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的学习方法

篇1

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门学科与我们生活实际的联系很紧密,可以学以用。同时因为它是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中学,数、理、化是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数学学不好,那么物理、化学也不可能学好。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做事严谨、有条不紊的好习惯,提高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判断、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学好数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好方法、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爱好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并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不惧怕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难题),就必然会学好数学。

二、教会学生听课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学习自觉性不会很强,上课也时常出现精力不集中现象。因此,要注重学生身心特点,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我经常要求学生:(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让学生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三、教会学生思考探究

思维是数学的伴侣,数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维训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工作:(1)从学生思维的“容易诱发区”入手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习惯,使学生有兴趣地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变得善思;(4)通过问题的合作讨论,交流同学们之间的思维方式,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生学会变式思维;(5)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

四、教会学生记忆知识

数学知识理解重要,但也不可不记,为了快速熟练解决数学问题,公式、定理、概念务必记得清清楚楚。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研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公式、定理的来源;引入有关问题探究,得出有关概念的形成,知道为什么这样下定义,加强定义中关键词的记忆。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原书本给出的说法上,不妨教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语言、翻译语言说说知识的意思,甚至再举一些能反映该知识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是很容易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的。再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顺口溜”记忆方法,克服一些理解记忆上的困难。例如,在取不等式的公共解时,都是“大于”号时,取解大的那个解;都是“小于”号时,取解小的那个解;“一个小于一个大于”号时,取中间的解或无解。可简单编成顺口溜“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这样很容易帮助学生准确取得不等式的解。其它“列成表格对比记忆”“画出某个形状规律记忆”等,老师均可设置一些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同时也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学习。

篇2

关键词:数学方法

高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必须要“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高中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笔者对此结合自身的学结把有关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笔者认为做好及时复习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与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四、要养成做习题的习惯

做习题,是学好数学的必要过程,也是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重要环节。解数学题时,要注意三点。

1、题不在多而在精:过少不好,过多也无必要。选题本身应无错误,复述性少选,要选综合性强,充满活力的题,有代表性题,不选对理解无价值无一般性的偏题怪题。

2、讲究做题方法:

1)、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解题时举一反三,善于发现,有所进步。

2)、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去分析题: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思路常常无从下笔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综合法是将已知条件列出来,看看能推出哪些结论,而这些结论又可以看作条件,再看看这些新的条件又能导出哪些新的结论;、等逐渐熟练之后,往往能够一眼就看中问题的关键,迅速找到突破口。

分析法是从你要求的结果或需要证明的问题出发,看看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得出所要的结果,而要得到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更多的条件。

3)、掌握解题的步骤:

①审题:首先应判断问题属哪一类,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从题目中还能挖掘出什么隐含条件?画个草图,引入适当的符号。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解题的前景如何?

②寻找解题途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综合法;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达到结论。第二种执果索因分析法;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层层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条件与结论之路打通了。第三种复的题需要两种方法两头挤。解题过程中要广泛联想,能联想起有关的定理或公式?在进入解决的过程中随时要根据情况的发展或作调整,或修正原来的方向。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良好心理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数学所占分值较高;从研究应用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主要表现为: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转变。初中数学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多。高中数学课的设置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在高一、高二要学习完高中三年所有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并有数学“会考”和重要的“高考”。

二、学习高中数学的不良心理表现

1.松懈心理。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便认为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样就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2.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3.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畏惧心理。同学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自卑心理进而可发展为对数学的畏惧,尤其表现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内心非常的紧张和恐惧,考试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头脑模糊,有时一片空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头脑轰鸣,写不出字,甚至晕倒的现象。

5.应付心理。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

心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该正确认识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应该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高中数学的正确心理和习惯

1.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奋坚强的品质。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给我们的启迪。

3.形成自我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对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方法犹如学习上的“点金术”。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终身受用;不讲究学习方法,犹如盲人骑马、瞎子摸象,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一事无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可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得,成为学生的主人,是这些教育先知们的一贯主张。很可惜,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我们的教学仍在“教”,而不在“学”。当今的教改形势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物理教师们要转移教学重心,要重点研究“学”。把“教书”、“教学生”转变为“教学生学”,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职责。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1.1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1.2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的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解释,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2.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括哪些知识点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如在“惯性、惯性定律”这节课文中。(1)什么叫惯性?(2)哪些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 (5)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6)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等。

2.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3.指导学生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不同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类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1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加以记忆。如,音调和响度。

3.2语言简炼才记得快。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绝不跨接电源电极”这样简短的话即可总结出来。

3.3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的东西可以帮助记忆时的遗忘就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动。

篇5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过渡,而这时也正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各种升学考试、入学考试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则被大大忽视了。数学教育中应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的培养被题海战、各种培训、单纯追求分数的提高取而代之了,严重地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封闭性、节奏缓慢等特点,相对来看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对公民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素质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2应试教育依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一直倡导提高素质教育,但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中学数学知识用某种新的数学理念去透视的时候,就有一个由于观念的历史演变带来的认识视角差。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曾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提出了一道数学题,问题是这样的:“54+37=?A.81B.17C.577D.91请问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同一个问题可能不同的答案,而正确的答案却只有一个,而每一个答案的设定都有它相应的意义,答案A的设定是为了淘汰那忘了“满十要进一”的人;案B的设定是淘汰那分“认真看题目的人”;案C的设定是为了淘汰那些将“十位和个位的位置对错的人。经过层层的筛选而最终选择出正确答案的人,必定是将所有细节都注意到的人。

仅仅一道很简单选择题,却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成功者往往就是经过重重筛选,明白问题的本质的人最后被留下来。同时这个问题也告诉我们为了适应这个发展的形势,新的教育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必然。这个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指明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学生学习的方向。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适应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新的教育方法是老师探索的方向与目标。

三、学习方法的探索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同时由于学习的不可代替原则,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与解题过程中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在这个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里,以前那那种为了“读书而读书”思维已经不再受用了。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是必然的。

四、发展的方向

探索高中学校独特的内涵建设型发展路径高中教育已非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育内容和教育定位更接近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目标。因此,高中学生数学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生活情境,为基本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探索机会,让学生亲自经历“现实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或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健康而又可持续地发展。即,为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五、总结

篇6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极重方法的学科,仅凭机械的学习方法是难以将高中数学内容真正弄懂的.那么,在目前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意提醒学生整合数学知识

融合数学知识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常规要求,但绝大多数时候这一要求都是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能够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体现出知识的融合性,结果造成的情况就是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看出知识是综合的,但却看不出知识是怎样综合的.因此这里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整合数学知识,是基于学习方法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那么,零散的数学知识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综合呢?

首先,要让学生对零散的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这是整合的基础.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这时存在一个假懂与真懂的情形,即很多数学知识学生听起来头头是道,但真正让其运用并解决问题时,会发现其并不是真懂.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以至于有人专门研究如何让学生从假懂走向真懂.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一途径并不十分复杂,关键在于学生的新知识学习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将新数学知识与旧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从一个知识看到另一个知识,数学知识强调逻辑性、连续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学习一个新知识时,能够同时看到其依赖的基础知识和有可能涉及到的未知知识,这样就可以同时起到回顾与展望的作用,这是数学学习中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

例如,在解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会遇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简单与复杂的三角函数等知识.因此,“解三角形”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概念,其实综合了相当多的数学内容,因此其就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时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遵循这样的教学顺序:先从正弦定理引入,让学生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比等数学知识,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与角,那如果这个三角形是一般三角形呢?这一问题可以催动学生的思维由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走向一般三角形,实际上也就是将两种三角形整合了起来.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与能力.

二、注意提醒学生学习运用结合

学以致用原本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将“用”窄化为解数学题目,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因此,笔者提出要拓展用的范围,让学生在用中体会一种成就感,进而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笔者所理解的用,说白了就是数学上的“问题解决”,而这一概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所强调的重点之一.问题解决不仅包括习题,更包括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手脑并用”.其中,动脑是指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用自己的理解去化解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动手是指将数学知识运用于问题解决,这是通过自己的手将自己的数学思维表述出来的过程.教学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可以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与准确性.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注意点:

其一,从掌握学习主动权的角度来提高预习效果.我们强调高中数学学习中要预习,但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预习.这就必须给学生树立一个掌握学习主动权的观念,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的构建是由自己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才能完成的.知识的主动建构性是强化预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二,从寻找数学难点的角度来化解数学疑难问题.在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点,这时就必须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哪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有问题,而这类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即时的,需要记下来供课后继续思考.而问题本身有时并不妨碍后面知识的学习,这一点要注意.

其三,注意思维的扩散性.即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拓展得远一点,以给自己提供一种问题空间.这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运用相结合的途径,对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有明显作用.

例如,在“正弦定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轻松理解三角形中角的正弦值与对边的比值相等,但学生其实可以进一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比值等于什么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一问题是教材上没有,但却对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三、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方法思维

学生常常会认为数学学习就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数学学习更是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学习,而且数学思维又是体现在数学方法当中的,因此对数学方法的总结是促进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让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进行总结:这道习题的解决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其中哪些知识是自己不熟练的?这一问题还可以怎样变化?变化后又该如何解决等.这些问题具有递进性,具有模式性,可以作为学生解题后的常规思维模式.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39-01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搞好外语的学法指导,必备的前提是要注意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任何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都必须经主体在听、说、读、写、译的实践活动中去认识、去体验,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科学、更实效的学习方法。

(一)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课前必须将上课用的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及相关的文具准备好,以便在上课过程中随时方便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次,上课时还必须心情轻松愉悦、乐于学习。

(三)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笔记。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记好英语笔记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四)要求学生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好“及时复习”这一环。

二、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才能进行外语的听、说、读、写训练。记忆单词时所采用的方法可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若采用的方法适当,则可以缩短记忆单词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当然要有恒心,但还应讲究方法和技巧,学习英语更是如此。每个单词都是由音、形、义三者构成的,同时还有词性的区别,词形的变化,搭配关系的不同等,因此记忆单词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要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一)明确词性,准确理解词义。如:Watch当作名词时,意思为“手表”。如:This is my watch.而当作动词时,意思为“注视,观看”如:My mother is watching TV.

(二)以词形为突破口,寻找记忆规则。(1)分析构词:如:动词加后缀er表示干什么的人。write(写)writer(作家)run(跑)runner(奔跑的人)等;(2)比较词形异同:good-nice-fine-great.(近义词);woman——man fat——thin big——small(反义或对应词);father——farther week——weak son——sun(同音异形词)

Horse——house quiet——quite much——March(异音异形词)

三、加强背诵、朗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背诵属于“动力记忆”的范畴,而运动记忆是战胜遗忘的最有效手段。朗读不但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这正可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进一步落实检查,督促学生背诵、朗读的情况,可组织学生成立“四人英语读书小组”,选定一人为小组长,每天布置朗读、背诵的内容,并通过课堂上的“Daily Speech”,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和运用语言的机会。经过大量的朗读、背诵活动,逐步培养了语感,加强了学生对词组的记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大量的背诵、朗读实践,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因而越学越带劲,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四、学法指导要以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为主线,以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为切入口

学习方法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维方法问题。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的人学习方法必定得当、灵活、高效。反之,必然是呆板,低效,事倍功半。因此,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重在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多侧面,多角度,多方法去探索,去创新。

篇8

医生治病要先找病因,同理,许多同学学不好数学甚至惧怕数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许多同学进入初中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要老师手把手地教,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不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初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病因找到,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兴趣培养、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和正确应试几个方面。

兴趣是第一老师,因此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初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较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往届学生学好数学的事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初中学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篇9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

篇10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三、 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