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三月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9 09:3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三月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春景
春,一个充满快乐的名字,从三月起春姑娘就回来了。
瞧!三月我来到小河边,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又看见绿绿的垂柳的柳枝像春姑娘的头发。一阵微风吹来,让春姑娘露出美丽的笑脸。我向前走去,一不小心,来到了草地上,小草好像再说:“小朋友,你踩疼我了!”当我挪开脚步,小草又慢慢的站立起来,而且它站的更稳更直了。我的脑海里不尽想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句。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喜欢这个充满快乐的春天。因为有美丽的春姑娘陪我们一起玩耍。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充满快乐的春天吗?
篇2
——题记
车,行驶在去三月婺源的途中。窗外,一滴雨,一丝风,一抹云,顺着玻窗轻轻飘过;窗里,一个凝眸,一首老歌,一片情深,浸润着我的心。
三月,是一首温柔的诗。三月的温柔,是呢喃燕子语梁间,是树阴照水爱晴柔。风儿轻轻地摇,雨儿细细地飘,虫儿柔柔地吟,还有那飘摇万姿的垂柳,漫天轻舞的阳光,清扬优美的笛声……万物在抒写着三月,万物在扮靓着三月。
三月,是一幅深情的画。山水相依,丹青相濡。那山,云绵绵雾漫漫,时隐时现,云雾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却将它变得苍翠欲滴,每片叶子上洒满了光芒,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那水,简直就是一面镜子,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全印在里面了,像绚丽多彩的绸缎。让我想起身着彩锻旗袍的女子,三月,不就是那女子吗?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车,行驶在这诗情画意的春天里,仿佛置身在偌大的花园。细雨中的玉兰花披上一袭水晶衣,玲珑剔透,是那么的冰清玉洁;桃花盛开,鲜艳娇美,一阵风来,她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仙;“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满眼红的海棠,白的梨花,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古人的诗句;还有那农家小院的篱笆旁开满了如繁星般的野花,玫红,宝蓝,酱紫……繁星也能这般多彩;那窈窕而立的樱花树,风划过枝头飘散着流星雨般的花瓣,让人顿生怜惜。散落在天涯的美,镌刻在光阴的隧道,成为永恒的记忆。
置身在这偌大的花园,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朵,似是仙子,穿着彩云流纱裙,脚踩一双凝花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华容婀娜,踏月归来。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采徽派建筑之风。
思绪缱绻,举眉间,车已到达婺源。回想刚才途中所遇美景,对其更多的情感是赞美、是敬仰、是陶醉。就连此刻映入眼帘的一座座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屋,在阳光下斑驳生辉。拥有悠久历史的砖瓦楼阁,它们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婺源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风雅依然,散发着江南古朴色调的暗香,萦绕在深幽的青石街巷中,流露着小桥流水的宁静淡雅。我对它的情感依然是赞美、是敬仰、是陶醉。这种情感也许是源于一种距离吧。
完成了此次的工作任务,返程的途中,车上凝眸窗外依旧。
思绪蹁跹。在某一刻,一个不经意的举眉间,眼前蓦地一闪,辽阔无垠的油菜花,扑入眉宇,仿佛是从地心深处涌出来的一股黄绿两色的力量,喷薄腾跃,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我的心被震撼了!我若还是那仙子,此刻,与你的相遇,我动了凡心!
与你的相遇,这般偶然。相遇便是缘分。与你的相遇,甚或有种酒逢知己的感慨,绵软的心想要流泪。与你的相遇,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曾经的我,还是一个高中生,一次偶然,遇见了一个声音。像夜产生梦一样,不知几时,她和那个声音产生了默许。那个声音,是林梢的暖雨,无声无息地向她渗入,绿了她的荒芜。那声音就像一缕风,吹到她的耳边,同她窃窃私语,吹到她的心里,同她心灵对话。那声音是能看见的,能让她看见春的姹紫嫣红,夏的葱葱浓浓,秋的遍地金黄,冬的银装素裹。在她困惑、疲惫、孤独、迷茫的时候,那声音一直陪伴她,鼓励她,给她力量,给她信心。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在洒满淡淡月光的林间小路,那声音:一席广博平和的言词,予人快乐于欢声笑语中;一个深刻独到的见解,揭人迷惘于昏昏蒙蒙时;一颗朴实助人的心灵,解人困扰于亲切的温柔里;一片多思善解的情怀,去人忧愁于不知不觉间……于是,她有了个梦想,将来要和他一样,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在城市夜空下的每个角落,带给人们心灵的力量。
此刻,眼前的这片灿黄不就像那声音一样吗?无边无际的怒放着,充满我的眼就像充满我的耳,一样的朴实无华,一样的具有生命力。怎能不震撼我的心?怎能不为之心动?每一瓣黄,每一句话,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美得耀眼的未来,它们的身体极轻,但我却感到了它们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每粒种子里都藏着一个大得惊人的梦想……油菜花,你是美的!那声音,你也是美的!你们同样都有一个看似平凡却极为远大的梦想:让丰收的喜悦像花一样绽放在农夫的脸上,让精神的富足像花一样绽放在人们的心里。
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一个偶然的遇见,便在生命历程中拥有了美丽。这个与你相遇的人正行在春天的路上,美了整个行程。
篇3
一、课前诵读,精彩纷呈
课前的诗词诵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能借助诗词的优美意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诗词的语言特色的熏陶和感染下,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开设一个“诗文采集本”,每周采集五首诗,一个星期内的语文课前三分钟都需反复诵读这一组诗。同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四段式诵读法”,即将一周七天划分为四段。周二至周四是朗读阶段;周五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并要求利用周末两天巩固记忆;周一要求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并在对方的诗文采集本上给已背过的诗词贴上红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还根据学生的得星情况,在班上开展“诗文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累大量古诗词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诗文导入,情趣横生
导入新课时利用古诗词特有的语言艺术来创设情景,能有效地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把情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如在导入《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齐背《游子吟》,然后让学生说出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的理解。在学生回答后,我饱含深情地导入:母爱是春夜的小雨,物细无声;母爱是三月的阳光,静静地奉献。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唐代的孟郊用了这首《游子吟》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所写,他用这篇课文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也一定会被这份浓浓的母爱所感动……这样的导入,渲染了课堂气氛,触动了学生心底对母爱的共鸣,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
三、即兴穿插,加深感悟
在学习课文时,即兴穿插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是一门教学艺术,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的心灵在浓浓的充满诗意的氛围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如沐诗香。
《小草之歌》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在学习最后一个小节时,我以小草的口吻说:“我就是一株小草,但不要担心冬天我会面容枯槁,因为当春风吹遍辽阔的大地时,我又会绿遍天涯海角……同学们,听了我这株小草的自述,你们能想到用哪一首诗来赞美我吗?”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
四、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结课延伸往往是教师对课文主旨的升华。在这时渗透经典诗词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余音缭绕”,可让诗歌的音符像清泉一般在课堂上流淌,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做到“人散课终情未了”。
1. 学文引诗点中心。如教完《失去的一天》一文,我让学生诵读一些珍惜时间的诗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学生在古诗的声韵里接受了诗词的熏陶,在诵读声中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懂得了珍惜时间,珍惜今天。
2. 以诗带诗展思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学完这首诗后,我又出示了其他的一些送别诗,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惜别之情。
篇4
一、巧引诗词活开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局,常常能很快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科学课堂中适当引用诗词,既可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题,又能在新课的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思维。
如在“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我一进教室就诵出“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诵完诗,学生就会很惊讶。科学老师怎么上起语文课来了,立即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把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的学习中,达到了引入的目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伐薪烧炭”说明什么?“十指黑”表示了什么含义?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薪”可以烧成“炭”,碳的物理性质:“黑色固体”等。又如在教学“动物的个体发育”时,我在该多媒体课件的首页,插入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西江月》的朗诵音频、蛙鸣的音频和江南田野风光视频,在上课伊始把学生们带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样优美的意境,然后设疑:“蛙声――稻花香――丰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丰年――蛙声――繁殖――个体发育”为思路导入教学。在教学“种子的结构”知识时,我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植物体产生大量种子所体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种子繁育新的生命的意义,从而不自觉地产生了解种子结构的好奇,这种好奇又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引诗词激兴趣
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激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具体知识。只有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他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去钻研,才会有追求科学的动力。否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勉强去死记硬背,这是彻底的失败。在科学教学中应引发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他们积极思索与探讨,从而激发钻研的兴趣。同时还要使学生知道,这门学科是敞开的,还存有无数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后人去钻研、解决,让学生明白科学里还大有其用武之地,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这就成功了。诗词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科学课堂中出现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优美的诗歌,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时,我引用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春蚕丝尽即死吗?”老师的质疑,特别对千古名句的质疑,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事实上不难发现“春蚕丝尽没有死”,这只是它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蛹期,这会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使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又如在学习分子的运动论时,可运用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来启发学生。为什么“花气袭人”时气温会“骤暖”?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如同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三、巧引诗词助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其中又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赞美大自然美好,描写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课堂中采用这些讴歌自然的艺术声韵,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如说明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我就引用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名句。我多方位转化事例,转化情形如下:
转化1:人间三月正芳菲,山寺桃花却不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转化2:平地三月正芳菲,山里桃花却不开;平地四月芳菲尽,山里桃花始盛开。
转化3:山脚三月正芳菲,山顶桃花却不开;山脚四月芳菲尽,山顶桃花始盛开。
转化4:长乐江三月正芳菲,瞻山桃花却不开;长乐江四月芳菲尽,瞻山桃花始盛开。
我做过这样转化后,学生就会明白“不同海拔高度气温不同”、“不同的地方气候不同”、“山上因海拔高而温度比山下低,植物的生长期迟”等科学知识,这样就非常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植物的生活和温度的关系,同时赞赏了古人的生动细致的观察。又如为引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我引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说明青蛙生殖的时节为黄梅时节,地点是水域环境。为后文中讲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作了铺垫,这种引用贴切而自然,不生搬硬套,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再如学习参照物概念时,学生对本身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来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较难理解,我就引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学生思考: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景象?“描写的是一艘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两岸青山不断向后退”。接着问:“这山怎么会走?那太阳会不会走?”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因为他们在读这首诗时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他们就会知道前半句是以船为参照物,后半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缘故。我再适时地念一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同学们很快就会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参照物概念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何乐而不为呢?
四、巧引诗词熏情操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古诗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创设生动深刻的人文情境,为课堂教学渲染了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生态系统”的多媒体的首页,我插入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的朗诵音频“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及“落红化春泥”的Flash视频,在学生感受“落红”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的同时,设疑“落红为什么能化作春泥?谁在起作用?”以“落红――微生物(分解者)――春泥”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
情感陶冶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情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古诗词都是当时作者有感而发写下的,有描写祖国河山壮丽景色的,有借景抒情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的。这些诗对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品德修养,陶冶情操十分有用。在二氧化碳的有关教学中,我引用于谦的“石灰吟”和学生一起悲壮地朗诵:“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学生从中就能体会到作者那种崇高的献身和爱国精神。我再指出诗句中的关键词:出深山、焚烧、粉骨碎身、留清白。让学生由这些关键词联系学过的知识,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 CaO+CO2
CaO+H2=Ca(OH)2
CO2+Ca(OH)2=CaCO3+H2O
五、巧引诗词育爱心
爱生物、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是现代教育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但是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不是通过说教就能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去潜移默化,而科学课堂中的一些与科学知识紧密结合的诗歌,则是很好的载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要很好地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
如教师满腔豪情的朗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能让学生领会到“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教师应紧接着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到科学学习上。“水为什么飞流直下而不飞流直上呢?”这样就自然的引到了“势能和动能转化”及“重力概念”的教学上。
篇5
这篇韵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暮春时节早晨的静谧、和缓、自然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水雾弥漫,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但又十分和谐。
诗中首先揭示了整幅画面的时间:“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接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两岸的杨柳绿了,笼罩在淡淡的水雾之中;一园的杏花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娇艳;绿叶映衬红花,令人赏心悦目;接下去,诗人用燕子与小虫,赋予了这幅画面动态美。声色俱备,使得安静之中有了活力。最后放眼望去,“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把绿刻画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中,遵循学生识字规律,从大语境到小语境,并且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
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所谓“入境”,就是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入情”,即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走进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以读促想象。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想象文中描绘的美好情景,体会文章意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想象激发朗读。通过学生想象到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喜爱”的情感,引领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想象和朗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大意,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想象画面,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圈画生字;借助文中拼音初步朗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意;查阅有关春夏秋冬的诗歌句子。
2.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从学生学过的古诗和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并建立自己头脑中春天的画面。看图猜古诗中既积累了古诗词,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教师激励性的话语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谈话引入:孩子们,听说你们背过很多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图猜古诗
出示第一幅图片(柳树),看到这满目的垂柳,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诗?出示第二幅图画,这桃花如此的娇艳美丽,你们又想到了哪首诗?一场春雨过后落花满地啊!你想到了那首诗?
学生猜到后背诵古诗。
古人用那优美的诗句写春天,你们眼中的春天什么样子呢?想用哪些词语来表现他?春天的美丽,无论用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把他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现代诗,再次来品味春天之美。
出示课题,齐读。并解题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设计理念:二年级以识字为主,所以教学中遵循着从大语句到小语境的方法教学,放手让生自学生字词。“我和大家来分享”这个环节,学生通过换偏旁学会了很多字,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本上的字,还认识了课外的形近字,增大了识字量。在学习“更”字的时候,因为它是理解的重点,利用钟表,直观的巧妙的给学生展示了其含义。)
同学们请你们轻轻的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遍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教师:现在请同桌两人检查读文,一人读一人听,发现同桌读错了,要帮他纠正,读不通顺的地方你就教他读一遍。读好之后马上坐好。
检查读文:谁来展示读文?读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语句通顺,字音准确。听的同学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评价。
去拼音读课文;读生词:自己读――一生领读――检查读;读字;同桌读――开火车读;分享字;更:多音字;漫:漫过,慢慢蔓延馒头。
4.品读感悟。
(设计理念:所谓“三分诗,七分读”,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朗读是理解诗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我运用了很多形式的朗读,在读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在读中让学生渐入佳境,来表现对诗歌理解;在读中让学生互相感染、彼此激发,并产生探究诗歌情感美、意韵美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学习诗词最好的催化剂。)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看一遍课文共有几句话。
下面就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诗句,仔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像,在你的头脑中浮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读一读。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时候要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想象到的美丽画面,还可以给你的小组同学读一读。别人说得时候要注意倾听,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汇报: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谁愿意第一个与大家交流?
(1)“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学生想象画面:河两岸的杨柳抽了淡绿的叶子,淡淡的颜色相互掩映着,好似薄薄的烟雾。春雨过后满园的杏花开的更加娇艳了。
结合课件理解“轻烟”,杨柳抽出淡绿的叶子,她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那淡淡的绿色相互掩映着,朦朦胧胧,好似薄薄的绿色的烟雾,,杨柳如烟啊,我们再来看看这满园的杏花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语言渲染:若置身于此,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们在走进杏花再来看一看。这杏花比赛似的开放着,有的花朵已经完全绽放了,有的只是舒展了他的一两片花瓣。火红的骨朵不甘落后啊,饱胀得马上就要裂开了。这样的杏花我们喜欢,古代诗人王涯赞美道: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叶绍翁也写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岸绿,一园红,交相辉映,美得耀眼,快来读一读。
(2)“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学生想象画面:燕子在房前飞舞着,有的快乐的玩耍,有的寻找食物。篱笆下的小虫子吱吱的叫着,为这春天增加了生机。
教师指导朗读:你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幅画面好生动啊。五更的时候天刚刚亮,周围一切静悄悄的,而燕子、鸣虫的飞舞则让这春天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啊。谁来读一读
(3)“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学生描述画面:新长出来的荷叶嫩嫩的绿绿的,层层叠叠的浮在水面上面。小草早已长满了山坡,远远望去就像穿上了绿色的外衣。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生体会“层层碧”的含义。指导朗读:一清一碧,真是绿意盎然啊,谁来读一读
(4)整体回味画面,有感情读诗。教师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天刚刚亮,周围一切静悄悄的。一场春雨悄然过后,两岸烟柳如烟,一园杏花红艳,新荷小草葱茏多姿。这个春天美得无与伦比。如果说这是静静的美,那么燕子、鸣虫的飞舞则让这个春天变得热闹,生机勃勃,有动有静,也难怪作者说说三月春渐浓啊,如此生机勃勃的早晨,你们喜欢吗?(喜欢。)来读一读这首奇丽的小诗吧。(生练读。)
配乐朗读。
5.拓展。
(设计理念:以读引读,拓展更多的阅读资料)
朱自清的《春》片段;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四季景色描写的古诗、词语、句子。
6.作业。
篇6
关键词:情感:诵读: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50-0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做诗的首要要求,“意与境二字而已”,“有境界自成高格”。“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境”是“意”的载体,二者水融,互为依托。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正是这样情景交融的语言珍品,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里,去感受美,亲近美,提升心灵,发展智慧。所以,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入境的路径在哪里呢?
一、激感,披文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而古诗文离学生的生活年代遥远,要怎样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与诗文产生情感共鸣呢?教师可以从题入手,巧妙简介背景,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环境。可以娓娓讲述一个有关小故事,激发学习欲望,顺情而学。教师也可以深情范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顺情而读。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堪称极品的送别诗,教学时采用对比方法,先让学生从课题入手,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再结合课件(地理位置图),简介时代背景:李白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从黄鹤楼到扬州,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绪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情是平和的,惆怅与不舍是知己不能长相聚。李白踮起脚来,望啊,望啊!他高声诵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送元二使安西》当时阳关以西是无尽的荒漠和频繁的战乱,元二还要经历三千多公里长途跋涉,骑马去要走整整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安西。王维送别好友元二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送别元二时王维除了友情难离,还会平添一份担忧,一种生死离别的伤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感情琼浆。不仅是依依惜别的情谊,更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无微不至的体贴,前路珍重的祝愿。两首送别诗,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情感,但相同的是朋友间真挚的爱。此时学生读的欲望被老师深情叙说点燃,不经意地带入诗境,学生情不自禁地诵读起两首送别诗,体会起诗情画意来。经过教师简介背景,把学生带进诗境,学生学起来才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若犹己出。
二、利用直观场景,促情入境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这诗词中的“画”就是意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了诗的“境”,就等于与诗人晤面,开始进行“对话”了。这“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因此,教材中每首古诗词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学习古诗就是要引领学生看到诗人所体验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也可以教师自己制作精当的课件及其他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低年级学生学习《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就设计:同学们没有见过黄河水是怎样流入大海的吧,想去看看吗?学生大声说:“想!”于是播放课件:黄河水汹涌奔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号子奔腾不息地涌入大海的怀抱。学生看得认真,不时发出惊叹声。随后学生读起诗句声音有力洪亮。在老师的鼓励下,越读越有气势。然后引导学生对黄河说:“你真――”。不必多余的解说与灌输,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就把学生引到了黄河岸边,孩子的眼前是黄河,脑中是黄河,口中更是黄河。进入诗境,水到渠成。又如《牧童》一诗,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首先诗句就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引导学生诵读想象场景。再借助课件: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牧童吹着笛,由远而近,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学生很快就从课件上的“声、色、画、乐”捕捉到一个“铺”字,这个字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牧童活泼可爱、悠然自乐的情趣。“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他会做什么?想什么?或者他什么也不想就睡着了。让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牧童安然恬静的生活。透过诗,也看到诗人对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进入诗境。
三、唤起生活体验,悟出诗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挖掘和利用。古往今来,人们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都是相通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去感受诗情画意。如教《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庐山,很难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姿态各有不同的感受,于是,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家乡有名的金铙山:从正面看是多座山峰,从侧看觉得是一座山峰:遥望是崇山峻岭、连绵起伏,近看却是一座或几座山峰;仰望是大大小小的山峰犹如白云之上;俯视却是悬崖峭壁。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情不自禁地吟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如:学生从春天到过的油菜花地感受到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好情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农村的孩子知道: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能看见月光在树间穿行,能听到山泉在岩石间流淌。所以,诵读起这样的诗,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中国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含蓄表达。而这些“景”和“物”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化为“美的画面和意境”。因此,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古诗词情境资源,进入诗词意境也就顺其自然了。
四、紧扣“诗眼”,感受诗魂
语言凝练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唐代的贾岛有首题为《题诗后》的诗里有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此读一首诗词,仅在读中浮现整体的画面是不够的,还得紧扣诗词的词句,进入诗词的境中之“境”。古诗词中“诗眼”是通向古诗词意境的桥梁。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诗眼”,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为通往古诗的意境铺路架桥。重点词语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词语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避免了繁琐的逐字逐句串讲。在诗词教学中紧紧扣住“诗眼”和学生一道驻足欣赏,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诗魂。由此,引导学生再一次展开想象去细细品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用一个“好”字赞美“雨”,真是“春雨贵如油”。这是一场及时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悄无声息地“潜入”,好在“润物”。学生从这个“好”字赏析出诗人不仅赞美了这场春雨,更赞美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人格。“好”成了这首诗的“诗眼”。抓住了“诗眼”,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的“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综上所述,诗词中的意境是多么重要的。它好似一座深宅大院,诵读中想象整首诗词的意境,此进入第一境;在品味推敲词句时想象意境,这又深入一境。这样,学生就较为真切地感受到诗情从意境中走来。
参考文献:
[1]张颖.鉴赏古典文学之美 提升审美能力[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5).
[2]宁兴安.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探微[J].教育,2010,(08).
[3]李晓芳.浅议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性[J].教学与管理,2010,(21).
篇7
关键词:蒲松龄;豹山;豹岩观;清梦楼;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到淄川县西铺村(现属淄博市周村区)毕际有家坐馆授徒,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撤帐回家,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时光。蒲松龄在毕家任私塾老师时,经常相约他人或独自一人游览村南的豹山,吟诗填词,寄情山水,抒怀。初步统计,蒲松龄歌咏豹山或与豹山有关的诗词八题十一首。可以说,豹山寄托了蒲松龄半生的喜怒哀乐。
一、景物幽芳 人间胜景
豹山在西铺村西南1.5公里处,位于冲山山脉的最西端,自古以来便是淄川县与章丘县的界山。据乾隆《淄川县志・舆地志・山川》记载:“豹山,县西五十里。山巅建立宫观,各依巨石,上筑高台,梁柱阑J皆石。历级而上,大似浮槎。绝巅两石相对,一经中通,呼曰‘天门’。从松柏杂树中遥望,南山缥缈,若蓬莱三岛。” [1] 313豹山南侧泉水较多,《淄川县志》对此也有记载:“有泉出山南麓,冬夏不涸,东注为溪。” [1] 313
豹山分为东西两个山头,中间隔着一条山峪。东边的叫东豹山,西边的叫西豹山。豹山并不高大巍峨,海拔高度只有350余米,然而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苏李村的吏部考功司郎中王教,就在东豹山修建了豹岩观。蒲松龄在七律《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中形容这座道观“玉皇宫阙绣苔痕,白草青岚接观门” [2] 298 。描写玉皇观墙壁长满苔藓,好像绣成的花纹,门前白草萋萋、雾气漫漫,玉皇观犹如仙境中的天宫。西豹山巨石累累,犹如列阵士兵,蔚为壮观。其中一块巨石上,踏有一只二尺长、半寸深的巨人脚印,被村民称作“神仙脚印”。另一块上百吨的巨石,如耧斗覆地,村民称之为“耧斗石”,对其敬若神灵。这些巨石,七律《豹山》也有形象描写:“眼看石阵云霞护,想见军容部伍齐。” [2] 266说巨石在云霞的辉映下,排列整齐,如同纪律严明的军队。七律《登玉皇阁》则极言石群的壮观与玉皇阁的险峻:“石连星宿群羊卧,树接天门孤殿开。” [2] 506-507用夸张的笔法描画乱石如同羊群,自山脚一直排到天际,玉皇阁山门矗立山巅,高于树梢。
在蒲松龄的笔下,春秋季节的豹山景色各异,姿态万千。康熙二十七年(1688)阳春三月,蒲松龄与邱希潜父子、毕盛钥兄弟一同登山观桃花,写有七律二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蒲松龄在诗中描写了豹山绿肥红瘦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载酒游山的愉快心情。诗其一云:“春满芳林红渐老,寒凝新初草绿肥。”意思是说,尽管树林里还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桃花却渐渐凋谢;刚刚露出地面的青草越来越绿,但他还是感觉到天气乍暖还寒。诗其二云:“山石如林青绕座,桃花无缝锦成行。” [2] 264意思是说,山石林立,青青野草围绕在游客们四周;满树桃花簇拥在一起,像绣锦一样鲜艳美丽。蒲松龄的这四句诗,把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景呈现在世人们面前,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豹山写得活灵活现,真是美极了。
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阳节,蒲松龄与邱希潜父子及兄弟依照习俗,登豹山远眺,写有七律三首《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诗其一写道:“东西翠嶂列烟鬟,百里风云指顾间。”大意是,云雾笼罩着层层山峦,好像一架山水屏风陈列在眼前,众人站在豹山上指看百里风景。诗其二写道:“危磴石多苔密绣,冷秋山半草横铺。” [2] 298大意是,高高的台阶上布满了厚实的苔藓,秋末半山间铺满了密实的野草。这四句诗,极其简练地描绘了豹山秋高气爽、树木苍翠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蒲松龄与友人面对豹山秋景由然而生的高昂情绪。而写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七律《九日赠王宪侯》有“白云满地群羊卧,衰草连天野菊开” [2] 370的诗句,描写灰白色的乱石如同一群羊散落山坡,花朵绽放的野点缀在无边无际的荒草中,写尽了豹山的苍凉秋景。
二、不懈进取 积极入世
儒家学说强调士大夫阶层的“入世”观,即重视今世所为,“修齐治平”的观点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知识分子的言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参与观念。作为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的蒲松龄,渴望着“致君尧舜”,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奉献给朝廷和帝王,但要做到这点,得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入仕,而要入仕,必须通过科举这条道路来实现。纵观蒲松龄的一生,就是在科举道路上艰难跋涉、百折不挠,期望达到光辉顶点而又永远实现不了理想的过程,可是蒲松龄始终没有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尽管多次功亏一篑。
康熙二十六年(1687),蒲松龄四十八岁。这年秋天,他去济南参加山东乡试,希望得中举人,但事与愿违,因为“越幅”被黜,再次落榜。这次落榜,对蒲松龄打击很大,此后近半年时间,蒲松龄没有外出交游,也没有写诗填词。第二年三月,邱希潜父子、毕盛钥兄弟邀请蒲松龄登豹山散心,蒲松龄为此写有七律二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同行的毕氏兄弟,应该就是蒲松龄在西铺教授的弟子,为此他在诗其二自称“英英年少半门墙”,说气概不凡的同行少年有一半是自己的学生。诗其一云:“重重花影日光微,主客开襟坐四围。春满芳林红渐老,寒凝新草绿初肥。君家子弟皆英妙,我兴颠狂欲遄飞。此际不因匏系苦,便应潦倒醉忘归。” [2] 264蒲松龄在诗中虽然也感叹穷困潦倒的身世,但更多的是抒发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壮志与气概。诗颈联赞叹邱、毕两家少年英俊而负有才气,抒发了自己逸兴遄飞的激情。诗尾联的“匏系”,典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朱熹《集注》:“匏,瓠也。”李善注引郑玄曰:“我非瓠瓜,焉能系而不食者,冀往世而得禄。”后世多以“匏系”比喻人怀才而不见用。蒲松龄在此激励自己和邱、毕两家少年,不要因为暂时挫折而裹足不前,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蒲松龄对于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并非没有认识,但他依然沿着这条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终生不悔,因为在他看来,舍此没有“冀往世而得禄”的通天大道。
康熙二十八年(1689),蒲松龄五十岁。这年秋天,他写了七律《九日赠九如昆仲》,希望年轻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当然他也借以鼓励自己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诗云:“临风把手一登高,但觉英龄健似猱。清饮辄缘佳客醉,白头频为故人搔。十年落拓悲吾党,千古文章赖我曹。世上莫愁无知己,少年坚志欲持牢。” [2] 299重阳节这天,蒲松龄与邱家兄弟登豹山饮酒赏景,蒲松龄酒后赋诗一首,劝慰同是科举不顺的邱家兄弟,不要辜负了青春年华,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终能实现理想。据作者原注,这年邱氏兄弟没有考取秀才,心情郁闷。蒲松龄在诗中写道:与激情澎湃的年轻人一同登山,受其感染,自己仿佛也变成矫健的少年。大家不要因为我辈多年科举不顺而悲伤,其实流传千古的文章正等待着我们去撰写;也不要因为世上没有知己而难过,少年儿郎坚定信念,一定能实现凌云之志。
三、质问上天 排遣郁闷
蒲松龄是个胸怀大志的文人,他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有所作为,但自从十九岁考中秀才之后,却屡战屡败,名落孙山,终其一生,连个举人也没考中。他在诗词之中,有时憎恨那些主考官目瞽心盲,不能选拔真才;有时痛恨自己命运乖蹇,遭遇鬼神捉弄;有时又羡慕他人鱼跃龙门,步入仕途,而自己依然沉沦下层;而更多的是不甘心失败,责问上天不公,排遣积郁已久的愤懑情绪。蒲松龄游览豹山的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康熙二十七年春天,蒲松龄写作《豹山》,有专家认为这首诗与《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为同一题。诗中写道:“豹山喜近异人栖,景物幽芳翰墨题。丛舍遥含春树里,危峰对插梵宫西。眼看石阵云霞护,想见军容部伍齐。我欲凭高呼帝座,一声长啸暮天低。” [2] 266从诗中描写的角度分析,此次蒲松龄观景之处是在东豹山豹岩观前,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危峰对插梵宫西”。东、西豹山之间有一处约几十丈宽的峡谷,是山前山后村民的通道。自峡谷底处仰望,但见双峰雄峙,如豹对坐。自东豹山豹岩观西望西豹山,f岩颍松涛阵阵,花红柳绿,云蒸霞蔚。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神秘诡异的景色中,仰天长啸,一吐块垒。蒲松龄在诗的尾联借用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呼帝座”的典故,质问上天不公。“帝座”是星名。《宋史・天文志》记载:“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天皇大帝外座也。”据唐朝冯贽《云仙杂记》所载:“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帝座矣。恨不携谢I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蒲松龄登上高山,向天帝呼吁,抒发其落拓不平的悲愤情感,天帝也为之感动而暮云低垂,默默无言。
康熙二十八年秋天,蒲松龄与邱希潜父子、兄弟同登豹山,傍晚时分“东西雨脚暗山村”,暴雨眼看到来,众人忙到豹岩观天尊殿避雨。天尊殿内坐满了前来避雨的人,殿角处放有一坛子酒,大家饮酒谈天,畅叙豪情壮志。《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其三云:“玉皇宫阙绣苔痕,白草青岚接观门,上下云堆迷鸟道,东西雨脚暗山村。阁中屦满人盈座,殿角烟寒酒一樽。呼吸若能通帝座,便将遭遇问天孙。” [2] 298诗尾联中“天孙”指织女星,据说是天帝的孙女。《汉书・天文志》称:“织女,天帝孙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末诗云:“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蒲松龄认为,天孙能织云锦衣裳,心思细密,当知天下文人的穷通和否泰,假如自己的声音能够传到天宫,他就不避忌讳,斗胆向天孙控诉个人的遭遇。蒲松龄此时情到极致,心声已经难以抑制,才有如此豪情。
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天,蒲松龄乡试再次落榜。重阳节这天,好友邀请蒲松龄登豹山散心,他们在玉皇观听老道讲述了一件惨事:道童被人杀害,血染山石,道长被官府疑为凶手,受刑致残。蒲松龄听说此事,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虽然面对美酒胜景,却没有一点兴致,只感觉“心骨酸”。世事险恶,人生苦难。道士与世无争,尚且遭难,而作者本人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产生了离尘出世的想法。蒲松龄在诗中写道:“老友载酒坐相欢,我醉欲歌行路难。世事茫茫何其颠,拍手大叫沧溟宽。” [2] 303 (《九日登豹山》)世事艰险行路难,蒲松龄幻想自己也能像孔夫子那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远离这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其实这只是蒲松龄于无可奈何之际的一种宣泄。
多次应试多次不中,他人振翅高飞,自己蹉跎不前。蒲松龄本应断绝进取念头,但他认为,前途虽属渺茫,希望尚有一线,懊恼平息以后,又打起精神,重新应战。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六十多岁,才在家人劝说下,停止应试。到七十一岁时,得到一个岁贡生头衔,可是他的心思还是萦绕在科场中。这不能不说是蒲松龄人生的最大悲哀。
四、寄情山水 隐居乐园
明末清初的淄西地区,藏龙卧虎,能诗会文之辈咸集。豹山南麓有南坡、巩家坞两村,豹山北麓有王村、苏李、西铺、万家等村,这几个村庄自明朝中叶起科甲连第,人文蔚起。清初淄西地区的闻人贤士,如南坡唐家的唐梦赉,西铺、万家庄毕家的毕际有、毕世持兄弟,苏李庄王家的王永印,巩家坞邱家的邱希潜父子,等等,都居住在豹山周围这几个村庄。蒲松龄在毕家坐馆教书时,与他们诗词酬唱,很快就融入到这个文人圈子里。在这些人中,蒲松龄与邱希潜数次同游豹山,饮酒赋诗,畅叙情怀,尤其极力赞美邱希潜的清梦楼。
乾隆《淄川县志・选举志・贡生》记载:“邱希潜,字行素。己巳岁贡,授黄县训导。告归,构清梦楼于豹山之阳,读书其中。每与山僧野叟诙谐畅饮,曾不知老之将至。” [1] 506 《淄川邱氏世谱》记载:“希潜,字行素,号龙崖。己巳岁贡生。善引诱,乐裁成。构清梦楼于豹山之阳,作读书处。疏泉凿池,栽花植柳,时与同人并兄弟子侄辈饮赋其间,县乘称文学焉。” [3] 139邱希潜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卸任黄县训导之后,在豹山南坡建造了清梦楼,作为自己与文友和兄弟子侄饮酒、读书、谈诗的聚会场所。蒲松龄的诗句“豹山喜近异人栖,景物幽芳翰墨题”(《豹山》),便是赞扬邱希潜居住豹山之阳,与同仁谈诗论文。
《聊斋词集》中有《潇湘逢故人・丘行素意中构画村清梦楼,花竹馆垣,额匾书画,一切备矣,戏为落成》,其写作原由是,邱希潜计划在豹山之阳建造清梦楼,他对蒲松龄谈了自己的这一设想,告诉蒲松龄建楼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连楼房的匾额和室内悬挂的字画也准备好了。蒲松龄为好友的建楼计划能够如期进行而高兴,填词一阕表示祝贺,并且幽默地说,我这阕词是祝贺你将要建成的别墅,不是你设想中的楼房。词曰:
五更春困,梦豹山初上,野色盈匡。芳草外,斜阳里,小小院落,云树苍苍。危楼丛舍,绕烟村一带茅墙。云道是丘家仲氏,新营若个荒庄。 健羡久,排扉入,见两边黄花绿竹成行。入药室兰堂,又壁粘旧词,门有新章。主人握手,烹松茗共话沧桑。此何夕,登龙扰坐,于今耿耿难忘。[4] 100
蒲松龄在词中描写了梦游清梦楼,观看清梦楼周边的幽雅环境,欣赏楼内的典雅布置,与楼主品茗闲聊。
蒲松龄在这阕词中着力描绘邱希潜的清梦楼,实际上还是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他“健羡”邱氏在豹山之阳建造清梦楼,就是羡慕邱氏有一个远避尘世、隐居山林的好处所。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科场仕途顺利,则力求上进;科场仕途坎坷,则退而隐居。蒲松龄鏖战科场,年逾六旬仍未跃过龙门,对照康熙二十八年入贡的邱希潜,自然是“耿耿难忘”。邱希潜建造清梦楼,居处僻静、环境清幽,生活闲适、身心自由,自食其力、亦耕亦读,任天委命、安贫知足,这也正是蒲松龄在科场失利、仕途渺茫之际的梦想,只不过蒲松龄财力有限,难以企及,唯有钦慕而已。
摹景以状情志。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里,自然山水一直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媒介。蒲松龄吟咏豹山的诗作,集中于康熙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间,也就是他科举最有希望又最为失望的时期。这些诗作体现了蒲松龄浓浓的豹山情结,表达了年过半百的诗人对人生的彻悟,对命运的无奈。
参考文献:
[1]陈涟远,白相房.淄川县志汇编[G].2010.
[2]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李汉举,王一千.族谱所见邱氏家族资料[J].蒲松龄研究,2008,(2).
[4]赵蔚芝.聊斋词集笺注[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Pu Songlin' Affections for Leopard Hill in Zichuan District
SUN Fan-gzhi,SUN Qi-xin
(Zhoucun Writers' Association,Zibo 255300,China;
Zibo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Zibo 255001,China)
篇8
棠梨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品貌不佳,但其根、叶、果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诗人或借其外形讽刺时政,或赞美棠梨花的美丽,或借棠梨比喻新的希望。有时因为棠梨三月开在山坡、野地和道路旁,与坟地和寒食相联系,它也表达凄凉之感。棠梨又名甘棠,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蔽芾甘棠》:“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甘棠”作为文学美名,典出《诗经・召南》,唐诗中往往化用甘棠典故,或以甘棠代指地名陕州,或以甘棠代指官吏政绩,或以甘棠馆、甘棠城、甘棠宫为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棠梨亦有豆梨、杜梨、赤梨等别名。从棠梨意象观微,联系诗人情志和现实生活,不仅可以体现诗人远游、酬答的现实人生,更能表现百姓的生活环境和为官的政治诉求,这从侧面证明了唐诗的尽善尽美。
一、处处有棠梨――棠梨以外形充当背景环境
棠梨少以整体为叙述对象,多以其花、叶等意象创造意境,表达寒食节或墓地间棠梨的凄清萧肃,又借此抒发对时政的讥讽。
(一)好景知时长――棠梨花叶
纯粹歌咏棠梨花的诗作有吴融的《追咏棠梨花十韵》,对棠梨花赞赏颇高,把它和牡丹作比,说若花开长安,人们不一定会赞叹牡丹的妍华。诗人李绅把棠梨叶称为瑞木符,“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对棠梨叶也颇赞赏。但需要注意的是,蜀地的棠梨是一种变种,被称为川梨,分布在云贵川藏等地,而棠梨分布在陕北江浙等地,棠梨作为唐诗意象时,往往在四川等地以其生物的特性阐释文学意蕴,在陕北等地则多以文学典故托物言志,有着一些区别,但也有两地意象互用的例子。
棠梨花代指春天的野外景色,其蓬勃的朝气,让人感到春天的希望,如元稹《村花晚(庚寅)》云:“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棠梨白色的花和蔓菁(俗称大头菜)黄色的花在桃花和李花谢后相继盛放在村野中,达到一种“好景知时长”的人生体悟。人们多看到棠梨花蓬勃盛开的景象,似雨打落花的景象则不多见,把棠梨花作为一种落花意象,则如温庭筠《醉歌》云:“唯恐南国风雨落,碧芜狼藉棠梨花。”
棠梨叶秋天的颜色和姿态冲击着诗人的视角和感觉:飒飒秋风中黄色的或红色的棠梨叶碎银般闪动着,仕宦孤独的行人触景生情,或表达对未来前途的担忧,“秋染棠梨叶半红,荆州东望草平空。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萧萧古驿中”(王周《宿疏陂驿》),或表达忧国忧民,“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白居易《杂曲歌辞・生离别》)。
较独特的是把棠梨叶作为送别的意象:“江南行止忽相逢,江馆棠梨叶正红。一笑共嗟成往事,半酣相顾似衰翁。关山月皎清风起,送别人归野渡空。大抵多情应易老,不堪岐路数西东。”韩是晚唐一位颇为耿介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曾随父韩瞻出游江南,这首《江南送别》大抵写于那个时候,他擅长信手拈来眼前之景,出平淡之语,蕴苍凉意境。棠梨叶正红的r候,欣喜相逢老友,但在短暂的谈笑后,再次相别接踵而来,无处不在的棠梨兴生离愁别绪。
(二)棠梨树下香风来――寒食节气
宋代姚宽《西溪丛语》中说:“予长兄伯声尝得三十客……孤灯为穷客,棠梨为鬼客。”棠梨花与寒食、坟地相联系来组合成清寒、冷香的意境。李郢《寒食野望吟》:“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在这凄冷苦寒的坟地周围,棠梨郁郁葱葱地生长,未尝不是一种对逝去者和生存者的一种安慰,对未来的一种希望。再如薛逢乐府辞《君不见》:“野花似雪落何处,棠梨树下香风来”,由古写今,感慨颇深,抒发人生如梦的警世箴言。也有襄阳举人《诗》:“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溪水潺潺,野芹发芽,夕乌归巢,客人回家,荒村无人,落花铺坟,尽情描摹寒春香花的诗歌意境。
(三)怀昔甘棠花――讥刺时政
诗人通常采用反差式的意象对比来借古抒今,托物言志。杜甫也是盛唐时的一位现实主义大诗人,他批判现实的力度往往毫不留情,善于化用典故,诗歌无一字不来处,有“诗史”之称。其诗《病橘》,以病橘结的果实和棠梨一样又小又涩,与杨贵妃劳师动众进献的岭南荔枝,在外形上形成反比,也在内容上形成反讽。
诗人也用棠梨与其他佳木形成对比,抒发志向。例如,李涉《题苏仙宅枯松》:“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这首诗是说多年来苍翠的松树一旦枯萎了也可以用来制作仙人渡海的船,可它却比不上酸涩的棠梨树,竟能够繁花似锦独占高处。诗人实褒暗贬,以仙宅之松自比,暗含自己有着高洁的品行却不受重用,酸涩的棠梨树指庙堂中无德无能受宠的权贵,显示了朝政的腐败。
王揆《长沙六快诗》更是直刺人心,讥刺时政,古代的贤官必仁行德施,利国利民,现在的贤官则鱼肉百姓,为祸一方,极言讽刺,“怀昔甘棠花,伤今猛虎毒”。甘棠指受人们尊敬的官员或官府,猛虎指为害百姓的苛政或奸佞之臣。后更将长沙郡内深宵达旦欢乐、奢侈生活享受的官员讽刺为“人才”,诗人作了这首“快活诗”,实为不怒反喜、痛心之极的讽刺。
棠梨又名杜梨,白居易《有木诗八首》列举了八种树木:弱柳、樱桃、洞庭橘、杜梨、野葛、水怪、凌霄、丹桂,分别象征了七种为害社稷的人:皇帝的近侍、宫妃、外戚、权贵、内外不一的奸臣、墙头草。在讽刺朝政的同时,诗人赞美了像丹桂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臣良将,也寄寓着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希望国家强盛的美好愿望。
二、思其人必爱其树――唐诗化用甘棠典故
甘棠由具体的植物上升到诗人广泛赞美的意象,源于《诗经・召南》中《甘棠》一诗: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甘棠》一诗是人们怀念召伯而作,《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云:“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召伯南巡,从不扰民,驻扎在甘棠树下就能搭棚过夜,听讼决狱,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孔子也说:“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虽然这首诗物象简明,但是表达的感情情真意切,吴]生《诗义会通》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
甘棠后来引誉为治理有方、政绩卓著的官吏,或直接比喻为官员的政绩;因召伯封地在召,也把甘棠当作陕州的地点方位名词。
(一)典故化用
《甘棠》一诗生发出了很多典故,如棠树政、甘棠遗爱、遗棠等。唐代诗人善于化用甘棠典故,一则引经据典,道出史事,二来奠基抒情,服务于诗歌主旨。例如,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用瓜州新河山水草木的景色引出送别之人的高德大义。再如高m《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岑参《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既直接点明了歌颂召伯的《甘棠》诗,又间接为唐王朝歌功颂德。这些赠答酬唱之作,有着明显的曲意逢迎、相互唱和的情况,因而就算是李白、高适、岑参等大家之流,也殊乏新意,但对于了解唐代诗人交游唱和有着重要意义。
唱和诗和联句诗是诗人交游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更深地沟通思想意趣,而且对于提升现实的政治地位也有意义。唐代文人诗作相和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如刘禹锡《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兴生红药后,爱与甘棠并。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杨侍郎指杨于陵,灵宝人;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夭桃指诗经中“桃之夭夭”的桃花。这首诗虽是在赏紫薇花,重点却在结尾四句,以花比人,红药和甘棠正衬紫薇花一样美好且长存的高德之人,桃花虽然美丽多姿却不长久,以浅薄反衬高德,突出对杨侍郎的赞美。刘禹锡借甘棠表示对他人赞美的诗句还有“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赞美令狐楚学问深厚,又官居高位,希望他春风得意时再创佳政。
(二)甘棠指陕州
“陕”,古地名,按地理分布作位置称谓,是“今天三门峡市的陕县”,不是指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陕西省。召公与周公分陕而治,周公以东,召公以西,所以也把甘棠当作陕州的地点方位名词。司空图《顷年陪恩地赴甘棠之召感动留题》,接到随赴陕州的命令,感动写诗。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自太常丞授,工为诗)》:“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赴甘棠即到陕州当官,王司马即王建,从太常寺丞授为陕州司马,刘禹锡、白居易、张籍、姚合等为之送行。王建一生政治命运坎坷起伏,但多受当代大诗人青睐,善于作诗,“每遇词人战一场战”展示了王建诗才之高,也凸显了刘禹锡“诗豪”风范。
(三)指皇帝离宫
棠梨作为皇帝的别宫,《汉书・扬雄传上》卷八十七上:“于是事毕功弘,回车而归,度三峦兮偈棠梨。”颜师古注:“棠梨,宫名。”“棠梨宫在甘泉苑恒外。”唐代诗人崔颢《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也说到长安早春景色,“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李嘉v《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中的“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展示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古代有寿安甘棠馆之称,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储嗣宗《宿甘棠馆》、司马扎《宿寿安甘棠馆》、尚颜《宿寿安甘棠馆》等诗人均有提及,杜牧《题寿安县甘棠馆御沟》题目中这一“御沟”直接揭示了唐代寿安县甘棠馆是君王的离宫。它也称甘棠城,许浑《听歌鹧鸪辞》提到:“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许浑诗序称:“余过陕州……因题是时。”可见,甘棠城就是陕州甘棠馆。
(四)甘棠代政绩
唐代诗人时时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己任,对待现实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青云直上,企图一展政治抱负,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基调。白居易常以甘棠代指政绩,他的诗中以贬低自己的政绩自谦,如:“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城郡中,题诗十余首。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三年为刺史二首》)、“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襦F无一片,甘棠无一枝”(《答刘禹锡白太守行》)、“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别州民》)、“水斋岁久渐荒芜,自愧甘棠无一株”(《宴后题府中水堂赠卢尹中丞(昔予为尹日创造之)》)、“他时万一为交代,留取甘棠三两枝”(《送陕府王大夫》)。其实,白居易诗中表明自己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首先他不取于民,当了三年刺史,吃苦耐劳,临走只取了天竺山的两块石头;也没有为自己修建过府邸,“相看自置府来无”;其次,他为民办实事,修建河上的竹桥,利于行人过道;在郡一年,经历了半年的旱灾,临走时却“稻花白霏霏”,百姓尽为之哭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白堤”了,他组织修建西湖堤坝,在旱灾时用水库灌溉农田,而他很谦虚地说:“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白诗中,甘棠有三层含义,一是甘棠树事物意象,三是化用典故,指代有利于民的施政措施的多寡,三是借甘棠政比喻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及当朝统治者。也只有贤明的统治者、清廉的官员和能为民办事的官府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味地为了政绩求政绩,只能为百姓增添额外的负担,形成腐败的官风。例如,刘商《送庐州贾使君拜命》:“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朝廷重考绩,官员为此外放,刘商希望贾使君能为官清廉,有利于民。
三、人咏甘棠茂――诗人的现实关怀
篇9
垄上阡陌是悠然的郊游人,搅动花香的是爱美的摘花者。既赏花又可以随意摘花,所以才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出城。为什么可以任意摘花?因为花朵对芍药根部来说,只会争走营养,即便赏花人不摘,药农们也会花钱请人摘。这些不请自来的赏花者多是刚换上春装的漂亮女孩子,她们唱着跳着,追逐嬉笑着,满手攥着刚摘下的花束,粉红色的花瓣将漂亮的脸蛋儿映照得同样姹紫嫣红。也有领着孩子一家三口的,三五好友郊外野炊的,或驱私家车,或骑摩托来到城外,笑语声渲染着乡村的春天。
芍药花并不因离开了根部的营养而吝惜自己的美丽。掐上一束含苞待放的花蕾,回到家中,找个洁净的器皿,注入清水,将一束束芍花放进去,经常换水,能保持半个月长开不败,浓艳欲滴,使居室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将芍药花摘回家中慢慢观赏,这一习惯已沿袭好多年,已成为了亳州市民的新民俗,同时也是市民野外踏青散心的雅好。
小黄城外芍药花,
十里五里生朝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
家家种花如桑麻。
清代诗人刘开客居亳州时,曾写下如上赞美芍药的诗句。不错,大片大片盛开的芍药,绚丽娇艳,花团锦簇,若是经过细雨的点染,则更显得妩媚动人。芍花的外形和牡丹相似,故被人称为“芍药牡丹”。因此,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之说。早在魏晋时期,亳州栽培芍药就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 :“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今人贵牡丹而贱芍药,不知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这里是说芍药风靡称著的时候,“花中之王”的牡丹还是“无名之辈”,后来靠芍药才起家得名,因此有“四月余容赛牡丹”之句。到了清末,亳州栽培白芍达到极盛。因亳州白芍质地优良,药用价值高,亳州遂成了全国闻名的白芍集散地。
芍药的根部叫白芍,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痉作用,它还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有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重要功效,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亳州,因为白芍的花朵受人喜欢,故人们将它俗称为花子,而哪一带种植得多,就被称为“花子窝”。在“”之前,城东南一带就是闻名的“花子窝”,家家种花子。种植白芍很卖钱,谁家是花子户,便被人羡慕得不得了,当地漂亮的大姑娘都愿嫁给花子户。当花子户们需要零花钱,随便用小手帕包一小兜,到药材公司一卖,就能解决全家个把月的口粮问题。有的老汉想喝酒了,随手抓一把白芍到城里一卖,这一天洗澡听戏喝酒的钱都有了。可是,连这种从内到外都为人类服务的可爱的芍药,在“”时期也难逃厄运,说它是资本主义的苗,见了花子必扒掉,成熟的白芍也被一火而焚。
在花类的寓意中,芍药意为“惜别”。在送别恋人及亲人时,人们时常送上一枝芍药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大约白芍跟亳州有一种割不断的缘分吧,所以它对这块热情的土地总是不愿离去,它喜欢这里的气候、土壤,这里的人民也同样喜欢它。改革开放以来,白芍的种植又迅速普及,也带动了其他药业经济的发展,亳州很快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种植加工药材不但富了群众,也强了财政,芍花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亳州的市花。
亳州这片土地孕育了芍花那热烈张扬的性格,同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亳州人奔放粗犷的豪迈性格,也与芍花有着共同的秉性。当我只身在外思念家乡和亲人时,一束束散发着幽香的粉红色的芍药花总是不时映入我的脑海,勾起我的缕缕思乡之情。当江南阳春三月,杂花生树、莺飞草长之时,我望着山坡上一簇簇的杜鹃花,就想起了家乡的璨如朝霞的芍花――还是咱们家乡的花开得大气,开得爽快,那毫不是掩饰,热情奔放的气概多像是咱淮北人的性格!
篇10
油菜花的生命力更是强。田埂上,小道边,甚至墙缝里,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花草好句,欢迎大家阅读!
花草好句1播下种去,不用怎样地费心照料,它们也能茁壮成长,因为它们不象其他花那样娇贵。用不了多久,它们就可以窜至一人多高,墨绿的粗大的茎,肥大的叶,一串串密密的花朵即刻呈现在你眼前。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油菜花的香味却是别具一格。捧起一朵,淡淡的香味便萦绕在鼻尖,从花蕊中源源不断地溢流出来,让你情不自禁地把鼻子往前一凑再凑。
一下碰到了细细的花蕊,就会让花粉把你染成了黄鼻头。要是油菜花们手拉手聚在一块,那香味可就不得了了。
微风吹过,那金黄的香气铺天盖地地涌来,让你贪婪地大吸一口,哇,暖暖的香味弥留在齿畔,让你的喉咙也甜甜的。蜜蜂、菜蝶你来我往,围着花儿们久久不肯离去。它们也像你一样,让这香味给醉倒了。
既有深浅不一的红花,也有粉花,有的树上甚至红、黄、白三色相比美。花朵出奇地大,像牡丹。
爱人啧啧,这花,开得真好,看着跟假花似的。我笑他,哪有这种比喻?清晨,花叶上有露水儿,特别水灵。朝霞里、夕阳下,微雨霏霏中,我拍下千姿百态的月季姿容。
它是普通的!行走在路上,道路两旁的花池里总是能看到刚刚开放的月季花!有的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尘,却挡不住它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正因为它的普通,人们才对它熟视无睹!任它在风雨中黯然凋零!
五月,月季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远远望去像朵朵彩云,给人无限遐想。望着那娇艳的花瓣,嗅着那浓浓的花香,我们高兴地唱起了自编的校歌:月季花儿开,朵朵真可爱,美丽像彩云,为校园添光彩。
喇叭花的花冠美极了。它的花蕊有六根左右,很细,像大头针一样。它的花瓣像喇叭,它的顶端像五角星,下面是白色的,上面是紫色的,中间是粉红的,它像支架一样托着喇叭口。它的叶子绿绿的、薄薄的,形状跟桃心似的。
它的茎是浅绿色的,弯弯曲曲,像电话线一样,緾绕在护栏上,骄傲的擎着花冠,微风吹来,它的花冠左右摇动,好像在吹喇叭似的。
油菜花,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花能开的像你那样张扬奔放,气势磅礴。还有什么花能开的像你这样的铺天盖地,淋漓尽至?我问你;那一片油菜花,你自豪吗?你骄傲吗?你愿意让我分享你的快乐,和你一起陶醉在这阳春三月吗?
花草好句2看这朵小花两片天蓝色的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黄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
每当秋天来临百花凋谢时,这里满山开满着五颜六色的野。它们一簇簇、一丛丛的,有白的、黄的,还有紫的。
有的铺在山坡上,有的立在山脚边,远远看去,如繁星,如瀑布,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像一条被舞台灯光照着闪烁发光的长裙。那些缀满花朵的修长的枝条,纷乱地垂落交叉着,有着一种山林的“野味”。
经过我的精心照顾,美人蕉的长势越来越旺盛。过了不久,嘿!美人蕉的叶子渐渐地由绿带白,变成了浓绿,浓得几乎要流下来。
美人蕉的顶端更增添了异彩,成串的花蕊像蜡烛,像火炬,越长越大,抿嘴欲笑。
要开放了,要开放了……一天早晨,花终于盛开了,那鲜艳的花朵似红莲映水,红得耀眼。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那美呀,简直醉了我的心。
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一片片叶子挨挨挤挤,层层叠叠,长得特别茂盛。我发现根部的叶子是深绿色,而顶端的则是暗红的,叶子的边缘有很多小齿,真像一把把小锯子呀!
香水月季,是月季花中比较稀罕的一种。当卢晓玲上了公共汽车,小心地把它放在座位旁边的时候,那随车颠簸、不断摇动的几朵雪色大花,那从层层重叠的花瓣中透出来的淡淡的香气,立刻吸引了周围的乘客。许多人的目光里流露出了赞美的神色。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一列美人蕉,盛开着红色、黄色而带着黑斑的大朵的花,正伸张了大口,向着灿烂的春光微笑。 美人蕉就像含羞的小姑娘,捧出红艳艳的花朵。
美人蕉的花远看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近看像小姑娘头上的红蝴蝶结。 美人蕉那宽大的叶子,像一把绿色的芭蕉扇。 月季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首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那一片油菜花,我坐在你身边,把我期盼你的心情告诉你,把我思念你的话语说给你听,我还要,把我赞美你的诗句挂在风筝上飘在你头顶。
穿越时光走进我童年的油菜花,想那时侯的稚气,打开思绪回忆家乡的油菜花;闻你淳朴的气息,放飞心情奔向婺源,为你给力,用心摄下你的成长,你的经历,你绽放时的欣喜。把你看在眼里,写进诗里,装进记忆的瓶子带回家里。
花草好句3它还没有完全盛开,几片纤巧的花瓣羞怯地卷曲在它那湿润的花心周围,花上有二、三颗晶莹的露珠在闪光。
我减速慢行,欢喜的步入油菜花地。碧绿杆子上的朵朵油菜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初绽,欢快的摇曳着。
油菜花虽细小而不起眼,但它所散发出那耀眼,奔放的金黄色所展现出来的蓬勃生机,势不可挡的气势赢得人心。那阵势,是张扬,是兴奋,也是对明天美好的向往!
徜徉在油菜花丛中,溢出浓浓的菜花香味夹杂馨香的泥土气息泌人心脾。甜蜜的往事轻轻滑过心底,触动我的心弦。
今天,我来到了池塘边,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池三五成群的荷叶,这些荷叶聚在一起,像一群群可爱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
有的叶子卷起来,像一条卷筒粉,我看得直流口水。还有的荷叶像一顶小帽子一样,下雨了鱼儿就可以躲进去挡雨了!水上浮着那荷花的茎,那茎就像起伏在水里的水蛇一样。
春风啊,请你慢慢地吹,不要惊动花瓣,让我细细地欣赏,那一片油菜花,你是自然的生态美,你是朴素的古典黄,你生动了春天,灿烂了阳光,三月的田野在你盛开的波涛中变成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不小心碰落了你的一片花瓣,小小的,看上去显得有点脆弱,殊不知你是那样的勇敢,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你无所畏惧,破土而出,跟随春天的脚步走进那片属于你的田地。你是春天的骄子,阳光的骄傲,我为你自豪!
迎春花,它的色彩没有玫瑰娇艳,它的芳香没有牡丹浓郁,可它不畏严寒,第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来临。
绽放的昙花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花草好句4兰花,没有牡丹那雍容华贵,却平添了一丝高贵;兰花,没有荷花的纯净洁白,却留一丝余香让你慢慢品味;兰花,没有茉莉的清新爽洁,却带有一些沉静让你感到甜美而安神。我爱兰,爱它的平凡,爱它的庄重,爱它的清高。
清晨,郁金香的花瓣上落下一滴滴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
突然,花瓣晃动了两下,几颗小珍珠合并成了一颗大珍珠镶嵌在亭亭玉立的郁金香上,给郁金香增添了几分色彩。
秋天,甚至冬天,竹林还是那么绿,那么美!所以我赞美竹林:你是四季常青,你无私地为人们奉献着你的一切,你对人们的要求却是那么少。一阵雨露,一丝阳光,你就能发芽、生长。
你的根可以用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你的叶可以用来包裹那鲜美无比的粽子,即使你的落叶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化作肥料为庄稼提供营养……
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君子兰为石蒜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文雅俊秀,有君子风姿,花如兰,而得名为观叶赏花,也是布置会场、装饰宾馆环境的理想盆花。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和药用价值,是人们的首选品种。
老榆树的树身很粗,树皮裂成了一块儿一块儿,像大片的鱼鳞。
夏天到了,树更加茂盛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像绿色的士兵一样成排地站在街旁给人们带来一片阴凉。
花坛里的花盛开了蓝的如蓝色的海、白的如白色的雪、红的如红色的火……,小草绿油油的,夏天是多么美丽呀!美丽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了。
绿油油的小草变了像金子一样黄,花基本上都凋谢了,只有桂花仍在生长。大树上碧绿碧绿的叶子叶变黄了,不过黄色的叶子也很好看,在微风的吹动下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秋天多么迷人呀!
河两岸已由嫩绿色变为深绿的河柳,拂动着新生的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
花草好句5梅花,是最无私的花。它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梅花也有被凛冽寒风吹得东倒西歪、左摇右晃的时候,每当这时,它总是默默承受着,从来没有喊过冤,从来没有叫过屈。它不因错过美丽春天而懊恼;不因没有蝴蝶伴舞而沮丧;不因缺少同伴而失落。
不学娇弱桃花逐流水,不比轻浮柳絮漫天飞,只是无怨无悔的绽放于人间,努力的装点着银白的世界。梅花把春天留给了别人,而将这难以忍受的巨寒留给了自己。
人们把长袖和长裤都换成了半袖和短裤。含苞待放的花都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这儿一簇,那一簇,把单调的草坪点缀的亮丽起来。
而我家门前的那棵柳树似乎也有了新的变化,柳条上的柳叶你争我抢的在争夺自己的地盘,似乎是怕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似的。站在大树下,那茂盛的柳叶组成了一把巨伞,为我挡住了骄阳。
树在夏天里长高了,那桃花谢了,在叶片间露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青桃。橡树十分高大,叶子长得十分浓密,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时时刻刻为别人遮阳。知了停在树干上唱着歌,好像在赞美夏天呢!
它没有花没有翠绿的叶子,也没有挺拔的茎,看起来普通的再也不能再普通了,而这样普通的草,当地人却把它看成珍品有叫“生命草”“救命草”的,也有叫“无私草”的,它无私就是因为,在长途跋涉的骆驼队,找不到水喝的时候,快要渴死的时候,它无私的把自己的身体里的水献给骆驼队喝。
大槐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黑绿色的叶子,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着幽香,像是一个天然的大帐篷,遮住偏西的阳光。
在一片挺拔俊俏的白杨树旁,栽下一行弯柳。路两旁的柳枝轻柔地摇曳着,在半空中相互点头致意。
久而久之,竟像热恋 中的情人,紧密地相依相随,攀援在一起。为行人搭起一座拱形的绿色长廊。
大树是最最平凡的,而平凡中却蕴藏着伟大。如果没有了大树,世界就会变成沙漠,智慧的伊甸园将一片荒芜,希望之花怎能绽放?理想之果如何结出?有了大树,大地才生机无限,山河才锦绣多娇,火红火红的朝阳才喷薄于东方的地平线……
远观,只见一片粉红挂在枝头。近瞧,对你的印象才渐渐明晰起来--粉红色的花瓣,一片连一片,一层接一层。
你积蓄了三个季节的力量,终于盼到了这个属于你的季节,那粉红,分外迷人,照亮着我的眼睛,是在向我吐露绽放的喜悦和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