的动态管理,为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论证和分析,通过规范的设备管理达到资产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与现代化水平,辅助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实现设备的经济技术分析。PMIS通过组织各方面设备技术状况、维修历史记录等技术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辅助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工作计划与管理决策。分析、评价设备的技术能力等级和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为设备作业成本控制、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和实施全面的经济管理提供支持。

由于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具有的工作繁杂,技术性强,生产保障性强等特点,一个设计良好的设备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实用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管理优势,实现工作任务管理自动排程等目标,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方面,应该要建立集成的信息系统,规范设备管理体系各项业务,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的分析;均衡企业范围内设备管理的水平,提高流程效率;实现备件、供应商、维修资源共享,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网络统一监控分析主要设备运行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6

1.施工物资管理手段落后。施工物资管理工作由于本身微观性、专业性等特点,工作操作层面的规范性要求计较高。但是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在没有抓住施工物资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实施物资管理制定地工作计划和措施都是不合理的,比如说采购战略、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都是松散孤立的,没有一个统筹地规划。物资管理过程包括采购、运输、保管、回收等一条线的管理,任何一个过程的疏忽,都会导致材料、设备管理混乱,在利用的时候找不到归置处,进而又大量购买,原有的材料浪费,增加额外的开支。甚至,机械设备常年得不到妥善地维修,使用寿命减短,利用率大大降低,资源在无形中被忽略浪费。

2.施工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善。施工物资管理的信息量是复杂庞大的,仅仅靠原始的信息手段不能实现信息的控制和传递。所以当物流的信息已经通过解决前面问题而系统化后,这时就需要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帮助,把大量的信息汇总。那么,健全计算机网络就显得至关重要,施工物资管理部门应该注重材料系统信息的时效性,充分利用性。

二、加强施工物资管理的措施

1.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怎样控制物资采购成本这是施工物资管理的首要任务。物美价廉是最理想的采购理念,这就是说只要是符合质量、环保、安全等指标的都是合格产品,这样的产品相对于质量最好的来说,价格自然要低一些,这才是采购中真正需要的,减低了成本也满足了要求。但是集中批量采购还没有突破传统的采购观念,大多数施工企业还是依靠中间商和商完成采购,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实际是提高了成本,是不可取的方法。集中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不必要费用,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所以尽可能的采取集中采购,使其在采购中充分发挥优势,做到最优化的控制物资成本。

2.严格把握物资验收关。物资验收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如果不合格的物资用在工程上,工程质量就存在严重的问题,损人不利己,还会给企业蒙上不光彩的阴影,所以物资验收不是单独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应该由多个部门参与验收,避免,严格把握物资验收关。

3.规范采购。许多的事实都说明,分散采购不利于施工物资采购的管理,是多数腐败问题的根源。而集中采购是以批量计算的,降低了成本,还弥补了采购过程中的漏洞,例如,压缩了采购的层次避免了中间环节,简化了物资流通的的渠道,规范了采购的正常秩序,避免了额外资金的流失和不良的腐败风气。在实施内机制的控制时,还要加强外部机制的调控。通过不定时地财务监督审查,业务检查等各种形式来提高监督力度。这也要借助余其他部门的共同监督和合作,对物资采购、发放、信息资料等进行严格地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人情关系,商业腐败情况的出现。

4.加强设备物资的检查与清仓力度。物资管理的信息管理对物资虽然能起到管理的作用,但是这都依赖于信息的及时更新,所以在每隔半年的时间,要对物资进行清点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物资进一步的归类,以及重新更新物资管理的信息系统,从中发现管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及时处理。在进行大检查时,各部门应该做好配合工作,及时清查本部门的物资账的核对,对所有的物资和设备进行检查和鉴定,将最真实的信息反馈给上级,以便于制定新的方案进行调整。

5.建立物资采购价格信息化管理。采购就是要相互比较,最终购买符合要求的价格低廉的物品。采购部门除了采购需要的物资外,还要建立采购价格信息化系统,对材料市场做较详尽的分析,把握市场价格的动态,避免采购价格的飙高。在购买市场中,分析国内外市场、行业市场、以及国内的各种大小市场之间价格的相互影响和价格历年的走势。如果对市场缺乏分析,仅凭单一的供应商,这对材料的价格和性能方面都产生了制约。那么建立完善的价格信息系统,需要经常对市场做调研,把握价格变动趋势,汇总各个供应商的价格信息,对未来市场价格的趋势进行研究,适时的采购和储存做好准备。

6.加强成本管理培训。企业要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的严格控制是企业取得最大利益的关键,也是成功企业最为关注的一方面。在中国多数企业对本企业的成本没有定期的调查,大多在出现了问题以后才回头来反查,这不利于企业预防问题的发生,劲量较少成本的原则。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企业要对物资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培训不要仅仅使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可以通过委外培训,积极学习外界新颖的管理方法,从源头来控制成本。

7.建立完善的物资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物资监控体系就是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施工工人受自身知识条件的限制,对直观的数量和价格比较敏感,也是他们对审核事项作出的直接判断。所以为了加强全员监督,应该将企业每月的采购物资单价公布在公布栏中,公布的内容要尽可能完善,使其简单明了。施工项目组织部门对采购物资要时常做调查分析,将那些偏离市场价格的物资清列出来,追究偏高的原因,并及时调整,规范采购,加强成本管理培训。

三、结语

篇7

一、影响工商监管效能的几个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效能问题

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虽建立了食品安全索证索票、“一票通”等制度,但由于源头管理的欠缺、经营者的素质及信息化程度等问题,整体监管效果并不明显。

1.食品流通关口缺位。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者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往往把储存食品的仓库置于城区偏僻处或农村,这些仓库一般分布散乱,存储条件差,食品配送管理水平低,回收制度尚不健全,致使监督管理难度加大。

2.食品“溯源”信息化程度低。为了帮助食品经营者简化法定索证索票制度,浙江省工商机关出台食品“一票通”制度,把索证索票制度与食品经营者常用的购销货清单相结合,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纳入其中,制作成专用的“一票通”发票。但由于食品经营者文化程度低、自身惰性及所经销的食品种类繁多等原因,索证索票仍处于手工、半手工操作状态,浙江省流通领域食品“一票通”监管系统尚在开发之中。

(二)责任区监管效能问题

两年前,浙江省工商局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并相应开发了《浙江省工商基层管理系统》配套实施,但由于在推行中认识不到位、人员素质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各地进度不一,责任区监管效果总体上并不明显。

1.基层管理系统与监管实际脱节,影响效能。责任区监管规范工作中的一些原则或要求过于僵硬或简化,对如何调整和转变目前的机构组织、人员素质和业务要求等方面问题没有一个客观合理、规范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务虚现象,造成基层管理系统中记录的巡查情况和工商所干部实际监管工作情况不符。

2.操作标准不统一,影响效能。有些地方作为责任区监管试点,执行相对到位;有些地方则形同虚设。由于浙江省目前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业务工作要求,各地责任区监管运作模式也不一样,尤其是具体的、细节的部分没有形成指导性意见,势必造成责任区监管工作和《浙江省工商基层管理系统》应用上的混乱。

3.责任追究制度未及时跟进,影响效能。目前实施的责任区监管模式,对责任追究方面尚未有一个明确公正的规范,督查考核也尚在探索中,未能形成一套合理、客观、公平的考核机制,使得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无法权衡,基层监管干部对责任区监管规范工作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工作任务越多责任越重,而自身工作的风险却无法得到规避,从而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责任区监管规范工作推进缓慢。

4.责任区监管规范工作协调机制尚未理顺,影响效能。浙江省的责任区监管规范工作已经实施近两年,整体框架和软件系统开发基本成型。但尚未将自身的业务条线工作向责任区监管模式方面转化和落实,形成整体推进合力,使得责任区监管工作在基层中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而不是工商监管的一种模式。

(三)信息化建设效能问题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很多工作都有相应的业务系统辅助,奠定了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的开发者、开发时间及应用面不同,使得工商业务软件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受到严重制约,工商职能的专业化、系统化进程受到较大影响。

1.重复劳动现象严重。自各业务系统、基层管理系统、案件管理系统、网上年检系统、12315行政执法系统等软件应用以来,仍存在大量的先书面记录后电子建档的操作模式,致使工作量成倍增加。

2.业务系统整合不够。目前已经开发的各类软件,基本覆盖了各业务线日常工作。但由于没有制订一套内部机构信息共享运作机制,使得各业务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出现了“相互封闭,互不相通”、“局部合理,全局不尽合理”和边际效益开始递减等问题。

3.信息管理专业性欠缺。目前很多从事工商信息管理的干部都是半路出家,信息化专业人员又很少,特别是既熟悉工商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干部更少,使得县级工商局难以开展深入全面的指导和培训,工商所甚至没有熟悉信息化技术的人员,严重制约了工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4.信息化应用限于办公室范围。由于移动办公尚未实现和信息化条件的限制,工商干部开展巡查后,通常都是先用手工方式记录巡查对象、巡查内容,然后再一一录入相应业务系统,很多工作都是在办公室完成,无法实现实时实地办公办事办案。

(四)影响监管效能的其他问题

1.网络监管执法过程中的电子证据取证问题。当前执法办案取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执法人员取得当事人确认才能生效的证据;另一种就是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证据。由于网络交易监管是一项新的工商职能,相关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明确,加之其证据异地获取、固定证据较难获取及计算机网络专业化技术要求较高等特性,网络监管执法难以到位。而违法证据如在第一时间没有被取得并固定,就很容易灭失。

2.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尚停留在探索阶段,特别在应用信用建设成果指导工商工作,赋予信用资产和信用体系建设社会化上做得不够。信用征集不全面和信用评价结果欠公正,部门间信用数据共享程度低,这都影响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

二、运用物流管理理念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对策

物流管理就是利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现代技术,使物流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物流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两者的理念可以融通,通过转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工商监管方式,降低工商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工商监管效能。

(一)物流管理理念的具体运用

1.推行集约式食品管理模式。集约化物流管理是指从一定区域或范围构建相对集中的控制中心,因规模运作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加利润。食品流通涉及食品经营者数量众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分布地域广而散,实现全面管理难度非常大,但食品经营由生产、批发(经销)到零售的流通规则是不变的,工商部门作为流通环节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定职能部门,可以运用集约化理念,对从事食品批发(经销)经

营者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提高监管效果。一是探索建立地方食品仓储中心。以县级地方政府为牵头单位,专门划定一定区域作为从事食品批发者存放库存食品的仓储中心,食品批发经营者数量较多的镇也可以建立类似仓储中心,争取财政补贴,改善仓储条件,通过降低租金形式引导食品批发经营者将仓库搬入该仓储中心,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达到管理规模效应,使监管更方便、快捷、高效。二是引入条形码技术强化食品“溯源”。改善食品索票索证制度应用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条形码技术来解决。目前,市场上的食品都有相应的条形码,可以通过条形码扫描设备配合流通领域食品“一票通”监管系统,实现对食品流通的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对食品经营者的索票索证难度。该系统同样可以在各个食品批发经营者门店、上述食品仓储中心和大型零售超市推广。通过条形码技术及相应信息化管理手段,掌握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详细过程,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的全程管理。

2.制定规范统一的程序化操作规程。为全面深入推进责任区监管规范工作,首先应对责任区监管操作规程实行全省统一,提高责任区监管工作效能。一是统一监管类的通用规程。主要是对责任区监管的事前、事中、事后具体开展日常巡查的细节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统一、细化。二是统一各业务线的特殊、异常操作规程。主要针对各项业务职能监管要求,列出详细的检查要求和违法违规处置要求,指导责任人依法履行工商监管职能。三是统一无照经营监管职责规范。无照经营监管是一项系统的政府综合职能,对此应当准确定位工商部门对无照经营取缔查处的职责范围,明确责任人责任,以减轻责任人的风险。四是统一较普遍、较成熟的服务类职能。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强化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服务功能(包括较成熟的订单、品牌、抵押物登记、网络助动等服务),增强工商干部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能力。五是统一简化文书,提倡信息化移动办公。为减少工作量,提高监管效能,力争实现移动办公,通过对操作规程的研究,逐步使书式表格文书、业务软件相应功能模块关系统一起来。简化监管信息记录环节,降低操作难度。

(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运用

1.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形成“供应链式”工商综合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归根到底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实现对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针对当前工商监管实际,可以把注册登记、举报网络、日常监管、专项整治、行政处罚、信用管理等各环节的业务项目进行统筹,统一数据标准,形成工商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办事办公办案统一。工商综合管理系统示意图如下:

一是建立智能化责任区监管模式。智能化监管就是通过工商综合管理系统的智能功能,自动建立实施计划,把其他业务_丁作中发现的、新设立的、被查处过的、被举报的、列入年/季/月度工作计划的、参与各类评比的、信用等级低的、发放过行政指导等类型的经济户口自动添入计划,并组织开展监管工作。每月应保持同定数量的巡查量,若巡查量不足,系统可以随机添加任意户口;对于近期该责任区存在问题较多的,相应增加巡查数量,反之则减少巡查数量,同时保留原有手动添加功能,责任人在巡查中发现其他问题也可手动添加。开展巡查后,将巡查结果录入工商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结果比对给予相应信用分值增减,巡查结果同样共享其他业务工作。若巡查发现案源,则直接转入行政处罚模块;若是被举报的,则直接反馈给12315举报申诉模块。这样可以使工商综合管理系统各模块的信息通过共同的数据库实现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二是发挥系统具有的决策支持作用。工商行政执法监管工作一直都是自上而下为主开展的,往往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上级通过文件逐级下达到基层,然后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等,这固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基层发现的很多共性问题往往无法迅速上传,领导层无法从全局上将共性、难点、突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工商综合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决策支持功能,既能上传基层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又能下达领导、决策层的指令。这样做出的决策既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又能起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2.倡导建立标准化信用数据,推动信用体系社会化。信用管理是一项可以贯穿于各类业务的新的工作,它既可以纳入到工商综合管理系统,又隶属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的一部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财政、经贸、金融、税务、工商、质监、公安、海关、法制等各个部门,但各部门信用建设水平不一,数据独立,标准不统一,信用数据无法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工商部门应在政府牵头下,积极倡导数据标准化、统一化,将可以共享的信用数据进行梳理,从总体上协调各类信用指标的分值、权重,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信用数据共享、利用,使信用成为企业或个人的可视无形资产,确立具体办理业务需要的信用参考项目,进一步提升企业信用监管水平。以某自然人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为例,若因其曾受过刑事处罚,则可以通过公安部门共享的该信用数据或信用分值,拒绝给予办理诸如从事娱乐场所经营的申请。同样工商部门的信用数据也可以提供给别的部门共享,如某企业申请贷款,银行在审核时,可以参考工商部门关于该企业的信用数据,若属“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可以适当考虑贷款的金额和放贷的速度。

(三)第三方物流理念的运用

1.建立公证协调机制,快速取得电子证据。第三方物流的实质就是物流业务外包,集中精力做好主业,把其他繁琐业务委托给相应专业机构,进而提升工作效能。随着工商网络监管职能的加强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将逐步加大,如何有效并在第一时间取得电子证据是案件查处进度的关键所在。电子证据与普通证据有明显的区别,其取证方式、收集手段、认证原则也和普通证据有明显差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对方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公证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由于网络违法行为的时空差异,在违法当事人不配合调查或急需取得电子证据的情况下,通过公证机构对有关证据进行公证固定,是获取电子证据更有效的途径。因此要与公证部门加强沟通,建立快速公证经济违法证据协调机制,简化委托审批流程,实行统一委托,加快电子证据公证速度,进一步提高查处网络经济违法行为的工作效率。

2.外包信息管理业务,将工作重心转到监管层面。目前,浙江省工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信息中心)已更名为网络经营监督管理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这就给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信息化管理工作将重点转向网络监管层面。如何继续做好原来的信息管理工作,又抓好网络监管的工作呢?实现外包信息管理业务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具体做法是允许县级局有选择地将设备维护、操作系统及软件安装、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策划、业务软件开发等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委托给有资质的电脑公司或软件开发者进行专业保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效,而且可将信息办从众多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缓解人手不足问题,便于集中更多精力开展网络监管,提高网络监管效能。工商干部在监管软件应用上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专业保障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更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四)准时制理念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对策

Abstract: Cost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o meet the project quality standards,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s control within the permitted limits, strive to rational use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achieve better investment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hase cos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s.Key words: project cost;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一、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基本原则 1.1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应该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各阶段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影响造价工程最大的阶段是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是在设计阶段。根据行业一般的资料统计,至初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就从95 %下降到75 %;至技术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从75 %下降到35 %;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从35 %下降到10 %;而至施工开始,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是在5 %~10 %之间。 因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观念,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投资估算做好多个方案的技术与经济的比较。工程经济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的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比较,能动的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造价。同时要积极的推动限额设计,在保障建筑工程功能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保证估算、概算起到层层控制的作用。 1.2以主动控制为主。长期以来,建设管理人员把控制理解为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两者有偏差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对策。这种传统的造价控制方法只能发现偏差,不能预防偏差的发生,是被动的控制。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被动的控制不能有效的维护工程各方的实际利益,因此在当下,必须实现主动的控制。这就意味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能算死账,而要进行主动的、科学的合理管理,不仅要真实的反映投资预算,设计概预算,更重要的是要能动的影响投资决策、设计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1.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手段。建筑工程造价应该从组织、技术、经济和合同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就是要做到专人负责,明确分工;技术上则要进行多方案选择,力求可行性;经济上要动态的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核实各项支出。正确的把技术与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力求做到保证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的思想真正渗透到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去。

二、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2.1重视源头,加强工程设计环节的控制。建筑的“龙头”是设计,把设计抓好,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最高效益,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像工程质监站监督施工质量一样,审查、监督设计质量。二是规范设计概算办法。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建行等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冒算的费用。三是制订“限额设计”标准。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作为设计部门的“对照表”是设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四是推进“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2.2公平竞争合理招投标。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通过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比较合理,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本建设范畴的一种新的经济承包制。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之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对招投标工作放心,而对一些不利的招投标因素实行限制,真正的体现了在经济市场实行公平竞争,把真正有技术力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中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比较强的,素质比较好施工单位,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单位招标进来,工程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签订施工合同,从而工程造价也就确定了。

2.3施工阶段优化。项目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该阶段也是投资消耗最大的阶段,因此该阶段也是整个项目建设中必须优化造价管理方案的阶段。在人员组织上应强化任务与职能的分工,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落实施工跟踪的人员,并详细的编制该阶段的工作计划和流程;应采取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的方式合理利用资金,以对工程造价目标进行风险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应措施;应控制施工变更以免对造价带来较大影响,对必要的设计变更应进行严格审查,并继续寻找潜在的可节约资金的可能性,并对主要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和经济分析。

2.4做好竣工结算。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是指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质量验收合格、确认符合合同要求后,向建设单位进行最终工程价款结算。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实际造价。第一,严格审核工程量。要求审核人员根据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按照现行预算定额中的计算规则,准确的计算量。严格控制高估冒算工程量。第二,好材料价格关。对材料价格审计丰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确定计差价的材料,不该进行调差价的决不进行调差价。二是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实际核定用量三是核定所报决算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差额以及按规定应采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四是在所报决算中,所取定的材料价格。第三,审核取费程序及准确性,不得重复取费。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经济政策及本地区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合理取费。第四,建设单位审核完后,必须送到审计部门进行复审。以确定合理的造价,并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三、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

篇9

述职报告必须以报告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德才能绩为主,重点在于展示履行职责的思路、过程和能力,重点和范围有确定性,仅限于职责的范围之内,围绕职责这个基点精选材料,职责范围外的概不涉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仓储主管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仓储主管述职报告1仓库主管是一个仓库部门的主要管理者,这一年来,仓库主管工作资料是否有如期完成,工作中常遇到哪些棘手问题等。请看以下的仓库主管年终总结资料:

20____年不知不觉在指尖慢慢逝去,20____年迎面而来.回想过去,应对眼前,展望未来!有进步的喜悦,亦有工作中失误的愧疚.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仓储科整个部门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奋力开拓的一年,更是每个仓储成员理解挑战,逐步成长的一年。用心思量总结工作当中的利弊、得失。从教训中得出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好更充分的计划准备。2010年仓管年终总结报告如下:

工作回顾及感想:

本人于2010年3月份进入龙电仓储科,成为一员物料配送员.主要是协助部门仓管员,对物料的归集,跟进,以及计划配送.由于有些结构件物料根据包装进入仓储,根据生产要求,此种原纸箱包装的物料需拆包后方可进入车间,故拆包工序也就成为了仓储工作职责范围之内.

由于仓储部门人动,我于6月份正式接管五金,包材区域.工作职责:五金,包材物料的入库,物料储存,物料分发,以及异常状况的处理.由于平时没有多加学习与注意每个仓管员的工作操作流程.当自己正式成为一员仓管员时,当时应对一叠叠的单据,在备料过程中真的是一头雾水.以至于工作后第五天给外协发SAU00004胶袋时,把数字500错发成5000;虽然发现即时采取措施把物料追回,但是透过此次事件,使我觉得做为一个仓管员,虽然我们的工作用收、管、发、三个字来慨括.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的做到位,做齐全.每个仓管员在工作当中必须要持续清晰的头脑,认真,仔细的看好每张单据上的数字,以及根据单据准确核对备好的物料.为了避免内似事件的发生,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所有单据我都是二次过数(一次为正常备料,二次为复查).

公司领导为了提高我们仓管的工作技能水平,主管每个月对我们进行仓库技能培训.而主管为了我能更快,更好的做好此区域的工作,亲临现场指导我对所有物料进行整理:所有物料按要求分区放置,归类摆放,全部物料都贴上标识以及随时更新库位表,让我在发料过程中更快准确无误的找到物料,以此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对一些冻结仓物料或找不到物料卡的物料全部按要求重新建卡,使所有物料都做到有帐可查。每个星期一是仓储大结构件安全库存盘寻,为了做到此物料不呆料、不滞料、不断料、我即时做好此事件的盘点,准确无误的把数据汇报给公司领导……工作当中难免会发生错误,仓储按要求每个月完成之后,之后在下个月10号之前仓管员对自己物料进行自盘,以此来发现工作当中的失误。让我们从失误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尽量做到不发错料,少发料,多发料等……

10月份由于自己的疏忽,贪图一时的方便,在发GAD00002不干胶时没有按仓储物料批次管理:先进先出进行物料发放,此批物料之后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易碎(太脆)质量事故。导致此批物料采购没有即时和供应商联系处理,影响了公司产品的正常生产。这事件的发生使我感到愧疚,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按仓储管理使用的几个原则操作:物料随时做到定点、定位、定量管理。

12月20号公司财务对仓储进行年终物料盘查,为了使财务在成品核算及时准确的得到基础信息,为公司经营决策带给相应的基础数据。我用心协助盘查员对我所管区域物料进行彻底、准确、无误盘查……

企业文化:

公司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举行,看着员工自编自演的节目,不但弘传了公司企业文化,更是让奋斗在生产一线的龙电人感觉到了龙电这个群众大家庭的温暖。为了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公司每年都组织一次出外旅游,使大家在繁忙工作之后起到缓冲作用,让每个员工以用心进取的精神面貌再次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十一月中旬冬季运动会的圆满闭幕,以此次运动会的成绩折射出,龙电是一个群众是一个大家庭,龙电人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勇于拼搏才能使龙电这条巨龙腾飞地更高,更远……

2011年工作计划及达成目标如下:

1)团结同事,维护公司利益。不利于公司的话不说,不利于公司的事不做。

2)注重形象,多参加一些公司组织的企业活动,每一天持续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应对工作。

3)现代企业的竞争已到白热化,单一的工作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自己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多加学习做到懂得更多,做得更好!

4)多与同事沟通,吸取好的推荐。悉心听取领导的点评,对自己不好的做法即时予以改正。

5)配合物料配送员做好仓库管理以外的配送工作。

6)争取在这一年当中工作失误事件每月≤1力争做得更完善。

个人推荐:

在盘点过程当中发现有些物料在物料卡上记载时间为2008年,09年,虽然经IQC复查合格。但是生产一向没有需求,此类物料一向没有流动。这样的物料已经成为了呆滞品。放在发料区不但占住了物料放置空间,更还增加了仓管员的管理时间。本人推荐对此类物类冻结转入冻结仓,要不就申请报废转入废料区域!

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么一次发展的机会!

感谢领导对我的悉心指教!

感谢同事给我的帮忙和鼓励!

祝公司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业绩,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仓储主管述职报告2一、几点粗浅体会

(一)高效服务,全力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我们的工作本职是服务,服务客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主旋律,只有做好了客户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客户才会真正地认同我们。能做到高效服务,对于客户的电话咨询,我都耐心解释并给予解决,客户提到的问题和需要,都能及时解答和解决。

(二)专业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

我们的工作价值是什么?是在工作中,得到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去学习得到进步。假如我们甘于落后,那么我们的价值将会一降再降,直到自己都不能认可自己。专业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到理论的支持,理论知识得到实际操作的验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进步,才真正是我们的工作价值。点的精通,线的发展,交织成面的扩张,使自己能够覆盖更大的领域,才能在各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

(三)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全力做好自己

在各种突况和紧急中,我迅速转变思路,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积极和同事讨论改进方法。讨论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些专业上不懂的地方我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根本点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天下难事,必始于易;天下大事,必先于细”,从简单的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在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悄然而至的今天,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只有从基层做起,筑稳根部,不眼高手低,不心浮气躁,只有当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成功才可能和我们不期而遇。

(四)认真负责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

你手上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为自己而做,在服务别人的时候,你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工作的报酬,还有技术的锻炼,品质的提升与名誉的提高。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自己地不负责任往往导致他人的损失和不满,我们要明白到每月手上所拿到的工资,其实不是公司给的,也不是客户给的,而是我们身边每一位尽心尽责的同事在为你创造的财富。

(五)心态决定一切

对环境和自我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我认为所有的工作改变首先来自于思想上的转变。怀疑、抱怨、无所谓、思想上的懒惰这些态度对工作是致命的。认识到工作是自己的事便不会有懒惰的思想。

二、工作回顾

(一)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是____年09月10日进入公司,也是我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一天。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当时无从下手,充满了迷茫,对业务操作是一窍不通,连一些最简单的工作术语都不懂。在公司领导合理安排岗位和同事的帮助下,很快便对工作业务有了一定掌握,较好地熟悉了入库操作、在库管理、出库操作等。现任马士基系统操作组长和参与三运仓库管理,至今顺利完成马士基仓库100票入仓的系统操作;完成马士基仓库出入库流程图绘制;组织员工进行马士基系统培训;完成核查、修改马士基系统历史遗留尺寸转自:差异;绘制三运仓库平面草图;参与新秀丽审计盘点等。能准确、及时地与客户协调处理异常情况,能较好地处理各种工作细节和服从上级、公司的工作安排和管理制度。

(二)对本职工作的认识

1、对仓库的认识:熟悉马士基、三运仓库基本情况,包括库房库区、货架、货品摆放等;

2、对流程的认识:熟悉马士基仓库的进出库操作流程和系统流程、三运仓库的操作流程和系统流程;QC流程;增值服务操作流程;异常处理流程;盘点流程等;

3、对管理的认识:较好地熟悉了5S管理;仓库安全管理;库区规划;货品摆放;成本节约;人员安排等;

4、对职责的认识: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

工作合理安排、保障效率的重要性;较好地协调本组人员的工作和保障准确性;对工作能够负责和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三、存在问题及计划

在过去的工作中,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较快熟悉和顺利完成岗位规定的工作,也使客户对自己有了较高地评价。但仅仅限制于目前工作岗位,对公司其他业务和流程几乎一片空白,公司LMS系统也没有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对物流专业知识也有很大的不足。

为了适应新形势、谋划新发展,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为新的一年做好营销工作。决心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虚心学习,力争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取得新突破;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做到与时俱进,每天晨会认真学习、总结。当然不仅要学习书上的东西,而且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不断增强服务客户的能力,增强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增强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员工。加强思想认识,做到学以致用。

一、要坚持个人自学,通过阅读物流专业知识书刊,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加强学习。

二、积极参与公司各类新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

三、虚心向同事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加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并在工作中不断应用这些知识,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不断发现工作的问题,使自己和公司能够共同进步。

(三)确立目标,不折扣行动;

(四)大胆思考,小心求证,力求做得更好;

在20____年,我会努力改进,争取做出更好成绩。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为我们向行业先进水平迈进打好基础,积极参加部门培训,从目前情况看培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这些培训在提高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家学习的热情。而把培训的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时,工作变得不再枯燥。

随着公司不断扩大,规范,完善,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将更高,需掌握的知识需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学习,提高自身各项素质和技能,适应公司发展要求。

以上是我的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请领导监督和指正!

述职人: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仓储主管述职报告3尊敬的领导、同事们、朋友们,大家好!

新年的钟声响彻天涯,奔驰的列车按时出发。它驼走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又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朝霞。岁月如梭,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迎来20____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激动。在这新年到来之际,我代表资材课全体员工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我诚挚的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美满,幸福安康!

现将我这一年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因为仓库是全公司运作的枢纽,是公司内部生产的重要环节,要把仓库管理得好,就要及时备料,按单备料,把握好库存量,及时处理呆料,提倡节约,反对浪为公司节约成本。只有把仓库管理好,公司所有生产部门才能按照生产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生产订单,顺利出货。反之如果管理不当,将会造成公司生产秩序混乱,甚至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给客户交货,给公司信誉造成不良影响。我相信,只要尽心尽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使我不敢有半点懈怠,我暗暗要求自己,一定要格尽职守,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事无巨细,我都要身体力行,小到一个帖子,标签;大到出货时清点数量。我都要亲自把关,不能出一丁点差错。

我总告诫自己,只有加倍地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许多帮助和支持,正因为有了他们,我才能每一天都充满信心,心情愉悦地工作。在我错误的时候指点我,在我失落的时候鼓励我,从而增强了我的信心,开阔了我的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仓库主管,必须和各部门之间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工作过程中同事之间的磕磕碰碰有时也在所难免的,但我始终抱着一种平和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解除误会,化解矛盾,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只有好的心情,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一个团队最主要的是齐心协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公司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继续,过了今晚,东方的太阳又将点燃新的希望。社会在进步,公司在发展,我也会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为公司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只要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也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述职人: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仓储主管述职报告4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仓库管理员的____,于20____年12月10日入社,截止今天,将近一年。作为一名仓库管理担当,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担当发行请购单工作、安全库存量、风险库存量的设定;担当月度库存盘点统计;担当公司废旧物资的处理工作。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锻炼,我已经在乐星空调系统(山东)有限公司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方向和生活目标,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迅速成长,同时也激发我以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生活!

(一)面对现实,接受挑战

为了迎合公司的快速发展,便捷、高效地管理,20____年7月公司准备实施的新的ERP系统。系统是空白的,需要添加大量的基础信息,我们资材部管理科要负责的是提供准确的资材数量,所以6月份的月末盘点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万事开头难,盘点前,我们部长、科长开小会议指导与安排,经过周全的考虑,6月份的盘点比以往提前3天盘点,由我负责做盘点表格。做盘点表是小事,但考虑到这次盘点的重要性,我更加认真仔细的筛选、划分不同类资材,确保盘点的便利性。在盘点过程中,我积极协助各担当,且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经过盘点、找差异、再确认,最终这次盘点的准确性达到了98%以上,结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

(二)理清头绪,细化管理

实施新系统后,在我们部门经理的指示下,仓库进行了区位管理。

区位管理的目的是:更好的有序管理仓库近3000种资材;方便仓库配送员及时准确的为生产配料以及便于供货商送货时规范放置。

区位管理,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首先要把仓库大体分区,画出仓库管理规划图。接下来就是持久战,坚持每天确认资材的规范摆放,及时记录在哪一个分区哪一个货架第几层,而且对所有资材进行统一规范标识。一个月的努力没有浪费,我们的配料效率更高,我们的管理更加系统。

(三)勤奋工作,规范流程

公司废旧物资的处理,又是一件表面看起来很容易的事,不就是把东西卖了吗?实际上废旧物资的处理和财务密切关联,废旧物资也是有帐的,而且要把这个帐分清楚,所以平时处理时,不能有半点马虎,每一次认真记录,最后统一整理,确保帐与物两清。

处理废旧物资的流程既要规范又要明确。资材部负责确定销售订价、称重收款结算业务,仓库保管、门卫保安协助称重。以此规范流程,确保每次废品处理的公正性。

自担当公司废旧物资处理工作起,累计处理废旧物资128万元,且每次帐物处理一致,没有任何差错。

(四)坚持学习,与公司共成长

在平时的工作中,领导和同事提醒我保持学习,说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人会有更大的舞台,与公司一起成长!工作之余,我学习英语、管理、电脑等知识,在工作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回首过去的一年仓库管理工作,我成熟许多,也成长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致力与仓库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缩短库存品周转期,提高库存利用率。我也深知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只有与销售、财务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仓库配送中心的职能。我也进一步领悟了“信赖、热情、挑战”这一核心价值,公司做“永远与顾客同行的企业”,我自己也要做永远与公司成长的个人!

述职人: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仓储主管述职报告5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进入公司这个大家庭已有一年多时间,回想这段时间来的工作,内心不禁感慨万分,作为一个库管,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只有从如何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仓库配货的标准化,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事件的发生。

每天对于工作中的难题加以不断地完善,以及与张姐的不断沟通,相互学习使工作的开展更进一步,达到新的层次,管理水平进入新的篇章。

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单一的工作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自己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多加学习,做到懂的更多,做的更好!平时多与同事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方式,吸取好的建议。悉心听取领导的点评,对自己不好的做法予以改正。

实时做好仓库的6S工作,保持环境整洁,所放货物井然有序。但公司在某些小方面还存一些问题。单从库房来说:自从公司从西郊搬到北郊后,办公和仓库分开,导致公司的人力资源大量的闲置。如遇发货量较多的情况,仓库这边就不得不结合人力情况,选择化繁为简,分好几趟,逐车发走。这样不仅耽搁时间,而且也不经济。

从公司短期角度来看,这样确实低碳环保,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公司缺乏给力的奖励机制,同一件事一个做,两个人做,多个人做,相对个人而言,没有区别。结果总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公司的货物配送上,就仅有的一辆货车。货量多的时候狠狠的装一车,货量很少时,也只能用公司的货车跑一趟,短期看确实可以节省购置车量和每年审车的成本。但我们公司在人力资源上,却很丰富。像____、____、__乃至____都有驾照。

假如公司可以购置一辆烧天然气的小货车。这样长期下来完全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毕竟,目前天然气比油便宜。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公司经常性的为了提一小件货物,不得不让司机开着地货车,来回跑上70、80公里,同样是把货物提回来,它们所花费的成本和给公司创造的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

作为员工的我们,希望公司能够越做越大,员工越来越多,相关的福利也能够跟上!

另外,公司的轮胎内部销售政策上,为什么仓库不能享受业务员同等的销售价格(排除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情况)?

总之,仓库能在现实情况中不断的改善,是离不开各位领导的信息关怀和指导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在挥手昨天的时刻,我不骄不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对过去的不足,我们将不懈的努力争取做到。

我们更加清楚获取不是靠辉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断的努力。为了公司发展得更佳壮大,让我们携手合作,创造出辉煌的明天!

____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们将努力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到更好,为公司的发展前景尽一份力。

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么一次发展得机会!

感谢领导对我的悉心指教!

篇10

关键词: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物流管理专业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描述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教学团队的合作,有全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另一方面,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要求和标准而展开。现代物流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于提高现代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物流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近三年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引进、进修、企业顶岗实习等培养途经,建设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爱岗敬业、数量充足、年龄结构(45岁以下13人,占专任教师86.67%)、学历结构(硕士及以上学位11人,占专任教师73.33%)、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46.67%)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

1.以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核心。建设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不能仅依靠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提高技能或一味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而应以校企双方工学结合为合作平台,构成学校专职和企业兼职的两支力量,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完成开放式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整体效应,达到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重构。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骨干教师6人(占40%);另外,宝马公司聘用2位教师为零件类培训师;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80%;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46.67%;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团队结构的合理性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好的成效及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物流管理专业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专家5人、能工巧匠15人,共计20人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33。对于兼职教师,参照其职称与工程实践资历,把兼职教师分为兼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校外兼职教师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生校内外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指导及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工作、开展物流运营管理专题讲座。学院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制度,在晚上和双休日安排课程,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和指导实习实训提供了便利。校外兼职专业教师已经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为加强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制定了《外聘教师招聘与管理办法》等制度。

此外,物流管理专业还实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双教师制”,为每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配备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承担通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际运作经验和特殊技能内容的教学,保证校内教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作为教学团队的目标指向。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目标应是针对市场需求、针对学生来源、针对高职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灵活多变的专业设置;以应用为主旨,推动突出人才定位的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必须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基本任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了解职业岗位群,组织适用于就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省最早开办此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2008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近3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并建立了《物流业务基础》、《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组织与管理》等13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课程标准重修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校企合作建立了《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物流业务基础》、《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实务》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有1门拟参加院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每门优质核心课程均有配套的教材、课件、案例集、网络课程、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此外,《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国际货运实务》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尽快使用适合于高职高专的教材,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建设规划工作。近3年来,专业专任教师主编或副主编高职高专教材13本,参编教材4本。学院鼓励专业教师与企(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物流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4本和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1本。

3.选好教学团队带头人。教学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教学改革实践者和团队领导者的双重角色,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还应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占13.33%)。专业带头人理论水平高、行业知名度广、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均是高级物流师,有的被评为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现被聘为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和国家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有的担任全国现代管理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教师、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港航物流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4.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校企合作,扩大社会服务,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师资资源,积极为社会和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近3年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为兄弟院校和企业提供培训人数达711人次,年平均培训237人次;接受兄弟院校参观和交流57人次。

2009年6月26-27日学院成功承办“首届全国高职高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广东赛区选拔赛暨广东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全省32所高职高专院校派出了代表队参赛。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现代物流理论应用技能奖”和“现代物流设备操作能手奖”3项冠军。

2010年6月24-25日学院成功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广东赛区比赛并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36所高职高专院校70个代表队共117名指导教师、280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企管沙盘二等奖、物流沙盘优胜奖。

物流管理专业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3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承担各类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项目6项(其中广东省交通厅项目3项、香港新创建公司项目3项),项目总经费达87万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物流运营管理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充分体现高职特色,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广东交通行业,近3年新增9家校外紧密合作型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运行良好,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毕业顶岗实习机会,实现学生在校期间有不少于8个月的企业实习时间。

2010年10月20日学院成功承办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第六届校企高层对接会”。搭建了学院与企业会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开拓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的渠道。

5.提高教学能力,培养人格魅力,加强团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的成功不仅需要团队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准,还需要他们研究专业教学论,并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对职业教育师资来说,其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必须符合职业教育及相应专业的特点,有特定的指向和独特的视角。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师40多次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培训、专业技能训练等),专业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物流管理教学团队有7人共18人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或教学质量进步奖,有1人被评为教学能手,有1人被评为教学名师。

近3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依托行业和企业,从专业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了教研教改课题13项,其中,省部级(含)以上7项,院级6项,项目总经费46.9万元。通过主持的教科研课题及教改工程项目的开展,打造了一支整体素质在省内领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管理及运行机制,教学团队管理及运行机制分外部和内部。在教学团队的内部管理制度上确立学术权力的地位,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教学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考核与评价成员,实施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力。而学校管理层则从发号令者变换成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平台。为此,学校要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淡化教师的系部所属关系,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从行业和企业中挖掘教师资源,鼓励组建跨系部(部门)、跨行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近年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专门制订了《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的暂行办法》等文件。根据原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做好我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形式有工作激励、机会激励、文化激励、薪酬激励。从物质上的激励可以在专门的津补贴和奖金、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精神上的激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全力营造团队建设的浓厚氛围,给团队以精神的优越感。在物质激励方面,要注意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要让团队成员背着包袱开展团队工作,否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导向作用。对从行业和企业中聘入的团队成员,可考虑纳入学院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享受兼职教师的相关权利。

另外,应有专项经费保障,把教学团队建设与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学团队优秀标准与衡量这些项目建设的成效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团队的成果给予必要的物质激励。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质量进步奖评选办法》、《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评定办法》等文件,对教学涉及到的各环节都制定了相应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制度。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学院根据教学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转。例如,教师的薪酬分配实行“岗位实绩管理”,将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承担的岗位和创造的业绩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在教学团队内部,实现教师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优用劣汰;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制度,考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报考率高、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专业对口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率高”的良性发展态势。2008~2010年间:专业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分别为1104%、730%、657.61%;录取新生报到率分别为88.24%、95.21%、87.72%;当年年底总体就业率分别为100%、99.45%、100%。近两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4.5%,优良率为55.9%。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带动了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物流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现代流通类专业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建孟.基于创新团队建设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8,(4):18.

[2] 张光春.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职教与成教,2008,(3):491.

[3] 金南冬.把握关键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团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56-57.

[4] 段圣贤,陈建华,李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研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消费导刊,2009,(9):167-169.

[5] 马宁.高职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29-31.

[6] 常忠武,钮立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6):70-71.

[7] 骆志勇.高职学院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J].内江科技,2008,(1):104.

[8] 易飚,陶亦亦,胡清.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