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工作谋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16:4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安工作谋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治安工作谋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11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11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1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1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1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篇2

1、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治保组织的“桥梁”作用。及时把近期矿区治安状况、治安形势和治保会议精神传达给矿办的职工群众。

2、组织职工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案例的学习,对于其中与职工群众密切相关的条例、规章作重点学习。通过学习使职工提高了对新法规的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维护了职工的权利。

3、经常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多于职工交流谈心化解职工的心中思想矛盾与包袱,做好不放心人的安全工作,确保本单位的治安稳定。做好本单位的“四防”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治安巡查发现治安隐患及时排查整改,做好工作总结。

4、特别是在奥运会、50年矿庆、矿第一次党代会期间,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及时上报重点、难点问题,化解了各类上访事件,杜绝了敏感时期的危害稳定事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当期安定团结。

通过深入细致地努力,开展工作计划,搞好本单位的治安管理工作,矿办公室圆满完成了各项治保工作任务,保证了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医院院长工作总结

篇3

在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笔者立足于松原工作现状,深入分析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的突出因素,对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一些的想法和相应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思考之一:要打破思维定势,立足现实,不拘形式,谋求警力部署、警务室设置和群众治安需求的有机统一

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面临的基本现实是警力总量少、治安任务重、勤务模式不科学,必须基于这个现实去谋划,去研究、去开展。而首要的,则是破除一些观念上的局限和思维定势。

1、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主体不仅是派出所的社区(驻村)民警,而是对巡警、交警、刑警等警务力量的科学整合。社区和农村警务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警务模式的变革,即从发案—投入—破案的被动反应型向投入—预防—减少犯罪的主动进攻型转变。这种警务模式要求,派出所、巡警、交警、刑警、治安、国保等警务力量都要把工作的倾注点放在警务区,最大限度地警务前移,共同以维护警务区治安为己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警民和谐的目标。因此,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中,要对各种警务力量作通盘考虑,科学布警。基本设想是:以警务区为立足点,科学整合警务资源,既要考虑各部门、各警种的业务特点,实行分层次管理,更要从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大局出发,推进派出所、巡警、国保、禁毒、交警进驻警务区开展工作,实行捆绑式办公,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形成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合力,实现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由过去社区警“单打独斗”向各警种“齐抓共管”的转变。

2、警务室设置的依据不仅是地理区划、人口数量,更主要的是依据警务区治安复杂程度,实行分类设置。这种主导思想主要是为了避免平均用警、机械性地设置警务室,而是将警力投放、警务室设置到公众最需要、最易发案的时空,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到面,既缓解了派出所警力紧张问题,又节约了警务室建设的成本。基本设想是:在治安复杂的警务区、撤乡并镇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重点企业、重点学校等处,设置一类警务室。一类警务室在硬件建设上要有标牌标识、基础簿册、工作制度、警务公开图板、警务装备、便民设施,达到规定的“六统一”标准;软件上要实现多警种联勤,24小时值班备勤,治保会、联防队、保安队、司法办等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防范、打击犯罪等工作。在治安相对平稳的开放度较高的杂居区、“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设置二类警务室。在二类警务室即警民联系点,可以依托社区和村委会,合署办公,也可以租借房屋,在硬件上要有标牌标识、警务公开板、基础簿册、必要的办公设备,达到“四统一”标准;软件上要整合各种综治力量,开展治安联防。在治安稳定的以纯居民住宅为主的生活社区和村屯,设置三类警务室。三类警务室即流动警务车,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夜晚和群众聚集时段,定期巡回,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和治安宣传,提高见警率。

3、社区(驻村)民警勤务方式、勤务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弹性的,是由群众的治安需求决定的。基本的时间要求是:一类警务室要保持24小时有人值守,开门接待群众。社区(驻村)民警每周不少于三个半天在警务室工作;二类警务室要保持工作日有人开门接待群众,社区(驻村)民警每周不少于两个半天在警务室工作;三类警务室要每周组织1—2次巡回,社区(驻村)民警不少于1个半天的接待群众时间。基本勤务方式是采取入户走访和巡逻盘查相结合、群众工作与敌社情动态搜集研判相结、服务群众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相结合等,工作方法要灵活、措施要管用,工作成效要进一步凸现。

思考之二:突破警力瓶颈,必须在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着力于警员素质的提升、科学用警和民力开掘

警力不足是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瓶颈性问题,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事实证明,通过增加警察编制,提高装备水平,并不能有效遏制犯罪率上升、案件高发态势,而受财力的限制,增加编制、提高装备水平的空间很小。社区警务理论认为,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遏制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社会。就社区而言,警察人数的增减与发案数、破案数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抑制犯罪的关键在社区而不在警察。因此,社区和农村警务必须处理好公安机关内部挖潜与促进警务工作社会化的关系,通过深化警务改革,密切警民关系,不断改善社区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1、立足自身,内部挖潜,对警力配置、警员素质、警务机制等诸要素优化组合。优化警力资源配置,人尽其用。一方面,要按照“做精机关、做强基层”的思路,使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警力配置集约优化,充分考虑民警个人素质特点和队伍整体需要,注意新老强弱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提升社区(驻村)民警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基层公安机关要根据现有警 力状况,从治安需要出发,将新增警力优先保障警务区警力需求,使之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提升警员素质,人尽其能。深入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采取集中培训、远程视频教学、专家授课、以会代训、典型示范、编撰《社区民警工作实用手册》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重点抓好人口管理、群众工作、情报信息、安全防范、调解民事纠纷、办理案件等业务技能和体能训练,使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得到提高,实现“一警多能”。科学用警,人尽其责。立足日益动态化的治安形势与传统的协作配合机制不相协调的矛盾状况,进一步完善警务协作机制。在纵向上,机关科室与派出所实行工作捆绑,把业务指导与直接参与结合起来,把对上考核与对下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工作绩效,达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在横向上,实行相邻派出所片区联动机制。以治安复杂、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中心集镇派出所长为片长,集中指挥调度片区内警力,联合处理片区内的重大警务活动,从而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缓解派出所的警力紧张,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

2、开掘民力,外部挖潜,对各种群防群治力量进行科学整合,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社会化。要依托警务区、社区(村屯)小组、居(村)民户三层治安力量,建立一个打防并举、攻守兼备、动静结合的警务区治安防控体系。按照警务区自治的原则,把公众希望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的意愿转化为参与、支持治安工作的热情,编织起以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调节为特色的群防群治网络,形成维护治安我有责,我为治安多出力的局面。健全治安防范网络。建立以派出所为主体,以社区(驻村)民警为骨干,以治安中心户为依托的警务区防范网络,组织群众开展以“防盗、防火、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可防性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网络。组织党团群组织、宣传部门和司法单位,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深入警务区,举办法制讲座,送法上门,提高警务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建立民事调解网络。建立警务区纠纷调解组织,最大限度地消除警务区不和谐因素,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建立健全违法青少年和“两劳”回归人员帮教网络。帮教违法青少年,帮助“两劳”回归人员就业,减少社会隐患。此外,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公益岗位,利用专职治安员协助警察开展巡逻救助、防范宣传、调解纠纷等非执法活动,置换警力,也不失为一条警力向民力延伸的有效途径。

思考之三:归结制约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深入开展的诸多因素,最根本的还是缺少一种向基层倾斜的利益导向机制和规范化工作流程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关键是民警要沉入警务区,贴近群众,服务社区。而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社区民警“怎么下、怎么干、怎么考”的问题。

1、建立向基层倾斜的利益导向机制,解决民警不想下、不愿下的问题,形成栓心留人的“洼地效应”。搭建工作平台。即加强警务室建设,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建立规范的警务室,既改善社区(驻村)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又便于群众报警、办事、求助。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对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给予强力支持;在表彰奖励上向基层一线倾斜,每年要对社区(驻村)民警进行评先选优,对业绩突出、长期从事警务区工作的民警,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心系民警的安危冷暖,千方百计地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关注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落实装备配备。尽快按标准将基层一线民警所需的必配装备配发到位,尤其是边远地区驻村民警的交通工具,要因地制宜、抓紧落实,保证和推动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篇4

一、理清思路找问题,谋划科学发展新方向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事管工作的新要求,我们结合实际,立足长远,谋划科学发展。针对统管房源枯竭与机关单位办公用房需求增长的矛盾,公务车辆、自驾车辆增多与办公区域停车位有限的矛盾,建设节约型机关总体要求与部分机关单位行政成本过高的矛盾,以及后勤保障范围、对象、标准不断扩张与财政供给有限等矛盾,访基层、听民意,数次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共商事管事业发展大计,找出事管工作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事管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是坚持把打基础与谋发展结合起来,从完善制度、摸清底数、狠抓安全等基础性工作做起,以破解工作难题,寻求新的突破;二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工作主线统揽工作全局,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努力打造和谐机关;三是坚持“三个狠抓不放手”,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努力为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和素质保障。

二、夯实基础保安全,破解难题求突破

1、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按照“增强针对性、注重操作性、体现长效性”的原则,通过“立、改、废”等形式,组织专人对现行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先后修订完善了《学习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近70项内容。并细化了各项岗位职责,按照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标准,并装订成册。《机关事务管理局岗位职责》和《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度汇编》两本手册的出台,为全局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2、澄清底数,厉行节约。从固定资产登记入手,对各科室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做好办公用品消耗统计工作,建立统一台帐,对各类易耗物品重新核定日用量和月用量。严格采购审批制度,库存办公用品的种类和数量做到科学定位、合理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储存或过量积压,确保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在物品保管和采购方面,我们推出一系列可行措施。办公用品保管与采购分别安排专人负责,各负其责,不得一人双兼。采购物品要求做到货比三家,力求货真价实,物美价廉。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严管细扣,今年前5个月各类易耗物品消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6%,节约资金7万多元。

3、狠抓安全,未雨绸缪。围绕“三零”目标,不断加强机关安全管理。消防工作坚持以“防消结合、以防为主”,治安工作突出“综合治理、群防群治、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机关大院监控无盲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对象加强人防和排查,确保机关大院安全有序。做好消防设备的抽检、更换和维护保养工作,完善“车辆准入制度”,从源头控制出入机关办公区的车流量。通过科学管理确保办公区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实现治安、刑事、消防“三零”目标。

4、破解难题,寻求突破。针对统管房源枯竭与机关单位办公用房需求增加的矛盾。通过调研、整理、归纳,我们以各单位在编人员数量和领导职数为依据,形成了全市尚未入驻办公区单位办公用房对比排序数据库,为下一步办公用房合理调配打下了基础。针对公务车辆、自驾车辆增多与办公区域停车有限这一矛盾问题,想大楼工作人员之所想,急大楼工作人员之所急,在办公大楼两侧树阵改造停车位300多个,以满足办公区停车需求。

三、提升服务抓管理,围绕创建谋和谐

1、强化管理,彰显职能,突出“管理有序”。围绕职能定位履行职责,把职能明确的事情管住、管好、管出成效,以成效显作为,以作为谋发展。一是加强办公区秩序管理。严格办公区车辆和人员出入管理,设置交通指示牌,科学规划交通指示线。二是加强大楼安全用电管理。严禁大楼入驻各单位私拉乱扯电线,严禁各单位私用烧水设备,严禁各单位使用桶装水,确保大楼用电安全;各单位办公用房有事管局合理调配,不得私自更换或改变用途。三是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认真履行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职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考核评比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市各单位节能目标的落实;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倡导“低碳生活、节能环保”,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今年前5个月,共投入节能改造资金资近30万元,改造了大院用电线路,优化了大楼供暧结构,改造了空调管道设施,为全市机关节能行动带了个好头,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连年被评为许昌市先进单位。

2、创新理念,规范服务,突出“服务有力”。坚持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实施目标管理,体现“服务有力”。一是综合服务围绕“快速、热情、细致、周到”目标,以会务、维修、通讯、保洁、花卉五大中心为依托,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服务评价和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办公区正常运转。二是膳食服务围绕“卫生、可口、实惠、多样”目标,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拓宽意见反馈渠道、定期卫生巡查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在“吃”上做文章、“变”中求突破,根据季节变化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增设服务项目,合理安排饮食,严把食品安全关口,保证膳食服务的安全、多样与均衡。克服物价上涨压力,内部挖潜,开源节流,确保食堂物价相对稳定。三是会议服务紧扣“规范、标准、精细、温馨”目标,量化会议服务、保洁服务质量考核细则,提升会议管理服务水平。在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市四大班子重要会议接待任务。四是通信服务围绕“优质、文明”目标,与电信部门充分合作,实现办公大楼单位办公电话相互拨打免费、免费提供来电显示等功能,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10多万元;成立应急处置分队,建立通讯应急机制,确保办公大楼通讯畅通无阻。目前,全局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十多项,设立有医务室、理发室、移动服务网点、网通服务网点和银行自动取款系统等等。

3、以人为本,扎实创建,突出“谋求实效”。我们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依托,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活动,出台了《机关事务管理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实施方案》、《加强工作纪律与卫生评比督查制度》、《学习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文明科室创建活动考评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结对帮扶送医下乡、义务植树、庆三八乒乓球跳棋比赛等多项活动。开展了多项送温暖活动。组织职工进行免费体检,为每名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规定贫困职工子女考上大学,一次性补助1000元。狠抓了楼里楼外美化靓化工作。筹措资金10多万元对所有办公家具进行了统一更换,改善了办公条件,美化了办公环境。对办公区南北两院花木进行了补裁。补栽串红4000余棵、金盏菊10000余株、百日菊15000余株;补种白三叶草皮1500平方米、腊梅100棵;种植花石榴300余棵;对雕塑周围6个花坛进行了改造。整个办公区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通过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四、狠抓作风强素质,凝心聚力争标兵

1、始终坚持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手,强化工作落实。以创先争优、作风纪律整顿为抓手,重点解决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形成了廉俭守正的作风;解决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形成了忠诚敬业的作风;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形成了求真务实的作风;解决协作精神不强的问题,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作风。

篇5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因此,其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常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我校多年来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为主旨,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以构建"平安校园"为核心内容,加强管理与防控。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们学校堪称一个特殊群体,有中专教育、高中教育,也有成人教育。随着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中专、高中、成人同校同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也给安全工作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困难,蔡校长当机立断,把安全工作纳入到同校区同步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他为安全工作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抓安全工作的管理,分管副校长为具体责任人,具体抓安全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在南方部分省市教育系统连续出现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下,我校审时度势,于2010年4月在我县教育系统率先成立了保卫科,并在公共安全防控大队的指导下,派出专职保卫干事到锦州参加保安人员培训,率先取得保安人员资格证。保卫科的成立既提高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影响力和震慑力,又为师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他们的直接管理与自检自查下,学校各处室、班主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确保了中专、高中、成人同步管理中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

2.深入学习、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安全教育管理网络层次分明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我们一直把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作为落实安全工作的前提。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教育部关于《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在教师方面,为提高其安全管理能力,我们针对学校实际,拟订了《职教中心教职工安全教育办法》,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求班主任和教师对照办法逐步实施,从而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另外,我们广泛搜集关于国内外校园安全的信息,及时在班主任会、教师会上通报、学习,使全体教职工克服麻痹思想。为了使学校安全工作不留盲点,不出漏洞,我们还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三十多条学校安全专项管理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学校还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了安全责任状,与班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同时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家庭保持联系和沟通,以便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因此学校确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安全教育网络。多年来,学校的安全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真心帮助,如义州镇公安分局、义县公共防控大队、县司法局、县综合治理办公室等对学校治安工作予以了指导与监督;县卫生局、县城关防保站、县防疫站、疾控中心亲临学校检查防控工作;县交警队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驻义武警守桥中队、65651部队118旅和看守所中队对学生进行了国防安全教育;武警义县消防大队所做的消防工作指导与监督等。

3.宣传到位,教育到人,安全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安全意识得以提升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几年来,我校坚持利用班会、板报、室内广播、讲座、征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受到了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使师生树立了"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思想,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一是加强学生安全行为规范教育。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们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确定为安全行为规范教育月,在其中确定一周为安全教育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职教中心学生操行评分考核办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明明白白的知道,哪些是学生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在寝室、教室、校园公共场所,学校分别有哪些要求。各班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利用班会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评分情况进行总结。学校德育处还组织每月一次的学生操行评分情况检查。在这些常规教育中,学校又重点突出时令性安全教育。例如:冬季防火安全教育、夏季严禁学生私自下沟下河洗澡、春秋两季重点抓疾病防治工作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学生的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日常的行为习惯也得到较好的约束和进一步的规范。

二是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作为中专生和高中生的孩子们还存在许多安全方面的无知和自护自救方面的无能,要真正做到万无一失,不仅要授以安全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安全专题教育活动,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我们通过举办交通安全知识测试,消防逃生疏散演练,疾病预防宣传,法制讲座(有法制校长张石主讲,保卫科策划)等活动,既落实了知识的教育,又提高了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同时学校要求班主任除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有文字依据,并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

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在周一早晨室内广播及国旗下讲话中及时而经常地以周边案例和同学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训导,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观念。

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国防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法制校长、法制教员、驻校民警和巡逻交警更是经常到校协助学校管理,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强后盾。师生安全意识,得以提高与提升。学校一年一次新生军训,一学期一次法制报告,一月一次团体心理辅导,一年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已成为习惯,并在省、市职教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中榜上有名。其中,《我与平安有个约会》主题班会获市职教系统安全主题班会一等奖;《我的安全我做主》主题班会,在省职教系统安全主题班会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在今年应辽宁省消防总队要求成立了百名消防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上街宣传消防知识,深受好评。

4.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时时刻刻敲响师生安全警钟,提高师生避险能力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及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了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指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救援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况,对处置工作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周密谋划,反复推敲。学校还紧密结合安全形势,积极组织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及突发事件人群紧急疏散等应急演练,既增强了师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又提高了师生自救自护的能力,我们始终坚持依据县教育局安全股的工作要求,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两次应急疏散演练,在市委市政府 "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中,我校的安全疏散演练应急反应时间为2分30秒;在县教育局组织的安全专项演练活动周期间更是抓住机会,珍惜时间进行实地演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快的应急反应时间仅为1分36秒。

5.人防为主,物防、技防到位

篇6

一、上下合力,克难攻坚,一季度经济运行取得良好开局

1、工业经济高开高走,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3亿元,增长34.3%,增幅是近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共实现外贸出口额2782万美元,增长87.4%。这两项指标在衢州位居前列。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省春耕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全市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1.66万公顷,增长5.9%,为全年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畜禽存栏量继续增长,生猪存栏量增长29.1%,鸡饲养量突破100万羽。服务业稳步发展。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亿元,增长17.6%,为近年来单季最高增幅。旅游业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8.6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7亿元,增长22.5%。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6.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9%,销售金额2.14亿元,下降47.1%,主要是因为新开盘楼盘减少。

2、效益能耗一升一降,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培育不断深化。新兴特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6.5亿元,增长47.6%,显著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其中竹木加工、注塑、电光源、消防器材等产业增速均在50%以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由于机电、竹木等行业的拉动,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增长51.1%,经济效益得分248.9分,比去年同期增加35.65分。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全市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9648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7%;全市工业用电增幅为6.2%,显著低于同期工业产值增速。

3、项目工作扎实推进,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投资保持较高增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29.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7.4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67个(包括续建、续建),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5.7亿元,增长38.8%,工业投资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房地产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2.6%,在衢州地区一枝独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一季度引进市外投资项目58个,总投资7.89亿元,协议引资5.15亿元,实际到位1.64亿元。除已开工的丽人木业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外,引进了迪奥汽车、力胜电子、中鑫毛纺等一批大项目,另有美国尖峰集团新型建材、东莞利鑫集团工艺品生产、大唐发电、华侨工业园、航天通信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在谈。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截至3月末,全市74项各级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55项,开工率74.3%,比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实现投资7.8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3%。鹿溪北路延伸工程、须江游览桥改造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

4、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集聚效应更加显著。一方面,平台投入持续增加。一季度“二区四基地”新征收土地805亩,新开发熟地130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00万元,同比增62.9%;园区基地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43亿元,同比增37%;园区基地内实施工业项目112项,完成工业投资6.84亿元,工业项目实施数量和投资额都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另一方面,平台产出效应显著。一季度,“二区四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41.8%,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53.3%;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1.4%;完成入库税金4014万元,增长55.46%,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大幅提高,也明显超出全市平均增速。

5、积极主动强化服务,生产要素保障有力。一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金融服务中心运作逐步规范,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作用明显,在严格的金融调控政策下,对比衢州地区各县(市、区),我市各家商业银行服务积极主动,与企业共患难,信贷规模依旧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势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84.9亿元,增长14.7%。4月8日,召开了*市第四届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到会金融机构达30多家,其中市外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现场签约信贷合作项目67个,协议信贷资金35.6亿元。二是积极破解用地难。除了全面推进“二区四基地”开发建设外,努力拓宽新的发展空间,深入推进*经济开发区四期、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区莲华山区块、山海协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目前已经完成了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初步规划,制定了莲华山工业区块开发初步方案。三是积极破解招工难。深入做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和技术蓝领培训,一季度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305人次。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时机,在城区、上余、峡口等地区多地多次召开重点企业现场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2000多人。

在外部宏观环境趋紧,又经历严重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一季度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心明显增强,表现出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提升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进率先崛起已成广泛共识;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克服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努力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主抓手工作;得益于各产业领导小组如食用菌、电光源、消防器材等领导小组积极有为,富有成效的服务工作,推动了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之,在宏观形势趋紧、区域竞争激烈、又遭受五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的情况下,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力干事的结果。

二、坚定清醒,统筹兼顾,认真把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季度我市经济取得良好开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全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大,我们内外有别,内紧外松,把问题讲得客观一点,目的是引起各级的高度关注,主要存在三大方面的问题。

1、宏观形势对地方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一季度运行情况看,所面临的宏观形势压力前所未有,受经济周期、雨雪灾害、国际次贷危机等的影响,全国GDP增长10.6%,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一季度全国CPI涨幅达8%,创下10年来单季涨幅新高,温总理公开表示“20*年恐怕是经济最难的一年”。对地方发展来说,主要表现在“五方面压力”:一是土地调控进一步加强。为规范用地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耕地占用税从7.5元/平方米提高到30元/平方米。我市已列为省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城市,用地行为将严格监控。今年省国土部门下达给我市的各类建设用地指标为863亩,加上以往我市结余的建设用地复耕指标1023亩,全年可用报批土地规模仅在2300亩左右。而根据国土部门的年初调查情况,今年我市4000亩工业用地需求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资金调控更加从紧。央行十多年来首次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已连续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准备金率达到16%的高位,具体措施可能是遏制信贷规模,严格控制新增贷款量和贷币供给量,贷款门槛显著提高,核查审批时间延长,资金到位率低。银行存款和贷款增速存在明显差距,企业难贷款与银行难放款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成本继续提高,许多企业资金紧张,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从产品到工业原材料几乎全面涨价,煤、钢材、化工原料等基础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工业制成品出厂价格涨幅不及原料价格涨幅,企业转移成本的能力有限,消化成本的压力增大,对我市建材、化工企业影响大。四是用工矛盾比较突出。为克服劳动力短缺,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的方式招揽员工,新劳动法规定的“五费合征”也增加了企业用工与工人就业之间的矛盾,我市电光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大。五是出口退税政策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出口退税率大幅度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显著上升,华顿等外贸出口型企业出口业绩下滑。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运营成本显著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一些老国企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部分中小企业业主发展信心不足。从全省情况看,发达地区面临困难要比欠发达地区大,外向型经济地区要比内向型经济地区大,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困难比技术密集型产业大。

2、影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虽然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增幅达到了34.3%,但是我们认为这一速度中惯性的因素较大。从目前的相关数据看,保持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略有不足,影响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企业的发展信心受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新开工项目大幅下降。一季度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新开工项目18个,同比下降47.1%,计划总投资2.89亿元,同比下降52.1%,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额下降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降,一季度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全投项目7个,同比下降30%。招商引进项目对经济支撑作用还难以显现,大项目好项目引进难落地难。二是工业用电量增幅形成下降趋势。20*年,我市工业用电量月度增幅保持20%以上,20*年上半年基本是围绕20%左右上下波动,从20*年七月份开始形成了每月增幅比上月减少1-2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趋势,但增幅还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一季度月度增幅都在10%以下。这其中,有部分高耗电产业的限产影响,但是主要原因是新项目动工、运行少。三是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规模工业总额月度增长幅度震荡加剧,高点与低点降低。20*年与20*年对比,20*年利润总额月度增幅最高点为99.3%,最低点为26.8%,中轴为62.8%,有5个月运行在中轴以下;20*年的最高点为71%,最低点为24.8%,中轴为47%,有6个月运行在中轴以下。20*年2月份规模工业利润增幅仅为2.3%,大幅低于前两年的月度最低点,虽然三月份又大幅回升,投资回报率不稳定。

3、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今年是奥运年,又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做好发展和稳定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季度市局共受理群众来信411件,增长61.2%,接待群众来访245批545人次,其中集体访19批181人次,接待人次分别增长了162%和66%。全市一季度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死亡15人。当前,影响发展和稳定的主要“五大因素”: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进一步升级。从全国情况看,随着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等重大活动的临近,维稳形势将更加严峻“”、“”、“”、“”以及恐怖组织对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蓄意破坏,对我国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恐怖势力就藏匿于身边,稳定形势受到严峻考验。二是特殊群体的“维权”活动进一步加剧。从我市来说,因历史遗留、政策调整、生活保障等问题长期积累形成的民师、复退军人等一批特殊群体企望以奥运会为契机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暗中串联聚会,一批又一批制造集体越级上访。新闻媒体的介入给地方稳定早成了较大影响。三是社会热点问题引发事端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土地征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村级换届等不稳定问题仍然呈多发态势头。其中贫困户、残疾人、职工遗属要求解决生活保障、住房的心理诉求与期望进一步提高,反映村干部和村级换届候选人问题的,劳务合同纠纷以及征地拆迁等方面的较多。另外,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四是社会治安防控面进一步扩大。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森林防火等方面也还存在较多隐患,恐怖组织、宗教组织的威胁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维护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五是维稳基层有待进一步夯实。基层综治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村、规模企业还未建立综治室。部分村居基层组织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预警职能基本落空,在处理矛盾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村一年都没有矛盾纠纷调解的记录,个别村到市里上访的数量超过本村调解的矛盾数量,农村占全市总数比重呈上升趋势。

三、围绕目标,破解难题,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全市一季度经济开局总体良好,但需关注解决的问题不少。从当前发展环境看,总体上仍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国家宏观稳健政策基本趋向不会改变,防止经济下滑也成为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可能会出台一些防止经济下滑的政策性意见。从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看,一季度的快速增长,有的是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增长,有的影响发展后劲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体现。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既要有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信心,又要有克难攻坚促发展的决心,围绕全面提升发展的目标,确保招商项目落地,确保投资项目如期推进,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增长。这“三确保”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咬定目标,抓好重点,抓好落实。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强化目标责任,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尽管一季度我市经济开局良好,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拉高发展基调,集中精力抓经济、抓落实、抓发展。一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发改、经贸、人行、财政、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矛盾、新趋势,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二要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工作要坚持既有部署,也要抓落实,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二季度是全年工作的黄金期、关键期,我们必须立足抓早、抓实、抓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静下心,沉下身,多务实,多落实,特别要控制无实质意义的外出活动,把时间和精心更多用在工作上,用在抓落实、抓发展上。各乡镇部门要严格控制与经济发展无关的成批外出活动,包括工会活动;政法、公安、安全、、610办等维稳职能部门原则上在奥运会前不要组织外出活动;要减少务虚性的应酬活动和与发展关系不密切的节会活动。三要强化责任抓督查。要强化项目、招商工作的领导挂联责任,安全与维稳的分工责任,强化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令畅通。鉴于我市村级换届已基本结束,各级要发挥联系领导责任,认真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推进“五新争先”,高度关注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确保干部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作风不散,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换届工作两不误。四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紧紧抓住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一号工程”不放松。同时,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城市“三化”、“四城联创”与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

2、提高招商实效,以投入促发展增后劲。今年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发展后劲能否增强,关键看招商引资。当前,企业的投资信心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一季度来江考察的客商、在谈项目明显减少,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要抢抓招商信息。招商信息是项目引进的前提,没有信息,无从下手。在专业招商队伍、同乡联谊会等形式提供招商信息基础上,重点要抓好企业招商信息上的突破,许多重要的招商信息都在企业。要进一步探索研究部门、乡镇与企业互动机制,利用好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得招商信息,部门、乡镇抽调精干人员进驻企业,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一方面及时了解招商信息,招商局要研究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二要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四个有利于”并把好“三个关”,多招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好项目,多招特色产业配套项目,多招用地少产出多的项目,多招科技型、环保型项目。今年引进的迪奥汽配、力胜电子,在谈的美国尖锋新墙体、东莞利鑫工艺品等项目都很好,要抓紧落地。要精心组织招商活动,精心策划,抓紧组织温州等地招商推介会,争取在宣传推介、结交朋友、项目招商等方面取得实效。三要统筹抓好招商项目落地。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一谋划,服从协调,狠抓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落地率,对部门和其它乡镇引进的项目,确实符合项目落地条件的,园区基地乡镇要积极配合,加强服务,绝不能因为土地、设施等问题,影响项目落地。

3、狠抓项目落地,确保固定资产投入。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率为79%,原因主要土地征迁、电力配套、市场前景、前期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步,要按照抓早、抓紧、抓实、抓快的要求,切实加快项目推进,增强投资拉动效应,确保全年73亿固定资产投入任务完成。一是要狠抓项目开工。对已供地的工业项目和在建项目要牢抓在手,要召开专题协调推进会,未动工项目要促动工,已动工项目抓进度;未供地的要抓紧供地,对已评估建设项目、技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要抓紧落地,强化现场督查协调,解决项目用地涉及的拆迁难、电力配套、土地审批等问题,加快推进7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丽人集团年产25万立方米纤维板项目、英博国光15万吨啤酒生产线、源光照明1亿支节能灯管生产线、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双氧水公司年产20万吨双氧水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促进中鑫毛纺、迪奥汽配、力胜电子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要狠抓46省道外移、城北大型超市、浙闽赣边际物流中心、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至*北连接线公路等基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廿八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和睦、清漾特色文化村建设项目的开工和运行。二是继续抓好项目储备。这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完成10个以上重大规划的编制,完成42个项目前期阶段性工作,谋划50个以上项目进入重大项目储备库,推进10个以上重大前期项目实施转化,争取2个以上省重点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2.5亿元。各级各部门要腾出精力,转变作风,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多作调研,多出点子、多谋项目。要加大项目谋划,最近,市委市政府到周边县市进行了考察,筹划发起边界六县(市)经济协作区协作倡议,力求通过合作,谋划交通、物流、旅游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紧密对接省里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资金趋向,及时掌握政策的动态,打通信息渠道,做实项目载体,加强和省以上各部门的联系,加大向上对接争支持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4、做好要素保障,确保经济主体的投资信心。一季度招商、项目情况客观地反映出了企业投资信心下滑的问题,问题主要是融资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等一系列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从做好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入手,进一步增强经济主体的投资信心。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要加快信贷资金投放进度。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我市金融运行总体态势是好的,存款、贷款增长较快。各家银行、信用社创新了一些信贷品种,举办了一些活动,做了很多工作,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与衢州其他县、区横向比较,我市金融投放还是有潜力的。各金融机构要强化理念,树立与地方共同进退、同生共死的理念,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证企业资金链不出现问题;要加快放贷,千方百计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对已批信贷要加快投放进度,促使资金尽快到位;要创新服务,向上积极争取信贷指标,努力扩大贷款规模,向下加强银企对接,帮助企业提高融资能力,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银行,扩大公务员信贷授信额度;要力保目标,确保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不低于12亿。要加强对农民创业的信用扶持,通过实行菇农联保等方式推进农业保险向食用菌等农业产业的扩面工作。二是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问题。①要抓好规划调整和衔接,为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作好准备,抓好莲华山、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块的规划调整。根据我市目前情况,莲华山区块将作为今后几年重点工业平台区块,要超前规划,精心运作,整合资源,加大融资,确保平台可持续开发。同时根据国家新规定抢险救灾、社会公益、重大城镇基础设施、污染企业搬迁四类项目可以进行规划基本农田调整的机遇,尽快包装项目向上对接;②要突破难点加快征地,当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征地难,乡镇部门应该说做了许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但目前的进度不理想,在已批未供的3000多亩工业用地中,多数仍然卡在征地和拆迁。下一步有两件事要求相关分管领导要去研究落实,一件是征地调节金是否需要放大,一件是区片综合价是否合理调节。③加快土地报批工作。今年符合规划可报批的土地有6800多亩,主要分布在莲华山、山海协作区等几个大区块,今年,我市可争取的用地指标只有2225亩,一定要统筹安排,确保重点区块用地指标保障。三是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今年“五费合征”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劳动部门要做细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合理处理好用工纠纷,帮助企业逐步克服困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另外,要以严格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保证实现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要做好煤炭、电力、成品油调运工作,满足确保企业生产、项目建设需要。

5、立足破解难题,全力抓好民生保障。一是扎实抓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首先要摸清底子,要深入村、队、户,全面了解掌握低收入农户情况;其次要研究计划,针对当前低收入农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负担重、起步难的实际,采取“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措施;三是要牵手帮扶,各级领导、部门和发展能人要与低收入农户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帮扶,建立有特色、有实效的牵手帮扶机制,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要按照“五百”行动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各级各部门到基层、带企业、到项目蹲点调研,到现场解决问题。对基层反映强烈、问题又明确的,要组织人员现场会商,集中解决。园区基地所在乡镇要梳理出当前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三是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全委会精神,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措施,确保社会和谐。当前重点要加强市场价格监控,支持灾后重建,认真研究农资、消费品价格等影响民生的热点问题,及时落实好支农惠农及低收入群众的有关补贴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影响。要围绕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医、就学等民生工程,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政策落实,要探索创建“*民生”简报,宣传督查好民生工作的落实。

篇7

刚才,*书记在讲话中对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明年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呈现出速效双增的良好态势。全市gdp达到17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多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序时进度,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分析全年工作,主要呈现出“五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效益明显提高;二是有效投入持续扩大,项目质量明显优化;三是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四是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五是各项事业统筹发展,民生民计明显改善。总的来讲,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上下一定要科学分析、冷静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充分认识到明年经济工作中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风险以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自觉服从和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努力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国内外经济的大环境下来谋划我市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受到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这就决定我们考虑经济工作必须要经过从宏观层面到中观层面再到微观层面这样一个过程。应该讲,国际经济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国际资本越来越活跃,前几年产业资本比较活跃,近几年金融资本比较活跃,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并购已成为跨国资本的主要投资形式。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较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国际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全球金融运行不稳定性上升,美国次贷危机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加之国际上持续对我国外贸顺差、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产品质量三个方面施加影响。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影响,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增强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推进发展的能力。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明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力度,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实施新的企业所提税法,调整出口退税、进出口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力,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利用外资、强化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银行贷款继续紧缩;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意味着一些加工贸易项目很难落户,发展外向型经济难度会更大;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在徐州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企业偏多的情况下,势必对项目选择产生较强的约束性作用;调整房地产政策,对徐州这样一个房地产市场刚刚升温、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城市,相当一部分完全靠市场调控的住宅项目将会受到很大限制。第三,要辩证分析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几年来,我市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工业结构层次偏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开放型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四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结构偏重,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二是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三是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虽然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从今年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入三大指标看,市、县两级还未从结构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县域经济还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四是节能减排完成任务的难度增大,减排情况相对好些,难度最大的是节能,要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加积极地抓好机遇、更加有效地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集聚、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是我们明年经济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徐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市委、市政府对确立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多次深入研究,力求以正确的导向来促进工作重点的转变,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明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指导目标是:(1)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14%,工作指导目标增长15%以上。(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工作指导目标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工作指导目标增长20%。(4)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0%和20%,工作指导目标分别增长50%和25%。(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工作指导目标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8)万元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削减1.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0.7%,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分以上。(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我们把上述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预期目标,就是我们必须确保完成的底线目标、也是要在人代会上通过的目标;另一类是工作指导目标即奋斗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各地各部门进行考核的目标。另外,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增设了18项发展导向性参考指标,其中引用8项小康指标,新增10项发展导向指标。在考核经济发展质量时,要引入参考指标,如财政收入这一指标,明年就要考虑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两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我们还增加了非正常死亡率和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从安全生产、刑事案件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率来考察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水平,通过绿化覆盖率来考察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等。之所以确立这样的目标体系,目的就是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变成实实在在的措施,就是要推动各地各部门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中之重,把统筹兼顾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深层次问题的主要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民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围绕实现这些目标,明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大在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制度安排和工作部署上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做好明年的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更加自觉坚定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一要切实做到“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过去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快”,然后强调“又快又好”,到现在突出强调“又好又快”。实际上,关键在于“好”字放在哪个位置上。“又好又快”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优中求进”,从“好”字出发来追求“快”;也就要求我们要从已有的发展观、发展路径、考核标准及成功经验中解放出来,这既是一个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过程,更是一个更新观念、破旧立新的过程。结合我市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简单地讲就是要以人为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追求社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好字优先”和“两个防止”要求,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真正落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质量效益上来,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工作路径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特别要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上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徐工等一些基础较好的大企业大集团要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健全销售网络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二是要搞好结构调整,下大力气做好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集约集聚、结构调优调高调轻的文章,着力改变我市经济结构偏重的情况。三是要强化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倒逼机制,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坚决依法关闭一些既无经济效益又无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污染企业,绝不能再走盲目追求上项目上规模、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老路。四是要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五是要更加关注民生民计,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变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形成科学发展的格局,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有效投入,在促进量的扩张同时促进质的提升,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要加快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促进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两高一低”的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效规模特色农业,加快把我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服务业之都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五个坚持”指导原则,努力把我市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在立足发挥本地优势、挖掘自身潜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特别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改善民生民计上来,投入更大的财力,拿出更实的办法,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把我市建成“山水相依、北雄南秀”的城市,就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下大力气做好环境保护敏感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和城市景观区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强化小沿河水源地保护,组织实施故黄河下游段、徐运新河市区段整治、中运河“三改二”工程、荆马河及奎河水质综合治理。积极开发利用九里湖及周围煤矿塌陷地资源,以加快九里湖湿地公园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推进综合开发。要加大城市道路沿线、滨河沿岸的绿化投入,继续加强农村绿化,力争明年市区新增绿地1330公顷,全市造林绿化17万亩。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构建环保优先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制度全覆盖。要切实抓好城市西区污水处理厂等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下决心强制淘汰30家(条)规模小、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化工企业和生产线。要以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为契机,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严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关,坚决杜绝新上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

二、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做好促进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章

我市是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为全省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沉重的包袱,特别是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明显转变,矿山、能源企业税收就占到市本级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既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也给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徐州组座谈时,梁保华书记特别提出下一步省委省政府要专门研究制定特殊政策,象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样来全力以赴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为我市今后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积极抢抓机遇,把领导的讲话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措施,努力把我市的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轻,加快走出具有特色的工业振兴之路。

一要以强化有效投入为抓手,加速推动产业战略转型。推动产业战略转型,除盘活存量外,关键是调整增量,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大有效投入,强化项目建设。因为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举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有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在明年的重大项目安排上,市委、市政府特别把结构优化作为首要原则,强调重大项目建设要突出“高、大、新、实”四个特征,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增加有效投入来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年,全市计划安排重大项目140项,分为年度实施项目100项、前期推进项目40项;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9项、10亿元以上项目23项。安排这些重大项目,除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外,还充分考虑了可实现的条件。列入重大项目计划盘子必须在报批、用地、资金三个条件中要解决两个;列入城建重点项目盘子的,土地必须经过招拍挂程序拿到手。从整体来看,有80%解决了土地问题,60%-70%解决了报批问题,项目建设基础比较扎实。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着重改变重点不突出的情况,特别在工业项目安排上更加注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产业链的完善。明年的项目计划,全市突出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以光伏光电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各县(市)也突出了主导产业地位,排出了一批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在装备制造业项目方面,要重点抓好徐工集团大型履带机、宗申年产60万辆电动车、徐工与韩国斗山集团发动机合作等在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载重汽车项目、旋挖钻孔机等前期项目建设;在新材料项目方面,要重点抓好多晶硅项目建设,在加快二期工程投产达效的同时,积极推进多晶硅三期工程建设;在电力能源项目方面,要加快电力工业“以大带小”,加快发展非煤产业,重点抓好徐电三期2台100万千瓦电力机组、协鑫垃圾焚烧发电等在手项目,积极推进彭电三期、徐塘电厂4台100万千瓦电力机组等前期项目;在化工项目方面,要重点抓好金浦北方氯碱一体化、禄恒液相甲醇、丰成盐化工联碱等在手项目建设,积极抓好香港建滔煤盐一体化、长存科技煤制柴油等前期项目。各地各部门要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强化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在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快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战略转型,把我市的资源优势变成新一轮的竞争优势,避免走资源枯竭时经济大衰落的老路。

二要以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加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升级的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技术创新,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要把深化国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与推动各类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继续抓好国企改革扫尾工作,突出抓好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整合扩张、上市融资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徐工集团这样规模大、基础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要尽快改变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一些关键核心产品不能自行研发生产的现状。在推进措施上,要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通过战略重组和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产业要重点延伸发展关键零部件,扩大发展专用车辆,配套发展矿山机械、压力机械、建材机械和农用机械等相关产业;光伏产业要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及装置、高效光能转换器及其他光伏产品;食品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乳品饮料、啤酒、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及保健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板材家具产业要突出发展环保板材、高档家具及特色装饰装潢材料,大力提高品牌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象沛县铝业、邳州板材等集群度较好的产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不断提升产业档次。

三要以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为抓手,加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必须把开发区作为第一重点,继续强化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各地要把支持开发区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抓好徐州经济开发区和7家县(市)省级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强化产业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按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打造技术平台、产业平台、融资平台和人才平台,形成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向主导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各开发区要突出促进产业集聚的主力军作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及各类专业规划要求,进一步放大目前已初步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在招商队伍建设、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要继续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门招商机构和专业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增强招商培训的针对性,着力提高招商人员在规划、报批、土地、环保、谈判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实战技能,深入推行专业招商、精细招商、错位招商和产业链招商。要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开展错位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徐州经济开发区要重点规划建设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光伏光电、清洁技术、现代物流、国际商务等产业基地;其他各开发区要加强专业片区和特色园区建设,强力推进铜山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沛县煤电铝、丰县电动三轮车、邳州板材家具、新沂农用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各开发区要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层次较高、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项目。要严格土地管理,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明年要在土地集约利用、规范使用上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杜绝违法违规使用土地的情况,一旦出现违法违规用地,市委、市政府将加大处罚力度,既要处理人又要处理事,坚决纠正既无经济效益又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严重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尤其在一些县(市)区,要大力强化土地规划意识和城市规划意识,加强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整理。明年中央对土地使用的调控只会加强、不会削弱,这就要求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土地政策,利用好废弃的工矿地、未利用的山坡地、塌陷地和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保证建设用地需求。要着力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厂房建筑密度和高度,市区每亩土地的投入不能低于180万元、县区不能低于150万元,同类项目或关联项目要集群发展,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或外延式扩张建设;除特殊行业外,要强制推行多层厂房建设。要切实强化土地整理工作,近期市政府将成立土地整理总公司,出台相关激励考核措施,加强对废弃地、山坡地、塌陷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工作;各县(市)、贾汪区也要加快土地整理公司的组建步伐,新沂在未利用山坡地方面,邳州在集体建设用地方面,铜山在山坡地、塌陷地方面,沛县、贾汪、九里在塌陷地及部分土地整理方面,都有挖潜的空间,要采取相应措施,力争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充分放大开发区发展的自,鼓励开发区自我提拨,确保职权下发到位。要深入研究缓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的政策措施,控制商务成本过快增长。要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全面推行“绿卡保障、特事特办”的政策。各开发区要不断强化项目全程对接和跟踪服务,创新服务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做好强化徐州都市圈和徐连一体化的文章

加快徐州特大城市建设步伐,在市区范围内,要统筹建设市区老城区、新城区、徐州经济开发区、贾汪区和铜山新区五大组团,同时进一步强化丰县、沛县、睢宁、邳州、新沂五大板块。在五大组团和五大板块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发展,特别要针对市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支持九里区、鼓楼区北部和贾汪区的建设与发展,全面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徐州都市圈集聚辐射功能,加速徐连一体化发展进程。

要突出抓好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明年是城建重点工程投资量最大的一年,初步预计总投资323亿元,其中79项新建项目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72亿元,总体上呈现资金投入力度更大、民生民计项目更多、功能性项目比重更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更实等四个特点。在工程安排上主要是围绕“一区一圈、两湖两山、三房四河、五路六园”,实施六大类建设项目。在老城区,要重点建设“山水亮丽、环境提升、公共文化、道路畅通和商贸繁荣”工程;在新城区,主要是抓好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景观绿化提升、办公楼及房地产开发等工程,加快实现“出形象、出效益、聚人气”的目标。确保这些城建重点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建成精品,要坚持多管齐下,着力抓好三个重点环节。一要下大力气抓好城市动迁。今年城市动迁成绩十分突出,在城区动迁了300万平方米,明年的城市动迁要保持这样的好势头,同样要按照又好又快的标准来实施。做到又好又快就是要坚持依法动迁、阳光动迁和人性化动迁,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违法的“钉子户”实施强拆。推进下一步的动迁,要严格执行我们已经制定的动迁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还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包括“拆一还一”、梯次转移等,特别是拆迁群众得到的补偿款完全可以买到同面积的新房或同区位的旧房;因城市建设失地的农民可以转为城市户口、享受城市低保和居民医疗保险;变老城区的动迁房为商品房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定向销售给被拆迁户等。这些政策要严格实施下去,以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我们反对在动迁过程中把富人引进来、将穷人赶出去,所以在动迁中实施梯次转移十分必要,这样老百姓才会支持配合。我们去年启动实施的限价定销商品房同样也是为了保证中等收入群体和动迁户有能力住进这样的房子,明年要加大限价房建设力度,建设120万平方米。另外,要加大拆违力度。今年城区拆除违法建筑50多万平方米,主要归功于拆迁的力度比较大,在拆除违法建筑方面明年我们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谁主张、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对城区内违法使用土地和违法建设达到一定面积的相关责任人要就地免职。同时,对城管体制也要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现在有些老小区、城中村的违章搭建问题十分严重,下一步基层单位必须强化管理,抓住明年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地段环境整治和示范路建设等契机,加大违法建筑集中清理力度,保持今年拆违工作的良好势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安民有方。二要进一步强化规划控制。认真组织实施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编制,切实强化规划的制度约束。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审批,下一步要严格执行、认真组织实施。为此,我们将在节后召开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研究怎样抓好总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另外还要在干部中开展土地和规划知识的集中培训。三要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建设管理。一方面,要强化重点工程的资金监管,加强审计监督和质量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巩固和坚持项目资金预拨付制度,加强现金流分析,减少资金沉淀滞留,实现资金高效运转。另一方面,要创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在制度创新上,建设部门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在拆迁方面搞了一些制度设计,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为有效避免政府投资项目超规模、超标准现象的发生,提高项目投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决定陆续推出一些制度和措施,在明年全面实施。首先,在建筑领域明年将强制推行三条:一是建筑框架结构,二是使用商品混凝土,三是在局部地区推行节能建筑。现在徐州多层建筑还有近50%是采用砖混结构,还有不少建筑没有使用商品混凝土,下一步要强制推行框架结构和使用商品混凝土。第二,要实行严格的工程审计制度。今年通过工程建设审计节约了不少资金,特别是在道路绿化上,通过采取检查树高、树径、树种和栽植密度、坑穴深度等直接有效的审计方式,查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明年在建设领域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特别是在交通、水利、绿化、装修、管线工程铺设和动迁资金拨付等环节上,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等部门作为国有资产守护人的作用,严格审计、严肃监督。第三,要强化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领域是干部的“第一杀手”,有些单位是楼建起来、人倒下去,所以下一步必须强化招投标管理,加快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市场。第四,要推行委托代建。过去我们采用的是哪个领域的工程就交由哪个职能部门来负责建设,经常会出现一些职能部门对建设工作不熟悉,导致工程建设问题较多、资金超标,下一步要广泛采用委托代建的方式,成立项目委托代建办公室,相应组建项目代建公司,实行“投资方、代建方、管理责任方、运营方”四方分离。目前,在音乐厅、美术馆建设中我们就实行了委托代建制,责任方是文化局,投资方是广电公司和报业集团,委托代建办负责按规定实施招标、采购和建设等。这样再出现工程建设资金超标问题,代建方就必须负责。第五,要严格容积率调整行为。明年,重大容积率的调整区政府必须向市规划委员会打报告,小幅调整也要经市规划局报告市规划委员会。调整容积率要坚持三个必须:必须经过公示,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必须补交地款。城市建设中制度设计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五个方面的制度,限制自己的权力、限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权力,不断推进全市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要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徐州要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把推进城市建设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大商贸、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大旅游”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一是构筑大商贸。将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徐州都市圈,建设中心商圈和四个副中心商圈十分重要。中心商圈建设目前我们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几个主要地块基本上都已出让结束或正在实施,这样通过3―5年的持续建设就会有近200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在中心商圈落地,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特大城市地位就会更加牢固。中心商圈建设一定要作为明年各主城区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并按照“轻重缓急”区别对待、避免全面出击。要加快商贸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和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规模层次和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金鹰国际二期、中央国际商务广场、苏宁综合商务广场、力宝大同街商贸开发等中心商圈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协调推进淮海广场、人民广场、开发区及新城区4个市级副中心商圈建设,加快六县(市)商业中心发展,逐步形成“一主、四副、六中心”的发展格局。二是建设大交通。现在徐州的交通综合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下一步在建设大交通的过程中,要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一是京沪高铁,这项工作我们主要承担拆迁和新客站建设两大任务,明年要全力以赴抓好京沪高铁徐州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新客站建设;二是徐州航空港,今年观音机场已初步实现了在全省航线数第三、客流量第四的目标,明年还要继续开辟国内航线,力争明年底达到25条,并积极争取香港临时包机变为正式通航,努力成为淮海经济区出行最方便的城市之一;三是加快徐济、新宿高速公路建设;四是大力推进中运河“三改二”工程;五是积极争取开通徐连城际列车。抓好这五件事对构筑徐州大交通格局有着重大影响。三是发展大物流。现在我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下一步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在布局上,要把生产性物流基地放在徐州经济开发区,把生活性物流基地放在新城区,目前这两个物流基地的招商情况都比较好,比如苏宁物流、淮海医药物流、交广物流、宝通物流等,都已相继引进并将在明年1月份陆续开工建设。四是繁荣大市场。要加快市场带的集聚发展和资源整合,在布局上重点发展城区东三环和沿运河两大市场带,同时发挥好九里区土地资源和交通优势,培育形成新的市场群。五是振兴大旅游。要继续发挥传统的旅游资源优势,抓好云龙山、云龙湖等山水旅游资源优化,加快汉文化景区、龟山民间博物馆区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大力推进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抓好吕梁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策划工作,打造新的旅游亮点。对吕梁风景区目前不要匆忙建设,风景区建设最怕匆忙上马,最忌人为增加没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所以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广泛开展规划设计招标,选择最好的方案;二是成立开发建设公司;三是先期建设好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时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型农业,提高绿化水平,待规划确定后再全面实施建设。

要大力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经济发展的长久支撑力就在于文化竞争力,徐州在江苏省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城市,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文化品牌。江苏的城市文化有三大特色,一是以苏州、无锡为代表的吴文化,二是以南京为代表的六朝文化和民国文化,再就是以徐州为代表的汉文化。汉文化作为江苏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之一,与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是对中华民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化。在提升徐州文化竞争力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几件事情:一是搞好公共文化设施。从今年起到后年我们要建设一批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建设地方档案馆和历史馆,把徐州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全部展现出来,还有音乐厅、美术馆、新闻文化中心、广电中心、科技馆、民间博物馆区和汉文化演艺中心。这些都是徐州未来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徐州的文化竞争力。二是要打造文化品牌。徐州的汉文化品牌已经很有影响,下一步还要集中打出山水文化牌,因为徐州在北方地区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城市,既有山又有水,且湖泊分布比较广泛。同时,要注意持续不断地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形成需要长期坚持,千万要避免急燥心理和摇摆不定的做法。比如徐州现在打出的模特文化品牌,下一步还要连续不断地推进,争取用10年的时间使“模特徐州”成为叫响全国的文化品牌。三是培育龙头文化企业。目前,要重点培养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加大资产注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报业集团要重点做好“书画徐州”这一品牌,广电集团要重点做好模特和音乐品牌,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民间博物馆区重点发展和形成民间收藏这个品牌;汉文化演艺中心重点做好汉文化和徐州地方民间文化的展示,对汉文化演艺中心我们要大力推介和扶持,对以后来徐州的外地游客要积极推荐他们到汉文化演艺中心看演出。同时,对汉文化演艺中心政府不直接拨款,避免出现财政包干、固定拨款的僵化运营模式,而是采取按演出场次结算的办法,鼓励演出与创作。

要提高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经营好城市品牌、城市产业、城市文化和城市土地,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在这些方面我们始终在积极探索,比如在经营城市方面,加快土地运作、实现土地保值升值还是比较顺利的。下一步,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经营和管理好城市。一是成立铁路办,重点抓高速铁路、徐州地方铁路和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二是强化口岸办职能,加快口岸开放工作,抓好出口加工区申报等涉外事项;三是成立机场办这一临时机构,主要负责协调机场搬迁事项;四是强化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职能,重点搞好区域发展规划;五是强化重点项目办公室的职能等等。另一方面,要在城市绿化、保洁等领域全面实施招投标制度,深入开展道路市容环境、户外广告、集贸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快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计划调控向市场化转变、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

四、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做好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的文章

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徐州的优势和品牌,在省内也是一大特色,高效规模农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沛县的养鸭、丰县的水果和牛蒡、邳州的银杏和大蒜、铜山的食品加工等规模效应已经显现,特色农业在全省很有影响。下一步要发挥好现有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高效、设施、规模农业做得更好。一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品种结构。按照稳粮重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要求,突出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十六项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农作物布局,明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以上、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我市规模农业的优势,加快“多乡(村)一品、一县一业”步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别要重点围绕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积极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力争农产品及加工品销售收入、出口增长15%以上,直接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农户比例达到50%。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提供土地政策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利益机制上激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出来,引导经营者给流出土地农民更多的土地收益,并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权入股等有效形式,保证农民长久受益。要继续加强金融服务,加大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投放力度,促进农田基本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准粮田和设施农业比例。

五、组织实施“三业六有”工程,做好改善民生民计的文章

切实改善民生民计,加快发展是基础,强化保障是关键。要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群众需求和政府支付能力结合起来,按照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方面,要围绕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增加物业,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徐州来讲,改善民生民计很重要就是要解决好群众就业问题。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创造条件激活民间投资,优化创业环境,扩大创业主体,充分发挥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在促进群众创业中的作用,大力支持全民创业,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壮大提供便利条件。明年,我们要建立一个小企业创业风险担保基金,对群众创办小企业给予实实在在的扶持,主要是贷款支持和税费减免,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同时鼓励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积极置办物业。要积极引导群众从事运输、营销、餐饮和特色种养等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加快劳动力的针对性培训和转移步伐,积极开辟对外劳务输出渠道,多途径提供就业机会。要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失地农民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由政府实行保底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当年“动态清零”;对城市规划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并确保其与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力争明年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另外,要提高行业工资水平,特别是服务行业如餐饮、宾馆等行业的职工工资较低,且不少职工未享有必要的社会保障,在这些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

另一方面,要围绕实现“六有”目标,大力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在党的*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我们又加上了一条“贫有所济”,目的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这次民生民计调查的情况看,群众的迫切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住、行、医、学和养老”几个方面,所以我们明年实施的实事工程也是重点围绕这些需求,该强化的要强化、该增加的要增加。在学有所教方面,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教育基本现代化步伐,大力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组合,有效提高办学水平,全面降温“择校热”;要进一步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实施“一免一补”,加大对低保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的资助力度,保证客商和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强化针对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保持对高等教育的战略投资,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强化徐州在全省高等教育的优势地位。在劳有所得方面,各地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强对扩大就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千方百计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建立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及时合理地得到劳动报酬。在病有所医方面,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救助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力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将农民的医保标准从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政府补助80元。要积极发展面向贫困家庭的爱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老有所养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率,并对特殊困难老人给予低保补助。要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增加老年公寓和老年教育设施,全面启动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在住有所居方面,要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下大力气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积极推进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定销商品房组成的“三房”工程,适度扩大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定销商品房建设,实现廉租房制度全覆盖,年内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120万平方米的限价定销商品房。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控制房价,努力使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按国际惯例,衡量房价高低主要看“房价比和租金比”,从这两个指标看,徐州市区的房价在江苏省还是属于比较合理的城市,对一些高价位的商品房,要进一步加大市场调控力度,防止过快增长。在贫有所济方面,现有的财政体制对一些特殊贫困的群体难以完全保障,比如特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大学或是重病患者无法支付巨额医药费用等,就必须依靠社会的慈善力量。要加快建立与政策保障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对政策保障不足的特困群体,实行分类建档、限期救助、差额享受、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加大慈善资金的筹集力度,跟踪落实现有认捐慈善资金,今年我们筹集了4200万元现款,明年争取再募集4000万元以上的慈善资金,力争通过3年的积累,建立现款1.5亿元规模的慈善基金,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不断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救助。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