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歌颂祖国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9 09:3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歌颂祖国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李白文化的由来 内容 现代价值
一、李白文化的由来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诗歌一千多年来盛传不衰,其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堪称第一。明代的进步思想家李赞曾说:李白“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
一千多年来,李白其人其诗历久不衰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文学诗歌的范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有的文化现象,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应不应当称为李白文化?或者说,一个人的影响能否构成一个文化单元?以个人命名一种文化是否妥当?笔者认为,文化有集群性、广泛性的特点,但文化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的,当某个人创造或者说参与创造某种文化,而这个具体的人又在其中起了主导的作用,这种文化以这个具体的人命名又有何不可呢?何念龙先生说得好:从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开始,与李白其人其诗相关的历代故事传说,甚至直到今天有关李白的文艺作品(如小说、电视剧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内容十分广阔、历史异常悠久的文化景观。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这几乎是一个绝无仅有、极为奇特的个案。从生时的无比辉煌和轰动效应,到死后广泛、巨大久远的影响,再加上历代文人和普通民众不停地对李白予以接受、阐释、传播,特别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美学理想对李白加以改塑、再创……所有这些,就传播地区之广泛、传播层面之多样性、传播内涵之再创性而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有哪一位文学家能与之相比较?何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影响之广泛和久远,的确是无人可比的特例。”
二、李白文化的内容
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他的生平、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他创作的诗歌,是李白文化的原生体。李白在世时已经闻名全国,他的诗歌在全国各地传唱。李白去世后的千余年,其诗歌愈传愈广,人们在崇敬李白、接受李白、传播李白、研究李白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李白生平事迹及其诗歌进行研究的各种著作,宣传李白及其诗歌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还形成了崇敬李白的民俗文化,这些可总称为李白文化。按文化结构来说,李白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物质文化
能用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物质实体,指在李白的遗迹游踪所及之地的纪念李白的祠堂、庙宇、雕塑及其传说、戏剧等。李白一生漫游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遗迹游踪,人民出于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在这些地方建祠、立庙,供李白塑像,挂李白画像,传说李白的故事,上演李白的戏剧;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又留下怀念李白的诗文。经千余年来的积淀,形成了若干李白文化景观。
(二)行为文化
民众为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和热闹的庙会。据马鞍山市的地方志记载:每年清明节有上万民众到当涂青山李白墓祭祀、扫墓。南宋绍兴年间,郡守赵松年规定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为李白墓的扫墓日,此后当地士庶前往李白墓祭祀扫墓成为习惯性的民俗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在李白故里江油和李白的终老之地马鞍山,多次举行国际李白吟诗节、李白文化节,恢复了李白祭祀典礼和群众性的纪念李白的诗歌吟唱会。
(三)精神文化
李白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崇敬,产生李白文化现象,是因为他光辉而传奇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的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感动了人们。究竟李白精神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深情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国家统一富强,“寰宇大定,海县清一”,国泰民安。为“安社樱,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而积极进取,奋斗终身;(2)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关心民众疾苦,任侠好义,扶危济困;(3)刚正不阿,敢于蔑视权贵,笑傲王侯,同腐败黑暗势力抗争;(4)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5)热爱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善于博采众长,创新独具特色的作品。
李白精神是李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或者说是高层次的不可直接感知的抽象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李白文化的本质部分。李白文化的物质层面与行为层面是李白文化的现象。
三、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
李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提倡诵读李白诗歌,学白精神,弘扬李白文化,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李白写了许多关心祖国命运、渴望为国效力的诗篇。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李白诗歌中充满人本主义精神,关心民众疾苦,歌颂普通劳动者的勤劳、质朴、好客等优秀品质,如《宿五松山下荀娠家》、《秋浦歌》、《越女词》、《赠汪伦》等,表达了对普通民众深厚的情感。李白视富贵如浮云,任侠好义,扶危济困,同情和支持弱者,而对于祸国殃民的腐败黑暗势力敢于蔑视,并与之抗争,表现了李白的铮铮铁骨。
李白的崇高品质和浩然正气当然是我们今天必须提倡的。2006年春,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头两条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李白的爱国爱民精神,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继承并发扬之。总之,我们的时代需要李白精神。
经千余年的积淀而形成的李白文化,不仅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体现出它的重要价值,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能体现出它的重要价值。李白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即李白的遗迹游踪及与之相关的诗歌、传说,纪念李白的民俗活动都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都有吸引力,可以作为旅游者游览、观光、参与、考察研究的对象。李白文化中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则是“李白文化之旅”的灵魂,使旅游者通过李白文化之旅感受李白精神,眼界得以开阔,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李白从小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酷爱旅游。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更是出色的旅行家,自述“一生好人名山游”,“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一边读书写诗,一边旅游,走遍了祖国各地,所到之处都是自然风光很美的地方,有些地方还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美丽的传说。这些本来就很美的地方,经过他那如椽之笔的描绘点染,再加上神奇的传说,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更大了。因此,李白文化旅游资源既是高品位人文旅游资源,也是令人陶醉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高度融合的特点。
四、结语
人类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凡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李白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李白文化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有重大的作用和功能,而且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志.李白与民俗文化,《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黄山书社.
篇2
关键词:诗韵;诗格;诗心;诗意;诗情
一、赏析作品,感悟诗韵
真正让儿童学会写诗,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会用分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用“诗”这种表达方式传递诗韵。而大量的赏读是儿童感受、领悟诗的神韵的最佳方法。
1.课内赏读
儿童诗的读者是教室里的学生,内容简短浅显的诗歌很容易让学生读懂,因为它耐人寻味,细细咀嚼就能发现其中蕴涵着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它也像一个朋友,带着所有的关乎生命的故事情节走进儿童的生活。小学语文教材内儿童诗的内容多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如,苏教版第七册的《老师您好》《秋天》《桂花雨》等。苏教版第七册的第一课《老师,您好》就是写给教师的一首赞歌,诗写得大气磅礴中见温婉柔情。可是这真的只是要学生背会的一首诗吗?我想,更多的是应该让学生能把诗歌和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形象对应起来。“老师,您好!”是诗歌的诗眼,也是诗中反复吟唱的句子。围绕关键词崇高、美好来阅读,重点落实到诵读上。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精妙呢?我是否可引领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材料,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呢?于是,我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后,让学生学会联想,学会联系生活,从可触可摸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妙世界,去倾听作者的真情告白,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课外精读
阅读优秀的儿童诗歌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泛性思维和深入性思维,弘扬人性中至真、至纯、至美的品质。一是趣味性。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儿童诗引导方面,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重要位置,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引导学生学习陈木城的童诗作品《叶子的眼睛》;听诗应尽量做到“寓教于乐”,注意童诗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被童诗吸引。给中年级儿童听的诗如雪野的《会挠痒痒的雨点》,充满生活情趣。二是针对性。童诗,有的是歌颂性的,有的是讽刺性的,这些对儿童都是有益的,都能启导儿童的思想。童诗内容的选择就应针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如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可选择杜虹的《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等相应的童诗。三是知识性。所选的童诗要能给孩子以知识的启迪,情感的陶冶,让他们接受规范的语言训练。如张国南的《春天是这样来的》。总之,所选的童诗,读起来要朗朗上口,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二、用好教材,领略诗格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语言积累,感悟儿童诗的语言美、图像美、建筑美、意境美,还能在阅读中获得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中年级的儿童诗儿童早就熟悉了,儿童平时也会无意识地模仿,儿童具有质朴的模仿能力,教师稍加指点,儿童就会迸发出无比惊人的创造力和浓厚的模仿兴趣。模仿指导不仅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构思的指导。学完《槐乡五月》后,抓住槐花的多、美、香和孩子的乐的特点,孩子们纷纷仿照二年级的水乡歌进行了仿写:如,走进槐乡,槐花开了,我闻到了醉人的清香。走进槐乡……走进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虽然孩子们的小诗还很稚嫩,虽然孩子们的创意不失天真,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更加深刻,对槐乡的文化更加亲近。
儿童模仿水平不断提升,儿童模仿的范围就会逐渐扩大,赏析儿童诗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儿童创作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创作就成了可能。
三、留意生活,提炼诗心
生活有着五彩的颜色,孩子会默默地选择、描摹,用童心重新还原一个新的世界,在他们眼里,生活就是一首诗。如让孩子们以《雨》为题写诗,一些学生可能只描写雨景,就会显得很平淡,教师应引导孩子把“雨”同你们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诗句便充满了活力。如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小雨点儿,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它轻轻地走,甜甜地笑……它走进草地,把草变得像丝绸般的绿;它走过桃园,把粉红的云霞向桃树撒去。又一个孩子写道:下雨啦,下雨啦!雨点是一个个顽皮的孩子。落在热闹的池塘里,和可爱的小鱼玩耍;落在寂静的屋顶上,和凶猛的乌云说悄悄话;落在香气扑鼻的花朵里,和漂亮的花妹妹跳舞。哇,小小的游乐园里,藏着大大的快乐!
如让孩子们以季节特点写诗,孩子们抓住了春天的色彩,诗句充满生机。如一个孩子写道:春风吹,桃花笑。蜜蜂飞,花儿闹。清早鸟树鸣,万花争春俏。要知春天多热闹?一夜桃花纷飞落,平明又是红如潮。又一个孩子写道:远看它是挂在天边的锦缎,近看它是人们笑脸上的一抹红霞。它是春风拂过纷纷落下的红雨,它是人们收获的希望。它是春天的精灵――桃花。我喜欢它。
诗是不可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诗心;诗是必须教的,没有诗意润泽过的童年是不圆满的。
四、学会想象,感受诗意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诗歌要有鲜明的形象,因此,想象力培养尤为重要。如学校放飞童年的梦想创美节中开展的“美丽梦想”童诗比赛中,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放飞梦想,创作了一组有关梦想的童诗作品。如一个孩子在作品中这样写道:我想当一名教师,像春蚕一样默默地付出,灯下默默耕耘,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人才。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我高超的医术,救活千千万万的人,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我想当一名警察,把坏人都抓起来,让社会安定,使人们可以安心地生活。又一个孩子写道:你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名老师!教他们美术,让他们拿起画笔,和我一起去勾勒美丽山河;教他们体育,让他们有强健的体魄,迎接每一次喝彩的欢呼;教他们人生道理,让他们成才成功,更好回报我们的祖国妈妈。
儿童诗充满想象,有着天然的美,质朴的语言中能充分感受到学生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
五、巧用修辞,焕发诗情
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文章更是如此!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在儿童诗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如学生创作的诗《甜蜜的梦》中,一个孩子在作品中这样写道:太阳渐渐西沉,深夜到了,青蛙睡了,梦见一条小溪,在心灵流动。萤火虫睡了,梦见一颗星星,在心中闪耀。梦想睡了,等待我们去实现。我们睡了,做了一个甜蜜的梦。又一个孩子写道:梦,就像一张张美丽的邀请函。春天,梦请你在草地上跳舞;夏天,梦请你在大树下吃冰淇淋。秋天,梦请你在果园里摘水果;冬天呢?梦请你在雪地里堆雪人。梦,就像影子,无处不在。
篇3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法是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进入某种情境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等。众所皆知,文学是情感的载体,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教者在讲授一些情感强烈、语言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作品时,往往运用这种导入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新授诗歌《黄河颂》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奔流不息、犹如万马奔腾的那种磅气势的影像图片,同时笔者还抑扬顿挫,激情朗诵《黄河颂》的精彩片段,旨在浓厚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把学生带入美妙的诗歌意境中,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诗歌内容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兴趣导入
现在一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语文学科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知识多,不愿学;二是他们片面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好数理化固然重要,殊不知,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时教者不妨在导入新授这个环节上动脑筋、下功夫――运用兴趣导入法。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扣住学生求知的心,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在课前介绍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及秦灭魏时安陵和魏国的关系。若在课堂上介绍本文涉及的三个历史典故:1.专诸刺王僚: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国君寿梦四个儿子诸樊、馀祭、馀、季札及吴王僚和公子光(吴王阖闾)的故事;2.聂政刺韩傀:介绍韩相、严仲子及聂政的故事;3.要离刺庆忌:介绍吴王阖闾、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和要离的故事。相信学生会对此非常感兴趣,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对课文的导入和后面内容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联想导入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和以前学习过的作品或多或少有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有时学习某篇作品时要借助于已学过的或与之相联系的作品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回忆,使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不但可学习新知识,还可复习学过的知识。例如,学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就从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导入,把词人少女时期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她在金兵南下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进行对比引入,学生不仅会产生联想,而且会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
四、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就是在新授之前给学生讲一个和新授课文或内容相关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王国。学生对故事大多兴趣极浓,当然教者讲故事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精练。一般控制5分钟之内为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讲讲王羲之勤奋练习书法,写成这篇文章及书法作品的经过,以及书法作品传世的故事及最终去向的传说。把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定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更好地引入课文。
篇4
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使我倍感振奋,从此有意识地在导入、创设情境、课堂练习等课堂教学环节精选诗词,紧扣当节教学重难点用诗词作为练习素材,在教学中精当引用诗词名句变枯燥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感受。美的陶冶,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诗词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诗激趣――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总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找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新的切人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新知的生成和构建。中华民族的诗词宝库中蕴藏着大量的政治知识。或说理,或育人,或冶情。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用诗词,挖掘诗词所蕴涵的美学价值并与政治学科知识发生巧妙、浑然天成的联系。就会独辟蹊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建立真挚的友谊”时。引用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和元稹的《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的诗句,简单讲述后,启发学生元稹和白居易虽相隔千里,却在同一天一游一梦情景完全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你准备在生活中如何建立真挚的友谊?用经典诗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不是比简单的提问强得多吗?学生们通过了解诗词佳作,更增添了对友谊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和锻炼了想象力、理解力,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兴趣盎然中感悟知识,培养情感,形成能力,使学生感到友谊不是写在书本上呆板僵死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2.诗言情――借助诗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阵地功能
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传授相关知识外,还需渗透思想教育,而爱国主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此时,如果引用―些含义深刻、生动感人的诗句就能达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学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时,引用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既歌颂了左宗棠维护祖国的丰功伟绩,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甘用热血荐轩辕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又结合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热点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蕴涵爱国精神的佳句,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选用典型材料多角度发散求异的训练方法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题型亟须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3.诗论政――借助诗歌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现在考试非常灵活,特别注意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及实践运用能力。教学中结合典型材料多角度发散求异的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很多诗词中辩证的观点很值得教师借鉴。唐朝诗人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意浅显易懂,蕴涵着辩证的思想,比较客观辩证地分析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行为。一方面,由于开凿运河,沉重的徭役造成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既可以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逐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精当引用诗词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诗词的引用是否多多益善呢?显然不是。思想品德课毕竟不是诗词鉴赏课,太多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因此,诗词的引用需遵循以下原则。
二、诗词的引用需遵循的原则
1.简易性原则
引入诗词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尽量选择那些通俗易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词,选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过的诗词。建构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那些古奥、艰深的,即使内容再好,也尽量不要采用。比如要说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尽量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类浅显易懂的诗词,而不是引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因为后者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2.精要性原则
精炼、生动、形象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引入的诗歌应该尽量短小精悍。那些篇幅较长的,要尽量舍弃。如果其中的内容令人难以割舍,不妨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诗句用于教学。
3.典型性原则
篇5
关键词:班级文化 特色 文化资源 熏陶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9-01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笔者的出发点和主题就是用多种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心
灵。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和共同劳动的结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而班级文化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之重可想而知。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它对小学生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长环境对生命体成长的重要作用,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中,笔者把立足点和主旨确定
为:用多种文化资源熏陶学生的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理应把它发扬光大。
1 用古诗词熏陶学生的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和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诵读积累古诗词不但能使学生增长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而且能陶冶情操。首先,指导学生精心学好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技巧。其次,开展“我爱读古诗词”的语文活动,每周增学一首古诗词。每周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动手搜寻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优秀古诗词抄写在黑板上,教同学朗读理解学习,并抄录在语言积累本上熟读成诵。下次学习新作品时,先要朗读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温故知新。鼓励学生下载到该诗词的歌曲,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歌唱,以增加趣味性。
在第一次校园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轮到我班时,正值万紫千红的仲春时节,笔者精心挑选了几十句恰好与时令吻合的含有“春”字“春风”或“春雨”“春水”的古诗词名句训练学生朗读背诵,之后,在台上表演“古诗词含春名句联诵”。先全体学生齐诵16首诗中16个含有“春”的名句,然后分角色,女生朗诵13首古诗中含有“春风”的13个名句,男生朗诵11首古诗中与“春雨”“春水”有关的11个名句,让学生从凝结着古代诗人智慧和灵感的咏春诗句中去重温春天的美好,去感受春天的万种风情。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姹紫嫣红的春天每年都会如约而至,可我们人生的春天却只会一去不复返!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只有珍惜光阴,勤奋学习,播种希望,将来才能收获金色的果实,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 讲爱国名人故事,用中华名人的爱国事迹熏陶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爱国”是它的核心和基石。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爱国精神浇灌着中华民族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使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步一步走向富强文明。在中华传统美德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爱国诗词,讲中华爱国名人故事,唱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歌曲的活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爱国的种子。在我校开展的全县德育展示开放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主题为《爱国主义永放光芒》的德育班队活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爱国主题的诗词,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爱国名人的动人故事,还饱含深情地合唱了歌曲《祖国是妈妈》,得到了观摩教师的好评。
3 讲中华成语故事,用成语中的名人事迹熏陶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向上向善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绝大多数来自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其中一些成语蕴藏着精彩动人的历史文化故事。许多个性鲜明,有智慧有成就的历史文化名人活在言简意赅的汉语成语中。挖掘这些故事,让学生讲述,既增长了知识,学习、积累了语言,又能受到教育,得到熏陶。如“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的故事,“程门立雪”杨时尊师重道的故事,“闻鸡起舞”祖逖苦练武功立志报国的故事,“凿壁偷光”匡衡家贫却勤奋读书的故事等等。学生通过讲述这些成语故事,不但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增长历史知识,而且能从故事中的历史人物身上得到某些启迪,心灵受到熏陶、感染,萌生出正能量。
4 利用校园的“墙柱文化”资源熏陶学生心灵
篇6
关键词:成人高考;古诗复习;方法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题是从2000年开始推出的新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国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由于古代诗歌本身的特点及鉴赏评价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平时古诗教学普遍存在重诵读理解、轻鉴赏评价的现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成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如何通过考前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古诗阅读知识,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把握大纲,明确要求
成人高考大纲是复习的依据,古诗的复习首先要从把握大纲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古诗鉴赏复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成人高考大纲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纲要求,需作进一步的诠释和讲解。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师可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诗歌艺术形象加以说明。如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反抗精神、琵琶女“天涯沦落”的悲苦和无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雄胆识等,使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概念有初步的感受和具体的认识。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体会其优美、精炼、跳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师可在学过的诗歌中举出选用贴切的描绘物态、抒写情怀的范例,引导学生体会精妙传神的艺术魅力。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阅读古诗的高级活动。所谓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熔铸的作者的感情、旨趣、爱憎、哲理,体现作者对生活理念的认识,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对古代诗歌内容的评价,最能体现阅读者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辨识透视能力。
梳理考点,深化理解
明确成人高考大纲的要求之后,就要把握古代诗歌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理解有关知识。针对考试大纲,鉴赏古代诗歌必须具备以下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一般知识
古代诗歌的一般发展线索:诗经——楚辞——汉魏晋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等。
古代诗歌的大体分类: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与绝句等。
近体诗的格律规定: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等。
以上知识可向学生作一般交代或列表印发,不作重点复习。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与考点直接有关,故必须加以详细分析。
精炼即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如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执手”一语,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一对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他们纵有千言万语要倾诉,但只能“泪眼”相对,四手相握,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此“执手”二字,抵得上“千言万语”,可见精炼之至。
含蓄诗的语言不能像散文那样直露,要求感情不露,意在言外。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二句写空城四周群山绵亘,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心情退回。勾勒出一片苍茫凄凉的景象。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朝古都为何会变成一座空城呢?三四句借月抒怀,暗含国运衰败的感叹。全诗表面看句句写景,细究却句句都蕴含着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感慨,其主旨在于讽喻现实,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其好处是在极短的篇幅中增加诗歌的内涵,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周瑜赤壁破曹的历史故事,既表达了对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事业无成却华发早生的感慨。
情致理趣诗歌的情致理趣指的是诗歌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词句给人的审美情趣。诗的情致理趣与炼字有关,古诗中这类词语很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横斜”、“浮动”都给人以美的想象及美的享受;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
古诗的语言特点还有跳跃、倒装、谐音、叠字等现象,都比较容易理解。
(三)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诗人在创作时,以想象为中介,将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成诗歌的形象。优秀的叙事诗,大都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优秀的抒情诗,总描写出种种客观事物的形象,并且浮现或暗含诗人的自身形象。如陆游的《卜算子》中的梅花,就代表一个孤高寂寞,备受打击和嫉妒,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保持节操不变的爱国志士形象;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石灰”,则象征一位不怕各种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官。
(四)古代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下面择其要者举例说明。
借景抒情王国维评论古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诗人常用的手法。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含情,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无尽思念,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每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托物言志大千世界、山川河岳、花鸟鱼虫皆可入诗。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如唐人陆鲁望《白莲诗》: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人以貌取神,写出白莲的风韵与精神,抒发了处唐末动乱社会中,虽退隐山林,洁身自好,却又关心天下兴亡的情怀,做到了既“不即不离”,又“曲尽其妙”。
借古喻今诗人缅怀古人古事、或歌颂辉煌业绩、或感慨千古遗恨,或喻己怀才不遇、或抨击黑暗现实。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如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歌咏贾谊,指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联系诗人长期遭受压抑的身世,可知其借题发挥的意图。
直抒胸臆诗人情激于衷,冲口而出,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卒章显志,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点亮全诗的主题。他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者的心声,表现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对比烘托在鲜明的对比中增强读者的感受,利用事物的反差揭示诗人的某种情感。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渲染昔日的骄奢逸,最后一句写眼前的凄凉景象。强烈的对比寄寓诗人的深沉忧思。
比喻拟人化平淡为生动,引导读者联想与想象,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情趣。如杨万里的《红白莲》: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诗人突发奇想,把一池盛开的莲花,比喻为汉代宫中三千美丽的宫女,她们一半浓妆艳抹,一半淡扫峨眉,各呈其美,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转贴于
以动写静事物总是相反相成,没有动,就没有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便成了许多诗人常用的手法。如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春夜溪山月出惊鸟的幽美境界。月出尚能惊鸟,可见春山之静,而不时传来清脆鸟鸣声,更显春山之静。
虚实相济“实”为眼前景、眼前事,“虚”为想象景、想象事,二者相辅相成更有利于表情达意。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二句叙滞留巴蜀的原因,是实写;三四句想象回家后深夜畅谈的情景,是虚写。眼前之事已入想象之境,寄怀之切尽在不言之中。
夸张联想夸张是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以创造意境。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四句熔夸张联想于一炉,写出瀑布由极高处飞泻而下的磅礴气势。“疑”字在联想中透出无限赞叹之情。李白的夸张不是简单放大事实的原貌,而是融入了美好的感情。
此外,还有比兴、铺陈、渲染、映衬等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关键在两点:一是辨识诗中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二是赏析其表现作用和艺术效果。后者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需要加强训练。
(五)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诗人为表达情感,用艺术的语言写进诗歌的事物和画面,这些客观事物已经蒙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成为诗人主观世界的写照。因此,它们在诗中已超出本身的含义而蕴含深广的社会内容。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描写了六种物象,字里行间透出游子天涯沦落的困顿、苍凉与悲哀。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为了创造和谐、完美的意境,诗人把抒情与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屈原《涉江》的“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写船行缓慢的景象,抒发的却是诗人眷念国都,关心祖国命运的沉重心情。杜甫《登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展现一派秋天苍凉恢廓之景,表达的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愁之绪。
以上有关知识,是提高古诗鉴赏能力的基础,也是高考答题的基础。复习时可集中讲解,也可结合作题分散讲解。讲解时不能空讲概念,一定要结合诗作具体分析。
授之以渔,点拨方法
鉴赏古诗,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之所以为高级阶段,是因为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欣赏者要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就要进行想象活动和情感体验。如果鉴赏者不善于积极的想象或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对作品的意境有深切的感受,也就发现不了作品中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成人高考古诗鉴赏的复习指导,必须遵循鉴赏的基本原理。笔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教学经验,总结出古诗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概述如下。
(一)初读
初读的任务是弄懂作品表层意思,因为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是鉴赏的第一步。初读古诗需注意两点:(1)明白词语的含义。古诗中的词语有时有特殊的含义,如典故的意义、语境的意义。(2)理解句子的结构。有的古诗的句子省略跳跃,要补充连贯才能理解;有的古诗语序不是正常排列,要根据词语意义关系加以调整。解读古诗切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意思是主客一同下马,而后一起上船。如果照字面理解成主人下马了,客人已在船上,则下句说的“举酒”则与主人无关,就讲不通了。
(二)吟诵
通过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指导学生诵读是鉴赏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等于不读;能背诵,进而才能进入领悟阶段。
(三)入境
反复吟诵,只是鉴赏者与诗中的艺术境界“接近”的一种手段。教师需进一步要求学生,吟诵时伴随想象,眼前浮动诗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事的形象。读的次数越多,这些事物的形象就越清晰。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进入诗的境界,恍若身在其中,进而在思想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就叫“动情”或“陶醉”。例如,反复诵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你会仿佛进入李白的梦幻境界,看到幻境中的仙人形象,对美丽的仙境会产生向往之情。
(四)领悟
读者经过“入境”时情感体验的之后,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又从鉴赏者内心游离出去。同时,作为社会角色的“自我”又慢慢呈现出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在冷静的比较与参照中,学生获得了人生的启迪与顿悟。
以往的参考书对诗歌教学都强调诵读,强调让学生在诵读中自己感悟,其原因是顾虑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作品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在“传授”过程中越俎代庖,影响乃至左右学生的鉴赏过程。但这不等于说在古诗鉴赏复习过程中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一定参与学生鉴赏某一首古诗的具体过程,但不排除在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上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与训练。
下面谈谈解答诗歌鉴赏试题学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反复体味,读懂原诗弄懂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其方法有三:一是注意分析诗题,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途径之一;二是注意利用注释,借以理解诗句,进而准确理解全诗;三是注意联系作者生平与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
仔细研读诗句,咀嚼语言特别注意关键字句、修辞手法和所用典故,体会其精妙之处。
整体把握意境只有整体把握意境,才能防止以偏概全,正确理解诗的形象和诗的含义。要善于想象、联想,用形象思维理解诗歌意境。
仔细辨析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还是采用了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
看清试题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命题上可综合要求,也可就某一方面出题。有时出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其实都差不多;有时一题两问,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答题时要看清要求,不要答非所问。
吃透题目的提示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时出题人为了让考生准确把握题意,特地给予一定的提示。如2003年成人高考大纲样题以杜甫《旅夜抒怀》为出题材料,提示考生“这首五言诗是杜甫晚年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漂泊在长江上游时的作品。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对这些提示一定不要轻易放过,这往往是引导答题的路标,只要沿着提示去思考答题,是比较容易获得高分的。
抓住要领,重在表达一般古诗鉴赏题的答案不会很长。要抓住要点简洁作答,切忌含糊笼统、空话套话、人为拔高、丢三落四。
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古诗鉴赏的复习,在学生获得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鉴赏的原则和方法以后,关键是强化训练,学生应在强化训练中体验鉴赏过程、提高审题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篇7
所谓的主持词的写作特点就是自由随性。不同主持词内容适应不同的节目,一个好的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是主持人富有魅力的主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秋节文艺晚会开场主持词2021最新范本,欢迎参阅。
中秋节文艺晚会开场主持词一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金秋十月,举国欢腾
女:金秋十月,万家团圆
男: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女:凝望金秋,我们用一样的心情渴望收获
男:欢度中秋,我们用嘹亮的声音歌唱祖国
女:歌唱祖国,我们用深情的语言诠释情怀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母亲_华诞
女:今天我们载歌载舞,共迎中秋佳节
男:让我们唱起美妙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一起融合进这欢乐的海洋中;
女:让我们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美丽的希望,歌唱我们共同拥有的岁月
男:在这欢乐的日子里,让我们互道一声,中秋节快乐!
女: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向祖国母亲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合:漯河小学四八班迎中秋联欢会现在开始!
中秋节文艺晚会开场主持词二女: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男:大家晚上好!
女:又是一年金秋好时节,繁花似锦,欢歌如潮,
男:又是一年人间团圆日,美景良辰,月光如水。
女:秋风送爽,岁月如诗,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男:华灯绽放,金秋如锦。我们_班这个大家庭又欢聚在一起。
女:今夜,明月揽中秋,温暖在情融。在这秋月朗照,丹桂飘香的夜晚,我们团圆在这里。
男:今夜,我们共同分享秋之美色、秋之温情、秋之收获。共同将中秋之夜点缀的更加浪漫迷人。
女:在明月初升的美妙时刻,无论天南与海北,不论相聚与离别,不论新朋老友。
男:在中秋佳节这个美妙时刻,我们共同举杯,把酒话佳节,举杯邀明月。
女: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
男:把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凝结在这中秋共圆的时刻,传递到遥远的你。
女:月色如水,流淌着我们不尽的思念。
男:月光如织,扯不断我们永远的挂牵。
女:月华如歌,鸣奏出我们心中的绝响。
男:明媚的月光映出中秋的喜庆。
女:好看的舞蹈跳出中秋的欢腾。
中秋节文艺晚会开场主持词三甲: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乙:皎洁的月亮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
丙:收获是我们成功的希望,希望的种子播洒在新聚焦的校园。
丁:团聚是我们酝酿着友情,团聚的亲情充满着新聚焦的校园。
甲:今天,花好月圆,我们师生济济一堂,共叙思念之情。
乙:今天,中秋佳节,我们一起欢度时光,同抒“走进新聚焦,就业无烦恼”的激情。
丙:今天,菁菁校园,我们在嘹亮歌声中把希望起航。
丁:今天,月夜良辰,我们在温馨笑语中让理想飞翔。
甲:中秋节的思念,在新聚焦学校里放飞远方的眷恋。
乙:中秋节的团圆,在新聚焦学校里把浓浓情意展现。
丙:新聚焦的希望,在我们的心房。
丁:新聚焦的掘起,是我们的理想。
甲:在这里,让我们激情歌唱,歌唱我们美好的未来。
乙:在这里,让我们尽情欢呼,欢呼我们在新聚焦学习的愉快。
丙:在这里,让我们诚挚祝福,祝福新聚焦学子中秋佳节快乐。
丁:在这里,让我们真心祈祷,祈祷新聚焦计算机学校明天会更好。
甲:中秋佳节,温馨校园浓浓情。
乙:中秋佳节,我们同唱《_____》。
丙:中秋佳节,我们相互祝福
丁:中秋佳节,我们高歌一曲——放飞心中的歌
合:放飞心中的歌,让我们心中的歌在新聚焦校园里放飞,____年中秋晚会,现在开始。
中秋节文艺晚会开场主持词四主持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1: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在这一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学校不会忘记你们的辛勤付出,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各位老师,同学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主持2:今夜,伴随皎洁的月光,我们全校师生欢聚在思源广场,同抒金秋的喜悦,一起欢度这月色溶溶的美好时光。今夜,虽然我们没有和家人在一起,但在我们今天团聚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将共享一道有关月亮的丰盛晚餐。我们将对月抒怀,望月高歌,体验月下的温馨,共叙月夜的思念。
主持1:俗话说:十五的月儿十六圆,今夜的月亮更圆也更亮,现在我宣布:金塔县第二中学“说月、赏月、咏月、唱月、思月”“今宵月更圆”中秋晚会现在开始。
主持2:在今晚这个人月两团圆的日子里,我们祝福所有的师生月圆人圆梦圆。首先有请我们学校的张艳芳和马丽峰老师为大家带来第一个节目———歌曲《但愿人长久》,有请_老师。
主持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既是美好的愿望,也是美好的祝福。其实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一位大文豪之手,他就是苏轼。现在让我们通过欣赏八(1)班_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体验苏轼的乐观豁达胸襟。
主持2: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今天的“今宵月更圆”中秋晚会上,除了朗诵和演唱有关月亮诗词和歌曲,我们还将讲解有关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和传说,使大家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中秋节”;这一天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国人心目中,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有很多歌颂中秋节的作品,下面有请七(6)班的_为我们带来诗歌朗诵《中秋赋》。
主持1:秋空明月悬,此刻月圆满。而人间的思乡之情,却在此时溢满心头。离开家乡的人,无论走多远,都难忘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无论在何方,都会怀念故乡的亲人,我们只有把思念托付给那一脉幽幽的月光,给梦中久违的故乡。请欣赏由王老师带来的歌曲《月至故乡》。有请王老师。
主持2:听完了王成老师对月亮的倾诉,现在再让我们听一个有关月亮的古老传说。说到有关月亮的传说,最出名的要算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传嫦娥的丈夫后羿从西王母处求来不死之药,被人加害,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丈夫后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现在让七(1)班的_同学为大家带来诗朗诵《彩云追月》。
主持1:今夜花好,太多美丽的情感将从我们的`心中似清泉般流过,今夜月圆,太多的相思与感念将插上翅膀飞舞在明净的天空。下面请欣赏由杜主任给大家带来的一首《花好月圆》。有请杜主任。
主持2:一曲《花好月圆》和今天的良辰美景相得益彰,接下来的我们再了解一个有关月亮的传说,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吴刚伐桂。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但吴刚每砍一斧,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就这样日复一日,吴刚始终砍不倒这棵桂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或许你曾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述吴刚伐桂的故事,童年的记忆温馨而又甜蜜,童年相约在妈妈的怀抱里,童年相约在妈妈的故事里,现在,让_同学为我们带来一首经典老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主持1:今夜,皓月当空,银辉千里,朗月的光华直泻大地,四野的景物如若镀上了一层银环,登高远望,世间万物显得安谧而又神秘,面对此景,不知触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绵绵心绪,接下来请欣赏马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月满西楼》,有请马老师。
主持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的张若虚就是以这样的起笔将我们引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白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请欣赏由_两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春江花月夜》。
主持1:让我们再来听一个传说故事,嫦娥身边有一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这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据说嫦娥奔月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就是玉兔捣药的传说。我们现在抬头望月,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中秋节文艺晚会开场主持词五(刘)尊敬的各位领导:
(张)亲爱的同事们:
(4人合)大家晚上好!
(杨)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月圆柳梢头;
(金)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丰收时节;
(张)在这皓月当空,华灯齐上的美好时刻;
(合)我们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
(刘)为建设_企业文化;
(杨)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金)为展示涮坊店员工的崭新精神面貌;
(张)为营造涮坊店团结拼搏的和谐氛围;
(刘)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
(4人合)“月圆人和”中秋联欢晚会;
(金)望星空,浩瀚广宇云追月;
(杨)看涮坊,群英争先风逐浪;
(刘)中秋月明,惠风和畅;
(张)同仁风采,尽情张扬;
(金)让激情在今晚澎湃;
(杨)让才情在今晚展现;
(刘)让我们纵情放歌;
(张)让我们欢快舞蹈;
(金)让歌声与欢笑汇成一个难忘的今宵;
(杨)_20_年“月圆人和”中秋联欢晚会;
篇8
【关键词】广播文学类节目 听众群 互动 经济性 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视、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广播文学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似乎更愿意选择一种更直接、更便捷的情感宣泄方式。人们刷微博、发微信,用几十字、上百字的内容表达着自己。在喧嚣的背后,那些静静地守候在收音机旁,聆听广播文学节目所展现的播音意境与韵味,感悟声音、文字背后深刻思想境界的听众越来越少。这是时展的表象,是文学市场冷落的表现,同时,这也是现代人情感宣泄与欣赏情趣变化的表露。
基于上述认识,有些人认为广播文学节目已经失去了活力甚至生命力。但笔者以多年主持、策划唐山电台交通文艺广播(下称唐山交通文艺广播)广播文学节目——《读书时间》的实践,认为广播文学节目依然有它的生命与市场,只要制作、运作得当,文学类广播节目依然拥有春天。
一、正确定位听众群、精准选取节目素材
无论做什么节目,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的听众是谁,他们喜欢听什么。这就需要给听众群正确定位,根据确定的听众群体有针对性地制作符合他们认知心理、欣赏层次、精神需求的节目。广播文学节目亦是如此。
以《读书时间》为例,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为晚上20:00~21:00,那么谁是这个时段的听众?我们通过开播前的调研、开播后的收听调查与受众反馈,逐渐有了清晰的定位:(一)学生群体,特别是高校住宿的学生群体。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文化氛围、所具有的修养是他们接受文学类节目的前提;另一方面晚间相对简单的生活是他们收听广播的一个动因。(二)夜间行车者,特别是驾驶员与乘客。等候的寂寞,行车的单调,广播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和消遣方式。(三)都市白领阶层,知识水平较高,他们是喜欢追求较高格调的群体。
根据不同听众群体,我们将《读书时间》节目内容主要分成五大板块:(一)新书排行榜中榜;(二)原创精美文章选读、赏析;(三)我爱的名著、名家、名篇;(四)心灵之约——最爱枕边书;(五)我与经典有个约会。节目既针对青年学生,又兼顾具有较高品位的群体。
二、采取多种形式互动,以吸引、凝聚听众
广播文学节目要想继续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采用新颖的播出方式来吸引听众,突破以往那种“我播你听”的单一输出模式,可以像其他文艺节目一样,借助多样态表现形式、技术手段,强化节目可听性、艺术性、互动性。在文学内容作为节目核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多样的播出形式。
回看当今优秀的电视或广播节目,无论是娱乐节目还是访谈节目,其中一个很好、有效的形式就是互动。它拉近了听(观)众与节目间的距离;通过调动听(观)众的参与热情增加他们对节目的关注、喜爱、追随程度。这一形式非常值得广播文学节目借鉴、学习。广播文学节目可以利用网络搭建互动平台;通过短信、微信、热线进行互动。
唐山交通文艺广播的《读书时间》节目专设了与听众交流、互动的网站和“我的微博秀”专栏。这个网站、专栏不仅给听众提供了全新、全天候的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的平台,还最大限度满足听众的参与性。这个平台中的论坛、作者的博客链接还成为了听众间直接交流的途径。以开展的“心灵之约——我的枕边书”活动为例,文学爱好者纷纷在节目中、论坛上推荐大量私房好书,其中不乏精品。大家还通过“我的微博秀”和“微信发发言”,发送对经典名著的精彩点评和个人人生感悟,我们在节目中适时引用,使节目互动性得以及时体现。
其次,通过原创文学让听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来。《读书时间》有一大部分节目赏析的是听众原创作品,其中不乏高质量的文章。虽说作者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平平常常的文学爱好者,但假若节目给他们一个展现才华、宣泄情感、实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自然吸引他们收听。《读书时间》节目每周六都要选出一位“文友之星”,每月再从中遴选一位“月度之星”。在周末、月末直播节目中,邀请“文友之星”“月度之星”走进直播间,朗读作品,畅谈写作感想,同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籍。随后,我们开通热线,收音机前的听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发表自己对作者原创文学和所推荐书籍的见解,也可自己推荐心中的经典文学,此举使广播文学节目逐步“平民化”。
再次,密切关注文学市场走向及听众心理需求,定期举办论坛、讲座。我们在《武林外传》《新水浒传》《大笑江湖》热播热映之际,邀请著名编剧宁财神到河北联合大学讲述编剧背后的酸甜苦辣,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青年学子指点迷津。在电影《唐山大地震》热播之际,邀请长篇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作者、著名作家钱钢先生畅谈该书的创作过程以及书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讲述对于当今世界所发生震灾的人文思考。
这些让听众能够直接参与节目的互动形式,极大提高了听众收听、参与节目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不间断地邀请不同层次的文学作者共同主持节目:回顾精彩文章、现场采访作者、讲述写作背景、进行专家点评等。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跟帖投票的形式支持他们喜爱的嘉宾主持,很多听众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实现了广播主持梦想。也正因为如此,《读书时间》节目始终聚集着一批忠实听众。
三、经济性与公益性良性互动
目前,广播文学节目的确难以成为营利性的创收节目,它的运行需要赢得支持和认同,因为它的存在最终赢得的决不是利润,而是爱心与口碑、品位与责任。但是,广播媒体在市场大潮中也需要奋力搏击,赢得市场。我们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性,在此略作探讨。
《读书时间》节目与书店、书商紧密合作。我们在制定播出计划之前,与新华书店、个体书商联系,将近期热销书或是经典作品在节目中以排行榜的形式进行推广,再由书商免费提供部分经费和若干本畅销书籍,由部分热心听众领取。热心听众品读该书后,在直播节目中互动点评、交流心得。例如,在社会上广播电视养生类节目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在节目的最后五分钟开辟了一个小专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养生故事》,制作了一系列科学养生保健类节目,邀请唐山市中医院专业人士推荐优秀保健类书籍,帮助听众在良莠不齐的图书中去伪存真;同时,请中医专家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指导听众如何养生保健。通过此举,科学的保健知识得以推广,优秀的保健类书籍得以推荐。通过这种与唐山多家书店合作的方式,听众获悉了更多的书籍资讯,享受了夜晚读书的乐趣,也为书商的热销书籍造了势,可谓一举三得。
举办“名作家面对面讲座”。我们与中国移动唐山分公司合作,推出“名家作品电子书”和“名家经典作品连连听”业务。例如,当唐山本土作家,被文坛称做河北“三驾马车”之一的关仁山写作完成《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唐山绝恋》之际,我们推出“关仁山——经典作品阅读”电子书阅读活动,同时以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这一视角,深刻挖掘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中发人深省之处,以“我们记忆深处的感动”专题节目讲述汶川、唐山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的血脉相连之情,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记录那些温暖的记忆和对灾难和人性光辉的思考。“我们记忆深处的感动”专题节目播出后,拓展了大量手机阅读用户,他们阅读到了身边作家关仁山的文学作品,也听到了富含两地真情的爱的故事。这次合作,凸显了广播文学节目的公益性,也提升了节目的经济空间,节目深受唐山听众的喜爱。
此外,《读书时间》节目组在主办大型直播活动的同时,我们会采取寻求赞助商并给予冠名权的方式,解决直播活动的经费来源问题,确保直播活动的规模、档次、效果。
四、做好户外大型直播活动,扩大节目影响力
如果说广播文学节目仅仅限于日常播出,难免平淡、单调,陷入程式化。那么,走出直播间的户外大型现场直播,既是对广播文学节目的全新演绎,又是宣传节目、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我们走进高校与莘莘学子进行直播互动。2013年11月19日,我们与河北联合大学团委联合主办“中国梦诗歌诵——唐山本土诗人作品展示会”大型直播活动,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的优秀青年诗人出席了活动,与现场的学生们积极互动,并认真解答了听众有关诗歌创作的提问,让在场的几百名学生和收音机旁的听众共同在优美的诗句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大学开学季,我们走进唐山师范学院等几所高校,邀请成功人士讲述自己的青春成长故事,并由台内主持人与大学生一起播读赞颂青春的文章,在与台下学子互动交流成长故事的同时,激励莘莘学子把握青春大好时光,在最美时光实现青想。
每逢国庆佳节,在唐山市民相对集中的云天广场举办《礼赞中国,情动青春——大型青春诗会》。青春诗会组委会邀请唐山市各行各业喜欢朗诵的热心听众,在现场朗诵歌颂祖国、咏叹青春的诗篇,现场观众在共同回顾《青春之歌》《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诗篇的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唐山交通文艺广播的《读书时间》节目。
篇9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6题 2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3分)
头晕目眩() 瞬()间
骚()扰 猝()然长逝
玷()污 犬吠()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zhù()立 洗zhuó()
zǔ()咒duò()落
梦mèi() qī()息
3.按课文原文填空。(4分)
(1)夏蚊成雷,_________。
(2)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
(4)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
4.根据要求填写诗句。(6分)
(1)《观沧海》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奇特,他收天地于胸中,观宇宙之变化,胸襟阔大,气吞山河。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消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思乡”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对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颂。(2分)
6.仿照下面的句式,选择恰当的内容,写出一个句子。(2分)
例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份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7~23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卫灵公》)
7.《论语》是记录________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8.将文中空缺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活中我们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正如上文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出自本文的成语很多,请至少写出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山永远在
李国文
①一群人穿着鲜艳的登山服,在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间艰难地行进着。很少见到这样大规模的探险队伍,后来听解说,知道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希望实现登山的梦想,正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攀登。那真是一次悲壮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过每一分钟,完全以生命为代价。任何人看到这个画面。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②盲人们每三个人结成一组,一个仍残存些许视力的盲人走在前面,两个全盲的走在后边,他们三人通过手里握着的长木棒,联结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脚和手,实实在在地感受这座大山。
③安第斯山脉平均海拔为3000米。最高峰海拔近七千米,对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也是一次体能的极限考验。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做后援,但即便在可以使用驴子驮物的山路上,盲人们也是步履维艰,行进缓慢。那么,他们要想攀上最高峰,该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了。
④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后,一觉睡去,再也醒不过来,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到未来更合适的时候,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第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⑤这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对于未来,有目标和没有目标,是很不一样的。有了一个奋斗方向,我们努力追求了,结果也许离那个目标尚远,但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山永远在”这句话很重要。有这句话,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
13.本文记叙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这个画面”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盲人们登山的艰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山永远在”这句话很重要,你怎样理解?(用原文的话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本文,谈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树 叶
①一场风雨过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②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这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这是秋叶生命的涅磐(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以此称高僧逝世――编者注)。
③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辉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在于一种使命的完成。
④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如风雨飘飘落下。
⑤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序幕,把广阔的天地做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⑥树叶可为演员,一个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身心俱清俱纯。
⑦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表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而深深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了噼噼啪啪的燃烧声。
⑧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19.第②段画线句“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在于一种使命的完成”,“使命”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檠”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人们看到“壮观的落叶场面”会感到“身心俱清俱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⑦段画线句“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了噼噼啪啪的燃烧声”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何理解结尾“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4.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这个乡村、城市、祖国乃至世界,一定有许多使你感动或令你自豪的人、事、情、景、物……请你先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选出其中一个,再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如文学、亲情、生命、宽容、理解,又如母亲、班级、祖国、长城、成功等),填入所选题目的横线上,完成题目,然后作文。
题目(1)____让我感动 (2)___让我自豪
篇10
新田孝文化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田孝文化公园,我是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首创、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孝文化公园。下面的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孝文化公园,在此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位于新田县城东南面,离县城中心1.5公里,是孝文化公园的东入口。走过这清幽小道,马上我们就可以到孝文化公园了。孝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县委、县政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带动新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全园占地面积160余亩,总投资6700万元。
从这里到公园门楼还需要几分钟的路程,现在我简单的说一下孝文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把孝道视为天性,我国《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在民间也流传许多与孝有关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之首的《孝感动天》,讲述的就是舜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舜帝是以德治天下,他统治时期,天下兴盛太平。但有人可能不知道舜帝最初被世人称赞的是他的孝行。孝文化是舜帝文化的核心文化,舜帝文化,宁远的舜帝陵是全景式的,没有把孝文化包涵在里面,而新田打造孝文化公园,是填补了舜帝孝文化的空白,把舜帝文化更加丰富,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
其实我们新田与舜帝的孝德文化有着天然而深厚的历史渊源,新田在明朝以前一直隶属桂阳、宁远辖区,当年舜帝南巡,就是过新田,在新田教化先民,后到九嶷山,有史书记载,舜帝是“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在我县舂陵河、疑麓山、龙泉山、翰林山、至圣庵等遗址和传说,都见证了舜帝教化新田先民的踪迹和遗风。
我们左边的这座山就是翰林山,翰林山,因山顶原建有北宋翰林学士黄守弼的翰林楼而得名。在翰林山上有一座建于南宋时期的“至圣庵”,据县志记载,在庵中有一块碑,上面刻有一首当时翰林学士郭凤的诗《舜庙》“云封舜冢沓难寻,徒取箾韶索九阴。学讲执中凭古籍,道传精一抱遗心。”此诗歌颂了舜帝和其他的三皇五帝一样,虽不留陵墓却留下了天籁之音韶乐,同时寄托了新田人民对舜帝孝德的崇尚和对家乡的热爱。至圣庵从宋朝到明清时期香火都相当旺盛,占地面积有800余平米,还有许多的禅房。如今,庙宇已毁,
地带来风调雨顺。紧挨着“龙王像”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卧冰求鲤”雕塑,卧冰求鲤的故事说的是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而失去父亲的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因天寒水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化冰床,终于使河冰开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高兴极了,拿回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雕塑旁边的亭也由此得名“求鲤亭”。
现在我们来到了“至孝轴”上第三个景观:“十恩柱”。“十恩柱”取自于《十恩怀胎恩颂》一文,一共右10根柱子,每柱6面,柱高520厘米,柱径48厘米,分柱座、柱身、柱冒三部分组成。上书内容都是关于“孝”的一些诠释对联、诗选等,由省内外国家级著名书法家题写。大家等会有空,再仔细品味和欣赏,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至孝轴”上的第四个景观:“报恩泉”原石创意雕塑。报恩泉雕塑由一母一子组成,天正下雨,母子披着雨衣,美丽慈祥的母亲紧紧搂着小孩,聪明可爱的孩子紧紧依偎着母亲,晶莹的泉水细细的滋润着这对温馨的母子。这组原石创意巧雕石像,表达的寓意是,人来到了人间,父母的艰辛把我们培养长大,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应当善待父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现在我们来到了“至孝轴”上第五大景观:“百善孝为先”孝是最基本的为善之道,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力量源泉。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经过“儒家六艺”,我们便步入了公园的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是整个孝文化公园的核心,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广场核心雕塑:“三孝合一”。“三孝合一”由三个篆体“孝”字组合,锻铜打造,其高9.9米,每字宽5米。三孝连体,它表达的寓意,行孝无穷尽,我们每一个人,要始终做到小孝敬老爱幼,中孝为社会大众服务,大孝报效国家,这是当今孝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正是我们孝文化公园的精髓所在,三孝合一,使孝文化的含义在这里得到升华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