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高速动车组初期上线运行的情况下,出现一些不适应状况应该是正常的。飞机已经非常成熟了,但现在航班不是经常晚点吗?”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公里动车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牛得田说“晚点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磨合熟练度的提高,技术晚点现象会逐步减少直至消失。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高速动车组安全是绝对有保证的。”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也认为:“在第六次大提速准备过程中,高速动车组经过了严密、充分的试验,试验运行总里程达到4.5万公里。其工程技术是可行的、安全是可控、可靠的。”
然而,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列车晚点故障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网上有议论说,市场失去了,技术没有换到手。
据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光介绍,经过广泛调研,铁道部确定在全面系统的引进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前提下,重点引进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九大关键技术,进而确立九大关键技术为动车组核心技术。
“我们充分利用市场优势,以转让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为目标,始终把握谈判主动权: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以九大核心技术为主线,突出强调系统集成技术和制造技术,构建国内消化、吸收、再创新平台,并以此为关键着力点,带动空调系统、自动门等10项重点配套技术及其他一般技术的全面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光如是说。
第六次大提速作为一个载体,载动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脚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高速动车组的国家之一。运用这些技术生产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带动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2.设置目标,分层指导,尊重个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受年龄和年级的限制。有的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喜欢计算机,水平明显地比其他学生要高,甚至在不同层次的竞赛中多次获奖;也有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学生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的创意,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发现或发现式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操作任务,然后通过分层指导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知识容量,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求创新
1.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而这种兴趣的真正所在,是对计算机上网或游戏的热衷。对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几乎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学生中的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来玩游戏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志向。其实,游戏中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可以从游戏中学习知识,并在游戏中明白许多道理。既然学生对游戏那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妨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例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经过加工后装在计算机里,课堂上把准备好的作品演示给学生看,这里包括优秀获奖的作品和学生自己编写的游戏作品。那些动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吸引了学生。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还没有开始,所有的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每一个作品都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作品更具有创造性。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兴奋了,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使其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的学生喜欢画图,就让学生用画笔进行美术创造;有的学生喜欢网页制作,就让其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都要逐个进行分析、评价,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到了欢乐,在快乐中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就是自觉的、主动的、热烈的,就会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推动其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在Word中进行文章排版时,我准备了一个题目为《校运会中精彩一瞬间》。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都非常感兴趣,发挥想象力完成了短文,并对这段文字进行美化、排版。然后,老师评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从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从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亦珠《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佚 名《论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立项代码:
第一条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甲方)、_____(承担企业,以下简称乙方)、_____(推荐单位,以下简称丙方),根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XX年度第_____批项目计划、项目合同和有关法律、法规,为顺利完成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的_____项目(立项代码:_____,见附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合同》,以下简称国家创新基金合同),经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 本项目执行期为自_____年_____月至_____年_____月。本项目完成时,项目的总体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质量标准见国家创新基金合同。
第三条 本项目实施的阶段目标见国家创新基金合同。
第四条 本项目执行期内累计新增投资_____万元。为支持本项目,在本项目执行期内,除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_____万元外,甲方计划无偿配套资助乙方_____万元;乙方计划新增投资_____万元;丙方负责落实配套资金_____万元。
1、甲方拨款计划进度:
(1)本合同生效后_____个工作日内拨付首次资金_____万元。
(2)在项目具备验收条件,并经甲方审核符合验收要求后拨付剩余资金 ____万元。如甲方认为该项目未具备验收条件或不能验收合格,可推迟或不再拨付剩余资金。
2、乙方资金到位进度:见国家创新基金合同。
3、丙方落实配套资金到位进度:
资金到位时间 落实资金数额
(1)_____年_____月 _____万元
(2)_____年_____月 _____万元
第五条甲方拨付资金用于以下方面:
1.
2.
3.
第六条 乙方应对本项目资金的拨入、支出实行单独核算,对甲方拨入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七条乙方应如实、按时照规定之格式,填报半年、年度资金项目《监理信息调查表》及其他统计报表,并接受甲方和丙方的监督、检查。丙方应协助甲方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管。
第八条 本项目完成后,甲方将组织对本项目进行验收。乙方、丙方应做好验收的有关工作。
第九条在本合同生效后5年内,甲方有权因非商业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在政府性会议、报告、文件、统计资料等)使用乙方企业、项目信息。
第十条 本合同的变更、撤消立项、终止按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合同变更、撤消立项、中止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一方因不可抗拒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时,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在合理期限内出具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证明。
篇4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管理;组织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0-0035-04
自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的经典定义以来,对于创新的认识已经在对于产业和经济变化的研究中不断深化。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长期战略的核心和组织行为有的功能行为,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词汇,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由此形成了一些创新的组合词,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等。
早在2002年初,科技部就明确指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和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同时,同志在2005年初多次强调“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可见,科技的“自主创新”已刻不容缓,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摆在面前,必须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较早提出的“自主创新”概念,其涵义是“自主技术创新”,是在引进、消化以改进国外技术的过程中,继技术吸收、技术改造之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稍后又有“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 这一定义与傅家骥主编、1998年出版的《技术创新新学》中给予的定义非常相似。柳卸林认同自主技术创新的提法,并提出要“在自有技术上自主创新”。
谢燮正认为自主创新包括了组织管理方面的创新,也包括选择发明和科技成果,使之逐步成熟到适合于生产应用,并获得市场成功,还包括根据市场和生产需要去开发技术的各种努力。所谓自主,就是想方设法保持自己选择理念、目标、模式和过程的主动权,自主创新就是不要锁定在对手设定的创新轨道里。余江和方新将自主创新能力定义为,“能独立进行产品技术、工艺技术的研发乃至开发出面向市场的有竞争力的全新产品的能力”[1]。
李正风等人认为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并完成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知识、技术或制度等方面的关键性突破是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的,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各种创新活动中,自主创新最具主动性[2]。
谭贤楚认为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科技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后续环节(这与重走别人的老路对已有科技所进行的改进而无重大突破的模仿创新是有根本区别的),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创新实践活动[3]。其核心思想就是不走别人的老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并有效利用前人的崭新的理论、技术或概念而打开新的局面。在这里,自主创新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基本涵义:一是在自主研究、开发基础上的创新;二是在别人(国内外)先进科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而进行的再创新。通过分析研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基础研究、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
二、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极其宽广的概念,从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现状看,对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自主创新的内涵定位在狭义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第二种观点批判性地指出在论及自主创新能力时,人们通常把自主创新理解为科技实力、成果和专利数的复合体,把自主创新等同于科技发明创新;第三种观点是把自主创新的本质看成是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第四种观点则是站在反对“知识产权”的论点之上的[4]。
自主创新既可以指一种创新方式,也是指一种发展战略[5]。在前一层意义上,是指一种体现中国特殊国情的科技创新方式,包括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增加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原始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集成创新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是指围绕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甚至引起重要领域的重大突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自主创新不能封闭起来进行,而应展开广泛的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充分利用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
研究国际发展经验可以发现,自主创新是一个后起国家在加速推进现代化过程有的概念,本质上讲,是体现自己发展的战略意愿的创新。这一概念的背后,包括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5]。其实,从自主创新的三个基本方面,就已经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作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特殊性。加强原始性创新,就是针对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加强集成创新,就是针对过去单项技术研发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的问题;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就是针对多年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老问题。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现有英语体系中,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能够比较贴切地表达我们所要表达意思的单词与自主创新对应,因为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术语。
三、自主创新的特点
以上列举的有关企业自主创新的界定,虽然受研究者的研究视角的限制而各有区别,但从中可以归纳出自主创新的三个特点[6]:
(一)技术突破的内在性
企业自主创新并不是指企业在研究开发上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面面俱到,但企业必须拥有其中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必须是由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而获得的。
(二)市场开发的率先性
率先性是自主创新所追求的目标,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率先进入市场,领导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对跟进者形成技术锁定,从而能够稳固其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三)知识资本的集成性
即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各种创新所需的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知识和能力上的内外部支持力量。这是自主创新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自主创新过程中,从技术构思、研究、开发、工程建设、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创新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结合内外部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来实现。
四、自主创新的基本支撑性理论
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包括科技发展能力,还应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产业化、市场运作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以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以企业自身的科技力量和创新目标为主导,在资源投入、研究和开发、制造和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方面创新能力的总和。以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规定为基础,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自主创新的基本理论支撑包括以下三点[7]:
(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性理论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投资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技术创新获取利益和分配的主体,这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基础。只有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地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在宏观上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根本途径,在微观上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根据。
(二)技术创新的有序性理论
技术创新是思路创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有序化过程。它要对这一系列自主创新过程进行优化,又要善于运用集成战略得以组织实施。因此,技术创新活动必须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使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实现有序的相互联接和相互协调。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无序和受阻,都将影响自主创新活动的预期完成、甚至导致失败。
(三)技术创新的市场性理论
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这种市场价值的实现,既要使产品生产者获得最大效益,也要为商品消费者带来最大利益。同时,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等应用,必须考虑如何摆脱对外技术依赖的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并使这种需求理念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自主创新的机理
创新就是要开拓新的道路,做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对已有的、旧的事物的否定和发展,就是“创造性的毁灭”,就是对知识的超越、自由竞争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主体的知识基础及其超越
创新就是要突破前人的成果,就是要在前人(包括自己)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等。所谓知识基础就是指创新主体在进行创新时所必备的知识条件,它包括扎实足够的专业知识、哲学知识(方法论)、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等[8]。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原料,任何领域的创新活动都要以该领域中的已有知识和成果为起点。 在自主创新中,创新主体对前人或他人(也包括自己)知识的超越是自主创新成功的象征,只有在某些领域或方面实现了知识的超越,才会使得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成为知识的领先者。
(二)自由竞争:自主创新的实质
如前所述,自主创新的知识基础是创新主体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创新主体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还有其自身的独特发展规律,认识到自主创新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自由竞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动态演进的社会系统。它的内部诸要素(主体、客体环境)的有机融合使得自主创新的良性运行可在时间进程和空间形态上具体展开,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引导”、“市场对科技的导向”等方面[9]。
(三)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规律
自主创新是时展的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跨越式发展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一条原则和思维特色。一般说来,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可以发生在企业和产业层次,也可以发生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层次。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指科技创新不要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而是有效并灵活运用崭新的理论、技术或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打开局面,从而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自主科技,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个普遍规律。国家层面的科技跨越式发展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0]:一种发生在接近科技和生产力前沿的相关的竞争领域中――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都相同,跨越的实现以领先者的位置互换为标志; 另一种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跨越,追赶者有比较明确的前进方向,在追赶过程中实现科技发展的某些领域的某些过程和阶段的跳跃或实现路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实现路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六、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尚无定论。 我们知道,经济的根本现象是发展而不是均衡,发展的根源是创新,而创新是通过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素的新组合活动而实现的。如果能有意识地将过去由于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原因所造成的闲置生产要素围绕优势创新机体重组,则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实现要素(包括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现代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和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问题,通过何种形式,建立什么样的组织制度和结构、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手段来实现自主创新,目前世界各国都处在探索阶段,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固定有效的实践模式。
笔者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和组织文化的新生,构建了由核心技术竞争(Compete)、科研力量整合(Integrate)、组织管理激励(Prompt)、科技成果转化(Transform )四个结构因子组成的国防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管理模型,我们简称CIPT模式。
(一)核心技术竞争能力是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
核心技术竞争我们关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机理、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主体、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环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研发投资管理。核心技术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稀缺(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能稀缺)、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11]。 事实上,只要具备了核心技术的创造力,并以此为基础确保企业始终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为此,要使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创造力给以相应的利润回报,可以通过为此类企业提供研制、生产合同,使企业在履行合同补偿自己在创新中的投入,并且获得相应的利润。产品的购买者往往不仅要购买最终产品,而且要购买“科研成果”这种中间产品,使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投入得到补偿,才能使企业在产品研制中保持核心竞争力,为自主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二)科研力量整合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科研力量整合我们关注国家支撑企业基础研究、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科研合作、多元化开发、争取国际合作。现代企业应该走出封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大量创新技术分散在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应该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的作用,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集成创新研究,既考虑科技创新的内涵和规律,还要考虑现代企业的需求,多渠道吸引国外先进理念,引进技术,合理分工及资源整合。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为支撑。而基础研究投入大、风险大、收益小或者没有直接收益。 重大的科研活动,需要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合力攻关。大力协同,是我国现代科技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社会科研开发整合力,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三)组织管理激励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保障
组织管理激励我们关注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基于项目管理的激励机制、科技人才胜任力评价、企业组织文化新生。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建或者再造,不仅依赖于组织结构的再造,更依赖于组织文化的新生。如果不彻底地质疑、挑战或者替代现代企业中隐含的价值、信念和假定,则任何管理模式的变革都将流于重复的表面改变,新的方式只是去适应既有的规范和政治条款,维持现状。现代企业还要为自主创新营造一个和谐、清新的文化环境,从而使自主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里所要营造的学习型组织创新文化环境的关键在于激活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激励创新主体有效进行创新活动。在这种创新文化环境中,创新主体创新欲望强、敢于冒险和探索、勇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从而不同创新主体间形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
(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现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
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科技成果转化条件。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12]可以看出,创新包括发明的生成和走向市场两个过程。科技成果转化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商品化是科技成果,实现有偿转让,得到相应的价值认可;产业化是形成科技产业,进行科技成果的规模生产,追求更大的效益;国际化则是更高的要求,是在国际市场的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寻求跨国发展。因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实现,无论是哪种形式,其根本价值都体现在科技成果应用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从中获得利益。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以创造性和市场成功为基本特征进行周期性技术经济活动,成功的自主创新,经过普遍的推广,必然导致地区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的变化,刺激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张 炜.自主创新文献综述[D]. 北京: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772-779.
[2]李正风,曾国屏.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1-23.
[3]谭贤楚.自主创新:新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主导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1):76-78.
[4]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6 ,271(6):9-15.
[5]胥和平.以自主创新理解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6,(3):6-10.
[6]李 刚,陈昌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J].科技与经济, 2006,109(19):26-28.
[7]杨永.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式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5,143(24):2-4.
[8]王永生.创新方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0.
[9]谭贤楚.国家创新战略的一种模式――自主创新的机理、主体及环境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13.
[10]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48.
[11 ]鲁俊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核心技术创新研究 [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
[12]刘 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机制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A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echanisms of Self-determined Innovation in Modern Enterprises
Zhao Ruijun,Bao Zhanguang,
Zheng Juan
(B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篇5
一、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出口额7920亿美元,货物出口额世界排名从1978年的第32位升至第3位。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工制造水平稳步提高,部分商品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份额,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日益稳固。但是,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出口增长质量不高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是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1.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我国近年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5亿美元,占出口贸易额的17.5%,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183亿美元,占出口贸易额的28.6%。但是,在这个令人欣喜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大量出口产品使用的技术依赖于国外引进,科技创新能力在主要贸易国家中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如在我国生产的计算机关键技术114项中,非核心技术的29项全部由我国拥有,其余85项核心技术中,我国只占40项,国外占45项。移动电话在我国生产出口量也很大,但65项关键技术中,国内能够掌握的也只有50%。
2.出口企业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偏低。大量的企业从事贴牌出口,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基本上还不掌握,既影响了贸易收益,也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3.出口企业的营销策略许多还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
价格竞争是指企业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或其他企业同类货物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的营销策略。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时采用价格竞争策略,价格甚至低到了惊人的地步。例如温州一般皮鞋卖到欧盟的价格是2.5欧元一双,卖到美国的袜子是1.1美元一打,而出口羊毛衫最低价格可低至80美分一件。出口企业基本上不赚外汇,而是靠国家的出口退税撑着。而且,这种靠低价经营的策略还在继续,中国钨矿储量已经减少了40%,中国稀土出口2005年出口量已是1990年的10倍左右,平均价格却下降了50%。如此低的价格不仅耗费了大量国家资源,还招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而且人为压低的劳动力成本也使得我国大量的产业工人报酬偏低,未有获得应有福利回报。
二、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现有利润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数量众多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许多出口企业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搞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装配业、一般产品制造业等,主要业务是给外方品牌做加工装配,或者做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也就是说国外厂商要什么,出口企业就生产什么,挣的就是加工费和国家的出口退税。相比较自己开拓国外市场来说,这样的出口方式风险小,利润比较稳定。这就导致有些出口企业满足于现有利润,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意识。
2.国际技术转让市场比较成熟,部分出口企业习惯于技术引进
国际技术转让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需要技术的一方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支付专利使用费、技术转让费、合资生产等形式购买到所需技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我国把引进先进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手段,截止到2005年,累计引进国外技术合同金额近1100亿美元。技术引进不但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出口企业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去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习惯于搞技术引进。
3.缺乏消化吸收能力,无法进行消化吸收创新
我国进口了大量的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拥有大量的技术转让项目。不少获得国外技术或设备的企业认为,得到物化的产品和明确的信息技术,学会操作设备或技术的使用,形成了生产能力后,就算完成了对所引进技术的学习。其实引进技术和设备只是产品当前的国际水平,随着时间的流逝,己有水平会变得不再是世界先进水平。只有在使用引进技术的同时,对它进行分解、消化和吸收,并结合自己的新思想去完善它,进而形成融入了自己创新理念的新技术,才能使自身的技术能力在研究性使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才能进行消化吸收创新。许多企业或者是认识不足,或是技术人员力量不足,对买来的技术不去进行改进,导致消化吸收创新无法进行;消化吸收弱,导致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4.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缺乏资金支撑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简称研发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探索未知世界的基础研究、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前景的应用研究和将上述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作为反映投入强度的相对数指标,是当前在科技领域最能够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的一个概念。
《200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达到2450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34%。应该说,这一数字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来说,中国的R&D投入仍显偏低。2005年这一指标韩国是2.64%,日本是3.12%,美国是2.6%,德国是2.5%。我国的研发资金由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两部分组成,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自主创新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三、加快出口企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1.观念创新,提高认识,加大研发投入
自主创新要落到实处,首先出口企业在思想上要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由于仅依靠数量扩张,产品雷同,附加值低,导致出口价格不断走低,利润不断减少。所以,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对出口要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国家当前的目标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过去“量大价廉”的粗放式出口已不被提倡,出口企业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要满足于当前低价出口和加工装配所形成的利润,要在研发上舍得投资,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研发资金,逐步实施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出口战略。
对于习惯于技术引进的企业来说,要认识到永远依赖国外技术引进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事实上出于各种原因,我们需要的关键技术往往买不来。20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花费了大量金钱搞引进,本想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并没有换来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直到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的奇瑞横空出世,才让我们对中国的汽车业重新抱以希望。所以,出口企业的观念要创新,要尽快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开拓国际大市场。
2.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
我国目前的国情是科技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自主创新应以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对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可以适度尝试原始创新,但不宜把发展机会主要寄托于原始创新。事实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也善于利用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后,不仅要利用它快速形成先进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原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进、完善。我国的家电、通讯技术等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效果明显,涌现了TCL、康佳、美的、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典型。这些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江汉油田四机厂也是通过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该厂90年代从美国引进IRI修井机、道威尔水泥车、压裂机组等7项新技术,之后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研制的代表国际新型钻机发展方向的“大义BE770”5000M快移快装钻机,获国家专利4项,引起了国际石油装备市场关注,该厂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钻修井、固井和压裂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3.有条件的企业要自主开发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是指某业界或某领域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通常会赚取高额利润,例如拥有CPU的英特尔和拥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长期获得20%以上高额利润回报。反之,靠购买技术来完成产品制造者则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有限。我国2006年制造业500强中,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最低,为0.07%。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所需的核心技术我国尚不掌握,需要购买和支付使用费。国内DVD行业的风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当涉及产品核心技术或原创技术时,若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自主开发应为首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技术先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的奇瑞汽车从开发自己的车型到攻克汽车核心技术――发动机制造,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奇瑞通过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派人到AVL公司研发中心参与设计,并拥有设计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一口气开发出了18款发动机,排量从0.8升到4.0升,从三缸机到V8,从汽油到柴油,排放全部可以达到欧Ⅳ标准,技术可以说是相当先进的。依靠自主创新,奇瑞的出口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相继在俄罗斯、伊朗等地建设了合资厂,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等地开展了客车装配业务,2006年更是与汽车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AG)汽车公司合作,汽车出口美国等国。
4.加大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力度,开创自己的品牌
自主创新不仅包括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它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公司内部如果对价值链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效率,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沃尔玛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成功不是靠创造了核心技术,靠的是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1969年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80年代初,又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专门用于自己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和出色的管理为沃尔玛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尽快摒弃惯用的价格竞争策略,学会运用管理、品牌、包装、公关、广告等各种非价格竞争的手段,通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比如,我国的联想(Lenovo)电脑并不生产个人电脑的CPU等关键部件,标有联想(Lenovo)的个人电脑内部所用的元器件许多是联想向其他公司采购的,但是联想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售价明显高于其他各种质量相同的杂牌电脑。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联想多年来经营自己的品牌,其品牌代表了质量保证和完善的销售、维修、服务体系,品牌的号召力为联想赢得了市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用品牌战略实现企业出口的跨越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创自主品牌与贴牌相比,意味着要培育市场,意味着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形象宣传等方面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进行精耕细作,意味着面临相对漫长且没有回报的培育期,所以出口企业在开创自己的自主品牌时,需要算好成本账,选好建立自主品牌的时机,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
5.充分发挥国家在出口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与协调作用
自主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鼓励出口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国家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为出口企业自主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研究科技兴贸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的出口企业可优先安排资金使用。同时,国家可以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根据信贷、结算管理要求,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建筑构造;开放式学习平台;创新型人才
一 前言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教室或家中,学习的载体也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本上了。
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确立了“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增强能力、探索创新”的教学方针和“加强建设、锐意改革、注重特色、不断创新”的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构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型教育模式。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已达3893 万人,高居各行业之首。因此,市场需要大量建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建筑类人才势在必行,这也对我们的建筑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培养模式局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二 国内外数字出版物的发展
美国威廉・E・卡斯多夫(William E. Kasdorf)在《哥伦比亚数字出版导论》中指出,在教材领域,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但在出版巨头云集的英美两国,对数字化教材的探索已经成果初现。
从2005年开始,美国各大出版商逐渐意识到开发教材数字市场的巨大潜力,2009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教材市场总值为82.12亿美元,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到2014年将达90亿美元。而电子教材销售将以10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美国高教及职教市场,电子教材销售收入占新教材销售的比例,将从目前的0.5%增长到18%,达10亿英镑。
2009年,在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95亿元人民币电子图书读者的总数突破了1亿人,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
从2008年开始,数字化战略在我国各大出版社被进一步推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等,都相继建立了电子出版相关部门,从加强认识到实际运营、从图书配套到平台构建,数字化教材与传统教材正呈现出融合共生、互补互动的发展趋势。我国著名的图书网站――当当网也率先开辟了电子图书一栏,其中涉及科普读物以及电子教材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教材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力图在资源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实现传统教材的数字化转型。
三 建筑类教材的特点
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数字化教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优势,能为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性。
建筑类专业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中比较传统的专业,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类教材具有图形多、三维空间立体感强、色彩丰富、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这些恰恰是传统纸质教材所不具备的。
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更新,纸质教材的出版周期远远赶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
四 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
(一)建筑构造课程特点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组成与构建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科学,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经济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后能否胜任建筑师的工作就取决于他真正掌握和理解了多少建筑构造方面的内容。
目前,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仅凭一张嘴、两只手很难把本应形象具体生动的构造节点描述清楚。例如,在讲述“屋顶构造”时,虽然教材上有不少例图,对于有一定现场经验的人而言不难理解,但对于没下过工地、生活中也很少上到屋顶,即使上到屋顶也很少注意到排水、保温、隔热等构造的学生来说,仅凭那些黑白线条图、文字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述就能弄清其构造做法,实属不易。往往是书背得熟,一到设计,就问题一大堆,更谈不上创造新的构造形式。而此时,若能带学生到现场上亲眼看看,或展示一些工地照片,或以动画演示屋顶的生成过程以及其构造组成,那么效果将会大不一样。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和课下自学不同步,仅仅依靠老师的课件来自学与复习往往达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
为了缓解和改善上述状况,课题组成员结合多年讲授《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相结合的手段编制成了《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已于2012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二)数字化教学光盘的内容
《建筑构造》数字化的教学光盘不是唯技术而技术,也不是从看书到看电脑,它是一种模式、一种理念。数字化教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平台,使教学和管理、课堂和网络等各方面紧密结合,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动态的、及时的交互学习模式转变。
《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的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件与教案、互动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五大模块。在“课件与教案”中包括授课的文本教案和授课课件PPT两部分,课件以大量性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内容。在“互动教学”中包括学生自测题和构造设计题目两大部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学和复习的能力。在“立体化教学资源”中包括动画视频演示、建筑设计规范和参考文献三个部分。动画视频演示利用CAD、FLASH等软件,将重要的、较难理解的构件详图,从不同角度分层次表达它的构造层次,详细展示它的各种构造特点。
(三)数字化教学光盘的特点
1.教学性
在教学光盘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设计了“电子教案”和“授课课件”两个单元(如图1 所示)。“电子教案”和“授课课件”基本上满足了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下自学的需要,满足了教与学的需求。
不管是传统的教材模式还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教材,它们的根本是离不开教与学的,也就是说教学光盘首先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2.形象化
在教学光盘中我们充分利用CAD、3DMAX、PHOTO、FLASH等软件的优势,将常见的、重要的、较难理解的、新的建筑构件详图,从不同角度分层次表达它的构造层次,详细展示它的各种构造特点。
3.开放式的交互学习平台
在教学光盘中我们将建筑学及相关学科中所涉及到的常用的相关建筑名词给以准确的定义,按照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分类制作成“建筑名词释义”单元,对学生牢固掌握建筑基本概念有很大的帮助(如图2所示)。
在教学光盘中为了体现学习内容的交互性,课题组制作了“自测题”单元(如图3所示)。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课程内容,题型分为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五大题型,同时相配以各题的答案,以便于学生的自学。
(四)教学应用效果
建筑构造数字化的教学光盘内容全面、讲解清晰、实例丰富、动画生动、演示流畅,既有利于教师授课又便于学生自学。我院2007级、2008级、2009级建筑学本科、城市规划本科将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作为辅助教材试用,通过三学年的试验教学,发现这种教材模式和学习模式能够更高层面地教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从放羊式的自习转变到多媒体规范化的学习,从失控到监控。
五 结语
数字化的教学光盘从根本上继承了传统纸质教材的文字类内容,同时又将较为复杂、难为理解的图形以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与学的互动方面,采取人机交互式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习题的自测。
在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下,如何既能为教师提供资源,满足课堂要求,又能为学生提供互动终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这是我们进行数字化教学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蔡雪峰,赵湘慧.中国大学教学[J].2009,(1):95-96
[2]探索教材数字化道路.张洪艳.出版参考[J].2009,(1):8-10
篇7
关键词:企业战略;自主创新;核心能力;企业文化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及其界定的几种主要观点包括: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进行自主创新的分类以及自主创新内涵和外延的界定[1-4];从是否形成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企业核心技术与新产品价值的辨析[5-6];从技术创新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区分[7]……。但笔者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宏观角度和政策法规角度分析居多,而在微观的企业层面上对自主创新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尤其是对自主创新实现过程中的要素分析欠缺,更多的是对“创新”的认识,习惯采用各种创新标准对自主创新进行划分,这样虽然容易从某个创新的角度理解自主创新,但并不能抓住自主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主”的理解不足。本文从企业战略层面讨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导向和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着重分析“自主”性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表现,进而揭示自主创新活动在企业微观层面上的共同特征。
一、自主创新与企业的核心能力
Hamel和Prahalad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企业能够形成某种竞争优势。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能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且每一种能力还可以继续细分。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主要的资源或资产,企业核心能力的储备状况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决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也决定了企业的效率差异。尽管各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具有稀缺性(某一企业所特有的)、可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价值性(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等特征。
自主创新的提出在宏观层面有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含义,落实到微观层面主要就是引导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企业的核心能力里,技术能力是最根本的核心能力,其他核心能力都是以一定的技术能力为基础的,技术的改变从根本上要求其他的核心能力要与之相适应。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是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其中,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并不符合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只有技术创新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从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而言,自主创新在微观层面就是企业能动性的技术创新能力。
从来源上讲,技术创新主要有三种。①模仿型技术创新。模仿型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模仿已有的技术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而产生与原有技术的差异性,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它是在率先者成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的技术扩散,尽管可以回避研发风险,但其毕竟是一种跟随创新,所以形成的核心技术档次一般不会太高,而且具有扩散性,易于模仿,在市场上存活的时间不会太长。②自主型技术创新。自主型技术创新是企业依靠自我技术力量进行的以满足或创新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其优势是使企业拥有率先独占性的核心技术并进而创造消费市场,但这种创新方式需要企业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比较雄厚的资金等作为保障。③集成型技术创新。集成型技术创新是企业将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等多种技术范式有机地组合起来,按照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构成一种新的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通过对经济、技术、资源等各种要素的合成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利用技术之间的协作性和系统支持性使创新后的新技术、新产品要比单一技术的贡献之和大,亦即1+1>2。一般认为,技术创新过程的集成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的优选,并以适宜的结构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要素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集成创新的优势在于它的整体性,某些在单一技术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却能通过集成创新在整体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然而,集成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技术范式彼此之间的契合需要经过反复尝试和试错,因此要求企业拥有一定的人才和资金等作为保障[8]。
以上三种技术创新方式都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最能体现出自主创新自主性的则是第二种方式,因此也被称为原始创新。然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各自发展战略不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第一种技术创新方式通常是最经济、最实用的创新方式,此时模仿性技术创新方式作为企业核心能力,其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在模仿创新过程中对模仿(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集成创新往往要求单个企业具有足够的规模,此时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作为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集成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其自主性也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自主创新与两个导向的沟通
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创新,要解决自主创新的企业导向问题,首先要从技术创新与企业导向的关系入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受两种企业导向的影响。①以企业家为导向(entrepreneurialproclivity)的技术创新,这种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密切联系,它通过企业家管理的一般过程在技术创新中表现出来。Schumpter认为,企业家特有的精神就是愿意打破既定的框架,更容易推动企业突变式的创新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从而以技术为根本优势确立市场优势,并进而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9]。②以市场为导向(marketproclivity)的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企业对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快速捕捉和反馈为主,表现为相对竞争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深的层次满足顾客偏好。Hamel和Prahalad认为,市场导向会将企业的注意力仅限于客户已经表达出的需要上,因此市场导向型企业可能更多地关注现有产品线的延伸,而不是寻求对现有的和新客户的潜在需要的更深挖掘,会忽视在新市场中寻找新机会和开发新产品[10]。Christensen和Bower则认为,市场导向的创新容易使企业资源配置倾向于与现有市场相关的渐进式创新[11]。
显然,以企业家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导向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以企业家为导向的企业更容易发生突变式创新,而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更容易发生渐进式创新。那么,对自主创新而言是否存在着这样两个企业导向,从而有突变式自主创新和渐进式自主创新之说?笔者认为,从企业家精神、市场导向与自主创新的相互关系出发,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自主创新的过程既要求企业家精神体现出“自主”的特性,又要求通过市场导向反映出“创新”的价值。
对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最早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1934)[12],他把企业家精神归结为五点,即企业家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的成功欲望、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企业家的精明与敏锐、企业家的事业心。由此可见,首创精神、成功的渴望、承担风险和乐观精神、精明强干、进取精神,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构成了自主创新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克服自主创新过程中各种困难的关键。企业家不仅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且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中关键的人力资本保障。由于企业家精神的存在,企业才具有创新的活力,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才得以激发,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的氛围。企业家作为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除了必备的个人素质培养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企业家的凝聚力、感召力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使其愿意为技术核心能力的构建发挥各自才能。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促使企业进行创新,创造新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为技术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熊彼特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熊彼特看来,经济发展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内生的动态过程,即不断地通过开发新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原料和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来推动创新的过程。创造性破坏的灵魂是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反过来,也只有不断地实施和推动创新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而自主创新的过程正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追求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特征,它的形成受到企业家的个性、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外部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13]。因此,企业家精神不可能像企业的产品一样具有特定的物质形态,人们只能通过某些表现形式来体会企业家精神的巨大作用。企业家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内涵的核心,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组织研发、发现新技术以及克服困难、开拓市场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对于自主创新而言,企业家的价值除了组织研发、承担研发风险、管理创新过程,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就是将技术成果引入市场实现经济价值。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微观层面上自主创新的形式是模仿及消化吸收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最能够体现自主创新的自主性,也是企业家导向最集中的体现;而模仿及消化吸收创新的自主性表现在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上,这也体现了企业家精神,但是此时的市场导向要强于企业家导向,企业模仿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尽快占领市场,满足顾客需求;集成创新的自主性更体现在企业家对企业的控制力上,而创新的效果则需要市场的检验,因此集成创新最能够体现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融合。图1给出了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导向在自主创新各形式中的体现和相互关系。
三、自主创新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制度、企业精神、历史传统、文化环境等。企业文化具有两个层次:一是外显文化,即显露在外部的人们可以直接察觉到的诸如企业的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等,这些可归结为三个层面即制度层面、结构层面和经营层面;二是内隐文化,即较深层次的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的诸如企业的管理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内隐文化影响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却首先是在外显文化上,进而影响内隐文化。因此,就微观层面而言,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可以通过自主创新的相互影响,彼此协调。
内隐文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目标对自主创新的影响。企业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对自主创新有影响,但通常情况下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要求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主要表现为通过自主研制自主开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短期目标除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外,还应为自主创新积累力量,一味依赖引进技术去达成企业短期效益的做法对企业长期发展是危险的。二是企业价值观对自主创新的作用。企业的价值观是比企业目标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通常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制定。企业无论具有一个充满朝气、自强不息的价值观还是投机取巧、得过且过的价值观,都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前者可以在资源、制度、组织等方面给企业自主创新营造各种有利的环境,而后者极有可能使自主创新流于形式和口号。三是企业精神对自主创新的作用。企业精神是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它源于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个人品质、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正如不是每个企业都存在企业家一样,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有企业精神,而一旦企业家的精神影响了企业中每个人,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员工能够领悟并贯彻这种精神,那么企业家精神就会上升为企业精神。罗宾斯(S.P.Robbins)和库尔塔(M.Coultra)认为,在企业中文化首先是一种领悟,个人根据他在组织(企业)中的所见所闻来理解组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中更为内在的、不易察觉的构成要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在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企业中,每一个企业成员都会察觉到一种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种领悟能产生对企业理念、道德行为规范和企业精神的认同感。从前文对企业家精神与自主创新的讨论得知,存在企业精神的企业也一定是积极实现自主创新的企业,因此,塑造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及塑造企业精神本身就是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
同时,自主创新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这种影响主要作用在外显文化即对制度层面、结构层面和经营层面的影响。自主创新对外显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本身对外显文化的影响,二是“自主”性对外显文化的影响,而后者也就是以自主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为指导的内显文化对外显文化的影响。自主创新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见图2。
技术创新在企业中以一种内部变革的形式存在和发生作用,结果体现在促进企业制度中各种保证技术创新启动、运行和扩散的相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由于技术创新在企业中发生,因此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必然要求企业的制度层面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具体地说,技术创新活动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计划、组织和人事管理等所表现的外显文化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创新而发生变化;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这必然导致企业结构的变动调整,此外,技术创新也内在地要求对技术创新成功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员掌握更多的企业资源、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这都会引起企业结构的变动和重组;技术创新引起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生产环境的改变和外部消费者对企业的重新定位。技术创新会引起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人员、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的变动,依靠新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在市场上被消费者接受、认同并改变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这样就要求企业协调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制定最佳的市场策略。
自主创新的自主性则要求企业在制度、结构和经营上体现出企业家精神,比如,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的人事制度能给予人才充分的施展空间,扁平化和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有助于迅速决策、共享创新资源并抓住市场机遇,灵活的经营策略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可以创造新的顾客需求。
四、结语
企业真正将自主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国家实现全面振兴的基础,自主创新是企业能动性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这种自主性不是靠行政命令和资金投入就能够获得,而必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影响企业战略层面的一般要素也对自主创新产生影响,其中将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始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有意识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体现自主性的重要标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种导向,以企业家为导向的更偏重于原始创新,企业家精神是自主创新的集中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则偏重于消化吸收创新,为自主创新打下市场基础;集成创新既体现了企业家控制力,又注重市场检验,因此最能体现出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不仅要在制度、结构和经营层面体现企业家精神,更要深入到企业目标、价值观和精神层面,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尚勇.从科技经济两个方面把加强自主创新落到实处[J].中国科技产业,2005(3):16-17.
[2]朱高峰.自主创新:把技术与经济融为一体[N].光明日报,2005-11-13(A3).
[3]王元.探寻自主创新三大要点[J].深圳特区科技,2005(7):56-57.
[4]彭纪生,刘伯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科学学研究,2003(4):423-427.
[5]温瑞珺,龚建立,王黎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9):68-69.
[6]毛建军.自主创新从概念走向实践[J].科技促进发展,2006(6):36-46.
[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6-45.
[8]李宇,高良谋,关伟.企业控制力的视角: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动态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485-488.
[9]约瑟夫•熊彼特.企业家的职能[J].冯文光,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3):61.
[10]HamelG,petingforthefuture[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4:57.
[11]ChristensenCM,BowerJL.Customerpower,strategicinvestment,andthefailureofleadingfirm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6,17:197-218.
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汽车电子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汽车中约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产业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活力,使汽车这一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汽车电子作为汽车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新兴力量,标准和专利在汽车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标准就是力量”。
一、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大而不强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生产和销售量分别达到888.24和879.15万辆,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二位,成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电子市场的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
我国汽车产业以及汽车电子产业虽然规模大,但企业核心竞争力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中,国外品牌的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包括Bosch、Denso、Delphi、Simense、Visteon、Continental、Valeo等跨国企业。深圳航盛虽连续多年成功跻身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十大供应商行列,主要产品就是汽车音响,并非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
跨国公司利用其所掌握核心技术、标准和专利,掌控着全球产业布局,从而实现其全球利益最大化。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只是跨国集团全球发展战略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汽车电子产业长期以加工组装为主,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每况愈下,严重影响我国的产业安全。
二、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趋势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善了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快速和舒适等综合性能,汽车电子设备对汽车产品重要性的不断增加。目前,汽车上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可能占汽车整车成本的30%左右,在高档轿车达到60%以上。2007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410亿美元。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汽车电子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大幅提高,新能源和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汽车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汽车电子产业中的高性能IC以及高端解决方案将被大量应用和普及网络级解决方案前景看好。
预计2007到2011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5%,2011年汽车电子市场将实现2400亿元的规模。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人们对汽车消费的要求的提高,汽车电子产品高端需求将持续增长,因而,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即使面临汽车市场增长放缓,也会持续高速发展。
三、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在汽车电子领域,由于盲目崇拜外国技术的认识误区阻碍了国内科研系统的发展。我国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十分薄弱,对外国技术高度依赖,同时由于这种境况,在获取外国技术合作中往往面临不平等的条件,技术合作的领域也并非核心技术领域。例如,有些外企明文规定,合资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口到其有销售意愿的国家或地区。开放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民族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水平,但愿为达到独立自主发展的阶段和能力,陷入到技术引进、模仿、落后,再引进、模仿持续落后的技术陷阱,始终作为跨国企业的附庸,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
由于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大量存在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中国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而压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于是,中国民族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独自技术。导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在技术陷阱中越陷越深。
主席在2006年全国科学和技术大会上指出:“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我国已确定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明确规定:“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材料技术发展十分迅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尽快改变我国在这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成套装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正面临着这样的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好时机,加快自主创新,快速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关键时机。
四、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思路
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电子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应该以此为依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汽车产业的腾飞,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电子强国。推动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如下:
1.保持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的规模优势。保持规模优势是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今后10年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汽车市场规模扩大,汽车电子市场在规模和产品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汽车电子产品无论是高端、低端都将进一步放大。这就为汽车电子企业占领市场,保持规模低成本优势,获得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在“大”中图“强”打下了基础。充分发挥电子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国内品牌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核心汽车电子领域有重大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有点,选择合理的产品定位,使其在电子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优势得到体现。目前,民族企业在汽车音响、防盗器、倒车雷达等中、地点汽车电子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产品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非常有利于突出本土企业的优势,在这些产品领域,民族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2.重点发展汽车嵌入式电子芯片和软件。汽车嵌入式电子芯片和软件是汽车电子发展的技术主流。从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看,愈来愈多的汽车电子产品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单纯的硬件产品向软、硬件一体化的设备发展,单纯做硬件的企业向兼做硬件和软件的企业发展。因而汽车电子企业从传统的设备制造企业变成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企业,正是多数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方向。
汽车电子企业继续提高其企业中、产品中的软件成分的比重,向更加“软”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应从低端、纯硬件的加工制造,向更高端的、嵌入式设备的设计制造方向发展。
3.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重要性决定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只有相当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才能推动我国汽车电子领域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电子产业中自主创新就是要把握住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改变。
技术专利是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战略被确立为科技发展战略之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当是一种企业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战略性武器。我国汽车电子企业应注重技术开发和利用,将大量的技术专利,通过多种交易方式实现知识产权或使用权的转化,进而完成商品化、产业化。国内行业与企业应主动了解并掌握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惯例,加快实现技术、专利、标准的融合,提升整个产业的综合实力。
4.利用扶持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对于国内汽车电子产业来说,核心汽车电子产品是其薄弱环节,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同时也要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予以支持。国家应坚持科学决策,完善创新机制和产业化政策体系,应从财政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政府和国企采购等产业政策等方面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的企业,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应根据市场和自身优势,打开核心技术的突破口,利用国家的行业政策,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实现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虞.汽车电子憧憬未来.电子产品世界,2003(11):8-11.
[2]王亚平.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8):52-54.
篇9
引入“新组合”
南车青岛四方股份首先确定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即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长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产品研发目标,以体系建设保证新产品的开发,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为基础,结合自主创新掌握高速列车核心技术,建立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产品的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南车青岛四方股份的创新模式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技术创新就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技术创新真正意义与实际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所产生的竞争力作用。新的竞争优势模式偏爱那些有能力利用知识、技术、经验来创造出新产品、工艺及服务的企业。
“四个一”
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南车青岛四方股份着重以“四个一”的建设为落脚点,全力打造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体系的工作效率,实现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技术服务工作的分层次管理,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过程,实现开发和设计、设计和工艺、工艺和技术服务的无缝衔接。
建立一个能够支撑并不断自我提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设计开发平台,在高端产品上实现自主设计开发,并在公司所从事的产品范围内达到技术同进、资源共享;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设计开发队伍,在技术平台的框架上配置合理的人才结构,培养各专业或系统的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带头人,在相关的专业系统拥有南车青岛四方股份自己的学术权威:完善一个设计开发的流程、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和职责分明的专业化管理机制,有效适应产品项目设计和技术平台提升的协调管理,创造和谐的设计开发环境,初步形成企业技术文化;培育一批与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同命运共患难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基础技术研究、前期技术研究、产品试制试验等方面,有能力得到研究单位、专业厂商、专业技术个体的鼎力协助,并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两种创新的有机结合
如何获得高铁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内源式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来自于国内自主创新,自主开发技术:另一个是外源式技术进步,即一种外置式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进步。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做出了成功的选择,走出了一条开放式的自主创新新路径,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把内源式创新模式与外源式创新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之路。
南车青岛四方股份走了一条外源式创新,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入手,大量节约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入。技术创新的R&D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事业,高技术产业尤其如此。通常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可以学习并填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空白,拓展技术瓶颈,技术引进还可以缩短研究和开发先进技术的时间。从国际经验看,落后的一方通过引进技术可以在3-5年内到达对方水平,能消除10-20年的差距。
同时,实施内源式创新,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是实施了集成创新,掌握了国外没有全部给予的高速动车核心技术。由此,一方面可以防止“梯子”问题产生,即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技术竞争优势,会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名义,拆掉梯子,维护技术差距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可以规避“以市场换技术”所带来的难以掌握核心技术的问题。
突破瓶颈
如何利用好中国铁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来获取技术,是个具有挑战性的命题。如果这个市场被分割成数个小市场,不同利益主体分头出击,很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市场让出去了,核心技术反而没有换来。铁道部所做的是,整合市场,充分发挥“战略买家”的巨大优势,铁道部引进国外高速列车技术中方的主要代表光说,“我们最大的筹码就是中国铁路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铁道部在2004年动车组招标文件中提出‘三个必须’:一是外方关键技术必须转让,二是价格必须优惠,三是必须使用中国的品牌。”
自主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狭义上理解,“自主创新”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包括从设计、研发、中间试验、生产、进入市场、服务的全过程,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由本企业实现,最终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自主创新又称为“原始创新”。二是从广义上理解,“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南车青岛四方股份的自主创新模式改变了中国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结束了中国以往陷入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的路径。
后发优势
先发优势是指先发国家在高铁设计制造中,通过领先战略,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有利条件或创造的高铁发展先机,包括要素先发优势、技术先发优势、制度先发优势等,最终形成的高铁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及带来的超垄断利益。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由于较晚进入高铁产业,而获得较先发国家不具有的比较优势,通过借鉴先发国家建设高铁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的策略,获得更多的研发成本优势、高铁产业风险的控制等优势。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学技术;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有人称中小企业遭遇“寒冬”。
在广东省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暨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经济论坛”会上,经济学家把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是的,这三个原因目前对中小企业影响确实很大,但这仅仅是外部因素,中小企业不可能改变经济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既要应对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又要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不但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壮大,这就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科学技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对于占大多数的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无疑是核心内容,起着骨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提出:我国目前“生产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高低,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产业领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赚取的只是劳务加工费,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则被外商获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比如我国DVD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由于解码芯片、机芯等核心元器件靠国外进口,交给外国企业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业只能赚取一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我们辛辛苦苦干活的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元。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经济链条中的未端,“双低”使得我们只能靠数量和价格与别人竞争,从而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纷纷倒闭。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又结合不好,使本土的创新成果不能很好转换,企业就不得不依赖国外引进,而且越是高新技术设备就越依靠进口。有关专家统计,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而我国则是10:1。就是说,人家拿1块钱引进,10块钱用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刚好相反。10:1导致的不仅仅是多花钱买技术,关键是要重复多花钱。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历史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电视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人才匮乏是困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头疼事,根治好象很难,但解决起来并非没有药方。江苏的一家化工厂,产品质量长期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直接引进技术,价格太高无法接受,靠自己的科技人员机关,时间又不赶趟。后来,他们在“宁交会”上与一位“海归”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3个月后,“海归”解决了技术难题,公司为此仅支付了12万元。这说明,要解决人才企业不能仅仅着眼于内部,要走出公司的围墙,利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多渠道、多方面地利用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不拘一格不仅仅指人才的不同类别、国家,还指不同的使用方法。有的是招人麾下,有的是合作,有的是委托开发。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