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人际关系、学习、青春期问题,现试述如下:
1.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一些女生心胸狭隘及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表现为孤独、同学关系不融洽、小团体内拉帮结派等现象。
2.与父母关系的问题。由于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及沟通不当,加上初中女生个性娇气、叛逆,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3.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初中女生心理特别脆弱、敏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她们往往会产生老师偏心、不公平、不关心自己等错误的认知,以及感到失落,没有归属感。
4.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排名,题海战术,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青春期心理问题是初中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又一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初中阶段,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期闭锁心理。另外,初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出现好奇与向往,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女生更容易涉足早恋。
综上,由于初中女生情感脆弱,且敏感多疑,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学习适应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初中女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针对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她们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初中女生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使其主动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只有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积极关注,激发学生心智潜能
要消除初中女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积极关注学生,以建立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3.引导健康情感,鼓励学生正常交往,
篇2
关键词:女生;物理;障碍;对策
一、女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
1.心理障碍
女生不允许别人的挖苦、讽刺,她们自尊心强,怀疑心重。若老师一味训斥、指责,把握不好分寸,女生就会有自卑心理,从而放弃物理学习。尤其对于物理成绩差的女生,教师在处理时一定要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2.社会环境
传统观念中存在女子不如男的思想,现实中成功人士女性也少于男性。加之人们普遍认为男生有学习理科的天赋,认为他们更喜欢做一些动脑筋的游戏和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所以男生在学习物理上相对于女生就会有一些优势。而一般来说,女同学较为文静、听话,她们更喜欢玩“娃娃”之类的玩具。因此,大多数女生从小养成内向的性格,收敛思维的习惯,久而久之,女生在理性思维上就会有一定的局限,学习物理就有一定的困难。
3.思维障碍
物理的特点是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物理概念、规律较为抽象,需要分析、推理和综合。由于生理结构上男生大脑右半球发达一些,而女生大脑左半球大脑要发达一些,因此,女生擅长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易理解一些概念和规律。
4.方法障碍
要承认女生是感性的,她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喜欢用直觉和背诵代替理解,只满足于教师讲解或课本的注释。女生不喜欢质疑,对问题的认识不深刻,课后不注意总结、归纳,对所学物理知识没有形成网络化和系统化认识。女生注重死记硬背,物理学中大多数的定义、公式和原理的运用对她们来说就显得难以捕捉和高深,当然在自我完善的方法上就有很大的欠缺。
以上是导致女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其实,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女生是完全可以化“怕学”为“爱学”的,下面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上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如何让女生学好物理
1.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证明,男女生在认知上的智力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得一些女生在思考问题时不愿去做全面、深层和立体的探索,渐渐使她们在理科的学习上有了心理障碍。部分女生由于成绩差,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长期处于害怕和失败的消极情绪中,天长日久就会怕学物理,甚至直接放弃。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做学生的思想导师,尤其是做女生的“心理医生”。
2.构建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让学生喜欢自己,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水平,用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尤其是女生,充分激发她们的兴奋神经,让她们在愉快中学习,在成功中体会到自身价值。在物理教学之外,教师要多多与女生进行课后的交流,尽量多发现女生学习物理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让她们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念。
3.强化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上好实验课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很多的实验课是男同学做女同学看,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验时要把女生优先考虑进去,引导她们自己分析,观察现象与数据,使女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物理世界。同时要鼓励女生参加物理课外活动,让女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让她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学会观察物理现象,感受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这样女生在物理学习上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喜欢上物理。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女生是值得和必须关注的群体,物理教师不以可忽视她们,更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把女生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充分相信、尊重女生;让她们积极思考,参与生活,体验乐趣;关爱她们,引导她们,鼓励她们,才能使物理学习不只是男生的专利,而是一件男女生都感到愉快而有趣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岩莉.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因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篇3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SCL-90自测量表,对南充第十二中学校700名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结果-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与非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相比较,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如何通过中学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初中女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
留守初中女生是指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超过半年,而与父母双方中的一方留守原居住地,或单独留守或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留守原居住地的在校初中女生。这个阶段的女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身心发展迅速且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本文从中学这个立场,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和心理测量,收集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健康成长。
一、调研数据分析
2016年10月-11月,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留守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南充市第十二中学校在校初中学生进行了SCL-90心理测试,测量卷发出700份,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为了进行比较研究,用SPSSforwindows19.0统计软件上机处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分析: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与留守男生,强调留守和性别因素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1.总分评分分析。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共有90个项目,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采取1~5级评分。评分规则之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总分大于160,或者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表示呈“阳性”,被测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1)
图1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17名女生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21.1%,总分大于160的非留守女生38人,占比11.9%;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有70人,占比22.1%,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非留守女生有45人,占比14.2%。数据分析显示,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留守男和留守女
图2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36名留守学生当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19.9%,总分大于160的留守男生53人,占比16%;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70人,占比20.8%,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男生46人,占比13.6%。数据分析显示,与留守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因子分分布状况分析。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文为了研究需要,进行了下面的分析处理:将参与测试的每个学生的10个因子分进行计算,用因子分除以该因子项数得到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当因子均分=1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完全正常:1<因子均分<=2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轻微症状;2<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中等症状;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严重症状。将不同群体(例如,留守或非留守)的因子均分求和并除以该群体人数,得到群体因子均分不同群体之间,群体因子均分越高,该群体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大。反之,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小。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3)
图3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因子均分在每一项的得分都明显高于非留守女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女生的因子均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均分。这应该引起关注。
(2)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
图4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这一结果跟相关研究基本吻合。通过上面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显示,与同龄的女生相比,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留守的同龄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如何帮助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与同龄人比较,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对比数据从留守和性别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因此,要找到为何留守女生这个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1.留守造成的影响。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留下的是祖辈或者留守女生自己在家,或者是留下父亲照顾女生,以上这些情况,让进入青春期阶段的留守女生无处了解青春期,有了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当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时,要么找不成熟的同龄人求助,要么自己独自承受,这些都加重了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2.留守女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上来说,女生的心理成熟状况比男生要早一到两年,留守女生特有的生活状况促使留守女生比同龄人更成熟,这些都会导致留守女生在青春期心理感受力比一般人要强烈,心理困惑更甚。另外,有学者认为,女生特有的心细、敏感、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学生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
三、教育对策
(一)中学对留守初中女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学对留守初中生,尤其是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常态化,实时跟踪留守初中女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基本情况档案。每个学年入学季使用调研问卷对这些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收集,做到学校和班主任对每个留守初中生都有纸质档案资料。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测试,得到留守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并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档案中。档案建立以后,由学校、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分别保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由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实时更新这些留守初中生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常态化。很多中学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并没有正常开展,这一现象应由中学自身主动调整。不管是素质教育需要,还是学校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迫在眉睫。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定期对初中生人群和特殊人群如留守初中生进行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更要对突出的个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学年的4月和9月分别进行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5月是中学中考的时间,6月是高考时间,在4月举办考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找到积极的方法应对考前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9月是中学生入学季,可以在这个月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学会如何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可聘请心理学专家入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通过学校展板、校报、学生手抄报、学生主题黑板报、学生主题班会等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
(二)中学促进留守家庭教育发展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中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充分发挥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日常联系家长的工作机制。中学应每天通过班主任利用学校联系家长的通讯工具,如家校通,校翼通等方式,将留守初中女生的每天在校情况传播给家长,让家长每天都能掌握留守女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并敦促家长每天都关注留守女生的学习和情绪状态。2.定期指导留守初中女生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比家庭掌握更丰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家庭。中学可通过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工具,将对留守女生教育的一些指导意见传递给家长,指导家长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还可以定期对留守初中女生身边的监护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留守初中女生更多信息,并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将对留守女生的教育注意事项传达给监护人,促使监护人能积极关注和定期教育留守初中女生。3.建议家长能留下父母一方陪伴留守女生。对于青春期的留守初中女生来说,这个阶段她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父母一方,尤其是母亲对于留守女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陪伴和教育作用。因此,中学应建议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尽量留下母亲陪伴孩子。
参考文献:
[1]曾红,ZENGYu.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篇4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技能的表现,习惯于教师先作示范,先讲解基础知识,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宰,学生则全是听教师的安排,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往往则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是与新课程改革是不相适应的,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鸣得不到体现。初中女生年龄一般来说是12-15岁,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很重要的转变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自觉性不够强,果断性差等,这些矛盾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她们今后的成长和成才,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师,如何关注她们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并加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首先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在组织实施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力争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宽松的氛围。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投入,参与热情,教师就应时时调控她们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捕捉时机进行心理疏导。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女生好静,爱美,灵巧性较差,有面子观,特别是我校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体的子女,这些学生具有自卑心理,不爱表现自己。在全班练习时,有些女同学不愿当作大家的面做练习,怕耐力项目练习,如800米跑,越野跑,在技巧类项目中,不如男生,灵敏性较差。这时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调控,对学生充满热情,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动作能力差的学生,一般不作直接批评,及时给女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如何看待美,运动中的人是美的,劳动中的人是美的,让学生对美的看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潜移默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女生,教师要特别的关心,不能在语言和行为上有任何歧视,经常对她们的学习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建立她们的自信心,及时把握女生心理,这样才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应从这个年龄段的性别,心理特点加以考虑,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太大,柔韧性,协调性比较强,动作较优美的项目,教师在组织教材时应充分考虑。
其次结合初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课中,良好的心理行为必然所表现出来的是果断,坚强、和毅力,但这些心理品质恰好是初中女生所缺乏的。一堂体育课运动量较大,身体各器官运动激烈,内分泌活动加强,大多数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使学生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课中我经常采用分组对抗形式,比如在跑的单元学习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接力跑,追逐跑,在对抗中磨练她们的意志品质,激发斗志,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对抗性。
第三、加强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女生评价能力是在学习和体育运动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体育课中,对同学和自己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但客观上来讲,很多情况下不够完善,其错误往往是对别人评价容易,评价自己困难,或不愿意评价自己,评价中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课堂中教师应注意,找好新知识传授的切入点,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积极鼓励,评判,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防止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不良倾向。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初中女生的评价能力,上课时可以把全班女生按运动能力的强弱分为A、B、c三类,分组的依据一是自评,二是互评,三是教师摸底考察后综合评定,我教学初二年级一个女生班,全班女生30人,教学支撑跳跃这个项目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三个组,A类学生10人,全都一跃而过。B类学生10人,在教师的辅导下,两节课后可以跃过。c类学生10人,经教师三节课的辅导,大多数女生还是不能完成支持跳跃这个动作。这类学生的特点大都表现为;身体素质极差,动作协调性差,胆小。对于这类学生,根据课改精神,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通过一系列辅导练习,降低要求,帮助她们,只要在课堂上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强她们的信心,就是好事。运用好学生的自评互评,这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体育课中深入有效地开展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第四、帮助女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初中女生大多数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又具有神秘感,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好奇感,神秘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过程,在体育课中,教师教授新内容时,学生可以就学习新知识进行合理讨论,教师再及时完善、补充,让新知识在讨论、引导,练习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和谐同学关系,增进友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培养团队意识,人际交往等,构建和谐课堂。
以上是我工作十六年来的心得体会。总之上好初中女生的体育课,必须考虑到她们心理发展中的各种特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她们,让她们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在运动中茁壮成长。
篇5
【关键词】心理教育;创新管理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三个年头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体会就是繁重、琐碎而忙碌。但人常说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那么我作为一位普通的班主任除了收获一些成绩和荣誉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收获太多的心灵满足和美好体验,回想这么多年来的感受,细细品味,这样的收获都归功于在班级管理中我渗透的心理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青春期的孩子们天真活泼、有思想、有见解,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关注好孩子生活的物质需要、精神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的温暖回应,但三方的任何一方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孩子首先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要主动去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家庭,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爱的小溪流进心田的喜悦和温暖,即便心中原有一小片荒漠,那它也一定会变为绿洲。
一、利用班会积极开展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
班级管理的前提是班主任对每位学生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很大的灵活性,但主要阵地我认为还是班会。初中生心理比较脆弱,比如常出现和家长难于沟通、男女生之间的相处问题、考试前的焦虑症以及自身个性差异(自卑、自傲)等问题,我常搜集一些主题鲜明的有关视频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而后针对其中问题的产生、面对问题的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在观看《变形记》有关赵迪的一期节目后,我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期望以后的你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活动首先使学生刻画出了心目中完美的自己,而后指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超越自己从而坚持直到抵达理想的自己。经过长期的启发、引导和心理方面的指导,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班风班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使得我所带的班级每一届都是迎泽区先进班集体,我想这与平时持之以恒的心理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发现问题要针对个别学生及时辅导
记得开学不久,班里一位女生就表现出很多异常,虽然按照学校的要求是短发,但她前面的刘海总有一定的异样;虽然外面是校服,但里面的衣服却很“夸张”;脖子上还佩戴小挂饰,爱出风头,爱与男生交往,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决定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爸妈离异不久,而且他也关注到孩子的变化,但没别的好办法,我经过认真考虑,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努力帮她树立信心,摆脱思想的困境,做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当我第一次找她谈话的时候,她要么急于否定,要么闭口不答,这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脆弱的最典型表现,爱出风头,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是内心缺乏爱和温暖的反应,怎么让她感受到温暖和爱呢?首先我帮她调整好座位,这是我事先和同桌商量好的,同桌很有爱心,也很愿意帮她温习功课。其次,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给她准备热水和面包,并微笑着和她说:不好意思,我又想浪费你宝贵时间了,咱们聊聊怎样?诧异的神情中能看到她内心的渴望,聊家庭,聊情感,当我感觉到她的心不自觉和我想要靠近时,我开始揭开了孩子包裹很严的“伤疤”,虽然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还不懂爸妈分开的理由,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我告诉她,爸妈分开只不过他们不能在同一时间给你爱罢了,其实和别的孩子比,你得到的爱会更多,回报爸妈的爱,应该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你的内心只有变得足够强大,你才会回报他们给予你的爱。通过若干次的谈话和心理辅导,孩子笑了,微笑意味着接纳,接纳了关心,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自卑渐渐变为自信,脆弱逐渐转化为坚强,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我心里由衷的高兴当然家长也很开心满意,初中毕业后她选择了幼师的高职专科学校,后来我才听说她选择当老师的原因是因为我曾经对她的关心,在她最迷茫的时候,是我帮她找回真实的自己。其实,我所做的只是帮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并勇于超越自己而已。所以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本着“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在自己的基础上努力进步”的治班管理理念的指引下,要求学生真诚做人,认真做事,但把人做好,把事办好的前提是在班级管理中首抓德育教育,我认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各自的基础上努力进步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才能使得这个大家庭和谐温馨,班级创新管理才能收到实效,也才会形成积极进取、文明和谐和健康活泼的良好班风。
篇6
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所在的研究组于2015年6月开展了一次调查,旨在为下一步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共100题,测定了受试者的8种焦虑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二)被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江门市的4个县级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3个区(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和市直属学校,各地区乡镇小学、初中各抽查1所,城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中各抽查1所,共抽取了45所学校。其中鹤山市818人,开平市753人,恩平市779人,台山市791人,蓬江区663人,新会区779人,江海区490人,市直学校298人。男生2584名,女生2787名;独生子女2131名,非独生子女3240名;小学生1856人,初中生1822人,普高学生990人,职高学生703人。
(三)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71份,有效率95.9%。根据周步成等人编制的全国常模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了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6]
二、调查结果
(一)总体水平和各因子均分
(二)心理健康水平和检出率
根据MHT筛选的原则,总分大于等于65分代表个体存在“总体焦虑倾向”,某项因子大于等于8分即代表个体在该因子上存在焦虑倾向。
从表2可以看出,在5371个样本中,存在“总体焦虑”的学生有192人,占比3.57%,说明江门市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在某些方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14.02%的学生有自责倾向,常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于自己;17.65%的学生存在恐怖倾向,比如怕黑、怕高;12.21%的学生有冲动倾向,经常会被情绪左右,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11.68%的学生存在对人焦虑,他们害怕生人,担心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坏话;13.63%的人存在身体症状,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要死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
(三)性别比较
从表3的t检验可以看出,女生在多项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比男生更容易焦虑。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根据表4的t检验显示,除了冲动倾向之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五)单双亲比较
根据表5的t检验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3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六)地区比较
根据表6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所有因子上差异显著。其中,市直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等4个因子上分数最高,新会区的中小学生在总分、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4个因子得分上比其他地区高。
(七)学段比较
根据表7方差分析显示,除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两个因子外,总分和其他6个因子的分数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职高学生>普高学生>初中学生>小学生。
三、问题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通过比较不同因子,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一)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预期相反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独生子女”,是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认为的观点,而本次调查推翻了这种刻板看法:除了冲动倾向因子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种焦虑倾向上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独生子女,与一般的社会预期相反。
为何事实与人们的预期截然相反?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媒体过分放大了独生子女某些特点如“不会分享”等问题,却忽视了独生子女的优点如自信、综合素质高等;二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而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商人、私营业主、农民等,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高,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擅长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更为民主;相比之下,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不太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子女沟通不到位。另外,家庭负担重的父母很少聆听孩子的倾诉,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后,很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孩子会更焦虑、自责、过敏。
(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级学生差
除了冲动倾向外,职高与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小孩,他们日趋成熟,开始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初步思考,但正是处于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学生许多问题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引发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个学段开课程度不一致,小学阶段开课率较高,高中阶段开课率偏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第三,普高学生面对高考压力,职高生面对就业压力,这也是他们在心理测验中得分较高的原因。
(三)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对其他学段的学生,职高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因子得分最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从职高学生的生源质量来看,职高学生较普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家庭对其期望值也不是很高;第二,职高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态度、课程设置、学习难度与普通中小学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往往对刚接触的专业课感到接受不了,对于解决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矛盾没有经验;第三,职高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与就业期望值落差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就读职业中学前途不佳,对自己缺乏信心。
(四)单亲家庭学生的孤独感、冲动倾向远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除了学习焦虑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3个因子上得分较高。原因在于,单亲家庭孩子上学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主动参与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缺失父爱或者母爱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之产生孤独感,甚至产生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
(五)初中生的冲动倾向得分高
初中生的叛逆性较强。曾经有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叛逆的阶段。初中生好冲动,做事往往被情绪左右,做决定不经大脑,老是做出事后后悔的事情。本次调查再次印证了这一说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参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科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合理安排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结合本校特点,创新活动形式,全方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把心理健康档案、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中。同时,根据学校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基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根据校园环境布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提示语、图片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二是结合校团委、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让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关爱,引领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学会真诚地对待生活。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关注特殊群体,结合班级学段,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在专业引领中的作用,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班级进行测评分析,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使他们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抓住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学习内容,巧妙利用,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三)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市只有部分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但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为低下。要提升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是要大力引进专业教师配备到基层学校;二是要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师徒结对、区域帮扶等活动,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教育难度大,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化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家访和家长来访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来访等各种渠道,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教育动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去赢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二是善用周边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为依靠,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五)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即消极情绪的减少),同时还包括心理品质的提升(即积极情绪的增加)。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教育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孩子发扬优点,克服消极情绪,愉快地度过人生的起步时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
关键词:五年制高师;学前教育;现状;对策
一、五年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育的现状
1.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物理基础知识薄弱
江苏省五年制高师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招录批次在三星级高中之后,招收的几乎都是偏差学生,缺少优秀生源。以我校今年招生为例,2013年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364人,中考总成绩均分532分,虽然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物理课程,但对他们来说物理现象、原理、规律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
2.物理课程重视不够,学生缺少基本科学素养
幼儿教师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理知识的缺乏,所以常有幼儿园教师不能解释幼儿为啥会被闷死在车上,常见的雷电现象、电子仪器的使用、简单玩具的制作等。在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所占比重很大,而理科课程比重则偏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理科。以物理为代表的理科课时明显被压缩,学科地位被边缘化。
3.性别的失衡影响物理教育
现在五年制师范学生中,70%为女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女生比例就高达96%以上。虽然近年来江苏省实施免费男幼师计划,但这一比例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女生逻辑思维相对欠缺,对物理有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导致其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逐渐消失,从而影响物理教育。
4.物理课程内容不适合,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社会、学校评价体系落后也导致物理教学举步维艰
当前江苏省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使用的教材,过分重视物理规律原理等知识,强调系统性,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重视科学常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等方面。课堂环节比较死板,趣味性欠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学校评价模式单一,根本谈不上科学评价学生。
二、五年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育的对策
1.课程内容的变革
课程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适应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要,我觉得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增加学生常识性物理知识内容。过难过深甚至一些对学生用处不大的知识可以改革或者删减,多增加一些基本物理常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实用性。让师范生了解一些常识性问题的物理原理及知识非常有必要。(2)强化学生动手实验的内容。我们学生基础薄弱,对理论、规律、原理要掌握比较困难,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不欠缺。学生存在好动求知的天性,况且物理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建议增加原理简单的动手操作内容。(3)理化生地等知识的融合。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已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单纯的物理知识无法适应师范教育,我想理化生老师应共同谋划,共同协作。设立模块化教学,比如设立不倒翁制作、万花筒、潜望镜、杆秤制作、双控开关与日关灯安装、常用电器的使用等模块或者编辑适合我们使用的教材。
2.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们课堂教学要讲究高效。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当然不是简单地在知识容量多,内容深的层面上堆砌,而是在学生掌握知识上下功夫,讲究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固然师范教育是职业教育,但是课堂教学是相通的。
3.学生培养目标要明确
我们培养学生应逐渐从传统的物理知识教育转向幼儿园的科学常识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把握,应以教育部刚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标准。物理教师在师范教育教学特别是学前专业的科学课程教育中更要重视学生科学知识、科学常识、自然知识等内容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物理理论规律教育上。
4.改革评价机制
物理教学应在新课程发展理论指导下,借鉴国内外优秀评价体系,制订对物理教学有用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可从课堂实况、实验技能、科技和玩具制作、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同时实施多元评价。
总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物理教师必须紧贴学生实际,针对当前现状,努力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科学素质,从而为未来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林.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物理学习现状与对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篇8
一、研究初中、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搞好初中、高中教学衔接
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主要为: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难度和要求相差太大。初中物理多为定性地介绍物理知识和简单的物理规律,多以介绍科普知识的形式出现,而要求也只是了解并会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进行简单计算。而高中物理强调的是:加强物理的基础教学,把那些最重要、最基础的物理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时地有所更新。同时,还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两者的内容和要求来看,存在相当大的梯度。再者,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还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较高要求。高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但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都一时难以改变过来,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相关学科的知识也难以跟上。根据《标准》编写的物理教材的安排是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我们如果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只顾教材规定的教学进度,自然会让学生跟不上,从而使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畏难的情绪。
作为高一物理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我们可以跟初中的物理教师搞物理教学研究活动,提倡在初中阶段就要有意识地注意高中阶段物理的教学方法。如适当教给学生掌握、运用研究物理的思维方式,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向学生适当渗透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等。在能力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等。最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习惯到了高中肯定是不行的。
当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在高一的开始阶段,物理教学应放慢进度,降低难度,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等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后,再适当地加快教学的进度。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技巧,并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够为高二、高三和以后继续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物理实验和习题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激发和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以便增强物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另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习题训练是一个有效的环节。如学习“力”的知识,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题。在汽车、火车、飞机的客运站,常用输送带运送旅客、行李。如图1所示,图(a)为水平输送带,图(b)为倾斜输送带。当一个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应该是哪一项?A.(a)(b)两种情况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B.(a)(b)两种情况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情况(a)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情况(b)中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情况(a)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情况(b)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以行李箱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两种情况中,行李箱只与输送带有联系。由于行李箱对输送带的压力作用,输送带对行李箱产生弹力,其方向垂直输送带向上。
如图2所示,在情况(a)中,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输送带对箱子不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图(a)中的行李箱仅受两个力的作用。在(b)中,行李箱虽然同样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时刻都有沿输送带下滑的趋势,只是由于输送带对行李箱的静摩擦力的阻碍作用才没有下滑,因此,图(b)中的行李箱受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通过以上习题的训练和分析,学生能够加强对“力”的认识,掌握有关“力”的知识,同时认识到物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通过这样的训练,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三、对学生充满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物理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爱。爱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给人以力量,能增添人的信心,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给学生以充分的爱,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欢乐和苦恼,同他们建立友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实验表明,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则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这位教师的教诲,就会愿意听这位教师的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觉得上这位教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课后也会主动、积极地完成这位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上来了,还愁他们处理不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吗?可见,教师这种博大无私的爱,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篇9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
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近几年各省高考实行“3+X”以来,其中“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在理科重点班的女生则更少。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够男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介绍一些打破心理障碍的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的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可见,实验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
篇10
关键词:改进 德育 方式 提高 实效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学生的文化成绩仍是衡量教师的硬指标,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一个软任务,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要求和管理,自然使得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思想上只重视分数,而不重视差生的转化,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二是家庭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常常对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副作用。家长中不乏忽视道德者。一种是溺爱型的家长,一味迁就子女的错误,不从主观上、自身上分析子女的错因,而总是责备老师,这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学生的主观主义思想,养成了学生目无组织、目无纪律的恶习。
第三是学校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奖惩不严明,使学生从思想上缺乏荣辱感。加之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恶者无所惧,而弱者无所依。
第四是学校虽有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但没有开展实际的、有效的工作,只是在每年的“五四”和“六一”象征性地、大规模地、甚至是无原则地吸收新队员,新团员。共青团和少先队员应具备的条件、标准 、行为规范在学习生活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第五、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生活空虚,而且缺乏娱乐场所、娱乐时间和娱乐的内容。有的中小学生,就简单的模仿大人的行为抽烟、喝酒、搓麻将、下馆子、进网吧。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就铤而走险,误入歧途。
第六、由于受到电影、电视、流行歌曲及网络游戏的影响,校园中早恋现象严重,上至初中三年级,下至小学三年级,以兄妹相称的男女生大有人在,伴着多角恋爱现象的出现,校园中结伙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以上这些,都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时代,针对家庭和社会给道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从积极的方面来解决问题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我们中国是个大国,现实的国情是经济还不够发达、文化还相对落后。那么,我国新形势下的道德教育,也应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中国特色、强调内容形式符合时代要求。目前我国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关键是缺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少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相比,相差多远啊!因为他有“中华崛起”这个远大志向,因而终其一生,历尽艰难而百折不回。动机不同,它所产生的动力和持久性,也将大大的不同。
二、爱家教育与伦理教育相结合中国文化的特征,强调伦理道德
而中国国情的另一个特点是:道德教育面对的对象,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最显著的特点是:执拗、孤独、缺乏适应性。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的做法是:在爱家教育中渗透伦理教育。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给各自的家长端一杯水,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你辛苦了,谢谢!”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也表达对父母辛苦之情的感激。在“母亲节”,让学生唱一首给母亲的歌;在“三八节”让学生给母亲写一句心里话;在“父亲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回忆,述说,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情,理解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
三、诚信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新加坡强调:道德教育要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律与人情味兼顾,理想与现实兼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在每年的三月,结合社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风尚进万家”,“诚实信用万里行”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调查、了解、体会,以写文章、讲故事、做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诚实的理解。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法制日报”、“今日安报”,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还经常邀请当地公安局或者派出所的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辨析是非的能力,也提高了法律意识和遵守法纪的自觉性,提高了道德素养。
四、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我们不能否认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性。针对校园中早恋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对学生进行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让他们知道生理成熟和心理不够成熟的矛盾,让他们知道男女生生理结构上的不同,让他们明白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早恋是一种不良现象。
五、正面教育和侧面约束相结合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不同,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有所差异。新加坡提出: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道德教育与生活需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吓唬相结合!日本、英国等国在道德教育中十分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这些事实,对于我们当前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不是个很好的借鉴吗?
六、制度化教育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