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基础管理工作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基础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基础管理工作

篇1

**市按照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完善和配套相关设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实现“四化”。

一是收集归档程序化。严格按照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相关制度,对于人事变动、公务员年度考核考评、工资调整、学籍学历、党团、奖惩等档案材料,及时督促、收集归档,按时完成年度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每年组织人员及时对上一年度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缺材料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查找,做到年度档案材料规范完整,无积存零散文件,检索工具齐全完备,统计台帐数据齐全、准确,报送档案统计材料及时,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管档单位存档。

二是鉴别整理规范化。严格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要求,认真细致地鉴别、整理加工,对组织系统的文书档案、干部档案全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按照档案保存要求进行了妥善保管,做到材料收集齐全,鉴别准确,该归档的及时归档,不该归档的予以剔除;分类规范,加工合理,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编目科学。集中统管的档案从未发生过丢失和泄密现象。

三是设施建设标准化。按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电脑和其他设备,使干部档案管理初步达到标准化要求。将档案室、查阅室、办公室三室分开,安装防盗门、灭火器等,达到防霉、防蛀、防潮、防高温、防火、防盗的“六防”要求;做到干部档案、文书档案整理装订质量好,档案柜设备配备好,档案装订、装具符合规定要求。

四是管理工作制度化。结合组织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一是实行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管理登记制度,查借阅档案、档案转进转出,件件有登记。二是执行材料收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中共奉化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好入口关,并与档案材料形成部门经常沟通,及时收集档案材料。三是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每半年左右对库内信息维护一次,及时增添干部学历、职称、职务等变动形成的材料。四是实行精心整理档案制度。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需要经常聘请熟习工作、责任心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退休老同志帮助整理档案。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举办的、不直接从事货物或劳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实体,其上级主管部门为国家机关,是直接或间接为国家上层建筑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在促进我国科、教、文、卫、体等各方面事业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上却常为人所诟病。众所周知,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在一个单位管理体系中出于核心地位,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事业单位亦是如此。本文仅就决定会计管理质量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探讨,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防范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对策。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在单位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会计基础工作正是为会计管理工作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改善会计管理工作环境、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会计基础工作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复核,登记并核对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生成及审核,会计资料的保管等;第二,会计业务流程的设置、会计岗位以及相应岗位人员的配备等。由此可见,会计基础工作涉及单位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会计高级职能(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

自1996年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来,会计基础工作引起了各单位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单位基本规章制度上均有着关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说明和规定。此外,会计人员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环节对会计基础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由于单位会计人员长期以来的会计工作习惯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一定范围内仍得不到贯彻落实,这个问题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环节仍很薄弱,也进一步滋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将严重削弱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质量,最终将影响到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程度不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完善或形同虚设

前已述及,会计基础工作在单位会计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会计工作的质量。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里,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工作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仍然不够,简单地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粘贴原始凭证、做做加法而已,甚至在单位内部人事调动或对外招聘过程中,随便找些非财会专业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此外,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设上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不能与新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相互衔接,不能适应单位自身情况的变化。即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得到了完善,在执行层面也存在形式主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形同虚设,不符合规范的会计行为或流程在领导权威下不断得到纵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二)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应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岗位设置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各不相容岗位需分别设立,并相应配备具备该岗位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然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践中,会计岗位在设置上以及相应人员配备上均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抵触。在岗位设置上,有些单位违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单独设立,并且配备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有些单位在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上存在重复,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而在业绩考核时则争相申报。在人员配备上,会计人员兼职过多以及职责的不明确是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兼任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管钱和管账职能不相分离,为会计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的单位将支票(包括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和财务印鉴交由一人保管,这都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想相背离。

(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乏力

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在强有力的监督下才能顺利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也不例外。然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环节,却由于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导致内部监督乏力,各种违规情况不断涌现。例如在会计记账凭证填写过程中,对原始凭证审核存在瑕疵,也未对具体经办人进行签字确认,导致原始凭证不能反映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也存在随意性,通过会计报表根本不能反映单位财务的真实状况等。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有的会计档案谁用谁拿,没有借阅手续;会计资料未定期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这些现象均与对会计基础工作监督乏力有关。

(四)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里会计人员素质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尽管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有着明文规定,一年一度的会计后续教育也正在会计从业界得到大规模的开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由于财务部门在一些事业单位得不到重视,财务部门在用人上也存在着瓶颈,甚至有些单位财务人员的吸纳是单位其他部门引人的家属安置性岗位,这样引入的会计人员无论从专业胜任能力还是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均不达标,根本无法完成相应岗位上的工作,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基础工作规范

前已述及,会计基础工作往往因其基础性而不被单位所重视。但是会计管理工作正是由会计基础工作作为铺垫才能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的。一旦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会计管理不仅不能实现其应有的职能,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误导,对单位的经济管理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位领导 的口头上,还应从建立健全相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入手,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切实能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收集、处理、利用好来自单位各部门的经济业务信息,充分实现会计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职能。

(二)科学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和原则设置会计岗位,而不应随意设置,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即要做到该设置的会计岗位坚决设立,不得由其他岗位兼具该岗位职能,而不该设置的会计岗位坚决废弃或不设立,避免岗位重叠,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而在对相关会计岗位的人员配备上,应当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岗位不应成为单位其他部门引进人才的照顾性岗位,具备相关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三)加强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监控

会计基础工作一旦在一定时间内失去内部监控便会出现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进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按照规范来运行,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在这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控标准即单位内部刚性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会计基础工作作为监控对象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事业单位日常会计基础工作环节存在的薄弱之处,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这在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以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一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应沦为一种形式,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方(一般为财政部门)应将国家重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整理成课件,同时还应对于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补救措施进行整理,向参与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进行传授,同时应当对后续教育进行严格考核,督促其重视会计后续教育的学习。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在职会计人员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熟练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精通业务,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避免由于其业务致使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最后,还应当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以及作为一个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集思广益解决这个问题。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只有强化管理,从一点一滴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才是事业单位将事业做大做强的前提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视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的改进,为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建勇,论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第5期

[2] 娄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探讨,会计之友,2009年第6期

篇3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石,它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始终要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建议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比作高楼,那么会计基础工作就是其地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要求:会计账簿的登记、格式、设置、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和审核要求、格式设计、报送期限;会计原始数据;档案管理;会计电算;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996 年颁布实施、新《会计法》1999 年颁布实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2012 年颁布实施。通过学习贯彻相关的法规条例,迅速提升会计人员业务能力,逐步健全完善会计制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而顺利地完成各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可以最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要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始终要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 会计人员聘任未能严格遵守《规范》

《规范》要求,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会计机构主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相关知识,并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因缺乏编制或主管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设置会计人员,或由其他人员兼任,或聘任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这种现象在基层单位目前还存在,尤其是出纳岗位无证人员较多,这些都是不合规范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很不利,有时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2. 不严格审核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原始凭证没有经过会计人员认真细致地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是最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发票的内容和应使用的发票不符,有用文体用品发票来代替餐票的;二是发票的支出项目写的过于简单,未注明具体的商品名、数量、单价、时间等,货物清单也不附带,如购买办公用品发票,开具的内容仅有办公用品一批、车辆维修费发票内容也只有维修配件一批,这些都是不合规范的;三是支出票据批报手续不全,存在缺少经办人或证明人签字报销现象,应该有批报人、经手人或证明人的签字方能报销;四是缺漏开票人、开票单位印章,大小写金额被随意涂改、单位名称写错、一次性套写各发票联等等情况。

3. 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作法没有普遍实施,所以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国有资产的数量、价格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实物账管理不匹配,购置固定资产利用各种理由记作非固定资产,或者是不及时入固定资产实物账,导致国有资产容易流失,处置、报废国有资产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形成国有资产帐实不符,特别是对报废车辆的处置,这是新时期遇到的一个敏感问题。

有的单位将已产生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不按时上缴国库,而私自纳入事业收入项目。还有的单位违反财务制度私设“小金库”,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4.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从全局的眼光看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还缺乏强有力监督和奖励机制。一方面在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项目类别繁杂,有时需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和一些权威机构的合作,但这操作起来很难。一方面财务人员不被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重视,只是机械地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像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实行的是绩效工资,由于受有关体制影响,同样的股室负责,绩效奖励工资一样,而作为财务负责人所承担的责任及工作量不是其他股室负责人所能比拟的,这种奖励制度,致使财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职工,身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无法做到真正的“财务独立”。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作法

1.武装大脑、思想先行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配合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其次,需要调动整个系统或部门整合各项资源,全民总动员。学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理解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齐心协力抓好这项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学习相关法律财经知识,理解支持会计基础工作,让会计人员工作起来放心。

2.提高业务水平、形成战斗力

会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深受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影响。首先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然后每年都要经过继续教育和其他途径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各种财经类的法律法规,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游刃有余,使自身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形成战斗力。工作要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给领导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当好参谋,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3.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执法力度

有好的法律法规,不意味着我们能高枕无忧是,管理和监督会计工作要强化,使监督执法工作转向纵深层次,使检查监督型转变为管理型和风险预警型,使“检查、整改、规范”三位一体的监督运行机制有效推进。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结果,督促相关人员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堵住资金管理漏洞,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各部门各司其职,合作共管,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我们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始终要把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能力放在首位,努力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坚持依法依规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熊哲玲.樊行健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管理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举办的、不直接从事货物或劳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实体,其上级主管部门为国家机关,是直接或间接为国家上层建筑服务的社会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事业单位都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创新管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弊端

(一)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在单位会计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会计工作的质量。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能高度重视,没有履行会计的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不积极支持和监督会计的日常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粘贴原始凭证、做做加法而已,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聘任,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由于频繁更换会计人员,财务移交手续不及时,造成多人管钱、重复报账的混乱局面。有的单位票据发放后没有跟踪监督检查,票据使用不合理,应使用收费票据而使用收款收据,有的甚至使用白条,没有正式发票,无经办人签字,支出大额现金普遍。

(二)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也是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的内在原因。有些单位会计账簿设置、登记不全,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数据不准确、会计资料不完整,帐簿记载不当,瑕造信息、帐外设账,私设“小金库”。 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正常发挥。

(三)会计素质较低,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

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到位。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不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而使金融机构资金和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比如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在结算过程中对防伪、防假票据识别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缺乏应有的业务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随意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四)监督不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社会监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会计事务所为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它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织部分。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审计制度难落实,少数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参与违法违纪活动,或者为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有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没有移交、借阅、销毁制度,不及时把凭证装订成册,散存乱堆乱放。

二、创新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策略

(一)提高认识,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财会工作政策性很强,单位领导及一切新老财会人员,都必须不断学习新政策、新制度,及时更新知识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的需要。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是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会计本职工作

建筑物和设备等资产发生产权转移时,必须按照程序科学评估。会计工作要达到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就要求财会从业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职业品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核算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监督成为事前、事中、事后三者有机结合,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

(三)加强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财会部门与各级领导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规则,有计划地培训在岗的财会人员,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在单位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更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增加自身业务水平。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管理,各部门应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形成监督合力,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的本职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是经济工作、管理工作重要的基本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实际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础性工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的质量。本文针对目前中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会计基础 规范化 建议

会计是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形式日趋复杂,会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逐步增大,企事业单位要想适应当今经济变化激烈的社会,就必须进一步规范会计的各项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会计对经济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会计人员应该对经常出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提升企事业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加速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进程,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体系,用综合的措施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实现。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现代会计工作体系中,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会计处理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经济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于规范会计处理行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甚至是规范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等都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结合现有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要求现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维持财经纪律的基本需求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会计机构设置以及会计人员任命提出全新的要求,并使会计主管会计人员及出纳等会计业务的分工和制约关系更加具体和明确,这从组织结构上对会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保障,使会计监督可以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对各种违纪和违法的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而要有效维持现有的财经纪律就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过会计工作可以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及时、准确地反映与控制通过会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对企业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的情况等进行集中体现,进而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使原始凭证的内容要素、报表的编制、审批的手续以及其他会计处理更加细致更加规范,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及自己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所以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也已经成为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会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要针对不同部门会计基础工作当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写整理归档以及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进行更细致的规范。如此以来则可以使会计处理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自然也将得到有效提高,因此要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难看出,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要维持企业内部的财经纪律,在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对其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但结合我国多数企业及经济组织当中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各种不规范因素依然存在。

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一)政府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有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二)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

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不重视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聘用和聘任,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滑坡

部分会计人员受到业绩及利益驱动,以及单位领导意志的左右,坚持原则的能力弱化,在会计职业道德不坚定的情况下做出违反财经纪律和违反职业道德的时期,导致会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现今,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构成中存在着部分人员从其他工种转岗而来的情况,这样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可想而知,这些人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规范的理解各异,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和质量。新入职的会计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没有实际经验,其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由于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繁重,使得他们对会计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一些地区对会计证书的年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检验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手段。各单位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组织机构,明确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需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内部财务预警及报告制度等等。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循,堵塞漏洞,保证各项会计工作得以有效贯彻落实。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会计人员应该敬岗爱业,热爱本职工作,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奋、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它指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与会计职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以及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中所遵循的基本会计原则等共同构成的职业道德规范。

(3)依法办理、客观公正。按照《会计法》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规定,会计人员必须依法办事,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三)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完善会计监督

目前我国已逐渐步入以法治国的法制轨道,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会计工作步人法制轨道。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督促会计部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执行的质量的监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愈来愈多地与国际市场的接规,重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多,会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各种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就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尤其是单位领导层,一定要认真、细致、扎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努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管,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的总体部署,制订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重点突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行管部门及业主监管、施工企业负责、监理单位监督、参建各方齐抓共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效整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现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发展,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

(一)专项整治领导组

专项整治领导组主要负责组织制订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有关工作制度,对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市专项整治领导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组长:*市交通局局长

常务副组长:*市交通局总支书记

副组长:各镇(街道)分管交通基础设施的副职

成员:各镇(街道)交通基础设施具体承办人

(二)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质监站,负责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全市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专项整治中的有关问题,负责专项整治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汇总、收集和处理全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中有关举报案件。

办公室主任:*市交通局质监站站长

三、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一)对施工企业检查的主要内容

1、是否按照市政府本次专项整治总体要求,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是否制订了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配齐了工作人员,建立了专项整治责任制;是否对企业内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的隐患进行了无一遗漏的排查摸底;是否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认真整改。

2、是否领取了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证照,有关证照的来源是否合法;主要责任人、项目经理、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有考核合格证或从业资格证,各类证件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新工人和转岗工人是否按要求做到了先教育再上岗。

3、是否存在违法分包、转包行为;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是否做到了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4、是否建立健全了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是否建立了企业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否落实了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和重大安全隐患跟踪排查治理的机构和责任人。

5、是否贯彻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台帐是否建立;是否设立了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了专(兼)职安全管理员;项目经理是否按时召开安全管理工作会,研究解决影响施工安全的重大问题。

6、是否建立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员工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工程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在开工前是否报监理处批准并落实到位,是否制订了符合本单位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是否按规定如实上报施工安全事故,是否存在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现象;是否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要求,进行安全生产费用计取和使用。

7、施工企业的现场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是否相对分开,是否避开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陡坡、沟谷及山洪排泄区域,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对施工现场入口处、超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基坑边沿、爆破物等危险部位是否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爆破、易燃等危险用品是否定人、定岗、定责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易发生火灾的施工部位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8、是否针对高填深挖施工、水上施工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高填深挖施工主要是防边坡坍塌、防高处坠落、防建材打击等;水上施工主要防基础塌陷、防落水、防洪汛等。

9、是否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容易发生的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触电、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放炮等事故制订了防控方案,措施是否落实,安全技术操作程序是否有针对性;施工单位在工程中使用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式脚手架、滑模爬模等自行式架设设施是否经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是否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登记。

(二)对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及行管部门检查的主要内容

1、是否按照本次专项整治总体要求,对本辖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是否对辖区内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的隐患进行了无一遗漏的排查摸底;是否对排查摸底中发现的非法施工企业都列入了取缔名单,并实施了取缔;是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施工企业都列入了停产整顿名单,并采取了停产整顿措施;是否对证照齐全、具备安全生产的施工企业加强了日常监管;是否对所有列入取缔、停产整顿的施工企业进行了公示。

2、是否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行业管理部门及业主依法监管、施工企业全面负责、监理单位认真监督、参建各方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否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工作纳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实行了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

3、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对考核指标进行了层层分解,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实行严格考核;是否建立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班子成员和各级管理部门“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召开安全例会,研究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确定的事项是否得到全面落实。

4、是否建立和落实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事故举报奖励制度、事故责任约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等各项制度。

5、是否建立了能够适应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是否配足配强了监督管理人员;是否建立了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编制了应急预案,配置了相应的人员和装备;是否落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经费、装备。

6、是否建立健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对不认真履职、不作为、乱作为的有关镇、街道、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事前责任追究;是否依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组织了调查处理,并按时结案。

四、专项整治的方式

此次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企业全面自查自整、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及行管部门全面排查整治”的方式进行,要做到对全行业、全领域、各级各类企业的全面覆盖。

(一)施工企业自查自整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企业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本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主要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并分类采取措施:

1、凡不具备安全生产资格条件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企业要清退出施工工地。

2、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立即制订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资金,限期进行整改,凡不积极整改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凡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确保营运安全。

(二)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及行管部门全面排查整治

在施工企业自查自整的基础上,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对辖区内所有施工企业进行无一遗漏的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1、对无任何证照,非法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企业要列入清理取缔名单,并清退出施工工地。

2、对证照不全(包括证照过期)或虽然证照齐全但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施工企业,要列入停业整顿名单,责令停业整顿,整顿之后要复产的,须经项目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对其他证照齐全、符合条件的施工企业,列入正常施工企业名单,加强日常监管。

质检站要将本辖区内所有施工企业按上述三种类型分类登记造册,并经分管副局长和局长分别签字后上报市人民政府。同时,要将以上三种类型企业在市各新闻媒体上公示。

五、专项整治和检查的步骤

专项整治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半个月)

各有关部门要成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根据市专项整治领导组的总体部署,制订本单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工作人员,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动,做好专项整治和检查的安排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全面自查自整,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全面排查整治(2个半月)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业单位,由建设单位牵头、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参加,具体实施自查自整工作。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和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订整改方案,落实监管人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施工安全。

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全面排查整治,将排查出的三类施工企业进行分类登记和分类整治,由单位一把手签字、局分管副局长、局长签字后报市人民政府。

第三阶段:整治阶段(6个月)

市专项整治领导组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并迎接省、市、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的检查,按检查的要求进行再整改。

第四阶段:“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阶段(2个月)

为巩固交通基础设施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取得实效,各施工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来个回头看。市专项整治领导组对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专项整治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批评,对问题突出的责令延长专项整治期限,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刻理解交通基础设施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我市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是交通基础设施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要通过层层签订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把专项整治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单位,落实到人。

(二)规范检查,严格执法。各单位要制订严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建立专项整治的责任制,落实专项整治负责人和参与者的责任。要建立完善的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专项整治检查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对安全生产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应检查而没有检查或检查后仍发生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和检查人员的责任。

篇7

1.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并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应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据统计,90%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都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有直接关系。城市社区经营单位集中,商贸服务活跃,人财物集聚度大、流动性强、成分复杂,事故灾害发生频率高、蔓延快、危害大。农村生产、生活和涉及农民工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矿山等行业中,农民工已经占从业人员的近90%、事故伤亡人员的90%以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3.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4.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具有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5.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报告、登记、监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劳动防护用品购买、配备、使用制度,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各环节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全方位预防事故。

6.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使其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7.保证安全生产资金及时有效投入。生产经营单位要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做到安全生产资金专储、专管、专用。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及我省规定的标准足额存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费用,并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同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企业还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高危行业雇主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及时投保符合要求的雇主责任保险。另外,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保险费;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佩戴、使用。

8.加强生产安全现场管理,建立安全监督员队伍。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指派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监督、检查。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中实行聘任安全监督员制度。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个班组、区队、工段、车间至少配备一名安全监督员,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一线的现场安全管理。要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督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给予安全监督员每月90—150元的岗位津贴,岗位津贴从企业安全费用中列支。

9.生产经营单位聘任的安全监督员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班组和车间(区队、工段)的生产过程、工作环境及主要装备设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能胜任安全监督工作。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督员的聘任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由职工民主推荐产生。生产经营单位要为安全监督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为发挥监督职责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监管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1.加强安全生产基层领导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要定期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本辖区安全工作,与本辖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2.加强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各社区、行政村要根据安全管理任务明确1名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安全管理工作。要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给予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人员每月200元的工作补贴,补贴费用由市财政补贴100元、乡镇、办事处补贴100元。

13.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员应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具有3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0岁以下,熟悉本社区(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能胜任安全管理工作。对不胜任工作的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员予以辞退。

14.社区和行政村要建立安全标准,出台社区和行政村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社区(行政村)安全公约、公共安全规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基层安全工作。

15.社区、行政村要全面掌握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将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制作成精确的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网络图。

16.要组织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在搞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做好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村庄、安全进社区、安全进楼院、安全进家庭的“六进”活动。社区、行政村要有固定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场地,有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宣传用品。

17.要组织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增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安全初训和复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8.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把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纳入基层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19.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根据安全状况的不同对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日常检查、重点检查和有效监控。贯彻落实《郑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对自身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辖区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0.加强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做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平安建设布局,列入政府或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21.加大政府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支出、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安全奖励工作。

篇8

一、前言

一直以来,企业管理中都将管理基础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因为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提供资料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手段、共同准则以及前提http://条件下必不可少的工作。事实上,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表明科学的管理基础工作,不但体现出企业管理水平高低还展示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具备现实意义。

二、管理基础工作的特征

管理基础工作就是每个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最前沿的管理,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要探讨其工作的重要性就要弄清楚特征,进而分析重要性才具有代表性。总体而言,管理基础工作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科学性

管理基础工作能够具体体现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客观规律,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做好了管理基础工作才能够体现出企业管理的高效性。

2.群众性

管理基础工作是一个企业管理中最底层、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其工作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工作量也比较大,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生产、销售、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还必须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够今天打鱼明天晒网,因此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工作。

3.先行性

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是为专业管理上提供需要的资料、手段以及准则,也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先行性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中最底层、最前沿的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资料,这样的资料才能够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总体来看,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真实的资料、信息以及数据

企业管理中必须需要大量的事实数据作为依据,才具有说服性。比如,在管理中要讲某个员工经常迟到早退,不可能是某人心血来潮想说别人就能够相信,必须需要真的记录体现出来。而管理基础工作就是为企业管理做计划、指挥、决策、控制以及协调等职能提供数据、资料以及信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如上面那个例子,通过管理基础工作收集到某人的准确记录,这种说法才具有说服力。一旦没有管理基础工作中所提供真实的资料,那么企业管理在实施其职能就缺乏有效性,而是盲目的进行。

2.确保了企业正常的生产

一直以来,企业中的管理基础工作都战斗在第一线,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通过管理基础工作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事实上,现在的现代企业生产中分工比较细致,几乎都是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各道工序间互相协调配合,将人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最大效益的生产。比如,如果没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第三道工序操作人员对前面所做的不理解,私自跑去问,加入仅仅一两人还好一点,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多了就导致整个生产车间一片混乱。为了确保企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组织手段,通过管理基础工作人员来执行绩效考核,以及各种标准、定额等,将生产中各种工作有序组织起来,正常

转贴于 http://

有序的生产与经营。

3.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

在实际生产中,一线许多工人都来自五湖四海且文化层次也不相同。企业要想在一定水准上继续提高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改善企业环境条件,给员工一个安定舒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企业进行施工培训计划,就能够有效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很多企业里都颁发了规章制度,都是安排时间由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组织实施,让员工明确在企业中哪些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够做的。同时还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生产标准,用法规形式定下来,由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监督实施,对于改善企业环境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4.为薪资分配提供依据

现代许多企业都不再搞大锅饭模式了,而是采用按劳分配方式,做得多得的多,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但就必须要做出详细的考核、计算的依据。这些依据就需要管理基础工作中的记录,并且还要及时进行核对。比如某家公司的管理基础人员就是每天下班的时候,核对自己所管辖员工工作时间及效率,有什么问题及时进行查询。事实上,无论是浮动工资还是承包工资,都必须需要基础工作才行,因为除了标准、定额之外,还必须要具有原始的记录,为最后核算提供考核与计算的原始依据。

5.确保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做http://好不可抗因素与政策性因素的防范措施之外,还必须要切实做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发挥各个方面的最大作用,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直接体现出企业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最佳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与完善企业管理,构建出科学管理基础工作,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办事的现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篇9

【关键词】 高校; 会计基础; 薄弱点; 成因; 措施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些高校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一些高校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只重视会计核算职能,而会计监督职能偏弱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财务会计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模式”,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较多地注意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有效的监督职能。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高校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却有章不循、有令不行,造成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一些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制度衔接上的空隙,肆意违规使用和占有巨额资金,给高校资产造成了损失。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定于20世纪90年代,虽在内容上进行了完善,但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高校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高校教育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大。如南通大学是2004年由三所学院合并建立起来的一所综合型大学,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在四个校区分设财务办公室,并通过学校财务内部网络进行集中核算。由于校区比较分散,会计监督职能出现弱化现象,一些教职工趁机钻空子,分散报销一些违规费用,财务难以实现事前、事中控制。三是近年来大量的定额假票流入市场,我校也深受其害,2007年对在本市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定额发票且金额在100元以上的(含100元),通过地税网进行了抽查,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虽然事后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防不胜防。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在对这些真实的经济业务所取得的不真实、不合法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审核、监督感到棘手。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的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一些高校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保证;是改善高校综合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同时也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防范错弊,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协调。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一)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1.确定基本思路

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为会计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料和条件的各项基本工作,它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不能仅依靠财政部门以及高校财会部门的力量,要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综合治理,从上到下采取有力措施。

2.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各级财政部门是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机关。各级财政部门要按《会计法》行使管理会计职能,将分散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规章制度统一起来,规范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差的高校要给予限期整顿,过期不改者在发放会计证、评聘技术职称方面予以相应的制裁,同时对会计基础工作健全的高校及先进个人给予表彰。(2)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是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机关。各教育主管部门应负责制订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考核实施规划,努力使所属高校达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3)各高校领导人是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领导人必须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和重视会计工作,组织领导财会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信息的失真要承担责任,对违法乱纪的典型人物要严肃处理。

(二)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来越严,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我国现行高校应加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化;应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多项内容,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多项内容包括:会计专业理论及发展趋势,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学界的最新成果,会计电算化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是指:财务人员除应具备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还应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相互沟通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

(三)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监督作用

针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薄弱点,高校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有效的会计监督,达到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将过去的事后制止转变为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的控制。在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监督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实践证明,要使高校会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必须坚持以《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和发展出发,不断规范高校的会计基础工作。高校只有把会计基础工作做好,各项管理制度、办法、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也才能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篇10

切实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郑政文〔〕194号)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平安管理员在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生产作业现场平安管理,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现结合惠济区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1.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建设平安惠济的重要内容,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区的平安生产工作必需紧紧围绕并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认真贯彻市政府、区政府建设平安惠济的战略安排,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据统计,2.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应对平安生产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是平安生产的责任主体。90%以上的生产平安事故,都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有直接关系。乡村社区经营单位集中,商贸服务活跃,人财物集聚度大、流动性强、成分复杂,事故灾害发生频率高、蔓延快、危害大。农村生产、生活和涉及农民工的平安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施工等行业中,农民工已经占从业人员的近90%事故伤亡人员的90%以上。严峻的平安生产形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必需牢固树立平安发展的理念,3.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是平安生产的监管主体。把平安生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完善平安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平安生产的长效机制。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平安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要把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二、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配备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单位应当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4.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依法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依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比例配备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依照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具有平安生产管理能力的人员进行平安生产管理。

平安生产会议制度,5.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平安生产责任制度。平安教育培训制度,平安生产投入保证制度,平安检查制度,危险作业平安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报告、登记、监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演讲、整改制度,平安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劳动防护用品购买、配备、使用制度,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平安生产奖惩制度等各环节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平安责任目标管理、全方位预防事故。

建立健全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度;加强主要负责人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的平安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6.加强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平安培训规定》将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本岗位平安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需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平安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平安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需经过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平安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平安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接受专门的平安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做到平安生产资金专储、专管、专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依照省市规定的规范足额提取、存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费用。同时,7.保证平安生产资金及时有效投入。生产经营单位要确保本单位平安生产资金投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还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高危行业雇主责任平安实施方法(试行)及时投保符合要求的雇主责任安全。另外,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参与工伤社会安全,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平安费;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范或者行业规范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依照规定佩戴、使用。

建立平安监督员队伍。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平安检查力度,8.加强平安生产现场管理。指派专职平安管理员负责生产作业现场的平安监护、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要聘任平安监督员,每个班组、区队、车间至少配备一名,负责本单位平安生产作业现场的平安管理。要明确平安监督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给予其每月150元的岗位津贴,岗位津贴从本单位平安费用中列支。

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9.生产经营单位聘任的平安监督员必需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熟悉班组、区队、工段、车间生产过程、工作环境及主要装备设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能胜任平安监督工作。

职工民主推荐。生产经营单位要为平安监督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10.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监督员的聘任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组织。为其发挥监督职责发明必要条件。

(二)乡村社区和农村平安监管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要定期研究、分析、布置和检查本辖区平安工作,11.加强平安生产基层领导机构建设。各镇办平安生产领导机构。与社区、行政村、辖区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平安生产目标保证书,落实平安生产责任。

负责本辖区的平安管理工作,12.加强社区(行政村)平安管理队伍建设。各社区(行政村)要根据平安管理任务明确12名专职或兼职平安管理员。要明确平安管理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给予其每月300元的工作补贴,补贴经费由各单位统筹安排解决。

具有3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13.社区(行政村)平安管理员应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年龄在50岁以下,熟悉本社区(行政村)基本情况,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能胜任平安管理工作。对不胜任平安管理工作的平安管理员,应予以辞退。

制定平安生产管理责任制、平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平安检查制度、平安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演讲整改制度、社区(行政村)平安公约、公共平安规则、企业平安生产管理制度,14.社区(行政村)要建立平安规范。规范基层平安工作。

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15.要全面掌握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将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平安隐患分布情况制作开诚、精确的社区平安管理网络图。

普及平安知识。搞好“平安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16.要组织开展全民平安宣传。做好平安进企业、平安进校园、平安进村庄、平安进社区、平安进楼院、平安进家庭的六进”活动。要有平安宣传教育活动场地及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宣传用品。

增强其责任意识,17.要加强基层平安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平安管理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与平安初训和复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平安教育培训制度,18.加强对农民工的平安监管。把农民工平安管理纳入基层平安管理体系之中。

根据平安状况的不同对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日常检查、重点检查和有效监控。贯彻落实《市生产平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自身解决不了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演讲。本辖区发生的事故,19.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平安生产检查。要及时向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演讲。

三、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把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加强对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平安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提高对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纳入平安建设布局,列入平安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统筹安排乡村社区和农村平安基础设施建设。各镇办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平安生产专项资金,21.加大政府对乡村社区和农村平安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镇办及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对乡村社区和行政村平安工作的支持力度。用于社区和农村平安管理支出、重大公共平安隐患治理、公共平安基础设施建设、平安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平安奖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