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7 17: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

篇1

一、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市国税局多年来先后致力于税收目标管理、税收征管质量管理、ISO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尝试和实践,在考核的内容上,实现了以征管质量为主体考核内容到税收综合工作全面考核的过程;在考核的标准上,实现了由定性考核为主到定量考核为主不断细化完备考核项目的过程;在考核方法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工作组实地考核到采取实地考核、网上考核、日常监控多维考核的过程;在考核深度上,由简单地对照分值项目扣分的粗放型考核评价到发现问题与网上、实地、日常监控比对后研究扣分的精细化过程;在考核面上,由市局对区县单向考核到对区县、市局机关处室,区县对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双轮驱动、全覆盖”转变。应该说,每一次管理实践和考核方式都在总结成绩,汲取教训,评价工作,反馈信息,整改问题,加强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税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神圣使命,完成组织收入目标和严格高效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是税务机关的根本任务。但是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制约,国税机关管理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宏观层面看,长期把税收收入完成数及一些静态指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尺度,标准单一且呆板。从微观管理层面看,一是实施传统的下达任务、计划和指标式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者与被管理缺乏有效沟通,管理者“推动工作难”、被管理者“执行难”;二是长期计划管理惯性形成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人力资源活力无法有效释放。加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不尽科学合理,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内容太多、太细,淡化了税收工作的目标;三是考核忽视了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工作的个性化特征,不利基层因地制宜发挥创造开展工作;考核过程不够透明,扣分理由不公开,基层对“暗箱操作”意见大,对考核结果不甚服气;考核工作统一设定项目、评分标准和办法,束缚了基层工作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对国税工作绩效提升的桎梏,必须立足工作实际,引进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应用通畅的网络和成熟的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国税部门实际的绩效管理模式。

二、市国税局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尝试

市国税局结合多年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懈探索和具体实践,确立了“双轮驱动,无缝隙、全覆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一)机关与基层绩效管理“双轮驱动”,逐层渗透实现三个覆盖。我们将全市国税系统的绩效管理工作定位于“基层机关两条线”。对基层单位,主要针对市局考核管理的各县区国税局和直属单位,制定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2010年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参照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记分卡的理念和工具,年初根据省局要求,并结合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了160多个权重不等的税收执法、行政管理和服务质量绩效评估指标,然后将它们按工作职责分解分配到各处室进行责任控制和监管落实。考核手段主要分为网上监控考核、信息交流监控考核、民主测评考核、实地抽查考核、利用社会评价等;考核方法主要有日常考核、综合考核、党组综合评价、特别加减分和一票否决等;办法对绩效考核结果奖惩进行了明确,与经费奖励和公务员评优挂钩。各区县国税局也制定了对各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的绩效管理办法,开发并运用相应的考核软件,通过设定权重和系数进行相应考核管理。对机关部门,我们尝试突破机关绩效管理指标难确定、考核难操作、容易得罪人的瓶颈,制定了《市国税局机关处室工作创新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年初下发《市国家税务局机关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汇编》,机关部门考核以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基础分,并确定为阶段性工作和随机性任务、创新工作项目、民主评绩、党组成员评议、上级表彰进行加分,年末确定各部门绩效考核的得分。初步形成了“确保制定目标,鼓励创先争优,倡导积极和谐”的机关绩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绩效管理“三个覆盖”,即覆盖包括税收征管业务和内部行政管理在内的所有税收工作,覆盖领导层、中层和一般干部在内的所有人员,覆盖包括决策、实施、落实和监督在内的所有工作环节。

(二)绩效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考核评价以信息数据为依据。我们今年开发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系统》,搭建了集部门责任明确、系统资源共享、流程化操作运转和绩效指标评估“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18个考核责任部门依托绩效考核软件按职能划分对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项目作动态性监控和评价,评估依据主要是综合征管软件、公文处理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业务软件系统和各级国税局内部网站工作平台,绩效考核软件每月按部门提取的自动生成数据对应打分,经考核办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网上公示、被考核单位申辩确认、考核信息、督查整改和信息反馈等流程操作运转一次。月考只发现和通报存在的问题,不生成考核结论,年末对全年数据考核生成年度绩效评估的结论。为了公平公正评价工作绩效,通过引入数学回归模型,根据各县区局所属分局数、职工数和纳税户数的不同,计算出相应的系数,有效解决了“业务量大的失误多,失误多的扣分多”的弊端,把实际情况不同的各被考核单位合理地放到一个平等的考核平台上进行。基层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绩效评估软件,也将纳税户、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设定为系数,并将工作场景、工作态度、纳税人评价等指标具体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实现了“抽象考核”到“具体考核”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办事流程化、考核自动化、监督常态化。

(三)将考核置于阳光下晒干水份,充分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建议。我们以确立一个让大家都“接受和服气”的绩效考核办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公开透明”作为首要突破口,确保绩效管理考核走出“黑匣子”,在“阳光”下进行操作。考核软件的开发运行,使绩效考核工作从目标制定、过程实施、考核结果反馈、被考核单位申辩调整以及考核结果公布等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到每位干部面前,有力地保障了各类打分依据充分,很大程度上解决和避免了以往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部门与被考核单位之间存在的“暗箱操作”、“私下沟通”的问题及“相互扯皮”、“协调涂改”现象,也随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过失进行提醒和敦促改进。从被考核单位的角度看,软件针对考核部门打分,设置了不同周期的申辩调整,在每次考核信息时,被考核单位的扣分项用红色显现,点击可直观地看到扣分原由和所扣分比例,如发现考核单位扣分依据不充分、扣分不准确、扣分不公平等情况,可在申辩窗口提出申辩理由申请调整,考核办须即时作出回应,申辩理由充分的经扣分部门和分管领导重审,及时作出调整处理;申辩有异议的,经扣分部门组织重审后维持“原判”的,可信息反馈栏作出详细解释说明。此举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维护了基层单位的意见与权利,也激活了基层单位自觉投身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关于在基层税务机关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推进中求深化

一是处理好绩效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的关系。纵向各级国税机关层层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横向本级国税机关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指标,使纵向的层级要求与横向职责互动统一起来,各部门根据绩效指标设定将横向互动工作责任落实分配到每个具体岗位,融入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网格状”和“链条式”绩效管理机制。

二是处理好绩效实现与绩效控制的关系。按照层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贯穿上下,辐射左右的全方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纵向由上一级国税机关通过综合征管软件等信息平台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信息数据进行监控和考核,横向各级国税机关考核职能部门对机关各科(处)室所承担的绩效指标随机监控,打破以往定期组织检查和事后监督的模式,实现更加严密、科学过程控制,有效化解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三是处理好组织力与执行力的关系。绩效管理组织力是连接绩效战略和执行力的桥梁,是绩效战略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执行力则是绩效战略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绩效管理的组织优为重要,组织得力、组织有效、组织客观,会激活绩效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调动基层实施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产生绩效管理的凝聚力。

(二)在四个方面推陈出新,在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始终围绕国税部门的重点目标与核心工作,每年开启新的绩效管理思路。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况且我们不段面临着应对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挑战,不能陷入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的误区,而要在绩效指标科学、绩效评价公正、绩效反馈通畅、绩效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二是始终瞄准重点工作和重要指标,每年定新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方式。一套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办法容易使组织者和执行者产生管理疲惫,一种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被考核者迎合或照模造具。革新办法会使组织者和执行者有清新感,增加学习力和探索力。

三是始终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每年调整新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显现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管理者习惯把评价体系设定为多元式,但事与愿违的是多元评价中经常会至少有一元大家意见最大。毕竟绩效评价标准不像经久留传的度量衡,不断调整会产生一种“轮动公平”效应。

四是始终要密切结合当地国税工作实际,每年为基层国税工作留有充分的创新发挥的空间。上级机关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细,势必会影响和束缚基层机关的能动力,进而影响基层机关的创造力,也可能不自觉地促使基层机关造假舞弊。我省地域辽阔,各地国税工作环境相差甚大,过于细腻且缺乏灵活性的绩效管理指标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只能是一纸不公正的待遇。

篇2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适用技术 水污染防治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我国中小城市划分是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在我国城市规模的分类为: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为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

全国中小城市众多,仅小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60%以上,全国中小城市建设好了,国家的整体面貌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反之,如果只是少数几个大城市发展,众多的中小城市还很落后,那我们的国家谈不上现代化,也很难跻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所以,要十分重视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全国400个中小城市,每年排放废水10O亿立方米左右,水污染十分严重。发展中小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重点和方向。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走向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小城市的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而且造成流域内居民发病率上升。

在我国中小城市中,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防治的骨干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纳入流域、区域水质管理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使全国水环境状况基本上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必须尽快扭转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的局面。因此,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我国中小城市当前水污染控制的重点。

中国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缺乏适用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建立中国中小城市污水管理体制和方法,掌握一批在中小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推动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中小城市持续发展。

1 我国中小城市城市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和工艺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中指出:积极开发和研究高效、低能耗和能源部分自给的人工生物处理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以节约投资、降低维护费和运行费。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新近联合颁布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号)》对我国城市污水的治理从处理工艺到具体的措施都作出了规定。结合我国的特点,中小城市城市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和工艺的重要特点是“高效低耗”,高效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目前并无一明确的数值界定,其特征必定会随不同的时间随技术的进步以及不同的应用条件而有所不同。从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情况来看,适合我国中小城市使用的这类技术或工艺应具备以下特征:

.吨水投资应该控制在100O元以下(不包括征地和特殊的地基处理费用)。

.吨水直接运行费(主要包括工艺能耗、药剂费和人工费)应该控制在O.30元以下(如考虑脱氮除磷吨水直接运行费应该控制在0.40元以下),其中对一般城市污水吨水处理能耗在O.20kWh左右。

.尽量减少操作管理人员数量,操作管理人员数量为现有污水厂人员的1/3-1/2。

从当前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情况看,在采用国内工艺设备、日处理规模小于10万吨的前提下,下面所列是技术可行且适合我国中小城市的高效低耗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强化一级处理技术

.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厌氧及不完全厌氧处理技术

.高负荷生物化学污水处理工艺

.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和生物曝气滤池生物附着生长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工艺

.现有城市污水处理的革新工艺

2 我国中小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

2.1用于二级处理的一级处理强化技术作为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的前置处理——一级处理,其功能为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由于一级处理投资少,动力消耗低,不但可去除一部分有机物,而且对后续二级生物处理影响较大。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可以降低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投资。

二级处理的一级处理强化技术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物化机理,一类侧重于微生物的絮凝吸附原理。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对TP、SS、BOD和重金属等的处理效果较好,耐冲击负荷的能力也较强。系统的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小于活性污泥法(包括A/O、A2/O等工艺),而且运行管理灵活简便、处理过程稳定可靠、近期投资环境效益好。同时采用高效絮凝剂技术,具有投资低廉(为生化法的1/5-1/10),运行费用低的优点。

微生物絮凝剂强化一级处理,由于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好、投加量小、适用面广、无二次污染、絮体易于分离等优点,因而在废水脱色、油水分离、污泥脱水、畜牧场废水处理、瓦厂废水处理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生物絮凝吸附法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是利用微生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强化一级处理,与二级生物处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二级生物处理主要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将有机物矿化;而生物法强化一级处理则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快速去除污染物质,同时伴有少量的生物氧化。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比二级生物处理产生更多的污泥,但由于不投加任何药剂,其产泥量比物化处理产泥量少。

用于二级处理的一级处理强化技术的关键技术如下:

.无机絮凝剂与其它种类的絮凝剂复配使用的最佳协同作用效果;

.高效、廉价絮凝剂的优选;

.微生物絮凝剂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絮凝吸附的工艺条件控制;

.冬季低温条件下的运行参数选择:

.一级处理工艺设备的优化选型。

2.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曝气生物滤地工艺的主要特点如下:

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曝气生物滤池之后不设二次沉淀池,可省去二次沉淀池的占地和投资。

出水水质高。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

氧的传输效率很高,曝气量小,供氧动力消耗低。曝气生物滤池中,氧的利用效率可达20%—30%,曝气量明显低于一般生物处理法。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耐低温。曝气生物滤池可在正常负荷2—3倍的短期冲击负荷下运行,而其出水水质变化很小。

易挂膜,启动快。曝气生物滤池在水温10-15摄氏度时,2—3周即可完成挂膜过程。

此外,曝气生物滤地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后期改、扩建。

曝气生物滤他在应用中尚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如下:

.滤地填料的比选;

.曝气生物滤地和曝气系统的规范设计;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我国典型城市污水的水力负荷、容积负荷;

.生物膜活性的研究;

.生物氧化、脱氮和截留SS的特性;

.曝气生物滤地反冲洗的基本要求和控制参数。

2.3革新的氧化沟工艺

现代氧化沟工艺具有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脱氮效果好、污泥稳定程度高等工艺特点。如交替式氧化沟工艺通过将2—3条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单沟组合起来,通过改变氧化沟和操作方式,设置了相对独立的缺氧区与好氧区,形成A/O和A2/O的工艺环境,不仅可达到去除BOD、SS的目的,而且可达到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从目前国内氧化沟的应用来看,其突出的工艺优点是基建费用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维护管理,剩余污泥量少而且稳定,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

在应用中,氧化沟工艺需进一步的完善关键技术如下:

.革新的氧化沟工艺脱氮、脱磷特性;

.大型氧化沟水力流态特征:

.革新的曝气系统设计;

.影响脱碳、脱氮、脱磷的关键工艺参数;

.革新的氧化沟配套系统的合理设计。

2.4革新的SBR工艺

SBR法从问世以来,已经发展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之一。其变种也有十几种之多,如UNITANK工艺、TCBS工艺、MSBR工艺等。革新的SBR工艺在城市污水应用中的重点是尽可能降低基建和运行费用,简化操作过程,捉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革新的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如下:

.为达到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目的,准确控制溶解氧的设计;

.合理的滗水体积确定;

.典型污水水质脱碳、脱氮、脱磷的关键工艺参数;

.高效连续流SBR工艺的设计;

.革新的SBR工艺配套系统的合理设计。

2.5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这类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运行维护费用低廉、运行可靠、简易且节省能源和实现污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包括氧化塘系统和土地处理系统。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城市修建的污水氧化塘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良好的氧化塘系统,其出水水质(SS、BOD、COD等)接近或达到常规二级处理出水水质,如辅之以必要的强化措施,完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对于水生植物塘、养鱼塘等生物或生态净化塘,其脱氮除磷和去除细菌能力等都高于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塘系统的基建费单价仅为常规二级处理厂基建单价的1/5-1/3,运行维护费为常规二级处理的1/2。

当前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的重点与技术包括:采用多种人工强化措施提高氧化塘的去污效率,如利用风能向塘内充氧,人工养殖水生动、植物,在塘内挂膜增大微生物栖息场所,布设人工软性、硬性填料等,对系统进行改善、组合,使之具备高效、快速和多功能的特点。采用光催化降解法,提高处理效率。在水中加入一定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利用太阳能净化污水。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如下: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的设计路线;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数学模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各处理单元的优化和组合,最优处理单元的设计。如何选取最佳的工艺组合形式,充分发挥单元构筑物的容积效应,在最小占地面积、最低工程造价情况下,达到城市污水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工艺的关键结合点的联接;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处理工艺生态调控点的特征和不同工况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污水涂磷脱氮技术研究与实践》(全国污水除磷脱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0.3,上海

[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3]钱易、米祥友.《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

[4]秦裕珩等.《废水处理工艺手册》(内部交流资料),1981

[5]文一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中国环保产业,1999.8 ,pp21

[6]施红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化工环保,1999.9(5 ),pp53-56

[7]王凯军.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1998 .4(18)pp18-21

[8]许泽美.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给水排水1999.8(1 5)pp24-26

[9]张敬东、张家华.污水处理技术的新发展,环境技术,1997.6,pp28—33

[10]聂军.生物过滤BIOFOR第三代生物膜反应池,山东环境,1998.5,pp20- 21

[11]汪永红.双沟式氧化沟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199 8.6(14),pp20-22

篇3

摘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又不重视,造成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内部审计机构在中国中小企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的功能、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等措施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1引言

根据《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调查显示,税收负担过重是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希望政府出台税收减免的政策呼声最高。税收负担过重而政府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当企业的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时,企业是经济人,为了生存会想办法降低成本,而有时会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途径来降低成本。降低税收负担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渠道之一。企业在涉税过程中如果没有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规章制度,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将给企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近年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通过管理如纳税筹划等来降低税务风险。罗威在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博士论文中提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但对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如何监督没有展开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文献较少,本文将运用内部审计的有关知识,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讨论降低税务风险的措施,以此给中小企业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COSO的风险管理定义是指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管理风险的过程,而这种风险指的是附着在每一个战略组合之上,以实现持续盈利为目标的风险。风险是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IIA《标准》第2120条规定:内部审计必需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并对其改善做出贡献。内部审计组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已经得到国际内部职业界的普遍认可。

2.1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风险就不需要控制,税务风险是存在的,企业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才能评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手段的一种。根据2004年IIA颁布《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中指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内部审计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内部组织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管理的需要,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风险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加明确自身参与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决定了其能与风险控制完美结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涉税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审计人员在为企业把脉,审计人员要确保企业识别全部税务风险,进而企业才能管理风险。

2.2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如果企业税务风险没有控制得当,会导致企业违反法律规章制度,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可能导致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中小企业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从现实意义上看,目前很多企业的管控都侧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效益方面,而对税务审计有明显的忽视现象。彭喜阳对全国部分城市的中小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是最基本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即使少数中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大都没有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总是存在的,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对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防范税务风险成为一项首要任务。由于审计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很多企业都是税务风险发生以后才采取措施,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能够尽早意识到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时地让审计部门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审计中,必然会大大降低涉税风险,进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不至于让企业在蒙受损失的同时担负更多的法律责任,这样也会提升企业的信用和声誉,给社会留下较好的口碑,中小企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为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2011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我国的大型企业开始逐步重视并且进行税务风险控制。但目前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并不乐观,而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低。彭喜阳(2014)经过调查发现,几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存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日常管理,税务风险缺乏内部审计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对9287家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8128家占全部调查数的90.82%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的外部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可有可无的部门。很多企业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要求被动地对企业各项涉税活动进行自查,而仅仅为应对税务部门的检查而没有真正让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担当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3.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功能不到位

笔者调研了福建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税务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设有审计部门,但大多是对于企业采购、招标以及生产等方面进行审计,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目前企业把税务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一部分,而对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重视。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的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经常开展的审计项目中风险审计占2.01%、国有企业占2.06%;而开展财务审计民营企业占16.7%、国有企业为23.7%。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的风险审计力度不够,内部审计还是集中在财务审计。

3.3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46.5%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4.0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30.61%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3.53%,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无法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需要复合的知识,因为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有很大的区别,税务风险审计不仅仅涉及到风险的控制,更要求审计人员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财务制度有比较深入了解,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但是目前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只是熟悉财务知识,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太多的概念,一旦盲目进行税务风险审计,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的税务风险进一步增加。

4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更有限,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要让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那些练好内部控制体系与防范风险管理措施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4.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根据2003年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企业管理层应该明白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健全能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另外由于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企业在完善审计部门的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设立专门从事税务风险审计的小组和专业审计人员。要尽快落实税务风险审计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成立责任追究制度,中小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定税收风险管理岗位,这样能够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每个人的责任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追责到人。另外,应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制定相应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

4.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功能

如果企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内部审计的职能能够严格地监督和评价税务风险,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风险本身是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同领域的外部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很难摸索清楚的。另外,也由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导致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要首先抓住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税收风险管理审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把风险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审计。这就需要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转变观念,做好各部门的自我约束,提升管理效益。

4.2.1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税务风险审计意识

Gilmour认为,管理层把内部审计看做改善控制的资源,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王兵认为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领导的重视是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些是企业主或管理层的故意行为,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规章制度和企业合法经营的宣传力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合法经营的气氛。相关部门(如各级审计机关和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加大内部审计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宣传力度,并切实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另外,只有企业主或企业管理层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和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才会有意识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关注风险并积极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样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2.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企业的许多涉税行为是企业的整体层次行为,如果企业进行偷漏税,大部分是企业层面的舞弊行为,而企业主或管理层就不希望内部审计在此方面出具不利的审计报告。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或与管理层妥协,内部审计人员即使认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涉税风险,但一般会听从企业的安排,这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责任提醒企业主或管理层相关的涉税风险,应与企业主或管理层沟通,明确告知涉税风险的后果。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需要对税务知识、税务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账务处理了解透彻,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时信心不足。财务人员有时也认为审计人员没有能力来审计涉税业务,财务人员在进行涉税账务处理时存在故意的涉税风险行为,某些涉税不符合相关制度要求,但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历来都是如此进行涉税处理,或者其他企业也是这样处理,而税务部门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基于独立、客观的立场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与财会人员沟通,认真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2.3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内部协同度

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成为风险的管理者而应是协调者。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但要查出错误,还要保证咨询与服务结合到位;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审计工作的过程,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协调各部门共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防范风险的发生和对企业造成的利益损失。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要充分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战略。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并重。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和内部审计工作达成一致,确保两项工作协同发挥作用,这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暴露的基础工作之上,合理地安排好审计计划,在具体的审计活动中,强调内部审计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因为企业在风险评估中会涉及到企业横、纵向的广泛层次上的业务,这也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协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4.2.4通过合规性的审计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落实税务岗位责任制,以制度为准绳。COSO-ERM框架提出,内部控制的各风险要素以及整个企业层面都要考虑合规性。而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发现企业涉税过程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风险,其本质应该是合规风险审计。内部审计应该从管理层的理念及管理风格、企业税务管理风险评估、税务控制活动和监督等几个方面对税收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并通过内部审计的第三道防线来防范税收风险。

4.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影响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审计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风险导向的审计,审计人员仅仅有审计知识是不够的,学习和创新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源泉。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既具有财会、税收、审计、管理、沟通知识又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岗位轮换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一般的审计人员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以和高校签订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对于那些愿意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优秀学生,企业可以在其未毕业时进行考查和培养,待其毕业即可快速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中,不断地给企业的审计人员注入新生力量。

5结语

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最大价值并不在于“监督”,而是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还不受重视,企业内部审计还集中在财务审计。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应多管齐下[EB/OL].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一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57-62.

[4]李乾文,李昆.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6-31.

[5]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15(2):73-79.

[6]吴敏慧.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2(12):79-81.

[7]理查德•L•莱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E•萨姆那,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上、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51-59.

篇4

关键词:全面预算;高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无论执行哪种预算管理方式,学校都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直接领导,负责与学校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决策权。高校全面预算的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下面我们以这三个阶段为主线进行了研究。

一、预算编制阶段

(一)收入预算编制

按照校内收入分配的方式不同,高校的收入分为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和单独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

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包括根据生均定额和在校生人数测算的财政拨款收入,根据历年财政下拨专项经费情况和国家专款投资方向预计的年度的专款收入指标,根据收费标准和在校生人数测算事业收入,根据历年数据及下属企业的收支计划确定高校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这是高校收入预算的基础工作。这些收入来源确定,预算编制的重点放在预算分配即支出预算的编制上。

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为社会提供这种服务能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这种收入主要用来弥补成本,可以采用“谁取得谁支配”为主要原则,这类收入预算的编制是收入预算编制的重点。应实行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学院上报。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在探讨收入预算编制时,我们已经知道了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的组成,并说明其是支出预算编制的重点。按支出的管理方式不同,这种经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经费,一类是可由学校自主支配的经费。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学校应首先对必保的人员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含管理后勤部门的运行经费)进行分配,其余的经费分配到院级,由学院掌握预算分配、执行的权利。学院应根据学院的组织机构、分工的不同,将支出预算指标分配到具体项目责任人的名下,经济责任人对学院院长负责,院长对校长负责。这样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层层负责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就基本形成了。

教学科研服务类收入,在收入编制中已经明确了分配原则和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支出预算编制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安排的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调整预算的编制时间,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经研究我们发现,现在高校大部分是在年度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校内预算,当经过几上几下的程序,真正确定的预算要等到新年度的四五月份,甚至已经半年过去了,才有预算控制指标数,由于前半年没有控制,可能已经支出了大部分预算,到后半年必须要安排的工作可能就没钱执行了。要么由学校来追加预算,要么这些工作就不做了,影响了学院教育教学和科研目标的实现。其实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把学校的校内预算工作提前到十月份,高校基本上都是九月开学,新生和毕业生人数已经确定,学年度工作计划也都已完成,经过九月份的过渡,教育教学也都进入常态,财政的专款投资指导方向也出台了,这时正好是进行第二年预算的最好时间。

2.以实现学校发展规划为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标准。如何科学合理的将预算分配给各个学院、如何在保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使基础学科可以平衡发展,是支出预算分配的重点。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基本经费的分配一般应以学生人数为基础,参考缴费情况为基数并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增减系数,辅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的奖励预算是比较理想的预算分配方式。专项经费是应根据学院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支持的需要为原则进行分配,学院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时申报、认真执行。这两类经费指标均应按学院分块,由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分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办法。

3.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细化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应认真执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程序。九月份学院根据细化后的学年度计划提出支出预算申请,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保证必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分配后,参考历史数据并综合学院预算申报情况,遵循三重一大的原则执行集体决策,科学合理的设定各学院分配的指标数。各学院根据学院发展的规划,随时把符合专款申请条件的大额支出项目纳入学校的专款项目库,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与学院发展规划进行排序,各学院根据下达的专款指标,按优先顺序上报专款预算。在这一阶段学院还应根据支出进度安排作好月度资金用款计划。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汇总后形成学校年度预算的初稿,上报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并最终由学校教代会审议后批复下达各学院,这时历时两个月的预算编制工作就算基本告一段落了。

(三)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一般的高校并不单独进行现金流量预算,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大量的资金需求,部分高校提前贷款形成大量闲置资金,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成本。部分高校总是面临资金不足,提高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我们认为年初进行现金流量预算,月末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不能简单的把收入支出预算进行汇总后就形成了高校的现金流量预算,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前面在收入、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已经为现金流量预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高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因此汇总月度收支可以看出高校在运转过程中的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但由于目前高校财政拨款是以零余额账户的方式进行的,因此预算管理委员会将月度收入和支出计划汇总后扣除涉及零余额账户收支的现金流量;

2.除了保证高校日常运转的经费收支外,假设高校没有投资计划并应收应付现金流量平衡的前提下,初步的现金流量表就形成了。最后要汇总加入基建月度资金需求数,除财政拨款外,自筹基建的经费多通过贷款方式解决,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就对预算年度的资金供需状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加上当年需偿还贷款本息等因素,就达到更好的安排贷款的规模和时间,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了。

二、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首要的任务是预算编制,但再好的预算如果得不到过程中的控制和执行都无法发挥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手段,在年初预算批复后,用财务系统的预算管理控制功能,实现对无预算的项目一律不能执行。

2.预算是刚性的,一旦下达就具有严肃性,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的时间和内容执行。但预算并不是不允许调整的,当根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预算无法按计划执行时,经济责任人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申报调整预算。经批准的调整预算,可以作为绩效考评的标准。

3.现金流量预算,应执行动态滚动预算,每月末预计后三个月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并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调整。在保证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暂时的闲置资金根据情况安排短期定期、几天通知等存款方式,或适当延缓贷款,以节约资金成本、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三、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

对于高校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将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做好预算分析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结果考核,并用考评的结果指导第二年预算的下达,实现预算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综合考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综合考评的部门不是财务,而是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党政联席会直接领导。高校的全部收支必须由财务统收统支。

2.为什么从分配预算到考评,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学院作为考核对象呢?学院可以独立核算其收入、支出,并通过学生招生、就业、老师科研成果等指标可以独立的考评其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更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不通过职能部门对预算进行二次分配,让每个学院都了解预算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可以更好的保证预算分配的公开、透明,激发学院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4.绩效考评的结果必须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学院应分析绩效考评的结果,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责任人,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分配提供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以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为框架、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控制分析手段,结合完善的绩效考评作保证,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炳通.浅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张明凤.浅谈高校预算管理.

[3]常建军.多渠道筹资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创新.

篇5

关键词:水库移民 资金 财务管理

1 基层移民资金的管理是移民资金管理的关键

早在小浪底工程建设的前期,移民工作已确定了“水利部领导,业主管理,两省包干负责,县为基础。”的总体模式,这里明确指出移民工作归根到底基础都是在县级以下,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移民工作的一部分也同样如此,具体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移民资金的特殊性来看,自水利部到县级以上各级移民部门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都是按项目、按概算、按计划及时控制拨付资金,而大量的移民项目的具体实施,如:集体财产的补偿,个人财产的兑现,均在县级以下。抓住了基层资金的管理,也就是抓住了移民资金的落实。其次,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看,首要的一条就是“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会计工作要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它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客观真实的资料只能来源于基层,如果没有县以下乡村级的严密管理,准确的核算,就无法实现会计反映监督的职能,保证移民资金按照规划最终到达移民的手中,实现其最终的目的。第三,从目前的财务制度来看,在建项目的土地征用迁移补偿费,按照国家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是在“待摊投资—土地征用迁移补偿费”二级科目下反映。对于86.75亿元的小浪底移民资金来说,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制度核算到此尚可满足要求,而且国家在这方面的制度也比较健全。而对基层仅仅核算到这一级,明显不够,越向基层就越失去了其可操作性。因为对于基层的移民资金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制度可循,从而形成了移民资金管理终端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管理。

2 对于不同内容的移民资金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小浪底移民资金按程序逐级下达到县级以后,其资金大体可分两个部分:其一是对于乡、村、集体财产补偿部分,该部分资金包括乡镇政府搬迁及相应设施应得补偿部分和村集体应得土地补偿费以及其它集体财产补偿费。其二为移民应得的房屋、树木等财产补偿费等。由于这两部分资金的性质不同,最终所有者也不同,所以在财务上应对这两部分资金区别管理。

2.1 对个人财产补偿部分

个人财产补偿及时足额到位是第一步搬得出的物质保证。移民手中没有一定的资金在安置地新建房屋,势必会影响移民搬迁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对于这一部分资金的管理要求保证及时、完整、安全地兑现到移民手中。做好个人资金兑现工作,财务人员除做好日常财务工作外,还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增加移民资金的透明度。在县移民办充分宣传移民政策、移民法规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在规划安置部门的协助下对照国家概算将上级下达的资金逐项分解落实。概算中标准是多少,执行中具体的标准是多少,如何调整?已到位资金是多少,是哪些项目?已兑付资金是多少,兑付的是哪些项目,剩余资金大约什么时间到位?这些情况不仅要财务人员自己弄明白,而且要让每一个移民都明白,让移民手中的“实物卡”、“资金卡”成为真正的“明白卡”,取得移民的信任与理解。这样也有利于移民参与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消化在日常工作中。其次是保证这部分资金的安全性。按照一般的资金管理程序,到达移民手中的资金必然是经过省到市、县、乡、村这一流程,最终到达移民个人的手中,这也是目前小浪底移民资金管理的普遍做法。它对资金监控的层次较多,同时也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应畅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产生“肠梗阻”。在实践中还有一种做法,即河南省济源市的做法,给移民资金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个人补偿这一部分移民资金,济源市采取了由市移民办财务人员直接在银行为每户移民开设帐户,然后由市、乡、村、移民个人及银行等几方面一起现场办公,将个人补偿费直接兑现到移民手中,使这部分资金免去了在乡、村两级手中的周转,保证了兑现的及时性,安全性,而且,几方同时处理帐务,更有利于上下级资金的核对、清算。

在近10年的小浪底移民搬迁中出现相互占用资金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移民将自己的补偿费拿出来,统一规划,统一建造,本来是一件有利于移民的措施,它较各家各户的自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若财务核算不及时,不明晰,便会引发出相应的问题,如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在统建中片面强调统一,致使有些补偿费很少的移民户住进了统建的新房却交不起尚欠的建房款,占用了补偿费多的移民户的款项,因而造成了补偿费多的移民户不能及时拿到兑现款,引起移民的不满。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财务人员应及时核算建房成本,并与各家各户的补偿款相对照,量入为出,及时向决策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

对于自建部分,基层财务人员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不可忽略,首先财务人员不应有拨下去便与财务人员无关,拨下去便不用管的思想,还要在督促实施上下功夫,应与规划安置的检查督促结合起来,按进度拨付资金。例如建房项目可规定为建房前预拨30%,做好基础后再到位30%,做好框架拨付20%,完工前必须到位100%,实践中应有相应的政策以便操作。应强调的是,对于移民资金的按进度拨款不同于工程资金的按进度拨款,移民资金必须提前到位,且不应滞留任河尾款,这是由移民搬迁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移民手中无资金,便无法在安置地先建房,况且实际工作中旧房的拆迁与新建之间确实还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另外,对于个别的特困户,可留在最后一并补助处理。  2.2 对于集体补偿费的管理

集体补偿费是移民资金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除了支付到安置村划拨土地之外,其余主要留在村一级用于恢复发展生产,它是开发性移民第二步“稳得住”的保障。对于这一部分资金的管理,首先要用于保证生产用地划拨到位。小浪底移民的安置是以大农业为主,农业安置首先要求有地可耕,这一部分资金一般应逐级拨付到安置村,但在小浪底移民资金运行中,也有不通过乡一级政府的,这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对资金管理的利弊确定。对于村镇设施恢复建设资金的使用,最易出现的问题是相互攀比,在实践中要切实控制在原规模的范围内,切忌在新建中因超规模而挪用其它移民资金,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既偏离了总体规划,使规划的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又削弱了后期生产发展的潜力。其次,对于集体补偿费的管理也是财务管理急待加强的一个方面,由于移民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不够,错误地估计市场,乱上项目、乱投资在小浪底移民工作开展较早的一些村子曾有不少的教训。在移民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约束机制,造成移民资金流失,最终亏损的是移民群众。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首先应从立项上把关,实行村民议事制度。某一项目的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移民村村民通过。对于金额较大的项目立项还应有相应的严格控制程序,必须经县移民办审查批准,若有必要还应报请省移民办甚至业主审查批准才能动用资金。有了这方面的管理办法,财务人员便可在工作中用制度要求有关人员按程序操作,并且对不合理的支出予以抵制以保护移民资金的安全性不受侵犯。在选项上应主张尽量选择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使移民尽快受益,尽快恢复生产。对于集体补偿费的使用,还应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管理好了这一块资金,也就是后期扶持的起步。

3 基层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的保障

86.75亿的投资如何能够按照预算下拨到位,又如何随时将执行的情况反馈上来,靠得到是财务人员的智慧与劳动,因此各级移民机构必须建立适应移民业务的财会机构,配备与财会业务相应的会计人员。县级自不必说,乡、村也必须将移民资金单独建帐核算,不能与其它收支相混,并配有专人负责移民资金的帐务。同时又因为移民资金政策性强,而操作中制度又不是十分完善,所以应十分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对于一些帐务的设置,业务的处理,先搞的帮助后搞的,县、市级多下去指导乡、村级。争取统一到一个模式中来,最终客观真实地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去。对于从事移民财务工作的人员,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也非常重要。移民财务工作有其内在的延续性,但基层移民财务工作者的岗位却没有保障,往往村里的换届选举,乡里的人动都会引起财务人员的变更。频繁的更迭既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同时又不利于财会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今天才培养了一个,明天的更换意味着培训又需从头开始。在对下级的检查、审计中不难发现,大多数村的移民帐务都是一位财务人员负责很短的一个时期,几任会计凑在一起才能说明一件事的来陇去脉。鉴于此,建议基层财务人员的变动必须有上一级移民财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移交,这一点虽然在《会计法》中已有规定,但在基层仍需加强落实。

篇6

【关键词】水电;机电物资;管理效率

0.前言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断重视,机电物资的管理作为各项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更是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的机电物资管理作为水电站开发实现建设目标和工程利润的核心所在,其在工作中加强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而言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我国机电物资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主要是采用合理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及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并且对大型水电开发公司进行发电的全过程运用高效及合理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管理方法的效益和质量水平等过程。

1.机电物资的管理方法

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应准确、严谨地落实到公司的管理要求,根据机电物资的实际情况,对机电物资管理进行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建设。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合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管理制度、程序和执行标准。使机电物资管理迈向新台阶,取得明显的管理成效。从而,对于一般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的供应及管理,可以直接的保证物资材料的质量及品质,使机电物资管理能有序、高效、低耗的安全稳定运作,因此,为了公司能更好管理机电物资,实行以下几种方法管理:

1.1不动资产管理

一般不动资产的管理主要是设备,其包括设备的采集,维护、保养、运行、检测及管理。制定一定的管理目标和相关制度、规范及各种各样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在运行时的安全、完整及不断稳定增值,保证机电物质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事故的频繁发生,提高设备的安全和使用期限,从而更好的满足大型水电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的需要。

1.2流动资产的管理

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其主要是材料的管理,对其包括材料的采集、维护和保养,统一分配及检查管理相关部分。建立相应机电物资的管理和相关制度、规范材料的采购和管理制度,确保各种材料在工程中的合理分配,从而满足大型水电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的需要。

1.3现场的管理

对于这种大型的水电开发公司来说,现场管理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巡视和检查机电设备材料时,应间隔1小时就巡视检查一遍,避免机电材料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同时为保障国家、公司财产和人生安全兢兢业业工作;因此,公司应对现场管理人员提前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要搞好安全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2.加强机电物资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广,实施手段多,实践时间长,因此,机电物资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根据定额,更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预测,安排计划,在实施中进行控制,并核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因为,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成本控制的好与坏,会直接到公司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来说,除了节约一分钱,就会获得一分利以外,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坚定信心、同心协力、积极配合,需要科学的控制费用,准确的管理及奖罚分明等方式,才能更好的、有效的控制成本。

2.1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报告制度

应制定正式的成本报告,并且向有关部门进行分送。制定报告的内容应以成本管理原则为主要信息,同时要区分机电物资的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的费用,对其制定报告最好以表格形式来表示,能让有关部门依据报告,可以对自己管理的项目进行准确的了解及掌控,若出现问题,就可以深入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等。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能很好的控制机电物资成本,有效的提高成本的监控工作,能为机电物资成本提供准确的依据。

2.2进行相应成本的调查,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成本控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对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一些问题的出现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调查实际情况,分辨严重的程度,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提出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取优秀方案,合理的执行优秀方案,过程中进行检查监督。对方案的实现之后,检查机电物资成本的经济效益,是否能达到预期成本控制的管理要求。

2.3机电物资成本效益与奖罚制度紧密联系

对于一般的公司和企业来说,必须有健全的奖罚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公司及企业的员工应该采取奖罚工资制度来激励员工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领导来说,可从业绩上来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从而,完善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的成本费用的控制。

2.4加强机电物资现场管理和控制

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的机电物资应实行相应的、统一的管理制度,机电物资计划应按照整体的计划:年度、季度、月份和周计划来进行合理的制定。机电物资材料需要总体规划由各项工程来进行规划汇总而形成,是机电物资依据的总体管理规划,以上均由公司及企业的有关部门来合理、规范制定。对于部分机电物资规划进行时间分段的管理,如汛期物资储备等等,对此每次机电物资的数量,根据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进行从前到后的准确、合理的制定,对物资规划要求严格与其机电工程进度来统一规划,当发现相关问题的出现,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防患。

2.5对重复使用的周转材料实行租赁管理

我们对各种各样能够重复使用的物资,应对内部和对外部实行租赁。机电物资租赁时,须严格的检验,避免一些设备的损坏和短少而进行的物资赔偿费用。因此,机电物资租赁产生的效益变得更加直观性。对机电物资材料实行统一、合理、科学的储存管理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型水电开发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加强机电物资管理确保畅通

加强机电物资管理工作,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建立集中、规范、高效的机电物资供应保障体系,确保机电物资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合理节约采购成本;将机电物资实际耗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工程成本和工程造价。 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应按公司及企业的要求,一是,计划的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以计划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手段,发挥集团化采购优势,积极参与集团信息化建设,共享集团信息化平台成果。利用好集团电子化采购平台,全面打造“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物资采购阳光工程。二是,以采购管理为重点,理顺采购流程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基本形成适应大型水电开发的采购管理体系,高质高效,为大型水电开发全面实施物资供应保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逐步实现“归口管理、集中采购、联合储备、降本增效”的目标,形成适合公司的采购管理模式。四是,不断完善机电物资的供应过程管理,重点在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核销管理的制度实施落实,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梳理各种制度及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对各类计划进行表格化,做到一目了然,及时检查及上报,以维护制度及计划的严肃性。五是,加强采购人员学习培训和交流学习。采购人员在机电物资管理活动中要遵章守法,提高采购人员业务素质,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的,使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引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物资采购人员组建物资采购专业化团队,增强物资采购的科学化。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对我国如何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进行研究,对于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应该逐步升级,从而能够确保我国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能更好服务于国家及社会,保证国家和企业的工程建设全面发展。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是一项整体性管理工作,综合宏观经济形势、供应商产能、物资库存、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等因素,是发挥集团集约优势,保障公司机电物资供应,保证采购质量,控制采购成本,提高公司总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经,通过开展提高机电物资管理效率工作,加快推进企业管理方式,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消除管理短板,巩固提高机电物资管理效率成果。因此,提高大型水电开发公司机电物资管理效率是保证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重要手段。 [科]

【参考文献】

篇7

对于企业来讲,一切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盈利。而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的就是企业的财务,所以财务管理水平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其内涵就是分析、确定企业的经营方针、财务目标、管理职责,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通过财务策划、财务控制、成本控制、财务保证和财务改进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活动。从财务管理的内涵可以明显的看出,财务管理是直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的。

企业财务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第二,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第三,加强贷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第四,加强购进材料与购进设备的价格管理。从企业财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我们可以充分的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出发,首先探讨了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结合相关的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方法: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重视成本管理,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加强预算管理提供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得出:只有不断的创新各种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并结合本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加以运用,才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二、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管理的好坏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重大,好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各个企业都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不断的指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各个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方法的实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不能忽略企业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辨识这些问题,对于今后更好的财务管理意义重大。因此,作者通过多年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结合相关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在投资的决策和管理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很多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和分配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财务费用管理上要求不够严格,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到位。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方法

基于以上问题,作者结合相关的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方法: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重视成本管理,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加强预算管理提供企业经济效益。

1.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财务管理工作最终是有财务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财务管理方法是否可以有效实施,对于是否可以创造更有效的财务管理办法意义重大。因此,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不断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要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国家对于财务管理方面会经常有新的政策和法规推出,所以作为企业要经常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培训除了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外,还有对财务管理人员灌输成本节约的意识,做到从自身做起,为企业节约成本。第二,要多和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吸取那些优秀企业的一些好的办法和好的思路,让财务人员之间多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办法方面的沟通。第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多和企业内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指定最最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办法。

2.重视成本管理,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财务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办法就是,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一定要做好对其他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采购部门,要求采购的原材料和设备一定要性价比高,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厂家,做好货比三家。另外,财务管理工作要以企业的项目为单位,做好每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制定并建立项目成本责任制,推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成本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通过责任制的推行,让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在项目部从始至终地有效运行,这样,所有项目部人员都养成了成本节约和成本控制的好习惯,有效地保障的成本控制工作,也直接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重视成本管理,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3.充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财务部门为了保障生产正常运行,必须有效的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对于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必须做到认真仔细,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指定最适合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并报董事会同意后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企业有限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同时,为了解决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可实行内部银行结算办法,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由此可见,充分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才能让企业财务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从资金管理上有效的做好的管理工作,也是有效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办法。

4.加强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具体的做法为:第一,从资金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第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第三,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篇8

2017年盖州市全面取缔10吨以下燃煤供热锅炉,该项工作已于去年11月份结束,共涉及74.2万平方米24个居民小区顺利并入集中供热管网。但小锅炉取缔后,遗留下来一些面积小、物业服务企业经营亏损的居民小区,近一段时间很多小区已经弃管,出现了大量的供水、排水、道路、物业管理等方面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群众反映强烈,需要应急处理。

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辰北区、春城小区、展翔小区、小雨花园、龙盛花苑、兴辰花园、总工会东侧住宅楼等老旧小区,特别是在供热并网之后,有的已经弃管,有的没有建立专项维修基金,陆续出现以下现象:檐头、挂瓦、阳台、外墙墙皮脱落;防水损坏;排水管线堵塞等,极易伤人毁物,严重影响小区住户和过往行人安全,并且急需进行维修,群众反映强烈,纷纷到主管部门上访,经初步测算,应急维修大约需要资金11万元。

二、中海一、二、三期共10.2万平方米,物业原由盖州市合龙物业公司管理,因小锅炉取缔后,物业经营持续亏损,经营不下去,现已经退出,为了避免小区弃管而造成混乱和大面积上访,有以下两项应急处理的遗留问题:

(一)2017年12月16日,中海一期7、8、9号楼外污水井和下水管道严重堵塞,因三栋楼都临街,导致盖州路源丰家电至烟市路段污水上道,路面大面积结冰,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我们做出应急处理,立即雇用吸污车和专业人员清理管道和污水井,彻底疏通,并雇用铲车清理冰冻路面,发生费用3000元,一直拖欠未付;

(二)中海一期烟市院内、中海二期的金龙歌厅等门市后身,因为下水管道部分坍塌,污水井不流通,堵塞严重,经常返水,所有化粪池半个多月即需要清淘一回,严重影响摊主营业和物业费的收取,群众反映强烈,上访频繁。

如彻底根治上述中海一、二、三期排水问题,需要新建部分下水管道和化粪池、管道清污及修复道路,经初步测算,共需资金约9万元。

篇9

关键词:税源管理;信息管税;互联网+

随着北京市首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税源的组成和分布越来越广泛,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管理难度日益增强,税收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在“互联网+税务”时代,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加强税源管理,是基层一线税务机关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相对粗放,信息管税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身兼多职,容易导致工作顾此失彼,定期巡查、实地核查、日常检查、税源分析等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落实。另一方面,客观、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完善,税务人员绩效管理考核应真正体现出实效,内部管理失之于软,少数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税源管理分析系统有待开发,从而增强税收征管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和水分,客观公正反映征管水平,强化户籍管理。

2.信息渠道不畅,仍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地税机关很难全面准确搜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监控。无税申报率仍然较高,造册户居多。税务机关所掌握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没有可靠的保证。同时,国税、工商、海关、金融、各委办局、街道乡镇等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较差,纳税人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传递,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从而制约了纳税人信息的准确性,成为信息化管税的障碍。

3.一线征管力量薄弱,个别税务干部信息管税思维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基层税收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人均管户几百户,只忙于申报辅导、催申报、涉税咨询服务等日常琐碎工作,无暇深入到纳税人实际经营的全过程,管理能力与管理要求也有一定差距,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部分人员缺乏激情、活力和创新力,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管税意识比较弱,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缺乏既懂政策法规、又懂税收业务,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处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个别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思想观念固化,习惯于多年养成的工作业务习惯,投身“互联网+税务”改革的工作热情不高,运用互联网管税能力不高,缺乏钻研进取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1.建立易操作、清晰型监督评价体系。实施税源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必须建立客观、公正、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凸显绩效管理考核在税源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在监督方式上,要从“结果式”向“过程式”转变,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侧重各管理层级、各岗位的监督制约,注重执法监督向过程纵深延伸,将执法监督的重点由事后监督转移到事中监督和过程监督上;在评价标准上,要在“质”上求突破,要健全完善以计算机评价为主、以人工考核为辅的动态监控考核机制,以减少指标的人为影响,不断提升监督评价效能。

2.建立链条式信息管税风控新机制。通过建立数据采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日常检查-税务稽查“五位一体”横向互动机制,扎实推进“信息管税”,通过实施对税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提高对税源、纳税人的渗透力和对税收政策、地方决策的执行力,进而实现对相关企业的贴身养护,确保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倾注更大能量。通过建立周游通畅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使用的信息管税体系,提高对企业纳税遵从风险点的识别控制能力,建立起征纳互信、征纳互融、征纳互助的良好关系。

建立健全纵向互动的税收分析和调研运行机制,增强税收分析预测的前瞻性和参考价值,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多渠道采集税收内外部信息,密切与国税、工商、质检、海关、银行、房管等部门的合作,充分采集与纳税人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涉税信息,对涉税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税收征管、管理决策、税收分析、纳税服务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税源管理自动监控分析是综合运用核心征管系统数据、第三方数据、税源监控分析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各业务层面的功能及数据整合,实现税源管理的信息化、网格化、智能化处理。建立并完善国地联手开展税收分析长效机制和涉税信息交换机制,国地合力共画“同心圆”,挖掘税收大数据潜力,整合分析力量,打造数据分析“拳头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构建点、线、面、网交互式的重点税源管理服务体系。在重点税源管理中,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强化点对线分析,把准重点税源企业经济与税收动态;通过面对面评析,规避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风险;通过点对点服务,落实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政策;通过线对线交流,促进重点税源企业的和谐发展;通过网对网贯通,建立起重点税源转移监控机制、纳税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跟踪服务制度、重点税源建立固定联系制度、重点税源分析报告等制度,在明晰企业的一举一动中加深对企业经营自主性的尊重,极力促成税企双赢。

篇10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53-01

一、现阶段小型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多数小型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出于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考量,往往的关注的懂点放在业务承接量、工程安全、进度与质量管理等方面,但财务管理却相对滞后,甚至部分单位单是施行会计核算了事,根本不能体现财务管理效益,其弊端为工程成本的过度提升,难以合理规避不必要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无序管理,具体问题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模式落后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由此也更全面和广泛地拓宽了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在当前经济世界一体化格局趋势越发明显的情况下,各种经营与管理的创新理念不断诞生出来。

2.效益展现不明显,重视不到位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包括了一般的现场安全、进度以及质量管理等要求,同时也受到易受到汛期的影响。但与这些工作比较而言,多数单位领导往往均会认为财务工作只是辅的工作,无直观价值,因此容易被忽略。

3.内部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主动

一般的施工单位通常不具备十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往往一味追求施工效益而无视财务管理。从工作的性质来看,财务管理具服务属性,主观层面上更显被动,不容易形成一套自身固有的原则,违规违法操作时有发生,或者就是缺乏主动性管理激情,这些均成为了水利施工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毕竟是一项具较强专业特性的工作,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多数财务人员的专业综合能力还有待加强,而且谙熟水利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更是缺乏,这也是导致此方面财务工作开展面临一定阻力的重要原因。

5.财务监督不完善

在部分水利施工单位中,由于所聘用的财务人员并不具有较优良的素质,继而会出现在财务的管理中力度不足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发生监守自盗事件,而对此类现象,单位自身却不具备相应的监督制度与改善措施,最终导致财务管理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

二、如何解决问题,搞好小型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1.优化财务人员配置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一方面,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度从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等层面多做功夫;另一方面,对就职后的财务人员不能任其停滞于现状,应鼓励积极接受再教育,多利用业余的时间组织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尤其是与水利工程相关的财务知识。

2.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会计核算与管理为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为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见促建相关工作的开展保持良好之秩序。

(1)加强对企业与项目固定资产的管理,应从购人、等级、投入使用等多个环节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尤其是在年限与折旧方案的确立等方面,应特别注意要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的各自范畴,明确项目与企业间的协调方式,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策略,进而尽可能最大化资产效益。

(2)进一步将内部工、时与料的运转组到规范化的管理,一方面应采取一定的激励奖惩机制,更见推动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某些大额物资材料的采购时,应做到正规化地询价、比较与竞标等,以此建立起多元动态但又相对更为稳定的供货渠道,获得最佳性价比;最后,内部的调度和领用应严格审批等级,避免人为与各种不合理的浪费。

(3)针对内部相关财务的业务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理流程指导,明示化相关的办理要求、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并要求财务管理工作遵照既定的标准严格贯彻执行,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地在合理范围内将复杂业务简化,同时还应最大程度免除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3.加强资金运作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小型水利施工企业因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其对资金的需求性、时效性比较苛刻,如何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及时回笼资金,保持企业良好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来看,财务部门需要为此落实各项结算工作,并对比整理、汇总各项数据,构建财务风险警示系统,通过警示系统的各项数据监测、反馈,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防范措施,规避财务风险。