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篇1

一、积极筹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教职工咨询、心里危机机制、家长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使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一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咨询室成立近2个月以来,共接待教师咨询5人次,学生2人次,家长1人次。对多名家长进行了多次指导。师生、家长咨询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心里烦躁郁闷、有工作压力、情绪低沉、亲子矛盾、子女择业前途、青春期烦恼、婚姻恋爱、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不良行为等等。指导学校、家长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学生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有力的协助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四、积极查阅有关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层面

篇2

当今的文学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都比较片面,且不能深刻地反映出古代文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当谈到可行性时,大多只是认为利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激励学生的斗志、宣泄情感、升华精神,但从未探讨过教学中文学作品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消除等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谈古代文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其认为在文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这类文章为今后人们对文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针对当前中国对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总结:

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简介、个体文学的讲授和介绍、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讲解等,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拘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当今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情绪调适、意志培养、认知纠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课外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任务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例如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阅读、读书笔记、写作练习、撰写论文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是以心理健康为题让学生思考并创作论文,从而达到在课外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成为中小学教师,这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一名教师应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4.正确认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虽然很值得研究和学习,但也有其消极的内容。每个人在研究其内容时,对其理解和感悟不尽相同。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忧愁伤感、忧国忧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无意中开始模仿并形成这种忧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的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学思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来学习古代文学,客观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思想。

三、结束语

篇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努力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探索多媒体网络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大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继续开展以“走进武大热爱珞珈”为主题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创出我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二、主要工作

1、改革创新、注重实效、构建德育新模式。

构建以“走进武大热爱珞珈”为主题的“五生”德育新模式,并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以“生本德育”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和生态德育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实践、体验为途径,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主题班队会、晨会、读报等有利时机,以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照生存、关注生态、关怀自己。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低年级通过看、听、讲等形式开展“我知道了……”的活动,从而了解武大一人、一事或一景;中年级通过访问、调查、体验等形式开展“武大名人我知道”,“丰富的珞珈植物”活动,高年级通过寻访、调查、搜集、讨论等形式开展“悠久的历史我自豪”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了解武大过去、现在及今后的发展。

(2)落实实践活动时间,加大实践活动的指导力度。本学期将在教师的亲临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3)注重收集、整理实践活动资料、打造精品,参加市区“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优秀作品的评选。

2、抓住重点、夯实基础,作好德育科研工作。

(1)积极准备,迎接市级“六有六创新”德育基础建设先进学校的预检评估工作。

(2)组织、协调、监控、指导德育科研课题,如《做人中人》《多媒体网络与学校德育整合》的研究工作,注重案例开发,主题教育活动和阶段性成果展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探讨规律。

(3)进一步巩固德育宣传阵地。继续做好珞珈雏鹰网站资料搜集、信息交流、活动宣传的工作,积极向《德育通讯》投稿。

3、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并邀请专家介绍工作经验,共同交流探讨,增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2)鼓励教师参加校、片、区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吸取他人成功经验,避免重犯他人教育失误和不当,使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合理、更科学。

(3)订阅相关杂志,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做好1万字的学习笔记。

4、加大力度,常抓不懈,开展多项教育活动。

(1)公民道德教育

以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点,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不乱扔废弃物”“为学校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并强化常规工作的检查、评比制度,评选星级班级,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意识,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2)安全教育

深化拓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进一步联合公安、社区等有关部门,以“安全伴我行”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保护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活动。深入宣传,讲明道理,学习自护知识、消防知识、交通知识,培养自护能力,增加安全意识。

(3)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每位教师都要从心理学角度去激励和感化学生,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挂出心里话信箱,建立个别辅导档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完善雏鹰网站的心理聊天室的功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目标

(一)认识性目标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实效性目标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仁爱品质和能力。

2.有效构建了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

二、研究内容

(一)进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仁爱能力的研究。

(二)开展构建学生仁爱动力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图表法、文献法。

四、研究措施和活动

我校把该课题工作列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大量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题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组建课题团队、制度建设。课题成功立项后,研究措施和活动按普及―实践―提炼的指导思路划分,主要有三大类。即学习提升、实践提炼和总结梳理。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题主研团队建设。

(二)制度建设。

(三)学习提升。

近两年来,为了提升课题主研成员和参研人员的心理援助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也为了提升大众对心理援助的常态接纳度。学校多次以“请进来,走出去”和购买专业书籍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1.市教科所吕安所长、彭晓明主任莅临学校调研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聘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李萍教授对全校师生、家长作关于学习效能和家长效能的心理讲座。

3.课题组购买书籍供全体老师传阅。

4.课题负责人、执笔主研、主研、班主任先后外出培训、考察,返回后在课题推进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实践提炼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仁爱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丰富的以心理援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主要为同学、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本课题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也是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成员。学生接受仁爱,拥有仁爱能力后自然会传递仁爱,传递仁爱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条件反射后,自然会回报仁爱。介于此,课题组全面推进了拟发的提升仁爱能力的措施:主题讲座、宣传栏宣传、 “心理暗示语”、“自制心灵鸡汤”、“心理游戏”等。

2.提炼后策略的试点推广。

课题拟发的措施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为了扩大课题的辐射范围,更广泛地优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课题组试点推进了实践提炼后的课题策略:QQ群设“今日分享”栏目、举办以“普及、推广心理援助策略”为主题的讲座。

3.建立援助网络,提升仁爱的意识。

课题研发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让县域内的学生能更身心健康地成长,我县教学研究室于2016年3月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岗位,于县域内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我县的心育网络诠释为心育互联网和心育师生网。

(五)总结梳理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我们对部分拟发策略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后,形成了3本课题校刊,参加了十多次项目申报和成果展评活动。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操作性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的仁爱能力和构建仁爱动力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自助和助人的仁爱实践活动,形成了具体的分项实施措施。

自助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未出现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的心理问题易感型学生和已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学专业援助的学生群体;自助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所有的学生。课题研发的三类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自助产生的仁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助人,助人获得的仁爱幸福感让学生更好地自助,助人自助的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让学生付出与获得的仁爱能量得到了守恒,让学生仁爱品质的动力系统得到了良性的循环。下面就本课题研发策略作具体阐述。

1.自助的策略。

此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既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又缺乏多子女家庭孩子间的互助意识。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对支持系统中同W的依赖虽高,但却没能得到需要的帮助,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自助的策略实施以来,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自助,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仁爱能力得到提升。自助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仁爱能力。

①培养学生正面解读消极事件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想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权力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做情绪的主人,课题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文、工作坊等方式引导学生做正面解读。

②编辑课题组校刊《心灵港湾》、《主研文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③优化心灵谈话法。优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精神庇佑所,在学生的精神庇佑所里,仁爱了会宽容,宽容了会感恩,感恩了会奋进,奋进了又会更好地仁爱……在仁爱的循环里,仁爱、宽容、感恩、奋进四种积极心理品质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2)潜能开发。

①举办心灵港湾工作坊。工作坊的理论建构是:阿德勒团辅;中科院刘善循教授的6S超级学习策略;社科院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理论;辽宁金洪源的元认识理论。三年多来,课题组在校内对学生提供的工作坊主题有“提升逆商AQ”、“元认知学习法”、“优化亲子关系”、“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散思维训练”等。团辅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仁爱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构建心灵花园。此策略的主要研发理论:冥想放松、自我催眠、刘善循学习理论(高效学习状态:一份好心情;身心放松;头脑宁静而清醒)。研发此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身心疲倦时,有退避的心灵空间。

③积极心理暗示。我校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措施形式多样。学校的笑脸墙是图片暗示;班级文化栏“心灵港湾”中的心理暗示语是自我语言暗示;班级文化牌中的班级口号是集体语言暗示;班主任寄语是他人语言暗示。

2.助人的策略。

该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县城、乡镇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县级医院也很少有由专职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科,农村初中生求助心理学专业帮助至少得到市里,路途远,诸有不便;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所收咨询费用高,一般农村家庭较难接受,导致陷入心理问题的学生讳疾忌医,不能及时得到心理学的专业帮助。在助人策略中,付出爱、接受爱、传递爱、回报爱的循环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仁爱能量。助人策略具体如下:

(1)关注心理问题易感群体,助其恢复身心状态。

①运用心理测评专业软件筛查、预防。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心理状态测评,可以及时准确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②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能透过被试的房树人作品投射出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心理状态的普查筛选工具。被试只需用铅笔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就可以了。

③举办以调适考试状态、管理情绪等为主题的讲座。课题组常规提供的主题讲座有《中考,我来了》、《快乐地做情绪的主人》、《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实现心中的梦想》等。

④编导演心理剧。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2)专业心理学干预,助其体验被助的幸福。

①筛查报送。心理问题像身理疾病一样,发现得越早越容易高效干预,筛查报送主要是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完成的。

②预后支持。在学生接受心理干预后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同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成长环境。

③心理咨询室提供个案咨询。三年多来,来访学生发给咨询室老师的感恩短信达几百条。

3.自助助人的策略。

此策略的存在价值。农村初中生中,绝大部分人没看过一本心理类书籍,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家里没有用利用网络查资料的条件,他们的上网率平均达不到1周1次。自助助人的策略实施以恚各类信息的相互分享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运用类心理学知识、心灵成长故事、成长中的心灵感悟、修心格言等精神食粮。精神食粮的补给使学生的仁爱品质和仁爱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助助人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校园广播站设心灵成长故事栏目。该措施的研发理论为,宽容、仁爱、感恩、奋进是人类精神的庇佑所。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核心力量是爱!感受到爱的人会真正去爱,爱了会有宽容,爱了会有感恩,爱了会有奋进。爱会传递,恨会感染,充满爱的心灵,恨无处藏身;充满恨的心灵,爱无处藏身。

(2)学生自制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笔记本是学生用以记录能给自己心灵滋养的正能量信息的笔记本。

(3)心灵的港湾。设计该文化栏目的目的有:一是让同学们在暗示语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二是让同学们拥有美好的天使般的心灵,拥有发现真、善、美的天使般的眼睛。心灵的港湾很好地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六、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很好的改善。

学校实施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策略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德育处违规违纪的学生人数逐年降低。

(二)各级各类奖项。

1. 2015年李琴老师独著论文《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获本课题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2. 李琴、黄光兵合著论文《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的策略》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3. 李琴老师获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和国家级总课题组颁发的“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

4. 邱凯霞老师独著论文《农村中学师生仁爱关系与英语课堂教育效果》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5. 陈四新老师独著论文《德育工作中仁爱品质的培养》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6. 罗雪梅老师独著论文《让仁爱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7. 黄辉老师独著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仁爱教育》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8. 2016年李琴、周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积极心理学引领 课题策略实施―优化学生心灵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在2016年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9. 2016年心育课题《对农村初中生实施心理援助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二等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弥补了省级课题研究中关于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环节)

(三)各级部门、单位肯定。

2015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承担仁爱类讲座:《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关注孩子,传递爱心》。

2015年我校心育课题组为公安局设计心理咨询室并在需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015年我县迎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检时,丹棱县教育局领导让本课题执笔主研参加座谈会并向教育部领导介绍我校的课题工作。

2015年丹棱县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以《丹棱二中国家级子课题“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获奖》为颂夥⒉嘉倚?翁獾难芯啃Ч。

2016年课题组提交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材料《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学生精神核心素养》被选送参加眉山市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座谈会。

2016年我校的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课题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形成的论文《心系全体 关注个体》被县委宣传部作为德育典型案例报送至眉山市委组织部评奖。2016年县教研室设心理教研员岗位,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为我县兼职心理教研员。2016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章《实施心理指导策略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工作介绍及总结。

2016年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被丹棱县妇联选派至眉山参加 “幸福使者,母亲课堂”骨干讲师培训班的培训。主办单位是市妇联和市教育体育局。

2016年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决定把全县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建于我校。建成后的指导中心功能室完备,设备齐全,建设方案的资金预算为45万,全部由政府出资。

七、参考文献

《爱的五种语言》 (美)(Dr・Gary Chapman)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译;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0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文件印发单位 教育部;颁布时间 2012年。

《积极心理学》(爱尔兰)Alan Carr著,丁丹等译;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1】万.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2】张海燕,刘丽.学校欺侮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张文新,纪林芹.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

【4】徐本华,李新旺.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5】武建芬.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其心理分析[J].山教育学院学报,1999,(1).

篇5

关键词:人格特性 学习适应性 比较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81-01

一、研究意义

目前,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学生在人格特质和学习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及个体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法

1.被试:共发放问卷521份,收回问卷521份,其中有效问卷508份,其中初中学生295人,高中学生213人;男生305人,女生203人)。

2.研究工具

2.1 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

2.2 学习适应性测验(周步成,1992)。该测验分为15个分测验: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力、身心健康、回答一贯性、要求水准、归因方式等。该量表为Likter五点计分方式,其中1表示差等,2表示较差,3表示中等,4表示较好,5表示很好。本研究选择了其中的部分项目。

3.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

1.初高中学生16PF人格特质之比较研究

在508名学生的人格测验中,初高中学生的人格特质除少数项目上存在0.0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项目均差异不大。

2.中学生16PF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研究。在比较中学生在人格特质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发现,男女学生除了在某些项目上存在性别差异外,其余的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

3.初高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除了项目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和要求水准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4.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研究

在比较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发现,男女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的各个项目上均差异不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1.中学生16PF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1.1 本研究发现,在卡特尔的人格测验中发现,总体上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并不大,只是在人格因素恃强性、有恒性、次元人格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初高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生的恃强性明显高于初中学生,说明高中学生更好强、更有自己的主见,这与以往研究中的结论是一致的,高中学生表现出比初中学生更喜欢争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对同学、教师、家长、书本都有自己的看法,且高中学生表现出更安详警觉,果断,有进取心。但是研究结果也显示,高中学生的恒心和责任心不如初中学生,说明高中学生需要在有恒性方面加强培养,当然初中学生的有恒性在大多情况下得益于教师、家长的叮咛嘱托,表现出自我约束的他律性特点,一旦缺乏别人的督促,很可能会表现出本研究的结果,即有恒性在成长后反而降低。所以学校教育应注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发展。

1.2 中学生在人格特质方面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有恒性、独立性和次元人格因素怯懦与果断方面要强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独立、有主见,有恒心、且果断,而女生在合群性和/敏感性方面要强于男生,说明女生更善于和喜欢与人打交道,且对环境和人际的敏感性更强。这种差异表现与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所给予的不同期望有关,而中学生的个性形成是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其人格特质中所表现出的这些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但本研究中还发现女生的敢为性也明显高于男生,这个结果尚需在以后研究中继续关注。

1.3 在对中学生的人格特质研究中发

现,无论是不同学部,还是不同性别,均有一个一喜一忧的结果:喜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略高于常模中的均数,说明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仍处于正常范围;忧的是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标准分值均低于常模标准的5份中间值,说明我们的创新教育迫在眉睫。

2.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2.1 由于本研究取样的局限性,高中学生大部分属于市属重点中学的学生,而初中学生则属于一般性质,所以在初高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中,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以及总分上均高于初中学生。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重点高中的学生确实在学习适应性上较强,教育应充分的运用这一笔经验财富,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初中教育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培养方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以及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在学习技术、听课方法、应试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另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培养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2.2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是本研究的另一个结论,说明男女性别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没有优劣之分,女中学生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时注重学习方法和技术的培养,增强自信心,以突破长期以来认为中学阶段是女学生的滑铁卢的观念。

五、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由于被试样本量较小,所以本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2.扩大样本以进一步探讨中学生人格特质和学习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为继续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日昌1中学生心理卫生[M]1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1

篇6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

最有价值的途径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既能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又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材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自觉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从不同侧面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办好教育的当务之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滋润他们的心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同时,各科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于利用,一定可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了解并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水平,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有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1)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心理是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自己的情感,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要以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

中小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时期,社会环境,特别是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完善的人格特征的教师,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关怀备至,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举止端庄大方,语言幽默风趣,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些品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3)教师要以自己精湛的教育技能、挖掘教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开展大有裨益。所以,我校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课前要精心备课,突出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精心备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涉及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涉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涉及传统的评价制度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最高水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说到底是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反思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反思我们的课堂人际关系和教学心理氛围,正是新课程标准实施所要求的。因此,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80%。这些教师都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而且年轻人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有的老师虽未系统接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慈母严父般的关爱。鉴于这种现状,学校把每周两次的业务学习主要内容定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主要形式有理论讲座、专家课堂、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等。通过上述活动,强化了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提升了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打造研究性学习课堂

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好奇探究的意识和坚持不懈、周密细致等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造合作式学习课堂,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合作式学习是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目标和资源共享,相互依靠,共同参与,直接交流。协作技巧与群体决策是过程中的要素,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教学中互帮、互教、互学,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团结协作。让学生多一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些共享快乐的机会,可以开拓思路,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构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积极探索“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话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要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地共同探索新的知识,展开真诚的讨论和对话共同体会求知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新异吸引学生,以赏识激励学生,以情趣吸引学生,以现代化教学媒体突破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我校的多媒体设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率很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史片和纪录片,学生在爱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知识记忆起来,而且印象深刻。同时,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容易身临其境,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辛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陶冶和教育。当然,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这样的手段,还要精心选择影片内容,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否则,运用不当,有可能变成让学生看热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4)改革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的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关键,教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心理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会教,更是教学生会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练习、复习等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记忆、阅读、思考、操作、实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成功与挫折。要根据教育心理的规律、科学学习的方法、自身的经验教训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经常指导、教育。要重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对有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学生,更要及时帮助、纠正。学生有了正确的学法,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以皮格马利翁命名的神奇的期望效应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心理学中还有一种“层递效应”,它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运用这种“层递效应”,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基本的行为目标和规范,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让学生步步登高。

(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我校学生现状,在教学上我们采用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减少学习中的挫折感,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确实有所提高,从而增强自信心。在课外,我们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让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有机会在其它方面显示自己的专长,从而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要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及时反馈信息,激励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调动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习惯;让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轻松愉快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认识活动、情感体验处于和谐状态时,其学习效率最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7)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经常抓住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变换一种视角,努力从他们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中读出美丽与新奇,多一些欣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个性特点,并帮助他们把闪光点发扬至大,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充满激励的评价中快乐健康成长!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人生通往成功的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自信心相反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改善课堂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微笑送给学生,把希望注入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遇和体验,感受到独立人格的尊严。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颓废、沮丧的,那么他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创设一种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第一步。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总是扮演着不苟言笑的严师角色,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着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学习兴趣,形成“要我学,我偏不学”的局面。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联想、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虽然被迫接受了一定的知识,但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2)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应尽可能地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执行,课堂上偶发事件的处理要借助大家的力量来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有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的思想情绪,教师的言行、举动无不对课堂气氛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教师为主的,以爱为基础的情感联系,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可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可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可使其信心恢复;给畏缩的学生以爱的鼓励,可使其活力得以激发。

(3)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优化学生性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创设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课堂气氛。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合作学习活动能优化学生的性格。教学中,要加强合作学习,使学生尊重别人,接纳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愉悦感,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暗的惟一光亮。”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由于教育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而教育工作又应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从横向来看,人与人之间、同龄人之间、同班同学之间,无不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决定着各年级学生之间学习成绩分化的潜在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的增多和加深,这种分化也就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与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分层教学”则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个体潜能的较为理想的组织形式。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组织形式之一。它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做到有的放矢,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闪光点,发扬自己的特长,避免自己的短处;能做到使每一个同学根据自身的特长去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兴趣、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以班级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种教学方式有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有利,而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则不利。这就存在着班级教学与适应个别差异教学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是差异教育出发点和归宿。分层教学正是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设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深入挖掘自己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内在潜能,把转化差生,培养优生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尊重学生的客观素质,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内驱力,使各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都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的教学就自然地变教师津津乐道的讲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分层教学中,整个课堂中,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后进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中等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自信心被激活;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学生方面,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水平。

第一,增强自我激励意识,培养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学生从自卑、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阴影中摆脱出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心。

第二,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培养了毅力和自控能力。学生有了明确的规范意识,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怎样去做,自觉地培养意志能力、自控能力,包括承受挫折、抗拒诱惑的能力。

第三,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培养了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要不断调节、平衡自己的心理状况,保持健康的心态,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优化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不少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学习自觉性提高了。

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学生观有明显转变。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然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在的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减负减压,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对学生的培养。

二、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在2012年2月至4月的实习期间,笔者对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进行了调查。该校现有教职工51人,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1174人。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教师压力大的因素,其目的是寻找为教师减负减压的途径。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教师受到的压力程度和影响压力大小的原因。统计如下:

说明:表中的百分率指的是该栏中人数占全校教师数(51人)的百分比。

四、原因分析

(一)工作负担重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一个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统计看,工作负担无压力或压力程度小的为0,认为压力中等的占全校教师数的7.5%,压力大的占92.5%。可见,工作负担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通过调查了解,教师负荷超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1.缺少编制。按照该县教育局核定2011—2012年学年度农村乡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例为1:23。管理服务寄宿生本该是有编制的,但是实际上县教育局未给管理服务寄宿生的编制,也就是说学校把管理寄宿生方面的工作全部分担到51位教师身上。

2.教学任务重。一是班额大,该校学生总数为1174,分23个教学班,平均每班51名学生(新课程实施要求班额不超过40名)。二是课时多,全校周课时为690节(不包括早、晚自习,寄宿生辅导课,中午坐班,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等),专任教师45人,人平周课时数为15.7节。教师任课科目也较多,任教三门以上科目的教师30人,占教师比例为58.8%。

3.非教学任务重。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非教学工作,比如管理寄宿生。学校有寄宿生 450人。据统计学校有留守儿童436人。这些留守儿童较多在校寄宿,因为年龄小,需要老师的关怀,这样教师就成了留守儿童家长的全托。

(二)学生难教育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又一主要原因。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教师的教育工作难有成效。特别是社会、家庭把应负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压向教师,学生学不好,成绩提不高等一些问题,全部都推脱在教师的身上。教师的压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三)学校管理给教师的压力不容忽视。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5%的认为学校管理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可以承受;30%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压力,比较难承受。教师压力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注重量化考评。对教师管理过分强调制度管理,具体到每个细微之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案、作业批改、早晚自习辅导、与学生谈话、听课笔记……都有量化标准,这样的制度管理固然有益处,但是导致教师们钻研教材、研究学习、了解学生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一些。

2.面对新课改无所适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此,各级教育机构组织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如学历提升培训、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课程培训等等。这些培训有些对教师提升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很有益处,但是有一些,占用了教师们的时间,却没有明显的收效。

以上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所总结出来的几个方面原因,也许并不全面,但是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教师承受的负担、面临的压力还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为学校制定减负减压措施提供依据。

五、减压建议

(一)解决编制问题是减轻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减压内在动力。

(三)努力做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是为教师减压的外在因素。

篇8

近年来,学校把“全方位育人 育全面发展的人”做为育人目标,通过“推行大阅读工程、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撬动学校全方位育人格局”,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朝着“爱学习、有特长、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方向发展。

一、启动大阅读工程,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把学校建成让学生“爱上读书”的地方,让浓浓的书香伴随孩子成长,是我们的教育情怀。建设书香校园为目标,启动大阅读工程,引领广大师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件事:

一是营造氛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初具雏形。“育德启慧、明理尚仁”的校训,“书香润德 书韵华质”校园文化主题大厅,举头可见的读书名言,以及教学楼内的“爱国教育”“历史教育”“创新教育”“文化教育”主题大厅,小花园里的“悦读长廊”,都在引导着全体师生遨游书海,精心阅读。

二是硬件保障。推进大阅读工程,学校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图书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学校进、社会赠、学生捐等渠道,基本解决了图书紧缺问题;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建设了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开放图书大厅、班级图书角等,特别是我们教学楼8个开放图书大厅,成为了课间学生最喜欢停留的地方。让阅读成为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做到的事儿正在成为现实。

三是细心组织。学校制定了“推行大阅读工程 构建书香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了晨诵、午读活动,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同时各年级均开设了专门的“阅读分享”课。本学期,学校教务处专项安排了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各年级有阅读记录表、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德育处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是教研先行。学校校本教研聚焦于“阅读思维”,以阅读分享、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为主题,学校的公开课、教师的课题研究都是围绕阅读主题展开。上学期疫情期间我校开展了“共研共享,共育共赢”校本教研活动,并邀请局教研室主任、老师参加,活动中老师的《品诗中春景 写美丽世界》;老师的《当数学遇到语文》两节线上公开课,均拓展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课上与学生流畅的交流互动,智慧的火花碰撞,无不体现了我校师生深厚的阅读底蕴。主任认为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上体现了:暖暖的教育情怀;浓浓的文化味道;纯纯的语文韵律;美美的景物呈现;浓浓的师生情谊。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读书是发展学生的最基本途径,读书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相信通过推动大阅读工程,在学生中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们会更快乐,更努力,更好地成长!

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拓宽全方位育人渠道

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为学生打开兴趣的一扇窗,为未来铺就成功的一条路。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打破学校教育的小圈子、课本标准的小空间、成绩定终身的小格局,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撬动全方位育人模式。

首先,打破常规,不断探索开创校本教育的内容、途径、办法和措施。遵循充分挖掘教师特长,合理利用家长资源,适当聘请社会人才的原则,由教务处统筹安排,悉心组织实施。通过整合学校、教师、家庭、社会资源,共开设了34个拓展校本性课程,其中艺术教育类课程有管乐队、合唱团、形体队、手风琴、古筝、口风琴、软硬笔书法、绘画、笛子等;体育训练类,以校园足球为特色,联动排球、篮球、乒乓球,国际象棋、围棋等,国际象棋等;综合教育类,有沙画、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手工制作、主持人、心理辅导等;文化教育类有阅读欣赏、写作、速算、巧口英语等;每周四下午开展活动,实行走班制,全体学生均参与活动。

其次,学校鼎力支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近年来学校借助分局的双投政策,建立了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云计算机教室、学生阅读室、心理健康教室、机器人教室、航模教室、书法教室、国际象棋教室、沙画教室、手风琴、古筝教室等等,我们计划利用学校四楼有限的空间逐步完善以综合实践、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创客教育基地。为全方位育人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第三,长期坚持,形成特色。一个好的特长教师,就可以形成一个学校鲜明的特色。特色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心理健康”、管乐队和国际象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心语室建设起步,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设着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特殊学生心理教育个别辅导、开展系列团体活动,从未因人员调整、学校搬迁等外部因素而停止。学校管乐队201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参加了局运动会、艺术节演出,“八一建军节”创业社区文艺演出、社区迎国庆文艺演出、区域迎国庆文艺演出、2020年**春晚的演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我校的国际象棋,多次在全国棋协大师赛、国际象棋公开赛、京津冀国际象棋棋士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校还承办了2017、2018年的市教体局组织的国际象棋等级赛,影响不断扩大,正初步形成特色。

篇9

[关键词] 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中小学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作为课改的出发点来看,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鉴于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善交际、不敢张口、害怕犯错和畏惧困难等实际问题,进而相应的产生焦虑情绪及情感、意志薄弱等心理问题,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负面效应,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进一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一、学科心理教育的定义

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协同发展。学科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学科知识技能教学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相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好,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在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有关学科心理教育的定义,本文引用刘本剑给出的概念:所谓学科心理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教育目标,在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开展学科心理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项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开发心理潜能,以助其成功、成才;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项任务体现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就构成了中小学学科心理教育任务。

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包括培养学生的一般性心理素质和特殊性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一般性心理素质就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多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发展学生智力素质,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如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各项记忆术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发展学生非智力素质,即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素质,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效果。

2.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学校心理教育比较偏重于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特别是智力的开发。如果我们能多挖掘一些潜能,那将会使学生创造一道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学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能力上。教师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敏锐发现学生情绪、心理上的变化,看其是否产生了焦虑、紧张与不安并及时加以心理辅导、耐心引导及持久鼓励以设法排除学生的厌倦心理障碍,创设一个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的最佳心理状况,产生教与学的和谐共融,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三、开展学科心理教育的途径

1.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对该学科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主动培养。影响学科兴趣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控制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学科;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脑、耳、手、口兼用;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理解、尊重、爱护、信任;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式方法相结合,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手段入手,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

中小学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很大的时期,各种外界因素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效率入手,针对性的开展学法指导

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地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组织预习、认真听讲、科学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等各项有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践听、说,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指导学生科学高效管理学习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要注重针对个别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学习不良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效矫正错误学习方法和不良学习习惯,及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效果入手,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和提高。同时要重视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如课程的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恰当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总之,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育教学中各方面的配合,把握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趋向性,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英语学科中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增强了心理教育的效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情感,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最终达到一个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篇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努力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探索多媒体网络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大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继续开展以“走进武大热爱珞珈”为主题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创出我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二、主要工作

1、改革创新、注重实效、构建德育新模式。

构建以“走进武大热爱珞珈”为主题的“五生”德育新模式,并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以“生本德育”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和生态德育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实践、体验为途径,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主题班队会、晨会、读报等有利时机,以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照生存、关注生态、关怀自己。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低年级通过看、听、讲等形式开展“我知道了……”的活动,从而了解武大一人、一事或一景;中年级通过访问、调查、体验等形式开展“武大名人我知道”,“丰富的珞珈植物”活动,高年级通过寻访、调查、搜集、讨论等形式开展“悠久的历史我自豪”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了解武大过去、现在及今后的发展。

(2)落实实践活动时间,加大实践活动的指导力度。本学期将在教师的亲临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3)注重收集、整理实践活动资料、打造精品,参加市区“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优秀作品的评选。

2、抓住重点、夯实基础,作好德育科研工作。

(1)积极准备,迎接市级“六有六创新”德育基础建设先进学校的预检评估工作。

(2)组织、协调、监控、指导德育科研课题,如《做人中人》《多媒体网络与学校德育整合》的研究工作,注重案例开发,主题教育活动和阶段性成果展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探讨规律。

(3)进一步巩固德育宣传阵地。继续做好珞珈雏鹰网站资料搜集、信息交流、活动宣传的工作,积极向《德育通讯》。

3、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并邀请专家介绍工作经验,共同交流探讨,增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