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4-03 16:4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创新战略;创新对策

技术创新是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各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逐渐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背景下,更应该重视技术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发展。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讲究的是战略与对策,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战略手段以及有效的创新对策,才能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实际上是指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优势,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新工艺,以取得市场产品、工艺等方面改革的领先者。而能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并且拥有主导技术能力,主导技术为企业独有的技术。自主创新一来可以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但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而对于资金力量薄弱的企业,要意识到自主创新也才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要有规避风险的措施以及承受失败的能力。

2.模仿创新战略

所谓模仿就是参照某种成功的产品或者工艺进行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再创新的升级,但该产品或者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优势。针对需要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了解,揣摩核心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加以改进与创新,性能、质量等方面都要有再提升的特点。模仿创新相对于自主创新来说,其风险性稍小一些,首先,模仿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其次,创新技术也有一定的主导技术基础,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更新要相对于自己研发主导技术容易很多。但是,模仿创新的实施,需要考虑法律问题,保证其合法性,做到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与原有的性能、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完善缺点、发挥优点、提高性能、创新功能,为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3.合作创新战略

能够具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还是相对少量的,这主要因为这两种创新在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实现技术创新恐怕会很难,因此,技术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合作创新是满足各企业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合作,壮大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创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合作,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生产、学习、研发连接在一起,迅速提升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横向合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或者多方企业之间要具有相似产品生产特点以及规模相近的特点,并以实现同一目标而参与到合作中,并且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收获利益,这样资金力量会大大提高,各企业风险也有明显降低。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是保证技术创新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使技术创新有效的贯穿在企业发展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需要从各方面入手:一是要对技术创新加以重视,充分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为前提,能够抓住每一次的创新机遇,并针对性的做出产品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规划,加强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引进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坚持以懂得利用科学技术、主动消化与吸收经验、大胆尝试再创新的观念,为技术创新开辟更多的道路。二是要积极完善研究和开发机构,建立具有专项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可以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设立,条件允许的企业可以独自实现,条件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实现,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技术创新具有管理模式特点,实现管、干系统化,把技术创新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实行起来。三是要奠定好技术创新必备的基础条件,包括: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制定激励机制、建立与科研和高等院校的关系、舒畅信息渠道、确保相应投入、树立良好的技术创新原则等。

2.广辟渠道、建立配套连动的工作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相通之处,按照市场法则,采取经济手段,对人才和技术作为重要生产和资本要素引进,说到底也是一种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竞争内容。技术创新有3种模式:一是市场拉动型;二是政府推动型;三是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模式。特别是政府部门,必须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势利导,从体制、法律、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重点倾斜、支持。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发挥宏观指导功能,把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上;加强产业共性、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基于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2

Summar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haveoccupiedsizableproportioninnationaleconomy,havingcreatedalargenumberofemploymentopportunities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achievement.Itisoneoftheimportantsource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playinganimportantrolein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iscompositionintroducesthemaintyp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itintroduces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activity,functionofgovernmentandinfluenceofgovernment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hecurrentsituation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Chines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gr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s.

Keyword: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

GovernmentProductsinnovationServeinnovation

Thecraftinnovat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

CurrentsituationGr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公开原则

u分类指导的原则

u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法律规范

u组织管理

u政策指导

u财税经融支持

u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

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万兴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篇3

一、提升技术创新战略意识,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必须提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战略意识,因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机遇和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是大股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决策者和推动者。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后,加大研发投入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不低于公司营业收入的10%,正是对研发投入的极度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执着,才造就了华为的卓而不凡和持续的成长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硬性规定,明确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比,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二是设立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和转化利用;三是中小企业应制定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规范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降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呈现、技术创新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优化技术创新模式与路径

优选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推进路径,是推进中小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风险各有不同。中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不同的个性。再者,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差异,同样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般来讲,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实力超群的主导型企业时,中小企业可采取跟踪学习、模仿创新的模式,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技术创新投入;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充斥着实力相当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行业主导者时,中小企业则应审时度势,采取共同研发合作创新的模式,通过优化配置、合理管理创新资源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与行业技术创新共成长。

选择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推进形式与路径也很重要。可采取的推进路径有:一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相结合;三是与委托科研院所研发相结合;四是与对外合作、合资办企业相结合;五是与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经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创新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大学以及科研组织等由多方创新主体合作的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推进技术创新途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设法和其它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立超紧密联系,以保证企业的合作创新伙伴关系资源。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且适合自身基础的合作环节,以便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最大化。

三、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

一方面,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宽松、适度的优良环境。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除了修练内功,提升内在动力和自主能力外,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相关政策,促进有利的外部资源转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研发投入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金融政策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货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借贷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安徽等省市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的科技创新卷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卷是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区域性“创新货币”。其基本流程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卷,中小企业用科技创新卷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科技创新卷到政府相关部门兑现。

四、建立起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匹配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对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应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是敢于并且善于变革图新;二是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要具有战略性长远眼光。另外,企业还应将创新型文化的营造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可设置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基金和奖金,对创新失败的容忍、鼓励和指导也要落实到制度层面。

组织架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精于知识创造和转换、分享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扁平化的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规范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不宜将组织机构设置得过于层次性和刚性化,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入手,在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练方面,明确各级领导的作用和职责,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深刻汲取2013年曾出现的唯冠和苹果商标之争的惨痛教训。

五、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要素,而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通过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引导战略实现在企业引才和用才等方面的突破,以破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瓶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现有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培训来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在较小的投入成本情况下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因资金所限,较少开展外部培训,因此挖掘内部培训潜力是提升中小企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方式。

篇4

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继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造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最后将评价方法应用于某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一般的结论。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效果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是在定性定量分析所搜集的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评判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运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的程度。评价结果关系企业的未来决策,是企业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缺陷,继而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加以修正,确保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指导性。[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技术创新效果评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清晰描述系统的本质及规律,以控制它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一项指标只能反映技术创新效果评估体系的某一属性[3]。

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加之创新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我们应该整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评价,比如直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内在创新能力的发挥等等,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实际。

企业可以基于企业创新效果分析,分别从指标层、目标层和准则层三个层面综合设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权重,继而通过模糊综合决策原理综合分析评价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

1.2.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几个层次。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把目标到指标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纳入相对应的层次,使各因素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模型[5]。

权重向量W=(ω1,ω2,…,ωn)是可以解释为第n个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权重。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W排序各因素的重要性。

①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评价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以9分位比率对指标的优劣进行排序,据此构建相对应的判断矩阵。9分位比率法是用1~9九个标度来对比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表2给出了各个标度的具体含义。

将上一层次元素视为准则,运用比较判断的手法将每一层的各因素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通过数值反映出来。构造判断矩阵前先开展专家咨询与实况调研,以调研结果为依据来综合分析评判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评定结果建立判断矩阵。比如上文提到的准则层U1包含u1,u2,…un等n个指标。评审专家将这n项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得到的评判值构建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A=(aij)n×n满足式(1):

aij>0,aij=■(i≠j),aij=1 式(1)

②确定权重向量

构造判断矩阵A后,通过方根法计算权重向量: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A每一行的元素的乘积mi,mi=■aij,i=1,2,…n

第二步:计算mi的n次方根,得到向量 ■i=■

i=1,2,…n

第三步:统一化处理向量■=(■1, ■2 ,…,■n),求得 W=(■,■,…,■)

由此断定,W=(ω1,ω2,ω3,…ωn)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

③一致性检验

矩阵A是根据系统自身条件和参考专家评定意见而构造的,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专家评判结果略显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加之评价体系综合了各因素的分析情况,因而构造结果不一定客观准确。为确保构造结果客观、全面,我们应该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一步:根据式(2)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 式(2)

如果判断矩阵A与一致性要求不相符,其λmax>n,(AWT)i即AWT的第i个元素。

第二步:根据式(3)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CI=■(n为“矩阵元素的个数”) 式(3)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

令: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式(4)

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我们可查询表3获得RI值: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判断矩阵阶数对应表

检验:从第一阶和第二阶判断矩阵来看,RI仅仅是形式,一致性指标必须经过实质检验才可断定其真正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阶数>2,需CR

1.2.2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评价模型[5~6]

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可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价模型[5~6]。

①设定评语集V={V1,V2 … Vm}

将各项指标作出可能结果的集合就是评语集,做出评语集后需通过专家对其级别进行综合评审。由做成的评语集,采取一人或多人对各因素现状属于评价集中哪种评语的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构建评价矩阵■i(i=1,2,…,s)。

②构造评价矩阵

构造评价矩阵时,先由8人或8人以上的评审专家以不记名的形式投票来审定各因素从属于评价集哪种评语,继而根据评价结果构造评价矩阵:

在上表中,eij表示第i个因素ui专家认为从属于评语Vj的得票数。如果专家评审组采取12人制,则根据式(5)求得评价矩阵R:R=(rij)n×m 式(5)

式(5)中,rij=eij/12(i=1,2 … n;j=1,2…m)。

将权重向量W(i)=(ω1,ω2,ω3,…ωn)(i=1,2…s)与评价矩阵合成运算,获得综合评判向量■i,计算公式如下:

■i=W(i)×Ri=■(ωi■rij)=(bi1,bi2,…,bim)

式(6)中,“∨”表示取大,“∧”表示取小。

至此,第一级评判顺利完成,得到综合评价向量■1,■2,

…■s。继而进行第二级评判:

将U={U1,U2,U3 … Us}视为一因素集,该因素集综合评价矩阵■通过■1,■2,…■s作为行向量构造而成,也就是说:■=■1■2■s=b11 b12 … b1mb21 b22 … b2m bs1 bs2 … bsm

将U因素集关于目标层K的权重系数W=(ω1,ω2,…ωs)与■作合成运算得出二级判别向量■,计算公式如下:■=W×■=(b1 b2 … bm) 式(7)

在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过程中,可根据综合评判最大隶属原则定性分析对评价对象在相应评价集中的评语属性,取bk=max{b1 b2 … bm},继而得出企业最终评价结论Vk。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准侧层、指标层的划分结果构造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评价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继而以本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目的为依据构建技术创新效果评语集V:

V={V1(好),V2(较好),V3(一般),V4(较差),V5(差)}

将准侧层、指标层u1~u7,u8~u11,u12~u14,u15~u19,u20~

u23等指标两两组合展开对比分析,U1~U5两两组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分别构建矩阵A1、A2、A3、A4、A5和A,继而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权重向量W(1)、W(2)、W(3)、W(4)、W(5)和W:

W(1)=(0.25,0.20,0.15,0.15,0.10,0.10,0.05)

W(2)=(0.20,0.25,0.25,0.30)

W(3)=(0.30,0.30,0.40)

W(4)=(0.20,0.20,0.15,0.20,0.25)

W(5)=(0.40,0.30,0.15,0.15)

W=(0.35,0.10,0.15,0.20,0.20)

对(u1~u23)23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后,参考专家意见,根据预先定下的评语集综合分析评判各指标因素,由此获得模糊判断矩阵■1,■2,■3,■4,■5:

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1,■2,■3,■4,■5。

■1=W(1)×■1=(0.20 0.20 0.25 0.18 0.10)

■2=W(2)×■2=(0.25 0.30 0.25 0.16 0.16)

■3=W(3)×■3=(0.25 0.30 0.30 0.35 0.10)

■4=W(4)×■4=(0.25 0.20 0.20 0.25 0.10)

■5=W(5)×■5=(0.30 0.25 0.30 0.20 0.10)

以■1,■2,■3,■4,■5为行向量构造第二级评判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1■2■3■4■5

=0.20 0.20 0.25 0.18 0.100.25 0.30 0.25 0.16 0.160.25 0.30 0.30 0.25 0.100.25 0.20 0.20 0.25 0.100.30 0.25 0.30 0.20 0.10

将W与■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模糊综合评判向量:

■=W×■=(0.20 0.20 0.25 0.20 0.10)

=(0.2105 0.2105 0.2632 0.2105 0.1053)

在模糊评判矩阵■中,bk=max{b1 b2 b3 b4 b5}= b3=0.2632,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这家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属于评语V3,这说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一般。

3 结论

我们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参考权重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友金,刘洪宇.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0,18(06):38-42.

[2]粱莱歆.R&D资金筹集来源与技术创新――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7):89-93.

[3]刘友金,徐江容.基于BP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1,19(01):78-83.

[4]刘鸿渊.基于企业业务层次创新能力的AHP模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02):116-120.

[5]张春勋.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8):77-83.

[6]吴雅娟.电信运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02):63-67.

篇5

一、深刻认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志强调,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明确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些重要的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企业着眼于全球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以积极的姿态进行技术创新。

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紧迫性。近年来,世界各国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使之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的对技术创新不干预政策,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一是通过立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无论是技术领先型国家还是技术追赶型国家,政府通过立法以保证促进技术创新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和《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韩国的《产业技术研究组合育成法》和《中小企业创立支持法案》,日本的《企业经营革新支援法》及《中小企业创造活动促进法》等。二是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这种政策支持分为直接资助或间接资助两类。直接资助有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提供政府贷款、政府资金直接资助产学研合作及技术转移计划等。如韩国政府对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援,主要有政策资金、技术开发基金等形式。这些政策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三是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标志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核心技术,巩固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从国内看,许多省份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省份,也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作为抢占新的经济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加以实施。四川、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都已颁布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条例,以立法形式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指导思想、战略目标,规范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等各方面的行为和责任等。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R&D费用占GDP比重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江苏省也提出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0000亿元的战略目标,省级财政每年新增1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近几年来,我省积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产学研联合,使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1990年,我省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为0.52亿元,2003年为59.1亿元,增幅达113.62%,绝对值增加50倍左右。规模企业已经成为我省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至2004年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为14.26万人,占全省科技人员20.93万人的68.1%。企业技术中心837家,其中国家技术中心13家,省级技术中心265家,市级技术中心559家,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为技术创新体系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国际国内普遍追求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下,我省存在企业整体创新需求不旺、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成果产业化率不高等问题。我们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我省的经济地位还不相适应;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集中力量,大力推动我省技术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如何引导并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技术创新问题涉及人才、资金、政策、企业投入等多个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法规,以综合的、集成的、系统的方法,规定和保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我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是要加强政府的行政合力和引导力度。创新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投资,与国家利益和现代化目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我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为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方法,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重点在技术中心建设、创新能力提高、产学研联合以及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广大企业形成自发的技术创新热情和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点企业的领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强,应加快提高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对这些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企业技术中心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企业技术引导发展战略,高起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建立区域特色经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根据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链形成的状况,组织龙头骨干企业及有关协会等机构组建创新服务平台,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管理咨询、技术培训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就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并通过有偿服务及政府扶持的方法解决活动经费。

五是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和技术标准战略。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打造“品牌大省”要求,形成合力,推动我省专利、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建设。引导企业将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纳入国家和国际标准,掌握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从专利、技术标准等角度出发,支持一批在战略或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发起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篇6

论文摘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惟一方法是不断而卓有成效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和技术创新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离发达国家创新所具有的现代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企业缺乏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软件设施,即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

根据掌握的文献看,学术界有关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尚不多见。对其进行研究散见于各类技术创新和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因此,本文先对公司治理内涵进行剖析,然后将公司治理中的因素和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性进行文献综述。

1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最早的概念源于西方。其英文原文(Corporate Governance)国内也翻译成“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等,也有海外华人译为“公司督导机制”,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无根本差异,意思是一致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配置的制度性安排。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首先表现为一系列规定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成文或有形的行为规则与程序。DECD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指出:“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这种制度安排规定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职能,以及其行使职能的合法途径,包括:董事会必须代表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监督经理人员,并负责向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披露经营状况,经理人员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具体经营,不能违背股东利益等。由此可见,公司治理中3个重要的因数是: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

2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

Tylecote和Conesa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经验数据中发现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高度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指出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性与部门专业化优势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是Tylecote和Conesa的研究是基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定性分析得到的,这种理论分析远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对美英公司治理模式和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对于企业经营行为影响的优劣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日本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似乎表明了英美模式是较优的。我国学者华锦阳(2002),通过分析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指出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框架,对企业的技术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传用。并指出只有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并将其变革纳人与技术创新协调进行的轨道,才能推动技术创新,进而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和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徐金发和刘翌(2002)认为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企业经营者持股水平的提高、具有强烈支持企业创新意愿的机构投资者的引人、董事会规模的缩小、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分离都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3公司治理因素与技术创新综述

本文通过公司治理中3个重要因素: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简要的综述。

3. 1所有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所有权属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所有权属性是指企业所有者是公有还是私有,目前理论界的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私人股相比于国有股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Margolis (1999)通过对美国能源产业R&D投人的研究发现,由于该产业中R&D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造成该产业中技术创新的所有权模糊,以致技术创新投资的长期低回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私有化更加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增加私人股份,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Madden和Savage,1999)。因为,私人投资的R&D比政府投资的R&D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更强(Liddle,1997 )。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制发展来看,经历了由国家控股的国有制形式到国家和私人集体控股和私人控股的股份制形式。但很多企业的产权还是不明晰,虽然我国政府多年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收效不大,产权结构的一体化还是重要原因,因为高度集中于政府的所有权形式,使企业自身的创新收益权和创新资源自配权未得到明确界定,导致企业动力的不定(刘三林等,2000和夏冬,2003)。产权优化(包括所有权结构调整)和产权激励是解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缺乏的重要举措(张旭升,1998和萧延高,2001)。

(2)股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股权结构表现为大股东持股水平和经营者持股水平。股东和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收益的关注重点不一样。经营者关注于公司的短期收益,不愿意进行R邑D投人,而股东关注于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因为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会给经理带来工作的不安全感,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而这不同于股东,股东可以通过不同的股票组合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Baysinger } Kosnik和Turk) 1995)。根据委托理论,当所有这和经营者利益目标更趋于一致时,管理层会提高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反之,股东和经营者之间不适当的关系将导致企业短视行为,将对技术创新产生限制作用。大股东可以通过监督经营者的行为,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来增强市场运行的有效性(Shlerifer和Vishny,1996)。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有正面影响(Hosono, Tomiyama和Miyagawa, 2004 )。但,在不同的国家影响力并不一样。I,ee和O’neil(2003)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不同行业(汽车、化工、通信、计算机、电子、制药和能源)公司的研究发现,由于文化和治理模式不同,所有权结构与企业技术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中有所不同,在美国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研销比正相关,但在日本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研销比没有关系。

3. 2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众多因素中,最高管理层(即经营者)是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支持中的一个最要的因素(Na-kahara,1997)。企业家的具体工具是创新,即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机会的手段(德鲁克,1989)。但是任何创新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在一项有关企业引人新产品的实证研究显示,成功的概念小于20%(Crowford,1997)。同时,经营者具有风险偏好性,这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着关键的影响作用(Daniel, 2000)。如果经营者属于风险厌恶者,则会减少高风险性的技术创新投人( Hill和Sne11,1988)。在一定条件下,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不仅取决于其胆识以及掌握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经营者的激励。根据委托理论,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越一致,经营者就越有动力为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会提高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因此,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势必会影响其技术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杨建君,2007)。设计和实施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尽可能一致是保证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关键,也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Hoffman和Hegarty,1993)。激励经营者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者持股水平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徐金发、刘翌,2002)o Zahra等学者(2000)对中等规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证研究发现,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相关。

从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经营者的工作能力会影响其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经营者杰出的工作能力和对技术创新机会的敏锐嗅觉对企业的产品创新非常重要(夏冬,2003)。经营者的工作态度与产品创新正相关(Gary,1998)。

综上所述,企业家的创新决定是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权利的综合反映,而创新能力的发挥又受到创新动力和权力的影响(杨建君,2002)。

3. 3羞事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董事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将董事会规模分为小规模和大规模。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表现为有不同背景、经历以及专业知识的人士进人董事会(Judge et al. , 1992) o董事会规模的大小会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理论界有3种观点:①根据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于一定规模的公司而言,过大的董事会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因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使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在董事会能不更好地实现互补,有利于在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吸收不同的意见,减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② Yermack(1996)和Zahara(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绩效及创新活动是负相关性。相对于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来说,规模相对较大的董事会通常是更多样化,更容易发生争论和没有凝聚力,规模相对较小的董事会可能更容易应对飞速变化的环境(Lipton和Lorsch,1992)。他们还指出董事会通过监控能力发挥作用,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由此带来的成本超过了其所带来的收益,比如:缓慢的决策制定速度和对分享风险的偏离。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还会使董事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这种情况在技术创新项目成败对董事实际损益影响并不大的条件下更为明显。董事会规模缩小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刘翌,2002)。③董事会的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Yermack, 1996),及当董事会规模扩大时,对技术创新水平不断增加,当董事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最高,随后,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企业技术创新呈下降趋势。

(2)董事会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根据董事会人员是否在企业任职的情况,董事会结构分为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内部的董事是指在企业内担任一定职位的董事。外部董事是指不在企业任职的董事,他们与公司无潜在的利益冲突,也成为独立董事.2001年,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至此,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引人独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刘翌,2000)o John &.Zahra(1991)认为,企业总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营,通过引人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董事,企业可以有效地处理这种不确定性,帮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面临的各种危机,增加企业组织的生存可能性,配置更多的资源于创新活动和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关系。

(3)两职合一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领导权结构指的是董事和总经理的两职合一的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Wright etal. (1996)认为,问题的存在导致经营者主要关心个人财富、职位安全、权力威望以及个人效用最大化,因而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他们对创新的追求。董事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公司在重大决策时产生利益冲突(Morris,1964)。如果通过对经营者实行股权、股票期权以及其他与当期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安排可以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可有效提高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Jensen and Meckling,1976)。如果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他对技术创新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杨建君,2002)。所以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的提高(Zahara et al. ,2000)。

4简要评述

篇7

关键词: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 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的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才可以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然而,现今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其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竞争的市场,工业企业应当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我国多数企业的热点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含义及特征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是指由企业开发、改进新技术并将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应用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开发,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开发更大的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其中,技术创新属于技术经济活动,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由专家在特定环境下为企业组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活动。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具备两个特征,即结构特征与经济特征,具体如下:

1、结构特征

技术创新的主体与承担者是企业和企业家。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在改进、研发新技术,并将其商业化,即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的生产、更新,进而为企业赚取更大的利润。

2、经济特征

经济特征包括:风险特性、资产特性、收益特性。

其一,由于企业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并不一定可以成功,且失败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的概率,因而具备一定风险。

其二,由于企业在开发、改进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创新费用,为创新活动中所需的设备、材料等提供经济基础,因而具备资产特性。

其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并将创新的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商品、工艺生产,促进企业的经济收益,因而具备一定收益特性。

二、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

其一,当前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限制,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包括我国现今的社会激励与评价机制、社会监督管理机制等并不完善,未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稳定、有效的环境。

其二,当前我国针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尤其是相应的专利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未能严格落实到市场管理之中,不利于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等技术成果。

其三,目前我国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相关技术创新经费支持、创新人员的奖励与评估政策、减免税政策等制度的建设不完善,不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技术创新信息匮乏

1、企业无法及时掌握技术创新信息

我国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这造成企业在信息调查、收集、处理、预测、决策、反馈等方面的滞后。企业因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而陷入被动创新,只能处于盲目创新状态。

2、信息网络化程度低

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化程度低,其信息资源公开度低,无法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反馈力度不高,而且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独自进行技术创新,高校与科研单位缺乏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而企业也无法及时将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企业生产之中。

(三)筹资渠道单一

大部分工业企业目前主要由企业自身经费及政府投资作为技术创新的经费支持,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容易降低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四)企业重视引进技术,忽视吸收、开发新技术

现今,愈来愈多的工业企业意识到引进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却未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无法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改进,难以形成更高的工艺技术,甚至出现重复引进的现象。

(五)缺乏专业化水平的技术开发人员

由于我国具备高专业化水平的技术开发人员不多,而且目前高科技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工业企业缺乏具备相应专业化水平的技术开发人员,加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展。

三、提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投入

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与支持,对于规范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1、规范市场经济与技术创新环境

市场经济环境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而技术创新环境是企业创新技术的基础。

2、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法律法规

通过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可以有效的保护科研人员及企业的科研成果,提高科研人员及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此外,还应当完善相关的技术创新法律法规,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科技工作者杰出贡献奖等,在保护科研成果的同时,提高科研人员与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认可度与工作主动性。

(二)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信息交流

1、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企业自身要提升创新意识,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明确企业创新的价值导向,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现在企业由于种种顾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明显不够,加大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2、构建企业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思想形成―产品构想―基型设计―小批试制―批量生产―市场营销。前三个阶段体现企业研发能力,四、五两个阶段体现企业制造能力,最后一个阶段体现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同时,为保证上述创新过程的实现,企业应以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作为前提。因此,必须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八个基本要素(子系统)构成,这就是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组织、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评价。

3、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

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指通过信息网络这一平台,提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所需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为方便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服务。

第一,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将大量的市场需求信息、技术成果信息公布,帮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减少创新的盲目性,提高创新的实际效果。第二,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为技术创新服务的数据库,减少政府对公共信息的控制,以此降低企业获得信息的成本。

4、构建网络互动机制

(1)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

大部分科研机构都独立于企业之外,因此,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非常必要。科研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发,实现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盲目投资和科研机构的盲目研发,降低科研成本。

(2)企业与高校的联合

企业与高校联合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高校培养现代化实用型人才。高校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拥有良好的科研设施;企业在市场信息和资金方面有优势:二者联合开发新产品、创造新技术,将最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健全与技术创新配套的融资制度

现今,我国的技术创新投资主要由银行提供,但由于技术创新、投资本身具备较大的风险性和长期性,银行较支持短平快的贷款项目,而企业长远的技术创新贷款往往难以获取银行的贷款批准。

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企业,并在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置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帮助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数量,拓宽市场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资金。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设立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容许和促进我国各个地方建立小型的地方性的股权市场,通过这种股权市场获得风险投资,这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可先在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这种股权市场(二板市场)作为试点。

(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强化吸收并创新

中国的工业正在增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落后、研发能力低等弱点。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首先,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缩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在技术引进中应加强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

其次,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即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主要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开放型自主创新上来,多方努力,切实做到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最后,推进吸引外资方式的改革,在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同时,把引进资本与引进机制、引进核心技术、引进人才结合起来。

(五)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

1、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提高企业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将人才的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激发科研人才的工作主动性及创新动力。设立杰出人才创新基金体制,鼓励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去。

2、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

科技人才对于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留住人才,并不断加大力度引进科技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具备技术创新的动力与技术基础。因此,吸引人才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点任务,通过吸收各式人才,建设科技人才创新、杰出奖项以及科技人才基金,最大力度防止人才外流,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吸收更多的人才储备资源。

四、结束语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进步,保障企业的实际效益。通过规范技术创新环境,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意识,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不断借鉴、学习,培养科技人才,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建设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高旭东.自主技术创新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理论与政策[J].技术经济,2009,28(6):1-4.

[2]华锦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路径及其适用性分析[J].技术经济,2008,27(07):33-38.

[3]朱云峰.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119-121.

[4]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王奕,胡珊.浅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J].发展论坛,2003,(02):77-79.

[6]陈芝,张东亮,单汩源.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2):56-58.

篇8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技术创新效应;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与其技术创新效应密切相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首先必须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效应。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应评价,不仅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把握企业技术创新状态,而且,更有利于从微观上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制定竞争战略,从而增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能力;而要全面衡量、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就有必要设计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一、企业技术创新效应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其技术创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企业在看待技术创新效应方面存在着差异,所谓技术创新效应是指企业由于新技术上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的实用模式和各阶段包含的关键影响要素可以把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分解为社会效应、技术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四个构成要素。本文参考了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高健博士《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等相关著作,结合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二、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评价模型的设计

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评价指标是多层次、复杂的、难以精确化的,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和综合性,因此,技术创新效应评价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某些实测标志值,通过模糊变换后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其中的综合评价是考虑了多个因素对评价事物或现象的影响而进行的总的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因其具有考虑多影响因素、运算过程简单、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等优点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基础之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1.建立因素集。在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定义主因素层指标集为X={x1,x2,・・・,x4},定义子因素层指标集为Xk={xk1,xk2,・・・,xknk},其中k=1,2,…,4,nk表示第k个主因素所包含的子因素的数目。

2.建立权重集。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如Delphi法、座谈会法等,但权重的确定必须客观,不能是人为、主观的确定,层次分析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主因素层指标集和子因素层指标集的权重的基本步骤是:在因素层次划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表2所示1~9比例标度进行同层次两两因素间的相对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这一过程由专家来进行。求解矩阵A的特征根方程AW=λmaxW,其解W(特征向量)即为同一层次各因素相对于上层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表2两因素对比的判断标度

通过AHP法得出主因素层指标集相应的权重集为:W={w1,w2,・・・,w4},子因素层指标集相应的权重集为θk={θk1,θk2,・・・,θknk}。

3.建立评语集。无论是对一级指标还是二级指标,其评价集一般设计为:

4.建立评价矩阵,设从Xk到V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5.第一级模糊评判。先对各子因素层指标Xki的评价矩阵Rk作模糊矩阵运算,得到主因素层Xk对于评语的隶属向量

6.第二级模糊评判。由上步中得到的主因素层各指标的隶属向量可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即

三、应用举例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前面设计的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应评价,其步骤如下:

1.请专家组进行分析讨论,用AHP法计算各层次指标,得到指标的权重集如下:

2.请专家组对评价对象对子因素层指标进行评判,得到模糊矩阵如下:

3.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4.第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由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原则确定该企业技术创新效应情况属于V3,表明该企业技术创新效应一般。

总之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科学、客观地对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进行综合评价,企业根据评价结果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自身技术创新活动的强弱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创新对策。应当看到,由于对企业创新效应评价层次和重点的不同,所需的指标相应地也会有所差异。在具体问题应用时,要据进行企业创新效应评价的出发点、研究目的,适当调整评价指标,从反映企业的各种专业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资料中,尽可能搜集更全面、详尽的信息,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提供的方法整理数据,以转化为技术创新效应的分析数据,参照本文中的实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栖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建议

多年以来,山东省栖霞市工业企业坚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构建以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广泛整合企业内外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在较高的创新平台上不断加大关键技术和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全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一、栖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

1.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富有成效。技g创新平台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目前该市共有9户烟台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户,1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红壹佰照明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对内依托烟台和苏州两个研发中心,对外与北京电光源研究所、山东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积极追踪LED技术、直流供电系统节能灯等电子节能产品前沿技术,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速度。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工业设计优秀奖1项。目前,企业拥有授权和申请专利47项,在节能灯的快亮和调光等核心技术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目前全市专利年申请量保持在50件左右,同兴实业进入烟台市发明专利授权排名前20名的企业榜单。井下电机车架线分段智能控制器等3个项目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环球汽车研发的汽车隔音垫具有量轻、吸音、隔热、防水等特点,同型号产品重量比国内同类产品轻96.15 %,隔音量是国内同类产品的2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替代进口产品。

3.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全市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拓伟机械与鲁东大学合作研发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并于鲁东大学成立《烟台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研究所》。拓伟公司目前已有4个系列的机器人产品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同兴实业积极与哈工大、青岛科技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广泛参与利益共享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企业在立式压滤机、脱硫真空过滤机、尾矿干堆设备及处理工艺等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目前栖霞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1.技术创新意识不够。专利密度是反映自主创新活跃度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每万人口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3件,而该市目前尚达不到1件,差距很大。由于全市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偏少,企业规模偏小,自身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资金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习惯于依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延续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缺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意识。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市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到0.5%,9户市级及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徘徊在1%上下,离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低强度的研发投入,导致全市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不足已成为该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3.技术创新层次不高。目前,该市仅有9户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占烟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5.3%,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两户,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企业存在科技资源和创新资金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等现象,同时受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以及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较困难且难以留住,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快。

三、今后做好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栖霞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今后做好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全面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其次要全力打造高档次创新平台。技术中心是企业从事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一代产品研究开发活动的专门机构,是企业进行技术储备、增强发展后劲和形成新增长点的重要依托。从全市实际出发,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5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所突破。

三是进一步强化完善产学研合作。依托同兴实业、红壹佰照明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新型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切实改变科研与产业、研发与应用相脱节的状况,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在产业层面的有机衔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孵化器”、实验室等,促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开发平台升级使用,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

篇10

近几年丹麦政府政府坚持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丹麦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企业也呈现出以下几大特征。(1)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大。在丹麦,高达75%的企业所拥有的雇员数低于50人,中小企业在丹麦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在丹麦的繁荣发展,为其经济的活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同时,中小企业能够缓解就业问题,为丹麦国民提供就业机会和保障。据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丹麦的失业率指标仅为6%。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丹麦失业人数仅为44000人。如此低的失业率与丹麦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特征是密切相关的。(2)工业企业实力强,同时,多数企业以出口为导向,对外贸依赖性强。政府提供对外贸易政策支持,鼓励丹麦工业企业以对外贸易为依托进行创新式发展。主要工业企业集中在机械制造、造船、电子、食品加工、医药、石油开采业等。诸多工业企业在上述行业中位于全球领先地位,对丹麦和世界影响力大。以造船工业为例,丹麦为世界提供的航海服务占全球10%,拥有船舶高达世界的7.3%。同时,代表工业企业利益的丹麦工业联合会的成立为丹麦工业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该联合会拥有5800多个工业会员企业与26个公会组织,是民间非官方协会的典型代表,负责提高工业技术与效率,调解劳资纠纷问题,组织并开展对蓝领工人的相关培训等。(3)企业重视创新,注重加强知识资产和研发体系的建构。丹麦的企业以知识密集型著称,重视知识产权的丹麦企业在应对社会挑战类专利申请方面占有优势。研发体系的建构与企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密不可分。据欧盟成员国2013年创新能力报告显示,丹麦位于第三位,是欧盟成员国的创新领先者。(4)企业重视与政府合作。丹麦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政府的持续政策引导相关,企业积极与政府展开合作。政府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丹麦技术和创新委员会的成立为企业提供人才、资金以及专业知识的保障。2005年政府建立先进技术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财力支持,资助总额高达2亿克朗,且该资助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丹麦政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导向

早在20世纪,丹麦就开始注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为日后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成立于1972年的丹麦发明中心就是丹麦政府重视企业持续创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发明中心是为帮助丹麦中小型企业以及科学家进行研发活动而成立,宗旨是尽最大努力促进其科研成果产业化,带动丹麦中小企业不断创新。除此之外,政府还提出了一套完整明确的创新总体战略,即以企业为其创新实施的行为主体;以风险投资为其创新实现的催化剂;以人才为其创新体系的核心;以长于设计为其创新成果的特色。20世纪90年代,丹麦政府颁布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立了一批授权技术服务机构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中介服务和技术指导。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丹麦影响的加大,丹麦政府越发重视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措施出台一系列规章政策保障企业的创新能力。下表对21世纪丹麦政府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进行了简要概述。

三、丹麦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丹麦企业的全球闻名与政府持续政策引导是分不开的。借鉴丹麦企业成功创新的经验,我国政府也可通过持续政策引导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丹麦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人才素质,为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资金支持人才的培养是创新的关键。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同时,科研人才应当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建立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全面提高人才的多样性,完善人才综合素质。资金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研发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要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学习丹麦政府开展的科研基金以及经费资助举措,确保高校和科研团队的研发资金充足,使研发活动享有较为完备的硬件以及软件条件。

2、提高创新意识,鼓励企业展开技术创新活动企业需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展开技术创新活动。诸多国内企业不愿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原因就是担心研发所需承担的资金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国内企业众多,竞争压力大,企业一旦展开技术创新往往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与挑战。然而创新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当出台政策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消除企业展开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可以通过培养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做起,对企业部分员工展开长期的、系统化的创新意识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同时也应当逐渐完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可以全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中去,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