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09:3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1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两个班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一(1)在音乐的听觉比一(3)班要稍微好一些。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总共10课,分别是《春天》、《放牧》、《手拉手》、《长鼻子》、《跳起舞》、《咯咯哒》、《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与》,其中歌曲有《布谷》、《小雨沙沙》、《牧童》、《放牛歌》、《一对好朋友》、《数鸭子》、《小象》、《两只小象》、《草原就是我的家》、《小松树》、《母鸡叫咯咯》、《下蛋罗》、《海》、《云》、《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粉刷匠》、《理发师》、《猫咪别淘气》、《谁在叫》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杜鹃圆舞曲》、《小燕子》、《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小象》、《大象》、《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挤奶舞》、《公鸡母鸡》、《我的小鸡》、《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快乐的罗嗦》、《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铁匠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正确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至少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5)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6)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3.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篇2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928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小学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A.德育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健身功能

2.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量应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均匀安排 B.逐渐增大

C.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D.逐渐减小

3.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即每学期l8周为例,小学二年级一学期的总授课时数是

A.144学时 B.108学时

C.72学时 D.54学时

4.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青春期年龄为

A.10~20岁 B.12~l8岁

C.15~20岁 D.10~18岁

5.体育教学原则中,组织体育活动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教材

内容和方法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兴趣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6.布卢姆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

A.评价教师 B.评价学生

C.评价教学 D.改进教学

7.小学生进行柔韧练习时,为避免骨骼的弯曲、变形,应采用的活动形式是

A.被动练习 B.主动练习

C.动力练习 D.抗阻练习

8.为有效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小学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是

A.抽象的 B.具体的

C.宏观的 D.客观的

9.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特点的是

A.学年体育教学计划 B.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C.单元体育教学计划 D.课时体育教学计划

10.学生体育教学实习进行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

C.分析课 D.评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小学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是

A.教学进度的核心 B.关联性

C.季候性 D.微观性?

E.多样性

12.小学体育目标从横向看可划分的领域目标包括

A.情感 B.技能

C.运动参与 D.社会行动

E.认知

13.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

A.合理膳食 B.戒烟戒酒

C.适量运动 D.心理平衡

E.减轻体重

14.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包括

A.思想性特点 B.师范性特点

C.理论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E.基础性特点

15.小学体育管理方法常用的有

A.行政管理法 B.目标管理法

C.调控管理法 D.专家管理法

E.检查评估法

16.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有

A.教师评价 B.学生自评

C.专家评价 D.家长评价

E.学生互评

17.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编集可以有三种逻辑

A.按照体育教学内容自身的逻辑来编集

B.根据场地器材条件进行编集

C.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组织教材

D.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编集

E.按照运动项目进行编集

18.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个性

E.兴趣

19.下列哪些属于小学体育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兴趣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E.从实际出发原则

20.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素养主要包括

A.良好的身体素质 B.健康的体魄

C.良好的音乐素养 D.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E.良好的人际关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学校体育的目标应统一于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

22.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和__________。

23.体育的本质属性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的__________。

24.运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其最重要的成分是__________。

25.小学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包括__________两个方面。

26.实现儿童少年合理营养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

27.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师提高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

28.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主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国家颁布的__________中。

2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__________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30.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__________四种。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小学生健康教育

32.身体机能

33.体育教学方法

34.体育课堂管理

35.休闲体育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小学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7.小学体育理论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是什么?

38.简述制定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9.在发展学生身体时练习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加以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41.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应如何处理?

七、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比较新课标与旧大纲中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异同。

43.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教学法;英语;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3-0033-02

一、国外外语教学改革中成功的外语教学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高科技时代,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许多国家对21世纪外语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法。

1.交际功能法(communication)。

在很大程度上以通用外语教学为主,即教学内容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培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而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能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能力。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改革试验。从而产生了“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的方法。

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既重视语言结构,又重视语言交际,通过运用外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行动来培养外语交际能力。②它并不排除语言知识的传授,但语言教学应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应考虑学生在与别人交际中想表达自己同时又想理解别人的目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考虑语言和言语之外的因素。③它注意谈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以及各自对对方所持的态度等因素在交际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雇员与雇主,医生与病人,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等。④交际法特别强调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与风土人情。

交际法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情景呈现、结构练习和交际活动。把新的语言在情景中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把新的语言点结构为单位进行操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有效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点,并在交际活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

2.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经常用于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学用的外语各不相同。

其主要特点为;一是直接教外语,把外语和它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二是任何时候都不用学生的本族语来进行教学。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学校使用英语来教诸如地理、历史、音乐或体育之类的课,也有的学校使用英语教一门职业技术课。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有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计划。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有汉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日语、高棉语、马来-印尼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这些教学计划分布在各个教学阶段上,但大多数是在小学阶段。这些教学计划和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一些学科的教学计划被一起实施。

它的主要优点:①它强调直接学习和运用外语,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外语这个工具。②注重口语和语音教学,抓住了外语教学的本质。③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④它通过句型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计划地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外语教学里的作用。⑤采用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

3.浸没法(immersion)。

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获得语言技能的。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法方式主要是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在奥地利和荷兰,越来越多的学校实施了类似于加拿大的浸没法教学,它们称之为 “双语教学”。在德国,许多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所谓的 “通过外语来学习”的教学计划,半天使用德语学习,半天使用外语来学习。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俄语。实践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效果。课程设计时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提供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复杂的语言,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才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外国外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英语教学在我国各个阶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对于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当前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革新。

首先要大力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国外的实验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结合起来时,外语学习的效率要比孤立、纯粹的学习语言高,因为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尝试既开设英语课,又在电脑、物理、化学等学科用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使一批各门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尽快地脱颖而出。

其次,各学科的教学要相互配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学科内容,但也不能忽视这一教学方式的另一个目的,即语言学习在语言教学方面,各门学科之间还应根据教学计划,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便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另外,我国许多大学招收的外语专业的本、专科生,基本上是偏重文科的高中毕业生,在大学外语系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语言文学类的。他们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教学语言尚可,但用外语教某些理科课程很困难。因此,大学外语系招生是否可考虑招生一些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或文理科兼收。这样可满足我国部分中学对双语教师的需求。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学习英语的认识。人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有实际意义的交际。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交际能力。我国许多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持久的兴趣。这里涉及到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初一到高三的六年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把英语当作一个有用的交际工具在真实的场合来使用,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用途就是考试。

此外,还要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我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的练习所创设的情景也大多是人为的。我们可否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电脑、物理和化学等科目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给学生提供一个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一个有意地使用英语的机会,让英语真正变成一个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士一.直接英语教学法[M].上海:中华书局,1922.

[2] 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吴棠,王才仁,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第3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篇4

关键词:教学最佳时机;构成要素;表现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12-02

一、教学最佳时机的构成要素

教学最佳时机是由时间、空间、内趋力及要害问题四大要素构成的。

1 空间要素

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内部空间指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的成熟度,如学生在学习的不同年龄阶段对知识的认知体验,是教学最佳时机在学习者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表现。外部空间是指学习者所处的特定环境,如学生所就读的学校的条件、教师的素质、所在班级的班风等,这是学习者产生某种心理的外部环境,它决定着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和性质。

2 学习者的内趋力要素

指客观对象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或者代表客观现象特征的符号(语言、文字等)反映到学习者的大脑中,引起学习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理解、把握客观对象,或者希望得到教者的引导、指点、帮助的一种内趋力。这种内趋力是教学最佳时机得以形成的内部能量。这一能量的大小决定着教学最佳时机的显现程度,当它处于十分微弱的状态时,其很难通过学习者的外部表现被观察到,因而也很难被把握和利用。只有突破一定的域限,才能使学习者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从而为教者所捕捉和利用。

3 时间要素

上述空间因素和力量因素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当它们在教学时间流程中构成最佳结合点时,就是教者与学习者所希望出现的最佳教学时机。

4 要害问题

要害问题也是构成教学最佳时机的关键。具体指所采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具有的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学系统运行的程序以及重要的环节等。它受前三种要素的制约并通过优化组合表现出来。

例如,一个学困生如果来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就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位较好的优等生。因为这名学生具备了学习最佳时机的四要素。首先,他有幸进入了一所全国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性学校,有了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外部条件,也有了成为好学生的内部条件——成为一名好学生的信心。这就具备了把握教学最佳时机的第一个要素——空间要素。其次,这位学生到了这样一个环境,由于受到了感染,必然会产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引导、指点、帮助的一种内趋力,这是构成教学最佳时机的第二个要素——学习者的内趋力要素。第三,正值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茶,全国掀起了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的热潮,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也就具备了把握教学最佳时机的时间要素。最后,在前三个因素的作用下,能够把学困生变成一个好学生,解决了学生本人和家长、学校与社会最关心的问题,这是教学最佳时机中的第四要素——“要害问题”。

二、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在教学过程中,因四种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形式的不同,使教学最佳时机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态。

1 转折点

亦指决定教学性质的“临界点”。这是以力量要素为主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专题、每一个单元的结束,新的阶段或新的单元学习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知识学习的转折点。如初三是化学概念学习的启蒙期,初三到高一是化学概念学习的衔接期,高一是化学概念学习的入门期,高二是化学概念学习的混合期(低潮期和高原期并存),高三是化学概念学习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升华期。

2 关键契机

如重大教学改革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重要教学事件的发生,决定成败的教学最佳时机等,这是以时间要素为主要契机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3 枢纽部位

枢纽部位即教学结构或空间态势上的安危相系之处。如一名学科教师或班主任的确定、一项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教学的重点及关键的确定等。这是以空间要素为主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4 重要关节

亦即事关全局的重要环节。如一个新的教学计划的产生和使用、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等。这是以问题重要程度为主的教学最佳时机的表现形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种表现形态如果离开了另外几种要素,都无法构成教学最佳时机。也就是说,教学最佳时机的构成必须是上述四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且四者缺一不可。

三、教学最佳时机的特征

1 必然性与偶发性

教学最佳时机是教学规律的必然反映。这种必然性有以下两种含义:一是教学最佳时机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必然存在着可供把握的时机;二是教学最佳时机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力量的消长及不同情况下关键问题的变更而形成的。

偶发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突况。偶发性是必然性的对立形式,但它却总是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并通过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表现出来。当决定教学中事物转化的某种因素在量上的积累接近于引起事物转化的临界点时,受一个很小的事件的影响,就会出现突变,即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

2 内隐性与外显性

所谓显是指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已被教学参与者理论确认与实践把握、具有明确的预期作用以及直接的外现方式和效果的功能。教学最佳时机的内隐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某种教学最佳时机的出现必定以学习者的身心成熟为前提。学习者的身心承受水平决定着学习者需要接受何种学习内容的可能性。当身心成熟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个体就不会产生某种学习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出现某种教学最佳时机。例如,在进入中学之前的少年儿童身上就不会出现物理、化学的最佳学习时机。2)教学最佳时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外因,但外因表现出来的反应,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内部因素。在外部诱因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习者对相同内容的学习会有不同强度的反应,进而引发出对教学最佳时机捕捉的形式、方法的不同。

教学最佳时机既然是内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目前为止,它仍然是非常难以测量的。而且,人有时还会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每个人像是一轮明月,它呈现光辉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给人看到。”成长中的青少年一般都是比较纯真的,常在神情举止之间流露出内心的情感。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意思是说,首先从外表上观察他怎样做,然后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做,最后检查他这样做了是否心安理得,这样就隐藏不住了,我们就可以了解他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向师力”。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还是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感觉迷惑彷徨,他们都能以某种方式向老师发出求教信号。就连那些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也常常以特殊的方式以期获得老师的注意。教学最佳时机的外显性,能够让教者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学习者的言行举止等外部行为,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有利于教者及时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

3 易逝性和可重复性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时机是短暂而容易消逝的。这是因为,构成教学最佳时机的各种要素与表现形态所形成的动态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构成要素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原有的时机形态就会被破坏,并重新组合成其他的形态。这时,要想再组合成理想的最佳教学时机就不容易了。短暂性、易逝性是各类教学最佳时机的重要特征。人在成熟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的“关键期”,更是一去不复返的。如“狼孩”重新回到人类社会以后,总无法改变已经形成的野兽的生活习性,无法形成人类的正常心理和生活习惯,这是因为在生命早年错过的社会化的关键期已不能再次出现的缘故。

在一般情况下,教学最佳时机还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因为教与学的活动是一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周期性活动,其间可能会出现若干周期性的教学最佳时机。例如,每学期开学或学生升入新的年级,总会为自己确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每学年升级时都会重复出现。当然,这里的“重复”是指学习者在相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上的一致性,并不是绝对相同。例如,高中二年级学生升入高中三年级的心情,与小学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心情相比,一定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学最佳时机的可重复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其采取大而化之的态度,认为反正还有下一次机会。我们应积极探索相同类型的教学最佳时机的一般规律,利用好每一个教学最佳时机。

4 发展的多向性与个别差异性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普及,而英国对小学生ICT课程的讲授质量却每况愈下,导致英国原有的ICT课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批判。

2011年6月,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了《2008-2011年学校中的ICT》报告,指出了英国小学的教学质量,ICT课程的实施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同年7月,英国文化、媒介和创意部了《下一代报告书》,建议将计算机科学纳入国家课程,并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此外,2011年,在爱丁堡电视节中,谷歌的董事长Eric Schmidt在他的演讲中曾说道:“英国没有将计算机科学纳入国家课程,让我感到非常吃惊。”

随后,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调查了英国学校中计算机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于2012年1月了一份《关闭或重新启动》的报告,他们建议重新塑造ICT,将科目分为数字素养、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并把“Computing”作为一个概括性术语。

考虑到英国ICT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各界人士和机构对其的批判,2012年,在英国教育技术展(BETT)上,国家教育国务卿宣布,从2012年9月起,将不再沿用旧的ICT课程方案,而是允许学校自行制定教学计划,使学校有机会教授学生编程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内容。

随后,英国教育部宣布,英国计算机学会和皇家工程学院将协助起草新的研究项目,并从计算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中获得借鉴与启示。该草案随后被英国教育部修改,把科目名称从ICT改成了Computing。经过公众咨询后,进行进一步修改,在2013年9月公布了最终版本的Computing课程学习计划,并于2014年9月开始实施新的课程。

英国Computing课程标准

Computing课程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科学(CS)、信息技术(IT)、数字素养(DL)。其中Computing课程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教授学生信息和计算的原则、数字系统如何工作、如何通过编程来使用这方面的知识。基于这些知识和对其的理解,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创建程序、系统和一些内容。Computing还确保学生成为数字素养学习者,即能够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

其中小学阶段的Computing课程包含阶段1和阶段2两个阶段,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1.关键阶段1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算法,算法作为数字设备上的程序是如何被实现的,而且能够通过精确和清晰的指令去执行算法。其中,算法可能在计算机上运行,也可能是学生采取的一种模拟方式,把算法表现出来。例如,把硬币分堆是手工完成的,他们没运用任何技术来执行,但这也是一种算法。

(2)创建并调试简单的程序。例如,用算法引导一个人突破赛道上的重重障碍(左移、右转、跳等),这些程序都能被创建并调试。

(3)使用逻辑推理预测简单的程序行为。逻辑推理仅仅意味着,学生能解释前因后果,而不是没有推理的随意猜测。逻辑推理包括如果应用了一个程序,那么会发生什么。例如,如果机器人右转四次,那么它所面对的方向和开始时相同。

(4)有目的地使用技术创建、操作、组织、存储和检索数字内容。其中,创建和操作数字内容包括对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的使用。组织、存储和检索数字内容包括,高效地使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或基于云的存储。

(5)了解校外信息技术的一般用法。

(6)安全和尊重地使用技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地进行在线交流并能尊重他人;当关注与互联网或其他在线技术相联系的内容时,能够确认从哪里寻求帮助和支持。

2.关键阶段2

(1)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设计、编写和调试程序,包括控制或模拟物理系统;通过将程序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解决问题。其中,物理系统包括可编程的工具和设备,学生应该具备使用常见设备监控的意识,如传感器是防盗报警器的一部分。

(2)在程序中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语句;使用操作变量和各种形式的输入和输出。例如,利用循环语句repeat、for、while、until,控制小狗向前移动一步,并重复这一动作直到小狗进入狗窝,然后停止。

(3)运用逻辑推理解释一些简单算法的执行过程,并检测和纠正算法和程序中的错误。

(4)理解计算机网络包括互联网;理解像万维网等这些网络如何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学生需要知道一个网络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使用共享协议,因此他们可以共享数据和资源。网络应该包括学生熟悉的,如学校网络或家庭网络。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的一个例子。超链接网页和网站的万维网只是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之一。其他服务的实例包括电子邮件、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和流媒体(如电视、电影)。

(5)理解如何选择和排名搜索结果。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运作方式的算法(如一些忽略高频词,一些考虑语序)。学生应该学会批判性地评价搜索结果,并意识到一些因素会影响结果和排名,这些影响因素如知名度、链接到一个页面的次数、可用性、商业利益、广告等。

(6)有效地利用搜索技术。包括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和电子邮件的技术,以及培养学生对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术语和标准,以获得最佳的搜索结果的理解。

(7)为了完成给定的目标,在一些数字设备上选择、使用并组合各种软件,来设计和创建一些程序、系统和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评估和表达数据和信息。

(8)了解网络如何为人们的交流与协作提供机会。

(9)在评估数字内容时具有辨识能力。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他们有机会验证所发现的信息,如通过检查信息的来源,或考虑作者的观点是否有偏颇,来探索内容的有效性。

(10)安全、尊重和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在阶段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考虑。例如,当使用来自网络资源的数字内容时,学生需要考虑所有权问题、版权和归属;认识到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行为;确定一系列方法,来报告对内容和联系的关注。

Computing课程实施案例

本文选取英国小学一年级ICT课程中第三课的教学课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如何通过课例实施。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拓展仿真照明的知识,探究仿真照明的两种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将使用一个变量表示已被选中的模式,并根据这个值,使用选择命令运行不同的照明回路。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下:

1.课前活动

上课前,教师给学生时间回顾前两周学习的关于创建仿真迪斯科舞厅的内容。然后学生探讨使用仿真的相关知识,并想起这些仿真的关键函数,同时回忆起如何模拟这些仿真,如播放和停止按钮触发音乐文件;设置滑块的值改变音量变量等。

2.教师活动

(1)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将制作更复杂的仿真照明,因为将有两个模式可供选择,这两个模式是在第一节课中创建的“角色(sprites)”1和角色2,如下页图1所示。

(2)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本节课将需要用一个设备来存储数字1或2,这取决于学生选择哪种模式。从而让学生思考该选择哪种编程器来存储一个数字。

(3)创建一个名为“Pattern”的变量,然后需要把代码添加到照明按钮角色1和2中,当点击按钮时,他们把模式的值改为1或者2(如图2、图3)。学生能够从事件和数据中确定哪些命令能够实现这一功能。

(4)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照明装置脚本区域内,创建两个独立的照明模式。要求学生考虑,他们是如何创建了两个不同的模式,通过改变costume的顺序,显示每一个的持续时间。

(5)选择一个模式给学生展示,并要求学生思考照明灯是如何控制其工作的。鼓励学生谈谈4个按钮(开;关;模式1;模式2)都应该是做什么的。

(6)教师向学生解释,如果需要选择两种模式中的一个来展示,需要使用如图4所示的“if…else…”块。然后教师详细讲解该模块的运作方式,即如果满足条件,那么执行第一部分中的命令,如果条件不满足,那么执行第二部分中的命令。并用具体事例说明,如做数学作业(条件),那么我会提高数学成绩,否则我就会有麻烦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选用“if…else…”的其他例子。

3.学生活动

(1)和同伴讨论,使用哪种条件能够确定哪种照明模式被展示,回答模式变量的值。

(2)使用以下模块(如图5)创建一个算法,不同模式的展示取决于所选的模式。

教师公布答案(如图6),并与学生讨论上述算法。鼓励学生利用逻辑推理讨论每一步,以确保学生对算法是如何运行的有一个好的理解。即如果条件满足“Pattern=1”,那么第一个照明模式循环,否则第二照明模式循环。

4.学习结果评价

教师给出相关问题,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具体问题包括:①在这节课中,你创建了什么变量?②你如何改变你所创建的变量值?③在你的算法中,你是如何使用选择语句的?④在选择算法中,你使用了什么条件?⑤在你选择的命令中,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