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28 17:5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点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旅游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导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一种新的环保方式的旅游景点规划已经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但是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理论、大众意识、管理方式及规划研究上都比较欠缺,而把地理学研究自然现象空间关系的“横向”方法同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关系的“纵向”方法相结合的景观生态学,是新一代的生态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把景观生态学应用到旅游生态景点的规划研究中,是保证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 规划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ourism way more and more show, tour guides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a kind of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planning is imminent. In this context, the emergence of a ecological tourism this concept. But our country in ecological tourism theory,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management way and planning research are lacking, the geography and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space relation "vertical" with ecology research method of ecological system internal functions relationship "horizontal"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landscape ecolog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ecology, with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and applied.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tourism ecological scenic spot of planning, is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can be important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是复杂而庞大的,经过20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已取得长足发展,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土地利用与动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环境影响评价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中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它在生态旅游中的开发应用加以阐述,从景观的角度将旅游与生态有机熔铸。
一、相关概念解析
1.1景观的含义
“景观”一词最早出自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指的是具有国王所罗门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全景。景观的含义等同于“风景”、“景致”、“景象”等。在英语、德语、俄语中“景观”一词拼写相似,其原意都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不仅反映了风景、景色、景致,还表达了观察者的感受和认知。
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对景现的不同理解,景观的定义存在多种表述。视觉美学意义上景观的含义与“风景”、“景致”、“景色”一致。地理学概念上,景观被定义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生态学上,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之分:狭义景观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景观则是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1.2生态旅游的含义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1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景观作为一个系统来规划和管理,从而实现其整体最优化。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地生态系统及其内部各个部分、多种要素进行规划,平衡宏观和
微观之间的关系;规划者应该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上,使规划体现出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和自然规律。
(3)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景观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原则同时又是对景观进行管理的结果。景观的
多样性对确保景观的稳定、缓冲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提高景观观赏性等方面起
不可替代的作用。景观多样性的维持和旅游空间多样化的创造是旅游地规划的重点。
(4)个性与特殊保护性原则
对某一地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该地区的一些原始自然地和宝
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绝对加以保护,避免对这些宝贵的自然及历史文化遗产造成
破坏。
(5)综合效益原则
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达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
时要体现生态理念,注重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景区在获得经济利益
的同时又不至于减弱其景观生态美,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2.2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2.2.1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宏观应用主要强调的是景观的自然属性,有效而合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对保持旅游地的景观质量、景观特色以及确保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景观结构和功能上对景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对旅游产品市场需求和特征的分析,旅游地自然、社会要素等资料的调查搜集,景观分类和对景观结构功能的诊断,然后通过不同类型的景观结构进行规划,设计出不同的功能单元,以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为原则,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进而选择合理的利用方式。
2.2.1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微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微观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廊—基的具体设计上, 旅游斑块的设计要体现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程度要高,人造的斑块与天然的斑块要相协调。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充分实现生态化,并且要注意与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的特征相协调,切忌以商业化、城市化的浓重气息破坏景观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旅游规划与开发首先应把保护思想融入到开发理念中,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环境景观等进行进一步规划。
三、结论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的开发与规划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用于指导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理论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水平层次上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环境景观等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它本质上是一种包含“旅游”、“景观”、“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性规划。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它既包含了生态学的思想又注重景观时空特色,同时又考虑规划地的生态平衡,这与生态旅游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景观生态学是生态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肖笃宁,李秀珍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黄锡畴.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J].地理科学,1981:12~15.
[4]刘安国.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中国科学院区域环境研究考察组访捷见闻[J].地理科学,1981,(2):18~21.
[5]祁黄雄,林伟立.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1999,(3):22~26.
篇2
【关键词】青海旅游 旅游规划 注重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带动,以及对文化和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生态环境多样、地里地貌复杂、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海的旅游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重大战略部署并开始全面打造“大美青海”旅游精品品牌,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的重要战略,青海省旅游业也迎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全省掀起了旅游发展的热潮,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1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407.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国内旅游收入达到90.57亿元,同比增长30.1%;接待入境游客51692人次,同比增长10.5%,旅游外汇收入2658.5万美元,同比增长30%,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高点起步,良好开局①。
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好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规划,我省自始至终都在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积极构建青海省旅游规划体系,截止2011年底,先后有100余项旅游规划成果通过了省级评审,实现了全省所有8个地(市、州)和46个县(区、市、行委)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都有相应的旅游规划可依②。已完成的规划也囊括了旅游规划的各个阶段,总体发展规划有《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1—2020)》、《青海省环西宁旅游区总体规划》、《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等;旅游区规划有《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年保玉则景区旅游整体策划》、《青海省坎布拉旅游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有《青海省乡村旅游规划》、《青海省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规划》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日月山旅游区修建性详规》《互助北山修建性详细规划》《黄河源头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等。这些诸多旅游规划的完成实施,同时也是我省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对应写照,体现出了旅游发展的速度,规划视野的广度以及规划研究的深度。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③。笔者作为省内从事旅游规划工作的一份子,对省内的旅游规划工作也小有研究,现提出在我省旅游区规划中需注重的几点问题,供探讨:
一、注重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境内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全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一时很难恢复。为此,青海省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任何项目的规划建设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故此,笔者认为在旅游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注重景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环境保护第一、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尽量避免规划大体量的、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设施,尽量做到适度开发,避免旅游区的大拆大建;尽量顺应自然生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且应该限定大众观光游客活动区域,科学控制景区的环境容量,不过度依赖传统大众观光旅游市场;再者,旅游设施设计建设应突出生态化、集约化,充分保证规划建设项目的原生态型和高度体验性,既节约建设资金,也将对自然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注重整合、低碳节能、合力发展
青海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一些项目的落实来之不易,旅游业又是新兴产业,可争取的项目资金更是有限,因此,在旅游规划当中,要有整合项目的全新思路,大胆创新,突破产业传统边界,走项目整合之路,让旅游项目“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大力延伸产业领域,深度拓展涉旅要素体系,强调旅游业与城镇建设、农牧、交通、文化、林业等其他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整合协调,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商贸服务、科教信息、文化体育和城乡基础设施业的资源共享,实现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整合项目,还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施利用效率,也是实现低碳节能的有效手段。整合项目,是借力发展,也有利于与其他项目形成合力,对项目本身有更好的促进推动作用。
三、注重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
青海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昆仑文化到石器文化,从卡约文化到热贡文化,从民族文化到宗教文化,无不彰显出青海文化的博大精深,青海省委省政府也实时提出了建设高原文化名省的战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文化是旅游的活力源泉,在旅游规划工作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凝练,做到生态景区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努力升华景区文化精髓,全力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
景区规划时对文化的把握至关重要,规划注重提升文化的同时,所规划建设的项目也应该是彰显文化、弘扬文化最好的现实载体,民族文化的体现、宗教文化的表现、历史文化的展现,都需通过规划建设项目来传达,故此,规划中注重文化、深挖文化,实现文化旅游,彰显旅游文化,才是“文化活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双赢之举。
四、注重细节、以人为本、共建和谐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本质上讲,发展、和谐是以人为出发点、以质量为基准要求、以文明为基本要素、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那么在我省的旅游规划过程中注重细节,就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游客为中心,满足各种层次的游客在旅游全程活动中的需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整体创新,促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
旅游是游客与景区的互动,其活动的核心是人。坚持注重细节、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要建立以“游客为中心”,周到、安全的服务体系,使游客愉快、满足和享受。结合我省景区实际情况,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是体现注重细节规划的典型案例:
1、供氧设施规划
青海省位于“世界屋脊”之上,大多景区海拔较高(如青海湖湖面海拔近3200米),内地游客易出现高原反应,为此,在旅游规划时,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旅游区需规划建设吸氧室、氧吧或车载氧吧,此类设施还应按照应急服务半径配备,要具备在突遇游客高原反应时能够及时救治。
2、观景、摄影平台的规划
青海广大的三江源地区及柴达木盆地,地势广袤,一望无垠,景观对象有组合多、尺度大等特点,如果只是“身在此山中”,断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故此,在此类地区需考虑选址建设观景、摄影平台,才能让游客“大块朵颐”、“大饱眼福”。
3、寺院规划
青海省世居的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其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30%,全省各地也是佛教寺院林立,此类宗教文化资源也是绝好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在对寺院的旅游开发时,尤其要注重规划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寺院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布局建设旅游厕所、垃圾箱等环卫设施,打造佛教“净”地;二是做好寺院内部的游览组织,游览线路尽量多的串联各个殿宇,既不走回头路,又能实现顺畅游览;三是寺院的电力线、电信线等线路尽量规划为地下敷设,以消除摄影时的视线干扰。
4、标识系统规划
青海省多数景区出行旅游线路较长,地处偏僻,不易到达;近几年来旅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自驾车、自助游客增多,青海省作为自助体验式旅游目的地,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因此,特色化、个性化的标识系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细节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贯穿至旅游规划中,就能够通过旅游产业开发,促进旅游景区的宜游性,提高本地人民以及周边地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落实和谐社会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陈放.中国旅游策划[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10)。
[3]网络资料
《青海省旅游统计2011》
篇3
在旅游活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和旅游活动的不文明行为,给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很多的生态旅游景点都是由于旅游的承载力严重“超标”,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脆弱,整个生态旅游的景点丧失了原来的面目,景点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旅游业的衰落,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衰亡。所以旅游活动对于生态脆弱的环境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对于如何发展特殊旅游环保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和建议。
二、特殊旅游环保模式
特殊旅游环保模式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中包含殊旅游、环保两个重要的概念,及特殊旅游环保模式是在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同步进行。特殊旅游环保模式主要是三个方面来实现,以主动性保护、开发性保护、重建性保护作出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生态脆弱的旅游景点实现开发与保护。
第一、主动性保护。主动性保护主要是指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树立环保的理念,促进开发的旅游保护,还有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保护景点的生态环境,通过两方面有针对性的主动保护,对于特殊旅游的开发做出基本的实践行动。旅游开发者主要就是指旅游景点的规划师和实践施工人员,这两种人一种是对生态脆弱的景点实现规划,一种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景点上施工,都是对景点改造人员,开发行为都是和景点的生态脆弱有重要的关系,所以这两种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树立开发与环保理念十分重要。比如景点规划师,在规划景点承载人数、景点承载力等方面以保护环境为首要条件,将旅游经济增长放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对于基本的景点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施工。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树立的环保理念主要是通过宣传或者景点的环保准则,使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收集好自己的垃圾,投放进垃圾箱,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尽量不要人群聚集,不要破坏植物和生物的生长,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这是对于游客的要求。这些理念和宣传主要是景点开发人员结合景点的实际发展情况所提出来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资源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开发性保护。开放性保护主要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减少开发,利用破坏的自然环境引起游客对于生态破坏恶化的重要影响,并将此作为一项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结合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对于生态脆弱的旅游景点实现保护,减少这些景点的开发。现代旅游景点的开发主要是优美的自然环境结合人工开发的重要创新实现旅游景点的开发,所以在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减少生态脆弱环境的开发。比如说在一个山地地貌的景点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绕过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将整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包围起来,实现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减少人为的影响。对于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的景点景区,可以将破坏的自然环境做出基本的景点进行开发和管理,这是特殊旅游环保模式中一种创新的开发方式和思路。通过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以满目疮痍的方式让游客领悟环境破坏的可怕后果,让游客从心理意识层面上增加对于生态脆弱环境的保护心理,帮助主动性保护模式的顺利开展,实现对于生态脆弱环境的有效性开发保护。
第三、重建性保护。重建性保护主要是对于旅游景点的限制性保护,现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已经采取了这种保护模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于游客人数的限制,对于游览时间的限制。重建性保护主要是结合生态系统的恢复性特征所采取的特殊旅游环保模式,在进行重建性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景区的时间段开放与关闭,实现景区生态的恢复。比如说草原和沙漠的旅游景点开放过程中对于景点的开放有了严格的规定性,草原一般在休牧期会关闭旅游景点,让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这样才能保证景点开发使用的延续性。在景点关闭的时间里,整个景区是处于自然恢复的阶段,牧民也不会再草原上放牧,对于景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化的修复。对于游客人数的限制主要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会根据景点的环境承载力计算出可以容纳的最大游客量,保证整个景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对于景区的生态脆弱实现保护。人数进行限制主要是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注意要合理的控制游客的旅游量,确保环境的承载力。
三、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实施景点开放
篇4
一、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内涵
(一)虚拟旅游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热潮,有眼光的旅游企业家和网络、电子商务企业家已经发现网络旅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关注和发展网络旅游。一方面,国内外的旅游网站迅速增多,网上旅游信息愈加丰富;另一方面,现有的旅游信息主要体现在商务信息的支持上,景点的信息不足,难以让浏览者对景点有真切的感受和认识,很多用户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而希望有更具交互性和真实感的资料。在此需求下,虚拟现实和GIS等技术被引入到网络旅游。虚拟现实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探寻一种最佳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其应用于网络旅游,用户不仅能深入虚拟景观环境中,还可以进行决策分析,如设计旅游线路,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由于需求和技术的推动,虚拟旅游应运而生,它是新时代下旅游业成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纵观国内外虚拟旅游的研究,国外虚拟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关系的研究、虚拟旅游与现代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虚拟旅游环境、虚拟旅游与旅游者体验、虚拟旅游发展潜力和前景的研究等;国内则对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旅游系统构建、虚拟旅游技术发展等研究的比较多,而对基于多媒体技术与全景式虚拟技术结合设计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实践性研究却较少。
(二)原创型虚拟旅游的定义
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利用3D虚拟现实技术,依托于虚拟旅游平台通过模拟或还原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构建一个虚拟的3D立体旅游环境。网友可以通过个性化的3D虚拟化身,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犹如身临现实的景点场景中,来去穿梭,形象逼真,细致生动。
原创型虚拟旅游是旅游企业借助3D技术设计一个或者一系列现实中不存在的网络景点,“网络游客”通过注册的方式获得旅游资格,并且在游览前可以选择或者设计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游览。旅程中,“网络游客”可以进行聊天、交友、拍照、购物等娱乐活动,同时可以邀请同伴结伴旅行。
原创型虚拟旅游和传统虚拟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依托实际景点,原创型虚拟旅游不需要依靠实际景点,只需要将设计出的景点进行数据收集,依靠3D建模的软件设计出需要的场景模型,再将设计好的场景模型依次排列构建出一个主题场景系列,再把它们嵌入到已有的网页首页中进行宣传推广。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需要按时更新,其更新方式也比较简单,即将原本的数据进行再设计后输入3D建模系统,并循环以上几步。
二、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
(一)建设目标
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建设目标主要有:解决传统3D旅游对实体景点的依附性问题,解决景点维护费用大的问题,解决线上对旅游产品的销售能力不大的问题,解决实体景点无法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问题,为节假日旅游高峰“分压”,实现盈利。
(二)需求分析
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人们对旅游景观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国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旅游项目因存在地点固定、旅游景色一成不变、节假日等高峰期出行不方便、人员拥堵等传统的问题,对年轻人尤其是喜欢追新猎奇的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全国旅游产业的升级,促进旅游业向信息化、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社会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人们旅游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受到旅游景区承载力、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收入、路程、恶劣天气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旅游活动的发生就会受到限制,而虚拟旅游网站和数字化景区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指导,足不出户就能给各种消费群体带来旅游的轻松愉悦。通过设计新景点给大众以放松愉悦的想象空间,还可刺激旅游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三)总体设计
首先,景点的规划、设计与建模。选择某一类型的景点进行规划和设计,使用照明、材质和动画的一般方法创建场景,使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利用3DSMAX建模,制作地形环境等。采用数据资料采集、图片处理,地形建模、地物建模等方法,整体实现模型优化和拼凑对场景进行编辑。场景要尽量做得逼真,创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注意灵活的人机交互。建模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实体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数据库层次视图采用空间结构。设计的景点要有强大的可扩展性,主要实现区域类型扩展和特定类型的应用扩展。初步完成建模后,通过浏览器测试,采用混合建模,对系统总体模型进行优化。其次,注意开发时游客注册方式要简单明了,同时可以与新浪、QQ等绑定,方便游客注册。再次,选择合适的运营载体平台,“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需要依附于媒介,可以开发APP版和网页版。最后,要制定合适的宣传资料。
(四)结构设计
此处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网页结构设计。
1、首页设计
点击“首页”进入页面,正上方是“把握现在,放眼未来”的条幅,左侧是“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概况,右侧有新闻动态、图册展示、站内搜索、在线投票等,下方是友情链接、分享网址到微信、QQ、微博等标识。
2、模块设计
包括首页、新闻动态、精品文章、内容展示、留言板、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专区等模块,有新闻动态、站内搜索,通过搜索想要去的地方可以了解当地天气状况。还设有在线投票、图片展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等功能。
3、主要界面设计功能
导航区:链接在线地图,通过地图搜索路线,模拟现实地图。用户登录注册:网络游客采用注册的方式来游览“原创型3D虚旅游景点”。在游览该景点之前,网络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人物的形象来完成自己的旅程。选择的人物可以分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物。首页主题内容区:包括内容、产品搜索,用户注册或登录后可使用在线客服、工作时间、联系方式、在线地图、在线视屏、分享网址等内容。友情链接区:一些与虚拟旅游相关的网址链接,点击进入可打开相应的内容。总体框架:标题、菜单、站内搜索、在线地图、在线视频、在线客服、友情链接、分享链接、工作时间与联系方式。
4、功能设计
网络游客可以在网页首页对原创型虚拟旅游进行了解。网络游客通过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并给形象加以喜欢的昵称进行游览虚拟景点。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通过大地图来了解自己的位置,并可以选择导游模式对景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可以进行拍照、聊天交友以及在旅游中随机自主参与景点小游戏活动,也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聊天和景点游览体会的分享。网络游客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成为VIP会员。虚拟景点网站可以记录网络游客的游览足迹。虚拟景点开发商可以随时随地的对网络景点进行更新,对虚拟旅游网页进行更新维护。
(五)实现的主要技术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游戏技术为依靠,将虚拟旅游和3D虚拟网络游戏相结合。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利用3DMAX、Maya等三维软件,制作一系列3D模型并且渲染成尽可能逼真的建筑或风景,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非现实旅游环境。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场景的三维模拟,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操作者感受目的地场景。3D模型建立以后主要采用Fireworks、Adobe、 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进行网页设计。
沉浸式体验馆设计主要是运用X3D来。X3D是一种专为万维网而设计的三维图像标记语言。可利用X3D技术开展虚拟现实三维立体场景和复杂场景设计、自然景观场景设计、室内外设计、虚拟人设计、多媒体设计、三维立体动画与游戏设计以及综合开发实例等。
三、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开发实例
(一)项目选址
海岛被人们成为“世外仙境”, 海岛旅游因高度私密性成为而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海岛大多不易到达或还未建成景点。为弥补这一不足,本项目选择尚未开发的海岛进行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设计。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的海岛数量居全省首位,拥有无居民海岛215个,其中旅游娱乐用岛33个,包括挡浪岛、螳螂岛、姊妹峰、担子岛、夹岛等。本项目原创型虚拟旅游景点的选址确定为被列为首批“无居民海岛开发名录”的担子岛。
(二)担子岛概况
担子岛位于山东烟台芝罘区东北部海域,中间凹、两端高,像个扁担,海岛面积8.1万平方米,岸线长度2220米,长900米,宽90米,海拔28.3米。担子岛属基岩岛,南侧海滨向东南延伸,礁石较多。 担子岛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中国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
(三)规划设计
将担子岛开发的主题定为休闲娱乐,主要项目有海上休闲、观光、划水、垂钓、帆板、摩托艇、海钓、潜水、游泳等,使担子岛成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心情的自由之岛。将担子岛划分为海上休闲旅游区和岛屿休闲旅游区。海上休闲旅游区:小岛周围的海域作为休闲中心,在游艇上休息、住宿、举行浪漫豪华餐以及游泳、划水、帆船激浪、潜水等。游泳、潜水、划船等有比赛模式,可以同伴比赛,亦可选择模拟真人比赛,即与系统比赛。海上比赛项目借鉴虚拟游戏系统,另外采用3Dmax技术及虚拟技术进行相关产品设计。岛屿休闲旅游区:对岛屿进行规划设计,引进客土种植各种绿色植物和鲜花,展示田园特色;游客还可带爱犬或者喜欢的小动物;住宿方面,分为已有度假房与自创房。有些游客喜欢自己设计住所,体验建筑师的角色。担子岛休闲旅游区可以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可借鉴之前的QQ农场 QQ牧场等模式。
主要的支持保障体系设计有环境监测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海域安全救护系统、软件更新系统等。
(四)开发过程
通过对现实场景的分析抽象和变形,来制作虚拟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构建出超现实场景。首先进行海域部分的设计和开发,对现实中海洋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洋水面的水纹形态等基本信息,运用3DMAX在虚拟空间中设计出海洋的水纹状况以及海洋的整体轮廓,运用特殊处理,构建出海面的形态。其次进行岛屿建筑物的开发,对现实中木质房子的构造进行分析,了解其基本结构,运用3DMAX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木头的材质、木条形状,通过对基础模型进行变形、切除、挤压、塌陷等操作,制作出房子的基本几何造型。再次关于岛屿总体的设计,对现实岛屿的纹理以及形状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收集信息。运用3DMAX对该信息进行处理,构造岛屿基本形态。潜艇、帆板、动植物等设计过程等与上述开发过程相同。
(五)实现的主要功能
主要实现的功能有虚拟海上休闲观光、游泳、潜水、帆板、钓鱼、DIY自给自足、种植养殖、海上赛事、休闲旅游等。
四、结论与展望
篇5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 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 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5 结论
篇6
旅游景点的意象空间打造
过去,旅游景点的建构多停留于大众交通运输、饭店、餐厅及游憩场所建设等打造方式,此类方式多是以物质和功能为导向的 “硬性”空间建设,这些功能在各个景点都可以百分之百地被复制,如此的话,那游客又何必要舟车劳顿前往某一特定景点旅游?因此,一个景点能具备吸引力,绝对不是建立在上述的物质及功能空间的打造,而是“软性”的空间打造,即“意象空间”。
“意象空间”的打造是透过符号系统的组合来诉说该景点背后的故事,并以此符号体系所构成的故事来吸引游客体验。透过各种媒体、各类宣传机器共同制造出照片、明信片、胶片、模型所捕捉到的凝视,复制或再生产更多的凝视物供游客追寻,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他们以行销为手段与各类媒体共谋,将其所想带给游客的意象以符号为元素、以媒体为渠道、以故事为包装,将其景点意象传播给消费者。游客依循由符号结合所打造的意象故事去完成自身的旅行故事,与其说游客对物质景点的追求,不如说对景点故事意象的追求。
文化旅游景点的故事叙事与游客的“ 后设诠释”叙事理论通常用于电影传播,说明了由故事的真正作者(创作编剧)将文本传播到真正读者(观影者)间的流程。此流程顺序为,真正的作者隐身作者叙事者听讲者隐身读者真正读者。在此,本文将此理论运用至旅游景点故事传播中作探讨。在旅游景点的故事传播中,真正的作者可以是市政体系以及景点资本建商,这些单位为了达成其目的而以故事为手段赋予景点符号价值以建立景点的意象空间。真正的读者即为景点的潜在游客。由隐身作者到隐身读者的中间四个环节即为故事的内容,即是对于旅游景点的符号建构与故事宣传的过程。这些内容可以由多元的载体所承载,例如:广告、旅游书、影视、杂志、广告牌。虽然故事内容是建构景点空间意象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景点的故事驱动核心概念不应该仅停留与此。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天马行空,但故事的重点并非作者,而是读者,若应用于旅游业,即是游客。游客对于故事的感受、接受以及进一步诠释才是故事的价值所在,而并非作者的描述内容。因此,本文延伸了“叙事理论”的流程,加上了游客的“后设诠释”。“后设诠释”概念来自于《商品的价值》(The Worth of Goods)一书,其提到文创的商品多为非实际效用性,因此它们须与消费者认知意识的连结才能评断其价值。文创商品价值的评断来自于消费者“后设诠释”的建构,这是由观看者自行解释理解而存在的价值,并非真实的存在。旅游景点,尤其是以故事为标榜的文化旅游景点,其性质与文创商品雷同,皆需仰赖消费者的“后设诠释”来评断其价值,并在社会脉络中加上称誉,以提高其在社会脉络的象征意象与价值性。称誉,不只是商品营销贩卖的说词,它是一套消费者自主建构的机制。以往对于旅行的探讨多着重在“旅行前”的规划与“旅行中”的体验,很少研究聚焦于“旅行后”游客对景点的诠释。比尔贝克在《小城市的地方品牌打造》一书里将一趟完整的旅行以游客的角度分为搜寻、计划与比较预订、旅途抵达、参观拜访、旅行后等五个阶段,最后一个重要阶段是“旅行后”。在现今社群媒体与自媒体发达的年代,游客在旅行后甚至是旅行中透过网络发表旅游的心得,这是一种游客对景点体验的诠释,是一种旅行后的后设诠释,由游客自行添加景点的价值并自发性地将其称誉公诸于当今的社群媒体上。当游客自身变成了景点故事的传送者,相较于有商业及政策目的的真实作者更具说服力。
梦想实现的国度――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以梦想为素材、卡通影片为手段,将故事深深地植入消费者心中。卡通即是迪士尼建立景点故事的叙事手段,且更强于广告、旅游书等载体。游客带着这些从卡通世界所取得的梦想蓝图,期待有天能到迪士尼乐园实现他们的愿望。迪士尼王国的利基点在于先将梦幻的故事内容植入人心,让追梦者依照蓝图寻找梦幻国度,而迪士尼乐园即是追梦者实现梦想的王国。至今,迪士尼仍旧透过卡通与电影动画不断地创造新的故事,这些梦想是乐园不断更新的游客驱动力,使其乐园永远赋予游客有再度拜访的理由。
篇7
关键词:旅游景点;收益管理;动态定价;票源控制
中图分类号:F59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1-0137-04
1引言
旅游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节假日的消遣方式。目前,旅游景点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取得最大的收益;二是如何在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维护景点的生态系统。通常景区的做法是按照淡旺季划分门票价格,例如九寨沟的旺季门票为220元,淡季则为80元。然而这种方式过于被动,如何建立动态的定价方式,实时变动门票价格来吸引游客或者拒绝部分低价值游客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当天来买票的顾客一般是高价值游客,景点不能拒绝此类游客且能够以最高的价格把门票卖出去。但是每个景点都有一个最大的生态承受度,超过这个界限,将会给景点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如何为旅游当天购买门票的游客预留合理的票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旅游资源具有的易逝性等特点,适合采用收益管理的动态定价和库存控制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采用收益管理的方法,根据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来实现动态定价和票源控制,在吸引高价值游客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篇8
关键词:永济市 金融支持 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58-02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中央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201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2】32号),提出了改进和提升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基层金融机构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带动金融业成为摆在广大金融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紧迫的课题。本文结合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西省永济市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索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破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永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融资模式分析
(一)依托财政资金投入发展模式
普救寺是永济市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是全额财政投资兴建完成的。自上世纪80年代末景点开发建设以来,地方财政共拨付资金550万元,保证了旅游景点基本建设投资。该种融资方式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初期旅游业发展模式,资金供应相对充足且融资成本低。但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景点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吃饭财政”为主的地方政府很少有富余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因此该种融资模式没有可复制性。
(二)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相结合模式
颧雀楼复建项目是山西省“十五”期间开发建设的十大景区之一,是当时山西省确定的未来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景区内主体景观颧雀楼为我国黄河上的唯一标志性建筑,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1996年山西省计委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同意立项开工建设。鹳雀楼复建项目工程浩大,预算投资金额达到4亿元,仅一期鹳雀楼主体工程及鹳雀楼广场投资额就超过1个亿。为了弥补工程建设中资金不足问题,1997年5月,该公司申请向社会发售颧雀楼纪念章,并随纪念章配之“颧雀楼特种门票”共筹措资金295万元。金融机构也先后向该项目贷款共计1000万元。
(三)入股投资+银行贷款模式
永济五老峰旅游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30成立,股权合计195万元。经过十多年开发建设,该公司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引水上山、景区通电、通讯网络、餐饮住宿、古建恢复”等六项建设,使五老峰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2009年以来永济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贷款265.5万元支持该旅游企业的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及金融支持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品牌效应不足,客源以散客居多
永济是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导的县级市,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存在起步晚,先天不足,知名度不高,外界认知度较低。目前永济旅游业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本市及周边城市或临近省份,其中本市旅游者约占总数的80%之多,其次是运城、西安等城市,只有少数来自其他地区,充分说明永济的旅游客源市场以近程市场为主,这与永济吸引性强的旅游资源是不相符的。
(二)旅游景点文化内涵发掘不足,游客旅游少购物更少,驻留时间短暂,旅游收入结构单一
永济旅游景点众多,投资相对分散,对景点深层次文化和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不足。景点建设仅限于景点人文景观的恢复性建设。如鹳雀楼景区,看点仅有一个鹳雀楼,而其建成的年代――北周时期的文化几乎没有发掘和再现;唐开元大铁牛景区,可看点也只有四尊大铁牛,而很少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与之相关的盛唐文化;爱情圣地普救寺景区,虽然以举办“世界情侣月”活动为契机,在挖掘自身文化内涵方面作出一定努力,但效果不很明显。三个景点构成永济西线景区,也是永济市主要的旅游线路。由于缺乏可观性、可赏性、可游性,游客直接参与项目少,三个景点游客驻留时间一般在三个到四个小时,走马观花,难以产生深刻印象。
(三)旅游资源整合不足,整体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各主要旅游景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囊括所有的旅游线路规划。永济旅游景点众多,主要集中在西线、东线和中线。目前西线景点比较集中,已经形成了普救寺――唐开元铁牛――鹳雀楼等比较成熟的旅游线路,来永济的游客主要集中在这一线路。东线旅游线路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老峰线路比较成熟,但周边的王官屿、扁鹊庙等景点没有纳入东线旅游线路,游客在东线旅游一般看完五老峰后就打道回府,结束旅游。中线的雪花山等景区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经成为集旅游和娱乐为一体的景区。由于临近市区,游客以本地游客为主。由于对当地旅游资源整合缺乏整体规划,各景点游客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软肋。当地旅游商品开发仅限于当地农民自行发展的土布纺织和加工系列产品,由于缺乏引导,没有形成合力,创造品牌优势。产量低,销售量少,难以发挥产业优势。除此以外,再无其它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影响了当地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三是旅游组织机构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旅行社有不到十家,均为小型旅行社,规模小,不具备接待大型旅游团能力,在旅游市场夹缝中苟且偷生。且主要功能是承担对外输出游客的作用,组织当地游客赴外地旅行,在发展当地旅游业中作用发挥有限。和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鲜明对照。
(四)发展资金严重短缺,金融支持乏力
资金问题依然是永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当地旅游景区及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交流沟通不足,缺乏了解,再加上当地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巨额资金需求,当地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尤其是鹳雀楼景区贷款沦为不良后,当地金融机构“谈旅色变”,没有再向旅游业发放过一笔贷款。
三、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支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正确认识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旅游业投入产出高,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1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旅游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改进和提升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转变思想观念,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地方实际,研究解决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创新信贷方式,支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经营方式转变和经济效益提高。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永济市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充分说明,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必须纳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融资总体框架之内,考虑信贷资金与招商引资、民资、财政资金的统筹运用,充分提升信贷支持与其他资金扶持的合力。在传统银企座谈会的基础上,建立银行和旅游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县直相关部门、银行和旅游企业定期会商沟通,及时公布资金供求信息,并逐个落实已签约项目。金融机构应主动参与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积极帮助旅游企业做好项目培育和筛选论证工作。认真总结借鉴永济旅游景点建设中已有的成功融资模式,运用金融机构接触面广等优势,帮助旅游企业多渠道开展融资活动。建立健全对旅游业相关部门的信用约束机制,探索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信息和违法信息纳入诚信管理系统,作为银行业对旅游企业授信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管理,完善旅游诚信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全面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创新贷款方式。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探索开展银团贷款。鉴于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周转周期长,单靠一家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景点建设的资金需求,且贷款风险集中,一家金融机构无力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以鹳雀楼景区建设为例,信贷资金需求超过两个亿,辖区一家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发展银团贷款业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实力,一方面有利于分散贷款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
四是支持旅游资源加快整合。重点以黄河中游文化等项目为主导,大力整合、培育和推动旅游上市资源,加快旅游企业资产重组,组建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培育构筑旅游龙头企业。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普救寺、鹳雀楼、黄河大铁牛),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通过发放并购贷款等途径,帮助其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拍卖等多种形式,统筹旅行社发展、旅行广告推介、大型旅游节庆和旅游策划等,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和快速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是妥善处理旅游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题。加快筹建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及早搭建新的信贷中介平台,帮助旅游企业解决融资担保困难。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研究探索适合旅游企业的融资授信形式,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方式,大力推行门票质押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股权质押及股东担保贷款、法人账户透支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为旅游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开辟一条绿色金融通道。重点探索以旅游景点门票收入为质押,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门票收入是目前旅游景点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以门票收入为质押物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对维护金融机构贷款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也有利于树立旅游景点的诚信意识,约束旅游景点的经营行为。因此,对于旅游景点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建议金融机构积极与景点沟通协商,探索发放门票质押贷款。探索适合旅游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和各种保险业务,加快培育和完善旅游产业保险市场,积极开发适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并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险费率。
六是鼓励开发针对旅游产业的金融产品。在认真研究旅游产业的行业特点、发展规律、运作模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差别化的定价机制。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服务意识,进行市场细分,积极开发旅游产业信贷市场,特别是放宽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开放面向中小旅游企业的金融产品。
七是积极探索创业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依托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各类创业投资机构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对旅游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积极介入新兴旅游产业领域,支持旅游企业通过产权置换、合作开发等形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业,鼓励民间资本通过BT、BOT、BLT等方式介入政府主导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八是大力发展旅游景点非现金结算等非融资性金融服务,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王帅,陈圣强,刘锦.旅游突破陕南比南阳差什么.陕西日报,2009.12.9
篇9
前言
随着我国持续对外开放,以及近些年的大力宣传,国外游客来我国旅游人次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2016》显示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382.04万人次,同比增长4.14%。2015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36.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顺差91.5亿美元。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688.57万人次,同比增长2.30%市场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美国和西班牙。旅游景点介绍是游客对景区基本情况及相应景点的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将旅游景点介绍真实完整准确的翻译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外国游客,如果景区介绍翻译质量不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景区的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他们对所游景区的兴趣。因此,高质量的景点介绍翻译对国外游客了解景区和景点起到重要作用。
一、系统理论下的旅游景点介绍基本特征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的功用和性能不但与各元素本身有关,而且与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密切。
旅游景点介绍一般由若干段落组成,因此可以将旅游景点介绍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段落为系统中的组成单元,段落作为小系统由于各个语句作为组成单元,语句又由各个词组和单词作为基本元素。
根据系统工程理论,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和反馈性的特征,旅游景点介绍作为一个系统,也相应具有以下特征。
整体性:旅游景点介绍一般由若干段落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而各段落一般又由多个各个语句作为组成,每个语句由多个单词和词组作为基本要素。每个段落或语句并不是简单的由各个单词或词组累加而成,而是具有每一个单词和词组所不具有表达完整意思的功能,同时多个段落形成一个整体后,也具有单个段落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系统的基本特性。
动态性:景点介绍作为一个系统,应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的,比如景区新增或减少了某些景点,在景点介绍中均会发生一定变化。
相关性:景点介绍各个段落,段落内各个语句,均是相互关联的,这些要素之间有着或多或少密切的联系,才构成了景点介绍整个系统,而这些要素的结构决定了旅游景点介绍的性质和质量。
目的性:目的性是任何系统的第一要素,旅游景点介绍的目的性体现在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充分介绍景点的基本情况,以求能够让游客对景点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
适应性:旅游景点介绍作为一个系统要求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一定的调整,适应不同人群,比如,针对国内游客和国外游客对景区的不同了解程度和了解能力,需要针对性的做出一定的调整。
反性:反馈就是把系统运行中偏离目标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并做出下一步决策,修正下一步的行动。旅游景点介绍后,游客可能会做出一定反馈,尤其是英文版本,外国游客可能会对某些部分不理解,因此,可以根据游客的反馈对旅游景点介绍内容进行一定调整,以达到系统的目的性。
二、系统理论指导旅游景点介绍中译英
与旅游过程中景点名、饮食、交通等主要由若干个词语组成不一样[2],旅游景点介绍一般由若干段落组成,段落由多个完整的语句组成,语句又有多个单词及词组组成。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要求翻译准确易懂,同时还需要对语句中用词及词组选择、语句与语句之间的连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将景点介绍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因此,景点介绍翻译与景点名、饮食、交通等翻译存在着巨大差别。
首先,对于旅游景点介绍汉译英,由于某一个中文意思对应若干个英文单词或词组,在翻译过程中就显得极为灵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从系统适应性角度考虑使用哪一个单词或词组更能够体现景点特征并被外国游客理解。
其次,在汉译英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一句话的表达方式,翻译过程中使用何种时态、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均需要慎重考虑。段落翻译过程中整个段落是一个整体,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每一句话逐字逐句的翻译,而且需要考虑每一句之间的连贯性。
第三,在整个景区介绍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的视角下调整各个段落、语句和用词,以求达到整个景点介绍翻译文本成为一个让游客读起来十分流畅并能快速理解的目的。
第四,根据系统的动态性,一旦景点发生一些变化,需要及时对景点介绍进行调整,尤其是英文版本。国内游客可能通过新闻或者其他的宣传方式能够及时了解景点变化,而国外游客能够获取到这些变化信息的渠道不多。
第五,根据系统的适应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外国游客对景点的了解程度,针对性的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扩展。
最后,所译版本后,积极听取国外游客反馈信息,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一定调整。
旅游景点介绍翻译作为整个系统,对其所组成的段落、语句、词组进行分别考虑后再以整体视角,考虑系统的目的性进行适当修正以求到达到所翻译的版本能够充分表达景点信息的同时,还能够让外国游客快速理解。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适应性和反馈性,针对性外国游客对我国了解程度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及时处理游客反馈信息。
三、系统理论指导下旅游景点翻译技巧分析
将旅游景点翻译作为一个系统,在翻译过程种除了需要注意上述基本特性外,使用一些翻译技巧能够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一)增译和减译结合
增译和减译是指翻译过程中在原译文的基础上进行增加或减少内容。对于我国大多数文化景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一些词语对于国内游客来说一看就明白其中含义,而这对哪些不太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国外游客来说如果只是简单的字面翻译必然难以被他们所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就需要进行增译以提高译文的适应性。例如在御花园景区介绍时,对“重阳节”这个名词应做增译成“The Double Ninth Featival began as early as Warring States Period(475一221BC)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n occaaion to remember one’ a ancestors and get together with family member.”这样处理会让外国读者快速理解景区的信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该景区及中国文化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华丽的辞藻以及修辞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符合英语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减译。例如,景山介绍中有这样一段“景山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亡国之君曾在此自缢身亡的缘故。清嘉庆年间有人做诗炭‘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用以吊念这位末世君主” 翻译成“The fame of the mountain owes much to the suicide of the emperor. People in the reign of Jiaqing of Qing Dynaaty wrote poems to mourn the emperor. It said that trees abound on the green mountain; where the soul of the emperor cried sadly.”此译文保留了原诗的基本大意,言简意赅传达了原文信息,达到了让外国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景点文化信息的目的。
(二)音译和意译结合
由于我国汉语的博大精深,很多词汇并没有相应的英文词汇一一对应,出现了词汇的“空缺现象”。在旅游景点翻译过程中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技巧。比如在翻译我国人文景观时,可以在该名称之前用汉语拼音方法给出英语对等词,并在拼音之后加上表示人文景观属性的词。如:“八达岭长城”和“大理古城”分别翻译成“Badaling Great Wall”和“Dali Ancient city”。这样有利于外国游客了解它们本身的字母意思,增加译词的趣味,增进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转换语态
英译景点介绍文本时,可以将赋有浓厚感彩的中文被动语态翻译成英语的主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英语被动语态比中文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更高。尽管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表达肯定含义,他们包含了更多中性或否定含义,因此不适合用于景点介绍英译中。比如“遭受”、“不如意”、“被动蒙受”。在翻译类似“人类遭受到了灭顶的洪水灾害”、“被洪水飘走”等含否定意义的旅游文本景点介绍中文句子时,译者可以将这些词转换成主动语态,译成“Flood calamities rocked the local people”和“Flood drifted away everything”,这样既符合西方游客需求,而且避免了在译文中加入过多的个人感彩。
四、结语
篇10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部分。
1、总体目标
通过营造出旅行社内勤人员实训环境,使学生对文秘工作有一个正确和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按照其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和工作流程,做好旅游信息搜集、编辑、整理和工作,配合旅游规划师组织、策划旅游线路及其推广活动,协助网管人员完成网站内容的发展规划工作,培养受训人员具备利用计算机技术履行文秘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教学与育人并重。
2、具体目标
课程具体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1) 能力目标分为工作能力目标和技术能力目标两类,前者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流和应用能力,后者有五个方面:①能够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熟练操作;②能够使用Office等常用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办公操作;③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设置上网环境并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④能够判断并排除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⑤能够进行项目策划实施及全程监控。
(2) 知识目标: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②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③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网络的基础知识;⑷掌握故障判断及排除相关知识。
(3) 素质目标:①微笑积极的工作礼仪?’②全面协调的沟通能力;③高效严谨的执行力;④坚强的抗压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需要,以“好客山东”旅游项目推广活动为载体整合计算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处理、交流和应用五部分,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专亚学习和职业岗位需要,适应学生继续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要求。
信息获取实训,通过网络査询(主要渠道)、第三方提供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来获取山东着名景点介绍、门票收人和旅游产品相关信息,训练学生信息获取和初步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能。
文字信息处理实训,通过撰写、编辑、排版、设计和《山东省着名旅游景点汇编》训练学生的文案书写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掌握字处理软件应用技巧。
表格数据处理实训,通过制作、编辑、处理、分析和图表化《山东省着名旅游景点门票收人数据报表》(2009—2013年度总表、2013年月收人报表、)训练学生的表格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技能。
信息演示交流实训,通过创建、制作、编辑、播放和应用演示文稿《山东省旅游产品推介活动》(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生态产品和安全产品)训练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掌握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技能。
信息应用实训,通过在网络和展板上展示旅游景点、线路和费用相关信息训练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掌握网站基本制作技巧以及图文声影的处理方法。
课程内容以上五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每个模块既注重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又有所侧重,把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能力训练项目及其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强调“做中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设计教学能力训练项目及其情境。
1、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山东佳期旅行社推出“好客山东”本地旅游活动,在搜集旅游信息和考察线路的基础上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向客户推荐。
课程教学之初,授课教师担任旅行社总经理角色,负责市场部片区经理的选拔,标准是不仅要具备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了解本片K的旅游景点概况。全班同学通过竞选成为山东某个片K旅游景点推介经理,其他同学向有意向的片区经理“求职”谋得文秘工作岗位并在其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片区经理在总经理处领到计算机设备(含必要的软件)、打印机、展板等资源即可带领员工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
2、项目情境设计以“好客山东”旅游项目推广活动为载体整合课程内容,由“旅游景点信息搜集实训”、“旅游景点介绍汇编实训”、“旅游景点门票收人数据处理实训”和“旅游景点信息实训”五个子项目组成,由于篇幅限制仅以第一个项目为例进行介绍。
四、考核方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考核由能力训练、模拟实习和理论测试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据总成绩的40%,30%和30%;其中前两者分别在课上由教师指导和课后自主学习完成,它们具有相同的测评指标(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独立性、纪律性占20%,项目实践完整性和实用性占50%,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占30%),而理论测试成绩以期末考试的为准。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