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篇1

关键词;经济技术;工会;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思想认识的创新

开展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参与企业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放到战略高度的层面去认识和思考。

1、着眼于又好又快目标,抓好工会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其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整个大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工会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精心组织、周密推进。

2、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抓好工会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工会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组织引导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为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是工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3、着眼于企业稳定发展,抓好工会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如果企业的发展持续受到冲击,企业就会陷入停业境地,职工就要失去生存的依托,就要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从这一方面认识,就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来开展以提高工作效率、节能降耗、提高科技服务含量等解决企业难点、热点问题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二、载体途径的创新

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有多种载体和途径,但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吸引职工群众参与的目标,企业工会应根据发展实际,以创新的意识进一步探索新的载体和途径。

1、“套餐式”活动载体

工会经济技术创新,对每一位企业的职工来说,由于岗位不同、技能不同、关注程度不同、认知度不同、可比度不同等因素,组织单项的活动,职工的参与率较低。因此,工会在组织活动时,必须从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的参与率来设计方案,既要有提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等项目,又要有技术项目攻关、操作流程改进等内容。这样,职工的选择参与余地增大,参与的积极性与参与率就会提高。

2、“联动式”活动载体

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但如果拓展思路,与提高职工技能联动起来,就可获得双丰收。工会在组织活动时,将小改革、小创造、小发明等,作为一个项目,组成一个小组、一个实验团队,在解决问题中,着重引导职工学习相关生产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使职工的知识面拓宽,技能提高。

3、“育才式”活动载体

从培育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职工队伍出发,在开展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把职工素质工程、“双培”建设纳入其中,就能有效地培育一支素质高的职工队伍,走出一条在“在活动中育才,在育才中活动”、“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新路子。具体如何操作,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推出一个有效平台,在推进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培养一批一岗多能的“骨干”,既使职工的岗位技能增加,竞争技能提高,又使企业储备一批技术岗位人才。

4、“多层次”活动载体

目前,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参与者基本上以生产一线职工为主,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等职工游离在活动之外。针对这一现状,工会在开展活动时,要花力气制订细化的、不同参与对象、内容、要求的活动方案。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聚集职工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群众性”的目标。

5、“完善式”活动载体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工会必须建立一个专家委员会,作为完善职工合理化建议的智囊团,对职工提出众多的简单的建议或原始的设想,只要有采纳价值的,就组织专家委员会人员进行论证、完善,使一个简单的但有价值的建议等,不致因为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而放弃,而是经过专家进一步完善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创造价值。这样,既使“金点子”产生经济效益,又激励职工更加热情参与的积极性。

6、“自主式”活动载体

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工会应鼓励职工自主实践技术攻关项目、自己选择志同道合者组成攻关团队,对某一个技术问题进行群策群力的攻克。一个攻关团队成员都比较投缘,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来说就比较高,对于攻关解决难题十分有利。工会要做有心人,善于穿针引线,给予多方面的有力支持,使职工群众的创新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激励机制的创新

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发职工创造力,增强企业创新力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尤其要把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认真抓好抓实。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

1、完善激励制度

为确保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开展,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必须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及时性”和“广泛性”。及时性,即对于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小改革、小改进、小创造等成果,要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实施、奖励,乃至随时评审、实施、奖励,鼓舞职工的创新士气 ;广泛性,即对职工所提合理化建议未采纳但有建设性的建议,以及参与活动的职工,给予不同程度的特别奖励,鼓励广大职工开动脑筋,围绕企业经济工作献计献策。

2、积极宣传引导

开展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宣传引导职工。既要宣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刻认识,又要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新优秀职工典型,以身边创新典型引导职工群众学、赶、超。此外,还可以将喜报隆重地送到创新优秀职工家中,在社会上宣传创新优秀典型,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的行动,凝聚起企业创新工作的力量。

3、展示成果褒奖

对于职工的创新成果要给予必要的“张扬”。当活动达到一个阶段时,将创新成果在企业的食堂、职工俱乐部、展示厅等场所进行展示,既鼓励其他职工积极参与,又使取得创新活动成果的职工增加自豪感,从而使活动更具吸引力。

4、积分惠及职工

制订专门针对在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作出优秀成绩的职工积分式激励制度。凡在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的职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分值,积累一定分值后,相应得到企业内部的技术津贴、技术等级晋升、职称晋升、增加工资、授予年度先进职工称号等实质性激励。以此在职工中形成学绝技、练绝活、善于创新、勇于突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发展。

篇2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大赛、组织绝技绝活展示、组织劳动竞赛、组建经济技术创新小组,组织QC质量改进小组等形式;也可以通过普及应用先进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现代高知识、高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等形式。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把握好原则,加强领导,找准切入点,建立激励及相关制度,健全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应把握好活动的基本原则

企业是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投入获取利润来维持企业生存,并获取更大发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从实际出发,突出创新,注重实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把直接利益和长远效益结合起来。重视在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配套、新产品开发、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相关创新工作。既要重视调动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又要注重发挥好科技、管理人员等广大人员的聪明才智;既要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动员和实施,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方法,促进活动成果深化运用。

二、应建立适宜的制度和规范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制度和规范,是保证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的主要依据。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制度应包括活动应达到的目标、组织活动的相关条件、检查考评、指标统计、总结奖励、创新成果征集及等相关内容。有了相应的制度,就有了行动的规范,就便于引导员工发现设计、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好方法、好技术等,也便于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查,并有利于在竞赛结束后按规定对竞赛活动进行总结,以达到活动的深入、提升和推广,使活动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XX公司制定《项目管理办法》,针对新产品开发奖、产品改进奖、工艺改进奖、工作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及其它类奖励,从项目的立项申报、验收、评比、奖励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对重大项目采取分阶段实施、分阶段验收、分阶段兑现奖励的办法,避免了重大项目由于项目任务艰巨、时间跨度长而造成创新活动立项意愿的降低。一年内实现了新产品开发奖26项、产品改进奖3项、工艺改进奖5项、工作进步奖10项、合理化建议奖20项及其它类奖励1项,制度规范后的创新项目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三、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准活动的切入点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把增强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生产配套能力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和提高企业利润等问题作为重点,围绕技术、管理、生产和服务进行创新。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环节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使活动在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环节上发挥作用。既要抓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制定的目标要求,发动和组织员工确保目标的实现;又要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员工开展以节能降耗增效益、技术创新谋发展、管理服务上台阶等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特别要针对薄弱点,发动员工结合本岗位工作实际,查漏洞、找不足,针对存在的薄弱方面,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完善企业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

四、要利用团队创新优势,提高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力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依靠和团结企业广大员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最少量的成本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一个人的智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不仅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队伍,更应该包括广大群众在本职岗位上所进行的改进革新。由于受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的影响,广大员工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是层次不齐的,企业在大力提高广大员工的学习能力,使员工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的基础上,要发挥好有知识、懂管理、会创造的管理和技能人才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领头作用,让部分人在传授创新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师带徒、现场传授技能、团队选题攻关等作用。XX公司生产制造部门在历年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中,从企业实际出发,以一线技术工人为创新主体,注重发挥好团队创新的优势,部门员工全员参与,取得显著成效。竞赛活动当月完成指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5.8%。员工参与改革创新和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党员、积极分子参与率达100%,共收到合理化建议9项,工艺改进创新项目18项,管理和党建创新各1项,其中多项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在QC小组活动中,也很好的发挥了团队的优势,参与人员均达10人以上,申报立项的多项 QC小组获得奖励。

五、应建立长远的竞赛激励机制,促进活动效力进一步深化

篇3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时间

自活动方案下发之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

三、活动范围

工区全体职工

四、活动内容

1、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

1)工区定于6月26日召开“庆七一、讲安全”系列趣味活动。本次活动,将分为知识问答和技能比赛两大部分。

2)开展220KV抢修塔组立技能竞赛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工区将针对汛期和雷雨季节的特点,加强对抢修塔等抢修物资的管理和应用。提高一线职工的抢修经验,为竞赛活动做好各项准备。

2、紧密围绕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子活动:

1)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

2)组织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

3)组织开展向农民工合同工送安全文化活动;

4)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活动;

5)举办一期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培训班。

3、组织开展安全示范岗活动。本活动以工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班组为单位进行,通过悬挂示范岗标志牌、制定示范岗活动方案等为内容,大力开展安全示范岗活动;

4、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活动。

(1)开展致职工家属一封信活动。工区工会将开展致职工家属一封家书活动。以建设和谐家庭,共建平安工区为主题,不断深化职工家属的安全意识,做好职工的坚强后盾,为工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完成共同努力;

(2)建立工会主席信箱。工区工会将建立工会主席信箱(通过设立网络邮箱的方式进行)及时了解职工家属在思想上、生活上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和答复。

5、积极开展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依照公司工会要求,严格按照《工区安全生产绩率考核办法》和标准化作业等相关要求,在全工区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评比活动,将本活动考核到个人,每季度公布个人安全生产综合评分情况,并将班组成员的总分作为班组的安全生产综合评比分数,进行全工区排名。年末将所优秀班组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6、开展公司十佳班组评比活动。工区在《开展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的同时,将对排名首位的班组上报公司公司,参加十佳班组评比活动。

7、积极参加百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积极开展QC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工区工会将印制合理化建议征求卡,及时下发班组,由班长负责收集,并经本活动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8、安全月相关活动。

1、召开《送电工区“安全生产月”暨“庆七一、讲安全趣味活动》。工区将在此次活动期间,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趣味项目的方式,将安全技能知识与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娱乐的形式,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4

一、甄选信息技术内容,拓展幼儿思维方向

利用信息技术便捷高效的特点,面向全体,同时又重视个体差异,以个体带动整体,使评价充分发挥效应,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幼儿思维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活动时,同伴之间不由自主地会进行思维的碰撞、建议的交流、思想的融合,为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可以说幼儿是在不停地与同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如中班美术活动“大小拼贴画”中,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创意美术,放在电脑里进行,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的”是什么色或什么形状的;“中的”和“大的”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幼儿从单一思考到多方面思考,在与同伴的互动从而审视自己的作品,从同伴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便于师幼互动,既提高活动的效率,又使幼儿获取了更多的信息。

二、融合信息化技术,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立体化的形式呈现美术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优美的音响效果,生动直观的动画这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构建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渲染了评价活动的气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到了极好的表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幼儿思想碰撞、想象创造的火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如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奔马图》中,重点为欣赏,操作为辅。徐悲鸿的马是比较写实的,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写生还是很困难的。而本次活动画马是给幼儿一次尝试的机会,为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事先下载好了一些马奔跑的动态图、马蹄声、叫声,还有掌声。展示时我把重点放在了渲染气氛,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他们的作品我拍成了照片放进了课件里,并且配上音效和图片。在活动中他们都被这氛围感染了,非常开心,对活动更加有了兴趣。像这样感受美,同时适当的操作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也给了他们发挥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让思维碰撞出火花

针对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使孩子在短暂的评价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调运用,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幼儿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大班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活动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幼儿在观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视频,孩子们对蝌蚪的变化异常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蝌蚪出生在哪里?它遇到了谁?假如要你来设计一本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你会怎么画?”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创造。看到孩子们非常有想法,我把他们的画装订成册,利用电脑中的视频软件进行展示,请孩子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他们看着自己的画娓娓道来。同时我还提出了:“还有哪些动物和蝌蚪一样,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了是不一样的?”他们非常聪明说到蚕宝宝,我还播放了蚕宝宝变飞蛾的视频,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如大班美术活动《小猫的故事》的创编连环画,幼儿一起讨论故事的情境,构图等,勾起他们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幼儿有意识细致地观察周围社会生活,同时不断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耐心听取同伴的建议,将个人经验提升为集体经验,思维在碰撞中出现了火花,产生了崭新的内容。

四、深化信息技术运用,为创新奠定信心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许多教师在美术评价时,采用的是现场即时评价。教师往往依据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给出评语,重眼前的作品表现,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导致评价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大大降低。

然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我们对作品表现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重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评价,根据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程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对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我选择了创意评价,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进行评价,很好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对一些感悟能力、表现能力都比较强的幼儿则把评价的重心倾向于他的学习结果,通过展示交流来肯定他们的优点,也以此为其他学生树立起榜样,使那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

篇5

在班组建设工作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周全刚厂长对××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年,我们确定了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班组建设、实施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需要全体职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辛勤劳动,需要和目前正在开展的严细管理年活动、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要大力宣传职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创新创效、优化操作的好人好事。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目的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装置的运行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装置的平稳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等。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层次的职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比如:要提高装置的产品质量,就要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加强监控力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组织工艺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要提高装置的开工率,就要组织操作人员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人员对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要提高设备运行平稳率,就要成立特护小组,对于关键设备、大机组的维护要责任到人,让基层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发挥一线操作维护经验多,熟悉设备的长处集思广益,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实效,要重点解决职工身边发生的影响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职工乐于参加;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人都有成就感。对于操作工人,要善于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发挥他们熟悉装置的优势,在他们中间广泛开展小指标竞赛;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要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鼓励他们参与技术改造攻关项目。

篇6

一、认真领会各级工会组织精神,高标准定位

各级工会组织“关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安排意见”下发后,公司工会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确立了三个领先目标:一是在党工共建活动中技术领先;二是在科技兴矿课题攻关上技术领先;三是在爱岗敬业创效益上科技领先。围绕这三个方面,工会出台了《钱家营矿业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创建安排意见》和《钱家营矿业公司“学练比聘”活动实施办法》,从动员和发动职工学技术用技术入手,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细化职工学技术用技术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为此,我们将群众性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摆到了公司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公司工会牵头,制定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办法。针对公司各专业安全、生产和经营实际,搞好活动前的调查摸底,分专业制定了公关课题,并拿到公司党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讨论,进行立项。

2、在奖励政策上,公司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作用考虑,凡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在奖励政策上,除了上级奖励外,公司加大一倍的标准进行奖励,将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

3、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政策导向,制定发展规划和总体部署,强调创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基层单位的落实上。为此,我们积极发动基层工会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创新工作方案,积极发现技术人才,由单一作战,拓展到团队作战,凝集技术尖子们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把生产、安全的难题作为攻坚克难的议题,组织团队攻关,发挥技术优势,将科技兴矿的势头推向高峰。

4、拓宽职工外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的空间,为职工提供学习技术和实施技术创新的空间。

5、会同公司生产技术部等部门专业人员对各单位的技改立项进行审核和评定,用统一的标准制约技术创新工作不流于形式,力求实效。

二、确立中心,重点突破

在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上,我们重点把握让那些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和人才站到引领位置,确立以先模引路的形式,注重技术优势的发挥,首先确定了开拓专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始建了王宝贵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2009年10月,工会创建了以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王宝贵命名的公司第一个机电创新工作室――王宝贵井下机电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有创新团队成员10人,主要从事硬岩巷道进尺机电设备检修急难问题解决、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与创新工作。工作室创建以来,在机电设备性能改进上取得了明显成就,大大提升了公司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迄今,先后完成了26个技术创新项目,这些创新项目在生产实践中的投入与应用,有力推动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程。他们发明了《斜巷绞车松车自动带电连锁装置》成功实现了斜巷运输带电松车,彻底解决了斜巷运输绞车松车速度快、紧急刹车易断绳跑车导致恶性事故发生的难题,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了斜巷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发明了《水幕与喷浆机电气闭锁装置》实现了喷浆机与水幕雾化的闭锁联动,达到了喷浆机喷浆时水幕雾化随即打开,水幕不喷雾喷浆机不喷浆的闭锁效果,解决了多年来喷浆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危及职工身体健康的难题,以上两个项目均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并在煤矿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工会建立素质提升工程管理体系,打造技术兴矿团队。

1、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党委领导、工会实施的原则,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各基层区科也分别建立了由党政工团负责人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本单位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公司自上而下形成了完整的稳步实施、畅顺推进的素质提升工程管理体系。公司工会按照统一安排,组织各种比武、先进操作法以及“五小”创新建议征集、汇总和提炼,使我公司职工提素质活动目标明确,责任清楚,组织到位,有序协调、没有空档,逐步走向了秩序化、规范化。

2、为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我们本着“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以“学、练、比、聘”为载体,全面推开提素质活动。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

首先,开展集中技术培训。公司工会与组织人事部培训中心联合制定了全年培训安排,依托“五大培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28个基层区科30多个工种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

其次,为了给职工学习创造好的条件,给每个基层单位工会投资购买了10种500多册各类技术书籍,建立了职工学习书屋,为职工自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最后,我们采取理论培训与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对照设备、开关、仪器、仪表等进行实物教学。每年,组织实物演练教学24场次,参加人数达近千人次,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

篇7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董华及省属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张百如庄重宣布:2016―2020年全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启动!

董华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指出:“十二五”时期,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发挥各级工会“穿针引线”作用,动员我省百万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以职工技术协作活动为载体,以技能提升活动为抓手,以技能大赛活动为牵引,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广泛开展了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的技术攻关、革新改造、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才艺展示、树先评优、成果展览等系列活动,培养、输送和储备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增效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组织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洪流,为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和投入重点放在企业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构筑创新产业体系。职工是实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主力军。要充分尊重职工首创精神,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活动;注重培育“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以职工的全员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命力在“活动”,凝聚力在“活动”。十三五时期,要在继续抓实技能培训活动的基础上,用活技能竞赛活动这个平台,用好名师带徒活动这个载体,重点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对职工创新能力、技能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用创新的思维提升活动内涵,用改革的理念拓展活动外延,用发展的要求深化活动效果,使我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在推动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中展示作为。

当前,我省正处在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技术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职工人才保障。要广泛开展“首席员工”、“技术带头人”、“金牌工人”等评选活动,打造知识就是“金钥匙”,技术就是“金饭碗”的“金”字理念,倡导职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观念。要构建技能培训载体,坚持把基础培训与岗位培训、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学习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创业技能培训,推动职工技能素质的普遍提高。要构建名师带徒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新型学徒制度,不断规范名师带徒活动的形式、内容、期限、责任、奖励等具体措施,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立交桥”。要着力建设一批具备良好实训条件、实现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就业推荐一体化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提升职工人才培养平台。要不断规范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创建命名活动,着力把“一室一站”建设成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关队、培训一线职工人才的大课堂、职工吸取知识增强技能的资源库、创新思维技术改造的试验台、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不断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要认真组织“云岭工匠”选树活动。要面向全省各行各业,选树二十名具有突出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云岭工匠”,用1 0年时间,培养选树1000名“云岭工匠”,发挥“云岭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云岭工匠”品牌效应,打造一支与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要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技能大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让拥有绝招、绝技和绝活,高超技术、技能和技艺的一流技术工人脱颖而出。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要深化“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要围绕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着眼于解决企业生产技术中的难点问题,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建设创新型企业、节约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四技”、“五小”、“六个一活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学一门新技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攻克一项技术难关、参与一项革新发明、传授一门技艺、提高一个技术等级)等群众性技术协作、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活动。认真做好全省职工创新成果的选树工作,充分展示职工的创新成果和水平,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技能、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激情和热情,着力把云烟、云锡、云铜、云药、云酒、云糖等云南品牌更加富有时代特色、云南特点、世界品质,在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中彰显工人阶级的主力军风采。

启动仪式由省总工会副主席潘红伟主持。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们为获得云南省第二届职工创新成果奖颁奖。

昆明市第7水质净化厂职工刘然代表参赛职工宣读倡议书。他号召全省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新理念,胸怀全局、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始终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参与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主动承担起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中充分展示工人阶级主力军风采。

篇8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链环回路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05-02

1 链环回路模型

链环回路模型也可称为技术创新过程的集成模型。这一技术创新模型否定了科学和创新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该模型要求以创新为中心链,并由一系列的主反馈和反馈环等为标志的反馈回路为基线,并通过研究和发明设计过程的相互作用,将发明设计—知识—研究—设计或设计—知识—设计等多种回路的多次反馈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使得技术创新过程不再是一个从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建设和制造到市场的循序渐进过程,而是一个战略集成的并行过程。在此模型中,研究开发、原型研制、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技术创新链条,并要求这些要素并行协调发展。

2 装备制造业链环回路模型的构建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我国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整合社会力量的创新源,调动各创新主体的参与性,通过价值链实现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统一,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问题。以下基于链环回路模型的理论框架,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看成以下主要路径:

(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在下图中由字母C代表。价值链理论认为创新源于市场需求。因此,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条的出发点——潜在市场(包括了现有和未来的技术需求以及政府基于宏观调控和产业协调的计划等),并在潜在市场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业发展也得到所需的技术、发明与设计。同时,技术扩散和市场营销理论都强调,技术或创新产品的传播始于早期的采用者。然后通过早期采用者的示范效应,使技术或创新产品富有效率地扩散出去。对于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传播则更需要关键采用者的示范效应。如果技术在示范环节中被证明难以推广,则在知识和研究系统的重新审视下应进行再设计与生产。因此,该链条的第3、第4链环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实施”和“重新设计与生产”。

(2)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反馈环路,在下图中由字母f和F代表。其中,F为特别重要的反馈。从整个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来看,在第1条路径(C)中,每一个正向的回路都伴随着反向的反馈回路,而每一次反馈都是对装备制造业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不断审视。当装备制造业技术成为商品并投入市场后,市场的检验将是最重要的反馈,它将为下一个链环的市场需求做出判断。

(3)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与研究活动的联系,在下图中体现为K—U,1—5的知识传递过程。根据链环—回路模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源的选择基于社会的知识总存量。当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的知识存量无法满足创新需求时,可以向外部知识库求助,然后根据外部知识库的丰度或成本高低决定是否进行装备制造业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本研究对链环回路模型的第3个环路进行改进和细化,提出了创新链与研究活动联系的5种可能路径。

(4)实践中发明或技术改进活动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科研活动的联系,在下图中由字母D代表。发明或技术改进往往是研究与开发之间的纽带,特别是对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而言,基于实践的技术改进和民间发明若能被采纳,不仅可为科研活动提供资料,更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且更易产生示范效应和推广成效。因此,应充分发挥民间科技能人的力量,形成发明与设计活动与研究活动的有效联系。

(5)装备制造业产品与研究活动的直接联系,在下图中由字母I和S代表。装备制造业产品与研发活动的直接联系,能使研发的成果直接进入示范和推广,减少前期环节,缩短停留于研究开发阶段和前期工作的时间,增强满足技术市场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 链环回路模型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策略

第一,强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技术系统以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整合。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合乎社会发展目标的技术创新价值和行为模式,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趋势。根据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技术系统(主要体现为第3、第4、第5路径)的完善能有效地引导和约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在制度层面的某些功能,强化价值关怀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制度约束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融合。

第二,发挥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对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链接作用。装备制造业技术扩散的效应与技术采纳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否成功,更是其价值体系实现的直接判断标准。因此,“示范项目”是连接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重要的价值活动。

第三,强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的第1条路径以及其反馈回路中,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创造高附加值,提升价值链,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其中,政策导向作用和政策服务系统的完善尤其重要。管理系统应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健全生态建设的法律体系,通过各种奖励措施、补助和辅导机制、商品化的补助计划、运营模式的设计等方式,增加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影响力,从产业的层次上带领其跨越技术转移与市场转移的鸿沟。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平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4 结 论

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又满足企业获利的需求,且使得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统一,并实现各方经济效益。因此,建立链环回路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红,王学军,李子静.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2]张青山,徐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89-296.

[3]王仕林.青岛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06.

篇9

关键词:新常态;循环经济;产业结构;投融资;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模式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国民经济结构迈向深度调整,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经济强调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崇尚绿色低碳的环保发展新方式,其经济理念与循环经济相符合。在宏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循环经济发展迎来了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新常态下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再造、重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方式,表现出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生产特征。循环经济采用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动,目的在于减少资源的开采和消耗、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与此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依照“3R”原则,即减投入(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化(recycle)这三项原则。减投入原则,是指通过高效利用资源来减少生产加工过程中物力、人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投放,强调从源头避免产生过多废弃物。再利用原则,意味着尽量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能以及气候资源,提升产成品的使用率和生命周期,强调尽可能多次使用资源,防止过早产生废弃物。循环化原则是指竭尽所能地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回收再使用,强调终端废弃物能够资源化,使其成为原材料后投入到下一个生产循环。在新常态下,循环经济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在“3R”原则的基础上加入再思考(Rethink)和再修复(Repair)原则,发展成为“5R”原则。再思考,顾名思义是对经济理论的重新审视,从理论高度充分认识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特征。过去,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探讨资本循环和劳动力流动,生产目的仅仅是追求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而与传统经济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是资源循环,生产宗旨是充分保护自然资源这一重要的社会财富,以及最大程度地探寻高效利用资源的潜能,形成人与自然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再修复,是指修复以前被人类活动所侵害的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形成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再修复原则认为减轻生态系统的负荷压力、重建和改良生态系统、促使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同样能够创造价值。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建设具备低碳环保特色的循环经济城市以及具有生态环保规划的科技园区,这正是对再修复原则的实践与应用。

制约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绿色生产力和绿色GDP的创造。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方面存在问题、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欠发达。

(一)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优化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状态和产业发展水平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体现在:首先,在第一产业发展中,虽然国家逐年加大对农林牧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但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尚未满足产业现代化需求,第一产业仍处于现代化进程的起步阶段。其次,在工业发展中,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低,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时期。不少行业存在生产能力明显大于市场需求的现象,例如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以及水泥行业。此外,我国的工业耗能高,能源消耗占据三大产业能源总消耗的七成,而工业能源消耗中超过50%是来自于化工、金属冶炼在内的四大重工业行业。这些行业不仅产能过剩、耗能高,而且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最后,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和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设计等环保型服务业比例小,环保型第三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不恰当的产业间比例和产业内结构耗费了过多的资源,考验着环境的有限承载能力,束缚和牵制了新常态下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方面存在问题

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各个层面的投融资保障,投融资体系的不健全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投融资体系不健全表现在: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有限的政府财政拨款,并且市场化融资方式不足,未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参与,致使发展循环经济运用资金时“捉襟见肘”。二是投资效率有待提高。国家财政作为核心资金来源,加上政企不分、贯彻产业政策不力等现象,造成部分投资行为并未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出现盲目重复建设、分散使用国家资金的浪费投资行为。资金投放使用前缺少综合、合理的调查研究和未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兴建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中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或失灵,工程项目完工后评估进度缓慢,造成投资回收期延长和投资效率低下。三是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财政投融资,无论是中央政府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存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中央政府层面的投融资由央行、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分别管理以及各自规划,投融资过于分散,政府的政策性职能被削弱。地方政府层面的投融资管理机构是各级财政信托投资机构,作为新生事物,财政信托投资机构兼具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性质的投资公司这一双重身份,资金管理行为尚不规范,从而降低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效益。

(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欠发达

目前,我国国内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对地下矿藏、土地、动植物、水力等资源通过规划和物化劳动以达到利用价值的开发技术或提升其利用价值的二次开发技术都欠发达,这直接造成发展经济过程中资源耗费严重、碳排放量快速上升。效能低下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阻碍了循环经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落后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循环经济的思想是在上个世纪末才引入我国国内,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尚未成熟。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上,不少企业存在硬件系统、设施装备不合格的问题,不具备技术研发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具备技术研发的硬件条件,并努力研究和开发拓展新资源的技术和节约能源的技术,但是较之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已攻克的高新技术水平和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程度仍比较低下,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新常态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束缚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相适应,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改善经济格局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经济格局着力于以下四方面:第一,持续加大对农林牧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第一产业现代化。第二,引导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以降低资源消耗为重点的环境友好型工业生产体系。循序渐进地加大尖端技术产业在国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比重,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材料等尖端技术产业,运用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变革和改良传统高能耗产业。第三,对科技含量高、能源耗费少的尖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税收方面予以适当的激励和优惠,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型的第三产业,稳步加大现代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份额。第四,制止和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杜绝无法提升行业竞争能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资效率低下和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遏制了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新常态下需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系。首先,政府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和优化税收政策。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宏观经济调控部门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发。此外,政府优化税收政策,利用经济调控手段引导循环经济投融资。其次,由政府牵头,设立专门的政策性的循环经济投融资公司。在试点经验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创建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跨区域的循环经济投融资公司,该类投融资公司的投资领域应该紧密结合国家的循环经济规划。最后,充分借助股票和债券这两个交易市场进行融资,考虑成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发挥基金开放式融资和降低风险的长处,面向社会公众筹集闲置资金。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将资金有效投入具备盈利前景的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释放社会资本的力量,从而推动我国新常态下循环经济的进步。

(三)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机制

创新是产业的源泉,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是建设和发展新常态下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再思考、减投入、再利用、循环化和再修复这五项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都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技术创新内嵌于对经济理论的再思考当中,科学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减投入、再利用、循环化的实践环节,而恢复生态的先进技术是再修复环节的保障。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职能和配置资源作用,激发社会各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形成促进新常态下循环经济进步的技术创新机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在政府部门的指引和模范带头影响下,搭建循环经济技术内外部创意、市场化渠道相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入技术特许、技术合伙或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二是政府部门、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彼此紧密联系,创立相互独立又不乏战略联盟的循环经济技术科技创新组织。政府部门、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所差别:政府部门负责给予经济政策扶持以及规范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科学技术变革基础性研究的生力军,企业是循环经济创新技术的应用者。三是创办和改进与循环经济技术有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该类机构包括专业技术评估机构、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法律咨询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是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整合各创新要素,以科技创新驱动循环经济发展。

结论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循环经济道路上,我国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企业应该同心协力,充分利用新常态这一机遇,推进我国经济的新常态特征与循环经济“5R”原则有机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坚持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天舒,李艳梅.基于生态效率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2.刘素姣.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3(9)

3.赖晓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5(25)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小企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需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付出较大的代价。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是以环境和资源作为代价的,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较新进的技术,以及缺少经济支持,所以在该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为此,为实现经济同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政府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试图构建起新的产业形态,引导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1.循环经济的概述

1.1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循环经济属于一类生态经济,其建立的基础为对物质进行循环应用,其核心在于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应用,并促进环境的保护。其运行模式表现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进而再促使产品形成再生资源。该发展模式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或者是保证在市场、消费和应用等各环境中尽可能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进而可有效的减少对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外在体现,企业生产和服务中所应用到的能源均能够在经济循环中加以应用,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经济活动给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在开发资源和能源过程中,采用的是高强度和粗放的方式。主要体现为在消费、生产和加工中由于未对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考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又丢弃到自然当中[1]。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分别见图1和图2。

1.2循环经济中的循环体系

循环经济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而言,其循环体系共包括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循环体系。其中企业内部循环为微观循环经济的体现。以往的经济发展,将废气物排放作为必须发生的过程,较少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大多无需承当社会责任。但采用循环经济之后,需要企业结合新的工艺,进而实现生产过程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充分循环应用,并将排放量尽可能的减少,还可最大程度的实现零排放标准,最终实现环境保护和生产效益的双赢。

企业之间的循环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所具有的产业生态链,体现为循环经济中的中观层次。实现企业之间的经济循环,能够有效的避免单个企业在企业内循环和环保生产中存有的局限性,并可打破技术工艺限制,降低企业内部循环的成本。结合工业生态区的构建,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确保企业之间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副产品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量。而社会循环主要为循环经济宏观层面的体现。在企业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之后,产品便进入到消费领域,但因为产品具有其生命周期,所以终将会成为废弃物,并形成污染源。

2.我国中小企业中实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的工业正处于发展中期,需持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需耗费大量的资源。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生产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可高出发达国家的几倍,同时还会造成生态和环境的污染。为此,中小企业为降低资源虽损耗率,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本,应积极的发展循环经济,其应用可较大程度的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2.2发展循环经济为中小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需求

中小企业的发展旨在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若是企业能够熟练在企业中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的运营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废弃物和副产品的良好应用,其应用可促进成本的可节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外,在政府公共管制、生态环境,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等,均推动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提供机会,以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2.3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要求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绝大部分均具存有自身的缺陷和弱点,且在污染防范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生态规律方面的考虑,导致不能够对产品的生产进行科学安排和规划,所以存在较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以及存在排放严重超标的情况,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出现失调,造成环境质量降低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发展模式,其应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合。为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应逐渐的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尽量降低对环境资源形成的危害,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2]。同时应用较少的成本,便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存在矛盾的解决,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基础保障。

2.4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代的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促进其经济的较大提升。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逐渐的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对于科技型的企业,其发展方式、发展思路等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经济的发展和新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结合各类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能够积极的面对国际竞争。由此可见,我国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其目的在于推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并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长远策略,所以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会逐步的成为必然选择。

3.中小企业在应用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困难

3.1中小企业难以构成循环经济规模且缺乏创新循环经济技术的能力

中小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需将规模经济作为基础。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多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其发展的基础为原始资本的积累。故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问题。其有限的资金难以建成属于企业的独立研发中心,所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所需的技术大部分来自外部技术,较难实现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规模,外加相应循环技术具有的垄断性,导致中小企业需付出较大的成本,或是无法获取应用成熟的循环技术。为此,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高能耗,且无法实现资源充分应用的问题,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难度。

3.2中小企业在循环技术创新方面的意识较为缺乏

除资金和规模限制导致中小企业较少能够实现循环技术的创新之外,大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意识较为缺乏。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且对循环积极的认识还存有偏差。由于缺乏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所以对于采用何种技术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的认识也较为缺乏,大多企业通常仅采用固有循环技术,缺乏创新。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过多的追求循环经济的利益,但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需耗费大量的资金,故大多领导者对于企业发展的考虑更多的是短期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考虑。不但阻碍了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3中小企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缺乏资金支持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相应循环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均需耗费大量资金。但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较为匮乏,较常造成循环技术循环技术创新失败或停滞的问题。对于企业循环经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造成奇业经济紧张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如规模小,银行借贷困难,政府支持不到位等[3]。

3.4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循环经济技术的人才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存有大部分的家族企业,并采用家族管理的模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应用到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导致企业缺乏循环经济创新的能力。同时,由于未对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进行较好的分配管理,绝大部分人才均不能够在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而剩余的技术创新人员大多出于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考虑而选择大型集团。外加中小企业资金、研发设备等缺乏,较难留住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科研能力和专业特长的技术人才。

4.中小企业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4.1加强政府的引导性作用

循环经济的实施较为复杂,特别对于中小企业的应用和发展,需相应的扶持。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其主动权,所以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的各项职能。首先政府应从政策性发面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指导,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管理,发挥政府资源支持和研究导向的作用;其次,政府需通过投资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进而引导其他的社会投资,鼓励银行等金融企业能够予以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贷款支持。同时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职能,结合相应法律法规的实施,应用制度性的手段让企业在生产中注重节能降耗,进而降低多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另外,应注重激励性方法的应用,如经济激励、政府激励等,促使企业能够积极的应用循环经济模式;最后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引导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4]。

4.2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企业为有效的降低能耗和浪费,实现成本的控制。需注重企业内部各物质的循环,注重清洁生产。要求企业不断的提升和改进生产方式,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应用,并结合新进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控制,进而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并尽量的减少从生产到产品等各环节的废弃物排放。具体而言,清洁生产包括清洁工服务和清洁产品等内容,要求实现废弃物直流量、流失量和产生量的最小化,达到有效应用资源的目的。就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而言,不但需要加强技术的应用,以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还需将生态经济的发展作为立足点,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对产品从研制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即企业需采用原材料、清洁能源,通过清洁生产,最终获得安全清洁的产品。中小企业加强清洁生产的应用,能够引导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长远经济发展的目标。

4.3增强中小企业开发循环经济技术的能力

循环经济经济技术为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所以针对于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创新循环经济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在操作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其引导性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创建起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研究的平台,进而实施资源应用、生态技术、能源开发、清洁废弃物和能源替代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形成系统的技术标准。同时,因为废弃物质的回收、循环和再生等各环节中还存有二次污染,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为此,政府应为循环经济技术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而规范重度污染企业的生产行为,逐渐让其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另外,政府应注重循环经济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打破垄断格局,推动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展。

4.4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对于部分具备发展块状经济的地区,大多企业会采用集群式的发展。因此可将此作为基础构建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结合生态发展的相应理论,转变传统的工业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并实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企业之间的经济循,构建起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起废弃物循环利用和交换等各种企业间的关系,进而还可实现水、基础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等企业相互之间的应用,最终实现赢利水平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另外,针对于企业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协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首先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循环经济的融资服务基金会或金融机构,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优惠政策的制定。尤其应注重对于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予以其相应的融资政策;其次应增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建设,尽量的为中小企业创建直接融资的机会;最后应建立健全融资市场体系,促使其逐步的发展成为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5]。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其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推进中小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应注重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策略,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炜.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8):342-343.

[2]周晓慧.循环经济视角下中小企业投资决策框架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3(5):621-622.

[3]陈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J].大众科技,2012,5(3):347-348.

[4]宗序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及其支持体系再完善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10):147-148.

[5]刘显铭.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推进构建节能减排机制[J].才智,2012,5(22):251-252.

作者简介:

曾旖 女 汉族 1991.12出生 湖北武汉人,现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投资Q1041班学生,主攻方向:金融投资

收件地址: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投资Q1041班 曾旖收 邮编:4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