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税收政策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税收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企业税收政策

篇1

一方面,研究有关民营企业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我国税法没有规范我国民营企业纳税的具体规定,借鉴国外成熟的民营企业税收制度与政策,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有利于完善我国税收体系,为制定合理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研究有关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税收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税收负担,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现状分析

(一)对民营企业与税收政策的界定

对于民营企业的准确定义,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意义上,民营企业是从企业性质的性质来划分企业类型,即相对于国有性质而言的。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指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的所有企业。为保持前后一致,本文将民营企业的界定为私营企业与个体经营企业,相关数据选取也以此作为标准。税收政策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种,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运用税收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税收政策也是税收制度的一种,也体现在税制要素的不同规定,但具有临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在规范的税收制度下,国家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在一般的税制规定内,做出一定的调整,如缩小课税范围,降低税率,延迟税款征收等,以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的现状

本文从一般性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方面分析陈述民营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的现状。从一般性税收政策来看,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以外的民营企业按照25%的税率,对来源于中国境内外所有扣除一定的费用后纳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税率是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从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一是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对于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0%征收。而且,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小微企业,按其所得的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投资的吸引力不够,我国政府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出台政策鼓励投资企业对于特定民营企业的投资。

二、国外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

西方国家促进民用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和德国的税收政策:

(一)美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

美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小企业投资法》、《纳税人免税法》、《经济复兴税法》等。首先,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选择按个税纳税方式缴纳所得税,避免重复征税;其次,在企业投资方面,允许企业使用加速折扣,加速民营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最后,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二)德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

德国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全面,深入到了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首先,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德国给以其所得税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其次,在鼓励企业投资上,德国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于机器设备的部分给予附加折旧的优惠;最后,德国政府对特定地区的企业给予5年内免除特定税费的税收政策扶持。

(三)国外民营企业税收政策的启示

一是,政策目标明确。国外政府都对民营企业在本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定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目标明确,特定的税收政策对应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特定问题。为了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下来,将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法制化。

二是, 分类实行税收优惠。各国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并非完全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各国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技术创新企业都给予了区别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此外,对于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政府也设立了特定税收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如德国政府对在落后地区新建立的企业,给予5年内免征营业税的税收扶持。

三是,多种方式并存。各国采取了多种税收优惠方式一同来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例如: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既有对小规模企业的税率优惠,又有鼓励投资的加速折扣优惠,还有对投资收益的减免税。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改进思路

首先,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税制体系。在增值税制度上,扩大一般纳税人的征收范围,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在所得税优惠上,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小微型民营企业的所得税率,根据小微企业的盈利状况进一步细化税收优惠措施。在营业税方面,对于民营企业纳税人可设计起征点。

篇2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力军。近年来,岚山区依托港口等区位优势,民营经济蓬勃迅猛发展。本文从税收角度对辖区民营经济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展开思考。

[关键词]

民营经济;税收职能;纳税服务

一、岚山区民营经济税收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岚山区共有民营经济5868户,其中,民营个体3957户,民营企业1911户,涉及批发业、零售业等43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小类。2014年度共计完成税收收入195150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98.48%,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区经济税收的主体。

二、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2014年以来,岚山区国税局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立足辖区民营经济企业税收征管与服务实际,从用足用好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营造公平税收环境三方面入手,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落实好税收扶持政策,是发挥国税职能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充分运用小微纳税人税收优惠、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手段,最大限度地释放税收政策效应,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输血壮骨”。一是强化税收政策辅导。针对辖区民营经济特点,一方面,通过纳税人学校、专题宣讲会、上门辅导等多种载体,开展增值税起征点上调、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福利企业等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另一方面,成立由1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税收咨询专家团队,定期到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和宣传,提高辅导宣传针对性,帮助企业理解掌握政策。二是引导和扶持创业投资。发挥税收政策积极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生成,让发展更“快”。积极落实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涉农优惠等税收政策,培育和促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展。三是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税收政策导向功能,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发展更“优”。2014年以来,我局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95万元,落实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2723328万元,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1426万元。全力抓好营改增试点工作,532户营改增企业,减税11200万元,促进了辖区经济结构转调。为89户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80369万元,有力地扶持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优化纳税服务,服务民营经济纳税人发展一是开展需求调查,提高服务针对性。针对民营经济企业的特点,广泛开展纳税需求调查,利用税企QQ群、短信平台以及问卷调查等途径,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民营企业开展意见征集和需求调查活动,累计发放调查问卷700余份,现场解答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00余人次,征集民营企业纳税人意见建议46条,为改进民营企业纳税服务方式方法提供了资料依据。二是着力提速增效,减轻纳税人负担。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该局归并办税项目,简化办税流程,取消26项涉税文书报表,推行部分业务免填单服务,月度申报资料改为年度一次性报送,资料报送总量压缩60%。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同时,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对办税服务厅进行升级改造,办税窗口由5个增设至8个,增设VIP窗口,建设厅内自助办税区和24小时自助办税区,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窗口办税效率提升30%以上。三是建立便民服务点,实现“家门口办税”。针对中楼镇纳税人反映较为普遍的办税路途遥远、不方便的问题,我局与地税局、中楼镇政府联合设立了中楼镇办税服务站,每周三派工作人员到服务站为该镇纳税人集中办理所有涉税业务;在全区8个乡镇建立普通发票委托代开点,代开普通发票的纳税人可以及时就近办理代开业务,让边远地区、乡镇的纳税人享受到了“家门口办税”的便利。四是开展税收风险提醒。加强民营企业涉税数据的采集,将钢铁、港口和石化三大行业,从8个方面、99个小项对企业进行风险的评估、评价,开展税收风险提醒。今年共对3大行业的4户纳税人进行了风险测试,向企业提供了17条异常管理指标数据,提出26条管理意见和建议。同时,针对在稽查、评估过程发现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收政策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通过发送《税收风险提醒书》的方式进行告知,辅导企业规避涉税风险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损失。2014年,共计对222户企业发放《税收风险提醒书》,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200余项。

(三)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一是打造高效廉政队伍。持续对内开展廉政、作风建设,加强干部法治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好民营企业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政务公开。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税务行政裁量权的适用范围和标准进行细化,约束税收执法人员合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公开权力清单、执法清单的要求,通过政务公开栏、外网、媒体等方式公开信用等级评定、一般纳税人认定、行政审批等事项流程,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规范进户执法。制定《关于加强进户执法管理的通知》,成立规范进户执法工作协调小组,严格落实进户执法准入制度,明确进户执法管理的范围和程序,统筹安排进户执法。四是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制定年度税务稽查工作计划,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分区域、分行业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促进民营经济等各类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

三、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统筹抓好各项扶持政策落实。民营经济在岚山区处于主导地位,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对于促进其发展至关重要。建议组成政府主导、税务部门参与的扶持领导小组,密切关注经济、财税等政策变化情况,统筹政策落实,定期分析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政策调整对区域内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吃透政策、算透账,确保财税政策运用效益最大化。

(二)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加快重点产业、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扩能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同时,积极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以“营改增”为契机,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培育和壮大物流、医药、高新技术、蓝色经济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努力培植新税源。

篇3

尊敬的纳税人,上午好!

今天我们邀请了在座的各行业民营企业代表一起开展“问需求、查短板、帮发展”民营企业座谈会。

这个座谈会是为了广泛听取民营企业的诉求,深入查找税收管理服务中的短板,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从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民营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民营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更大力度、更惠政策、更优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我们将主动作为,回应纳税人关切,现场解答税收政策、办税流程、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重点排查措施落实不到位、执法服务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开展集中整治,贴近工作现状特征问需求,研究纳税人需求,结合实际创新服务举措加以完善。

我们将结合意见和建议对照标准找差距、对照需求找不足、对照问题抓整改,从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发挥税务职能作用,不断优化税收环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办税流程,增强民营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为此,请各位纳税人畅所欲言!

篇4

关键词:民营经济;促进;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意义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的民营经济依然在逆势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说,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目前民营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8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的农村转移就业源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激发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源泉。总体而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

(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尽管代表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但民营企业在拉动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方面仍然是不可抹灭的基本力量。据统计,非国有部门对国家GDP的贡献率高达60%,自1980年以来,每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在近30年来为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小贡献。

(二)可以推进市场化进程

作为民营经济的主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它们组织目标明确、组织结构简单明了、组织沟通顺畅、对市场反应更灵敏、创新能力较强。利用这些优势,它们活跃在需求分散、个性化强的领域,它们的积极参与使得市场竞争更加灵活、更加充分。

(三)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有关数据表明,近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民营企业年均增加300多万个工作岗位,以吸收从国有企业转移的人员,大大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在稳定社会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从总的经济发展情势来看,根据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日前的《2009-2010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简要分析报告》,2010年将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叠加,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这些因素会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虽然民营企业的经营如火如荼,但仍然有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许多老问题:融资困难、服务不健全、税费负担较重,而民营大企业则面临着“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够等新挑战。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发展情况,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障碍。

(一)融资困难

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年累计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其中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总体上看,容纳民营企业最多的小企业依旧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在民营企业“不愿投资、不能投资、不敢投资、不会投资”的现状下,很多民间投资主体难以获取投资资金,融资难依然是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税费负担较重

在增值税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在增值税制度方面面临诸多限制,比如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而且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程序还需向税务部门申请代开;其次对比一般纳税人而言,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工业企业为6%,商业企业为4%,要高于商业企业的平均负税2.95%、工业企业的平均负税3.97%。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尽管国家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较多,但与发达国家的延期纳税、再投资退税和税收抵免等措施相比还是有一段差距,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作用还不是很大。

(三)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却一直严重缺席;电力、石化、电信、民航等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民间投资缺乏法律上的平等保护、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待遇的公平化是主要原因。此外,民营经济老板法律意识的缺乏和单薄以及这个领域法律人才的缺乏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四)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不成熟

技术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使民营出口困难,而造成民营出口困难的核心原因还在于民营企业大多数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果民营企业能在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上取得新的发展,将对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管理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开始阶段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会阻碍其发展,导致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缩短。

三、民营经济发展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排除政府歧视,采取措施吸引民间投资。除了国家必须垄断经营的行业,其他行业应对民间资本开放。要允许民间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此外,在进入手续上,民间投资具有自负盈亏的性质,政府可以在民营企业投资哪个项目上予以引导,但除对社会、环境等有影响的部分外,政府应简化手续、减少审批。

2、开通融资渠道。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困难,首先,国家要进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将资金引入到最有效经济效益的领域;其次,要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局面,大力发展面向民营经济的非国有金融机构;最后,要逐步减轻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给予民营企业在企业上市、发债、兼并、收购等直接融资方面的支持。

3、税收方面。鉴于民营经济发展在税收方面遇到的困难,为了使民营经济在公平的税收平台上竞争,从而使民营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建议在税收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下支持:在税收政策目标上,应引导民营企业向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方面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税收政策目标;在税收手段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允许亏损抵补、减税、免税以及延期纳税、再投资退税等形式;在税收服务上,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税收宣传和辅导,及时办理民营企业办理发票结算、税务登记等工作。

(二)企业方面

1、领导方面。企业家个人的品质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企业的发展程度。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要了解国家经济、法律各个方面的政策;其次要了解市场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发展势态;最后,要做好领导的各个职能――计划、组织、沟通、激励等,不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事务中,而是放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科学决策能力和研究企业战略上。

2、技术方面。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政策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研发人才的引入,改进产品研发技术,提高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

3、管理方面。一是要改变企业管理体制,用现代管理模式逐步替代原来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用人唯亲制度,把选人、用人限制在了近亲的范围中,因而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在解决问题时,就难免因团队知识面较窄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当企业需要向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发展时,家族式管理成为阻碍。为此,必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二是要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的一大弊端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这个弊端阻碍了企业的标准化进程,进而阻碍企业规模的形成。改进内部管理制度就是要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和执行性;此外,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最关键的资源,所以要把引进人才和不断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而且要将其放在日常管理活动的首位,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为完善企业运营机制的主要手段,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伦顺成.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法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经济,2008(7).

2、马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金卡工程,2009(1).

3、朱礼玲.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理论前沿,2008(8).

4、高士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

5、潘华实.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术交流,2004(2).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 税务管理 探讨

1、我国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民营企业取得了长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英国《每日电讯》2009年8月24日对中国商业词汇中的“民营企业”解释如下:“中国民营企业占全国业务的90%,占专利的80%,提供75%的就业,占出口的60%,占GDP的50%”。但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由于经营理念、法律意识、内部管理等多种原因在税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管理者所持有的错误观念和所采取的片面纳税措施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也给企业自身发展造成了潜在或现实的风险,成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障碍。

2、税务风险管理概念

要讨论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首先要讨论风险、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及税务风险管理的背景。有关风险的问题,在经济学上说,笔者认为风险就是未来的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的收益或损失是确定的,那就构不成风险,而是确定的收益或损失。税务风险,是风险的细分,指的是企业涉税事项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税务风险未来没有收益,处理不当只会造成损失。因为税收成本是企业一项纯支出的事项,不可能带来收益,这和税收的特性有关。税收具无偿性的特性。税务风险损失包括涉税事项被国家相关部门处罚经济的、行政的、刑事的损失以及名誉的损失。笔者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应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细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或事项,均会从相应的会计科目上体现出来,而会计核算的资料又是企业税务核算和税收征管的基础。因此,税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于税务方面的管理。

3、加强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达到360多万家,民营经济已占据我国GDP收入的半壁江山,吸纳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而且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目前,我国大约有60%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82%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更应看到民营企业因为税务管理不到位而引发危机的例子也很多,这些涉税违法企业轻则照罚单补税,重则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税务管理,提高民营企业利用税收政策加快发展的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4、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涉税事项是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企业经营活动,也就没有了涉税事项。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指引的框架。

4.1、税务风险管理环境。税务风险管理环境规定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能否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这包括治理层、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否遵守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经营哲学。

4.2、配备税务管理岗位。所有的工作到最后都要人去完成,要做好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配备相应的税务管理岗位并配备合适的工作人员。

4.3、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是税收征的一个重环节,企业应及办理相关税务登记手续。依税法规定,企业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30天日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涉及变更的,也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4.4、及时组织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我国现时税法规定,由纳税人依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自主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主管税务机关组织纳税辅导和纳税检查。

4.5、正确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准确计算税款。会计核算资料是税收征管依赖的基础,税务风险管理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企业必须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准确计算税款。

4.6、严格发票管理。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政策及本单位的发票管理制度,对各种发票的领购、开具、保管等工作都不得违反税法。另外,增值税进项发票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

4.7、积极依法配合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税务征管的重要手段,企业应依法配合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

4.8、依法保管纳税资料、档案。税法有明确规定纳税资料、档案的期限,企业不得违反。

5、民营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5.1、企业主及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不重视。这属于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层次,是观念、文化层面,是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基础性问题。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发展时间不长。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主要是靠企业主个人的敢拼爱拼发展起来的。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企业的规模不大,不存在讲究细节化管理,企业主及其管理层也没有什么风险意识,所以,也不注重风险管理,当然就不会讲究税务风险管理了。这是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问题。

5.2、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依法诚信纳税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以说个人失去诚信,就是失去立身之本;企业失去诚信,就是失去生存发展之道;社会失去诚信,就是失去和谐之根基。改革开放发展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所瞩目。但是,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一连串很不和谐的诚信危机问题。近年来,商业诚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诚信问题、司法公正问题、政府诚信问题等时有耳闻。企业依法纳税、政府依法治税还不完善,纳税人不诚信,主管税务机关为完成税务任务而收过头税在实务中也可能存在。另外,我国对失信的惩罚力度不够,失信成本过低也是我国诚信问题之一。

5.3、民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低下,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前面所述,会计信息是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税款计算的依据。应该说,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民营企业由于受到成本的制约,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税务等政策法规把撑不到位,会计核算水平低下,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5.4、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环节薄弱。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民营企业更是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制约。新的发展时期,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由于历史等原因,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环节薄弱,制约着企业发展。

5.5、用人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民营企业的创立之初基本上是由家庭个人出资,最多也是几个人合伙开办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厂长(经理)、会计一人挑,公章随身带,没有建立正规的核算机构、没有正规的会计账目,没有配备相应岗位的管理人员。

5.6、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税务管理的前提。据有关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税务上的内部控制要么形同虚设,要么根本就没有设置。一旦税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管理者理所当然地想到这是财务账上出现的问题,是财务、税务核算员的责任,根本没考虑到税务管理应渗透到企业各个管理层面,是各部门相互作用的结果。

5.7、税务管理手段薄弱,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的主要部门或关键岗位都是所谓的亲信,其身份一般都名不符实。这些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对税收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甚少,不清楚偷逃税收的后果及潜在的风险,不懂得加强涉税管理也能依法少纳税,更谈不上合理的税务筹划。

5.8、依法纳税观念淡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很多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事,对税收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甚少,不清楚偷逃税收的后果及潜在的风险,不懂得加强涉税管理也能依法少纳税。

6、加强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的建议

6.1、企业主及管理层应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税务风险管理。企业主及管理层应与时俱进,从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层次、观念、文化层面,来解决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基础性问题。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发展起来,有其历史机遇问题。但进入新时期,原先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先的条件不复存在,所以民营企业主应及时转变发展观念,不能单靠企业主个人的敢拼爱拼去发展。应讲究细节化管理,放弃粗放式发展。企业主及其管理层应树立风险意识,注重风险管理,讲究税务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

6.2、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诚信体系,让依法诚信纳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既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那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诚信体系,让依法诚信纳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积极宣导诚信文化,让每个人遵守诚信,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让企业遵守诚信,以诚信求生存发展之道;让社会遵守诚信,以诚信维护和谐之根基。治理商业诚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诚信问题,推行司法公正、诚信政府。企业依法纳税、政府依法治税。另外,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加大失信成本。构建完善和谐的社会诚信体系,让依法诚信纳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习惯,改善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外部条件。

6.3、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税收征管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税款计算的依据。所以说,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民营企业必须健全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供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民营企业应重视财务会计人员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大对会计、税务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

6.4、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民营企业应从经营风险层面入手,对业务风险全面的分析。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对待风险控制态度应良好,培育积极向上的风险管理态度。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6.5、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税务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纳税主体不明确,因而要在民营企业实施税务管理必须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6.6、转变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

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但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又对民营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应转变用人机制,在财务、税务人员的聘任中,一定舍弃任人唯亲的思想,用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

6.7、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员工各负其责,行为规范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制订就显得非常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能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民营企业也应根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这是做好民营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基本环节。

6.8、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

加大宣传《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强化纳税意识。通过多种形式,使税收教育渗透到各个阶层和领域,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违法”的社会氛围。一是要做到税法宣传制度化、经常化,不能只在“税法宣传月”造成势、搞活动;二是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采取集中辅导、定期税法信息、送法上门等方式向纳税人宣传税法;三是要做到主次分明,区别对待。对从业人员要重点介绍将纳什么税,纳多少税,怎样纳税,违规后应如何处理等内容;对企业管理者主要宣传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纳税,税收的作用等。通过宣传,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绿色”纳税氛围。

参考文献:

篇6

按照总局“宣传辅导要实”的工作要求,国家税务总局衡阳市税务局突出减税降费精准辅导,与衡阳市工商联联合开展“减税降费润衡州”系列主题宣传辅导活动,切实增强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辅导的针对性,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熟悉政策、用好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一、焦聚减税降费政策受惠群体,与工商联开展8项合作,构建大辅导格局。民营企业是减税降费政策最大受惠群体,工商联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娘家人”。与市工商联签署《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能够更有效地搭建税企沟通交流的桥梁。双方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问题反馈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信息交换机制,定期召开负责人级别联席会议,共同解决民营企业减税降费、税收服务、税收风险、涉税数据交换等8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深化交流合作,提高服务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合力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二、焦聚行业商(协)会政策辅导需求,首创减税降费政策辅导员制。行业商(协)会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领头雁,经常自发组织税收业务培训,邀请税务干部解读政策。为使行业商(协)会及时准确理解掌握减税降费政策,衡阳市局按照“一个行业商(协)会委派一名减税降费政策辅导员,一名辅导员带领一个服务团队”的原则,向全市各行业商(协)会委派减税降费政策辅导员,无缝对接,精准辅导,增强政策辅导的针对性,助力行业用好用活税收政策,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三、焦聚企业负责人群体,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巡讲”活动。许多企业家一心忙事业,疏忽了对减税降费等税收政策的了解,经常错过好的政策福利。衡阳市局与市工商联统筹安排减税降费政策宣讲团队,面向各级工商联执委、企业负责人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巡讲”,让企业负责人熟悉政策,用活政策,科学决策,应享尽享,最大限度发挥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效用。目前,已对餐饮行业和工商联全体执委开展两期减税降费专题辅导,企业良好反响。

篇7

分析发展的现状采取一定的对策,使之健康快速发展。

关健词:我国民营企业存在问题;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伟大成果之一,在国家制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民营企业已从国民经济的补充地位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营企业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的经济总量中已经占据较大份额,提供人员就业机会更是占据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由于民营企业出生时的先天不足、诚信等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始终得不到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四部分组成。其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并将自己的资产交给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结构,拥有对高层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股东大会同时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股市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执行状况;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慢慢建立起来的,靠的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为主的而形成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并没有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部分靠的是经营者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了市场的机遇,他们缺少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内部管理和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认识也较肤浅,随意性很大,规范性不足。

1、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家族式管理、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处在经济下行阶段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2、人才短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表面上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开出高薪诚聘人才,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企业的家族式管理观念,“自己人管着,总比外人管理要好”的思想大行其道。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员工。且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高层管理人员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受到牵制无法认真管理以及升迁。因此,人才过客式的快速流动无法遏制。

3、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民营企业经营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做的下去就做,做不下去就停的情况比比皆是。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4、技术科技含量低下。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原因和较低的员工素质导致企业不可能更新设备和技术。

(二)融资困难

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主要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主要是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以及非正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但是在上述融资渠道中,我国民营企业都遇到了种种障碍。

1、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

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或者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是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有70%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控股企业,市值达到了90%以上,我国民营企业上市的数量远远低于30%,市值不及10%。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的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市场对企业进入的要求很高,而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因而难以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因此,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通过股票市场融资仍然是可望不可及。债券市场更加不用说,民营企业毫无信誉可言,连发行债券的资格都没有。

2、民营企业在各大商业银行贷款困难

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从各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极其困难,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从各家商业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偏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政府部门受传统思想影响,对民营企业这种私有化的所有制经济保持了一定的戒备心理,使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相关法律一直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民营企业得不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法律上的保障,这种偏见影响各大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投放贷款。

(2)民营企业实力弱小。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有限,而且产权不明晰,各大商业银行认为,为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很大。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核异常严格。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负债率较高,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要想获得银行贷款是比较困难的。

(3)民营企业信用缺乏。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问题,也影响到他们从各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民营企业家以及高层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甚至视信用为儿戏。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需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考察其商业信用,这无疑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中小民营企业的非正规融资利率高

非正规渠道融资主要是指民间融资。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吸纳的资金通常占其所有资金的50%。民间融资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其利率远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这无形中加大了民营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筹集,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手段而筹措的资金不足20%。因而,民营企业的融资越来越难。

(三)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萎缩。美国金融风暴自2008年起向全世界漫延从而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直接导致国际市场急剧萎缩,2012年的欧债危机更是导致欧洲经济的萎缩,美国、欧洲、日本是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以上三地的经济不好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金额下降,这样,受第一波冲击的就是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其中,生产玩具、服装、纺织、鞋类、家具、文体用具等人类生活必需品企业大部分倒闭。浙江省温州市和广东省东莞市是生产这些产品的民营企业集聚地,据温州市经贸委对全市重点乡镇的调查,共有2万个企业完全倒闭,东莞也有近万个企业倒闭。

2、国内市场变数不定。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下降,这一方面导致企业被迫将产品转为内销,带来了过度竞争,从而使内向型民营企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导致那些专为出口产品的提供原材料与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开工不足。同时,所有相关企业都会因产量减少而相应减少员工数量,工资数量的减少必然影响消费品市场。加之,在此前形成的房地产市场因价格过高造成的市场低迷,以及因宏观调控影响了一些大型项目的进度等,更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几乎全部都是处于产业链条的某一部位,产业链条的断裂就意味着企业市场的消失。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迅速蔓延传导并累及我国经济,使原本已处于困境中的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生产经营状况更加困难。

二、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一)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1、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企业家应当关注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避免,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的论证,可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使之成为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成为民营企业学习的典范。

2、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有效使用。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微观培养。除了组织员工参加各种专题学术讲座、技术交流、政策法规培训、出国考察和直接派往国外大学进行深造外,还可举办青年干部沙龙、集团核心组会或总裁办公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场所。此外,企业还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二)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在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作用

1、要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时滞性、局限性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民营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建立助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民营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民营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积极推进费改税,在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民营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清理现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欠

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向民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无权以任何理由要求企业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加强对民营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三)民营企业应该确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

民营企业应充分依托企业所在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加强横向合作。进行“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建研发中心。加强产品研发管理,推进企业现有产业技术进步。要尽快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

(四)积极采取措施化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困境

1、希望商业银行加大支持民营企业信贷规模,建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信贷格局。银行可考虑专门对民营企业信贷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率,以赢利补亏。还可考虑在现有基础上合理下放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的审批权限,建立专门的民营企业信用评分系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

2、希望银行积极开拓新的信贷业务品种,筛选出好的项目,增加信贷投入。在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加快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发展融资租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是应加快诚信政府的建设步伐。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民营企业担保中心,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减轻金融部门融资压力。可以考虑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局,制定一系列宏观调控机制和政策,引导资本向民营企业流动。

篇8

(一)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机制

浙江省是一个民营经济大省,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依然异军突起。随着中央决定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当初只有国有文化单位涉足的“垄断”经营地带,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逐渐出现了民营企业的身影,开始国有民营共同促进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因此,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在保障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资本的监管体制的同时激发了民营资本发展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提供良好的环境发挥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特点,使其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带动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据统计显示,2005—2008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总量分别实现增加值442.24亿元、501.72亿元、595.93亿元、735.44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7.1%、13.4%、18.8%、23.4%,其增幅都远远超过浙江省GDP的增幅。①2011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前三季度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54.0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1.6%。

(二)数据处理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导致所研究数据样本的限制,本文选取浙江省1998—2011年的文化广播事业支出和GDP值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分别来自《中国财政年鉴》中的“浙江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文化广播事业支出决算数和《浙江统计年鉴》。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模型的影响,文化广播事业支出和GDP值分别以1998年为基期,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调整,调整后分别记为CI和GDP。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干扰,分别取对数,记为LNCI和LNGDP。

二、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文化广播事业支出增加1个百分点,相应地拉动浙江省国民经济平均增长0.9241个百分点,具有很大的贡献。因此增加文化事业支出能够有效促进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但是,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与国内其他先进文化产业省区比较仍具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增加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对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对提高文化产业支出对经济增长绩效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加财政预算拨款,扩大资金利用范围。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政府文化事业每年投入增加幅度至少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保持一致。支持文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其做强做大发挥优势,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尤其加大对温州、台州等地区的文化制造企业、文化印刷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提高文化产业综合实力。

第二,整合产业专项资金,规范财政在转移支付。转移支付主要为了解决财政失衡而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的财政资金的转移活动,主要用来无偿补充公共物品需要,是一种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由于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往往是分配到各部门,然后逐级往下分,容易形成多重分配。再者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也不透明,容易形成挤占、挪用资金,甚至贪污受贿等现象。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并且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有利于减少转移支付中存在的弊病,有利于发挥财政支出的统筹效应,能够使资金用到位,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第三,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事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文化事业投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绩效评价及监督,确保资金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得到合理利用。了解财政支出的作用,评价资金的经济效益。建立奖赏惩罚制度,不仅对项目主管部门以及实施单位的资金随意挪用进行制约,同时能够激发出色完成任务的单位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 自主创新 路径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随着自主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500强已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中240家被省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认定为高科技企业,89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60家关键技术来自自主创新,127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有6家企业共获得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6家获省政府科技奖励,23家获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322家共拥有有效专利47120项,发明专利20662项,占专利的43.8%。2011年4月,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达到1003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平均净利率、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流动比率均高于国有及其他类上市公司。这充分显示出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正在稳步增强,为产业的不断升级提供保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目前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仍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突破这些约束条件是实现自主创新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知道市场是自主创新环境的缔造者,政府是自主创新的引导者,民营企业则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基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难题,民企实现自主创新除自身不断努力外,需要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

构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第一,加大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强度。首先,整合现有资源,扶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与自主创新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的变化,将从根本上带动自主创新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有条件地推进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形成民营企业的集团化和规模化扩张。

其次,加大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一方面,完善创新人才吸纳机制。通过定期招聘会、人才洽谈会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力度,高薪聘请企业核心技术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创新技术人才兼职于民企,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另一方面,改进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人力资本产权化,允许各种形式的技术、知识入股,使企业创新者通过产权参与创新分配,激发创新者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防止成果流失或被无形损耗。

最后,加大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增加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增加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利润,从而为进一步增大投入强度提供资金保障。因此,要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对科研投入的主动性,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使其科技投入增长比例大于销售增长比例。

第二,大力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进行准确的创新定位。进行创新定位是民营企业的首要工作,通过分析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民营企业需要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其次,逐步实现民营企业发展由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以民营企业现有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积极组建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实施技术水平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发展项目,抢占技术制高点,突出原始创新。进行民企技术提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其产品向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最后,探索以专利、标准为手段参与高端竞争。

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一,实行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税收优惠应具有时效性。改变民营企业一经认定就长期享受优惠的现状,对于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短期的税收优惠支持,对于基础性研究给予长期税收优惠。民营企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技术成果市场化,因此税收政策应将倾斜的重点放在技术成果转让阶段;改变税收优惠投资后激励的做法,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完善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间接优惠方式,比如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研究开发费用超额扣除等;加快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和延长税收宽限期等;扩大对民营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适用范围;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关键零部件减免关税和进口增值税。

第二,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适当整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将专利、商标和版权保护融为一体,若知识产权纠纷中同时涉及专利、商标和版权问题,工商局、知识产权局和版权局可开展联合打击假冒和侵权的执法活动;加大保护民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体系,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自主创新成果产权体系的重要性,设置独立的部门对自主产权的取得、拥有、转让、维权、打假等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自觉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对自主创新产品立项、设计开发、市场推广、专利申请、产权归属及商业保密进行系统管理并形成体系;适当降低民营企业的维权成本,减轻民营企业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降低维权难度,拓宽损害赔偿数额计算途径,降低维权成本,便利民营企业权利人维权;加大执法力度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对严重侵权行为如假冒、盗版等,可根据其主观过错大小适当加重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必要时依法予以民事制裁,以充分保障知识产权发明人和设计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优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商业性金融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民企自主创新研发融资体系。

首先是以政策资金扶持为手段,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民营企业重点科技研发和重大技术给予一定的政策资助,加大对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和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地方财政也应建立相应的资金帐户,对中央财政经费不足部分给予适当补充。其次是优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金融服务体系。各商业银行应视条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则要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管理调度,建立健全鼓励民企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同时,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融资担保,大力推进科技保险,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最后是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境外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市场,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满足民营企业吸纳资金的需要。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第一,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应综合运用上市和非公开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满足其不同规模和不同成长期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等债券融资工具,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解决技术拥有者和资本所有者对接中的信息不对称,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加快三板市场建设,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民营非上市公司可依托产权交易中心和证券公司,探索非上市股份托管和投资基金的场外交易;引导民营企业扩大投保覆盖面,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培育多元化风险投资主体,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基金。

第二,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中介机构是联结企业和大学、研发机构的桥梁。因此,必须大力培育和积极引进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信誉好的服务骨干,建立科技经纪人机制,不断扩大科技中介服务的市场容量,形成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构筑中介服务体系平台。包括:构筑公共创新平台,通过该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诸如创业风险投资、产业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的流动、集聚和高效利用,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构筑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分行业、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保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的网络畅通,实现网络对接,资源共享。积极为民营企业营销、品牌、研发等提供专业服务;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专利、专有技术、工艺配方、软件等科技成果的网上技术交流和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交易平台等,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性应用,加快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篇10

现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

(1)银行贷款

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海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6%。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是大型国有企业,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有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借贷,由此引起了众多的债务纠纷。

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融资信用度低。

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2)政府扶持

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

――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

(3)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融资主要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融资。

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原因

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

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

2.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本身存在操作性的不足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求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199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服务体系、贷款评估、贷款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划和指导。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尚缺乏有效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都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处于商业化、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的各金融机构的约束力明显不足。因此,落实这些政策尚需要一些时间。

前国家经贸委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截至2000年10月底,全国一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从各地的实践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提高中小企业信用,保障银行的债权安全,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确实会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仍有如下主要问题:一是过度控制风险造成担保效率低下;二是缺乏再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担保能力弱;三是担保机构不独立与行政干预;四是共担风险与调动银行积极性不够;五是行业自律与市场准入规则不完善;六是信用与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分工不合理;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守信的市场环境。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尚不明确。一些创业投资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英国将创业投资企业视为“投资管道”,免征所得税,对投资者实行税收抵扣。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

3.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没有打开

中小企业不熟悉国际融资渠道和国际化融资的规范时限、文件资料要求;不清楚自身资本需求、选择和潜在的融资费用;不了解海外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规则等等均制约着其融资渠道的拓展。

在内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还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对各种新的内部融资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运用较少,再加上企业规模、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内部融资的发展十分缓慢。

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

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途径

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

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

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

(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

(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

(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

(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