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平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3 16: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安全平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篇1

教育网权威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linshi.safetree.com.cn/

篇2

本人自2015年被评为二级教师以来,一直从事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2017年进入白龙路小学这个大家庭以后,本人先后担任了学校体育教学、音体美教研组组长、学校安全、学校网络、学校宣传、学校法制建设等工作。一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述职如下:

一、理论学习方面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吸取《课程标准》的精华部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要之位。为了更好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坚持研读与学科体育相关的杂志、公众号,通过视讯平台等相关网站,学习借鉴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且作为烟台青年体育骨干教师,我也一直跟随烟台教科研体育团队的步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12xue上我也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记录经典案例,积极撰写自己的所感所思,并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分享给同组的老师们。

二、体育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在教体局体卫艺科领导以及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堂上,注重常规教育。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每一节课,绝不“放羊”,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老师都是带几个班的课,所以我认真分析各班的学情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就会将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说清楚,并且强调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一门课,不是玩。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我们的体育课有序而精彩。疫情网课期间,我录制的体育教学视频也推送到了烟台体育教育平台,这一学年的学校教研活动以及疫情期间常态化体育教学区域大教研中受到局领导的好评,为学校体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校群体工作

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训练管理的同时,每天与纪艳艳校长一道协同安全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特别是我校的宣传工作,也是做的有姿有色、颇为出彩,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我提交的宣传资料也多次在烟台教育、莱阳教育公众号上。今年我校的安全工作在各位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协助下也是平稳有序的开展,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平台以及平日的安全主题教育也都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为我校创建安全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个人成绩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度莱阳市学校安全先进工作者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足球“优秀裁判员”

2018年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市长杯”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8年莱阳市小学排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中小学胶东红色文化精品微课程资源评选“优秀微课程”《致敬,为祖国献身的英雄!》

2017级新教师培训“优秀学员”

2019年莱阳市篮、排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小圈儿跳出大智慧》

2019年烟台市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一等奖《起跳与落地》

篇3

关键词:亲近产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00-02

自19世纪以来,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及其成功经验成为世界各地高校学习模仿的对象。在我国,尽管许多高校决策层认识到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动共生关系,但从实施层面来看,高校服务社会还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诸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程度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政产学研沟通不畅、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1]厦门理工学院始终将亲近产业,服务地方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呼应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内凝聚共识,优化结构布局;对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闽台教育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首先从解决教师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把“以生为本,服务产业”作为核心办学理念,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每位教师,切实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看成是关注学校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主动呼应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内凝聚共识,优化结构布局;对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闽台教育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对接产业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开展以知识传播与创造为核心的活动需要以区域经济社会为落脚点,因为区域经济社会可以为高校的知识活动提供方便和现实的舞台。[2]厦门理工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美丽厦门”等战略规划,通过优化结构布局,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等来探索服务地方的新路径。

学校紧盯厦门“5+3+10”现代产业体系中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符合厦门城市发展定位、对闽西南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专业,构建面向市场的专业自适应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

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调适的作用。[3]厦门理工学院学校现有52个本科专业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重点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整合学校现有学科专业资源和优势,形成了光电与通信、机械与汽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10余个专业群。学校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专业,构建面向市场的专业自适应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

二、融进产业界,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1.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促进全方位校地互动。学校在厦高校中率先制定并实施《服务厦门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3)》和《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推进与厦门市及6个行政区深入合作;呼应厦门市推进“山海一体、江海连城”大海湾城市战略,制定开展“科技服务八闽行”行动,深入厦漳泉龙四地的产业部门、工业园区开展调研,为各类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与厦门市共建国家级“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余名高级工程师和3.5万名研发人员举办创新方法培训;与厦门市各区分别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区校携手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按照市政府要求主办“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民办公助”模式“入主”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控股单位;以“托管”模式管理附属中专――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同时,积极发挥高校在创造与传播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主流文化优势,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思想营养,形成辐射影响。[4]学校制定并实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方案”,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文化产业规划、鼓浪屿“申遗”、城市景观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学校与社区共建共育共享。打造“厦门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师生自我服务、管理、监督的自治机制。把文明学校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连续三届获评“福建省文明学校”。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探索警、地、校共建平安和谐校园机制。

2.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合作落实校产对接。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先后与30多所境外优质高校和国内外200余家企业共建“亲产业国际化办学发展联盟”;已经建成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省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省市重点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厦组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等20余个;与地方科技部门联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科研项目会等。在省内牵头成立一般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协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与政府、企业联合引进和培养高端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和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3.携手行业龙头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与ABB、宸鸿科技、冠捷集团、厦航等海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等,与林德叉车、金龙客车等省内汽车(车辆)制造骨干企业,联合开展客车整车设计与安全性研究,研制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与大金龙联手打造新型轻量化全承载节能环保安全客车;依托ABB等跨国电力巨头,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主导产品领域开展设备研发和检测,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与宸鸿、联电、开发晶等龙头企业在光电系统集成、电子封装、平板显示器、光电信息材料、LED照明设计等领域开展合作研发等。

4.延伸产业线,深化对台教育合作。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闽台合作,有利于促进闽台优势产业及人才对接,厦门理工学院作为福建省首批开展本科“分段对接”和“校校企”教育合作项目的高校之一,已有16个专业与台湾高校开展“3+1”的联合培养;与冠捷科技、中华大学联合开展“校校企”合作“4+0”办学模式试点。为承接台湾电子信息、金属机械工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学校与台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铭传大学等5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与宸鸿、台达、晶元光电、南侨集团、资策会等30余家知名台资企业和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自贸区及厦门产业,联办数字创意学院、海峡商贸学院等二级学院;开展全产业链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优先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理赔公估(国内首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酒店管理(烘焙)、金融工程等闽台合作专业;联合研制电动导览车“金厦1号”、海岸沙滩垃圾处理车;联合筹建两岸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两岸大学生技能大赛、学术交流周等系列活动。

三、搭建平台,完善合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要加强学校与地方高层互动,建立双方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联合成立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机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领导并分管产学研合作,成立了产学研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三是搭建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优化校内产学研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支撑和引领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厦门理工学院借助移动终端,建设科研云平台网络,形成与企业项目快速对接的科研体系。四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科研管理体制。坚持应用型科研为主,健全以服务需求和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建设若干个校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聘用制、项目合同制、教师“合聘”等方式,推进校内、校外多方协同。健全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建立以绩效考核和发展评估为导向的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和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政策倾斜,机制体制创新,培育“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

总的来看,地方高校要发挥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得益于由地方政府主导搭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政策引导、组织保障、项目支撑等方式深化合作。同时,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将人才优势和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并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才能真正建立长效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2,(3).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问美琴.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关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篇4

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均衡的。

首先,公办中小学由于受当地教育局部门管理,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形成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不同的情况,由于经费下拨、设备集中采购,形成一头重、一头轻的局面,即少数示范性学校的设备充裕、先进、投资大,部分学校还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造成服务器资源使用浪费。而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设备落后、经费紧张、投入少、全校也没有几台电脑。不论是示范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共同之处是: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应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日常维护。

其次,成人院校、高职学院、大专院校中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三类学校的数量在全国超过3000多所,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学生的半数以上。这些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政府有少量的拨款。由于经费的问题,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应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日常维护。如邮件系统的应用,只有部分院校能为教师提供邮件服务(美国的大学也为学生提供邮件信箱)。成人院校、高职学院、中小学都没有邮件系统,原因是管理者的观念、专项经费的投入、专业人员的管理、日常的维护都存在不足。

最后,硬件设备储备不均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一种安装在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者不需要下载和安装任何软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使用,但软件安装至少需要3台服务器,一台用于WEB服务,一台用于数据库服务,一台用于文件存储服务,还要有连接INTERNET的宽带。有的学校只能提供一台PC机充当服务器,即便有服务器也是同其他系统共用一台服务器,还有的学校将原本三台服务器用一台来代替,这样即不安全、也不可靠,无法长时间保证运行。有的学校使用教育网,只能在校内使用,师生在家里访问受到限制,或者访问速度很慢。所以,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ASP应用服务需求很大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并非被“教育网”垄断了。全国有700多所普通高校几乎都在使用“中国教育资源网”,但其余的大部分都在使用当地电信、网通或铁通的宽带网络。如天津的13所成人院校全部使用网通宽带,即便教育网已经延伸到学校,也还没有使用,因为要交不少的费用,而且作用同网通一样,速度甚至更慢。部分高职院校也在使用铁通宽带,还有几所学校共用一条教育网,目的是分摊费用。

以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为基础,向学校全面提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服务,首先从速度上来讲是首屈一指的,电信级IDC机房的双路电源保障,专用服务器的保证,都是任何一所学校无法实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规划、实施、维护更是可靠保证的重要因素。

相比传统的信息化产品,这种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网络应用服务供应商)服务形式,界面更友好,操作更简便,也更安全。以前总担心电脑一丢,信息就全丢了,现在有电信运营商管理就放心了。

将原本要学校自己实施的信息化应用改成由电信运营商来提供,学校以交纳年费或月费的方式“租赁”使用,对学校来讲,不仅节省购买服务器和软件的几十万元费用,还节省人员维护和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机房条件是无法与电信IDC机房相比的。“租赁”后的系统与学校自行购买的效果是一样的,平台拥有独立的学校名称,独立的课程管理,管理人员不必担心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被泄露,因为“注册式”课程要求只有任课教师批准的用户才能访问,其他人是无法进入课程的。

这种ASP应用服务,没有参与传统电信市场争夺,更多的是与传统教育软件公司竞争,“相比之下,我们当然更愿意信任电信运营商。”有学校管理者这样说。

“按年收取服务费方式很好”

经过一年多为学校提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试用,学校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到教师都对此有很强的需求,由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学校均反映,租用系统比买断更受欢迎。

河南新乡医学院成教学院的曹老师指出,学院有近1万名学生,非常需要该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可购买一套软件,加上服务器投入至少要100万元,这样高的费用学校很难批准,如果能有像网易邮箱一样的服务,哪怕让学校每年支付一部分服务费,学校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另外,学校用的是教育网,而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教育网的出口太慢,如果能有电信运营商提供这项服务,相问速度会有很大提高。

天津新华职工大学是天津成人院校中的领头羊,其网络中心主任崔欣指出,如果学校每年支付一部分年费,就相当于学校请了一位网管,每月500元相当便宜,又不需要学校购买服务器和租赁宽带,至少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而且全校所有教师都可以在平台上开课,学校认为这种方式很好。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教务处主任黎雁则认为,按年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很适合所在学校,如果一次很多钱,学校需要请专家论证、招标、周期很长,使用租用就可以免去这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右图老师利用远程辅助教育平台授课,下图为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些环节,而且如果认为不适合,第二年可以不交钱使用,这样就不存在浪费的情况了。

天津南开社区学院从今年开学起,部分课程借助该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员通过给定的权限进入课程平台批准教师开课,教务通知,监督教学情况,查看教师在论坛中的答疑情况等,在教务处工作的邸霞作为专职的网络平台教务管理员,一有时间就上网查看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就通知任课教师。学生在网上和在论坛中的提问时间都比面授时间多了许多,网络辅助教学在成人教学中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培训是最好的销售方法

专家表示“电信运营商目前面临全面的转型,这需要在机制与组织体系跟随业务而变。这个业务与原来装电话机、装宽带完全不同,学校信息化业务需要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部,这不是过去的销售体系所能够完成的。目前的转型更多是业务与技术上的,如何创造新的体制适应中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是瓶颈。”

同时这也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新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之前单纯的软件销售,这需要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联合起来,共同携手打造这个产业链。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76-03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在,高职院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后续力量,以适应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众多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不仅要在相关硬件设备条件上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在软件设施上具有时代特点。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开发是必要之举。

一、传统专业信息平台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壮大,各大院校也都在逐步开始重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纷纷利用信息平台达到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的目的。但是大多数院校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初级阶段的应用。由于各大院校教学科研成果资源的独立封闭,数据模式不统一,造成相关教学资源无法沟通,教学形式单一、欠缺互动模式等缺陷。再者,一些资源不能统一管理、整合,造成教学资料以及科研成果重复,使信息资料在选取与利用上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造成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大却信息量小的问题。同时无法实现学生或教师对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中存在的疑惑或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成果的进一步探讨的及时,极大地延缓了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完善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上种种问题依然制约着当今各大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信息平台的局限性,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在规范化教育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构建,既是对科研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又是对这些信息共享理念的实施。平台的建立,优化了教学教育制度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在学习、探索学科方面的渠道与学习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在教学资源平台遵循统一标准建设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准确快速传播,并且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具有准确的资源分类与高效率的资源搜索能力,使高职院校之间资源与高职院校与外界之间确保了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领域认识的广泛性与深入性。当今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的可复制性和资源共享的特点,使通用专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出现了多样化。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单一式变为在多媒体支持下的视图文共同呈现的模式,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教育管理从有形的管理向无形的教育转变。

三、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作为一个信息化的软件设施,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为可能。尤其在高职院校, 网络运营技术日益成熟,网络收费逐步降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高职院校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条件,在技术设施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构建通用专业信息化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平台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依托校园网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结合,这使一般信息平台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它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由此可见它具备明确的目标性。在信息高速传递的同时,确保了信息量与信息安全等方面到位。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以网络作为的设施基础,既廉价又影响广泛而且具有超高的效率,不失为最佳选择,同时也使信息平台设计成为可能。

四、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思路

对于一个公共平台来说,良好的运作要建立在一个公共的严格的标准制度之上,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循这样的标准制度。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共享的关键是平台建设初期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公共平台只有具备了统一的构建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互动与共享,才能让资源信息平台具有更长久的效益,这是教学资源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共享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的资源分类、强大的搜索能力、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和优秀的资源评价分享机制可以让教学资源平台更具活力,更受用户欢迎。国家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和CELTS-31)对教学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作出了相关规定。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时应该参考并遵循这一标准,这样各个平台才能实现互通。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良好运作与平台建设的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必须让资源能够共享的同时可以让不同平台中的资源相互融合、实现互通,让信息传递更广,得到普遍推广,才能使通用专业信息平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具有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特性。在具体设计当中,针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开发模式和工具的不同,将利用类似XML文档的工具进行资源的相互沟通与共享,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信息间的共同学习、探索与研究。同时,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设计还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个体差异、学生对教学科研成果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对所汲取知识的永久性和是否具有创新性。

平台的资源信息都是经过合理分类后通过网络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所需资源信息与信息互动,提高了效率。在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前期,对高职院校在各方面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研究高度做广泛的合理的调研活动,对各高职院校教学程度、专业化管理进行初步了解以后,按照专业领域、专业研究深度以及适用群体进行精确的分类,再在这些大的群体类别中分成小的单位,按照树状图结构信息资源分类要尽可能的细致准确,以便在学生或教师使用教学资源时,可以按照以上各种分类形式进行资源的分类浏览。与此同时,对资源提供必要的资源关键字是实现快速查询的关键。信息平台还设计有对相关资源名称、作者、关键字等分类的检索,以便大大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该平台还构建出强大的教学科研资源搜索引擎,以便实现跨学校、跨平台的搜索。即如果当下的平台资源中无法满足搜索者的信息要求时,搜索引擎自动转入其他单位的平台中检索,同时带领用户前往其他平台查询学校。在信息平台的体制与内容上,经过高职院校教师和专家的认定,规划适合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平台并不断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构建的信息平台既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有机结合,还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对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的体现。

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设计,不仅可以在海量信息中检索出相关资料,还可以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考试的功能,实现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去,加快教育软件的开发,不断扩大网络教学覆盖面。要调动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积极性,要在教师中普及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在网上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利用网络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并且在每一个信息资源中设置相对应的资源评价与分享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在检索到信息时由于不了解具体内容而盲目下载或使用造成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这样也可以作为一个对所信息资源在内容的扩充与研究深度的拓展,使信息资源在利用价值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用者的点评与分享也可以使信息者在信息资源的同时从中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或是专业学习的提升,让信息资源的价值可以无限延长。这种评价机制也有益于下次检索相类似的信息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评价机制了解学校的新的科研模式、教学思路和服务信息,以便学校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最后,在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推出的同时还需要将这样的教学模式当做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或学生学习的普遍工具。需要在使用者了解平台的同时,可以更方便使用。比如将信息平台设立在高职院校的官网中,以实名制信息来进行管理。平台相关功能应用于手机模式。当使用者将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看做图书馆一样的资源机制时,平台将成为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内容

高职院校通用专业平台利用网络这一良好的媒介,开设了《信息系统维护基础》、《医药信息检索与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医药电子商务》、《医药网络营销与策划》、《网上药店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利用技术优势开发学生学习培训软件,在网站上开设相关专业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网上互动教学、网上谈学习心得、网上谈心活动,形成网上学术探讨的组织模式,在本系统的支持下,使大学生的学习教育活动在网上得以进行,充分利用了学习科研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通过网络虚拟调研,建设网上课堂,进行网上评价工作,组织网上主题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创新精神。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效率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各领域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教学模式也必须随之适应社会主流与时代的改革,这也是网络教育模式越来越被摆在重要位置的原因所在。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设计,整合了多种多样的资源,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进行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用专业信息平台教育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和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平台使用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并将其再度完善,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胡忠旭,徐小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0(16).

篇6

校企合作是增强职业教育实践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的推进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初步形成了校企的良性互动。同时,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层次不高,合作面不宽,合作较多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和人力资源合作上,没有形成长期、全面、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究其原因,是政府和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过多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忽视了企业的利益诉求,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找到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契合点,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利益诉求有很多方面,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一定差别,但多数是相同或相近的。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

(一)企业对中职学校的利益诉求

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希望学校能优先提供实习生、协助培训员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升生产效益、帮助处理应急任务以及宣传企业的品牌等服务。因此,参与校企合作的职校应该紧跟企业的发展形势,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技术人才。

(二)企业对政府的利益诉求

对于国家和政府层面,企业则希望政府首先能给予更多的经费补助,同时能减收或优惠相关的税费,在接收和培养实习生方面还希望政府能出面宣传企业形象,及时进行表彰,或者以奖励形势来促进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深度、广度。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在实习时进行安全责任免除。

二、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利益的因素

(一)中职学校层面阻碍企业利益的因素

校企合作最大的优点就是企业能获得学校的优惠实习生和免费的技术支持。但针对学校方面,企业认为目前中职生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学校实训条件也难以满足岗位技能训练要求,教师技术研发水平不高,难以跟上企业发展形势和速度,专业课程体系也不够健全等。

(二)政府层面阻碍企业利益获得的因素

而企业最希望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有: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来推动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缺乏成为目前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利益获得的根本性因素。目前,虽然许多地方政府都在极力做好这方面工作,但

三、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策

(一)制定政策,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政府要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也提出,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各中职学校要加大力度探索新路子,规范和促进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明确职责和义务,促使校企双方合作探讨,提高质量。

(二)创新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构建利益激励平台,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研讨和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运行。在组织维度上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可下设几个分委会,履行相应的职责:

1、政策研究分会:针对校企合作的各环节、各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形成研究报告,起草校企合作相关的基础性文件,并代表学校和企业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2、管理执行分会:确保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契约合同能否落在实处。

3、专业建设指导分会:负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养,教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和联合技术研发等。

4、绩效评估分会:对校企合作的绩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向各部门反馈合作效果。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政府、行业参与管理,认真分析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利益需求,逐步使企业成为中职学校决策方面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之一,真正创新制度和机制,实现校企“互动双赢”。

(三)提升水平,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篇7

关键词 厦台 高职院校 合作办学 厦门地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0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Xiamen Wuyua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tarting from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carry out cross-strait cooperation. Since 2009, Fuji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aiwan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more in-depth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Xiame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he developing and deepening of the political factors influence of Xiamen and Taiw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deepen.

Key words Xiamen and Taiwan; vocational college; cooperation running school; Xiamen area

1 厦门和台湾高职教育界定的定义不同

我国的高职教育涵盖了目前的高职高专、技术本科、五年制高职的后半段以及某些高校某些专业的教育,如MBA教育就属于高职教育。厦门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即高职学历教育。和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按照台湾高级职业学校的定义来看,其教育程度基本和大陆地区的职业高中相同。台湾地区简称其为高职。本研究统称的高职教育,并未包含台湾高职,而是相当于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高等技术及职业教育的简称)。

2 具体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师资交流

每一年,厦门一些高校、职业院校的校长都会去台湾,对台湾院校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计划、管理方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邀请台湾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校长前来厦门进行教育交流。此外,每一年都会组织一定的师资队伍在台湾地区举办学习、讲学以及科研活动,和台湾地区的著名学者在教学方面交流经验。

2.2 交换学生短期修学

厦台两地高等院校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交换学生短期修学等合作是目前较为稳妥的做法。从当前来看,主要是两岸之间彼此推荐一些成绩、品格等各方面都较为优秀的学生,在合作院校中进行交流学习,加强两岸的教育融合。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两岸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台湾的各类大学可以在厦门开设相应的学分班;台湾各类大学可以在金马地区设置进修学分班;大陆生可以在台湾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大陆生可以在台湾地区进行短时间的实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以及活动等,包括参观、演讲、公益性活动等。

2.3 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等技职人才

厦门高职院校根据自己多年来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教育,与台湾的高校以及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3 项目带动

以厦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为例,从2009年到今开始一共开展了四期,深受两岸人民好评。为了满足厦门与台湾特色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大力支持在制造业、电子通讯业、建筑业等稀缺领域方面的教学,和台湾的职业院校以及企业进行对接,取长补短。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第三方组织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内容、专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条件,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稀缺产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4 多采取“拼盘式”的课程教学

“拼盘式”教学指的是厦门和台湾之间加强教学交流,根据两岸特点联合设置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传统的大陆式教学中,和台湾地区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在厦台高校联合举办的教学中,台湾高校优质课程占专业课程的1/3,台湾高校教师与大陆高校教师授课比率为1: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等在2012年与台湾高校采用“拼盘式”课程模式与台湾高校开展联合设置课程项目。

5 存在的问题

5.1 招生人数有限

一方面是目前厦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数大都由政府给出限定名额,另外一方面是高职学生持观望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学历互认问题。早在2006年,大陆就对台湾方面的高等院校的学历以及学分采取认可态度,大陆学生可以在台湾地区进行短期内的学习。但是台湾地区,仅仅认同大陆41所“985工程”的重点高校。二是“三限六不”给陆生的压力。

5.2 缺乏专门法律政策保障

目前,厦台高职院校联办共建专业的合作协议大方向较多,其中并没有对教育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划分。需要明确的分配两岸各自在教育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学生在实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个人在三方面应当签订相应的协议,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

5.3 厦台文化和教育的差异

虽然同文同种,但台湾早接收西方文化、教育,所以在文化认同、教育管理和行为方式等还是难免不一样。大陆师生初到台湾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因文化碰撞而产生的不适。另外,部分交换生在台专业不对口。由于两岸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专业划分有所不同,台湾的高等职业院校没有专业之说,代之以学群,下分系,如商业管理学群下分资讯管理系、国贸系、应用外语系、观光管理系、行管系等。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开设专业有所不同,因此部分交换生赴台湾大华科技学院无法就读对口的专业,只能选择其他相关专业就读。

5.4 经费较少

虽然“大三通”的正式实施,对于两岸交流的成本有很大程度的缓解作用,但是在两岸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经费不足仍旧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有些活动难以继续开展下去,而很多规模较大的教育交流活动只能停留在计划层面,难以顺利实施,严重阻碍了两岸在合作教育方面的沟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5.5 双方交流合作有待持续推进

根据厦台高职交流的情况看,厦门高职院校的参与积极性较强。但是从整理来看很多院校还是停留在交流互访,参加论坛等起步阶段。直到2009年,随着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开启,才使得交流合作迈进了一大步。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人员互访、学术研讨、资料交换等层面。南洋学院与台湾校企合作,派了不少学生去台湾交流学习,老师去台湾交流多但未能参与教学。

在联合办学教学点设置上,台湾当局为防止技术外流,禁止岛内院校以任何形式在大陆设立教学点或者分校。台湾方面的参与方大多是民间教育机构、私立学校或企业。台资企业对于两岸交流合作的意愿并不强,参与性较差,某种程度上对于校企教学模式的开展造成了阻碍。而企业的积极性之所以不高,主要是相关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容纳在校实训生。

6 对策

(1)扩大招生。厦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已日趋成熟,大陆政府和台湾当局应该适当放开参与教育交流合作的人数,消除些政策障碍并给予扶持。无论是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和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或者合作的台湾高校,都应扩大厦合人才培养项目的宣传,扩大招生。生源充足,合作才能顺利进展。

(2)制定促进厦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在目前的两岸合作办学项目下,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在工作开展方面存在种种困难。因此,教育部应当针对此类情况,对两岸合作办学做出相应的规定,保证办学过程上有法可依,能够有效促进两岸的教学交流深度。

(3)提供到位的行前培训。在向台湾师生展现大陆学生的良好素质的同时,也为了赴台学生能顺利完成交流学习任务,参与厦台高职教育合作的福建高职院校对赴台学生不仅需要进行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繁体字、行为规范、赴台注意事项等,也要介绍前往城市、院校的一些基本信息并给予专业辅导。做好这些衔接工作,将有利于赴台学生更快融入新的生活和学习。

(4)资金支持。我方可以设立厦台教育交流基金,对于资金较为困难的院校给予资助,从而加强学校在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台湾教师的演讲以及学生赴台学习等方面的实施力度,为厦台高职院校开启多方位的教育交流奠定基础。一旦解决了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经费问题,就能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平台的交流,有利于两岸合作教学大局面的形成。台湾应适当地给予支持,可以给予来台的师生一定的项目资金,或者提供些兼职、助学金,以减轻师生压力。

(5)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台资企业参与度。针对在对台教育交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的现象,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如政府可借鉴英国政府对企业和学校实施的“三明治”计划,出台相关的政策提高企业的权利,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同时,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标准的定义,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综合评价,对校企合作成绩明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鼓励。

参考文献

[1] 陈碧琼.闽台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4):34-37.

[2] 陈金聪,林松柏.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的若干思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2):5-9.

[3] 陈为峰.闽台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探析[J].教育与考试,2010(3):80-88.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翻转;创客;小学信息技术、QQ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2-0076-04

网络学习对于成人或者大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对于小学教育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目前,海淀区大部分小学生的现状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补习班或者托管班上课,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网络学习。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教育如此大的优势为小学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不可照搬,要局部借鉴,以点带面。将适用于小学生的网络互动学习方式与方法带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这就够了。下文中的实例是笔者利用“微视频”辅助课堂教学、“QQ群”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实践应用。

本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1. 课时现状

笔者工作于北京市海淀区,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节,40分钟。

2. 学习内容现状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画图、Office、网络、网页制作,以贴近生活的单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以服务生活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达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

3. 教学中的问题

(1)课时少:每周一次课。

(2)记不牢:课时间隔一周,部分内容记不牢。

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 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笔者对所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比较长的网龄。调查人群中有93%的学生在6岁以前开始上网,并且家庭上网条件优越;95%的学生在家都有不同终端可以选择上网,如台式机、笔记本、iPad等,其中86%的学生有个人的手机上网条件。网络沟通主要使用QQ、微信。

以上状况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为现如今的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也使得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中推行下去。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以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使用目的为聊天、记作业。并且通过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使用QQ聊天时,内容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信息,如同一条信息反复发送很多遍、发送单纯无意义的表情、无意义的超长图片刷屏、转发虚假信息等,甚至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地让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使用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家校有效的监督机制。

2. 网络教育对传统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对于小学来说,受到目前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可以独立上网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理应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辅助完成,以免放纵小学生做上网聊天等无关学习的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该从“辅助学习”开始,拓展“生活应用”。所谓“辅助学习”,即指在课下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去对没有学会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是对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课上对某一个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又可以是课下对某一个有趣的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课上没有吃透知识内容的学生完成必要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能让课上没有吃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补充。目前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容量大概有40人左右,并且班内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的布置,但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出现,可以给予课堂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拓展在“生活应用”,即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讨论、分享。让网络学习开始于学习,服务于生活。

3. 小学阶段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慕课辅助学习可以借助以下两种如今较为流行的形式。

第一,微课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展开,可以是某一重点知识的剖析和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的拓展延伸。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辅助学生学习。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以期待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之一。

第二,通信平台教学。围绕着学生常用的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在家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学习心得,获取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等。

笔者曾以通信平台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QQ群功能的研究课。其中利用微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包作为课堂支撑,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在学期末教师将下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资源包放在网盘中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了解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学。优势在于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部分知识,在课上则有时间研究更高层次的应用方法,并且可以作为小助手辅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知识的完成度。

课中:资源包中的视频、文档等资源可以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的时候作为学习支撑,让学生可以自己补齐进度。

课后:如果学生对于本次学习内容还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可以利用素材和拓展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本课学习的QQ群也将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一种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笔者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该种教学方式对已有信息课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

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以“QQ群应用”教学设计为例

1. 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又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发展爱好、开展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5课时)的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和交流方法。本课重点体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多人、实时、多媒体交流等技术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规则和意识,为后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发展兴趣爱好等打下必要基础。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大探究欲望,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愿意探索,勇于尝试。(详见上述“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3.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任务驱动。

(2)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

4. 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自制课堂PowerPoint课件1个,微视频等资源包(学期初下发本学期所有课程资源包)。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查找和加入QQ群,在QQ群中进行交流;会使用群公告、群文件、群相册等应用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三“挖宝”群功能,了解QQ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感受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便捷和优势。

6.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QQ群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便捷和优势。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

7. 教学过程

(1)引入

问题引入:放学后你用什么方式和同学沟通?如果需要在假期里进行全班同学沟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设计意图: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逐步产生网络集体沟通需求。并提出需求:需要一个班级QQ群进行随时随地无阻碍的沟通。

(2)新授

①提出需求和任务:创建班级QQ群。

任务一:创建班级QQ群。要求:创建班级QQ群;记录名称、号码。

任务二:加入班级QQ群。要求:尝试加入班级QQ群;记录群名称、群号码等信息;组内分享加入的方法。

任务三:修改群名片,“挖宝”群功能。要求: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为真实姓名;自主尝试群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查看群文件中的共享信息。

②分享群功能“挖宝”成果

分享1:群公告――通知。作用:通知类的信息,如放假通知、学科教师第二天上课需要带的材料等。

分享2:群相册分享活动瞬间。作用:共享照片,如班级主题活动照片、放学后的同学生日庆祝活动照片等。

分享3:群文件――共享信息。作用:共享文件,如共享资源文件给教师当天的教学难点微视频,供学生进行复习参考等。

设计意图:提出逐级分层任务,从创建到加入再到“挖宝”群功能一次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层逐级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分享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

(3)拓展

任务四:讨论“网络即时通讯交流的利与弊”。要求:分组讨论,自己的观点,最好有案例支持;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在群中;1、3、5组主要说“利”,2、4、6组主要说“弊”;组长记录并整理本方的关键论点,并在讨论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尝试和分享,学生初步了解了QQ群中一些平时不用但有用的功能,还认识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使用者的安全。

(4)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QQ群功能(群相册、群文件等);总结和分析网络即时通讯的利与弊,如何更好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探索,他们还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充分地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就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面的帮助,并且愿意在今后去尝试更多的功能。

8.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穿于各环节师生互动中的激励性评价。目的在于鼓励他们参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在畅谈收获的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的及时点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初步检验本课教学效果。

(3)课后通过梳理学生聊天记录,结合交流内容对学生做出学习效果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落实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成为架构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的桥梁,而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信息技术核心思想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的学习和交流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本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在产生交流需求的前提下参与并体验交流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体验中生成网络交流的规则、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交流的意识。在本课中,面对学生在尝试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并引发讨论,从而对正确交流达成共识,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形成不违法、文明交流、注重安全隐私、筛选有用信息、不发无效信息等正确的规则和意识。

以工具为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所得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为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角度利用微视频等素材为课程实施服务。从课前的学习内容先知,课中的资源包支撑到课后的微视频复习拓展提高,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身边的信息化设备,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因此,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上所讲的电子邮件、论坛等内容,而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做文章,围绕QQ群功能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展开教学,目的是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在课后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其次,信息技术课是课后网络开放教育的重要知识渠道,课上所学习使用的技能知识应是学生能切实使用的实用技巧。再次,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普及平台,应成为构建家校联系的良好通路。

本节课程的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在于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给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及时反馈。不仅如此,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更有助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改变传统的家长不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就无法获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方式,给家校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提供通道,能够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通过家校联系形成有效的反馈。

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应用,会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在线学习趋于更加完善。翻转课堂与慕课这类利用网络的学习影响的将不只是教育界,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9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城市燃气工程;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魏(1978-),女,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玉建军(1964-),男,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36-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由教育部发起的以培养优秀工程科技人才为核心的高校教育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以满足当前行业的多样性需求。[1]地方院校是培养工程师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工程师的重要责任,是未来工程师的摇篮。[2]天津城建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院校,一直以来定位于为全国城市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城市燃气工程专业是本校能源与安全学院的特色专业,设立至今已有30多年,经过专业的整合和拆分,一直保存至今且更具特色。2011年在“天津市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成立了学校首届“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工作。

“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更为注重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各参与高校和专业也在探索。[4-6]本专业通过行业调研、专家讨论等方式,对城市燃气行业需求和人才特点进行了分析,联合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了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密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方式,经过两年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行“3+1”模式,采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校内学习阶段为3年,企业学习阶段为1年。

1.校内学习阶段

以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为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践三个部分,形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和验证的教学系统,为企业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训平台的教学特色,将工程实践环节搬入实验室,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设备、工具,体验工程的实践过程,积累实践经验,验证专业理论。因此,实训平台教学将成为校内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

2.企业学习阶段

在校内学习阶段的同时,企业学习阶段将逐渐展开。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题活动等形式,进行时间为1年(累计)的企业学习。学生以实习的形式进入企业,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行;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企业导师的作用和教学工作量随着企业学习阶段的不断深入而加强。在后期企业导师将成为主要指导教师,承担学生的教学、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老师辅助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管理,将企业的实习内容和毕业设计加以有效的结合,优先实现职业的准确定位和能力的预先培养。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证明企业学习阶段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及其必要。由于企业的生产优先特点,学生的认识实习应侧重于培养劳动意识、学习企业文化、构建职业素养、加强沟通训练等方面,学生工作在此期间体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遵循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

1.着力研究探索性教学模式

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针对课程的不同性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传统课堂教学型:以校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此类课程在全校的教学体系框架之内,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以合班上课为主,课上互动环境困难。因此,教学仍沿用以往教学方法,但是在师资配置方面进行了重点的调整。

(2)课堂讨论教学型:以专业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程为主。此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采用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工程实例的热情。

(3)传统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型: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课为主。此类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又强调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采用两种方式加以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系统地学习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

探索性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材、教法、教案、教具等一系列环节进行长期建设,而非只是教学方式变化一个环节。

2.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相辅相成

在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支撑下,开展了实验室教学的方式。将一些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地点由教室转移到实验室,在理论的讲解的同时,利用实验中心的教学平台进行现场实验演示,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3.企业讲师走向讲台

针对一些专业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一方面将课堂“搬至企业”,进入企业学习,另一方面将企业人才邀请到学校,参与教学。企业教师参与教学有两种方式:其一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就本专业或本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其二以讲课的方式,参与到某一课程的教学中,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此教学方法不但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和工程的结合,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同时,进一步协调未来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企业人才发展计划,企业可以根据用人要求预先参与到教学中,有目的培养本单位所需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职业发展目标进行职业定位,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改革实践教学,发挥企业作用

1.实践课时的改革

为了克服卓越班的学校学习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学时紧张的困难,首先将原有教学计划中的精工实习提前到大一第二学期,利用课程间歇,将金工实习化整为零,提高了教学效率。将认识实习提前到大二第二学期,同时,为了节省正常的教学时间,将认识实习开课时间安排到暑假期间,实现了时间的优化配置。其次,为了强化认识实习的效果,将认识实习的课时数由原来的1周增加到4周,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习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实习教学的方式由之前的学校教师指导调整为企业教师指导为主、学校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拜师傅”,充分体验企业文化。将对多个企业进行参观为主的实习方式调整为深入一个企业、进入企业内部学习的方式。实习教学的内容由企业教师确定,选题以与企业的工程实际结合为主,突出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工程意识。实习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由企业教师负责,学校教师辅助落实。学生深入车间、部门由企业的“师傅”管理,从企业行为规范学习做起,从企业的基础部门做起,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利用校企平台,提高教师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教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参与过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过程)。校企联合平台的建立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其一,通过增加教师在企业工作、学习经历的要求,开拓教师的工程视野,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质量。其二,通过校企互动,加强了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增进了专业教师和企业的联系。通过互设培训课程、共同承担项目,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协调能力,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满足卓越班的教学师资要求提供了条件。

五、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高校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虽然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但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卓越计划”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其顺利实施,应从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企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并通过社会的评价进行验证。而“卓越计划”的成果也必将带动“非卓越”教学的共同改革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2]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2):51-60.

[3]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l1,(6):19-21.

[4]董华青,阮慧敏,刘华彦,等.地方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l3,12(1):93-98.

篇10

关键词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学习支持;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

DOIDOI:10.11907/rjdk.162166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1008003

引言

目前,高校已具备宽带网络接入和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模式基本普及[1]。在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平台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设备具有普及率高、易携带、功能完善、便于联系与交流等特点,可传播完整的教学过程,科学的教学信息、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反馈等功能,成为了人们获取生活资讯、查找学习资源、与人交流交往的首选[2],为个体化、终身化学习体系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目前,移又斩酥С盅习的软件主要包括两类:由软件公司专门开发的知识学习和管理软件,以及利用现有平台进行功能开发的软件。前一类软件功能相对而言更加强大,但是对开发人员的要求较高;后一种软件功能具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教育者只需要利用很少的技术成本,就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开发利用,其中微信和QQ是使用较多的软件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项重要社交软件,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截至2014年7月底,微信公众号已有580万个,且每日新增1.5万个[3],近80%的网络用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4]。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辅助,不仅可依靠一些简单的技术就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多媒体呈现,还可以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移动性与便利性,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更可以发挥微信衍生平台的高互动功能,以及微信社会网络关系所带来的隐性影响,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互动过程,提高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性。

为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功能,笔者了解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的主要功能和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5]后,综合考虑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等,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平台功能的结合设计,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规律,以达到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及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平台模块设计

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实施方式,但是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信息量大,师生交流和相处的时间更少,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学习压力大,对教学内容的预习、总结和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学教学不会局限于课本和教师的讲授内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在平台设计过程中体现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预习、总结、复习、拓展、交流等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提炼主要学习内容,及时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拓展学习者知识面;通过对内容的重组编辑,运用学习者喜爱的语言对内容进行串联,拉近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知识回归于具体生活情景,引导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达到记忆、理解甚至应用的水平。

因此,在进行平台设计时考虑到知识的预习、总结、复习、拓展和交流等各环节,对应设计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拓展、内容小结和交流交互5个模块,平台的教学功能设计包括每一模块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围绕功能关于资料的设计开发策略及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

(1)课前预习模块。课前预习模块主要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了解单元学习目标,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总体了解等。为实现这些功能,安排了导学材料、教技百科、课堂预告3个板块。导学材料采用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网络环境下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的探索实践等内容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教技百科是从材料中提取的教育技术百科知识,使学习者能感知到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课堂预知是该次课堂教学内容提纲,让学习者初步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

(2)课后复习模块。课后复习模块主要是加深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并巩固重点知识。课后复习内容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内容模块相对固定,通过呈现方式多样化、内容结构模块化、重点知识凸显化、知识串联口语化进行内容的编排。内容呈现以文字图片结合为主,用边框按知识点分成若干个模块,重要内容运用加粗、加颜色等方式突显出来,利用格式编辑来帮助学习者把握内容的逻辑。

(3)内容小结模块。内容小结模块也主要是对知识的巩固,是让学习者在阅读内容框架的过程中自我评测掌握情况、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小结偏重知识体系的回顾,不同于复习模块,不是知识的深入细化,而是内容框架,需要有清晰的内容结构,编排上最好还能体现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4)知识拓展模块。知识拓展模块主要是拓宽学生视野,散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采用的内容类型,有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模式探讨、新兴科技成果的教学应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技术理论等。这一模块的内容与课程内容具有关联性,插入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平台资料的思考,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应用,也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话题。

(5)交流交互模块。交流交互模块主要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支持学习交流,帮助获取平台学习资源。编辑平台使用说明、提取资料规则并至平台,指导学习者掌握使用平台的方法,能通过回复编号提取学习资料,学会运用平台的聊天功能将问题反馈至微信公众号后台,利用平台开启的留言功能发表学习观点,进行学习交流。

模块设计主要依据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传播优化原理中的重复作用和共同经验原理。预习、复习、小结、拓展4个模块相辅相成,课前预习为学习激发动机,同时为课堂及课后复习明确目标,课后复习为课后拓展中的引导问题思考奠定知识基础,课后拓展的知识应用过程中会有部分知识的自主建构,为内容小结中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作铺垫。交流交互模块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为学习过程提供反馈。

2功能实现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平台功能因公众号类型不同存在差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是个人订阅号,任何自然人都可以免费申请。个人订阅号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群发消息,平台每天可以群发一条消息,消息中可以包含多份资料,消息内容可以是文本、音频、图片、视频、图文消息等多种组合形式;②自动回复与自定义菜单:公众平台的编辑模式可以通过简单的界面编辑设置自动回复,用户可根据关键字,主动向公众号提取信息,实现“对话即搜索”的服务。编辑模式还允许服各公众号创律自定义菜单,使用户可以通讨点击菜单项获取消息[6];③数据统计,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用户、图文、菜单、消息和接口的数据信息,以数字与折线图方式呈现数据走势;④留言与消息管理,前者是在图文消息下方具备的留言板功能,留言消息可公布在图文消息下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群体交流性;后者是如聊天消息一般发送至管理后台,双向交互;⑤素材管理,素材库分为图文消息、图片、语音、视频,素材可提前准备放置管理库中,推送信息时用手机登陆管理公众号安全助手群l信息,更加方便;⑥用户管理,所有关注平台的用户都可以在此处看到,可以修改用户备注,对用户进行分组等。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的功能,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即可开发一个课程教学辅助学习平台。从平台模块设计出发,可将平台功能分为三大部分:教学信息、交流反馈、辅助平台学习,如图2所示。

教学信息主要传播教学内容,实现完整的教学过程,便于同步或异步的自主学习,是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拓展、内容小结4个模块,根据教学进度,利用群发功能群发教学资源,再与自定义菜单链接,让学习者也能通过下方菜单便捷地了解教学信息。

交流反馈主要指学习者的答疑解惑、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习者获取平台信息,分别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平台之间。因为交流双方及交流目的的差异,设计了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功能实现方式。师生之间是封闭的双向交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聊天功能可实现非实时的异步交流;生生之间是一种公开的多向交流,采用留言功能公开发表学习观点,相互评阅;学生与平台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是通过自动回复功能和公开的关键词规则,提取相应内容,二是学生可通过聊天功能将问题反馈给公众号后台管理员,管理员将及时作出答复。

辅助平台主要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提供帮助,主要包括平台动态与使用规则和往期内容检索,平台动态与使用规则采用群发消息动态,使用说明则利用自定义菜单链接到说明文档,方便使用者随时查询。往期内容检索则需要利用自动回复和自定义菜单,将往期内容进行编号,编号规则用自定义菜单链接对应的说明文档,在自动回复中用编号作为关键词,与编号对应的文章链接。学习者能通过查看往期内容编号、回复编号,提取学习内容。

3平台实践应用

为了验证给予微信公众号的学习平台的功能,选取学校师范生公共教师教育技能课《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证研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总共安排了36个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各18个学时。《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操作相分离,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自我学习、巩固的环节,导致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理解不够深入;实验过程中存在学习者信息素养水平不高、出现问题束手无策、课堂授课时间不充足等问题。

根据教学进度,每周日“预告”课前需要学习的内容,周四进行复习巩固,周五拓展知识,引导运用理论,周六为内容小结,学习者可借此自我检测与建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部分每次群发一则内容,实验部分会依据实践问题来确定内容,教学内容至少提前一周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的素材管理库,再经多次预览和细节修改定稿。预习、复习、拓展、小结在自定义菜单中的内容及往期回顾的编号规则在每周六进行更新,方便学习者检索查阅。

该微信公众平台总共有100名学习者关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使用,在期末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微信学习平台使用的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对预习、复习、拓展、小结4个模块内容的新颖程度、信息量、与课程的相关程度、对学习的帮助程度、对兴趣的激发等。利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评价,按照符合程度分为非常适合、适合、一般、不适合4个等级。共有60名学习者接受了邀请,进行了问卷填写。

内容与课程的相关程度表明平台的内容是否与课程紧密联系,围绕课程展开学习(见表1)。4个模块内容与课程的相关程度调查显示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数据较为集中,学生看法较为一致。平均数集中在2~3,并总体上最接近2.22,偏向于2,说明学生认为4个模块内容与课程教学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促进他们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