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

时间:2023-04-03 16:4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数学教育叙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数学教育叙事

篇1

与艺术教学可以而且应当实现互动。它们可以相互间补充与丰富,相互间启迪与链接,相互间积淀与升华。

关键词:体育教学 艺术教学 互动

体育和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两大课题,两项内容,两组标准,两条渠道。而这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体育和艺术,本是同根同源,同祖同宗的。它们都起源于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存斗争,人类的劳动。最早的体育和最早的艺术都是对劳动生活的比拟、摹仿、延伸和美化。狩猎与耕耘需要奔跑的速度和重复的耐力,运输与建筑需要协同的号子和合作的舞蹈;劳作的间歇产生博弈和角力,原始的休憩需要放歌和游戏。进入现代社会,体育和艺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余”和“业余”了。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是人们钻研奋进的两个专业,是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两种必需……如今体育教学和艺术教学都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了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它们的互动十分明显,十分具体,十分深刻,十分有利。

一、相互间的补充与丰富

这是直观的、直接的互动。体育教学和艺术教学(特别是表演艺术教学)都强调通过肢体形态、肢体语言的规范训练,准确而生动地体现健与美,只不过体育更偏于健,而艺术更偏于美。各自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肢体形态、肢体语言的培养与训练,塑造和确立他们的健与力、形与美,进而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肢体的创造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体育教学与艺术教学(特别是表演艺术教学)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结合点。活跃在运动场上的艺术体操、健美操、国标舞、街舞、冰上芭蕾、水上芭蕾、武术等等,既是体育教学的课程或项目,也是艺术教学的节目或样式。从体育比赛的角度讲,它们是艺术的健美;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它们是健美的艺术。

今天的体育运动员,特别是形体展示类的运动员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很强的乐感、节奏感、舞台感,就不可能真正娴熟流畅、优美自如地完成各种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而今天的艺术家,特别是形体表演艺术家更是深深地体会到,没有适当的力度、韧性和动感,就不可能真正游刃有余、生动完美地实现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体育中融汇了艺术,艺术中渗透着体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和谐,浑然一体,才会产生强大的魅力、感召力、震撼力。

二、相互间的启迪与链接

这是拓展的、比较深入的互动。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形体训练、体能训练、意志训练,艺术教学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训练内容不同,规定要领不同,操作方法不同。殊途同归,各具特色,异曲同工,各有千秋。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通过一系列具体课目科学地训练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度、弹跳力和爆发力等等,让学生在关键时刻有超常的发挥,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艺术教学(特别是表演艺术教学),也同样的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刻苦的技艺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在演出现场有最佳的状态,塑造出光彩的艺术形象。

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方法介绍、动作示范和自我保护,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规范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而艺术教学(特别是表演艺术教学)也不例外,也是在具体的示范中,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在知识的传授中,丰富学生的艺术感知;在方法的介绍中,启迪学生的艺术感悟;在自我的防护中,指导学生的艺术体验。

三、相互间的积淀与升华

这是间接的、深层次的互动。真正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与训练,而且强调对学生一点一滴、一丝一缕的情感、想象和悟性的培养。良好的体育情结,能完善学生的人生质量,增强学生的奋争毅力;积极的想象和敏捷的悟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反应力、创造力,使他们在运动场上龙腾虎跃、纵横驰骋。真正的艺术教学,亦是如此。它在某种程度上更强调对学生情感、想象和悟性的培养。因为艺术的核心就是形象的领悟与创造,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体育和体育教学犹如工笔画,强调纪实;而艺术和艺术教学好比写意画,突出虚构。一真一幻,亦真亦幻,一实一虚,亦实亦虚,虚实结合才是真正的互动。体育和体育教学是讲究境界的。它要把学生的所学、所动、所练最终升华为高尚的体育理念,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永远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奋进之火。艺术和艺术教学也是讲究境界的。它要把学生的所学、所好、所创最终升华为博大的艺术胸怀和精神,让淡泊超脱、有我无我、溶小我于大我的艺术追求永远驱动着学生的仁爱之心,创造之心。

篇2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必要内容。若要培育出高素质、高专业的人才,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美术教师需要扩充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在很多中学,美术教师一般安于现状,很少有教师努力去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往往忽略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对于美术教学也是应付的心态,没有重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中学美术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学美术教师对工作普遍存在倦怠心理,认为做这个工作已经很多年,同样的内容每天不停的重复,甚至连教学提纲都不需要,教学提纲也不做。有的美术教师专业技能挺好,甚至开设美术班、发表文章或参加各种比赛,一但到了课堂上,就按照既定的教学模式讲课,内容枯燥、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有的美术教学不是科班出身,对美术教育没有研究,上课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有的美术教师每天都会备课,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很少用。中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对于学术专业研究方面不是很重视,美术部属于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不参与考试成绩,中学的美术教育主要倾向于基本功的教授,在中学课堂上,美术教育并没有更深的体现。美术课一般都被当做副科看待,得不到重视,甚至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取消美术课,美术教师也不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技能。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美术教师一般都会被忽略掉,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又怎么会愿意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的积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强调了加强教师进修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继续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素质的提升,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建设以及未来生活、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最近几年艺术的盛行,更是带动了美术教育在教育界地位的提升。很多学生喜欢美术课程,家长也对美术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关注。面对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师们原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验若想取得突破是很难的,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去学习,巩固原有的知识同时,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不断去创新,并且要学习新的教学策略,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美术教师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让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都能有一定的提升。由此看来,继续教育能够使中学美术教师对于更加专业化。美术教师在追求个体提升、发展的同时,整个美术教师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也在提升,现阶段,中学美术教师在学习、发展的同时要面对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上的问题,还有社会以及家庭的原因。

三、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不断的变革,教师队伍需要持续发展。一个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也要不断的学习。教师与学生相比,虽然在身心上比他们成熟,但是,并不代表教师不需要学习、发展。教师作为个体也是出于正在成长的阶段,需要不断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持续学习,不论是知识还是教育水平等,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就是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加强教学意识,提升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的内容多样,发展具有阶段性以及终身性等特点。一名专业、称职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科学、深层次的理论来进行实践教学,不能让时代所遗弃,在实际教学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继续教育, 能够为教师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并且不断的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让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美术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与素养。因此,要经常的参加培训、学习,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选择教学方式与技能,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美术教师既是学习人员又是研究人员,不能被动的接收学习。只有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教育对美术教师的影响

美术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念,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积极去促进、引导学生。中学时期,学生心理趋于半成熟,此时的身心健康对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行为理念。教师在学生中,不能显示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并且要经常进行反思。创建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不是在课堂的被动将知识诉说给学生听,教师对于学生起到的是指引、帮助的作用。

经过继续教育,美术老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鉴赏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忙碌的学习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学美术教学,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主要途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感悟,能够感受到美,外表的美和内心的美。

篇3

一、对教学布白艺术的理解

(一)布白艺术的内涵.

布白,顾名思义,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它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从“空白”与物象的关系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布白的艺术,并将它作为艺术家造诣深厚的重要标志。如在绘画中,画家就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曾见一位作画者,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勾点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际。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所以黄宾虹说:“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又如,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像,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地再创造。如司图空《诗品》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戏鱼《中国画论・神韵说》中的“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强调的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诸如此类,还有许许多多。可见,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中“空白”与有形的物像等内容都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意境中的规律和宝贵经验。

(二)对教学布白艺术的理解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所谓教学布白的艺术乃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布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设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布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布白艺术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中的布白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不能为布白而布白。如果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毫无意义的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不能取得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只有所布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布白艺术。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布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一)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知识上的“空白”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只有化实为虚,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当然,在这里,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样就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布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从上面谈到的教学布白艺术的心理机制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教学过程中由于“空白”造成的断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焊接合缝,“空白”前后的教学环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联系起来。

(二)借助语言技巧,创造语言上的“空白”

一是注意利用语言的停顿。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教”和“学”的顺利进行。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创造某种意境,引起学生的联想,结合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创设“大音希声”的美学境界。《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清朝扬州一个说书艺人,说到张飞一声怒吼,喝断长坂桥时,只是张口怒目,以手佐势,不出一声,而听众便觉得满室中如雷霆于耳。如果这个说书艺人真的喊出声来,那么,不管他声音如何洪亮,听众都不会觉得这喊声能喝断长坂桥。这种不出一声的“空白”,正寓有喝断长坂桥之声。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教师难以充分表达的意境,不妨以“空白”来代替,便于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用想象填补“空白”。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印度洋上生死夜》这一课时,深情地讲述:“当文章主人翁――皮埃尔面对的一边是生命垂危的妻子,一边是数以千计的人的生命,此时他的心中――”说到这儿,教师突然打住,看着满脸庄重、神情严肃的学生。此时的学生完全已沉浸在文章的故事情节中,思绪已完全融入主人翁皮埃尔的内心深处。脑子里想象着皮埃尔当时痛苦、矛盾、焦急的复杂心情。教师没有用言语来表达,而是巧布空白,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进行引导。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教学应通过突破时空限制的布白,在“有限中求无限”,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营造出好的教学气氛,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教学中的布白,可以让学生咀嚼、回味已讲内容;可以形成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强烈对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可以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使其注意力集中指向讲课内容。

(三)通过质疑问难,创造心理状态上的“空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教第十二册语文教材《早》这篇课文时,许多学生读文深觉奇怪:文章主要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及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事情,何以花费诸多笔墨来描写“腊梅花的特点”?“腊梅花”与“鲁迅”有何联系呢?有位教师就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学生思想上的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腊梅花的内在品格,探究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从而通过两相比较,学生恍然明白:文章原是“借物喻人”,鲁迅不就像那寒冬里的一株腊梅花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了解和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知觉到的不完美刺激。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极为愉悦的感受。教学所布“空白”及空掉的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教学完善、完满为一个整体。上面这位教师就摈弃了烦琐的分析,通过质疑问难,巧布学生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利用板书设计,创造板面上的“空白”

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使有的内容必须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而有的内容则可通过省略号或丢空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面上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凭借教师的讲述去领会、去思考、去联想,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都大有裨益。如有位教师精心设计的古诗《泊船瓜洲》一课的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离家近,应该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离家久,更该还

舍小家,为国家――――不能还!

这则板书上画横线的词语,教学时让学生按教学内容思考、概括后填写。板书设计得虚实相生、很有特色。整个板书突出了一个“还”字,清晰地标示了全文的结构层次,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还”的内涵和意义,读来如诗如曲,韵味无穷;而且它是导读的拐棍,教师没有包办,而是留下空白让学生填补。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谴词用句和语言概括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赏析水平和审美情趣。

篇4

联系生活,设立真实任务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操作远离生活实际,难以实现技术的应用和迁移,从而导致教学走向单一的技能操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技术的舞台,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打造师生共赢的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授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一课时,笔者了解到,虽然学生家中基本安装了宽带网络,但大部分学生对安装网络以及设置无线路由器等操作不了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分组提供网络教学设备以及微课等教学资源,供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技术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牢固地掌握了知识。随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其中涉及的网络基础知识、实践步骤,交流教学心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了下节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家庭无线路由器简单防蹭网的设置方法。课后,很多学生都会主动学习相关网络知识,自主操作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技术需求环境中认真思考、钻研技术难题,并主动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示才华。

精选时事,引发技术价值思考

技术需求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领悟技术的价值及功能,让他们在操作与使用中深度思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信息安全及信息伦理道德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中的案例,学生一定兴致不高。而高中生比较关心时事热点,喜欢参与时事热点的讨论。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信息技术教师选择合适的时事热点作为案例,往往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信息安全》一课,之前在暑假期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徐玉玉案”震惊了全国,这不正是由信息安全问题引发的悲剧吗?于是,笔者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向学生展示了“徐玉玉案”的报道,引起他们的关注;然后,利用由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嫌犯的真实监听录音,向学生展示电信诈骗的常用伎俩,让学生对电信诈骗加强防范;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安全漏洞在哪里、应该怎样防范等问题;最后,组织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使其对信息安全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技术并不是冷冰冰的工具和操作。本课通过对时事案例的研讨和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技术原来每时每刻都影响着自身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自然有了探索技术的欲望和合理使用技术的责任感。

强化任务设计,激发技术操作需求

学生的技术需求不能够完全依靠自发产生,还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任务激发其外在学习动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任务分解。虽然大任务有助于锻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可能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教师要将大任务分解成可操作的小任务,并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不同的小任务,从而逐步完成大任务。二是,任务具有扩展性。任务设计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即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

例如,在“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一章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校运会”的任务,结合学校校运会,让学生处理参加活动时的照片、音频和视频,并将一组组活动的场景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主题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主题任务单通过基于“主题”任务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仅要设计出有梯度的任务,还要注意“脚手架”的使用。在教学“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章时,由于涉及软件较多,笔者采用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开展主题任务教学,在每个任务后都有简单的操作提示,水平较差的学生根据提示也能完成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提示中,要围绕技术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联系以前学习过的软件,并从操作中感受技术的相通性,了解软件使用的一般方法,进而能够举一反三,并最终实现技术的迁移。

交流汇报评价,技术展示显魅力

技g需求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让学生获得交流评价的机会。当学生有了技术需求后,还要让他们能够在应用技术之后的交流汇报环节中获得满足感。因此,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并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与同学的交流展示中取长补短。

篇5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教育 虚拟实验 三维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08-03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但是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尤其为人们所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乃至理念的变化。诚如教育界一位专家所言:“崭新的技术,必将带给我们崭新的教育思维,解决我们以往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必将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更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1]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就充当了这一崭新技术的角色。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科学研究、虚拟仿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教育娱乐等许多方面虚拟现实技术都有着广泛应用。

1、虚拟现实的组成和特点

1.1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组成部分:虚拟世界、计算机、虚拟现实软件、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如图1所示)。与虚拟世界交互的过程大致是:参与者首先激活头盔、手套和话筒等输入设备为计算机提供输入信号,虚拟现实软件收到由跟踪器和传感器送来的输入信号后加以解释,然后对虚拟环境数据库作必要的更新,调整当前的虚拟环境场景,并将这一新视点下的三维视觉图像以及其他(如声音、触觉、力反馈等)信息立即传送给相应的输出设备(头盔显示器、耳机、数据手套等),以便参与者及时获得多种感官上的虚拟效果(如图2所示)。

1.2 虚拟现实的特点

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浸没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构想性(Imagination)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由于浸没感、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特性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I,所以这三个特性又通常被统称为3I特性。[2]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环境、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以头盔显示器为核心的视觉系统、以语音识别、声音合成与声音定位为核心的听觉系统、以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和数据衣为主体的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以及味觉、嗅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

2、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科技研究、虚拟校园、虚拟教学(实验)、教育娱乐等方面。[3]

2.1 科技研究应用

当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并相继建起了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的研究室,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实用技术,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分布式飞行模拟方面的应用;浙江大学在建筑方面进行虚拟规划、虚拟设计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清华大学对临场感的研究等都颇具特色。有的研究室甚至已经具备独立承接大型虚拟现实项目的实力。 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如建造人体模型、电脑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结构显示等,在广泛的科目领域提供无限的虚拟体验,从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灌输,有本质的差别。 虚拟实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如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等,拥有传统实验室难以比拟的优势。

2.2 虚拟实训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训基地,其“设备”与“部件”多是虚拟的,可以根据随时生成新的设备。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包括军事作战技能、外科手术技能、教学技能、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例如:在虚拟的飞机驾驶训练系统中,学员可以反复操作控制设备,学习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驾驶飞机起飞、降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的目的。

2.3 虚拟仿真校园应用

虚拟校园是虚拟现实技术最早的具体应用。如天津大学早在1996年,就基于国际标准在SGI硬件平台上最早开发了虚拟校园。那时国际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网络教育还未开始,己有如此的杰作,实在难得。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教育迅猛发展,先后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成了虚拟校园。虚拟校园对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促进作用,基于教学、教务、校园生活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校园是下一个发展方向。虚拟现实为高校扩大招生后设置的分校区和远程教育教学点提供可移动的电子教学场所,使资源由一校"独占"变为多校区"共享"。解决因为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的问题。利用虚拟现实系统,使学生通过校园网络便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会,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 虚拟实验室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枯燥的实践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而且虚拟实验能将若干知识点串联起来,起到汇总和系统化的作用。虚拟实验一般是通过虚拟实验室而进行的。与现实的实验室相比,虚拟实验室有以下优势:(1)教学内容视觉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控教学仪器、设备、加工产品的立体展示。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书本来察看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的平面图形,或在现场观察实际的教学设备外形来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平面的图形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际现场教学又增加了学校的投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与实物同样的三维物体,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和产品进行实物虚化,将这些物体以立体形式存放在虚拟教室中,只要进入这个虚拟空间,就可随时随地地认识这些仪器设备,而且可观察到设备内部的结构,可辅助数控技术教学的学习过程,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4](2)学习中的交互性好,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提供选择菜单和按钮,确保学习互动性;沉浸感真实感强,系统提供高逼真模拟环境,让学习者能够感受真实环境,沉迷学习环境。(3)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采用各种平台开发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枯燥表格、数字和程序、实验实习、安装流程等变得生动而有趣;(4)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设备、场地、经费等硬件的限制,导致一些实训项目无法进行。而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学生在实训室可以进行虚拟仿真,获得与真实实践一样的体验。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节省了成本。(5)效果好。由于有丰富的虚拟电子元器件和虚拟仪器仪表,从根本上克服了出于实验室的仪器仪表在品种、规格、数量上的限制,可以在虚拟实验室实现验证型、测试型、设计型、纠错型、创新型等多种实验和实践。有条件的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就拥有了一个虚拟实验室。(6)降低教学风险,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教学中许多昂贵的实验、培训器材,由于受价格的限制而无法普及或有许多实验是根本不可能做的,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学习者便可以走进这个虚拟实验室,身临其境般的操作虚拟仪器,如进行各种虚拟的数控系统的连接与组装。这种实验既不消耗器材,也不受场地等外界条件限制,可重复操作,直至得出满意结果。虚拟实验室的另一优点还在于其绝对的安全性,不会因操作失误而造成机器磨损及人身伤害。(7)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在单机操作实训项目,甚至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此外,虚拟现实系统同时还可为远程教育教学点提供可移动的电子教学场所,由局域网或英特网作虚拟实验室或校园的链接,可对各个终端提供开放性的、远距离的持续教育,还可为社会提供新技术和高等职业培训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

3.2 汽车专业实践教学虚拟技术的实现

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后,改变了传统汽车教学现场作业的方式。“专用车虚拟仿真系统”就是在计算机上提供一个实时的三维的虚拟环境,通过生动的视觉、听觉等效果,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用虚拟的方法来实施汽车的构造教学、模拟分解、模拟装配、模拟调整等教学。

基于VR/UG虚拟仿真技术的“专用车虚拟仿真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第一可以动态、实时展示三维虚拟总部件,学生通过将观察视角切换至动力装置、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等部位,采用透视和剖分等效果,将操作动作和零部件内部动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操作的过程中对零部件内部工作过程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如图3所示)。[6]

第二,对整车及各部件进行逐步分解和装配调整对专用车拆装维修和调整过程进行虚拟模拟,学生可以按照技术规范和步骤要求将整车或部件成一步步地分解开,或按照技术规范和步骤要求将分散的零件组装成一辆整车(如图4所示)。通过拆卸与装配操作,熟练掌握重要零部件的组成结构和特点以及拆卸装配顺序和注意事项,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组装能力。

第三,自动演示整车及各总成部件的分解和装配过程,可以先观看整车、各部件的模拟分解和装配过程的演示(如图5所示),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部位,并可以不同的速度来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过程整体上是按照三维模拟造型、虚拟场景建造、建立数据库、编写应用程序这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实施全车的三维模拟造型,可以采用的造型软件有3D MAX、UG和PROE 等专业三维造型软件。造型完毕后,采用先进的VIRTOOLS虚拟引擎,利用3D MAX构建三维场景,实现模拟交互。采用SQL SERVER和ACCESS建立网络和单机版数据库。最后,编写各项管理控制,该程序涉及3D文件的管理、虚拟场景的管理、数据库的调用等等,使该项目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系统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大规模虚拟场景和复杂装备三维模型,保证虚拟训练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不足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实现快速、方便、简洁,非常逼真地模拟了整个实验的过程。但是与实际实验手段相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7]虚拟现实技术的缺陷如下:(1)缺少“实物感”。例如学生在实验中,通常用的实验器具、实验设备等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只能看到,并不能摸到,从而缺少一种实物感。(2)虚拟技术很难完全反映现实实验教学的复杂性。如在化学实验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现象、反应的一系列变化等,学生难以真正学到其中的复杂变化及积累这方面的知识。(3)学生在实际的实验中,即便操作正确,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虚拟教学实验中绝对不会出现。实际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结语

虚拟现实实验教学可以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一些不足,学生处于三维立体的虚拟实验环境中,体验真实实验环境中的感觉,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与程度较高,与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相比具有新颖性。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汽车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虚拟现实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虚拟环境是一个理想化的环境,它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汽车实际运行时所碰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虚拟技术还必须与实物实验、制作及调试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刘宏,邓向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1(21):122.

[2]王艳丽,王彩峰,路晓亚.虚拟现实技术简述[J].福建电脑,2011(02):79-81.

[3]叶愫,王昊鹏.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0):301-302.

[4]张志鸣.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实训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2(03):87-89.

[5]周玉海.先进制造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2):23-26.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英语教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一、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知识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现在学校教育中,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历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智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增长学生的见识,形成学生的 各种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有重要意义。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密切,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从不会做到会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整体英语水平和同年龄段初高中学生差距较大。英语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单词、意思、语法,对学生来讲比较乏味,听起来会比较吃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根据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特点进行教学。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知识的结构中,是原有认知结构发展变化,从而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知识同化的一般条件首先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结构。因此在英语课中,教师要善于把将学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去解释、理解新的知识,将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去。例如教学生单词“vigorous”,中文释义为有力的,精力充沛的,词性为形容词。首先从词性出发,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中,形容词(adj.)是修饰名词表示名词属性的词,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之前,可用作定语、标语和宾语补足语。根据词义让学生找到其同义词如:“active”。据此,学生可以通过层级掌握的单词联系到新的知识。接下来,通过造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He was a vigorous, handsome young man.(他是个精力充沛、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保持的联系,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就比较容易掌握和记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对就只是进行了提取和巩固。总的来说陈述性知识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同时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还应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多重编码,关键字法和超额学习法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运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且运用课堂提问、分组讨论、课堂练习、作业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增强保持效果,并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变得有趣。

三、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英语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不一样,程序性知识不要求学生记住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会操作会运用。示范教学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职业类学校学生英语基础由于较差,很多情况下不知如何运用,做不到举一反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讲关键,讲主干,讲方法,做到精讲多练。从身边的事例或是学生干兴趣的话题入手,找到练习的突破口。从学生兴趣出发,模拟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相关单词、语法的运用。比如虚拟语气,不光要让学生记住虚拟语气的句型用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到该句型。因此教师可以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欧美歌星碧昂斯的一首歌曲《If I Were A Boy(如果我是个男孩)》为例子,光是歌曲名就是典型的虚拟语气用法。然后从歌词分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又分析巩固到了虚拟语气的用法。总之,程序性知识需要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表达。

四、 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学生由于英语水平和基础相对较差,在教学中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模拟职场情景,多开展role play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不知不觉中就有助于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机的结合并牢固掌握,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最终保证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上升。

[1]张勃.以学生为中心― ― 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北京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Using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Liu Wanyu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rbin150025,China)

Abstract: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an be said in order to develop skills,operating personnel for the purpose of composite architectural design education has a bright application prospect.In this paper,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which must be introduced and explained.

Keywords: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Architectural design;Teaching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各方面都有不断有所突破,而虑拟技术也逐渐完善。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那么建筑设计教学活动中对课程自然交互性以及情景化的要求基上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不仅老师能够以此来简化现实中太过复杂的细节,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一个实际无法到达的环境,从而观测到现实中也无法实现的现象。因此,其在培养技能型、操作型复合人才为最高教学目的的建筑设计教学中有着光辉的应用前景。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展示三维物体

建筑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要通过实物展示来对教学内容加以辅助和解释,使得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物体三维信息,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投影仪。第二,实物展示。第三,计算机造型软件或者三维动画。

相对来说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不过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三维动画是程序预先设计好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只能简单的对他进行播放或者停止的控制,而无法按照主观的需要对其视角进行任意选择。不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建构一个与实物完全相同的三维物体,例如在设计高层结构的整体造型时,可以采用3Ds MAX进行建模,再通过VRML语言来实现虑拟境界的构建,最后在不超出结构力学要求的范围内对整墙、柱、梁的比例、数量、截面形式和排列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看似枯燥的建筑结构突然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力。而当学生能够认真地处理每一个梁与柱、柱与柱、柱与墙等等之间的关系时,建筑结构就会像变成了活的东西一样。

(二)展示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指的是按照历史资料在过去曾经真实地存在着的或者是在现实世界里仍然存在着的空间。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教学活动时,学生需要借助三维空间加深对概念及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让学生进入到这些空间里往往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只能借助老师的详加描绘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虚拟空间的模拟,这种方法会受到学生知识结构及想像能力的局限。

但是如果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还可以实现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甚至摸得着的体验。由此可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情景教学法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变革与挑战。

(三)虚拟场景的构造

所谓的虚拟场景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或者曾经出现的场景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以实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建筑设计的学习场景只可以利用老师所准备的图片课件,要么就是录像资料甚至老师的言语进行展示,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特别是有些情境老师的描述与学生的理解有可能大相径庭。

倘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进入到虚拟的圆明园,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游览这个恢弘园林当中的楼、阁、亭、台、堂、榭、房、舫、馆、轩、斋、园廊等总共十二种的建筑形式,而后再对照教科书的内容,其授课效果显然会比较好的。一旦有条件来采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通过头盔显示器,来面对虚拟的塔、墙、桥等中国风格的建筑,使其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掌握园林营造的效法自然的基本理论,对圆明园的布置及构思进行印象深刻的感知和感受,例如其所用到的陪衬、比较、位置的相对性、外观以及空间的相对性和深度排列,此外还有整体建筑的设计理念,比如“隔景”、“分景”、“借景”等,这些都是在以往的课堂中无法实现的功能。

(四)进行虚拟实验

普通的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有很多实验是根本都不可能做的,比如全年采光实验及天然光的导光系统实验,同事还有些实验则是不能给学生做的,比如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防护冲击波的实验。另外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很多实验器材、培训器材,这些器材的价格有可能很昂贵,那么对于其普及率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但是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那么就能够有效解决实验效果与实验条件之间的矛盾。同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个虚拟实验室,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的过程可以借助不同的路线来实现,那么其就可以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操作虚拟仪器。同时,操作结果信息还可以通过交互式的多媒体向学生发出反馈,使得学生可以参考这些信息,来判断自身的操作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这种实验方法无需消耗器材,更不受场地、空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重复操作,直到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实验室还具备一项非常显著的优势,即其安全性,不会由于学生的操作事故而发生人身事故等问题。

二、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也慢慢的走进课堂,走进建筑设计教学中。在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教学情景中,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相对抽象的建筑设计教学可以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不过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也严重制约了其在建筑设计教学当中的普及应用。当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继续进步和飞跃,这种新的建筑设计教学媒体必将被广泛地应用开来,而当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真正普及时,也一定会使教学方式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林琳.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体系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08(01)

[2]罗小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9(06)

[3]杨震,朱健江.建筑设计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J].科技广场,2008(10)

[4]刘烈辉.虚拟现实技术与建筑设计[J].南方建筑,2006(02)

篇8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控技术;教育教学

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继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学技术领域又出现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它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各类工程的大规模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实习、军事训练、建筑设计、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以计算机仿真和数控加工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来模仿真实的数控设备工作环境,形成了虚拟数控技术,如将其应用于数控技术教学上,必将对整个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1 虚拟现实技术简述

虚拟现实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实现一种人们可以通过视、听、触、嗅等手段所感受到的虚拟幻境。虚拟现实作为一项尖端科技,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由计算机图形构成三维数字模型,并编制到计算机中去生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的综合可感知的人工环境,提供给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虚拟现实的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用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操作,改变了过去人类除了亲身经历,就只能间接了解环境的模式,从而有效地扩展了人们的认知手段和领域。

2 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类型

根据用户参与虚拟现实的不同形式,可把虚拟现实系统划分成四类:

3.1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也称为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它是利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进行仿真,将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一个窗口,使用者通过键盘、鼠标便可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应用比较广泛,是一套经济实用的系统。但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会受到周围现实环境的干扰,参与者缺少完全的沉浸,缺乏真实的现实体验。

3.2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是一种高级的虚拟现实系统,它提供一个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境界之中的感觉。它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其它设备,把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封闭起来,并提供一个新的、虚拟的感觉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得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全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沉浸式虚拟系统是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它的优点是用户全身心地沉浸到虚拟世界中去,缺点是系统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推广。

3.3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

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是把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系统,它既允许用户看到真实世界,同时也可以看到叠加在真实世界的虚拟对象,这种系统既可减少对构成复杂真实环境的计算,又可对实际物体进行操作,真正达到亦真亦幻的境界。

3.4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利用远程网络,将异地的不同用户联结起来,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同时参加一个虚拟空间,共同体验虚拟经历,对同一虚拟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从而将虚拟现实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3.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沉浸性——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使用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

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

多感知性——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

构想性——是指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的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它不仅可实现实物虚化,还可实现虚物实化等处理。

4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现意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能的信息传播工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果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这种崭新的技术会带给我们崭新的教育思维,解决我们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4.1虚拟现实技术开创了全新的学习场景——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彻底打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进入物体的内部进行观察,如学生可以进入虚拟的分子、原子、航天工作站等内部,考察物体内部的工作情况。虚拟技术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的变化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观察。虚拟制造技术还可以应用计算机、交互外设及软件来构建一个虚拟的生产环境,使学生能如同在制造现场一样,与荧屏上出现的制造过程进行自由交流。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场景,构造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4.2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构建实物虚化、虚物实化的方法

通过虚拟现实、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在课堂和实验室中展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模型进行虚拟和虚物实化,通过虚拟系统便可直观地观察到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进行实物虚化,虚拟各种人物,创建虚拟课堂,在虚拟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可以与虚拟的教师、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开展启发式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在虚拟场景的身临其境和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由视、听、触、觉获取外界的反应,通过学生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开展适应式学习。还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员间共享成果,开展协作式教学。

4.3虚拟现实技术变革了传统学习方式——营造开放性的网上探索学习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传统教科书的限制,使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这种探索性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主动的探索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动力。

4.4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内容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丰富教学内容,将实验、实训等技能训练搬到课堂中进行,由于这些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恰如其分地演示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不宜直接观察的自然过程和现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仿真课件,创设所需要的某种虚拟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极大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4.5虚拟现实技术节约了有限的教育成本——开展虚拟实验、进行虚拟生产

虚拟各种实验设备、实训环境和操作过程,使大多数课程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大多数的技能可以在虚拟实训车间中进行训练,从而不必购置昂贵的实验实训设备。可以在节约大量昂贵的仪器设备费用的前提下,解决在教学中,因为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进行的教学实验,虚拟训练又可避免实验实训设备的损坏、训练材料的消耗等问题,从而有效节约教育成本。

5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其技术的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水平。在现今数控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将最新、最实用的数控技术高效地传授给数控技术学习者,是数控技术教学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由于数控技术教学和培训都离不开数控机床,而数控机床本身价格比较昂贵,限制了学校的购买能力,若采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模拟实际的数控加工环境,同样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数控机床的加工环境与真实的加工过程,从而提高数控技术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虚拟现实技术可从以下几方面应用在数控技术教学上。

5.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控教学仪器、设备、加工产品的立体展示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在书本上察看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的平面图形,或在现场观察实际的教学设备外形来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平面的图形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际现场教学又增加了学校的投入。采用使用虚拟现实,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与实物同样的三维物体,如采用Pro/E建模,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和产品进行实物虚化,将这些物体以立体形式存放在虚拟教室中,我们只要进入这个虚拟空间,就可随时随地地认识这些仪器设备,而且可观察到设备内部的结构,可辅助数控技术教学的学习过程,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5.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和仿真教学

在教学中,许多昂贵的实验、培训器材,由于受价格的限制而无法普及或有许多实验是根本不可能做的,如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学习者便可以走进这个虚拟实验室,身临其境般的操作虚拟仪器,如进行各种虚拟的数控系统的连接与组装。这种实验既不消耗器材,也不受场地等外界条件限制,可重复操作,直至得出满意结果。虚拟实验室的另一优点还在于其绝对的安全性,不会因操作失误而造成人身事故。

另外,我们还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制作虚拟仿真软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的认识操作训练,进行模拟编程训练并产生加工结果的仿真,可有效地解决教育机构实验条件与实验需求,实验效果之间的矛盾。

5.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以模拟实际数控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这就是某一特定数控系统借助计算机软、硬件的功能,通过实验者的控制在计算机上演示,分析数控加工从零件设计图到动态切削演示的实现的全过程。仿真机床操作的整个过程包括:毛坯定义、工件装夹、压板安装、基准对刀、安装刀具、机床手动操作等内容。 虚拟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完全模拟真实零件的加工过程,可以检验各种数控指令是否正确,能提供与真实机床完全相同的操作面板,其调试、编辑、修改和跟踪执行等功能也一应俱全。学习者可身临其境的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能有充分的机会去练习数控加工中的常用操作,如基本运行方式的选择操作、对刀操作、补偿量的确定及输入输出操作和程序的编辑修改操作等。解决了初学数控技术者需要的大量操作练习,提高了机床操作训练的时间。把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引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价格昂贵的数控机床的损坏,又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对仿真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产生现场感和真实感。同时由于其成本较低,可以大量地配置终端,彻底解决了数控机床数量不足的难题,使每位学生都能有足够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为数控技术教学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

5.4实现虚拟仿真教学与真实生产加工的联系

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实现在线运行。独立运行即机床模型方式,其培训设施只需一台计算机,数控机床的模拟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的仿真面板上进行,而零件切削过程由机床模型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在线运行即机床工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学系统将与实际机床连接,由硬件实现零件切削过程,这时除了操作者是用仿真面板操作外,其它则与实际机床的真实情况一样。由于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具有完善的图形和标准数据接口,用户既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运行虚拟机床,又能观察它的各种运行参数,并能将其他CAD/CAM软件,如Pro/E、UG、Mastercam等产生的三维设计后置处理的NC程序,直接调入加工。

5.5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网络数控培训及考核

虚拟数控机床强大的网络功能,可实现远程教育培训,它不仅在局域网上具有双向互动的教学功能,还具有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互动的远程教学功能,数据传送可以采用卫星、宽带等方式进行。这使得数控培训远程教学名副其实,而且还可采用远程网络学习、作业、考试等功能,并实现答卷保存、自动评分、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轻松实现无纸化的考核与测评。

6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可以预测,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将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但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6.1虚拟环境与真实生产的差异

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与在真实的生产中训练毕竟不同,因为如果仅考虑交互的真实性,那么无论如何身临其境,真正动手操作机器的效果要强于任何媒体教学。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不能完全代替具体真实的操作,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某些实验,而不能完全代替实践教学,尤其不能代替有创造性目的的试验。

6.2虚拟现实的效果还有待加强

虚拟现实的表示侧重于几何表示,缺乏逼真的物理、行为模型,虚拟现实技术在感知方面,视觉合成研究的较多,听觉、触觉关注较少,真实性与实时性不足,其虚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6.3硬件环境还有待提高

与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的设备普遍存在使用不方便,效果不佳等情况,难以达到虚拟现实系统所需的要求,如中心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还不足于满足在虚拟世界中巨大数据量处理实时性的需要,对数据存储能力也不足,基于嗅觉、味觉的设备还没有成熟及商品化。硬件设备品种有待进一步扩展。

6.4实现成本问题还有待降低

虚拟现实系统应用的相关设备价格也比较昂贵,且这些设备局限性很大,需要进一步发展其结构和制造技术,使其轻巧化和降低成本,才能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目前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的硬件与软件成本的逐渐降低,这种新的教学媒体必将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最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护理教学;手术室;继续教育

随着外科手术向高精尖和微创技术方向发展,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只能机械的传递器械已不能满足手术室整体护理要求,在手术室开展护理教学查房(以下简称“查房”)式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我们结合手术室护理特点,从2006年元月开始在全院9个专科手术室开展“查房”式业务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特等”医院,拥有病床近3000余张,设置手术间64间,日手术量高达200余例,能开展各类腔镜手术、脏器移植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及复杂疑难、重症的外科治疗。手术室护理人员160名,护理管理采取人员相对固定,分专科组配合手术,走专科护士培养发展道路,要求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配合各类手术技能,还必须具备解剖学、外科学、护理心理学及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2 “查房”形式和方法

2.1 查房形式 采取回顾性查房,主要根据科室护士长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拟订题目,每次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2名,收集资料,准备幻灯片,做主讲人,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并提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主讲人回答,大家补充讨论。要求每月1~2次,每次1~2h,重点选择各专科具有代表性的手术进行查房,以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及手术配合质 量。

2.2 查房前准备 由主讲人根据拟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病人病历、手术操作拍照片及计算机网络下载图片等方法收集查房资料,再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撰写查房内容,并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

2.3 查房的内容 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疾病诊断、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应用解剖学、手术步骤、麻醉方法、手术、术前准备(病人准备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洗手护士配合要点、巡回护士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后处理等整体护理全过程。

2.4 查房的范围 主要针对各专科常见特大手术、新业务、新技术、新手术进路,如全胃、脾脏、直肠切除术、脏器移植术、关节置换术、椎体内固定术、人工耳蜗植入术、颅内肿瘤摘除术、冠脉架桥术及美容整形术等,进行全院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各专科手术室组织常见手术及技术操作,仪器设备使用查房。

3 “查房”的效果及体会

3.1 提高了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的兴趣及效果 护理教学查房式业务学习,彻底改变了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式学习,师徒共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明显降低了不认真听课,交头接耳,大声喧哗的发生率。调动了听课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参与讨论变为主动参与提问、讨论。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使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高,每季度一次的理论考试成绩由平均81分上升至93分。每月进行一项操作考试由平均90分上升至97分(详见表1)。表1 教学效果评价注:*用“请大家安静”警告阻止不遵守课堂纪律现象

3.2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通过查房学习,使护士了解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扩大了知识面,不仅知道应该怎么样,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做,改变了手术室护士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使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工作更完善,护士回答患者及家属提问更准确,从而建立了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1],密切了护患关系,术后回访病人满意率达100%。

3.3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通过查房,使护士全面掌握了手术的配合方法,使术前准备更加完善充分,手术配合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预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医生对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满意度由88分上升至95分;满意率由90%上升至99.7%。

3.4 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 通过查房前的准备,护士应用计算机查阅资料,收集医学护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掌握医护新动态,并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与同仁共同分享,既锻炼了护士的教学能力,又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有助于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手术室每学年被学生提名表扬的护士达30余名,教学质量评价达95分以上。聘用护士由不会写护理论文到能刊出护理论文,共20篇。截至目前为止全院手术室共刊出护理论文100余篇,获军队医疗护理“三等奖”2项,教学“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一部,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 综上所述,护理教学查房适用于对各级护士的长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可将护士在护理临床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印证所学的书本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让护士能真正掌握所学的临床护理知识, 同时培养和锻炼护士的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2]。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

G43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8月3日通过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的重要改革项目。继续教育作为人才核心的二次培养,是专技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其培训模式就显得越发重要。但是现在各培训基地开展的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培训模式单一,工学矛盾冲突,学习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培训学员差异化需求。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和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混合学习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它吸取了传统课堂教学和新媒体教学的优势,并将二者有机整合为一种更有效的运作模式,笔者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来调动培训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增强培训实效。

一、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的构想来源于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来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从而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专业技术人员会对生产发展中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共识。这种模式高度关注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问题反思开始,通过层层分析和专题讲授,直接切入中心,形成聚焦问题的学习研究。做法如下:培训前通过向培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来搜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然后整理归纳出大多数学员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交给培训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师生有了讨论和讲解的焦点问题,不仅让学员更好地融入到再学习的h境中,调动了大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将知识更新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体现出教学资源的先导性和共享性。采用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基地有充分的前期准备,从对培训学员的需求导向分析到培训热点问题的关注,从培训课程内容的把握到培训师资的聘请都要做到仔细斟酌,认真筛选,慎重选择。

二、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讨论模式

这种模式的构想来源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实际工作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

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相互碰撞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一种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用真实的企业内部典型案例把学员带入研究和发现的过程,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他们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这种模式突出学习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强调群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协作”和“互动”。做法如下:在课程实施中,培训老师将案例告知学生,先让学员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积极思考,初步形成个人对该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然后将学员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为几组,让学员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对案例产生新的结论,最后由培训老师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案例中的重点做出强调,对整个案例做出合适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员统一评判标准,规范行为流程,提升实战能力。采用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双方有良好的参与性,而且课程中使用的案例需要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符合学员需求,要具有典型性和可以推广的价值。

三、以现场教学为平台的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构想来源于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其原理是感悟比告知更重要,发现比传授更重要。专业技术人员都工作在企业的第一线,他们更喜欢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讨论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把实践一线现场变成课堂,把实践一线经验变成教材,实现理论与现实互动、心境与情景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学员与教师互动,使获取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形象、更具体。做法如下: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加工中心或是企业,带领学员进行现场观摩,在观摩中,可以采用现场讲解,提问解答的方式或者是让学员重现工作场景,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专家进行模拟指导和操作,提示学员遇到相同情况该如何评估、沟通和处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种模式在培训中深受学员的欢迎,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常会受到时间、技术设备和人数规模的限制,因此培训基地要根据自身实力综合考量后再使用。

四、以移动学习为载体的体验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为了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提出的培训要求,丰富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内容,提供便利学习的网络环境,培训基地可以采取移动学习模式。做法如下:1、积极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专业类别众多,网络平台功能复杂,网课需求多样,成本投入大等特点,有些培训基地没办法开发此项学习平台,建议可以与本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合作,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人员为主,构建政府引导、培训基地运作的专技人才培训平台,实现优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在线学习服务。2、有效创建群组。可以通过群组将线下老师上课的课件上传至群共享,让学员自行下载学习。群组的另一个强大功能是便于师生在线交流,学员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给老师留言,老师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避免了问题的积累。3、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小知识的推送,按照“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原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需求,组织编写学习读本、知识手册等精简教材,将学员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体现“随时随地学习任我行”的特点。4、高效开设“微阵地”。通过微信平台让学员们参与一些专业知识竞赛活动,这种“动动手指学知识”的方式会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更有趣、更有效。采用移动学习模式需要注意:学习内容要原创,要有自己的特色,学习时间要精炼,一般以5-8分钟为宜,学习知识需要定期更新,最好用有趣的文字、形象的图片来做网络课程,视频太吵,会影响正常工作及他人休息。

参考文献:

[1]杨蔚南,探索企业培养人才继续教育之路[A] 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