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孩子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孩子的教育

篇1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篇2

两天前在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特大地震,据今天08:43香港文汇报报道的不完全统计:这场地震已造成死亡:760人失踪:243人受伤:11,477人(重伤11,74人)等损失,虽然相对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小一些,但带给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的痛苦是一样深重的。

在汶川地震中媒体报道了很多感人的教师事迹让我们深受教育,此次玉树地震又涌现了感人的一幕:“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数十名教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截至14日21时,共有61名孩子被从废墟中挖出,其中34人死亡。据校长尼玛江才粗略估计,还有200余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下面。……地震中,三完小一名老师在路边被压死了,另有几名老师被压断了腿。据副校长文明讲,几名教师亲属遭遇不幸,但教师们第一时间抢救学生,包括他本人在内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我做小学生时就听到的对教师的形容,这个职业如此神圣,很多人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随着成长的脚步,夹杂着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理想,或者现在的孩子知道老师又累又穷,干脆选择做CEO作为自己将来的理想。因为自己对教育的痴迷,我仍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如今我已经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我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感艰巨但也很无奈。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不仅仅是上了多少节优质课,多少篇论文获奖被发表,多少次被评为优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充要条件是能进行爱的教育,即教师用自己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学会去爱,并且师生共同延伸爱的教育,把对对生命、同伴、长辈、知识、真理……的爱融入血液,成为我们终身的行为准则之一!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就没有教育。

当我昨天读到这篇新闻的时候,心灵被震撼了,对这些同行战友爱的教育深深敬佩,对教育的真谛和师者的定义默默思索。身为灾民的玉树教师在地震中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刨开废墟挖出死伤学生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在眼前重现,我在V群里喊周末要去玉树,我失去了理智!电视人宏亮大哥的信息再次提醒我不要给灾区添乱,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吗?我该如何减轻这些令人尊敬的师者失去爱生的痛苦呢?面对天灾,神圣的师者是如此无奈!我们今天遇到如此多的灾难真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规律吗?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那一刻起,自然的规律已经因为我们而改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伴随着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太空污染的泛滥……这些在自然灾害中逝去的生命归根结底是在为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而买单!那么,造成这场场悲剧的原因,最终就是教育的缺失!是爱的缺失,没有爱的教育下的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买单中……

篇3

[关键词]农村学生家长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02

农村学生家庭亲子学习共同体指的是农村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家长把自己定义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注重对孩子的言行、思想加以教育,在行为上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力求做孩子思想行为上的好榜样。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把自己纳入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孩子一同面对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切困难,给他们应有的帮助,始终和孩子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一、当前农村初中家庭的教育现状

假如说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那学生的人格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家庭中长辈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长辈们的行为意志会对学生造成不同层面的影响。如:父母在生活中坚强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会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反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当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处于缺位的状态,没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没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共同体。

二、当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意识不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农村家长没能意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往往对孩子疏于管教。很多农村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只要交由学校管教就行,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有的家长却没能扮演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角色。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如何做,怎样做个有用的人,自己的言行却和教育孩子的语言相反,孩子会学着父母的言行行事,父母的身教要比言教更有用。

2.管教方式不当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简单粗暴,二是过于溺爱。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过于粗暴的管教方式容易让学生行为失衡,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假如家长用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可能在家长的面前很听话,很乖,但是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则完全是不同的表现。家长对孩子粗暴的管教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对同学和身边的人实施暴力。而过于溺爱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认识不到对错,往往为所欲为,行为容易出轨。

三、农村学生家庭亲子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1.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

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孩子的教育由学校和家庭共同组成。家庭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更是学生行为、意识习得的地方。家长不仅要对孩子进行言教,更要注重对孩子的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为人的准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作为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意识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和意识,还是孩子学习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2.对孩子施与正确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避免采用暴力的方式和过于溺爱的方式。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应该怎样爱,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值得所有家长共同探讨。对孩子实行暴力和让孩子为所欲为都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改变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在和孩子相处中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对孩子说他(她)这样做不对,这种不好的行为会导致的后果。然后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希望孩子今后怎么做。

3.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篇4

[关键词]初中生 早恋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呈现出早熟的趋势,一些初中生会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不断加强,随之对异性产生爱恋,并相互吐露心声,致使初中生早恋现象频频发生。初中生能不能谈恋爱,称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中学生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心任务是学习,早恋是不应提倡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早恋的产生是寻找爱、归属及尊重的需要,是无法禁止的,主张正确地引导早恋。笔者认为,初中生是学知识、学智慧、学做人的时期,主要精力是学习,如果有早恋现象出现,初中生很容易由于自控能力不足而严重影响学习,教师与家长不能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对早恋的孩子,家长与学校不应粗涉,而是予以疏导和教育。因此,对于初中生早恋,家长与学校必须给与重视,正确引导,使初中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早恋的类型

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早恋的划分标准不同,早恋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按年龄发展划分,早恋可分为模仿性早恋、自然纯真型、天真钟情型等;按行为表现划分,早恋有冲动型、浪漫炫耀型、叛逆逆反型。所以,针对早恋的不同类型,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初中生早恋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念的转变,初中生早恋的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与学生自身、学校的引导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个体生理心理因素

一方面早恋是初中生在许多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发生的,许多个人因素都会造成早恋情况的发生。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信心,这些精力与兴趣不合理的转移就可能发生早恋;而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容易成为别人追求的目标,如果忍受不住诱惑,容易产生早恋。另一方面初中生早恋的基础原因还与生理成熟、性心理过早的发育有很大关系。科技的发展等诸方面都促使中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渐提前。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当代学生平均14、15岁便产生了性心理活动,容易产生性冲动,如果在外界不良诱因刺激下,很容易产生早恋。

(二)特殊家庭环境的不良熏染

初中生早恋同时也深受家庭环境的感染。比如父母离异、父母早亡或家长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一些家庭人员起不到很好的榜样作用,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或者家庭人员有性犯罪行为,道德堕落;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对孩子缺乏关心与教育,都会成为诱发初中生产生早恋的因素。

(三)学校缺乏对学生早恋的教育和引导

作为学校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前提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可如今学校总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下,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发泄自己的情绪,整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课外活动又缺乏,跟教师沟通少,这些都是产生早恋的原因。

(四)大众传媒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初中生早恋心理同样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媒体等不良信息的传达成为早恋的社会原因之一。大众传媒的发展,导致性自由逐渐根深蒂固在人们的心中。一些报刊,媒体等为了扩大影响力,传播一些不良信息。有许多学校又忽视对学生的性教育,多数家长也羞于与子女沟通关于性的话题,所以使初中生产生早恋的愿望。

三、初中生早恋的应对措施

对于中学时期的早恋,家长、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要坚持梳理、引导,但不要围追堵截,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督促

初中生要培养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要拥有丰富的人生,就要勤奋学习,生活中要学会乐于助人,学习中与同学共同成长,家庭里要尊老爱幼。初中生要认识到,自己经济上尚未独立,主要依赖父母或他人,恋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心理上尚未成熟,易冲动,注意力易转移,容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来。所以,这时期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

(二)家长应充分尊重和关爱子女,加强沟通

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沟通,况且每一个早恋的初中生,都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不要粗暴的对待。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才能对症下药,总结教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要引导孩子阅读欣赏健康的有益的书籍,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帮助孩子净化心灵。同时培养孩子自信、阳光的个性,让孩子从健康的书籍中学习一些人生哲理。通过一些名言名句来激励孩子为追寻人生理想而奋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

(三)加强学校对教育的引导,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情操

首先,老师要向孩子传播一些正确的知识,引荐孩子看健康向上的书籍。其次,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以德育常规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有责任培养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一个具有道德意志力的人,才有较好的自控力,才能更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最后,老师应当通过道德榜样学习,不断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因此,加强初中生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纯洁的友谊还是存在的,友谊比恋爱更长久,回忆会更美好。

(四)优化社会环境,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社会应该创造和谐的环境,弘扬社会正风气。我们当今社会的文化宣传一定要从增长孩子的知识、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精神面貌等目标出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不要让那些冰冷无情的游戏、不健康、不雅观的报刊杂志侵入孩子的心扉。政府也要做好调节,营造乐观向上、助人为乐、奉献社会、遵纪守法等良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风气,要让学生的发展有榜样可以学习,强化初中生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中生自身的认知能力、父母的立场、教师的态度以及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会对初中生的早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们,身体迅速生长以及各方面的因素,早恋的出现也很正常。在早恋现象发生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对初中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才能有效消除早恋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曹慧巧.浅谈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应对措施[J].教育革新,2009(09).

篇5

关键词:初中教学;人文关怀;学生管理;人格

一、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是形成完整人格的必需元素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具有完整和独立人格的人,家长、社会乃至老师承担着巨大责任。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像住在温室里一样,见不得任何风雨,受不了任何挫折,父母也过度地溺爱孩子,然而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意志薄弱,自我、任性又自大,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疯狂、不计后果的行为。为了不让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家长、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培养形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贡献,更是对孩子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贡献。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开心、最幸福的事,会让家庭更加美满。对于社会来说,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塑造一个个栋梁之才的良好开端。

2.培养一个健康乐观的初中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师,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性格养成、人生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人类的文化传承就是在这样一代一代的教育中延续下去的。所以,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名教师缺失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那么在教育的工作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观和性格养成。

二、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分析

初中教学中,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在如今的社会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1)出现这种现象,与老师的个人素质和性格分不开。对于广大的人民教师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方法,对于有部分教师,只注重于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部分人民教师在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这种原因造成的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是最广泛存在的。(2)学校的原因,与教师的原因类似,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种原因所造成的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而且,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后果也比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后果要严重。(3)社会上存在的过度依赖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的标准的不正风气,也是造成初中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的重要原因。社会中这股风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评判标准,从而影响到家长,家长又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老师的标准,而忽略老师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所做出的努力。然后一环一环地又影响到学校,再反馈到社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初中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初中管理中对加强人文关怀的对策

加强初中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1)对于学校的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政策,学校的政策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按照学校的政策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所以学校的教学政策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单一地偏向学生的成绩,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注重学校层面的人文关怀。(2)要从教师的个人观念和素质中,加强人文关怀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一线,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要让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摒弃成绩是最主要的目标的不正确的观念,让教师认识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加强初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3)学校应组织家长会,仔细而耐心地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改变固有成绩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学校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初中教学管理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原因复杂,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雅.拉萨初中英语教学的人文精神研究[D].大学,2015.

篇6

案例中的孩子不懂得对父母的感恩,在他的眼里,父母的辛劳都是应该的。笔者2011年曾对任教的初三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认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操劳的”竟占六成。这说明,在目前的中学生中,感恩意识还相当欠缺。

一、 初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感恩意识不强,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初中生的感恩意识竟成了他们身上的稀缺资源。

首先,家庭的溺爱使孩子过于娇气。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家庭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们自己再苦也不肯苦孩子,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渐渐培养了孩子的自私意识,很多孩子做事很少考虑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其次,学校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少开展感恩一类的教育。而有的学校虽说重视了,也举行了专家讲座、励志报告会、主题班会和国旗下讲话等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但这些学校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没有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没有专业的师资保证。同时,受到经费和活动场地等限制,感恩教育活动往往是走过场,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短暂的。

再次,社会环境对初中生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盲目攀比,追求享受,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负面宣传和不实炒作,使部分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初中生中潜滋暗长。加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初中生没有经历艰苦生活环境,缺乏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体验,体会不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知恩从何处来。

二、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有益探索

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性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成员,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特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必要的支持,开展感恩教育的专题研究,让感恩教育之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绽放。

1.认真梳理教材,整合教材中感恩教育资源

感恩教育的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各年级教材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教师可以围绕感恩他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和感恩自然等主题,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归纳整合,确定几个教育专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编制校本教材。再对每个主题进行细化,例如感恩他人包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上曾经帮助我们的人,等等,让学生学会全面感恩。

2.利用传统节假日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更是有着丰富的感恩文化元素和感人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展示各个传统节假日的来历、节日习俗等,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基层参与劳动,体验生活,培养感恩意识。比如,农忙时节,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忙,体验农民收获粮食的艰辛,体会“谁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培养学生爱惜粮食、感恩农民的意识。

4.利用时事热点进行感恩教育

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命教育;策略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风暴期。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心里充满矛盾,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很遗憾,在他们身上往往会发生一些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未能处理好矛盾。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一、学生轻生悲剧的原因解析

首先,在有关学生自杀的报道中,导致学生自杀或相约自杀的主要内因是:未成年人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处于自我认知不稳定阶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这些心理矛盾让他们苦闷,而他们不知道如何认识处理,加上情绪丰富而强烈,不稳定,容易冲动走极端,意志不坚强,性格懦弱等,诸多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些幼小脆弱的心灵就无法承载起生命之重负,以至于生命之花凋谢。

其次,有关学生自杀的最常见外因是:家长打骂,教育方式失当;父母在外打工,关心不够等。这些消极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孩子选择自杀以“解脱”,这应该引起家庭反思。

第三,当下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众多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作业做不完,被老师批评、体罚,学校处分,甚至感情问题处理不当,这些都有可能诱发学生自杀。这一方面显示部分教师教学行为失当,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学校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抓住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主阵地,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导工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深化实施生命教育。

因为学习压力大给学生带来受不了的压力而走向极端、走向自绝,这是相当可怕的,需要教师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会疏导。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开发。

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使“关爱学生”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使他们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请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活着是一种幸福!

我国当前的生命教育主题教学需要提升,教师要面对现实,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健全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不能让血淋淋的学生自杀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利用家长会等家校合作平台对家长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帮助家长教育孩子。

利用家长会、校信通这一平台,宣讲生命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升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技能。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如要求排名靠前,考上重点中学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并给他们施压,生怕他们失去竞争力而失去未来。要使家长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总有差距,不是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可以排名前列。孩子选择轻生多半是由于平时受到的各方面压力大于他的负荷,所以家长一定要调整心态,放弃过高期待,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篇8

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时代的变迁在青少年这一代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烙印。留守学生在一些地方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也值得广大教育者和家长深思。

一、信仰的迷乱与缺失

留守初中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享受着丰富的家庭物质条件,感受到的是优越的社会环境,但他们缺少了劳动,缺少了艰苦的磨炼,在他们当中许多人也缺少了正确、科学、高尚信仰的支持,存在着信仰的迷乱与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的多元化。调查显示,他们的信仰选择,既有高尚的信仰,又有低俗的信仰,既有科学的信仰,又有非科学的信仰,既有理性信仰,又有非理性信仰等等。

2.信仰的非理性化。非理性主义对留守初中生的影响虽不大,但还是存在的。在他们的信仰世界里,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迷信、盲从、盲目信仰的倾向,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不会加以理性思考,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信仰的非科学化。部分初中生对激烈的升学竞争难以适应,因而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厌学,转而向神灵求庇护,使神秘主义和有神论在他们心中蔓延,他们对星相学、预测学很有兴趣,荒废了学业。

4.信仰的世俗化。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有些教师思想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甚至有个别教师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留守初中生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不愿为伟大理想而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遇危不扶,有难不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功利化的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金钱和利益看得至高无上,高尚信仰趋于淡化。

在有些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境界中,由于没有正确、科学、高尚信仰的支持,使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一些不良影响没有一个强大的对抗精神力量,所以他们很容易被不良影响所感染,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问题,出现了厌学、早恋、网恋等行为问题。

二、理想的迷茫与低俗

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按性质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按内容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人应当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初中生理想的迷茫与低俗化很明显。

在对留守初中生进行“我的理想”的问卷调查和谈话中,四分之一的学生对理想认识模糊或根本没有理想,他们的理想肤浅,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总说:“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过日子。”“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清楚。”“想这么多干什么,长大再说。”也有许多留守初中生对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的进行了思考,他们好像是通过透视远处父母的所作所为,懂得了生活的艰苦和人生的不容易,这些人比非留守初中生更早、更多、更踏实地思考未来,但他们常常很苦恼,不知将来做什么好,自己没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清晰的答案,心理很是迷茫,如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的父母都在远处打工,有的挣钱多有的挣钱少,我不知道我会成为他们的哪一种,难道象他们那样一辈子都去打工吗?不去又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生活消极,学习没有动力。”约五分之一的留守初中生存在理想迷茫的苦恼。

留守初中生理想的低俗化很明显。留守初中生中狂热的追星族很普遍,他们对于明星的身价百倍,日进斗金,所到之处灯光、闪光灯、狂热fans的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非常崇拜,这表象辉煌的一切无不深深吸引着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他们眼里,处于人们视线金字塔尖的明星几乎成了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社会的熏陶,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在大多数留守初中生认为拥有财富和权力就是意味着拥有了一切,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成功人士驾乘名车,出入豪宅,在留守初中生的眼中充满了无比的诱惑,虽然机会和风险双生双栖,盈亏都由自己承担,但是,他们则更容易被繁华的表象所吸引,他们的注意点更侧重于物质的追求与享受。

理想是中学生腾飞的翅膀。一名胸怀远大理想的中学生,他一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的生活一定非常充实,他会按照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没有理想,就没有行动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留守初中生中理想的迷茫与低俗化,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缺少推动的原动力,即使有外部力量推动,他们的学习也缺少坚强和长久的努力,如果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有一些困难,逃避的思想便很容易产生,也很容易产生厌学、逃学、上网、早恋的行为了。

人生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日常事务,衣食住行、各种应酬等;第二个层次是事业,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业;第三个层次是审美,也可以说是思想和认识的境界;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级,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人的精神内核。一个人如果缺少信仰和理想,就只能在第一个层次中生活,他的精神内核就得不到补充和发展,他就处于不思进取的停滞状态。

三、亲情关怀的缺少

亲情是指亲人之间的感情。亲情是人世间最真至纯的情感,它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激发进取,因此,亲情是教育最好的源泉和支持,亲情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生活有着丰富的滋润和营养作用。亲情教育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取代的,孩子渴望亲情,也最需要亲情的温暖。但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刚好是最缺少的,也是最不能得到满足的,也是他们感到最委屈的地方。在对留守孩子“什么是家”的调查中,回答最多的是“父母就是家”,即使家里建有很好的房子,大部分的留守孩子还是认为父母才是家。可见,父母是孩子最无私的帮助和依靠,父母的亲情关怀是最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留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陪伴,缺少父母温馨的亲情关怀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不足。留守孩子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亲情关怀缺少有关。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就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就可能会致使有些留守学生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教师同学甚至亲人生了隔膜感。 转贴于

四、父母教育的失当

家长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家一次、二次,在家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不在家时,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同意干什么,使一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如有父母认为“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学校缺少配合,他们工作地点经常变更,居无定所,学校、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困难,不要说平时,就是遇上急事,也往往是束手无策。有的打工家长,思想狭窄,教育水平低下,只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在外务工供养孩子生活、学习很不容易,对孩子一味地强调考试分数,即使孩子考了99分,也还是不行的,要求高,加大了留守孩子的心理压力。

五、隔代教育能力不足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大多是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隔代管教、监护工作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溺爱,一是粗放管教。爷爷、奶奶年纪大,孙辈是个宝,小孩要钱给钱,要吃给吃,对小辈往往过于溺爱放纵,对小孩的一些不合理愿意、行为不加予反对、否定、约束,使失去约束的留守孩子特别顽皮任性。有一些老人,一生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长大成人,现在他们又要照看孙子、孙女,身心已经疲惫,能力已经不足,因此,他们对留守孩子只能是粗放管教,教育方法简单,每天上学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这样就使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约束、引导处于一种松懈状态,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六、管教出现真空地带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隔代教育往往又力不从心,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又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造成了留守孩子在校有教师管,在家少人管、节假日无人管的恶性循环,出现了管教上的真空地带。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他们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在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失去了约束和引导,随意、散慢、任性得以助长。

七、学校教育的不足

一是以往学校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对策。二是学校管理留守孩子力不从心,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造成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及时发现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

八、社会环境的影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等各种消极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赌博、贪污、暴富等各种社会弊端的存在以及生存空间的制约等等,使有的留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利己,不讲社会责任,只讲自由,不讲纪律;有的心理素质较差,意志薄弱,对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战胜挫折缺乏勇气;有的不爱劳动,传统美德水准下降,是非观念不强,个别甚至出现偷盗、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留守初中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所难免,但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能解开他们的心结,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和呵护。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的几点建议[EB/OL].

hefei.gov.cn/n1105/n32932/n193134/n193510/16117188.html

篇9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对策 研究 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许多农民开始进城打工或者到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寻求新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条件,许多农村父母一方或双方纷纷离开农村进城打工,而他们的子女因为学习不得不留在农村,这就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的现象。由于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教导,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他们的性格、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解决初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1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照顾的,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监护人疏于对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管理,没有及时督促他们学习,再加上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经常出现不及时完成作业或者做作业不认真的现象,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相比于非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家庭教育,学习成绩平平,辍学率高。

1.2初中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问题严重。

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与关爱,许多初中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不能与父母及时、充分地沟通,留守儿童的一些想法很难充分表达,并且在与同龄人交流、沟通时,由于一些原因,他们的想法不能及时疏导,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因此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其次,留守儿童都面临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的问题,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与肯定,这就使留守儿童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性格冷漠,有的留守儿童还缺乏自信;最后,由于一些外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只体现在金钱方面,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的生活费充足,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而与孩子缺少沟通,这就导致留守儿童自私任性、叛逆冲动。

1.3初中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安全意识差。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吃住问题,而疏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这就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几乎不受任何约束。在初中时期,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很容易受到一些新鲜事物的诱惑,如果不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他们很可能会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例如逃学、打架斗殴,甚至吸毒、赌博等。此外,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对一些危险事物认识不多,因此对身边的不利因素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使他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2.解决初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2.1政府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农村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解决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除了加大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外,还应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净化初中留守儿童的生长环境,使他们不受网吧、游戏厅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让他们专心在学校学习,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出现。

2.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因此,为解决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应担起大部分重担,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懂得利用社会力量,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建立起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次,学校在教会留守儿童知识的同时,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分辨事物的好坏。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满足他们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最后,学校在开学初对留守儿童家庭住址、学习情况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建立相关档案,时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以便于对每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解决。此外,学校还应通过各种方法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并及时对其进行夸奖与鼓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2.3社会各界帮助家长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

篇10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家庭要支持学校的工作,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老师的课堂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合作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初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合作提出建议和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家长;合作;探讨

引言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的两个基本保障。家庭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榜样。学校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给他们教授知识。要想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只有将家庭和学校有效的结合起来,相互合作,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一、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价值

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开始,在这个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在家里,家长能够很好地教导孩子;在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塑造的更加的优秀,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明白是非,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人。这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

初中阶段是每个学生性格、人格逐渐成型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脱离父母的监管,渴望做一个成年人。但是大多数的初中生并不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做,他们没有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与义务的心理准备。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和班主任有效地沟通,帮助学生在这个时期养成健全的人格。家长与老师的合作形式就是相互反映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在良好的沟通下,针对学生遇到的情况制定有效地解决方案。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二)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重这些方面的教学工作。初中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而是符合时展的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家长要改变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维,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

(三)强化初中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叛逆的现象。这时家长不能和孩子硬碰硬,要想办法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还要及时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反映学生出现的情况。老师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他们养成优秀的品德。初中生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通过家长与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给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促使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好少年。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不断增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学会怎样做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二、加强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措施

(一)班主任要与家长进行平等交流

家长在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时,要平等的交流,这样班主任与家长才能良好的合作。双方在沟通时,要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做到有效的交流沟通,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现中,有的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显得唯唯诺诺,不能平等的进行沟通。这样的做法不利于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对孩子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提高家长的参与热情

要想班主任和家长良好的合作,还要提高家长的参与热情。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自己就不用再操心,这种想法导致家长与班主任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出现脱节现象,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当学生成绩出现下滑现象之后,要从家长和学校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家长不能只责怪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当,还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是否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家长就要提高自己参与教学的热情,积极和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和班主任老师一起促进孩子的学习。家长还要支持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班主任应该营造合作的氛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占主导地位。要想做到家长与老师积极合作,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家长在合作的氛围中明白与老师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班主任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应当保持诚恳的态度,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了相同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家庭要支持学校的工作,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开始,在这个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塑造的更加的优秀,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明白是非,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人。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给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促使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好少年。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不断增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教育他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学会怎样做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加强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是促进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克琳.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师,2014,(18):21-22.

[2]黄宣燕.浅谈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3(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