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电商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跨境电商;贸易惠民;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58-02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贸易越来越多的惠及到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使贸易红利直接分配到贸易参与者手中。在贸易惠民化的发展过程中,跨境电商的发展走向3.0、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和民众参与的热情对促进贸易惠民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享受贸易惠民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好处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上层建筑不配套、产业链连通程度不高等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合作,即跨境物流产业合作、政企合作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签订贸易便利化协定。
一、跨境电商促进贸易惠民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出现,使得中小企业和人民广泛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使得原来在贸易中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群体,也能从中获利。
(一)跨境电商促进贸易主体的扩大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难度较大,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出口成本高、本身的制作工艺技术有限、物品缺乏竞争力。由于内外部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的参度不高。个人能参与到国际贸易的机会更少。跨境电商使得贸易主体范围扩大,以促进贸易的参与度。
(二)跨境电商促进贸易红利直接分配
在以前,国际贸易的利益主要流向于跨国公司,其次是政府的投资红利和关税。而跨国公司从事的加工贸易,利润空间十分低。在一些知名品牌中,品牌商赚取约30%的利益,渠道商赚取约60%的利益,而做加工贸易的我们仅仅只有10%的利润。在国际贸易价值链的低端,利润低、获利少,最终以财政分配、工资等形式流入人民群众手中的利润是很少的。贸易的红利是一种间接的方式,并非是惠及广大民众的。跨境电商可以将这种贸易的红利最大程度的直接惠及到每一个国际贸易的参与者。
二、跨境电商促进贸易惠民的基础
(一)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贸易惠民的趋势
当前,中国的跨境电商已经进入3.0时代,主要表现为大型工厂上线、中大额订单比例上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用户量的爆发。可以说,我国的跨境电商领跑世界。这为我们发展惠民贸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据统计,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 000家。2015年,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f亿元,同比增长28.6%。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交易比例将会提高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2014年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进口网络零售额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网络零售额约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资料来源:商务部)。目前,我国有多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表1),外贸企业和个人可以脱离传统出口的所有中间繁琐的过程,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境外达成交易。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贸易惠民的助推器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是平台能够维持运作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出现,促使贸易便利化程度增高,省略了很多烦琐的中间程序,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安全、便捷和快速的支付支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发展贸易惠民的助推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与主流的银行、通信集团的合作,如云网、支付宝、贝宝等,增强了民众的信任,实现了跨银行、跨地域、多种银行卡的实时交易。
(三)中小企业和民众参与贸易的热情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使得中小企业和民众参与度提高。2014年,我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 000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广泛的参与到全球贸易之中,减少了以前因为出口成本高、不熟悉规则、程序烦琐等贸易障碍。同时C2C模式,如淘宝全球购,使得消费者广泛参与到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使中小企业和民众广泛参与的贸易机会,而中小企业与民众也积极参与,找到一种降低进出口成本从而致富的方式。
三、跨境电商推动贸易惠民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如今,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中国也进入了新常态,即稳定缓慢地保持在一定的增长速度上。电子商务可以推动需求增长。2016年阿里巴巴的双十一网购节正式开启后,中国消费者在当日上午12点购买了价值807亿元的商品,一扫关于经济放缓的担忧。阿里巴巴推出了buy+虚拟现实购物体验,购物者移动视线就可以完成逛街、下单、支付的购物全过程,同时还举办了电视互动晚会,请来大牌明星助阵。苏宁、国美等电商在继续主打电器、日用品等垂直品类的同时,还和线下门店进一步加强互动;唯品会等企业则推出主流媒体视频直播,希望通过网络社交手段提升成交额。很明显,中国的市场十分巨大,市场潜力也很大,关键是能否通过创新去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在,电子商务是以服务贸易为主要方面,综合服务平台模式发展很快。综合服务模式是指企业提供买卖双方贸易所需的服务,如物流、保险、金融、海关、支付等。电子商务推动贸易惠民发展,即是推动发展服务经济,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拿出支付这一方面的服务重点进行探究。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 197.4亿元,同比增长707.0%。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在整体支付的占比不断上升(如图1),从2013年开始,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90%以上,民众越来越享受着便利化的服务。
(三)配套的上层建筑发展缓慢
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提高了贸易便利化的程度,同时也存在上层建筑不配套的问题,比如,各个国家的关税程度、各个国家的监管标准都有着各自国家的规定。现阶段的通关效率还比较低。从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可看出,国外货物到中国来,货物在关境区停靠的时间还比较长;在保税区、通关等方面还存在脱节。在189个国家中,中国通关效率排名86,位置居中,所以可见,在将近一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通关效率都不高。
(四)产业链的连通程度有待提高――物流
产业链的联通主要指物流。跨境购物物流包括三段,分别为国外内陆段运输、国际段运输和国内段运输。因此,相对于国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大体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国外地理交通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匮乏,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在国外内陆配送困难较大;二是需要解决进口通关问题,现阶段货物在关境区停留的时间还相对较长,造成货物的挤压。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影响着购买体验,进而影响销售业绩,所以在物流联通产业链上下游还不是很顺畅。
四、推动贸易惠民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跨境物流产业的合作
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是影响买家购买体验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到卖家获得的评价水平。所以,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产业的跟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应该形成全球供应链,进行技术创新,争取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平台。通过高效处理订单、库存、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环节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加强国内―国外物流公司的合作,以解决国内货物跨境后因不适应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派送不及时。传统电商,会在各地采取设立总仓、分仓等模式,但是即使}库再多,也不会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仓库。开展跨境合作,可以降低本国物流公司在国外地区建立仓储区的成本。
(二)政府企业共同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现阶段,一些国内电商在大型数据处理、仓储基地布局及配送体系上,全面规划发展,也已经存在一些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供报关、通关、物流、保险等综合服务,但这种平台还是较少。综合服务管理的背后,即是建立在大数据和科学技术之上的全渠道整合。在2016年双十一购物节后,中国的大多数物流送达平均都比平时要晚1周左右,但是良品铺子,却创下了O2O第一单11分钟送货上门的例子成为新零售的典范。全渠道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低,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典范,颠覆了传统的物流和运作模式,这是大数据、国际化、娱乐化、科技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投资进行技术创新,利用IBM、SAP以及华为的解决方案建立起订单中心、库存中心、促销和价格中心等全渠道管理创新,从而实现了无缝流通和高效运转。因此,政府鼓励创新,加大科技投资,企业应该追求技术创新,二者协力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让贸易惠及各方。
(三)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贸易便利化协定
针对各个国家的贸易壁垒和监管问题,政府还需发挥主要作用。加强多边合作,发展与各国友好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同时,更新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致力于签订区域贸易便利化协定,建立统一设计的一整套监管制度,并明确标准准则,促进贸易的便利化程度。目前世界经济放缓,贸易合作应以自由贸易为基础,希望能够把真正的、多边的、双边的贸易协定一致化,G20的国家应尽快签订贸易便利化协议(TFA)。不仅如此,如响应落实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等,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贸易惠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健.全球普惠贸易发展趋势及其方向探究[J].中国市场,2016,(26).
篇2
高校如何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培养出新时代下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使他们能够既有助于传统企业的顺利转型,又能利用时代契机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兴复合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须具备创新性。
跨境电商专业领域,常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一种是由计算机、信息类院系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电子信息技术,把跨境电商看作是一种平台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及系统维护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第二种是由经济管理类院系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跨境电商方面相关产业链的应用和管理;第三种是由国际贸易专业专门培养,侧重于国际贸易,把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新转型和新模式。前一种培养模式应该更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后两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跨境电商的平台性工具性及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在能力培养上更要趋于融合。
但从现有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国内高校目前往往将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分别进行培养,未将两者有机结合,导致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尤为缺乏。其次,多数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没有足够重视沟通能力特别是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最后,作为新事物与新趋势,国内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复合能力素质要求,认识还不到位,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较为严重。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和商业发展格局,跨境电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在不断摸索和改革中进行。
2、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跨境电商效率的提高与涉及到的各产业链息息相关,比如海关、物流、税务、支付及跨境电商平台等。各产业链的优化和改进,会使跨境电商的服务更加快捷高效。比如与海关通关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就有很多新变化,流程更简化,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国家从2012年开始加快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外贸新业态,致力于打造服务于跨境贸易的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创建跨境贸易新生态圈。高等院校由于条件的限制,面对这样全新的行业需求,理论创新尚处于学习和总结阶段,实践教学方面仍处于案例分析和观摩阶段,这些往往都会滞后于现实的发展,产学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出现了很多问题,但面对现状,我们要如何去改善?以下几方面,是将来可以考虑的重要几点。
2.1 在培养和引进跨境师资队伍上狠下工夫
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资源。要培养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就非常重要。这里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大胆创新。首先,学校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教师以工代教,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相关培训,利用寒暑假期间,创造条件鼓励专业老师到企业兼职,甚至可以在企业工作一年半载同时保留教师在学校的身份和部分待遇。其次,可以大力引进具有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经验的专、兼职老师。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普通老师的知识体系很难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要和企业导师紧密合作,引进企业精英作为专兼职老师,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第三,还可经常邀请行业精英到学校举行实践经验讲座和研讨。最后,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激励机制,专门设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优秀的实践教学老师,要进行必要的表彰与奖励。
2.2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与跨境电商专业有关的专业技能竞赛有很多,如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甚至包括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的对外贸易方面的大赛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队参加竞赛,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动手操作的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或者学校也可组织开展专业性强的跨境电商创业实战训练。
经过比赛,可以克服原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依赖性较强的弱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真实的商务情景。比如,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以公益培训、带薪实习、创业导引等方式,推动了商圈商会和跨境电商企业与院校广泛接触,深度合作。
2.3 鼓励学生进行网上创业活动
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具有高度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创业,即是最好的学习。采用创业式教育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有情况看,跨境电商学生的创业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具备上手快、成本低、专业结合度高等优势。各类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创业无门槛,还可实现零资本起步,因此最适宜大学生创业。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具备初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体验,为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当然也可以和阿里巴巴、敦煌网等专业的跨境外贸平台或外贸企业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深度合作。
比如为做好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和创业平台,2015年我校商业街的电子商务创客中心建设成立。该创客中心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自由贸易,深入了解进出口贸易规则,熟悉跨境电子商务运作,同时提升外语应用能力。
学校可以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将学生创业纳入教学计划体系,允许学生将符合条件的创业成果转换为实践教学学分,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2.4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和创业基地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从而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推进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一系列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是多赢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多赢特征,使得我们在推行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加容易实现预定目标。
比如我校与广州多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可分若干次到产业园进行不同层次和目标的调研、实习。
2.5 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和管理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要体现更多国际商务、沟通、外语能力的特色。外语的种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英语。我校外语特色鲜明,语种资源丰富,学生们除了掌握英语的基本沟通技能,还可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其他语言,比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德语等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控制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跟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有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方案调查、网络营销的研究等,或者以自己经营或参与的跨境电商业务为基础进行研究,这些都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际锻炼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实践环节中,可鼓励学生选做真实题目,切实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篇3
关键词: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18-04
西方国家很早以前就很重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产教融合,高校人才可为企业所用,而企业也可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在产教合作过程中,双方均可从中获益,这是产教融合得以实现的基本动力。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发挥积极性,主动融入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才能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形成与特点
(一)产教融合的发展历史
西方国家对产教融合的研究较早,1911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企业家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找到或创造新的事物,而在于会组织社会资源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这是产教融合理论的最初雏形。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基础上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各主体之间围绕着科技发展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在共同推进国家创新w系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创新成果基本上决定于这些主体如何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技术创新的“集合体”。在创新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应共同参与、协同发展。弗里曼这一理论为产教融合理论发展提供了依据。
美国学者埃茨科瓦茨(Etzkowitz)和雷德斯道夫(Leydesdorff)进一步发展了国家创新理论,阐述了“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活动中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创建了“三重螺旋体(TriDleHelix)”概念,他们认为“大学和产业的触角开始伸向了原来属于对方的领域”,“大学越来越像是企业,而企业也越来越像是大学”等观点,明确提出了产教融合的理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统一体,实现生产与教育一体化过程,在生产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实现生产,生产和教学呈现水融的教育教学现象。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现有文献来看,2007年12月,施也频和陈斌首次以《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为题,发表关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专题讨论,论述了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产业进行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此后,学术界开展了产教融合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模式、合作的机制以及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产教融合的特点
产教融合是企业和高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二重主体性特征。企业是进行社会生产和技术开发的主体,高校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主体,只有双方通力合作,协同创新,才能实现产教融合的交融状态。高校应发挥更多积极性,主动融入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通过产教融合,高校人才可为企业所用,而企业也可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双方均可从中获得利益,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具有互利性特点,这也是产教融合得以实现的基本动力。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科技和人才是产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产教融合的实质是校企之间科技和人才的流动、增值与互动。应用技术型高校只有通过与产业融合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补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术语,可以说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而产教融合是指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相互配合,彼此渗透,融为一体,是生产和教育实现一体化,达到水融的状态。“合作”与“融合”在内涵上存在较大差异,“融合”比“合作”内容更丰富,更能体现出“产”与“教”之间联系、互动与和谐。校企合作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主动接近企业,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是从高校到企业的单向过程,在企业还没有从高校获得人才和技术利益之前,很难与企业产生互动,形成合力。因此,可以说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暂时性和易变性。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都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但其结合密切程度是有差异的。产教融合是一个双向出力、双向整合的互动过程,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具有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追求的目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是合作的主体,企业是配角,只有当高校和企业都成为主体,彼此相互渗透,校企合作才能升华为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追求的是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有与市场需求紧密融合,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二、从产教融合看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并走访了一些高校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以及院系领导,调查发现目前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虽然较多,但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而且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机制;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等。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出高校在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方面缺乏产教融合办学导向。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高校应安排并指导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产教融合。但是,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有些学校甚至以毕业设计(论文)代替实践环节的专业教学。
毕业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业务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但在毕业实习工作中,有些高校没有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而是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导致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活动效率不高,专业对口率少,很难做到产教融合。
(二)商务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缺乏有效机制
2013年,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提出后,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开始意识到校企合作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一些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然而,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高校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刺激企业参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双方一般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模式主要是高校到企业寻找实习场所,企业则从高校获得人力资源补充。这种校企合作内涵肤浅,形式单一,合作目标不明确,无法形成有效机制,对于需要履行的义务,双方积极性不高。
商务英语专业产教合作办学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当需要安排毕业生到企业实习时,高校利用教师的社会关系与周边的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联系,安排学生实习。这种合作关系基于双方的短期利益,维持不久,导致学生的实习场所经常发生变换,不利于高校建立起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调查表明,目前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主要采用外贸实训软件来进行,有些高校采用浙科国贸进出口实训教学软件,有些则采用南京世格simtrade外贸教学系统。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实训软件,其操作流程基本一样,即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软件教学系统模拟商务场景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操作各种外贸业务和流程。
模拟训练的操作方式虽然能让学生感知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但是,因为软件是由开发商根据当时外贸流程设计,对商务场景的模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后进性,无法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对接。在外贸工作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千变万化的情况,在实训教学中对各种商务场景的模拟是不可能把这些情况都考虑进来的,因此,模拟实训操作虽然能提高学生的一些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但是很难真正解决学生在就业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与企业合作,做到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产教融合指导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高校可利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团队,使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一)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推进产教融合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外贸交易发展迅猛,许多外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来完成整个外贸流程,从寻找客源、产品推广、询盘报价到下单订购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来完成,因此,既懂英语又懂跨境电商的商务英语人才出现紧缺局面。不少企业为了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业务,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希望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商务英语外贸人才,他们愿意为高校学生提供企业外贸电商账号和产品信息,并到高校指导外贸业务和企业管理工作方法。高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进跨境电商外贸企业来校建立兴趣班或者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把企业引入校园,由校内教师和企业骨干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跨境电商外贸经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产教融合。
我校借助跨境电商外贸平台与东莞市在一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莞市彤星服饰有限公司、东莞市顶好国际皮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由公司负责提品、公司账号以及产品的相关资料,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外贸负责人共同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外贸营销策划。目前,我校与企业合作的跨境电商合作项目已蓬勃开展,学生店铺已出大量订单。与过去校企合作中高校主动,企业被动的格局不同,如今为了发展跨境电商外贸业务,招到既懂电商又懂外语的商务英语人才,不少企业愿意派出外贸骨干到高校指导业务,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实现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产教融合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为了使产教实现交融,高校应把企业引入校园,让企业把生产线或者相关的业务部门建在校内,让学生到校内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校与东莞市彤星服饰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校方负责提供场地,并出资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由多家企业负责提品,在校园内建立起实体商铺或者公司销售分部,双方共同指导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上开设网络店铺,并对店铺进行装修,上传产品,策划营销企业产品。
通过创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我校与多家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拓展外贸业务,实现了产教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店铺运营中得到了实战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为了使产教实现融合,我校聘请企业高管到校内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同时派出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生产、管理以及销售技能。挂职教师成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中坚力量,也成了校企双方进行合作沟通的桥梁。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使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有了突破性进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还在学校就可以参与企业运行的实践操作,掌握企业生产流程,熟悉企业文化,从而大大缩短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
(三)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培养出一批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团队。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育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人才,我校与东莞市彤星服饰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共同组建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团队共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4名学生,其中经销小组4个,定向小组1个,每个小组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二名,企业指导老师一名。团队成员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考核选拔。合作企业免费给我校开设亚马逊、速卖通、敦煌、wish等电商外贸平台的店铺账号,提品以及产品相关信息,创新创业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这些跨境电商外贸平台营销企业产品,当创业团队营销出单时,由合作企业负责发货,从而实现单货分离,营销收益由双方按约定的比例分成。这种产教融合的办学措施既能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会跨境电商外贸业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经营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为了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合作企业每月提供数次线上或线下跨境电商营销培训。寒暑假期间,团队成员可以免费到公司参加实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贸电商操作技能。定向创新创业团队合作的主要内容除了营销企业产品外,还进行各类商务技能大赛的培训与演练,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商务技能以及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先到企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团队,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得到了加强,为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4
美国亚马逊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网络上最早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目前拥有四大核心业务,包括网络购物平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和Fire平板电脑系列及相关数字内容、“亚马逊物流+”和云计算服务(AWS)。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亚马逊逐渐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高效的运营系统引入中国,成功塑造了亚马逊在市场的良好口碑。
2015年10月27日,亚马逊在中国推出“亚马逊物流+”服务,集亚马逊在技术、管理、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向国内所有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企业敞开大门,提供亚马逊式的高效仓储物流解决方案。
在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总裁薛小林看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增长,物流成本、快速响应不仅是电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壁垒。“亚马逊物流+”的推出,在帮助中国企业提升物流竞争力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整体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商贸易的持续增长。
记者薛总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眼中的亚马逊是怎样的一家企业?您认为亚马逊在物流方面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薛小林:在亚马逊,我感触最深的是其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的深刻植入和真实体现,具体包括客户至尚、崇尚创新、长远思维、卓越运营四个方面。例如,创新是亚马逊的特质,亚马逊开创了以大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管理的先河,并通过创新的技术来提高效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谈到亚马逊在物流方面的成功之处,首先,亚马逊是电商物流的开创者,在逾2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国际运营网络,可以实现185个国家跨国配送,保证了运转的流畅高效和无缝对接。亚马逊的海外购和全球开店物流的快速启动和平稳运营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次,亚马逊率先使用智能系统和大数据结合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现了更高效的跨境物流、库内运营和国内物流运输。亚马逊创新地推出预测性调拨、跨区域配送、跨国境配送等服务,不断给全球电商和物流行业带来惊喜。可以说,亚马逊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得淋漓尽致,把科技和创新融入到了运营的每一个细节。
第三,亚马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每一次变革和管理创新都是从客户角度出发,详细思考为客户带来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这种“倒推”和逆向思考机制不断检验和完善这些创新的想法。这是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
此外,还有专业的团队以及高效的组织架构。我们拥有精通仓储物流、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团队,并且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高效、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组织架构。与我们合作的许多客户,都对我们的热情服务和快速响应留下深刻印象。
所有这些因素,对于亚马逊在物流方面的成功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亚马逊中国物流系统与运营网络的建设情况。
薛小林: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亚马逊在物流服务方面一直积极推进本土化创新。
在中国,我们构建了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物流运营网络。借助中国境内13个运营中心、500多条干线运输网络,亚马逊可以实现库存的全国调拨配送,为全国1400多个城市区县的消费者提供当日或次日送达服务。我们采用自有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递送相结合的战略。其中,亚马逊的自有物流体系不仅包括运营中心,还包括自己的快递团队,我们已在全国24个主要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配送团队。此外,我们提供多种配送方式,如夜间送货服务、多窗口送货、预约送货、上门退货等服务。我们在全国拥有5000多个自提点,方便客户灵活取货。
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中国共享亚马逊全球的仓储、供应链系统,该系统可追踪到每个客户订单在运营中心的操作状态,可以精准地掌握库存状态。
记者亚马逊中国推出“亚马逊物流+”服务基于怎样的考虑?其价值如何体现?
薛小林: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产业进一步发展,物流痛点将成为制约中国电商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些痛点包括跨境能力不足、网络覆盖分散、缺乏库存规划、库存不准确、仓储管理效率低下、发错货或配送延误等。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客户体验,更会给企业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商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为其提供更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这正是“亚马逊物流+”的价值所在。
“亚马逊物流+”借助其全球成熟的运营网络布局和20年仓储物流运营经验,以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应用为支撑,开创性地提出了多样化的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包括仓储物流整合方案、仓储运营方案、运输配送方案、跨境物流服务和定制化物流服务。特别是在跨境物流方面,这是亚马逊最大的优势之一。依托亚马逊遍布全球的运营网络,“亚马逊物流+”为中国客户提供了一个线上的丝绸之路网、线下的物流大陆桥和跨境电商的直通车,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同时,依托亚马逊物流体系,亚马逊海外购将全球优质的商品带入中国。这些优势在每年一度的亚马逊“黑色星期五”海外购物高峰季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记者“亚马逊物流+”这一开放型物流平台的打造涉及到哪些关键能力?
薛小林:归纳起来,“亚马逊物流+”的推出主要是基于卓越的运营能力、成熟的系统和灵活的技术对接能力,以及专业的服务团队,这几点缺一不可。
首先,完善的运营中心网络、强大的仓内管理能力、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力和全天候、全球化、全平台的客户服务能力造就了亚马逊优秀的运营能力。
其次,强大的智能系统赋予我们灵活的技术对接能力,亚马逊客户对接平台可以与客户系统进行灵活对接,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此外,对于“亚马逊物流+”服务,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精通物流管理运营和技术,且能时刻“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化团队。
上述这些能力也为“亚马逊物流+”不断改进运营流程、提升物流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在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亚马逊中国在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方面有怎样的经验?
薛小林:物流成本高企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的问题之一。在我们看来,物流服务是一个很复杂的链条,而快递配送只是其中一环。降低物流成本不只是体现在快递环节,库存管理、供应链设计、根据大数据预测进行货品调拨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降低成本的核心是优化和创新,亚马逊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引导效率提升,通过智能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多个方面实现流程优化,确保最佳客户体验的同时保证最优的成本。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
(1)优化仓储方案,如货物智能随机上架,以提高储存密度,节省仓储空间;
(2)动态制定最优拣货包装方案,提升订单处理时效;
(3)最优运输配送方案,优化路径、车辆选择、和配送调配,提高装载率,降低运作成本;
(4)优化运营管理流程,实现自动化和精益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以我们2015年4月推出的“零点截单”功能为例,2016年1月该服务从最初的9个城市扩大到了15个城市,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当天下单、次日收货的优质配送服务。在新增的6大城市中,我们通过缩短配送时间,提高物流速度,使享受到次日达的顾客订单较之前增加了17%。“零点截单”的背后是亚马逊精细化管理的成果。
我们通过数据运算,对订单处理和操作流程进行优化,进一步缩短了库房的“最短拣货时效”,原本在次日才能处理的订单当日即可处理完毕。在有些运营中心,订单的处理时间缩短了50%,从拣货到发货仅需要30分钟。这样下来,不仅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成本,相反通过对订单处理和操作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拣货效率,核算下来,反而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运营成本。2016年3月,我们已实现在北京、天津及浙江、湖北、广东等省的23个城市提供“零点截单”的配送承诺。
记者亚马逊物流管理的精细化一直为业界称道,请您着重介绍一下如何做到的?
薛小林:实现精细化物流管理的精髓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可视性,可以确保亚马逊的产品在任何时间、任何状态下,包括在途中都是可视的。可视性背后是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亚马逊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大数据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得到广泛应用,例如:
随机存储:我们采用见缝插针的最佳存储方式,但随机存储是有一定原则性的,看似杂乱,实则乱中有序。乱是说存储可以打破品类和品类之间的界线,不同品类的商品可以放在一起:有序是说,库位的标签就是它的GPS,某个货位里面所有的商品其实在系统里面都是各就其位,非常精准地被记录在它所在的区域。
优化拣货路径:传统拣货方式下,每位员工每天大概需要走18公里的路程。借助于亚马逊智能系统对大数据的运算和分析,员工拣货路径被优化了,相比传统方法可节省60%多的路径。
亚马逊智能系统具备强大的自动盘点和纠错能力,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库存准确率99,99%以上,大大降低库存丢失的风险。
此外,亚马逊的智能预测使系统可以洞察到每小时、每一个品类、甚至每一件商品的单量变化。单量预测的数据会细分到全国13个亚马逊运营中心,每一条运输线路和每一个配送站点,确保各运营中心、运输线路、配送站点提前进行合理的人力、车辆、和产能的安排,避免高峰期爆仓的风险。
篇5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
1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1.1保障性低
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集中于网络,在网上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网络作为开放的自由平台,产品的所有信息均在平台进行展示,所以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快速获得经济利益,就会侵犯别人的知识产品,盗取别人的创意、包装或是产品,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保障性低。很多企业都以此在短时间内获取利益,节约开发成本。
1.2影响性大
国内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本国销售的商品,无论是对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还是对国外产品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都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导致大量创新产品受到侵权行为的打压,很难得到持续的发展,严重遏制了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但是,当跨境电子商务走出国门,再通过出售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取经济利益,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中国的企业受到国际组织的制裁,不仅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也丧失了国家的名誉,严重影响了本国在国际上长久持续的发展。由于以往我国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方面都较为落后,为了能够短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不惜通过模仿或侵权等行为生产山寨产品。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产品进行有力维护,对于侵权行为要严厉惩处,才能够形成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1.3缺乏监管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各方交易主体之间没有有效性的接触与了解,这使得对交易主体信息的核实变得困难,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成为盗取知识产权的高发区。监督管理体系比较落后,在具体证据收集过程中主体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难以确定,尤其在C2C与B2C的交易模式下,相关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查实,一些不法交易者可能会利用虚假信息来获取知识产权。
1.4责任主体确认难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了众多环节,也涉及了较多部门,包括买卖双方企业、国家海关、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企业等等。当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无法确定唯一的责任主体,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知识产权的保护,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负有一定的责任。一旦出现侵权事件,就难以核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
2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原因
2.1利益驱动
知识产权的繁荣的发展离不开整个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的共同作用,政府、贸易商、消费者等都为了各自的利益,无形中在为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推波助澜。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进程的不断加快,其产生的价值不断飙升,在此背景下有了巨大的利益空间。知识产权的政策不完善,犯罪成本低,在巨大的利益趋势下,很多人都选择铤而走险。
2.2法律制定有缺陷
尽管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政府监管部门也希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能充分在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优胜劣汰,不愿过多干预,所以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监管还稍显薄弱。(1)法律法规制定落后,针对具体司法实践中关于在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中如何保护贸易方合法权益的具体办法还不完善,法律监督部门没有具体规定参照执行,造成执法困难,难以有效约束侵权者的不法行为。(2)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异地性导致监管职能单位处罚困难,异地管理不便,具体执行措施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可以这样说,目前的环境条件下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监管既存在技术上的缺陷,也存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面的不足。
2.3网络技术不完善
跨境电子商务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尽管互联网已经变得越来越安全,但是网络交易平台很多时候仍然是不稳定的,极易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这是知识产权侵权高发的原因所在,给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广大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人员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企业日后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信心。所以,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网络交易安全技术的提高。我国目前的网络环境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尤今后需要更加积极地建设营造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环境。
3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监管体系的建议
从我国目前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来看,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远未达到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其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形势中不容乐观,需要我国从立法、司法和政府职能等方面不断完善解决面临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多个主体,政府要联合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3.1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专项立法
我国虽然制定了几部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都是由各部委颁布实施,律法级别较低,内容也仅限于对法律的解释,可操作性不强。同时,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由不同的部门执行,才在多头规定和管理的现象,导致管理混乱,矛盾重重。而且,法规的覆盖面较小,跨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应然存在领域盲区。因此,我国需要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整合,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制定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并形成完善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除此之外,要建立专门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对法律的推广和实施进行全程监管,更好的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反过来也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成立专业的执法机构,对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进行全程干预,从根源上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对创新产品的研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产品一旦进入流通环节,企业为了能够保障产品的创新新,维护个人的知识产权,应该时刻关注,并通过行业约定来制约其他企业的侵权行为,最终要侵权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在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中,即是服务者又是管理者。作为服务者,为买卖双方提供联络、结算、担保等服务,作为管理者,电子商务平台要对参与交易的双方进行严格审核,对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提示和举报,所以其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3.2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商业知识产权利益共享机制
知识产权虽然是为了保护发明人的个人利益,但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下,全球的资源都属于共享的状态,发明人虽然拥有知识产权,但是也是以全社会资源为基础而得出的,所以知识产权不仅是发明人的,同样其成果也应该属于全社会共享。为了既能保护发明人个人利益,又能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通过建立新型的共享机制,寻找两者的平衡点,从而促进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使用。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核准及支付机构结售汇市场准入制度。首先要规范境内电子商务主体,将他们的信息进行备案,只有获得进出口资格后才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其次建立跨境支付业务准入机制,对运营规范、资金实力强、信用良好的支付机构发放准入资格证,进一步规范跨境交易服务市场。外汇监管机构还可以将一部分监管职能赋予支付机构,使他们承担部分监管责任,最终实现在多方监管下外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化。
3.3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技术创新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知识产权的安全系数。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在国家相关技术部门的协助和支持下,不断推进技术的革新和升级。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侵权行为的发生几率,即使出现侵权行为,也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取证服务。对境内电子商务贸易主体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办理跨境外汇收支业务做出硬性规定,将办理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收支数据进行标识,方便外汇管理机构对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测。外汇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数据的统计与检测,并建立跨境电子商务远程监管制度,结合定期的现场检查,对相关情况的变化进行密切的注意,不断提升监管的力度。同时,科技水平的提升要紧密结合国家立法内容,通过立法的更新,提升对科技水平要求,相反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要求立法随之更新和发展。其次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形式的犯罪,最有效地防范措施就是执法机关加大网络监控的执法力度,建立全国性质的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监控网络,用最新的尖端技术武装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同时需要配备专业人员、网络专家,既要懂前沿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又要懂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来应对现代化新型网络犯罪。要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衔接,多方协调,共同来遏制知识产权犯罪的现象。
篇6
关键词:创新驱动;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外贸供给侧改革驱动发展路径分析”(项目编号:GD16XYJ30);广州工商学院2016年度科研项目:“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A201602)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2日
一、引言
广东省2016年外贸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带来的下行压力,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6年上半年外贸小幅下降,广东省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5.2%,比2015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1.78万亿元,增长0.5%,进口1.03万亿元,下降3.1%。2017年广东省外贸的总体态势不仅面临一定的机会,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十分严峻。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支撑,因此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此背景下,牢牢抓住创新驱动的契机实现对外贸易领域转型升级则是提升广东省对外贸易领域效能的一个高效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创新驱动的概念研究。“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这一独特概念的提倡者是US Professor.Michael E.Porter,他在著作《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第一次定义了“创新驱动”这一独特概念,Michael E.Porter认为国家竞争力基于四个主要发展关键阶段,其中的“创新驱动”(ID)是国家、地区和微观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关键的驱动力。
(二)创新驱动的必要性研究。刘志彪(2011)通过研究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创新驱动是一个国家、某一地区和特定微观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发挥枢纽性作用。马克(2013)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是一个经济体获得成长的一个源源不断的新驱动力。洪银兴(2011)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在当前市场经济过程中可以不断挖掘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力,因此,创新驱动对于当前中国是必要的。张来武(2013)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的必要性体现在其通过主导活力、完善企业结构从而大大推动区域竞争优势获得的作用机理,因此创新驱动对于当前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是必要的。
(三)实施对外贸易科技发展路径研究。易露霞(2012)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研究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指出完善全面的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宏观环境,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中的创新必须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立足绿色环保创新,最终实现创新生态链和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促进广东对外贸易发展升级。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创新驱动对外贸转型升级发展的作用机理
从长远来看,传统的“要素驱动”获得核心竞争力发展模式最终将使广东省丧失对外贸易领域发展优势,甚至导致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因此需m时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依靠技术创新、外贸制度变革等获得核心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领域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就是将生产活动与知识信息相结合,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其在外贸效益产出增长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首先,技术进步可以转变对外贸易领域产出增长方式自身效益。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同时对外贸企业的原料成本、出口商品质量等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可以相应得以提升,因此通过“软要素”,促进外贸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推动对外贸易领域产出的增长;其次,技术进步可以改善对外贸易领域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促进行业结构的重构和升级,从整体上提升对外贸易领域产出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领域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二)QLI创新机理。Alblas(2012)通过研究荷兰经济模型,提出QLI(Quality Layer Innovation)理论模型,该模型凸显了微观层面的创新作用,特别强调企业特别是异质性对于科技,质量的驱动力,得出结论:一个经济体的外贸相对优势获得来源于具备异质性的技术和质量层面。从事外贸的企业实际上就是QLI模型中的主导。因此,尤聪(2016)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验证QLI理论模型机理在于异质性创新、异质性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作用并驱动了一个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根据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技术创新最终体现在相关产品的创新上,高端创新技术的在一国或地区出口占比多少是衡量QLI创新率的一个关键指标。此外,贸易方式的创新也折射出外贸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程度。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尤其是广东省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点发展地区,E-commerce,特别是Cross-border e-biz)与旧的贸易模式的比率指标可以被用来作为外贸企业的贸易方式创新程度的一个指标。
四、广东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衡量指标
出口商品构成可以反映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另一方面,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水平通过贸易模式的创新程度作为研究地区外贸微观企业的国际贸易模式创新能力。
基于此,本文借助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广东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一)外贸出口商品构成指标。外贸商品构成比例(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Commodity)可以用来衡量外贸发展中商品构成优化度高低的指标,本文使用高新技术产品(High Technology Products)构成比例来反映广东省外贸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水平。具体计算公式是:
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外贸总出口额
p=HTP/E
其中,p表示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E表示外贸出口额;HTP=High Technology Products表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p的变动反映了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它指的是广东省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变动对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变动的情况。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出技术创新水平对出口商品构成升级的作用,从而体现其对推动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二)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Mode)可以用来衡量广东省外贸构成变动情况。进入Internet时代,电子商务(E-commerce)利用自身内置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为广东省外贸企业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机会。特别是2014年后,随着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在广东省推广,传统贸易模式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E-commerce特别是近年来的跨境类E-commerce的比例呈现迅猛上升态势。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6年上半年比2015年同期V东跨境电商增长一倍。
本研究使用GT模式出口在广东省外贸出口额中的比例作为指标来衡量出口市场构成的好坏程度。
Q=GT/E
其中,Q表示外贸模式构成比例;E表示外贸出口额;GT表示一般贸易出口额。
五、广东外贸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基于2010~2015年数据分析
本部分对广东外贸进行基于2010~2015年数据的定量测度,试图揭示出广东外贸发展中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说明。对于外贸商品构成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构成比例、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等数据来源于2010年至2015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以及个别数据来源于广东当年的统计公报。
(二)定量测度发现。基于定量测度数据,通过对各具体指标体系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以下各图所示,并进行相关分析。
从图1和图2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在广东的外贸出口商品出口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753.39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2,720.23亿美元,其中2014年略有下降,从这六年的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在广东的外贸出口商品出口额总体攀升。从广东的外贸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广东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来看,这个指标从2010年的38.7%到2012年的38.50%这3年平均值都稳定在38%左右,其中2011年下降到37.1%,而后在2013年实现突破达到目前最高值40.2%,在2014年又再次下跌到35.7%,2015年恢复上升趋势,上升到了38.9%,基本和2010年至2012年的平均值持平。由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可知,广东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在不断地优化中,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不断扩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其中的两个下跌来看(即高新产品出口比例在2011年下降到37.1%,2014年下跌到35.7%),以及2014年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额再现下降这几个事实再次印证了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对广东外贸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的评论。(图1、图2,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下同)
从图3与图4出口模式构成比例指标的来看,一般贸易模式出口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总体趋势,从2010年的1,492.16亿美元,一路攀升到了2015年的2,523.35亿美元,可见,一般贸易出口模式对于广东2010~2015年的外贸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走势来看,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在2012年出现小的回落,但很快在2013年迅速恢复到33.7%,之后两年间保持38.6%~39.84%较高的增速。可见,一般贸易模式在这六年来占逐渐重要地位的趋势十分明显。(图3、图4)
从图5与图6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在2010~2015年这六年期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发展特征,2010~2012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2011年迅速从2010年的2,755.75亿美元上升到3,115.15亿美元,第二阶段是2013~2015年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呈现放缓趋势,从2013年的3,234.2亿美元到2015年的3,199.56亿美元,出现滞涨和下滑趋势。另一方面,从图表4-6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整个广东出口额2010~2015年的六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60.8%下降到2015年的48.15%。可见,近几年来,珠三角加工贸易处于GVC*(Global Value Chain)的微笑曲线底部,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这一类的比较优势正在微笑曲线的变化中消失,从数据上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广东加工贸易模式的主导地位已经动摇,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形成新的模式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图5、图6)
六、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外贸必须推进创新驱动促使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本文从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这两个实证指标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的创新驱动。广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必须在外贸市场中的保持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同时不断调整创新驱动战术。广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必须实行创新驱动智能管理,公司通过OLI五个阶段,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进行异质性创新,促使异质性技术创新在最大程度上作用并驱动广东地区外贸企业的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虽然创新驱动方向一致性很重要,外贸企业的战术灵活性更为重大。
(二)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确保“学习优于外资投资”的理念,使得民营生产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创新战略焦点聚焦于可持续性项目的投资上,并通过挖掘内部的系统技术创新理解、执行可持续性项目。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生产企业可以从小微开始,利用民营生产企业学习速度快、规模快速的优势,通过三个内部创新阶段:实验和试行、汇报、学习和缩放等,最终通过自主创新超越模仿,从而实现最佳创新实践。
(三)政府宏^制度协作创新。政府与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建立协作创新能力构架。保证创建新产品系列遵守法规,借鉴当今世界公司与其他企业和政府的协作创新经验。政府成功地主导外贸出口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估,开发产品,分发产品和分享收入的机制。在这个政府宏观制度协作创新过程中政府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特别是要扶强扶优。进一步研究促进用汇和增加进口的办法。
七、结论
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从2010~2015年数据的分析对广东外贸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目前,广东省外贸发展尽管面临进出口增速有所下降的问题,但构成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势头在2017年1月得以延续。外贸企业通过增强创新意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加快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贸易模式创新驱动、政府宏观制度创新驱动、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和国际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共同把广东外贸创新型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与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J].群众,2011.8.
[2]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11.4.
[3]马克.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3.9.
[4]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
[5]易露霞.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2.7.
篇7
经过5年的历练,面对今年双11的快递大考,韵达快递从容不迫的开展全面业务,既再次刷新了成交量,也赢得了良好口碑,其跨境业务更是经受住了这次的考验。据韵达快递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双11当日23时59分59秒,韵达快递业务量在双11首日达到2058万件,较去年同期业务量增长60%左右。
随着首日第一单从江苏江阴出发,韵达快递的双11就此拉开战幕。每年的双11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固定的“战场”,没有任伺硝烟,拼的是企业实力,辛苦的是分拣线上的员工和走街串巷的快递员们。对于民营快递巨头韵达快递来说,今年的准备也更加的充足和完善。
据了解,韵达快递从10月9日便启动了双11模式。在距离今年双11仅半月左右的时间内,韵达快递全网络的业务量上升到了15%~18%,与日常业务量相比,提升了近20%左右。
对于这一业务量的变化,韵达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迎接短期内业务量剧增之前出现持续上升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每年下半年从10月份开始业务量会持续上升的行业整体因素;二是由于用户对电商企业的促销行为更趋于理性,有些用户不再选择通过双11当天购物,而一些电商卖家也迎合用户的这种需求,所以在双11之前提高了交易数量。
此外,对方还表示,此种情况也是行业监管部门提出的“错峰发货”的具体表现。对韵达快递来说,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双11前后及当天的运营策略,更好地确保快件的安全、畅通运行。
不打无准备之仗
无论是什么样的“战场”,交战双方都会做足准备功课,面对双11,作为物流支撑者的快递企业都是早早的做足各项准备,做好各项预期工作。对于韵达快递来说,他的双11都是从10月开始。
与往年相比,令年的双11韵达快递服务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基础扎实,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投入和苦练内功,韵达快递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分拨中心和网点,具有全面承载双11期间的快件寄递、分拨和运输能力;二是经验丰富,通过历次双11的考验,无论从软硬件和整体运营调度指挥方面,韵达快递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双11期间的快件安全和顺畅运行。同时,韵达快递将主要精力放在保证快件的顺畅运转和派送两个方面,并积极与广大客户协商分时段、分批次发货。
据悉,为了这场考验,韵达快递在全网络原有2万辆运输车的基础上,又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资源储备了1000辆运输车,在全网络原有8万派送人员的基础上,又新增1万余名储备人员。场地方面,租用临时场地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快件的转运和派送。
韵达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配备能力已基本满足双11期间的运力要求,对于临时参加快件中转、派送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临时调用的临时工,还是企业内部后勤人员的参与支援,为保障快递运行周期的安全、及时,保障客户的利益,韵达快递都在岗前进行了必要的操作培训。而根据双11期间韵达快递全网运行状况来看,由于对快件业务量的合理预估,场地、人员、车辆和硬件设施等准备充分,并未出现较大临时增配运力的情况发生。由于准备充分,韵达快递在2014年的双11期间,全国网络基本运行通畅。
今年的双11被定位为全球化元年,此前为了配合相关跨境业务的开展,韵达快递也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全球化的双11也是对开展海外业务的快递企业的一个考验,那么,韵达快递的跨境业务能否经受此次考验呢?
据了解,双11前期,韵达快递欧洲快递物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此前,韵达快递已在美国洛杉矶与西雅图开设了服务中心,这也意味着韵达快递正式扎根欧美国家,立足中国,走向了全球市场。韵达快递今年首次以全新的面貌满足了更多国内外客户的跨境快递服务需求。今年双11期间,韵达快递通过各类跨境寄递平台和位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为海外客户提供了跨境寄递业务。
篇8
关键词: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价值链;营销策略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5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民占比由2016年底的98.6%提升至99.3%。通信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移动支付也因其高效、便捷、灵活的特性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占据了移动支付的主流,并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环境及趋势
(一)移动支付的含义与特点。移动支付,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一般是指智能手机)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通过将客户的银行卡、手机与支付终端捆绑的模式向银行金融机构发起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功能。移动支付因其简单的操作性、技术的先进性、服务的创新性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新型支付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移动性。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与手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随时随地从移动终端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信息。2.及时性。获取服务信息更加便捷,服务功能的实现越加高效,账户的查询、转账、购物消费越来越便利。3.定制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优势,对不同消费方式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4.集成性。集搜索、电商、社交为一体,是一个全息化的移动支付系统。(二)移动支付的应用。1.创造“移动”服务。“移动”服务,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很多满足潜在需求的服务,例如,线下线上融合,灵活、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跨境支付前景广阔,应用场景多元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网民中有84.6%的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手机在网上支付结算,在超市、便利店、餐馆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结算的方式正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结算成为消费者的新型支付观。2.超前客户服务管理。超前客户服务管理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大量收集用户的交易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并能创造客户需求。比如,金融科技通过支付环节深度挖掘支付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深入分析收集的大数据,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定制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这在支付、保险、理财、供应链、大数据等领域都有运用。3.应用场景多元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支付流程更加顺畅、便捷,使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覆盖更多场景。例如移动支付厂商横向开拓交通、医疗、餐饮、外卖、网贷、理财、教育等行业,纵向拓展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从安全保障、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的技术要求。(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环境及趋势。1.移动支付产业链。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所组成的支付清算是中国移动支付核心参与方,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角色。一是支付清算。由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组成的支付清算是整个电子支付产业的枢纽,提供跨行大小额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跨行资金清算的业务。二是终端厂商。手机终端厂商以集成NFC通讯模块等方式提供近场支付环境的终端支持,通过与通讯运营商、商业银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的近场支付功能。例如,三星、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终端生产商为NFC模式的近场支付提供设备技术的支持。三是软硬件设备商。软硬件设备商主要以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POS收单服务。POS收单服务有效推动了电子支付业务的不断发展与进化,促进了线上线下支付一体化的发展。四是通信运营商。通信运营商为支付交易提供网络设施、通信渠道、支付通道。其不断开发推出创新产品,例如近场支付的双界面SIM卡、与用户互动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等,是推动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五是金融机构。银行作为发卡机构,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将银行卡号与手机号绑定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便捷的支付服务。凭借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渠道在远程支付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近场支付方面,联合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推出云闪付。六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敏感度极高,能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以制定不同的服务,打破线上线下的限制,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地发展进取。如今,第三方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2.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拉动消费升级。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占手机网民规模的85.3%,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1.82亿。数据指出,2019年移动支付业务(不含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金额是249.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打开,移动支付业务不仅在重塑着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居民消费增长。3.支付场景多样化,支付路径便捷化。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支付的场景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网购支付、话费充值、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场景逐步向金融产品支付、休闲娱乐、生活缴费、美容护理、游戏充值、跨境转账等支付场景扩展。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移动支付的支付路径涵盖了远程网络支付、二维码支付、NFC支付、条码支付、光子支付、手刷支付等在内的多种支付路径。其中,二维码支付得益于其适宜场景的广泛性、使用条件的低门槛、直接便捷性成为目前移动支付的线下主流支付路径。
二、基于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竞争格局。1.金融机构主导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电子支付服务主要推动力量来源于银联和银行两方面,银联通过将客户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的绑定模式和通过WAP、手机短信等方式发起指令支付的移动支付网关模式为客户进行服务;银行首先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是通过短信、手机客户端、WAP等方式进行银行柜面服务的查询、转账等业务员的延伸服务,其次,与终端厂商合作,通过在手机中预制银行卡信息与非接触芯片的方式,使手机具备银行卡与近场支付的功能。银联与银行主导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通过非金融机构支付清算、银行卡发行品牌服务、银行卡收单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润、ATM跨行取款收费、电子银行转账等手续费、快捷支付手续费分润等业务获取利润。2.通信运营商机构主导模式。通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有小额花费支付、近场支付两种。小额花费支付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是通信运营商移动支付的初期产品;近场支付方面,通信运营商主要通过与终端商场合作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手机终端的方式推广普及终端改造的近场支付。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盈利模式是提供基础移动网络获取网络服务利益,通过短信、WAP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获取移动增值服务,通过为应用服务商提供服务的门户获得分成利益等,以此获取利润。3.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有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有资和信、市政交通卡等预付卡发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银联商务、杉德、汇付天下等第三方线下收单机构;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及其下属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模式有手机客户端、手机刷卡器、移动支付网关模式。首先,手机客户端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基于其庞大的客户群需求,将互联网支付迁移到移动终端。常用的支付渠道是通过第三方虚拟账户支付,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的客户端软件。其次,手机刷卡器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刷卡器与手机终端相连接,客户通过手机端下单后再刷银行卡完成支付,比如卡拉卡、NFC支付、乐刷等。最后,移动支付网关模式是客户通过客户端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比如二维码支付、条码支付、声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盈利模式是通过电商交易商户交易佣金、电商平台支付解决方案、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等业务获取利润。线下盈利模式是通过接入费、技术服务费、交易手续费等方式获取利润。(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状况。自2009年,依托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的各类产品深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方面面,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是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壮大规模,比如支付宝、财付通;或是针对用户提供多样化应用,比如翼支付、平安付;或是为企业定制化B2B支付服务,比如拉卡拉、联动优势,在具备市场细分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和商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和商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务之间存在直接竞争关系,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益壮大,银行会人为增加竞争壁垒,以保护自身利益,如提升快捷支付接入的门槛。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及行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建议。1.综合发展策略。找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定位,以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共赢合作,在企业、用户、支付通道、服务质量方面形成合力,避免低效率的成本投入,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2.技术发展策略。提升移动支付环节交易密码的安全性,巩固风险屏障,利用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把握市场契机,加速推进产品研发、打通O2O支付渠道、丰富应用场景。3.市场拓展策略。市场拓展初期支付环节的商户扣率差价统一费率定价;通过与中小商户群的合作,培养用户和商户两端客户群,推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优势,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获取推广费用,为客户提供行业分析报告获取增值利润。(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营销策略的建议。1.品牌化策略。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改善用户体验。加强服务创新,以服务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加强与商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培养用户与商户对品牌的忠诚。2.兼容性策略。资源整合、横向协作、互利共赢是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生存法则。找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3.个性化产品策略。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化差异实现服务形式多元化,使大数据、云计算等发挥其强劲的优势。产品属性方面注意对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用户黏性的培养。4.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利用基于用户黏性、定位功能和大数据分析角度的SOLOMO模式(信息互动+本地消费+移动化)与O2O模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满足商户或企业推广的精确营销、推测用户的当前需求及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5.互动式促销策略。在产品引进期,加强广告宣传力度,鼓励用户参与体验;在产品成长期,通过折扣券或红包进行促销;在产品成熟期,与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研发更便捷、安全、高效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李淑锦,陈莹.基于新金融视角的第三方支付与通货膨胀分析[J].商业研究,2017,(10):23-30.
[2]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2):51-57.
篇9
(一)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现状
自2015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改革试点任务。一是创新监管模式。已推出实施100多项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初步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贸易便利化服务体系。二是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两岸金融合作等金融改革任务,初步形成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三是推进闽台深度合作。率先实施一批对台交流合作的创新举措和开放措施,实现闽台之间货物、服务、资金、人员流动更加便利。四是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初步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当前自贸试验区实务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当前,福建自贸试验区主要在3方面、12类岗位出现实务人才紧缺。一是经营管理实务型人才。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互联网+旅游”,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这些新兴行业涉及招商策划、经营管理、旅游运营等岗位,需要大量公共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策划等实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国际贸易实务型人才。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共推出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128项,在全国率先探索“双模申报”做法,国务院批准平潭、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扩大商品经营范围。这些行业涉及贸易实务、商务谈判、法律咨询等岗位,需要大量航运、贸易、法律等实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产业服务实务型人才。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积极引导和促进项目落地,备案总投资1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27个。这些行业涉及金融服务、国际物流等岗位,需要大量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实务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该学院专业设置情况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把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一是从教育过程来看。高职教育是把企业的培训提前到学校,让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使技术能力更加扎实、完备。二是从专业设置来看。高职教育是培养某行业或某种职业的技术性专门人才,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设置、改造和调整专业。三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教育侧重于实用技术知识的传授。四是从知识结构来看。高职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
(二)当前该学院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对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是核心,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前瞻性,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能否持续发展。该学院现有经济贸易系、外语系、工商管理系、人文艺术系、信息技术系、军体部、财贸教学点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商务日语、会计、物流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专业。近年来,新设休闲服务与管理、农产品流通与管理、导游和数字展示技术、村镇建设与管理等5个人才紧缺专业,学院的专业数达到50个。
三、当前该学院实务型专业设置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兴专业的培养还需加快步伐
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培育重点业态,促进物联网、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一批新型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新兴产业聚集区。目前,该院在专业设置上还偏传统,对新兴专业的设置上还需加快步伐。
(二)专业设置超前性还不够
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日新月异,急需大量熟悉国际化物流、金融、贸易等实用性、交叉性人才。该院在实用、交叉专业方面的毕业生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三)与自贸试验区相关企业合作深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与政府、企业有过合作,但合作领域偏窄、深度不够,特别是与自贸试验区一些新兴行业、企业合作还有待提升。
四、该院实务型专业设置的思路
(一)实务型专业要围绕自贸试验区新兴行业而设置
自贸试验区获批后,人才的支撑力度决定其发展前景。同样,高职教育只有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新兴行业发展,主动调整专业设置,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目的。一要围绕新兴融资租赁行业。目前,自试验区已入驻融资企业645家,业务已拓展到飞机、船舶、医疗器械、智能设备等。如厦门片区累计开展飞机融资租赁34架、境外融资35.5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区。二要围绕新兴物联网产业。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建设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产业孵化器。如福州片区已通过认定的物联网企业有65家,关联企业100多家,2016年物联网产值达540亿元。三要围绕新兴航空维修产业。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目前,厦门片区已拥有太古飞机、新科宇航等12家成规模的航空维修企业,2016年实现航空维修产值121.06亿元。
(二)实务型专业设置要适应自贸试验区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多来,初步实现了一批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需要大量投资贸易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必须及时对专业进行整合,使毕业生不但具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一要重视综合性贸易人才的培养。目前,自贸试验区已推出并实施了100多项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通关更方便、更快捷、更便宜,企业对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货运、报关报检以及保税物流等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加强烈。二要重视综合性金融、类金融人才的培养。截至2016年底,自贸试验区已设立金融机构157家,比挂牌前增长30.8%;各类准金融机构6100多家,比挂牌前增长358.8%。企业融资更便利、渠道更宽、成本更低,对金融、类金融方面的实务型人才需求强烈。三要重视综合性跨境保险人才的培养。自贸试验区的成立,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海峡金桥财产保险等保险机构相继获批并开业,高职院校要从跨境金融创新与社会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岗位设定等方面下工夫。
(三)实务型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自贸试验区建设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聚集区,对一些新型工作岗位需求强烈。一要提前做好专业布局。由于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要准确把握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趋势,科学预测人才需求远景,提前做好专业布局,确保新开设的专业具有适度的超前性。二要超前新型岗位要求。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对职业的种类和内容影响很大,它会使新旧岗位的更替周期加快。作为培养实务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适度超前地重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潜在岗位需求提前对接。三要及时停办可能遭淘汰的专业。准确把握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变化,对预计数年后可能遭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四)实务型专业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拓展提升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高职教育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才能使实务型专业得到融合发展。一要加强双向师资的合作。学院可选派教师定期到自贸试验区新兴企业工作,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学校也可从新兴企业聘请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专业设置工作才能摸准市场变化的脉搏。二要加强学工结合。只有将院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才能学用结合。例如,学生头一两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后一两年到自贸试验区新兴企业顶岗实习,或者采用边学习、边实习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学习的内容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得以调整充实。三要共同制定专业和内容。自贸试验区新兴企业要与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企业急需的实用性专业和内容,共同组织实用性教学和实习。
作者:林玲 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14〕178号)[Z].2014-12-31.
[2]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20号)[Z].2015-4-8.
[3]李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市场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227.
篇10
“一带一路”老字号品牌文化产业创新
1引言
辽宁老字号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也是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同时也并存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东北工业老基地和经济中心,辽宁老字号企业有责任更有义务首当其冲,担负起“振兴东北经济、振兴辽宁”的重任。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文化如何创新发展就成为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及时研究出顺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又符合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对策,这样才能使辽宁老字号企业成功“搭车”、顺利“出海”,达成“促经济,求发展”的最终目标。
2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经营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辽宁老字号企业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视,然而如今品牌老化问题使得老字号企业生存岌岌可危。
2.1产品的地域性较强,市场扩延困难
老字号的区域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很多老字号都以“区域特产”自居,这就大大局限了产业的发展,更可怕的是消费者认为在其他地方购买就是假货。由于经过试探性的推广,遇到种种困难,索性就把自己锁定在了当地。随着旧城区改造,许多老字号搬离原来赖以经营的“黄金商道,尽管匾牌还在,由于失去了地理优势,也就失去了商圈消费者,形成的市场空白迅速被同类产品所替代。
2.2宣传手法过于传统,忽视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
老字号面对新的市场竞争,需要对品牌价值进行提升,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方面下功夫,否则很容易忽视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老字号企业通常不注重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认为百年品牌无须宣传,其实这是很落后的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产品同质化以及传播的过度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挑剔眼光,如果不能保持持续的传播,消费者就会忘记。
2.3老字号企业缺乏文化、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创新
老字号所处的时代和经济社会背景,今昔已大不相同,现代消费者与老字号创立之时的消费者的文化、营销、管理和服务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企业的企业理念、品牌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同老字号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新的特点。而很多老字号没有充分认识现代市场环境变化,一直固守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体制创新上缺乏活力,企业缺乏文化、营销、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创新,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3“一带一路”战略对辽宁老字号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老字号大多是“百年老店”,它诞生时的社会环境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有了本质的区别,“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老字号品牌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3.1增加老字号企业实际利润,促进辽宁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而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的一些老字企业正可以搭界这股东风另辟蹊径,开辟出另一条跨国发展之路。将自己的品牌做强做大,使企业起死回生,增长销售额,增加实际利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2 有利于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
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老字号企业对外投资,有利于与国际科技型企业洽谈合作,引进科技人员,吸纳新技术,促进技术转型升级;有利于获取国际品牌、销售网络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3.3开创跨国地区新型合作局面,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辽宁商业老字号在这一战略背景下进行企业全方位发展,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进一步促进企业闯市场、创品牌,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4老字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任何品牌都必然经历“生长―成熟―衰退―再生”的生命周期。在新的环境中如何凤凰涅,保持品牌常青,老字号企业必须理清思路,寻找合适的对策以应对。
4.1深入调研国外消费者需求,产品改良方案要精准
改良几百年形成的生产和经营之道,确实是个大工程。但为了辽宁老字号产品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必须积极调研国际市场,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研制出改良加工和包装方案,尽可能迎合跨国消费者口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要“求变”,产品要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包装要时尚,推广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管理要跟上国际化的竞争趋势,总之在创新中继承,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将国内与国外结合,都不失为老字号创新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4.2实现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大融合,即O2O(Online To Offline)
伴随“一带一路”政策的战略背景,跨境电商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而辽宁老字号企业实施跨境电商销售,实现O2O的突破,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齐头并进、互惠互利,共创销售卖点。我们应该针对老字号如何操行运作跨境电商提出意见,同时也应将这一销售渠道的消费群体侧重点放在80、90、00后的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习惯网络购物,比较60、70而言,他们的购买力会更强更大,这会为老字号经营重振而开辟又一个崭新的途径。
4.3加强物流管理,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
“一带一路”预计涉及近60个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因此,物流和航运方面一定不能滞后。传输手段的先进是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保证。因此,老字号企业要创新对口岸物流管理观念,把物流运作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彻底改变过去只重视市场而忽视物流管理的模式,把物流运作建成一个以满足经营需要为目标的供应体系。此外还要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大对物流设施建设的投资,主要是投资仓储、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4.4 健全对商业老字号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未来“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风险,既有来自国家间的利益矛盾;也有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因此,必须正确评估不同地区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因素,细化对一些地区未来局势的风险评估,避免产生直接冲突。老字号企业要切实做好境外投资合作环境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方案。充分了解境外相关合作方的股权结构、组织形式、资产权属、重要合同、重大纠纷、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等信息,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价并借助专业机构防控境外风险。
5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辽宁老字号企业只有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品牌文化产业,才能对于加快辽宁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大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开创我省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邓里文.基于品牌资产转移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经济纵横,2010.
[2]吴晓东.地区性“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以辽宁省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3.
[3]孙海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与财富,2014.
[4]郭薪.老字号发展的时尚历史脉络及现实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
- 上一篇:团队管理工作职责
- 下一篇: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跨境电商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